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多媒体技术》课程标准汇总

《移动多媒体技术》课程标准汇总
《移动多媒体技术》课程标准汇总

南京城市职业学院

《移动多媒体技术》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

软件技术

(3G移动)

开课学期第4学期制订时间2015年7月

课程代码322234 课程学时48 课程学分 3

课程类型B类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对应职业资格证或内容

合作开发企业

执笔人孙旸合作者审核人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软件技术(3G移动)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课程。课程总学时为48学时,开设于第四学期。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是《高等数学》、《移动通讯协议与技术》,无后续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得学生初步掌握移动多媒体技术采用的语音/音频/图像/视频等编解码技术、信源信道联合编码技术及传输协议、移动多媒体的开发平台以及移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系统等知识。为学生将来从事难度较大的移动多媒体应用开发做好基本知识和素养储备。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根据3G移动互联开发程序员岗位知识体系的需要,采用模块化的课程设计模式,遵循高职高专“够用、实用”的职业教育理念,确定本课程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让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初步掌握移动多媒体技术从核心技术到开发平台再到应用系统的相关知识。

三、课程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移动多媒体技术的基本原理,重点掌握移动多媒体技术采用的语音/音频/图像/视频等编解码技术,掌握多媒体技术的通信协议、开发平台以及应用等相关知识。

知识目标

①掌握移动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

②理解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的理论依据。了解取样频率的转换、多媒体数据的转码、移动多媒体数据格式。

③了解移动多媒体技术采用的语音/音频/图像/视频等编解码技术。

④了解移动多媒体技术的各种通信协议和开发平台。

⑤了解移动多媒体实现系统、移动多媒体业务终端的现状和发展、移动多媒体技术的业务发展。

能力目标

①能够使用MatLab软件,根据教师给出的实验代码修改后进行仿真。素质目标

①自主开放的学习能力;

②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及沟通能力。

四、课程典型工作任务

五、课程整体设计

六、课程学习单元内容与要求

七、课程考核与评价

本课程的考核采用“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的学生成绩评定方法。

1、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40%:包括课堂实验(20%),课后作业完成情况(20%)。

2、结果性评价

结果性评价60%:采用闭卷考试,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使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考试时间90分钟。

八、教材选用与编写建议

1、推荐教材:

《移动多媒体技术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

王海波编著书号 ISBN 978-7-111-32343-3

2、参考书目:

《MatLab通信仿真及其应用实例详解》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MatLab图像/视频处理应用及实例》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数字语音处理及MatLab仿真》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信息论与编码》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