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设计毕业论文

合集下载

毕业设计(论文)-高增益全向天线的设计[管理资料]

毕业设计(论文)-高增益全向天线的设计[管理资料]

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作者:* * * 学号:* * *系部:通信工程学院专业:通信工程题目:高增益全向天线的设计指导者: * * * 教授评阅者: * * * 讲师2013 年 6 月南京Design on the High-gain OmnidirectionalAntennas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For the Academic Degree of Bachelor of ScienceByJianjun LuSupervised byProf. Qi WangCollege of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June 2013摘要本课题设计和研究了一种高增益全向天线,天线采用分段线结构,并用电感线圈进行加载,有效增益达到7dB左右,。

课题的主要工作是分析了天线产生高增益的基本原理,研究阵列结构和加载技术,通过改变阵列之间距离的加载大小,实现在水平面方向图的压缩。

本研究主要采用基于有限积分法的电磁仿真技术来实现,并通过CST仿真技术对天线的方向图和回波损耗进行研究得到相关数据。

在仿真计算的基础上,构建天线的实验模型,对影响天线特性的主要因素进行了仿真比较研究,得出一些重要结论。

通过制作实物模型,并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来测出数据,验证仿真结果的正确性,结果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

设计过程中还通过软、硬件相结合的方法,测量了天线的辐射特性,进一步验证了所设计天线的高增益性能。

关键词:全向天线,阵列,高增益,方向图,驻波比,CSTAbstractA high gain omni-directional unipole antenna is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antenna adopts the segmented line structure and uses inductive coil for loading. The effective gain of the antenna can reach to 7dB and it can work in the frequency band of and the VSWR is less than 2. The main task of the paper is to analyze the basic theory of the high gain antenna. The array structure and loading techniques are also in consideration. Through chang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array segments, the radiation pattern can be compressed in horizontal direction. This research adopts electromagnetic simulation technology CST to realize, which is based on the method of finite integral. Through the CST simulation, I can get the relationship of return loss vs frequncy and other relevant data. according to the simulation, optimization and analyses, the author constructed a expriment model and measured its voltage stational wave ratio by using the vector network analyzer and good results has been seen. The author also adopt the indirect method of combing the software with the hardware to measure the antenna rad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ntenna. It is proved that the antenna has the property of the high-gain antenna .Key words:Omni-directional antenna, Array, High Gain, Pattern, VSWR, CST目录第1章绪论 (5) (5)研究现状 (5) (6)第2章天线基本理论与技术发展 (6)天线的的主要性能参数 (6)天线的带宽 (7)辐射方向图 (7)驻波比和增益 (8)极化特性 (10) (10)天线阵列的研究 (11)天线阵列的原理 (11)天线阵列的分类 (11)第3章高增益全向天线的特点和实现方式 (13)单极子天线,偶极子天线 (13)螺旋电感加载天线 (14) (14)电感 (15)电感线圈的主要特性参数 (15)电感加载单极子天线的特点 (16)高增益天线与全向天线 (16)全向天线 (16)高增益天线 (16)第4章有限积分法与CST仿真技术 (17)有限积分法介绍 (17)场域离散化 (18)方程离散化 (18)CST仿真软件介绍 (19)第 5 章高增益全向天线的设计与研究 (20)高增益全向天线的设计 (20)CST仿真技术在高增益全向天线设计中的应用 (21)螺旋电感线圈的构建 (21) (23) (24)仿真结果的处理分析 (27)高增益全向天线的制作与测试 (37)矢量网络分析仪的校正与测试过程 (39) (39)WirelessMon软件的测量结果 (42)误差分析 (45)第6章总结与展望 (46)致谢 (47)参考文献 (48)第1章绪论天线是无线通讯的前端发射和接收装置,其性能影响着电波信号的传输效果。

《2024年基于人工智能的天线优化设计》范文

《2024年基于人工智能的天线优化设计》范文

《基于人工智能的天线优化设计》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已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通信技术中的天线设计。

传统的天线设计主要依赖工程师的经验和试错法,这种方法既耗时又成本高。

而基于人工智能的天线优化设计,通过利用的强大计算能力和学习能力,能够显著提高天线设计的效率和性能。

本文将探讨基于人工智能的天线优化设计的原理、方法及其实践应用。

二、天线优化设计的背景与意义天线作为无线通信系统的关键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通信质量。

在传统的天线设计中,设计师需要考虑到天线的辐射效率、增益、波束宽度、极化方式等多个因素。

而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天线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对天线进行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三、基于人工智能的天线优化设计原理基于人工智能的天线优化设计主要利用的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对天线的结构、材料、工作环境等因素进行建模和分析。

通过大量数据的训练和学习,能够自动调整天线的参数,以实现最佳的性能。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天线优化设计:1. 数据收集:收集大量关于天线结构、材料、工作环境等的数据,建立数据库。

2. 建模:利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对数据进行建模和分析,提取天线的特征和规律。

3. 参数调整:根据建模结果,自动调整天线的参数,以实现最佳的性能。

4. 性能评估:对优化后的天线进行性能评估,如辐射效率、增益、波束宽度等。

四、实践应用基于人工智能的天线优化设计已经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应用。

例如,在5G通信系统中,被广泛应用于天线的设计和优化。

通过技术,设计师可以快速找到最佳的天线结构、材料和参数,提高5G通信系统的性能和覆盖范围。

此外,在卫星通信、雷达系统、无线传感器网络等领域,基于人工智能的天线优化设计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五、方法与技术基于人工智能的天线优化设计主要采用以下技术和方法:1. 深度学习:利用深度神经网络对天线数据进行学习和分析,提取天线的特征和规律。

毕业论文-WIFI天线设计

毕业论文-WIFI天线设计

毕业论文-WIFI天线设计齐齐哈尔大学无线通信(论文)题目 WIFI天线设计专业班级通信工程 084 班学生姓名李敏代兴利陈树家学号 2008132111 2008132117 2008132003指导教师赵岩2011年12月20日I齐齐哈尔大学无线通信摘要在无线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天线的地位及其应用被人们日益重视。

本文系统的介绍WIFI天线制作方法,理论分析依据,及其制作过程中的技术要求。

本文具体内容包涵WIFI知识, WIFI是种短程无线传输技术。

具体理论分析计算制作WIFI天线形状、尺寸大小及其选用材料,具体制作WIFI天线的过程。

及其测试WIFI天线性能,对比系统自带天线。

包涵制作心得及其制作技巧,此天线原理简单,制作成功率高,是各位无线网络DIY爱好者初级制作首选。

关键词:WIFI天线;无线网络;WIFI天线制作I齐齐哈尔大学无线通信ABSTRACTIn today's rapid development of wireless networks, antenna and its applications is increasing attention on the status of. Method for making this system to introduce WIFI antenna, theoretical analysis based on, and in the process of making technology requirements.Knowledge of specific content in this article include WIFI, WIFI is kind of short range wireless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of specific theories make WIFI antenna selection of shapes, sizes and materials, the concrete process of making WIFI antenna. And testing WIFI antenna performance, contrast with antenna system. Excuse making experience and production skills, this antenna simple in principle, make a highly successful, are you DIY enthusiasts primary production preferred wireless network.Key words:WIFI antenna; wireless signal; WIFI antenna manufacture II齐齐哈尔大学无线通信目录摘要 ..................................................................... (I)ABSTRACT ........................................................... ...................................................... II 目录 ..................................................................... ................................................... III 第1章引言 .............................................................................................................. 1 第2章概述 ..................................................................... . (2)2.1 WIFI相关简述 ..................................................................... . (2)2.2 WIFI组建方法 ..................................................................... . (4)2.3 WIFI目前的应用 ..................................................................... (5)2.4 WIFI天线制作与测试材料及工具 (6)2.5 本设计方案思路 ..................................................................... (6)2.6 主要技术指标...................................................................... ...................... 7 第3章理论分析 ..................................................................... . (9)3.1 分析天线形状...................................................................... .. (9)3.2 天线尺寸设计...................................................................... ..................... 10 3.3 罐头盒大小设计 ..................................................................... ........................... 11 3.4 导波线路分析...................................................................... .............................. 13 第4章制作与调试 ..................................................................... (15)4.1 整体实物制作...................................................................... (15)4.2 WIFI天线调试 ..................................................................... .. (21)第5章性能测试与对比 ..................................................................... (22)5.1 系统自带天线与WIFI天线性能对比 (22)第6章制作心得 ..................................................................... ................................... 26 第7章结论 ..................................................................... .. (27)III齐齐哈尔大学无线通信第1章引言WIFI全称Wireless Fidelity,又称802.11b标准,是IEEE定义的一个无线网络通信的工业标准(IEEE802.11)。

《2024年5G移动终端天线的研究与设计》范文

《2024年5G移动终端天线的研究与设计》范文

《5G移动终端天线的研究与设计》篇一一、引言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无线通信技术的持续革新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的效率、体验等方面都带来了显著的改善。

尤其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它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打开了全新的可能性。

在此背景下,研究并设计高效、可靠的5G移动终端天线,对实现高效的数据传输、扩大信号覆盖范围、提升用户体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5G移动终端天线的研究与设计,以应对现代通信的挑战。

二、5G移动终端天线的研究1. 5G技术概述5G技术以其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数等优势,为移动互联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然而,随着频段的提高,传统的移动终端天线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信号衰减、多径效应等。

因此,研究5G移动终端天线需要针对这些挑战进行深入的探索。

2. 现有问题的研究目前,对于5G移动终端天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天线的工作效率、如何扩大信号的覆盖范围、如何减小多径效应等方面。

研究者们通过改变天线的结构、优化材料的选择等方式,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如如何解决高频率下的信号衰减等。

三、5G移动终端天线的设计1. 设计原则在设计5G移动终端天线时,应遵循高效性、可靠性、小型化等原则。

同时,还需要考虑天线的成本、制造工艺等因素。

此外,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还需要考虑天线的多样性设计。

2. 设计思路(1)选择合适的频段:针对5G的频段特性,选择合适的频段进行天线设计。

这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进行选择。

(2)优化天线结构:通过改变天线的结构,如增加天线的高度、改变天线的形状等,以提高天线的效率和性能。

(3)使用新材料:采用新型的材料制作天线,如高导电性的金属材料等,以提高天线的性能和稳定性。

(4)多天线技术:采用多天线技术,如MIMO(多输入多输出)技术等,以提高系统的容量和性能。

四、设计实例以一款智能手机为例,我们可以采用以下设计思路:首先,选择合适的频段进行设计;其次,根据手机的空间布局和用户需求,优化天线的结构;然后,采用高导电性的金属材料制作天线;最后,采用多天线技术提高系统的性能。

《基于人工智能的天线优化设计》范文

《基于人工智能的天线优化设计》范文

《基于人工智能的天线优化设计》篇一一、引言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天线作为无线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的优化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的天线设计方法主要依赖于设计师的经验和专业知识,设计过程繁琐且效率低下。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天线优化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人工智能的天线优化设计方法,提高天线性能,满足不断增长的无线通信需求。

二、天线优化设计的现状与挑战传统的天线设计方法主要依赖于设计师的经验和专业知识,设计过程中需要反复试验和调整,耗时耗力。

同时,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天线的工作环境、频率、带宽等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使得天线设计面临更大的挑战。

因此,寻求一种高效、智能的天线优化设计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三、基于人工智能的天线优化设计方法针对传统天线设计方法的不足,本文提出基于人工智能的天线优化设计方法。

该方法通过训练人工智能模型,利用模型的学习能力和优化能力,实现天线的自动化设计和优化。

具体步骤如下:1. 数据准备:收集大量的天线设计数据,包括天线的结构、尺寸、工作频率、带宽等参数,以及对应的性能指标。

2. 模型训练:利用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训练模型,使模型能够从大量数据中学习到天线设计的规律和趋势。

3. 自动化设计:通过模型的学习能力,实现天线的自动化设计。

设计师只需输入设计要求,模型即可自动生成满足要求的天线设计方案。

4. 优化调整:利用模型的优化能力,对生成的天线设计方案进行优化调整,提高天线的性能指标。

四、应用实例以某型智能手机的天线设计为例,采用基于人工智能的优化设计方法。

首先,收集大量智能手机天线的设计数据,包括天线的结构、尺寸、工作频率等参数。

然后,利用深度学习技术训练模型,使模型能够学习到天线设计的规律和趋势。

接着,通过模型的自动化设计能力,生成满足该智能手机天线设计要求的天线方案。

最后,利用模型的优化能力,对生成的天线方案进行优化调整,提高天线的性能指标。

《2024年基于人工智能的天线优化设计》范文

《2024年基于人工智能的天线优化设计》范文

《基于人工智能的天线优化设计》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各个领域的焦点,其在通信、军事、医疗等众多领域均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中,在天线优化设计中,技术的运用已显示出其强大的潜力。

本篇论文旨在探讨基于人工智能的天线优化设计的方法及其在现实中的应用,分析其与传统天线设计方法的差异与优势。

二、传统天线设计方法的局限性传统天线设计方法主要依赖于工程师的经验和专业知识,通过反复试验和调整来达到设计目标。

然而,这种方法存在效率低下、成本高、设计周期长等局限性。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天线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设计方法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三、人工智能在天线优化设计中的应用针对传统天线设计方法的局限性,人工智能在天线的优化设计中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

技术能够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学习,找到传统方法无法发现的规律和模式,从而实现对天线性能的优化。

1. 深度学习在天线设计中的应用:深度学习算法可以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学习,预测新天线的性能。

同时,深度学习还可以用于优化天线的结构,提高其辐射效率、增益等性能指标。

2. 遗传算法在天线优化中的应用:遗传算法是一种模拟自然进化过程的搜索算法,可以用于寻找最优的天线结构。

通过设定适应度函数,遗传算法可以在大量的设计方案中寻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

四、基于人工智能的天线优化设计方法基于人工智能的天线优化设计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 数据准备:收集历史天线的设计数据和性能数据,用于训练模型。

2. 模型训练:利用深度学习等技术,训练模型以找到天线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3. 方案生成:利用训练好的模型,生成新的天线设计方案。

4. 方案评估与优化:通过仿真或实际测试,评估新设计方案的性能,利用遗传算法等优化方法对方案进行优化。

5. 迭代优化:将优化后的方案返回模型进行再次训练,以提高设计的准确性和效率。

五、实际应用与效果分析基于人工智能的天线优化设计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2024年5G移动终端天线的研究与设计》范文

《2024年5G移动终端天线的研究与设计》范文

《5G移动终端天线的研究与设计》篇一一、引言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5G技术以其超高的传输速度和低延迟特性正逐渐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为了实现5G通信的优异性能,移动终端天线的研发成为关键的一环。

本文旨在探讨5G 移动终端天线的研究背景、意义以及设计思路。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5G技术的普及,移动终端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的需求日益增长。

天线作为移动终端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到设备的通信质量和用户体验。

因此,研究与设计高性能的5G移动终端天线具有重要价值。

此外,随着人们对通信速度和效率的需求不断提高,如何通过改进天线设计来提高信号质量和覆盖范围,也成为研究的重点。

三、天线基本原理及关键技术3.1 天线基本原理天线是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的装置,其基本原理是电磁场理论。

在5G通信中,天线需具备较高的增益、较宽的频带和较低的损耗。

3.2 关键技术(1)MIMO技术:多输入多输出技术可以提高信道容量和传输速率,是5G天线的重要技术之一。

(2)波束成形技术:通过调整天线的辐射方向,使信号在特定方向上集中发射,提高信号质量和覆盖范围。

(3)材料技术:采用新型材料如陶瓷、液态金属等,提高天线的性能和耐用性。

四、5G移动终端天线设计4.1 设计要求(1)高效率:天线应具备较高的辐射效率和转换效率。

(2)宽频带:适应5G通信的多个频段。

(3)低损耗:减小信号传输过程中的能量损失。

(4)小型化:满足移动终端设备的空间限制。

4.2 设计方案(1)采用MIMO技术,提高信道容量和传输速率。

(2)结合波束成形技术,优化信号覆盖范围和质素。

(3)选用新型材料,提高天线的性能和耐用性。

(4)采用多层电路板设计,减小天线尺寸。

五、实验与测试通过仿真和实际测试,对所设计天线的性能进行评估。

包括增益、频带宽度、辐射效率、损耗等指标的测试。

同时,对天线的实际使用效果进行评估,如信号接收质量、传输速度等。

六、结果与讨论6.1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与测试结果,对所设计天线的性能进行综合评估。

通信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带状线馈电宽带单极子天线的研究模板

通信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带状线馈电宽带单极子天线的研究模板

南京邮电大学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带状线馈电宽带单极子天线的研究专业:通信工程学生姓名:班级学号:B07021733指导教师:指导单位:南京邮电大学日期:2010年11 月1 日至2011年3 月18 日摘要因为平面几何型和全方向发散的缘故,最近在移动通信系统里被视为重点应用的天线包括偶极子/单极子天线,可以采用印刷电路板工艺实现。

为了适应现代移动应用技术的需求,这种印刷天线如何用更少的尺寸和带宽来工作被特别的重视。

提出一个带状线馈电宽带梯形单极子天线的宽带的设计去改善带宽和减少印刷单极子天线的长度。

梯形单极子天线选择一个适当的尺寸,去明显的改良单极子天线传输给带状线的响应。

另外,还应该增加梯形单极子天线的有效电流回路, 与同样长度的条带单极子天线对比,所需的固有工作频率有所减少,下面将呈现和讨论此梯形单极子天线的设计和特性。

全文主要内容与贡献如下:(1)论文首先探讨了带状线馈电宽带单极子天线的概念、基本理论和性能参数,为带状线馈电宽带单极子天线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分析基础;(2)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经典的条带单极子天线为研究对象,利用全波电磁场计算软件进行大量的辅助计算,从多个方面考虑天线结构的优化;(3)最后,在大量的实验仿真数据计算后,实验结果与理论假设良好的吻合表明,本文的设计是成功的。

关键词:;带状线馈电宽带单极子天线;全向天线;IE3DABSTRACTOwing to their flat geometry and omnidirectional radiation, printed dipoles or monopoles on a dielectric substrate have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for application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s,can be achieved by printed technology.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for modern mobile applications, such printed antennas with reduced size and broadband operation are of particular interest. For ths purpose, we present in this papers a simple design of a printed trapezoidal monopole for improving the operating bandwidth and reducing the length of a printed strip monopole. By choosing a suitable size of the trapezoidal monopole, it is expected that the impedance matching of the monopole to the feeding stripline can b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Furthermore, due to the increased effective current path in the trapezoidal monopole,as compared with a simple strip monopole of the same length, the required monopole length at a fixed operating frequency can be reduced. The desig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inted trapezoidal monopole are presented and discussed. The main content of this dissertation includes:(1) The concept, basic theory and parameters of stripline-fed printed trapezoidal monopole with broadband operation are discussed first. Useful design and analysis guidelines are concluded;(2) Then,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on wideband directional antennas, various aspects of the structure of a classic simple strip monopole antenna have been considered for optimization, with the aid of full-wave EM simulator;(3) Finally, In a large number of simulation and data computation. The well accordance between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results show our design is successful.Keywords:Stripline-fed wideband monopole antenna; Entire antennas; IE3D目录第1章绪论 (1)1.1天线的一般概念 (1)1.2带状线馈电宽带单极子天线 (1)1.3电磁场数值计算与微波电路CAD软件简介 (2)1.4本文内容简介 (3)第2章天线的基本参数 (5)2.1天线的匹配性 (5)2.1.1匹配特性的引入 (5)2.1.2输入阻抗 (6)2.1.3驻波比 (7)2.1.4回波损耗 (7)2.2天线的方向性 (8)2.2.1方向特性的引入 (8)2.2.2方向图 (8)2.2.3增益 (10)2.2.4前后比 (10)2.3天线的频带性 (10)2.4天线的极化性 (11)2.4.1波的极化 (11)2.4.2天线的极化 (13)第3章仿真与分析 (15)3.1IE3D的使用 (15)3.1.1IE3D中天线结构的绘制 (15)3.1.2IE3D中天线的仿真分析 (18)3.2原天线结构 (24)图3-17 (a) (25)图3-17(b) (25)3.3原天线性能仿真分析 (25)3.3.1原天线仿真结果 (26)3.3.2原天线各项参数分析 (30)3.3.3原天线性能评价 (30)3.4改善方案 (30)3.4.1天线结构优化的基本原则 (30)3.5各项改进措施及对比分析 (31)3.5.1改变底板大小后对驻波比的影响 (31)3.5.2对带状线开槽后对驻波比的影响 (32)3.5.3改变带状线图形对回波损耗的影响。

双频单极子天线毕业论文

双频单极子天线毕业论文

摘要本设计介绍了射频双频单极子天线的基本原理以与基于HFSS的射频双频单极子天线的设计过程。

双频天线一个最为简单的颁发就是采用印刷单极子天线来实现,这类天线所需成本极低,而且结构和加工都极为简易,是目前为止众多学者的研究方向。

本篇论文主要设计与仿真射频双频单极子天线。

半波偶极子天线和单极子天线是迄今为止应用较为广泛的天线。

利用镜像原理,引入接地面可以将半波偶极子天线的长度减少一半,即1/4波长单极子天线。

然后,文中设计并仿真了一个单极子天线,能够使用在无线局域网中。

其L 型单极子天线由微带线直接馈电,天线工作于IEEE802.11a和802.11b两个工作频段,实现了天线的双频工作特性。

仿真结果表明,该天线低频单极子天线垂直方向长度等于19mm时,该单极子天线的双频振点,也就是高频振点对应IEEE802.11a(5.15GHz~5.825GHz),低频振点对应IEEE802.11b(2.4GHz~2.4825GHz),能够应用在无线局域网所涉与到到相关频段力,同时具备较佳的辐射方向图性质。

关键词:双频单极子;射频; WLAN; HFSSDesign of Radio-FrequencyMonopole AntennaABSTRACTThis design introduces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radio dual-band monopole antenna and a dual-band radio-based HFSS monopole antenna design process. Printed monopole antenna as a dual-band antenna in the form of a simple structure, easy processing, low cost, is also a hot topic in the antenna field. In this thesis, dual-band monopole antenna RF.The use of image theory, the introduction of ground plane can reduce the length of the half-wave dipole antenna half, or a quarter-wave monopole antenna.Then, the paper applied to the design and production of a dual-band WLAN printed monopole antenna. The antennaThe L-type monopole microstrip line directly fed antenna operating in the frequency band IEEE802.11a and 802.11b both work to achieve the characteristics.Measur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low-frequency monopole antenna vertical length equal to 19mm, high frequency and low frequency resonance point of the dual-band monopole antenna design werefalling IEEE802.11a (5.15GHz ~ 5.825GHz) and IEEE802.11b (2.4GHz ~ 2.4825GHz) work on the band,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WLAN band, and has a good radiation pattern characteristics.Keywords:dual-band monopole; RF; WLAN; HFSS目录摘要IABSTRACTII第1章绪论11.1本论文的研究背景11.2课题意义11.3双频天线研究现状21.4天线设计中的软件介绍31.5印刷天线与微带天线的差异41.6本论文主要工作与容安排5第2章射频双频单极子天线相关理论52.1天线的概述52.2天线的电参数62.3半波偶极子天线82.4单极子天线82.5印刷天线92.6双频天线技术概述102.7双频天线采用单一贴片的实现方法11第3章射频双频单极子天线设计与仿真113.1.双频单极子天线的结构123.2天线初始尺寸和HFSS设计概述133.3HFSS仿真设计153.3.1添加和定义设计变量153.3.2添加新的介质材料153.3.3设计建模163.3.4设置边界条件163.3.5设置激励方式173.3.6求解设置173.4天线性能结果分析与优化183.4.1仿真设计结果183.4.2参数扫频分析R2对低频段谐振频率的影响183.4.3查看最终优化设计结果19第4章结论204.1全文总结204.2展望20参考文献21致 (21)第1章绪论1.1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单极子天线十几年发展迅速,随着其技术的改进,使得单极子天线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得越来越广。

《5G移动终端天线的研究与设计》范文

《5G移动终端天线的研究与设计》范文

《5G移动终端天线的研究与设计》篇一一、引言随着5G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终端设备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技术革新。

其中,天线作为移动终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设备的通信质量和用户体验。

因此,对5G 移动终端天线的研究与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5G移动终端天线的研究背景、意义、设计思路及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5G移动终端天线的研究背景与意义5G技术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具有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等优势,将为人们提供更加丰富、便捷的通信体验。

然而,为了实现这些优势,需要克服许多技术难题,其中之一便是天线的设萈。

在5G时代,天线需要支持更宽的频带、更小的尺寸、更高的效率以及更好的抗干扰性能。

因此,对5G移动终端天线的研究与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三、5G移动终端天线的设计思路1. 频带要求:考虑到5G网络的频带宽度,设计时应确保天线在全频段内的性能稳定,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通信需求。

2. 尺寸优化:随着移动终端设备的日益小型化,天线的尺寸也需相应减小。

设计时需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天线的物理尺寸。

3. 效率提升:提高天线的辐射效率,降低能耗,提高通信质量。

4. 抗干扰性能:在复杂多变的电磁环境中,天线应具备良好的抗干扰性能,确保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四、5G移动终端天线的设计方法1. 材料选择:选用具有良好导电性能和机械性能的材料,如合金、陶瓷等,以提高天线的性能和耐用性。

2. 结构设计:根据5G网络的频带特性和移动终端设备的尺寸要求,设计合理的天线结构。

可采用多天线技术、MIMO技术等提高通信质量和传输速率。

3. 仿真分析:利用电磁仿真软件对天线进行仿真分析,优化设计参数,提高天线的性能。

4. 实验验证:通过实验测试天线的性能指标,如增益、辐射效率、抗干扰性能等,确保设计符合要求。

五、5G移动终端天线的应用前景随着5G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5G移动终端天线将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物联网等领域。

《2024年基于人工智能的天线优化设计》范文

《2024年基于人工智能的天线优化设计》范文

《基于人工智能的天线优化设计》篇一一、引言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天线作为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性能。

因此,天线的设计与优化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天线优化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基于人工智能的天线优化设计,以期提高天线性能,满足不断增长的无线通信需求。

二、天线优化设计的背景与意义天线优化设计是无线通信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其目的是在有限的空间和资源条件下,通过优化天线的结构、尺寸、材料等参数,提高天线的性能,如增益、辐射效率、波束形状等。

传统的天线优化设计方法主要依靠设计者的经验和知识进行迭代优化,耗时耗力且效果有限。

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为天线优化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望实现天线的自动化、智能化设计。

三、基于人工智能的天线优化设计方法(一)数据驱动的天线优化设计数据驱动的天线优化设计是利用大量历史天线设计数据,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对数据进行学习和分析,找出天线设计参数与性能之间的关联关系,从而指导新的天线设计。

这种方法可以充分利用历史数据,提高天线设计的效率和准确性。

(二)深度学习在天线优化设计中的应用深度学习是一种强大的机器学习算法,可以自动提取数据的特征,从而实现对复杂问题的求解。

在天线优化设计中,可以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对天线的电磁场分布、辐射特性等进行学习和预测,从而实现对天线的自动化、智能化设计。

四、具体实现步骤(一)数据准备收集大量历史天线设计数据,包括天线的结构、尺寸、材料、性能参数等。

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如去噪、归一化等,以便于机器学习算法的学习和分析。

(二)特征提取与模型构建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数据进行学习和分析,提取出天线设计参数与性能之间的关联关系。

构建适当的模型,如神经网络模型、支持向量机模型等,以实现对天线性能的预测和优化。

(三)训练与测试利用训练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使模型能够自动提取天线的特征并预测其性能。

调频广播八木天线设计

调频广播八木天线设计

学号:0908421076本科毕业论文(设计)(2013届)调频广播八木天线设计院系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姓名许莹莹指导教师张忠祥胡英彪职称副教授高工调频广播八木天线设计摘要天线是一种用来发射或者接收电磁波的器件,其在现代通信系统中的作用不可或缺,用于远程调频广播接收的天线大部分采用八木天线。

本文根据调频广播的指标需求,主要围绕天线理论展开,完成八木天线的设计和测试。

本文的第一个部分表明了该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和发展现状,详细地介绍了天线的基本理论,包括天线的基本工作原理,天线的主要特性参数等;本文的第二个主要部分是八木天线的理论分析与设计仿真,设计出用于接收调频广播84.8MHz的八木天线。

在设计过程中探讨八木天线的设计方法,通过对相关需求天线的分析,运用HFSS实现天线的仿真和优化。

通过实物测试结果的对比,改进设计方案,优化输入阻抗、驻波比及带宽等特性参数,最终完成符合要求的八木天线设计。

关键词:八木天线调频广播HFSS 驻波比ABSTRACTAntenna is an antenna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electromagnetic device, and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esent communication system. Especially, is most often used to receive the remote FM radio. Based on the target of FM radio and antenna theory, we complete the design and test of Yagi antenna.The first section shows that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and the statu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introduce in detail the basic theory of the antenna, including the basic principle, the main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and so on; The second main part of my work is the theory analysis of Yagi antenna and simulation design. Then, we design a Yagi antenna to receive FM 84.8. Yagi antenna design methods in the design process to explor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relevant requirements antenna using HFSS simul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antenna.Compare with the results of the physical test, improve the design method and optimize the input impedance, VSWR and bandwidth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Finally complete to the design of Yagi antenna, meeting the requirementsKey word: Yagi antenna FM radio HFSS VSWR目录一绪论 (1)1.1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1)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1.3 本文的内容安排 (2)二天线的基本理论 (3)2.1 天线的概述 (3)2.1.1 天线的功能及应用 (3)2.1.2 天线的分类 (4)2.1.3 天线的发展史 (4)2.2 基本元的辐射 (4)2.2.1电基本振子的辐射 (5)2.2.2 磁基本振子的辐射 (6)2.2.3 小环天线的辐射 (7)2.3 天线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参数 (7)2.3.1 天线的工作原理 (7)2.3.2 天线的主要参数 (8)2.3.2天线其他技术指标 (11)2.4 结论 (12)三八木天线的分析与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毕业设计(论文)-单馈紧凑型圆极化天线研究[管理资料]

毕业设计(论文)-单馈紧凑型圆极化天线研究[管理资料]

南京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作者: xxx 学号:08042102xx学院(系):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题目: 单馈紧凑型圆极化天线研究副教授指导者:(姓名) (专业技术职务)评阅者:(姓名) (专业技术职务)2012 年 5 月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中文摘要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外文摘要目次1. 绪论 (1)微带天线研究背景 (1)圆极化微带天线的背景和国内外研究动态 (2)本文的主要内容安排 (2)2. 微带天线的基本理论 (3)概论 (3)微带天线的分析方法 (3)传输线法 (3)腔模理论 (4)积分方程法 (5)其他方法 (6)微带天线的馈电方法 (6)探针馈电贴片 (6)边沿馈电贴片 (7)口径耦合贴片 (7)临近耦合贴片 (8)本章小结 (9)3. 微带天线圆极化技术 (9)概述 (9)圆极化波的产生原理 (9)圆极化波的性质 (9)圆极化天线的电参数 (10)不同类型的圆极化微带天线 (10)单贴片圆极化微带天线 (10)其他类型的圆极化天线 (12)单馈圆极化微带天线理论 (12)简并分离 (12)圆极化特性测试 (13)圆极化微带天线单元的设计 (14)普通微带线极化天线的设计 (14)圆极化天线的设计基础——线极化天线 (14)圆极化天线的设计 (15)圆极化微带天线单元的设计结果 (15)圆极化天线的尺寸 (15)圆极化天线设计的仿真结果 (16)本章小结 (18)4. 介质厚度对天线性能影响的探究 (19)介质厚度为7mm (19)本章小结 (21)5. 地板对天线性能影响的探究 (21)地板变大对天线增益的影响 (21)地板变大后介质厚度对天线性能的影响 (22)介质厚度对阻抗带宽的影响 (22)介质厚度对增益的影响 (24)本章小结 (24)6. 实验探究 (25)结论 (26)致谢 (27)参考文献 (28)1. 绪论微带天线研究背景微带天线是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一种新型天线形式。

天线设计毕业论文

天线设计毕业论文

第一章绪论一、绪论1.1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自古至今,通信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小到一次社会交际中的简单对话;大到进行太空探索时,人造探测器与地球间的信息交换。

可以毫不保留地说,离开了通信技术,我们的生活将会黯然失色。

近年来,随着光纤技术越来越成熟,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在广播电视领域,光纤作为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的媒体,以光纤网络为基础的网络建设的格局已经形成。

光纤传输系统具有的传输频带宽,容量大,损耗低,串扰小,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已成为城市最可靠的数字电视和数据传输的链路,也是实现直播或两地传送最经常使用的电视传送方式。

随着全球通信业务的迅速发展,作为未来个人通信主要手段的现代通信技术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我国在移动通信技术方面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我国很多地区的电力通信专用网也基本完成了从主干线向光纤过度的过程。

目前,电力系统光纤通信网已成为我国规模较大,发展较为完善的专用通信网,其数据、语音,宽带等业务及电力生产专业业务都是由光纤通信承载,电力系统的生产生活,显然,已离不开光纤通信网。

无线通信现状另一非常活跃的通信技术当属,无线通信技术了。

无线通信技术包括了移动通信技术和无线局域网(WLAN)技术等两大主要方面。

移动通信就目前来讲是3G 时代,数字化和网络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目前,移动通信已从模拟通信发展到了数字移动通信阶段。

无线局域网可以弥补以光纤通信为主的有线网络的不足,适用于无固定场所,或有线局域网架设受限制的场合,当然,同样也可以作为有线局域网的备用网络系统。

WLAN,目前广泛应用IEEE802.11 系列标准。

其中,工作于2.4GHZ 频段的820.11 可支持11Mbps 的共享接入速率;而802.11a 采用5GHZ频段,速率高达54Mbps,它比802.11b 快上五倍,并和820.11b兼容。

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与快捷。

在整个无线通信系统中,用来辐射或接收无线电波的装置成为天线,而通信、雷达、导航、广播、电视等无线电技术设备都是通过无线电波来传递信息的,均需要有无线电波的辐射和接收,因此,同发射机和接收机一样,天线也是无线电技术设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的优良对无线通信工程的成败起到重要作用。

天线毕业设计论文

天线毕业设计论文

天线毕业设计论文天线毕业设计论文导言天线作为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信号的传输和接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设计一种高性能的天线成为了无线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篇论文将围绕天线的设计原理、性能优化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展开讨论。

一、天线设计原理1.1 天线的基本原理天线是将电磁波转换为电信号或将电信号转换为电磁波的装置。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电磁波传播过程中的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实现信号的传输和接收。

常见的天线类型包括偶极子天线、微带天线、矩形天线等。

1.2 天线参数的意义与计算方法天线性能的评估主要依靠一些重要的参数,如增益、方向性、频率响应等。

增益是指天线辐射功率与理论辐射功率之比,方向性则是指天线在某一方向上的辐射功率相对于其他方向的辐射功率的比值。

频率响应则是指天线在不同频率下的辐射特性。

这些参数的计算方法可以通过数学模型和仿真软件得到。

二、天线性能优化2.1 天线材料的选择与优化天线材料的选择对于天线的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常见的天线材料包括金属、陶瓷、聚合物等。

不同材料的导电性、热膨胀系数等特性会对天线的频率响应和稳定性产生影响。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对材料进行选择和优化,以提高天线的性能。

2.2 天线结构的优化设计天线结构的优化设计是提高天线性能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天线的尺寸、形状、辐射元件的布局等进行优化,可以实现天线增益的提高、频率响应的扩展以及方向性的改善。

在优化设计过程中,可以采用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等优化算法来搜索最优解。

三、天线的未来发展方向3.1 天线与5G技术的结合随着5G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天线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5G通信系统要求天线在更高频率范围内具有更好的方向性和更高的增益。

因此,未来的天线设计将更加注重在高频段的性能优化和宽带化设计上,以满足5G通信系统的需求。

3.2 天线与人工智能的融合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为天线设计带来了新的机遇。

通过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天线的设计进行优化,可以实现更高效、更精确的天线设计。

天线毕业论文

天线毕业论文

天线毕业论文天线是无线通信系统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其性能对通信系统的工作稳定性和传输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毕业论文中,我将详细讨论天线的原理、设计和优化,以及其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首先,天线是无线通信系统中负责发射和接收无线信号的设备。

它通过将电能转化为电磁波,实现无线信号的传输。

常见的天线类型有全向天线、定向天线和扩散天线。

全向天线可以发射和接收无线信号的360度范围内,适用于对覆盖范围要求较大的场景。

定向天线可以通过控制其辐射方向,提高信号传输的距离和质量,适用于远距离传输的需求。

扩散天线则可以增加信号的覆盖范围和稳定性,适用于对信号覆盖均匀性要求较高的场景。

其次,天线的设计和优化对于通信系统的性能提升至关重要。

天线的设计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如频率范围、增益和辐射阻抗等。

其中,频率范围决定了天线能够工作的频段,在具体应用中需要根据通信系统所使用的无线频段进行设计。

增益则是天线输出信号功率与输入功率之比,也是评价天线性能的重要指标,不同场景有不同的增益要求。

辐射阻抗则是天线与传输介质之间的匹配程度,影响到天线的工作效率和传输质量。

最后,天线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无线通信系统的关键要求是高速、高效和高可靠性的数据传输,而天线的设计和优化直接决定了通信系统的性能。

在移动通信领域,天线被广泛应用于手机、基站和无线网络中,支持高质量的语音通话和数据传输。

在卫星通信领域,天线则被应用于卫星接收器和发射器中,实现地球与卫星之间的数据传输。

此外,天线还被应用于雷达系统、无人机和智能家居等众多领域。

综上所述,天线作为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重要部件,在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数据传输的质量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设计和优化对于提升通信系统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无线通信领域的发展,天线的设计和应用将会越来越重要。

毕业设计(论文)-GPS小型化天线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GPS小型化天线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GPS小型化天线设计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GPS小型化天线设计系部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装学科门类工学订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线学号姓名指导教师2012年5月12日合肥师范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GPS小型化天线设计摘要随着当今世界科技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的不断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在导航、定位中的应用,使得人对GPS天线的定位和可靠性需求也随之提高,不仅仅需要GPS天线实现圆极化,而且对GPS天线的便携性、体积、及与系统集成度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小型化的研究上。

除此之外,还希望能有效减少GPS天线的成本,因为这正是GPS天线能够广泛推广的关键。

本论文针对具体GPS小型化天线的上述性能,在原有设计的基础上,尝试进行一些新的设计和研究,并给出了具体的设计过程和实验结果。

综述了GPS微带天线(贴片天线)的已有进展,以及圆极化和小型化在当中的应用。

关键词:GPS 微带贴片天线圆极化小型化I合肥师范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Global Position System in theworld,particularly in the mobile phone business,higher and higher performance has been put forward,not only circular polarization,but also their appearance and system integration requirements,especially in the research on miniaturization.In addition,low cost is the key whether itcan be applied widely.In this thesis,some new designs and researcheshave been done towards these demands in the basis of original design.The detailed processes of designs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presented.A survey of the previous progress in GPS antenna(microstripantenna),circular polarization and miniaturization apply in the antennas.Key words: GPS Microstrip Patch Antenna The Circular Polarization MiniaturizationII合肥师范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目录一绪论 ..................................................................... (1)1.1 引言 ..................................................................... ....................... 1 1.2 GPS天线的研究现状 (1)1.3 本文进度安排 ..................................................................... ........ 2 二基本理论 ..................................................................... . (3)2.1 结构与分类 ..................................................................... ........... 3 2.2 微带天线的特点 ..................................................................... .... 3 2.3 辐射机制 ..................................................................... ............... 4 2.4 分析方法 ..................................................................... ............... 5 2.5 馈电原理 ..................................................................... ............... 8 三 GPS小型化天线技术 (10)3.1 GPS天线的圆极化 ...................................................................10 3.2 GPS天线的小型化 ...................................................................10 四 GPS小型化天线设计与仿真...........................................124.1 GPS小型化天线的参数公式 (12)4.2 圆极化矩形微带天线的设计 (13)4.3 GPS小型化天线的仿真及优化 (14)4.4 实物测试 ..................................................................... ............. 17 五总结与展望 ......................................................................19参考文献 ..................................................................... . (20)III合肥师范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一绪论1.1 引言所谓天线就是探测系统和无线电波通信中非常重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接受与发射电磁波的一种设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一、绪论1.1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自古至今,通信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小到一次社会交际中的简单对话;大到进行太空探索时,人造探测器与地球间的信息交换。

可以毫不保留地说,离开了通信技术,我们的生活将会黯然失色。

近年来,随着光纤技术越来越成熟,应用围越来越广。

在广播电视领域,光纤作为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的媒体,以光纤网络为基础的网络建设的格局已经形成。

光纤传输系统具有的传输频带宽,容量大,损耗低,串扰小,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已成为城市最可靠的数字电视和数据传输的链路,也是实现直播或两地传送最经常使用的电视传送方式。

随着全球通信业务的迅速发展,作为未来个人通信主要手段的现代通信技术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我国在移动通信技术方面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我国很多地区的电力通信专用网也基本完成了从主干线向光纤过度的过程。

目前,电力系统光纤通信网已成为我国规模较大,发展较为完善的专用通信网,其数据、语音,宽带等业务及电力生产专业业务都是由光纤通信承载,电力系统的生产生活,显然,已离不开光纤通信网。

无线通信现状另一非常活跃的通信技术当属,无线通信技术了。

无线通信技术包括了移动通信技术和无线局域网(WLAN)技术等两大主要方面。

移动通信就目前来讲是3G 时代,数字化和网络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目前,移动通信已从模拟通信发展到了数字移动通信阶段。

无线局域网可以弥补以光纤通信为主的有线网络的不足,适用于无固定场所,或有线局域网架设受限制的场合,当然,同样也可以作为有线局域网的备用网络系统。

WLAN,目前广泛应用IEEE802.11 系列标准。

其中,工作于2.4GHZ 频段的820.11 可支持11Mbps 的共享接入速率;而802.11a 采用5GHZ频段,速率高达54Mbps,它比802.11b 快上五倍,并和820.11b兼容。

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与快捷。

在整个无线通信系统中,用来辐射或接收无线电波的装置成为天线,而通信、雷达、导航、广播、电视等无线电技术设备都是通过无线电波来传递信息的,均需要有无线电波的辐射和接收,因此,同发射机和接收机一样,天线也是无线电技术设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的优良对无线通信工程的成败起到重要作用。

天线的作用首先在于辐射和接收无线电波,但是能辐射或接收电磁波的东西不一定都能作为天线。

任何高频电路,只要不被完全屏蔽,都可以向周围空间或多或少地辐射电磁波,或从周围空间或多或少地接收电磁波,但是任意一个高频电路并不一定能用作天线,因为它的辐射或接收效率可能很低,要能够有效地辐射或接收电磁波,天线在结构和形式上必须满足一定的要求。

快速发展的移动通信系统需要的是小型化、宽频带、多功能(多频段、多极化)、高性能的天线。

微带天线作为天线家祖的重要一员,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在移动终端中采用置微带天线,不但可以减小天线对于人体的辐射,还可使手机的外形设计多样化,因此置微带天线将是未来天线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设计出具有小型化的微带天线不但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这也成为当前国际天线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因此,一副实用且性能良好的天线既要满足系统易于集成化的要求,同时也要满足各个系统的兼容性、可靠性要求,即为对天线小型化、宽频带、多频带的设计要求,因此本文主要对现代无线通信系统的多频带、宽带、超宽带天线进行研究和设计。

1.2微带天线的发展概述早在1953年G. A. DcDhamps教授就提出利用微带线的辐射来制成微带微波天线的概念。

但是,在接下来的近20年里,对此只有一些零星的研究。

直到1972年,由于微波集成技术的发展和空间技术对低剖面天线的迫切需求,芒森(R.E.Munson)和豪威尔(J.Q.Howell)等研究者制成了第一批实用的微带天线[1]。

随之,国际上展开了对微带天线的广泛研究和应用。

1979年在美国新墨西哥州大学举行了微带天线的专题目际会议,1981年IEEE天线与传播会刊在1月号上刊载了微带天线专辑。

至此,微带天线已形成为天线领域中的一个专门分支,两本微带天线专辑也相继问世。

80年代中,微带天线无论在理论与应用的深度上和广度上都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今天,这一新型天线已趋于成熟,其应用正在与日俱增。

微带天线具有结构紧凑、外观优美、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得到广泛的应用。

1.3小型化、多频带/宽频带天线的研究现状1.3.1天线小型化、宽频带研究现状天线作为无线收发系统的一部分,其性能的优劣对整个系统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微带天线带宽相对较窄,通常低于3%,而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高速数据传输系统以及军用宽带无线系统的发展,要求天线具有更高的带宽。

同时在随着电路集成度的提高,系统对天线的体积有着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一些军用和民用的领域,如导弹制导系统和手机等等,物理空间的限制成为系统设计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此外随着天线尺寸的减小,天线效率会显著降低,带宽也会随之变窄。

如何在天线带宽等性能受尺寸限制的情况下,设计出宽带小型化的微带天线是近年出现的一个热门课题。

当然优化微带天线设计方法的探讨有着重要的意义。

1.3.2多频带天线的研究现状多频天线主要有多频振子天线[2]、多频缝隙天线[3]和多频微带天线[4,多频振子天线主要通过添加不同长度的谐振振子来实现多频带,多频缝隙天线主要通过在辐射单元以及辐射地结构上进行开缝改变电流流向来实现多频化,多频微带天线则主要通过调节微带线的长度、宽度以及不同微带线之间的距离来实现多频化。

随着1.4论文的主要研究容第二章微带天线理论(参看宝儿书)第三章多频带天线设计3.1天线多频化实现技术3.2基于分形结构的多频微带天线设计3.1.1三、微带天线的小型化技术天线作为无线收发系统的一部分,其性能的优劣对整个系统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微带天线带宽相对较窄,通常低于3%,而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高速数据传输系统以及军用宽带无线系统的发展,要求天线具有更高的带宽。

同时在随着电路集成度的提高,系统对天线的体积有着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一些军用和民用的领域,如导弹制导系统和手机等等,物理空间的限制成为系统设计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此外随着天线尺寸的减小,天线效率会显著降低,带宽也会随之变窄。

如何在天线带宽等性能受尺寸限制的情况下,设计出宽带小型化的微带天线是近年出现的一个热门课题。

当然优化微带天线设计方法的探讨有着重要的意义。

3.1 天线加载在微带天线上加载短路探针 [4],通过与馈点接近的短路探针在谐振空腔中引入耦合电容以实现小型化,典型结构如图3.1 所示。

其缺点是: (1) 阻抗匹配极依赖于短路探针的位置及其与馈电点的距离Δ,往往需要馈电点的精确定位和十分微小的Δ,这给制造公差提出了苛刻要求。

(2) 带宽窄。

(3) H 面的交叉极化电平相对较高。

将短路探针替换为低阻抗的切片电阻(chip resistor) ,在进一步降低谐振频率的同时还可增加带宽。

图3.1 加载短路探针的微带天线3.2 采用特殊材料基片从天线谐振频率关系式可以知道,谐振频率与介质参数成反比,因此采用高介电常数(如瓷材料) 或高磁导率(如磁性材料) 的基片可降低谐振频率,从而减小天线尺寸。

这类高介质天线的主要缺陷是: (a) 激励出较强的表面波,表面损耗较大,使增益减小,效率降低。

(b) 带宽窄。

为提高增益,常在天线表面覆盖介质(如图3.2 所示) 。

的多层介质微带天线图3.2 采用高r3.3 表面开槽(slot)[5]当在贴片表面开不同形式的槽或细缝时(如图3.3 所示) ,切断了原先的表面电流路径,使电流绕槽边曲折流过而路径变长,在天线等效电路中相当于引入了级联电感。

由于槽很窄,它可模拟为在贴片中插入一无限薄的横向磁壁。

选择适当的槽从而控制贴片表面电流以激励相位差90°的极化简并模,还可形成圆极化辐射,以及实现双频工作。

图3.4 为表面开槽的口径耦合馈电的小型圆极化贴片天线。

图3.3 表面开槽的小型化微带天线图3.4 小型口径耦合圆极化微带这类天线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加工方便,其特点是:随槽的长度增加,天线谐振频率降低,天线尺寸减小,但尺寸的过分缩减会引起性能的急剧劣化,其中带宽(一般约为1 %) 与增益尤为明显,而方向性影响不大。

如何破除增益和带宽这两个限制,开发实用化、易调谐的此类天线尚待深入研究。

3.4 附加有源网络缩小无源天线的尺寸,会导致辐射电阻减小,效率降低。

可利用有源网络的放大作用及阻抗补偿技术弥补由于天线尺寸缩小引起的指标下降。

有源天线具有以下良好特性: (1) 工作频带宽。

利用有源网络的高输出阻抗、低输入阻抗,天线带宽高低端频比可达20~30 。

(2) 增益高(可达10dB 以上) ,方向性好。

(3) 便于实现阻抗匹配。

(4) 易实施天线方向图,包括主波方向、宽度、前后辐射比等的电控。

(5) 有源天线阵具有单元间弱互耦的潜在性能。

但有源天线需考虑噪声及非线性失真问题。

3.5 采用特殊形式这些方法总的思路是使贴片的等效长度大于其物理长度,以实现小型化目的。

近年来由于无线通信的需求,有大量方案提出,如蝶形(bow2tie) (如图3.5所示) 、倒F 型( PIFA ,planar inverted2F antenna)(如图3.6 所示) 、L 形、E 形、Y 形、双C 形、层叠短路贴片(stacked shorted patch) 等等。

图3.5 双频带蝶型微带天线图3.6 电容加载的倒F型微带天线(PIFA)四、结束语微带天线由于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剖面薄、易与飞行器共形、易于加工、易与有源器件和电路集成为单一模块等诸多优点,因而自其诞生以来就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研究与应用。

通讯产品越来越小型化,物理空间的限制成为系统设计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因此天线的小型化成为天线设计的一个研究热点。

如何设计出具有小型化的微带天线是当前微带天线设计的难点与重点。

第二章1.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从马可尼横跨大西洋的无线电通信创举,到今天千百万用户随时随地畅通无阻的漫游,从现代高科技战争中战略和战术武器使用,到日常生活中便携式通信设备普及,射频无线通信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且越来越紧密的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刚刚过去的十年无疑是无线通信爆炸式发展和普及的十年,射频电子技术已经成为现代无线通信快速发展的基础。

通过近十年的发展来看,无线电通信技术变得更加实用,随着通信事业的飞速发展,射频前端电路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宽带化要求日益增加,低成本、低功耗、小型化、重量轻等设计要求越来越苛刻,因此射频前端电路与系统宽带化设计显得十分必要,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意义。

0天线是无线电系统中的重要部件之一,其主要功能是辐射和接收电磁波[1],通信系统中的雷达、导航、广播、电视等都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