长春市统编版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统编版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一、高中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树大山河远刘醒龙如果不是身临其境,很难相信,那棵树竟然已站立在风雨飘摇的世界3200年了!3000年前,由西周都城丰镐西出200公里,抵达那时叫作西戎的平凉;2000年前,由大汉皇城长安西出200公里去往那时刚刚不再叫义渠的平凉;1000年前,由五代名城大安西出200公里来到名为大原实则野树萧条的平凉;在今天,由西安西出,还是200公里,追随雾中寒雁,到平凉那号称陇首地界的一处山坳,卢照邻诗里的马系千年树依然在那里!一棵树生长得久了,便有些哲学意味信或不信,人是树的命运,树也是人的命运去平凉的路上,每隔一阵,就会有人提起那棵树,其间有见过那棵树的,更多是没有见过的。
无论见没见过,只要提起那树,从没有一连说出三句整话的人与此行同样要去的公刘故里、峻桐山、大云寺和浸川人遗址相比,人们提及那棵树的次数最多,所说的话却最少。
为了弥补语言的贫乏,我联想到别的树20世纪90年代,第一次去西藏,在海拔5138米的查果拉哨所,放眼望去,不要说一棵树,就连紧贴地面的花草也难得一见在绿色苔鲜也朝不保夕的地方,那种在两指宽的石头缝里开着蓝色花的骆驼刺,是整个哨所唯一与森林相似的风景。
哨所里的一位士兵,因为生病从山上下来,到了日喀则,一下车就像抱着亲人一样,抱着医院院子里的一棵白杨放声大哭治好了病,士兵又重新回到那座永远也不可能长出树来的哨所,将自己站成迎着冰霜雪雹的最坚强的白杨。
平凉所处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无人区是近邻,那位在查果拉主峰值守的士兵,是否知道,邻居家有如此大的一棵树并非关键,重要的是人在哪里,就有沃土在哪里。
没有叶子,也没有年轮,只有在大地上无限深扎的根须。
这样的树,冰雪冻断弓弦,也冻不断一根枝条,台风吹折旗杆,也吹不掉一片叶子。
由平凉漫卷开来的黄土高原,由查果拉舒展出去的青藏高原,有太多长不出树木的山野沟壑和坡滩。
吉林省长春实验高中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模拟试题
吉林省长春实验高中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模拟试题一、高中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女儿树郭荷香①女儿出生后,老公照例到娘家报喜。
②在老家,报喜是大有规矩的:孩子出生后,女婿首要的任务是到娘家报喜,喜品不多不少四件。
生儿子的话,喜品中就一定不能少了红蛋;生女儿,便将红蛋换成碗口大小的芝麻饼,饼子用红纸包上或者将红纸用水浸湿,挤出红水点在饼子的中央。
女婿到后,不用开口,娘家的人也不问,打开喜品一看便知道该如何贺喜。
③老公一点规矩都不懂,胡乱买了几样东西就上我父母家去了。
我父亲把喜品瞥了又瞥,既没有看到红蛋,也没有看到喜饼,辨不出到底是得了外孙还是外孙女,便将烟袋锅子在椅子脚上磕得山响。
④母亲坐在灶门口,一把又一把地添柴火,说:“我们农村人说‘会生儿的先生女,生女帮着引小的’,你们现在只能生一个,不用引小的,生儿子……”话没有说完,老公连忙告知:“女儿,我们生的是女儿……”⑤吃过饭,母亲扛着一把锄头上山了。
老公走的时候,她还没有回来。
老公以为她是不喜欢孙女躲开了,我知道她其实是去栽女儿树了。
⑥老屋右边的山坡上是一片泡桐树林。
硕大的叶子如伞如盖,层层叠叠,密密匝匝,在阳光下叶子的细细绒毛染上一层金色,好像一团团绿绒毛娃娃在风中招摇。
⑦在老家,每出生一个女儿,大人都会种上几棵泡桐,为将来女儿出嫁开始筹备嫁妆。
这些泡桐在我们当地就类似于绍兴的女儿红,所以我也把这些泡桐称之为“女儿树”。
⑧泡桐树生长速度极快,每过一年都会向上窜上一大截,等到它长到三五米高时,大人就锯掉它的顶,不再让它向上长而是让它长粗。
⑨这时,哪棵树打衣箱,哪棵树做衣柜,哪棵树做桌椅做盆,大人们都一一计算好了。
泡桐的树板洁白细腻,又非常轻,打出来的嫁妆刷上红彤彤的油漆,精巧而又喜庆。
女儿出嫁那天,抬出去的台数越多,娘家人越风光。
⑩小时候,最热闹最受追捧的莫过于看“新姑娘”了。
老家对河是一条官道,我们经常会听见唢呐在河对岸吹出高亢的曲子,然后从山坳中转出一支长长的送亲队伍,红红绿绿的,在阳光下的山水中生辉。
长春市2023届高三质量监测(三)语文试卷(含答案)
长春市2023届高三质量监测(三)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一书中提出的美学命题。
王国维认为,“无我之境,以扬观物。
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色彩”。
如果我们视“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为一种艺术创作的文本策略,并从这一角度反思中国山水绘画传统与继承的关系,可以看出唐宋绘画的文本策略是以“无我之境”为主导,元明清绘画的支本策略是以“有我之境”为命脉。
王国维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和元好问“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的诗句来解释何为“无我之境”。
这两句诗给人最突出的印象就是它能在脑海中形成一幅清晰的现实主义图画。
所以,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一书中说:“‘无我之境’的作品多是客观的、全景的、整体性的描绘自然、人物活动和社会事件,富有一种深厚的意味,给予人们的审美感受宽泛、丰满而不确定。
”唐宋山水绘画创作的文本策略最大特征是“无我之境”,具体的艺术手法就是“图真”,即真实地描绘出自己眼中所见的山川形象。
山水创作多为“以物观物”,力求作品达到主客相融、物我合一的“无我之境”。
所谓“无我”,并不是没有个人情感而是这种思想情感没有直接外露,主要是通过客观的描绘对象以传达出画家的思想情感,艺术家隐藏于山水迹象的背后。
为达“无我之境”,唐宋美学家提出了诸如“外师造化”等命题,山水绘画审美情趣多侧重于客观对象真实生动地再现,艺术家重“自然”,重“造化”,通过真景和笔墨的结合来创造意境。
“写其真,得其神”是“无我之境”的重要价值标准。
郭熙“身即山川而取之”的命题,就是宋人现实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
这一命题强调了艺术家对自然山水要作直接的审美观照,要有“林泉之心”。
只有以自然的心灵丰贴近自然,发现自然物象最本质的美,才能得自然之意度;将物象的自然美转化为艺术的审美形象。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共五篇,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清明两忆(节选)(肖复兴)①父亲去世那一年,我在北大荒,弟弟在青海。
那时,我们热血沸腾,挥斥方遒,一心只顾“指点江山”,而把两个老人那样毅然决然、毫无情义地抛在家里,像抛在孤寂沙滩的断楫残桨。
我们只顾自己年轻,却忘记了老人的年龄。
②那是1973年秋天,我和弟弟回北京探亲后,我刚刚返回北大荒不几日,而弟弟还在返回青海的途中,父亲去世的电报就打来了。
③家里只剩下了母亲一个人。
好心的街坊问她:“肖大妈,有没有孩子们的地址?找出来,我们帮您打电报!”④从床铺褥子底下,她找出放着的一封封信。
那是我们几个孩子这几年给家中寄来的所有的信。
她看不懂一个字,却完完整整保存完好;虽目不识丁,却能从笔迹中,准确无误辨认出哪封是我或弟弟寄来的。
我回到家后,街坊们告诉我:你妈这老太太真是刚强的人,一滴眼泪都没掉,就等着你们回来。
街坊就是按照信封上的地址,给我和弟弟打去了电报。
⑤匆忙赶回家,母亲正孤零零呆坐在床前,看见了我,站起身来,缓缓地走到我的面前,望着我半天没有说话。
家里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安静,静得我直想落泪。
过了一会儿,母亲才对我说道:你先去谢谢人家街坊,人家帮忙拍的电报!⑥这时候,我才忽然发现母亲已经老了,头发花白了,皱纹像菊花瓣,密密地布满在瘦削的脸上。
算算她的年龄,这一年,她整整七十岁了。
年轻和壮年的时光,一去不返,我却以为她还不老,还可以像以前一样为我们操劳奔波。
⑦那天晚上,我和母亲睡得很晚。
一直到她催我:快睡吧,你回家跑了这么老远!我说:好,就睡,您先睡吧!⑧我确实没有一点儿睡意,心里乱得很。
看着母亲钻进被子,脱掉外衣,忽然,看见她里面穿的内衣,是我读中学时候的运动衣,棕色,翻领,已经很旧,掉了颜色,而且破了洞,被她缝补上了补丁。
补丁是几小块蓝布,和运动衣的颜色不一样,在昏黄的灯光映照下,格外刺眼,像飞出来几块蓝色的箭镞,扑簌簌直射向我。
我的心一阵紧缩,强忍着,没有在母亲的面前掉下眼泪。
长春市高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分类汇编(及答案)
长春市高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分类汇编(及答案)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人也,将作大匠严之子。
为人美辞貌,有俊才。
初,京兆挚恂以儒术教授,隐于南山,不应征聘,名重关西。
融从其游学,博通经籍。
恂奇融才,以女妻之。
永初二年,大将军邓骘闻融名,召为舍人。
非其好也,遂不应命,客于凉州武都、汉阳界中。
会羌虏飙起,边方扰乱,米谷踊贵,自关以西,道殣相望。
融既饥困,乃悔而叹息,谓其友人曰:“古人有言:‘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夫不为。
’所以然者,生贵于天下也。
今以曲俗咫尺之羞,灭无赀之躯,殆非老庄所谓也。
”故往应骘召。
四年,拜为校书郎中,诣东观(注)典校秘书。
是时,邓太后监朝,骘兄弟辅政。
而俗儒世士,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遂寝蒐狩之礼,息战阵之法,故猾贼从横,乘此无备。
融乃感激,以为文武之道,圣贤不坠,五才之用,无或可废。
元初二年,上《广成颂》以讽谏。
颂奏,忤邓氏,滞于东观,十年不得调。
因兄子丧,自劾归。
太后闻之怒,谓融羞薄诏除,欲仕州郡,遂令禁锢之。
太后崩,安帝亲政,召还郎署,复在讲部。
出为河间王厩长史。
时车驾东巡岱宗,融上《东巡颂》,帝奇其文,召拜郎中。
融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诸生,常有千数。
善鼓琴,好吹笛,达生任性,不拘儒者之节。
居宇器服,多存侈饰。
尝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弟子以次相传,鲜有入其室者。
年八十八,延熹九年卒于家。
遗令薄葬。
论曰: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夫事苦,则矜全之情薄;生厚,故安存之虑深。
登高不惧者,胥靡之人也;坐不垂堂者,千金之子也。
原其大略,归于所安而已矣。
(注)东观:汉代宫中藏书、著书的机构。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B.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C.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D.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2)下列是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舍人,古代豪门贵族家里的门客,宋元后用以称呼权贵子弟,明代军卫应袭子弟也称“舍人”。
吉林省长春市语文高考试题及解答参考
吉林省长春市语文高考仿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夏天的黄昏,蝉鸣声声,空气中弥漫着燥热。
我独自漫步在乡间的小路上,眼前是一片金黄的稻田。
突然,一只蝴蝶翩翩起舞,吸引了我的目光。
我停下脚步,仔细观察这只蝴蝶。
它的翅膀上有着美丽的花纹,色彩斑斓,仿佛是大自然的艺术品。
在回家的路上,我想起了小时候的经历。
那时,我还是个天真无邪的孩子,对世界充满了好奇。
每当夏天来临,我都会在稻田里追逐蝴蝶。
那时的我,总是被蝴蝶那美丽的翅膀所吸引,仿佛它们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使者。
如今,我已经长大成人,但那份对大自然的热爱依然如故。
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在夏天黄昏时分,漫步在乡间小路上,观察蝴蝶的经历。
下面请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1.文章中提到的“蝉鸣声声”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A. 烘托出夏天黄昏的宁静B. 突出夏天黄昏的燥热C. 表现出作者内心的烦躁D. 增加文章的趣味性2.文章开头“夏天的黄昏,蝉鸣声声,空气中弥漫着燥热”一句中,哪个词语最能表现出夏天黄昏的特点?A. 蝉鸣B. 燥热C. 黄昏D. 蝉鸣声声3.文章中提到作者小时候在稻田里追逐蝴蝶的经历,这主要想表达什么?A. 儿时的快乐时光B. 对大自然的热爱C. 夏天黄昏的美好D. 蝴蝶的美丽4.文章最后一句“如今,我已经长大成人,但那份对大自然的热爱依然如故”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情感?A. 感叹时光流逝B. 对童年时光的怀念C. 对大自然的热爱D. 对未来的憧憬5.文章的主题是什么?A. 儿时的快乐时光B. 对大自然的热爱C. 夏天黄昏的美好D. 蝴蝶的美丽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时间的脚印》在时间的长河里,每一滴水都记录着它所经历的故事。
我们常常以为时间是抽象的概念,然而它却以最具体的形式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岁月的痕迹。
石头,这些看似无生命的物体,其实也在悄悄地记录着时间的秘密。
长春市统编版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
长春市统编版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走过黑夜史小溪①那是许多年前的一次夜行,我还是个十三岁的孩子。
②西边如血河般涌动的晚霞,开始凝作一片绛紫,又凝作苍茫,黛黑,黑森森的帷幕立刻遮盖了大地。
③我踽踽地走着,心上压着的悲哀、疲乏和沮丧,逐渐被一种恐惧全面掩盖。
真后悔为什么不投宿前面经过的那个村子,现在落得进退维谷,晚了┅┅④夏夜散布着燠热、干燥,恐怖在急剧漶漫着。
四野的庄稼黑洞洞的,密不透风。
模模糊糊的高空闪烁几点星星,遥远,幽暗。
我开始逡逡巡巡——愈临近故乡,愈熟悉那些隐患地带及那些神秘传说,心也愈发地惶怵紧张起来。
⑤我觉得山坳平谷都似坟墓一般升腾着阴森、沉闷窒息,那每一刻孤寂都似乎在无尽长地延宕。
大山的褶皱在苍穹下变得更深了,似倒竖起来的深不可测的孔穴。
树林子、野蒿,黑森森的长厚了许多,那草丛刊中会潜伏狼么?狼!我顿时记起老奶奶们说的大苍狼叼走村里小孩的事,我的心呼呼地狂跳,全身置于一种极度紧张的威慑惊骇中┅┅⑥离村子不远。
现在,可怕的夜风吹过,荒草掀起一片起伏不断的飒飒声响,树叶也轧轧地碰撞着发出不绝的回应,连那往日淙淙的音乐一般好听的小河流水声也听起来骇骇的,惨惨的。
突然,那突兀的红崖上传来呲怪子鸟的怪叫:“呵呵呵呵┅┅”那声音似哭似笑,在黑暗中刺耳地令人不堪忍受地回荡。
我感到一阵毛骨悚然,同时,就看到一团黑糊糊的东西向我扑来┅┅啊呀!我差点叫出声来,但定定神,黑影消失了,一切归于消隐,只有恐怖的印象和令人窒息的无边黑夜。
我屏着气呼吸,战战兢兢循着黑夜的路,一边高度警觉四周的动静。
转过那个小峁,是那棵黑森森的老树,我记起那棵黑森森的树上曾吊死过一个女人。
头顶一颗流星陨落,恍惚中,我看到前面有亮点红红的一闪,陷现出一团黑影,接着,又暗淡下去。
鬼火!一刹那,我的心又腾地瑟抖起来,仿佛大地陡然裂开了一道长长的缝隙,就要将我无情地吞噬进去。
长春市高考语文试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题分类汇编(及答案)优选
长春市高考语文试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题分类汇编(及答案)优选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岂有哑巴缪斯余光中①一九六五年的初秋,夏菁和我同客美国。
他高踞落矶山顶,我远卧五湖平原,两地相隔,千五百英里。
九月间,他飞去芝加哥,我则驾车去芝城迎接。
参观了艺术馆后,太阳已经偏西,便负着落晕,冲着满地的秋色,驶回密歇根去。
那夜月色清朗,平而直的超级国道,无声地流着,流一条牛奶的运河。
怀乡人最畏明月夜,何况长途犹长,归途的终点也不能算家。
于是两人对吟起唐人绝句来,一人一首,结果,是愈吟愈愁。
事隔年余,仍记得当时,吟到“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真感到是那么一回事,一时“鹅皮”(gooseflesh)都麻了起来。
那实在是难忘的一夜。
②“鹅皮”也好,“鸡皮”也好,诵诗而到高潮,我的反应之中,总会有这么一点生理成分。
不是冒起鸡皮鹅皮,便是目润喉涩,最敏锐时,更有猝然中箭的感觉。
英国诗人浩司曼在《诗的名与实》一文中,也曾经描述诗对他的作用,是生理甚于心智。
他说,在早晨修脸的时候,他尽可能避免想诗,否则一句诗忽然涌现在心中,他的面肌紧张起来,剃刀便会失手。
又说,随之而来,会有一阵寒颤,自上而下,扫过他的脊椎,且有泪水涌至眼中。
最后,浩司曼说,胃部是这一切感觉的中心。
高更也表示过,看凡高的画使他的胃不宁。
③绘画到底是空间的艺术,构图的节奏感对我们生理的节奏(例如呼吸和脉搏)所起的作用,似乎不如诗和音乐一类的时间的艺术,那么强烈。
虽然十分喜爱绘画,但在面对一幅杰作时,我所产生的是一种深沉然而缓慢的感动。
缓慢,是因为画家没有限你一定的时间去领会他的作品。
音乐则恰恰相反,其节奏感完全取决于时间,人体的节奏感受到它的影响,随之疾缓起伏,所以我们在生理上对音乐的反应,总是更为迅速而直接。
证之以我个人的经验,被一段美好的旋律感动时,我会生鸡皮,竖汗毛,麻头顶;但神往于一幅画的意境时,似乎很少这种生理的现象。
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指导
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语文高考复习试题及答案指导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被大量的信息包围,这些信息中既有真实可靠的,也有虚假不实的。
面对如此繁杂的信息,我们如何辨别真伪,如何筛选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下是一篇关于信息辨别能力的文章,请仔细阅读。
【甲】信息辨别能力,是指个体在获取信息时,能够对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价值性进行判断和筛选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提高信息辨别能力至关重要。
首先,提高信息辨别能力有助于我们避免被虚假信息误导。
虚假信息往往披着“真实”的外衣,通过精心设计的语言和逻辑迷惑我们。
只有具备较强的信息辨别能力,我们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辨别出信息的真伪。
其次,提高信息辨别能力有助于我们提高自身素养。
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我们会接触到各种观点和思想。
通过辨别信息,我们可以筛选出有益于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内容,从而提高自己的素养。
再次,提高信息辨别能力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在信息时代,我们面临着各种信息诱惑和干扰。
只有具备较强的信息辨别能力,我们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找到自己需要的,避免陷入信息过载的困境。
【乙】那么,如何提高信息辨别能力呢?一是加强学习。
学习是提高信息辨别能力的基石。
我们要广泛涉猎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在信息辨别中游刃有余。
二是培养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指对信息进行质疑、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在获取信息时,我们要学会从多个角度审视信息,不盲目接受,不轻易否定。
三是学会质疑。
质疑是提高信息辨别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面对信息时,我们要敢于提出疑问,探究信息的来源、逻辑、依据等,从而辨别出信息的真伪。
四是关注权威渠道。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权威渠道的信息往往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我们要学会关注权威媒体、专家学者的观点,以此为参考,提高自己的信息辨别能力。
五是保持冷静。
在信息辨别过程中,我们要保持冷静,避免被情绪左右。
统编版语文高考试题与参考答案
统编版语文高考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原文】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文学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辉。
古代文学,尤其是唐诗,更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它们以精湛的艺术手法、深邃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
唐代诗人杜甫,被誉为“诗圣”,其诗作以关注现实、关注民生为特点,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杜甫的《春望》一诗,通过对春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诗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战乱后的荒凉景象,表达了对国家破败的痛心;而“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则抒发了诗人对战乱中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1.下列关于《春望》这首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中通过对春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B.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破败的痛心。
C. 诗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抒发了诗人对战乱中人民的同情。
D. 《春望》这首诗是杜甫以关注现实、关注民生为特点的代表作品。
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城市之光》在城市的喧嚣中,有一种静默的力量,它不像霓虹灯那样夺目,也不像摩天大楼那般傲然挺立。
这种力量来自于那些不起眼的角落——街道边的一株老树,公园里的一条小径,或是街角处一家散发着咖啡香的小店。
它们是城市的记忆,也是心灵的慰藉。
每当夜幕降临,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开始寻找一处安静的地方来放松自己。
而这些城市中的“绿洲”便成了他们最理想的去处。
在这里,人们可以暂时忘却生活的烦恼,享受片刻宁静。
一盏盏温暖的灯光下,是一张张或沉思、或交谈的脸庞;一杯杯香气四溢的饮品前,则是一个个等待被倾听的故事。
但随着城市发展速度加快,许多这样的地方正逐渐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现代化但也更加冷漠的空间。
这不仅让人感到惋惜,更引发了关于如何平衡发展与保护文化遗产之间关系的思考。
长春市统编版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
长春市统编版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苏轼的意义李泽厚苏轼作为诗、文、书、画无所不能,异常聪明敏锐的文艺全才,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文人们最亲切喜爱的对象。
其实,苏的文艺成就本身并不算太高,比起屈、陶、李、杜,要逊色一筹。
画的真迹不可复见,就其它说,则字不如诗文,诗文不如词,词的数量也并不算多。
然而他在中国文艺史上却有巨大影响,是美学史中的重要人物,道理在哪里呢?我认为,他的典型意义正在于,他是上述地主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
他把上述中晚唐开其端的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
苏轼一方面是忠君爱国、学优则仕、抱负满怀、谨守儒家思想的人物,无论是他的上皇帝书、熙宁变法的温和保守立场,以及其它许多言行,都充分表现出这一点。
这上与杜、白、韩,下与后代无数士大夫知识分子,均无不同,甚至有时还带着似乎难以想像的正统迂腐气(例如责备李白参加永王出兵事等等)。
但要注意的事,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并不是这一面,而恰好是他的另一面。
这后一面才是苏所以为苏的关键所在。
苏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空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
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退隐”心绪,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而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他不是对政治杀戮的恐惧哀伤,已不是“一为黄雀哀,涕下谁能禁”(阮籍),“荣华诚足贵,亦复可怜伤”(陶潜)那种具体的政治哀伤(尽管苏也有这种哀伤),而是对整个人生、世上的纷纷扰扰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和舍弃。
这当然比前者又要深刻一层了。
前者(对政治的退避)是可能做到的,后者(对社会的退避)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除了出家做和尚。
这便成了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对整个人生的厌倦和感伤。
这种整个人生空漠之感,这种对整个存在、宇宙、人生、社会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尽管不是那么非常自觉,却是苏轼最早在文艺领域中把它充分透露出来的。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医和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体的,中医的理论和实践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
中医首先反映的是中国文化、中国哲学整体关联的思维方式。
有人认为,中医的理论是不科学的、模糊的、不可实证的,那是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现在的实证观念和思维。
实证思维主张分析还原,还原到后来就各个成为一个孤立的个体。
整体关联的思维也讲还原,而整体关联所还原的个体是相互关联的个体。
从根本上说,中医研究的是人这个有精神的高级生命体。
因此,中医才有这样的观念,整体生命的每一个部分都能完整地反映整体的面貌,而不只是反映那个部分。
比如,肝脏不只反映肝脏,心不只反映心,而是与其他脏器的生理功能密切关联。
中医诊治要周全地考虑不同性别、体质、地域、时间等因素,对药材的采用也特别强调地域性的差异,这是基于中国哲学中“自然合理”的理念。
“自然合理”有尊重自然和注重个性两重内涵。
中国哲学里的“自然”是本然的意思,任何违背事物本来面貌的做法都是不合理的,我们应该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因势利导”,要适合、符合这个事物本来发展的途径、趋势。
而现代人所尊奉的“科学合理”的理念,是要去掌控自然,去改变事物的本来面貌。
其实,很多现代科学家已经开始认识到,科学并不是按照人的意志去改变自然界的本来关系,而是使自然界和人类能够更加和谐地相处。
此外,“自然合理”特别强调符合事物的本性,即个性,这就跟科学合理的思维方式强调普遍化、普适性有很大的差异。
中医还体现了中国哲学所强调的直觉思维。
在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中,“望”和“闻”是医生的直觉,中医通过“望”观察病者的气色、舌苔和形态,通过“闻”体气、口气、二便之气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的判断。
医者“问”,患者通过口述的方式,将自己的直观感受告诉医生。
最后是“切”,医生通过脉象来印证医者对患者情况的直觉判断是否准确。
高中语文新高考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共四道2023高考真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现代文阅读I)【2023年新高考全国I卷】(一)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素食者和肠胃疾病患者来说,藜麦的发现是一个奇迹。
藜麦不含麸质,富含镁和铁,比其他种子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包括人体无法独自生成的必需的氨基酸。
美国宇航局宣布,藜麦是地球上营养最均衡的食物之一,是宇航员的理想之选。
产于安第斯山的藜麦有一个令西方消费者神往的传说:印加人非常重视藜麦,认为它是神圣的,并且称之为“万谷之母”。
不过,藜麦的爱好者却通过媒体发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
从2006年到2013年,玻利维亚和秘鲁的藜麦价格上涨了两倍。
2011年,《独立报》称,玻利维亚的藜麦消费量“5年间下降了34%,当地家庭已经吃不起这种主食了,它已经变成了奢侈品”。
《纽约时报》援引研究报告称,藜麦种植区的儿童营养不良率正在上升。
2013年,《卫报》用煽动性标题提升了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素食者的肚子能装下藜麦令人反胃的事实吗?”该报称,贫穷的玻利维亚人和秘鲁人正在食用更加便宜的“进口垃圾食品”。
《独立报》2013年一篇报道的标题是“藜麦:对你有利--对玻利维亚人有害”。
这些消息传遍了全球,在健康饮食者之中引发了一场良心危机。
在社交媒体、素食博客和健康饮食论坛上,人们开始询问食用藜麦是否合适。
这种说法看似可信,被许多人认可,但是经济学家马克·贝勒马尔等人对此则持保留意见。
毕竟,藜麦贸易使大量外国资金涌入玻利维亚和秘鲁,其中许多资金进入了南美最贫穷的地区。
几位经济学家跟踪了秘鲁家庭支出的调查数据,将种植且食用藜麦的家庭、食用但不种植藜麦的家庭和从不接触藜麦的家庭划分为三个小组。
他们发现,从2004年到2013年,三个小组的生活水平都上升了,其中藜麦种植户家庭支出的增长速度是最快的。
农民们正在变富,他们将这种新收入转化为支出又给周边民众带来了好处。
那么藜麦消费量下降34%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很长的时间内两个国家的藜麦消费量一直在缓慢而稳定地下降,这意味着消费量的下降和价格的激增不存在明显的联系。
现代文阅读Ⅰ专题练习一--2020-2024五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参考答案)
现代文阅读Ⅰ专题练习一(五年高考真题)参考答案与解析目录现代文阅读Ⅰ专题练习一(高考真题) (1)参考答案与解析 (1)一、2024全国甲卷(论述类文本) (2)二、2024全国甲卷(实用类文本) (3)三、2024新课标Ⅰ卷(信息类文本) (4)四、2024新课标Ⅱ卷(信息类文本) (6)五、2023全国甲卷(论述类文本) (9)六、2023全国甲卷(实用类文本) (9)七、2023全国乙卷(论述类文本) (11)八、2023全国乙卷(实用类文本) (12)九、2023新高考Ⅰ卷(信息类文本) (13)十、2023新高考Ⅱ卷(信息类文本) (14)十一、2022全国甲卷(论述类文本) (16)十二、2022全国甲卷(实用类文本) (17)十三、2022全国乙卷(论述类文本) (18)十四、2022全国乙卷(实用类文本) (19)十五、2022新高考Ⅰ卷(信息类文本) (19)十六、2022新高考Ⅱ卷(信息类文本) (21)十七、2021全国甲卷(论述类文本) (22)十八、2021全国甲卷(实用类文本) (23)十九、2021全国乙卷(论述类文本) (24)二十、2021全国乙卷(实用类文本) (25)二十一、2021新高考Ⅰ卷(信息类文本) (26)二十二、2021新高考Ⅱ卷(信息类文本) (28)二十三、2020全国Ⅰ卷(论述类文本) (30)二十四、2020全国Ⅰ卷(实用类文本) (31)二十五、2020全国Ⅱ卷(论述类文本) (32)二十六、2020全国Ⅱ卷(实用类文本) (33)二十七、2020全国Ⅲ卷(论述类文本) (35)二十八、2020全国Ⅲ卷(实用类文本) (35)二十九、2020新课标Ⅰ卷(信息类文本) (37)三十、2020新课标Ⅱ卷(信息类文本) (38)一、2024全国甲卷(论述类文本)(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3分)C2.(3分)D3.(3分)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021高考语文试卷长春(含答案)
2021高考语文试卷长春(含答案)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项不是长春2021年高考语文试卷的特点?A. 题目新颖,贴近生活B. 题目难度适中C. 考察学生的文学素养D. 侧重于对古代文学的考查2. 长春2021年高考语文试卷中,现代文阅读理解的选材主要来自于?A. 小说B. 散文C. 诗歌D. 戏剧3. 下列哪项不属于长春2021年高考语文试卷的古诗文阅读部分?A. 诗歌鉴赏B. 文言文阅读C. 名著阅读D. 古代文化常识4. 在长春2021年高考语文试卷中,作文题目的类型是?A. 命题作文B. 材料作文C. 话题作文D. 半命题作文5. 下列哪项不是长春2021年高考语文试卷的考试内容?A. 现代汉语语法B. 文学作品鉴赏C. 语言表达与应用D. 古代汉语语法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长春2021年高考语文试卷的题目设置旨在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长春市高考语文试卷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题分类汇编(及答案)【优选】
长春市高考语文试卷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题分类汇编(及答案)【优选】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夜聊马汉夜幕是渐渐地到来的。
太阳先是在城西的惠山尖徘徊,趁人不注意的时候就顺着山坡滑入了谷底,开始还在山后半遮半露着脸,后来就索性不见了踪影。
落班①的人拖着疲惫的腿脚回家。
看到家门时,他们倦意很浓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这时候,家庭主妇站在门外扯开嗓门叫自己正在外疯玩的孩子回家吃晚饭。
夜色如砚台上磨的墨,愈来愈深浓了。
热腾腾的饭菜,是不管贫富,家庭主妇必须在劳累了一天的男主人踏进家门就该端上桌的。
不论荤素、不论可口与否,男人和一家老小均以风卷残云式的作业态度表现出对饭菜的赞许,同时也是对主妇劳动成果的褒奖。
一些赶早的人,就在此刻叩门或根本不敲门就推门闯了进来。
来者往往站着,掠过吃饭者的后背打量饭桌上的阵容,对饭菜加以点评,因此,那时候邻居之间是难有隐私可言的,每家的家底彼此都很了解。
这样,只能算是夜聊的前奏,真正的夜聊要待主妇收拾完桌面和灶台后才开始。
女主人端着一锅洗碗水开门要泼在门口的窨井里。
门一开,一方光波首先倾倒在屋外的黑暗里。
就见有幢幢黑影仿佛作蛾子趋光运动一般地过来,探头探脑的,见屋里有男主人在,且空闲着,就进了门去。
这时进屋的,八仙桌旁的长凳和骨排凳是空着的,自然也就在桌旁坐下来了。
从新近发生在小城中的稀奇事说起,由此及彼,话题不断扩大。
透出门缝的光线和声波,吸引着吃罢晚饭从家中出来寻热闹的人。
他们试探着推开门,一屋子正热烈说笑着的人立即静下来,扭头打量是谁来了。
借着昏黄的灯光看清来者是谁了,欢呼般发出迎接的声浪。
先到的在长凳上挪动一下屁股腾出空间,好让后来者坐下。
后来者一边坐下,一边说着:闹猛闹猛②,老远就听到这边热闹。
先到者拾起原来的话题,继续论说。
后来者听了一会听出名堂了,才插嘴。
也有因为后来者的到来而改变了话题的,话题是与后来者有关的,或是后来者扯到的。
这样,不断前来的参与者会不断带来新的话题,使夜聊永远充满新鲜话题。
长春市统编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
长春市统编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一、高中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作为一门起源于欧洲社会的学科,人类学的诞生已有一百五十年的历史,传入中国也已经超过百年。
纵观人类学的发展史,可以发现,人类学自其发轫阶段便打上了浓浓的海外印记,从一开始人类学者便将其目光投向了远方,在异域之中寻找自己的研究对象,在与他者的对话之中建立自己的研究领域,远方、异域、他者已然成为人类学研究的代名词。
追溯到人类学刚创立之初,人类学的鼻祖泰勒通过海外探险家、传教士、船员等人的日记、传记、游记等开展人类学研究,力图探讨人类的进化过程,解释人类的文化现象,去解答西方社会对“他者”异文化的疑惑。
将民族志奠定为科学的研究方法,使得人类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的马林诺斯基,便是受到殖民地官员邀请前往海外做田野调查,并完成了人类学的经典著作——《西太平洋的航海者》。
“到海外去”成为欧洲人类学初学者的成年礼,作为人类学家的必修课,欧洲人类学的海外研究并不新鲜,它是作为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基石。
美国人类学与欧洲人类学有所不同。
一开始,美国人类学家主要是研究本土的印第安人,因而建立起体质、语言、考古、文化四大分支体系的人类学学科。
美国随着经济的强大并取代大英帝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人类学家开始走向海外研究。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海外研究到达高潮。
至今,海外研究仍然是美国人类学的主流。
走向海外是中国人类学独有的一个概念,因为西方国家的人类学研究对象本身就是异文化,他们的研究本身就是海外研究,因此他们不必强调海外这一层含义。
而中国的人类学,自从国外引进后,便一直致力于本土化的研究。
进入21世纪后,中国人类学的研究成果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认可与尊重,也在国际人类学界占有了一定的地位,加上中国经过四十年改革开放后,对外战略也逐渐转变,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全球社会文化的研究也摆上重要的地位,因此海外民族志研究便基于这种历史传统与顺应这种发展趋势快速发展起来。
长春市统编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
长春市统编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一、高中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羊倌的年朱华胜太阳挂在山梁,洒下金色的光芒,有的泛绿。
老羊倌像往常一样,大年三十这一天,早就把羊赶到山上,让羊吃个饱。
他养着两只羊,一条大黑狗。
他说,养多了我管不过来,养两只羊、一条狗作伴,我都七十三岁了。
他看着这对奔跑的羊和身边吐着舌头的大黑狗,心里乐开了花。
自从儿子走了以后,每年过年乡政府都会给他送来过年的大米、肉、油,还有一个红包。
特别是在城里工作的那个小石头,每年春节这个小子都要回来过年,给他带两条烟。
这不,昨晚又给他送了两条红烟来。
想着,他从口袋里拿出一包。
凑近鼻孔,使劲闻了闻,好香。
现在不能抽,回家再抽。
自己是看山人,更要防火。
虽然村里几年前就不要他看山了,说年纪大了。
但他跑得动,坐不住。
还是像往常一样,太阳出来他上山,太阳西落他下山,日日坚持巡山。
有人说,老羊倌憨得很,自己守了一辈子的山,还把儿子也培养成一个守山人。
谁都知道,守山人很穷,成天在山林里走着,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
山林又不是他一家的,也不能给他家带来富裕,他这是何苦呢?像他这样一家人都守山的并不多见。
乌蒙山,山连山。
几年前,大小山谷里私挖乱采严重,不像现在管得严。
有几个外地人来山上偷砍树木,要卖到矿井里做厢木。
老羊倌的儿子发觉了,在纠缠中,儿子不慎滚落石沟里,抢救无效死亡。
儿子死后的第七天,老羊倌赶着羊,背上斧头,向山里走去。
这一走,就走到现在,就是十五个春秋。
儿媳在儿子离去的第三个年头,在他的催促下,改嫁到邻村,逢年过节,都要领着孙女来看他。
知足吧,老羊倌自言自语,我活一天,就要巡山一天。
他走到山顶,眼神里亮了起来。
山那边还是山,山山相连,这是人赖以生存的山。
山脚是溪水,水连着水,这都是咱们祖祖辈辈的命根子啊。
山上生长着很多树和花,他闭上眼睛就能数出它们的名:青松、罗汉松、壳松、青梨、刺叶梨、杜鹃、毛栗子等等。
有村民说,老羊倌爱山林,那儿有他儿子的味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春市统编版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一、高中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房子是囚人的贾平凹人活在世上需要房子,人死了也需要房子,乡下的要做棺、拱墓,城里的有骨灰盒。
其实,人是从泥土里来的,最后又化为泥土,任何形式的房子,生前死后,装什么呢?有一个字,囚,是人被四周围住了。
房子是囚人的,人寻房子,自己把自己囚起来,这有点投案自首。
过去的地主富农,买房买地,现在一般的农民省吃俭用,第一个建设就是盖房,活着没有盖所房子,好像一个总统没有治理好国家一样,很丢人的。
时下的房地产很热,大款们也是广置房产,都要囚,囚了自己,还要给子子孙孙都有囚的地方。
人为什么都要自个儿寻囚呢?没有个房子,哪里都是你的,哪里又岂能是你的?雁过长空无痕,春梦醒来没影,这个世界什么都不属于你,就是这房子里的空间归你。
砰地推开,砰地关上,可以在里边四脚拉叉地躺着抽烟,可以伏在沙发上喘息;沏一壶荼品品清寂,没有书记和警察,叱斥老婆和孩子。
和尚没有家,也还有个庙。
人就是有这么个坏毛病,自由的时候想着囚,囚了又想到自由。
现在的官们款们房子有几幢数套,一套里有多厨多厕,却向往没墙没顶的大自然,十天半月就去山地野外游览,穿宽鞋,过草地,吃大锅,放响屁,放浪一下形骸。
没房于的,走到公共厕所都在暗暗设计:这房子若归我了,床放哪儿好,灶安在哪儿好。
人都被上帝分配在地球上,地球又有引力,否则,在某个早晨,人都会突然飞掉。
人多多少少都会有点房子的,是一室的或者两室三室的——人什么都不怕,人是怕人,所以用房子隔开,家是一人或数人被房子囚起来。
一个村寨有村寨墙,一个城有城墙。
人生的日子整齐分割为四季一年,一年十二月,一月三十天,每人每家的居住就如同将一把草药塞进药铺药柜的一个格屉一个格屉里,有门牌号码,以数字固定了——《易经》就是这么研究人的,产生了定数之说。
人逃不出为自己规定的数字的。
有了房子,如鸟停在了枝头,即使四处漂泊,即使心还去流浪,那口锅有地方,床有地方,心里吃了秤锤般的实在。
因此不论是乡下还是闹市,没有人走错过家门,最要看重的是他家的钥匙。
有家就有了私产和私心,以前有些农民出门在外,要拉屎都要憋着跑回去,拉在他家的茅坑里,憋不住的,拉下来也用石头溅飞,不能让别人捡拾去。
而工厂的工人,也有人有了每天要带些厂里的小零碎回家的瘾,如钳子呀,铁丝呀,钉子呀,实在想不出拿什么了,吃过饭的饭盒里也要装些水泥灰。
房间里,随心所欲地布置了,在外做什么职业,在内就表现什么风格,或者在外得不到的,在内就要补上。
官人们的坐椅大,躺椅长,桌上有两副眼镜,看报纸一副,看人一副,墙上要有大的地图,书架里有领袖的装帧豪华的文集。
款人们的房间里英文字母最多,以钱币叠成的菠萝挂在墙上,有一个壁橱是供了财神的,通有电光,遥感能发“财源茂盛”之声。
想做艺术家的布置出了比艺术家还艺术家的氛围,有完整的盘羊头骨,有偌大的插画轴瓷缸,书不上架堆在桌上,纸烟拆开用烟斗来吸。
那些自己做苦工偏要培养儿女做音乐家的,钢琴摆在窗下。
病恹恹的,常年卧床的,挂龙泉剑在床头。
而实在的人,过平常日子,家具是逐步添办的,色调不一,米袋子同浴盆、凉鞋、舍不得丢的吃过饼干的盒子塞在床下,醋瓶子、蒜瓣和《新华字典》共放于缝纫机面板上,墙上是全家照片镜框和孩子的三好学生奖状,他们今天把桌子移靠窗,明天床又东西向变为南北向,常变要出新,再折腾还是拥挤。
书上写着的是:家是避风港,家是安乐窝。
有房子当然不能算家,有妻子儿女却没有房,也不算有家。
家是在广大的空间里把自己囚住的一根桩。
有趣的是,越是贪恋,越是经营,心灵的空间越小,其对社会的逃避性越大。
家真是船能避风吗?有窝就有安与乐吗?人生是烦恼的人生,没做官的有想做、做不上的烦恼,做了官有不想做、不做不行的烦恼。
有牙往往没有锅盔(一种硬饼),有了锅盔又往往没了牙齿。
所以,房间如何布置,家庭如何经营都不重要,睡草铺如果能起鼾声,绝对比睡在席梦思沙发床上辗转不眠为好。
生命的快活并不在于穷与富、贵与贱。
世上的事,认真不对,不认真更不对,执着不对,一切视作空也不对,平平常常,自自然然,如上山拜佛,见佛像了就磕头,磕了头,佛像还是佛像,你还是你——生活之累就该少下来了。
(摘自贾平凹《说舍得:中国人的文化与生活》)(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房子”为主线,开篇就提出了房子用来“装什么”的问题,巧妙设置悬念,能有效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 文章描写不同身份的人房子里的陈设,旨在说明房子的风格因职业、需求和获得感而异,表达了作者鲜明的褒贬态度。
C. 文章最后写到,“平平常常,自自然然”“生活之累就该少下来了”,这是作者在对鲜活的生活体验后才形成的理性感悟。
D. 文章运用鲜活而生动的对比,将生活中的一种怪圈展现出来,语言诙谐有趣,以“囚”喻房,形象又有一定的警诫作用。
(2)本文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请结合全文简析。
(3)“人就是有这么个坏毛病,自由的时候想着囚,囚了又想到自由”这句话和钱锺书《围城》中“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反映了人生活中一种怎样的心态?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答案】(1)B(2)①语言生活化、口语化,融入方言土语,自然亲切。
如第四段中“砰地推开,砰地关上,可以在里边四脚拉叉地躺着抽烟,可以伏在沙发上喘息”。
②语言幽默、朴拙率真,浑然天成。
如第七段“而工厂的工人,也有人有了每天要带些厂里的小么零碎回家的瘾,如钳子呀,铁丝呀,钉子呀,实在想不出拿些什么了,吃过饭的饭盒里也要装些水泥灰”。
③以短句为主,像拉家常,简洁明了,句句入心。
如最后一段“世上的事,认真不对,不认真更不对,执着不对,一切视作空也不对,平平常常,自自然然,如上山拜佛,见佛像了就磕头,磕了头,佛像还是佛像,你还是你——生活之累就该少下来了”。
(3)这两句反映了人们的一种普遍心态:在矛盾中挣扎,自寻囚禁,作茧自缚,甚至茫茫然、惘惘然而不知终日,表面上写人们面对“房子”时的围困与逃离,而在更深的层次上,则是表现一部分人被“意识”左右,为“精神”所束缚难以摆脱困境的矛盾心理。
要想摆脱这种矛盾的心态,拥有自由和一份坦然与快乐,就要“平平常常,自自然然”,不要为外物役使,不陷入欲望的“围城”中。
【解析】【分析】(1)B项,“表达了作者鲜明的褒贬态度”错误,从文章来看,作者只是陈述客观现象,并没有流露出具体态度,尤其是“褒”没有事实依据。
故选B。
(2)纵观全文,本文语言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生活化、口语化。
答题时,要结合文本举例说明,如第四段“砰地推开,砰地关上,可以在里边四脚拉叉地躺着抽烟,可以伏在沙发上喘息”的描写等,无论是对人物行为的描写还是内心的呈现都是这样闲谈式的生活语言。
本文还善于将方言融人其中,比如第七段中的“那口锅有地方,床有地方,心里吃了秤锤般的实在”等,让人感到自然面亲切。
幽默风趣是本文语言生活化的第二个特点,如第七段“而工厂的工人,也有人有了每天要带些厂“里的小么零碎回家的瘾,如钳子呀,铁丝呀,钉子呀,实在想不出拿什么了,吃过板的饭盒里也要装些水泥灰”。
这不是故作幽默,而必来自对生活深人细致的观察。
全文以短句为主是不义语言生活化的第三个特点,从句式上来看,基本都是短句,像是面对面拉家常,说长论短,讲述人生百态和各种困境,简洁明了,但却句句人心。
(3)“寻求自囚,又寻求自由”以及“城内与城外人的奋斗”,这两句反映了人们“在矛盾中挣扎,茫茫然”的一种普遍心态,表面上写人们面对“房子”时的围困与逃离,而在更深的层次上,则是表现一部分人被“意识”左右,为“精神”所束缚难以摆脱困境的矛盾心理。
只有拥有“平平常常,自自然然”的心态,才能摆脱这种矛盾,不为外物役使,不陷入欲望的“围城”中。
故答案为:⑴B;⑵①语言生活化、口语化,融入方言土语,自然亲切。
如第四段中“砰地推开,砰地关上,可以在里边四脚拉叉地躺着抽烟,可以伏在沙发上喘息”。
②语言幽默、朴拙率真,浑然天成。
如第七段“而工厂的工人,也有人有了每天要带些厂里的小么零碎回家的瘾,如钳子呀,铁丝呀,钉子呀,实在想不出拿些什么了,吃过饭的饭盒里也要装些水泥灰”。
③以短句为主,像拉家常,简洁明了,句句入心。
如最后一段“世上的事,认真不对,不认真更不对,执着不对,一切视作空也不对,平平常常,自自然然,如上山拜佛,见佛像了就磕头,磕了头,佛像还是佛像,你还是你——生活之累就该少下来了”。
⑶这两句反映了人们的一种普遍心态:在矛盾中挣扎,自寻囚禁,作茧自缚,甚至茫茫然、惘惘然而不知终日,表面上写人们面对“房子”时的围困与逃离,而在更深的层次上,则是表现一部分人被“意识”左右,为“精神”所束缚难以摆脱困境的矛盾心理。
要想摆脱这种矛盾的心态,拥有自由和一份坦然与快乐,就要“平平常常,自自然然”,不要为外物役使,不陷入欲望的“围城”中。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
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
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⑵此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语言的能力。
鉴赏作品语言是高考阅读题中常见的考点。
鉴赏一段文字的语言特色,在基本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始终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
要解答好此类题,首先要弄清命题的角度,其次要掌握基本答题步骤。
⑶此题考查个性化阅读和创意解读的能力。
此类题目虽然有一定的开放性,但答案必须以文本为依据,即不论从何角度探究,归根结底是基于对文本的准确理解,从文本中提炼观点,切不可空发议论。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贾政近来闻得代儒称赞他(宝玉)专能对对,虽不喜读书,却有些歪才,所以此时便命他跟入园中,意欲试他一试。
逶迤走进山口,抬头忽见山上有镜面白石一块,正是迎面留题处。
贾政回头笑道:“诸公请看,此处题以何名方妙?”众人听说,也有说该题“迭翠”二字的,也有说该题“锦嶂”的,又有说“赛香炉”的……种种名色,不止几十个。
原来众客心中早知贾政要试宝玉的才情,故此只将些俗套来敷衍。
贾政听了,便回头命宝玉拟来。
宝玉道:“尝听见古人说:‘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
’莫如直书古人‘曲径通幽’这旧句在上,倒也大方。
”众人听了,赞道:“是极!妙极!二世兄天分高,才情远,不似我们读腐了书的中”贾政笑道:“不当过奖他。
他年小的人,不过以一知充十用,取笑罢了,再俟选拟。
”说着,进入石洞,只见佳木茏葱,奇花烂熳,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泻于石隙之下。
俯而视之,但见青溪泻玉,石磴穿云;石桥三港,兽面衔吐。
桥上有亭。
贾政与诸人到亭内坐了,问:“诸公以何题此?”诸人都道:“当日欧阳公醉翁亭记有云:‘有亭翼然’,就名‘翼然’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