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防汛GIS调度指挥系统大数据平台整体集成方案
智慧防汛决策系统建设方案
预警与预测
实时监测:通过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实时监测降雨量、水位、水质等数据 智能分析: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监测数据进行智能分析,预测汛情发展趋势 预警发布:根据预测结果,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相关部门和公众做好防汛准备 应急响应:根据预警信息,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做好防汛抢险工作
实际应用案例及效果展示
案例1:某地发 生洪水,智慧防 汛决策系统及时 预警,帮助政府 快速组织救援, 减少人员伤亡和 财产损失。
案例2:某地发 生暴雨,智慧防 汛决策系统提前 预测,帮助政府 提前部署防汛措 施,减轻灾害影 响。
案例3:某地发 生旱灾,智慧防 汛决策系统及时 预警,帮助政府 提前部署抗旱措 施,减轻灾害影 响。
PART 2
智慧防汛决策系统建设方案
系统总体架构
感知层:实时监测水文、 气象、地质等数据
传输层:通过物联网、5G 等网络技术传输数据
处理层:利用大数据、人 工智能等技术进行分析和 处理
应用层:提供防汛决策支 持、预警发布、应急响应 等功能
安全层:保障系统安全, 防止数据泄露和攻击
运维层:负责系统的维护 和管理,确保系统稳定运 行
建设实施:按照方案进行系统 建设,包括硬件采购、软件开
发、系统集成等。
运营维护:建立长效机制,确 保系统正常运行,持续优化升
级。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实施步骤: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方案设计:制定建设方案,包 括系统架构、功能模块、技术
路线等。
测试验收:对系统进行测试, 确保满足防汛需求,通过验收
实时监测:通过传感器和摄像头实时监 测降雨量、水位、水质等信息
智慧城市防洪防汛监测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和运营整体解决方案
智慧城市防洪防汛监测大 数据服务平台建设和运营
整体解决方案
Contents
目录
1. 建设背景和需求分析 2. 智慧排水大数据平台总体设计 3. 智慧排水主要建设内容 4. 实施进度计划
Part 1
建设背景和需求分析
什么是智慧排水? 智慧排水是将排水管理、服务与互联网相结合利用最新信息技术实现平台的
基础工作
信息化标准的统一。制定统一的排水管网的信息数据标准、 编码规则,建设杭州智慧排水数据集成标准
排水设施的信息普查。家底排摸,对全市排水管网(除产 权、小区内部设施外)、泵站、污水处理厂等排水设施,以及 排水用户、河道、排出口等信息开展全面普查
19
硬件升级 现有设施提升改造
进行提升改造,再纳入信息化管理。如现有的22座区属泵站,以及今年实施的45座涉及 泵坑、泵站的防汛排涝项目,共计67座泵站。
高效地使用人员和设备
改善城市水环境
提高日常监测分析能力
确保城市水安全
提升管理部门综合运营管理
增进各个部门协调配合
提升应急指挥能力
12
需求分析
1 构建全面的排水信息管理模式 2 构建全面的水质管理模式 3 构建统一的排水设施资产管理模式 4 构建对排水设施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5 构建综合的排水管网在线监测系统 6 提升应对管道破裂和防汛抢险的应急能力 7 提高养护方案制订的科学及系统化水平 分析
8 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手段
13
Part 2
智慧排水大数据平台 总体设计
总体定位
围绕“五水共治”工作中“排涝水、治污水”要求,按照 “平战结合、资源整合、分步推进、全市统一”的基本原则, 安装一批水流、水质、水位智能感知设备,建立一个集地理数 据、基础数据、实时数据为一体的排水基础信息库,开发一个 集查询统计、分析预警、状态模拟、维护更新、信息共享等功 能为一体的排水信息化管理系统,为水资源管理、水利政务管 理、防汛抗旱等提供支持,力争在3年内建成较为完善的杭州市 排水智慧化管理体系,逐步实现“智慧排水”,达到省内一流、 国内领先的水平。
智慧水利防汛决策指挥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智慧水利发展趋势
物联网技术应用
人工智能辅助管理
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水利设施的实 时监控和数据采集,提高防汛预警和 应急响应能力。
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自动化监测 、预警和辅助决策,提高水利防汛的 智能化水平。
大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
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深度 挖掘和分析,为防汛决策提供科学依 据。
促进水利信息化发展
通过项目实施推动水利信息化进程,提升水 利行业现代化水平。
D
02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架构设计原则与思路
模块化设计
将系统划分为多个功能模块,每个模块负责 独立的功能,便于开发、维护和升级。
安全性保障
分布式架构
采用分布式架构,实现系统的高可用性、高 并发性和可扩展性。
确保系统数据传输、存储和处理的安全性, 采取加密、权限控制等安全措施。
智慧水利防汛决策指 挥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汇报人:xxx 2024-03-18
目录
• 项目背景与目标 •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 数据采集与传输方案 • 决策指挥平台功能设计 • 系统集成与实施方案 • 运维管理与安全保障 • 培训与推广计划
项目背景与目标
01
水利防汛现状及挑战
01
水利设施老化,抗洪能力下降
许多地区的水利设施年代久远,存在老化、损坏等问题 ,导致抗洪能力大幅下降。
02
极端天气频发,防汛形势严峻
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不断增多,洪涝灾害频发,给防 汛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
03
信息化水平低,决策指挥受限
传统水利防汛手段信息化水平较低,数据获取、处理和 分析能力有限,影响了决策指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对数据进行分类存储 ,便于后续的数据分 析和处理。
智慧水利防汛应急信息化工程整体解决方案
通过整合各类传感器和遥感数据,实现洪水、降雨等水情参数的 实时监测,为防汛应急指挥提供准确数据支持。
决策支持与优化调度
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构建防汛应急决策支持系统,实现洪 水演进模拟、预案生成与优化调度等功能。
信息共享与协同联动
打通各部门信息壁垒,实现防汛信息的实时共享,提高多部门协同 联动能力,提升应急响应效率。
技术选型
采用成熟的框架和组件,如Spring Cloud、Vue.js等,确保系统稳 定性和可维护性。
数据存储
设计合理的数据库表结构,支持海量数据存储和高效查询,如使用 MySQL、Redis等。
信息化工程关键技术研究
大数据分析
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应急事件数据进行分析挖掘, 为决策提供支持。
物联网技术应用
水情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应用与效果
多源数据融合
整合卫星、雷达、水文站等多源数据,提高水情监测的时空覆盖 率和精度。
预警模型与阈值设定
根据历史洪水和气象数据,建立预警模型并设定合理阈值,实现 洪水、暴雨等灾害的提前预警。
预警信息发布与接收
通过短信、APP、广播等多种渠道,实现预警信息的快速发布与 接收,提高公众防灾意识和能力。
优化资源配置与调度
智慧水利防汛应急信息化工程有助于合理调配水资源,确 保在应急情况下能够高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信息化工程对水利行业的推动作用
01
转型升级
信息化工程推动了水利行业的转型升级,实现了从传统水利向现代化水
利的转变,提高了水利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02
提高管理效率
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了水利工程的远程监控、自动化管理等功能,降
随着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洪涝灾 害频发,传统水利管理方式已无法满 足现代防汛应急需求,亟待通过信息 化手段提升水利管理水平。
【智慧应急】城市智慧应急指挥中心大数据信息化系统集成整体设计方案
应急指挥中心信息化建设整体解决方案智慧城市应急指挥中心大数据信息化整体系统集成建设方案北京XX科技有限公司2019年X月X日目录第1章项目背景 (5)第2章需求分析 (7)2.1 应急业务体系概要 (7)2.1.1 突发公共事件 (7)2.1.2 重大公共活动事件 (9)2.1.3 预案管理 (9)2.1.4 管理和建设模式 (11)2.1.5 应急工作体系及职能 (16)2.1.6 应急管理业务流程 (18)2.2 需求分析 (23)2.2.1 总体目标 (23)2.2.2 需求分析 (24)2.2.3 项目建设任务 (28)2.2.4 省政府应急指挥平台建设规划需求 (30)2.2.5 省政府应急指挥平台的可靠性需求 (32)2.2.6 系统安全性需求 (33)第3章项目设计原则 (34)3.1 政府应急指挥平台规划的各类要素 (34)3.2 项目设计依据 (36)3.3 项目设计原则 (37)3.4 项目设计范围 (40)第4章应急指挥平台总体解决方案 (42)4.1 应急指挥平台总体原则 (42)4.2 应急指挥平台概要框架 (43)4.3 应急指挥平台总体特点 (44)4.4 应急指挥场所信息化分系统 (45)4.4.1 应急指挥场所类别 (45)4.4.2 应急指挥场所功能 (46)4.4.3 应急指挥大厅建设 (46)4.4.4 应急值班室建设 (48)4.5 基础支撑分系统 (48)4.5.1 应急通信系统集成 (48)4.5.2 视频会议系统 (65)4.5.3 图像接入系统 (74)4.5.4 计算机网络系统 (81)4.6 综合应用分系统 (95)4.6.1 综合应用系统功能结构 (96)4.6.2 子系统功能描述 (97)4.6.3 综合应用系统与通信系统接口 (101)4.6.4 GIS平台与应用 (102)4.6.5 综合应用系统集成建议 (104)4.7.1 数据库系统 (105)4.7.2 数据库内容 (105)4.7.3 数据库建设建议 (108)4.7.4 数据库维护 (111)4.7.5 数据库安全 (112)4.8 移动应急指挥平台 (112)4.8.1 移动应急指挥平台建设目的 (113)4.8.2 XX省政府移动急平台建设内容 (113)4.8.3 移动应急指挥平台建设特点 (114)4.8.4 移动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建议 (116)第5章应急指挥场所设计 (119)5.1 概述 (119)5.2 设计原则 (120)5.3 设计标准 (125)5.4 设计要点 (126)5.4.1 应急指挥大厅平面布局 (126)5.4.2 应急指挥大厅功能布局 (128)5.4.3 应急指挥大厅音视频系统总体拓扑结构设计 (131)5.4.4 建声设计 (131)5.4.5 电声设计 (133)5.4.6 视频设计 (133)5.4.7 中控系统设计 (134)5.4.8 指挥大厅会议室设计装修建议 (135)5.4.9 指挥大厅会议室装修工程参考 (135)5.4.10 指挥大厅会议室类型 (136)5.4.11 指挥大厅会议室大小 (136)5.4.12 指挥大厅会议室环境 (136)5.4.13 指挥大厅会议室音响效果 (137)5.4.14 指挥大厅会议室照明 (137)5.4.15 指挥大厅会议室布局 (139)5.4.16 指挥大厅会议室布线 (140)5.5 指挥大厅详细设计 (142)5.5.1 功能定位 (142)5.5.2 大屏显示系统 (143)5.5.3 综合布线系统 (145)5.5.4 音频系统 (161)5.5.5 会议系统 (166)5.5.6 指挥大厅智能化控制系统 (169)5.5.7 强电系统 (214)5.5.8 UPS供电系统 (220)5.5.9 装饰装修工程 (244)第6章基础支撑系统设计 (278)6.1 方案优势 (278)6.2 系统结构 (280)6.4 计算机网络系统 (283)6.4.1 需求分析 (283)6.4.2 局域网建设方案 (283)6.4.3 局域网改造方案 (284)6.4.4 设备选型建议 (287)6.4.5 方案优势 (290)6.5 多媒体融合解决方案 (291)6.5.1 视讯、监控、语音融合通信方案 (291)6.5.2 视频会议系统 (297)6.5.3 图像接入系统 (311)6.5.4 应急通信系统 (321)6.6 数据中心及容灾备份系统 (332)6.6.1 需求分析 (332)6.6.2 数据中心网络建设方案 (333)6.6.3 数据中心存储系统方案 (341)6.7 安全保障系统 (360)6.7.1 需求分析 (360)6.7.2 方案优势 (362)6.7.3 安全保障系统总体框架 (365)6.7.4 计算机网络安全系统方案 (366)6.7.5 数据中心保护方案 (375)6.7.6 安全管理系统方案 (379)6.8 综合管理系统 (385)6.8.1 需求分析 (385)6.8.2 方案优势 (386)6.8.3 基于网络层面的管理 (386)6.8.4 省应急指挥平台存储管理 (392)6.8.5 省应急指挥平台监控网络故障管理 (400)6.8.6 省应急指挥平台综合网管安全管理 (404)6.8.7 省应急指挥平台系统用户及权限管理 (406)6.9 移动应急系统 (407)6.9.1 移动通信系统 (407)6.9.2 移动应急系统 (407)第7章施工组织设计 (411)7.1 工程概况 (411)7.2 劳动力计划、主要设备材料、构件的用量计划 (418)7.3 施工进度计划及各阶段进度的保证措施 (420)7.4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和临时设施、临时道路布置 (428)7.5 专项工程施工方案、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和难点及技术措施 (443)7.6 安全、文明施工及环保措施 (519)7.7 项目管理班子配备 (535)7.8 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545)7.9 施工配合及施工界面的划分 (569)第8章售后服务计划 (580)第1章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由于城市人口高度聚集与频繁流动,城市资源的开发与过度消耗,城市网络飞速发展与网民活跃,城市应急粗放与协同不力等,导致各类突发事件频发,这增大了城市的公共安全风险,影响总体国家安全的实现。
城市智慧应急指挥中心大数据信息化系统集成整体设计方案
应急指挥中心信息化建设整体解决方案智慧应急指挥中心大数据信息化整体系统集成建设方案北京XX科技有限公司2019年X月X日目录第1章项目背景 (17)第2章需求分析 (19)2.1 应急业务体系概要 (19)2.1.1 突发公共事件 (19)2.1.2 重大公共活动事件 (21)2.1.3 预案管理 (21)2.1.3.1 国家应急预案 (21)2.1.3.2 地方应急预案 (22)2.1.3.3 预案编制、管理、执行 (23)2.1.4 管理和建设模式 (23)2.1.4.1 管理模式 (23)2.1.4.2 建设模式选择 (24)2.1.4.3 XX省应急指挥平台建设模式选择 (26)2.1.5 应急工作体系及职能 (27)2.1.5.1 应急管理体系 (27)2.1.5.2 应急联动体系 (28)2.1.6 应急管理业务流程 (29)2.1.6.1 功能视角 (30)2.1.6.2 部门协作视角 (33)2.2 需求分析 (34)2.2.1 总体目标 (34)2.2.2 需求分析 (35)2.2.2.1 服务对象分析 (35)2.2.2.2 业务场景分析 (36)2.2.2.3 核心需求要点 (37)2.2.2.4 省级平台特点 (37)2.2.3 项目建设任务 (39)2.2.4 省政府应急指挥平台建设规划需求 (40)2.2.5 省政府应急指挥平台的可靠性需求 (42)2.2.6 系统安全性需求 (43)第3章项目设计原则 (44)3.1 政府应急指挥平台规划的各类要素 (44)3.2 项目设计依据 (46)3.3 项目设计原则 (47)3.4 项目设计范围 (49)第4章应急指挥平台总体解决方案 (52)4.1 应急指挥平台总体原则 (52)4.2 应急指挥平台概要框架 (53)4.3 应急指挥平台总体特点 (54)4.4 应急指挥场所信息化分系统 (56)4.4.1 应急指挥场所类别 (56)4.4.2 应急指挥场所功能 (56)4.4.3 应急指挥大厅建设 (57)4.4.4 应急值班室建设 (58)4.5 基础支撑分系统 (59)4.5.1 应急通信系统集成 (59)4.5.1.1 功能视角分析 (59)4.5.1.2 实施视角分析 (62)4.5.1.3 应急通信系统集成示意图 (64)4.5.1.4 通信系统技术要求 (66)4.5.2 视频会议系统 (73)4.5.2.1 视频会议建设要求 (73)4.5.2.2 视频会议选型原则 (75)4.5.2.3 视频会议标准选择 (77)4.5.2.4 视频会议集成框架 (77)4.5.2.5 集成设备考察要素 (80)4.5.3 图像接入系统 (82)4.5.3.1 图像接入需求分析 (82)4.5.3.2 图像资源接入方案 (83)4.5.3.3 图像资源分发方案 (87)4.5.3.4 图像资源上传方案 (87)4.5.3.5 省中心图像接入平台的建设 (88)4.5.4 计算机网络系统 (89)4.5.4.1 应急指挥平台网络建设总体要求 (89)4.5.4.2 计算机网络设计原则 (89)4.5.4.3 计算机网络解决方案 (91)4.5.4.4 扩展应急指挥平台承载网络广域网 (91)4.5.4.5 网络管理系统建议 (93)4.5.4.6 QoS组网建议 (97)4.6 综合应用分系统 (102)4.6.1 综合应用系统功能结构 (102)4.6.2 子系统功能描述 (104)4.6.2.1 综合业务管理 (104)4.6.2.2 指挥调度 (105)4.6.2.3 5.7监测防控 (105)4.6.2.4 预测预警 (106)4.6.2.5 智能辅助 (107)4.6.2.6 应急保障 (107)4.6.2.7 应急评估 (108)4.6.2.8 模拟演练 (108)4.6.3 综合应用系统与通信系统接口 (108)4.6.4 GIS平台与应用 (109)4.6.5 综合应用系统集成建议 (111)4.7 数据库分系统 (111)4.7.1 数据库系统 (111)4.7.2 数据库内容 (112)4.7.3 数据库建设建议 (115)4.7.4 数据库维护 (118)4.7.5 数据库安全 (119)4.8 移动应急指挥平台 (119)4.8.1 移动应急指挥平台建设目的 (119)4.8.2 XX省政府移动急平台建设内容 (120)4.8.3 移动应急指挥平台建设特点 (120)4.8.4 移动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建议 (123)第5章应急指挥场所设计 (125)5.1 概述 (125)5.2 设计原则 (126)5.3 设计标准 (130)5.4 设计要点 (131)5.4.1 应急指挥大厅平面布局 (131)5.4.2 应急指挥大厅功能布局 (133)5.4.3 应急指挥大厅音视频系统总体拓扑结构设计 (136)5.4.4 建声设计 (136)5.4.5 电声设计 (138)5.4.6 视频设计 (138)5.4.7 中控系统设计 (139)5.4.8 指挥大厅会议室设计装修建议 (140)5.4.9 指挥大厅会议室装修工程参考 (140)5.4.10 指挥大厅会议室类型 (140)5.4.11 指挥大厅会议室大小 (141)5.4.12 指挥大厅会议室环境 (141)5.4.13 指挥大厅会议室音响效果 (141)5.4.14 指挥大厅会议室照明 (142)5.4.15 指挥大厅会议室布局 (143)5.4.16 指挥大厅会议室布线 (144)5.5 指挥大厅详细设计 (146)5.5.1 功能定位 (146)5.5.2 大屏显示系统 (147)5.5.2.1 系统设计思路 (147)5.5.2.2 系统拓扑图 (148)5.5.3 综合布线系统 (149)5.5.3.1 需求分析 (149)5.5.3.2 设计理念 (151)5.5.3.3 设计依据 (151)5.5.3.4 设计要素 (152)5.5.3.5 总体设计 (153)5.5.3.6 综合布线系统工艺 (155)5.5.3.7 综合布线机柜及设备安装 (159)5.5.3.8 布线系统安装规范及工艺要求 (160)5.5.4 音频系统 (164)5.5.4.1 设计依据 (164)5.5.4.2 设计目标 (165)5.5.4.3 音箱的布局和选配 (166)5.5.4.4 系统优势 (169)5.5.5 会议系统 (169)5.5.5.1 需求分析 (169)5.5.5.2 设计依据 (170)5.5.5.3 数字会议系统设计 (170)5.5.6 指挥大厅智能化控制系统 (172)5.5.6.1 设计概述 (172)5.5.6.2 方案设计 (176)5.5.6.3 产品选型 (204)5.5.7 强电系统 (227)5.5.7.1 需求分析 (227)5.5.7.2 设计原则 (227)5.5.7.3 设计依据 (228)5.5.7.4 配电设计 (229)5.5.7.5 防雷接地 (230)5.5.7.6 照明 (231)5.5.8 UPS供电系统 (232)5.5.8.1 设计概述 (232)5.5.8.2 方案设计 (233)5.5.8.3 施工工艺 (246)5.5.8.4 产品选型 (254)5.5.9 装饰装修工程 (256)5.5.9.1 设计理念 (256)5.5.9.2 功能设计 (256)5.5.9.3 空间布局设计 (258)5.5.9.4 装饰装修工程建设 (261)5.5.9.5 施工工艺 (270)第6章基础支撑系统设计 (288)6.1 方案优势 (288)6.2 系统结构 (290)6.3 系统组成 (291)6.4 计算机网络系统 (293)6.4.1 需求分析 (293)6.4.2 局域网建设方案 (293)6.4.3 局域网改造方案 (294)6.4.3.1 优化方案 (294)6.4.3.2 备份网建设方案 (295)6.4.4 设备选型建议 (297)6.4.4.1 核心路由器 (297)6.4.4.2 接入路由器 (298)6.4.5 方案优势 (299)6.5 多媒体融合解决方案 (301)6.5.1 视讯、监控、语音融合通信方案 (301)6.5.1.1 需求分析 (301)6.5.1.2 视讯、监控、语音融合方案优势 (301)6.5.1.3 监控图像接入视频会议系统方案 (304)6.5.1.4 电话会议系统接入视频会议方案 (305)6.5.2 视频会议系统 (306)6.5.2.1 需求分析 (306)6.5.2.2 方案优势 (308)6.5.2.3 视频会议系统方案 (310)6.5.2.4 与上下级视频会议兼容方案 (317)6.5.3 图像接入系统 (320)6.5.3.1 需求分析 (320)6.5.3.2 图像接入系统建设方案 (321)6.5.3.3 方案优势 (327)6.5.4 应急通信系统 (329)6.5.4.1 需求分析 (329)6.5.4.2 方案优势 (331)6.5.4.3 指挥调度系统建设方案 (333)6.5.4.4 指挥调度系统IP语音建设方案 (333)6.5.4.5 指挥调度系统IP呼叫中心建设方案 (335)6.5.4.6 指挥调度系统IP调度中心建设方案 (336)6.5.4.7 指挥调度系统IP传真系统建设方案 (338)6.6 数据中心及容灾备份系统 (339)6.6.1 需求分析 (339)6.6.2 数据中心网络建设方案 (340)6.6.2.1 网络设计原则 (340)6.6.2.2 数据中心网络设计 (341)6.6.2.3 数据中心网络架构 (343)6.6.2.4 数据中心网络方案优势 (347)6.6.3 数据中心存储系统方案 (348)6.6.3.1 需求分析 (348)6.6.3.2 存储架构设计方案 (350)6.6.3.3 集中存储解决方案 (352)6.6.3.4 本地备份系统建设 (355)6.6.3.5 容灾系统建设 (361)6.7 安全保障系统 (365)6.7.1 需求分析 (365)6.7.2 方案优势 (367)6.7.3 安全保障系统总体框架 (370)6.7.4 计算机网络安全系统方案 (371)6.7.4.1 广域网安全建设 (371)6.7.4.2 局域网安全建设 (373)6.7.5 数据中心保护方案 (379)6.7.5.1 安全保障 (379)6.7.5.2 可用性保障 (381)6.7.5.3 安全模型 (382)6.7.5.4 推荐产品 (383)6.7.6 安全管理系统方案 (383)6.8 综合管理系统 (389)6.8.1 需求分析 (389)6.8.2 方案优势 (390)6.8.3 基于网络层面的管理 (390)6.8.3.1 省应急综合网管部署建议 (390)6.8.3.2 网络拓扑管理 (391)6.8.3.3 省应急指挥平台网络性能管理及业务质量指标统计分析 (393)6.8.4 省应急指挥平台存储管理 (396)6.8.4.1 自动发现和手工添加存储设备 (397)6.8.4.2 展示灾备中心网络拓扑 (397)6.8.4.3 灾备网络的告警管理和Syslog日志管理 (398)6.8.4.4 存储用户管理 (399)6.8.4.5 共享灾备业务流程管理 (399)6.8.4.6 共享灾备业务自动部署 (400)6.8.4.7 共享灾备业务监控 (400)6.8.4.8 灾备网络性能监控 (402)6.8.5 省应急指挥平台监控网络故障管理 (402)6.8.5.1 告警采集与显示 (403)6.8.5.2 故障处理流程 (404)6.8.5.3 告警过滤与屏蔽 (406)6.8.5.4 告警查询与统计 (407)6.8.6 省应急指挥平台综合网管安全管理 (407)6.8.7 省应急指挥平台系统用户及权限管理 (409)6.9 移动应急系统 (410)6.9.1 移动通信系统 (410)6.9.2 移动应急系统 (410)第7章综合应用软件设计 (414)第8章施工组织设计 (415)8.1 项目概述 (415)8.2 项目设计依据 (416)8.2.1 施工组织设计的指导思想 (416)8.2.2 编制范围及内容 (416)8.2.3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技术依据 (417)8.3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418)8.4 工程实施组织计划 (419)8.4.1 工程进度安排 (419)8.4.2 项目管理机构的组建 (421)8.4.2.1 项目管理层——工程项目经理部 (422)8.4.2.2 施工作业层——直接参与施工的作业班组 (422)8.4.3 施工组织机构框图 (422)8.4.3.1 公司组织机构框图 (422)8.4.3.2 项目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423)8.4.3.3 施工组的职责 (431)8.4.3.4 工程组织 (432)8.4.3.5 工作流程 (433)8.4.3.6 规章制度 (434)8.4.4 项目管理机制 (435)8.4.5 施工项目的高效运作机制 (435)8.4.5.1 明确项目经理部的责、权、利 (435)8.4.5.2 树企业形象,创工程精品 (436)8.4.6 保证施工项目高效运作的措施 (436)8.4.7 工程施工准备 (437)8.4.7.1 施工技术准备 (437)8.4.7.2 主要施工工具准备 (438)8.4.7.3 劳动力计划安排 (439)8.4.7.4 施工的临时设施 (439)8.4.8 材料组织与管理 (440)8.4.8.1 仓库设置 (440)8.4.8.2 设备采购、生产与入库 (440)8.4.8.3 设备器材发放进场 (441)8.5 工程质量管理及保证措施 (441)8.5.1 组织工作管理 (441)8.5.2 进度控制管理 (441)8.5.3 项目实施管理 (441)8.5.4 风险管理 (442)8.5.5 质量控制管理 (442)8.5.6 项目文档管理 (443)8.5.7 施工部署及组织管理 (444)8.5.7.1 工程总体布置 (444)8.5.7.2 施工技术准备 (444)8.5.7.3 施工准备 (445)8.5.7.4 施工项目做好与业主的配合措施 (445)8.5.7.5 施工项目做好与监理的配合措施 (446)8.5.7.6 施工项目做好与设计院的配合措施 (447)8.5.7.7 做好与土建施工单位的配合措施 (447)8.5.7.8 质量保证措施 (448)8.5.8 质量检验及不合格品的控制 (453)8.5.8.1 过程检验和试验 (453)8.5.8.2 最终检验和试验 (453)8.5.8.3 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管理 (454)8.5.8.4 不合格品的控制 (454)8.5.8.5 纠正和预防措施 (455)8.6 施工安全保护措施 (455)8.6.1 安全目标 (455)8.6.2 项目安全保证体系的建立 (456)8.6.3 安全保证计划 (458)8.6.4 安全教育措施 (459)8.6.5 特种作业人员上岗 (460)8.6.6 机器设备安全防护 (460)8.6.7 施工人员安全防护 (461)8.6.8 安全标志牌 (461)8.6.9 安全检查及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的处理 (461)8.6.10 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 (463)8.6.10.1 现场安全生产措施 (463)8.6.10.2 消防保证措施 (464)8.6.10.3 现场保卫措施 (465)8.6.11 防火措施 (465)8.6.11.1 现场安全消防管理制度 (465)8.6.11.2 消防安全管理措施 (466)8.7 文明施工与环保措施 (467)8.7.1 文明施工 (467)8.7.1.1 文明施工纲要 (467)8.7.1.2 文明施工管理机构 (467)8.7.1.3 文明施工检查措施 (468)8.7.1.4 文明施工标准 (468)8.7.1.5 保证文明施工的措施 (470)8.7.2 文明施工管理制度 (471)8.7.3 环保措施 (472)8.7.3.1 噪音控制措施 (472)8.7.3.2 控制光污染措施 (472)8.7.3.3 线管保护措施 (473)8.7.4 绿色施工保证措施 (473)8.8 施工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473)8.8.1 进度要求 (473)8.8.2 工期要求 (474)8.8.3 施工进度控制 (474)8.8.3.1 施工进度计划 (474)8.8.3.2 施工进度安排 (474)8.8.3.3 进度计划的实施 (475)8.8.3.4 进度计划的检查与调整 (476)8.8.4 确保工期的措施 (478)8.8.4.1 进度控制原理 (478)8.8.4.2 进度计划控制 (480)8.8.4.3 进度控制程序 (480)8.8.4.4 进度计划检查 (481)8.8.4.5 工程进度协调会 (481)8.8.4.6 进度控制保证 (481)8.8.4.7 进度组织原则 (481)8.8.4.8 进度控制制度保证 (482)8.8.4.9 进度控制经验保证 (482)8.8.4.10 进度控制措施 (482)8.8.4.11 协调保证措施 (484)8.8.4.12 技术保证措施 (484)8.8.4.13 其他保证措施 (485)8.8.4.14 工期保障的主要内容 (485)8.9 施工中协调配合 (488)8.9.1 配合管理的内容 (488)8.9.1.1 项目各部分的协调配合 (488)8.9.1.2 与施工工地各安装公司之间的协调配合 (488)8.9.1.3 与土建施工单位的协调配合 (489)8.9.1.4 与业主及监理单位的协调配合 (490)8.9.2 工程配合管理 (491)8.9.2.1 与建设单位的协调配合 (491)8.9.2.2 与其他施工单位的协调配合 (491)8.9.2.3 施工前的配合协调 (492)8.9.2.4 不可预见的协调 (492)8.9.2.5 协调配合方式 (492)8.9.3 总包配合管理承诺 (493)8.9.4 分包管理承诺 (494)8.9.5 各系统施工工序之间的协调和时间表 (495)8.10 成品保护措施 (496)8.10.1 成品保护责任及管理措施 (496)8.10.2 原材料保护措施 (496)8.10.3 施工前成品保护准备工作 (497)8.10.4 安装工程主要工序成品保护措施 (497)8.10.5 成品保护措施制度 (499)8.11 施工设计方案 (501)8.11.1 综合布线系统 (501)8.11.1.1 综合布线 (501)8.11.1.2 计算机网络 (517)8.11.2 IPTV系统 (535)8.11.2.1 市场现状 (535)8.11.2.2 IPTV含义 (535)8.11.2.3 IPTV实现方式 (535)8.11.2.4 系统层次结构 (535)8.11.2.5 组网方式 (538)8.11.2.6 内容网络部署 (541)8.11.2.7 视频编码 (545)8.11.2.8 IPTV业务对承载网的要求 (547)8.11.3 多媒体发布系统 (553)8.11.3.1 系统构成 (553)8.11.3.2 系统流程图 (556)8.11.3.3 系统架构 (558)8.11.3.4 系统特点 (562)8.11.3.5 系统功能 (564)8.11.4 护理呼叫系统 (566)8.11.4.1 系统组成 (567)8.11.4.2 系统主要功能 (568)8.11.5 会议系统 (571)8.11.5.1 多功能厅环境要求 (572)8.11.5.2 声场设计 (576)8.11.5.3 施工工艺规范 (577)8.11.6 楼宇自控系统 (579)8.11.6.2 监控功能 (580)8.11.6.3 系统控制方案分析 (582)8.11.6.4 系统的开放性和集成性 (590)8.11.7 门禁系统 (592)8.11.7.1 系统概述 (595)8.11.7.2 系统优势 (596)8.11.7.3 系统组成 (599)8.11.7.4 安装方式 (599)8.11.7.5 电锁种类及安装示意 (601)8.11.8 视频监控系统 (603)8.11.8.1 系统总体框架 (603)8.11.8.2 系统详细设计方案 (604)8.11.8.3 系统主要业务功能 (607)8.11.8.4 系统可扩展高级智能业务功能 (619)8.11.8.5 解决方案特点说明 (622)8.11.9 无线对讲系统 (625)8.11.9.1 系统设计方案 (625)8.11.9.2 系统功能及特点 (628)8.11.9.3 系统优势 (630)8.11.10 智能照明系统 (633)8.11.10.1 系统组成 (633)8.11.10.2 系统拓扑结构 (634)8.11.10.3 通讯传输技术 (637)8.11.10.4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638)8.12 售后服务方案 (644)8.12.1 试运行及质保 (644)8.12.1.1 试运行期责任 (644)8.12.1.2 质保期责任 (645)8.12.2 保修期外的服务方案 (645)8.12.2.2 服务期限 (645)8.12.2.3 服务内容 (646)8.12.2.4 服务响应时间 (646)8.12.2.5 不承担的服务内容 (646)8.12.2.6 双方责任 (646)8.12.2.7 服务费用 (646)8.12.3 售后服务方案 (647)8.12.3.1 售后服务内容 (647)8.12.3.2 售后服务措施 (650)8.12.3.3 备品配件支持 (650)8.12.3.4 故障响应时间 (651)8.12.3.5 应急维护措施 (651)8.12.4 售后服务承诺 (651)8.12.4.1 交货承诺 (651)8.12.4.2 安装调试承诺 (652)8.12.4.3 工程、设备验收承诺 (653)8.12.4.4 设备保修承诺 (653)8.12.4.5 技术服务承诺 (654)8.12.4.6 培训承诺 (655)8.13 培训方案 (656)8.13.1 培训总则 (656)8.13.2 培训目的 (657)8.13.3 培训方式 (657)8.13.4 培训地点 (658)8.13.5 培训课程 (658)8.13.6 培训资料 (659)8.13.7 培训考核 (659)8.13.8 培训效果评估 (659)8.14 后附表格 (662)8.14.1 附表一:拟投入本分包工程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662)8.14.2 附表二:拟配备本分包工程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 (668)8.14.3 附表三:劳动力计划表 (670)8.14.4 附表四:计划开、完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 (671)第1章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由于城市人口高度聚集与频繁流动,城市资源的开发与过度消耗,城市网络飞速发展与网民活跃,城市应急粗放与协同不力等,导致各类突发事件频发,这增大了城市的公共安全风险,影响总体国家安全的实现。
智慧水利防汛应急系统整体建设方案
数据层
整合水利、气象、应急等部门 的数据资源,构建统一的数据
平台。
基础设施层
包括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 络资源、安全保障设施等。
物理架构部署
硬件设备
选用高性能服务器、存储 设备、网络设备等,确保
系统稳定可靠运行。
软件环境
网络环境
采用成熟的操作系统、数 据库管理系统、中间件等 ,保障系统高效运行。
做好防汛准备。
应急指挥调度模块
01
应急指挥平台
建立统一的应急指挥平台,实现 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作 战。
02
调度决策支持
03
应急资源调配
提供实时的水情、工情、灾情等 信息,为调度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
根据实际需要,及时调配应急资 源,确保防汛抢险工作的顺利进 行。
灾情评估与上报模块
灾情评估
根据实时监测数据和现场情况,对灾情进行评估 ,为后续的救灾工作提供依据。
建立完善的系统备份和恢复机制,确 保系统出现故障时能够及时恢复。
安全审计与监控
建立安全审计和监控机制,对系统运 行过程中的安全事件进行实时监控和 审计。
03
关键技术选型与应用
物联网技术应用
01
02
03
传感器网络
部署水位、雨量、流速等 传感器,实时监测水利设 施状态。
远程监控
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远程 监控,及时掌握现场情况 。
整合现有水利、气象、地 质等部门的数据资源,实 现跨部门数据共享。
建立数据整合平台,对采集 的数据进行清洗、整合和转 换,形成统一的数据格式。
数据质量评估及清洗方法
制定数据质量评估标准,对数据 完整性、准确性、一致性等进行 评估。
智慧防汛大数据信息化GIS调度指挥建设方案
智慧防汛大数据信息化GIS调度指挥建设方案智慧防汛大数据信息化GIS调度指挥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方法,对防汛过程中所涉及的各项数据进行收集、整合、分析和展示,从而实现对防汛工作的全面监控和调度指挥。
下面将介绍智慧防汛大数据信息化GIS调度指挥的建设方案。
一、建设目标1.实现防汛过程中各类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和存储,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分析大数据,挖掘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提供决策支持和预警预报。
3.建立智能调度指挥系统,实现防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调度指挥。
4.提高应急响应速度,减少灾害损失,提高防汛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二、建设内容1.数据采集与传输:建设智能感知设备,对水位、降雨量、水质等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并通过数据传输网络传输到数据中心。
2.数据存储与管理:建立数据中心,进行大数据存储和管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数据分析与挖掘: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和算法,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发现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提供决策支持和预警预报。
4.GIS系统建设:建设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调度指挥系统,将各类数据与地理位置相结合,实现实时监控和调度指挥。
包括地形图、遥感图像、降雨图、防汛路线图等地理信息的获取和展示。
5.智能调度与指挥:通过数据分析和GIS系统,实现防汛资源的合理调度,包括人力、物资、车辆等资源的分配和调度,提高防汛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6.系统联动与分享:实现智慧防汛大数据信息化GIS调度指挥系统与其他应急管理系统的联动,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协同作战。
三、建设步骤1.建立数据采集网络,部署智能感知设备,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和传输。
2.建设数据中心,进行大数据存储和管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挖掘数据中的规律和趋势,建设数据分析平台,提供决策支持和预警预报。
4.建设GIS系统,获取地理信息和遥感图像数据,并进行展示和分析。
5.建设智能调度指挥系统,实现防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调度指挥。
大数据可视化管控平台建设方案之智慧人防应急救援防洪防汛
将平台部署到实际环境中,并进行持续的维护和优化。
实施时间表
需求调研与分析(1周):明确建设目标与需 求。
01
数据采集与整合(3周):采集并整合相 关数据。
03
02
平台架构设计(2周):完成整体架构设计 。
04
平台开发与实现(4周):进行平台的开 发与实现。
测试与优化(2周):对平台进行全面测 试和优化。
大数据可视化管控平台建设 方案之智慧人防应急救援防 洪防汛
汇报人: 2023-12-27
目录
• 引言 • 大数据可视化管控平台概述 • 智慧人防应急救援系统建设 • 防洪防汛指挥系统建设 • 大数据可视化技术在智慧人防
应急救援防洪防汛中的应用
目录
• 实施方案与计划 • 预期成果与收益 • 风险评估与对策
建立预警系统
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可视化技术,实时监测灾害发 展趋势,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优化救援路线
根据灾害情况和救援需求,优化救援路线和方案 ,确保救援力量能够快速到达现场。
加强应急储备
提前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和装备,确保在灾害发 生时能够及时提供救援支持。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依据架构设计,进行平台的开发 与实现。
数据工程师
负责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和 整合工作。
07
预期成果与收益
预期成果
实时监控与预警
通过大数据分析,实时监控防洪防汛各项指标, 及时发出预警信息,减少灾害损失。
信息共享与协同作战
实现各相关部门间的信息共享,提高协同作战能 力,提升救援效果。
ABCD
智能决策支持
高效的应急救援工作有助于 维护社会稳定,增强民众安 全感。
智慧城市防洪防汛监测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和运营整体解决方案
智慧城市防洪防汛监测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和运营整体解决方案目录一、项目背景与目标 (3)1.1 项目背景 (3)1.2 项目目标 (4)二、平台建设与技术架构 (5)2.1 平台建设内容 (6)2.2 技术架构 (7)2.2.1 数据采集层 (9)2.2.2 数据处理层 (10)2.2.3 数据存储层 (11)2.2.4 数据分析层 (12)2.2.5 应用展示层 (13)三、数据采集与传输 (14)3.1 数据采集方式 (15)3.2 数据传输方式 (17)四、数据处理与存储 (18)4.1 数据处理流程 (19)4.2 数据存储方案 (20)五、数据分析与管理 (22)5.1 分析方法与工具 (23)5.2 数据管理策略 (24)六、应用展示与服务 (25)6.1 应用场景 (26)6.2 服务模式 (28)七、平台运营与维护 (29)7.1 运营策略 (30)7.2 维护方案 (32)八、项目实施计划 (33)8.1 实施步骤 (33)8.2 时间安排 (34)九、项目预算与投资回报 (35)9.1 项目预算 (36)9.2 投资回报分析 (37)十、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 (38)10.1 风险评估 (39)10.2 应对措施 (40)十一、项目总结与展望 (42)11.1 项目成果 (43)11.2 未来展望 (44)一、项目背景与目标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城市面临的洪涝灾害风险日益加剧,给居民生命财产和城市基础设施带来严重损失。
智慧城市作为现代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新理念和技术,其核心目标是提高城市的智能化水平,保障城市安全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在此背景下,构建一个高效、智能的防洪防汛监测大数据服务平台,对于提升城市防洪防汛能力、减少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本项目旨在通过整合现有资源,利用先进的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手段,打造一个集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分析和应用于一体的智慧城市防洪防汛监测大数据服务平台,实现多部门数据的共享与协同,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有效降低洪涝灾害对城市的影响。
智慧城市防洪防汛监测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和运营整体解决方案
线下推广
通过宣传册、海报等形式进 行线下推广,提高品牌知名 度和用户黏性。
04
技术实现与关键技术
技术路线选择与实现过程
确定需求
首先需要明确智慧城市防洪防汛监测大数据服务 平台的业务需求,包括监测范围、数据采集、传 输、处理、存储、展示和分析等方面。
平台开发与实现
依据技术路线,开发并实现智慧城市防洪防汛监 测大数据服务平台,包括硬件和软件部分的开发 和测试。
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与 发展
智慧城市防洪防汛监测大数据服务平 台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该平台的建设和运营,能够促进 城市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提高城市的 整体规划和治理水平。
下一步工作计划与展望
完善平台功能与 提高数据质量
进一步优化智慧城市防洪防 汛监测大数据服务平台的算 法和模型,提高数据的准确 性和实时性,同时完善平台 的功能模块,提升用户体验 和操作便捷性。
拓展市场应用与 商业模式创新
积极探索智慧城市防洪防汛 监测大数据服务平台的商业 化应用模式。将平台建设与 运营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创 新商业模式。拓展业务领域 和市场空间
THANKS
感谢观看
03
数据挖掘与分析
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清洗 和预处理,去除无效和错误数 据。
对数据进行分类和编码,以便 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处理。
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 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提取有 价值的信息和知识。
04
结果可视化
将分析结果以图表、图像等形 式进行可视化展示,提高决策 支持的直观性和便捷性。
数据共享与应用方案
监测手段落后
现有的防洪防汛监测手段多以传 统的人工巡查和定点监测为主, 缺乏实时、高效的监测手段,无 法满足现代城市对防洪防汛的需 求。
智慧防汛减灾防洪预报预警大数据平台信息化整体建设方案
【智慧防汛】农村基层防汛防洪预报预警大数据信息化平台整体解决方案北京XX科技有限公司2019年X月目录第1章概述 (4)1.1 项目背景 (4)1.2 工程概况 (6)1.3 项目建设必要性 (8)1.3.1 防洪调度的需要 (8)1.3.2 改变测报现状的需要 (8)第2章系统总体设计 (9)2.1 建设目标 (9)2.2 建设原则 (9)2.3 2.4建设内容 (10)2.3.1 系统总体结构 (10)2.3.2 系统特点 (11)2.3.3 某县工程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建设确定情况 (12)2.3.4 中心平台建设 (15)2.3.5 土建、供电、防雷 (16)2.3.6 数据库系统 (16)2.3.7 应用软件系统 (17)第3章系统详细建设方案 (18)3.1 站点信息采集系统 (18)3.1.1 系统概述 (18)3.1.2 站点布设 (18)3.1.3 通信网络建设 (19)3.1.4 系统组网方式 (20)3.1.5 系统功能要求 (20)3.1.6 工作体制说明 (21)3.1.7 电源供电 (23)3.1.8 系统设备组成 (23)3.1.9 主要设备技术指标 (24)3.2 雨情检测系统 (27)3.2.1 监测方式及报汛工作体制 (27)3.2.2 信息传输通信网设计 (28)3.3 预警系统设计 (30)3.3.1 信息汇集、查询子系统 (30)3.3.2 预报决策子系统 (32)3.3.3 预警子系统 (33)3.4 中心平台建设 (34)3.4.1 系统概述 (34)3.4.2 系统拓扑结构 (35)3.4.3 UPS系统供电建设 (36)3.4.4 接地建设 (37)3.4.5 主要设备技术指标 (37)3.5 视频会商系统 (40)3.5.1 技术方案建议 (40)3.5.2 系统基本功能 (43)3.5.3 系统特色功能介绍 (46)3.5.4 视频会议设备介绍 (54)3.6 中心软件系统 (60)3.6.1 总体功能结构 (60)3.6.2 系统软件 (60)3.6.3 数据库系统 (61)3.6.4 信息接收处理软件 (63)3.6.5 信息处理及报表输出软件 (64)3.7 水利大数据平台系统 (65)3.7.1 总体设计 (65)3.7.2 系统性能 (68)3.7.3 系统结构及功能 (71)3.7.4 水利综合数据库 (73)3.7.5 软件系统设计 (95)3.7.6 CIMISS气象平台接入系统 (149)3.8 土建工程 (155)3.8.1 雨量站 (156)3.8.2 水位站 (161)3.8.3 中继站 (167)3.8.4 中心站 (172)第4章投资预算 (174)4.1 总体预算清单 (174)4.2 分项预算清单 (174)第5章施工组织设计 (180)5.1 工程概况 (180)5.2 劳动力计划、主要设备材料、构件的用量计划 (186)5.3 施工进度计划及各阶段进度的保证措施 (189)5.4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和临时设施、临时道路布置 (196)5.5 专项工程施工方案、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和难点及技术措施 (209)5.6 安全、文明施工及环保措施 (280)5.7 项目管理班子配备 (295)5.8 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304)5.9 施工配合及施工界面的划分 (326)第6章售后服务计划 (337)第1章概述1.1项目背景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重要指示和对洪涝灾害防治工作提出的要求,尽快实现规划目标,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2018年至2020年适当开展农村基层洪涝灾害调查评价,实施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建设,持续开展群测群防体系建设,以不断完善洪涝灾害防御体系,提高综合防御水平,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智慧防汛指挥系统整体建设方案
预警信息发布渠道整合优化
01
预警信息发布平台
建立统一的预警信息发布平台,整合气象、水文、应急等部门的信息资
源,实现信息共享和快速发布。
02
多渠道发布
通过短信、微信、广播、电视等多种渠道,及时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
确保信息覆盖广泛、传递迅速。
03
发布流程与机制
制定预警信息发布流程和审核机制,确保信息发布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项目成果总结回顾
01
02
03
04
成功构建智慧防汛指挥系 统平台,实现数据集成、 分析和可视化展示。
完成水文、气象、地质等 多源数据融合,提高防汛 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实现快 速预警、会商、调度和救援 ,有效应对洪涝灾害。
提升防汛指挥部门的协同 作战能力,加强与相关部 门的信息共享和联动。
系统安全与可靠性
确保系统稳定、可靠运行,保 障数据安全。
项目目标与预期成果
构建完善的智慧防汛指挥系统 ,提高防汛指挥效率和精度。
提供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 为科学防汛提供有力支撑。
实现实时监测与预警,及 时掌握汛情动态。
加强部门协同作战能力, 形成防汛工作合力。
02
整体架构设计
系统总体架构图
01
基础平台
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础设施, 为上层应用提供稳定、高效的环境。
数据处理平台
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清洗、整合和转 换,形成标准化的数据格式。
应用开发平台
提供丰富的开发接口和工具,支持快 速开发各类防汛应用。
功能模块
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预警发布 、指挥调度等多个模块,实现防汛工 作的全流程管理。
同时,建立信息反馈机制,收集公众对预警信息的反馈和建议,不断优
农村基层防汛防洪减灾信息化系统集成整体设计方案、智慧防汛减灾大数据平台集成方案
智慧防洪防汛信息化建设项目基层智慧防汛大数据解决方案北京XX有限公司2018年X月目录第一章概述 (13)1.1项目背景 (13)1.2建设目标 (14)1.3建设任务 (15)第二章需求描述及分析 (17)2.1业务需求 (17)2.1.1灾害应急的现实需求 (17)2.1.2各级防汛办的管理需求 (17)2.2系统需求 (18)2.2.1功能需求 (18)2.2.2接口需求 (19)2.2.3性能需求 (20)2.2.4安全需求 (21)第三章总体设计 (22)3.1设计原则 (22)3.2设计依据 (23)3.3设计思路 (24)3.4网络系统设计 (25)3.5平台选择 (26)3.6标准规范设计 (27)第四章详细设计 (28)4.1架构设计 (28)4.2界面设计 (30)4.3预警指标 (33)4.4系统简介 (35)4.5系统结构 (36)4.6网络拓扑 (37)4.7监测预警系统 (37)4.8雨情监测系统 (37)4.8.1监测方式及报汛工作体制 (37)4.8.2站网布设 (39)4.8.3监测设施设备 (40)4.8.4设备技术参数 (43)4.8.5数据共享 (47)4.9图像监测系统及视频监测系统 (48)4.9.1图像监测系统 (48)4.9.1视频监测系统 (57)4.10监测预警平台 (77)4.10.1平台组成与功能 (77)4.10.2网络平台建设 (79)4.10.3机房建设 (86)4.10.4信息汇集 (89)4.10.5信息服务 (92)4.10.6 预警信息发布模块 (95)4.10.7 群测群防报警建设 (98)4.10.7.1 报警模块 (98)4.10.7.2群测群防实施部署方式 (99)4.9.8 移动预警平台 (102)4.10.9 数据库建设 (103)4.10.10地理信息系统平台 (106)4.11异地会商系统 (108)4.11.1视频会商系统 (108)4.11.2大屏幕显示系统 (110)4.11.2.1大屏幕系统的组成 (112)4.11.2.2系统功能与显示模式 (149)4.11.2.3设备描述与技术指标 (155)4.11.2.4工程安装及环境要求 (189)4.11.3音频扩声系统 (211)4.11.3.1系统设计思路 (211)4.11.3.2扩声系统设计 (213)4.11.3.3会议系统设计 (217)4.11.4应急指挥通信系统 (220)4.11.4.1需求分析 (221)4.11.4.2技术体制分析及设备选型建议 (222)4.11.4.3系统构成 (223)4.11.4.4系统简介 (228)4.11.4.5 E4E-IP卫星视频系统 (228)4.11.4.6安全方案及网络连接 (246)4.11.4.7主要技术要求 (250)4.12.1系统组成 (254)4.12.2预警方式 (255)4.12.3主要预警设备技术性能 (256)4.12.4预警流程 (256)4.12.5预警信息发布 (258)4.12.6预警通信设备 (260)4.12.7预警站点布置 (262)4.12.8无线视频监控 (263)第五章施工组织设计 (265)5.5.1系统概述 (265)5.1.1编制依据 (266)5.1.2工程概况 (266)5.1.3系统组成 (267)5.2系统功能介绍 (268)5.2.1现场测量部分 (268)5.2.2远程数据采集终端单元 (268)5.2.3翻斗式雨量计具备以下基本功能 (272)5.2.4翻斗式雨量计具备以下基本功能 (272)5.2.5 自动监测系统 (273)5.3施工技术方案 (276)5.3.1雨量计安装 (276)5.3.2自动监测水位站 (278)5.3.3法兰的定位方向 (279)5.4.工程实施组织计划 (282)5.4.1工程进度安排 (282)5.4.2项目管理机构的组建 (283)5.4.2.1项目管理层——工程项目经理部 (284)5.4.2.2施工作业层——直接参与施工的作业班组 (284)5.4.3施工组织机构 (284)5.4.3.1项目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284)5.4.3.2施工组的职责 (285)5.4.3.3工程组织 (286)5.4.3.4工作流程 (287)5.4.3.5规章制度 (287)5.4.4项目管理机制 (288)5.4.5施工项目的高效运作机制 (288)5.4.5.1明确项目经理部的责、权、利 (288)5.4.5.2树企业形象,创工程精品 (289)5.4.6保证施工项目高效运作的措施 (289)5.4.7工程施工准备 (290)5.4.7.1施工技术准备 (291)5.4.7.2主要施工工具准备 (291)5.4.7.3劳动力计划安排 (291)5.4.7.4施工的临时设施 (292)5.4.8材料组织与管理 (293)5.4.8.1仓库设置 (293)5.4.8.2设备采购、生产与入库 (293)5.4.8.3设备器材发放进场 (293)5.5.工程质量管理及保证措施 (293)5.5.1组织工作管理 (294)5.5.2进度控制管理 (294)5.5.3项目实施管理 (294)5.5.4风险管理 (295)5.5.5质量控制管理 (295)5.5.6项目文档管理 (296)5.5.7施工部署及组织管理 (296)5.7.1工程总体布置 (296)5.7.2施工技术准备 (297)5.7.3施工准备 (297)5.7.4施工项目做好与业主的配合措施 (298)5.7.5施工项目做好与监理的配合措施 (298)5.7.6施工项目做好与设计院的配合措施 (299)5.7.7做好与土建施工单位的配合措施 (300)5.7.8质量保证措施 (301)5.5.8质量检验及不合格品的控制 (305)5.8.1过程检验和试验 (305)5.8.2最终检验和试验 (306)5.8.3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管理 (306)5.8.4不合格品的控制 (307)5.8.5纠正和预防措施 (307)5.6.施工安全保护措施 (308)5.6.1安全目标 (308)5.6.2项目安全保证体系的建立 (308)5.6.3安全保证计划 (311)5.6.4安全教育措施 (311)5.6.5特种作业人员上岗 (312)5.6.6机器设备安全防护 (313)5.6.7施工人员安全防护 (313)5.6.8安全标志牌 (313)5.6.9安全检查及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的处理 (314)5.6.10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 (315)5.6.10.1现场安全生产措施 (315)5.6.10.2消防保证措施 (316)5.6.10.现场保卫措施 (317)5.6.11防火措施 (317)5.6.11.1现场安全消防管理制度 (317)5.6.11.2消防安全管理措施 (318)5.7.文明施工与环保措施 (319)7.1文明施工 (319)7.1.1文明施工纲要 (319)7.1.2文明施工管理机构 (319)7.1.3文明施工检查措施 (319)7.1.4文明施工标准 (320)7.1.5保证文明施工的措施 (322)7.2环保措施 (324)7.2.1噪音控制措施 (324)7.2.2控制光污染措施 (324)7.2.3线管保护措施 (324)7.2.4绿色施工保证措施 (324)5.8.施工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325)5.8.1进度要求 (325)5.8.2工期要求 (325)5.8.3施工进度控制 (325)5.8.3.1施工进度计划 (325)5.8.3.2施工进度安排 (326)5.8.3.3进度计划的实施 (327)5.8.3.4进度计划的检查与调整 (328)5.8.4确保工期的措施 (329)5.8.4.1进度控制原理 (329)5.8.4.2进度计划控制 (331)5.8.4.3进度控制程序 (331)5.8.4.4进度计划检查 (332)5.8.4.5工程进度协调会 (332)5.8.4.6进度控制保证 (332)5.8.4.7进度组织原则 (332)5.8.4.8进度控制制度保证 (333)5.8.4.9进度控制经验保证 (333)5.8.4.10进度控制措施 (333)5.8.4.11协调保证措施 (335)8.4.12技术保证措施 (335)5.8.4.13其他保证措施 (336)5.8.4.14工期保障的主要内容 (336)5.9.施工中协调配合 (339)5.9.1配合管理的内容 (339)5.9.1.1项目各部分的协调配合 (339)5.9.1.2与施工工地各安装公司之间的协调配合 (339)5.9.1.3与土建施工单位的协调配合 (339)5.9.1.4与业主及监理单位的协调配合 (341)5.9.2工程配合管理 (341)5.9.2.1与建设单位的协调配合 (342)5.9.2.2与其他施工单位的协调配合 (342)5.9.2.3施工前的配合协调 (343)5.9.2.4不可预见的协调 (343)5.9.2.5协调配合方式 (343)5.9.3总包配合管理承诺 (344)5.9.4分包管理承诺 (344)5.9.5各系统施工工序之间的协调和时间表 (345)5.10.成品保护措施 (346)5.10.1成品保护责任及管理措施 (346)5.10.2原材料保护措施 (347)5.10.3施工前成品保护准备工作 (348)5.10.4安装工程主要工序成品保护措施 (349)5.10.5成品保护措施制度 (350)5.11人员培训计划 (353)5.12.售后服务方案 (355)5.12.1试运行及质保 (355)5.12.1.1试运行期责任 (355)5.12.1.2质保期责任 (355)5.12.2保修期外的服务方案 (356)5.12.2.1服务范围 (356)5.12.2.服务期限 (356)5.12.2.服务内容 (356)5.12.2.服务响应时间 (357)5.12.2.不承担的服务内容 (357)5.12.2.双方责任 (357)5.12.2.服务费用 (357)5.12.3售后服务方案 (358)5.12.3.1售后服务内容 (358)5.12.3.2售后服务措施 (360)5.12.3.3备品配件支持 (361)5.12.3.4故障响应时间 (361)5.12.3.5应急维护措施 (362)5.12.4售后服务承诺 (362)5.12.4.1交货承诺 (362)5.12.4.2安装调试承诺 (362)5.12.4.3工程、设备验收承诺 (363)5.12.4.4设备保修承诺 (364)5.12.4.5技术服务承诺 (365)5.12.4.6培训承诺 (366)第一章概述1.1项目背景2016年12月,国务院第15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和城市排水防涝补短板行动方案》,明确了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的总体要求、建设重点、实施进度安排、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和保障措施等内容。
智慧防汛防洪大数据平台方案、防汛防洪减灾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
农村基层防汛防洪预报预警体系大数据平台整体建设方案XX有限公司2021年X月目录第一章概述 (14)1.1项目背景 (14)1.2建设目标 (15)1.3建设任务 (15)第二章需求描述及分析 (17)2.1业务需求 (17)2.1.1灾害应急的现实需求 (17)2.1.2各级防汛办的管理需求 (17)2.2系统需求 (18)2.2.1功能需求 (18)2.2.2接口需求 (19)2.2.3性能需求 (20)2.2.4安全需求 (21)第三章总体设计 (22)3.1设计原则 (22)3.2设计依据 (23)3.3设计思路 (24)3.4网络系统设计 (25)3.5平台选择 (26)3.6标准规范设计 (27)第四章详细设计 (28)4.1架构设计 (28)4.2界面设计 (30)4.3预警指标 (33)4.4系统简介 (35)4.5系统结构 (36)4.6网络拓扑 (37)4.7监测预警系统 (37)4.8雨情监测系统 (37)4.8.1监测方式及报汛工作体制 (37)4.8.2站网布设 (39)4.8.3监测设施设备 (40)4.8.4设备技术参数 (43)4.8.5数据共享 (47)4.9图像监测系统及视频监测系统 (48)4.9.1图像监测系统 (48)4.9.1视频监测系统 (57)4.10监测预警平台 (77)4.10.1平台组成与功能 (77)4.10.2网络平台建设 (79)4.10.3机房建设 (86)4.10.4信息汇集 (89)4.10.5信息服务 (92)4.10.6 预警信息发布模块 (95)4.10.7 群测群防报警建设 (98)4.10.7.1 报警模块 (98)4.10.7.2群测群防实施部署方式 (98)4.9.8 移动预警平台 (101)4.10.9 数据库建设 (103)4.10.10地理信息系统平台 (106)4.11异地会商系统 (108)4.11.1视频会商系统 (108)4.11.2大屏幕显示系统 (110)4.11.2.1大屏幕系统的组成 (112)4.11.2.2系统功能与显示模式 (148)4.11.2.3设备描述与技术指标 (154)4.11.2.4工程安装及环境要求 (189)4.11.3音频扩声系统 (212)4.11.3.1系统设计思路 (212)4.11.3.2扩声系统设计 (214)4.11.3.3会议系统设计 (218)4.11.4应急指挥通信系统 (221)4.11.4.1需求分析 (221)4.11.4.2技术体制分析及设备选型建议 (222)4.11.4.3系统构成 (224)4.11.4.4系统简介 (229)4.11.4.5 E4E-IP卫星视频系统 (229)4.11.4.6安全方案及网络连接 (248)4.11.4.7主要技术要求 (253)4.12预警系统 (257)4.12.1系统组成 (257)4.12.2预警方式 (258)4.12.3主要预警设备技术性能 (259)4.12.4预警流程 (259)4.12.5预警信息发布 (261)4.12.6预警通信设备 (262)4.12.7预警站点布置 (266)4.12.8无线视频监控 (266)4.13运行维护方案 (267)4.13.1运维服务架构 (267)4.13.2运维服务形式 (268)4.13.2.1例行操作服务 (268)4.13.2.2响应支持服务 (269)4.13.2.3优化改进服务 (270)4.13.2.4调研评估服务 (270)4.13.3运维服务内容 (270)4.13.3.1水文站、雨量站运行维护服务内容 (271)4.13.3.2水文信息中心运行维护服务内容 (281)4.13.3.3信息资产管理 (285)4.13.4服务资源 (286)4.13.4.1统一服务台 (286)4.13.4.2知识库 (287)4.13.4.3运维工具 (287)4.13.5.1服务台管理 (292)4.13.5.2事件管理 (294)4.13.5.3问题管理 (296)4.13.5.4变更管理 (298)4.13.5.5发布管理 (300)4.13.5.6配置管理 (301)4.13.5.7服务记录管理 (302)第五章施工组织设计 (304)5.5.1系统概述 (304)5.1.1编制依据 (305)5.1.2工程概况 (305)5.1.3系统组成 (306)5.2系统功能介绍 (307)5.2.1现场测量部分 (307)5.2.2远程数据采集终端单元 (307)5.2.3翻斗式雨量计具备以下基本功能 (311)5.2.4翻斗式雨量计具备以下基本功能 (311)5.2.5 自动监测系统 (312)5.3施工技术方案 (315)5.3.1雨量计安装 (315)5.3.2自动监测水位站 (317)5.3.3法兰的定位方向 (318)5.3.4调试 (319)5.4.1工程进度安排 (321)5.4.2项目管理机构的组建 (322)5.4.2.1项目管理层——工程项目经理部 (323)5.4.2.2施工作业层——直接参与施工的作业班组 (323)5.4.3施工组织机构 (323)5.4.3.1项目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323)5.4.3.2施工组的职责 (324)5.4.3.3工程组织 (325)5.4.3.4工作流程 (326)5.4.3.5规章制度 (326)5.4.4项目管理机制 (327)5.4.5施工项目的高效运作机制 (327)5.4.5.1明确项目经理部的责、权、利 (327)5.4.5.2树企业形象,创工程精品 (328)5.4.6保证施工项目高效运作的措施 (328)5.4.7工程施工准备 (330)5.4.7.1施工技术准备 (330)5.4.7.2主要施工工具准备 (330)5.4.7.3劳动力计划安排 (331)5.4.7.4施工的临时设施 (331)5.4.8材料组织与管理 (332)5.4.8.1仓库设置 (332)5.4.8.2设备采购、生产与入库 (332)5.4.8.3设备器材发放进场 (332)5.5.工程质量管理及保证措施 (332)5.5.1组织工作管理 (333)5.5.2进度控制管理 (333)5.5.3项目实施管理 (333)5.5.4风险管理 (334)5.5.5质量控制管理 (334)5.5.6项目文档管理 (335)5.5.7施工部署及组织管理 (335)5.7.1工程总体布置 (335)5.7.2施工技术准备 (336)5.7.3施工准备 (337)5.7.4施工项目做好与业主的配合措施 (337)5.7.5施工项目做好与监理的配合措施 (337)5.7.6施工项目做好与设计院的配合措施 (338)5.7.7做好与土建施工单位的配合措施 (339)5.7.8质量保证措施 (340)5.5.8质量检验及不合格品的控制 (344)5.8.1过程检验和试验 (344)5.8.2最终检验和试验 (345)5.8.3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管理 (345)5.8.4不合格品的控制 (346)5.8.5纠正和预防措施 (346)5.6.施工安全保护措施 (347)5.6.2项目安全保证体系的建立 (347)5.6.3安全保证计划 (350)5.6.4安全教育措施 (350)5.6.5特种作业人员上岗 (351)5.6.6机器设备安全防护 (352)5.6.7施工人员安全防护 (352)5.6.8安全标志牌 (352)5.6.9安全检查及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的处理 (353)5.6.10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 (354)5.6.10.1现场安全生产措施 (354)5.6.10.2消防保证措施 (355)5.6.10.现场保卫措施 (356)5.6.11防火措施 (356)5.6.11.1现场安全消防管理制度 (356)5.6.11.2消防安全管理措施 (357)5.7.文明施工与环保措施 (358)7.1文明施工 (358)7.1.1文明施工纲要 (358)7.1.2文明施工管理机构 (358)7.1.3文明施工检查措施 (358)7.1.4文明施工标准 (359)7.1.5保证文明施工的措施 (361)7.2环保措施 (363)7.2.2控制光污染措施 (363)7.2.3线管保护措施 (363)7.2.4绿色施工保证措施 (363)5.8.施工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364)5.8.1进度要求 (364)5.8.2工期要求 (364)5.8.3施工进度控制 (364)5.8.3.1施工进度计划 (364)5.8.3.2施工进度安排 (365)5.8.3.3进度计划的实施 (366)5.8.3.4进度计划的检查与调整 (367)5.8.4确保工期的措施 (368)5.8.4.1进度控制原理 (368)5.8.4.2进度计划控制 (370)5.8.4.3进度控制程序 (370)5.8.4.4进度计划检查 (371)5.8.4.5工程进度协调会 (371)5.8.4.6进度控制保证 (371)5.8.4.7进度组织原则 (371)5.8.4.8进度控制制度保证 (372)5.8.4.9进度控制经验保证 (372)5.8.4.10进度控制措施 (372)5.8.4.11协调保证措施 (374)8.4.12技术保证措施 (374)5.8.4.13其他保证措施 (375)5.8.4.14工期保障的主要内容 (375)5.9.施工中协调配合 (378)5.9.1配合管理的内容 (378)5.9.1.1项目各部分的协调配合 (378)5.9.1.2与施工工地各安装公司之间的协调配合 (378)5.9.1.3与土建施工单位的协调配合 (378)5.9.1.4与业主及监理单位的协调配合 (380)5.9.2工程配合管理 (380)5.9.2.1与建设单位的协调配合 (381)5.9.2.2与其他施工单位的协调配合 (381)5.9.2.3施工前的配合协调 (382)5.9.2.4不可预见的协调 (382)5.9.2.5协调配合方式 (382)5.9.3总包配合管理承诺 (383)5.9.4分包管理承诺 (383)5.9.5各系统施工工序之间的协调和时间表 (384)5.10.成品保护措施 (385)5.10.1成品保护责任及管理措施 (385)5.10.2原材料保护措施 (386)5.10.3施工前成品保护准备工作 (387)5.10.4安装工程主要工序成品保护措施 (388)5.10.5成品保护措施制度 (389)5.11人员培训计划 (392)5.12.售后服务方案 (394)5.12.1试运行及质保 (394)5.12.1.1试运行期责任 (394)5.12.1.2质保期责任 (394)5.12.2保修期外的服务方案 (395)5.12.2.1服务范围 (395)5.12.2.服务期限 (395)5.12.2.服务内容 (395)5.12.2.服务响应时间 (396)5.12.2.不承担的服务内容 (396)5.12.2.双方责任 (396)5.12.2.服务费用 (396)5.12.3售后服务方案 (397)5.12.3.1售后服务内容 (397)5.12.3.2售后服务措施 (399)5.12.3.3备品配件支持 (400)5.12.3.4故障响应时间 (400)5.12.3.5应急维护措施 (400)5.12.4售后服务承诺 (401)5.12.4.1交货承诺 (401)5.12.4.2安装调试承诺 (401)5.12.4.3工程、设备验收承诺 (402)5.12.4.4设备保修承诺 (403)5.12.4.5技术服务承诺 (404)5.12.4.6培训承诺 (404)第一章概述1.1项目背景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建设是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的决策部署而提出的重要内容之一,且已列为国家对地方的考核内容。
防洪救灾大数据云平台建设和运营综合解决方案
责任具体化
运行管理目标化
人员定编化
经费 运算化
设备 完整化
监测 规范化
养护 常态化
范围定界化
环境 绿化美化
管理 信息化
总体设计 —— 总体框架
多级用户两大平台
五个系统一数一源
总体设计 —— 主要任务
开发建设2大应用平台
管理 监督
运行 管理
全省水利工程创标过程管理、 工作考核管理和工程运行维护 监督管理
采集手段
采集频次
采集类别
规范
构建完善数据资源体系 支撑全省工程标准化工作
标准体系建设制定《XXX省水利工程标准化运行管理平
总体设计 —— 主要任务
标准体系
台建设导则和技术要求》
制定《XXX省水利工程视频监视系统 建设技术规程(试行)》2016年8月5日印发(浙水信〔2016〕2号)
具体要求
运行管理过程中产生的记录要电子化,管理过程要在平台中留下痕迹
管理记录电子化
管理事项任务化管理手册编制方法
分析大事项
明确大流程
分解大流程
确定事项
明确操作要求
设置岗位
落实人员
将细分后的环节,
根据工作性质、 要求进行合理归 并,形成事项
明确每一个事项
的操作要求,包
括判别条件也应
具体、清晰
根据事项、操作 要求,结合自身 管护实际,以满 足要求为原则, 合理设置岗位
能搬尽搬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
管理事项任务化
“四化”——任务化、流程化、闭环化、电子化
具体要求
平台应明确每个管理者按照管理手 册,在一定时间段内应开展的工作
事项操作流程化流程处置闭环化 管理记录电子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慧防汛农村基层防汛防洪预报预警体系大数据GIS调度平台信息化方案北京XX科技有限公司2018年X月目录1.概述 (8)1.1.项目背景 (8)1.2.工程概况 (11)1.3.项目建设必要性 (12)1.3.1.防洪调度的需要 (13)1.3.2.改变测报现状的需要 (13)2.系统总体设计 (13)2.1.建设目标 (13)2.2.建设原则 (14)2.4建设内容 (15)2.2.1.系统总体结构 (15)2.2.1.系统特点 (16)2.2.2.某县工程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建设确定情况 (17)2.2.3.中心平台建设 (20)2.2.4.土建、供电、防雷 (22)2.2.5.数据库系统 (22)2.2.6.应用软件系统 (22)3.系统详细建设方案 (23)3.1.站点信息采集系统 (23)3.1.1.系统概述 (23)3.1.2.站点布设 (23)3.1.3.通信网络建设 (24)3.1.4.系统组网方式 (25)3.1.5.系统功能要求 (26)3.1.7.电源供电 (29)3.1.8.系统设备组成 (30)3.1.9.主要设备技术指标 (31)3.2.雨情检测系统 (33)3.2.1.监测方式及报汛工作体制 (33)3.2.2.信息传输通信网设计 (35)3.3.预警系统设计 (36)3.3.1.信息汇集、查询子系统 (36)3.3.2.预报决策子系统 (39)3.3.3.预警子系统 (40)3.4.中心平台建设 (41)3.4.1.系统概述 (41)3.4.2.系统拓扑结构 (42)3.4.3.UPS系统供电建设 (43)3.4.4.接地建设 (44)3.4.5.主要设备技术指标 (44)3.5.视频会商系统 (48)3.5.1.技术方案建议 (48)3.5.2.系统基本功能 (51)3.5.3.系统特色功能介绍 (54)3.5.4.视频会议设备介绍 (61)3.6.中心软件系统 (68)3.6.2.系统软件 (69)3.6.3.数据库系统 (69)3.6.4.信息接收处理软件 (71)3.6.5.信息处理及报表输出软件 (72)3.7.土建工程 (74)3.7.1.雨量站 (75)3.7.2.水位站 (80)3.7.3.中继站 (87)3.7.4.中心站 (91)4.投资预算 (93)4.1.总体预算清单 (93)4.2.分项预算清单 (94)5.工程实施方案 (99)5.1.工程概述 (99)5.1.1.编制说明 (99)5.1.2.工程概况 (101)5.1.3.工程范围 (101)5.1.4.建设目标 (102)5.1.5.工期要求 (102)5.1.6.编制依据 (102)5.2.项目管理体系 (105)5.2.1.项目管理目标及承诺 (105)5.2.2.项目管理制度 (108)5.2.4.工程实施管理 (111)5.2.5.保密管理 (115)5.3.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116)5.3.1.工作流程 (116)5.3.2.施工阶段的划分 (117)5.3.3.主要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120)5.3.4.深化设计 (184)5.3.5.工程验收和移交 (198)5.4.工程重点、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202)5.4.1.本项目的特点分析 (202)5.4.2.本项目施工的重点、难点及应对措施 (204)5.5.施工资源配置 (210)5.5.1.项目管理模式 (210)5.5.2.现场组织机构图 (210)5.5.3.拟派人员 (211)5.5.4.项目人员职责 (238)5.5.5.公司总部与现场组织机构的关系 (247)5.6.施工总体进度计划及保障措施 (249)5.6.1.施工进度计划 (249)5.6.2.工程进度保证措施 (250)5.6.3.材料供应保证措施 (264)5.7.劳动力、施工机具配备计划 (268)5.7.1.劳动力计划安排 (268)5.7.2.施工主要设备及进场计划 (270)5.8.质量管理体系、保证措施和创优计划 (277)5.8.1.质量目标及质量控制指导原则 (277)5.8.2.质量保证体系 (278)5.8.3.质量保证措施 (286)5.8.4.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293)5.8.5.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297)5.8.6.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 (307)5.8.7.创优计划 (311)5.9.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316)5.9.1.文明施工措施 (316)5.9.2.环境保护措施 (318)5.10.四方配合方案 (325)5.10.1.与发包人的协调及配合方案 (325)5.10.2.与监理单位的协调及配合方案 (329)5.10.3.与土建总包的协调及配合方案 (329)5.10.4.与各分包人的协调及配合方案 (332)5.10.5.与设计单位的协调及配合方案 (335)5.11.成品保护措施 (335)5.11.1.概述 (335)5.11.2.成品保护的目的及原则 (336)5.11.3.成品保护工作的主要内容 (336)5.11.4.成品保护责任及管理措施 (337)5.12.维保、售后服务计划 (341)5.12.1.售后服务内容 (341)5.12.2.售后服务组织机构 (342)5.12.3.保修期内的售后服务 (344)5.12.4.保修期后的售后服务 (350)5.13.培训计划 (351)5.13.1.系统培训 (351)5.13.2.培训对象 (352)5.13.3.培训目标 (352)5.13.4.培训分类 (353)5.13.5.培训流程 (353)5.13.6.培训组织实施与管理 (354)1.概述1.1.项目背景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重要指示和对洪涝灾害防治工作提出的要求,尽快实现规划目标,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2018年至2020年适当开展农村基层洪涝灾害调查评价,实施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建设,持续开展群测群防体系建设,以不断完善洪涝灾害防御体系,提高综合防御水平,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的决策部署,按照新时期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新理念、新要求,针对防汛抗洪抢险救灾中暴露出的瓶颈短板和薄弱环节,以防洪排涝薄弱地区为重点,坚持问题导向,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科学治理,开展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建设。
逐步建立并完善符合农村基层实际的雨情、水情、汛情预报预警体系和群测群防体系,进一步提升农村基层防汛抢险救灾预警能力,推进农村基层防洪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提供防洪安全保障。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防灾减灾救灾事业发展很不平凡的五年,各类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相继发生了长江中下游严重夏伏旱、京津冀特大洪涝、四川芦山地震、甘肃岷县漳县地震、黑龙江松花江嫩江流域性大洪水、“威马逊”超强台风、云南鲁甸地震等重特大自然灾害。
面对复杂严峻的自然灾害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科学决策,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负责、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大力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有力有序有效开展抗灾救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与“十五”和“十一五”时期历年平均值相比,“十二五”时期因灾死亡失踪人口较大幅度下降,紧急转移安置人口、倒塌房屋数量、农作物受灾面积、直接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减少22.6%、75.6%、38.8%、13.2%。
“十二五”时期,较好完成了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各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一是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工作合力显著增强。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灾害管理体制逐步健全,灾害应急响应、灾情会商、专家咨询、信息共享和社会动员机制逐步完善。
二是防灾减灾救灾基础更加巩固,综合防范能力明显提升。
制定、修订了一批自然灾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防灾减灾救灾队伍建设、救灾物资储备和灾害监测预警站网建设得到加强,高分卫星、北斗导航和无人机等高新技术装备广泛应用,重大水利工程、气象水文基础设施、地质灾害隐患整治、应急避难场所、农村危房改造等工程建设大力推进,设防水平大幅提升。
三是应急救援体系更加完善,自然灾害处置有力有序有效。
大力加强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和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及时启动灾害应急响应,妥善应对了多次重大自然灾害。
四是宣传教育更加普及,社会防灾减灾意识全面提升。
以“防灾减灾日”等为契机,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科普宣教活动,防灾减灾意识日益深入人心,社会公众自救互救技能不断增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范围不断扩大,城乡社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进一步提升。
五是国际交流合作更加深入,“减灾外交”成效明显。
与有关国家、联合国机构、区域组织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向有关国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紧急人道主义援助,并实施了防灾监测、灾后重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等援助项目,积极参与国际减灾框架谈判、联合国大会和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人道主义决议磋商等,务实合作不断加深,有效服务了外交战略大局,充分彰显了我负责任大国形象。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关键时期,面临诸多新形势、新任务与新挑战。
一是灾情形势复杂多变。
受全球气候变化等自然和经济社会因素耦合影响,“十三五”时期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其次生衍生灾害呈增加趋势,破坏性地震仍处于频发多发时期,自然灾害的突发性、异常性和复杂性有所增加。
二是防灾减灾救灾基础依然薄弱。
重救灾轻减灾思想还比较普遍,一些地方城市高风险、农村不设防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基层抵御灾害的能力仍显薄弱,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因灾致贫、返贫等问题尤为突出。
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与经济社会发展仍不完全适应,应对自然灾害的综合性立法和相关领域立法滞后,能力建设存在短板,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宣传教育不够深入。
三是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如期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健全公共安全体系,都要求加快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
四是国际防灾减灾救灾合作任务不断加重。
国际社会普遍认识到防灾减灾救灾是全人类的共同任务,更加关注防灾减灾救灾与经济社会发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消除贫困的关系,更加重视加强多灾种综合风险防范能力建设。
同时,国际社会更加期待我国在防灾减灾救灾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决策部署,提高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保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国务院办公厅制定了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