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研究综述

[摘要]在新时期,我国学者加大了对高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研究的关注力度。文章采用内容分析法,依据2000~2008年关于研究高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理论和实践的文献,对其研究的领域、理论、实践探索等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未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走势和趋向。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双师型”教师

一、概述

职业教育作为独立的教育学分支学科,近年来在构建自身的学科范式的同时,对自身研究对象关涉的领域、研究传统等进行了有效反思,学科创建的自我意识增强。在其关涉的领域中,师资培训始终是研究的重点。职业教育特别是高职师资培训要实现创生和突破,就必须使“教师宏富的理论素养与娴熟达用的经验技能”这两方面达到和谐交融作为实现路径。这也是近几年“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研究态势日臻隆盛的原因。

近几年对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主题展开:一是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分析,特别是针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现状分析;二是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理念、内涵和标准研究;三是职教师资在职教育与培训模式的探讨;四是师资队伍的管理激励机制和评估方式的探询;五是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的再思考。此外,还有一些新的研究话题出现,如怎样发挥兼职教师作用的研究与实践、对推行教师“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探究等。这些主题研究的共性是理论联系实践,以凸显自身的学科特质。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几年,众多学者以全球教育发展的视野,运用比较的方法,来重新审视我国高职师资培训问题,在借鉴国外的经验成果和教训的基础上,着力探索我国高职师资培训的理论构建与实施路径。最具代表性的是,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课题组提交的“职教师资培养策略体系国际比较研究”总报告。该报告透彻呈现了我国职教师资队伍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剖析了职教师资培养的国际发展趋势,以求探索我国职教师资培养及队伍建设的新途径。

2000~2008年间,以检索到的文章为例,见诸于各大报刊并与高职师资培训相关的文章有二百五十篇左右,在研究内容上,从相对的单一化、一般化、经验化逐渐走向了多样化、可操作化、理论化;在研究范围上,突破了传统的研究领域,高职师资素质结构、对教师“人性化”的关注,成为新的研究方向。从高职教育师资培养的整体研究趋势看,呈现出以下特点:首先,目前在对高职师资培训的研究方法上,学者们不再拘囿于传统的方法,而是强调方法的多元性和灵活

度,以求在丰富的教育改革实践背景下和富有创生性的变革研究中,能够有更强的生命力和适应性。近几年,研究者不仅在理论研究上强调理论的建构,并且在丰富的改革实践背景下和富有创生性的变革研究中,对师资培训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强调方法的多元性和灵活性。黄春麟依据参与江苏、湖南、四川、陕西、辽宁五省调研的部分资料,试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①。刘康宁则以高职院校评估指标为例,在评估指标结构研究中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其次,将国外高职师资培训的经验成果和教训仅作为参照系来明晰自我的发展路径,更关注具有本土化特征的职教传统和更宏大的本国社会背景,从而使本土化研究成为主流。李贤温就指出,区域性是高职培养目标定位的地方特色。“区域经济的结构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高等职业教育具有区域性这一地方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必须研究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专才’岗位实际能力的问题,而不能搞全国‘一刀切’。”应该说,职教院校在确定其培养目标时,应该充分考虑学校所在地的区域经济状况,作为高职培养目标定位的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地确定培养目标。②其三,研究的视角深入到更为广泛、多维和深度的层面。在广泛性上,高职院校师资培训的研究在师资队伍的现状、素质结构、培训模式、管理和评估体系等都有所涉及;在维度上,既有多维度的,又有非线性的。特别在深度层面上,已经触及对高职教师的人性化关怀。如高职院校在引入激励措施时,要有效地吸引更多优秀的社会人才资源来校兼职,并充分挖掘在聘兼职教师的内在潜力,从而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时,校方的以人为本和对教师人性化的积极关怀,就显得尤为重要。其四,高职院校“双师型”教育队伍建设成为讨论的焦点。成为焦点问题需要具备两个特征:一是关注者众多;二是关注点集中。寻求切实可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途径,是目前各高职院校改革和发展的紧迫任务。施新就认为:“许多青年教师依然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必要的专业技能和教学理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尚缺乏有力的经济支持和政策支持……师资队伍建设问题,仍然是制约我国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和提高的关键问题。”③黄东昱也强调:“为了实现培养适应当地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建设一支稳定的、专业化的、富有朝气和创新精神的‘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是一个关键的因素。”④

二、进展

(一)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研究

研究者对高职师资队伍的现状研究,关注度日隆。他们收集了大量的调研资料,以期展现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发展的整体演进图景,并对今后的发展脉络提出对策建议。

1.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的整体性研究。郭杨、陈娟系统分析了全国独立设置的一千多所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现状,将高职院校大致分为三种类型:政府举办的高职院校、民办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举办的高职院校,并对各类型的现状进

行了详细分析和相应比较。文章特别指出,行业企业举办的高职院校具有校企合作的天然优势和机制保障,因此其教师队伍中的“双师型”教师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学校。因其具有的开放性和职业性特质,可以吸引更多的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⑤黄春麟则就当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梳理,着重阐明了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中探讨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思路。高职高专师资队伍的建设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学校正规化建设的需要及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亟待提高;专职队伍不稳定;培训渠道不畅通;政策不配套;各类院校发展不均衡。⑥

2.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研究。近几年,对高职教师队伍的现状研究重点集中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这一领域上。内容主要涉及师资队伍自身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职务结构以及专职与兼职的比例结构等,而且在内涵、制度、培养、标准等方面进行了若干开创性的探讨,但在理论深度和具体操作上略显欠缺。施新剖析了其“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作者认识到:“许多青年教师依然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必要的专业技能和教学理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尚缺乏有力的经济支撑……师资队伍建设问题,仍然是制约我国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和提高的关键问题。”他在高职发展的整体水平、教学结构、兼职教师队伍、价值观念、职称评定、人才引进问题等方面对教师队伍建设现状进行了有效的阐释,并从政府和学校自身两个层面,提出了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可行性对策和措施。⑦黄亚妮探究了高水平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与“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关系。她指出:“高水平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中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的软件建设更加重要,因为‘大学是大师而非大楼的所在地’;而从高职院校师资标准的国际比较来看,各发达国家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对于从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师除了有学历上的一定要求外,特别强调其实际经验和生产、建设、管理与服务第一线的工作经验。”⑧

3.对现状研究背后的对策分析所体现的整体性关注点。研究者不仅对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调研资料进行了阐释和梳理,而且通过进一步的解读、重构、实践探索甚至考问,来究明其特有的内蕴特征,提出了可行性对策和措施。其整体性聚焦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关于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机制的探讨。吕光军、陈玉华认为,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等职业教育对师资队伍有着明显的差异性要求(主要体现在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师结构上)。鉴于其差异性,在教师结构上就必须强调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相结合。文章从对在高职教育中建立兼职教师队伍的认识、兼职教师队伍的建立与管理、有效发挥兼职教师作用的实践探索和实施策略这四个层面进行阐发,其落脚点最终体现在实施策略上。长短结合是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机制。“因采取‘长短结合’方式,即在兼职教师的聘任时,采取长期聘任(聘期1~3年)、短期聘用(根据课程教学和某一实践环节训练的需要,按学期聘用)和临时聘请(根据新专业论证、课程开发或新技术发展的需要来校临时兼职)相结合,这样可以发挥最大的优势度和灵活性。”⑨苏健清也意识到兼职教师在高职办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目前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中出现的聘任目的性偏差、队伍欠规模、管理欠规范、建设力度小等问题,致使这支队伍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