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鉴赏之我见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鉴赏之我见

常言道:“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很多人喜欢看小说,问其原因,回答往往是“故事曲折生动,扣人心弦”。这就是所谓的“看热闹”。好的小说意蕴深厚,值得每一个读者用心去感悟,从而获得人生的启迪。仅仅从情节上来鉴赏小说是远远不够的。鉴赏小说得从小说的主题、人物、情节和环境这四个方面入手。

1 主题,小说的灵魂

主题是小说的灵魂、统帅。小说家们在作品中通过描绘现实生活、塑造艺术形象来反映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表达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

鲁迅的《药》借茶馆主人华老栓买人血馒头为儿子小栓治病的故事,揭露了一个血淋淋的现实:革命者为了解放民众献出生命,民众不但不理解他,反而要吃他的血。小说揭示的不仅仅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悲哀,还揭示了封建制度下,人民受统治阶级麻痹、毒害而陷入愚昧无知、麻木不仁的状态。

许多作者常把自己的感情和意向以及对主题的认识和评价蕴含在作品中,通过小说中人物的语言表现出来。如《狂人日记》中“吃人对么?”,“从来如此,便对么?”这是狂人振聋发聩的呐喊。狂人是不狂的,他的不同寻常的感受充满着社会性。这是鲁迅借助狂人的口揭示出封建道德、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一部优秀的作品所反映的主题,是与作家的身世、生活、思想感情以及他所处的时代分不开的,因此我们鉴赏小说时要做到“知人论世”。曹雪芹生于清朝末年。他的少年时期是在繁盛荣华中度过,后来曹家衰败,他沦落到社会的底层,饱尝了生活的辛酸。他郁结的情怀需要宣泄,他的才华也需要展现,因此,他能写出了旷世奇作《红楼梦》。他通过对大家族的兴衰、宝黛钗爱情悲剧的描述,让读者感悟到人情冷暖、人生无常,也对腐朽的科举制度、包办婚姻、等级制度等进行了思考,揭示出封建社会必然崩溃、没落的历史趋势。

元末明初施耐庵写的《水浒传》与清代俞万春的《荡寇志》相比,虽然题材相似,但产生的时代不同、作者的立场不同,小说主题也截然不同。《水浒传》揭露了官逼民反的黑暗现实,歌颂的受压迫人民的反抗精神。《荡寇志》则丑化了梁山好汉,污蔑农民起义英雄为“杀人放火”之徒,应以剿灭。所以,鉴赏小说时,只有做到“知人论世”,才能准确把握其主题。

2 人物,小说的核心

人物是小说的核心。在优秀的小说作品中,典型的艺术形象,如同茵茵绿草中一朵耀眼夺目的鲜花。作品展示的人物思想性格、精神品质能够引发读者的深刻思考。

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以及心理描写等方面入手。

2.1 肖像描写。“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这是鲁迅《祝福》中对祥林嫂的肖像描写,读者由此看到祥林嫂遭遇悲惨。她乞讨无路,内心深处因受到摧残而精神麻木,已濒于死亡的境地。祥林嫂这个悲剧形象控诉了旧社会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对下层劳动妇女的戕害。

2.2 语言描写。言为心声,人物语言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性格。《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杜十娘面对食言反悔的老鸨,毅然说出“倘若妈妈失信不许,郎君持银去,儿即刻自尽。”从杜十娘的语言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她从良之志不可动摇,而且有着不屈的反抗精神。尽管十娘为风尘女子,她的这种精神品质令人肃然起敬。

2.3 动作描写。精彩的动作描写能把人物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红楼梦》中“宝玉挨打”部分,贾政先是让小厮们打,“贾政犹嫌打轻了,一脚踢开掌板的,自己夺过来,咬着牙狠命盖了三四十下”,到了王夫人出现,“那板子越发下去的又狠又快”。小说中,贾政极为孝顺知礼仪,给人温良敦厚之感,但因宝玉叛逆性格与当时封建正统思想产生尖锐的矛盾冲突时,他变得暴怒、残毒,绅士风范尽失。我们借助于作者对他“一脚踢开”、“夺”、咬着牙”、“盖”等动作描写,看到了贾政性格的另一面。贾政的形象也就更加丰满、完整、立体化了。

2.4 心理描写。《红楼梦》中“宝黛初会”时,宝玉一亮相,黛玉便吃了一惊,心下想到:“好生奇怪,倒象在那里见过的,何等眼熟!”这里的心理描写既呼应了第一回黛玉与宝玉前身的“木石前盟”,又为他们的爱情发展张本。

3 情节,小说的骨架

广义的情节指事件,是展示人物经历、各种矛盾冲突以及一系列能显示人物自身、人物与人物之间、人物与环境之间某种特定关系的具体事件。小说就是借助于诸多的情节,来反映客观现实的。在鉴赏情节中,我们只有了解了矛盾的冲突和高潮,领悟了矛盾的本质,才能把握小说的主题。

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开端:李杜相识。发展:赎身南下。高潮:怒沉百宝箱。结局:十娘投江。小说按时间的发展,线性的方式,从开端到结局顺序写来。

鉴赏情节时,我们得问个“为什么”。杜十娘聪明美丽、才智过人,又拥有如此多的财富,为何不能主宰自身的命运?在分析思考中,我们不难得出杜十娘悲剧命运的原因:封建社会与封建礼教对下层女性的束缚与戕害。作者也按捺不住地表达了自己的惋惜之情:“可惜一个如花似玉的名姬,一旦葬于江鱼之腹。”

4 环境,小说的依托

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展开,总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进行的。环境对故事的发展及人物命运有预示和决定作用。

在《水浒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投草料场来”的路上,“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这种自然环境的描写造成一种阴冷、肃杀的气氛,预示着矛盾冲突的浪潮开始涌起。

在《祝福》中,祥林嫂的悲剧命运是她所在的社会环境决定的。婆婆为了给小儿子娶媳妇,把祥林嫂卖到山里去;祥林嫂丧夫丧子后再回鲁镇,鲁镇的人把她丧子的悲伤、撞疤的无奈作为无聊生活的调剂;柳妈用地狱来恫吓她,让她捐门槛,把她推向鬼神的虚妄;特别是祥林嫂的再嫁,触犯了封建道德的贞节观,鲁四老爷仇视她,普通百姓歧视她,她成了封建道德的罪人。这样的社会环境,决定了祥林嫂只有死路一条。

环境的作用不一而足,可为人物活动提供时间和空间,也可烘托出人物性格。

读者的文化底蕴不同,对人生的态度不同,决定了小说鉴赏的多样性。读了莫泊桑的《项链》,有人说,它揭示了虚荣心给人带来的不幸。也有人说,马蒂尔德有梦想,并为之付出努力,这样的人生不再有遗憾。他们的理解和感悟虽不同,但都有着一定的现实性的,值得肯定。小说呈现给我们的是作家熟悉的生活、感受最深的东西。我们在鉴赏小说过程中,定会得到诸多教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