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中的道德失范研究

合集下载

当前我国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研究的开题报告

当前我国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研究的开题报告

当前我国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信息的高速流转,媒体的作用越发重要。

新闻传媒是社会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传递信息、塑造公众舆论、维护社会公正和监督权力的重要使命。

然而,当前我国新闻界存在许多道德失范现象,如造假、散播谣言、追求短期效应等,这些现象不仅损害了公众的切身利益,也严重损害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和社会形象,因此急需对当前我国新闻道德失范现象进行深入研究。

二、研究问题- 目前我国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什么?- 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根源在哪里?有哪些制度和社会环境因素导致了这一现象的发生?- 对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的治理措施是什么?如何提升新闻媒体的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水平?三、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以当前我国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为研究对象,主要围绕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的表现形式、根源和治理措施等方面展开研究。

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的表现形式:通过对新闻报道中的造假、散播谣言、追求短期效应等行为进行分析,探究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的主要表现形式。

2. 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的根源和影响因素: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综合分析,探究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的根源和影响因素,涉及制度机制、社会环境、个人因素等多个方面。

3. 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的治理措施:基于对现有新闻道德治理措施的分析,提出改善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的对策和建议。

同时针对如何提升新闻媒体的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水平等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实证研究法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如下: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新闻职业道德失范方面的学术文献和相关报道的收集、整理和阅读,梳理相关研究,掌握国内外研究现状,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选择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新闻职业道德失范案例,深入剖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对社会的影响,探究相应治理对策及效果。

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之我见

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之我见

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之我见新闻作为传播信息和引导舆论的重要行业,承担着监督社会、传递真相和维护公共利益的使命。

在当前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新闻行业的公信力和社会信任度。

本文将就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的原因,影响以及如何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等方面进行阐述。

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利益驱动。

部分新闻从业者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择手段地报道新闻,夸大事实、捏造消息,甚至故意歪曲事实,给公众带来不实的信息,造成社会舆论的混乱。

2. 缺乏职业敬业精神。

一些新闻从业者对新闻行业缺乏敬业精神,对新闻报道随意马虎,不负责任地发布消息,轻易传播未经核实的消息,造成社会恐慌和不良后果。

3. 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一些记者对新闻报道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修养,不尊重新闻的真相和客观性,以及对报道对象的尊重,导致出现偏颇的报道现象。

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对社会和新闻行业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1. 影响公众对新闻媒体的信任。

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严重影响了公众对新闻媒体的信任度,导致公众对新闻报道产生怀疑和质疑,影响了新闻行业的权威和影响力。

2. 造成社会舆论的混乱。

一些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导致社会舆论的混乱,让公众无法准确了解事实真相,给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带来了不良影响。

3. 损害了新闻行业的声誉。

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损害了整个新闻行业的声誉,给新闻行业造成了负面影响,导致整个行业都受到了不公正对待。

我们需要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从源头上减少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的发生:1.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对于新闻从业者,应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其职业道德意识和道德修养,做到真实、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维护新闻行业的专业性和公信力。

2. 完善新闻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的新闻监督机制,对新闻内容进行更加严格的审核和监督,杜绝不实信息的传播,提高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 提升新闻从业者的责任意识。

现代媒体网络新闻的道德失范问题及对策

现代媒体网络新闻的道德失范问题及对策

现代媒体网络新闻的道德失范问题及对策【摘要】现代媒体网络新闻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道德失范的问题。

造假虚假新闻、过度渲染煽动情绪、隐私泄露侵权报道等现象屡见不鲜。

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公众的利益,也对社会秩序和道德伦理造成了负面影响。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媒体自律,提倡媒体伦理与责任意识。

只有通过自律和规范的行为,媒体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社会责任和监督作用。

未来,我们应当更加重视道德规范,建立健全的新闻伦理体系,并倡导媒体从业者秉持诚信与责任感,为社会传递真实、客观和公正的信息。

这样才能让现代媒体网络新闻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关键词】现代媒体、网络新闻、道德失范、造假、虚假新闻、过度渲染、煽动情绪、隐私泄露、侵权报道、对策建议、道德自律、媒体伦理、责任意识、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现代媒体网络新闻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其报道内容涵盖了各个领域的新闻事件,对社会生活和公共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新闻报道的传播速度和范围也得到了极大的扩展,使得新闻报道更加便捷和高效。

随着媒体网络新闻的快速发展,一些道德失范问题也渐渐浮出水面。

虚假报道、过度渲染、隐私泄露等现象频发,严重损害了新闻报道的公信力和可信度,甚至对社会产生了负面影响。

面对这些问题,人们开始反思媒体网络新闻的道德标准和规范,呼吁媒体从业者更加注重道德自律,提升媒体伦理与责任意识,携手共同打造健康、积极的新闻传播环境。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对现代媒体网络新闻的道德失范问题进行深入分析,重点探讨造假虚假新闻、过度渲染煽动情绪、隐私泄露侵权报道等具体情况,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强调道德自律的重要性,倡导媒体伦理与责任意识,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部分结束。

1.2 问题意识现代媒体网络新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然而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道德失范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所谓道德失范,指的是媒体网络新闻在报道过程中存在缺乏道德约束和伦理标准、违背公共利益、误导公众观念等现象。

新闻记者的角色冲突与道德失范兼论记者的职业责任与社会责任

新闻记者的角色冲突与道德失范兼论记者的职业责任与社会责任

新闻记者的角色冲突与道德失范兼论记者的职业责任与社会责任一、本文概述新闻记者,作为信息的传播者和记录者,在社会的各个角落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他们通过采访、报道,将世界各地的事件、现象、观点传递给广大公众,帮助人们了解世界、认识社会。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媒体环境的日益复杂,新闻记者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角色冲突和道德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新闻记者的角色冲突与道德失范现象,并兼论记者的职业责任与社会责任。

本文将首先分析新闻记者面临的角色冲突,包括新闻报道的客观性要求与个人立场、情感之间的冲突,新闻自由与社会规范之间的冲突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深入探讨新闻记者道德失范的表现及其原因,如利益驱动下的不实报道、有偿新闻、过度渲染等。

本文还将强调新闻记者的职业责任与社会责任。

新闻记者的职业责任要求他们保持新闻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公正性,维护新闻行业的声誉和公信力。

而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则要求他们在传播信息的关注社会公共利益,引导社会舆论,促进社会进步。

本文将对如何解决新闻记者的角色冲突和道德失范问题提出建议,包括加强新闻伦理教育、完善行业自律机制、提高公众媒介素养等。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期望新闻记者能够更好地履行职责,发挥其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二、新闻记者的角色冲突新闻记者的角色冲突是新闻行业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媒体环境的日益复杂化,新闻记者在履行职责时,经常需要在专业角色与社会角色之间进行权衡和选择,这导致了角色冲突的频繁出现。

新闻记者的专业角色要求其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报道新闻事实,不受任何外部势力的干扰和影响。

他们需要通过调查、采访、研究等手段,获取真实、全面的信息,向公众传递真实的情况。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新闻记者往往会遇到各种利益诱惑和压力,如广告收入、政治干预、社会舆论等,这些都可能影响到他们的报道立场和公正性。

新闻记者作为社会角色,也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

当前我国新闻道德失范及对策研究

当前我国新闻道德失范及对策研究

当前我国新闻道德失范及对策研究当前我国新闻道德失范的情况日益严重,不少新闻发布者和传媒机构忽视新闻道德和职业操守,追逐利益和流量,甚至毫不顾及真相和公正性。

这种现象极大地损害了公众的利益和社会的稳定,对于新闻业的发展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为此,本文将分析当前新闻道德失范的根源,阐述其可能的危害,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解决方法,以期使新闻业回到正确的发展轨道上来。

一、新闻道德失范的根源新闻道德失范主要起源于当下的社会经济背景。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新闻业成为了一个市场化的行业,新闻传播的效益往往和经济利益息息相关。

同时,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改变了新闻传播的形态,信息量大、速度快、便利性强的互联网新闻成为了新闻传播的主要形式。

这种多元化的传播方式无疑为新闻信息的快速传播提供了保障,同时也为各类不良信息的传播和误导提供了渠道。

二、新闻道德失范的危害新闻道德失范会损害公众的利益和社会的稳定。

因为虚假的新闻信息会对公众造成很大的影响,让公众产生不必要的焦虑和恐慌,而一些恶意的新闻报道则会将社会舆论引向负面方向,影响社会的安定和和谐。

三、新闻道德失范的例子1、制造假的新闻:比如2015年,某网站发布一则新闻,称某国检察官根据排查发现,中国好声音首位评论低于50%的选手,曾收受一名水军5000元人民币让其刷下自己的评论数。

但是事实上该国名发言人从未发表相关言论。

2、泄露某些人的隐私信息:比如某一电视台曾经公开了某个明星的私人微信号。

这种行为是不仅是违反相关规定,也是严重侵犯了个人隐私权。

3、播放虚假视频:比如近年来播放的寄生虫影响人类大脑的视频。

该视频以“细节处处都在告诉你真相”的套路,有着浓厚的民科气质,但亲测只是杂志社一个摄制组为了谋利而将两种基因里提取的装到一个大玻璃盒里的酵母。

4、商业推广手段:比如一些自媒体人虚构新闻,通过博眼球谋利益——但是对于各种不知情的网友来说,这种所见即所得的推广手段不限于对新闻的理解和解释,更限制了人们判断事物的眼界5、拿到最后价值的套路:比如虚构财经新闻,执行短线操作。

谈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失范

谈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失范

1 . 1 新闻道德失范表现形式
单的理解为人们心 中的两种道德观念的
升新 闻记者个人素养中显得尤为重要 ,
的行为 ,其后果偏离了新闻记者本应具 作 为新 闻记者 来讲 ,更不 能须 臾放 弃 斗争过程 ,因此 ,批评 与 自我批评在提
工作 中出现的现象却出现了 , 使采写活 1 . 2 新 闻记者道德失范对社会 的危害
重的是 出现了向被采访者伸手要钱、
值观和世界观,会影响新闻队伍整体 遇到他人给予意见时;新闻记者要秉持
敲诈勒 索 等现象 。这种 收受 礼金 的行 素质的提高。 为也是有偿新闻的另外一种体现。 2 新闻记者道德建设的对策方法
“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思想,时刻为
党 、为人 民的利益勇敢地正视和改正 自
. 1 自我批评 是提升新 闻记 者个人 素 己的缺点和错误 。 第 三 ,报 道失 实 。恪 守新 闻报道 2
4 9
最后 ,要 具 有不 怕丑 、不怕 痛 的
“ 十八大”报告体现的是 中央的声 政治 理论 素养 和个 人素 质 ,以便 准 确
发展的未来 。总书记的报告 指出科学发 整体 的高度 ,增 强职 业 的责任 心 和使
就是指通过金钱作为 中介来报道新 闻的 交 易 ,其 结果 必然 降低新 闻传 媒事 业 且要 反 复进行 的 ,不 要奢 求一 次两 次 的 宣传 报道质 量 和真 实性 ,会 导致 大 的思想斗争能够解决。 众 对新 闻媒 介 的失望 。假想 一下 ,如 其次 , 正确地看待别人 给予 的 批评 。
也是道德修养中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
上 文介 绍 了新 闻工作 中职 业道 德 首先 ,作 为新 闻记 者 自身要 意识 随着 我 国经 济 的发展 ,社会 主义 失 范的主 要表 现形 式 ,显 然 ,它们对 到这种 思想 斗争 的反 复性 ,提升 道德

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失范及对策浅谈

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失范及对策浅谈

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失范及对策浅谈摘要本文总结当前我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失范现象,通过分析这些现象产生原因,提出防范和制止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失范的对策,力图找到提高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有效办法。

关键词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失范;对策近几年,随着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新闻媒体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新闻界的有偿新闻、虚假新闻、广告新闻、低俗之风等层出不穷,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失范的问题严重,一些新闻媒体及其从业人员为了抢发独家新闻、制造轰动效应,以吸引受众,获取经济效益,不惜揭人隐私。

因此,有必要提高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

1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失范的表现及原因分析1.1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失范的表现1)有偿新闻屡禁不止。

新闻机构向要求刊播新闻者收取一定费用的新闻。

一些新闻机构为解决经费不足或赚钱,以及其它目的,按占用版面大小(报纸)、播出时间长短和录制费用(广播、电视)向要求刊播新闻者收费。

2)虚假新闻时有发生。

新闻报道必须真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与价值所在,这是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界的行规行纪。

3)新闻侵权日渐增多。

我国新闻媒体因被公民认为侵犯其名誉权的纠纷逐渐增多,媒体及新闻工作者因此被提起诉讼,推上被告席,已经成为平常事。

在诸多名誉权纠纷案子中,越来越多是隐私权侵权。

如台湾著名女影星白冰冰的独生女白晓燕遭绑匪绑架,绑匪要求白冰冰以万美金作交换条件。

其勒索赎金金额之高,创台湾治安史纪录。

台湾各大媒体纷纷闻风而动,见缝插针。

为了竞争“独家报道”,各媒体全天候跟踪报道,恶意炒作案件,详尽描述犯罪手法,残忍情节,并不顾当事人尊严和感受强行采访。

4)低俗新闻日趋严重。

在犯罪新闻的报道上,为迎合少数读者的非理性欲望,绘声绘色地描绘罪犯的手法和手段,用虚张声势的语言渲染犯罪情节,制造扑溯迷离的效果。

1.2原因分析1)媒体市场化带来的冲击。

市场经济作用对新闻工作者的利益关系、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产生巨大的冲击;2)不良社会风尚的影响;3)职业道德教育的滞后,职业道德意识淡漠。

试论新闻道德的失范与建设

试论新闻道德的失范与建设

试论新闻道德的失范与建设一、新闻道德的失范新闻道德作为新闻行业的基本规范和职业道德规范,是新闻从业者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保障新闻报道质量和社会秩序的重要保障。

在新闻行业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新闻道德的失范问题也时有发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缺乏真实性和客观性在新闻报道中,一些媒体和记者为了追求眼球效应和点击率,往往会夸大事实或者编造虚假信息,甚至出现捏造新闻的情况。

这种做法不仅严重损害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也严重损害了公众的信息权益,造成了社会舆论的恶劣影响。

2. 缺乏职业操守和责任感一些记者在新闻报道中不重视事实的核实,缺乏职业操守和责任感,轻易发布未经证实的消息或者对事实进行歪曲,造成了事实的混淆和公众的误解,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3. 缺乏敬业精神和专业素养在新闻报道中,一些记者和媒体缺乏敬业精神和专业素养,不重视新闻素材的收集和整理,导致报道的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存在侵犯隐私和道德红线的情况,给公众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和伤害。

4. 缺乏独立性和公正性在新闻报道中,一些媒体受到政治、商业和其他利益的影响,缺乏独立性和公正性,导致报道的内容存在偏颇和片面的情况,影响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公信力。

二、新闻道德的建设针对新闻道德的失范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新闻道德的建设,保障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公正性。

1. 健全新闻道德规范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新闻道德规范的研究和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管理制度,明确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规范新闻报道的行为和言行,提高新闻从业者的职业操守和责任感。

2. 加强新闻从业者的培训和教育相关部门可以借助各种渠道,加强对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培训和教育,加强对新闻从业者的职业操守和责任感的教育,提高新闻从业者的敬业精神和专业素养,增强记者的新闻伦理意识。

3. 强化行业自律和监督新闻行业应该建立健全的自律和监督机制,加强对新闻从业者的职业行为和言行的监督和管理,加强对新闻报道的质量和真实性的监督和检查,严厉打击新闻报道中的违法违规行为,维护新闻行业的公信力和社会形象。

新闻从业者职业道德失范现象归因及对策

新闻从业者职业道德失范现象归因及对策
公 共 管理
新 闻从业者职业道德 失范现 象 归因及对策
魏 恒 涛
摘 要:近年来 ,随着我 国的新 闻事业 的迅 猛发展 , 出现 了有些新 闻媒 体及 新 闻记者 不 同程度 地违 背职 业 道德准则 的行 为和 现象 , 影响 了新 闻媒体在公 众心 目中 的形象 。本文以新 闻从业者道德 失范现 象的表 现与危害 作为切入点 ,分析 了新闻从业者道德 失范现象的原因,
这不但使新 闻偏离 了它 的本质使 观众 受到愚弄,更体 现 了新 闻从业人 员的职业道 德失范、人文 精神的丧失。
3 . 有偿新闻
树 立 新 闻信誉 ,赢得 民众 口碑 ,提 高新 闻从 业者 的职
业 道德素养 ,已经成为 困扰我 国新 闻界 的一大难题 。


新 闻从业者职 业道德 失范表现与危害
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 的新 闻从业人员。
二 、新 闻从业者职业道德 示范的主要原因
1 .外部原因
外 部原 因主 要 由外 部环境 与 监督缺 失 组成 。对 于 世界观 ,才能在新 闻工作中坚持原则,坚守职业操守。才
外部环境 ,世界全球化是一大诱 因。随着全球化发展 ,
宣传 炒作的工具 。现阶段 ,一些单位 、企业为 了增加知
不懂装懂;合理想象 ,添枝加叶;偷梁换柱 , 移花接木 ” 名度 、提高声誉和品牌影响力便设计行贿相关新 闻工作
可谓对于 目前虚假新 闻的论述一针 见血 ,入木三分 。现 人员,为其产品或形象做宣传 。使新 闻媒体沦落为商业 阶段 ,随着会联 网和新媒体 的兴起 ,虚假 新闻的表现 形 广告平台 。第二种情况 ,新 闻工作人员公开勒索 ,将新 式越 来 越呈 现 出多样 化和 复杂 化 的特 点。虚 假 新 闻是 闻媒体 当做敛财 的工具 。随着新 闻体制 的改革 ,经济效 益逐渐成为部分新 闻从业人 员追逐 的 目标 。使新 闻与广 对新 闻公信力 的严 重挑战,使对新 闻观众 的严 重亵渎, 是误 导受众 决策的致 命根源 。

当前我国新闻道德失范及对策研究

当前我国新闻道德失范及对策研究

当前我国新闻道德失范及对策研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道德问题逐渐成为热门话题,新闻领域也不例外。

新闻领域的道德问题比较突出,趋向隐蔽化、复杂化、多样化特点。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探讨新闻领域的道德失范现象,分析产生道德失范的原因,找到解决新闻道德失范问题的路径,创造一个风清气正的舆论环境,提高新闻工作者的道德水平。

本文以伦理学为基础,从伦理学的角度研究新闻从业人员的道德失范问题。

综合运用了文献研究、案例分析、调查访谈等方法,深入论述了我国当前新闻道德失范的表现、危害、原因及解决办法。

首先论述了新闻道德的生命至上、真实性和公平正义的基本原则。

重点分析有偿新闻、虚假新闻、报道低俗化、缺乏人文关怀、新闻炒作等新闻道德失范现象。

新闻道德失范危害国家和社会的正常秩序,给受众的价值导向造成不良影响,造成新闻媒体自身公信力的下降,不利于整个新闻队伍的良性发展。

新闻道德失范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新闻媒体机构重利轻义,新闻立法和监督机制的不健全,新闻从业人员法制意识淡薄及有法不依,道德教育机制不完善及缺乏道德评价体系和新闻从业人员缺乏社会责任和良心。

本文以违反新闻道德的现实案例为分析对象,通过案例分析,多角度、多层面,分析我国新闻从业者道德失范的原因,有针对性的寻求解决新闻道德失范问题的办法,这也为解决新闻道德失范问题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本文认为解决新闻道德失范问题首先要加强对新闻从业人员的道德教育,强化新闻行业自律,推进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加强管理和监督。

新闻报道中伦理失范的原因和表现, 并提出治理的措施

新闻报道中伦理失范的原因和表现, 并提出治理的措施

新闻报道中伦理失范的原因和表现,并提出治理的措施伦理失范是指在社会、组织或个人的行为中,违背了道德、伦理原则的行为。

新闻报道中常常出现伦理失范的情况,这既是社会发展的副产品,也反映了一些现实问题。

本文将探讨新闻报道中伦理失范的原因和表现,并提出治理的措施。

一、新闻报道中伦理失范的原因1.利益驱使:传媒行业的商业化导致利益成为新闻报道的重要动力。

为了吸引更多的读者、收视率或点击量,一些媒体将利益放在了首位,导致了新闻报道中的伦理失范。

2.信息爆炸:信息爆炸时代的到来给了新闻报道带来了更多灵活性和选择性,但也随之带来了大量的垃圾信息和虚假报道。

在这种信息过载的环境下,一些媒体为了抢占舆论制高点,不惜制造并宣传假新闻,从而导致了伦理失范。

3.人性弱点:无论是新闻从业者还是新闻受众,都是由人组成的,都具有各种人性弱点。

取巧、投机取巧、贪婪、自私等都可能导致个体或组织犯下伦理失范的行为。

4.缺乏监管:在一些地区或领域,对新闻报道的监管不够严格或完善,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

这使得一些不法之徒更容易获得从事伦理失范行为的机会。

二、新闻报道中伦理失范的表现1.缺乏真实性:一些新闻报道为了追求眼球效应,夸大事实,制造假新闻,甚至伪造证据。

这种行为不仅误导了受众,破坏了社会公信力,也侵犯了被报道对象的权益。

2.侵犯隐私:新闻报道为了获取独家新闻或提供爆炸性话题,不惜违背道德规范,公开他人的隐私,甚至偷拍、跟踪、偷听被报道对象的行踪。

3.不尊重人性:一些新闻报道为了追求喜剧效果或激发争议,侮辱、嘲笑、歧视某些特定群体或个人,这是对人性的不尊重行为,也违背了基本的道德伦理。

4.刻意挑衅:一些新闻报道为了引发社会冲突或矛盾,采取挑衅的态度或手段,制造紧张局势,制造更多的话题和争议,从中获取利益。

三、治理措施1.制定更严格的法律法规:加强对新闻报道行业的监管,制定更为细致完善的法律法规,明确新闻报道行业的职责和义务,明确伦理标准,规范行业行为。

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之我见

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之我见

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之我见1. 引言1.1 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的背景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是指新闻从业人员在履行职责中出现道德失范的行为。

这种现象在当今社会已经不鲜见,诸如编造虚假新闻、散布不实信息、违反职业操守等行为频频发生。

传媒行业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其职业道德的失范不仅对新闻行业自身造成负面影响,也直接影响到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和信任感。

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的背景主要源于当代社会的急功近利和利益观念泛滥。

一些新闻从业人员为了追求更高的点击量或收视率,不惜铤而走险,编造夸大事实,捏造新闻事件,以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和关注度。

一些媒体机构受到政治、商业等多重利益影响,导致报道内容失去客观中立性,偏袒某一方或歪曲事实真相。

在这样的背景下,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愈演愈烈,严重破坏了新闻行业的公信力和专业性。

加强对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的认识和监督,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只有通过规范行业道德,重塑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才能恢复新闻行业的公信力和社会的信任。

1.2 新闻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新闻职业道德是新闻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应该遵守的一系列规范和准则。

它不仅仅是一种行为准则,更是新闻事业的灵魂所在。

新闻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新闻职业道德是保证新闻报道真实、客观、公正的基础。

只有遵守道德规范,新闻从业人员才能确保报道的准确性和客观性,不受主观情感和利益的影响,从而提供给公众真实可信的信息。

新闻职业道德是维护新闻行业声誉和信誉的重要保障。

新闻是公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只有通过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才能建立起公众对新闻行业的信任,确保新闻行业的良性发展。

新闻职业道德还是保护新闻从业人员自身权益的基础。

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可以规范新闻从业人员的行为,避免因违规而受到法律和伦理的惩罚,保障自身权益不受损害。

新闻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是新闻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是新闻从业人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也是保障公众利益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试论新闻道德的失范与建设

试论新闻道德的失范与建设

试论新闻道德的失范与建设新闻道德是指新闻从业者在采写、编辑和报道新闻时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规定。

它涉及到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道德准则、新闻道德法律规定等。

然而,随着新闻媒体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普及,新闻道德的失范越来越普遍,这不仅对社会公正、言论自由和公共利益构成了威胁,也挑战着新闻从业者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

新闻道德的失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部分新闻从业者将新闻报道视作为谋取自身利益的手段,而非客观、公正、真实的表达方式。

例如,他们可能为了从政治或经济上获得利益,而在新闻报道中夸大和操纵事实,对信息的来源进行失实的披露和修改,并进行重复和篡改报道等不正确的行为。

其次,一些新闻从业者可能抛弃了正义、公正和道德原则。

他们可能会对新闻事件进行歪曲报道,隐瞒真相以达到某种目的,或是为了满足特定的需求和利益,而泄露机密信息或私人信息等违反新闻道德的行为。

再次,新闻从业者有时会公开或隐蔽的接受利益和影响。

例如,新闻从业者在报道某些新闻事件时,可能接受相关方的利益和礼物,以换取某种声誉或更多的报道机会,在不尊重客观真实性和新闻道德的情况下,进行偏颇的报道和观点宣传。

综上所述,新闻道德的失范问题较为突出,这不仅挑战新闻从业者的职业素养和道德观念,也对公共利益、社会公正和政治稳定等方面构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构建公正、客观、公正和真实的新闻报道体系,我们需要着手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强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教育。

新闻机构和学术机构应该联合开设相关的课程,为新闻从业人员提供全面、系统、科学的职业道德知识和概念。

此外,新闻机构应该建立起可信的内部管理机制和约束机制,严格规范新闻报道程序和标准,以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其次,我们应该普及新闻素养和公民意识。

社会应该加强对新闻信息的专业化和独立性认知,进一步提高广大公众的媒体素养和新闻鉴别能力,提高公民在媒体和新闻方向上的参与感和社会责任感,从而建立起在社会公正和稳定之上的新闻道德自律机制。

现代媒体网络新闻的道德失范问题及对策

现代媒体网络新闻的道德失范问题及对策

现代媒体网络新闻的道德失范问题及对策【摘要】现代媒体网络新闻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道德失范问题。

其中包括新闻虚假报道现象、乱发标题党现象、点击量至上导致违规行为、缺乏公平客观报道等。

为应对这些问题,必须加强新闻伦理建设,强化监督机制,提升媒体从业者的职业道德素养,推动媒体自律。

只有通过加强道德规范和自律,才能保障新闻报道质量,维护受众的合法权益,确保社会舆论环境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现代媒体、网络新闻、道德失范、虚假报道、标题党、点击量、公平客观报道、新闻伦理建设、监督机制、职业道德素养、媒体自律。

1. 引言1.1 现代媒体网络新闻的道德失范问题及对策现代媒体网络新闻的道德失范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随着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和信息传播的便捷性,一些媒体机构和从业者在追求眼球效应和点击量的往往忽视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公正性,出现了一些不符合新闻职业道德规范的现象。

新闻虚假报道现象屡见不鲜,有些媒体为了制造轰动效应,会故意夸大事实、编造虚假信息,带有明显的偏见和倾向性。

乱发标题党现象也较为普遍,一些媒体为了吸引眼球,会制造各种耸人听闻的标题,严重误导读者,影响舆论导向。

点击量至上导致违规行为也成为一大隐患,一些媒体以获取点击量为唯一目标,不惜采取不正当手段,违反道德底线。

针对这些道德失范问题,我们需要加强新闻伦理建设,树立正确的新闻价值观念,强化从业者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感。

只有坚守新闻职业道德规范,确保报道真实客观、公正中立,才能赢得社会信任和认可。

加强监督机制,提升媒体从业者职业道德素养,推动媒体自律,是解决道德失范问题的根本之策。

2. 正文2.1 新闻虚假报道现象新闻虚假报道现象是现代媒体网络新闻道德失范的一个严重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闻报道不再受限于传统媒体的编辑和审核,导致了虚假报道现象的蔓延。

虚假报道的主要表现包括信息不实、夸大事实、篡改原文等行为。

虚假报道严重损害了公众的知情权。

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之我见

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之我见

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之我见新闻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它承载了着社会的信息、事件和思想。

新闻职业是一项需要高度责任感和道德规范的职业。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媒体的多元化,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愈发显现,这种现象对于新闻行业的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着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展开讨论,并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

关于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虚假报道:新闻人员为了获取更高的点击率或者销量,有时会编造假新闻甚至故意夸大真实事件的情况,以引起读者的兴趣。

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操守,也损害了公众的知情权和新闻媒体的公信力。

2. 不实报道:有些记者或媒体为了赶紧报道新闻,未经核实便草率发表,导致报道内容与事实相去甚远,给公众造成了误导,甚至给当事人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3. 缺乏中立性:有些新闻媒体或记者在报道中偏袒一方,片面宣传某种观点或利益,失去了新闻应有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将新闻报道变成了一种工具,以满足特定的需求。

4. 侵犯隐私:一些记者为了获取独家的新闻,违背了当事人的隐私权,通过暴露私人信息或进行跟踪报道等手段,给当事人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损害。

以上种种现象,都是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的表现。

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仅损害了新闻行业的形象和信誉,也给社会公众带来了不必要的困扰和损害。

那么,面对这一现象,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和解决呢?我们应该加强对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培训。

新闻工作者作为信息传递的使者,应该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要严格遵守职业准则和行业规范,做到诚实守信,客观公正。

新闻机构应该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加强对新闻报道的审核和把关。

对于失范行为要及时进行纠正和处理,杜绝不良现象的滋生和蔓延。

社会公众也要提高对新闻报道的辨识能力,增强对虚假报道和不实报道的警惕性,对于有问题的报道要进行质疑和举报,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的存在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新闻从业人员、新闻机构和社会公众共同努力。

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之我见

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之我见

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之我见新闻职业道德失范是指新闻工作者在从事新闻报道和编辑方面出现了违背职业道德原则、伦理行为以及法律法规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当今社会中并不少见,对于新闻行业的信誉和公信力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本文旨在探讨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的原因、后果以及对策。

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的原因有多方面。

一方面,经济利益的驱使是导致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新闻媒体需要获得广告费用和销售收入来维持其运作,因此对于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往往会被置于经济利益之下。

新闻媒体可能为了迎合读者的口味或者某些商业集团的利益而进行不实报道或者夸大报道,从而损害了新闻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竞争压力也是导致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的因素之一。

在信息时代,新闻传播速度越来越快,新闻媒体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为了争夺更多的读者和点击率,一些新闻媒体可能会追求轰动性的新闻,甚至不惜铺张浪费、编造事实以吸引读者眼球。

这种追求短期利益的行为不仅影响了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还可能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的后果不容忽视。

首先是对公众的误导。

新闻作为传递信息和塑造公众舆论的重要渠道,其失范行为不仅会误导公众,而且可能产生严重的社会后果。

虚假的报道可能导致公众产生不正确的认识或者对某些人或事件产生错误的态度,进而影响社会稳定和政治生态。

其次是对媒体自身的伤害。

新闻职业道德失范会损害新闻媒体的信誉和公信力,可能导致读者对某些媒体的不信任,进而影响整个新闻行业的声誉。

对于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加以遏制。

加强新闻行业的监管力度。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新闻行业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监督机制,对于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进行严惩,为新闻工作者提供一个清廉的职业环境。

加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教育。

新闻工作者应增强职业道德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媒体责任感,注重新闻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远离利益驱使和轰动效应。

新媒体时代下我国灾难报道的新闻伦理失范研究

新媒体时代下我国灾难报道的新闻伦理失范研究

3、建立第三方监督机制
政府和社会应该建立第三方监督机制,对媒体的灾难报道进行监督和管理。 对于违反伦理道德规范的媒体,应该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以维护新闻行业的声 誉和公信力。同时,公众也应该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对于媒体 报道进行理性分析和判断。
四、结论
新媒体时代灾难报道中的伦理问题是当前新闻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为 了解决这些问题,媒体应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道德约束力,同时也需要政府 和社会建立第三方监督机制进行管理和监督。只有共同努力,才能够确保灾难报 道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为公众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
3、强化政府监管
政府应加强对媒体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对违反 新闻伦理的行为进行严厉惩处。同时,应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 对灾难报道的鉴别能力和媒体的责任意识。
4、建立行业自律组织
建立行业自律组织可以有效地促进媒体行业的自我约束和管理。行业自律组 织应定期对媒体进行评估和监督,对违反新闻伦理的行为进行惩戒和纠正。同时, 可以为从业人员提供培训和教育支持,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新媒体时代下我国灾难报道的新闻 伦理失范研究
目录
01 一、灾难报道中新闻 伦理失范的表现
02
二、灾难报道中新闻 伦理失范的原因
03 三、应对策略
04 四、结论
05 参考内容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在这个过程中, 灾难报道的新闻伦理失范问题逐渐凸显。本次演示旨在探讨我国灾难报道中新闻 伦理失范的表现、原因及应对策略。
3、缺乏专业素养
在新媒体时代,许多媒体为了追求速度和点击率,往往忽视了新闻报道的专 业性。这导致了一些不实报道的出现,给公众带来了误导。

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之我见

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之我见

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之我见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是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媒体行业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对媒体的需求日益增长,而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却时常遭受质疑。

在我看来,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利益追求、媒体市场化以及缺乏监管等多重原因所引起的。

利益追求是导致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在商业化的媒体环境下,媒体依赖于广告收入,为了吸引更多的读者或观众,一些新闻机构可能会采用夸大事实、编造虚假消息或追求炒作,以获取更多的点击率或收视率。

有些媒体从业人员为了争取更大的利益,可能会放弃自己的职业道德底线,不顾事实真相,制造出一些虚假的新闻来满足读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媒体市场化现象也是导致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媒体机构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注重商业运作,追求利润最大化。

这种市场化的压力导致一些媒体机构以及从业人员更加注重商业利益而不是真实的新闻报道。

一些媒体可能会偏向一方,忽视事实真相,以符合某种政治或经济利益需求,这种行为违背了新闻工作者应该秉持的客观、真实、公正的原则,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缺乏监管机制也是导致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我国,尽管有一定的法律法规对新闻行业进行管理,但是监管力度还不够,监管机构的执行也存在不尽人意的问题。

一些媒体从业人员利用监管的漏洞,故意违反职业道德,制造出一些虚假的新闻,并未受到严厉的处罚。

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使得新闻行业缺乏足够的约束和规范,进一步加剧了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的发生。

针对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必须加强对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要加强对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培养,提高他们的道德意识和职业操守。

媒体机构应该加强对新闻从业人员的培训,引导他们从事客观真实、负责任的新闻报道。

应建立更加完善的监管机制。

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强对新闻行业的监管力度,加强对制假售假、虚假报道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保护公众的知情权和权益。

新闻道德失范

新闻道德失范

新闻道德失范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的新闻事业的飞速发展,出现了有些新闻媒体及新闻记者不同程度地违背职业道德准则的行为和现象,影响了新闻媒体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

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新闻记者工作中职业道德失范的行为和原因,针对这些问题从完善立法,加强新闻记者自身职业道德修养,健全新闻单位内部约束机制和加强社会监督方面就如何加强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建设提出了一些见解。

新闻职业道德,是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调整和处理新闻机构内外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或准则。

它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我国的新闻事业获得飞速发展,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有些新闻媒体及新闻记者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违背职业道德准则的行为和现象,影响了新闻媒体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因此,如何有效的防范和守住新闻道德底线,是摆在当前广大新闻记者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新闻记者道德失范的表现当前新闻队伍职业道德滑坡和行为失范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偿新闻。

把新闻产品完全商品化,实行以金钱为中介的新闻买卖。

如有的记者报道新闻索要钱物,或者以收费方式向会员单位提供新闻报道支持,搞变相的“有偿新闻”。

使新闻报道偏离了客观性、公正性和真实性,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侵害公众的利益,误导社会公众。

2、贪图享乐。

有的记者通过采访会光顾各种名目的新闻发布会、招待会、开业及庆典。

于是,出现了一些记者对“吃喝”、拿“红包”和“进宾馆”的热情远大于采写新闻。

写出的稿子充斥着空话、大话、套话、废话,以偏概全。

导致不愿下基层和艰苦地区采访,整天浮在表面上,把被采访单位提供的通稿改头换面,标上自己的名字便当作新闻来发表。

3、收受礼金或“封口费”。

记者心安理得地接受被采访对象提供的各种好处,如收受红包、礼品等。

更有一些记者,收取被采访单位的“封口费”,严重的影响了新闻工作者的形象。

4、撰写假新闻。

出于各种原因,漠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将新闻事实做以夸大,一味追求轰动、刺激、煽情的效果,在报道中无中生有,这不仅直接玷污了新闻媒体的形象,也辜负了公众对新闻媒体的信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报道中的道德失范研究【摘要】本文分析了新闻报道中存在的虚假新闻、有偿新闻、媚俗化倾向、人文关怀缺失等道德失范现象,通过分析指出,商业利益驱动、新闻自律不力、新闻专业主义缺失等造成其道德失范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加强传媒职业道德建设、构建完善的监管体制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新闻报道;道德失范;探究一、新闻道德与新闻道德失范新闻道德是从事新闻信息传播活动的人们,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调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传达信息的交流活动;是行为应该如何的规范。

新闻道德内化于新闻传播主体的品格、习性和意向之中,又通过其言行表现出来,是新闻传播活动中发挥着特殊作用的规范性调节体系。

新闻传播活动是一项具有广泛社会性的行为,报道者在采写、编辑、刊播新闻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道德意义是极为鲜明的。

比如,新闻记者以新闻为武器、讴歌正义。

又如,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而不顾新闻的社会效益,利用新闻对他人诋毁、诽谤。

这些行为,由于他们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有利于或有害于他人及社会的性质,能够对其进行道德善恶的评价,因此既是新闻工作行为,又是道德行为。

新闻道德不仅对社会具有较强的影响力,而且其导向功能也是十分巨大的。

新闻道德失范。

所谓道德失范,是指在社会生活中,道德规范约束力的失去或弱化,表现为相当一部分具有道德责任能力的社会成员,在社会活动中不遵守本该遵守的道德准则,丢失了最起码的道德良心的行为现象。

大众传播中的道德失范,是指大众传媒从业人员(主要指记者编辑)在不明显违反现行法律的前提下,主观故意从事有违行业准则与新闻专业精神的职业行为及交往活动①。

职业道德是一种主要针对职业行为的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

它一般通过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处理各种职业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情感、职业作风,以及它们的社会效果反映和体现出来②。

作为职业道德的一种,新闻道德与其他职业道德形态上的根本区别,在于其对新闻报道行为特殊的规范意义。

新闻道德的失范必然将造成价值标准的混乱。

不仅影响某个个体,还会影响某个社会群体、某个领域,甚至整个社会。

新闻从业人员在道德品质修养上尤其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首先,这是由新闻工作者诉诸舆论而参与国家治理的特殊身份和地位所决定的。

其次,新闻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在全社会特别是民众道德养成教育方面,具有其他任何教育形式所不及的全面性和影响力。

二、新闻报道中的道德失范表现虚假新闻。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衡量一切新闻价值的首要标准。

真实性是媒体伦理的最高准则和核心内容,而真实性的失效则是以虚假新闻的形式表现出来。

新闻的失实最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第一,无中生有,凭空捏造。

第二,添枝加叶,层层拔高。

第三,要件残缺,隐瞒事实。

第四,偷梁换柱,移花接木。

主要表现为:在新闻中,把过去发生的事情,写成现在出现的;把众人共同努力的成绩说成是一个人的成绩;把别人做的事说成是某个人做的。

第五,因果不符。

主要表现为:新闻指出的事件所发生的原因不符合实际情况,或者把事件发生的多种原因说成只有一个原因,或者风马牛不相及。

有偿新闻。

有偿新闻与虚假新闻、低俗新闻和不良广告一起被称为新闻界的四大公害。

有偿新闻,其实质就是某些新闻从业人员将国家和社会赋予的新闻机构传播新闻的权利,作为个人和团体的私有商品非法出卖,权利和金钱进行了非法交易。

有偿新闻是”拜金主义”在新闻领域的反映,是新闻界的不正之风,它的存在和蔓延,是新闻行业的耻辱。

典型的有偿新闻表现为接受劳务费、餐费等形式的红包、礼金、有价证券、获取各类消费、好处,以及可能会影响到公正采访和报道的礼品。

但是,现在这种现象已经成为大家理所应当工作流程,在实际的工作中,有新闻记者接受采访对象的红包、免费旅游的,也有报道对象专门请记者去做宣传送现金、提供服务的。

媒体有时因经济因素而报道某些新闻,有时也会忽视某些新闻,即有偿不闻,在获得经济利益后对信息进行有意隐瞒。

导致了在新闻报道中重利忘义,见利忘义的选择。

媚俗化倾向。

新闻报道的低俗化倾向是我国大众传播向市场化、娱乐化发展的极端趋势,是新闻职业道德的失范。

加拿大著名的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指出,传媒所获得的最大经济回报来自于“第二次售卖”,即将凝聚在自己版面或时段上的受众的注意力资源,“出售”给广告商或一切对于这些受众的媒介关注感兴趣的政治宣传者、宗教宣传者等。

而一些媒体则片面实践了麦克卢汉的“注意力理论”。

他们抓住受众的猎奇心理,一味迎合受众口味,大量刊登有立竽见影之效的刺激性新闻,扩大发行量和收视率、点击率,追求高额广告收入。

传媒界产生了自己的经济领域中“劣币驱逐良币”,即导致新闻报道中的道德失范现象。

特别是有的媒体请专家分析犯罪分子的杀人动机,竟然把原因归结于客观,更像是为凶手开罪。

这样难免会影响人们对社会生活的辨证判断和认识,甚至诱发人们的犯罪行为,从而带来了严重的负面效果。

另外,有的媒体则习惯集中性地进行大量的犯罪报道,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恐慌,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影响也极大。

人文关怀缺失。

新闻的人文关怀是指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各种需求的肯定。

这要求新闻报道中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来处理媒体与观众、媒体与市场的关系。

报道内容以人为本,体现对人的关心和尊重。

但是,新闻媒体为了获得发行量和收视率,不惜以牺牲人文精神为代价。

比如侵犯公民的隐私权、对弱势群体的漠视和歧视和新闻报道用语充满嘲讽和歧视等等道德失范现象。

有些对于暴力事件的报道,不少媒体为了增加吸引注意力,不加处理地将犯罪过程、犯罪手段的原始记录报道出来,一方面缺乏人文关怀,侵犯了受害者的隐私,对受害者心理形成第二次伤害。

另一方面,为犯罪分子和犯罪行为起到了一种“技术指导”的作用,对暴力的渲染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示范效应”,从而间接对社会暴力推波助澜。

三、道德失范问题的原因探究当前,新闻媒体的失范现象和越轨行为的出现,是缺乏以伦理学为基础而产生的,这深刻反映了我国新闻工作者价值观迷失,缺乏职业道德和个人修养,实质上也是传媒社会责任意识的淡漠。

媒介市场的迅速发展对今天社会的进步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毋庸置疑,但同时,也使得媒体从业人员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

一些人为了从媒体竞争中获得经济利益,采取不道德手段,而现阶段媒体市场监管不到位更是助长了这些不当行为,并使得大众传播媒体及其从业者难以将这些职业规范内化到他们的职业行为中去。

商业利益驱动。

布尔迪厄在《关于电视》里提到,收视率是一个隐匿的上帝,它统治着新闻场,也成为记者的最后的判断标准。

通过收视率,经济逻辑置入文化生产之中,由此形成收视率的经济逻辑。

因此,新闻场是一个场,但却是一个被经济场通过收视率加以控制的场。

通过收视率这一压力,经济在向电视施加影响,而通过电视对新闻场的影响,经济又向其他报纸和记者施加影响。

同样,借助整个新闻场的作用,经济又以自己的影响控制着所有的文化生产场。

同时,由于新闻场牢牢受制于商业化的场,新闻本身就不可避免地发生重大转变,“当利润、收视率成为最重要的因素,把越来越多的观众引向犯罪、暴力、灾难和名人新闻时,这种新闻就会泛滥。

从媒体营销学角度看,新闻等于生意、新闻等于营销。

从新闻无法摆脱商业控制这个事实,中外新闻工作者长期以来声称的或勇敢呼喊的“新闻独立”或者“新闻自由”其实并没有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独立与自由,这是因为商业在操纵媒体,越来越多的新闻已经成了广告和娱乐的囚犯③。

新闻自律不力。

相对于他律而言,“自律”属于道德范畴。

新闻自律是指新闻工作者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按照一定的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约束自己④。

新闻媒体是作为社会的传播机构,不仅具有发布信息的功能,更是承载着舆论引导的重要作用,因此忠实地反映社会状况,持公正立场进行客观报导,就成了媒体必须具备的基本责任。

我国的新闻自律信条主要是指《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但是,当准则落实到工作中去的时候,效果却不大。

因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只关心与自身利益有关的这一方面,很难单纯的依靠个人对自身进行约束和管理。

这一点可以从近年来新闻报道中屡次出现的道德失范现象看出。

准则虽然完美,但却不具有有力的惩罚,以致关于新闻自律的条文形同虚设。

新闻专业主义缺失。

新闻专业主义根植于西方的社会责任论,强调的是一种以公众服务和公众利益为基石的意识形态,从而区别于以市场为导向的媒体和以宣传为主要目的的媒体。

新闻专业主义的目标是为全体人民服务。

我国传媒目前处在社会转型期的快速发展阶段,一方面现行的职业规范不完善;另一方面,基于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职业规范还远没有建立起来,这就导致传媒职业规范中出现了断层和盲区。

只有重视新闻专业主义的教育才能使媒体能自觉履行社会公器的职能,以公众利益为服务对象。

在实际工作中,我国新闻工作者缺乏新闻专业主义的教育,在工作中很少有继续学习的机会,新闻专业主义教育是促进规则内化的主要手段,从业人员职业精神和责任意识的养成除了要依靠自律机制的引导和规范,更需要通过学习来实现。

新闻专业主义信念的树立需要对新闻媒体工作者进行终身的专业学习和专业教育,要自觉地承担起社会的观察者、事实的报道者的职责,坚持传播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此外,还要用实证科学的理性标准来评判事实的真伪,并把事实而非政治权力或经济势力作为自己必须服从的最高权威。

四、抵制新闻报道中的道德失范加强传媒职业道德建设。

一方面要内化传媒工作者的职业精神。

使每一个新闻工作者将传媒职业精神铭记于心中,形成职业良心。

大众传媒作为社会道德良知和价值公正的象征,只有以良心作为大众传媒伦理责任的心理基础,才能维护媒介的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要深化媒介体制改革。

有研究者认为,第一,应该实施双轨制发展的媒体体制管理模式。

所谓双轨制,就是针对不同性质的媒体,采取不同的管理和经营模式。

相同的定位,不同的发展轨道,使媒体的定位更加明确,从而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能各有所求,各拥所有⑤。

第二,实施编辑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这样一来,可以防止一些媒体为了赢得高额的广告收入,而替广告商做软新闻、策划新闻事件、编造假新闻。

构建完善的监管体制。

完善对媒体的有效监督,首先要建立有效的传媒自律机制。

与西方制度化的传媒自律相比,我国的传媒自律基础相当薄弱,既缺乏强有力的自律组织,又缺乏自律准则的有效执行。

我们可以借鉴学习西方国家在这方面的成功实践。

其次,完善司法监督制度。

当前,由于媒体职业道德规范只对媒体从业者以精神上的“软约束”,而这种“软约束”对于媒体的一些极端行为就显得非常乏力。

所以,要尽快确立传媒法,对传媒从业者行为进行制约,提升到法律层面,将有利于传媒行业的健康有序的竞争和发展。

最后,要完善社会监督机制。

由于大众传播是双向互动的活动,媒体向受众提供有效信息的同时,受众也应当对媒体作出反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