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细胞培养技术》总结

合集下载

细胞培养毕业实习报告总结

细胞培养毕业实习报告总结

毕业实习报告总结:细胞培养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和实验室的同事们,他们在我的实习期间给予了我无私的帮助和指导。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细胞培养这一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细胞培养是生物医学和生物技术领域中重要的实验技术,它通过模拟细胞在体内的生长环境,使细胞在体外继续生长和繁殖。

在实习期间,我学习了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包括细胞的复苏、传代、胰蛋白酶消化、细胞计数、铺板等步骤。

我也了解了细胞培养中常用的仪器设备,如二氧化碳培养箱、显微镜、细胞计数仪等。

在实习过程中,我不仅掌握了细胞培养的基本技能,还参与了一些具体的实验项目。

我参与了一项关于细胞凋亡的研究,通过细胞培养技术,我成功地培养了所需细胞,并进行了凋亡实验。

通过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和流式细胞术的分析,我得出了实验结果,并协助导师进行了数据分析和论文撰写。

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学习了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方法,还提高了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

在实习期间,我也遇到了一些挑战和困难。

例如,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胞的生长速度较慢,有时需要耐心等待。

另外,细胞的复苏和传代过程中,也有一些技巧需要掌握。

通过请教导师和同事,我逐渐克服了这些困难,并取得了较好的实验结果。

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锻炼了自己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实验室中,我与同事们共同合作,互相学习和帮助。

我们也定期进行实验室会议,分享实验进展和心得体会,这让我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总之,这次细胞培养实习是一次非常宝贵的学习经历。

我不仅掌握了细胞培养的基本技能,还参与了一些具体的实验项目,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

同时,我也学会了团队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我相信这次实习对我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细胞培养技术总结

细胞培养技术总结

细胞的生长特点
体外培养的细胞,按其生长方式可分为贴壁型和 悬浮型。 贴壁细胞的主要代表是成纤维细胞,一般在接种 后24h内贴壁,刚开始时细胞多呈圆形,随贴 壁时间延长,逐渐伸展成梭形或多边形。传代 后的成纤维细胞12h开始贴壁,24h内完全贴壁。 上皮细胞型、游走细胞型和多形型都属于贴壁 型细胞。 悬浮型细胞包括血液白细胞和癌肿瘤细胞,不需 要附着于底物而于悬浮状态下生长良好。
四、细胞的冻存与复苏
• 细胞冻存和复苏的基本原则:慢冻快融, 可以最大限度的保存细胞活力。 • 目前细胞冻存多采用甘油或二甲基亚砜作 保护剂,这两种物质能提高细胞膜对水的 通透性,加上缓慢冷冻可使细胞内的水分 渗出细胞外,减少细胞内冰晶的形成,从 而减少由于冰晶形成造成的细胞损伤。 • 冻存的细胞浓度:正常人的成纤维细胞浓 度: 5×106~1×107细胞/ml
细胞生长的三个阶段
• 潜伏期 :细胞接种后先悬浮在培养液中,此时细胞 质回缩,胞体呈圆球形,继续培养便开始贴壁, 24h内便可长满瓶壁。 • 对数生长期 :细胞增殖最旺盛的时期,随细胞数量 不断增多,生长空间逐渐减少,最后细胞互相接触 汇成一片。 • 停滞期:细胞数量达到饱和密度之后,停止增殖, 细胞数量不再增加,但仍有代谢活动,因而培养液 中的营养逐渐耗尽,代谢产物积累,此时需要分离 培养即传代,否则细胞会中毒,发生形态改变或者 脱落死亡,故传代应在细胞长满瓶壁80%的时候传 代最好。
注:细胞培养液要贮存在4℃冰箱,避免光照, 试验前放入37℃水浴中温热。
加血清的高糖培养液存放期为六个月,期间 谷氨酰胺会分解,若细胞生长不佳,可以 再添加适量谷氨酰胺。 环境条件:95%空气和5%CO2 的气体; 温度:37℃
三、细胞的消化传代
成纤维细胞生长至高密度时,须分殖至新的培养瓶中, 一般稀释比例为1:3 至1:6。 1.PBS缓冲液、0.25%的胰蛋白酶和含10%的DMEM预先 放入37℃水浴中温热; 2.倒掉培养瓶内旧的培养液,加入4~6ml PBS缓冲液洗 涤残留培养液; 3.加入2~3ml胰蛋白酶,放入37℃ CO2孵箱中消化2~3 分钟,镜检观察,如有细胞间隙变大,细胞质回缩 现象,加入培养液终止消化。 4.用吸管轻轻吹打瓶壁,使细胞脱落制成悬液,加入 离心管中,800rpm离心5min; 5.倾去上清液,加少量培养液重悬细胞,计数后调整 细胞浓度为1×107 /ml,在新的或者灭菌好的培养瓶 加入6ml左右新鲜培养液,将调整好浓度的细胞液 滴入培养瓶中,混匀,做好标记,放入37℃ CO2孵 箱培养。隔天换液。

细胞培养技术总结-重要

细胞培养技术总结-重要

细胞培养及检测相关技术小结一、细胞培养基配制以1000ml培养基为例。

1000ml成骨细胞培养基 = 850mlα-MEM培养液 + 150 ml 特级胎牛血清FBS (15%)(1). α-MEM powder: 10.2 g/L ~~~ 8.67 g for 850 ml(2). NaHCO3: 2.2 g/L ~~~ 1.87 g for 850 ml(3). Twice distilled water 850 ml, dissolve the powder in water(4). FBS (15%,v/v) 150 ml(5). Filter to sterilized bottle(6). Label the bottle and store in 4℃.Notes: 4,5 should be operated in the sterile working place. And if necessary, we can add some antibiotics into the medium(usually in primary cell culture). 二、PBS(10×)NaCl: 80g/LKCl: 2g/LNa2HPO4: 14.4 g/LKH2PO4: 2.4 g/LPH=7.4, with HCl or NaOHToo much PO42-is harmful to cell, so only very little amount is necessary. Get some certain to dilute this 10 times concentration PBS when we need.三、胰蛋白酶Trypsin- EDTA 消化液(10×)This solution is used for cell released from the culture flask。

细胞培养技术心得体会范文

细胞培养技术心得体会范文

细胞培养技术心得体会范文细胞培养技术是现代生物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实验技术之一,它可以使科研人员对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和研究。

在我进行细胞培养技术学习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它的重要性和应用的广泛性。

下面是我对细胞培养技术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细胞培养技术是一门基础的实验技术。

在进行任何与生物学相关的实验研究时,细胞培养技术都是不可或缺的。

通过细胞培养技术,科研人员可以获得大量的特定类型细胞,并对其进行后续的实验操作。

比如,通过细胞培养技术,可以获得肝细胞、肺细胞等特定细胞,然后可以对这些细胞进行药物检测、基因转染等实验,从而研究细胞的生命活动和相关机制。

因此,细胞培养技术是生物学等学科的基础。

其次,细胞培养技术对实验操作的要求非常高。

在进行细胞培养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培养液的成分、温度、湿度、CO2浓度等多个参数,以保证细胞能够正常生长和繁殖。

同时,需要注意培养器具的消毒和无菌操作,以避免培养过程中的细菌和真菌污染。

因此,细胞培养技术对科研人员的实验技术和操作规范要求非常高,这也是我在学习过程中深受启发的地方。

另外,细胞培养技术需要耐心和细心。

由于细胞生长和繁殖的周期相对较长,所以在进行细胞培养实验时,需要耐心等待细胞的生长和繁殖。

此外,由于细胞对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稍有不慎可能导致细胞的死亡或繁殖异常。

因此,细胞培养技术需要科研人员具备细心和耐心的品质,随时观察和调整培养条件,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此外,细胞培养技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细胞培养液中的成分和培养条件可能会对细胞产生毒性影响,导致细胞的死亡或繁殖异常。

此外,细胞也可能会被真菌、细菌等微生物污染,从而影响实验结果。

因此,在进行细胞培养实验时,需要对培养液和培养条件进行严格控制和检测,以降低实验风险。

细胞培养技术不仅在科研领域中有广泛应用,在医学领域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细胞培养技术,可以获得人体细胞,并进行药物筛选和毒理学评价等实验。

细胞培养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细胞培养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细胞培养个人工作总结范文细胞培养是生物学实验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我在进行细胞培养工作中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收获,现做以下总结:首先,在进行细胞培养实验时,我要保证实验室环境的洁净,经常对实验设备进行消毒和清洁,以防止细菌或其他有害物质的污染。

同时,在进行细胞培养时,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外界微生物的污染。

其次,我在培养细胞过程中,掌握了种植细胞的最佳条件和方法。

比如,在细胞培养的过程中,我严格控制培养基的pH值、营养物质的添加和细胞密度的控制,以保证细胞的健康生长和增殖。

另外,在细胞培养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和生长速度等指标的监测和记录,及时发现细胞的异常情况,以便及时调整培养条件。

最后,我在细胞培养实验中,还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和技能,这些都将对我今后的科研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总而言之,通过细胞培养的个人工作总结,我进一步加深了对细胞培养工作的理解,提高了细胞培养技能,为今后的科研工作奠定了更加扎实的基础。

希望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我能够不断积累经验,提高专业素养,为科学研究做出更多的贡献。

在细胞培养的工作实践中,我还学会了如何选择合适的细胞培养基和添加剂,以促进细胞的健康生长。

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判断细胞的状态和纯度,并且掌握了一些常见的检测方法和技术,如细胞计数、细胞鉴定、细胞凋亡检测等。

这些技能不仅为我日常的细胞培养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也为我未来的科研探索和学术研究奠定了基础。

在进行细胞培养的工作中,我还注意到了实验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比如,细胞在培养过程中出现的感染、细胞质纺锤体形成异常、细胞黏附不良等情况,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研究问题的根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

通过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我得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我在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在实验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培养过程中一些可能的改进点。

比如,改进培养基的配方、优化培养条件、探索新的细胞培养技术等,这些都是我在细胞培养工作中不断努力的方向。

细胞培养实验总结总结

细胞培养实验总结总结

细胞培养实验总结引言细胞培养是现代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技术之一,它可以模拟体内环境,为研究细胞的生理生化过程提供便利。

本文对进行的细胞培养实验进行总结,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讨论等内容。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细胞培养技术培养和观察细胞生长情况,了解细胞培养过程中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同时,通过添加不同培养基成分,探究对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影响。

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和培养基:将所需的培养基放置在无菌工作台上,同时清洗好所有需要使用的培养器皿和器械,保持无菌状态。

2.细胞传代:将上一代培养的细胞用无菌吸管吸取,移至新的培养器皿中,加入新鲜准备好的培养基。

细胞传代的目的是保持细胞的生长状态和纯度。

3.细胞观察:将培养器皿放置在显微镜下,使用适当倍率进行观察。

检查细胞的生长状况和细胞数量是否符合预期。

4.添加培养基成分:根据实验设计,可以在相应的培养器皿中加入不同的培养基成分,例如细胞分化因子、抗生素等。

目的是观察添加不同成分后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变化。

5.细胞采集:当细胞达到一定的生长密度时,可以进行细胞采集。

用无菌吸管吸出细胞悬液,将其置于离心管中,并进行离心处理,获取细胞沉淀。

6.分析实验结果:对培养的细胞进行计数、生长速率分析等统计,观察实验结果是否符合预期。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步骤和操作要求,我们成功地进行了细胞培养实验,并获得了一系列实验结果。

首先,观察到细胞在培养基中显示出良好的生长状态。

细胞数量逐渐增多,呈现典型的细胞周期。

观察到细胞的形态变化,细胞逐渐变大,细胞贴壁生长良好。

这说明培养基的成分和培养条件对细胞的生长具有重要影响。

其次,实验中添加了不同的培养基成分,包括细胞分化因子和抗生素。

观察到加入细胞分化因子后,部分细胞呈现出明显的分化现象,形成不同的细胞类型。

而加入抗生素后,观察到细胞数量减少,并且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细胞死亡。

这说明细胞分化和细胞存活受到培养基成分的影响。

细胞培养训练小结

细胞培养训练小结

细胞培养训练小结引言细胞培养是生物科学中一项重要的实验技术,它对于研究细胞的生理、生化特性以及细胞的生长和分裂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在细胞培养训练中,我们通过培养真核细胞系,掌握了细胞培养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技巧。

本文档旨在对细胞培养训练进行小结和总结。

实验目的1. 掌握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2. 研究如何进行细胞传代和培养细胞系;3. 了解细胞培养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实验过程1. 细胞分离和传代:在细胞培养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将组织样本进行细胞分离。

我们选择合适的细胞培养基,添加适当的酶或酸碱溶液将组织样本分散成单个的细胞。

接下来,将细胞悬液转移到含有培养基的离心管中,并通过离心操作将细胞沉淀。

最后,将细胞加入新的培养皿中,加入培养基,供其继续生长和传代。

2. 细胞培养:细胞培养的关键在于提供合适的培养环境,使细胞能够正常生长和繁殖。

我们通过恒温培养箱和CO2培养箱来维持适宜的温度和气体环境。

此外,需要定期更换培养基,以满足细胞的营养需求。

同时,还需要注意细胞密度的控制,避免细胞过度增长导致细胞死亡。

3. 检测和分析:在细胞培养训练中,我们研究了如何对细胞进行检测和分析。

例如,通过细胞计数器可以快速准确地统计细胞的数量和存活率。

此外,还研究了细胞染色和显微镜观察技术,用于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变化。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及时了解细胞培养的情况,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问题。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本次细胞培养训练,我逐渐掌握了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巧。

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常见问题,例如细胞污染和培养基变质等。

通过及时观察和处理,我成功解决了这些问题,并保证了细胞的正常生长和传代。

此外,我还研究了如何进行细胞染色和显微镜观察。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在细胞染色过程中,我发现染料浓度和染色时间对结果影响较大,需要仔细控制。

通过显微镜观察,我成功发现了细胞的异常形态和结构变化,并及时采取了措施进行纠正。

细胞培养实验员工作总结

细胞培养实验员工作总结

细胞培养实验员工作总结作为一名细胞培养实验员,我深知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遇到了不少挑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工作总结,希望能够对同行们有所帮助。

首先,作为细胞培养实验员,我们的工作主要是负责细胞培养和细胞实验。

这包括细胞的分离、培养、传代、冻存等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确保细胞的生长环境和培养条件符合要求。

同时,我们还需要进行细胞实验,包括细胞凋亡、增殖、迁移等实验,以评估细胞的生理功能和药物反应等。

在工作中,我发现最重要的是细心和耐心。

细胞培养是一个细致而繁琐的过程,需要耐心和细心的操作。

任何一个细节的疏忽都可能导致实验失败。

因此,我在工作中始终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细致的操作,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另外,团队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实验室工作中,我们需要和同事们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与他人良好沟通,团结协作,共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

团队合作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促进了团队的凝聚力和成员之间的友好关系。

此外,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细胞培养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领域,新的技术和方法层出不穷。

作为一名细胞培养实验员,我始终保持学习的态度,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总的来说,作为一名细胞培养实验员,我深知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挑战性。

在工作中,我始终保持细心和耐心,与同事们团结合作,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

我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细胞培养技术,为科学研究和医学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细胞培养员工作总结范文(3篇)

细胞培养员工作总结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细胞培养技术作为生物技术领域的基础性技术,在医学、生物学、制药等多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细胞培养员,我在过去的工作中,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也深刻体会到了细胞培养技术在科研和产业中的重要性。

现将我的工作总结如下:一、工作内容1. 细胞培养操作(1)细胞复苏:按照标准操作流程,对冻存细胞进行复苏,确保细胞活力。

(2)细胞传代:根据细胞生长状态,进行细胞传代,保证细胞数量。

(3)细胞冻存:将细胞按照一定比例分装,进行冻存,以便后续实验需求。

(4)细胞培养条件调控:控制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确保细胞生长环境稳定。

(5)细胞培养质量监控:定期检测细胞活力、生长状态等,确保细胞质量。

2. 细胞实验(1)细胞实验设计: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包括实验材料、实验方法、实验步骤等。

(2)细胞实验操作:按照实验方案,进行细胞实验操作,包括细胞接种、培养、处理、检测等。

(3)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记录、整理、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3. 实验室管理(1)实验室环境维护:保持实验室干净、整洁,确保实验环境安全。

(2)实验室仪器设备维护:定期检查、保养实验仪器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3)实验室耗材管理:合理采购、使用实验室耗材,降低成本。

二、工作心得1. 严谨的工作态度细胞培养员的工作要求严谨,从细胞复苏到实验操作,每一个环节都关系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在工作中,我始终保持严谨的态度,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验,确保实验数据的可靠性。

2. 持续学习,提升技能细胞培养技术不断更新,作为细胞培养员,我深知自己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技能。

在工作中,我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学习新的实验技术和方法,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3. 团队协作,共同进步细胞培养员的工作往往需要团队协作完成,我深知团队的力量。

在工作中,我与同事们相互支持、相互学习,共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共同提高。

4. 注重细节,追求完美细胞培养实验过程中,细节决定成败。

细胞培养年度总结范文(3篇)

细胞培养年度总结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细胞培养技术在医学、生物学、药物研发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细胞培养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果,为我国生物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现将本年度细胞培养工作总结如下:一、工作回顾1. 技术研究与创新(1)成功研发了新型细胞培养支架,提高了细胞贴壁生长能力,为细胞培养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2)优化了细胞培养培养基配方,提高了细胞生长速度和稳定性。

(3)创新了细胞培养方法,实现了细胞在高密度培养条件下的稳定生长。

2. 项目实施(1)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细胞培养相关科研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研究成果。

(2)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细胞培养技术研究。

(3)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推广我国细胞培养技术。

3. 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1)组织开展了细胞培养技术培训,提高了团队成员的专业技能。

(2)选拔优秀人才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拓宽了团队成员的视野。

(3)加强团队内部沟通与协作,形成了良好的团队氛围。

二、工作亮点1. 成功培养了多种细胞系,为我国生物科技事业提供了丰富的细胞资源。

2. 在细胞培养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3. 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细胞培养技术人才,为我国生物科技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存在问题(1)细胞培养技术设备更新换代较慢,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部分细胞培养技术人才储备不足,制约了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

(3)细胞培养技术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有待提高。

2. 改进措施(1)加大资金投入,更新细胞培养技术设备,提高实验水平。

(2)加强人才培养,提高细胞培养技术人才的整体素质。

(3)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提升我国细胞培养技术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四、展望展望未来,细胞培养技术在医学、生物学、药物研发等领域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细胞培养技术水平,为我国生物科技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细胞培养技术总结

细胞培养技术总结

细胞培养技术总结细胞培养技术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技术,可以通过控制细胞在体外生长和繁殖的条件,使其保持生存并产生特定的功能。

细胞培养技术已经应用于许多领域,包括医学、生物学研究、药物开发等。

本文将对细胞培养技术进行详细的总结。

细胞培养技术在体外维持和繁殖细胞的最早应用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上半叶。

随着细胞培养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细胞类型可以在实验室中成功培养。

细胞培养技术的核心是提供维持细胞生长和繁殖所需的适宜环境,同时排除不良因素对细胞生长的影响。

为了成功地培养细胞,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的因素。

首先,选择适当的培养基是非常重要的。

培养基中包含了细胞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如氨基酸、葡萄糖和维生素等。

此外,培养基中还含有生长因子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可以促进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不同类型的细胞需要不同的培养基配方,因此选择适当的培养基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控制培养条件也是非常重要的。

细胞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气体环境和温度。

一般情况下,细胞培养室内的气体环境应保持适度湿度和适宜的CO2浓度,以满足细胞生长所需。

同时,维持适宜的温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般细胞的培养温度在37摄氏度左右。

此外,细胞培养还需要注意细胞的密度控制和传代。

细胞密度太低或太高都会对细胞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细胞传代是指将细胞从一个培养容器转移到新的培养容器中,以保持细胞的生长和繁殖。

传代的时间和方式也需要根据细胞类型和特点来确定。

最后,细胞培养技术中还需要注意细胞的检测和检验。

细胞的形态、生长速度和功能等可通过显微镜观察来检测。

此外,可以通过细胞计数和细胞生存率等指标来检验细胞的质量。

细胞的污染也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例如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可以通过培养基的无菌检测和细胞的PCR 检测来进行检测。

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医学领域,细胞培养技术被应用于人类疾病的研究和药物的开发。

通过在体外培养肿瘤细胞和其它疾病相关细胞,可以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并开发新的治疗方法。

细胞培养个人工作总结

细胞培养个人工作总结

细胞培养个人工作总结在过去的几个月中,我一直在实验室进行细胞培养工作,并取得了一些令人满意的成果。

在这段时间里,我克服了很多挑战,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我认为有必要进行一次个人工作总结。

首先,我在细胞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技术进步。

我熟练掌握了细胞培养的基本操作流程,包括细胞传代、细胞分离和细胞冻存等技术。

我还学会了如何对细胞进行鉴定和检测,确保它们的健康和纯度。

其次,我在实验室管理和协作方面也有所提高。

我学会了如何合理安排实验时间,避免交叉污染和实验失败。

我还跟实验室的同事们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我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成果。

最后,我在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方面也有了不小的进步。

通过参与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我积累了丰富的实验经验,提高了自己的科研水平。

同时,我还学会了如何正确地分析实验结果,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自己的工作。

总的来说,这段时间的细胞培养工作对我来说是一次宝贵的经历。

通过努力学习和实践,我取得了一些成绩,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我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为科研事业贡献我的一份力量。

在细胞培养的工作中,我还遇到了一些挑战和困难,但通过努力和不断的实践,逐渐克服了这些问题。

其中一个挑战是细胞培养的环境和条件对细胞生长的影响。

在实验室中,细胞培养需要严格控制温度、湿度和细菌的污染,以确保细胞的生长环境符合其生长的要求。

我通过认真观察和实验不断调整培养条件,最终找到了适合细胞生长的最佳条件。

另外一个挑战是细胞传代过程中的技术要求,细胞培养中需要进行细胞的传代操作,以维持细胞的生长状态。

但在传代过程中,需要非常细致和精确的操作,以避免引入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的污染,同时要确保细胞的生长和分裂情况。

在实验过程中,我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借鉴他人的经验,逐渐掌握了传代操作的技术要领,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在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方面,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难。

由于细胞培养实验的复杂性和实验结果的多样性,对实验结果的分析需要细致入微和严谨的态度。

细胞培养实验心得

细胞培养实验心得

细胞培养实验心得篇一:细胞培养技术总结细胞培养技术总结(,,,) 1〃培养环境的要求(切记无菌操作)工作环境的处理1. 实验进行前,无菌室及无菌操作台以紫外灯照射30-60 分钟灭菌,以70 % 酒精擦拭无菌操作抬面,并开启无菌操作台风扇运转10 分钟后,才开始实验操作。

每次操作只处理一株细胞株,且即使培养基相同亦不共享培养基,以避免失误混淆或细胞间污染。

实验完毕后,将实验物品带出工作台,以70 % 酒精擦拭无菌操作抬面。

操作间隔应让无菌操作台运转10分钟以上后,再进行下一个细胞株之操作。

2. 实验用品以70 %酒精擦拭后才带入无菌操作台内。

实验操作应在台面之中央无菌区域,勿在边缘之非无菌区域操作。

无菌操作工作区域应保持清洁及宽敞,必要物品,例如试管架、吸管吸取器或吸管盒等可以暂时放臵,其它实验用品用完即应移出,以利于气流之流通。

3. 小心取用无菌之实验物品,避免造成污染。

勿碰触吸管尖头部或是容器瓶口,亦不要在打开之容器正上方操作实验。

容器打开后,以手夹住瓶盖并握住瓶身,倾斜约45°角取用,尽量勿将瓶盖盖口朝上放臵桌面。

吸管口切勿碰到容器瓶口 4. 工作人员应注意自身之安全,须穿戴实验衣及手套后才进行实验。

对于来自人类或是病毒。

感染之细胞株应特别小心操作,并选择适当等级之无菌操作台(至少Class II)。

操作过程中,应避免引起aerosol 之产生,小心毒性药品,例如DMSO 及TPA 等,并避免尖锐针头之伤害等。

2〃仪器设备的要求定期检测下列项目:CO2 钢瓶之CO2 压力。

CO2 培养箱之CO2 浓度、温度、及水盘是否有污染(水盘的水用无菌水,每周更换)。

无菌操作台内之airflow 压力,定期更换紫外线灯管及HEPA 过滤膜,预滤网(300 小时/预滤网,3000 小时/HEPA)。

水槽可添加消毒剂(Zephrin 1:750),定期更换水槽的水。

3〃无菌处理1)器具的无菌操作试验用玻璃塑料用品清洗及其消毒灭菌清洗:a玻璃器皿的清洗(酸液由重铬酸钾,浓硫酸,蒸馏水配臵)浸泡—刷洗—浸酸—冲洗b胶塞的清洗刚买回的常含滑石粉等杂质,先用自来水冲洗后再按常规方法处理。

科研养细胞工作总结范文(3篇)

科研养细胞工作总结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所在的科研团队在细胞培养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此,我对过去一年的科研养细胞工作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和改进。

二、工作回顾1. 研究项目本年度,我们团队共开展了三个科研项目,分别为:细胞培养技术优化、细胞培养相关产品研发及细胞培养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2. 技术创新(1)优化了细胞培养液配方,提高了细胞生长速度和存活率。

(2)成功研发了一种新型细胞培养器,有效提高了细胞培养效率。

(3)在细胞培养过程中,探索出了一套适用于不同细胞类型的培养方案,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3. 成果转化(1)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5篇,其中SCI论文3篇。

(2)申请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

(3)与国内知名企业合作,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

三、工作亮点1. 团队协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团队成员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相互协作,共同攻克技术难题。

2. 科研素养团队成员注重科研素养的培养,积极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拓宽视野,提高自身能力。

3. 质量意识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严格遵循实验规范,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不足与改进1. 不足(1)部分实验设备老化,影响实验效率。

(2)部分团队成员科研经验不足,需要加强培训和指导。

2. 改进措施(1)积极申请科研项目,争取资金支持,更新实验设备。

(2)加强团队成员培训,提高科研能力。

(3)鼓励团队成员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拓宽视野。

五、展望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在细胞培养领域取得更多突破。

具体措施如下:1. 深入研究细胞培养技术,提高细胞培养质量。

2. 拓展细胞培养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力量。

3. 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推进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

总之,过去一年,我们在科研养细胞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努力,为我国细胞培养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2篇一、前言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所在的科研团队致力于细胞培养技术的研究与改进,旨在提高细胞培养效率和质量,为后续的细胞生物学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细胞培养_年度总结范文(3篇)

细胞培养_年度总结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细胞培养技术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不仅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而且在临床应用上也取得了重要突破。

本年度总结旨在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总结经验,分析不足,为下一年的工作提供参考。

二、年度工作回顾(一)基础研究方面1. 细胞培养技术优化与创新本年度,我们针对传统细胞培养技术存在的不足,开展了一系列的优化与创新工作。

主要包括:(1)开发新型细胞培养基,提高细胞生长速度和活力;(2)改进细胞培养设备,提高细胞培养的稳定性和安全性;(3)优化细胞传代方法,降低细胞污染风险。

2. 细胞模型构建与应用本年度,我们成功构建了多种细胞模型,包括肿瘤细胞模型、神经细胞模型、心肌细胞模型等。

这些细胞模型在基础研究、药物筛选、疾病机制研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 细胞培养相关基础研究本年度,我们围绕细胞培养技术开展了多项基础研究,包括细胞信号传导、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凋亡等。

这些研究成果为细胞培养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临床应用方面1. 细胞治疗技术发展本年度,我国细胞治疗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包括:(1)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疾病;(2)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骨关节疾病;(3)免疫细胞治疗肿瘤。

2. 细胞治疗临床试验本年度,我们积极参与了多项细胞治疗临床试验,包括干细胞移植、免疫细胞治疗等。

这些临床试验为细胞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人才培养与交流1. 人才培养本年度,我们培养了一大批细胞培养领域的专业人才,包括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后。

这些人才为我国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 学术交流本年度,我们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与国内外同行分享研究成果,拓展学术视野。

三、年度工作亮点(一)研究成果丰硕本年度,我们共发表高水平论文50余篇,其中SCI论文30余篇。

这些研究成果为我国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人才培养成果显著本年度,我们培养的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后在国内外学术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细胞培养技术总结

细胞培养技术总结

血清使用问题的总结一、血清灭活问题。

1、问:加到培养基中的血清必须灭活吗?答:不是必须的,看做什么实验了。

2、问:四季青胎牛血清灭活是56℃30分钟吗?答:如果用于培养大多数的肿瘤细胞,血清一般是不需要灭活的,这样可以有效保存血清中的生长因子。

但是如果用于培养一些表面具有补体受体的细胞,如内皮细胞,血清是需要灭活,一般是56℃,30min。

3、问:我要做滋养细胞培养,胎牛血清要灭活吗?答:进口的一般都已灭活,国产的不一定,最好还是灭活一下再用较安全。

4、问:我用病毒上清转染细胞,培养用的血清需要灭活吗?因为血清中可能有些补体和抗体,是不是会影响转染?我想未灭活的血清中含些抗体补体可能会和病毒相结合,影响转染,正确吗?细胞是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病毒是病毒包装细胞PT67收集的病毒上清。

为什么要用无血清培养基加病毒孵育几小时,目的是什么?答:血清一定要灭活,可以先用无血清培养基加病毒孵育几小时以后再加血清。

避免杂蛋白对病毒和宿主结合过程的干扰,一般是2-6小时,根据细胞的状态决定。

血清不一定需要灭活,灭活的目的是将血清中的补体灭活!这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果没有把握那就灭活吧,也不麻烦56度半个小时。

5、问:(1)我买的是杭州四季青的新生牛血清,要灭活吗?有些说法是需要,有些说直接解冻后就可以加入到培养基中;我配制胰蛋白酶液,用的是D-PBS,有关系吗?答:关于血清的热灭活,是很多人感兴趣也存在一定争议的话题。

大多数实验室将血清的热灭活还是作为常规来执行,因为有两个作用,第一是灭活补体,第二是灭活血清中可能存在的支原体。

但是实验者并没有考虑热处理对血清中的生长因子、氨基酸等成分带来的负面影响。

我在实验室处理血清的时候,有一次水浴箱在灭活过程中出现故障,温度升高到80℃,血清变成了凝胶状,我重新处理了另外一份血清,将两份血清对比,发现高温直接影响到血清所含的抗体蛋白。

在56℃下灭活半小时以上,肯定也会对里面的蛋白起到破坏作用。

细胞培养_年度总结(3篇)

细胞培养_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引言细胞培养技术作为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基础研究、农业、环保等多个领域。

2021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细胞培养技术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报告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2021年度细胞培养技术进行总结。

二、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概况1. 技术进步- 高通量细胞培养技术:通过自动化、高通量平台,实现了细胞培养的快速、高效和大规模生产。

- 三维细胞培养技术:模拟细胞在体内的三维环境,提高了细胞培养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细胞培养介质创新:新型细胞培养介质的研发,如水凝胶、纳米纤维等,为细胞培养提供了更接近生理环境的基础。

2. 应用领域拓展- 生物医药:细胞培养技术在药物筛选、疫苗研发、细胞治疗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 基础研究:细胞培养技术为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有力工具,推动了基因编辑、细胞信号传导等领域的进展。

- 农业:细胞培养技术在植物育种、动物克隆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

- 环保:细胞培养技术在生物降解、环境监测等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

三、主要研究成果1. 基因编辑技术- CRISPR-Cas9技术:在细胞培养过程中,CRISPR-Cas9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基因敲除、基因编辑等操作,提高了基因编辑的效率和准确性。

- CRISPR-Cpf1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pf1在细胞培养中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2. 细胞培养介质- 水凝胶:水凝胶作为一种新型细胞培养介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调控性,为细胞培养提供了更接近生理环境的基础。

- 纳米纤维:纳米纤维作为一种新型细胞培养支架,可以模拟细胞在体内的三维环境,提高细胞培养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细胞治疗- 干细胞培养:干细胞培养技术在细胞治疗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为治疗血液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提供了新的手段。

- 免疫细胞治疗:通过细胞培养技术制备的免疫细胞,在癌症治疗、病毒感染等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

四、存在的问题与挑战1. 细胞培养的均一性和稳定性:细胞培养的均一性和稳定性是影响细胞培养应用的关键因素,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细胞培养大总结范文

细胞培养大总结范文

细胞培养大总结范文细胞培养是一种在体外条件下培育和繁殖细胞的技术,它已成为生物学、医学和药物研发的重要工具。

通过细胞培养,研究人员可以对细胞的生理活动、生长和分化等过程进行研究。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细胞培养的步骤、技术和应用进行总结。

细胞培养的步骤主要包括:细胞准备、培养液制备、细胞种植、培养和观察。

首先,研究人员从动物或植物组织中获得细胞样本,并通过离心等方法将细胞分离出来。

然后,培养基是细胞培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提供了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和环境因子。

接下来,将细胞种植在预先准备好的培养皿或培养瓶中,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培养。

在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定期更换培养基,以保持细胞的正常生长和代谢。

最后,通过显微镜或其他方法对细胞进行观察和分析。

细胞培养中使用的培养基通常包括营养基、生长因子、抗生素和血清。

营养基是培养基中提供能量和物质的主要成分,常见的营养基有DMEM、RPMI-1640和MEM等。

生长因子是指能促进细胞增殖和分化的蛋白质,例如表皮生长因子(EGF)和基本纤维生长因子(bFGF)。

抗生素的添加有助于防止细菌和真菌的污染。

血清是一种重要的培养基补充物,其中含有细胞黏附蛋白、生长因子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

细胞培养的技术包括原代培养、细胞系培养和细胞凋亡检测。

原代培养是从组织中直接分离的细胞进行的短期培养,通常使用酶消化的方法分离细胞,并将其种植在培养皿中。

细胞系培养是指长期培养和传代的细胞,如HEK293和HeLa细胞系。

细胞系培养可以提供大量的细胞用于实验和研究。

细胞凋亡是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通过检测DNA片段化和细胞膜外翻等指标可以判断细胞是否发生凋亡。

细胞培养在多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基础研究中,细胞培养可以用于探索细胞生理学、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等领域。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调节培养条件和添加适当的生长因子来模拟体内环境,研究细胞的生长、分化和转化等过程。

在药物研发中,细胞培养可以用于药物筛选和毒理学研究。

《实用细胞培养技术》总结

《实用细胞培养技术》总结

《实用细胞培养技术》总结《实用细胞培养技术》是一本介绍细胞培养技术的实用指南,通过系统地介绍了细胞培养所需的实验室设备、培养基配制、细胞传代、细胞处理、检测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为读者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验操作技巧。

本书内容详实、全面,对细胞培养技术进行了深入的解析和阐述,对于学习和应用细胞培养技术的人员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首先,本书从细胞培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开始,介绍了细胞培养的背景和重要性,让读者了解到细胞培养技术的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

接着,本书详细介绍了细胞培养所需的实验室设备,包括细胞培养箱、细胞离心机、培养皿、显微镜等基础设备,并详细介绍了如何正确使用这些设备,保证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其次,本书详细介绍了细胞培养基的配制和细胞传代技术。

细胞培养基是细胞培养的基础,它对细胞的生长和存活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书介绍了不同类型的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并具体介绍了常见的细胞传代技术,如酶消化法、机械剪切法等。

读者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可以灵活运用细胞培养基和细胞传代技术,高效地进行细胞培养研究。

此外,本书还介绍了细胞处理和细胞检测技术。

细胞处理是指对培养中的细胞进行外界刺激或处理,以观察其反应和变化。

本书详细介绍了细胞处理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如细胞刺激、细胞接种、细胞染色等,并介绍了常用的细胞检测技术,如细胞增殖测定、细胞凋亡检测等。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读者可以准确地观察和评估细胞的生长和功能状态。

综上所述,《实用细胞培养技术》是一本内容详实、全面的细胞培养技术指南。

通过系统地介绍了细胞培养所需的实验室设备、培养基配制、细胞传代、细胞处理、检测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为读者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验操作技巧。

本书适合广大科研人员、医学生和生物学学生阅读和参考,对于学习和应用细胞培养技术的人员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注
酶抑制物也可抑制蛋白酶活性。但胶原蛋白酶对 Ca2+、Mg2+以及抑制物不敏感。
6. 细胞活性检测 台盼蓝染色法:主要利用台盼蓝对细胞的选择性。台盼蓝不易进入活细胞;细胞死亡后,细胞膜通透性增大,台盼蓝可以进入。 其他染料:萘黑、藻红。 MTT 比色法:MTT 在不含酚红的培养液中溶解呈黄色。活细胞线粒体内的琥珀酸脱氢酶能将 MTT 黄色溶液氧化还原为蓝紫色不溶于 水的甲臜结晶。用酸性异丙醇或 DMSO 溶解甲臜结晶后,再用酶联免疫检测测定吸光值,可判断细胞的代谢水平。 7. 细胞增殖的检测 细胞计数法 细胞计数法 通过技术细胞悬液 中的细胞数目,以 测定细胞增殖程度 和调整细胞浓度。 计数细胞后,根 据平均细胞浓度 绘制细胞生长曲 线 WST-8 检测法 WST-8 类似于 MTT,可被 线粒体内脱氢酶还原生成 具有高度水溶性的橙黄色 甲臜产物,其颜色深浅和 细胞数目呈线性关系 细胞生长曲线法 [3H]-TdR 将用[3H]标记的胸腺嘧啶 脱氧核苷掺入到新合成的 DNA 中,通过测定[3H] 放射性脉冲数比较不同细 胞的增殖活性 BrdU 将 BrdU 磷酸化形成 BrdUTP, 其作为前提掺入 DNA,代替 dTTP。BrdU 被掺入到 DNA 复 制位点,这些复制位点可用荧 光剂或酶标记的抗体检测
③温度和湿度 ④气相环境:O2 和 CO2。 ⑤其他因素:无毒无菌。 5. 植块培养法与细胞分离培养 植块培养法:从组织块获得培养细胞,而不需要分离细胞; 细胞分离方法:机械分离法、酶消化分离法、化学分离法。
机械分离法 定义 通过物理方法从组织分离单个 细胞 质地较软、含纤维成分较少和 适用 对吹打耐受较强的组织、如胚 胎组织、成年的脑组织和肝组 织、某些软肿瘤细胞
胞浆染成粉红色,在光镜下呈现出清晰的细胞及染色体图像。 Giemsa 染色的基本材料为:Giemsa 粉 0.5g,甘油 22mL,将 Giemsa 粉置于研钵内先用少量甘油与之充分混合,研磨至无颗粒; 然后将剩余的甘油混在一起,56℃保温 2 小时后,加入 33mL 纯甲醇,保存于棕色瓶内。 染色的基本步骤为: (1)准备染液:用 pH6.81~7.38 的 Sorensen 缓冲液,按 1:9 比例取 Giemsa 染液和 Sorensen 缓冲液混合配成染色液; Sorensen 缓冲液的配制: pH6.81:Na2HPO4(1/15M) 50mL + KH2PO4(1/15M) 50mL; pH6.98:Na2HPO4(1/15M) 60mL + KH2PO4(1/15M) 40mL pH7.17:Na2HPO4(1/15M) 70mL+ KH2PO4(1/15M) 30mL; pH7.38:Na2HPO4(1/15M) 80mL + KH2PO4(1/15M) 20mL。 (2)细胞标本用甲醇固定 10 分钟,或用 1:3 醋酸/甲醇固定 30 分钟,用滴管把染色液布满玻片上,注意不要有气泡,用染色缸染色 亦可,染 10~15 分钟; (3)用自来水冲去玻片上多余的染料,自然干燥,二甲苯透明,光学树脂胶封固。 染色液宜现用现配,保存时间不超过 48 小时。缓冲液 pH 值要准确,否则影响染色效果。用染色缸染色前应先用小片滤纸刮除液面的 氧化后,再进行染色。染色完毕将标本浸入水中洗除染液。 Giemsa 染色光镜下观察细胞核呈紫红色或蓝紫色,细胞浆成粉红色 Giemsa 染色法基本成分仍然是伊红和亚甲蓝,改进了染料的质量,使细胞核着色好,结构显示更清晰,而胞浆和中性颗粒染色较 差。染料中的亚甲蓝是碱性的,伊红是酸性的。 酸性染料的生色基团是硝基(-NO2)和醌基; 碱性染料的生色基团, 包括着偶氮基(-N=N-) 胺基〔或吲达胺基(-N=)〕 。染色的原理是基于在酸性染料中具有染色作用的阴离子和细胞内的碱性物质相结合,而碱性染料中的阳离 子和细胞内的酸性物质相结合,所以酸性的细胞成分被碱性染料所染色,而碱性的细胞组分则被酸性染料染色。 母液配制后放入冰箱可以长期保存,一般刚配制的母液染色效果欠佳,保存 2-3 周后再用较好。如果室温放置 不同浓度乙醇的用法: 75%:进入培养室后用 75%乙醇洗手,灭菌; 70%:对实验用品进行灭菌。实验用品需经过 70%的乙醇擦拭后才能带进无菌操作台; 100%:酒精灯 如何避免污染? 分离培养细胞最重要的是避免污染,P163 中,神经胶质细胞的培养,翻转培养瓶,吸出瓶中含未贴壁细胞的培养液? 原因:避免成纤维细胞的污染,成纤维细胞贴壁比较快,半个小时足够了,利用贴壁所需时间的长短,来分离纯化所需的细胞。 简要叙述与自己研究方向相关领域的干细胞研究的最新进展。 (10 分) 哺乳动物胚胎干细胞研究进展: 胚胎干细胞相关的分离培养技术 4 月 Midori 等在 Scientific Report 上揭示,他们从人类胚胎干细胞中分离出了一种可以自我更新的血管周细胞的祖细胞。 胚胞就是指一些特定细胞(如颗粒细胞、成纤维细胞、输卵管上皮细胞等已在体外培养的细胞) ,经有丝分裂阻断剂(常用 丝裂霉素)处理后所得的细胞单层。一般铺在明胶层上(也可不铺) 。饲养层细胞大部分可用 MEF(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 。 不论 ES 细胞或 EG 细胞,原代或初期培养阶段一般都需依赖于能分泌他们在体外存活增殖所必需的生长因子的饲养层细胞。 不同类型的饲养层细胞分泌的生长因子略有不同,但都要求培养过程中的饲养层细胞不分裂不增殖而仍保持代谢活性。是细胞培 养,尤其是胚胎干细胞培养常用的生长增殖促进剂和分化抑制剂。 Giemsa 染色 Giemsa 染色也是最常用的染色方法之一, 适用于多种细胞和染色体染色。 其主要用 Giemsa 染液可将细胞核染成紫红色或蓝紫色,
备注:对于某些贴壁比较牢固的细胞,可将 EDTA 和胰蛋白酶联用。
第二章 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1. 细胞体外生长方式? 贴壁生长:绝大多数细胞。贴壁的过程:黏附、铺展、迁移、增殖、分化等。 悬浮生长:白细胞、淋巴细胞和某些肿瘤细胞,如白血病细胞。 2. 培养细胞的生命期 原代培养:原代细胞具有异质性,细胞相互依存性前。细胞能够分裂增殖,但并不旺盛,并多呈二倍体核型。 传代培养:细胞增殖旺盛,维持二倍体核型。 注:原代培养期和传代培养早期是细胞冻存的最佳时期。 衰退期:细胞仍然生存,但增殖缓慢或不增殖,最终衰退凋亡。 细胞转化:在传代培养末期或衰退早期,受某种因素影响,细胞可能发生转化,标志之一是细胞获得永生化。永生化的细胞,核型 大多变成异倍体。 3. 培养细胞的一代生存期 培养细胞的一代生存期:细胞接种至细胞传代的时间 潜伏期:细胞对分离操作引起的损伤的恢复期和对新生长环境的适应期。 指数生长期:细胞以指数方式生长,为细胞生长最旺盛或增殖最活跃的阶段,是进行各种实验的最佳时机。 平台期:细胞完全汇合后,生长空间消失,出现接触抑制。 停滞期:细胞因营养不良和代谢产物积累,发生酸中毒,出现形态改变或从底物脱落死亡。 4. 影响细胞生长的主要因素 ①培养基的营养成分和酸碱度; ②细胞外基质:作为细胞附着的介质,是贴壁依赖细胞黏附和生长所必需的。 常用的细胞外基质:Ⅰ型胶原蛋白、Ⅳ型胶原蛋白、纤维粘连蛋白、层粘连蛋白、明胶、多聚赖氨酸、多聚左旋赖氨酸(PLL) 。
酶消化分离法 通过蛋白酶消化将组织分散成为单个细胞 胰蛋白酶:细胞间质较少的软组织,如胚胎组织、羊 膜、肝组织、肾组织等,也适用于传代细胞的分离; 胶原蛋白酶:纤维性组织、上皮组织以及癌组织 透明质酸酶:细胞表面的糖基 Ca2+和 Mg2+对多数蛋白酶有抑制作用,血清中的蛋白
化学分离法 通过化学螯合剂分离细胞 螯合剂与细胞间质中的二价阳 离子如 Ca2+和 Mg2+等螯合形 成螯合物,从而破坏细胞连 接,促进细胞分离。 EDTA 作用比较缓和,很少单 独用于组织细胞分离,常与胰 蛋白酶配制成混合消化液。
血清:血液凝固析出的浅黄色透明液体,与血浆的唯一区别是血清中不含有纤维蛋白原等参与凝血反应的物质。 血清主要成分:血浆蛋白(白蛋白、球蛋白、铁蛋白等) 、氨基酸、脂类、碳水化合物、无机离子、生长因子和激素。 4. 几种常见的合成培养基及其适用情况? MEM:成分简单,适合多种细胞单层生长; DMEM:营养成分较高,有利于高密度细胞培养;分为高糖型和低糖型,高糖型适用于附着性差的肿瘤细胞贴壁生长; 注意:培养杂交瘤细胞时,需加入丙酮酸钠和β-2-巯基乙醇,以促进丝裂原反应和 DNA 合成。 IMDM:为高糖型培养基,可用于杂交瘤细胞的筛选培养; F12:营养成分低,适用于单细胞的低密度克隆化培养;DMEM/F12 1:1 混合,是神经生物学最常用的培养基; RPMI1640:适用于多种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的生长,也用于悬浮细胞的培养; M199:成分复杂,仅能维持体外细胞的短期生存,现在很少用; L15:含有高浓度氨基酸,有助于提高缓冲能力;可用于周围神经元的培养,也适用于快速增殖肿瘤细胞的培养; McCoy 5A:专门用于肉瘤细胞的培养; Fischer 培养基:主要用于白血病相关的细胞的培养。 5. 什么情况下使用无血清的培养基? 细胞原代培养、细胞克隆化培养、生长因子和单克隆抗体等生物制品生产、细胞分泌物等研究和制备过程,希望除去培养基中不易控 制或易受污染的天然组分。
8. 细胞被支原体污染检测 相差油镜观察:直接取培养支持物或取少许细胞培养液制备滴片,覆以盖玻片后,用 1000 倍相差油镜观察。如有支原体污染,镜下课 件支原体呈暗色微小颗粒,多位于细胞表面或细胞之间,其活动类似于布朗运动。 DNA 荧光染色:Hoechst33258 可与 DNA 特异性结合。这是最可靠和最简单的支原体检测方法。
《实用细胞培养技术》总结
谭玉珍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绪论
1. 为什么要培养细胞? 细胞是机体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即用细胞做实验,可以模拟体内生理过程; 高等生物由多细胞组成,整体条件下研究单一或一群细胞在体内的功能十分困难; 可利用培养的细胞进行吞噬、运动、分裂、膜运输、大分子物质合成等细胞活动和功能。
2. 什么叫细胞培养? 细胞培养通常指的是体外培养,包括细胞培养、组织培养和器官培养; 细胞培养是指通过酶消化、机械、化学等方法从组织分离的细胞、原代或继代细胞、细胞系或细胞株的培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