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研究综述
高校师资培训总结6篇

高校师资培训总结6篇篇1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高校师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近期的高校师资培训进行全面总结,旨在探讨培训的效果、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改进方向。
一、培训背景与目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了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各高校纷纷开展了师资培训活动。
本次培训旨在帮助教师掌握最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二、培训内容与方法本次培训涵盖了教育理论、教学方法、科研技能等多个方面。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采用了讲座、研讨、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确保教师能够全面、深入地掌握培训内容。
此外,我们还邀请了国内知名教育专家和学者进行授课,他们的宝贵经验和专业知识为培训增添了丰富的内容。
三、培训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交流,教师们普遍反映收获颇丰。
他们在教育理论方面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能够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们学会了如何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此外,通过科研技能的培训,教师们的科研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四、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尽管本次培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
首先,由于培训时间有限,部分教师表示在短时间内难以充分掌握所有内容。
其次,在培训过程中,由于参与人数较多,部分教师反映难以得到充分的互动和交流机会。
此外,在科研技能培训方面,部分教师缺乏实际科研经验,需要更多的实践指导和支持。
五、改进方向与建议针对以上问题与不足,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方向和建议。
首先,可以适当延长培训时间,让教师有更充足的时间消化和吸收所学知识。
其次,可以通过分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增加教师的互动和交流机会,提高培训效果。
此外,建议组织更多的科研实践活动,让教师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科研中,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六、总结与展望总的来说,本次高校师资培训取得了积极成效,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高职院校新教师校本培训体系研究与实践

作者简介 :张 巾帼 , , 女 天津 中德 职业 技术学院人力资源处处长 , 副研究员 , 大学本科 , 主要从 事高等职业教育教学 管理 、 人
力 资源 管 理 研 究 。
6 5
第 4期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新 教 师 的校 本 培 训 体 系架 构 主要 包 括 如 下 关 键要 素 : 培训 目标 、 培训 内容 、 培训 形 式 、 内训 师 队 伍、 培训效 果评 估 。 培 训 目标 是 培训 的宗 旨, 秉 承顶 层设 计 的理 应 念 , 教 师培 训 应 围 绕学 院 的发 展 战 略 目标 , 足 新 立 于 新教 师 教育 职业 理想 的建 立 , 足 于新 教师 职 业 立 角 色 的定 位 ,通过 培训 使新 教 师建 立 专业 情 感 , 掌 握 基 本 教 育 教学 理 论 , 具备 基 本 的教 学 技 能 , 悉 熟 学 院 的基 本 情 况 , 入 现 有教 师 团 队 , 升新 教 师 融 提 对组 织 的认 同感 和 归属感 。 培训 内容 服 务 于培训 目标 , 教 师 培训 的范 围 新 要界 定 , 序要 符合 逻辑 , 顺 针对 性要 强 。中德 的新教 师 岗前 培训 的 时 间为一 年 , 一般 分 为校 内培训 和企 业 实践 两 大块 。校 内培训 内容从 新 教 师 的“ 自我认 知” 始 , 开 经过 “ 业能 力培 养 ”“ 织 体认 知 ” 过 专 ,组 等 程 。新 教 师培训 由系列 模块 化 培训 科 目组 成 , 仅 不 包 含校 内一学 期 的培训 模 块 , 时还 有校 外一 学 期 同 的企业 实践 。各模 块均 体现 理论 与实 践一 体化 。校 外 培训 主要 提升 新教 师 的专业 实践 能力 。
师资培训工作总结报告

师资培训工作总结报告
近年来,师资培训工作在教育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教师进
行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培训,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学校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师资培训工作,现在我将对这些工作进行总结报告。
首先,我们对教师进行了专业知识的培训。
通过邀请学科专家和教育学者来为
教师们讲解最新的教学理论和学科知识,使教师们能够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我们还组织了教师们进行学科竞赛和学术交流活动,激发了教师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的专业素养。
其次,我们注重教师的教学技能培训。
我们通过定期的教学观摩和教学研讨会,让教师们相互交流教学经验,学习借鉴他人的优点,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我们还邀请了一些优秀的教师来给其他教师进行教学指导,使教师们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及时的改进。
最后,我们还进行了教师心理健康培训。
教师的心理健康对于教学工作至关重要,我们组织了一些心理学专家来为教师们讲解心理健康知识,帮助教师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问题,提高他们的工作幸福感和满意度。
通过一年的师资培训工作,我们发现教师们的教学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学
校的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师资培训工作的内容和形式还需要进一步改进,以更好地满足教师们的需求。
我们将在未来的工作中,继续加大师资培训工作的力度,不断提高教师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为学校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研究——从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中培养“双师型”教师

职 业 教育 的实践 型 、 能 型人 才培 养 目标 , 技 要 个 辅 修专 业 ;第 二 阶段 是 为期 两 年 的教 育 实 习 阶 求 职业 院校 的专 业课 教 师 除 了具 有相 关 的专 业 理 段 , 又称 为教 育 准备 阶段 , 要在 各 州所 设 的教 育 主 论 知识 之 外 ,还 必须 具 备较 强 的专 业 实践 能力 和 学院和职业学校进行。其次是职后继续教育 , 在德 实 践教学 能力 。由于我 国职业教 育起 步 比较 晚 , 关 国, 职业 教 师参 加 工作 后 还必 须接 受 所 谓 的“ 三 第 阶段 的师资 培训 ” 的继 续教 育 。德 国建有 严格 的 进
教 师 资 培 养 强 调 教 师成 长 和 发展 过 程 的连 续 性 , 在 这 个 连 续 的 过 程 中始 终 为 教 师 提 供 持 续 的 培
6 0
师 生研 究
21年 0 '5l艰 0 第1期珂 i 歪 2 a
PaiI。翻 rx II 针对 在校本 科 生 申请 职业 教育 教师 、 s 取 应用 ,师资队伍建设和评价上偏重理论水平 的情 为 促 得 学 士学 位 的学 生 申请 职业 教 育 教师 和 已经具 备 况 下 , 了强 调 实践 性 教学 环 节 的重 要性 , 使 理
珂 ;|艰 22 第1期 _5歪 0 年 0 a 1
师 生研究
职业教 育师资培 养研究
— —
从有实践经验 的专 业人 员 中培养“ 双师型” 师 教
陈 钢 , 丽 娜 张
摘
要 :阐述 了国外职教 师资培养的主要途径 , 目前我 国“ 师型” 对 双 职业教 育师资培训的途径进行梳 理 。 此 在
主 () 种 是通 过 校 企合 作来 培 养 职教 师 资 。“ 体 化 ” 一 职 的 阶段 , 要 有 三 种 途 径 : 1 通 过 四年 制 大 学 教
高校教师培训工作总结报告

高校教师培训工作总结报告工作总结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环节。
通过工作总结,可以明确下一步工作的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
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高校教师培训工作总结报告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高校教师培训总结报告1一年来,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建设一支师德修养高、业务素质精良、教学技能全面、教学基本功过硬、具有一定教科研能力、适应新时期新课程改革需求的教师队伍为目标,以新课程师资培训为重点,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主线,进一步加大教师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的力度,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开创我校教师培训工作新格局为指导思想。
具体开展了如下工作:一、落实工作的措施:(一)、深入落实《新课标》,树立现代教育观、人才观和终身学习的理念。
1、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新课程师资培训为重点,把新理念、新课标、新教法的培训继续作为校本培训的核心工作来抓。
围绕新课程改革,组织全体教师围绕“新课程、新理念、新课堂”开展学习活动。
2、抓骨干,树典型。
⑴启用校内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骨干教师作为校本培训的师资力量,发挥其辐射和示范作用。
(2)抓好“一人学习,众人受益”式培训。
如英语组我校派昝建良老师到北京参加英语TIP学习培训,回校后又对整个英语组教师进行培训,达到“一人学习,众人受益”的目的。
(二)树立培训新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1、按照省、市、县教育局要求,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培训。
如:履职晋级培训、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班主任培训、教学研讨会、中考研讨会等。
2、围绕新课程改革,组织全体教师完成好”四个一“培训任务:参与一次课改交流与研究;提交一份优秀教学设计;上好一节课改汇报课;写好一篇课改经验论文。
(3)、组织教师进行课堂竞赛。
围绕新课程改革理念,以探索有效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指导,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进行有效课堂竞赛,各组遴选一位教师参加校内竞赛。
在校内竞赛中表现优越者推荐参加县级竞赛。
高职院校师资培训

高职院校师资培训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高质量的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师资培训就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高职院校师资培训的重要性、现状以及改进措施。
一、高职院校师资培训的重要性1、提高教学质量:师资培训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通过培训,教师可以获得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提升科研水平:师资培训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还有助于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
这不仅可以增强教师的个人竞争力,还可以提升学校的整体科研水平。
3、促进教育改革:师资培训鼓励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从而推动教育改革。
二、高职院校师资培训的现状虽然高职院校的师资培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培训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培训方式单一,缺乏有效的评估机制等。
三、改进措施1、定制培训内容:应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和学校的发展方向定制培训内容,使培训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多元化培训方式:应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以满足教师的不同学习需求。
3、建立评估机制:应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和评估,以便及时调整培训方案。
4、激励教师参与:应设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培训,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结高职院校的师资培训是推动教育进步的关键。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提升科研水平,促进教育改革,我们需要重视师资培训,定制培训内容,多元化培训方式,建立评估机制并激励教师参与。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优秀的教师队伍,推动高职院校的发展。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标题: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高职院校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而在这个重要的环节中,师资队伍的建设无疑是重中之重。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师资队伍建设,以适应新时代的高职教育发展。
一、背景与意义近年来,我国的高职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研究综述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研究综述作者:林惠琼来源:《文教资料》2017年第10期(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珠海 519000)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大陆高等教育系统中的边缘地位,演化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支柱。
然而,与高等职业教育骄人的发展成就不相适应的是,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应朝何种方向发展尚无定论。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无论从职业资格认定或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等方面均与普通学术研究型高校存在严重的雷同性。
为了解国内外关于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建构之研究情况,本文以文献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较深入地分析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建构研究的进展和主要成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标准指标建构一、研究缘起首先,缘于解读高等职业教育新政策之后的思考。
近年来,从国务院、教育部到各省市都相继出台引导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政策,高等职业教师专业发展标准问题屡屡被提出又始终未有最终定论。
然而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的确定是影响职业教育发展方向的重要因素。
成为高职教师应当具备何种条件?高职教师发展的逻辑与方向为何?在很长时间内仍将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学界探讨的重要问题。
换言之,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应当有其独特的标准,以区别于普通本科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发展。
问题是从解读现有政策入手,我们发现高职教师专业标准“长期不明”。
正是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的缺位,导致长期以来高职教育师资的职前培育和职后培养无法满足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的实际需要。
因此,从现有政策和文献入手,试图梳理符合当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和趋势的教师专业发展指标体系是本研究选择这一主题的主要原因。
其次,缘于亲历高职院校师资管理工作的感悟。
笔者长期从事高等职业院校师资管理部门的工作实践,深刻感受到国家和省市教育管理部门对于高职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高度重视。
高职教师参与培训的机会日益增多,各类培训项目琳琅满目。
国家层面的培训有由教育部主办的“高职国培”项目,即教育部的“高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项目”;省级层面的有“高职省培”项目,如广东省的“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省级培训项目”;各学校有内容丰富的校本培训项目。
新时期高等职业院校职业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新时期高等职业院校职业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刘国良(滨州职业学院,山东滨州256624)摘要: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职业教育培训过程中依然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经费不足以及内部资源供应受限等问题,为了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职业院校应改进内部管理模式,增加资金投入,保证资源的灵活配置,从根本上提高职业培训效果。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职业教育培训;问题;对策前言为了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高等职业院校应针对性开展人才培训工作,保证培训项目的专业性与培训内容的多样性,全方位提高5blk院校学生的综合技能,解决学生:问题。
一、职业培训对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意义职业培训属于特定技能训练形式,高职院校实行职业培训工作,可以在合理利用院校硬件资源与师资力量的基础上,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提高自身声誉。
具体而言,高职院校开展职业培训工作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首先,职业培训可以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解决教育生源不足问题,维持院校的稳定发展。
其次,职业培训可以促进课程开发,职业培训周期短且频率高,贴近实际岗位需求,针对不同职业开展培训工作,可以帮助职业院校了解市场对人才的基本需求,引导学生及时调整自身专业,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同时,培训结果也可以反馈课程设置效果,若为正面反馈,则表明课程设置合理,反之则表明课程内容不符合工作岗位需求,应及时更新改进。
再次,职业培训可以加快师资队伍建设,高职院校部分教师采用外聘模式,属于一线技术人员或管理专家,了解岗位的最新动态,但缺乏理论知识。
其他教师掌握熟练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实践经验。
通过职业培训可以为教师提供展示平台,将企业岗位需求与实际教学紧密结合,以适应当前不断变化的就业市场。
同时,职业培训也改变了教师评价体系,教师评价主体不但包括学历教育学生,也包括培训学员,可以督促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根据岗位变化更新教学内容,促进自身发展。
最后,职业培训可以提升高职院校声誉,学生就业情况与职业培训效果宜接决定着院校的社会声誉,好的培训可以吸引来更多学员,形成广告效应,吸引更多从业者参加。
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师资培训研究

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师资培训研究
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教师带有丰富的教学和教育经验,能够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
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师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育素质。
因此, 本文旨在探讨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师资培训研究。
首先,针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实际需求,制定符合其需求的师资培训计划。
该计划
应针对教师在主干课程方面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进行全面的培训。
此外,教师还需要在非
主干课程领域接受培训,如商业英语和旅游英语。
通过这些培训,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
素质得到提高,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教育教学。
其次,师资培训需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网络课程、在线学习和远程培训。
这
些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培训的便捷性和灵活性,让教师在不同地点和时间进行学习和交流,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第三,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师资培训需要与学生需求和现实竞争情况相结合,培养教
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学管理技能。
它还应注重语言文化背景的交流和跨文化教学的研究,并从中获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反馈。
最后,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师资培训要有一个合理的评估和反馈机制。
通过对教育教
学活动的评估和反馈,教师可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成果。
此外,评估的结果还
可以用于制定更有效的培训计划,满足教师和学校的需求。
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研究调研报告

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研究调研报告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在促进就业和提升劳动力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中国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的现状进行调研,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的意义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的重要途径,对于推动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提供针对性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劳动者可以掌握实用的技能,提高竞争力,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同时,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也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推动企业持续创新和发展。
二、中国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的现状目前,中国的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体系还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职业教育的规模还不够大,覆盖面相对较窄。
大多数职业教育机构集中在发达地区,而中西部地区的职业教育资源相对不足。
其次,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之间存在脱节现象。
一方面,一些职业教育机构开设的专业与当地实际需求不相匹配,造成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一些新兴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无法得到及时满足。
此外,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的质量参差不齐,一些培训机构缺乏师资和教学设施,影响了培训效果。
三、中国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的发展方向为了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的质量和水平,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要加大对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的投入,扩大培养规模,提高覆盖面。
同时,要加强不同地区之间的协调,让职业教育资源合理配置。
其次,要加强产业与教育机构之间的合作,更好地对接就业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培训内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此外,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培训能力,确保教育质量。
最后,要加强对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的监管,维护培训市场的秩序,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提高培训机构的信誉度。
四、结论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提高劳动者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我国在实施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质量提升与发展研究

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质量提升与发展研究摘要:我国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办好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实现战略性发展的需求。
职业教育发展在从规模性转向质量性的同时,要求大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打造一支高实力、高素质的师资团队,既要依靠综合性大学的培养标准,又应依靠职业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培训基地是职业院校对骨干教师、管理人员、新入职教师进行培训的场所,在此能够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专业化师资团队,为全面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基于此,对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质量提升与发展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职业教育;师资培训;质量引言职业院校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教育教学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在“互联网+”模式下,逐渐突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但是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限制了职业院校的进一步发展。
1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中存在的问题1.1培训模式创新不足对基地承接的各类培训项目几乎采用同一种培训模式,导致培训内容过于单一,没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传统的培训模式阻碍了新型培训模式的渗透,“互联网+”没有得到适当的运用,导致线上线下配合度较低。
1.2缺乏成熟的培训体系:岗前培训不到位、在职培训不全面职业教育相关培训人均次数偏低。
针对社区教育师资的培训资源缺乏,来源单一,重复率较高,类型和方式较为传统,前期缺乏针对师资水平和培训需求的调研缺乏,后期缺乏针对培训的效果缺乏反馈和评估。
上述问题较为突出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对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工作实务、理论知识的权威、系统、完整的梳理。
1.3学历结构学历是教师专业知识水平的证明,是教师学习阶段的象征,是判断教师专业素质的最低标准。
据教育部教育统计数据整理发现,我国职业学校专任教师学历以本科层次为主且呈上移趋势。
2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质量提升策略2.1优化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引陪”机制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职业院校须结合一定的时代背景,利用好数据之间的关联性,从而深入地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以提升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性。
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研究综述

终 身 学 习 终 身 教 育 理 论 的 诞 生 强 化 了 终 身 学 习在 教 师 专 业 成 长 过 程 中 的价 值 , 多 学 者认 为 终 身 学 习 是 促 进 职 校 教 许 师 专 业 发展 的重 要 途 径 , 者 也 推 崇这 一 观 点 。 笔
维普资讯
师专业 发展途 径研究综述
蒋 华 钟 桃 英
( 川 师 范 大 学成 人 教 育 学院 四 川 成 都 6 0 6 ) 四 10 8
校教师专业发展, 首次采用了~种
萋 毓 鬟甓 萎蒌 享 粪妻 禳 蓬
的途径 为取 向 ,对 国 内外 的研 究 现状进 行 梳
培养与培训制度 完 善 教 师 的 职 务
、
活 动 的证 明 以及 参 与 社 会 实 践 的证 明 等 六 部 分 内 容 的 文 件 包 职业 学 校 为促 进 教 师 专 业 发 展 , 取 了使 教 师 获 得 职 场 工 作 经 采 验 ( 过 给 教 师 提 供 校 内实 习 、 行 和 其 他 短 期 参 观 以 及 校 外 通 旅 实 习等 方 式 )建 立 与 其 他 教 师 的联 系 , 与 实 验 车 间 的 活 动 和 . 参 讨 论 会 , 高 教 师 的 技 术 与 技 能 . 握 新 的教 学 与 评 价 方 法 等 提 掌
等 职业 学 校 教 师 专 业 发 展 的 关 注 。
研 究 中存 在 的 认 识 误 区
织 、 目标 的 培 训 和 提 高 , 教 师 继 续 教 育 、 职 培 训 、 本 培 有 如 在 校 训等 , 研究 侧 重 于 教 师 群 体 的 专 业 发 展 。二 是 教 师 自身 因素 的 影 响 , 教 师 的 自我 完 善 , 指 自我 提 高 , 反 思 、 动 研 究 、 身 学 如 行 终
从职教教师教育体系入手谈职教师资的培养培训

虽然很 多研究者从 职教教 师专业 发展 的视角 对职教 师资
培养培训 进行 探索 时都 涉及 师 资来 源一 职前 培养一职后
充其量也 只是一种摆设 , 治标而不治本。
2 .目前 的研究更多地倾 向于对其他 国家职 教师资培
培训等三个基本 环节 , 但对职 前培养 、 入 职培训 和职 后培 训的 目标 、 模式 、 内容等方面的衔接 问题鲜 有提及 , 对职教 教师教育 质量监控和长效保障机制等 问题 的研究也很 少 。
认, 我 国的职教师资 培养培训起步较 晚 , 加上相关 政策 、 制
度不完善 , 在探索 中国特色职教教 师教育体系的过程 中借
鉴发达 国家 的经 验在所 难免 。但有 些研究 者过 于依 赖其
他 国家 的先进模 式 , 夸 大 了启 示 的作 用 , 没有经过 实证考
的教 育 J , 也就是在终 身教育思想 指导下 , 按 照教师专业
继续教 育研 究
2 0 1 3 年第2 期
从 职 教 教 师 教 育 体 系 入 手
谈 职 教 师 资 的 培 养 培 训
余 婉 娜
( 韩 山师 范学院 教务 处, 广东 潮州 5 2 1 0 4 1 )
摘要 : 职教 师资培 养培训相 关研究存在 若干问题 , 当前 的研 究尚缺乏对整 个职教 教师教 育体 系的研 究。为此 , 应 从推进职教教 师教育一体化改革 、 探 索中国特色职教教 师教育模 式及 完善职教教 师教育的相 关帝 】 度等 三个方 面入 手 来构建职教教 师教 育体 系。从专业化的角度 结合 中国职教教师教育的历史与现实来探讨职教教 师教育体 系的构建是 职教 师资培 养培训 问题研 究的总体趋势, 也是积极推进 中国特 色职教教 师教 育体 系 研 究进 程的必由之路 。 关键 词 : 职教师资 ; 培养培训 ; 职教教师教育体 系
辽宁省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教师培训工作专题调研报告

2 教职 工 队伍 情 况 .
2 所院校现有教职工总数 10 1 , 3 0 1 人 专任教师
60 人 , 1 1 占教职工人数 的 6 . %; 0 9 抽样调查 l 所院 3
校教职工总数为 59 人 , 中专任教师 3 2 人 , 40 其 13 占 教职工人数的 5 .8 校外兼职教师 6 5 , 6 8 %, 5 人 占专
析。现将基本情况报告如下 :
一
、
教师队伍现状
() 1 学历结构 。现有博士 3 8人 , 占专任教师的 O 6 %; .2 硕士 92人 , 4 占专任教师 的 1 .3 本科 5 4 %; 46 人 , 7 3 占专任 教师 的 7 . 5 专科 及专 科 以下 8 0 %; 38 , 5 人 占专任教师的 5 9 .%。
任教师的 2 .7 “ 0 9 %;双师型” 教师 7 9人 , 8 占专任教
师 的 2 .6 。 ’ 52 % 3 教 师 队伍结 构情 况 .
舶职业学院 、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 院、 辽宁林业职业
技术学院和抚顺职业技术学院 4所院校 , 同主管人
事师资工作方面的负责人进行 了座谈。( ) 4 归纳分
为了配合辽宁省教育厅贯彻落实 国务院批转教
规模和专任教师总数也在不断提高, 截止 20 年底 04
育部( 03 20 2 0- 07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摸清辽宁省 ,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 师资队伍 培养培训 工作基本 情
况 。辽宁省高校师资培训 中心于 2 o 年 5 1 04 月 2日
统计 :3 2 所高职院校在校生 总计达 68 8人 , 26 专任
教师 6 0 人 , 1 1 师生 比为 1 1 . 。其 中省属 院校在 :0 3
普通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研究综述

普通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研究综述1. 引言1.1 研究背景目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加快,对高校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传统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方式也亟需创新和改革。
对普通高校专业人才培养进行研究,深入探讨其现状、问题与挑战、发展趋势以及对策与建议,对于提高高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大背景下,高校专业人才需要具备更加全面的素质和技能。
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和考试评价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探讨如何改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更具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当前高校教育领域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研究背景】为普通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有助于推动高校教育向更加高质量、人才需要更加贴合的方向发展。
1.2 研究目的专业人才培养是高校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具备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需求。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对当前普通高校专业人才培养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为进一步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提高教学质量和推动人才培养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与挑战、发展趋势、对策与建议以及关键技术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旨在为高校教育部门和相关机构提供参考和借鉴,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专业人才培养工作。
本文也将结合实际案例和数据分析,对不同高校和行业领域的专业人才培养进行比较研究,为进一步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水平和质量,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做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当前高校教育是国家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专业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中之重。
研究普通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在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推动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
通过对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前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推动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
基于全面发展的职业教育专业课师资培训研究

课 程体 内容应包括 : 满 具
() 业 教育理 念 1职 现 代职 业 教育 理念 是 对职 业 教育 的本 质、 能 、 功 发展 规律 的 哲学思 考 和 理性 认 识 。 接 受调 查 的人 群 中, 过 8%的人 想接 受 这 方面 的培 在 超 5 训 , 深 对职 业教 育的 认识 。 加 () 业教 育教学 方法 2职 职 业教 育不同 于普 通 教育 , 者 的教 学方 法在 根本上有 很大 不同 , 二 这 是在 调 查过 程 中很 多专业 课教 师 都对 此 表 达了同样 的看 法 。 训方案 培 应 充分 考虑 现 代教 学法 在 培训 实施 过 程 中的作用 , 针对 不同课 程 及 教学 形式 , 用 多种教 学方 法 , 通 过 多媒 体技 术、 拟 现实 技 术的 引入 , 采 并 虚 为 职 教师 资 实训 创设 新 的学 习情 景 , 深 受 训对 象 对 教学 方 法的 理 解 , 加 使 其能 够 闻其名 , 见其形 。 () 3 新知 识 、 新技 术 、 工艺 、 新 新方 法的 培训 在调 查 中, 多教 师都 反映 当 上出现 某些 新 知识 、 很 技能 时 , 市场上有 对于 这 种 技能 人 才的需 求 , 是 职 业学 校专业 课 教师 缺苦 于缺 乏足够 渠 但 道来 掌 握 它, 师资培 训被 认为 是提 高技 能 、 更新 知识 重要 渠道 。 过9 % 超 0
培 训 培训 内容 、 训 方式 不尽 相 同, 资 培训 质 量 无 从考 核 。 研 过 程 培 师 调 中, 师资 培训 机 构经常 抱 怨 自己也是 在摸 着石 头过 河 , 望赶 紧出台相 关 希
的基 础 上 , 出了基于全 面发 展 的师 资 培 训构 想 , 提 以期 能 够为职业 教 育师 资 素质提 高做 出有益尝 试 。 【 键 词 】: 业教 育; 师 资培 训 ; 专业 课 教 师 关 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研究综述[摘要]在新时期,我国学者加大了对高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研究的关注力度。
文章采用内容分析法,依据2000~2008年关于研究高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理论和实践的文献,对其研究的领域、理论、实践探索等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未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走势和趋向。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双师型”教师一、概述职业教育作为独立的教育学分支学科,近年来在构建自身的学科范式的同时,对自身研究对象关涉的领域、研究传统等进行了有效反思,学科创建的自我意识增强。
在其关涉的领域中,师资培训始终是研究的重点。
职业教育特别是高职师资培训要实现创生和突破,就必须使“教师宏富的理论素养与娴熟达用的经验技能”这两方面达到和谐交融作为实现路径。
这也是近几年“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研究态势日臻隆盛的原因。
近几年对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主题展开:一是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分析,特别是针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现状分析;二是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理念、内涵和标准研究;三是职教师资在职教育与培训模式的探讨;四是师资队伍的管理激励机制和评估方式的探询;五是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的再思考。
此外,还有一些新的研究话题出现,如怎样发挥兼职教师作用的研究与实践、对推行教师“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探究等。
这些主题研究的共性是理论联系实践,以凸显自身的学科特质。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几年,众多学者以全球教育发展的视野,运用比较的方法,来重新审视我国高职师资培训问题,在借鉴国外的经验成果和教训的基础上,着力探索我国高职师资培训的理论构建与实施路径。
最具代表性的是,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课题组提交的“职教师资培养策略体系国际比较研究”总报告。
该报告透彻呈现了我国职教师资队伍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剖析了职教师资培养的国际发展趋势,以求探索我国职教师资培养及队伍建设的新途径。
2000~2008年间,以检索到的文章为例,见诸于各大报刊并与高职师资培训相关的文章有二百五十篇左右,在研究内容上,从相对的单一化、一般化、经验化逐渐走向了多样化、可操作化、理论化;在研究范围上,突破了传统的研究领域,高职师资素质结构、对教师“人性化”的关注,成为新的研究方向。
从高职教育师资培养的整体研究趋势看,呈现出以下特点:首先,目前在对高职师资培训的研究方法上,学者们不再拘囿于传统的方法,而是强调方法的多元性和灵活度,以求在丰富的教育改革实践背景下和富有创生性的变革研究中,能够有更强的生命力和适应性。
近几年,研究者不仅在理论研究上强调理论的建构,并且在丰富的改革实践背景下和富有创生性的变革研究中,对师资培训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强调方法的多元性和灵活性。
黄春麟依据参与江苏、湖南、四川、陕西、辽宁五省调研的部分资料,试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①。
刘康宁则以高职院校评估指标为例,在评估指标结构研究中运用因子分析方法。
其次,将国外高职师资培训的经验成果和教训仅作为参照系来明晰自我的发展路径,更关注具有本土化特征的职教传统和更宏大的本国社会背景,从而使本土化研究成为主流。
李贤温就指出,区域性是高职培养目标定位的地方特色。
“区域经济的结构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高等职业教育具有区域性这一地方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必须研究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专才’岗位实际能力的问题,而不能搞全国‘一刀切’。
”应该说,职教院校在确定其培养目标时,应该充分考虑学校所在地的区域经济状况,作为高职培养目标定位的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地确定培养目标。
②其三,研究的视角深入到更为广泛、多维和深度的层面。
在广泛性上,高职院校师资培训的研究在师资队伍的现状、素质结构、培训模式、管理和评估体系等都有所涉及;在维度上,既有多维度的,又有非线性的。
特别在深度层面上,已经触及对高职教师的人性化关怀。
如高职院校在引入激励措施时,要有效地吸引更多优秀的社会人才资源来校兼职,并充分挖掘在聘兼职教师的内在潜力,从而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这时,校方的以人为本和对教师人性化的积极关怀,就显得尤为重要。
其四,高职院校“双师型”教育队伍建设成为讨论的焦点。
成为焦点问题需要具备两个特征:一是关注者众多;二是关注点集中。
寻求切实可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途径,是目前各高职院校改革和发展的紧迫任务。
施新就认为:“许多青年教师依然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必要的专业技能和教学理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尚缺乏有力的经济支持和政策支持……师资队伍建设问题,仍然是制约我国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和提高的关键问题。
”③黄东昱也强调:“为了实现培养适应当地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建设一支稳定的、专业化的、富有朝气和创新精神的‘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是一个关键的因素。
”④二、进展(一)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研究研究者对高职师资队伍的现状研究,关注度日隆。
他们收集了大量的调研资料,以期展现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发展的整体演进图景,并对今后的发展脉络提出对策建议。
1.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的整体性研究。
郭杨、陈娟系统分析了全国独立设置的一千多所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现状,将高职院校大致分为三种类型:政府举办的高职院校、民办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举办的高职院校,并对各类型的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和相应比较。
文章特别指出,行业企业举办的高职院校具有校企合作的天然优势和机制保障,因此其教师队伍中的“双师型”教师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学校。
因其具有的开放性和职业性特质,可以吸引更多的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
⑤黄春麟则就当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梳理,着重阐明了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中探讨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思路。
高职高专师资队伍的建设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学校正规化建设的需要及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亟待提高;专职队伍不稳定;培训渠道不畅通;政策不配套;各类院校发展不均衡。
⑥2.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研究。
近几年,对高职教师队伍的现状研究重点集中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这一领域上。
内容主要涉及师资队伍自身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职务结构以及专职与兼职的比例结构等,而且在内涵、制度、培养、标准等方面进行了若干开创性的探讨,但在理论深度和具体操作上略显欠缺。
施新剖析了其“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作者认识到:“许多青年教师依然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必要的专业技能和教学理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尚缺乏有力的经济支撑……师资队伍建设问题,仍然是制约我国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和提高的关键问题。
”他在高职发展的整体水平、教学结构、兼职教师队伍、价值观念、职称评定、人才引进问题等方面对教师队伍建设现状进行了有效的阐释,并从政府和学校自身两个层面,提出了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可行性对策和措施。
⑦黄亚妮探究了高水平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与“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关系。
她指出:“高水平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中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的软件建设更加重要,因为‘大学是大师而非大楼的所在地’;而从高职院校师资标准的国际比较来看,各发达国家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对于从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师除了有学历上的一定要求外,特别强调其实际经验和生产、建设、管理与服务第一线的工作经验。
”⑧3.对现状研究背后的对策分析所体现的整体性关注点。
研究者不仅对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调研资料进行了阐释和梳理,而且通过进一步的解读、重构、实践探索甚至考问,来究明其特有的内蕴特征,提出了可行性对策和措施。
其整体性聚焦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关于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机制的探讨。
吕光军、陈玉华认为,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等职业教育对师资队伍有着明显的差异性要求(主要体现在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师结构上)。
鉴于其差异性,在教师结构上就必须强调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相结合。
文章从对在高职教育中建立兼职教师队伍的认识、兼职教师队伍的建立与管理、有效发挥兼职教师作用的实践探索和实施策略这四个层面进行阐发,其落脚点最终体现在实施策略上。
长短结合是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机制。
“因采取‘长短结合’方式,即在兼职教师的聘任时,采取长期聘任(聘期1~3年)、短期聘用(根据课程教学和某一实践环节训练的需要,按学期聘用)和临时聘请(根据新专业论证、课程开发或新技术发展的需要来校临时兼职)相结合,这样可以发挥最大的优势度和灵活性。
”⑨苏健清也意识到兼职教师在高职办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目前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中出现的聘任目的性偏差、队伍欠规模、管理欠规范、建设力度小等问题,致使这支队伍的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
“高职教育质量提高的动力要求办学者重新审视和探索一套有效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机制,并积极付诸实践。
”⑩第二,职教师资在职教育与培训模式研究。
无论是从现实透析还是从长远思虑,要翘望具有强盛的生长态势及欣欣向荣的未来师资教育的总体图景,需要突破现有的职教师资培养模式,来构建具有创生性和内聚力的新模式。
徐丽华提出了开放式师资培养的新模式,她认为相对于“封闭”,其模式的“开放”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师资培养机构的开放,实现师资培养机构的多元化;师资培养生源的开放,即实现生源来源渠道的多元化;课程和学籍管理的开放,主要体现在课程实现模块化和阶段化。
作者在构建开放式的职教师资培养模式,主要着眼于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多元开放的职教师资培养机构,力求提高师资培养质量;二是拓宽生源渠道,培养多层次、多类别的职教师资,以满足职业教育对师资的多样化需求。
其实,具有创生性和内聚力的新模式,不是单一的、排外的,而是混合多样、独有兼容性的。
王诗文从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培养的特殊性出发,结合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态势,提出了高职院校师资培养的四种基本模式(基础互补模式、学术交流模式、科研促进模式、双向提高模式),来适应不同的情状要求。
也有相当部分的研究者将关注点投放在“双师型”师资培训模式的探究上。
唐林伟、周明星详细归纳了众多学者们提出的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多种模式。
对于当前热门的院校培养模式,作者指出,“有学者认为,这是一种根本模式。
从长远讲,应加强‘双师型’教师后备力量的储备,要发挥各种师资培训基地和高职师范院校师资和技术资源的优势,加强专业教师的培养工作,把高等职业技术师范学院作为教师培养的主要基地之一。
但也有学者认为,仅靠学校的封闭型培养模式培养不出‘双师型’教师,必须以一种开放的发展态势来开展职教师资培训工作。
”以国际教育发展的视角来透析我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并进行借鉴、批判和汲取,从而明晰国外发展的足迹,来深化当前我国高职师资培训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