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地理信息可视化
(完整word版)地理信息可视化

地理信息可视化目录1地理信息可视化简介 (3)1。
1地理信息可视化的发展由来 (3)1。
2地理信息可视化的必要性 (3)1。
3地理信息可视化的特点 (4)2地理信息可视化研究热点 (4)2.1不断涌现的新技术 (5)2.2地理信息可视化的研究框架 (5)3信息可视化面临的挑战 (8)4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可视化过程 (10)4.1图形图像的形成 (10)4。
2空间信息查询 (10)可视化是一种将抽象符号转化为几何图形的计算方法,研究者能够观察其计算的过程和结果.地理信息可视化是可视化发展的方向之一。
科学计算可视化的研究目标是要把通过实验获得或数值计算方法得到的大量数据表现为人们的视觉可以直接感受的计算机图形图像,由此为人们提供一种可直观地观察数据、分析数据、揭示出数据间内在联系的方法, 并能在地理、地质、环境等地学领域获得广泛的应用[1].可视化正在成为一个多元化、多学科领域的研究和实践.问题研究的广度在2001年发表在CAGIS国际多学科研究议程报告中提到。
在这份报告中,四横切主题阐述:开发理解和集成技术,使之成为可能利用所提供的潜力通过越来越多的经验代表技术;开发可扩展的方法和工具使理解和洞察力要衍生,越来越大和复杂的地理空间数据集成为可用;开发的新一代可视化支持团队工作的方法和工具;开发以人为中心的方法可视化[5]。
1地理信息可视化简介1.1地理信息可视化的发展由来近几十年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已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制图观点。
一方面新技术的出现使地图产品的种类更加丰富(电子地图、数字地图、多媒体地图等),同时人类观察世界的视野也越来越广阔和细腻。
地图制图的概念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大脑制图、生命制图以及描述网络的赛柏地图。
海量数据的出现,科学计算可视化于1987年被首次提出,用来解决大量的科学数据与缺乏有效的解释之间的矛盾。
在这些海量数据中,80%的数据与地理因素(坐标地址、邮政编码)有关。
地理信息系统课件第七章空间信息可视化

森林火灾扩散的可视化模拟
总结词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洪水灾害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可视化,帮助决策者更好地了解洪水灾害的风险程度和影响范围。
详细描述
洪水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其影响范围和程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形、降雨量、河流等。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洪水灾害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可视化,帮助决策者更好地了解洪水灾害的风险程度和影响范围。这种可视化评估可以帮助决策者制定更为合理的防洪规划和应急响应计划,减少洪水灾害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城市规划与管理
1
2
3
利用可视化技术对污染源进行实时监测,掌握污染排放情况,为环境治理提供数据支持。
污染源监测
将环境监测数据与地理信息结合,通过可视化方式呈现环境质量状况,为环境质量评估提供依据。
环境质量评估
通过空间信息可视化,展示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为生态保护和修复提供决策支持。
生态保护
环境监测与评估
基于Web技术的地图可视化工具,支持在线地图编辑和分享。
QGIS Desktop
一个开源的、跨平台的GIS系统,提供强大的地图制作和可视化功能。
QGIS的可视化工具
专注于地理空间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开源软件,提供丰富的地图制作和可视化工具。
GRASS GIS
用于地图可视化的模块,支持多种地图类型和风格。
定义
直观性、交互性、动态性和多维性。空间信息可视化能够将抽象的地理信息转化为直观的图形,便于用户理解和分析;同时,用户可以通过交互操作,动态地查看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的数据;此外,可视化技术还可以展示多维度的地理信息,帮助用户深入挖掘数据的潜在价值。
特点
定义与特点
通过可视化,用户可以快速获取地理信息的整体分布和变化趋势,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如何进行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的可视化与呈现

如何进行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的可视化与呈现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GIS,我们可以将地理数据与地图相结合,实现对地理现象的可视化与呈现。
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可视化与呈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空间关系、趋势和模式。
本文将从数据准备、地图设计和可视化技术等方面探讨如何进行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的可视化与呈现。
一、数据准备在进行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的可视化与呈现之前,首先需要进行数据准备。
数据准备的过程包括数据采集、数据清洗和数据整合等环节。
1. 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是指从不同来源获取地理信息系统所需的数据。
这些数据来源可以包括卫星遥感、传感器、地理勘测和现场调查等。
在进行数据采集时,需要考虑数据的准确性、时效性和可靠性等因素。
2. 数据清洗数据清洗是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筛选,以消除错误、重复和不完整的数据。
通过数据清洗,可以提高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的质量与准确性。
3. 数据整合数据整合是将不同来源和格式的地理数据进行整合和转换,以便进行统一的分析和可视化。
在进行数据整合时,需要考虑数据的一致性和兼容性。
二、地图设计地图设计是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可视化与呈现的重要环节。
一个好的地图设计可以使得数据的可视化效果更加清晰和有吸引力。
1. 地图类型选择根据所要表达的地理信息和目的,选择合适的地图类型。
常见的地图类型包括等面积地图、等距离地图和等角地图等。
2. 色彩与符号选择选择适当的色彩和符号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地图中的信息。
色彩的使用要注意色彩的对比度和颜色搭配的协调性;符号的使用要简洁明了,不冗杂不混淆。
3. 图例和标签设计地图上的图例和标签用于解释地图上的符号和标记,应该简明扼要,易于理解。
合理的布局和字体选择也是一个好的地图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可视化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的可视化与呈现离不开一些可视化技术的应用。
制图与地理信息可视化

调整注记的位置会花费极大工作量
注记在合适的位置,如:多边形当中,线的一侧 综合配置:相互协调,合理避让。解决“占位”是综合配置的重要内容 上述功能属Map Generalization,直译是地图生成,意译是制图综合 制图综合的另一个重点是图形概括
制图过程
(1)交互式:直观、灵活。 (2)批处理:不易遗忘、容易保证质量,实现 标准化,自动化程度高。 (3)模板式:介于(1)和(2)之间,减少重 复操作、满足个性化相结合。
分类、分级是表达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单因素分类、分级法(适合矢量,也适合栅格) 唯一值分类(Unique Values) 等差分级 (Equal Interval) 分位数分级 (Quantile) 标准差分级 (Standard Deviation) 自然断裂点分级 (Natural Breaks) 多因素表达法 统计指标图(第3章) 多变量分类分级(26章) 表面模型表达 分层设色法 阴影晕悬法 透视法 等值线法
间隔
色相、明度、饱和度
色相、明度、饱和度
色相、明度、饱和度
排列
符号的视觉变量使用
命名 定性符号化 形状 尺寸 方向 色相 √ √ √ √ √ 顺序、间隔、比率 定量符号化
明度
饱和度 间隔 排列 √
√
√ √
事物属性主要用命名、顺序、间隔、比率4种方式表示 (周期比较特殊),在使用制图符号时,命名型属性针对 定性符号化,顺序、间隔、比率型属性针对定量符号化, 他们分别适合用不同的视觉变量
制图与地理信息可视化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语言、载体 计算机制图和GIS相互交叉、融合
地图学往往将地图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大类。普通地图是为了适应各 行各业的多种需要而制作,可同时满足多种用途。“地形图”就是规划行业 常用的普通地图。专题地图是为了突出某个、或某几个主题而制作,城市规 划领域用得非常普遍。例如:区域城镇分布图,土地使用图,市政设施图, 控制性详细规划图则。 地图的一般构成: 地图主体,副图,标题,图例,方向,比例尺,说明,图廓。 地图的基本内容是用符号表示地理要素。
如何进行地理信息的数据分析与可视化

如何进行地理信息的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地理信息的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是当今科技发展中的重要领域之一。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地理信息的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数据的获取、处理和可视化三个方面,探讨如何进行地理信息的数据分析与可视化。
首先,地理信息的数据获取是进行数据分析与可视化的第一步。
地理信息的数据可以来源于各种渠道,如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传感器等。
其中,卫星遥感是获取地理信息数据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到大量的地理信息数据,如地表覆盖类型、地形地貌、气候变化等。
此外,地理信息系统也是获取地理信息数据的重要工具。
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可以获取到各种地理要素的数据,如道路、建筑物、水系等。
传感器技术也可以用于获取地理信息数据,如气象传感器可以获取气象数据,水质传感器可以获取水质数据等。
其次,地理信息的数据处理是进行数据分析与可视化的关键环节。
地理信息的数据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数据整合、数据分析等多个步骤。
数据清洗是指对原始数据进行去噪、去重、纠错等操作,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数据整合是指将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融合,以便进行综合分析。
数据分析是指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空间分析、时空分析等,以获取有用的信息和结论。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还可以借助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数据挖掘和模型建立,以发现数据中隐藏的规律和趋势。
最后,地理信息的数据可视化是将数据分析结果以图表、地图等形式展示出来,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传达数据的含义。
数据可视化可以通过各种工具和技术来实现,如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数据可视化工具等。
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可以将数据以地图的形式展示出来,并通过符号、颜色、渐变等方式来表示数据的特征和变化。
数据可视化工具可以将数据以图表、动画、互动界面等形式展示出来,以便用户更直观地理解数据。
在进行数据可视化时,需要考虑数据的特点和目标受众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可视化方式和工具。
地理信息科学教育的地理数据可视化技术

地理信息科学教育的地理数据可视化技术地理信息科学(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简称GIS)教育的发展已经走过了几个阶段。
在早期的阶段,学生主要学习地理数据的收集、存储和分析等技术。
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地理数据可视化技术逐渐成为地理信息科学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
地理数据可视化技术是指将地理信息通过图形和图像展示出来的技术。
它能够将抽象的地理数据转化为直观易懂的图示,在地图上展示出来。
这种技术不仅有助于理解地理现象,还可以提供决策支持和问题解决的依据。
因此,地理信息科学教育中的地理数据可视化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地理数据可视化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
传统的地理教育通常通过文字、图表等方式呈现地理概念和理论,但这样的方式可能难以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把握地理现象。
而地理数据可视化技术通过地图、图表等形式,以直观的方式展示地理数据,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地理现象。
例如,通过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学生可以将不同的地理数据图层叠加在一起,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地理信息图,从而更好地理解地球表面的复杂性。
其次,地理数据可视化技术可以提供决策支持和问题解决的依据。
在现代社会中,地理数据被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交通管理、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
但对于这些复杂的问题,仅靠文字描述是远远不够的。
地理数据可视化技术不仅可以将地理数据以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还可以将不同的地理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为决策者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支持。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地理数据可视化技术可以帮助规划师更好地理解城市的空间格局,找到最佳的规划方案。
此外,地理数据可视化技术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可视化技能。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海量的地理数据不仅需要被收集和存储,还需要被分析和利用。
而地理数据可视化技术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崭露头角的。
学生通过学习和掌握地理数据可视化技术,可以培养其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的能力,为未来从事地理信息科学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p7

图例位置的安排
比例尺
(1)地图的比例尺一般被安置在图名或图例的下方。
(2)地图上的比例尺,以直线比例尺的形式最为有效、实用。 (3)比例尺不是必须的。
比例尺有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这三种表达方式
一比五千
统计图表与文字说明
(1)对主题的概括与补充比较有效的形式 (2)能充实地图主题、活跃版面,因此有利于增强视觉 平衡效果 。 (3)在图面组成中只占次要地位,数量不可过多,所占 幅面不宜太大。
5、专题地图显示
表现形式
线状符号法
5、专题地图显示
表现形式
动态符号法
5、专题地图显示
表现形式
面状分布要素表示法
5、专题地图显示
表现形式
在专题地图上还常 使用柱状图表、剖 面图表、玫瑰图表、 塔形图表、三角形 图表等多种统计图 表,作为地图的补 充。
5、专题地图显示
分类
自然地图
光 光照点 阴影 光
斜照
直照
综合光照
4、剖面显示
地形剖面图
直观地表示地面 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 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 础转绘成
4、剖面显示
地形剖面图 地质剖面图
5、专题地图显示
概念
专题地图是在地理底图上,按照地图主题的要求, 突出面完善地表示与主题相关的一种或几种要素,使地 图内容专题化、形式各异、用途专门化的地图。
⑷ 绝对数据与派生数据制图中的符号配置
属性数据根据加工与否可分为两类,即原始数据和派生数据。 原始数据是通过测量或调查而得到的数据;而派生数据一般 是指经过加工的数据。对原始数据和派生数据的符号配置需 要考虑图形的可比性。
测绘技术中的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可视化方法

测绘技术中的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可视化方法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个涵盖地图制作、数据管理、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的综合技术系统。
在测绘技术中,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可视化方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测绘技术中的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可视化方法,并探讨其在不同应用领域中的应用。
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可视化方法的概述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可视化方法是将地理数据通过可视化手段呈现给用户,使用户能够更直观、更清晰地理解地理信息。
常见的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可视化方法包括地图制作、统计图表、3D可视化等。
地图制作是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可视化的基础方法。
通过将地理数据在地图上展示,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理信息。
地图制作可以使用各种地图形式,如点状地图、线状地图、面状地图等,具体选择何种形式取决于所需呈现的地理现象。
统计图表是另一种常用的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可视化方法。
通过将地理数据以统计图表的形式展示,可以更全面、直观地了解地理数据的分布和变化趋势。
常见的统计图表包括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根据具体需求选择适合的统计图表形式。
3D可视化是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可视化的一种高级方法。
通过将地理数据以三维图像的形式展示,可以使用户更立体地理解地理现象。
3D可视化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实现,例如利用虚拟地球软件进行地理数据的三维呈现。
二、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可视化方法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城市规划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充分理解城市的地理信息。
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可视化方法在城市规划中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可视化方法可以用于城市地理信息的可视化表达。
通过绘制城市地图、统计图表等可视化形式,可以直观地了解城市的地理分布、人口密度、土地利用等情况,为规划者提供参考。
其次,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可视化方法可以用于城市规划中的决策分析。
通过将不同的规划方案以地图、图表等形式呈现,可以对不同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帮助规划者做出决策。
第七章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地 理 信 息 系 统 原 理
GIS
一、3S集成概念 §7-1 3S 集成 一、结合的必要性 二、结合的途径 三、例子 §7-3 GIS 与 GPS 结合 二、结合的形式 一、分布式GIS §7-4 Web GIS §7-2 GIS 与 RS 结合 二、3S相互作用 三、3S技术的集成方式 四、3S集成应用实例 一、集成的系统结构模型
地 理 信 息 系 统 原 理
GIS
3S集成用于精细农业
联合收割机外貌
监视器和控制面板 作物产量传感
地 理 信 息 系 统 原 理
GIS
3S集成用于精细农业
• 有些载有GPS和GIS设备的农业 机械还可以在收割、耕地或其 他田间管理的同时,按照预设 的采样策略采集土壤样本,并 自动记录采样位置和分析样本
farm或cyber farm)(…)
所谓精细农业是将GIS、GPS、RS、计算机技术、通 带有与GPS相连接的电子测量组件的收割机械能 工作过程(…) 信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等高科技集成与地 在作物收割的同时测量作物产量,通过GPS随时 理学、农业、生态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等基础 提供收割机当前的精确位置,通过作物产量传感 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农 器给出当前时段的收割作物流量,经计算产生出 定位精度小于1m的样区产量图,该图不仅表达了 作物、土地、土壤从宏观到微观的实时监测,以实 作物产量,而且表达了产量的分布情况,通过 现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状况、病虫害、水肥状况以 GIS搜集和存储这些信息,以提供查询、分析和 及相应的环境状况进行定期的信息获取和动态分析, 制图之用。根据产量图提供的信息分析局地低产 通过专家系统的诊断和决策,制定实施计划,并在 原因,来调整耕作方案。 GPS、GIS集成系统支持下进行田间作业。
(NEW)汤国安《地理信息系统》(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目 录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第1章 绪 论第2章 空间信息基础第3章 空间数据结构第4章 空间数据库第5章 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第6章 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第7章 地理信息可视化及地理信息系统产品输出第8章 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标准化第9章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第二部分 章节题库第1章 绪 论第2章 空间信息基础第3章 空间数据结构第4章 空间数据库第5章 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第6章 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第7章 地理信息可视化及地理信息系统产品输出第8章 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标准化第9章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第三部分 模拟试题汤国安《地理信息系统》(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汤国安《地理信息系统》(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第1章 绪 论一、名词解释1地理信息[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研]答:地理信息是地理数据所蕴含和表达的地理含义,是与地理环境要素有关的物质的数量、质量、性质、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
地理信息区别于常规定义的空间信息。
2地理数据[西北大学2012年研]答:地理数据是以地球表面空间位置为参照,描述自然、社会和人文景观的数据,主要包括数字、文字、图形、图像和表格等。
地理数据可分为空间数据、属性数据、时态数据。
3空间决策支持[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研]答:空间决策支持是应用空间分析的各种手段对空间数据进行处理变换,以提取出隐含于空间数据中的某些事实与关系,并以图形和文字的形式直接地加以表达,为现实世界中的各种应用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支持。
由于空间分析的手段直接融合了数据的空间定位能力,并能充分利用数据的现势性特点。
因此,其提供的决策支持将更加符合客观现实,因而更具有合理性。
4组件式GIS软件[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研]答:组件式GIS软件是采用了面向对象技术和组件式软件的GIS 系统(包括基础平台和应用系统)。
其基本思想是把GIS的各大功能模块划分为几个组件,每个组件完成不同的功能。
地理信息的可视化

6.地理信息的可视化6.1基本概念可视化(Visualization)是指在人脑中形成对某物(某人)的图像,是一个心理处理过程,促使对事物的观察力及建立概念等。
科学计算可视化是通过研制计算机工具、技术和系统,把实验或数值计算获得的大量抽象数据转换为人的视觉可以直接感受的计算机图形图像,从而可进行数据探索和分析。
把地学数据转换成可视的图形这一工作对地学专家而言并不新鲜。
测绘学家的地形图测绘编制,地理学家、地质学家使用的图解,地图学家专题、综合制图等,都是用图形(地图)来表达对地理世界现象与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科学计算可视化与上述经典常规工作的最大区别是科学计算可视化是基于计算机开发的工具、技术和系统,而过去地学中的可视表达和分析是手工或机助的(计算机辅助制图),并把纸质材料作为地图信息存储传输的媒介。
科学计算可视化,自从80年代末提出以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成为一个新兴的学科,其理论和技术对地学信息可视表达、分析的研究与实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国际地图学会(ICA)在1995年成立了一个新的可视化委员会,并在1996年6月与计算机器图形协会(ACM SIGGRAPH)合作,开始一个名为“Carto-Project”的研究项目,其目的是探索计算机图形学的技术与方法如何更有效地应用在地图学与空间数据分析方面,促进科学计算可视化与地图可视化的连接和交流。
地学专家对可视化在地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已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讨论,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与可视化密切相关的地图可视化、地理可视化、GIS可视化、探析地图学(Exploratory Cartography)、地学多维图解、虚拟地理环境等概念,但有不同的理解,对其相互关系的认识也不明确。
地理信息系统的多维可视化是指采用2.5维、三维和四维等地图表现形式来反映地理客体的多维特征,其中2.5维形式是图面上有隐藏部位的鸟瞰式地图表现形式,又称“假三维”,例如表示矿床的面层,可用显示为同分异状的等值线或不规则三角网中的小块平面来表示,而面上的高程值都不是一个独立的变量,在任一给定的位置仅能用一个高程值表示一个面。
空间信息的可视化-地理信息系统课件剖析PPT教学课件

息
空间实体几何坐标和属性参数;
系
⑵根据属性参数表中的用户标识到地物类型参数表文
统
件(通常一个工程只有一个文件)找到实体符号化时的符 号代码或符号索引和符号显示颜色等参数;
原
⑶根据符号代码到符号库中获取符号描述信息;
理
⑷空间实体符号化模块根据实体对象的几何位置信息
和符号描述信息对空间实体进行符号化,并将符号化结果
② 预
统
特征及定位信息
处 理
原
理
GIS
从符号库读 取符号信息
色彩库 色彩信息
③ 符号化
④ 地图输出
从字符库读取 汉字及字符信 息
2020/10/16
4
地 理
符号库设计
信 息
1、符号设计的实现途径有四种:
系 ⑴文本编辑器设计方法,
统 ⑵采用系统提供的二次开发语言编程实现,
原 ⑶利用系统本身的图形编辑功能实现,
2)电子地图集,是为了一定用途,采用统一、互补的制作方法系统汇集的若干电 子地图,这些地图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互相联系,互相补充,互相加强。
2、电子地图与GIS的区别:
电子地图包含了GIS的主要功能,但不是全部功能。侧重于可见实体的显示,其中较 完善的空间信息可视化功能和地图量算功能是一般GIS所欠缺的。但是相对而言, 一 些电子地图(集) 难予使其可视子空间均具有统一的空间数学基础, 因而空间分析相 对GIS薄弱,这也是两者的分水岭。
地 理 信 息 系 统 原 理
GIS
第七章 空间信息的可视化
一、基本概念
二、空间信息可视化的形式
三、空间数据可视化的过程 四、电子地图 五、动态地图 六、虚拟现实技术
2020/10/1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 专题地图的制图综合 3.3.1 概念
制图综合是对制图区域客观事物的取 舍和简化。经过概括后的地图可以显示
出主要的事物和本质的特征。
专题地图制图综合的实质
在科学分析研究内容要素特征的基础上, 根据图幅的用途和比例尺,将图幅的专题内 容加以概括化,把最主要的要素、对象的基 本轮廓、主要的特征和基本规律反映在地图 上。
表示几何概念的线划,如分水岭、境界线;
表示线状分布不能依地图比例尺表示其宽 度的地物,如河流、道路等;
可强调图上按面积表示的地物的主要方向, 如山脊线、山脉走向线等。
线状符号法(地质构造线)
3.4.6 统计图法
根据编图区域内各区划单位或典型地点的 统计资料,用地图形式表达出来。
图形统计图法
根据统计资料作成图形或图表, 绘在地图上该区划单位之内。
几种可能的注记配置方式
2.2.2 注记运用
字样、字体颜色、罗马字体或斜体等方面的差异更适 合于表现定性数据,而字体大小、字体粗细和大小写 等方面的差异则更适合于表现定量数据; 一幅图上只选用1~2种字样,并选用另一些字体变化 用于标注不同要素或符号来取得协调美观的效果; 水系要素用斜体,行政单元名称用粗体,并且名称按 规模大小有字体大小的区分;图名和图例等部分习惯 用修饰性字体 ; 点状要素的名称应放在其点状符号的右上方;线状要 素的名称应以条块状与该要素走向平行;面状要素的 名称应放在能指明其面积范围的地方。
度、宽度和面积,一般又把这种符号称为依比例
符号。
面状符号
ArcGIS中面的表示
2.1.5 地图符号运用
位置 表示地理对象的空间位置; 视觉变量 包括形状、大小、图案、纹理、
颜色(色相、色值、彩度);符号与视觉变量 组合表示地理对象的属性数据。 形状 表示要素类别; 大小和纹理 表示数据之间的数量差别; 颜色与图案 表示标称(nominal)或定性(qualitative)数据 。
川农崇州基地
第二节 地图符号与注记
2.1 地图符号
2.1.1 概念
地图符号(Symbol)是地图的语言,
它是表达地图内容的基本手段。地图符Leabharlann 号由形状不同、大小不一和色彩有别的
图形和文字组成。
成都市地图
北京市地图
2.1.2 地图符号的表示内容
单个符号 可以表示事物的空间位置、大 小、质量和数量特征; 同类符号 可以反映各类要素的分布特点; 各类符号的总和 可以表明各要素之间的相 互关系及区域总体特征。
1)点状符号
点状符号
ArcGIS下点的表示
2)线状符号 是一种表达呈线状或带状延伸
分布事物的符号,如河流,其长度能按比例尺表
示,而宽度一般不能按比例尺表示,需要进行适
当的夸大。一般又称为半依比例符号。
线状符号
ArcGIS下线的表示
3)
面状符号 是一种能按地图比例尺表示
出事物分布范围的符号。并可以从图上量测其长
1.2.3 三维仿真地图
1.2.4 虚拟现实
由计算机和其它设备如头盔、数据手套
等组成的高级人机交互系统,以视觉为主,
也结合听、触、嗅甚至味觉来感知的环境, 使人们有如进入真实的地理空间环境之中并 与之交互作用。
1.2.5 网络地图与数字地球
网络地图——Google map
数字地球—— Google earth
分级统计图法
按照统计资料,根据现象的密 度、强度划分等级,在地图上填绘深浅不同的颜色 或疏密不同的晕线。
定位统计图法
将固定地点的统计资料,用图 表形式绘在地图上的相应地点。
统计图法
3.4.7 DEM法
广泛运用于工程、规划和军事领域。 地 貌 晕 染 图
三维曲面图
思考题
1、地理信息可视化的概念? 2、地理信息可视化的类型有哪些? 3、地图符号的概念? 4、专题地图的概念和分类?
甘 孜 州 SAK
city
SAK content
含 量 分 布 图
因此,图面配置中要注意:
–主题突出 –图面平衡 –图形-背景 –视觉层次
第三节 地理信息专题地图表达
专题地图除了采用普通地图某些表示方
法并使其得到进一步发展外,本身还需 要有专门反映各种要素性质、数量、空
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的表示方法。
这种现象在地图上任一点的数值或强度。 等值线间隔大小决定于现象的数值变 化范围。颜色可由浅到深,由寒色过渡到 暖色。
等值线
3.4.2 质底法
首先按现象的性质进行分类或分区,制 成图例,在地图上绘出各分类界线,然后把 同类现象或属于同一区划的现象绘成同一颜 色或同一的晕纹。
优点 缺点
鲜明美观 不易表示各类 现象的过渡
2.2.2 注记的字体、字级和颜色
字体
宋体、等线体、仿宋体和横线体等;
字级 以照相排字机注明的规格为标准,在
一幅图上,按照事物的重要程度和意 义,采用不同的字级,以便使注记大 小与图形符号相对应;
颜色 只有色相的变化,颜色的选用要与注
记所表示的事物类别相联系。
2.2.3 注记的排列和配置
摆放位置应显示其所标识空间要素的 位置和范围;注记不压盖图上的重要部 分;不能遮盖地物,注记之间也不能相 互重叠。
在区域范围内均匀配置晕线符号;
在区域范围内加注说明注记或采用填充符号。
(a)精确范围法(b)概略范围法
3.4.4 点值法 在图上用小点表示现象的分布和数量, 适用于表示分布不均匀的现象。
均匀布点法 定位布点法 在一定的区划单位内均匀地布点。 按照现象实际所在地布点。
点值法
3.4.5 线状符号法
5、制图综合的概念?影响制图综合的主
要因素有哪些?
取 舍
移 位
合 并
点符号的综合
取舍
移位
简化
光滑
线符号的综合
简化
合并
移位
光滑
面符号的综合
3.4 面状专题内容的表示方法
等值线法
质底法
范围法
符号法 统计图法
点值法
动线法 DEM表示法
3.4.1 等值线法
等值线指在地图上通过表示一种现象的
数量指标的一些等值点的曲线。宜用于表示
地面上连续分布而逐渐变化的现象,并说明
能任意移动的符号,如河流、居民地及边界等;
2) 说明符号: 指为了说明事物的质量和数
量特征而附加的一类符号,它通常是依附于定位 符号而存在的,如说明森林树种的符号等。
(2)按照符号所代表的客观事物分布状 况分类
分为点状符号、线状符号和面状符号。
是一种表达不能依比例尺 表示的小面积事物(如油库等)和点状(如 控制点)所采用的符号。
地理分布及其相互关系,如地质图等。
社会经济地图
表示各种社会经济现象 的特征、地理分布及其相互关系,如人口 图、行政区划图等。
其他专题地图
指不属于上述二类的专 题地图,如航海图、航空图等。
3.2 专题地图的构成
数学要素 坐标网、比例尺、地图定向等;
专题要素 主体,放于第一层;
地理底图要素 浅淡颜色表示,置于第二层。
在专题地图中,各种制图对象的基本形状 是由点、线、面及其过渡形态组成的,并以 此反映现象的分布特点、现象的变化时刻、
质量和数量的特征及综合特征。
3.1 概念和分类
3.1.1 概念 专题地图是突出地表示一种或几种自 然现象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地图。
3.1.2 分类
自然地图 表示自然界各种现象的特征、
地图符号的运用
2.2
地图上的注记
2.2.1 地图注记的种类
地图上的文字和数字总称为地图注 记,它是地图内容的重要部分 。
注 记 种 类
名称注记
说明各种事物的专有名称。 如居民点名称;
说明注记
数字注记
说明各种事物的种类、性 质或特征,常用简注表示;
用来说明某些事物的数量 特征,如高程等。
空间数 据库
处 理
地理信息可视化示例
1.2
地理信息可视化类型(按表现内容)
1.2.1 地图——主要形式
常规地图与数字地图(载体类型) 全要素地图、专题地图、遥感影像地图、统 计图表与数据报表(输出内容与形式)
1.2.2 多媒体地理信息 综合、形象地表现空间信息所使用 的文本、表格、声音、图像、图形、动 画、音频、视频各种形式逻辑地联接并 集成为一个整体概念,是空间信息可视 化的重要形式。
质底法
3.4.3 范围法
用于表示某种现象在一定范围内的分布。 (1) 分类
精确范围法 有明确的界线,可在界线内
着色或填绘晕纹或文字注记。
概略范围法 示概略范围。
用虚线、点线表示轮廓界线,
或不绘轮廓界线,只以文字或单个符号表
(2) 范围的表示方法
用一定图形的实线或虚线表示; 用不同颜色普染区域; 在不同区域范围内绘以不同晕线;
3.3.2 影响制图综合的主要因素
地图比例尺
地图的主题
地图的用途 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 符号的图形尺寸 可视化要求
3.3.3 制图综合的基本方法
制图综合是一个高度智能化的和具有 创造性的作业过程,它是一个整体任务, 包含了一系列不同性质的操作,可以分 解为若干个子过程来实现。 制图综合的基本方法为内容的取舍、 数量化简、质量化简和形状化简。
第七章 地理信息可视化
第一节 地理信息可视化
第二节
地图符号与注记
第三节 地理信息专题地图表达
第一节 地理信息的可视化
1.1 基本概念
可视化(Visualization):是指在人脑 中形成对某物(某人)的图像,是一个 心理处理过程,促使对事物的观察力及 建立概念等。
科学计算可视化:是通过研制计算机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