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长江二桥技术总结(铁道部大桥工程局[编])思维导图

合集下载

9-武汉长江二桥短平台复合型牵索挂篮牵索纵梁圆弧段制造技术

9-武汉长江二桥短平台复合型牵索挂篮牵索纵梁圆弧段制造技术

保护焊焊缝及热影响区的抗裂性能好,在施工中,未发现裂纹。

(3)牵索纵梁加劲肋布置很密集,导致焊缝过度集中,为此,施工中,先采用间断交错焊,以便增大构件的局部拘束度,然后再将间断交错焊实施连续焊,从而减少因焊缝局部自由收缩而导致的变形。

(4)牵索纵梁外侧四条主焊缝采用全方位对称焊。

5、采用模板钻孔
为了保证联结系槽钢能在任何位置与结构本体联接,竖向加劲肋,联接槽钢均采用模板钻孔,上、下翼缘板用钻孔的平联槽钢套钻,所有这些和采取的合理的拼装工艺,保证了联接槽钢具有互换性。

五、结束语
在制造过程中,由于采用了上述不同于普通箱形梁制造的工艺措施,八根牵索纵梁均免去了矫正工序,无需焊后矫正全达到了规范和图纸的要求。

从笔者参加了牵索挂篮的设计、制造和安装全过程看来,由于牵索挂篮中的制造难关牵索纵梁制造得以攻克,加之其它结构件的制造质量均优,使四套牵索挂篮在武汉长江二桥工地一次拼装和静载试验取得成功,这为牵索挂篮在武汉长江二桥斜拉桥主梁的施工过程中分别以7天14小时和7天5小时45分的速度两次刷新世界纪录奠定了基础。

桥梁工程总结ppt课件

桥梁工程总结ppt课件
分类:对接式、钢制支承式、橡胶组合剪切式、模数支承式、无缝式伸缩装置
;
二、作用的分类
;
2.作用效应组合的原则
1〕只有在结构上可能同时出现的作用,才进行其效应的组合。当 结构或结构构件需作不同受力方向的验算时,则应以不同方向的最 不利的作用效应进行组合。
2〕当可变作用的出现对结构或构件产生有利影响时,该作用不应 参与组合。
中间支点截面处将承受较大的负弯矩,从 绝对值看,支点处的负弯矩远大于跨中的 正弯矩。因此采用变截面梁更能适应结构 内力分布规律。另外,大跨度连续梁常采 用悬臂法施工,而变截面梁的受力状态又 与其施工时的内力状态基本吻合,因而, 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桥多采用变截面形式
;
变截面连续梁
• 变截面梁高变化规律可以是斜线、圆弧线 或者二次抛物线。常采用二次抛物线,因 为其梁高的变化规律跟弯矩变化规律基本 接近。
;
梁式桥
• 梁桥是最古老的结构体系之一
• 特点:在竖向荷载作用下,起支撑反 力也是竖直的;梁部结构只受弯、受
剪,不受轴力。
• 主梁为主要承重构件,受力特点为主
梁受弯。主要材料为钢筋混凝土、预
应力混凝土,多用于中小跨径桥梁。
简支梁桥合理最大跨径约20米,悬臂
梁桥与连续梁桥合宜的最大跨径约60-

70米。
耐磨、低温抗裂、不透水、刚度好等性能, 轻质,结合良好。
;
• 2.1.2 桥面横坡的设置: • 1、设置纵横坡的目的:利于排水,保护桥
面板,延长寿命。 • 2、横坡度:车行道:按路面取用或增加
0.5%,1.5~3.0%,抛物线型;人行道: 1%~2%,直线型; • 3、实现方式:板桥或就地浇筑肋梁桥,装配 式肋梁桥,较宽桥〔或城市桥)

长江大桥 PPT

长江大桥 PPT

公路铁路桥 南京长江大桥是双层双线公路、铁路两用桥,正桥长1576米,其 余为引桥。大桥正桥为钢桁梁结构,共有10孔9个桥墩,其中北岸 第1孔为128米跨度的简支钢桁梁,其余9孔为3联3孔等跨160米的 连续钢桁梁。主桁采用带下加劲弦杆的平行弦菱形桁架,采用悬 臂拼装法架设。 大桥下层为14米宽、双轨复线的铁路桥,全长6772米,设有单独 的铁路引桥。铁路引桥为后张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墩为 双柱式框架结构,每孔跨31.7米。南北铁路引桥共长5196.16米, 最大坡度4‰,最小弯道半径1200米。北引桥109孔,落地后通往 京沪铁路林场火车站;南引桥50孔,落地后通往南京火车站。 公路桥 大桥上层为4车道公路桥,车行道宽15米,两侧人行道各宽2.25米 ,全长4588米。公路桥的引桥采用富有中国特色的双孔双曲拱桥 形式,北引桥33孔,南引桥48孔,其中南引桥设分岔落地桥(俗 称回龙桥)11孔共316米。[1]双曲拱桥的平面曲线部分采用“曲 桥正做”做法,即采用直梁按曲线拼装,而不是直接使用曲线梁 。
九江长江大桥由正桥和南北两岸的公路、铁路引桥组成。正 桥公路在上层,三大拱范围外,行车道宽14m,两侧各设宽2m 的人行道;三大拱部分,行车道11m ,拱外侧各设3.75m的机 动车道及1m宽的人行道。铁路在下层,双线间距4.2m。 荷载:铁路为中-活载(检算预应力箱梁为中-26级);公路 按汽-20设计,挂-100验算;人群为3.5KN/m2。通航净空高度 24.0m,净宽160.0m,按3孔布置。地震按设计烈度7°设防。 正桥钢梁共11孔,所有钢梁均为栓焊结构。正桥全长1806.71 2m,江中10个桥墩,两岸各1个桥台,铁路引桥南岸1428.444 m;北岸4440.934m,铁路部分全长7676.09m。引桥均采用40m 的无碴无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每孔2片箱梁。公路引桥 南岸引桥长1347.02m,北岸引桥长1306.389m,公路部分引桥 长4460.122m,均为40m预应力混凝土T梁,每孔8片。

武汉二七长江大桥上跨铁路工程(汉口侧)总结2011.11.3

武汉二七长江大桥上跨铁路工程(汉口侧)总结2011.11.3

武汉市二七长江大桥上跨铁路工程(汉口侧)竣工总结报告中铁大桥局二七长江大桥上跨铁路工程(汉口侧)项目部2011年12月xx日武汉市二七长江大桥上跨铁路工程(汉口侧)上跨铁路桥工程竣工总结报告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您们好!由我单位承建的武汉市二七长江大桥上跨铁路工程(汉口侧)项目自2010年12月6日(开工报告批复之日)开工以来,经过一年多的精心施工,在武汉地产、武汉铁路局、中一交通、中铁二院、武铁监理、桥科院等单位的正确指导和大力帮助下,已完成主体结构工程,并与2011年12月28日完成成桥动静载试验,具备竣工验收条件。

现就工程的施工情况,向各位领导及专家汇报。

一、工程概况武汉市二七长江大桥上跨铁路工程(汉口侧)桥梁分左右幅,右幅桥梁(25+30+35+25)+(27.973+2×30+27.973)+(48+78+48+38)m现浇连续梁,左幅桥梁(2×24.67)+(27.608+2×30+27.609)+(48+78+48+38)m现浇连续箱梁,桥面全宽29.5米,近期双向六车道(远期双向八车道),上下行分幅设置。

桥面两侧均匀设防撞护栏。

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

桥梁纵坡侧为2.0%,横坡侧为2.0%,桥梁设分别左幅R=3000、R=530 ,右幅R=1200、R=600、R=730米竖曲线。

工程地点紧邻江岸车站北京侧咽喉区,拟建二七长江大桥上跨穿过江岸车辆段后,桥梁左幅在ZK9+991.764上跨京广附属线,在ZK9+820.5上跨664库专用线,桥梁右幅在ZK9+976.412S(14号~15号墩)上跨京广附属线,在ZK9+842(19号~21号墩)上跨664库专用线,在YK10+070处上跨沿江公路。

左幅D3联桥梁立面、平面布置图合同开工日期:2010年12月6日,合同竣工日期:2011年11月31日;合同工期:xxx天;实际开工日期:2010年12月6日(开工报告批复之日起);实际完工日期:2011年xx月xx日;施工总时间xxx天。

20版二建市政必过版(思维导图)

20版二建市政必过版(思维导图)

第一篇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技术( 一 ) 城镇道路分类道路分级:快速路(必设分隔带)、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交通功能依次下降,服务功能依次增强道路路面分类:(1) 结构强度分类:高级路面、次高级路面。

(2) 力学特性分类:柔性路面、刚性路面( 二)沥青路面结构组成:面层、基层(承重层)、垫层。

其中,面层为直接受力层,高等级路面包括磨耗层、面层上层、面层下层、或称上(表)面层、中面层、下(底)面层沥青混凝土路面适用位置:特粗式/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二层或三层式面层的下面层;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三层式面层的中面层或二层式的下面层/ 二层或三层式面层的上面层;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二层或三层式面层的上面层/ 沥青混凝土面层磨耗层(上层)或沥青碎石等面层的封层或磨耗层;砂粒式沥青混凝土—自行车道与人行车道面层( 三 ) 水泥混凝土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由垫层、基层及面层组成。

特重交通宜选用贫混凝土、碾压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基层;重交通宜选用水泥稳定粒料或沥青稳定碎石基层 , 中、轻交通宜选择水泥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或级配粒料基层;湿润和多雨地区,繁重交通路段宜采用排水基层。

( 四 ) 不同形式挡土墙的结构特点在城镇道路的填上工程、城市桥梁的桥头接坡工程中常用到重力式挡土墙、衡重式挡土墙、钢筋混凝土悬臂式挡土墙和钢筋混凝土扶壁式挡土墙。

三种土压力中,主动土压力最小;静止土压力其次;被动土压力最大,位移也最大。

( 五 ) 不良土质路基处理(六) 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土质路基处理方法:土质改良、土的置换、土的补强路基处理方法分类:碾压与夯实;换土垫层;排水固结;振密、挤密;置换及拌入;加筋石灰稳定土类基层:干缩、温缩特性明显。

严禁用于高级路面的基层;只能用作高级路面的底基层水泥稳定土基层:(1)水泥稳定土。

易干缩,低温会冷缩。

(2)水泥稳定细粒土(水泥土)。

干缩系数、干缩应变及温缩系数>水泥稳定粒料。

水泥土只用作高级路面的底基层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基层:最常用的材料—二灰稳定土。

武汉二七长江大桥实施性施工组织与施工技术汇报 (桥梁工程 大跨度)

武汉二七长江大桥实施性施工组织与施工技术汇报 (桥梁工程 大跨度)

武汉市二七长江大桥正桥Ⅱ、Ⅲ标工程2009年02月目录四、下部结构主要施工方法一、工程概述Ø1、工程地点及范围l二七长江大桥距上游长江二桥3.2km,距下游天兴洲大桥6.8km,汉口侧引桥穿解放大道及江岸货场铁路疏解区,过长江后经武昌罗家港泵站,沿罗家港排水明渠至和平大道。

l我局施工标段为正桥以南的Ⅱ、Ⅲ标段,全长约1327.5m(4#墩~S3#墩)。

Ø2、桥梁结构型式l⑴、下部结构ü①、主墩基础4#和5#主墩基础分别采用18根Φ3.4m和28根Φ2.8m的钻孔桩;承台尺寸均为52.5×30.75×6m;承台顶、底面高程分别为+10.5m、+4.5m;墩位处河床高程:4#墩约为+6.0m,而5#墩位处岸边,沿纵桥向高程有4m左右的变化,具体为11.0m~+15.0m。

ü②、6#、7#墩及引桥基础(S1~S3)6#、7#墩基础均采用8根Φ2.5m的钻孔桩;承台尺寸均为24.3×11.3×5m ;承台顶面高程分别为+23.0m、+22.0m;引桥S1~S3墩基础均采用Φ1.5m 的钻孔桩,承台顶面高程均为+22.0m。

l ⑵、上部结构上部结构采用三塔结合梁斜拉桥,孔跨布置为(90+160+616+616+160+90)m 。

其中汉口岸(1#墩~2#墩)及武昌岸边跨(6#墩~7#墩)为混凝土梁,其余梁段均为工字钢结合梁。

ü①、结合梁结合梁梁高为3.5m (桥梁中心线处),采用“工”字型,横桥向两主梁中心距为30.5m ;砼板厚为26cm ,砼桥面板预制且在安装前需预存放6个月以上。

主梁上斜拉索锚固间距为13.5m ,每个索距设三道横梁,横梁间距为4.5m ,钢横梁采用“工”字型。

31.4122.250.951122.250.953.5ü②、砼梁主梁采用等高度预应力砼双纵梁肋板式断面,C60级砼。

梁顶全宽32.3m ,桥梁对称中心线处梁高3.3m 。

天堑变通途——武汉长江大桥建桥记

天堑变通途——武汉长江大桥建桥记

天堑变通途——武汉长江大桥建桥记武汉长江大桥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江“天堑”上修建的第一座公路铁路两用桥梁,对我国的经济、文化和国防建设发挥了长期重要作用。

大桥横跨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总长1670米,其中正桥1156米,北岸引桥303米,南岸引桥211米。

大桥下层铁路为双向车道,上层为4车道公路,桥身为三联连续桥梁,每联3孔,共8墩9孔,每孔跨度为128米。

70年前,为建造这座“万里长江第一桥”,全国人民不遗余力。

从此之后,中国桥梁建设者们凭借扎扎实实的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勇担重任的勇气,让“中国桥”不断迈向新的征程,实现新的跨越。

新中国成立后,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之间运输全部由往来于武昌和汉口的驳船和轮渡接转。

由于货物运输量剧增,轮渡中转模式已满足不了需求。

1950年,时任铁道部部长的滕代远刚刚接手主持全国铁路工作不久,就根据中央指示,着手筹划修建武汉长江大桥,并进行了初步勘探调查。

1954年1月21日,周恩來听取滕代远关于筹建武汉长江大桥的情况报告,批准了《关于修建武汉长江大桥的决议》。

此后,铁道部向中央提出报告,要求聘请苏联专家组来华支援,也被迅速批准。

1954年7月左右,以康士坦丁·谢尔盖维奇·西林为首的苏联专家陆续抵达大桥工程局并开始工作。

虽有外国专家援助,但具体施工建设、试验和实施都是我国专家慢慢摸索出来的。

1955年7月,大桥正式开始施工。

工程得到了全国各地的支持,湖北省、武汉市数十万干部群众到工地参加义务劳动,从干部到工人,人人争作贡献,个个争当模范,在高空深水、特大洪水等恶劣环境下顽强拼搏。

武汉长江大桥一共有8个桥墩,桥墩是桥梁的基础,民国时期国内外桥梁专家对长江大桥先后开展4次勘探,均因资金、技术问题无功而返。

当时,在深水中建造桥墩主要采取“气压沉箱法”:先将一个大沉箱沉入江底,充入高压空气排出江水,供工人下到江底直接施工。

但这种工艺的安全极限是水下35米,长江武汉段汛期水深超过40米,一年中能施工的时间仅为3个月。

《长江大桥集锦》课件

《长江大桥集锦》课件
长江大桥的早期建设
在武汉长江大桥建设之前,中国长江 上的桥梁数量极少,主要依靠轮渡。 长江大桥的建设始于20世纪初,但多 为外国投资和设计。
长江大桥的发展历程
20世纪80年代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 步,长江大桥建设进入快速发展 阶段。如南京长江大桥、九江长 江大桥等。
21世纪
长江大桥建设进入高峰期,不仅 数量增多,技术也更加先进。如 苏通大桥、沪通大桥等。
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应用
总结词
新材料与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详细描述
介绍了新型材料如高强度钢材、耐久性混凝土等在长江大桥建设中的应用,以及新工艺 、新设备的推广,如3D打印技术、BIM技术的应用等。
04
长江大桥的文化与 旅游价值
长江大桥与文学作品
长江大桥与诗歌
许多诗人以长江大桥为灵 感,创作出赞美其雄伟壮 观的诗歌。
《长江大桥集锦》 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长江大桥的历史与发展 • 长江大桥的种类与特点 • 长江大桥的建筑技术与创新 • 长江大桥的文化与旅游价值 • 长江大桥的维护与管理 • 长江大桥的代表性建筑
01
长江大桥的历史与 发展
长江大桥的起源
最早的长江大桥
武汉长江大桥,始建于1955年,是 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第一座公铁两 用长江大桥。
长江大桥的未来展望
01
02
03
技术创新
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长 江大桥的设计和建造将更 加注重技术创新,如采用 新材料、新工艺等。
环保理念
未来长江大桥的建设将更 加注重环保,减少对环境 的负面影响。
区域经济发展
长江大桥的建设将继续促 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加强 地区间的联系与合作。

桥 梁 工 程

桥 梁 工 程


图1-53 北京永定河上的卢沟桥及其上的石狮

图1-54 澳大利亚悉尼港桥
1.4






图1-55 克罗地亚的克尔克桥(又称铁托桥)


3.刚架桥
刚架桥是梁与立柱(或称为墩柱)的组合体系,其主要 承重结构是梁或板和立柱或坚墙整体结合在一起的刚架结 构,故在梁和柱的连接处具有很大的刚性。
1.4
跨谷桥


01
跨河桥

图1-42 跨谷桥
图1-43 地道桥
1.3


图1-44 旱桥
的 分

图1-45 桩基上的旱桥
1.3



图1-46 香港青马大桥


4.按工程规模分类
1.3 桥 梁 的 分 类
5.按桥跨可否活动分类
(1)面定桥
(2)活动桥
1.3 桥 梁 的 分 类
1.3


图1-47 提升式活动桥
梁式桥
(2)连续箱

形梁桥



(3)T形刚

构桥



图1-51 梁式桥
(a)
1.4






(b)


图1-52 飞云江大桥
2.拱式桥
拱式桥主要的承载结构是拱圈或拱肋。这种结构在竖向 荷载作用下,桥墩或桥台将承受水平推力,这种水平推力 将显著减小拱内的弯矩作用。
1.4





武汉市江汉三桥(晴川桥)系杆施工技术总结

武汉市江汉三桥(晴川桥)系杆施工技术总结

武汉市江汉三桥(晴川桥)系杆施工技术总结中铁大桥局集团三公司佟雅玲武汉市江汉三桥位于长江与汉水两江交汇处。

桥式为下承式钢管砼无铰拱桥,造型独特、宛如一道绚丽的彩虹飞越汉江两岸。

主桥净跨280米,净高56米,净矢跨比F/L=1/5,在我国同类桥梁中跨度最大,被誉为“亚洲之最”。

该桥全长302.926米,桥面宽26.4米,其中行车道宽15米,为双向四车道。

主桥荷载为汽车—20级,验算荷载为挂车—100,设计车速为40km/h,桥两侧各设2米宽的人行道,人行荷载为 3.5KN/m2,上、下游行车道与人行道之间各对称平行布设系杆18束(19股φ15.24mm钢绞线)和2束(13股φ15.24mm钢绞线),共计40束,锚固于主桥拱座两端,系杆用锚具分别为OVMXG-19TH.O和13TH.O 两种型号。

系杆安放在钢箱内,上面用钢盖板及砼Π型板进行双重防护。

桥式及钢管拱桁架南、北两岸吊装完成第5节段后,为确保钢管拱桁架在斜拉扣挂悬拼吊装施工阶段桥梁结构的安全,避免两岸拱脚基础钻孔桩安装阶段承受过大的水平力,设计上采用张拉临时系杆的方法来平衡钢管拱吊装后序施工阶段产生的水平力。

临时系杆分三次张拉,第一次张拉时间在1999年11月16日,单根拉力至1960KN;第二次在11月18日张拉至2489KN;第三次在钢管拱合拢后2000年2月26日张拉至3570KN。

永久系杆首次张拉始于2000年3月16日,张拉16#、35#、15#、36#4束系杆后,拆下2束临时系杆。

永久系杆即开始长达一年施工历程。

1、施工布置:在先预制张拉施工小平台上、下游及南北两岸各布置一台经校验合格的YCW-400型千斤顶,相应配套油泵、油表;汉阳岸上、下游缆索吊机塔架后支腿前分别设置一台5吨卷扬机,用作牵引系杆,使之就位;汉阳、汉口岸拱座下游侧各设置F023B塔式吊机一台,最大吊重:10吨。

2、施工方法:由5吨卷扬机用φ21mm钢丝绳牵引自汉口往汉阳岸沿系杆孔道牵引就位,要求从下向上依次安装,上下游对称安装。

武汉二桥刚构合龙段施工工艺

武汉二桥刚构合龙段施工工艺

武汉二桥83m+130m+125m预应力砼刚构合笼块施工工艺目录一、概述二、钢支撑安装及要求三、模板、模板平台及其吊挂四、钢筋及预应力安装五、钢筋及预应力安装六、预应力张拉、压浆一、概述1—1 武汉长江公路桥83+130+125米预应力刚构连续梁分三次合拢,按合拢顺序分别为C合拢段(#14墩~#15墩130米跨)、L合拢段(#15~#16墩间83米跨)和R合拢段(#13墩~#14墩间125米跨),合拢段长度均为2米,并按上下游单相单独合拢。

1—2 合拢块全断面为直腹式单室双箱变截面,按桥梁中心线左右对称,两箱间设0。

5m 宽的后浇合拢带,梁顶面宽26。

4m,底面单箱宽6。

8m。

1—3 梁顶面横向按1。

5%设双向流水坡,纵向由北往南设2%的纵下坡。

1-4 梁体砼设计强度为55MPa,其中合拢块C、L、R砼数量分别为38。

3m3、34.1 m3、33.3m3(双箱计)1—5 预应力体系,纵向预应力束均采用12-7Φ5钢绞线QM15-12锚具,顶板横向预应力采用24Φ5高强钢丝束F式锥形锚具,其中12-7Φ5钢绞采用Φ85/Φ92波纹管成孔,24Φ5钢丝束采用Φ50/Φ57波纹管成孔,每次张拉均宜两根束两端同时张拉。

1-6 刚构合拢施工步骤:①#15墩施工至#10块(两端悬臂46m)完毕,同时拆除两悬臂端施工挂兰;②#14墩悬臂施工至#20块(两端悬臂82m)完毕,同时拆除两端挂兰;③完成130m跨合拢块C施工,合拢同时拆除#14墩临时固结,然后落梁到永久性活动支座上;④合拢块C施工完毕,拼装#15墩武昌侧及#14墩治口侧挂兰,进行两悬臂端各8m的悬浇施工,此时在125m跨(汉口侧)悬臂长度90m,在83m跨(武昌侧)悬臂长度54m;⑤拆除两端挂篮,待#16墩旁L现浇段施工完毕,在现浇段托架上进行83m跨合拢块L的施工;⑥待斜拉桥边墩现浇段E及刚构33。

78m边距现浇段R施工完毕,根据局设计院“主跨-30”号通知单,先拆除斜拉桥现浇段E的临时托架,然后在斜拉桥现浇段(二)上施工加120t 压重(压重心距#13墩中心9。

武汉长江二桥技术总结

武汉长江二桥技术总结

武汉长江二桥技术总结武汉天地调研总结营销策划部 20XX年4月15日总述:20XX年4月9日,营销策划部考察武汉天地项目,由于我司富华地块商业定位为街区商业,本案将重点研究此种业态的建筑设计标准、招商及运营等情况,作为参考。

一、武汉介绍:1、至20XX年底,武汉市常住人口为XXX万,包括流动人口在内逾1XXX万;2、20XX年,武汉市国民生产总值3XX.X亿元人民币,人均生产总值44XXX元人民币;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已形成钢铁、汽车及机械装备、石油化工、造纸及包装印刷、烟草等十大主导产业;3、武汉人的消费习惯很“实在”、讲究“一个便宜三个爱”,推崇“价低者得”,这就是为什么新世界百货都打折的原因。

二、武汉天地地理位置?武汉天地位于武汉市汉口中心城区,内环线上的永清片区;?紧邻长江二桥、轻轨黄埔站,连接解放大道、京汉大道、中山大道、沿江大道;?武汉二中、七一中学、解放中学、沈阳路小学、育才小学等重点学校环绕周边。

三、武汉天地总体规划武汉天地由瑞安地产开发,由“上海新天地”的总设计师本杰明·伍德(Mr.BenjaminWood)主笔,延续“新天地”类物业的发展模式,是集住宅、办公、酒店、零售、餐饮、娱乐等的综合发展项目,占地XXX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XXX万平方米,预计项目20XX年整体落成;其中,A地块的4.7万平方米街区商业已开始营业、住宅部分正在销售,未来还将有9.7万平方米集中性商业、多栋写字楼及酒店落成;B地块则以住宅为主。

四、武汉天地街区商业平面五、武汉天地街区商业建筑设计标准 1、建筑设计风格总述(参见附件一):武汉天地为原“上海新天地”的总设计师本杰明·伍德(Mr.BenjaminWood)的设计之作,本项目共保留九栋历史建筑,设计融合传统建筑特色,并赋予它新的时尚风格,以此提升其标识性及商业价值。

2、通道:图例:篇二:武汉长江二桥正桥连续梁桥及刚构桥加固设计复核报告武汉长江二桥正桥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连续刚构维修工程整体结构设计复核计算报告目录第一部分汉口侧7×60m连续梁加固设计整体计算复核------------1 第二部分第三部分83m+130m+125m刚构桥设计整体计算复核--------------21结论及建议-------------------------------------------------------48 第一部分汉口侧7×60m连续梁维修设计整体计算复核1上部结构计算参数及模型本桥上部结构为7×60m预应力连续箱梁,整体结构布置形式如图1-1。

武汉长江大桥演示文稿

武汉长江大桥演示文稿

Wuhan Yangtze River Bridge embodies the designer imaginative wit and consummate skill builders. 8 mega-pier stands in the river among the rice-shaped truss with the vertical rod so that the Deputy Lingge with a huge steel beam revealing faction handsome weather; 35-meter-high towers at the abutment on both sides of the bridge adds to the imposing majesty. From the Qingchuan Court, Kameyama, bridge to the Lotus Lake, Snake Hill, Yellow Crane Tower, Stretching connections, complement each other to form a grand sweeping, beautiful sights groups. It is not only a beautiful scenery on the Yangtze River, but also a historical monument, in the Jiangcheng people's lives left an indelible impression.
京广铁路连接起来,使得长江
南北的铁路运输通畅起来。
桥梁资料Βιβλιοθήκη 跨越河流:长江桥梁位置:武昌(蛇山)—汉阳(龟

2019年二建市政实务思维导图

2019年二建市政实务思维导图

填筑
分层进行,路基填土宽度比设计每侧宽500mm
确定路基预沉量值
压实机具
试验段
目的
压实遍数
每层虚铺厚度
压实方式
路基压实施工要点
路基下管道回填与压实
管顶以上500mm内不得使用压路机
管道结构顶面至路床覆土厚度<500,对管道结 构加固;500-800,采取保护或加固措施
路基施工要点
挖方路基
自上而下分层开挖,严禁掏洞开挖
机械开挖:距管道1m内用人工开挖;距直埋缆 线2m内人工开挖
压路机>12t,从两边到中心
过街雨水支管沟槽和检查井周围,用石灰土、石 灰粉煤灰砂砾,填实
石方路基
质量验收
主控项目 一般项目
压实度、弯沉值
道路路基 压实作业 要求
路基材料与填筑
材料要求
路床最小强度:快主路8%,其他6%
宽度与路基同宽,最小150mm
作用
防止或减轻唧泥、板底脱空、错台
选用 原则
交通等级和 抗冲刷能力
特重交通:混凝土 重交通:水泥稳定,沥青稳定 中轻交通:水泥、二灰(石灰粉煤灰)、级配粒料
多采用普通混凝土板
以28d龄期水泥混凝土弯拉强度控制面层混凝土 强度
纵缝
与中线平行,设拉杆
接缝
横向缩缝
设传力杆
横缝
过滤与排水
暗沟、渗沟、坡面防护
路基防护
坡面防护和冲刷防护
基层施工技术
材料与拌合
配合比设计 厂拌(异地集中拌合),不得路拌
及时到场
运输中防止水分蒸发、防扬尘
石灰稳定土基层与水泥稳定土基层
运输与摊铺
最低温度5° 路床湿润
降雨停止施工,已摊铺的尽快碾压

铁路桥梁技术工作总结(精选汇编)

铁路桥梁技术工作总结(精选汇编)

铁路桥梁技术工作总结(精选多篇)第一篇:新中国铁路桥梁重大技术进步新中国铁路桥梁重大技术进步从修建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开始,新中国桥梁建造技术飞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铁路桥梁建设以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九江长江大桥、芜湖长江大桥为主要标志,桥梁跨径不断提高,结构形式不断创新,从勘测设计、工程材料、施工工艺及技术装备等诸多方面体现出铁路桥梁建造技术的不断进步。

武汉长江大桥是京广线上的重要桥梁,1957年建成通车,为双层式结构,上层4线公路、下层双线铁路,全桥总长201970m,正桥长201956m。

正桥钢梁计9孔,为3联3*20198m 连续钢桥梁,是国内首座采用连续桁梁的现代化桥梁;钢材为苏联进(内容来源好范文网)口的3号桥梁钢,铆接结构;构件采用胎具组拼,机器样板钻孔,钢梁制造精度很高。

公路面行车道为混凝土板与钢纵梁结合共同受力的结合梁,是我国采用结合梁的开端。

桥梁深水基础首次采用钢板桩围堰管桩基础,钢筋混凝土管桩直径20195cm,振动打桩机振动下沉,是我国深水基础结构形式的第一次飞跃,该深水基础施工技术曾全面推广。

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标志着我国自力更生建设现代化大跨度铁路钢桥的开端。

京沪线南京长江大桥1968年建成通车。

全桥铁路部分长6772m,公路部分长4588m,正桥长201976m;主跨为3联3×20190m 连续钢桥梁,另加1孔20198m简支桥梁。

该桥应用了许多新材料、新结构和新工艺,钢桥梁在支点处加高,下弦呈曲线形,上弦平直;主桁材质为新开发的国产2019锰桥梁钢,铆接结构;但公路纵梁为焊接,铁路纵横梁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对我国栓焊梁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公路行车道板为陶粒轻质混凝土,铁路面首次铺设长钢轨。

正桥基础根据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有4种类型:筑岛重型混凝土沉井基础(沉入土面以下约55m)、深水浮式钢筋混凝土沉井基础、钢板桩围堰管柱基础、沉井加管柱基础,后2种基础是武汉长江大桥管柱基础的发展,管柱直径由20195cm加大到360cm,并引进了预应力技术,由普通混凝土管柱发展成预应力混凝土管柱。

武汉长江二桥

武汉长江二桥

武汉长江二桥武汉长江二桥武汉长江二桥,位于武汉市内武汉长江大桥下游6.8公里处,大桥北起汉口黄浦路三层立交桥,跨越长江至武昌徐东大街,继武汉长江大桥后重点建设大桥,也称为武汉长江公路桥,是长江上第一座特大型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是国家八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

由中铁大桥局集团、铁道部第一工程局桥梁处、湖北省路桥公司负责施工。

大桥位于大桥全长4407.6米,主桥为双塔双索面钢筋混凝土斜拉桥,跨径为180米+400米+180米,宽26.5米,设6车道,H型主塔高153.6米,高强平行钢丝斜拉索。

武汉长江二桥日通车能力5万辆。

武汉长江二桥于1991年开始兴建,1995年6月通车。

命名由来武汉长江二桥原本叫武汉长江公路桥。

桥梁的名字一般都随工程名字叫,但长江二桥不一样。

武汉建设长江二桥时,刘长元是大桥局长江二桥项目常务副指挥长,也是大桥局副总工程师。

长江二桥1989年就做前期准备了,为长江二桥桥墩做钢围堰施工平台。

那时的钢围堰小,不到200吨,是在船上做的。

今天二七长江大桥的钢围堰重量已经超过2000吨。

刘长元回忆说,1995年长江二桥建成,它的名字已经在1992年起好。

武汉长江二桥的施工名叫武汉长江公路桥,主要区别于武汉长江大桥是公路铁路合建桥。

1991年,当时的市长赵宝江提出,想请前国家领导人李先念(李先念曾担任过湖北省委书记、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席、湖北省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兼任中共武汉市委书记、武汉市市长)为桥梁题名。

他问我们:起个什么名好呢?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前面已经有长江大桥了,这个就叫二桥吧。

就在1992年,长江二桥拿到了李先念的题名。

1995年桥梁落成时,主塔刻上了题名,为武汉长江二桥的名字一锤定音,施工期间长江公路桥的叫法渐渐淡出。

建设历程设计武汉长江二桥全桥长3971.4m,由中铁大桥工程局勘设院设计。

其中,正桥1876.1m,由大桥工程局施工,1996年6月13日通过国家验收。

该桥正桥17个桥墩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