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

合集下载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目录前言 (1)第一章规划背景和重大意义 (1)第一节发展基础 (1)第二节机遇与挑战 (2)第三节重大意义 (3)第二章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4)第一节指导思想和原则 (4)第二节发展目标 (6)第三章粮食生产基地建设 (8)第一节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8)第二节加快农业结构调整 (10)第三节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11)第四节完善农村基础设施 (11)第四章能源原材料基地建设 (12)第一节推进大型煤炭基地建设 (12)第二节加快电力基地和电网建设 (13)第三节大力发展原材料精深加工 (14)第四节加强重要矿产资源勘查 (15)第五章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 (16)第一节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 (16)第二节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 (18)第三节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 (19)第六章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建设 (20)第一节建设全国性交通枢纽城市 (20)第二节加快铁路网建设 (21)第三节完善公路干线网络 (22)第四节加快机场建设 (23)第五节提高水运、管道运输能力 (23)第六节推进现代物流设施建设 (24)第七章重点地区发展 (25)第一节构建“两横两纵”经济带 (25)第二节培育城市群增长极 (26)第三节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和资源型城市转型 (29)第四节大力促进县域发展 (29)第五节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发展 (30)第六节支持重点旅游景区发展 (31)第八章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32)第一节提高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水平 (32)第二节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 (34)第三节加大环境污染防治力度 (34)第四节加快大江大河大湖整治 (35)第五节加快南水北调工程建设 (36)第九章社会事业发展 (36)第一节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37)第二节繁荣文化体育事业 (38)第三节增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39)第四节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40)第五节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41)第十章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 (42)第一节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43)第二节支持综合改革试点 (44)第三节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45)第四节加强区域经济合作 (46)第十一章保障规划实施 (47)第一节强化政策扶持 (47)第二节加强组织协调 (50)前言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国土面积103万平方公里,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188亿元,占全国的19.3%,年末总人口3.6亿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批复国家战略区域规划一览

批复国家战略区域规划一览

批复国家战略区域规划一览1.《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展规划纲要》〔1 月 7 日批复〕到 2022 年,率先建成全面小康,初步形成科学开展的体制机制,产业结构明显升级,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生态环境明显优化,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区域城乡差距明显缩小,区域一体化格局初步形成,粤港澳经济进一步融合开展。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到达 80000 元,效劳业增加值比重到达 53%。

2.《支持福建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假设干意见》〔5 月 14 日〕到 2022 年,海峡西岸经济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根抵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接近或者到达东部地区平均水平。

3.《江苏沿海地区开展规划》〔6 月 10 日〕到 2022 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 40000 元,产业开展根抵更加坚实,先进创造业比重持续上升,城镇化率到达 55%摆布,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环境质量不断改善,整体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4.《横琴总体开展规划》〔6 月 24 日〕横琴未来的开展将以高端效劳业为主导,经过 10 到 15 年的努力,把横琴建设成为连通港澳、区域共建的“开放岛”,经济繁荣、宜居宜业的“活力岛”,知识密集、信息兴旺的“智能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岛”。

到 2022 年,人口规模为 12 万人,人均 GDP 为 12 万元;到2022 年,人口规模为 28 万人,人均 GDP 为 20 万元。

5.《关中—天水经济区开展规划》〔6 月 25 日〕加快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建设,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

2022 年,都市区人口开展到 1000 万人以上,主城区面积控制在 800 平方公里以内。

把西安市建设成国家重要的科技研发中心、区域性商贸物流会展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以及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创造业基地。

6.《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展规划》〔7 月 1 日〕到 2022 年,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增长速度超过全国沿海地区平均水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 50000 元。

国家发改委发布《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实施意见》

国家发改委发布《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实施意见》

落 实 国 家 钢 铁 、石 化 、有 色 金 属 序 建 设 山 西 、河 南 煤 化 工 基 地 。湖 北
产 业 调 整 振 兴 规 划 , 实 施 促 进 中 部 地 磷 化 丁 基 地 . 强 煤 炭 、铀 矿 、铁 矿 、 .加
《 划 》9年 1 0月 2 日 .国 务 院 印 发 施 粮 食 丰 产 科 技 T 程 。建 设 一 批 粮 食 层 气 开 发 利 用 示 范 工 程 和 淮 南 高 瓦 斯 6 了 《 于 促 进 中部 地 区 崛 起 规 划 的 批 储 备 和 中转 物 流 设 施 ,实 施 农 户 科 学 高 地 温 高 地 压 煤 层 群 瓦 斯 综 合 治 理 与 关
求 ,努 力 推 动 中 部 地 区 经 济 社 会 又 好
又 快 发 展
加 强 以 小 型 农 田 水 利 设 施 为 基 础 合 和 改 造 工 作 实 施 山 西 沁 水 盆 地 ,
的 田 间 工 程 及 农 技 服 务 体 系 建 设 。 实 河 南 郑 州 、焦 作 、鹤 壁 ,安 徽 两 淮 煤
《 施意见》提 出了全面落实 《 实 规
划》的八大重点任 务 :


粮 食 生产 基 地 建 设
抓 紧 落 实 《 国新 增 1 0 全 0 0亿 斤 粮 食 生 产 能 力 规 划 》 编 制 省 级 实 施 方 , 案 。 认 真 落 实 对 中部 粮 食 主 产 区 的 各
项 补 贴 政 策 .继 续 实 施 对 粮 食 主 产 区
建 设 山 西 晋 北 、 晋 东 、晋 中 ,安
湖 北 、 湖 南 六 省 人 民 政 府 和 有 关 部 门 大 县 倾 斜 的 政 策 。 研 究 制 定 扶 持 中 部 徽 两 淮 ,河 南 大 型 和 特 大 型 煤 炭 基 地 。 积 极 落 实 这 份 文 件 提 出 的 各 项 任 务 要 地 区 粮 食 主 产 区 加 快 发 展 的政 策 措 施 。 做 好 江 西 、 湖 北 、 湖 南 中 、 小 矿 井 整

三个基地,一个枢纽,如何实现中部地区五年大发展

三个基地,一个枢纽,如何实现中部地区五年大发展

“三个基地、一个枢纽”如何实现五年大发展专家认为,打破行政限制、注重人才培养、创新管理体制、避免中部承接东部沿海落后产能是未来中部地区实现“三基地、一枢纽”的关键。

“三个基地、一个枢纽”地位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方式明显转变,质量和效益有较大提高,整体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进一步提高,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化率提高到48%。

这一要求作为2015年中部地区崛起目标,被明确记录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中。

所谓“三个基地”,指的是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一个枢纽”,即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8月25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实施意见的通知》和《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中部崛起要实现五年大发展,十年新跨越。

现代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是核心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专家看来,这样的目标顺应了中部地区发展的规律,同时,目标制定也考虑了中部地区现有的客观现实。

从事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对中部地区发展条件有着较全面认识的江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麻智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提出,中部地区的客观发展条件是该目标制定的基础,实现没有脱离客观基础的规划是必然的。

“首先是粮食生产基地建设,中部地区是国家主要粮食生产地,依托这样的优势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对中部地区乃至全国而言意义深远。

”麻智辉说,能源原材料同样是中部地区的优势所在,包括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等原材料的储备对于发展相关产业以及做深、延长产业链都是有利的。

针对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的建设,麻智辉认为,现代制造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是未来中部地区发展的核心,高端产业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枢纽建设连通全国中部崛起规划中明确了中部地区交通枢纽建设的要求:以建设连通东西、纵贯南北的运输通道和交通枢纽为重点,优化各种交通方式的资源配置,统筹各种交通方式的协调发展,加快构建综合交通体系,提高综合交通运输能力,充分发挥中部地区在全国综合运输大通道中的作用,强化其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地位。

浅析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的重大意义

浅析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的重大意义

追 赶 的 空 前 机 遇 。 在 这 一 背 景 下 , 家批 准 实 施 《 划 》 有 利 于 深 化 、 国 规 ,
细化 、 化 中央 1 实 O号 文 件 提 出 的 各 项 要 求 , 化 “ 个 基 地 、 个 枢 强 三 一 纽 ” 设 . 固 和 提 升 中 部 地 区 在 全 国 发 展 格 局 中 的 战 略地 位 : 利 于 建 巩 有 有 效 化解 各 种 错 综 复 杂 的 矛 盾 和 问题 . 步 消 除 制 约 发 展 的 瓶 颈 和 障 逐
导 当前 和 今 后 一 个 时 期 中部 地 区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的 纲 领 性 文 件 , 进 一 是
利 实 施 。 也 应 该 看 到 , 着 战 略 实 施 的不 断 深 入 , 但 随 中部 地 区存 在 的产 业 发 展 基 础 不 牢 、 础 设 施 支 撑 能 力 薄 弱 、 乡 公 共 服务 能 力 不 足 大 等 制 约 长 远 发 展 的 矛 盾 和 问题 逐 步 凸 现 出 来 , 亟 需 认 真 研 究 解 决 。 时 , 着 国家 扩 大 内需 、 持 经 济 平 稳 较 快 发 展 一 同 随 保
揽 子 计 划 的 全 面 实施 , 中 西 部 地 区 的 支 持 力 度 进 一 步 加 大 , 阔 的 对 广 市 场 资 源 、 射 周 边 的 区 位 潜 力 也 使 中部 地 区 面 临着 加 快 发 展 、 头 辐 迎
于起点低 , 子薄 , 底 中部地 区在 很多方 面与东部地 区和全 国平均 水平
相 比仍 有很 大 差 距 。 20 0 8年 , 部 地 区 人 均 地 区 生 产 总 值 不 足 全 国 平 中 均水 平 的 8 % , 为 东 部 地 区 的 4 % : 均 财 政 收 入 不 及 全 国平 均 水 O 仅 8 人

国办函〔2006〕38号《关于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若干意见有关政策措施的通知》

国办函〔2006〕38号《关于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若干意见有关政策措施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若干意见有关政策措施的通知国办函〔2006〕38号2006.5.19国务院各有关单位并中央编办: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0号)提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需要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研究提出具体实施意见并认真组织实施。

经国务院领导同志同意,现将有关部门职责分工事项通知如下:一、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

完善扶持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

完善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制度,继续安排资金支持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

中央财政加大对产粮大县奖励政策的实施力度。

(财政部牵头)(二)逐步解决中部地区粮食主产区粮食流通领域的历史遗留问题。

加快制定促进粮食产区与销区建立稳定购销协作机制的政策措施。

(发展改革委牵头)(三)把严格保护耕地放在突出地位,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和商品率。

(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等部门负责)(四)加大对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中低产田改造、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旱作农业的投入。

(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等部门负责)(五)继续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畜禽良种工程、超级杂交水稻等种子工程和动植物保护工程。

加强动物疫病防治,推进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服务体系建设。

(发展改革委、农业部、林业局等部门负责)(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进一步搞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抓紧实施中部粮食主产省大型排涝设施更新改造。

加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继续开展节水改造、干旱山区雨水集蓄利用项目建设。

逐步建立起保障农田水利建设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加大对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支持力度。

积极发展农村沼气、秸秆发电、小水电等可再生能源,完善农村电网。

(发展改革委牵头)(七)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规模,提高补助标准,支持中部地区加大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增强农民转产转岗就业的能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务院•【公布日期】2006.04.15•【文号】中发〔2006〕10号•【施行日期】2006.04.15•【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区域经济开发正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二〇〇六年四月十五日)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继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后,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是我国新阶段总体发展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总体要求和原则。

(一)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中部地区位于我国内陆腹地,人口众多,自然、文化和旅游资源丰富,科教基础较好;初步形成便捷通达的水陆空交通网络,具有承东启西、连南通北的区位优势;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有明显优势,拥有比较雄厚的工业基础,产业门类齐全;生态环境条件总体较好,承载能力较高。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部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产品、能源、原材料和装备制造业基地,为全国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有利于提高我国粮食和能源保障能力,缓解资源约束;有利于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扩大内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宏伟目标,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构建良性互动的发展新格局。

(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当前,中部地区的发展面临一些突出困难。

主要是:稳定粮食生产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三农”问题突出;工业结构调整的任务相当繁重,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城镇化水平低,人口、就业和生态环境压力大;对外开放程度不高,体制机制性障碍较多;自然灾害频发,抗灾能力较弱等。

国务院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国务院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龙源期刊网
国务院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作者:
来源:《决策探索》2017年第01期
2016年12月2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武汉市也享受同等“待遇”。

此外,《规划》还提出强化长沙、合肥、南昌、太原等省会城市地位,继续做大做强洛阳、宜昌、芜湖、赣州、岳阳等区域性中心城市。

除了支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规划》还出台多项利好政策支持郑州发展:加快建设济南经郑州至重庆、重庆经长沙至厦门、太原经郑州至合肥、西安经武汉至南昌等贯穿中部地区的高速铁路;加强郑州等省会机场建设,增强区域枢纽功能,新增一批支线机场,加快通用机场建设,拓展航空运输网络;支持郑州等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地区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支持建设郑州新机场至登封至洛阳、焦作经济源至洛阳、郑焦城际云台山支线。

《规划》提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九项重点任务:一是优化空间,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二是改革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三是转型升级,建设现代产业新体系;四是做强做优,开创现代农业发展新局面;五是统筹城乡,推动新型城镇化取得新突破;六是纵横联通,构筑现代基础设施新网络;七是绿色发展,打造蓝天碧水新家园;八是增进福祉,促进人民生活迈上新台阶;九是开放合作,塑造区域竞争新优势。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

附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目录第一章提质增效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1)第一节发展环境 (1)第二节指导思想 (3)第三节战略定位 (5)第四节发展目标 (6)第二章优化空间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7)第一节严格保护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农产品主产区 (8)第二节打造网络化开发格局 (8)第三节扶持特殊困难地区加快发展 (9)第四节规范发展区域功能性平台 (9)第三章改革创新培育区域发展新动能 (13)第一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3)第二节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13)第三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14)第四节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16)第四章转型升级建设现代产业新体系 (17)第一节推动制造业提升改造 (17)第二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18)第三节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 (19)第四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20)第五章做强做优开创现代农业发展新局面 (22)第一节巩固提升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地位 (22)第二节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3)第三节提高农业科技支撑水平 (24)第四节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25)第六章统筹城乡推动新型城镇化取得新突破 (25)第一节加快城市群建设发展 (26)第二节建设和谐宜居智慧城市 (27)第三节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28)第四节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29)第五节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29)第七章纵横联通构筑现代基础设施新网络 (30)第一节强化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地位 (30)第二节提高能源保障水平 (32)第三节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34)第四节构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 (35)第八章绿色发展打造蓝天碧水新家园 (35)第一节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36)第二节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37)第三节加强重点流域治理 (38)第四节节约集约利用资源 (40)第九章增进福祉促进人民生活迈上新台阶 (41)第一节全力实施脱贫攻坚 (41)第二节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事业 (42)第三节健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 (43)第四节创新社会治理 (44)第十章开放合作塑造区域竞争新优势 (45)第一节加快融入重大国家战略 (45)第二节全面推进双向开放 (46)第三节深化区域内部合作 (47)第十一章强化保障实现中部地区崛起新蓝图 (48)第一节落实主体责任 (48)第二节强化政策支持 (48)第三节加强指导协调 (49)第四节严格检查评估 (50)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中原振兴规划国家战略层

中原振兴规划国家战略层

大中原经济区大中原经济区为寻找到崛起的突破口,制订了“大”规划,并打算将这一规划申请、上升至国家战略。

省社科院专家认为,一旦“中原经济区”规划上升至国家战略,将会对全国三农问题的破解提供范例。

大中原经济区,即跳出的束缚而着眼于整个中原地区,将涉及到河北、、陕西等周边省份的部分地区,所谓“大中原”;一个是新型城镇化,探索出一条城镇化的新模式。

大中原经济区是以河南为主体,延及周边,支撑中部,东承长三角,西连中,北依,南临长江中游经济带,具有自身特点、独特优势、经济相连、使命相近、客观存在的经济区域。

区域范围主要包括河南全部和、皖西北、晋东南、等周边地区。

大中原经济区是以河南为主题,还包括安徽、宿州、、亳州,山东菏泽、,河北邯郸、,山西的、长治、等周边省份约12个。

建设大中原经济区以郑州为核心和龙头,以、、为骨干,以为依托,沿三线(陇海线、京广线、京九线)、两河(、淮河)和高速路网推进。

依托把郑州建设为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把、、分别建设为辐射豫鲁苏皖、豫冀晋、豫鄂结合部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及重要战略支点。

.htm总体要求“四个”定位:一是全国“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二是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三是全国综合和物流中心,四是华夏历史文明传承核心区。

“五新”目标:增创粮食生产新优势,构筑“三化”协调新格局,实现改革开放新突破,取得转型发展新跨越,开创和谐社会建设新局面。

两步走:五年彰显优势,力争到2015年,主要人均经济指标超过平均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成为支撑的核心区域;十年实现崛起,到2020年,主要人均经济指标赶上并力争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初步成为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

“六个”突出:一是突出科学发展,二是突出“三化”协调,三是突出载体建设,四是突出改革开放,五是突出改善民生,六是突出服务大局。

战略布局“三区”布局:以郑州和与之毗邻城市洛阳、商丘、开封等为核心区、以全省18个为主体区、以联动发展的周边地区为合作区,融入全局、发挥优势、准确定位、互动联动,构筑区域经济融合发展、主体功能互促互补、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实施方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实施方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发文字号】豫政办[2011]87号【发布部门】河南省政府【发布日期】2011.07.28【实施日期】2011.07.28【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豫政办〔2011〕87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河南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一一年七月二十八日河南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实施方案为加快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的批复》(国函〔2009〕130号)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实施意见的通知》(发改地区〔2010〕1827号)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为总体战略,以富民强省为中心任务,坚持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的实践要领,围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确定的总体目标和发展目标,全面启动和有序推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各项工作,着力扩大内需,着力调整结构,着力改革开放,着力改善民生,加快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实现中原崛起。

二、基本原则(一)突出科学发展,不断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二)突出“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以新型城镇化带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推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三)突出载体建设,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自主创新体系,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构筑区域竞争新优势。

(四)突出改革开放,不断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构筑内陆开放高地。

中部崛起路线图厘定

中部崛起路线图厘定

国土资源导刊中部崛起路线图厘定2009年9月23日,国务院第81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下称:《规划》),11月22日,《规划》由国家发改委正式印发并下发至中部六省。

中部六省,分别是江西、安徽、湖南、湖北、河南和山西,这六个原本分属华东、华南、华中、华北四个地理区块,因为地理区位和经济发展程度的相近性,登上了乘风破浪的同一条船。

三个基地一个枢纽《规划》中“三个基地一个枢纽”的提法,中部六省的百姓并不陌生。

早在6年月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下称:若干意见),即已经确立了中部地区作为全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下称“三个基地、一个枢纽”)的战略定位。

此次《规划》,中部的产业定位并没有变。

湖南、湖北以及江西三省随即有专家和官员表示,这样的定位,正符合各省自身现有的产业发展秉赋。

中部六省中有五个省是中国的粮食主产省。

《规划》要求,到2020年,力争使中部地区粮食产量达到全国粮食总产量的3。

具体措施则包括严控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强化特色农产品优势产区,发展农民合作社,扶持企业龙头等。

能源及原材料方面,晋北、晋东优质动力煤和无烟煤基地,将建设特大型现代化煤矿;晋中炼焦煤基地,将建设特大型煤矿;依托山西、安徽、河南丰富的煤炭资源,建设大型高效环保机组,淘汰小火电机组,加强大型坑口煤电一体化电厂建设,发展热电联产。

钢铁,有色金属和石化行业,更是细化到了公司和项目层面:推动武钢、马钢、太钢等大型钢铁企业技术改造和跨区域联合重组,支持江西铜业、铜陵有色等骨干企业实施战略重组,重点推进武汉80万吨乙烯、洛阳68万吨对二甲苯和100万吨精对苯二甲酸、长岭30万吨S B S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扩建等工程建设。

湖南省省情与对策研究会主任汤建军分析,“三基地一枢纽”是湖南这几年的发展方向,此外,湖南还在两型社会建设试点方面,与《规划》取得了全面对接,因此是“五大机遇”。

2023年咨询工程师之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通关提分题库(考点梳理)

2023年咨询工程师之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通关提分题库(考点梳理)

2023年咨询工程师之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通关提分题库(考点梳理)单选题(共30题)1、在自然垄断行业规制政策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A.协调规制B.进入规制C.价格规制D.竞争规制【答案】 B2、当实际产出连续下降,而实际GDP与潜在GDP之间的缺口并不大时,经济的下降被称作()。

A.衰退B.萧条C.繁荣D.复苏【答案】 A3、下列选项中,属于国际社会共同追求的是()。

A.人民健康B.消除贫困C.完善教育D.保护环境【答案】 B4、落实企业投资主体地位,改善企业投资管理,在一定领域、区域内先行试点企业投资项目()。

A.承诺制B.备案制C.核准制D.承包制【答案】 A5、对于使用政府投资资助、转贷和贷款贴息方式投资的项目,须报政府投资管理部门审批的文件是 ( )A.项目建议书B.可行性研究报告C.开工报告D.资金申请报告【答案】 D6、大部分实行增值税的国家采用()。

A.抵扣型增值税B.消费型增值税C.收入型增值税D.生产型增值税【答案】 B7、国内生产总值的形态不包括()。

A.价值形态B.收入形态C.产品形态D.产值形态【答案】 D8、累进税是指随着课税对象数额的增加而逐级提高税率的税种。

下列属于累进税率的是()。

A.小额累进税率B.大额累进税率C.全率累进税率D.固定税额累进税率【答案】 C9、PMI 作为国际上通行的宏观经济监控指标体系之一,其荣枯分水线为( )。

A.20B.30C.40D.50【答案】 D10、《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提出,到2015年中部地区城镇化率提高到()A.30%B.40%D.60%【答案】 C11、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下列关于国土空间规划分级分类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国土空间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B.省级国土空间规划侧重战略性C.需经国务院审批城市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由省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国务院审批D.可以几个乡镇为单元编制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答案】 D12、根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我国要加大灾毁耕地的防治力度,力争2006—2020年将因灾毁减少的耕地控制在()万亩以内。

(发展战略)中部地区崛起发展战略最全版

(发展战略)中部地区崛起发展战略最全版

(发展战略)中部地区崛起发展战略中部地区崛起发展战略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引起中部省份极大关注;同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2005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抓紧研究制定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规划和措施,充分发挥中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和综合经济优势,加强现代农业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建设;加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能源、重要原材料基地建设;加快发展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开拓中部地区大市场,发展大流通。

2006年3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

中部地区崛起的意义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党中央、国务院继作出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后,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作出的又壹重大决策,是落实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的重大任务。

促进中部崛起,有利于提高我国粮食和能源保障能力,缓解资源约束;有利于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扩大内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构建良性互动的发展新格局。

>>在中部地区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将有利于中国“三农”问题的破解,且通过农民增收最终助推“扩大内需”这壹整体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

“中部崛起”的意义远远超乎中部地区本身。

在中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中,中部省份起着“承东启西”的作用。

中部地区粮食产量约占中国粮食总产量的40%,这个地区的山西、江西等省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该地区的发展无疑有利于提高中国粮食和能源保障能力,缓解资源约束。

实现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

中部六省调研报告:潜龙在渊蓄势待发2005年下半年,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深入中部六省进行调查研究。

先后用50多天时间,赴20个城市、15个开发区、40家企业和12个县乡镇调查,召开了28个不同类型座谈会,就中部地区发展的有关问题和各地领导进行了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2009年9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规划》。

10月26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的批复》,正式批准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

前言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国土面积103万平方公里,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188亿元,占全国的19.3%,年末总人口3.6亿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加快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区域发展新格局,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0号)的精神,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着重于优化资源配置,发挥比较优势,确定崛起总体目标和任务,完善各项政策和措施,推动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规划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制定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相关专项规划的依据。

规划期为2009-2015年,重大问题展望到2020年。

第一章规划背景和重大意义第一节发展基础中部地区位于我国内陆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南通北的区位优势。

区域内人口众多,自然、文化资源丰富,科教基础较好,便捷通达的水陆空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优势明显,工业基础比较雄厚,产业门类齐全,生态环境容量较大,集聚和承载产业、人口的能力较强,具有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条件。

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以来,国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中部六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总体实力进一步增强;一批重大建设项目陆续开工,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以下简称“三个基地、一个枢纽”)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体制机制创新稳步推进,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试点开局良好;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日益增强,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第二节机遇与挑战今后5到10年是中部地区发挥优势、实现突破、加快崛起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我国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面实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揽子计划的大环境下,中部地区加快发展面临着诸多有利条件:促进科学发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扩大国内需求的政策,使得中部地区可以更好地发挥人口众多、市场广阔的优势,开拓发展空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国际国内产业调整和跨区域重组不断深化,使得中部地区可以乘势加快承接沿海地区和国际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对资源、能源和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增长,使得中部地区可以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集聚人口和产业,加速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实施,对中部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使得中部地区的发展基础、体制机制、政策环境更加完善,经济社会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同时,中部地区也面临诸多制约长远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三农”问题突出,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增大,统筹城乡发展任务繁重;工业化水平不高,发展方式依然粗放,产业亟待调整和振兴;城镇化水平较低,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就业压力较大;地区发展不平衡,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发展相对滞后,扶贫开发任务艰巨;制度性约束因素多,体制改革尚需深化,开放合作机制有待完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任务较重,防灾减灾能力亟待加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任重道远。

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第三节重大意义加快中部地区崛起,有利于发挥中部地区综合优势,优化人口和产业布局,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挖掘发展潜力,增强整体竞争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政策体系,切实加大支持力度,加快推进中部地区“三个基地、一个枢纽”建设,更好地发挥承东启西的重要作用,不断增强对全国发展的支撑能力;有利于完善我国区域发展分工,优化区域开发结构,加快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第二章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和原则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改革开放,创新体制机制,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经济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着力自主创新,调整优化结构,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着力优化空间布局,培育城市群增长极,壮大县城和中心镇,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着力加强农业基础,切实改善农村面貌,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着力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着力改善民生,切实扩大就业,促进社会和谐,在发挥承东启西和产业发展优势中崛起,实现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要遵循以下原则:——坚持协调发展,重点突破。

统筹区域和城乡发展,协调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发展。

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巩固和提升粮食、能源原材料、现代装备制造和高技术产业基地地位,培育形成经济带和增长极,发展壮大整体实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坚持立足当前,筹划长远。

实施“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一系列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大举措,扩大投资需求,激发内需潜能,促进经济增长。

着眼长远发展,依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优化城市和空间开发格局,推进人口和产业集聚,促进经济转型,增强发展后劲和活力,实现科学发展。

——坚持市场导向,政府调控。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发挥政府在引导空间开发格局、规范开发秩序、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把国家支持与自力更生结合起来。

——坚持机制创新,开放合作。

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着力构建富有活力、透明高效、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向东融合,向西拓展,创新区域合作机制,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推动区域协调互动、共同发展。

——坚持民生为本,和谐发展。

积极扩大就业,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努力减少农村贫困人口,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市与农村、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第二节发展目标到2015年,中部地区崛起要努力实现以下目标:——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

重点地区开发开放取得成效,“三个基地、一个枢纽”地位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方式明显转变,质量和效益有较大提高,整体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进一步提高,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化率提高到48%。

——经济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公有制经济不断巩固和发展,国有经济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地位进一步增强。

非公有制经济加速发展,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有较大提升。

承接产业转移取得积极成效,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有品牌、优势企业、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5%,能源利用效率逐步提高;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累计减少30%,水资源利用更加集约;单位地区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新增建设用地消耗量持续下降,耕地保有量保持稳定;大江大河防洪体系基本形成,防灾减灾能力不断增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明显改善,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城乡公共卫生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城乡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形成,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率均超过9%。

到2020年,中部地区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区域内部发展更加协调,与东西部合作更加紧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基本公共服务趋于均等化,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整体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对全国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使中部地区成为彰显发展优势、充满发展活力、城乡欣欣向荣、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生态环境良好,支撑全国发展的重要人口和产业承载地区。

第三章粮食生产基地建设以加强粮食生产基地建设为重点,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切实改变农村面貌。

第一节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结合实施《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着力把中部地区打造成为高产稳产的粮食生产基地。

到2020年,力争使中部地区粮食产量达到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3,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五个粮食主产省重点通过加强以农田水利设施为基础的田间工程建设,改进农业耕作方式,提升耕地质量,健全科技支撑与服务体系,提高粮食生产科技贡献率,加快优良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完善粮食仓储运输设施,巩固提升全国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地位。

山西省要以晋中南产粮大县为重点,推进抗旱水源、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地力培肥和水土保持,推广应用高产栽培、节水灌溉等技术,充分挖掘粮食单产潜力,增强区域粮食供给能力。

加强粮食生产重大工程建设。

调整农业综合开发和土地开发整理等现有专项资金投向,重点向产粮大县倾斜。

统筹实施骨干水利、基本农田、粮食科研创新、良种繁育和农技推广、农业机械化、防灾减灾、农业环保、粮食仓储物流等重大工程,按照田间设施齐备、服务体系健全、仓储条件配套的要求,建设区域化、规模化、集中连片的国家级商品粮生产基地。

稳定粮食播种面积。

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严格执行耕地先补后占、占补平衡的制度。

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要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稳步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贡献率。

加快粮食作物良种繁育和推广。

加强粮食作物有害生物监测防治。

继续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集成、示范、推广先进实用的高产栽培技术。

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实现耕种收综合机械化。

构建现代粮食物流中心。

建设一批粮食储备和中转物流设施,重点支持郑州小麦物流节点和武汉、长沙、九江等稻谷物流节点建设。

大力推进区域内散粮运输,形成散储、散运、散装、散卸的“四散化”粮食物流体系。

推广农户科学储粮技术,实施农户科学储粮专项,支持农户建设标准化储粮装具。

第二节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棉花、油料等经济作物生产。

稳定棉花播种面积,促进棉花生产向优势区域集中。

继续支持长江中游“双低”油菜带建设,实现规模化、标准化、优质化生产。

因地制宜地发展水果、蔬菜、花卉、茶叶、蚕桑、苎麻等经济作物和特色农产品(000061)生产,加快品种更新换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