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
植物学doc
植物学一.名词解释1.植物学:是一门研究植物形态解剖、生长发育、生理{HYPERLINK "/view/10382.htm"|生态、系统进化、分类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的综合性科学,是生物学的分支。
2.植物界各大类群: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类植物、苔藓类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_。
3.《植物名实图考》:清代的《植物名实图考》(1848)记载了野生植物和栽培植物共1714种。
4.《齐名要术》:公元第六世纪,北魏《齐名要术》概括了当时农、林、果树、野生植物的利用。
5.《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是闻名中外的要书,书中描述了藻、菌、苔藓、蕨类、和种子共1173种。
6.《诗经》:约在2000多年前,《诗经》就提到了200多种植物。
7.《植物种志》:18世纪著名的瑞典博物学家林奈,发表了《植物种志》(1753)建立了“双命名法”。
8.双名法:是用“属名”和“种加词”这两个词来对一个物种进行命名。
9.分化:由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逐渐到细胞的分裂停止,细胞外形伸长,以至形成各种具有一定功能和形态结构的细胞过程,叫做细胞的分化。
10.组织:是指凡是相同形态结构相似,生理功能相近的细胞群构成的结构叫组织。
11.胚乳:一般是指被子植物在双受精过程中精子与极核融合后形成的滋养组织,也称内胚乳。
12.胚:由(合子)发育而成的新一代植物体的雏型(即原始体)。
13.种皮:指被覆于种子周围的皮。
14.壳斗:指植物坚果外面或下部呈杯状、碗状、盘状或球状的总苞,外面常有针刺或鳞片。
为苞片聚集愈合而形成的碗状器官,通常包着果实。
15.柑果:是由复雄蕊具中轴胎座的上位子房发育而成的,为柑橘类植物特有的一类肉质果。
16.瘦果:是由1~~3心皮组成,上位子房或下位子房发育而来的,内含1粒种子的一种不裂干果。
17.梨果:是由复雄蕊的下位子房和花筒愈合发育而成的一类肉质假果。
18.花:被子植物发育到一定阶段时,在茎上孕育着花原基并发育为花。
植物学简述
植物学简述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理、生态、遗传、进化和分布等的一门科学。
它不仅在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农业、林业、医药、食品、环保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从植物学的定义与重要性、分类与系统发育、组织与结构、生长与发育、生理功能与代谢、生态学特性与环境适应性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植物学的定义与重要性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的科学,其研究对象包括种子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等。
植物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当时人们就开始对植物进行观察和描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植物学的研究领域也不断扩展,包括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等多个领域。
植物学在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植物学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还可以为农业、林业、医药等领域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此外,植物学在生态学和环境科学中也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如何保护环境。
二、植物的分类与系统发育1.分类的原则与方法植物的分类是根据植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和生态等特征进行分类和命名的一种方法。
分类的原则包括形态学原则、遗传学原则和生态学原则等。
形态学原则是根据植物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遗传学原则是根据植物的遗传关系进行分类,生态学原则是根据植物的生态环境进行分类。
2.植物系统发育的理论基础植物系统发育是指植物从祖先到现在演化过程中的历史和规律。
系统发育的理论基础包括进化论、遗传变异理论和分子进化理论等。
进化论认为物种是不断进化的,遗传变异理论认为遗传变异是物种演化的基础,分子进化理论则认为分子进化的速度和方向可以反映物种的演化历程。
3.分类与系统发育的研究意义分类与系统发育的研究对于了解植物的演化历程和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不同物种的分类和系统发育研究,可以揭示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和演化历程,为保护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提供理论依据。
植物学名词解释
上册1.植物学: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殖、分类、生理、生态、分布、起源和发展、遗传与进化的科学。
2.细胞:细胞是构成生物机体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外始式分化:根的初生木质成熟方式从外至内渐次发育成熟,称为外始式分化。
4.分化: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特化。
5.组织:来源相同,形态结构相似,执行一定生理功能的细胞群,称为组织。
6.花:花是适应生殖功能的变态短枝。
7.茎:来源于胚芽,是植物地上部分的轴状体。
8.变态:植物器官为了适应某一特殊的环境,改变了原有的功能和形态,这种变化能够遗传下去,称为变态。
9.保护组织:覆盖于植物体表起保护作用的组织,例如表皮。
10.芯皮:芯皮是组成雌蕊的基本单位,由叶变态而成。
11.被子植物:种子由果皮包被的一类植物。
12.裸子植物: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的一类植物。
13.叶序:叶在茎上的排列顺序。
14.虫媒花:借助昆虫传送花粉的花是虫媒花。
15.边缘胎座单子房,一室,胚珠着生在腹缝线上。
16.花公式:用特定的符号和数字表示花各部分组成的式子,称为花公式。
17.种子:是种子植物的生殖器官。
18.休眠:种子成熟后,在适宜的环境下也不立即萌发,必须经过一段相对静止的时间,才能萌发,这一特性叫种子的休眠。
19.胚珠:胚珠是芯皮腹缝线上的卵形突起,发育成熟后由珠被、珠心、珠柄、珠孔、合点等部分构成。
珠心组织内产生胚囊母细胞,并由其发育成配囊。
20.侵填体:进入导管内部的瘤状后含物,称为侵填体。
21.双受精:被子植物受精过程中,进入胚囊的两个精子,一个与卵结合成合子,进一步发育成胚;一个与两个极核结合成三倍体的胚乳核,并进一步发育成胚乳,这一特殊的受精方式,称为双受精。
22.分生组织:在根尖、茎尖和形成层中,具有持久分生能力的细胞群,称为分生组织。
23.次生保护组织:由木栓形成层(侧生分生组织)及其衍生细胞形成的具有保护功能的组织。
24.花序:花在花序轴上的排列顺序。
(完整版)植物学知识点总结
植物学第一章绪论一.1.植物:一般有叶绿素,自养;无神经系统,无感觉,固着不动。
2.植物界被子植物种子植物雌蕊植物维管束植物裸子植物高等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颈卵器植物真菌细菌菌类植物卵菌黏菌孢子植物地衣地衣植物褐藻红藻非维管束植物蓝藻低等植物绿藻黄藻藻类植物金藻甲藻硅藻裸藻轮藻3.生物界的分。
○1二界系统:植物界(光合,固着)、动物界(运动,吞食);○2三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变形虫,具鞭毛,能游动的单细胞群体);○3四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原始核);○4五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菌物界;○5六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菌物界、非细胞生物界(病毒、类病毒)区别:原生生物界与原核生物界4.植物作用□1植物在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功能◇1合成作用(光合作用): 6CO2+6H2O→C6H12O6+6O2(三大宇宙作用)○1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2将光能转化为可贮存的化学能;○3补充大气中的氧。
◇2分解作用(矿化作用)复杂有机物→简单无机物意义:a、补充光合作用消耗的原料b、使自然界的物质得以循环□2植物与环境○1净化作用:对大气、水域及土壤的污染具有净化作用,其途径是吸收,吸附,分解或富集。
○2监测作用:监测植物-对有毒气体敏感的植物。
○3植物对水土保持、调节气候的作用。
○4美化环境。
○5其它:杀菌(散发杀菌素);减低噪音等等。
□3植物与人类人类的衣、食、住、行、医药及工业原料等都直接或间接大部分与植物有关;第二章植物细胞与组织一.1.细胞概念细胞(cell) 是构成植物和动物有机体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细胞学说的内容○1植物与动物的组织由细胞构成○2所有的细胞由细胞分裂或融合而成○3卵细胞和精子都是细胞○4单个细胞可以分裂形成组织病毒是目前已知最小的生命单位,仅由蛋白质外壳包围核酸芯所组成二.原生质(化学和生命基础)原生质是细胞活动的物质基础,可以新陈代谢。
《植物学》直接打印版
绪论欧阳学文一、植物界的类群及多样性(一)、地球生命的起源1创世说;2自然发生说;3天外起源说。
目前被普遍接受的是通过“前生命的化学进化”过程,由非生命物质产生,并经长期进化延续至今,即“生命的进化起源说”。
(二)、生物界的划分对于生物界划分出现如下系统:1〉两界系统:18世纪瑞典植物学家林奈(C.Linnaeus)根据能运动还是固着生活、吞食还是自养把生物界划分为两界。
两界系统动物界(Animalis)(能运动,异养);植物界(Plantae)(固着,具细胞壁,自养)。
2〉三界系统:19世纪前后,由于显微镜的广泛使用,人们发现有些生物兼具有动、植物的特征。
据此1886年由赫克尔(E.Haeckel)提出三界系统,把具色素体、眼点、鞭毛、能游动的单细胞低等植物独立为一界,加入原生生物界。
原生生物界(Protista) 菌类、低等藻类、水绵三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3〉魏泰克的四、五界系统1959年美国的魏泰克(whittaker)将真菌从植物界中分离出来,提出了四界系统,原生生物界四界系统植物界真菌界(Fungi)动物界1969年,美国的魏泰克(whittaker)将细菌和蓝藻从原生生物界中独立分出,而把生物界划分为五界系统:原核生物界(Monera)(蓝藻,细菌)原生生物界五界系统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4〉六界系统:1979年陈世骧根据生命进化的主要阶段,将生物分成3个总界的六界的新系统。
病毒细菌界六界系统蓝藻界植物界动物界真菌界(三)、植物界的六大类群(二界系统)藻类、菌类、地衣、苔藓、蕨类、种子植物种子植物是现今世界上种类最多,形态构造最复杂,和人类经济生活最密切、最进化的一类植物。
全部树木和绝大多数经济植物都是种子植物,本课程的形态解剖部分将着重讨论种子植物的结构。
(四)、植物的多样性(1)种类繁多,数量浩瀚(2)分布广泛(3)形态结构多种多样(4)营养方式多样光和自养植物、化学自养植物、寄生植物、腐生植物(5)生命周期差别很大细菌为2030min;草本类型多为一年、两年生植物;多年生种子植物,其中木本树龄可达成百上千年。
植物学
植物学植物学是一门研究植物形态解剖、生长发育、生理生态、系统进化、分类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的综合性科学,是生物学的分支学科。
植物学植物学botany是生物学的分支学科。
是研究植物的形态、分类、生理、生态、分布、发生、遗传、进化的科学。
它的主要分科有植物分类学、植物形态学、植物解剖学、植物胚胎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植物病理学、植物地理学等。
目的在于开发、利用、改造和保护植物资源,让植物为人类提供更多的食物、纤维、药物、建筑材料等。
分支生物学的分支学科,以植物为研究对象。
早期人类的食、住、衣、药、装饰物、工具等乃至巫术用品无不取自植物。
绿色植物借助光合作用制造食物,养育了一切生物,而今日人类及许多生物所需的氧气全系35亿年以来植物借光合作用所产生。
原始人先是采集植物,以后进而种植植物,自农业人口定居之後才出现了人类文明。
人类在这些活动中积累的知识便构成今日植物科学的基础。
今日常称亚里斯多德的弟子泰奥弗拉斯托斯(Theophrastus,300BC)为植物学创立者。
西元1世纪,希腊的迪奥斯科里斯(Pedanius Dioscorides)将植物分为芳香、烹饪及药用3类。
西元1世纪,老普林尼的《博物志》中也记载不少植物知识,但谬误甚多。
中国的药草书出现甚早,但对西方植物学无直接贡献。
印刷术流传後,西方的草药志(herbal)才於15∼16 世纪逐渐出现。
16世纪研制出光学镜头和复式显微镜,开创了一个新纪元。
17世纪的植物学家不再偏重於研究药草,鲍欣(Gaspard Bauhin)提出许多至今有效的新概念。
胡克(Robert Hooke)、格鲁(Nehemiah Grew)及马尔皮基(Marcello Malpighi)等人的工作创立了植物解剖学。
胡克创「细胞」一词。
18世纪,实验生理学初步证明,植物在阳光下吸收水和二氧化碳,增加植株重量,并放出氧气。
1753年林奈(Carolus Linnaeus)发表《植物种志》一书,确立了双名制,并将生殖性状(花)用为重要分类根据。
植物学的含义
绪论一、植物学的含义: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界和植物体的生活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植物学研究的目的和任务:是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去掌握植物体的生长发育及植物界规律,从而达到充分利用改造植物,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为社会主义服务。
二、植物界及植物的多样性1、种类多地球上现有的生物已知的有200多万种,其中植物:50万种。
包括:藻类、菌类、地衣、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由这些种类繁多的植物构成庞大的植物界。
2、分布极为广泛从高山至平原、从海洋至陆地、从赤道至南北极、到处都有植物的分布。
3、植物体的大小、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各不相同如:单细胞植物、群体、多细胞植物、绿色植物、非绿色植物。
由以上三个方面我们可以说,自然界中生长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形成了复杂的植物界。
三、植物在自然界和国民经济中的意义1、合成有机物提供生命所需要的物质、能量和氧气。
2、促进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3、在国民经济中,植物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质资源四、植物学的发展简史植物学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生产实践是分不开的,它是在类的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古时候的人类,在采集野生植物的过程中,逐渐认识了植物,并且学会了栽培植物。
随着农、牧业的发展,积累了有关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的知识。
我国是研究植物最早的国家之一。
早在二千多年前,•周代的诗经已记载了200多种植物。
汉代(公元前200多年)的《神农本草经》记载药用植物365种。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概述了当时农、林、果树和野生植物的栽培利用,提出了豆类植物可以肥田及嫁接技术。
•明代李时珍从1552-1578年,•花费了27年的时间编著了《本草纲目》一书,分以三十年的深入实践,详细记载了1892种药物,其中1094种是植物,现已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这是世界植物分类和药学方面的重要文献。
清代吴其 •《植物名实图考》和《植物名实图考长编》,是我国植物学的又一巨著。
总之,我国古代植物学萌芽很早,成绩也很大,但由于长期封建制度的束缚,而只限于记载和描述阶段,发展很慢。
植物学
peripheral cells of root caps
23
伸 长 区
细 胞 分 化
21:02
细 胞 轴 向 伸 长
24
成 熟 区
或 Root hairs on a primary root of radish
根 毛 区
21:02
Raphanus sativus 萝卜
25
电 子 显 微 镜 下 的 根 毛
初生结构(primary structure): 初生结构(primary structure):由初生
组织共同所组成的结构。 组织共同所组成的结构。
根的初生结构: 表皮、 根的初生结构: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
三个部分构成。 三个部分构成。
21:02 30
根的初生生长(primary growth) growth) 根的初生生长(
Chapter 2 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
§2.1 根 §2.2 茎 §2.3 叶
21:02
1
21:02
2
种子植物( plant) 种子植物(seed plant)分裸子植物
和被子植物两大类群;主要特征包括: 被子植物两大类群;主要特征包括: 两大类群 1 有性生殖的产物为种子(seed); 有性生殖的产物为种子(seed); 2 受精过程中产生花粉管(pollen tube) 受精过程中产生花粉管(pollen tube) 3 孢子体更发达、结构更复杂,配子体 简化且寄生在孢子体上。
毛茛
初生生长
初生组织
初生结构 表皮 皮层 维管柱
21:02
31
表皮(epidermis):结构及其生理功能 结构及其生理功能 皮层 (cortex) 内皮层(endodermis) 内皮层
植物学ppt_图文
三、植物命名法
同物异名
同名异物
学名是国际植物命名法所规定的。
国际植物命名法规(ICBN)(International Code of Botanical Nomen clature)是1867 年A.P.De-Candollo等倡议的。 规定使用双名法。
一个完整的学名=属名+种加词+定命人 学名由拉丁文或拉丁化的其他文字构成。
属名的第一个子母必须大写,其余必须小写。
如:Photinia chingiana Ching
( 为什么要使用拉丁文)
(1)属名的来源 (2)种加词的来源 (3)命名人 (4)其它
-- et --、--(jao)--、--ex--(后者带前者发表) --em--、(后者补充修订) --in--、(前者委托后者在文章中发表)
(1)单细胞、群体、丝状体; (2)原核生物,有周质(色素质)和中心质(中央体)的分化; (3)细胞壁主要的成分为粘肽,外面有果胶酸和粘多糖构成的胶
质鞘包围。(有的认为细胞壁主要的成分为纤维素) (4)含叶绿素a、藻蓝素、藻红素等; (5)光合产物为蓝藻淀粉和蓝藻颗粒体; (6)生活史中无如何运动细胞;
2、繁殖 (1)营养繁殖 单细胞类型---直接分裂 群体类型---大群体破裂为小群体 藻丝体类型---形成藻殖段(形成原因:
细胞死亡、形成异形胞、分离盘、其他) (2)无性生殖 厚壁孢子、外生孢子、内生孢子 无有性生殖
3、分布
营养细胞 死细胞
隔离盘
4、蓝藻的代表植物
1纲(蓝藻纲)、3目(色球藻目、管孢藻目、颤藻目) 、150属、1500余种
居群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活着的同种 个体的集群体。广义的居群概念和物种相似。
植物学
《植物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基本内容植物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主要介绍植物形态、结构、生长发育以及与功能的关系,植物界系统演化的规律,植物的类群、分类以及主要代表植物的识别,增进学生植物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植物学基础知识;此外,帮助学生树立环境意识和自然界可课程简介持续发展思想,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以及合理开发利用植物资源打好必要基础。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植物学是植物生产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全面掌握植物形态结构以及发育、植物分类及类群、植物系统演化的规律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植物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相互关系以及植物与人类的关系,为今后学习相关课程提供必要的植物学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树立环境意识和自然界可持续发展思想,促进学生生物学素质的全面提高。
主要任务:第一从细胞、组织、器官等水平了解和掌握植物的形态与结构,以及植物分类的基本知识、植物类群、被子植物分科的知识;第二培养学生观察、了解植物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如观察植物的基本方法、显微镜的使用技术、重要植物的识别、植物的鉴定方法等;第三了解和建立植物的结构和功能统一、植物演化和系统发育的规律、以及植物多样性的理论和思维;增进对植物的热爱和自然保护的意识;第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和能力。
三、基本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植物的形式多样性,植物学的发展历史,植物及其学习植物学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
教学要点:讲述学习植物学的目的、任务和方法;植物学课程的性质、主要内容;植物学的历史和发展动态,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及与人类关系,植物多样性及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教材:《植物学》(全国高等农林专科统编教材),吴万春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五、教学进度安排方案1、教学进度安排汇总表序号(章节)课程内容学时数授课实验合计1 植物细胞 4 42 种子与幼苗 2 23 植物组织 2 24 营养器官根 2 4 65 营养器官茎 2 4 66 营养器官叶 2 2 4营养器官的整体性及其与功能的统76 4 10一性和对环境的适应性8 生殖器官花 4 2 69 种子发育与果实 4 2 610 植物类群及分类 2 2 411 被子植物形态学基础知识 2 212 双子叶植物纲 2 213 单子叶植物纲 2 214 植物起源与系统演化 4 4合计40 20 60 2、各章节教学目的要求及内容要点第一章植物细胞教学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细胞的概念、细胞学说、植物细胞类型及真核细胞的基本特征第二节细胞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原生质及原生质体第三节.植物细胞的外被结构特点一、细胞壁二、细胞膜第四节植物细胞间的联络结构一、纹孔二、胞间连丝第五节植物细胞质及其细胞器一、胞基质二、细胞器三、细胞骨架系统第六节植物细胞核一、核的形态及其在细胞内的分布二.核的超微结构三.核的功能第七节.植物细胞的后含物:一.淀粉、二.蛋白质、三.油和脂肪四.丹宁和色素五.晶体和硅质小体第八节植物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一.细胞周期二.有丝分裂三.无丝分裂教学要求:掌握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植物学名词解释
植物学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球果球果由大孢子叶球发育而来球状结构,球果由多数种鳞和苞鳞及种子组成,是裸子植物松柏纲特有的结构。
2.珠鳞与种鳞在松柏纲植物中,大孢子叶常宽厚,称珠鳞,经传粉受精后,珠鳞发育成种鳞。
球果成熟后,种鳞木质化或成肉质,展开或不展开。
3.孑遗植物曾繁盛于某一地质时期,种类很多,分布很广,但到较新时代或现代,则大为衰退,只一、二种孤独的生存于个别地区,并有日趋灭绝之势的植物,被称为孑遗植物,如我国的银杏、水杉和产于美国的北美红杉。
4.原叶体原叶体蕨类植物的配子体特称为原叶体。
原叶体多为心形叶状体。
在其腹面有假根,并产生颈卵器和器。
颈卵器中的卵受精后发育成胚,再进而发育成孢子体,不久原叶体即枯萎死亡。
5.聚合果与聚花果聚合果是由一花雌蕊中所有离生心皮形成的果实群。
聚花果是由整个花序形成的果实,故又称花序裹或复果,如桑、无花果及凤梨(菠萝)等动物的果实。
6.柔荑花序柔荑花序为无性花序的一种,有多数无柄或短柄的单性花着生于花轴上,花被有或无,花序下垂或直立,开花后一般整个花序一起脱落。
如杨柳科、壶斗科、胡桃科、荨麻科植物的雄花序。
这类具柔荑花序的植物称为柔荑花序植物。
7.单体雄蕊与聚药雄蕊单体雄蕊雄花多数,花药分离。
花丝连合成一束或管状。
这样的雄蕊群称单体雄蕊。
单体雄蕊是锦葵科的主要特征之一。
聚药雄蕊为雄蕊连合的方式之一。
雄蕊的花丝分离而花药连合,称为聚药雄蕊。
聚药雄蕊是菊科的一大进化特征,是菊科植物对虫媒传粉的一种适应。
8.侧膜胎座与中轴胎座侧膜胎座雌蕊由多心皮构成,各心皮边缘合生,子房1室,胚珠着生在腹缝线上,如油菜、三色堇和瓜类动物的胎座式。
中轴胎座雌蕊由多心皮构成,各心皮互相连合,在子房中形成中轴和隔膜,子房实数与心皮数相同,胚珠着生在中轴上,如绵、柑橘等的胎座式。
9.蔷薇果蔷薇属动物的果,为由多半分离的小瘦果聚生于壶状的肉质花筒内所形成的聚合果,如XXX的果。
10.柑果外果皮革质,有许多挥发油囊;中果皮疏松髓质,有的与外果皮结合不易分离;内果皮呈囊瓣状,其壁上长有许多肉质的汁囊,是食用部分,如柑橘、柚等的果实。
植物学名词解释
植物学名词解释1. 植物学:- 定义: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的科学领域,包括植物的结构、分类、生长、发育、生理功能以及它们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等。
- 解释:植物学是一门对植物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旨在深入了解植物的各种特征以及它们在不同环境下的生存和生长方式。
2. 植物:- 定义:植物指的是一类具有细胞壁、有机物质合成能力、进行光合作用的多细胞生物,包括细菌、藻类和真核植物等。
- 解释:植物是一种生物体,具有特定的生物学特征,如细胞壁的存在、能够合成有机物质、通过光合作用产生能量等。
3. 植物分类:- 定义:植物分类是将植物按照其相似性和关系进行分组和命名的科学方法。
- 解释:植物分类是对植物进行系统研究和分类的过程,通过比较植物的形态、结构、遗传信息等特征,将其分为不同的类群,以便更好地了解植物的多样性和演化。
4. 植物生长与发育:- 定义:植物生长与发育是指植物从种子发芽到成熟植株的整个过程,包括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和器官形成等。
- 解释:植物生长与发育是植物的生命周期,它包括了植物各个阶段的生物学变化和形态发育过程。
5. 植物生理功能:- 定义:植物生理功能是指植物体内各种生化和生理过程,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营养吸收等。
- 解释:植物生理功能是植物体内各种生命活动的基本功能,包括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自身所需的有机物质、通过呼吸作用获得能量等。
6. 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 定义: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是指植物对环境中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要素的感应和适应能力。
- 解释: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是植物为了适应生存环境,对环境中各种因素的感应和响应过程,包括对光线、温度、湿度和营养等要素的适应性变化。
以上是对植物学中常见名词的解释,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植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注:本文档内容均为植物学基础知识解释,不涉及法律内容)。
植物学(完整课件)
CONTENTS
• 植物学概述 • 植物细胞与组织 • 植物的营养器官 • 植物的繁殖器官 • 植物的生长发育 • 植物的分类与进化
01
植物学概述
植物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来自植物学的定义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生命现象和植 物界演化规律的科学,涉及植物 的形态、结构、生理、生态、分 类、进化等方面。
生活在水中,无根、茎、叶的分化,通过光合 作用制造有机物。
01
地衣植物
由藻类和真菌共生而成,具有独特的 形态和生理特征。
03
蕨类植物
具有真正的根、茎、叶和孢子囊,生活在阴 湿环境中。
05
02
菌类植物
包括细菌、真菌等,无叶绿素,不能进行光 合作用,通过吸收其他生物体或有机物的营 养而生活。
04
苔藓植物
开花与传粉
受精与结实
花粉在柱头上萌发,产生花粉管,将 精子输送到胚珠内与卵细胞结合,形 成受精卵,进而发育成种子。
植物开花后,雄蕊产生花粉,雌蕊柱 头接受花粉,完成传粉过程。
植物生长与发育的调控
01
激素调节
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如生长素、赤
霉素、细胞分裂素等。
02
环境因子
根的类型
主根、侧根、不定根
茎的结构与功能
茎的基本结构
节、节间、叶痕、芽
茎的主要功能
支持叶、花和果实,输导水分和无机盐, 贮藏营养物质
茎的类型
直立茎、缠绕茎、攀援茎、匍匐茎
叶的结构与功能
叶的基本结构
01
叶片、叶柄、托叶
叶的主要功能
02
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吸收和分泌作用
叶的类型
03
植物学基础知识
❖ 3、呼吸根:
落羽杉
❖ 4、寄生根:有些寄生植物如槲寄生、 菟丝子等植物,它们的叶片退化,不能 进行光合作用,而是借助茎上形成的不 定根,常称胃吸器,伸入寄主体内吸收 水分和营养物质。
叶序的类型: 1、互生:在茎上每一节只生有一个叶片叫互生叶序。 2、对生:茎的每一节上有两片叶相互对生。 3、轮生:茎的每一节上着生3个或3个以上的叶,排成 轮状。 4、簇生:叶着生在节间极度缩短的短枝上,成簇而生。
❖(一)叶形
对生-女贞
轮生-夹竹桃
互生-榆树
簇生
5、叶脉
叶脉 ——在叶片中形成的维管束称为叶脉
攀援根的顶端扁平
❖ 2、攀援根:
❖ 常见植物:常春藤、 凌霄、络石、爬山 虎等藤本植物的细 长茎上能长出一些 短的不定根,这些 根的顶端扁平,有 的成为吸盘,易固 着小石头或树干表 面,具攀援功能。
❖ 2、攀援根 ❖ 帮助植物进行
攀援。
凌霄
❖ 2、攀援根 ❖ 帮助植物进行
攀援。
爬山虎
常春藤
❖ 3、呼吸根:
❖ 3、叶刺:
❖ 叶的一部或全部变为 刺,如小檗、仙人掌。 叶刺发生在枝条的下 方,如发生在枝条茎 部两侧则为托叶刺, 如刺槐。
❖ 4、叶卷须:
❖ 叶的一部分变为能攀缘它物的须状物。叶卷 须的来源依植物而异,。如豌豆、巢菜的叶卷 须由复叶顶端部分小叶变成。
巢菜
豌豆
❖ 5、叶状柄 :
❖ 像金合欢,幼苗时 长的叶为羽状复叶 而后叶柄变扁,小 叶片逐渐退化,只 剩下叶片状的叶柄 代替叶的功能。称 叶状柄
植物学(整理)
植物学第一部分绪论一、生物界的划分两界说:植物界和动物界。
建立者:瑞典的林奈。
三界说:植物界、动物界和原生生物界四界说: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或真菌界)和原核生物界五界说:植物界、动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和原核生物界。
创立者是魏泰克,于1969年和马古利斯于1974年六界说:植物界、动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和病毒界二、种子植物的类型(一)木本植物1.植物特点:多年生、木质部发达,木质化组织多,质地坚硬。
2.分类:乔木、灌木和半灌木乔木:1)植株高大2)主干显著3)距地面较高的主干顶端形成广阔的树干灌木:1)植物矮小2)无显著主干3)近地面处枝干丛生的木本植物半灌木:1)外形类似灌木2)地上部分为一年生3)越冬时枯萎死亡(地上部分)乔木和灌木之间的主要区别是生长型不同而不是内部结构。
(二)草本植物1.植株特点:茎内木质部不发达,木质化组织较少,茎干柔软,植株矮小。
2. 分类:分为一年生植物、两年生植物和多年生植物(三)藤本植物1.植株特点:茎杆不能直立,匍匐地面或攀附他物而生长2.举例:草本的牵牛、木本的葡萄、紫藤三、植物界演变低等植物(水生)——苔藓植物(过渡类型)——蕨类植物(陆生)——种子植物(根茎叶,维管组织,花粉管的产生)四、植物学简史1.诗经:200多种植物2.《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豆类肥田、豆谷轮作增产、接枝技术。
3.《种树法》郭橐驼,《农书》王桢4.徐光启《农政全书》共60卷。
5.《本草纲目》李时珍152卷,十二至三十五卷是植物,1173种植物6.《植物名实图考》《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吴其睿1714种7.林奈——创立双名法和植物分类系统为现代植物分类学奠基。
8.李善兰——《植物学》是我国第一部植物学译本第二部分第一章植物细胞和组织第一节植物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一、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1.细胞的发现1665年英国罗伯特•虎克:细胞学说1878年德国施莱登指出:细胞是职务结构的基本单位1839年德国施旺指出: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命的单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学思考题简答1、有丝分裂的特点和意义。
答:(1)、定义:有丝分裂又称为间接分裂,它是真核细胞分裂最普的形式。
(2)、特点: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次核分裂前必须进行染色体的复制,在分裂时,美条染色体分裂为两条子染色体,平均的分配给两个子细胞,这样就保证了每个子细胞具有与母细胞相同数量和类型的染色体。
(3)、意义:决定遗传特性的基因仍然存在于子染色体上,因此,子细胞与母细胞有着同样的遗传性,保持了细胞遗传的稳定性。
2、减数分裂的特点和意义。
答:(1)、定义:生物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发生的一次特殊的细胞分裂,叫减数分裂(2)、特点:母细胞连续分裂两次,但染色体只复制一次,形成四个子细胞,而每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只有母细胞的一半。
(3)、意义:减数分裂是与生物的有性生殖相联系的,通过减数分裂导致了有性生殖细胞(配子)的染色体数目减半,有性生殖时,两个配子相结合,形成合子,合子的染色体数目又重新恢复到亲本数目。
因此,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的前提,是保持物种稳定性的基础。
另一方面,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交叉和片段互换,使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重组,从而产生了新类型的单倍体细胞,这就是有性生殖能使产生变异的原因。
3、减数分裂发生的时期:减数分裂是繁殖时期进行的分裂。
4、减数分裂前期I的变化。
答:(1)、减数分裂前期I包括5个时期: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和终变期。
(2)、细线期:出现染色体,细胞核和核仁继续增大:(3)、偶线期:也称合线期。
这一时期,细胞内同源染色体两两成对平列靠拢,即联会。
而原来细胞中的20条染色体这是配成10对,每对含4条染色体,构成一个单位,称四联体。
(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出现四联体。
)(4)、粗线期:染色体继续变短变粗,在四联体内,同源染色体上的一条染色单体与另一条同源染色体的染色单体彼此交叉和进行片段的互换,导致了父本和母本基因的互换,但每个染色单体仍都具有完全的基因组。
(5)、双线期:发生交叉的染色体开始分开,由于交叉常常不止发生在一个位点,因此,使染色体呈现出X、V、8、0等各种形状。
(6)、终变期:染色体达到最短粗、最短,核膜、核仁消失,纺锤丝出现。
5、植物体内的组织主要分为分生组织和成熟组织。
答:植物体中,具有相同来源的同一类型或不同类型的细胞群所组成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叫组织。
根据植物组织生理功能和形态结构上的差异,将组织分为分生组织和成熟组织两大类。
6、分生组织的细胞有哪些特点?答:分生组织的细胞终身保持强烈的分裂能力而不分化,可不断产生新细胞,分布在植物体的特定部分。
7、成熟组织分为哪几类?答:成熟组织分为保护组织、薄壁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分泌结构。
8、表皮的作用?答:(1)、茎和叶等植物气生部分的表皮细胞外弦向壁往往较厚,并角质化,此外,在壁的表面还沉积一层明显的角质层,使表皮具有高度的不透水性,有效的减少了体内的水分蒸腾,坚硬的角质层对防止病菌的侵入和增加机械支撑具有一定作用。
有些植物在角质层外还具有一层蜡质的“霜”,它的作用是使表面不易侵湿,具有防止病菌孢子在体萌发的作用。
表皮还可以具有各种单细胞或多细胞的毛状附属物,一般认为表皮具有保护和防止植物水分丧失的作用。
(2)、根的表皮主要与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有关。
根的表皮细胞具有薄的壁和薄的角质层,许多细胞的外壁向外延伸,形成细长的管状突起称为根毛。
根毛的作用是极大的扩大了根的吸收表面积。
9、厚角组织与厚壁组织的区别?答:厚角组织是初生壁在细胞角隅外不均匀的增厚,是生活的细胞。
厚壁组织是细胞的次生壁均匀增厚,并常木质化,按形态不同分,分为石细胞和纤维。
10、纤维、管胞、导管三者的区别。
答:(1)、纤维:两端尖细呈梭状的细长细胞,长度一般比宽度大很多。
广泛分布于成熟植物体各部分,紧密结合起来。
(2)、管胞是单个细胞末端楔形,纵向连结时,上下两个细胞的端部紧密的重叠。
(3)、导管分子的管径一般比管胞粗大,导管分子在发育时细胞的端壁溶解,形成以个或数个大的孔,句穿孔的端壁称穿孔板。
导管比管胞具有较高输水效率。
11、种子的三大部分结构为何?答:种子由种皮、胚、胚乳三大部分组成。
12、种子最重要的胚由哪四部分构成?、答:胚由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四部分组成。
13、胚乳有何作用?答:胚乳是种子集中贮藏养料的地方,一般为肉质,占种子一定体积。
14、种子有哪两种类型?答:种子主要分为有胚乳种子和无胚乳种子两种类型。
15、无胚乳种子的养料储藏在何处?答:胚乳是种子集中贮藏养料的地方,一般为肉质,占有种子的一定体积,也有成熟种子不具胚乳的。
这类种子在生长发育时,胚乳的养料被胚吸收,转入子叶中贮存,所以成熟的种子里胚乳不再存在,或仅残存一干燥的薄层,不起营养贮藏作用。
16、幼苗有哪两种类型?有何区别?答:(1)常见的植物幼苗有2种类型,一种是子叶出土的幼苗,另一种是子叶留土的幼苗。
(2)区别:萌发时,子叶的出土与否。
17、侧根是如何起源的?答:侧根,即根的分枝。
侧根起源于中柱鞘,最先中柱鞘相应的部位细胞恢复分生能力,进行平周分裂,使这部分的细胞层数增加,以后的分裂是平周分裂和垂周分裂多方向的分裂,逐渐形成侧根的根源基,以后根源基的分裂、生长。
逐渐分化出侧根的根冠和生长点,生长点细胞的分裂、生长所产生的力和根冠分泌的物质溶解母根的皮层和表皮细胞使根顺利穿越皮层和表皮,伸入土壤中。
18、多数木本植物的根的次生生长是怎样进行的?答:根的次生生长形成次生结构,使根不断增粗。
根的次生生长是根的侧生分生组织活动的结果,根的侧生分生组织包括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前者不断分裂、生长、分化增加维管组织的数量;后者细胞分裂、生长、分化构成根的次生保护周皮。
次生生长的结果产生次生维管组织和周皮,共同组成根的次生结构。
19、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是如何形成的?答:(1)、维管形成层的形成过程:最初是初生韧皮部内方的薄壁细胞恢复分裂能力,逐渐向两侧扩展,形成条状,后达木质部脊处,与木质部脊处的一部分中柱鞘细胞相接,使这部分中柱鞘细胞后恢复分裂能力,成为完整的连续浪状的一环,这个浪状的环称为维管形成层。
维管形成层形成后主要进行平周分裂。
向内分裂产生次生木质部,向外分裂产生次生韧皮部。
二者构成次生维管组织。
(2)、木栓形成层的形成过程:随着微光形成层细胞的不断分裂,使根加粗,表皮和皮层受到破坏而剥落,就产生木栓形成层。
未参与形成维管形成层的剩余的中柱鞘细胞恢复分裂能力,形成木栓形成层。
木栓形成层形成后进行平周分裂,向内分裂产生栓内层,向外分裂产生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和木栓层三者共同构成周皮。
(3)次生维管组织和周皮共同构成根的次生结构。
20、叙述根的次生结构形成的过程?答:多年生植物、多数双子叶植物、裸子植物经过初生生长又进行次生生长,次生生长使植物的根不断加粗,产生了新的结构,叫次生结构。
21、根的次生维管组织是如何排列的?答:次生维管组织包括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它们是相对排列的(或内外排列)。
22、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与根的初生结构的区别?答:(1)、相同点:都由表皮、皮层、维管柱组成。
表皮来源于原表皮,皮层来源于基本分身组织,维管柱来源于原形成层。
(2)、不同点:①表皮的特点:根的表皮壁薄,角质层薄,无气孔。
部分外壁外凸延伸成根毛;茎的表皮最外的切向壁角质化加厚,或有蜡被等。
表皮有气孔、毛状附属物、腺毛等。
②皮层:根的皮层分外皮层、中皮层、内皮层。
在根的初生结构中占的比例很大。
内皮层上有“凯氏带”和“马蹄形”加厚。
茎的皮层没有内皮层的分化,所占的比例没有根的大。
靠近表皮的皮层细胞形成厚角组织,并含叶绿体。
③维管柱:根的维管柱由中柱鞘、初生维管组织组成,少数还具有髓。
初生韧皮部与初生木质部相间排列。
初生韧皮部与初生木质部都是外始式发育。
茎的维管柱由维管束、髓、髓射线组成,没有中柱鞘的分化。
初生木质部与初生韧皮部相对排列,初生木质部内始式发育,初生韧皮部外始式发育。
23、双子叶茎的次生结构与根的次生结构的区别?答:(1)茎:①维管形成层:来源于原形成层产生初生结构时留下的“束中形成层”和髓射线处对应的薄壁细胞恢复分裂形成的“束间形成层”。
包括纺锤状原始细胞和射线原始细胞,前者形成次生维管组织,后者形成维管射线,都进行平周分裂。
②木栓形成层:起源位置不固定,可从表皮、皮层、近初生韧皮部的薄壁细胞、次生韧皮部等处来源,较多是从皮层起源。
每年活动并逐渐内移不断形成新周皮。
(2)根:①维管形成层:最先发生的部位是初生韧皮部内方的薄壁细胞。
它们经脱分化后与部分中柱鞘细胞相接,中柱鞘细胞恢复分裂能力,成为完整的波浪状的一环。
以后主要进行切向分裂。
②木栓形成层:主要来源于剩余的中柱鞘细胞,进行切向分裂,向外分裂的细胞多。
24双子叶茎与单子叶茎的初生结构的区别。
答:(1)双子叶茎:①表皮来源于原表皮,无叶绿体,排列紧密,最外的切向壁角质化加厚,或有蜡被等,有气孔、毛状附属物和腺毛等。
②皮层位于表皮内方,来源于基本分生组织,主要有薄壁细胞组成,近表皮的皮层细胞形成厚角组织,并含叶绿体,没有“内皮层”的分化。
③维管柱来源于原形成层,由维管束、髓和髓射线组成,没有中柱鞘的分化,与皮层无明显界限。
是无限维管束,初生木质部“内始式”发育,初生韧皮部“外始式”发育。
(2)单子叶茎:①表皮由长短两种细胞交替组成,长细胞角质化,短细胞栓质化或硅质化,具哑铃状保卫细胞、副卫细胞。
②基本组织全是薄壁细胞,不叫皮层,但具有皮层的功能。
③维管束散生于基本组织中,靠外方的小而多,靠内方的大而少。
每个维管束的外面都有厚壁组织(纤维)形成的“维管束鞘”包围。
靠外方的是韧皮部,靠内方的是木质部,木质部呈“V”字形,韧皮部呈一团细胞,二者之间没有“束中形成层”,“髓”和“髓射线”,是有限维管束。
25、维管射线与髓射线的异同。
答:(1)相同点:都以茎的纵轴垂直排列,起横向运输和储藏的作用。
(2)不同点:①维管射线:是次生分生组织形成的,属次生射线,位于此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内部数目不定,可随茎的加粗而增加。
②随射线:是初生分生组织形成的,属初生射线位于初生维管束之间,数目固定不变。
26、如何区别单叶与复叶?(区别小枝与叶轴)答:(1)小枝具有顶芽,叶轴没有;(2)小枝的叶腋具有腋芽,叶轴上小枝叶腋则无叶芽‘(3)小枝上只有叶脱落,复叶的叶轴整个脱落;(4)小枝的叶与小枝成一定角度,小叶与叶轴成一平面。
27、被子植物的叶片各部分的结构与其功能有何关系?答:(1)被子植物的叶包括表皮、叶肉、叶脉三个大的部分。
(2)其中表皮又分为上表皮和下表皮,表皮细胞叶无叶绿体,但具有各种加厚,常具角质层,起保护作用。
叶的表皮具有较多气孔,有利于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也是水气蒸腾的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