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极八势
原传八极老架拳术
原传八极老架拳术一、行礼起拳势—起势:身体直立,头顶上颌,双目平视前方,下颌内收,胸畅背撑、颈竖肩顺、臀裆提敛、足尖向前、五趾抓地、足心涵空;以腹式呼吸法正常呼吸(行拳时当鼻吸鼻呼,此时与收拳势时可以鼻吸口呼,缓长吸呼),周身放松、心无杂念、专注神聚,闻口令之动令后,开手起势行拳;左手握呈“开口拳”状,右手为掌,双臂同时向身前撑挑,与肩同高而相抱于胸前,向前推撑抱拳行拳礼(站北向南起拳势)。
此为起拳势动作,注意神情平和、松静,但须有警觉严肃之态而含锋不露。
集体训练当服从命令,闻令而动,并以双目之余光,相互顾及、整齐化一;不可抢令先动或令下而迟动。
附图1:直立动作;附图2:行礼动作;附图3:撑臂抱拳行礼动作。
二、并步曲立势:身体直立,双足扎实,两手为掌,掌心向外翻,自身前以臂、掌平行向身两侧撑张,与肩高度相致,臂、掌分撑至身侧之时,手腕共同向身内拧转,呈俯掌状;五指分张,掌心向下,空涵为“鹰爪”形,徐徐向下按落(此为“鹰爪力”功法);同时,双腿向下曲蹲,身体沉坐,呈并步曲立之势;双臂、爪缓缓向身内抓扣,下落回收于腹前下方两侧,双爪握呈拳,向腹部下方拍靠,收拢、拳背向身外前方;势动不停,双臂、拳自下向身前上方抬起,向前撑顶,与胸部高度相致而止,两拳拳心相对,目视前方。
要点:身势正直,沉坠扎稳,“鹰爪”扣提,缓缓曲蹲,气体遍体,内外坚劲。
此为起拳势动作,并为“曲立桩”和“鹰爪力”功法,练法详见后文“功法篇”。
附图4:双臂、掌外翻动作;附图5:“鹰爪”提扣动作(正视);附图6:曲蹲收拳拍腹动作;附图7:曲立向前撑抬臂、拳动作。
三、提步顶肘势(右):提右足向身正前方向踢进一大步踏下,右左足随之而吞拖相跟呈马步势;右臂、拳抬起随进步向前平行撑顶,步踏同时曲臂、拳,以肘向前上方挑顶,右拳拳心向上,拳置于右腮下,肘约与胸部高度相致(不可超过肩部);左臂、拳进步之时掩于己腹间上方,而后与右肘前顶一起,向身后拉拽,曲臂、拳挎于己胸下方,拳心向下,两拳均为“开口拳”状。
八极拳精义、拳理、基本功
八极拳精义、拳理、基本功八极拳精义、拳理、基本功八极拳始祖引用“八极”一词定为拳名,非常绝妙。
“八极”属古地理概念,“八”为数字,“极”为顶端,远端之意。
“八极”系天地间四面八方极远的地方。
《淮南子·地形训》记载曰:“天地之间九州八极”又“九州之外乃有八殥,八殥之外而有八紘,八紘之外乃有八极”。
“殥,犹远也紘,维也,维络天地而为之表,故曰紘也”。
此为“八极”一词之正解。
八极拳,行拳必内存八意,外具八形,劲发八面。
警,慌、毒、猛、烈、神、急。
内存八意方可先机制胜;外俱八形始堪进退;应敌时身体中正,劲发八面,不偏一隅,方能以稳重厚实而博人。
“八意”“八形”“八面”均以“极”字为宗旨。
此为“八极拳”之所由来也。
本拳又称开门八极拳,盖取应敌进招不离硬开门之意也。
八极拳内存八意,八意者:警、慌、狠、毒、猛、烈、神、急是八种攻防意识,需精心修炼,达到极限为目的。
警:是极其高度的警觉意识;慌:是指在慌乱中,处变不惊,镇定自如的意识;狠:是指极其凶狠、凌历的意识;毒:是指极其残忍毒辣的意识;猛:是指极其勇猛剽悍的意识;烈:是指极其强烈狂暴的意识;神:是指极其神速顽强拼博的意识;急:是指极其快捷急发的意识。
八极拳外具八形。
八形者:龙、虎、熊、猴、燕、犬、鹰、鹑。
八形要象形而取其意,用其神。
龙:龙能隐潜腾伸,呼风唤雨,翻江搅海,隐形无踪,出没无常。
进步捷如风,变化如蛟龙。
虎:勇猛、凶残、霸气、猛进、猛扒、猛撞、猛插、猛楼、猛按的威猛之气势。
熊:沉稳、镇定、坚实、厚重,蹲靠、硬碰、硬撞、挤靠、上掀、拔根。
猴:机警快捷、动如疾风、快如闪电、愣打、快接、急弹。
燕:敛体束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侧锋而入,见隙即钻。
犬:凶猛剽悍,反应敏锐和非凡的听觉和嗅觉。
鹰:目锐、利爪、束身闪钻,迅猛快捷,急冷狠抓。
鹑:极快的起动。
急突善钻的高超技能。
发招似鹑突也。
外俱八形:模仿八种动物的习性特点,用其神,取其意,化其技。
八极拳“劲发八面”不偏一隅,方能稳重厚实,健力而博人。
(完整word)八极拳(精)
八极拳(一)魏彦丰八极拳是我国传统的优秀拳种之一。
它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诸省,南方及海外也见。
河北沧州是八极拳的发源地,是清朝康熙年间一个名叫“癞”的云游高僧始传给吴钟,尊“癞”为始祖一世,吴钟为初祖二世,迄今历经200多年不衰.40年代末,原南京中央国术馆,将八极拳列为必修拳术。
八极拳随之广传全国,饮誉海外.八极拳动作节短势险,猛起硬落。
发力暴猛.以其刚烈雄健、朴实简洁的风格和独特的技击特点著称于世。
拳谚曰:“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
可见它在我国武坛众多门派中的地位。
八极拳练法要求:一练拙力如疯魔,二练软绵封闭拨,三练寸截寸拿寸吐露,四练筋骨皮肉合。
八极拳套路图解起式两脚并步,身体自然站立,两臂自然下垂于两腿外侧,掌心均向里,掌指均向下,目视前方(图1)。
要点:头要端正,颏微收,挺胸,直腰,收腹,身体自然正直,两臂自然下垂。
第一段1。
并蹲步栽捶两脚右拧,身体右转90度,两腿屈膝半蹲,成为并蹲步,右拳直臂向下栽拳于小腹前,拳眼向里,拳面向下,左拳屈于右腋前,拳心向里,拳面斜向右,目视前方(图2).要点:头要端正上领,颏微收,挺胸,直腰,收腹,气向下沉。
2。
抱拳弹腿左拳收抱于左腰间,拳心向上,拳面向前,同时,左腿支撑身体,右腿提起向前弹踢,右脚脚崩平,脚尖向前,目视右脚尖方向(图3)。
要点:支撑腿要稳,弹踢要迅猛,短快,力达脚尖。
3。
马步劈拳身体左转,右腿屈膝收回扣于左脚膝窝处,成为扣腿,同时,两拳向外、向上侧平举,与肩平,两拳拳眼均向上,拳面均向外,目视前方(图4)。
接着,两拳直臂向下、向里交叉于腹前,左臂在里,右臂在外,两拳拳心均向里,两拳拳面斜向下,目视前方(图5)。
不停,右脚向右侧落步,两腿屈膝半蹲,成为马步,同时,两臂直臂交叉上举外分,左拳屈肘收抱于左腰侧,拳心向上,拳面向前,右拳翻拳向右下侧劈砸,拳面向右,拳背向下,高与肩平,目视右拳方向(图6)。
要点:扣腿要稳,扣腿、抡臂、砸拳动作要连贯,一气呵成。
八极
《吴氏八极拳术秘诀之谱》(摘录)此谱是1936年由吴会清、强瑞清两位先生组织重新修订,历时约三年之久而形成的八极拳谱。
现把有关八极拳源流和技术部分摘录如下。
八极拳五世传人吴会清在序言里介绍八极拳谱之由来:“……我祖讳钟者,北方八极门拳之卓著者也。
其术受于癞,精于癖,技之高妙,为一时王公大人所许舆。
授徒至一百五十余人,一时武技好为极盛。
阙后恐异术之终湮也,创为八极门谱以记其盛。
谱之中以癞为一世,钟、癖为二世,沿至今已九世矣。
近自民国肇造,国家于武术一途提倡之惟恐不力,武学发达方兴未艾。
而我河北义勇之士及青年武夫踵门来学者又大不乏人,从此八极拳法之再振不卜可知。
然清者钟之后裔也,际此国家尚武之秋,存亡继绝责不容诿,不及身之存,于八极谱赓续而重修之。
窃恐人事难知,倘再经兵燹水火,则我祖绝技流传逾二百余年者将自此而陨,清之罪无可逭矣。
爰远追遗绪,咨访篡辑,集成巨资,寿诸枣梨。
六世强瑞清赞助之力居多,由此八极之传绵绵无替,不特可以永先型于不坠,而与国家尚武之意亦不无小补、岂不懿舆!……”……曩昔吾沧无此拳,于前清雍正年间,有一南方侠客云游来孟村,适口渴腹肌,吴公讳钟在园学圃,慨然款待茶饭,谈论投机,推诚相爱。
钟公素习武术,言来契合,与之比赛,屡试屡北。
侠客曰:“侬素闻燕赵多慷慨之士,故云游来此,以访贤者。
今观孺子忠诚可嘉,侬将术遗于此矣。
六合枪之奥妙,俟三年后汝师兄癖道人再来授汝,以为汝弟兄识面之余地”。
钟公跪问师之仙乡姓名,侠客曰:“癞,侬之号也”,除孝、悌、忠、信之教育外,别无余言,飘然而去……八极拳歌上步顶肘在中堂,崩肘卧立炮最强;就步扬炮往上打,斜步撩阴闭肘裆;叠手接拿在左右,推闯换式双手忙;屈步撩阴一旁站,打下跪膝去我裆;缠肘左右掌面盖,落手拿下挂塔防;土步挂塔跟在后,就步一式归中堂。
谨遵五世麟书公拆讲八极官招六十四手论上使引手窝里炮,下使接拿平地略;上使抱肘摔掌胯,下使靠肘仙人拨;上使闭肘单扬打,下使拢住单耳掌;上使提篮撩阴脚,下使摇手闭着裆;上使摔锤挂肘打,下使接锤随着手;上使单耳拖肘进,下使撑掌转身掌;上使推闯不放走,下使拢裆盘肘架;上使驳肘撑摩提,下使挂掌摇身掌;上使接掌钩缠抱,下使提腿拿嗓窝;上使懒手压肘打,下使退步顺手掌;上使缠丝埋后腿,下使挂塌ㄨ肚撩;上使滚肘映面掌,下使接掌拿手腕;上使破拿跪膝进,下使抓发往下扪;上使缠脚如膀顶,下使打坐不松手;上使滚上摇身起,下使翻身随着行;上使抱头双手拿,下使撒手归中央。
八极拳很多过去不外传的精髓
八极拳很多过去不外传的精髓八极拳是中国武术中的一种拳法。
该拳法的“八极”一词原为古地理概念,源于汉《淮南子·坠形训》“天地之间,九州八极”。
如今的“八极”一词用于武术,取意为“发劲可达四面八方极远之地”。
八极拳属于短打拳法,其动作普遍追求刚猛、朴实无华且发力迅猛的风格。
在技击手法上讲求寸截寸拿、硬打硬开。
真正具有一般所述挨、帮、挤、靠、崩、撼之特点。
八极拳发力于脚跟,行于腰际,贯手指尖,故暴发力极大、极富有技击之特色,大有“晃膀撞天倒,跺脚震九州”之势。
因此,八极拳在中国传统武术界素有“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之说。
拳名八极者,乃取拳中八大招之出手起脚无所不用其极也。
行拳必内存八意,外具八形,劲发八面。
八意者:警、慌、狠、毒、猛、烈、神、急;八形者:龙、虎、熊、猴、燕、犬、鹰、鹑;八面者,八方也。
内存八意方可先机制胜,外具八形始堪进退。
应敌身体中正,劲发八面,不偏一隅,方能稳重厚实而博人。
八意、八形、劲发八面均以“极”字为宗旨,此拳名之所以由来也。
本拳又名开门子拳者,盖取应敌进招均不离硬开之意。
以上所述,以其精辟的语言高度概括了八极拳名称的来由及武道的宗旨。
自古以来,任何传统与现代的搏击术,都有自己的目标追求,但都脱离不了一个总的目标,即天下武功之道的目的是“将人体的能量全部彻底地解放出来,并推向极限。
”李书文先生编著的《八极拳谱》中写道:“人之全身内外乃完整之体,体内动必形于外,外动必发于内,意动相随,气动血行,骨顺筋直,气到力发。
怒形于色,喜形于面,呼气则胸缩,吸气则胸胀,一肢动百骸随,一处静百处静。
五脏动于内,四肢全躯动必形于外,此自然之理也,故八极每出手起脚,必将八极融为一气……论呼吸将含胸拔背,松肩松胯,气贯丹田者均为内外协调也。
此不仅为技击之需要,亦为健身所必由之路也……“力必出于自然,又贵于沉实重,活泼虚灵,如是方能运使自然,得心应手。
忌用强力、僵力,所谓自然之力者并非全不用力,乃一顺先天自然之能,循序渐进,以求各部之协调一致也。
八极拳八顶与八式
八极拳肘法丰富,招法繁多。
为使练拳者迅速地掌握实战技术,先师们以易学好用为标准,从套路中筛选出具有实效的招势,组成了“八顶”与“八式”(又称“金刚八式”)两个短小精悍的套路,供弟子们演练。
虽然它们只有十六个动作,但内涵丰富,变化多端,攻势凌厉,是八极拳中的精品,不可轻视。
“八极”是:挑扑、背顶、转挂顶、抱头顶、滚靠顶、翻顶、折缰顶、闭提顶。
“八式”是:撑捶、扑西掌、降龙式、伏虎式、劈山掌、探马掌、虎抱捶、圈抱掌。
“八顶”朝西练过去,“八式”朝东打回来。
“八顶”与“八式”可以作为一套整拳来练,也可以拆开单操或双人过招。
通过正反势、左右劲等练至精熟,不仅利于实战,而且能够健身。
一、起势1.身朝西方,目视前方,并步垂掌,直立;双手握拳,由裤缝向前平端提起,两臂与地面平行,拳眼朝上(图1)。
2.两拳变掌,掌心朝上,平提起置于头上方变掌下落至颈后侧,掌心向下(图2)。
3.双掌由耳侧下落,掌心朝前,掸拂两侧衣襟;接着两臂弯屈上提,两手由耳根向前水平推出,右手变拳贴于左掌心(图3~图4)。
4.身体右转90°,右足向斜后方退一步,左足跟随并步,屈膝下蹲,左手变拳和右拳同时下落于胯前,双臂弯屈,拳心向下;身朝北方,头颈左转,眼视西方(图5)。
要点:动作1至动作3要全身放松,神定意静,舌顶上腭,自然呼吸;动作4鼻吸口呼一次,气沉丹田,屈膝落拳要有沉坠劲。
二、挑扑顶1.身体左转90°,左足向左斜前方上一步,右足跟抬起向外碾转,成三角八棱步;同时双臂向左前上方绷挑,拳眼朝上;身朝西方,眼视前方(图6)。
2.身体左转90°,右足向左足前跨进一大步,左足随之?滑跟进,拧腰坐胯成马步;同时右臂弯屈变肘外顶,右拳竖于右颊下一拳远处,拳眼朝肩,拳心朝斜上,拳头松握,为“开口拳”;左拳沿右肩前下落,至左胸下屈肘抱住,拳眼向内,拳心向下,距体一拳远;身朝南方,头颈右转,眼视西方(图7)。
要点:两个动作要紧密连接,一气呵成;双足蹬地,整个身体有向前冲撞的劲意;右足擦地向前?出,落地后脚跟外转碾震;身体坐胯下沉,有沉坠劲;两臂有右前顶左后拉的十字劲;右肘有朝前下的扑劲和顶劲;双臂绷挑时用鼻吸气,右肘顶时嘴呼气发“哼”声。
八极技击核心八大招
八极技击核心八大招展开全文八大招乃是八极拳的技击精华,也是八极拳的技击核心,其每招均可单独练习,以磨砺技法,体味劲道,又可连贯成套,一气呵成,以长进功夫,熟练技巧,风格独具。
每招每势又均可实用,其实用方法另行介绍。
八大招歌诀(拳谱)八大招式是精华,与人较技则不怕。
担推撑靠短又快,阎王点手只三下。
扇顶提打劲力整,似如猛虎把山爬。
迎门击打三不顾,抢机夺位疾速打。
缠挎封压折缰式,反肘索扣尽擒拿。
要穴太阳最薄弱,朝阳猛打好手法。
左磕右碰闯身进,硬开门户进身打。
黄莺双抱锋利爪,双掌撞肋把腰掐。
立地通天似火炮,击敌要害撞下巴。
八极八技里面藏,领会神通本领大。
八大招套路图解起势两腿伸直,两脚并拢,两臂垂于身体两侧,两手五指并拢贴于腿侧为预备势,两腿屈膝半蹲,同时左拳直臂平肩向左侧冲出,拳眼向上。
目视左拳(图1)要领:身体端正,精神集中。
第一招:阎王三点手左脚向左上步,同时左拳成掌,臂略屈,以腕为轴向上、向外挽--小圈。
目视左掌。
(图2)右脚向前上步成为虚步,同时左掌下按于小腹前,掌心向下,右拳向上、向前、向下翻砸,拳心向上。
目视右拳。
(图3)步不动,右拳屈臂收于右腰侧,拳心向上,同时左掌向前直臂推出,掌心向前,高与肩平。
目视左掌。
(图4)右脚向前上半步,成为马步,身体左转90°同时左掌向左,右掌向右侧直臂撑出,掌心均向外,掌尖向上,高与肩平,两臂成一条直线。
目视右掌。
(图5)要领:动作连贯协调,劲力顺达。
收势左腿屈膝提起,同时左掌成拳收于腰侧,拳心向上,上体左转,右掌随转体向左平伸,拇指侧在上。
目视右掌。
(图6)动作不停,左脚下震于右脚内侧成并步,两膝半蹲,同时右掌成拳屈肘收于右侧,拳心向上,左拳直臂平肩向左侧冲出,拳眼向上。
目视左拳。
(图7)要领:震脚冲拳协调-致,冲拳有力,力达拳面。
第二招:猛虎硬爬山左脚向左上步,同时左拳成掌,臂略屈,以腕为轴向上、向外挽一-小圈。
目视左掌。
(图8)动作不停,右脚向前踩出,脚尖外展(翘),同时左掌成拳屈臂内收于腰侧,拳心向上,右拳成掌向后、向上、向前横劈,拇指侧在上,高与肩平。
讲练八极拳金刚八式
随着内部研修的精深、外部交流的广泛,八极门两大支(孟村、罗疃)有共识有分歧,保有原传而又各有千秋。
大家心照不宣,认为套路、拳理、技法无论是自产的,还是引进的,只要它能鲜明地表现出本门的风格和特点,确实是好东西,八极弟子都应该不分彼此,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金刚八式就是典型的例子,它不是吴钟传下来的,以前,孟村和罗疃只有一部分人练,如今,众多的流派基本上都掌握了金刚八式。
金刚八式看似简单,可是各支门人对它的领悟程度却有不同,所以在练法上各行其是,在架势上也有了差异。
强氏在传授八极拳上有自己的理念和做法:1、指导思想是“硬开猛攻,三盘连击,招法活用,气力贯通”;2、技击原则是“以势(大势、大招、组合拳)为主,以快制人”;3、训练方法是“操单式,练套子,用大招”。
在这个宗旨下练金刚八式,首先,要求弟子架势准确,明白用法,反复进行左右式单练;然后,把单式穿成套路,练到娴熟;最后,将几个单式有机组合,形成一个大势(大招),结合步法、身法、气力、对手进行刻苦演练,变动作机械为感应灵活,达到实战要求。
强氏金刚八式的动作名称和别家大同小异,它们是:撑捶、扑面掌、降龙式、伏虎式、劈山掌、探马掌、虎抱捶、圈抱掌。
强氏八极拳属于孟村老架,所以在练套路时,开头有起式(恭揖式)、拉弓式、挑提三个动作,然后再往下打撑捶等。
八式打完,有个收式(挑手立掌)。
强氏门还有一套精悍的肘法套路,叫金刚八顶(八顶),外人很少会练。
前人视金刚八顶和金刚八式为珙璧,不让一个弟子同时掌握,二者只传其一。
当代强氏俊杰李春和先生打破旧例,二八(八顶、八式)同授,组成套路。
行拳路线是:“八顶”朝前练过去,转身,“八式”打回来,正好合成一个短小多变、攻势凌厉的八极精品,令人不禁拍案叫绝。
如何练撑捶站成左臂左足在前的四六步,右拳抱在腰间;然后身略左转,左足上前一步,右足跟进成丁步,同时左臂里旋回拉,左掌下按于腹前;左足蹬地,右足快速上前一大步,左足随之跟进,成右四六步,右拳向前直击。
八极拳金刚八式
熊精硬靠出蹲纵,横冲直撞少人侵
撑捶(开门基本式)
站成左臂左足在前的四六步,右拳抱在腰间;然后身略左转,左足上前一步,右足跟进成丁步,同时左臂里旋回拉,左掌下按于腹前;左足蹬地,右足快速上前一大步,左足随之跟进,成右四六步,右拳向前直击。要点:右足上步要有闯碾劲,右拳打的是“顶”,要和右足进步协调一致,要迅捷爆猛,打出寸劲;整体动作要含沉坠劲和十字劲.。用法:敌击我胸腹,我左手推按压敌拳,同时出右拳击敌中、上盘。撑捶要和卧立炮、顶阳针区分开:卧立炮大多用于较远距离,后足上闯步,拧腰坐胯,碾震成马步,后拳迅猛直击,突然打在敌欲动之时;前拳是立拳,拳眼朝上,后拳是平拳,拳眼朝肋,双拳一立一卧,因此得名。有的拳谱称“窝里炮”,我觉得不如名叫卧立炮规范。顶阳针大多用于近距离,四六步不变,一臂屈肘上挂,格挡敌的击头,另一拳直击,成锥拳,利用凸出的食指或中指的骨节处点击敌的要害穴。
降龙(五岳朝天锥)
只教拳架不拆手,练者的动作往往不到位,即使架正劲整,也是无的放矢。降龙的主要用法是:我的右扑面掌被敌上架格挡,我左手迅速由右腕外侧向上挑起敌臂,同时起右足搓踢敌腿膝裆;右手变拳抽回后,立即向前撑捶,直击敌腹肋,同时右足前落,左掌下沉。此招用的是六开中的“提”与“顶”。由此可知,练时左手与右足的“提”要协调一致,劲在右足的前脚掌上;右撑捶与左掌落要协调一致,“顶”力在拳面上,要打出寸劲;起右足时,左腿略屈,五指抓地;右撑捶时,拧腰坐胯,碾震发力
探马掌(登山探马锥)
总起来说,大家练金刚八式是按照“一招一式”、“左右转换”练习的。这像案子上放些珍珠,它们互不相连。我认为,这种单操手的练法属于初级阶段,是要经历的,但不能在此停留,还应向中、高级阶段前进,也就是把珍珠串在一起,还要编制成精美的项琏。串珍珠需要工具等物品,劈山掌接探马掌要加入单挑手,就是右足上前一步,右掌由下往上挑起,然后再打探马掌。动作是:左足上一步,成左四六步,右手回收按压于腹前,左掌探出;上体稍左转,右足往前上一大步,右掌随之向左推拨,左掌回收到左肋下,上体右转,左掌弧形向下再向前上方撩起,右掌回收到右肋下;上体再左转,重心前移,成右弓步,右掌同时前探,左掌回收到左肋下。这里打了一组动作:左探掌、右托肘左打裆、右探掌。要求身法、步法、手法要灵活迅速。之所以这里打了一个大势,是因为我方出探掌,对方常常迎上来,一臂向上架挡,另一臂屈肘打盘顶,我方正好托肘打裆,再接一个探掌,易于奏效。有人练与用探掌是左右连续,形式单一,容易被对方高挑低斩中间排所阻挡。
八极拳宗描 一起探寻古老而又神秘的八极拳历史
八极拳宗描  一起探寻古老而又神秘的八极拳历史八极拳,曰神拳。
古拳类拳法。
属武当。
它始于元,兴於明,盛于清。
至今已为七百余年的历史。
八极拳谱载:“吾拳保过朱洪武。
”八极拳曾帮助明太祖朱元璋打过天下,保过江山,为朱洪武立下汗马功劳,被册封为“开国元勋,保国神拳。
”故八极拳由此又称谓“神拳”嗣后,八极拳的行踪,如度云雾山中。
时隐时见,神秘莫测。
即是偶尔一见,也似云中电光,一闪即逝。
难见“庐山真面目”。
八极拳师传相当严格。
择徒甚严,轻而不传。
一代不过数人。
又藏头掩尾,秘而不露。
故传播不广。
知者甚少。
这种情况,一直延误了数百年,直至清朝乾隆年间,传於山东人吴钟时,方才改变了秘而单传的状况。
始为广泛传播,才有今日之盛。
枪拳大战,吴钟得八极吴钟。
学艺於锁罗山。
师赖魁元习六合枪,六年艺成下山。
走南闯北,寻师访友,较量切磋武艺。
未遇敌手。
六合枪技艺无敌于天下。
吴钟因得“神枪”之誉。
吴钟成名后,落居于天津南的咸水沽。
选地设场教徒,开始传播枪技。
门前立一旗,上书“天下第一枪”。
以枪傲视天下。
俗云:艺怕出名,一旦出名,时天下英雄,四方豪杰,能人名士,慕名访者,时而有之。
一日来一访者,曰刘三睒,乃一八极门中传人。
吴钟傲气凌人,并不把来人放在眼里。
二人较技时,吴钟并不客套礼让。
走至兵器架前,伸手提一杆。
并不说话,瞄斜着看刘三睒,以目示意,让刘选兵。
刘三睒对吴钟高傲藐视态度,并不在意。
反而面浮笑容。
举双手示之,曰:“仅此二物奉陪。
”吴钟说:“吾习枪,不善拳。
”意思是咱们比兵器,不比拳脚。
刘:“你习枪,即用枪。
”吴惊奇的问:“汝空手?”刘:“可乎?”吴:“枪长拳短,何能对?”刘:“看短能克长乎?”吴钟面浮冷笑,自持枪技天下无对。
面对刘三睒空手,心虽存疑,却仍不放在心里。
自思:少则一下多则三枪。
即可胜之。
思罢,肃容喝道:“好,那么你就接招吧。
”说罢,提枪在胸。
一个纵步,已至刘三睒近前,“唰”的一枪电闪一般,当胸扎到。
八极拳八极底功(入门必知)
八极拳八极底功(入门必知)八极底功,亦称基本功,对八极拳法的操练和日后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
八极底功,多是一招一势的局部功能练习,且变化甚少,初练者会觉得单调。
但操练八级拳法求实求正,没有良好的底功,很难人门,并且日后也不易提高。
所以练八极拳法功高者,务求底功精深。
练底功者有三点要领。
其一,要准、正、苦、熟。
“准”是架勢必须标准。
初练时即求标准,虽不能立时标准,但日后必能标谁;初练时不求标准,欲待日后标准,则日后必不能标准。
“正”是动作必须正确,练底功虽动作简单,但要做到举止端正,确凿无疑,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所能奏效。
初练时即需求正确,朝朝幕幕以求之,则日后必能正确。
如果初学不正确,欲待日后正确,则“谬学拳,改正难”。
“苦”是功夫要苦。
所谓苦,无非是练功时的酸、痛、累、难。
酸是肌肉刷烈运动后乳酸和代谢产物积,刺激感觉神经末梢的感觉器,产生酸、胀、痛的感觉,坚持练下去,难受的患觉便会消失、转化。
痛是酸胀产生的痛,肌纤维因过力伸缩|拉伤所产生的痛,拌掌、靠桩所产生的皮肉受硬物撞击之療。
这些痛都会随着功夫加深而逐日淡漠、消失。
累是人体|出力后的一种感觉功能,是人体生理对运动的一种自我保护性机能。
随着练功的持久,累的感觉阈值也会逐步谱高。
对|果的感受也会发生变化。
即使剧烈运动,也不会觉累,耶或累一些,医会很快消失。
相反,在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对剧烈运动形成定型模式后,一日不苦练,反会感到身体难受。
难是功夫不到觉难。
难是一种运动心理的刺激性反应。
它可以影响到情绪中枢,可以激发情绪高昂,也可以引起畏惧和沮丧。
架势不标准,动作不正确,身体劳累,都会觉得难。
但难,关键是功夫不到,功夫到了,难马上会变成易。
所以有心练功者,知难而进。
熟是功法纯熟。
熟极能生巧,巧则能得功法之精髓,以巧力破千斤之力。
若要功法纯熟,必须苦练,在苦练过程中勤动脑思考,向老师请教,与武友磋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方能渐得精细纯熟之功法。
功法纯熟后,便如在身在骨,日后求招功之手、眼、身法,步,便可招招在握,变化无穷。
霍氏八极的八大功
霍氏八极的八大功一个拳种的功法,均包括内功和外功,发力练习也可以称为功法。
而本节所讲的主要是操身功法。
何为操身?操身在就是徒手或利用器械,采用专门的方法对自身的专项能力进行超出先天所具备条件而进行的加强性练习。
这些练习有的是各个门派都必须练习的,如发力、抗击能力等;有的是特点突出拳种为了使自己的技术更有杀伤力而练习的专项功法,比如鹰爪门的指力、南拳的桥手等等。
这个专门功法必须与某个拳种的技术特点相对应,换一句话说就是“没有这个专项训练,这个拳种的某些技术就不能够实用或者说用了但效果不好”。
八极拳的特点,决定了桩功的重要、贴身靠撞能力的重要、双臂缠带能力的重要和沾衣发力能力的重要,因此,八极门的许多功法都是为了加强这一能力而设计和训练。
霍氏八极拳的主要操身功法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弓(弹力弓)、把(竹把子)、球(黄泥球)、板(木掌板),桩(活树桩)、包(布砂包)、衣(铁坎肩)、气(气口)。
一弓。
弓,顾名思义就是象发射箭的弓一样,是练习外撑功夫的,可以增加进攻时的突破能力和沾衣发力的穿透能力。
弓有两种练法:一是练上肢,二是练整体。
就练习上肢的功夫而言,弓的最现代的替代品就是拉力器。
它的制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是个弓就行。
但拉力器比弓差的地方是:拉力器只有前后的力,而没有折拉手腕的力。
如果弓是较长的,则对于手腕稳固性的练习是拉力器所不能代替的。
将弓套在身上,还能练一些撩击和劈砸的技术,这也是拉力器不能承担的。
弓的弹力要因人而异,因人的体力和功力而异,循序渐进。
弓的练法是:攻击之手抓弓背、另一手抓弓弦,两手同时发力到位并挺住。
手在抓时要先松擎,发力时再抓紧,这是原则(图223、224)。
练习时要左右互换,发力之手的方向也不应该固定在一个位置和方向上。
如果是练习肘的发力,弓的里侧则应该是凹形的,有利于肘的支撑。
就练习整体之功而言,弓就不单纯是弓,而是要借助桩。
具体方法是:将一圆木松埋于地下,圆木木身要包上比较厚实的棉絮(用布裹好)。
八极指的是哪八极
八极指的是哪八极
八极指的是天下八派,亦称为八派八极,大多数是指古朴王朝时期,社会游击
队随后发展起来的八种形式,各自主张以武术来反抗残暴的政府。
八极之一是“金顶”,由齐入学师张三丰指导,习武荟萃,传授“金枕头”,
倡导“先攻及伤害之术”,以及拳拳到底的决斗,口号“拳拳到底不怕朝秦政权”,以到实现自由解放为宗旨。
八极之二是“净土”,成立于江南,由蒋眉牙创立,以针灸理疗为主,传授
“方天画戟”,以身体柔韧性优势干涉政权,以术士武士抗衡暴政,旨在拯救残负之民,破除从中觊觎的权贵。
八极之三是“梁氏太极”,诞生于北方,由梁宽佐得师传授,以太极拳功法为主,以静态相支撑动态,寓理心思,极富艺术趣味,功法注重循环共振,天地同庆,旨在提升民众的修养素养。
八极之四是“华山”,由郭靖及黄蓉合作,以毒技为主,习锻炼剑、轻灵饵、
截破技及毒技,拳术重在内劲沉静,旨在建立“一剑真顶天”的境界,口号“隐忍若无,公正不偏”。
八极之五是“古墓”,由昆仑及任盈盈教导,以金米、糯米、蕃茄及毒素技艺,传授剑法、棍法、绳法、抓捕术及机枪等,旨在用匿影捕获罪犯,学习“蕃茄之法”以解脱枷锁,为落民谋幸福生活。
八极之六是“全真”,由孙思邈及王重阳指导,以“全真子”拳法,以中医理
念练习身法,习武讲理,旨在恢复初心,崇尚“修身以取真经”的修炼之道,救众人于苦海里。
八极之七是“崆峒”,由齐臀教出,以“崆峒剑法”为主,大量采用技绩,旨
在让民众凭实力取得地位,以少耕耘,多养羊,活到异体中,破除重苦流诣,让家庭幸福圆满。
八极之八是“武当”,由张三丰指导,以“武当太极拳”为主,拳术传授精准。
八极拳八大式
八极拳八大式八极拳的练功体系中有八个单式动作,人称八大式,它对于提高练习者的功力,规范习武者的发力形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店铺为专门您整理好的:八极拳八大式。
八极拳八大式八极拳的八大式是由哪八个动作组成的?孟村人的说法是:劈山掌、崩山掌、降龙、伏虎、探马掌、迎门铁扇、霸王折缰和眼望三点手。
八极拳八大式1、劈山掌:重点应落在一个“劈”字上,劈是由上向下的力,如刀砍斧剁,其肩、其手、其臂要拉直放松,沿耳根放开劈下。
拧腰切胯的同时,侧身双脚闷跺,双手交叉劈于胸(腹)前。
然后交叉上步,呈弓步两臂逆向打(展)开。
劈山掌的意识导向:劈掌时,要身体合卧,拔背松臂,提肛收腹,身轻意沉。
手落时,如力劈华山,势不可挡。
交叉上步时,两臂挑(拋)打,如力拔山兮,无所顾忌。
这两个动作一合一开,相互对应,力达无限(图1)。
八极拳八大式2、崩山掌:其核心是个“崩”字。
崩,炸也,也有崩开之说。
崩山掌要结合体内真气运行,调节身体内外开合变化,努力使意气力同发一时。
由全放变全收,再由全收变全放,这样循环变化,增强身体的抗御能力和运动张力(图2)。
八极拳八大式3、降龙式:意在“降”字。
中下盘要从埋根中找吃根,侧身弓步,前足震脚内扣,拧腰切胯,小臂拥打,合力夹击。
降龙式切勿视为掏拳(勾拳),它们是两种不同的发力方式,所要击打的部位也不同。
意识中有前手挑擒龙头,后手按握龙尾之感(图3)。
八极拳八大式4、伏虎式:伏虎式是由一提、一按组成,要求沉胯平移、三尖相照,提手不过眉心,按手不越丹田,上身抢步,提按连发。
伏虎式要突出彰显对拔张力,每进必跟,攻防转换(图4)。
八极拳八大式5、探马掌:探马掌又称托枪式,是八极拳闯步练习的一种重要形式。
托枪式讲究震脚上步,埋根撑臂,三尖相照,拥挤靠打。
练习托枪式不能理解为靠掌击打,这个动作掌所起到的作用是向前切出,如逆水行船,劈风斩浪。
掌到之处,如入无人之境,意念向前,势如破竹(图5)。
八极拳八大式6、迎门铁扇:双臂运行如同一扇关闭的大门,云手靠近的同时,震脚下沉呈马步,埋根横扫拥挫发力(图6)。
八极拳拳谱教材
(独立式)
身形并足直立,双手握空拳置脐下高度,提左膝至中门腰部高度成右独立式,脚尖下压护住立足之膝盖,双拳由小腹直接伸至胸前高度,双拳、膝盖成三角形,独立之足五趾抓地、膝盖微屈保持弹性,脚尖微外摆。左右交替。
三、顶心肘
(马式)
由预备式蹲坐成马步,朝右前方顶出右肘,拳心外翻、小臂约垂直地面,左拳坐腕扯至左腰旁,拳心朝下,小臂略与右大臂平行。靠肘起立,左右互换。
二、弓步捶
以马步功架站定,收左拳回腰际,右转腰胯成右弓步,同时完成捅出左立拳,再收小腹、提胸背,使胸挺背平,出拳高度以心口为准,使两手大臂对称外撑、并略为下沉,务使双肩与脊椎组成工整的十字,不可耸前肩、翻後肘,撑满慢放坠肘回正,交替练习十次。
回目录区
八极架
1抱肘
2左蹬腿
3右蹬腿
4提膝
5献肘
6黑虎偷心
身形蹲坐成马步,双拳随沉坐之势向前下方栽出,拳心朝下,双臂平行伸直,约与大腿平行,头要顶、尾要收,肩臂拔张,目视双拳。靠肘含胸起立,收式。
回目录区
八极活步桩
一、蹬腿
身形直立,并步抱肘,并膝下蹲,坠肘平伸双臂,保持上盘不变,屈膝蹬出左脚,脚跟与右膝同高,身体不可有起伏,顺着重心前移平稳落步成左弓步,再蹬出右脚,出脚时不可刻意提膝抬脚,轻离地面即快速出腿,交互蹬腿前进。
四、小缠
出左脚成左弓步,右立拳前伸成拗步捶,腰胯左拧将右臂带至左腰,左掌即搭握右腕处,再向右拧腰,同时提右脚至左足侧坠步做提笼换步,双手压定於右腰际,再冲出左脚成弓步,保持握腕冲出右平拳。上右步成左拗步捶,换边交替练习。
五、冲捶
出右脚成弓步,右立掌前撑,再冲出左脚成马步,同时捅出左立拳,右手采抓回右腰际。身形左转成左弓步,左拳成立掌采抓,再上右步出拳,身形不可起伏,左右交替练习。
八极拳的练功体系中有八个单式动作
八极拳的练功体系中有八个单式动作,人称八大式,它对于提高练习者的功力,规范习武者的发力形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今天,我把自己对八大式的理解和体会用文字形式表述出来与大家商榷,目的是想抛砖引玉,请大家斧正。
八极拳的八大式是由哪八个动作组成的?孟村人的说法是:劈山掌、崩山掌、降龙、伏虎、探马掌、迎门铁扇、霸王折缰和眼望三点手。
1、劈山掌:重点应落在一个“劈”字上,劈是由上向下的力,如刀砍斧剁,其肩、其手、其臂要拉直放松,沿耳根放开劈下。
拧腰切胯的同时,侧身双脚闷跺,双手交叉劈于胸(腹)前。
然后交叉上步,呈弓步两臂逆向打(展)开。
劈山掌的意识导向:劈掌时,要身体合卧,拔背松臂,提肛收腹,身轻意沉。
手落时,如力劈华山,势不可挡。
交叉上步时,两臂挑(拋)打,如力拔山兮,无所顾忌。
这两个动作一合一开,相互对应,力达无限(图1)。
2、崩山掌:其核心是个“崩”字。
崩,炸也,也有崩开之说。
崩山掌要结合体内真气运行,调节身体内外开合变化,努力使意气力同发一时。
由全放变全收,再由全收变全放,这样循环变化,增强身体的抗御能力和运动张力(图2)。
3、降龙式:意在“降”字。
中下盘要从埋根中找吃根,侧身弓步,前足震脚内扣,拧腰切胯,小臂拥打,合力夹击。
降龙式切勿视为掏拳(勾拳),它们是两种不同的发力方式,所要击打的部位也不同。
意识中有前手挑擒龙头,后手按握龙尾之感(图3)。
4、伏虎式:伏虎式是由一提、一按组成,要求沉胯平移、三尖相照,提手不过眉心,按手不越丹田,上身抢步,提按连发。
伏虎式要突出彰显对拔张力,每进必跟,攻防转换(图4)。
5、探马掌:探马掌又称托枪式,是八极拳闯步练习的一种重要形式。
托枪式讲究震脚上步,埋根撑臂,三尖相照,拥挤靠打。
练习托枪式不能理解为靠掌击打,这个动作掌所起到的作用是向前切出,如逆水行船,劈风斩浪。
掌到之处,如入无人之境,意念向前,势如破竹(图5)。
6、迎门铁扇:双臂运行如同一扇关闭的大门,云手靠近的同时,震脚下沉呈马步,埋根横扫拥挫发力(图6)。
八极拳略述
八极拳略述八极拳以其刚劲、朴实、动作迅猛的独特风格流传至今。
八极拳,早年因地域不同而被称作“巴子拳”、“八忌拳”、“八技拳”、“开门八极”、“开拳”等。
但近代根据其发劲可达四面八方极远之处的特点,以“八极”二字定名,根据古书记载“八极”有八方极远之意。
八极拳的起源时间和地点,至今说法不一。
一说,起源于明代,在戚继光所著《纪效新书·拳经捷罗篇》中,曾提到“巴子拳”即“八极拳”。
二说,源于武当,是武当道士根据前人经验所创。
三说,是清代河南省岳山寺和尚张岳山创。
四说,是清代一号“癞”的云游僧人所创,但均无确切史料依据,故其起源尚有待武术史学研究者进一步研究、考查。
目前已见的记载是《沧县志》。
据《沧县志》卷八《人物·武术》所载:“吴钟,八方八门(即八极)拳术之初祖也,字弘声(1721一1802),孟村镇天方教人,八岁就学,聪慧过人,年甫弱冠勇力出众,遂弃书学技击,昼夜练习,寒暑无间,一夜方舞剑于庭中,来一道士,吴钟问其姓字,其人不答,坐谈武术,皆闻所未闻,道士留十年…罢辞去。
”据说过了二年,道士的弟子号“癖”的又来,赠吴钟《八极秘诀》一卷,并传授了大枪术之奥妙有三年之久。
吴得秘传后,苦心操练,功夫达炉火纯青地步。
雍正年间,吴只身三闯福建泉州少林寺,寺内虽有诸多暗器,却无一伤身。
因其枪法娴熟,被钦差官奖为吴神枪,当时有句“从南京到北京,大枪数吴钟”的说法。
吴钟于乾隆年间,在河北老家沧县城南孟村镇设场,使八极拳广为流传。
故有“孟村八极”和“吴氏八极”之说。
八极拳法传至吴会清、李书文等人,由吴会清汇成拳谱。
在《八极拳谱》中记有:“我祖讳钟者,北方八极门拳之卓著者也。
其术受于癞,精于癖,技之高妙,为一时王公大人所许与,授徒一百五余人,一时武技号为极盛厥,后恐异术之终湮也,创八极门”。
谱中以道士为一世,吴钟为二世,吴荣为三世,李大中和张克明为四世,张景星和黄四海等为五世,李书文和吴会清等为六世,霍殿阁为七世,至今已传八、九世了。
中华名拳——八极拳
中华名拳——八极拳八极拳又称开门八极拳、巴子拳等,是中华武术名拳之一,属贴身短打拳术。
八极拳是取其行拳走架力达八方极远之意,与练习者习技求理应精至极达而得名。
拳谚云:“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足见八极拳在武术拳种中的显赫地位。
八极拳素以动作刚猛朴实,劲道雄厚合整,气势磅礴,大开大合,硬开狠打,以短制长,以气摧力,以声助威,气贯丹田,内外合一,快慢相变,长短兼施,攻守合度而著称,且有“晃膀撞倒山、跺脚震九洲”之气概。
八极拳劲力十分突出明显,常以“十字劲”、“缠丝劲”、“沉坠劲”、“撞靠劲”、“合整劲”等见长;身型讲究含胸拔背,沉肩坠肘,立腰滚臂,扣趾抓地;步法也非常有风格特点,其中有震步、闯步、碾步等组成。
八极拳系内容丰富,有八极小架、金刚八式、六肘头、纯阳剑、提柳刀、行者棒、梅花枪、六合大枪、八极对接、对劈刀、对扎大枪等等。
其中核心内容是:六大开,八大招。
六大开是指顶、抱、单、提、拧、缠等六种基本技法;而八大招则是:阎王三点手、猛虎硬爬山、迎门三不顾、霸王硬折缰、迎风朝阳拳、左右硬开门、黄莺双抱环、立地通天炮等八种组合动作。
演练八极拳要求:意专身正,松肩坠肘,外方内圆,手脚合一,气力融通,三盘连击。
此外,还有,眼不及一目,拳不打定处,身不舍正门,脚不可空存之讲究。
在此,笔者向广大武术爱好者,推出的是屡获国内武术比赛金牌的八极拳名套,具有一定技术难度和演练要求,需八极拳习练者静心体悟。
预备势双腿并站,上体自然,左、右手臂下垂身体两侧,目视前方(图l-图2)。
注:图1为武术抱拳礼。
1.并步按掌头先向右转视,同时左、右手臂侧展上托,随经头上方,直臂下按至腹前,日再转左方(图3-图5)。
要点:托、按掌连贯一致,转头变视快脆.2.蹲步握拳身体稍左转,左、右手由下向体左侧上挑,高与肩平,左臂伸直,右臂屈肘,接着双腿屈蹲,左、右手握拳,左拳平肩,右拳落腹,目视左侧方(图6,图7)。
要点:蹲身握拳协调,上体微含,左、右拳应有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肢体(主要指双臂)由外向内揽扣合拢的打法及力量都是“抱”,虎抱捶为其中之一。强氏的虎抱捶可分为两个招式:1、圈抱。左足上前一大步,右足随之滑动前移,成左四六步,同时右掌速回收,再和左臂一齐从身两侧向身前围抱;左臂弧形连抱带下压停于左肋下,拳眼朝里,右臂弧形抱于头前上方,拳眼朝下;头和上体微向左前倾。要点:双臂向内抱要有拧裹劲;身体要有向前拥挤和向左下的沉坠劲。用法:对方顺步冲右拳,我方上左足落在对方前足后埋根,同时左臂向内下格挡截压,顺势滑抱对方后臀往里拧带,身体向左下方斜转,用右肘里侧向左下搓打挤压对方颈部,将其摔倒。2、劈砸抱。右足上一大步,左足随之向前滑进,成右四六步;右前臂里裹下压,右拳收按于右肋下,拳眼朝里,左拳从身后往身前上方外旋,穿搓劈打,拳心斜对鼻尖。要点:上体稍右转,带动步进拳打;右拳裹压与左拳穿打配合要协调一致;动作内含的十字劲和缠丝劲要发好。用法:接上动,对方右转身撤回右足,我方顺势赶打,进右步落在对方前腿后面埋根,右前臂拨压对方撤步时打出的左冲拳,左拳穿拥击打对方面部、颈部或胸
4.八极拳师与内家拳师在暗劲上有何不同?
刚猛暴烈,显形于外,被称为明劲,拳家都要经历这个阶段。把刚劲逐渐消去,柔劲越来越大,这是内家拳师在慢慢把明劲换成暗劲,打拳以暗劲为主,侧重养生。于是有了带有揶揄意味的“太极十年不出门”。八极拳师的明劲不减,仍然体现八极的劲力风格,但已揉进坚韧之力,刚柔相济,伺机而用,不走极端。
根据自己的经验领会如下。1、行气、发力要与拳式合拍,做到协调一致,同步进行。2、拳式的动作幅度小,用力轻,或打暗劲时,应闭口开鼻,以鼻行气,在较细的气流冲过鼻腔时,发出“哼”的微声。例如出探掌。3、动作大而猛,需全力以赴,仅以狭窄的鼻腔行气显然不行,此时要以口腔为主,大量的气流高速喷射出来,发出近似“哈”的声音。例如打卧立炮。4、打大势(大招、组
金刚八式就是典型的例子,它不是吴钟传下来的,以前,孟村和罗疃只有一部分人练,如今,众多的流派基本上都掌握了金刚八式。金刚八式看似简单,可是各支门人对它的领悟程度却有不同,所以在练法上各行其是,在架势上也有了差异。强氏在传授八极拳上有自己的理念和做法:1、指导思想是“硬开猛攻,三盘连击,招法活用,气力贯通”;2、技击原则是“以势(大势、大招、组合拳)为主,以快制人”;3、训练方法是“操单式,练套子,用大招”。在这个宗旨下练金刚八式,首先,要求弟子架势准确,明白用法,反复进行左右式单练;然后,把单式穿成套路,练到娴熟;最后,将几个单式有机组合,形成一个大势(大招),结合步法、身法、气力、对手进行刻苦演练,变动作机械为感应灵活,达到实战要求。强氏金刚八式的动作名称和别家大同小异,它们是:撑捶、扑面掌、降龙式、伏虎式、劈山掌、探马掌、虎抱捶、圈抱掌。强氏八极拳属于孟村老架,所以在练套路时,开头有起式(恭揖式)、拉弓式、挑提三个动作,然后再往下打撑捶等。八式打完,有个收式(挑手立掌)。强氏门还有一套精悍的肘法套路,叫金刚八顶(八顶),外人很少会练。前人视金刚八顶和金刚八式为珙璧,不让一个弟子同时掌握,二者只传其一。当代强氏俊杰李春和先生打破旧例,二八(八顶、八式)同授,组成套路。行拳路线是:“八顶”朝前练过去,转身,“八式”打回来,正好合成一个短小多变、攻势凌厉的八极精品,令人不禁拍案叫绝。
2.自己能发出暗劲吗?
想用挨傍挤靠击人,不料双方势均力敌,“顶牛”了。此时,甲方稳固下盘,运作中盘,松胯转腰,全身的肌肉配合协调,由收缩到伸张,不断增大整体劲,感到一股浑厚充实的力量由下至上弧形旋出,有手擎巨闸的感觉。这就是发暗劲了。乙方会感到受力面积增大,沉重的渗透力传导过来,有千斤压顶的感觉。乙方无法反击,逃脱不开,败下阵来。旁人一看就知乙被甲暗劲所伤。
如何练撑捶
站成左臂左
足在前的四六步,右拳抱在腰间;然后身略左转,左足上前一步,右足跟进成丁步,同时左臂里旋回拉,左掌下按于腹前;左足蹬地,右足快速上前一大步,左足随之跟进,成右四六步,右拳向前直击。要点:右足上步要有闯碾劲,右拳打的是“顶”,要和右足进步协调一致,要迅捷爆猛,打出寸劲;整体动作要含沉坠劲和十字劲。用法:敌击我胸腹,我左手推按压敌拳,同时出右拳击敌中、上盘。撑捶要和卧立炮、顶阳针区分开:卧立炮大多用于较远距离,后足上闯步,拧腰坐胯,碾震成马步,后拳迅猛直击,突然打在敌欲动之时;前拳是立拳,拳眼朝上,后拳是平拳,拳眼朝肋,双拳一立一卧,因此得名。有的拳谱称“窝里炮”,我觉得不如名叫卧立炮规范。顶阳针大多用于近距离,四六步不变,一臂屈肘上挂,格挡敌的击头,另一拳直击,成锥拳,利用凸出的食指或中指的骨节处点击敌的要害穴。
接伏虎。上体先稍右转,重心后移,左腿略回收,屈膝半跪;左臂随身后拧,按逆时针方向往下往后摆动半圈,不停,再随上体的左转,重心前移到左腿,左臂接着往上往前抡摆半圈;同时右足往左足提落,成丁步,右臂跟在左臂后往上往前直臂抡摆,右掌向前下方抡劈,同时左掌向上回收停于右肩处。要点:关节松活,拧身、动腿与抡臂要协调,动作要连贯;抡臂劈右掌要有沉坠劲,力达于右小臂及掌外缘。用法:强氏八极讲究“以势为主”“招法活用”,所以很注重三盘连击。劈山掌的常用法是,左臂向上往外格挡对方的冲拳,在捋压时,右掌劈其颈部。一般人讲到此就停了,以为八极“一招制敌”,其实事情往往不会那么容易搞定,加上后续的招法才能够雪上加霜。劈山掌运用成功,可接用砸肘:敌前俯,砸其后脖颈或背部;敌后
仰,砸前胸。这是打上盘。敌若闪,右臂随体右转横挎打;或进步拥肘推打摔;也可进步右挑肘。这是打中盘。还可单、双挑手撩阴。这是打下盘。敌退得快,我要紧追不舍,向下打双耙手,再向上冲天炮。
探马掌怎样“探”
如何练好伏虎
接“降龙”往下打。右脚提起外展、回落、震脚、蹬地,身体右转180度,左足随右震与身转之势提起向左前方蹚出一大步,整个身体随之冲闯,落成马步;同时右臂按顺时针方向上转,架于头后侧上方,左臂随身右转屈肘上提横在胸前,肘尖朝左,再紧随左闯步向外展开,往左前方水平抽打。要点:右震脚要有沉坠劲和蹬力;左屈肘要打出“盘顶”,左臂打“单”要有甩鞭似的崩弹劲,展开时要与闯步协调一致。用法:敌一手防我右拳,另一手还击;我右臂顺势缠绕,右手架挡并抓捋敌击来之拳腕,左肘、左臂、左拳先后连击敌肋、胸、腹等部位。活用劈山掌
“气力贯通”非强氏独创,它是八极门练拳的基本要求之一,俗称“打气口”,即以意领气,气走催力,行气发声,声助拳功,把意、气、还有三句:“硬开猛攻,三盘连击,招法活用”,它们是一个表述整体,意思前后关联。因此,这里讲“气力贯通”是专指“外用”,而非“内养”。八极拳谱上有口诀“气与力合”,还有歌诀“潜力如丝连,发力气撼山”。它们精练地说出气力贯通的要求和方法,
合拳)时,连贯紧张的动作对呼吸的配合及调整要求较高。除了根据每一式的动作、力量要“哼”“哈”得当外,还应适当地“顿气”(气流一放一停跳跃性地分次喷出)和“屏气”(呼气时气流短暂憋一下),有时还要“偷气”(动作之间小吸一口)。例如金刚八大势中的“扑面大势”(扑面掌——单挑手——截抱——双耙手),第一式的用法是一掌往里拨按敌击我之臂,另一掌扑劈敌面,企图一掌打翻,就要哈”,而且在动作结束的刹那略有屏气,加大爆发力量,如同举重运动员;随即身形迅速下坐,单手上挑击裆,应该“哼”了,因为动作小,裆又是薄弱部位;截抱是以我臂像铁棍似的迎击敌臂,意念是要打折它,显然用“哈”对头,并略有屏气;双耙手挠敌面,“哼”就可以了。5、磕桩时,手臂击打时要以意领气,在撞击到物体的刹那把气运到磕打的部位,并想象气向外迸弹,同时发“哼”。靠桩时,伴随着前胸后背的挨傍挤靠,也应意到气到力到,还发“哼”声。在下的体悟是:磕桩靠桩的动作和力量不宜太大,用暗劲较好,这样不易出偏,可避免肢体和内脏受伤。我觉得打大势时,根据动作巧妙地用好意、气、力、声,打得缓急交错,呼吸顺畅,威风八面,确实比较困难,然而,若不掌握这个技巧,八极拳的威力就打不出来。因此,希望同门在明师的指导下,通过一段时间(不好确定长短)的身体力行,逐渐学会这项技能。
如何练扑面掌
接上动撑捶,左足往左前方上一步,同时左手斜上撩打贯耳掌,右拳回收在腹前;右足上一步落在左足前,成右四六步,同时右手由左手腕下穿掳,左臂里旋回拉,左掌下按于腹前;右足上前一步,左足跟提成丁步,同时左手立掌向斜上方撑出,右掌回收停于左胸前。
要求:此式侧重打“单”,注意松肩送肩,臂掌应打出弹、脆、快;体侧斜向前方,既可放长击远,又能缩小对方的打击面,保护自己。用法:左掌扇敌耳光,若被架挡,右手由左腕下抓捋敌臂下带,左掌直扑敌面,或托其下颏,或扼其喉;左膝可以前顶敌膝,或提起上撞敌裆。气力贯通打出威风
八极八顶八势 (2012-02-21 16:52:14)
六大开 六大开为八极拳之绝技,意为先开门,后进招, 凡与敌交手均不离此术。六大开是顶、抱、单、提、挎、缠。练六大开以三靠三合为要点招不离胯。金刚八势(基本开门练法):撑锤(崩弓窜箭急)、降龙(五岳朝天锥)、伏虎(六合扑地锦)、劈山掌(劈山斧加钢)、探马掌(登山探马准)、虎抱(圈拦虎抱急)、熊蹲(熊蹲硬靠挤)、鹤步推(鹤步推山稳)。
暗劲答疑抛砖引玉
1.怎样可以看出发暗劲了?
拳师见面,双方握手,有时就暗中较劲。开始两人怡然,两掌相合,继而,一方的面部表情不自然,甚至呈痛苦状,手还不能从对方掌中抽回。大家马上知道发暗劲了,力弱一方处于尴尬境地。因此,有经验的人往往行抱拳礼。再有,硬功表演,双头枪分别顶住两人的喉咙,他们身体前移,枪杆慢慢弯曲至折,观众知道这是暗劲的作用。实例不再多举。
如何练降龙
只教拳架不拆手,练者的动作往往不到位,即使架正劲整,也是无的放矢。降龙的主要用法是:我的右扑面掌被敌上架格挡,我左手迅速由右腕外侧向上挑起敌臂,同时起右足搓踢敌腿膝裆;右手变拳抽回后,立即向前撑捶,直击敌腹肋,同时右足前落,左掌下沉。此招用的是六开中的“提”与“顶”。由此可知,练时左手与右足的“提”要协调一致,劲在右足的前脚掌上;右撑捶与左掌落要协调一致,“顶”力在拳面上,要打出寸劲;起右足时,左腿略屈,五指抓地;右撑捶时,拧腰坐胯,碾震发力。
八大招:(1)阎王三点手,(2)猛虎硬爬山,(3)迎门三不顾,(4)霸王硬折缰,(5)迎风朝阳掌,(6)左右硬开门,(7)黄莺双抱爪,(8)立地通天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