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运输系统总结

智能运输系统总结
智能运输系统总结

智能运输系统总结

第一章

(1)ITS定义

ITS是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在交通运输系统的综合与广泛运用。

(2)ITS在解决交通运输问题中的地位

1、现在交通运输中存在的问题 1.1 安全问题1.2 拥挤延误问题1.3 环境问题1.4 能源问题1.5 土地问

题。

(3)、交通问题解决途径——ITS地位

2.1 城市土地规划、交通规划、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评估;

2.2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队伍建设;立法建设、行政法规完善;

2.3发展公共交通2.4技术应用(包括智能运输系统)

(4)ISO标准中ITS服务领域:

1、出行者信息系统

2、交通管理与规划

3、车辆安全与辅助驾驶

4、商用车管理

5、公共交通管理

6、紧

急事件管理7、电子收费8、安全(公共出行安全、易受伤害道路使用者的安全措施、交叉口安全的智能化)

(5)中国的ITS研究领域:

1、交通管理与规划

2、电子收费

3、出行者信息系统

4、车辆安全与辅助驾驶

5、紧急事件和安全

6、运

营管理(公共交通)7、综合运输(商业营运)8、自动公路

第二章出行者信息系统

(1)ATIS(先进的出行者信息系统)概述

1、双向的、个性化的信息系统

2、通信技术、电子地图、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

(2)ATIS实现的基础设施

1、交通检测器的广泛分布(1次/3min)

2、交通管制中心的建设完备

3、信标等通信设施的建设(1处/2-4km)

4、车载设备的普及(导航GIS、车辆位置信息GPS、显示屏、键盘、微机系统)

5、信息服务中心(含黄页

信息)

(3)出行者信息使用方式分类

1、出行前信息查询(互联网、短信)

2、途中驾驶员服务(路边电子牌-路线诱导)

3、途中公共交通信息服

务(路边、公交车站、公交车辆)4、换乘地点、加油站等(合乘)5、车载终端信息。

(4)、A TIS实现途径

1、信息服务中心运营的形式

公安系统广播方式发布交通信息;

个性化服务如何提供?

政府、公用事业单位、非盈利机构、商业机构。

2、服务基本要求:*为整个区域提供服务;*提供的信息及时、准确;*与其他交管系统、公路管理系统、

紧急救援系统信息紧密结合;*出行人员易于使用和连通;*车辆用户能接收到的服务费用。

第三章定位与通信系统

(1)定位系统在ITS中的根本意义

是ITS的基本的、关键技术,没有它就谈不上ITS。

(2)世界上用于定位的卫星主要有三:

(1) GPS(Navigation Satellite Timing Ranging/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导航卫星测时测距/全球定位系统)

(2) GLONASS(全球海军导航卫星系统,前苏联,18/3)(3)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3)GPS介绍:1、GPS组成三大部分:1)卫星系统(24+3)1994年建成2)地面监控系统:1个主控站3

个注入站5个监测站3) 用户接收系统2卫星运行轨道: *距地面20-183km,每日绕地球两周。*24颗卫星分在6个轨道上,间距60度,与赤道夹角55度。3用于定位的无线电波: 每颗卫星发射两种频率无

线电波用于定位L1=1575.42MHZ L2=1227.60MHZ

4、GPS特点: *全球地面连续覆盖*功能多、精度高(GPS15/100米)*实时定位*操作简便

(4)GPS在我国的应用: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引进,并应用于各个领域。

1、大地测量利用GPS展开国际联测,建成全国A、B、C三级大地控制网,提供高精度的地心坐标(亚米

级),测定大地水准面。

2、工程测量利用GPS静态相对定位技术,布设精密工程控制网。用于道路桥梁、隧道管道工程、海峡地铁

贯通工程,大坝、高层建筑变形监测,矿区油田地面沉降监测。测绘地图、施工放样。

3、航空摄影测量航测外业相片控制测量、航摄飞行导航、机载GPS航测。

4、科学研究高精度的GPS定位技术可以精确提供有关板块运动的四维信息,可以用于研究全球和区域性板

块运动及板块内动。

(5)GPS卫星定位原理

1)静态定位接收机安置在固定不动的待定点上观测数分钟或更长的时间,以确定该点的三维坐标。也称绝对定位,若将2台或更多台接收机置于不同点上,通过一段时间观察确定点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成为相对定位。2)动态定位至少有一台接收机处于运动状态,确定各观测时刻运动中的接收机的绝对或相对位置关系。GPS绝对定位的基本原理

以GPS卫星和用户接收机天线之间的距离观测量为基准,根据已知的卫星瞬时坐标来确定用户接收机所对应的位置。GPS卫星发射测距信号和导航电文,导航电文中含有卫星的位置信息。用户GPS接收机在某一时刻同时接收至3颗以上GPS卫星的信号,测算出它至3颗以上卫星距离,并解算出该时刻GPS 卫星的空间坐标。据此利用距离交会法解算出测站点P的位置。

差分GPS定位原理

差分的目的是消除公共误差,提高定位精度。利用求差后的观测值解算出2个测站之间的基准向量。其原理是将一台GPS接收机安置在基准站上进行观测,根据基准站已知精密坐标,计算出基准站到卫星距离改正数、坐标或相位改正数,并由基准站实时地将这一改正数发送出去。用户接收机在进行GPS观测的同时,也接收到基准站的改正数,并对其定位结果进行改正,从而提高定位精度。

局部区域GPS差分技术(LADGPS)

广域差分GPS系统(W ADGPS)

(6)GPS接收机基本工作原理

GPS接收机分类

按用途:导航型测地型授时型接收机

按载波频率:单频接收机双频型接收机

还可以按对接收到的不同卫星信号分离的天线通道划分。多通道、序贯通道、多路多用通道接收机。

(7)GPS/DR组合定位系统

车辆航位推算系统(DR)

动态导航中GPS信号会被高楼、隧道等建筑物遮挡,为了实现连续不间断定位,可以将车辆航位推算系统(DR)与之相结合来使用。

(DR)是一种自主式的车辆导航系统,它利用陀螺及里程仪的传感信息来记录和推算当前的导航位置。它的特点是短时精度高,但导航误差会随时间积累。

(8)GSM定位系统

定位原理:是根据同一移动站所发信号到达不同基站的时延差异,通过坐标变换获得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

第四章交通地理信息系统GIS-T

(1)GIS定义

GIS是存储、分析、显示空间和非空间数据的信息技术(视GIS为一个工具箱)。或是一种特殊的信息系统,其数据库包含着分布于空间点的,可以点、线和面表达的现象活动或时间的观察数据。为特定的查询和分析提供数据。(2)GIS具有以下4个特征:1)GIS具备地理数据处理的能力,包括:①地

理位置以及现象之间在地球表面分布的相互关系。②专题属性,例如:人口,机动车拥有量。③时间,即数据采集与记录的时间。2)GIS是在统一的地表定位坐标系统下,以特定的数据模型输入、组织、存储和管理地理数据,并允许用户根据空间位置访问数据,或根据专题属性访问数据,它以地图形式表示地理数据。3)拥有一套特殊的用于处理和分析地理数据的基本工具。这些工具可用于地理数据的转换,地理数据分类组合,地图的测量、比较与分析、空间插值。4)GIS具有很强的地理数据的输出功能,可以地图、统计图表、多媒体等形式。

GIS的组成:由图库、数据库、和管理分析工具组成。工作原理:它能够根据公路管理所涉及的大量空间数据,建立大地测量系统与各类地理位置信息和公路定位参照系统之间得对应关系。GIS融和了图形和数据的管理,确立了适宜的空间数据模型,并通过其分析和管理工具,在个属性信息间建立起多层拓扑关系。(3)地理数据的特性

1)概括性有选择地表示主要地理实体及其重要特征,简化、夸大、合并、移位。2、拓扑特性数据和属性数据拓扑特性数据属定位数据,反映空间几何特征分为:邻接包含连接(反映线状地理实体之间相连的关系)属性数据用于描述地理实体的非空间几何特征的属性

(5)地理数据库1、地理数据库存储两种类型的数据:定位数据和属性数据。2、常规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主要适用于数据属性的组织和管理,但不能有效地用于存储、查询检索和管理定位数据。3、GIS软件负责将这两种不同方式存储和管理的数据联系起来用于多种目的的分析和显示。

1、地理数据在计算机中的三种表示方法:栅格表示法矢量表示法面向对象法

(6)GIS在交通流诱导系统中的应用:能调用各类电子地图,包括数字化地图、扫描地图地图能缩放、移动,能按一定的比例显示。能够对目标进行查询能实时显示车辆位置。需要时,还可显示行车的方向与速度。能进行最优路径的计算与选择。

(4)GIS在交通流诱导系统中的应用

1)能调用各类电子地图,包括数字化地图、扫描地图2)地图能缩放、移动,能按一定的比例显示。3)能够对目标进行查询4)能实时显示车辆位置。需要时,还可显示行车的方向与速度。5)能进行最优路径的计算与选择。

第五章交通通信系统

(1)动态交通流诱导交通通信系统—蜂窝无线电话数据通信GSM/TDMA的应用原理

应用蜂窝无线电话的公网设施是交通控制中心与行驶中的车辆进行双向通信。系统利用下行链路,通过广播方式,向行驶在地面各种地面站网络内装有相应接收装置的车辆,提供道路交通状况的详细数字信息。这些信息可与存储在车载导航计算机中的数据连接并用于驾驶员最佳路线的计算。车载台利用上行链路经过基地台向地面控制中心发送行程时间、紧急状态等信息

(2)GSM主要性能包括哪些?GSM系统的结构及功能是什么?

工作频率GSM1800系统上行链路f:1710-1785MHz下行链路f:1805-1880MHz双工间隔95MHz,工作带宽75MHz,载频间隔为200KHz。结构:基站子系统(BSS)由多个基站收发信台和基站控制器组成。操作支持子系统(OSS)网络子系统(NSS)

(3)GSM的信道类型:业务信道控制信道

(4)专用短程通信(DSRC)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1)短程:几十米之内2)专用:全部信号的编制、发射、接收、处理、存储和转送均由双方的微处理器按专用软件控制,并操作硬件执行。将数字信号调制在高频副载波上,再以此搭载有信号的副载波调制到频率、幅值固定的厘米波上,由天馈线在路面通信站和运动车辆之间来回传播。3)信标发送:位置信息、地图坐标;当前路况信息、交通信息等。车辆发送:行程时间、速度等信息

第六章交通流诱导系统

(1)交通流诱导可以分为哪几类?

1)静态诱导:现在的GPS静态路径诱导统。2)动态诱导:在静态诱导的基础上,将实时的交通状况反映到诱导系统中,在最优路径计算时使用随时间变化的动态出行费用而非静态出行费用。

(2)动态诱导系统组成是什么?

A.交通信息服务中心主要功能从各种信息源获得实时交通信息并处理成用户需要的数据形式。

B.通信系统负责完成车辆和信息服务中心的数据交换,信息服务中心向用户不断发送实时交通状况数据,包括行程时间、交通事件等。

C.车载诱导单元接收存储和处理交通信息,按用户指令根据动态诱导路径优化模型,进行最优路径计算与显示。

(3)交通流诱导系统信息采集技术检测内容检测设备是什么?

1)检测内容:交通量行驶速度行程时间2)检测设备:微波检测器视频检测器

(4)公交优先解决途径

1)设施上给予优先——公交车专用车道、停车道2)法规上给予优先——允许左转等3)技术上优先——信号控制上优先

第七章先进的公共交通管理系统

(1)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现状(吸引力失去原因):1、乘公交车不方便。2、乘公交车准时行得不到保证。3、公交车服务质量低。解决这些,目的是为出行者提供更加安

全、舒适、便捷的公交服务。从而吸引公交出行,缓解城市交通拥挤,有

效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创造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区域内影响公交车辆的因素有哪些?

1)公交客运需求总量(乘公交人数)2)乘客周转量规划服务区域内各乘客被运送距离之总和。Σ人次*距离3)公交线路长度:线路网密度线路过短,乘客换车多线路过长,客流不均匀,行车间隔不准确,公交车运载能力难以充分发挥,并使乘客候车时间增长。4)车辆营运周转速度车辆在线路上来回周转一趟的平均速度。(5)发车间隔(服务水平A、B、C、D、E级)3~4分钟或5~10分钟

(3)车队规模确定方法?

①公交车辆生产率1)有效载客量标准车:7~10M的640型单节公交车,45个座位。其它车乘以相应的换算系数折算成标准车数。有效载客量Mx=Me×Jr Me—客运车载客量Jr —平均满载系数,一般为0.5-0.62)车载周转速度Vz=2L/T公里/小时3)一辆车一天生产率Mx=Me×Jr×Vz×h h: 为一辆车一天的工作时间,一般为12-16小时②线路长度与条数规划区公交线路的总长度L=δ?F?μ=路网密度×服务面积×线路③车辆总量预测1)理论配车量Wz= Mz/ Mx Mz··客运周转量Mx ·· ·每辆车的生产率2)实际配车辆因车辆要有一部分维修,保养修理,实际用车应多与理论配车量。Wz= Wx/ r④发车间隔Ti= 2L(km)/ Vz×60分/小时

(4)车辆调度形式有哪些?

(1)按车辆工作时间的长短与类型,分为正班车、加班车、夜班车2)按车辆运行与停站方式分为:全程车(慢车)区间车快车(大站快车、直达快车)定班车(长达接送职工上下班,定时间、定路线、定班次、定站点)跨线车(平衡相邻线路客流,减少乘客转乘而组织的)

(5)智能化调度系统系统构成及其所应用技术?

1、公交调度中心信息服务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大屏幕显示系统、协调调度系统和紧急情况处理系统。2)分调度中心分调度中心由车辆定位与调度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两部分组成。车辆定位系统负责完成本调度中心所辖车辆的定位与监控,与车辆间双向通信,向车辆发送调度指令,向电子站牌发送数据等功能。运用到的技术:1)车载移动站的组成:GPS接收机-单片计算机—Modem---电台车载电话语言双向通信2)电子站牌:采用滚动信息工作方式电台---Modem---单片计算机--站牌显示

(6)公共交通信息系统的组成是怎样的?

1、车载中转换乘服务信息;技术上:电子地图

2、站点候车时间预测,来车当前位置信息,车内拥挤度信息

3、车辆临时变更的调度信息等。

第八章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ATMS)

(1)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产生背景是什么?

1、人口与交通流量不断增长,资源紧张。

2、人们对交通安全、快捷、舒适、环保的意识不断增强,相

应的提出更高的要求。3、在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充分发展下,进行大范围和高度的系统集成为技术上可行。

(2)ATMS研究方向是什么?ATMS系统架构是怎样的?

1、运用网络进行信息高度集成、综合使用

2、提供实时交通管理与交通信息服务。应当有以下8部分组

成:1、交通管理控制中心2、交通流量检测系统3、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4、高速公路监控系统5、交通闭路电视监控6、交通信息服务7、紧急救援与事故管理8、道路空气质量与汽车排放废气污染检测

(3)ATMS的功能是什么?

1、信息提供向出行者随时随地提供实时交通信息服务,随时帮助出行者制定与修改出行计划,减免延误

与时间浪费。2、交通控制对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进行综合控制,优先考虑公众安全和公共交通工具的优先。3、交通事故处理及时救助、及时处理,预防二次事故,最大程度减少其不利影响。4、排放测试与污染防治公路隧道空气质量5、紧急事件管理交通突发事件(道路塌陷或滑坡),社会灾难。

6、电子收费A TMS目的减少延误(非防舞弊)

7、提高养护操作效率便于及时观察发现道路路况,行车

环境,以便及时进行养护。8、特种车辆通行管理保护路面的正常使用和道路其他使用者的安全。

(4)ATMS系统建设包括哪些方面?

1)信息采集系统1、交通路网监视和检测,提供道路交通数据。路面状况检测、气象监测器,交通流检测器、紧急电话、轴重检测、电子收费(采集车辆信息)2)信息传输系统综合业务交换,通信传输移动通信,图像压缩技术等3)信息处理系统(核心)1、交通流量分析与预测,模型建立、流量预测。2、城市交通控制的优化,区域交通控制等建设。3、高速公路、城市、快速干道出入口匝道控制。4、公交车辆优先控制。5、城市中心区域交通流量经济控制,提高车速。4)先进的交通信号控制1、固定配时信号协调控制系统2、配时参数适时选择系统3、自适应协调控制系统5)信息提供系统1、提供交通信息服务,缩短行程时间。2、事故检测与管理,紧急救援系统。3、环境的监测与控制

第九章先进的交通违章管理

(1)闯红灯监测系统的组成:

1)地感线圈检测在全景视频画面中,对闯红灯的违法车辆的违法全过程进行实时抓拍。全景、特写共3张图片:第1张图片:显示对面红灯信号标志,车辆未通过停车线的全景图片;

第2张图片:显示对面的红灯信号标志,车辆越过停车线违法过程的全景图片;

第3张图片:显示违法车辆的车牌号码

2)视频电子警察系统

工作过程:在红灯信号条件下,采用“第一视频检测区”发现车辆后,远景摄像机预拍一张;然后特写摄像机进入抓拍状态,“号牌识别技术”(即在视频图像中实时扫描,并发现机动车的牌照特征,同时对牌照进行识别)实时监测视频图像中出现的变化,在一定的时间内,对具有“号牌”特征的图像进行抓拍并进行号牌识别,这就将特写照片抓拍下来,系统同时命令远景摄像机拍下第二张违法过程图片;然后系统以三张图片的方式存储或按照其它的标准格式进行存储。

(2)系统组成及设备配置

前端设备(摄像机、控制计算机、通讯模块)传输系统(光纤收发器、光缆、交换机)中心设备(系统服务器、数据录入工作站、彩色喷墨打印机、综合违法后台处理系统软件)

(3)前端数据回传到中心的方式有哪些?

第一,采用光纤传输网络,将前端数据回传到中心。此种方式速度最快,效率最高,但投资较大;第二,采用GPRS、CDMA1X的无线通讯方式,将前端数据回传到中心。此种方式较为灵活,不受线路影响,但通讯质量略差,投资较光纤方式少;第三种,采用无线网卡(802.11)的无线下载方式,通过笔记本将前端数据下载到笔记本中,再将笔记本中的数据拷贝到中心。这种方式最为省钱,而且今后也不会产生费用,但需要到路口(离前端箱几十米即可)下载数据。第四种,U盘手工定期下载。

(5)前端雷达超速监测系统的组成及工作过程?

雷达超速前端设备包含:工控机箱(箱子和工控机一体)全景和特写摄像机及其镜头、防护罩夜间补光设备

工作过程:系统检测设备对前端超速的车辆进行速度测量;抓拍;采集若干幅超速车辆图片进行车牌号码分析,分析后存储。

(6)治安卡口包括什么?用到那些技术?

抓拍每一经过车辆;分析车牌;与黑名单比较,告警;流量统计;录像功能;

主要技术:1、虚拟线圈监测2、车辆号牌识别查找车牌------矩形框;分割字符;字符对比

第九章特殊事件交通管理

(1)计划性特殊事件的管理:

1)计划性特殊事件:指人们事先具体规划的但对道路交通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例如会展、体育比赛、演唱会、道路维修等。2)突发性的特殊事件: 指由于人为或自然的原因是的道路原有的正常功能减弱甚至丧失,例如交通事故、严重的交通拥挤。

(2)交通事件的管理原则是什么?

交通特殊事件特点是:需求超常性、涉及广泛性,管理不慎,可能引起人身伤亡事故或长时间严重的交通阻塞。另一特点是非常发性。管理原则:1、保证事件正常进行,无论文娱活动或道路维修。2、尽量降低事件对道路及其周边交通的负面影响。3、管理内容:降低交通需求、交通优化组织;现场指挥;停车管理(静态交通)。

(3)道路申请与审批制是怎样的?

申请内容包括:1、事件类型,2、参与事件的方式,3、预计参与事件的人数、车辆数,4、事件发生场所,5、事件影响范围,6、事件发生区域类型,7、事件发生的时间段(事件的开始与结束时间),8、对停车位与公共交通的需求

交通管理与控制方案的制定

1、预估参与人数、车数,停车位需求,公共交通需求;可能发生的事件。

2、针对参与者制定交通组织方案、非参与者的交通组织方案。包括:人流组织、车流组织、进出路线、停车安排、信息发布、交通监控、紧急事件管理等。

(4)突发事件的管理是怎样的?1)紧急事件管理系统的要素:事件检测、鉴别、反应、清除、现场管理以及向驾驶员提供信息。2)事件管理所需的三个系统:1、检测与监视系统2、紧急救援(服务)系统

3、信息系统

⑸事件检测技术与事件确认技术包括那几个方面?

1自动检测技术1.1基于区间平均速度的拥挤检测(间接方法1)1.2基于区间断面占有率的拥挤检测(间接方法2)1.3 直接方法基于视频图像识别的方法2、非自动检测技术市民报告驾驶员手机、路边紧急电话、事件紧急呼叫热线。专职人员报告交警巡逻车报告、道路养护巡逻报告航空监视3事件确认技术事件管理人员观看闭路电视监视图像,派遣就近巡逻人员,现场处理人员等综合来自多个移动电话的求助信息与其他信息提供者保持联系。

(6)紧急救援服务系统现场管理包括哪几个方面?

1)建立一个紧急事件指挥站,确定指挥者;2)保障救援人员、事件受害者、其他人员安全;3)事件管理手册或调度员手册的熟练履行;4)固定响应车辆及驾驶员;5)快速清除车辆;6)紧急信号灯与交通设施的使用;7)事故调查现场选择;8)事件响应小组---交通工程师(替换道路方案、交通分流加其他现场管理活动)。

(7)驾驶员信息系统

1、定义:能使驾驶员做出有信息根据的旅行信息作用:让驾驶员作出决定,避开或远离出事现场;即使不能避开而延误,让驾驶员了解事件信息,减轻焦虑、容忍事件带来的延误。

2、用于信息发布的技术a可变信息标志b 路侧广播c电话短信服务d(重要的事给出替换道路)

(8)事件管理系统的意义与评价标准

1)评价标准响应率、误报率、响应时间2)、意义经济效益:减少二次事故或一次事故,节能、环保。社会效益:减少人们的焦虑与不满。

第十章电子收费系统

(1)ETC简介

电子收费是通过设置在收费站的天线与通行车辆的车载装置之间通信与数据交换,自动接收、发送有关支付通行费信息的系统。1)车辆缴费过程不需停车,在正常行进中进行。减少延误,提高收费车道的通行能力,避免停车怠速污染环境。2)收费的全部过程不需要人工直接参与。

(2)ETC系统设计1、系统类型a、自由流电子收费系统:车速不受限制b、收费站电子收费:车速低于40km/h,通常标识30km/h c、MTC/ETC混合车道(并非简单混合)收费车道前增加一块LED 显示板,指示当前车道是作为ETC还是MTC使用?

(3)ETC系统关键技术

1、专用短程通信技术(DSRC)1)短程:几十米之内2)专用:全部信号的编制、发射、接收、处理、存储和转送均由双方的微处理器按专用软件控制,并操作硬件执行。3)将数字信号调制在高频副载波上,再以此搭载有信号的副载波调制到频率、幅值固定的厘米波上,由天馈线在路面通信站和运动车辆之间来回传播。车辆至地面站信号成为“上行”,地面站至车辆信号称为“下行”

2、电子标签(作为账号卡使用)单片式:只读型、读写型两片式:带IC接口的读写型电子标签,电子标签对IC卡进行读写。双界面IC卡。

(4)ETC的主要技术

1、自动车辆识别技术(应用DSRC)车载单元;路侧阅读单元;数据处理单元;

2、自动车型分类系统车辆分离器;车高度检测;轴距与轴数检测;传感器选择:红外、激光、踏板式

3、逃费抓拍系统参照超速抓拍

第十一章汽车自动驾驶系统

(1)定义,暂定义为:“不需要人驾驶的汽车或无人驾驶的汽车”。

自动驾驶系统的特点:1)安全在事故苗头的早期探测与预防,排除驾驶员人为错误。从根本上解决事故、拥塞、环境污染。2)效率减少车头间距,提高车速。增加道路容量消除拥堵、节能、环保。(2)自动驾驶实现途径,为引导车辆进行横向控制,采用: 路面:引导电缆铺设于道路磁钉埋设路面(霍尔元件),车保险杠下装有磁性传感器。或车辆采用:机械视觉系统(计算机+摄像机)纵向控制,采用:雷达:测距、测速激光:扫描获得精确数据,除测量速度、距离外,测障碍物形状。车辆之间通信:每辆车均为一移动通信平台。DGPS等

(3)自动安全系统的三阶段:1、自适应巡航2、更为主动的安全系统,无法避免紧急刹车。3、全避碰撞系统,能根据遭遇的障碍物调整以避免发生任何碰撞。

(4)行驶控制系统结构

分层:(1)车道状态数据层车载传感器、道路传感器,采集车道的方位偏差。(2)车辆行驶环境信息层电子地图信息,车流信息,天气,停车场,公路状态。(3)辅助驾驶接口层控制层反馈信息,驾驶员控制请求信息,车辆控制方式信息。通过人机界面处理后提出车辆控制方式,并将信息传输至车辆控制层,交由其去处理。(4)车辆控制层结合车辆自检信息,前后车距、车速、位置信息,车辆转向、制动、油门信息等,结合上述三层收到的信息,生成车辆控制信息并交由执行器操作。

(5)自动驾驶中研究方向包括哪些方面?

1)驾驶员行为分析(2)环境感知(3)极端状态下的自主驾驶(如驾驶员反应极限,车辆失控等情况下的自主驾驶)(4)规范环境下的自主导航(5)车辆运动控制系统(6)主动驾驶系统(避障)(7)交通监控、车辆导航及协作(交通流动态诱导)8)车辆间的交互通信、(9)军事应用(10)系统结构(11)先进的安全车辆(更安全、更高智能的车辆系统)

车辆间通信:移动通信平台,3G电子地图,以利于识别标志、标识物

5、控制理论的应用:智能控制理论包括:递阶控制系统、专家控制系统、模糊控制系统、神经控制系统、学习控制系统。

第十二章智能运输系统的效果评价

(1)项目评价含义:评价是用来衡量项目的目标或目的达到的程度。

项目评价对项目本身的实施又可以产生一个有益的反馈,就是项目评价的结果可以对项目适时地提出一些建议和修改最终达到甚至超过原来的目标。一个好的评价方法是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能够定量的尽量给与量化,以期给决策者提供充分的依据。

(2)评价的角度与方法及ITS实施要达到的目的和意义

效益分之为从社会效益、个人效益、企业效益三个方面去评价。社会效益:减少交通堵塞,提高安全性,改善坏境,减少能源消耗。企业效益:物流的合理化。

TS项目分开一一实施的,可以从每一个项目产生的效益进行评价。评价方法有:实地调查法、费用效果比较法、数理模型法。包括三者的结合应用。ITS评价目的:是对项目实施的经济合理化,技术合理化,社会效益,环境影响和风险做出评价。ITS实施要达到的目的:安全、提高运行效率减少延误、提高道路容量、降低能耗、保护环境(单位出行造成的能耗和有害气体排放对单位出行的环保成本代价)、舒适度。

ITS评价的意义1)理解ITS产生的影响2)对ITS带来的效益进行量化3)帮助对将来的投资做出决策4)对已有的系统优化其运作和设计

(3)经济评价的内容和原则是什么?

经济评价包括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是从国家整体的角度研究ITS项目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以判断ITS项目的合理性。财务评价是从ITS项目的财务角度,分析测算ITS项目的财务盈利能力和清偿能力,对ITS项目的财务可行性进行评价。经济评价的原则:整体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实用性原则、一致性原则、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5)智能运输系统技术评价的概念和原则是什么?

是从技术角度,试图通过对项目各技术指标的分析与计算,从系统的功能与技术层面对智能运输系统的科学性、合理性、可发展性以及实用性和可实现性等方面进行综合的评价;前提条件:ITS系统和子系统基本框架的建立;系统和技术的存在性。原则:①科学性ITS应建立在科学的原理和技术之上。科学性是系统技术评价的首要原则。②实用性直接或间接地解决(或缓解)交通问题的实用性是ITS基本的要求。③可测性统的评价将通过若干具体的指标体现,指标必须可测量得出值。④独立性避免评价指标的相互关联和重叠。⑤可比性指标对不同方案反映出差异,具有较高的敏感度。⑥整合性此原则反映了系统及其子系统和技术间的匹配与协同程度,相关指标应能反映这一原则。⑦扩展性系统的兼容性和扩展性原则对于确保系统的可发展性具有重要意义。⑧完备性反映系统技术性能的全面性。

(6)ITS的评价对象有哪些?

1)通用技术平台2)通信信息3)车辆4)运输管理5)管理和规划6)电子收费7)紧急事件和安全8)综合运输(枢纽)9)智能公路

(7)ITS技术评价体系是什么?

1)基于体系结构各部分特征的系统性能评价,即定性分析为主的评价;2)基于ITS各部分系统设计的运行性能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进行。

第十三章智能运输系统的标准化

(1)标准与标准化的概念

是指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和效益,对活动或其他结果所规定的共同的、可重复使用的规则、准则或特定文件的总称。1)标准要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为基础,要经过充分协商并得到公认机构的批准。2)标准化是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的全过程。

(2)标准化的意义和类型

意义:标准化是现代化生产的必要条件,是组织产业化的生产的前提,是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产品质量的技术保证,是合理利用资源,保证安全的重要途径,是推广应用新技术的桥梁。类型:强制性标准;事实性标准;推荐性标准

(3)ITS标准化及其作用

ITS的最基本特征就是集成性,而标准化是系统集成的重要基础。作用:1)化可以保障ITS在全国乃至全球

范围内的兼容性。2)标准化有助于拓展ITS产品的供货渠道,吸引更多厂商加入产品供应行列。从而使得ITS 产品更加丰富,市场更大。(缺乏标准的产品难以发展,市场空间狭小。)3)标准化有利于系统集成。有利于降低设备或系统的成本。4)标准化有利于降低风险,加速ITS产业化。

(4)TBT协议(与贸易有关的技术壁垒协议)的制定目的是什么?

TBT协议,目的是为了防止法规、标准及其认证制度成为贸易壁垒而制定的制度框架。其中第2条规定,各国中央政府机关必须使用国际标准作为技术性法规的基础。(任一个国家的国标,应按照TBT协议进行协调展开)。

(5)ITS国际标准组织机构及工作

TC204 委员会下设的各工作组与主席国包括:英国WG1;系统功能构成;美国WG2:质量可靠性

日本WG3:数据库技术;日本WG4:道路运输和交通信息通信

⑹中国与ISO/TC204的关系?

ISO/TC204中国委员会:国际标准化组织智能运输系统领域标准化委员会TC204在中国的对口单位,负责中国智能运输系统领域标准的制定,由国家技术监督局领导。归口部门在交通部

参加单位:政府有关部门,产业界,道路、交通管理机构,相关协会、研究机构。工作组:6-8个。

智能交通运输系统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

智能交通运输系统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 一、简答题 1、简述先进得交通管理系统得组成、功能。 答:先进得交通管理系统组成:ATMS就是由一系列得公路状况监视、交通管理与出行建议系统所组成,即: 交通管理控制中心(TMC); 交通流量检测系统(TFDS); 城市信号控制系统(UTC); 交通电视监控(TNS); 交通信息服务(TIS); 紧急求援与事故管理系统(EMS)。 功能:正就是ATMS实现了交通信息得采集、传输、存储、分析、处理及应用,实现了交通管理从简单静态管理到智能动态管理得转变,使交通静态及动态信息在最大范围内、最大限度地被出行者、驾驶员、系统管理者、交通研究人员及政府机构所共享与利用,从而实现了大交通系统得动态优化运行,为大中城市提供交通管理解决方案,在现有交通设施得基础上,改善现有路网运行状况,提高道路得有效利用率与交通流量,缓解车辆增加造成得交通需求压力。 改善交通秩序,减少事故,提高行车安全,减少道路得拥挤程度与交通事故得发生率,减少因交通拥挤、事故等造成得出行时间延长等现象。 2、GPS得组成与基本定位原理。 答:全球定位系统(GPS)由三部分组成,分为空间星座部分、地面

监控部分与用户设备部分。空间部分就是由24颗GPS工作卫星所组成,其中21颗唯一可用于导航得卫星,三颗为活动得备用卫星,地面控制部分由分布在全球得由若干个跟踪站所组成得监控系统所构成,GPS得用户部分由GPS接收机,数据处理软件以及相应得用户设备所组成; GPS得基本定位原理:GPS定位采用空间被动式测量原理,即在测站上安置GPS用户接收系统,以各种可能得方式接收GPS卫星系统发送得各类信号,由接收机解算出站星关系与测站得三维坐标。 3、APTS得研究内容划分可划分为哪几个方面? 答:1、公交系统优化与设计; 2、公交智能化调度系统; 3、公交信息服务系统; 4、公交信号优先系统; 5、快速公交系统(BRT0); 6、公交服务水平评价; 4、停车收费带来得效益主要有哪些? 答:①缓解交通拥挤,解决停车难得问题; ②增加城市中心区便捷性及可达性,提高城市活力; ③改善城市环境及节约能源; ④提高停车得周转率,促进城市商业中心泊位利用率; ⑤增加停车经营收入,补偿停车设施建设投资与停车管理费用。一、问答题

(交通运输)智能运输系统总结精编

(交通运输)智能运输系统 总结

(交通运输)智能运输系统 总结

智能运输系统总结 第壹章 (1)ITS定义 ITS是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在交通运输系统的综合和广泛运用。 (2)ITS在解决交通运输问题中的地位 1、当下交通运输中存在的问题1.1安全问题1.2拥挤延误问题1.3环境问题1.4能源问题1.5土地问题。(3)、交通问题解决途径——ITS地位 2.1城市土地规划、交通规划、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评估; 2.2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队伍建设;立法建设、行政法规完善; 2.3发展公共交通2.4技术应用(包括智能运输系统) (4)ISO标准中ITS服务领域: 1、出行者信息系统 2、交通管理和规划 3、车辆安全和辅助驾驶 4、商用车管理 5、公共交通管理 6、紧 急事件管理7、电子收费8、安全(公共出行安全、易受伤害道路使用者的安全措施、交叉口安全的智能化) (5)中国的ITS研究领域: 1、交通管理和规划 2、电子收费 3、出行者信息系统 4、车辆安全和辅助驾驶 5、紧急事件和安全 6、运 营管理(公共交通)7、综合运输(商业营运)8、自动公路 第二章出行者信息系统 (1)ATIS(先进的出行者信息系统)概述 1、双向的、个性化的信息系统 2、通信技术、电子地图、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 (2)ATIS实现的基础设施 1、交通检测器的广泛分布(1次/3min) 2、交通管制中心的建设完备 3、信标等通信设施的建设(1处/2-4km) 4、车载设备的普及(导航GIS、车辆位置信息GPS、显示屏、键盘、微机系统) 5、信息服务中心(含黄页

物流运输系统规划

物流运输系统规划 设计报告 班级 10161 组号 03 组长 组员02陈恒 07刘莹 19许文君 目录 第一章物流运输系统规划的内容 1.1物流运输系统规划的内容 1.1.1影响运输系统规划设计的因素

1.1.2运输系统规划设计标准 1.2 物流运输系统规划的原则 1.3 物流系统运输线路选择 1.3.1 运输线路选择的因素 1.3.2 运输线路选择方法 第二章案例分析 2.1案例一 2.2 案例二 第三章方案设计 3.1 设计背景 3.2 运输系统流程分析 3.3 运输系统问题分析 3.4 解决方案 3.4.1 运输路线与方式的最优选择 3.4.2.车辆的调度优化与解决空载行驶问题的方案

第一章物流运输系统规划的内容 1.1物流运输系统规划设计的内容 1)确定物流运输战略 物流运输战略是为寻求物流的可持续发展,就物流运输的目标以及达成目标的途径与手段而制订的长远性、全局性的规划与谋略。物流运 输战略的确定直接决定运输系统规划的其他要素。在进行运输系统规划 设计时,首先需要对运输系统所处环境进行分析。环境分析主要包括国 家的宏观运输政策、运输市场的发展状况、物流系统综合战略、其他物 流节点的情况等。在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运输系统战略,明确运输系统规划的方向。 2)选择运输路线 在组织运输系统完成货物的运送工作时,通常存在多种可供选择的运输路线。运输工具按不同的运输路线完成同样的运送任务时,由于运 输工具的利用情况不同,相应的运输效率和运输成本也会不同。因此, 选择时间短、费用省、效益好的运输路线是运输系统规划设计中的一项 重要内容,这也是运输战略的充分体现。 3)选择运输方式 如何选择适当的运输方式、运输战略是物流运输合理化的重要问题。 一般来讲,可以在考虑具体条件的基础上,对货物品种、运输期限、运 输成本、运输距离、运输批量以及安全性等具体项日作认真研究考虑, 可以使用一种运输方式也可以使用联运方式。 4)运输过程控制与信息系统 物流运输系统目标的实现依赖于有效的过程控制。由于运输过程的瞬间变动性,对运输过程控制的难度远远高于对固定节点的控制,因此

智能物流发展状况_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_张军杰

Logistics Sci-Tech 2011.3 收稿日期:2010-11-04 作者简介:张军杰(1977-),男,湖北武汉人,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光纤通信技术和网络国家重点实验室(筹)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物联网技术、物流技术。 物流科技2011年第3期Logistics Sci-Tech No.3,2011摘要:介绍了智能物流的概念、关键技术、发展动力及发展趋势,分析了国际国内智能物流的发展状况以及影响我国智能物流发展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我国智能物流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智能物流;发展状况;影响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3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key technologies,developing power and trend of intelligent logistics,analyzes the de -velopment status of th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intelligent logistics and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China's intelligent logistics,fi -nally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logistics in China. Key words:intelligent logistics;development status;influential factors;countermeasure 1 智能物流的概念及趋势1.1智能物流的概念 智能物流是基于物联网的广泛应用基础上,利用先进的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流通和信息管理技术,完成包括运输、仓储、配送、包装、装卸等多项基本活动的货物从供应者向需求者移动的整个过程,为供方提供最大化利润,为需方提供最佳服务,同时消耗最少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最大限度地保护好生态环境的整体智能社会物流管理体系。智能物流主要特征为:多元化的数据采集、感知技术;泛在网络支撑下的可靠传输技术;基于海量信息资源的智能决策、安全保障及管理技术[1]。 1.2智能物流的关键技术 智能物流的关键技术从宏观层面讲包括:物流实时跟踪技术;网络化分布式仓储管理及库存控制技术;物流运输系统的调度与优化技术;物流基础数据管理平台和软件集成技术。从微观层面来看,智能物流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包括:低功耗、大容量、读写等效的电子标签,多电子标签的防冲突技术;低成本、小型化、嵌入式、可密集部署的高效读写器;中间件的数据处理和安全性技术;规模化应用的网络服务构建技术;面向开环应用的系统集成技术;RFID 技术与无线传感技术等其它技术的融合等[1-2]。 1.3智能物流的发展动力 智能物流是物流业发展的一个趋势,发展智能物流的动力是多方面的,归结如下:网络经济、电子商务以及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对物流提出新要求;更多的企业开始寻找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市场竞争加剧,优化供应链各个环节,加快产品流通变得更为重要;后金融危机时代,物流市场竞争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国家和各级主管部门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 1.4智能物流的发展趋势 智能物流是智能交通系统的基础上电子商务化运作的物流服务体系。它通过智能交通系统解决物流作业的实时信息采集,并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通过在各个物流环节中的信息传输,为物流管理者和用户提供详尽的信息和咨询服务;在电子商务的运营环境下,为客户提供增值性的物流服务。智能物流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4.1加快反应速度和降低服务成本 快速反应已经成为物流发展的趋势之一。传统物流做法将加快反应速度变成单纯对快速运输的一种要求,但在需求方对速智能物流发展状况、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Status,Influential Factor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ntelligent Logistics 张军杰1,2 ZHANG Jun-jie 1,2(1.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安徽合肥230009;2.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光纤通信技术和网络国家重点实验室(筹),湖北武 汉430074)(1.School of Management,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efei 230009,China;2.State Key Laboratory of Optical Communica -tion Technologies and Networks Wuh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Wuhan 430074,China) 誗理论研究誗 文章编号:1002-3100(2011)03-0062-03 62

智能交通系统资料

土木工程与建筑系 课程论文 (2013—2014 学年度第 2 学期) 智能交通系统 摘要 1.智能交通系统(r 巧)的基本概念 智能交通系统是将先进的卫星定位导航技术、计算机技术、图形图像处理技术、数据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信息技术、电子控制技术等高新技术有效地运用于交通的运输、服务、控制、管理和车辆制造,从而使车辆靠自身的智能在道路上安全、自由地行驶。公路靠自身的智能将交通流调整至最佳状态,驾驶员靠系统的智能对道路交通情况了如指掌,交通和运输管理人员靠系统的智能对道路上的车辆行驶和交通状况一清二楚。使人、车、路密切地结合,极大地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保障交通安全,改善环境质量。 2.智能交通系统(1

书)的主要功能对车辆能提供道路障碍物自动识别、自动报警、自动转向、自动制动、自动保持安全车距、车速和巡航控制功能; 对交通出行者能提供道路条件、交通状况、交通服务的实时信息,及车辆定位导航功能; 对交通运输企业能提供道路和交通信息,以及车辆定位、跟踪、通讯、调度功能; 对道路管理部门能提供交通流的实时信息,以及不停车的自动收费功能; 对交通管理部门能提供对道路交通流进行实时疏导、控制,和对突发事件应急反应功能。 关键词:城市交通;智能交通系统;现状和发展;应用及前景分析;发展对策; 前言 智能交通系统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前面有效解决交通运输领域问题的根本途径,它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发展进步的背景下产生的。资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对ITS的诸多领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开发,取得显著的阶段性成果。我国智能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起步比较晚,但各级政府对发展智能运输系统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认识清楚,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地十五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指出"建立健全综合的现代运输体系,以信息化,网络化为基础,加快智能型交通的发展。" 智能运输系统利用现代科学系统在道路车辆和驾驶员之间建立起职能的联系。优化和调整道路交通流量的时空分布,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人车路的和谐统一。ITS在极大的提高运输效率的同时,充分保障交通安全,改善环境质量和提高能源里有效率 交通问题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 交通拥挤造成了巨大的时间浪费,加大了环境污染。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平均行车速度已降至20km/h以下,有些路段甚至只有7~8km/h;由于车辆速度过慢,尾气排放增加,使得城市的空气质量进一步恶化。交通问题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缓解经济发展带来的交通运输发面的压力,尽量的利用现有的资源,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各国都加大了对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和建设的力度。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公路交通运输以其机动性好、可以实现"门到门"直达运输以及运送速度快的特点,成为我国城市和城间中短途客货运输的主要方式。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综合运用检测、通信、计算机、控制、GPS和GIS等现代高新技术,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装备的利用效率、减少交通公害对加速发展我国公路交通运输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公路智能交通运输工程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智能运输系统

智能运输系统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1.G P S由三大子系统构成:空间卫星系统,地面监控系统,用户接受系统。 2.动态交通流有道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交通信息中心,通信系统,车载诱导单元。 3.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的关键技术:自动乘客计数器,公交运营软件,交通信号优先策略。 4.按控制范围,交通控制方式分为:点控,线控,面控。 5.电子收费系统可分为:计算机网络与软件子系统,音频子系统,视频子系统和电力支持子系统。 6.智能运输系统(ITS)就是通过关键基础理论模型的研究,从而将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控 制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等有效的应用于交通运输系统,从而建立起大范围内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管理系统。智能运输系统也称智能交通系统。 7.[动态交分配,就是将时变的交通出行合理分配带不同的路径上,以降低个人的出行费用或系统 总费用。]它是在交通供给状况以及交通需求状况均为已知的条件下,分析其最优的交通流量分布模式,从而为交通流控制和管理、城市交通诱导管理提供依据。 8.动态系统最优(DSO)就是指在所研究的时段内,出行看各瞬间时通过所选择的出行路径,相互 配合,使得系统的总费用最小。 9.地里信息系统(GIS)是一种采集、处理、传输、存储、管理、查询检索、分析、表达和应用地 里信息的计算机系统,是分析、处理和挖掘海量地里数据的通用技术。 10.[电子收费方式(ETC)是指收取通过路费的全过程均由机器完成,操作人员不需要直接介入,只 需要对设备进行管理、监督以及处理特别事件。]它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使驾驶员不需要停在收费站付费,以缓解因收费而造成交通排队现象的技术,是收费方式的发展方向。 11.交通事件是指导致道路通行能力下降或交通需求不正常升高的非周期性发生的情况。 12.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APTS),就是在公共网络分配,公交调度等关键基础理论研究的前提下, 利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将现代通信、信息、电子、控制、计算机、网络、GPS、GIS等高科技集成应用于公共交通系统,并通过建立公共交通系统智能化调度系统、公共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公共电子收费系统等,实现公共交通调度、运营、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和智能化,为出行者提供更加安全、舒适、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从而吸引公交出行,缓解城市交通拥挤,有效的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创造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13.简述出行信息的主要内容:(出行者信息系统的服务内容) 1、出行前信息服务 2行驶中驾驶员信息服务 3途中公共交通信息服务 4个性化信息服务 5路 线诱导及导航服务 6合乘匹配与预定服务 14.列举目前常用的交通检测技术 目前实用的自动采集技术有:感应线圈检测器、超声波检测器、磁性检测器、红外线检测器、微波检测器、视频检测器、道路管检测器、声学检测器。 15.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内容 1、交通管理与规划 2、电子收费 3出行者信息 4车辆安全与辅助驾驶 5紧急事件与安全 6运 营管理 7综合运输 8自动公路 15.简述协同学研究系统的主要内容

智能物流系统方案简介

一、 系统概述 该系统是北斗(或GPS )定位技术和Zigbee 区域定位技术相结合的先进的物流货运管理系统。该系统的使用可以有效降低运载车辆的管理难度,随时受控车辆信息。 通过随车部署的北斗(或GPS )定位终端设备监测车辆是否运行在规定线路上及其实时的具体位置,通过GPRS (或SMS )功能实时上报车辆位置信息及其状态信息以及被监测的托盘状态信息到运营中心,以达到监测车辆及随车托盘在各个城市及不同城市之间运行的整个过程。无论被监测托盘车辆在什么地方,运营中心的监控界面都可以实时显示其所在的具体位置信息和状态信息。 每个车辆随车安装一台北斗(或GPS )定位终端设备,该设备的功能有三个,一、定位车辆的实时位置;二、接收网关设备监测到的托盘的状态信息;三、发送车辆及装载托盘的实时位置信息和状态信息。 系统布设时根据每个车辆装载的托盘的具体规格,会在每个托盘上部署不同数量或规格的有源标签,在每个车辆驾驶室内安装定位网关设备,以达到将随车托盘定位到车辆的网关设备无线信号覆盖的区域内。网关设备实时读取为每个托盘配置的不同ZigBee 电子标签上的数据信息。网关设备与定位终端设备连接,将随车托盘的状态信息通过GPRS (或SMS )网络传回计算机监控中心,实现对车辆随车装载托盘的实时监测。 智能物流系统方案简介 【最新资料,WORD 文档,可编辑修改】

第一批试点工程部署在北京、郑州、广州三个城市及城市之间路段。三个城市之间车辆对开,车辆总共需要300辆,托盘箱周转周期设定10天,托盘箱共需要25200个。 二、系统特点 实时北斗(或GPS)定位追踪:实现运输车辆24小时实时北斗(或GPS)定位、车辆位置追踪,通过运营中心的系统平台监测到车辆的地理位置信息。 针对大型物流配送中心、自营分销企业、电子商务企业等的大型物流管理系统,在传统的进销存基础上,更加注重货物的仓储和运输的过程实时状态监控、管理、费用结算和成本控制、形成更加全面的分销物流信息化管理体系。 ?全互联网化,实现采购部、销售部、仓储物流部和财务部的协同处理、实时查询。 ?实现货物物流过程的全程监控 ?支持运输计划、调车、发运、跟踪、签收和考核多节点信息贯穿始终。 ?支持跨区域多库房数据集中管理。 ?可选移动PDA设备,支持发运、签收环节的数据实时上传服务器。 ?多种GPS接口完成到场、到达和过程的自动监控和差错对证。 ?可与物流系统接口,实现货物配送状态的自动跟踪。 ?提供正规短信平台,自动发出订单和货物变动通知。 系统优势: 1. 区别于传统进销存增加物流管理

《智能运输系统》复习提纲解析

《智能运输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复习提纲

第一章智能运输系统概论 1、智能 智能是指事物能认识、辨析、判断处理和发明创造的能力。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事务的本质特征。是知识与智力的组合。具有高度智能的人,对于周围的事物具有感知、记忆和思维的能力,会产生喜怒哀乐等情感,具有自我调节、适应环境和学习能力,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具有行为决策能力以及创造性。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2、交通系统的基本要素 交通系统的基本要素是人、车、路和环境。 3、交通追求的目标 安全、高效、环保、经济 4、交通问题可能解决的方案 增加容量,减少需求,提高管理水平,增加交通信息量,提高车辆智能性。 5、ITS的内涵 先进性 用远程通讯、计算机、电子技术等现代先进技术来改造和武装交通系统,用先进的理论方法来改善交通系统的管理和运营。 综合性 ITS涉及的关键技术包括:信息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交通工程、系统理论、控制理论、人工智能、知识工程等,ITS是这些科学技术的交叉和综合,是这些技术在交通系统中的综合应用。 信息化 信息化是ITS的基础。通过各种手段来获取交通系统的状态信息,为交通系统的用户和管理者提供及时有用的信息,只有具有了信息,才能实现智能化。 智能化 智能运输系统中的很多子系统正是因为实现了智能化,才体现出与传统交通系统的差别。不停车收费系统(ETC)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6、智能运输系统的定义(ITS)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缩写ITS。综合运用先进的信息通讯、网络、自动控制、交通工程等技术,改善交通运输系统的运行情况,提高运输效率和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降低环境污染,从而建立一个智能化的、安全、便捷、高效、舒适、环保的综合运输体系。 7、中国发展ITS的必要性: 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化和机动化进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交通拥堵及环境问题日益恶化、交通结构不合理、交通管理科学化、现代化水平急需提高。

智能运输系统

智能运输系统 智能运输系统--未来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向 智能运输系统--未来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向 2007-01-29 交通运输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交通运输量的持续增长,利用智能运输系统(ITS)来提高道路的利用率、道路交通的安全程度和道路使用的舒适性,已成为未来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向。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ITS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先进国家的发展情况、中国的发展概况及关于我国ITS的发展设想与建议等。关键词:道路运输智能系统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整个社会对交通运输的需求日益增加。虽然世界各国政府已经或是正在大量投入财力于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但交通状况恶化及其伴生的安全事故、空气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越来越困扰着有关的政府当局。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不同程度地普遍存在于每个国家/地区,如何解决大城市周围地区交通拥挤和堵塞现象几乎成了最为棘手的难题之一。? 交通量的持续增长是造成这种状况的最根本原因,而传统的解决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但资金、土地等稀缺资源的有限性又是不可回避的问题,道路基础设施是不可能无限扩展的;另一个就是限制交通流量,主要是通过法律和行政的手段实现。这又分两个方面:一是控制车辆出行,如按车牌单、双号分别行驶,或是鼓励和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的使用,美国等西方国家早在很多年前已在一些交通繁忙路段实施鼓励两人以上的车辆优先行驶的规定;再就是控制汽车保有量,以高额的税、费甚至控制上牌等来限制汽车数量的发展。这些方法短期可以奏效,但有失公平、合理。如何更有效地使用现有交通运输网络就是人们试图寻找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

物流运输配送系统

九江学院 学院信息学院 班级信A0912 学号109140102123 姓名黎某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题物流运输配送系统指导老师范某

第1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中国市场上,如何整合上游供应商与下游客户,缩短物流过程,降低产品库存,加速对市场的反应是所有商贸企业所面对的问题。然而,传统的操作过程复杂,手续繁多,业务信息多,很多企业对商品的物流环节的管理都较薄弱,对物流资源没有统一的计划和整合,导致物流与信息流和资金流不能有序畅通,当市场发生变化时,不能快速进行产品调整。运输配送业务是物流公司的业务之一,已有30多年历史,随着公司的发展,业务网点逐渐增多,业务数据量增大,业务模式变的越来越复杂化,手工管理难度较大,急需一套物流运输配送系统进行业务管理。 1.2 研究意义 物流运输配送系统是物流管理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物流要素构成并能使物流总体趋于合理化的综合体。同时,针对上一小节,研究背景的分析,不难看出实现物流运输配送系统有以下研究意义:(1)能够为企业赢得更多的业务和客户,建立物流运输配送系统,能将信息系统与数据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提高了企业运输效率,同时无形中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2)能够以较低的代价提供尽可能多的增值服务,扩大企业运营的收入来源。例如,在运输管理中支持货物位置查询等。 (3)通过系统能实现企业内部的业务操作和管理,减少了管理层和执行层的重复作业,实现了无纸化办公,提高了员工的效率。 1.3 国内外研究 1.3.1 国外研究 配送最早曾产生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这种先进的物流方式才逐步在其他国家和地区推行起来。 发达国家的配送以成为制造商和经销商普遍接受和采用的物流方式,而且还在向前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配送的规模日趋扩大,配送中心的数量明显增加 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产品产量及消费量的急剧增长,发达国家的配送规模及其范围也在同步扩大。据统计,许多产品的供货通过配送方式到达经营者或用户手中的比例高达50%-90%[3]。从配送的活动范围来看,随着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和日趋完善,一些发达国家的配送范围已经延伸到了省际和国际。例如,利用庞大的配送网络和先进的物流技术、物流设备,荷兰的“国际物流中心”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将货物运送到欧盟成员国的用户手中。发达国家配送规模日益增

智能物流运输系统

收稿日期:2001-09-28 作者简介:周立新(1958-),男,安徽巢县人,副教授,博士生. 智能物流运输系统 周立新,刘 琨 (同济大学沪西校区运输管理工程系,上海 200331) 摘要:现代物流表现为企业生产与运输一体化的供应链管理与服务.其中货物运输所需的成本、时间及货物在 途的状态控制是整个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将智能运输技术与物流管理相结合,将会极大地提升物流 的服务水平.现代物流与智能运输的结合点是交通运输信息的采集与提供.就智能运输技术而言,可用于物流管 理的有移动信息技术、车辆定位技术、车辆识别技术、通信与网络技术等.结合物流业务特点,构筑了智能物流运 输系统框架.根据案例分析,提出了当前物流企业计算机管理系统向智能物流系统发展的重点. 关键词:物流;智能运输;管理 中图分类号:U 11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374X (2002)07-0829-04 Intelligent Logistics Transportation System ZHOU Li -x in ,LIU Kun (Department of Transp ortation Man agement Engineering ,Tongji Univers ity West Campus ,Shangh ai 200331,China ) Abstract :The integrate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and transportation is a main fea -ture of modern logistics .Freight cost ,time and cargo status control on the w ay are important elements during the process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The service standard w ould b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rough an ap -proach of combination of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and logistics m anagement .The interface of modern logistics and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y is the collectio n and supply of information about traffic and trans -po rtation modes .There are some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techniques such as mobile information ,vehicle locat -ing ,vehicle identification ,communication and netw ork ,valuable in logistics management .A framewo rk of in -telligent logistics transportation system is built acco rding to operational requirement of logistics .Finally ,in the case study ,some key points are proposed under the current condition of computer management systems of lo -gistics enterprises . Key words :logistics ;intelligent transpo rtatio n ;management 智能运输与物流都是当今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热点.两者虽然侧重点不同,但相互有内在联系.智能运输可提升物流服务的质量,物流的发展又为智能运输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研究两者的关系和功能特点,以信息为纽带,构筑智能物流系统的框架结构,对两者的发展规划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促进两者的协调发展. 1 现代物流 1.1 现代物流的条件 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存储、装卸、包装、流通加工、第30卷第7期 2002年7月同 济 大 学 学 报JOURNAL OF T ONGJI UN IVERSIT Y Vol .30No .7 Jul .2002

钢铁公司智能物流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钢铁公司 智能物流管理系统方案

目录 1 概述 (3) 2 一卡通集中计量系统 (4) 2.1 设计目标 (4) 2.2 实施计划 (4) 2.3 计量业务流程 (5) 2.4 硬件设计 (8) 2.5 软件设计 (10) 2.6 其他 (11) 3 物流监控系统技术方案 (13) 3.1 项目概述 (13) 3.2 安钢监控系统现状 (13) 3.3 系统总体建设规划 (14) 3.4 系统总体建设内容 (15) 3.5 一期建设内容 (15) 3.6 效果 (16) 3.7 摄像头接入 (17) 3.8 新增系统各二级监控中心所需设备 (20)

概述 公司“三步走”发展实施以后,安钢形成了千万吨级的生产经营规模,而每天繁重的物流与4.5km2狭小厂区面积之间的矛盾亦日益显现。因此,创新管理模式,完善管理手段,提升物流系统的控制和管理能力,增强物流规范性,提高物流效率,保障从原燃料进厂、质检、计量、验卸货、仓储、生产过程、运输直至成品出厂各个环节的畅通、高效和安全,尤为迫切和重要。 按照公司要求,由计控处牵头,纪委监察部、战略投资处、保卫处、煤炭处、物资供应处、销售公司等职能管理部门和六个主体生产厂参加,进行了详细的需求调查分析、方案策划论证和技术交流咨询,初步拟定了公司智能物流管理系统技术方案,内容包括以下两部分:一、一卡通集中计量系统: 在物流的进出厂、计量、质检、供应、销售、验收、卸货等环节,组建光纤网络,利用RFID和IC卡技术,以车辆为主载体,借助公司ERP系统,将各个点、每个部门的数据信息实时上传、匹配、交换,从而提高物流效率、减少人为作弊现象和管理漏洞。 二、物流监控系统: 在门岗、主干道、生产和安全要害部位、贵重物资物流和仓储点等共125个监控区域,安装390个摄像头,在6个生产厂和9个管理部室共15个地点建设监控管理中心,组建全公司的视频监控网络。

工业4.0中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能物流的系统介绍.docx

工业 4.0 中的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能物流 --面向工业 4.0 的智能工厂 智能工厂是构成工业 4.0 的核心元素。在智能工厂内不仅要求单体设备是智能的,而且要求工厂内的所有设施、设备与资源(机器、物流器具、原材料、产品等)实现互通互联,以满足智能生产和智能物流的要求。通过互联网等通信网络,使 工厂内外的万物互联,形成全新的业务模式。 从某种意义上说,工业 4.0 是用 CPS系统对生产设备进行智能升级,使其可 以智能地根据实时信息进行分析、判断、自我调整、自动驱动生产,构成一个具 有自律分散型系统( ADS)的智能工厂,最终实现制造业的大规模、低成本定 制化生产。 在建设智能工厂时,要重点关注模块化、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四大技术 课题。模块化是实现智能工厂规模化生产和客户需求个性化定制的前提条件,这需要主要零部件供应商向模块供应商转型,全程参与产品设计、供应模式选择以及单元化物流的规划。 数字化,纵向看是实现工厂内各个层面,乃至每台设备数字化建模与互联互 通;横向看,是打造从客户需求,到产品设计、供应商集成、制造以及物流服务的 全流程供应链集成体系。 智能化,制造企业应搭建一个虚实融合系统,根据客户个性化定制需求,实 现虚拟的设计、制造与装配,再通过智能工厂完成生产制造过程,有效解决定制 产品周期长、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在智能工厂里企业可与客户实现零距离对话,客户也可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到产品“智造”全过程中来。 面向工业 4.0 的智能生产 工业 4.0 时代,随着信息技术向制造业全面渗入,可实现对生产要素的高灵 活配置和大规模定制化生产,由此打破传统的生产流程、生产模式及管理方式。 未来是智能联网式生产的时代,不仅是单一工厂、而是企业多个工厂之间将 通过联网构建起虚拟制造体系,为企业生产提供全面智能支持。而标准化、模块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 摘要本文研究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系统整合,讨论了系统建设战略目标对系统整体性的要求,提出了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4层体系结构,以及多元化的组织布局概念,并论述了系统整合中的关键技术——共用信息平台的建立问题。 关键词ITS 认识应用形式信息过程雷达采集 1对ITS整体性的认识 对于智能交通系统(以下简称ITS)的含盖范围具有不同的理解,确定为广义的概念——具有“数字化神经网络”的交通运输系统。 ITS的系统整合是建立在对整个系统功能特点的认识、系统战略目标的确定,以及由此确定的系统设计概念的基础之上。 ITS通过采用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等对传统交通运输系统进行改造,从如下几个方面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 ●通过交通发展战略决策支持系统、规划决策支持系统、交通需求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等实现对政府宏观层面科学决策的有效支持,使得有限的资金和资源最大限度发挥效益。 ●通过先进交通监控系统、交通事故信息分析系统、交通仿真实验系统、交通紧急状态应急管制系统等保障交通运输系统的有序高效运行。 ●通过营运车辆管理系统、公交调度管理系统、出租车辆调度管理系统等提高运输管理水平。 ●通过公众信息发布系统、交通诱导系统、营运车辆管理系统等实现对交通行为的合理引导,以充分发挥系统的潜力。 ●通过信息化公共交通系统、综合物流信息服务系统引导向合理的交通运输模式转变。分析国外ITS系统建设经验,结合我国的城市发展阶段特征,将系统总体战略目标确定为:提高系统的建设与运行效率;增强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通过提高服务水平等的方法引导合理的交通消费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自然界的索取和排放。 行业发展目标可以确定为:建立共享信息环境目标——依靠法治保障,依托适用技术,建立跨越行政体制制约的良好交通运输信息共享和增值服务环境;促进管理革命目标——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通过组织创新,建立各种管理职能要素灵活有效协调的柔性体系;增强系统综合性目标——通过信息技术促进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建设,为加强多种交通方式之间的有效协调提供技术保障。 产业化目标将指导相关的产业政策方向:通过产学研相结合,以及多元化参与等方法形成具有内在强烈创新机制,能够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 据此确定的系统设计概念为:建立一个基于分布式管理和分散选择行为的开放式系统,以承担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信息组织、知识提炼等任务的“系统神经网络”为核心,对于交通运输系统的规划、建设、管理、以及用户行为提供全面的支持。 针对这样一种系统概念,我们需要关注的不仅是各分系统具有高的运行效率,而且更加需要关注分系统之间有效协调所产生的总体效率提高。

物流运输系统的构成要素包括

●物流运输系统的构成要素包括:流体、载体、流向、流程、流速、流效。●运输的两大功能效应: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运输的两大基本原理:规模经济、距离经济。运输标准化的体系构造包括哪些内容如何实现运输的智能化和绿色化:●包括四个内容:1基础性标准2现场作业标准3信息化标准4物流财务规范,●实现运输的智能化:一方面要增加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另一方面要采用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ITS技术。●要实现运输绿色化:1企业无论在战略管理还是战术管理中都必须从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个基本原则出发,在创造商品的时间效益和空间效益,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注重按生态环境要求,保持自然生态平衡和保护自然资源2作为供应链上制造企业,既要设计绿色产品还应该与供应链其它企业协同起来,从节约资源,保持环境的目标出发,改善传统的运输体制,制定绿色运输战略和策略3从运输管理过程来看,主要是从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目标出发对现行运输体系进行改进。运输方式的种数其技术经济特征:●铁路:运输能力大、运行速度快、运输成本低、运输经常性好、能耗低、通用性好、机动性差、投资大、建设同期长、占地多。道路:机动灵活、驾驶人员容易培训、包装简单、货损少、运输成本高、运输能力小、占地多、劳动生产率低、能耗高、环境污染严重●水路:运输能力大、能耗低、运输成本低、建设投资少、土地占用少、劳动生产率高、平均运距长、运输速度慢、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可达性差●航空:高速可达性、安全性高、经济价值独特、包装要求低、运载量小、投资大、成本高、易受气候条件影响大、机动性差●管道:运输量小、建设周期短、投资费用低、占地少、符合绿色运输要求、能耗小、成本低、运输经常性好、灵活性差●运输合理化概念:指按照商品流通规律,交通运输条件,货物合理流向、市场需求情况,行驶最短里程,经最少环节用最合适的运力,花最低费用,以最快速度将货物从生产地运到消费地●影响因数:运输距离、环节、工具、时间、费用●不合理运输的情形:空驶、对流运输、倒流运输、迂回运输、过远运输、重复运输、无效运输、运力选择不当,托运方式选择不当●合理运输:合理选择运输方式、工具、正确选择运输路线,提高货物包装质量

智能运输系统重点整理

1智能:是指事物能认识、辨析、判断处理和发明创造的能力。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生 物事务的本质特征。是知识与智力的组合。具有高度智能的人,对于周围的事物具有 感知、记忆和思维的能力,会产生喜怒哀乐等情感,具有自我调节、适应环境和学习 能力,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具有行为决策能力以及创造性。 2智能运输系统:综合运用先进的信息通讯、网络、自动控制、交通工程等技术,改 善交通运输系统的运行情况,提高运输效率和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降低环境污染,从而建立一个智能化的、安全、便捷、高效、舒适、环保的综合运输体系。 3用户服务:是从用户角度对ITS系统提出要求,是问题定义的过程。 4逻辑框架:是组织复杂实体和关系的辅助工具,它定义了为提供各项用户服务而必 须拥有的功能和必须遵从的规,以及各功能之间交换信息的数据流,其重点是功能性 处理和信息流情况。 5物理框架:是ITS的物理视图,是关于系统应该如何提供用户所要求的功能的物理 标示。 6自动车辆识别:是当车辆通过某一特定地点时,自动将该车的身份识别出来的技术 总称。常用技术:感应线圈式、无线电/微波式、光学式、平面音感微波式。 7车辆定位技术:车辆定位子系统就是运用GPS或DR(推算定位)等定位技术,自动确 定车辆的实时位置,并运用地图匹配技术,对车辆实际行驶路线与电子地图上道路位 置之间的误差进行修正,从而提高定位的精度。常用的定位技术有:自主定位、星基 定位和陆基定位。对于车辆导航系统来说,常用前两类定位技术,其中自主定位技术 的代表是推算定位技术,而GPS技术则属于星基定位技术。 8推算定位技术(Dead Reckoning,DR):是利用距离传感器和航向传感器(压电陀螺)测量位移矢量,从而推算车辆的位置。优点:当车辆行驶在高层建筑群间、地下隧道中、高架桥下等路段时,GPS系统可能由于可见星少于四颗而无常工作,此时可以利 用DR系统的自动定位结果以维持正常导航。缺点:定位误差会随时间积累。 9交通信息处理技术:是交通诱导系统的核心部分,它把检测器采集的实时交通信息 进行相应处理,得出能为诱导系统所用的信息,然后传送给道路使用者,指导其选择 正确路径,并最终实现交通流在路网中各个路段的合理分配。处理方法包括:数据抽取、数据挖掘、信息融合、信息预测等。 10数据挖掘(Data Mining):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数 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11智能交通系统综合平台:ITS综合平台是实现各ITS子系统间的数据共享、实现深 层次的信息融合和知识发现而提供的综合平台。能够接受、存储和处理多源、异构数据,具有数据融合、数据挖掘的功能,并能够为各种应用子系统和公众提供完善的信 息服务。

物流运输管理信息系统

成绩 物流运输管理信息系统 班级物流1003班 学号 姓名 日期2011 年11 月 3 日

目录 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编写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企业背景 (1) 1需求分析和系统规划 (1) 2.1企业现状与用户需求 (1) 2.2系统规划 (2) 2系统分析 (2) 3.1可行性分析 (2) 3.2详细调查 (3) 3.3系统分析 (4) 3系统设计 (5) 4.1总体设计 (5) 4.2详细设计 (6) 4.3代码设计 (8) 4.4输入输出设计 (9) 4系统实施 (9) 5.1实施环境和软件选择....................................... . (10) 5.2系统转换方案和人员培训 (10) 5.3系统测试 (10) 5.4系统维护方案 (10) 5撰写心得 (11)

引言 1.1编写目的 据统计,在物流费用中,运输费用所占比重最高,占了将近%50的比重,所以车辆运输管理信息系统作为自动、高效地控制商品从产地运输到消费地的环节,在整个包括仓储管理信息系统、车辆运输管理信息系统、企业门户网站等系统在内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立足企业现状,分析企业物流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的优缺点,发现其薄弱环节,对其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形成一个新的组织结构,即建立一个新系统,对于降低运输费用,提高物流经济效益,以及稳定商品价格,满足消费需求,提高社会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2企业背景 上海北芳储运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十五年历史,集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为一体的大型全方位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企业组织机构主要由总经理、总经理办公室、市场部、质量管理部、物流部、财务部、IT部、项目组、配载调度组、车队等组成。现有仓储基地面积11万多平方米,保税仓库面积15万平方米,各类大型货运车300多辆。 一、需求分析与系统规划 1)企业现状与用户需求 根据调查分析,北芳物流公司的车辆运输信息系统现阶段处在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