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磁电机项目立项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磁电机项目立项报告
一、项目提出的理由
永磁电机产品因其用途广泛而具有广阔的市场,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我国永磁电机行业销售收入便已超过880亿元,同比增长1.10%;预计2018年,销售收入将超过930亿元。
虽然我国永磁电机行业发展较快,但全球范围内来看,日本、德国、美国、英国、瑞士、瑞典等国家知名品牌公司凭借其数十年的永磁电机生产制造经验和关键工艺技术,仍然影响着世界永磁电机的发展,掌控者大部分高档、精密、新型永磁电机的技术和产品。
尤其是日本,凭借精密加工技术在中小电机具有较大优势,代表世界先进水平,引领着高档精密永磁电机的技术发展,单独处第一梯队。目前,日本主要永磁电机制造厂商有日本电产株式会社、日本阿斯莫株式会社、日本电装株式会社、日本万宝至马达株式会社等。
另外,美国的军用永磁电机也居于国际最顶端位置。美国在军用永磁电机的研发和生产方面,为了达到武器设备的互换性和三军使用的统一性,长期以来在军用微电机标准化和系列化方面,不惜重金开展多方研究工作,形成了以美军标准为基础的统一标准。目前,美国
永磁电机市场上的主要制造厂商Gettys、A-B、I.D、OdawaraAutomarion和Magtrol等。
近年来,由于技术的扩散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永磁电机
行业也有长足发展,成为了全球永磁电机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掌
控着国际社会中低端永磁电机市场。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17
年底,全国永磁电机制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有285家。
不过,国内永磁电机企业开发能力不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而
且永磁电机专用设备整体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高精密永
磁电机用的精密专用设备仍依赖进口。同时,永磁电机行业主要集中
在东部沿海地区,呈现“东强西弱”格局。
具体数据来看,2017年,江苏省销售收入比重最大,占全行业比
例超过三成,是我国永磁电机行业的最主要集聚区;其次是浙江省,
占比达到10.81%;山东省排在第三,占比8.04%。
长远来看,永磁电机行业前景广阔。一方面,我国稀土资源丰富,稀土矿的储藏量居世界首位,稀土永磁材料和稀土永磁电机的科研水
平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充分发挥我国稀土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
研究和推广应用以稀土永磁电机为代表的各种永磁电机,对加快实现
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另一方面,永磁电机行业不断吸收科研新成果,逐步演变成机电
一体化产品,朝着以电磁与电力电子技术为核心,集计算机技术、新
型半导体材料技术和精密加工应用技术为一体的方向发展,其高新技
术集成的产业特征越来越明显。
最后,在电动汽车电机驱动技术方面,受到车辆空间限制和使用
环境的约束,电动汽车用电机驱动系统不同于普通的电传动系统,它
要求性能更高、体积/重量密度更高、环境温度更高,用于普通电机驱
动的电力电子与电机技术已经不能适应其要求。因此,永磁化将成为
未来汽车电机的发展方向之一。可以预见,随着电动汽车的不断普及
和发展,永磁电机行业也将显著受益。
把创新作为引领转型发展的第一动力,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
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打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构筑支撑我市转型发展新的竞争优势。
强化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大力拓展网络经济。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
环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健全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推进人才
等创新要素集聚,打造区域创新高地。
(一)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
推动重点领域创新。瞄准重点产业技术瓶颈和产业竞争力提升需求,推进实施联合技术攻关。加快突破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
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海洋开发利用等前沿领域关键技术,提升
基础材料、核心零部件和先进工艺水平。
提升创新支撑能力。围绕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构建运行高效、开放共享、引领发展的创新支撑体系,加快布局、提升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组建产业技术创
新联盟或协同创新中心。
(二)大力拓展网络经济
夯实互联网应用基础。促进互联网深度广泛应用,带动产业变革
和商业模式、服务模式、管理模式创新,拓展网络经济空间。鼓励互
联网骨干企业开放平台资源,围绕重点领域加强行业云服务平台建设,支持行业信息系统向云平台迁移。加快关键技术突破,推进物联网感
知设施统一规划布局。
加快多领域互联网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基于互联网的产业组织、
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等各类创新,培育新兴业态和新增长点。
培育互联网生态体系,加快互联网创新要素向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渗
透,形成网络化协同分工新格局。引导大型互联网企业向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开放创新资源,鼓励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创新联盟。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创新,鼓励搭建资源开放共享平台,积极发展分享经济形态。
(三)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建设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实施双创行动计划,构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服务平台。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和政策集中发布,向创业者开放专利信息资源和科研基地。鼓励龙头企业、高校院所建立技术转移和服务平台,向中小微企业、创业者提供技术支撑服务。完善创业培育服务,加强创业导师队伍建设,提升创业投资产业基金效益,打造企业服务与创业投资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开放式服务载体。
(四)构建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
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支持跨界创新、融合创新,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完善科技成果信息发布与共享平台,完善知识产权申请和扶持政策,促进人才、资金、科研成果等在城乡、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间有效流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改革科研管理体制、科技成果收益权和处置权、基础研究领域科研计划管理方式等,实行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