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知识要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如何理解产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
产业经济学从产生到现在已经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其学科体系已经比较完善。

从国内外学者对产业经济的研究来看,与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各个具体对象相对应,产业经济学的学科领域一般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产业组织理论(2)产业结构理论
(3)产业关联理论(4)产业布局理论
(5)产业发展理论(6)产业政策研究
2、什么是“马歇尔冲突”?
“马歇尔冲突” 即大规模生产能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性,使这些企业的产品单位成本不断下降、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其结果必然导致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不断增强,而垄断的形成又必然阻碍竞争机制在资源合理配置中所发挥的作用,使经济丧失活力,从而扼杀自由竞争。

面对这一矛盾,马歇尔试图用任何企业的发展都有的“生成—发展—衰退”过程来说明垄断是不会无限蔓延的,规模经济和竞争是可以获得某种均衡的。

3、简述可竞争市场理论的主要内容。

可竞争市场理论(theory of contestable markets)是鲍莫尔、帕恩查和韦利格等人在芝加哥学派产业组织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1982年,《可竞争市场与产业结构理论》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该理论的形成。

该理论认为良好的生产效率和技术效率等市场绩效,在传统哈佛学派的理想的市场结构以外仍然是可以实现的,而无需众多竞争企业的存在。

它可以是寡头市场,甚至是垄断市场,但只要保持市场进入的完全自由,只要不存在特别的进出市场成本,潜在竞争的压力就会迫使任何市场结构条件下的企业采取竞争行为。

在这种环境条件下,包括自然垄断在内的高集中度的市场结构是可以和效率并存的。

4、按照科斯的观点,试简要论述什么是企业。

为了克服新古典企业理论的不足,科斯把交易成本的概念引入经济分析,将生产的制度结构纳入经济理论,他认为:
(1)市场和企业是执行相同职能因而可以相互替代的配置资源的两种机制,企业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对价格机制的替代。

企业实质上是一个小的统制经济,市场体系不应该也不能够排除或消除诸如企业组织这样的统制经济,相反它倒是保证了它们只能在比其他企业或者比市场运行的结果更有效率的时候才能够生存下去。

(2)无论运用市场机制还是运用企业组织来协调生产,都是有成本的。

(3)市场经济中之所以存在企业的原因在于有些交易在企业内部进行比通过市场所花费的成本要低。

(4)市场机制被替代是由于市场交易有成本,企业没有无限扩张成世界上只有一家的巨大企业则是因为企业组织也有成本。

5、交易成本的概念(P80)
6、简述进入壁垒的构成因素:
1.绝对成本优势。

就是在特定的产量水平上,现有企业比潜在要进入的企业通常具有的以较低成本进行生产的能力,由于这种能力的存在,使得潜在的企业或新进入的企业在试图进入市场的过程中或进入市场以后与原有企业相比处于一种竞争的劣势。

2.规模经济。

根据规模经济的规律,新进入市场的企业只有在取得一定的市场份额之后才能获得生产和销售的规模效益,在这之前,新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成本一定高于原有企业,从而处于竞争劣势。

3.产品差异化。

在产品差异化程度较高的行业市场中,产品差别往往是构成进入壁垒的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
4.政策法律制度。

政府在经济管理的过程中所制定的政策法律制度也是构筑进入壁垒的
一个重要方面。

在某些产业中,企业经营需要获得批准和执照,企业进出口需要获得有关的许可证,资金筹措也要受到政府的限制,还有差别性的税收壁垒、专利制度等,都成为阻碍新企业进入的壁垒。

并且,这种壁垒是很难用降低成本或增加广告费用等手段加以克服的。

5.阻止进入策略行为。

这是指寡头垄断行业中,现有企业通过相互协调,实施控制产业利润率、形成过剩供给、针对新企业的歧视性价格等一些阻止进入的策略和行为,由此形成阻碍新企业进入的壁垒。

7、简述退出壁垒的构成因素
如果企业主动或被迫要退出某个行业市场,却又难以退出,就表明这个市场上存在退出壁垒。

退出壁垒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资产专用性和沉没成本。

如果企业投资的资产专用性很强,那么在企业退出这个行业时,这些巨额资产往往很难出售和变现。

出售价格和企业投资额扣除折旧后的剩余价值之间的差价就是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越大,企业退出市场的壁垒也就越高。

2.解雇费用。

企业在退出某个市场时,必然会解雇员工。

根据合同或国家劳动法的规定,解雇工人可能必须支付退职金、解雇工资,企业如果需要转产,就必须培训他们从事新工作的技能,培训费用就此发生,这些费用越大,企业退出某个市场的障碍也就越大。

3.政策法律的限制。

政府为了一定的目标,经常通过制定政策和法规限制某些行业的企业从市场上退出。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企业想要退出这个行业,政府也可能会出来干预。

8、掠夺性定价:
掠夺性定价又称驱逐对手定价,意思是某企业为了把对手挤出市场和吓退试图进入市场的潜在对手,而采取降低价格(甚至低于成本)的策略。

这种策略性行为有三个重要的特征:
(1)在掠夺性定价中出现的价格下降,一般是暂时性的,是企业以长期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策略性定价行为;
(2)在掠夺性定价中企业发动暂时性降价,实质目的是要缩减供给量,而不是扩大需求量,只有在有效控制供给量的前提下,发起企业在驱逐对手之后才能提高价格;
(3)一般情况下,采用掠夺性定价策略的都是市场上势力雄厚的大企业。

掠夺性定价行为一般发生在大企业和小企业之间,大企业采用这种策略的目的主要在于驱逐或消灭现有的竞争对手或是教训不合作的竞争对手,但是同时它也向意欲进入市场的新企业发出了警告。

因此,掠夺性定价对市场结构的竞争性将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9、限制性定价
限制性定价又被称为“阻止进入定价”,它是指寡头垄断市场上的卖主将价格定在足以获得经济利润、但又不致于引起新企业进入的水平上。

企业采用限制性定价的直接目的是阻止新企业进入市场,但实质上这是一种牺牲部分短期利润以追求长期利润最大化的行为,因此限制性定价同掠夺性定价一样,都是企业长期定价的策略性行为。

如果一个企业在长期内确定价格(或产量)来减少或消除招致新企业进入它所在市场的动因,那么这个企业采取的就是动态限制性定价策略。

即市场主导企业经常先订立一个高价,然后随着新企业的进入逐渐降低价格,这样做最符合企业追求长期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10、简述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在短期内,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是,市场结构从根本上制约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又直接决定了市场绩效。

从长期考察,市场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正是企业市场行为长期作用的结果,有时市场绩效的变化也会直接导致市场结构发生变化。

所以,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是双向的因果关系。

11、简述产业结构演进有哪些规律性?
1.从工业化发展的阶段来看,产业结构的演进有如下几个阶段:前工业化时期、工业化初期、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后期和后工业化时期五个阶段。

2.从主导产业的转换过程来看,产业结构的演进有以农业为主导、轻纺工业为主导、原料工业和燃料动力工业等基础工业为重心的重化工业为主导、低度加工型的工业为主导、高度加工组装型工业为主导、第三产业为主导、信息产业为主导等几个阶段。

3.从三大产业的内在变动来看,产业结构的演进是沿着以第一产业为主导到第二产业为主导,再到第三产业为主导的方向发展的。

4.从产业结构演进的顺序看,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各阶段是难以逾越的,但各阶段的发展过程可以缩短。

从演进角度看,后一阶段产业的发展是以前一阶段产业充分发展为基础的。

只有第一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得到充分的发展,第二产业的轻纺产业才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12、简述赤松要雁行形态理论
产业结构演进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与国际市场相适应。

一国的经济发展需要有完善的内贸与外贸相结合的全方位的产业结构。

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对此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雁行形态理论”。

这一理论要求将本国产业发展与国际市场密切联系起来,使产业结构国际化。

13、简述配第—克拉克定律
英国经济学家配第和克拉克通过研究,先后发现:随着全社会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就业人口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时,就业人口便大量向第三产业转移。

人们称这种由人均收入变化引起产业结构变化的规律为配第—克拉克定律。

14、简述产业关联的含义、产业关联方式和类型。

产业关联是指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为连接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

产业关联方式是指产业部门间发生联系的依托或基础,以及产业间相互依托的不同类型。

产业间联系的纽带是指不同产业之间是以什么为依托连接起来,这种产业间连接的不同依托就构成了产业间联系的实质性内容。

主要的纽带有:1.产品、劳务联系;2.生产技术联系;3.价格联系;4.劳动就业联系;5.投资联系。

产业间联系方式的类型主要有:1.单向联系与多向联系;2.顺向联系和逆向联系;3.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

15、什么是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其经济含义是什么?
直接消耗系数又叫投入系数,其经济含义是生产单位j产品所直接消耗的i产品的数量。

其计算方法是依据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将各产业部门的总产品去除它所消耗的各种投入要素分量。

完全消耗系数是直接消耗联系与间接消耗联系的全面反映。

其经济含义是指某产业部门单位产品的生产,对各产业部门产品的直接消耗量和间接消耗量的总和。

也就是说,完全消耗系数等于直接消耗系数与间接消耗系数之和。

16、简述价格波及效果的含义
价格波及效果有两层含义:第一,是指某一产业或某些产业的产品价格变动对其他产业产品价格变化带来的全部影响(包括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这就是该产业或该产业产品价格变化的波及效果。

第二,是指某一或某些产业的工资、利润、折旧、税金等变动对各产业部门产品价格变动带来的全部影响。

17、一组名词解释: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效应、关联效应、前向关联效应、后向关联效应、扩散效应、回顾效应、旁侧效应、产业结构高度化、产业结构合理化、主导产业、
地区产业结构、区位商、人均产量系数、人均产值系数、区域商品率、区际商品率、区域产业输出系数、地区间产业结构相似系数
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优化是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发展的过程。

前者主要依据产业关联技术经济的客观比例关系,来调整不协调的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各产业间的协调发展;后者主要遵循产业结构演化规律,通过创新,加速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演进。

产业结构效应:产业结构效应,是指产业结构变化的作用对经济增长所产生的效果,即对经济增长发挥着一种特殊的作用。

产业关联效应:产业的关联效应就是指一个产业的生产、产值、技术等方面的变化通过它的前向关联关系和后向关联关系对其他产业部门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前向关联效应:前向关联效应就是指一个产业在生产、产值、技术等方面的变化引起它前向关联部门在这些方面的变化,或导致新技术的出现、新产业部门的创建等。

后向关联效应:后向关联效应就是指一个产业在生产、产值、技术等方面的变化引起它后向关联部门在这些方面的变化,例如由于该产业自身对投入品的需求增加或要求提高而引起提供这些投入品的供应部门扩大投资、提高产品质量、完善管理、加快技术进步等变化。

扩散效应:扩散效应是指某些产业部门在各个历史间歇的增长中,“不合比例增长”的作用对其他关联产业产生的影响。

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回顾效应、旁侧效应和前向效应。

回顾效应:回顾效应是指主导部门的增长对那些向自己供应投入品的供应部门产生的影响。

旁侧效应:旁侧效应是指主导部门的成长还会引起它周围地区在经济和社会方面的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趋向于在广泛的方面推进工业化进程。

产业结构高度化:产业结构高度化主要是指产业结构从低水平状态向高水平状态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合理化主要是指产业与产业之间协调能力的加强和关联水平的提高,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就是要促进产业结构的动态均衡和产业素质的提高。

因此,要解决的问题包括: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相互适应问题;三次产业以及各产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发展的协调问题;产业结构效应如何充分发挥的问题。

主导产业:成为主导产业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依靠科学技术进步,获得新的生产函数。

(2)形成持续高速增长的增长率。

(3)具有较强的扩散效应,对其他产业乃至所有产业的增长有决定性的影响。

这三个条件是一个有机整体,缺一就不成为主导产业。

根据罗斯托的阐述,只有少数同时兼备创新和较强扩散效应的高增长产业,才能成为主导产业。

地区产业结构:地区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按照一定划分标准划分的经济区域内产业与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

地区产业结构按照不同划分标准可以划分为地区三次产业结构、农轻重结构、原材料与加工工业结构、要素密集型产业结构等。

地区产业结构既是地区经济结构的主要内容,又是国家总体产业结构的子系统。

区位商:区位商也称生产的地区集中度指标,通过各产业部门在各地区的相对专业化程度间接地反映了区域间经济联系的结构和方向。

常用的测定指标可以是产值、产量、就业人数、固定资产等。

人均产量系数:人均产量系数=某地区A产业产品的人均产量÷全国A产业产品的人均产量
人均产值系数:人均产值系数=某地区A产业产品的人均产值÷全国A产业产品的人均产值
以上两个系数反映了该地区某产业与全国同类产业相比的劳动生产率。

人均产量系数、人均产值系数大于1的产业,说明该地区该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也往往是该地区的专业化部门。

区域商品率:区域商品率=某地区A产业产品输出量÷该地区A产业产品生产总量
区际商品率:区际商品率=某地区A产业产品输出量÷全国各地区A产业产品输出总量
区域商品率越高,说明输出商品越多,也说明该地区该产业的专业化水平越高。

区际商品率越高,说明该地区该产业的输出在全国的地位越重要,该产业的地区专业化程度也越高。

区域产业输出系数:区域产业输出系数=某地区A产业输出÷该地区各产业输出
这一指标有时也被用来说明地区产业的专业化程度。

它涉及多个产业,因而常用输出产值来计算。

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1)产业结构的发展顺着第一、二、三产业优势地位顺向递进的方向演进。

(2)产业结构的发展顺着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分别占优势地位顺向递进的方向演进。

(3)产业结构的发展顺着低附加价值产业向高附加价值产业方向演进。

(4)产业结构的发展顺着低加工度产业占优势地位向高加工度产业占优势地位方向演进。

18、主导产业的形成一般应具备怎样的条件?
主导产业的形成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1.足够的资本积累。

2.充足的市场需求。

3.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此外,罗斯托还提出了主导增长部门、辅助增长部门和派生增长部门三个概念。

主导增长部门是指与技术进步相联系、能引入新的生产函数并在经济增长中真正起主导作用的产业,它对其他产业增长具有较强的前向拉动和后向推动作用。

辅助增长部门或派生增长部门都不成为主导产业。

19、产业的关联效应:
产业的关联效应就是指一个产业的生产、产值、技术等方面的变化通过它的前向关联关系和后向关联关系对其他产业部门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20.产业的扩散效应:
罗斯托在他的《从起飞进入持续增长的经济学》一书中阐述了主导产业的扩散效应概念。

根据他的阐述,扩散效应是指某些产业部门在各个历史间歇的增长中,“不合比例增长”的作用对其他关联产业产生的影响。

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回顾效应、旁侧效应和前向效应。

21、产业政策的作用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
2.实现超常规发展,缩短赶超时间;
3.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度化,实现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4.增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5.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趋利避害,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

22、产业政策的手段通常可分为直接干预、间接诱导和法律规制三大类型。

1.直接干预---包括政府以配额制、许可证制、审批制、政府直接投资经营等方式。

2.间接诱导---主要是指通过提供行政指导、信息服务、税收减免、融资支持、财政补贴、关税保护、出口退税等方式。

3.法律规制---是以立法方式来严格规范企业行为、政策执行机构的工作程序、政策目标与措施。

23、产业政策兴起和存续的理论依据
“市场失灵”说——产业政策的兴起和存续是弥补市场缺陷、完善资源配置机制的需要。

“赶超战略”说——产业政策是政府在市场机制基础上更有效地实施“赶超战略”的需要。

“国际竞争”说——产业政策是当今世界各国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24、产业规制的概念
产业规制是政府或社会为实现某些社会经济目标而对市场经济中的经济主体作出的各种直接的和间接的具有法律约束力或准法律约束力的限制、约束、规范,以及由此引出的政府或社会为督促产业经济主体活动符合这些限制、约束、规范而采取的行动和措施。

简要地说,产业规制是政府或社会对产业经济主体及其行为的规制。

25、简述当代西方产业规制的三种模式
“民间主导型产业规制”,如美国
所谓民间主导产业规制,是指在企业、市场、政府三者关系中,政府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一种规制模式。

它突出强调的是保障企业作为微观经济
活动主体的权利,保证企业作为微观经济主体的有效性,政府这只“看得见
的手”一般较少直接干预企业的经济活动,而是通过市场引导企业。

“政府主导型产业规制”,如日本
所谓政府主导产业规制,就是指在企业、市场、政府三者关系中政府既调节市场,同时也直接引导企业,并将侧重点放在后者上的一种产业规制模式。

它突出强调的,是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协调,因而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往往
直接伸向企业,宏观调控的受力点侧重于企业。

企业同时面对市场和政府两
个调节者,企业决策受政府的直接影响。

市场也在政府宏观调控的范围内,
但其在政府与企业两个要素之间的中介地位并不明显。

“政府民间平衡型产业规制”,如德国。

所谓政府民间平衡模式,就是指在企业、市场、政府三者关系中,政府保障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同时又以社会因素相保证的一种产业规制模式。


这种规制模式下,突出强调的是,市场按其内在规律运行的重要性,寻求其
自由与有效的保证,从而保护产业的运行环境,提高企业的微观效率。

其指
导思想在于:市场的力量是社会进步的基础,而社会安定又使市场充分、有
效地发挥作用成为可能,并得到保证。

26、简述政府规制的分类
政府规制可以根据政府对市场活动主体行为的限制程度和方式的不同分为直接规制和间接规制。

直接规制:是政府行政管理机构实施的规制行为,主要包括经济性规制和社会性规制。

经济性规制是对特定市场中企业定价和进入等方面的控制,社会性规制是政府为控制(负)外部性和可能会影响人身安全健康的风险而采取的行动和设计的措施。

间接规制:是政府有关部门通过法律规定的程序所实施的规制行为,如对产品质量和工作环境安全的规制,以及对环境污染的规制。

除以上分类以外,政府规制还可以依政府运用的规制手段可分为法律规制、行政规制、价格规制、审计规制、会计规制、金融规制、计划规制和财政税收规制等,西方发达国家政府规制都形成了以法律规制为龙头的政府规制体系。

27、概念:自然垄断产业、放松规制、行业管理
自然垄断产业,是指其主要业务具有规模经济效益,需要大规模固定资本投资,边际成本不断下降,具有网络效益的产业,如铁路、电力、电信、城市燃气、自来水等,一般称为公用事业或基础设施产业等。

也就是说,自然垄断产业应该是具有成本次可加性的技术特点而导致一个企业或少数几个企业生产的市场结构。

放松规制的定义
所谓放松规制就是指政府取消或放松对自然垄断或其他产业的进入、价格等的行政、法律规制,是对直接规制的放松,是走向间接规制的一种过渡情形。

行业管理,就是按行业规划、按行业组织、按行业协调,以及按行业沟通的一种产业管理体制。

这种体制包含着行业管理的两个层次及其相互的协调。

第一个层次就是组织行业协会,通过行业协会来统一规划、协调、指导、沟通各同行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促进行业的发展;第二个层次是国家政府机构通过制定各种财政、金融政策来确定各行业,尤其是重点行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对各行业进行规划、协调和指导。

两个层次的管理必须进行相互的协调,这种协调主要是通过行业协会和跨行业的行业联合会与政府部门的密切沟通。

27、简要论述产业发展的生命周期理论。

每一个产业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和衰退的过程,即具有自己的生命周期。

对某单个产业而言,从本质上看它无非是一些具有某种相同生产技术或产品特性的企业的集合。

因此,可以说该产业存在的基础是这些企业及其产品。

而企业,尤其是产品,是有生命周期的,一般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即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由于一个产业的产出往往由多种相似的产品所组成,很难用某一产品的生命周期来代表整个产业的生命周期,这就造成了两者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生命周期曲线的形状更为平缓和漫长。

(2)产业的生命周期具有明显的“衰而不亡”的特征。

(3)产业生命周期曲线往往会产生突变,“起死回生”进入下一个发展周期。

28、产业发展的三大趋势是什么?
产业集聚化:是指产业呈现区域集聚发展的态势,就是指在一个适当大的区域范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若干个同类企业,为这些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以及相关的服务业,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形成产业集群。

产业融合化: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的不同行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为一体,逐步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

产业生态化:是一种“促进入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的产业发展模式,它要求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社会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运用生态学规律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