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未来黄河下游治理的主要对策(一)
黄河下游的治理措施
黄河下游的治理措施
主要有:
1. 治理源头污染。
在黄河下游,建立严格的环境污染治理机制,加强污染源的治理,严格控制工业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有效改善环境质量。
2. 加强水质监测。
进行定期水质监测,及时发现并科学处理水体污染,确保水质得到可控程度。
3. 强化水污染处理工程。
建设和改建改造有效的污水处理设施,提高污水净化处理的能力,使暴露的污水能达到针对性治理目标。
4. 加强宣传教育。
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和教育活动,大力普及环境保护意识,增进公众的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5. 提高治理水平。
制定有效的管理政策,提高治理水平,确保治理措施的有效实施和落实。
浅谈黄河水资源管理现状及治理措施
浅谈黄河水资源管理现状及治理措施(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安全管理制度,如通用安全、交通运输、矿山安全、石油化工、建筑安全、机械安全、电力安全、其他安全等等制度,想了解不同制度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s, such as general safety, transportation, mine safety, petrochemical, construction safety, machinery safety, electrical safety, other safety, etc. systems, I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ystems ,stay tuned!浅谈黄河水资源管理现状及治理措施黄河水孕育了中华民族5000年灿烂辉煌的文明,奠定了今日黄河流域的昌盛繁荣,成为沿黄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被我们称为“母亲河”。
黄河下游治理措施
黄河下游治理措施引言黄河作为中国第二长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和经济发展支撑。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黄河下游地区长期面临水土流失、洪水灾害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对当地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因此,采取合理的治理措施,保护和恢复黄河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1. 黄河下游的问题黄河下游地区包括山东、河南、江苏和天津等省市,在该地区存在一些主要问题:1.1 水土流失由于长期的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黄河下游地区出现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水土流失不仅导致土地贫瘠和农田减产,还引发了河道淤积和堤坝破坏的风险。
1.2 水资源短缺黄河下游地区还面临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随着工业和农业用水的不断增加,黄河下游地区的水资源日益紧张,严重影响了当地的农业生产和居民的生活用水。
1.3 洪水灾害由于黄河流域的地理特点和气候条件,黄河下游地区经常发生洪水灾害。
洪水不仅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威胁,还对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2. 黄河下游治理措施为了解决黄河下游地区的问题,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黄河下游地区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2.1 水土保持措施为了减少水土流失,黄河下游地区实施了一系列水土保持措施。
其中包括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植被恢复和防风固沙工程等。
通过植被覆盖和人工建设,可以有效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土壤质量。
2.2 水资源管理为了解决黄河下游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该地区实施了水资源管理措施。
其中包括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水资源调配和建设水库等。
通过合理分配和利用水资源,可以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同时提高用水效率。
2.3 洪水调控措施为了减少洪水灾害的影响,黄河下游地区实施了洪水调控措施。
其中包括加强河道治理、改善堤防条件和建设洪水调节区等。
通过提高河道防洪能力和建设洪水调节设施,可以减少洪水灾害的风险。
2.4 生态修复措施为了保护和恢复黄河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该地区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修复措施。
黄河下游防洪治理措施
黄河下游防洪治理措施概述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流,也是世界上最泥沙的河流之一。
黄河下游地区位于中国的河南、山东两省,是黄河流域的重要经济区和粮食生产基地。
然而,由于河水泥沙含量高、河道淤积严重等问题,黄河下游地区面临着频繁的洪水灾害威胁。
为了保护下游地区的人民财产安全,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洪治理措施。
1. 河道疏浚河道疏浚是黄河下游防洪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黄河经过长期的泥沙淤积,导致河道断流、水势变浅,进而增加了洪水的冲击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黄河下游地区对河道进行定期疏浚。
疏浚工作包括清理河道底泥和水生植被,保持河道畅通,减少洪水的冲击力。
2. 建造防洪堤坝为了有效地控制黄河洪水,黄河下游地区大量建设了防洪堤坝。
这些堤坝可以有效地阻止洪水侵袭下游地区,保护人民财产安全。
防洪堤坝的建设包括加固现有堤坝、新建堤坝和减少河道侵蚀等措施。
通过不断加强堤坝的防洪能力,黄河下游地区的防洪能力大大提高。
3. 构建洪水调控工程为了进一步提高黄河下游地区的抗洪能力,黄河下游地区积极构建洪水调控工程。
这些工程包括水库、闸门、泄洪道等。
通过这些工程的建设和运行,可以调节黄河的水量,减少洪水对下游地区的影响。
同时,这些工程也可以利用洪水资源,提供水源供给和灌溉用水。
4. 强化监测和预警体系为了及时掌握黄河下游地区的江河水情,提前预警洪水灾害,黄河下游地区建立了完善的监测和预警体系。
该体系包括水文站、气象站、监测设备等,可以实时监测黄河的水位、流量和水质等信息。
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及时发出预警,提醒下游地区人民做好防洪准备,减少洪水灾害的损失。
5. 加强防洪意识教育为了增强人民防洪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黄河下游地区加强了防洪意识教育。
通过开展防洪演练、宣传防洪知识等活动,提高人民的防洪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同时,加强防洪宣传教育,普及防洪知识,提高人民对防洪工作的支持和参与。
结论黄河下游地区的防洪治理措施是多方面的,包括河道疏浚、建造防洪堤坝、构建洪水调控工程、强化监测和预警体系以及加强防洪意识教育。
黄河下游防洪的对策和措施
摘
要: 通 过对现状条件下黄 河下游防洪体 系建设情 况的总结和对近年来治黄思路 和战略布局的分析 , 确定黄河 下游防
洪的对策措施 为 : 通过防洪 工程控制 大洪水 、 特大洪水、 冰凌洪水 ; 考虑洪水的资 源属性和造床功 能 , 充分利 用 中常 洪水 ; 通过水库群联合调 度塑造人工 洪水, 减 少水库 泥沙淤积 , 扩 大河道主槽行 洪输 沙能力 ; 进一步提 高防洪工程 调控能 力 , 加 快堤防 工程 建设 和河道整治步伐 ; 搞 好 东平湖滞 洪区和 沁河下游工程建设 。 关 键 词: 防 洪;洪水 管理 ;工程措 施 ;非工程措施 ;黄 河下游
d e r t h e c u r r e n t c o n d i t i o n s o f t h e l o we r Ye l l o w Ri w f a n d a n a l y z e d t h e i d e a s a n d s t r a t e g i c l a y o u t o f t h e Ye l l o w Ri v e r ma n a g e me n t i n r e c e n t y e a r s .Th e
T A N H a o , S O N G H u a . 1 . . H i,C E N We i — b i n , Z H U Y a — j i
( 1 .Y e l l o w R i v e r E n g i n e e i r n g C o n s u l t i n g C o .L t d , Z h e n g z h o u 4 5 0 0 0 3 , C h i n a ; 2 . D e p a r t me n t o f P l a mr i n g a n d P r o g r a mmi n g ,Y R C C, Z h e n g z h O H 4 5 0 0 0 3 , C h i n a )
深究未来黄河下游治理的主要策略
深究未来黄河下游治理的主要策略摘要:针对黄河下游治理难度大、河情十分特殊的实际,提出了黄河下游治理的主要对策:必须把握黄河未来水沙变化的规律;要解决好黄河下游水资源不足的实际问题,在加大减沙入黄措施的同时寻求调水济黄途径;应加大宽河道整治力度,重点研究“二级悬河”治理的对策;对黄河下游宽河道边界应有新的布局;黄河口治理应采取“输、挖、分”并举的方案,即束水冲沙、输沙人海,挖沙疏浚和科学分洪。
关键词:河道整治;“二级悬河”;黄河口治理;泥沙;水资源;黄河下游黄河治理特别是黄河下游的治理,历来是中华民族兴国安邦的大事。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对黄河的治理问题十分重视,黄河治理开发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这不仅促进了整个流域经济的发展,而且也保障了黄淮海平原的安全。
但黄河毕竟是世界上治理难度最大的河流,河情十分特殊,目前,黄河洪水尤其是泥沙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黄河下游河道行洪能力衰竭,仍存在洪水威胁,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并且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用水量挤占下游输沙等生态用水。
使环境也趋于恶化。
因而,未来黄河下游的治理不仅对带动相关区域经济增长意义重大,而且还关系到国民经济体系的布局。
1必须把握未来水沙变化规律研究某条冲积河流的演变规律时,首先应搞清来水来沙条件,因为来水来沙条件是塑造河床边界的主要因素。
黄河下游河道的河型及其河相关系乃至悬河态势,主要是历史上来水来沙条件形成的。
上段宽阔的河漫滩及下段堤距不大的窄河段,基本上能适应当时的水沙条件。
1986年以来,随着黄河上、中游治理开发的进行,下游来水来沙条件发生了变化,来水持续偏枯,大洪水发生几率减小。
洪峰流量也显著降低。
现在所讲的千年一遇洪水的洪峰流量,是在一定的假定条件下分析出来的,对目前的工程设计有一定借鉴意义,但这方面的论证毕竟不够严密,主要应该把伊河、洛河夹滩地区的滞洪作用及上游工程的影响研究清楚。
否则,未来黄河下游防洪及河道整治工作很难在科学的水沙条件下开展。
黄河各段治理的措施
黄河各段治理的措施1. 引言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流,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人类活动和自然力量的影响,黄河流域面临着严重的水土流失、河道淤积等问题。
为了保护和利用黄河资源,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
本文将从黄河上、中、下游三个主要段的治理措施进行介绍。
2. 黄河上游段治理措施黄河上游段的治理主要涉及青海、甘肃和宁夏等省份。
针对该段的治理需求和特点,制定了以下措施:•生态修复:加强草地保护和植被恢复,通过植树造林、草种改良等方式增加植被覆盖,减少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修建梯田、沟坎以及防风带,采用保持土壤水分的措施,减少土壤侵蚀。
•水资源管理:加强水资源调配,改善上游地区的水资源供给状况,保证河水的持续供应。
•防洪措施:在上游建设大型水库和堤防,提高防洪能力,降低洪水灾害的风险。
3. 黄河中游段治理措施黄河中游段涉及河南、陕西和山西等地区。
根据该段的治理需求,制定了以下措施:•河道整治:清理淤泥,加深河床,拓宽河道,提高黄河的输沙能力,减少河道淤积问题。
•水资源管理: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和管理,推行河道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洪灾防治:在河道两岸修建高强度堤防,增加抗洪能力,减少洪灾造成的损失。
•水生态修复:改善水源地的生态环境,保护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4. 黄河下游段治理措施黄河下游段主要涉及山东和河北等地区。
为了解决该段的治理难题,采取了以下措施:•河道整治:加强河道清理和疏浚工作,提高河流的通航能力,保证水质和水流的畅通。
•生态修复:开展湿地保护和湿地恢复工作,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适应能力。
•水资源管理:控制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强水资源供应和需求的平衡,合理分配水量。
•防潮措施:加强防潮堤和防潮闸的修建工作,提高对潮汐和海洋入侵的防御能力。
5. 结论通过对黄河各段治理的措施的介绍,可以看出,政府和相关部门正积极采取行动,保护和利用黄河资源。
黄河治理方案
黄河治理方案第1篇黄河治理方案一、前言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自古以来便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
然而,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黄河流域面临着一系列生态环境和水资源问题。
为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保障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安全,制定本治理方案。
二、治理目标1. 恢复和保持黄河流域生态平衡,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2. 保障黄河流域水资源合理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 减少泥沙输入,减轻下游河道淤积,确保黄河下游防洪安全。
4. 促进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治理措施1. 水资源保护(1)加强流域水资源管理,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体制,实现水资源统一管理。
(2)加大节水力度,提高农业、工业、城市生活等领域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3)合理调配水资源,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保障流域内各地水资源需求。
(4)加强水源地保护,确保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
2. 生态环境修复(1)加强上游水源涵养林建设,提高水源涵养能力。
(2)实施中游水土保持工程,减少泥沙输入。
(3)加强下游湿地保护和恢复,提高生物多样性。
(4)开展流域生态廊道建设,促进生态连通。
3. 河道整治(1)加强河道疏浚,提高河道行洪能力。
(2)实施河道生态护岸,改善河道生态环境。
(3)加强河道岸线管理,规范岸线开发利用。
4. 防洪减灾(1)完善防洪工程体系,提高防洪能力。
(2)建立健全防洪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防洪减灾能力。
(3)加强防洪设施维护管理,确保防洪工程安全。
5. 法制与政策保障(1)建立健全黄河治理相关法律法规,强化法治保障。
(2)加强执法监管,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的行为。
(3)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黄河治理。
四、实施与监督1. 成立黄河治理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方力量,推进治理工作。
2. 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明确责任主体和完成时限。
3. 建立健全监测评估体系,对治理效果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
4. 定期向社会公布治理进展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黄河防洪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措施
黄河防洪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措施发布时间:2023-02-10T08:00:08.192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19期作者:张建国魏传龙[导读] 现如今,国家对黄河防洪工程越来越重视,防洪工程的完成和调试,流域的水况和工作条件发生了变化,也对防洪关系产生了影响。
张建国魏传龙聊城黄河河务局东阿黄河河务局摘要:现如今,国家对黄河防洪工程越来越重视,防洪工程的完成和调试,流域的水况和工作条件发生了变化,也对防洪关系产生了影响。
当前,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水利部提出了高水质发展的新阶段,其总体目标是全面提高国家水安全能力,为现代社会主义国家的全面建设提供可靠的水安全保障。
非常重要的是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要分析存在短板的防洪工程体系,黄色的河,优化和完善防洪体系,黄色的河盆地和经济及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盆地。
关键词:黄河防洪;问题;措施引言黄河防洪工程建设事关兴邦安民,做好防洪工程建设,设计是基础,工程建设的管理与控制是关键。
1黄河长治久安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黄河长治久安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黄河保护治理高度重视。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座谈会,擘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
2021年10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10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为下一步黄河保护治理指明了方向,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当前我国正处于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黄河流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加快补齐流域防洪基础设施短板,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防洪安全支撑与保障。
2黄河防洪工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经过人民治黄70多年的持续建设,黄河防洪工程体系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的根本特性尚未改变,洪水风险依然是流域的最大威胁,当前防洪能力仍有明显短板,确保黄河安澜须臾不可放松。
关于缓解黄河断流的对策与建议
关于缓解黄河断流的对策与建议黄河下游断流频繁,如无有效措施,黄河断流将继续下去,下游有变为季节性河流的危险,态势极为严峻。
断流加剧所引起的水荒和下游决口的威胁交加,其后患无穷。
一、黄河下游断流态势严峻、后患无穷70年代以来,黄河下游频频出现断流。
1972-1998年的27年间,有21年出现断流。
尤其90年代,年年出现断流,且首次开始断流时间提前,断流时段和断流距离不断增长。
断流严重的1997年,山东利津站全年断流13次,累计226天,330天无黄河水入海;断流起点曾上延到开封柳园口附近,全长达704公里,占黄河下游河道长度的90%;不仅如此,黄河中游各主要支流也相继出现断流。
黄河在枯萎。
根据引黄各省区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和引黄能力分析,如不及早采取控制引用水和有效的管理等措施,黄河断流将继续下去,并随各种用水量的增加在时空尺度上逐步扩大,黄河的下游可能变为季节性河流。
黄河断流的长期发展态势极为严峻。
黄河下游的频繁断流已直接影响到依靠黄河供水的城乡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用水,特别是胜利油田用水,并使水环境容量减小,加重了黄河水污染和水环境的恶化。
二、黄河断流的原因分析黄河断流是自然与人为因素叠加所致,但以人为因素为主。
黄河流域水资源相对贫乏,人均、耕地亩均水量都远低于全国人均、亩均水平,特别是90年代后,降雨、径流偏少,这是黄河断流发生的自然背景,但这并不足以导致下游频繁的断流。
如人类活动强度较小的1922-1932年与人类活动强烈的90年代相比,其旱情要重得多,但并未出现断流。
可见,人类活动是造成黄河断流的主导因素。
首先,引用水量超过黄河的负载能力。
黄河供水地区总引黄能力为6000m3/s,仅下游引黄地区引水能力就达4000m3/s,引水能力远远超过了黄河可能的供水能力。
与此同时,黄河下游淤积形成"悬河",使黄河下游干流可资利用的稳定水量减少,导致干旱年份主要用水时期的河道水量供不应求,直接引发断流。
黄河下游防洪措施八年级
黄河下游防洪措施八年级治理的措施:黄河中游搞好水土保持工作,减少黄河汗水量;修建小浪底水库,使防洪与治沙并举;利用小浪底水库调水冲沙;加固黄河下游大堤。
1.控制洪水对于大洪水和特大洪水,要提高防洪工程的控制能力,依据水文预报制定科学合理的洪水处理方案,通过干支流水库的联合调度和滞洪区的适时启用,将洪水控制在两岸堤防之间,确保洪水安全排泄入海。
当发生大洪水时,首先依靠中游三门峡、小浪底、陆浑、故县4座水库联合调控,削峰滞洪,控制进人下游的洪水,当超出堤防设防流量时,由东平湖滞洪区和北金堤滞洪区分滞洪运用。
经水库群联合防洪运用和蓄滞洪区分洪运用后,花园口22000m/s设防流量相应的重现期为近千年,东平湖的分洪运用几率为30a一遇。
东平湖分洪后,不超过艾山以下大堤设防流量。
对超标准的洪水,高村以上河段可以利用堤防3m的超高或进一步加修子堰输送洪水,高村以下通过渠村闸向北金堤滞洪区分洪。
北金堤滞洪区分洪运用后,可将花园口万年一遇洪水由27400m/s削减至孙口站17500m'/s,经东平湖滞洪区分洪后,可控制艾山以下洪峰不超过10000m/s,由堤防约束行洪人海。
对冰凌洪水,在凌汛期首先利用小浪底水库预留一定防凌库容控制下泄流量,不足时再利用三门峡水库15亿m2防凌库容,联合控制进入下游的流量。
1.2利用洪水对中常洪水,合理适度承担风险,考虑洪水的资源属性和造床功能,通过塑造协调的水沙关系,让洪水冲刷河槽,携沙入海,恢复河槽的过流能力。
将黄河洪水资源化,对汛期洪水进行分期管理,科学拦蓄后汛期洪水,为望年春灌和确保黄河不断流提供宝贵的水资源。
1.3塑造洪水在长期没有洪水的情况下,河道主槽易发生萎缩。
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水库群联合调度等措施塑造人工洪水及其过程扩大行洪输沙能力,达到减少水库泥沙淤积、防止主槽萎缩和携沙人海的多重目的,从而起到塑造洪水的作用。
2.2 进一步完善工程措施要实现“控制、利用、塑造”洪水,需进一步提高防洪工程调,控能力,针对当前黄河下游防洪存在的主要问题,需加快提防,工程建设和河道整治步伐,搞好东平湖滞洪区和沁河下游建设。
黄河下游治理措施
黄河下游治理措施
黄河下游治理是指对黄河在山东、河南、江苏等下游地区进行的综合治理。
由于黄河下游地区受到洪水的威胁,同时也面临水资源供应紧张、土地沙化等问题,因此进行黄河下游治理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下面是一些黄河下游治理措施:
1. 建设水利工程:黄河下游地区的水利工程建设包括修建大坝、堤防、水库、灌溉渠道等,可以有效地控制洪水、调节水量和供水,同时也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2. 排涝和防渗工程:黄河下游地区的部分地区地下水位过高,需要进行排涝处理。
同时,在黄河三角洲地区还需要进行防渗工程,以避免海水侵入内陆地区。
3. 生态恢复:黄河下游地区的部分地区存在着荒漠化和沙化问题,需要进行植被恢复和土壤保持措施,以提高土地的质量和抵御风沙。
4. 水资源管理:针对水资源供需紧张的情况,需要制定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政策和措施,包括节约用水、减少污染、开发新的水源等。
5. 组织应急响应:黄河下游地区存在着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的风险,在此情况下需要制定合理的组织应急响应机制,以及相应的预警和应急救援措施。
总之,黄河下游治理需要进行多种措施的综合实施,才能实现有效的治理效果。
同时,黄河下游治理也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经济、社
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政策和计划。
黄河下游河道改善工程方案
黄河下游河道改善工程方案一、背景介绍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流,被誉为中华文明的母亲河。
黄河下游地区是黄河流经的重要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然而,由于黄河下游河道的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易发生洪涝灾害,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了改善黄河下游地区的水资源状况以及减少洪涝灾害,有必要进行河道改善工程,以提高河道的排洪、蓄水能力,确保当地的生活和经济安全。
二、问题分析1. 河道淤积严重:黄河下游地区河道淤积严重,使得河道有效断面变小,导致河水泄洪和排泄能力下降,增大了洪水威胁。
2. 河床变动频繁:由于黄河下游地区的地震频繁和河流泥沙淤积,导致河床地形不稳定,容易发生变动,影响河道工程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3. 第四以南蓄水能力不足:黄河下游地区并没有足够的水库蓄水能力,导致洪水难以有效调控,增大了洪水灾害的风险。
4. 河道生态环境恶化:大量的河道淤积、水土流失等现象导致了当地河道生态环境的恶化,影响了生态功能的发挥,危害当地的生态均衡。
三、改善工程方案1. 河道疏浚工程对黄河下游地区的河道进行全面的疏浚作业,将河道中的泥沙等淤积物进行有效清理,恢复河道的原有水文地质条件,提高河道水流通畅度和泄洪排涝能力。
此外,疏浚作业也应结合地质勘察结果,保障河道疏浚工程的长期稳定。
2. 河道整治工程实施黄河下游地区的河道整治工程,主要包括对河道的整体规划和设计,河道两岸的生态修复,以及河道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
对于已经形成的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河道,采取河床加固、河床修整等措施,提高河道的受力能力和承载能力。
3. 加固河岸工程利用加固工程和护岸工程等手段,对河道两岸进行维护和加固。
采取生态护岸和岸线生态修复等手段,保护当地的岸线生态环境,防止河岸崩塌和水土流失等现象的发生。
4. 新建水库工程在黄河下游地区新建足够的水库,提高当地的蓄水能力,以满足当地的灌溉、供水和排洪等需求,有效调控洪水,减轻洪水灾害的影响。
在水库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水文地质条件,确保水库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黄河治理措施
黄河治理措施简介黄河是我国重要的河流之一,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然而,由于山川起伏、水势险恶等地理原因,黄河在历史上频繁发生洪水,给沿岸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灾害。
为了减轻洪水灾害,保护河流生态环境,我国实施了一系列黄河治理措施。
本文将介绍黄河治理的主要措施及其效果。
黄河治理措施河道整治1.大堤加固:黄河上游地势险峻,河道弯曲,洪水泛滥时容易冲毁堤坝造成严重灾害。
为了防止洪水冲毁堤坝,治理工程采取了加固大堤的措施,包括在堤坝上加装石块、混凝土等防护措施。
2.河床清淤:由于河水携带大量泥沙,沉积在河床上导致河道狭窄,流速变慢,易导致水势积聚,引发洪水。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黄河治理工程进行了河床清淤,将河床上的淤泥清理干净,恢复了河道的通畅程度。
3.护岸加固:黄河河床多沙、易崩塌,为了保护岸边的建筑和防止冲毁,治理工程采取了加固护岸的措施,包括加装石块、建设防护墙等。
水库调节1.上游水库建设:黄河上游地区地势险峻,水位波动大,容易形成洪水。
为了调节上游水位,黄河治理工程建设了一系列水库。
这些水库可以在洪水来临时储存水量,减轻下游洪水的冲击。
2.下游水库建设:黄河下游地区地势平缓,易受洪水冲击。
为了减轻下游的洪水压力,治理工程还建设了下游的水库。
这些水库可以储存来自上游的洪水,在合适的时候释放出来,减轻洪水的冲击力。
生态保护1.河岸绿化:黄河上游地区土地贫瘠,生态环境较差。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治理工程进行了大规模的河岸绿化工作,种植了大量的树木和草地,提高了河岸的植被覆盖率,减少了水土流失。
2.生态保护区建设:为了保护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治理工程设立了一系列的生态保护区。
这些保护区限制了人类的经济活动,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了大量的植物和动物物种。
河道监测为了及时了解黄河水情,掌握河道变化情况,黄河治理工程进行了全程监控。
工程在河道上安装了大量的监测设备,包括水位计、水质监测仪等,可以实时监测黄河水情,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潜在的灾害。
浅议黄河下游水旱灾害治理对策
浅议黄河下游水旱灾害治理对策摘要:从我国社会历史发展中可以清晰地发现:黄河水旱灾害治理一直是关乎民生的重要议题。
从历史角度、社会发展角度、民生角度分析,黄河流域水旱灾害治理都是尤为重要。
基于此,本文将以黄河下游水旱灾害为核心论点,探讨水旱灾害治理的对策,望能够为相关水旱灾害治理工作者提供浅显的帮助。
关键词:黄河下游;水旱灾害治理;对策治理黄河下游水旱灾害的首要是清晰地掌握水旱灾害发生的成因,分析其消极影响,然后从此成因上着手确定治理对策。
最终达到预防、治理、修复三管齐下的目的,预防上主要是兴修水利;治理上主要是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修复上主要是最快恢复灾区经济发展。
一、黄河下游水旱灾害发生的成因1.1气候原因黄河下游位于我国东部,为大陆季风气候,该气候的主要特征是:降水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夏秋,因此也就形成了“冬春旱灾,夏秋水灾”的极化态势。
1.2地势原因黄河下游地势主要是以高原、山地为主,下游河流呈网状密布,渭河两岸支流众多,因此一旦发生水灾,水流湍急,不易控制。
1.3生态原因黄河下游地表绿植覆盖率相对较低,当然近些年已然明显改善,地表植被覆盖率低,致使土壤稳固性较低,不利于水灾防治;同样,缺少绿植保护,空气湿度不宜于控制,不利于旱灾防治。
二、发生水旱灾害的消极影响2.1农业减产当水旱灾害发生时,常常出现农作物减产、绝产的情况。
众所周知,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对农业的依赖是相当高的,再加上我国上千年的农耕文化,农业减产势必对民生带来极大的影响。
2.2社会发展受影响首先,水旱灾害发生会直接影响百姓的生活;其次,水旱灾害发生势必影响当地经济发展。
如果是相对比较严重的水旱灾害势必对当地民生、医疗、交通带来极大的负担,并且灾区的经济发展会停滞。
三、黄河下游水旱灾害治理对策3.1灾前预防其实,在自然灾害没有发生之前,做好预防工作是有必要的,中国历来有未雨绸缪的传统,我国著名思想家孟子曾说过:“虽有智慧,不如乘势。
黄河的治理与措施
黄河的治理与措施概述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流,也是中国的母亲河之一。
然而,由于多年来的不合理开发和管理,黄河面临着严重的水土流失、洪水灾害以及水资源的枯竭等诸多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理与措施。
治理措施1. 水土保持工程黄河流域的水土保持工程是治理黄河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修建河堤、河床整治、截流堤和水道疏浚等工程,有效减少了黄河的水土流失和泥沙淤积。
2. 水库调控为了解决黄河洪水问题,中国政府在黄河上修建了一系列的水库,例如龙羊峡水库、三峡水库等。
这些水库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调控,减少洪峰流量,保护下游地区的安全。
3. 生态补偿机制为了改善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中国政府建立了生态补偿机制。
该机制通过给予流域内的农民和居民生态补偿来鼓励他们保护水源地、植树造林、节约用水等,推动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4. 河道治理为了提高黄河的水运能力,中国政府进行了长期的河道治理。
这包括拓宽河道、清除淤泥、加强河床护岸等工程措施,使黄河能够顺利通航,提高经济效益。
5. 节约用水水资源的枯竭是黄河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节约用水政策,例如改善农业灌溉技术、推广水资源回收利用等。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对黄河水资源的需求和开发。
治理成效通过多年的治理与措施,黄河的环境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水土保持工程的实施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和泥沙淤积的问题。
水库调控和河道治理改善了黄河的洪水灾害情况,保护了下游地区的安全。
生态补偿机制激励了流域内农民和居民的参与,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恢复与保护。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黄河水资源的枯竭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节约用水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同时,治理成本较高,需要在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
结论黄河的治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农民、居民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与努力。
水土保持工程、水库调控、生态补偿机制、河道治理和节约用水等措施的实施为黄河的治理提供了重要借鉴和经验。
请说明黄河的上,中,下游的忧患和治理对策.【初三地理题】
请说明黄河的上,中,下游的忧患和治理对策.【初三地理题】请说明黄河的上,中,下游的忧患和治理对策.【初三地理题】【题目】:13.黄河上中下游忧患的表现、原因、对策各是什么?【答案解析】:(1)上游。
表现: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
原因:气候干旱、过度放牧、滥垦草地。
对策:禁止过度放牧,退耕还草,治理荒漠化土地。
(2)中游。
表现:水土流失严重。
原因:①黄土土质疏松,多孔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②地表缺少植被保护。
③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④人多地少,开发历史悠久,长期过垦过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⑤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
对策:①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
②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
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退耕还林、还草,禁止过度放牧等。
(3)下游。
表现:“地上河”。
原因:泥沙淤积。
对策:加固堤坝,冲刷河道。
【题目】:请说明黄河的上、中、下游的忧患和治理对策.【答案解析】:上游:造树种草、修建水库、合理放牧.中游:修建梯田.下游:加固大堤、疏通河道、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题目】:请简要分析黄河的上中下游存在哪些忧患以及应该采取的应对措施.【答案】:分析: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颜喀拉山,流经青海、四川等9省区,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千米.解答:建国以来,对黄河进行了综合治理.一方面在上、中游,特别是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控制水土流失,减少泥沙下泄;另一方面在下游修堤筑坝,加固黄河大堤.这样,对确保黄河下游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很大作用.故答案为:一方面在上、中游,特别是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控制水土流失,减少泥沙下泄;另一方面在下游修堤筑坝,加固黄河大堤.这样,对确保黄河下游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很大作用.点评:历史上黄河下游曾多次决口泛滥,给华北平原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黄河的忧患在上、中、下游表现各异;上游主要表现为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中游主要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下游因形成“地上河”,两岸河堤有决口的危险。
黄河下游河堤问题的主要应对措施-防洪工程论文-水利论文
黄河下游河堤问题的主要应对措施-防洪工程论文-水利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1 黄河下游险情及其原因分析1.1 生(动)物洞穴破坏由于河堤是历年修建的,其中使用填埋的土质和腐烂植物人们无法控制,尤其是抢险时使用的木桩、草袋等,在深埋的时候可能会受到老鼠等一些动物的影响和破坏,出现空洞现象,这样如果空洞较多就会出现管道渗透,这样漏洞险情极容易发生。
1.2 堤基渗透稳定遭到破坏,堤身稳定性差堤基大多是由历代修建沉淀下来的,它的特点是堤基依傍着河而建,大部分都是由砂层、沙质土质来组成的,表面只是覆盖了一到三米的黏土层,堤基的条件较差。
同时,因为堤基也有了一定的历史,有又很多经常性出现决口的地方,地段的土质不好,容易发生水的渗透。
同时又因为是堤后填坑,近堤取土,长年累月会出现一些坑塘积水,洪水位越来越高,渗透压力也越来越大,隐患越来越多。
同时,堤防是由于常年培高的,受到长时间的浸泡,提升的稳定性较差,因此很容易发生险情。
1.3 险工、险段未彻底处理,安全监测有问题黄河的下游有许多历史遗留的险工险段,有些地段建筑时间过久,内部存在的隐患较多,即便是近年来不断地进行补救,但是仍不能杜绝险点的存在。
同时,由于下游的监测仪器设置较少,探测难度较大,投入又不够,使得安全检查存在漏洞。
2 河堤问题的主要应对措施2.1 加强堤防工程管理在我国针对黄河下游河堤的安全管理中,已经颁布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和规定,要求在工程管理过程中应该与河堤的实际情况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其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管理,从而实现黄河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在此过程中,首先要利用权责制,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头上,这样能够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使工作人员能够各尽其职,有利于提高黄河的实施安全。
在完成工程项目之后,要在一定的时间段对河堤进行工程检查和维护,杜绝临河打井和取土,并对堤防临河侧靠堤脚处作好防浪林的建造,对存在的隐患及时进行补救。
黄河下游治理问题的策略
黄河下游治理问题的策略
潘家铮
【期刊名称】《人民黄河》
【年(卷),期】2004(026)004
【摘要】黄河下游的治理问题非常复杂,随着黄河下游来水量、洪水量及泥沙量的变化,治理策略也应做相应的调整.小浪底水库对中常洪水的调控运用应满足下列条件:①能防御标准洪水;②为下游减淤尽量延长拦沙期;③通过各种措施提高平滩流量.黄河下游生产堤现阶段应以调整改造为基础,配合其他措施达到稳定下游河势、提高平滩流量、改造滩地生产布局等目标.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应考虑黄河生态用水量,并能起到解决好黄河下游的长治久安的作用.
【总页数】2页(P6-7)
【作者】潘家铮
【作者单位】国家电网公司,北京,100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882.1
【相关文献】
1.黄河下游河道形态变化及应对策略——"黄河下游滩区生态再造与治理研究"之一[J], 张金良;刘继祥;万占伟;鲁俊
2.关于近期黄河下游滩区治理问题 [J], 齐璞
3.企业"两金"治理问题及管控策略 [J], 吴明清
4.中国农村公共事务治理问题及发展策略 [J], 于霄达
5.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治理问题及策略研究 [J], 杨革;李晓辉;陈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未来黄河下游治理的主要对策(一)论文摘要:针对黄河下游治理难度大、河情十分特殊的实际,提出了黄河下游治理的主要对策:①必须把握黄河未来水沙变化的规律;②要解决好黄河下游水资源不足的实际问题,在加大减沙入黄措施的同时寻求调水济黄途径;③应加大宽河道整治力度,重点研究“二级悬河”治理的对策;④对黄河下游宽河道边界应有新的布局;⑤黄河口治理应采取“输、挖、分”并举的方案,即束水冲沙、输沙人海,挖沙疏浚和科学分洪。
论文关键词:河道整治;“二级悬河”;黄河口治理;泥沙;水资源;黄河下游黄河治理特别是黄河下游的治理,历来是中华民族兴国安邦的大事。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对黄河的治理问题十分重视,黄河治理开发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这不仅促进了整个流域经济的发展,而且也保障了黄淮海平原的安全。
但黄河毕竟是世界上治理难度最大的河流,河情十分特殊,目前,黄河洪水尤其是泥沙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黄河下游河道行洪能力衰竭,仍存在洪水威胁,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并且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用水量挤占下游输沙等生态用水。
使环境也趋于恶化。
因而,未来黄河下游的治理不仅对带动相关区域经济增长意义重大,而且还关系到国民经济体系的布局。
1必须把握未来水沙变化规律研究某条冲积河流的演变规律时,首先应搞清来水来沙条件,因为来水来沙条件是塑造河床边界的主要因素。
黄河下游河道的河型及其河相关系乃至悬河态势,主要是历史上来水来沙条件形成的。
上段宽阔的河漫滩及下段堤距不大的窄河段,基本上能适应当时的水沙条件。
1986年以来,随着黄河上、中游治理开发的进行,下游来水来沙条件发生了变化,来水持续偏枯,大洪水发生几率减小。
洪峰流量也显著降低。
现在所讲的千年一遇洪水的洪峰流量,是在一定的假定条件下分析出来的,对目前的工程设计有一定借鉴意义,但这方面的论证毕竟不够严密,主要应该把伊河、洛河夹滩地区的滞洪作用及上游工程的影响研究清楚。
否则,未来黄河下游防洪及河道整治工作很难在科学的水沙条件下开展。
笔者认为,黄河下游稀遇洪水的洪峰流量可能有所减小,防洪标准也不应过高。
世界各国防洪多以实际发生过的历史最大洪水或百年一遇洪水作为防御标准。
水利行业以外的人士根据国外的方法,常常对黄河堤防防洪标准及我国常用的洪水频率分析方法提出质疑,认为确定百年一遇洪水流量要有千年的样本,千年一遇洪水流量应有万年的样本。
实际上没有那么长的水文资料,确定几百年以上一遇洪水的洪峰流量值,难免受人为影响。
但必须承认,未来黄河下游治理所对应的泄洪流量的趋势是减小的。
按照水沙条件决定河道边界的认识思路,上游大洪水的洪峰流量减小了,下游自然不需要那么宽的河道,否则,边界条件与水沙条件不相适应,用目前宽河道的堤防直接防洪,必然会出现众多问题,平面上、剖面上都会出现畸形图案,让人们治理的思路也难以清晰,甚至会自相矛盾。
例如,一方面主张破除生产堤,甚至对河道整治措施也有怨言,目的不外乎是希望增大洪水的漫滩几率,加强滩槽水沙交换;另一方面又希望通过小浪底水库的调水调沙运用,给下游一个所谓的“有利”水沙条件,减小漫滩几率,显然这两方面存在着矛盾。
从另一个角度讲,人们根据当年三门峡水库运用初期下游河道冲刷的实测资料,大都认为小浪底水库在拦沙期对黄河下游减淤作用巨大。
小浪底工程投入运用几年来,在水库已累计淤积泥沙10多亿m的条件下,下游仅冲刷3亿多t(人海泥沙仅1亿t左右),而且还经常出现上冲下淤的不利局面。
究其原因,主要是近几年遇到了偏枯的来水条件(来水量只相当于原设计入库水量的一半,年均来沙量仅有3亿多t)。
显然,如何用好小浪底水库这张黄河下游治理的“王牌”。
其前提是必须研究清楚黄河未来水沙的变化规律。
2黄河下游治理要重视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问题黄河下游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属长期性、区域性、资源性缺水,缓解黄河下游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根本措施是从外流域调水济黄。
为增加来水量,需要同淮河流域甚至汉江流域的河流相沟通,尤其是在淮河流域、汉江流域的暴雨期,可将淮河流域、汉江流域无法承受的洪水调入黄河,把黄河下游河道作为淮河及汉江上游各大支流洪水的入海通道。
只有将其他流域的灾害水变成黄河下游河道的冲沙、灌溉及生态环境用水,小浪底水库在调水调沙运用时才会有更多的余地和更好的效果,也才能通过现有的下游引黄工程,包括引黄济津、引黄入冀、引黄济青工程,向河南、山东、河北等相关地区供水。
此外,还可进一步通过河北水系的局部调整接济京津,最大限度实现黄淮海平原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把所替代出的输沙用水量再加以分配,尽量考虑黄河中、上游用水,缓解水资源短缺局面,使黄河上、中游地区植被建设维持基本的生态用水量。
这类措施对于黄河治理效果最佳,应作为主攻方向,否则,10年甚至20年后,黄河下游的状况将仍旧难以改观。
3加大宽河道整治力度,重点研究“二级悬河”治理对策黄河下游河道上宽下窄,其中宽河段堤距较宽,最宽达24km,河势游荡多变,经过多年整治,主流摆动幅度大大减小。
然而,由于近20年洪水漫滩几率小,泥沙淤槽不淤滩,一些河段“二级悬河”发展迅速,使不少河段“槽高、滩低、堤根洼”的现象更加突出,对两岸防洪的威胁急剧加大。
因此,“二级悬河”成因、危害及治理对策应是黄河下游治理的主攻方向。
建议在调查“二级悬河”分布部位及分析其形成过程的基础上,通过河工动床模型试验和数学模型计算等手段,预测其演变趋势,判定各级洪水可能发生滚河或顺堤行洪的危害状况,制定相应治理对策。
河道整治是宽河段治理的有效措施之一,需要抓紧整治黄河下游游荡型宽浅河道,尽快建成理想的泄洪输沙通道。
河道整治工程还是防洪和防治畸形河势的前沿阵地,只有把这项工作做好,才能减轻大堤的直接压力,防止发生横河、斜河、滚河。
2002年7月习城滩万寨渠堤冲决,并经串沟直接逼近大堤,这实际上与河势下挫、工程控导不力有关,如果河道整治工程配套,就可避免这一险情的发生。
所谓的“二级悬河”,实际上是超饱和挟沙水流在已成为悬河的宽河段上,沿固定流路长期造床的必然结果。
人们在游荡型多沙河流模型试验中发现,只要滩地空间足够大,即使没有生产堤和护滩工程,在某一时段内也能形成槽底高于滩面平均高程的悬河,若堤外地面低于堤内河床高程,此时即相当于“二级悬河”。
这说明在黄河下游上段这种宽河条件下,滩地不可能产生均匀的淤积,即使不修生产堤,不建河道整治工程,由于自然堤逐渐形成(造成滩唇高仰)的原因,大堤内侧的堤河也会存在,堤根还会低洼。
非游荡型模型小河试验表明,超饱和挟沙水流致使滩槽高差减小的速率较大,表面上看流路较稳定,但随着主槽河床抬高,水流逐渐漫溢,出现滩唇和滩地横比降。
当槽底比滩面高到一定程度时,即形成了严重的“二级悬河”局面。
滩地逐渐出现串沟,又逐渐夺溜改河,最后主河还是“滚”过去了。
在黄河下游窄河段也存在这种可能,例如,在山东长清顾小庄一桃园段,黄河溜势往东北方向急转,1958年及1976年洪水期在桃园附近都曾发生过裁弯取直、河势改变的险象。
近20年来该河段主槽淤高了2~3m,滩地淤积很少,滩唇普遍高于洼槽2~3m,形成了更为不利的局面,目前的设计洪水位比1958年及1976年最高洪水位高出3m左右。
以此为依据,赵业安等专家预测,一旦发生8000~10000m/s的大洪水,洪水很可能撇弯走直,在顾小庄一桃园之间改道,顺着洼槽直冲长清归德镇、长清区城区一带及玉符河右岸睦里闸一北店子大堤,致使部分滩区发生毁灭性灾害,并危及上下游河段的河势变化及防洪安全,进而威胁到济南市新市区的开发。
笔者进行的清水造床第一组试验,选用密度略大于1t/m的塑料沙铺成河床边界,河床可动性强,易形成游荡型小河;只是由于挟沙水流没有处于超饱和状态,因此河床未出现严重堆积,没有形成“二级悬河”。
第四组试验与上述第一个组次试验的水沙及河床边界条件相同,只是加上了河道整治工程和一些生产堤。
试验结果表明,河道整治工程及生产堤的修建,加快了“二级悬河”的形成速率,同时加重了“悬”的程度。
这时小的河槽摆动虽然少了,但又可能不断孕育着大的摆动、大的灾害。
人们最关注东明、长垣等几个“二级悬河”局面严重的河段是否会出现滚河,所以在两岸修了不少防护工程。
实际上,在中、上游泥沙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二级悬河”的范围会不断扩大,程度也会逐渐加重,造成危害的可能性也将加大,引起的灾情将越来越重,易出险情特别是易滚河的河段也会增多,例如在东坝头以上河段也会出现滚河现象。
1996年笔者进行花园口一东坝头河段小浪底水库正常运用后的河势变化预报试验时,曾采用了包括高含沙水流过程的水沙系列。
模型中花园口河段淤积严重,主河高程比老滩还高,试验中出现过部分水流在双井工程上首进入支流的不利局面,甚至流量在10000m/s左右时,大河曾从双井工程下首分流进入原阳高滩,最后全部夺溜滚河。
多年前这一试验结果说明,这一河段的河势已相当严峻。
“二级悬河”的根治必须同黄土高原的治理及从相关流域调水结合起来,即运用工程手段,改变多沙来源区的侵蚀基准面,拦减泥沙。
黄委正大规模修建淤地坝,这是一个机遇。
实际上,如果修建“石埂梯田”,也能长期有效地保持水土,中东地区数千年前修筑的这类梯田,现在还发挥著作用。
20年前笔者曾设想,如能把黄河下游数万名修防人员抽调一半到中游搞水土保持工作,那么下游治理的压力可能自然减轻;体制上的变化,又会促使本来准备堆放在下游的大量石料上移到黄土高原,减沙入黄效果将会提高,下游河道的危险局面也将必然改观。
应该承认,如何通过机构调整把节省出的大量人员划拨到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大规模建设水土保持工程,专治黄河多沙这个症结,也是值得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