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中药方剂大全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9ae3ca65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56.png)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口服方一、中药口服方组成:黄芪15g,金银花30g,马齿苋30g,桃仁12g,当归15g,木香15g,槟榔12g,槐米15g,仙鹤草30g,小蓟15g,枳壳15g,炒白芍15g,黄连15g,元胡15g,炙甘草3g。
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二、灌肠方1、仙鹤草30g,小蓟15g,紫草15g,白芷15g,血竭5g,桃仁10g,金银花20g,马齿苋30g,生黄芪15g。
水煎100ml,加入云南白药3g,庆大霉素8万IU,保留灌肠。
2、清热解毒方(1)白头翁30克、蒲公英30克、野菊花15克、黄连10克、败酱草30克。
(2)黄连10克、山栀子15克、金银花30克、白芍30克、防风10克、甘草6克。
(3)马齿苋30克、半枝莲30克、地榆15克、千里光30克、白芨12克。
3、清化湿热方(1)苦参30克、黄柏15克、槐花15克、地榆15克。
(2)马齿苋30克、白头翁30克、黄柏15克、苍术15克、大黄10克、明矾10克。
4、活血化瘀方(1)蒲黄15克、灵脂15克、丹参30克、当归15克、地龙10克、槟榔15克。
(2)乳香6克、没药6克、当归10克、白芷10克、皂荚刺15克、白芨30克、金银花30克。
5、瘀疡生肌方(1)生肌散10克、云南白药1克、青黛5克,溶于0.5%普鲁卡因100毫升中保留灌肠。
(2)锡散类、生肌散、云南白药各1克,溶于温水100毫升中,保留灌肠。
(3)白芨15克、紫草15克、青黛5克、五倍子9克、血竭3克、儿茶9克、甘草3克。
6、白头翁50克、黄连25克、苦参50克、白芍25克、大黄15克、土茯苓20克、黄柏20克、白芨30克、丹参40克、云南白药2克、乌梅30克。
治疗方法每日1剂,加水1000ml浸泡2h。
文火水煎2次,每次40min取汁,合并2次煎液后再浓煎至约200ml,放置沉淀后取汁150ml直肠给药。
晚睡前排空大便,取头低臀高左侧卧位,臀部抬高1Ocm,将18号导尿管轻轻插入病变部位,直肠病变者深约15cm,灌肠成功后继续保持臀部抬高1Ocm,左侧卧位30min。
治疗结肠炎的名医名方
![治疗结肠炎的名医名方](https://img.taocdn.com/s3/m/e301a815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49.png)
治疗结肠炎的名医名方结肠炎灌肠方组成:黄芪30g,薏苡仁30g,白芷15g,生地榆15g,黄芩15g,葛根15g,地锦草30g,防风12g。
功用:健脾、清肠、敛疮。
主治:慢性溃疡性直肠炎,各种结肠炎等。
用法:上方加水文火煎汤,取汁100ml,每晚临睡保留灌肠(约保留20分钟),严重者早晚各灌肠1次,2个月为1疗程。
如效果不理想,停药1周后,再灌肠1疗程。
方解:方中黄芪补中益气、托毒敛疮,佐以薏苡仁健脾化湿,地榆、黄芩、葛根、地锦草清肠中湿热,白芷、防风祛风抗过敏,白芷还有消肿排脓燥湿作用。
临床应用:一般病程短、病情较轻者,只需灌肠即可;如病程较长、病情较重者,可用上方在灌肠的同时内服(白芷的剂量可酌减至6~9g),疗程可酌情延长至3~6个月。
治疗中嘱病人忌食海鲜及油腻食物等。
荆芥连翘汤治疗慢性肠炎。
处方:荆芥10克,防风10克,桔梗10克,白芷10克,柴胡12克,连翘15克,薄荷10克,川芎10克,黄连5克,黄芩10克,栀子10克,生地10克,当归15克,白芍10克,枳壳10克,甘草15克。
7剂,水煎服。
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党参30克,白术15克,茯苓30克,山药25克,扁豆15克,薏苡仁30克,砂仁10克,桔梗15克,诃子15克,肉豆蔻30克,赤石脂30克,禹余粮30克,煅龙牡30克,大枣15克,白蔻仁15克。
诸药合用,有补其中气、渗其湿浊、行其气滞、恢复脾胃受纳与健运之功。
以上诸药水煎成150毫升溶液口服,每日3次,两周为一疗程,1~2个疗程可收效。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除了药物治疗以外,也须注意预防调护。
患者起居应有规律,保持心情愉快,预防风寒感冒;饮食有节,以清淡、营养、易消化为主;避免进食生冷不洁及难消化或清肠润滑之食物。
此病日久易伤胃气,可给予米粥益胃养阴;若脾胃虚寒,可给予姜汤以振脾阳,调和胃气。
结肠宁组成:木香12克,吴茱萸10克,川黄连10克,白术15克,白芍20克,防风12克,陈皮15克,薏苡仁30克,厚朴18克,白头翁20克,白芷5克,当归15克,甘草10克。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经典方剂及临床疗效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经典方剂及临床疗效](https://img.taocdn.com/s3/m/c76e9ae6dd36a32d7275819d.png)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经典方剂及临床疗效溃疡性结肠炎(UC)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疑难病。
UC是一种主要累及直肠、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属于炎症性肠病(IBD)范畴,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1]。
本病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病情轻重不等,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治疗难度大且与结肠癌的发病有一定关系,需引起高度重视。
溃疡性结肠炎属于西医病名,中医古代文献中虽有许多与之相类似的描述,但仍没有与之完全对等的病名。
根据其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临床表现,历代医家多将其归属于中医“泄泻”“肠澼”“痢疾”“肠风”“脏毒”等范畴[2]。
UC在西方国家相当常见,欧洲和北美发病率较高,在亚洲发病率相对较低。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的改变、环境的变化以及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UC的发病率逐年增高[3]。
目前西医尚未发现特效性治疗方法,故中医药治疗显示了广阔的前景与优势。
大量临床研究显示,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能有效维持缓解,预防复发,且副作用小。
目前临床常用经典方剂及临床疗效如下。
1以涩肠补肾固脱为主溃疡性结肠炎主要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为主,故临床治疗中应用涩肠补肾固脱之法可明显缓解症状。
1.1以“乌梅丸”为代表方剂贾宁[4]应用乌梅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总有效率为97.5%。
马奎军[5]应用乌梅丸加减方治疗慢性寒热错杂型溃疡性结肠炎30例,发现该方可明显减少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等主要症状。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338条:“蛔厥者,乌梅丸主之。
又主久利。
”乌梅丸具有抗炎、调节免疫、保护肠黏膜等功能[6],故具有良好改善症状的效果。
1.2以“桃花汤”为代表方剂邱复亮[7]应用桃花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0例,总有效率为91.67%。
雒福东[8]等应用参苓白术散桃花汤合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8例,总有效率为91.4%。
桃花汤源于《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306条:“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中药治疗结肠炎偏方大全
![中药治疗结肠炎偏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5a30b222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61.png)
中药治疗结肠炎偏方大全第一篇:中药治疗结肠炎偏方大全中药治疗结肠炎偏方大全马齿苋汤治肠炎【功能主治】治肠炎,腹泻。
【偏方组成】马齿苋60克,大蒜(捣成蒜泥)15克。
【用法用量】先以马齿苋煎汤,冲服蒜泥,加红糖适量。
顿服,每日2~3次。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患愈21例,其中痊愈20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5.2%。
白芍白术治肠炎【功能主治】养血柔肝,行气止痛。
主治慢性肠炎。
【偏方组成】炒白芍25克,炒白术15克,陈皮6克,防风1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病例验证】治疗慢性肠炎35例,痊愈28例(占80%),好转5例(占14.25%),无效2例(占5.7%),总有效率为94.3%。
葛根黄芪治肠炎【功能主治】理气止痛,健脾止泻。
主治急性肠炎。
【偏方组成】粉葛根6克,淡黄岑6克,川黄连2.4克,苦参片3克,川黄柏3克,广木香2.4克(后入),青、陈皮各3克,金银花(炒)9克,赤茯苓9克,炮姜炭2.4克,车前子(包)9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急性肠炎19例,其中痊愈12例(占63.1%),好转6例(占31。
6%),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94.7%。
车前子金银花治肠炎【功能主治】主治急性肠胃炎。
【偏方组成】车前子20克,金银花15克,防风、川黄连克10克,鸡内金8克。
【用法用量】将上药水煎,每日1剂,分2~3次口服。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急性胃肠炎患者39例,经用药3~6剂后,均获治愈。
仙鹤草桔梗治肠炎【功能主治】补脾敛阴,清化湿热。
主治久泻,包括慢性菌痢、阿米巴痢疾及慢性结肠炎,经常泄泻,时轻时剧,时作时休,作则腹痛,腹胀,大便溏薄,夹有粘液,间见少许脓血,反复发作,久治不愈者。
【偏方组成】仙鹤草30克,桔梗6克,乌梅炭4克,白槿花9克,炒白术9克,广木香5克,生白芍9克,炒槟榔10.2克,甘草4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2次,分2次服。
【加减】本方用治阿米巴痢疾时,应另加鸦胆子14粒,去壳分二次吞服;慢性痢疾、慢性结肠炎肝郁脾滞征象较著者,去槟榔,加柴胡4.5克,萆薛15克,秦艽9克;腹痛甚愈,应加重白芍与甘草用量:白芍15~30克、甘草9~15克;泄泻日久,体虚气弱,而腹胀不显者,去木香、槟榔,加炙升麻4.5克、党参12克、炙芪15克。
中医治疗结肠炎的几则名医名方
![中医治疗结肠炎的几则名医名方](https://img.taocdn.com/s3/m/e03d2b9e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75.png)
中医治疗结肠炎的几则名医名方中成药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近年来,有医家报导:用中成药锡类散合云南白药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获得满意疗效。
笔者经反复验证,效果确切。
现将具体用法简介如下:取锡类散10克、云南白药10克混匀,加净水50毫升,调匀,吸入灌肠器,直接灌注肛门直肠内。
灌肠前先要清洁直肠(清洁灌肠),灌肠方法同一般灌肠,保留灌肠时间为20分钟。
早晚各灌1次,15天为1疗程。
疗程之间休息两天,一般2-3个疗程,即可好转,3-5个疗程可基本痊愈。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病程迁延,反复发作,治疗颇为棘手。
在临床上,习惯用汤药方调治。
而口服用药,须经胃、小肠吸收,再下达结肠和直肠,药力由此减弱,难以控制。
故疗效往往欠佳。
本法用直肠给药,药专力宏,直达病所,能更有效地改善局部炎症病灶,使病变部位得到修复,同时还可以减轻药物对肝、肾的影响。
锡类散,内含牛黄、珍珠粉、青黛等药物,有清热解毒、化瘀生新作用,用于治疗黏膜病变,疗效显著。
云南白药,其中含有田七成分,有活血化瘀、止血止痛、消肿生肌功能。
两药配伍,能起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作用。
中药肛门滴灌可治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男,36岁,因反复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6个月而到医院就诊。
患者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多位于左下腹,有腹痛-便意-便后缓解的规律;腹泻每天3至4次,呈糊状,混有黏液、脓血;时有低热和恶心呕吐;以上症状每因饮食失调、精神刺激和过度劳累后加剧。
患者曾到当地多家医院就诊,医生均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经使用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疗效不佳。
患者家庭成员中有类似病史。
形体消瘦,脸色苍白。
左下腹压痛(+),可触及乙状结肠和降结肠。
大便常规示:可见黏液脓血,红细胞(+++),白细胞(++++),未见巨噬细胞和病原体。
结肠镜检查:可见病变黏膜充血、水肿、血管纹理模糊不清,表面呈颗粒状,脆性增加,触之易出血;偶见糜烂及溃疡。
(完整版)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完整版)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https://img.taocdn.com/s3/m/f157afcc33687e21af45a9a6.png)
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证:中医辨证分型,口服汤药治疗溃结的目的,主要是从机体内环境出发,从整体上改善阴阳偏盛偏衰的状况,临床上一般分四个证型。
(1)寒热错杂型:此型临床比较多见,特征是病情时发时止,绵绵不绝,既有腹痛喜温喜按之虚象、寒象,又有心烦、舌红,苔黄之热象,有时还有脓血夹杂、里急后重之实证。
总之,病机非常复杂,寒热虚实互见,非专业中医师不得明辨,口服乌梅丸效果比较好,或者将乌梅丸改为汤药并随症加减煎服,见效会更快些。
(2)湿热积滞型:中度和重度溃结或急性暴发型溃结或慢性溃结的急性发作期多见此型。
此型的特征是起病急、腹痛明显,暴注下迫、里急后重,甚至恶寒发热。
此证兼有表症时要表里双解,宜服葛根荃连汤,无表症时治以燥湿清热止痢之法,可服白头翁汤等中药。
对此证还应配合其他疗法,尽快控制病情。
(3)寒湿积滞型:慢性持续型溃结多为此型,此型特征是腹痛绵绵,喜温喜按,食欲不振,轻度的里急后重感。
舌苔白滑或白腻。
治宜温中散寒、健脾利湿之法,可以选胃苓汤、温脾汤、香砂六君子汤服用。
(4)气血不足型:溃结长期不愈,患者身心疲惫,易见此型。
此型特征是气血不足,下焦虚衰,多见的症状是神疲乏力,四肢不温,消瘦贫血,腹中隐痛,下痢稀薄,舌淡脉细。
治宜温补脾肾之法,可用附子理中汤,金匾肾气丸治疗。
中医治疗:中医认为溃疡性结肠炎主要由外邪内侵、饮食所伤、内伤七情、脾胃虚弱所致。
属中医泄泻、肠风、便血、腹痛等范畴,中医药治疗本病已显示出其优越性和广阔的前景。
针对湿热壅盛患者,芍药汤、白头翁汤、香连丸、葛根芩连汤多被选用以清热燥湿。
而胃苓汤、当归四逆汤、香砂六君子、不换金正气散多在临床用以温散寒湿。
连理汤、乌梅丸、薏苡附子败酱散、半夏泻心汤多用以温中清肠。
芍药汤药方∶【出处】《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分类】清热剂-清脏腑热【组成】芍药(30克)当归(15克)黄连(15克)槟榔(6克)木香(6克)炙甘草(6克)大黄(9克)黄芩(15克)肉桂(5克)【用法】水煎服。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古方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古方](https://img.taocdn.com/s3/m/38b2bfb41a37f111f1855bee.png)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古方一、灌肠法方1 锡类散牛黄0.15克冰片0.1克人指甲0.15克珍珠粉1克象牙屑1克青黛2克壁钱20个。
共研极细末,装瓶备用。
每次取药末0.6~1.2克,加生理盐水100~200毫升,保留灌肠,每晚睡前1次。
15天为1疗程,休息3~5天进行第2疗程。
轻型用2个疗程,重型用3个疗程。
[按语] 本方原为治烂喉痧名方,自60年代发现其有愈合溃疡的功效而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功用消炎解毒,祛腐生肌,收敛止血。
方中牛黄、冰片、青黛能清热解毒;珍珠能解毒生肌;人指甲、象牙屑、壁钱消肿排脓生肌,尤其象牙一味,药理研究表明,其提取液对离体结肠有抑制作用。
象牙能清热解毒生肌。
本方有市售成药,药理研究表明,锡类散对慢性结肠炎的病原菌志贺氏、施氏、福氏、宋内氏痢疾杆菌具有一定抑制作用,能使肠粘膜水肿及充血消失,促进溃疡愈合。
《山西中医杂志》1987;(4):31报道,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2例,痊愈46例(占74.1℅),显效11例(占17.7℅),好转4例(占6.5℅),无效1例(占1.6℅),总有效率98.3℅。
有报道用锡类散合冰硼散、或合香连散、或合黄连素一起灌肠,1~3个疗程获效。
方2 肠炎散珍珠9克牛黄6克冰片12克琥珀3克孩儿茶10克。
Ⅰ号方红人参6克。
五倍子12克;Ⅱ号方加白人参6克,血竭12克。
上药共研细末2克,加温水50毫升,调匀,温度控制在37℃左右为宜,保留灌肠。
每日1次,30次为1疗程。
[按语] 本方主治溃疡性结肠炎。
功用健脾渗湿,消肿生肌。
Ⅰ号方尚能涩肠止泻,适用于溃疡性结肠炎表现粘膜溃疡糜烂、泄泻清稀而次数频多者;Ⅱ方尚可活血化瘀,适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粘膜充血水肿、溃疡久不愈合、便下不爽者。
方中珍珠、牛黄、冰片解毒生肌;五倍子、孩儿茶能收敛止泻,药理研究表明二药均含有较多的鞣质;人参补气健脾;琥珀、血竭活血化瘀。
原方报道者治疗本病300例,痊愈122例,基本痊愈67例,好转10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7℅,其中Ⅰ号方为98.3℅,Ⅱ号方为96.1℅。
溃疡性结肠炎——溃结方(王福仁方)
![溃疡性结肠炎——溃结方(王福仁方)](https://img.taocdn.com/s3/m/575bbd1e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76.png)
溃疡性结肠炎——溃结方(王福仁方)溃疡性结肠炎——溃结方(王福仁方)(组成)内服方:炒白术10g,炒赤芍10g,炮姜5g,苦参12g,白头翁12g,炒山楂12g,炒防风9g,薤白10g,制大黄3∼5g,生甘草5g。
灌肠方:用枯矾5g,五倍子15g,地榆15g,苦参子5g,水煎成100m1,加锡类散0.3g×2支,浓煎保留灌肠。
(功效主治)健脾温中治本,清肠除湿治标,和血行气化滞,标本兼顾,内服灌肠并用。
用于溃疡性结肠炎。
(方解)本病的病因虽然有外感、饮食、情志的不同,临证有寒、热、虚、实之别,但始终存在脾气亏虚、湿热留恋、气血壅滞的病机变化。
《景岳全书·泄泻》曰:“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而泻痢作矣。
”脾胃居中焦,主运化,升清降浊。
凡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或精神抑郁,过度劳累,或气滞、血瘀、痰饮,皆可损伤脾胃,脾失健运,升降失职,湿浊内阻,下注大肠,以致腑气不利,出现腹痛腹泻,故脾气亏虚为发病之本。
湿为阴邪,其性黏滞,湿滞日久,或从热化,或从寒化,从热化则湿热蕴结,壅滞肠间,气血壅滞,日久化热,灼伤肠络,内腐成疡,便下脓血,湿偏胜者为白冻黏液便。
利下日久导致脾气虚弱或脾阳不振或肾阳虚衰,同时肠中湿热留恋,以致大便红白黏冻不止。
故临床多表现为本虚标实、上寒下热之象,整体的正虚和局部的邪实并存,病程一般较长。
治疗以健脾温中治本,清肠除湿治标,和血行气化滞,标本兼顾,内服灌肠并用,效果明显。
溃结方中白术、甘草健脾益气;炮姜温中散寒,振奋脾阳以治本;苦参、白头翁清肠除湿;赤芍和血清热;防风、薤白行气化滞,且有升举清阳的作用,正如刘河间所云:“调气则后重自除,行血则便脓自愈”。
气能行湿,调畅气机则湿邪易除,活血则能促使瘀血腐肉清除,利于新生。
现代医学认为,活血化瘀药能直接改善组织循环,杀菌消炎,促进损伤组织修复,促进代谢等,有助于溃疡愈合。
山楂、制大黄消积助运,清热化瘀,意在消导,使邪不留滞,更有利于瘀毒的排出。
特效治愈溃疡性直(结)肠炎方
![特效治愈溃疡性直(结)肠炎方](https://img.taocdn.com/s3/m/30eabea5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f3.png)
特效治愈溃疡性直(结)肠炎方
我反复临证使用有确切疗效的验方,治疗顽固性溃疡性直肠炎,一直以来我对治疗此病找不到很有效的方药而头痛,也多方请教并未得到满意答案。
服过中药汤剂,多以寒凉为主,有效但很难持久,久服败胃体内蕴寒,生出许多相反作用,看到病人的痛苦不堪心感不安,又经多方查找资料加上自己体会总结得以下方案,特写出来献给大家方药:白芨15 、苦参30 、地榆20 、防风10 、意米仁20 、黄芪15 。
浓煎150ML 药温30度灌肠跪膝臀高位保持>30分钟
用到第三天脓血便既明显减少,连用20~45天(根据病情轻重而定),重者可以再延长治疗时间。
嘱病人按时睡眠、饮食规律,忌酒辣等刺激食品,适当锻炼,保持心情舒畅。
此药很是经济实用,期望能对广大同仁有所帮助,用之效验者望能回馈信息以供大家参考!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网络。
我们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
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经方溃疡性结肠炎
![经方溃疡性结肠炎](https://img.taocdn.com/s3/m/f4cea2ff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58.png)
经方溃疡性结肠炎1、脾胃气血失和一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①桂枝加芍药汤王× × ,男,46岁。
大便下利达一年之久,先后用多种抗生素收效不大。
每日腹泻3—6次,不成形,并挟有少量脓血,伴有里急后重,腹部有压痛,以左下腹为甚,畏寒,发热( 37.5℃) 。
舌红苔白,脉沉弦。
粪便镜检有红、白细胞。
辨证:脾脏气血凝滞,木郁土中所致。
治法:调脾家阴阳,疏通气血,并于土中伐木。
处以桂枝加芍药汤:桂枝10g、白芍30g、炙甘草10g、生姜10g、大枣12g服药2剂,下利次数显着减少,腹中颇觉轻松。
三剂后大便基本成形,少腹之里急消失,服药四剂诸症霍然而瘳。
②桂枝加大黄汤李× × ,男,36岁。
患慢性痢疾,多年屡治不愈。
大便下利夹有红白粘液,里急后重,每日3、4次,伴有腹满疼痛拒按。
脉弦有力,舌质绛苔黄。
辨证:此证虽然脾胃气血不和,但是又挟有阳明凝滞之实邪,积邪不去,则下利不能止。
治法当以大黄以通腑气,扫除肠中腐秽。
处以桂枝加大黄汤:桂枝9g、白芍18g、生姜9g、大枣10枚、炙甘草6g、大黄6g,三剂嘱一次煎煮顿服。
服药后大便畅利,泻下皆粘腻臭秽之物,而后下利日渐轻缓。
2、寒热错杂一黄连汤、泻心汤①黄连汤林× × ,男,52岁。
患腹痛下利数年,医院诊断为“ 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迭用抗菌素及中药治疗,收效不显。
刻下:腹中冷痛,下利日数行,带有少许粘液。
两胁疼痛,口渴,欲呕吐。
舌边尖红,苔白腻,脉沉弦。
辨证:此为上热下寒之证,治以清上温下,升降阴阳,为疏加味黄连汤:黄连10g、桂枝10g、半夏15g、干姜10g、党参12g、炙甘草10g、大枣12g、柴胡12g服药七剂,腹痛、下利、呕吐明显减轻,但仍口苦、口渴、胁痛,又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清胆热温脾寒,服七剂而病愈。
【按】:黄连汤之证热在上,寒在下,上胸下腹,与中之“ 心下"无关。
故用黄连清热于上,干姜散寒于下。
溃疡性结肠炎偏方
![溃疡性结肠炎偏方](https://img.taocdn.com/s3/m/b2ad810bb52acfc789ebc970.png)
溃疡性结肠炎偏方转自:中国中医药报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重者发生溃疡病变。
病变主要累及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
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和黏液脓血便。
病情轻重不一,多呈反复发作。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20~40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
溃疡性结肠炎归属于中医“泄泻”、“痢疾”等范畴。
病因病机本病的发生,常因先天禀赋不足、素体脾胃虚弱、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感受外邪等导致脾胃功能失常,湿热内蕴,气机不利,肠络受损而致本病,久而气滞血瘀,寒热错杂。
病初与脾、胃、肠有关,后期涉及肾。
故本病是以脾胃虚弱为本,以湿热蕴结、瘀血阻滞、痰湿停滞为标的本虚标实证。
辨证分型1.湿热内蕴证:腹痛、腹泻或里急后重,粪便夹有脓血、黏冻,肛门灼热,尿黄赤。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寒湿下注证:腹痛拘急,痢下赤白黏冻,白多赤少,或为纯白冻,里急后重,口淡乏味,脘腹痞闷,小便清长。
舌淡苔白腻,脉濡缓。
3.脾虚肝旺证:腹泻多于情绪紧张或激动后发生,腹痛即泻,泻后痛不减,伴胸胁胀痛,脘闷纳呆。
苔薄白,脉弦细。
4.脾胃虚弱证:常见于病情反复发作患者,肠鸣腹泻,粪便中挟有不消化食物,纳呆胸闷,疲乏无力。
舌淡,苔白,脉濡缓。
5.肾阳虚衰证:久泻不愈,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腹痛喜暖,大便稀薄,或痢下白色黏冻。
舌质淡,脉沉细。
6.瘀血内阻证:病程日久不愈,左下腹疼痛,可扪及肿物,疼痛固定,按之加剧,大便时下脓血。
舌质紫暗有瘀点,脉涩。
辨证论治1.湿热内蕴证[治法] 清热利湿。
[方药] 白头翁汤加减(内服方)。
热毒重,可加马齿苋、败酱草;便血重,加牡丹皮、地榆;腹痛、里急后重明显,可加木香、槟榔。
保留灌肠方(外用方):(1)白头翁汤加减煎成200毫升,甲硝唑0.6克,研粉加入汤内,每晚保留灌肠一次,14天为一疗程,间隔3~5天再进行下一疗程。
(2)马齿苋、白头翁、黄柏、川芎各50克,丹参、儿茶各30克,水煎成100毫升,加入2%普鲁卡因20毫升,每晚睡前保留灌肠,15日为一疗程。
溃疡性结肠炎偏方秘方土方大全
![溃疡性结肠炎偏方秘方土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55fa5a32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7a.png)
溃疡性结肠炎偏方秘方土方大全溃疡性结肠炎偏方1败酱草30克乌梅15克蒲公英30克黄芪15克枳实10克云苓15克白术12克木香10克秦皮10克白头翁10克炮干姜6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10天为1个疗程。
说明本方功能有调气行血,清热化湿,健脾柔肝,收敛固涩作用。
临症加减,畏寒肢冷者,加附子10克、细辛3克;大便稀滑者,加诃子10克、五味子10克;若胃脘痞闷,苔白腻者,加藿香10克、佩兰10克;腹部疼痛者,加元胡10克、大腹皮10克;大便带血者,加地榆炭10克、仙鹤草12克;应用本方治疗105例,用药1~2个疗程后,大部分患者可以缓解临床症状,配合西药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有较好的效果。
本方用于溃疡性结肠炎初期效果明显,可以口服,也可以作为灌肠应用。
偏方2当归15克白芍12克川芎12克白术15克丹皮15克黄连12克桃仁10克生地10克泽泻10克云苓15防风6克干姜10克附子6克吴茱萸10克用法水煎过滤,剩800毫升,每日灌肠1次,10天为1疗程。
说明本方有缓解腹痛,活血化瘀作用,主治溃疡性结肠炎瘀阻肠络证。
可见病人腹痛较剧如针刺,痛处固定,病程日久不愈,局部可触及肿块,压之疼痛,舌质青紫,脉涩,临症加减,凡大便脓血者,加败酱草10克、地榆15克、仙鹤草10克;食少腹胀者,加砂仁12克、焦三仙各12克;腹中寒冷,喜温喜按者,加煨肉豆蔻10克、五味子10克;面色苍白,大便溏薄者,加党参15克、山药15克、黄芪20克。
偏方3蒲公英20克黄连6克三七6克白及3克黄柏9克木香9克当归9克秦皮9克枳实9克败酱草15克黄芪15克白头翁15克白芍12克乌梅12克败酱草12克黄连4.5克木香(后下)9克当归10克白芍(炒)12~15克枳实(炒)10克太子参12克白术(炒)10克茯苓15克葛根12克甘草(炙)6克。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用,20天1个疗程。
说明清热化湿,调气行血,健脾抑肝。
主治溃疡性结肠炎。
若大便脓血、口苦急躁、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者,去太子参、白术,加白头翁、秦皮、槟榔、大黄(炭);湿阳气滞而见胃脘痞闷、苔白腻者,加香梗、荷叶梗、佩兰、半夏、厚朴、气滞而见胃脘痞闷、苔白腻者,加藿香梗、荷叶梗、佩兰、半夏、厚朴、薏苡仁;脘腹冷痛、畏寒肢冷者,加附子、干姜、细辛;大便滑脱者,加诃子;合并肠息肉者,加莪术、僵蚕。
溃疡性结肠炎专方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专方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425ad729ccbff121dc36830c.png)
溃疡性结肠炎专方治疗2012-09-21 17:31 【大中小】【我要纠错】(1)结肠片组成:分二方,基本方:六神丸、锡类散各1.5克,血竭、三七各4克,大黄3克,云南白药、青黛各6克,旱莲草10克。
加减:I号方加山药30克,罂粟壳9克;Ⅱ号方加白芍60克,大黄15克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用法:先将六神丸、锡类散、血竭、三七、青黛分别研细、合匀备用。
余八味药,去杂质晒干,研细过80目筛。
按I、Ⅱ号方的药物组成混匀,各按比例加人淀粉,制成颗粒烤干,再分别加上药合匀,压片(每片重0.35克),制成肠溶糖衣片。
以腹泻为主服I 号,大便干结为主服Ⅱ号方,每日3次,每次6~8片。
100日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50例,临床痊愈20例,基本缓解14例,部分缓解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2)健脾敛溃散组成:党参、焦白术、生黄芪各150克,煅石膏、白及、白芍各300克,川黄连、血竭、甘草各60克,炮姜、枳壳各50克,石榴皮、乌梅各200克。
加减:血便加参三七、地榆炭;纳呆加焦山楂、炒麦芽。
用法:乌梅放在瓦片上用火烘干至焦黄(切勿变焦黑)。
生石膏放在电炉上直接火煅,其余药物用烘箱或文火烘干,诸药研粉,过80~100目筛,装瓶备用。
可于饭前半小时,用热水调成糊状吞服,每次40克,每日3次。
服后可饮几口稀粥汤,勿饮开水。
30日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74例,临床痊愈51例,基本缓解11例;部分缓解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4.6%.(3)溃结合剂组成:I号方:生黄芪30克,川黄连10克,罂粟壳、补骨脂、五倍子、地榆各15克。
Ⅱ号方:生黄芪30~60克,血竭10克,大黄6~10克,黄连1O克,紫草根15克。
用法:I号方口服,用开水煎煮20分钟,每日1剂,每服200~300毫升,1日3次。
Ⅱ号方灌肠,浓煎成50O毫升,为提高疗效,可加普鲁卡因0.25~0.5克,再加等量的青黛和白芨粉,调成稀糊状,保留灌肠。
可于每晚用导尿管接注射器将药液推注入肠内。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dd58070e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2d.png)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以结肠黏膜持续性炎症为特点的慢性疾病。
其主要症状包括腹痛、腹泻、血便等,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虽然溃疡性结肠炎目前没有根治方法,但中医药在其治疗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方法。
一、中药治疗中医药认为溃疡性结肠炎是气滞、湿热、瘀滞等导致的病症。
因此,中药治疗旨在调节体内的气血,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连、黄芩、黄柏等,具有抗炎、抗菌、止血的作用。
此外,还有一些中药方剂,如四川连翘、黄连泻肠汤等,对缓解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也有一定效果。
二、针灸治疗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疗法之一,在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患者的气血运行,以达到缓解炎症、减轻症状的目的。
常用的针灸穴位有足三里、关元等,可缓解腹痛、腹泻等不适感。
三、中医推拿治疗推拿作为一种中医疗法,通过对患者的腹部按摩、敲击等手法,刺激气血的流通,调整脏腑功能,促进炎症的吸收和排出。
中医推拿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气的流通,舒缓结肠炎症。
推拿手法需由专业的中医师进行操作,不宜自行进行。
四、饮食调理中医在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中也十分重视饮食调理。
因为饮食对病情的恢复有着重要的影响。
中医建议患者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以免刺激肠道黏膜,加重炎症。
同时,应增加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如粗粮、蔬菜水果等,以促进肠蠕动,保持大便通畅。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以通过中药治疗、针灸治疗、中医推拿治疗以及饮食调理等多方面综合应用,以达到缓解症状、调节体内平衡的目的。
需要强调的是,在接受中医治疗时,患者应选择正规的中医机构和医生进行治疗,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此外,患者应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做好日常的护理和生活调理,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
溃疡性结肠炎诊疗指南
![溃疡性结肠炎诊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1e0133543b3567ec102d8a51.png)
1 临床 表现 . 1 1 . 症状 起病多缓慢 ,少 数急骤偶有呈暴发性 者 。 .1 1 病程 多迁 延,呈发作与缓解期交替 ,少数可持续并逐渐
加重 。
痛外 ,多无其 他体征 。重型和暴发型病例可 见腹胀 、腹 部压痛 、反跳痛及肌 紧张 。部分患者左下腹 可触及 条索 状物 。 1 理化检 查 . 2 I . 结肠镜检 查 为确定诊断 的最可靠方法 ,可见病 .1 2 变呈连续性 、弥漫性分布 ,黏膜 充血 、水肿 、脆性增加 , 易 出血及脓性分泌物 附着 等炎症表现 。重者有 多发 性糜 烂或溃疡 ,慢 性者结肠袋形变浅或消 失,可有假 息 肉或 桥形黏膜等 。 1 . 黏 膜 病 理 学 检 查 有 活 动 期与 缓 解 期 的不 同 .2 2
表现 :
消化 系统 表现 :腹泻 、便血和腹 痛为最主要症状 , 直肠受 累明显者可有里急后重 。重 者可见腹胀 、纳差 、
恶心呕 吐。
全身表现 :可有发热 、贫血 、消瘦和低蛋 白血症等 。
活动期 :固有膜 内弥漫性 、慢性炎细胞及 中性 粒细 胞 、嗜酸性粒细胞浸 润;隐窝急性炎细胞浸润 ,尤 其上 皮细胞及 中性粒细胞浸润、隐窝 炎,甚至形成 隐窝脓 肿, 可有脓肿溃人 固有膜 ;隐窝上皮增生 ,杯状细胞减 少;
意
第 O总4 2 1下刊 0 O 第 95 半 1期 1 1月 1 卷 ・月 年 期 第
②气滞 胃痛冲剂 ,冲服 ,1 5 ,1日3次 。 次 g 2 胃络瘀 阻证 证候 :脘腹坠胀疼痛 ,固定不移 ,形 . 5 体消瘦 ,面色晦 暗,食 后或入 夜痛甚 ,呕血或黑便 ,舌 质紫暗或有瘀斑 ,苔薄 ,脉涩 。 治法 :活血化瘀 。 方药 :失笑散合丹参饮加 减:五灵脂 ( 包煎 )9 , g 蒲黄 ( 包煎 )9 ,丹参 1g g 2 ,砂仁 ( 后下 )6 ,檀香 3 , g g
大黄牡丹汤治溃疡性结肠炎配方、医案
![大黄牡丹汤治溃疡性结肠炎配方、医案](https://img.taocdn.com/s3/m/95d74395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30.png)
大黄牡丹汤治溃疡性结肠炎配方、医案
【原方配方组成】大黄12克,牡丹皮3克,桃仁9克,瓜子30克,芒硝9克(溶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
主要症状有腹泻、粘液脓血便和腹痛等。
病情轻重不一。
病程长,常反复发作。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为多见,男稍多于女。
根据本病的临床特点,属中医“泄泻”、“痢疾”的范畴,临床有湿热滞肠、食滞肠胃、肝气乘牌、瘀阻肠络、脾胃虚弱之分。
根据《河南中医》1998,18(1):22,张彩兰、李波报道:应用大黄牡丹汤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0例,结果治愈9例,好转16例,无效5例,有效率80.3%。
处方:大黄30克,牡丹15克,桃仁12克,冬瓜子30克,芒硝9克。
上药加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保留灌肠,每日2次,1个月为1个疗程。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治疗秘方与偏方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治疗秘方与偏方](https://img.taocdn.com/s3/m/1277ac3b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16.png)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治疗秘方与偏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治疗秘方与偏方溃疡性结肠炎又称为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等为主要症状,以结肠黏膜慢性炎症和溃疡形成为病理特点的一种消化道疾病。
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的改变,其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更由于本病治愈难度大,且愈后又常易发,并与结肠癌的发病亦存在一定的关系。
因此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
1 医案本组39例,男23例,女16例;年龄18~58岁;病程3个月~20年。
全部病例符合1992年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病学术研讨会制订的诊断标准:(1)有持续或反复发作性慢性腹泻,如黏液便、脓血便等;(2)排除肠道及寄生虫感染;(3)结肠镜检查或组织学检查有慢性炎症、腺体变形、黏膜溃疡等。
治疗方法本方药物组成:乌梅60g,细辛5g,炮姜8g,黄连8g,当归15g,附子8g,蜀椒8g,桂枝10g,党参20g,白头翁15g,地榆15g,炒枳壳10g。
加减用药:湿热偏重者,去附子、干姜、蜀椒,加黄柏、秦皮;脾胃虚寒者,黄连减量为3g;脾肾阳虚者,加重附子量为15~30g,加补骨脂、赤石脂;腹痛甚加白芍;便血加侧柏叶。
全部病例服用此方,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3次口服。
1个月为1个疗程。
本组39例痊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纤维结肠镜检黏膜正常,大便化验正常,停药观察6个月无复发;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纤维结肠镜检黏膜轻度炎症反应及部分假息肉形成,大便化验较前明显好转;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镜检、化验均无改善。
结果本组39例痊愈16例(41.03%);有效20例(51.28%);无效3例(7.69%),总有效率92.31%。
2 典型病例患者,男,46岁,干部。
腹胀肠鸣,黏液血便,每日5~6次,持续2年余,曾用中西药治疗,效果不佳。
复发2个月,经外院肠镜检查示:距肛门30cm以下结直肠黏膜弥漫充血,水肿糜烂,浅溃疡形成,上覆黄白苔样物及黏液。
结肠炎中医治疗方剂
![结肠炎中医治疗方剂](https://img.taocdn.com/s3/m/c532ef6d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d9.png)
结肠炎中医治疗方剂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中医治疗结肠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中医认为结肠炎多因饮食不节、情志内伤、外邪侵袭等因素导致脾胃功能失调,湿热内蕴,气血瘀滞所致。
治疗结肠炎的中医方剂通常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辨证施治,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中医治疗结肠炎的方剂:1. 清热利湿方:适用于湿热型结肠炎,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大便黏腻、肛门灼热等。
常用药物有黄连、黄芩、黄柏、苍术、薏苡仁等。
2. 健脾益气方:适用于脾虚型结肠炎,主要症状为腹胀、大便稀溏、乏力、食欲不振等。
常用药物有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山药等。
3. 疏肝理气方:适用于肝郁型结肠炎,主要症状为腹痛、情绪抑郁、胸闷、大便不畅等。
常用药物有柴胡、郁金、川楝子、香附、枳实等。
4. 活血化瘀方:适用于血瘀型结肠炎,主要症状为腹痛固定、大便带血、舌质紫暗等。
常用药物有桃仁、红花、丹参、川芎、赤芍等。
5. 温阳散寒方:适用于寒湿型结肠炎,主要症状为腹痛喜暖、大便清稀、四肢不温等。
常用药物有干姜、附子、肉桂、吴茱萸等。
6. 滋阴润燥方:适用于阴虚型结肠炎,主要症状为大便干结、口干舌燥、五心烦热等。
常用药物有生地黄、麦冬、玉竹、石斛、知母等。
7. 扶正祛邪方:适用于结肠炎的慢性期或恢复期,主要目的是扶助正气,驱除余邪。
常用药物有黄芪、当归、白芍、熟地黄等。
在使用这些方剂时,患者应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因为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需要个性化的调整方剂。
同时,中医治疗结肠炎还强调饮食调养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如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食物,保持情绪稳定,加强体育锻炼等,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