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算原则与办法概述
会计核算规范与方法总结
会计核算规范与方法总结会计核算规范与方法是财务会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企业的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会计核算规范与方法进行总结,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会计核算规范的基本原则会计核算规范是对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中的一般规则的总称,其基本原则包括:1.经济实体原则:企业的财务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进行,将企业与个人的财务事务分开,并遵循独立自主、独立核算的原则。
2.会计货币计量原则:会计核算应以货币为计量单位,所有发生的经济业务都应以货币形式计量和记录,以便进行比较和分析。
3.确认与计量原则:会计核算应当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确认和计量,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持续经营原则:会计核算应当基于长期持续经营的原则,适用于大多数企业形态。
5.历史成本原则:会计核算应以历史成本为基础进行,即按实际支付或收入的金额进行记录,不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
二、常用的会计核算方法1.现金基础会计方法:该方法是以现金的流入和流出为基础,只记录实际发生的现金交易,适用于小型企业或个体经营者。
2.权责发生制会计方法:该方法是以权益的变动为基础,即在经济事项发生时确认收入和费用,适用于大中型企业。
3.成本法会计方法:该方法是以成本为基础,对企业的资产和负债进行计量和确认,适用于计提资产折旧和负债摊销等场景。
4.产权法会计方法:该方法是以产权为基础,将企业的资本和利润进行划分,适用于合作社、合伙企业等形式的企业。
三、会计核算规范与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1.保障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会计核算规范与方法能够保障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使企业能够清晰地了解自身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提供决策支持:会计核算规范与方法提供了准确的财务数据,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参考。
3.满足法律法规要求:会计核算规范与方法是根据法律法规制定的,企业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会计核算,以满足合规要求。
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会计核算是指通过收集、记录、分类、汇总和报告企业的经济交易和信息,来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一项重要工作。
为了确保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遵守一系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于实践中。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1. 实体性原则实体性原则指出企业应被视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与所有者的个人财务完全分开。
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应与个人所有者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相区别。
2. 持续经营原则持续经营原则指出企业应被视为将来会持续经营下去,不会在近期内倒闭或停业。
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应基于持续经营的前提,并披露相关的财务信息。
3. 会计核算成本原则会计核算成本原则指出企业应按成本计量,即将货币金额与企业取得或生产的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负债使用相联系,同时也适用于成本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4. 计价稳定原则计价稳定原则指出企业应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保持稳定的货币计量单位。
即在会计期间内,不应随着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而改变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基础。
二、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1. 记账记账是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将企业的经济交易记录在会计账簿中,使其得以永久保存和随时查询。
常见的会计账簿包括总账、明细账、现金日记账等。
2. 计算计算是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之一,包括各种会计数据的计算,如财务报表的计算、会计科目的计算、财务指标的计算等。
计算的准确性对于会计核算的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3. 核对核对是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之一,即在进行记账和计算之后,需要对会计数据进行核对以确保准确性。
核对的方式可以采用逐笔核对、月末核对和年末核对等,以及内部核对和外部核对等。
4. 报表编制报表编制是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整理和汇总企业的会计数据,编制财务报表和其他经营报表,以便提供给内部管理人员和外部利益相关者参考和决策。
5. 分析与解释分析与解释是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对财务报表和其他经营报表进行分析和解释,获取有关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的信息,并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会计核算制度办法(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会计核算工作,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以下简称“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
第三条会计核算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真实性原则:会计核算必须真实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二)完整性原则:会计核算应当全面反映单位的各项经济业务。
(三)一致性原则:会计核算应当保持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会计方法的一致性。
(四)及时性原则:会计核算应当及时、准确地反映经济业务。
(五)可比性原则:会计核算应当便于不同单位之间进行财务分析和比较。
(六)谨慎性原则:会计核算应当充分考虑风险因素,对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进行合理预计。
第四条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制度,明确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方法和程序,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二章会计核算范围和内容第五条会计核算范围包括:(一)单位的各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二)单位的各项收入、费用、成本。
(三)单位的现金流量。
(四)单位的其他经济业务。
第六条会计核算内容主要包括:(一)资产核算: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货、短期投资等。
(二)负债核算:包括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应交税费等。
(三)所有者权益核算: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
(四)收入核算: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
(五)费用核算: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等。
(六)成本核算:包括生产成本、制造费用、销售成本等。
(七)现金流量核算:包括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等。
第三章会计核算方法和程序第七条会计核算方法主要包括:(一)权责发生制:以经济业务的发生为依据,确认收入和费用。
(二)历史成本原则:以实际发生的成本作为资产、负债的计价基础。
(三)配比原则:收入与费用应当相互配比,以正确反映经营成果。
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与流程
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与流程企业会计核算是指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记录和处理,以形成企业财务报表,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它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运营和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进行企业会计核算时,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并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
首先,企业会计核算应该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 真实性原则:会计核算的信息应当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济业务活动和财务状况。
会计人员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记录,不得作虚假记载或隐瞒真实情况。
2. 连续性原则:企业会计核算应当以连续的时间段为基础,确保信息的连续性和可比性。
企业的财务报表应当按照一定的周期进行编制,以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
3. 独立性原则:企业会计核算应当独立于其他部门或个人,避免与其他利益相关方发生利益冲突。
会计人员应当保持独立的立场,根据自身职责进行会计核算工作。
4. 谨慎性原则:会计核算应当谨慎对待,充分考虑不确定性因素和后果。
在进行估计和确认时,应当采取谨慎的态度,避免夸大或低估企业的财务状况。
其次,企业会计核算的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收集凭证:企业的经济业务活动需要进行凭证的记载,包括收据、发票、银行对账单等。
会计人员需要及时收集相关凭证,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2. 记账:会计人员根据收集到的凭证,按照一定的科目和账务处理方法进行记账。
记账包括将经济业务活动进行分类并记录在相应的账簿中,包括总账、明细账等。
3. 登记账簿:在记账的基础上,会计人员需要将记账的信息登记到相应的账簿中。
账簿包括总账、明细账以及其他辅助账簿,用于对经济业务活动进行分类和整理。
4. 编制财务报表:根据登记在账簿中的信息,会计人员需要编制企业的财务报表。
常见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
这些报表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
5. 审核和分析:编制财务报表后,需要进行审核和分析,以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会计人员需要对财务报表进行核对和调整,根据财务指标进行分析,为企业管理和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会计核算是指企业或个人按照一定的规范和程序,对财务交易进行记录、计算、分类和汇总,以便生成财务报表和提供财务信息的过程。
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是确保会计信息准确可靠的基础,下面将详细介绍。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1. 业务实体原则:企业应当按照独立个体的原则进行会计核算,即将企业视为与业主或其他企业相互独立的法律主体,个人与企业的经济活动要彻底分开核算。
2. 会计货币主义原则:企业的会计核算应以货币作为计量尺度,将所有经济事项折算成货币金额进行计量和记录。
3. 会计业务发生时机原则:企业应该按照会计业务发生的实际时间记录和计量经济事项,而不是按照收付款的时间进行会计核算。
4. 公允性原则: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及时、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济状况和财务业绩,确保会计信息的公允性和真实性。
5. 持续性假设原则:企业会计核算应基于企业的持续存在性假设,即企业将继续经营下去的前提下进行会计核算。
二、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1. 记账:企业应根据业务发生的实际情况,将各种经济事项按照一定的格式和规范进行记录,包括借方和贷方的金额以及相应的科目。
2. 分类:企业应将各项经济事项按照其性质和内容进行分类,分别列示在合适的科目下,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3. 计算:企业应根据相关的会计政策和会计准则,对各项经济事项进行计算,包括基础计算、比率计算、比较计算等,以便生成会计报表和相关的统计数据。
4. 核算:企业应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已经记录和计算的经济事项进行核对和审查,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报表:企业应按照相关的财务会计准则和规定,根据记录、分类、计算、核算的结果编制各种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
通过以上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企业可以准确记录和反映自身的经济状况和财务业绩,为企业经营和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同时,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对外部利益相关者如投资者、债权人、供应商等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不容忽视。
公司会计核算管理办法
公司会计核算管理办法一、公司会计核算管理的概述会计核算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对企业各项收支活动进行记录、分类、汇总、核算和分析,形成财务报表,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对于公司来说,会计核算是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公司与外部相关方沟通的重要方式,因此需要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
本文旨在从公司会计核算的角度,探讨公司会计核算管理的方式和方法,以便使公司的会计核算活动更加规范、高效和透明。
二、公司会计核算管理的基本原则1.真实性原则真实性是公司会计核算的第一原则,包括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
企业需要准确、详实地记录每一笔交易,确保财务报表合法、准确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
2.连续性原则连续性原则是指企业应当在经营活动中持续不断地进行会计核算,并保留相关的会计记录,以便在未来依据历史记录提供财务信息。
3.财务报表整体性原则财务报表整体性原则强调了财务报表的整体结构和内容应当能够反映出公司的全部财务情况和经营成果,不能遗漏任何重要信息。
4.分期分户原则企业需要按照时间期间和科目分类原则,将各项交易进行分期分户的核算,并确保各项账务的独立性。
5.金钱计量原则金钱计量原则是指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中所有的会计事项都必须用货币计量,便于进行财务比较,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三、公司会计核算管理的具体做法1.准确记录企业各项收支企业需要对各项交易进行准确记录,包括公司的收入、支出、成本、税金等方面。
同时企业需要制定具体的记录规范和方法,确保信息的真实、有效、及时和准确。
2.按期结账与科目检查企业需要按月或按季度进行结账,并进行会计科目检查和调整,确保各项账务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同时,企业还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公司财务报表的准确性、权威性和完整性。
3.科学编制财务报表企业需要按照国家各项财务制度编制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方面。
同时,要确保财务报表的表述明确、信息充分、真实性高、可比性强,并通过专业财务人员审核、核实和审计,确保报表的质量和公信力。
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会计核算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也是获取准确财务信息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会计核算。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是指在进行财务核算时,必须遵循的一些基本准则。
这些原则确保了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比性。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会计核算原则:1. 实体原则:企业和业主是独立的经济实体,会计记录应该与业主的个人财务状况相分离。
2. 持续经营原则:假设企业将继续进行业务活动,因此财务报表应该基于这一前提编制。
3. 会计机构原则:会计核算应该经过相应的会计机构进行审核和认定,以确保会计信息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4. 会计期间原则:会计核算应该按照一定的时间周期进行,通常是一年一个会计期间。
5. 历史成本原则:会计核算应该基于历史成本,即以取得资产时的成本为准,不考虑资产的实际市场价值。
二、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包括记账、分类、登记和汇总。
下面将介绍这些方法的具体内容:1. 记账:记账是指将企业的经济活动记录在不同的会计账户中。
每一笔经济交易都应该按照借贷记账法进行记录,确保左借右贷,借贷平衡。
2. 分类:分类是指将记账的经济交易按照其性质和用途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等。
3. 登记:登记是指将经过分类的经济交易记录在相应的会计账簿中。
常见的会计账簿包括总账、明细账和日记账等。
4. 汇总:汇总是指将不同账簿中的信息进行集中统计,形成财务报表,以便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分析和评估。
三、会计核算的实际应用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灵活运用,以适应不同的财务需求。
例如,企业在编制年度财务报表时,需要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核算;在进行成本控制和利润分析时,需要采用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如作业成本法或直接成本法等。
此外,企业还可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经营需求,制定相应的会计政策和程序,以确保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会计核算原则及科目制度(3篇)
第1篇一、引言会计核算原则及科目制度是会计工作的重要依据,是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会计核算原则和科目制度对于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会计核算原则和科目制度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二、会计核算原则1. 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业务时,应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不得主观臆断或偏袒一方。
2.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会计核算应以经济业务的经济实质为依据,而不是仅仅以法律形式为依据。
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如果经济业务的形式与实质不一致,会计人员应按照经济实质进行核算。
3. 权责发生制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要求会计核算以经济业务的权利和义务发生为依据,而不是以现金的收付为依据。
会计人员应在经济业务发生时,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核算,确保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4. 历史成本原则历史成本原则要求会计核算以经济业务发生时的实际成本为依据,不得随意调整。
会计人员应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严格按照历史成本原则进行核算,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5. 配比原则配比原则要求会计核算应将收入与费用相对应,确保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会计人员应在会计核算过程中,按照配比原则进行核算,使收入与费用相匹配。
6. 重要性原则重要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应关注重要经济业务,对重要经济业务进行详细核算,而对非重要经济业务则可简化核算。
会计人员应在会计核算过程中,根据重要性原则,对重要经济业务进行详细核算。
7. 一贯性原则一贯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方法在会计期间内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会计人员应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遵循一贯性原则,确保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8. 可靠性原则可靠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应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
会计人员应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严格按照会计准则和制度进行核算,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三、科目制度1. 科目分类科目制度是根据会计核算原则和会计要素的特点,对会计科目进行分类和设置。
现代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现代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摘要:现代企业会计核算作为一门重要的管理工具,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现代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会计核算的重要性。
一、现代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1. 会计实体原则:企业在会计核算中被视为独立的实体,与其所有人和其他相关方互相区分开来。
这意味着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业绩需要独立于所有人财务状况和其他企业的财务状况。
2. 会计持续经营原则:企业在会计核算中被假定将会持续经营下去,即企业不会在可预见的未来停业或破产。
这一原则要求会计核算的内容和方法要适应持续经营的需要。
3. 会计货币计量原则:会计核算的货币计量意味着所有经济事项要以货币单位进行度量和记录。
这一原则导致会计核算不能完全反映价格变动和财务风险的真实状况。
4. 实际发生原则:会计核算应以实际发生为依据,即经济业务的发生时点和发生范围要准确反映在财务报表中。
这一原则强调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避免虚构数据的出现。
5. 会计会计分期报告的连续性原则:企业的经济活动应按照一定的时间段进行核算和报告,以便提供有关经营绩效的持续信息。
这一原则使得企业能够对自身的经营状况进行监控和分析。
二、现代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1. 核算对象的确定:企业会计核算的对象主要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等。
核算对象的确定是进行会计核算的首要步骤,也是财务报表编制的基础。
2. 会计凭证的登记: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之一是通过会计凭证的登记来记录企业的经济业务。
会计凭证是反映经济业务发生事实的书面记录,包括原始凭证和会计凭证。
3. 分录的核算:分录是指按照会计等式进行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等核算科目的记录。
分录是会计核算的核心环节,通过分录的编制,能够准确记录和反映企业的经济业务。
4. 会计账簿的建立:会计账簿是企业进行会计核算的主要工具,包括总账、明细账和日记账等。
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会计核算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记录、分类、核算和报告,使管理者能够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规定和步骤。
下面将介绍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1.实体性原则:实体性原则是指将企业与企业所有者视为两个独立的个体,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应独立核算和报告。
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应该以企业的角度,而不是企业所有者的角度进行反映。
2.成本原则:成本原则是指企业财务报表中的资产和负债应当按照其购置成本入账,而不是按照市场价值入账。
这样可以确保财务报表中的信息具有可靠性和准确性。
3.会计期间原则:会计期间原则要求企业将经济活动划分为若干个会计期间,通常是一年一个会计期间,以便于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及时、准确的反映。
4.会计持续性原则:会计持续性原则是指企业应当假定其将会持续经营下去,因此财务报表应当按照持续经营原则编制,即不考虑企业倒闭、破产等情况。
5.可比性原则:可比性原则是指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应当遵循统一的会计准则和计量方法,以保证不同企业和不同时期的财务报表之间具有可比性。
6.价值规定原则:价值规定原则是指企业财务报表中的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应当以其初始发生时的交易价值进行确定,即以历史成本为基础进行记账。
7.合理性原则:合理性原则要求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应当尽可能地体现经济实质,而不只是形式上的合规。
二、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1.记账:记账是指将企业财务活动进行记录和分类,按照会计凭证的形式将其实质和经济业务进行记录。
记账的方法一般采用借贷记账法,即以借方和贷方进行分录。
2.核算:核算是指按照会计原则和会计制度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分类、计量和计算。
核算的主要内容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的编制。
3.报告:报告是指将核算得出的财务报表进行整理和分析,以便于向业务管理者、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方提供企业的财务信息。
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及方法
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及方法企业会计核算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它旨在记录和分析企业的经济活动,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财务信息。
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确保会计记录准确、反映真实性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介绍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 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1)真实性原则:会计核算要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济业务。
这意味着会计记录应反映实际的交易和经济活动,不得编造或隐瞒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
(2)完整性原则:会计核算要完整地记录企业的经济业务。
这意味着会计记录应包括所有经济活动,不能遗漏任何重要的交易或事件。
(3)周期性原则:会计核算要按照一定的时间周期进行。
通常使用的时间周期是一年,即会计年度。
这样可以方便比较和分析企业在不同时间段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4)一致性原则:会计核算要保持一贯的计量和处理方法。
这意味着一旦选择了一种会计政策或处理方法,应在后续会计期间中保持的一致,方便业绩的比较和分析。
(5)谨慎性原则:会计核算要保守地处理和估计财务事项。
在面临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应倾向于对企业利益的风险进行保守评估,避免夸大企业的财务状况或业绩。
2. 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1)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是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也称作“复式记账法”。
它是根据每一个经济业务的借贷双方给出的数额和方向,进行相应的会计分录。
(2)实物计量法:实物计量法是以物质的实物或数量进行会计核算和计量。
它通常应用于对固定资产、存货和原材料等进行计量和折旧的情况。
(3)货币计量法:货币计量法是以货币金额进行会计核算和计量。
它主要用于计量货币资金、应收应付款项、利润等财务指标。
(4)成本计量法:成本计量法主要应用于企业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它要求企业资产要按照其获取成本计量,包括购买成本、生产成本和结算价值。
(5)公允价值计量法:公允价值计量法是根据市场价格或其他权威性信息进行会计核算和计量的方法。
它适用于对金融资产、金融负债等进行计量和确认的情况。
会计核算原则
会计核算原则会计核算原则是会计工作的基础,它规定了会计信息的收集、处理和报告的基本规则。
这些原则确保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和一致性,对于维护经济秩序和提高经济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以下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1. 客观性原则:会计核算必须基于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会计人员在进行核算时,应排除主观臆断,严格按照会计准则和制度进行操作。
2. 合法性原则:会计核算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确保会计信息的合法性。
会计人员应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会计处理符合法律要求。
3. 及时性原则: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以确保会计信息的时效性。
会计人员应及时记录和处理经济业务,避免信息滞后,影响决策。
4. 完整性原则:会计核算应当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确保会计信息的完整性。
会计人员应确保所有经济业务都能得到准确记录和反映。
5. 连续性原则:会计核算应当保持连续性,以确保会计信息的连续性和可比性。
会计人员应确保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致性,避免因方法变更导致信息不可比。
6. 可理解性原则:会计核算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使用。
会计人员应使用规范的会计语言和格式,确保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
7. 谨慎性原则:会计核算应当采取谨慎的态度,合理估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
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估计时,应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风险因素,避免过分乐观。
8. 重要性原则:会计核算应当区分重要性和非重要性信息,对重要信息给予足够的关注。
会计人员应根据信息对决策的影响程度,合理确定信息的重要性水平。
9. 配比原则:会计核算应当合理配比收入和费用,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会计人员应根据收入和费用的性质和发生时间,合理确定其配比关系。
10. 权责发生制原则:会计核算应当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即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应当与其产生的权利和义务相匹配。
会计人员应根据经济业务的发生时间,而非现金收付时间,来确认收入和费用。
这些原则共同构成了会计核算的框架,指导会计人员进行日常的会计工作,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和有效性。
会计核算办法范本
会计核算办法范本会计核算办法范本一、总则为了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明确会计核算的原则和方法,制定本办法。
二、会计核算的原则1.真实性原则:会计核算必须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济业务。
2.连续性原则:会计核算必须按照连续的时间周期进行,不能出现中断。
3.收入匹配原则:会计核算应当将收入与相应的费用进行匹配,以反映企业的真实盈利情况。
4.权责发生制原则:会计核算应当根据权责发生的原则,将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及时地确认。
5.货币计量原则:会计核算应当使用货币作为基本计量单位。
三、会计核算的方法1.核算项目的确定:根据企业的经济活动特点和管理需要,确定核算项目,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等。
2.会计账簿的建立:按照核算项目的要求,建立相应的会计账簿,包括总账、明细账、日记账等。
3.会计凭证的制作:根据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制作会计凭证,记录每一笔经济业务的借贷方向和金额。
4.会计分录的录入:根据会计凭证的内容,将分录录入到相应的会计账簿中。
5.会计核算的调整:根据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进行年度结转、折旧摊销、减值准备等调整。
6.会计报表的编制:根据核算结果,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会计报表,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
7.会计核算的监督和审计:对会计核算工作进行监督和审计,确保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四、会计核算的记录和保存1.会计凭证的记录和保存:会计凭证必须按照经济业务的发生顺序进行记录,保留原始凭证,并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方式保存。
2.会计账簿的记录和保存:会计账簿必须按照规定的时间周期进行记录,保证会计账簿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并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方式保存。
3.会计报表的编制和保存:会计报表必须按照规定的时间周期进行编制,保证会计报表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并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方式保存。
五、会计核算的责任企业的负责人对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有直接责任,会计人员负有审核和监督的责任。
会计核算的方法与原则
会计核算的方法与原则会计核算是财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其目的是对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等经济事项进行记录和归类,从而为决策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
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人们需要遵循一定的方法和原则,以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会计核算的方法1. 单、复式记账法单式记账法是指每笔经济事项只进行一次借贷记账,适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小额交易。
而复式记账法是指每笔经济事项分别进行借方和贷方的记账,适用于企业等大型组织的复杂交易。
2. 现金基础会计法和权责发生制会计法现金基础会计法是指收支按实际发生的现金流量进行核算,而权责发生制会计法是指收支按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
现金基础会计法简单直观,适用于个人或小型企业;而权责发生制会计法则更为准确,适用于中型和大型企业。
3. 直接成本法和间接成本法直接成本法是指将直接与产品或服务相关的成本直接列入成本中心,例如原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而间接成本法则是将间接成本通过一定的分配方法分摊到各个成本中心,例如间接工资和管理费用。
二、会计核算的原则1. 会计实体原则会计实体原则要求将个人或企业的财务活动与其所有者区分开来,将其视为独立的经济实体进行核算,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2. 会计持续经营原则会计持续经营原则认为企业将长期存在下去,因此财务报表应假设企业会持续经营,并采用相应的会计方法和估计。
3. 会计会计费用匹配原则会计费用匹配原则要求将企业的收入与相关的费用相匹配,即将各期发生的费用按照相关性与因果关系分配到相应的会计期间。
4. 会计一致性原则会计一致性原则要求企业在会计核算中保持相同的方法和估计,确保财务报表具有可比性和连续性。
5. 会计真实性原则会计真实性原则强调会计核算中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不能随意编造、篡改或掩盖财务事实。
6. 会计谨慎性原则会计谨慎性原则要求在不确定性下,应当尽可能地反映实际情况,对可能出现的损失进行预计和计提,而对利润进行保守估计。
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会计核算是指对企业经济事务进行记录、分类、汇总和报告的过程,它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
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对于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以助您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会计核算。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1. 实体主义原则实体主义原则认为企业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应将企业与业主的个人财务完全分开,企业应该有自己独立的财务报表和账户。
2. 会计持续性原则会计持续性原则指企业应假设它将继续经营下去,因此应该使用持续经营的假设来计量和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业绩。
3. 会计货币性原则会计货币性原则指企业财务报表中的所有项目都需要以货币单位计量,以便能够比较、分析和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业绩。
4. 会计成本原则会计成本原则指企业应按照实际成本进行资产和负债的确认,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成本和生产成本,而负债的成本是指支付或承担的成本。
二、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1. 核算科目核算科目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单位,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费用和收入。
科目的选择和设置应符合财务会计准则和企业的特定需求。
2. 账务处理账务处理指对经济交易进行记录和分类。
通过将交易记录在会计账户中,可以清楚地了解企业的资金流动和财务状况。
3. 会计分录会计分录是将经济交易的借贷方分别记录在不同的会计科目中的方式。
每个分录都包括日期、摘要、借方金额和贷方金额,以确保会计记录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4. 会计凭证会计凭证是会计分录的书面记录,包括各种凭证,如收据、支票、发票等。
凭证的目的是证明企业的经济交易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5. 账簿与财务报表账簿是记录和储存财务交易的会计记录,包括总账、明细账、日记账等。
财务报表是通过对账簿进行整理和汇总得出的财务信息的主要报告形式。
总结: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确保财务信息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基础。
实体主义原则、会计持续性原则、会计货币性原则和会计成本原则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
会计核算原理与方法
会计核算原理与方法会计核算是一项关键的经济活动,它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地管理财务信息,并为决策者提供准确的财务数据。
本文将探讨会计核算的原理和方法,旨在帮助读者了解更多关于会计核算的知识。
一、会计核算原理会计核算的原理是指会计处理经济事项和制定财务报表的基本规则。
以下是三个常用的会计核算原理:1. 会计实体原则会计实体原则要求将企业与个人的财务状况分开来看待,即企业与业主之间的财务状况是独立的。
这意味着企业应该有自己的财务报表,并将与业主相关的事项与企业的事务分开进行记录和报告。
2. 货币计量原则货币计量原则要求所有会计记录和财务报表都必须以货币为单位进行计量和报告。
这是因为货币是经济交易的普遍媒介,能够方便比较不同经济事项之间的价值。
3. 会计期间原则会计期间原则规定企业的财务活动必须按照一定的时间段来划分,并以这些时间段为基础编制财务报表。
通过将企业的活动划分为一段段特定的时间,可以使决策者更好地了解企业在不同时间段的运营情况。
二、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方法是指记录和处理企业经济事项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会计核算方法:1. 会计账簿方法会计账簿方法是最基本的会计核算方法之一,它包括日记账、总账、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账簿的记录和管理。
通过记录企业的交易活动和财务状况,账簿可以为企业的核算和分析提供重要数据。
2. 会计凭证方法会计凭证方法是通过制作和使用会计凭证来记录和证明企业的经济事项。
会计凭证通常包括收据、付款凭证、发票等,它们用于记录企业与外部交易的细节和金额。
3. 财务报表编制方法财务报表编制方法是将企业的财务数据整理和汇总,形成财务报表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它们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三、会计核算的重要性会计核算在现代企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作用:1. 决策支持会计核算为决策者提供准确的财务数据和信息,帮助他们做出明智的决策。
会计核算管理办法
会计核算管理办法在现代经济管理中,会计核算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它不仅仅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基础,还是外部报告和决策支持的重要手段。
为了规范会计核算行为,维护经济秩序,各国纷纷制定了会计核算管理办法。
本文将介绍会计核算管理办法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内容。
一、会计核算管理办法的基本原则1.真实性原则:会计核算应当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实际经济活动,不得虚假记账或隐瞒事实。
2.连续性原则:会计核算应当按照一定的连续性原则进行,确保企业经营情况能够长期追溯。
3.权责发生制原则:会计核算应当基于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即经济事项发生时应相应记账,而不是以款项的支付和收取为依据。
4.一致性原则:会计核算应当保持一致性,即同样的经济事项在不同时间和部门之间应当按照相同的核算方法进行处理。
二、会计核算管理办法的具体内容1.会计核算基础会计核算基础包括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方面。
财务会计主要用于编制财务报表,向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信息;管理会计则主要用于企业内部决策和管控,提供经营分析和预测报告。
2.会计准则和政策会计准则是会计核算的基本规定,包括会计基础、会计要素、会计处理和会计报告等。
会计准则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国家法律法规和经济环境,确保准则与实际经济活动相适应。
而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管理需要所制定的具体操作方法。
3.会计档案管理会计档案是会计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证会计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起着重要作用。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确保会计凭证和账簿等会计文件的完整、真实、准确。
4.会计核算程序会计核算程序是指会计核算的一系列流程和操作步骤。
它涵盖了账务处理、制表、报表编制和审计等环节。
企业应当确保会计核算程序的合理性和高效性,减少人为错误和失误。
5.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是支持会计核算的重要工具。
它可以提高会计核算的效率和准确性,帮助企业快速获取和分析财务数据。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会计信息系统,确保数据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我国12项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我国12项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会计核算是指对经济交易和业务活动进行记录、分类、分析、归纳和报告的过程。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遵循的基本准则和规定。
以下是我国会计核算的12项一般原则:1.实体性原则:会计核算应当根据实体的法律组织形式和实际运营状况进行,与业主个人的经济事务要分开核算。
2.持续经营原则:假定企业将会持续经营,即使面临短期经营困难,也应当对其进行持续经营的核算。
3.会计等值原则: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货币单位进行计量,所有交易和业务活动都必须用货币表示,并以货币等值进行核算。
4.成本原则:有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利润的确认和计量,应当以其成本作为基础。
5.独立性原则:会计核算应当保持独立性,不能因为企业主、管理者或其他利益相关方的个人利益而影响会计核算结果。
6.会计期间性原则:会计核算应当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通常是按年度进行。
7.谨慎性原则:会计核算应当以谨慎的态度对待,面对不确定性情况时,应当更加保守地进行核算。
8.业务实质优先原则:会计核算应当根据交易和业务活动的实际经济性质进行,而不仅仅是根据其法律形式进行。
9.主体或客体的独立性原则:不同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交易和业务活动应当互相独立地进行会计核算。
10.信息完整性原则:会计核算应当确保提供全面、真实、准确、及时、可比和可理解的信息,以满足各方对企业信息的需求。
11.会计政策的连贯性原则: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应当保持会计政策的连贯性,除非有合理的理由,否则不应当随意更改会计政策。
12.确认和计量的一致性原则:企业对同一交易和业务活动应当在确认时采用一致的方法,在计量上也应当采用一致的方法。
以上是我国会计核算的12项一般原则,这些原则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基本的准则和规定,有助于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比性,为各方提供了准确的企业财务信息。
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与流程解析
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与流程解析企业会计核算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涉及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准确反映,对企业的经营决策和经济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与流程进行解析。
首先,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实体计量原则:企业应当将自己看作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独立于其所有者和管理人员的个人财务状况。
企业应当按照自己的经济实体的状况进行会计核算,而不是按照业主或管理人员的个人财务情况。
2.货币计量原则:企业会计核算应以货币为计量单位。
只有以货币为基准,才能进行各项经济活动的准确记录和度量。
3.会计要素的确定与计量原则:企业会计核算基于事实和公平原则,根据会计要素的属性和事件的实质,对财务信息进行准确计量。
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
4.会计核算的连续性原则:企业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连续性原则,即认为企业将会持续经营下去。
如果企业的持续性存在疑虑,必须要作出相应的披露。
5.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企业会计核算应根据经济实质进行,而不是只看表面的形式。
对于具有经济实质的事项和交易,应当根据其实质进行会计处理,而不仅仅根据名称或法律形式。
在企业会计核算的流程中,一般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
1.凭证的录入:企业发生的经济交易需要通过凭证来进行记录。
通过将交易金额、日期以及相关信息录入凭证中,能够方便后续的会计处理和查询。
2.账务处理:凭证录入后,需要进行账务处理。
这包括将凭证中的金额按照会计科目进行分类,并在相应的账簿上进行记录。
一般包括总账、明细账和日记账等。
3.期末调整:企业在会计期末需要进行期末调整,以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期末调整主要包括计提折旧、摊销、计提应收坏账准备等。
4.编制财务报表:在完成账务处理和期末调整后,需要根据会计期间的时间范围编制财务报表。
财务报表一般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
5.财务分析与决策:最后,根据编制好的财务报表,企业可以进行财务分析和决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核算制度与办法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是指对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的基本要求,是进行财务处理、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所依据的一般规则和准绳。
《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应遵循以下十三条原则。
1、真实性原则真实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和事项为依据,如实放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它要求会计信息必须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
会计核算的真实性,是对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的基本质量要求,也就是被确认的会计事项必须是客观存在的;对其发生的时间、数量以及文字说明等进行的记录,必须真实可靠,与经济活动的事实完全符合。
如果会计信息失真,就无法运用会计信息进行管理,也将导致错误的决策。
2、实质重于形式原则(2001年加入)融资租赁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他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在具体会计实务中,交易或事项的实质往往存在着与其法律形式明显不一致的情形,这就要求会计核算按其实质进行处理,而不是拘泥于经济业务的法律形式。
3、相关性原则所谓“相关性原则”,是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要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相关联,也就是要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有针对性地提供会计信息,而不是漫无目的地提供使用者所不需要的或无足轻重的会计信息。
按照我国的情况,会计信息必须满足三方面的不同需要: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内部加强经营管理的需要。
4、一致性原则一致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如有必要改变,应当将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变更的累计影响数,以及累计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等,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贯彻一致性原则的目的,是使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能利用上一会计期间的会计信息考核、评价本期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根据本期的会计信息去制定下一期的计划,借以进行正确的预测和决策,避免因会计处理方法的变更而引起分析、判断上的错觉。
5、可比性原则可比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可比性原则的建立,能使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有可能对各企业、行业的经济活动进行考核和评价,同时也使不同企业或不同行业部门会计信息的对比成为可能。
这将使得每个特定企业的管理者能通过不同企业和单位之间、不同期间、实际与计划之间的对比,发现问题,明确差异,寻找原因,制定措施,改善经营管理。
可比性使来自各企业的会计信息能统一汇总,为国民经济的客观调控提供有用的信息。
6、及时性原则及时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
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坚持这一原则,一是要求及时收集会计信息,即经济业务发生后,及时收集整理各种单据;二是及时处理会计信息,即在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时限内,及时编制出财务会计报告;三是及时传送会计信息,即在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时限内,及时将编制出的财务会计报告传递给财务会计报告的使用者。
及时性原则就是会计工作应当讲时效,各种会计处理应及时进行。
7、明晰性原则明晰性原则是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在会计核算中坚持明晰性原则,会计记录应当准确、清晰,填制会计凭证、登记帐簿必须做到依据和帐户对应关系清楚,文字摘要完整;在编制会计报表时,项目勾稽关系应当清楚、项目完整、数字准确。
8、权责发生制原则权责发生制是以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为基础确定企业本期的收入和费用的一种方法。
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
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才能正确地放映企业当期的经营成果。
9、配比原则配比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确认。
在会计核算中坚持配比原则有两层含义:一是因果配比,将收入与其对应的成本相配比;二是时间配比,将一定时期的收入与同时期的费用相配比。
10、历史成本原则历史成本原则要求企业的各项财产在取得时按实际成本计量。
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另有规定外,企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帐面价值。
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项目的计量,企业应当基于交易或事项的实际交易价格或成本,因为历史成本是资产实际发生时的成本,有客观依据,便于查核,也容易确定,比较可靠。
但是,如果资产已经发生了减值,其帐面价值已经不能反映其未来可收回金额,企业应当按照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11、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合理的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
收益性支出也称费用性支出,是指该项支出所产生的效益仅在发生支出的当期,这种支出应当作为当期的费用。
资本性支出也称投资性支出,是指该项支出所产生的效益可以延长至几个会计期间,这种支出应当作为资产反映,然后采用适当的方法,在各个收益期间分摊计入费用。
混淆了这两种支出都将使企业的资产价值、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失实。
如将资本性支出误作收益性支出,会使本期费用需增,导致低估资产的价值和当期收益,而使以后各期收益增加;反之,如果把收益性支出误作资本性支出,则使本期费用减少,导致高估资产的价值和当期的收益,而使以后各期收益减少。
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主要目的是未了正确计算各个会计期间的利润和亏损。
12、谨慎性原则(可能发生的费用、损失记;可能发生的收益不记)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进行会计核算时不得多记资产和或收益,少记负债或费用,并不得设置秘密准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营活动处处有风险,为了避免风险发生给企业正常经营带来严重影响,企业必须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和费用作出合理估计,如企业应定期或至少每年年度终了,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等。
13、重要性原则重要性原则要求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
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并进而影响财务报告使用者据以作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地批漏;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误导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可适当简化处理。
二会计核算帐务处理程序(一)会计科目的设置及其核算内容按股份制企业会计制度及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执行;(二)收入的核算及其程序:1.收入指公司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等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收入;2.销售折扣指公司为鼓励债务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付款,而向债务人提供的债务扣除;3.销售折让指公司因售出商品质量不合格等原因而在售价上给予的减让;4.确认商品销售收入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条件:a.公司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对方(风险主要商品由于贬值、损坏、报废等造成的损失,报酬指商品中包含的未来经济利益,包括商品因升值等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b.公司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出售的商品进行控制的权力;c.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本企业;d.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的计量。
e.结合本公司商品特点,产品主要属订货销售,应在商品交付给购买方时确认为营业收入,预收的货款作为一项负债,记入“预收帐款”科目核算。
5.公司在收入确认的同一会计期间,须按产成品实际成本加权平均法结转相关的成本6.公司的塑料异型材挤出模具、半导体集成电路塑封模具、冲压件、手推车等产品作为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进行核算,计入“主营业务收入”科目。
相应设置“主营业务成本”,核算相关成本。
同时,设置“现金折扣”和“销售折让”两个科目和“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核算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
其他存货销售属于公司日常活动中次要交易,统设“其他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支出”科目核算公司附属业务形成的收入和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税金等。
7.商品销售收入的计量和帐务处理(1)公司商品销售收入的金额按公司各厂与购货方签订的合同或协议金额确定,无合同或协议的,按双方认可的价格确定。
代收增值税不作为公司收入处理。
对不符合销售收入确认四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均不作为收入确信。
(2)各厂对外销售商品,须填写“产品提货单”,明确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单位、金额,凭此单和销售合同(或协议)至财务部办理出门手续和开具发票。
(3)销售退回。
公司确认收入后,发生销售退回,须填写“产品入库单”,并注明“销售退回”字样,发生的销售退回,不论是当年销售的还是以前年度销售的,均冲减当期销售收入,同时按规定扣减当期销项税额。
如在资产负债表日及之前销售出的商品在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退回的,除应在退回当日做相关的帐务处理外,还应作为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调整事项,冲减报告年度的收入、成本、税金。
(4)销售折扣和折让的处理权限,公司发生此业务时,按下列权限处理:8.他人使用本公司的无形资产等产生的收入,如商标权等,其收入按相关协议规定的收费时间和方法确认,作为附营收入,在“其他业务收入”科目中核算。
9.公司发生的对外提供劳务(协作加工费)及对外提供数量有限的水、电、汽及其他存货等,其收入按相关协议的规定确认,在“其他业务收入”科目中核算,并在“其他业务支出”科目中结算其相应成本。
10.补贴收入。
指公司按规定实际收到的补贴收入,如实际收到先征后返增值税、因国家财政扶持而给予的其他形式补助等,在实际收到时计入“补贴收入”科目按收入项目进行核算。
11.营业外收入。
指公司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如固定资产盘盈、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非货币性交易收益、出售无形资产收益、罚款净收入等。
(三)、流动资产的管理及核算程序1.本公司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或预付款项、待摊费用、各类存货等。
2.现金的管理。
公司支付现金须严格按国家规定的支付范围内支付,一般来说,现金只能用于限额为1000元以下的交易,特殊业务除外,例如差旅费,可以支付现金。
出纳员须依照程序先由经办人、会计人员及各级主管人员审核盖章后才能付款。
出纳员必须在每日对现金余额进行盘点、核查,现金的帐面余额必须与库存数相符,银行存款余额应与银行对帐单定期限核对,并按月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节相符。
3.应收及预付款项的管理。
应收帐款指公司销售商品而形成的应收未收款项,财务部须按帐龄分析法对应收款进行帐龄分析,并定期进行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