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辐照效应。
中子辐照效应
中子辐照效应
中子辐照效应是指物质受到中子辐照后发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生物等变化。
中子是一种无电荷的粒子,因此在穿过物质时不会被物质中的电子相互作用散射,而是会与原子核相互作用,从而产生中子辐照效应。
中子辐照效应的影响非常广泛。
在核工业中,中子辐照是产生放射性同位素、探测材料中氢和硼等的重要手段。
在核电站和核反应堆中,中子辐照会导致材料的辐射损伤和变形,增加材料的脆性,从而影响设备的安全性能。
除了核工业之外,中子辐照还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例如,在材料科学中,中子辐照可以用于研究材料的晶体结构、缺陷等性质;在生物医学中,中子辐照可以用于研究DNA、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等。
因此,研究中子辐照效应的性质和规律,对于深入了解物质的本质和开发新型材料、新型医疗器械等具有重要意义。
- 1 -。
(优选)核材料的辐照效应
所致。
二铁合金的粒子辐照效应
1 辐照对12Cr-ODS钢氧化物稳定性影响 利用氢离子(H+)束和电子(e-)束,双束(H+/e-)同时 辐照用化学浸润法制备的新型12Cr-ODS铁素体钢,研究辐 照对12Cr-ODS钢氧化物稳定性的影响。对不同辐照剂量下 原位观察辐照区内氧化物形貌的变化过程发现:辐照前和 15dpa辐照后约10-20nm氧化物的尺寸并没有明显变化,而氧 化物周围出现微小高密度空洞并没有影响氧化物的稳定性。 当辐照温度升高至823K时,大尺寸的氧化物Y2O3与基体的 相界面变得不规则,但氧化物颗粒尺寸并不发生明显变化。 实 弥验散结强果化表相明Y2:O3弥与散铁强素化体相相Y界2O面3尺变寸得稳粗定糙,与无氢明的显存溶在解,现促象进。 铁素体内空位向Y2O3氧化物扩散有关。
离子辐照前后实验材料的显微组织
3.450 ℃高能电子辐照对CLAM 钢微观结构 的影响
为了研究低活化马氏体CLAM 钢的抗辐照肿胀性 能,在450 ℃下对CLAM 钢进行大剂量高能电子辐 照的原位动态实验. 利用超高压透射电子显微镜观 察发现,CLAM 钢中产生了大量的间隙原子型位错 环和多面体形状的辐照空洞. 分析了它们的形核和 长大规律以及相关机制. 计算表明,CLAM 钢在高 能电子辐照下的最大肿胀率为0.26 % ,具有较好 的抗辐照肿胀性能.
理论计算辐照环境下纳米晶材料的结构变化
A 传统晶态合金
B 纳米晶材料
1 Bai XM, etc., Science, 327, 1631 (2010);
2 Ackland G, Science, 327, 1587 (2010)
一 锆合金的辐照效应
❖ 1. 单位体量材料积中位移原子数与原子总数之比 定义为原子位移(dpa),通常以其值来衡的辐 照损伤程度,在典型轻水堆电站中锆合金包壳每 一次循环下所受到的辐照损伤为20(dpa),约相当 于10-7dpa/s,可见很严重。
聚合物辐照效应
辐照效应(radiation effects)固体材料在中子,离子或电子以及γ射线辐照下所产生的一切现象。
辐照会改变材料的微观结构,导致宏观尺寸和多种性质的变化,对核能技术或空间技术中使用的材料是个重要问题。
在晶体中,辐照产生的各种缺陷一般称为辐照损伤。
对于多数材料而言,主要是离位损伤。
入射离子与材料中的原子核碰撞,一部分能量转换为靶原子的反冲动能,当此动能超过点阵位置的束缚能时,原子便可离位。
最简单的辐照缺陷是孤立的点缺陷,如在金属中的弗仑克尔缺陷对(由一个点阵空位和一个间隙原子组成)。
级联碰撞条件下,在约10 nm 直径的体积内产生数百个空位和数百个间隙原子。
若温度许可,间隙原子和空位可以彼此复合,或扩散到位错、晶界或表面等处而湮没,也可聚集成团或形成位错环。
一般地说,电子或质子照射产生孤立的点缺陷。
而中等能量(10-100KeV)的重离子容易形成空位团及位错环,而中子产生的是两种缺陷兼有。
当材料在较高温度受大剂量辐照时,离位损伤导致肿胀,长大等宏观变化。
肿胀是由于体内均匀产生的空位和间隙原子流向某些漏(如位错)处的量不平衡所致,位错吸收间隙原子比空位多,过剩的空位聚成微孔洞,造成体积胀大而密度降低。
辐照长大只有尺寸改变而无体积变化,仅在各向异性显著的材料中,由于形成位错环的择优取向而造成。
离位损伤造成的种种微观缺陷显然会导致材料力学性能变化,如辐照硬化、脆化以及辐照蠕变等。
辐照缺陷还引起增强扩散,并促使一系列由扩散控制或影响的过程加速进行,诸如溶解,沉淀,偏聚等,并往往导致非平衡态的实现。
对于某些材料如高分子聚合物,陶瓷或硅酸盐等,另一类损伤,即电离损伤也很重要。
入射粒子的另一部分能量转移给材料中的电子,使之激发或电离。
这部分能量可导致健的断裂和辐照分解,相应的引起材料强度丧失,介电击穿强度下降等现象。
结构材料中子辐照后主要产生的效应·1)电离效应:指反应堆中产生的带电粒子和快中子与材料中的原子相碰撞,产生高能离位原子,高能的离位原子与靶原子轨道上的电子发生碰撞,使电子跳离轨道,产生电离的现象。
核聚变反应堆中材料辐照效应的研究
核聚变反应堆中材料辐照效应的研究核聚变作为一种清洁、可持续的能源形式,备受科学家们的关注。
然而,核聚变反应堆中的材料辐照效应给其应用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核聚变反应堆中材料辐照效应的研究,以及相关的挑战和前景。
在核聚变反应堆中,高能中子在与材料相互作用时会引起辐射损伤。
这些损伤可能导致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变化,限制了反应堆的寿命和性能。
因此,研究材料的辐照效应对于设计和改进核聚变反应堆至关重要。
为了研究材料的辐照效应,科学家们采用了多种技术和方法。
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利用离子束辐照实验。
通过将高能离子束轰击样品,科学家们可以模拟中子辐照对材料的影响。
这种方法可以用来评估材料的辐照损伤程度、研究辐照引起的晶格结构和组织的变化等。
除了离子束辐照实验外,还有其他一些研究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材料的辐照效应研究中。
例如,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可以用来观察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缺陷。
X射线衍射(XRD)和拉曼光谱等技术可以进一步揭示材料的结构变化和晶格畸变。
材料的辐照效应主要表现为晶格缺陷的形成和累积。
在辐照过程中,中子会与材料中的原子相互作用,撞击原子并将它们从原子晶格中击出。
这些撞击所产生的空位和间隙被称为位错。
位错的积累会导致材料的机械性能下降,使其容易变脆和脆裂。
此外,辐照还会引起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质的变化。
例如,辐照会导致材料的晶格变形和畸变,使金属材料的电导率下降,导致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能发生改变。
辐照还会引起材料的气泡形成和膨胀,从而降低材料的密度和强度。
面对材料辐照效应带来的挑战,科学家们不断努力寻找新材料和改进材料性能,以提高核聚变反应堆的效率和可靠性。
一些研究重点是寻找抗辐照材料和开发辐照后自愈合能力的材料。
这些材料可以通过自愈合或结构重新排列来减轻或修复辐照引起的损伤。
此外,模拟辐照损伤并预测材料性能的数值模拟方法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科学家们可以预测材料在不同辐照条件下的性能变化,并优化材料的设计和配方。
第五章辐照效应。
第五章辐照效应。
第五章辐照效应辐照损伤是指材料受载能粒子轰击后产生的点缺陷和缺陷团及其演化的离位峰、层错、位错环、贫原子区和微空洞以及析出的新相等。
这些缺陷引起材料性能的宏观变化,称为辐照效应。
辐照效应因危及反应堆安全,深受反应堆设计、制造和运行人员的关注,并是反应堆材料研究的重要内容。
辐照效应包含了冶金与辐照的双重影响,即在原有的成分、组织和工艺对材料性能影响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辐照产生的缺陷影响,所以是一个涉及面比较广的多学科问题。
其理论比较复杂、模型和假设也比较多。
其中有的已得到证实,有的尚处于假设、推论和研究阶段。
虽然试验表明,辐照对材料性能的影响至今还没有确切的定量规律,但辐照效应与辐照损伤间存在的定性趋势对实践仍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5.1 辐照损伤1. 反应堆结构材料的辐照损伤类型反应堆中射线的种类很多,也很强,但对金属材料而言,主要影响来自快中子,而α,β,和γ的影响则较小。
结构材料在反应堆内受中子辐照后主要产生以下几种效应:1) 电离效应:这是指反应堆内产生的带电粒子和快中子撞出的高能离位原子与靶原子轨道上的电子发生碰撞,而使其跳离轨道的电离现象。
从金属键特征可知,电离时原子外层轨道上丢失的电子,很快被金属中共有的电子所补充,所以电离效应对金属性能影响不大。
但对高分子材料,电离破坏了它的分子键,故对其性能变化的影响较大。
2) 嬗变:受撞原子核吸收一个中子变成异质原子的核反应。
即中子被靶核吸收后,生成一个新核并放出质子或α带电粒子。
例如:嬗变反应对含硼控制材料有影响,其它材料因热中子或在低注量下引起的嬗变反应较少,对性能影响不大。
高注量(如:>1023 n/m 2)的快中子对不锈钢影响明显,其组成元素大多都通过(n,α)和(n,p)反应产生He 和H ,产生辐照脆性。
HeLi n B 427310105+→+H N n O 11167168+→+3) 离位效应:碰撞时,若中子传递给原子的能量足够大,原子将脱离点阵节点而留下一个空位。
细胞生物学中的紫外线辐照效应研究
细胞生物学中的紫外线辐照效应研究紫外线辐射是一种高能量电磁辐射。
在自然界中,太阳光是紫外线最主要的来源,但人类活动也会导致紫外线污染。
紫外线光谱范围可分为三个区域:紫外线A波段(UVA,320nm-400nm)、紫外线B波段(UVB,290nm-320nm)和紫外线C波段(UVC,100nm-290nm)。
其中,UVC被大气层吸收,UVB和UVA能够穿透至地球表面。
然而,由于地球大气层的破坏和人类活动,UVB的强度已经明显增加,而导致皮肤癌等疾病的风险也因此增加。
细胞对紫外线辐射极为敏感,辐射会导致细胞DNA的损伤和其他分子的氧化损伤,从而诱发细胞凋亡或癌变。
因此,研究细胞在紫外线辐射下的反应和适应机制非常重要。
在细胞生物学中,已经发现了很多与紫外线辐照相关的生物效应,如DNA损伤的检测和修复、信号通路的变化、蛋白质的氧化损伤等。
这些生物效应在细胞内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紫外线辐照对DNA的影响DNA是细胞内最基本的遗传物质,其稳定性对于细胞生存和繁殖至关重要。
UVB和UVC能够引起DNA分子内的氧化损伤,并在大多数情况下引起DNA单链断裂或氧化损伤。
这些损伤若无法及时修复,将会导致细胞凋亡或癌变等严重后果。
对于这种情况,细胞会启动一系列的DNA损伤修复机制,以保障正常的遗传信息重现。
目前,DNA损伤修复的主要途径有直接修复、碱基切除修复和重组修复等。
这些修复途径的不同,决定了细胞对UVB和UVC辐射的抗性不同。
除了直接修复、碱基切除修复和重组修复,细胞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减轻紫外线辐照对DNA的损伤。
例如,研究表明,在DNA氧化损伤的发生过程中,NAD基因和谷胱甘肽还原酶等重要因子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还有一些蛋白质能够增强DNA的应激防御,不仅可以固定DNA分子,更能够在DNA双链裂解时帮助完成修复。
紫外线辐照对细胞信号通路的影响细胞内的信号通路是细胞对环境变化做出反应的重要途径之一,它能够感知细胞内外环境的变化,进而调节细胞生命活动。
物理性污染控制习题答案第五章.doc
物理性污染控制习题答案第五章放射性污染及其控制1. 环境中放射性的来源主要有哪些?答:(1)天然辐射源(天然本底辐射)包括宇宙辐射,地球内放射性物质,人体内放射性物质。
(2)人工辐射源包括核试验放射性污染,核能、放射性同位素生产,核材料贮存、运输,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核设施退役。
2.辐射对人体的作用和危害是什么? 答:辐射对人体的作用有(1)躯体效应:辐照对受照者本身的有害效应;是由于人体普通细胞受损引起的;只影响到受照者个人本身。
(2) 遗传效应:辐射引起人体细胞内的基因突变;是生殖细胞受损伤引起的有害效应;影响到受照者后代的身体缺陷。
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有(1)急性放射病:由大剂量急性照射引起,多为意外核事故、核战争造成。
主要是慢性放射病和长期小剂量照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多属于随机效应。
慢性放射病是由于多次照射、长期累积的结果。
危害取决于受辐射时间和辐射量(2)远期影响主要是慢性放射病和长期小剂量照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多属于随机效应。
慢性放射病是由于多次照射、长期累积的结果。
危害取决于受辐射时间和辐射量。
3. 照射量、吸收剂量、剂量当量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照射量定义:表示γ或X 射线在空气中产生电离能力大小的辐射量。
吸收剂量定义:单位质量受照物质中所吸收的平均辐射能量。
剂量当量定义:组织内某一点的剂量当量H = DQN4. 有效剂量、集体有效剂量、待积剂量当量这些概念的引入是为了什么目的? 答:有效剂量当量定义:受照器官和组织的总危险度按有效剂量当量计算。
HE=∑WTHT一次大的放射性实践或放射性事故,会涉及许多人,因此采用集体剂量当量定量表示一次放射性实践对社会总的危害。
集体有效剂量定义:量度某一人群所受的辐射照射,则按集体有效剂量计算,即待积剂量当量 定义:单次摄入某种放射性核素后,在50年期间该组织或器官所接受的总剂量当量,即 9. 什么是随机性效应和确定性效应?说明随机性效应和确定性效应的特征。
核材料辐照效应
第四章
主讲:黄群英
FDS 团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核科学技术学院 中国科学院 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E-mail: qyhuang@
裂变堆结构与材料
堆芯 堆 内构件 控制
棒 反射层 压力容器
裂变堆原理图
压水堆结构图
聚变堆结构与材料
严酷 服 役环境
》 离位损伤的计算机模拟
模拟和定量计算材料中的级联碰撞和离位原子在材料中的分布形态。
右图为约500个原子的铜单晶点 阵原子的受撞模拟:
图a:级联碰撞过程 图b:缺陷(离位原子和空位) 的分布
注意,本章中离位损伤的计算均未考虑缺陷的回复(如间隙原子与邻近空位的复合)
离位峰和热峰
》 离位峰
Brinkman提出描绘级联碰撞结束时的Frenkel缺 陷分布模型:PKA 的高密度碰撞会驱使沿途碰撞 链上的原子向外运动,因此在级联碰 撞区域中心 附近的缺陷主要是空位,而间隙原子则分布在中 心空位 区的周边外围。这种空位和间隙原子相互 分离的现象称为离位峰。
第一节 辐照原理
1 碰撞与离位 碰撞Hale Waihona Puke 能量传递离位阈能和入射粒子阈能
2 级联与损伤函数 3 离位损伤剂量 离位原子数 计
算机模拟
4 微观结构 离位峰与热峰 沟道
效应和聚焦碰撞 Seeger对离位峰 的修正
碰撞与能量传递
先不考虑晶体效应和原子间的作用势,仅从经 典力学计算。设质量为M1和能量为E0的中子 与质量为 M2的靶原子发生碰撞。
•原子将脱离点阵节点而留下空位,离位原子而不能跳回原位时, 停留在品格间隙之中形成 间隙原子。间隙原子和留下的空位合称 为Frenkel对缺陷,这种损伤类型成为离位。
核材料的辐照效应PPT
CLAM 钢在45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电子辐照时辐照空洞得变化、 (a) 0 dpa ; (b) 1、4 dpa ; (c) 3、6 dpa ; (d) 10 dpa ; (e) 11、5 dpa ; (f) 13、2 dpa ; (g) 13、8 dpa ; (h) 15、6 dpa
从图中可以瞧到,随着辐照损伤量得增加,产 生得空洞越来越多,并且尺寸也越来越大、 辐照损伤量达到1、4 dpa 时,开始观察到空 洞得存在,这时空洞得尺寸很小、数量有限; 当辐照损伤量达到3、6 dpa 时,空洞得尺寸 明显长大,数量也在增加; 在图 c 中还可以瞧 到有新得空洞产生;继续增加辐照剂量,空洞 得数量与直径都继续增加,当辐照损伤量达 到10 dpa 时,可以瞧到空洞得数量较多、
❖ 2、 要使锆原子位移就必须向其提供足够得能量, 这一位移能量阈值Ed为25~27ev、而对于1Mev得 入射中子,锆原子接受得反冲能量平均值为20kev, 其最大值可达40kev,显然都远高于锆原子位移所 需得能量,从而出现初级位移原子。
❖ 3、 在(2~3)×1019n/cm2得注量后观察到了空 位环与空位间隙,这时产生得空位环主要就是 <a>型1/3<1120>环,空位环与间隙环大体上 均衡发展就是锆合金得特点,其比例取决于辐 照温度与注量,注量达到(3~8)×1021n/cm2后 还产生<c>型1/6<2023>环,这只就是空位环。 与不锈钢不同,中子辐照下锆合金中未发现空 洞得存在。
辐照对拉伸性能得影响
辐照前12Cr-ODS钢组织形貌
723K双束辐照后氧化物形貌变化
823K双束辐照后氧化物形貌变化
2低活化铁素体/ 马氏体钢离子辐照后得微观 结构变化
食品辐照效应与辐照保藏原理
食品辐照效应与辐照保藏原理食品经射线照射会发生一系列的辐照效应,主要有物理学效应、化学效应和生物学效应。
辐照保藏食品,通常是用X射线、Y射线、电子射线照射食品,这些高能带电或不带电的射线照射食品会引起食品及食品中的微生物、昆虫等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有生命物质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受到抑制或破坏,达到杀菌、灭虫,改进食品质量,延长保藏期的目的。
(一)α射线和Y射线与物质的作用α射线、Y射线都是高能电磁辐射线,它们又常被称为“光子”,当与被照射物(如食品、微生物、昆虫和包装材料)原子中的电子相遇,光子有时会把全部能量交给电子(光子被吸收),使电子脱离原子成为光电子。
如果射线的光子与被照射物的电子发生弹性碰撞,当光子的能量略大于电子在原子中的结合能时,光子把部分能量传递给电子,自身的运动方向发生偏转,朝着另一方向散射,获得能量的电子(也称次电子,康普顿电子),从原子中逸出,上述过程称康普顿散射(ComptonScattering)。
如果了射线和X射线的能量大于某一阂值时,能量和某些原子核作用而射出中子或其他粒子,因而使被照射物产生犷放射性(RadiOaCtiVity)C.能否产生这种放射性(也称感生放射性),取决于射线的能量和被辐照物质的性质。
(二)电子射线的作用当辐射源射出的电子射线(高速电子流)通过被照射物时,受到原子核库仑场的作用,会发生没有能量损失的偏转,称库仑散射。
库仑散射可以多次发生、甚至经过多次散射后,带电粒子会折返回去,发生所谓的“反向散射”。
二、食品辐照的化学效应电离辐射穿透食品物料的程度取决于食品性质和辐射的特性。
辐射作用时的效应取决于其改变分子的能力及其电离电位。
Y-射线的穿透力比B-粒子大。
B・粒子一般具有较大的能力,能在它们通过物质时产生电离作用。
能量级较高的电子束具有较高的穿透深度,并能沿着其径迹(比能量低的电子束)产生更多的变更分子和电离作用。
当中等能量级的电离辐射通过食品时,在电离辐射与分子级和原子级的食品粒子之间有撞击现象,当来自撞击的能量足以使电子从原子轨道移去时,即导致产生离子对。
中子辐照效应的离子束等效模拟
中子辐照效应的离子束等效模拟1. 引言中子辐照效应和离子束等效模拟是当今材料科学和核工程领域中备受关注的重要课题。
中子和离子作为材料辐照的两种方式,在材料的结构、性能和稳定性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中子辐照效应和离子束等效模拟的基本概念入手,深入探讨其在材料研究和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和前沿发展。
2. 中子辐照效应的基本概念中子辐照是指利用中子对材料进行辐照,通过中子和材料原子核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改变材料的性能和结构。
中子的高能量和弥散性使得它能够深入材料内部,与原子核产生碰撞,引起晶格缺陷和辐射损伤。
这些辐射损伤包括位错、空位、间隙群等,对材料的机械性能、热学性能和电学性能都有显著影响。
3. 离子束等效模拟的原理和方法离子束等效模拟是将离子束的辐照效应与中子辐照效应进行等效模拟,以实现对材料的辐照效应进行研究和模拟。
通过选择合适的离子种类、能量和通量,可以使离子束辐照在材料中产生与中子辐照类似的损伤和缺陷。
离子束等效模拟的方法主要包括蒙特卡洛模拟、离子注入、退火和离子束辐照实验等。
4. 中子辐照效应和离子束等效模拟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中子辐照效应和离子束等效模拟在材料科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可以帮助科研人员更好地理解材料在辐照环境下的性能变化规律,为材料设计和改良提供重要参考。
它对核能材料、航空航天材料、核电站材料等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评估辐照环境下材料的稳定性和寿命。
5. 个人观点和展望作为一项重要的材料辐照研究课题,中子辐照效应和离子束等效模拟在当前和未来都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材料科学和核能工程领域的不断发展,对辐照效应的深入研究和模拟将为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强大支撑。
我个人认为,未来应该加强中子辐照效应与离子束等效模拟的综合研究,拓宽其在材料科学和工程中的应用领域,并不断提高模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 总结中子辐照效应和离子束等效模拟是当今材料科学与核工程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的前沿课题。
核材料辐照效应
模拟和定量计算材料中的级联碰撞和离位原子在材料中的分布形态。
右图为约500个原子的铜单晶点 阵原子的受撞模拟:
图a:级联碰撞过程 图b:缺陷 (离位原子和空位)
的分布
注意,本章中离位损伤的计算均未考虑缺陷的. 回复(如间隙原子与邻近空位的复合)
离位峰和热峰
》 离位峰
Brinkman提出描绘级联碰撞结束时的Frenkel缺 陷分布模型:PKA的高密度碰撞会驱使沿途碰撞 链上的原子向外运动,因此在级联碰撞区域中心 附近的缺陷主要是空位,而间隙原子则分布在中 心空位区的周边外围。这种空位和间隙原子相互 分离的现象称为离位峰。
.
Brinkman离位峰 热峰周围的温度变化
沟道效应与聚焦碰撞
》 沟道效应
离位原子沿材料中点阵密排晶向围成的间隙腔入 射时,碰撞距离比较长的现象。
沟道效应易出现在级联碰撞的高能阶段。
特点是不产生大量点缺陷。
》 聚焦碰撞
指级联碰撞时每级离位原子的散射角逐级减
小,并按某一晶向以准直线方式传递能量和输 送原子的碰撞过程。
.
碰撞与能量传递
先不考虑晶体效应和原子间的作用势,仅从经 典力学计算。设质量为M1和能量为E0的中子 与质量为M2的靶原子发生碰撞。
》正碰
根据弹性碰撞中能量和动量的守恒方程,可 求出中子传给靶原子的最大能量(二体迎头 正碰撞时) 为
(μ:中子能量损失系数)
》随机碰撞 将直角坐标换成质心系(二体质心同速运动)坐标参数后,代入能
与撞出概率的关系中建立的。
K-P模型有如下许多简化假定: (1) 所有串级碰撞都是同类原子刚性球的二体碰撞; (2) 只计两原子间的作用势,不考虑晶格影响; (3) PKA撞出晶格原子的离位概率Pd(T)与被击原子接受的能量T的关系用单值
辐照的随机性效应的发生
辐照的随机性效应的发生辐射的随机性效应是指细胞受到辐射照射后不是被杀死而是仍然存活但发生了变化所产生的效应。
中文名辐射的随机性效应外文名Random effects of radiation如果受到照射的细胞不是被杀死而是仍然存活但发生了变化,则所产生的效应将与确定性效应有很大的不同。
这种随机性效应有两种类型,一类是体细胞受到损伤而引起的。
受到损伤的体细胞经过增殖所形成的克隆(clone),如果没有被身体的防御机制所消除,则在经过一段相当长的潜伏期以后,有可能发展成细胞增殖失控的恶性状态,通称为癌。
辐射致癌是辐射引起的最主要的晚期效应。
不同组织和器官对辐射致癌的敏感性是不同的。
辐射敏感性还与年龄、性别等因素有关。
另一类则是由于性腺受到照射而损伤其中的生殖细胞而引起的。
生殖细胞具有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的功能。
当损伤(突变和染色体畸变)发生后,就有可能作为错误的遗传信息被传递下去,而使受照射者的后代发生严重程度不等的各种类型遗传病,重的如早死和严重智力迟钝,轻的如皮肤斑点。
随机性效应的特点是其发生概率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其严重程度则与剂量的大小无关。
说明了随机性效应的这种特点。
以癌为例,并不因剂量的小和大而使诱发的癌的严重程度有轻重之分,其严重程度只和癌的类型和部位有关。
癌和遗传效应的发生可能起源于受到损伤的单个细胞,其过程具有随机的性质,随机性效应的名称即是由此而来的。
随机性效应可能没有阈剂量,但迄今在科学上尚不能做出肯定的结论。
为了辐射防护的目的,通常都假定不存在阈剂量,这就是说不论这种剂量如何之小,一定的剂量总是和一定的发生随机性效应的危险相联系的。
这样,对随机性效应就不可能做到完全防止其发生,而只能是减少剂量以限制其发生的概率。
在辐射防护上还假定,在日常辐射防护所涉及到的剂量当量与剂量当量率的整个范围内,剂量与随机性效应发生率之间为线性关系。
为了定量地表示随机性效应的危险,采用概率系数的概念,它指单位剂量当量照射诱发随机性效应的概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辐照效应辐照损伤是指材料受载能粒子轰击后产生的点缺陷和缺陷团及其演化的离位峰、层错、位错环、贫原子区和微空洞以及析出的新相等。
这些缺陷引起材料性能的宏观变化,称为辐照效应。
辐照效应因危及反应堆安全,深受反应堆设计、制造和运行人员的关注,并是反应堆材料研究的重要内容。
辐照效应包含了冶金与辐照的双重影响,即在原有的成分、组织和工艺对材料性能影响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辐照产生的缺陷影响,所以是一个涉及面比较广的多学科问题。
其理论比较复杂、模型和假设也比较多。
其中有的已得到证实,有的尚处于假设、推论和研究阶段。
虽然试验表明,辐照对材料性能的影响至今还没有确切的定量规律,但辐照效应与辐照损伤间存在的定性趋势对实践仍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5.1 辐照损伤1. 反应堆结构材料的辐照损伤类型反应堆中射线的种类很多,也很强,但对金属材料而言,主要影响来自快中子,而α,β,和γ的影响则较小。
结构材料在反应堆内受中子辐照后主要产生以下几种效应:1) 电离效应:这是指反应堆内产生的带电粒子和快中子撞出的高能离位原子与靶原子轨道上的电子发生碰撞,而使其跳离轨道的电离现象。
从金属键特征可知,电离时原子外层轨道上丢失的电子,很快被金属中共有的电子所补充,所以电离效应对金属性能影响不大。
但对高分子材料,电离破坏了它的分子键,故对其性能变化的影响较大。
2) 嬗变:受撞原子核吸收一个中子变成异质原子的核反应。
即中子被靶核吸收后,生成一个新核并放出质子或α带电粒子。
例如:嬗变反应对含硼控制材料有影响,其它材料因热中子或在低注量下引起的嬗变反应较少,对性能影响不大。
高注量(如:>1023 n/m 2)的快中子对不锈钢影响明显,其组成元素大多都通过(n,α)和(n,p)反应产生He 和H ,产生辐照脆性。
HeLi n B 427310105+→+H N n O 11167168+→+3) 离位效应:碰撞时,若中子传递给原子的能量足够大,原子将脱离点阵节点而留下一个空位。
当离位原子停止运动而不能跳回原位时,便停留在晶格间隙之中形成间隙原子。
此间隙原子和它留下的空位合称为Frenkel对缺陷。
堆内快中子引起的离位效应会产生大量初级离位原子,随之又产生级联碰撞,伴生许多点缺陷,它们的变化行为和聚集形态是引起结构材料辐照效应的主要原因。
4) 离位峰中的相变:有序合金在辐照时转变为无序相或非晶态相(原子排列混乱、无特定点阵间隙的密集聚合体),这是在高能快中子或高能离子辐照下,产生液态似离位峰快速冷却的结果。
无序或非晶态区被局部淬火保存下来,随着注量增加,这样的区域逐渐扩大,直到整个样品成为无序或非晶态。
Frenkel对缺陷离开自己所处的点阵平衡位置,留下一个空位,而它本身在离空位一定距离(与晶体方向有关)的间隙处停留下来,并与原空位共同形成Frenkel对缺陷。
如果T值相当大,被撞原子不但自己发生离位,它还能撞离其它原子,产生新的Frenkel对,直到能量耗至小于Ed 为止。
Ed是被撞原子离开其平衡位置时,所需最低临界能量值。
这个临界值称为点阵中原子的离位阈能。
Ed值的大小相当于形成一个Frenkel对缺陷的能量。
除贵金属外,一般常用金属的离位阈能约为25eV。
2)入射粒子阈能:反之,根据离位阈能Ed可算出使晶格原子离位的入射粒子所应具有的最低能量,即引起原子离位的入射粒子阈能。
•例如设Ed≈25eV代入上式中的T,即可求得如表6-1所示的各种人射粒子阈能值。
显然,从该表中的数值看出,使质量数为56的Fe原子离位所需的人射中子阈能为325eV。
3. 级联碰撞与撞出损伤函数1) 级联碰撞:以平均能量为2MeV 的堆内中于轰击铁原子后,前者传递给后者的为0.14MeV 。
此值远远大于铁约25eV 的离位阈能,也大大超过为使铁原子离位所需的325eV 的人射中子阈能。
因此这个最初离位的原子,如同人射的高能粒子,还可连续地和点阵中其他原子发生碰撞,构成二次、三次以至更多的次生离位原子。
人们把最初第一次离位子称为初级离位原子,简称PKA ,并把PKA 和点阵原子碰撞,继续产生离位原子的过称为级联碰撞(Cascade Process )。
2) 损伤函数:由一个PKA 最终撞出的离位原子数目(Frenkel对缺陷数),称为损伤函数,用表示。
)(E ν4. 离位峰和热峰1) 离位峰离位峰是描绘级联碰撞结束时的Frenkel缺陷分布模型,它是由Brinkman提出的。
他认为PKA的高密度碰撞会驱使沿途碰撞链上的原子向外运动,因此在级联碰撞区域中心附近的缺陷,主要是空位,而间隙原子则分布在中心空位区的周边外围。
这种空位和间隙原子相互分离的现象称为离位峰。
当快中子与原子发生碰撞时,如果PKA能量很大,那么将产生大量位移原子。
所有这些位移原子都是在第一次受碰撞原子周围的很小体积内生成的。
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能再将此种原子的仅够看成是个别的孤立现象,因为所有的空位都已联结在一起。
被击出的次级位移原子将沿垂直于初级原子径迹的方向继续运动几个原子的距离,然后停留在间隙位置而形成一个间隙原子壳,这时就要考虑此极小体积所获得的巨大能量在短时间内会变为热能,并使间隙原子壳发生熔化。
在此熔融区内原子重新排列。
由于接着而来的迅速冷却,这些原子练结在畸变后的位置上。
这时就出现了包含大量空穴和间陈原子的离位峰。
金属点阵中存在大量的空穴和间隙原子,会大大增加金属的硬度,并降低它的延性。
许多材料(如石墨、金属铀)的体积会明显增加。
在各向异性的晶体中,会发生定向生长和严重畸变。
初级离位原子路径2) 热峰即局部微区温度急升骤降的现象。
从离位峰模型不难理解产生热峰的原因。
因离位峰外层的间隙原子比较集中,它们的剩余能虽无力(低于Ed )再使其他原子离位,但会引起原子热振动(热点)。
显然,在间隙原子密集处就会使该区能量偏高,导致该微区的温度骤然升到很高温度、甚至达到熔点,但因它的体积很小,很快又被周围未受扰动的原子冷却下来,从而形成热峰。
此过程相当于使体积不大的物质受到了快速加热和淬火作用。
形成热峰区时,热峰区温度局部升高会引起金属膨胀,并在热峰区周围产生应力,会产生塑性变形。
当热峰冷却后,将留下永久的残余形变。
由此可见热峰的产生也将导致材料物理和机械性能等变化。
5. 沟道效应和聚焦碰撞1) 沟道效应离位原子沿点阵密排晶向围成的间隙腔入射时,可使级联碰撞距离比较长的现象,并易出现在级联碰撞的高能阶段,而且不产生大量点缺陷。
在fcc点阵中,晶向族上各列原子排列最密,且四条此类原子列所围成的通断面相互间的距离,因此由原子列围成的间隙腔通道是fcc 点阵中有利于入射粒子穿行较长距离的最大隧道。
〉〈110〉〈110级联碰撞时,每级离位原子的散射角逐级减小,并按某一晶向(多为密排向)以准直线方式传递能量和输送原子的碰撞过程。
聚焦与沟道是相互补充的碰撞行为,即沟道效应多发生在PKA串级链的高能阶段,而聚焦5.2 辐照效应1. 辐照产生的缺陷为了与非辐照的晶体缺陷相区别,人们把辐照产生的贫原子区、微空洞、层错四面体和位错环等,称为辐照缺陷。
辐照缺陷都是过饱和辐照点缺陷的聚集演化产物,本质上也是晶体缺陷。
1) 贫原子区:级联碰撞产生的离位峰中心区域的缺陷,主要是空位,从而产生贫原子区缺陷。
贫原子区可引起材料的硬化效应,是由位错通过贫原子区的运动特点决定的,硬化效应随温度上升而降低。
2) 微空洞:当由辐照产生的空位处于过剩状态时,这些空位在三维空间聚集,产生空洞,引起体积肿胀。
晶体中的位错、晶界、析出相等都产生畸变区,能吸收点缺陷。
位错通过它的应变场与点缺陷产生的应力场的交互作用能,可产生相互作用的吸引力,吸引点缺陷向位错聚集,使晶体应变能降低。
间隙原子迁移能小,且晶格畸变比空位大,这使位错对间隙原子的引力较强,或俘获半径较大,因此,结果使得空位的浓度比间隙原子高,形成过剩的空位,过剩空位的三维聚集就形成了空洞。
辐照形成的空位三维聚集成空洞316不锈钢经辐照后产生的空洞(<100 nm)Irradiated to 60dpa at 600o C辐照损伤程度:单位体积中位移原子与原子总数之比定义为原子位移(dpa)。
1dpa :晶格中的每个原子平均位移一次时,产生的辐照损伤。
3)位错环:是由辐照点缺陷的聚集、演变而成的。
其过程是:级联碰撞产生的过饱和点缺陷,通过聚集、崩塌产生层错,然后通过位错反应使层错消失,最后演化成位错环。
位错反应:两个不同位错的晶格畸变叠加变成一个位错,同时伴随能量的降低。
辐照后形成的位错环Dislocations can be seen under a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辐照引起的碳化物析出相和空洞辐照引起的尺寸不稳定性2. 辐照硬化理论从位错观点看,辐照所引起的各种力学性能变化,均可认为都是由辐照硬化造成的。
例如辐照硬化导致材料塑韧性下降,从而产生脆化。
辐照硬化是辐照缺陷使位错运动和位错增殖受阻的结果,其阻力来源很多,概括分类有源硬化和摩擦硬化两种:1)源硬化:辐照点缺陷及其聚合物类似于钢中碳氮杂质,对位错有钉扎作用,使位错在滑移面上启动困难,从而增加了解除位错钉扎所需的应力,故称此为源硬化。
其突出表现为,不锈钢辐照前无屈服点,辐照后出现了屈服点。
2)摩擦硬化:位错启动后,滑移面上的辐照缺陷如同障碍物,对位错运动有阻碍作用,即增加了位错运动所需的应力,称此为摩擦硬化。
其表现为辐照后强度升高,尤其屈服强度增加更快。
沉淀相和空洞的硬化不锈钢经中子辐照后,能引起碳化物(M23C6)或σ相(FeCr)析出以及微空洞和氦气泡的产生。
它们与层错或畸变的晶体缺陷不同,是破坏了基体连续性的第二相质点。
因此它们的硬化作用,可以看作是沉淀颗粒对位错运动阻碍的结果。
位错通过障碍物的过程如下:Overcoming Obstacles3. 核嬗变引起的辐照效应(He 脆)奥氏体不锈钢在快中子注量率高的快堆中长期辐照时,几乎它的所有组成元素都能通过(n,α)反应和(n,p)反应生成He和H,同时还有杂质B和N的(n,α)反应产生的He。
虽然H的生成量比He大10倍,但因H质量小,在高温下扩散快,大部分都逸出,只有一小部分H渗入He中,因此核嬗变影响材料性能的主要是He。
而惰性气体He不与基体晶格相溶,多积聚在晶体缺陷、晶界和析出物中并逐渐聚集成He气泡。
它的形成与长大对材料的强度、塑韧性及疲劳强度和蠕变强度以及包壳管的肿胀、变形都有很大的影响。
因为(n,α)反应生成的He原子占金属基体原子的10-7以上,而且随着注量增加,He 所占的比例增大,随之基体晶格畸变增加,脆性增大,故称此为He脆或He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