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石化公司储运罐区火灾事故报告定稿版
中石油大连石化爆炸事故调查报告
中石油大连石化爆炸事故调查报告一、事故单位及事故罐区基本情况(一)事故单位基本情况1.大连石化公司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的大型炼油企业,现有炼油化工主体装置37套,具备2050万吨/年的原油加工能力和27万吨/年的聚丙烯生产能力,员工总数6659人,主要从事原油加工、有机化工原料和合成树脂制造等业务。
大连石化公司持有的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至2015年2月23日。
2.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七建设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七建公司”)隶属于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注册地为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苗岭路36号,法定代表人郝春生。
经营范围为:石油化工装置工程施工;铁路建设;城市道路、桥梁、液化气储罐、水气管道工程施工;钢结极及网架制造安装;消防设施施工;无损探伤和管道工程等。
具有化工石油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资质和GA1级、GB1级、GB2级、GC1级压力管道安装维修许可证。
2011年5月30日取得了建筑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至2014年5月29日。
中石油七建公司在大连设有项目部,项目部经理贾立志,下辖一、二、三、五、六、七等6个施工队。
3.大连林沅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林沅公司”)成立于2003年2月19日,注册地为大连市甘井子区松江路4号2层4号,法定代表人杨赸,总经理杨福顺(受法定代表人杨赸委托,全权处理公司日常一切事务)。
经营范围为:建筑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租赁;钢结极及网架制造安装;园林绿化工程;压力管道安装;工业设备及管道防腐;绝热、电器仪表安装维修;道路工程施工;储存罐安装(以上涉及行政许可的凭资质证经营)。
具有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贰级资质、化工石油设备管道安装工程与业承包三级资质和GB1级、GB2级、GC2级压力管道安装维修许可证。
2008年取得辽宁省建设厅颁发的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至2014年。
林沅公司以中石油七建公司大连项目部第七工程队的名义在这次事故现场进行施工作业。
(二)事故罐区基本情况大连石化公司第一联合车间三苯罐区(分大罐区和小罐区)建于2000年,为10万吨/年苯乙烯装置配套罐区。
大连火灾调查结果分析报告最新
大连火灾调查结果分析报告最新一、背景介绍大连市近日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火灾事故,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为了找出事故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当地政府对火灾进行了彻底的调查。
以下是针对这次火灾事故所做的最新调查结果分析报告。
二、火灾背景描述据初步调查,此次火灾发生在一家位于大连市中心区域的工厂内,该工厂主要从事化学品生产和储存。
火势迅速蔓延并烧毁了整个工厂建筑物,随之而来的剧烈爆炸还引发火势更为严重的连锁反应。
事故共造成30余人死亡,100余人受伤,并对周边环境造成了污染。
三、可能起火原因分析经过对现场进行全面勘查和证据收集后,专家小组认为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导致了这场严重的火灾:1. 不合规定使用危险化学品:工厂内部存在大量危险化学品,然而未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安全措施。
一些危险化学品可能未妥善存放或标识不明确,这增加了火灾发生的概率。
2. 电气设备故障:火灾可能是由工厂内一台老旧电气设备的短路引起的。
检查人员发现,在该设备周围有明显的烧焦痕迹,这表明电气问题很可能是火灾起因之一。
3. 消防设施不完善:据调查显示,工厂存在相当一段时间消防设施损坏和维护缺失的情况。
灭火器、消防栓等基本灭火装备无法正常使用,这加剧了事故后果。
四、责任追究和预防措施针对此次大连火灾事件,经过评估和讨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法规执行力度:制定更为严格详实的危险化学品容器储存和处理规范,并切实进行监督与检查。
违反相关法规者将被依法追究责任,以保障员工及公众生命财产安全。
2. 定期检查电气设备:企业应自觉加强对电气设备的巡检和维护,确保其正常使用。
应建立定期检查和更新设备的制度,并将其纳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之中。
3. 提升消防意识:举办消防演练活动以培养员工正确应对火灾的能力,同时增加员工的火灾防范意识。
此外,修复和更新损坏的消防设施也是关键。
4. 建立应急预案:各企事业单位要制定健全完备的灾害事故应急预案,并进行定期演练以提高组织部署和处置能力。
大连石化“8.29”火灾扑救总结
大连石化“8.29”火灾扑救情况2011年8月29日9时58分,大连石化分公司储运车间八七罐区875#柴油储罐发生火灾,经全力扑救,于13时20分左右扑灭明火,历时3小时22分。
在本次火灾扑救中,大连石化消防支队参战车辆共21台(艘),其中战勤车辆17台,消防艇1艘、后勤装备车1台,指挥车2台,208名消防指战员参战。
10时15分,大连市消防局到达现场。
一、基本情况罐区的消防道路为环形,消火栓沿道路设置,储罐设有固定喷淋系统和固定泡沫灭火系统。
事故时主风向为南风,风力4-5级。
二、扑救经过(一)接警出动8月29日9时58分,消防支队接生产运行处通知填海四区着火立即出动。
9时59分,火警调度室接储运车间八七操作室报警875#柴油罐着火,支队值班员立即发警,调集四个战勤中队全部出动,并通知三蒸馏现场监视车辆立即赶赴现场,通知消防艇备航,设备中队做好启泵供水准备。
(二)火情侦察10时03分,消防支队指挥员到达现场,经现场侦察,确认875号罐已经陷入火海,同一防火堤内的874号罐受到火势威胁。
经与车间确认,875号罐着火介质为柴油,储罐内油量大约为800吨,相邻的874号罐内存柴油约14000吨,罐区东南两侧均为公用输油(气)管排,西侧与同罐组内876号、877号罐的管线连通,现场无人员被困。
(三)确定战术鉴于着火介质为轻质油,燃烧热值高,且已形成流淌火,若得不到有效控制将对临近罐体和管线构成极大威胁,消防支队指挥员当即决定:采取四面堵截包围,重点保护,逐片消灭的原则,防止火势进一步扩大。
(四)战斗展开第一阶段:冷却保护,控制扩散特勤中队、一中队、二中队、三中队及三蒸馏现场监护车辆先后到达现场。
各中队按支队指挥员的部署迅速展开战斗。
为加强第一时间冷却力量,第一时间安排人员开启着火罐及相邻罐的喷淋设施,并中转泡沫线阀门。
1、特勤中队特2车(卢森堡亚重型泡沫车)停在874号罐北侧,出车载炮对防火堤内流淌火实施控制。
大连石化公司储运罐区“8.29”火灾事故报告
大连石化公司储运罐区“8.29”火灾事故报告附件4大连石化公司储运罐区“8.29”火灾事故报告2011年8月29日9时56分44秒,大连石化公司储运车间八七罐区875罐在收油过程中发生一起着火事故。
事故造成875罐被烧坍塌,874罐罐体过火,罐组周边地面管排过火,部分变形;东、南侧管廊上管排部分过火,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对周边海域和大气环境未造成污染。
事故直接经济损失:789.0473万元。
一、事故的基本情况(一)事故罐区基本情况事故罐875位于大连石化公司储运车间八七罐区,与874、876、877罐组成罐组,该罐区位于厂区西南侧,东邻5万立柴油罐组,西邻无铅汽油罐组,南邻汽油罐组,北邻南运罐组。
始建于1991年,当时四台储罐均为拱顶结构,直径40.5m,罐壁高度15.86m,罐容20000m3,安全储存量18000m3。
主要用于储存重质油。
经2006年对这四座储罐实施改造后,成为主要用于柴油调合成品罐。
储罐结构类型为内浮顶。
事故发生时,该储罐正在收油作业,罐内储存0#国Ⅲ柴油(885.135吨/1061.695 m3)。
875#罐为常压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原是第四联合车间二催化装置的原料罐,2006年改造为内浮顶罐,具体改造内容:安装不锈钢内浮船及丁晴橡胶舌形密封,浮船重量为17.193吨;罐壁开通气孔(12个)、收付油口、搅拌器开口等;罐组立相关工艺管线改造;罐内做内防腐处理,防腐部位为底板、拱顶、1米以下的壁板罐顶包边角钢、1米处的壁板刷导静电涂料,干膜厚度300微米;罐内增上旋转循环喷头。
(二)事故部位工艺流程说明柴油组份主要来自以下装置:400万吨/年柴油加氢精制装置;300万吨/年渣油加氢脱硫装置;360万吨/年加氢裂化装置;200万吨/年煤油加氢;450万吨/年常减压蒸馏B2(常2)、B3(常3)、C1(减1)线(以下简称二蒸馏B2、B3、C1线);80万吨/年柴油加氢精制装置。
大连石化公司储运罐区“”火灾事故报告.docx
附件 4大连石化公司储运罐区“ 8.29 ”火灾事故报告2011 年 8 月 29 日 9 时 56 分 44 秒,大连石化公司储运车间八七罐区 875 罐在收油过程中发生一起着火事故。
事故造成 875 罐被烧坍塌, 874 罐罐体过火,罐组周边地面管排过火,部分变形;东、南侧管廊上管排部分过火,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对周边海域和大气环境未造成污染。
事故直接经济损失: 789.0473 万元。
一、事故的基本情况(一)事故罐区基本情况事故罐 875 位于大连石化公司储运车间八七罐区,与874 、 876 、 877 罐组成罐组,该罐区位于厂区西南侧,东邻5 万立柴油罐组,西邻无铅汽油罐组,南邻汽油罐组,北邻南运罐组。
始建于 1991 年,当时四台储罐均为拱顶结构,直径40.5m ,罐壁高度 15.86m ,罐容 20000m3 ,安全储存量18000m3 。
主要用于储存重质油。
经 2006 年对这四座储罐实施改造后,成为主要用于柴油调合成品罐。
储罐结构类型为内浮顶。
事故发生时,该储罐正在收油作业,罐内储存 0# 国Ⅲ柴油 (885.135吨/1061.695 m 3 )。
875# 罐为常压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原是第四联合车间二催化装置的原料罐,2006 年改造为内浮顶罐,具体改造内容:安装不锈钢内浮船及丁晴橡胶舌形密封,浮船重量为 17.193 吨;罐壁开通气孔( 12 个)、收付油口、搅拌器开口等;罐组立相关工艺管线改造;罐内做内防腐处理,防腐部位为底板、拱顶、 1 米以下的壁板罐顶包边角钢、 1 米处的壁板刷导静电涂料,干膜厚度 300 微米;罐内增上旋转循环喷头。
(二)事故部位工艺流程说明柴油组份主要来自以下装置:400万吨 / 年柴油加氢精制装置;300万吨 / 年渣油加氢脱硫装置;360万吨 / 年加氢裂化装置;200万吨 / 年煤油加氢;450 万吨 / 年常减压蒸馏B2 (常 2)、 B3(常 3)、 C1(减 1)线 (以下简称二蒸馏B2 、 B3 、 C1 线 );80万吨 / 年柴油加氢精制装置。
大连石化公司“2011.8.29”火灾事故
大连石化公司“2011.8.29”火灾事故2011年8月29日9时56分44秒,大连石化公司储运车间八七罐区875#罐发生爆炸火灾事故。
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一、事故单位简介大连石化公司储运车间874#~877#罐区位于厂区西南侧,东邻50000m3柴油罐区,西邻成品汽油罐区,南邻成品汽油及汽油调和组分罐区,北邻成品汽油罐区。
874#、875#为一罐组,876#、877#为另一罐组,两罐组间有一道隔堤。
875#罐建于1986年,原是第四联合车间二催化装置的原料罐,拱顶结构,罐体高15.86m、内径40.5m,设计油品储存能力20000m3。
2006年改造为内浮顶罐,储存介质为轻质柴油,2007年11月投用。
具体改造内容:安装不锈钢内浮船及丁晴橡胶舌形密封,浮船重量为17.193t;罐壁开通气孔(12个)、收付油口、搅拌器开口等;罐组立相关工艺管线改造;罐内做内防腐处理,防腐部位为底板、拱顶、1m以下的壁板罐顶包边角钢、1m处的壁板刷导静电涂料,干膜厚度300µm;罐内增上旋转循环喷头。
二、事故经过2011年8月29日8时10分左右,大连石化公司储运车间大班长吴某接到公司生产运行处徐某的调度指令,要求将柴油调合一线从877#罐改至875#罐。
在与车间工艺员尤某核实确认后,8时30分左右,吴某通知一班班长周某准备做此项工作,周某通知内操员多某让她联系上游装置操作员等相关人员;9时30分左右,多某通知周某切换的准备工作已经做好,于是,周某赶到875#罐组立确认收油流程,并在现场用对讲机通知多某可以切换,多某随后开始切换作业;9时52分40秒,875#罐入口电动阀开启,液面从静置状态的0.969m逐渐上升;9时56分44秒,875#罐突然发生爆燃,罐底撕裂,并引起火灾。
三、事故原因1.直接原因875#罐在浮盘未浮起的情况下,收油管出口流速达4.34m/s,超过1m/s 的安全界限,产生大量静电并发生放电,在浮盘下引燃油雾、可燃性气体与空气形成的混合气体(80万t柴油加氢装置波动,造成较多轻组分进入875#罐),发生爆炸。
大连石化公司储运罐区“8.29”火灾事故报告
附件4大连石化公司储运罐区“8.29”火灾事故报告2011年8月29日9时56分44秒,大连石化公司储运车间八七罐区875罐在收油过程中发生一起着火事故。
事故造成875罐被烧坍塌,874、877存量后,3)。
船及丁晴橡胶舌形密封,浮船重量为17.193吨;罐壁开通气孔(12个)、收付油口、搅拌器开口等;罐组立相关工艺管线改造;罐内做内防腐处理,防腐部位为底板、拱顶、1米以下的壁板罐顶包边角钢、1米处的壁板刷导静电涂料,干膜厚度300微米;罐内增上旋转循环喷头。
(二)事故部位工艺流程说明柴油组份主要来自以下装置:400万吨/年柴油加氢精制装置;300万吨/年渣油加氢脱硫装置;360万吨/年加氢裂化装置;200万吨/年煤油加氢;450万吨/年常减压蒸馏B2(常2)、B3(常3)、C1(减1)线(以下简称二蒸馏B2、B3、C1线);氢、馏B3(管径万加氢8产运行处调度徐锋通知,将柴油馏出油从877罐切换到875罐收油。
当时,877罐液位6.612米,温度40℃;875罐液位0.969米,温度37.6℃。
8时30分左右,吴胜指令操作员刘长青和多玮进行转油操作。
9时50分左右,内操多玮通过DCS将馏出油从877罐转875罐收,整个切换过程为自动操作。
此时,当班班长周铁在现场检查电动阀门状态是否正常。
在确认875罐调合一线阀门打开正常,并与多玮确认875罐液位上升正常后,准备确认877罐调合一线阀门是否已经关闭。
9时56分44秒左右,当班长周铁行至875罐至877罐走梯位置时,听到875罐“嘭”的一声,出现闪爆,随即着火。
现场操作人员立即报警,并进行转油、关阀等应急处理。
事故发生后,公司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下达调度指令,紧急切断了相关, Array左右的875罐含硫量小于350PPm,主要为有机硫,不易生成硫化亚铁。
硫化亚铁在与空气接触后,一般在几分钟内(最长时间不超过30分钟)就会发生自燃,875罐停止付油到开始进油,间隔9个小时23分钟,已远远超过硫化亚铁自燃时间。
大连石化公司储运罐区“8.29”火灾事故报告
大连石化公司储运罐区“8.29”火灾事故报告附件4大连石化公司储运罐区“8.29”火灾事故报告2011年8月29日9时56分44秒,大连石化公司储运车间八七罐区875罐在收油过程中发生一起着火事故。
事故造成875罐被烧坍塌,874罐罐体过火,罐组周边地面管排过火,部分变形;东、南侧管廊上管排部分过火,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对周边海域和大气环境未造成污染。
事故直接经济损失:789.0473万元。
一、事故的基本情况(一)事故罐区基本情况事故罐875位于大连石化公司储运车间八七罐区,与874、876、877罐组成罐组,该罐区位于厂区西南侧,东邻5万立柴油罐组,西邻无铅汽油罐组,南邻汽油罐组,北邻南运罐组。
始建于1991年,当时四台储罐均为拱顶结构,直径40.5m,罐壁高度15.86m,罐容20000m3,安全储存量18000m3。
主要用于储存重质油。
经2006年对这四座储罐实施改造后,成为主要用于柴油调合成品罐。
储罐结构类型为内浮顶。
事故发生时,该储罐正在收油作业,罐内储存0#国Ⅲ柴油(885.135吨/1061.695 m3)。
875#罐为常压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原是第四联合车间二催化装置的原料罐,2006年改造为内浮顶罐,具体改造内容:安装不锈钢内浮船及丁晴橡胶舌形密封,浮船重量为17.193吨;罐壁开通气孔(12个)、收付油口、搅拌器开口等;罐组立相关工艺管线改造;罐内做内防腐处理,防腐部位为底板、拱顶、1米以下的壁板罐顶包边角钢、1米处的壁板刷导静电涂料,干膜厚度300微米;罐内增上旋转循环喷头。
(二)事故部位工艺流程说明柴油组份主要来自以下装置:400万吨/年柴油加氢精制装置;300万吨/年渣油加氢脱硫装置;360万吨/年加氢裂化装置;200万吨/年煤油加氢;450万吨/年常减压蒸馏B2(常2)、B3(常3)、C1(减1)线(以下简称二蒸馏B2、B3、C1线);80万吨/年柴油加氢精制装置。
大连爆炸事故分析报告
大连爆炸事故分析报告根据最近发生在大连的爆炸事故,我们进行了一项分析研究,旨在了解事故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以下是我们的研究结果和实施建议:1. 事故概述:事故发生在某化工厂的储罐区,由于某种原因引起的气体泄漏和积聚,引发了一系列爆炸。
事故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也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2.原因分析:2.1 不当的安全管理措施:研究发现,化工厂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严重缺陷,如缺乏应急预案、培训不足等,这导致了对事故的预警和应对不力。
2.2 操作疏忽:一些员工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疏忽和违规行为,如没有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操作不规范等。
2.3 设备故障:某些设备可能存在磨损、老化和缺乏维护等问题,这会增加事故发生的风险。
2.4 外部环境因素:一些外部因素,如天气、温度等,也可能对事故的发生和扩大产生一定的影响。
3. 影响分析:3.1 人员伤亡:此次事故造成了大量人员受伤和死亡,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悲伤。
3.2 环境破坏:事故导致的化学物质泄漏对周边环境造成了污染,影响了空气质量、土壤和水源的安全性。
3.3 经济损失:事故导致了厂区设备的损毁和停产,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对当地经济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4. 解决方案:4.1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化工企业应制定完备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并确保员工严格执行。
4.2 增强员工安全意识:通过定期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员工对安全问题的认识和意识,避免操作疏忽和违规行为的发生。
4.3 定期设备维护:化工企业应加强对设备的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行,降低设备故障引发事故的概率。
4.4 提升监管力度: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化工企业的监管,加强安全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和整改安全隐患,确保企业的合规运营。
5. 结论:此次大连爆炸事故的发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重视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和应急预案制定。
石化火灾事故总结报告模板
石化火灾事故总结报告模板一、事故概述在某某年某月某日,我公司发生了一起石化火灾事故。
事故发生在某某工厂车间内,造成了一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经过调查分析,我们整理出了以下事故概述:1. 事故发生时间和地点:某某年某月某日,发生在公司某某工厂车间内。
2. 事故原因:初步调查显示,事故的起因是由于某某原因导致石化设备失控,引发了火灾事故。
3. 事故影响:事故造成了一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 应急响应:公司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并安排了相关人员进行救援工作,同时通知了相关部门和当地政府。
5. 处置情况:在事故发生后,公司迅速调派了专业人员进行处置,同时积极协助政府部门进行灭火和救援工作。
以上概述是对事故的一个大致描述,下面我们将从事故原因、救援工作、善后处理等方面对事故进行更详细的总结和分析。
二、事故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1. 事故原因根据初步调查和现场情况分析,我们认为该起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石化设备失控,导致了火灾事故的发生。
具体原因可能包括设备故障、操作失误、管理不善等多种因素。
在此,我们将就这些因素逐一进行分析:(1)设备故障:事故发生时,车间内的石化设备出现了故障,导致了失控现象。
我们将进一步对设备进行检测和维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2)操作失误:有可能是工作人员在操作石化设备时出现了失误,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我们将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管理,确保工作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操作技能,避免类似的操作失误。
(3)管理不善:在事故发生前,公司的管理可能存在一定的疏忽和不善之处,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我们将加强对公司管理体系的规范和完善,确保公司各项管理工作的落实。
2. 改进措施在事故发生后,我们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应急措施,迅速应对事故,并把事故影响降到了最低。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设备维护和员工培训等方面的工作,以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具体的改进措施包括:(1)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公司将加强安全管理体系的规范和管理,确保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
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7·16”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
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7·16”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2010年7月16日18时许,位于辽宁省大连市大连保税区的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际储运公司)原油罐区输油管道发生爆炸,造成原油大量泄漏并引起火灾。
一、事故单位基本情况及事故简要经过国际储运公司是中国石油大连中石油国际事业公司(80%股份)与大连港股份公司(20%股份)的合资企业,成立于2005年9月,注册资金1亿元人民币。
国际储运公司原油罐区的日常运营和检维修工作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化分公司负责。
国际储运公司原油罐区内建有20个储罐,库存能力185万立方米;周边还有其他单位大量原油罐区、成品油罐区和液体化工产品罐区,储存原油、成品油、苯、甲苯等危险化学品。
事故当天,新加坡太平洋石油公司所属30万吨“宇宙宝石”油轮在向国际储运公司原油罐区卸送最终属于中油燃料油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控股的下属子公司)的原油;中油燃料油股份有限公司委托天津辉盛达石化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辉盛达公司)负责加入原油脱硫剂作业,辉盛达公司安排上海祥诚商品检验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大连分公司(以下简称祥诚公司)在国际储运公司原油罐区输油管道上进行现场作业。
所添加的原油脱硫剂由辉盛达公司生产。
7月15日15时30分左右,“宇宙宝石”油轮开始向国际储运公司原油罐区卸油,卸油作业在两条输油管道同时进行。
20时左右,祥诚公司和辉盛达公司作业人员开始通过原油罐区内一条输油管道(内径0.9米)上的排空阀,向输油管道中注入脱硫剂。
7月16日13时左右,油轮暂停卸油作业,但注入脱硫剂的作业没有停止。
18时左右,在注入了88立方米脱硫剂后,现场作业人员加水对脱硫剂管路和泵进行冲洗。
18时8分左右,靠近脱硫剂注入部位的输油管道突然发生爆炸,引发火灾,造成部分输油管道、附近储罐阀门、输油泵房和电力系统损坏和大量原油泄漏。
事故导致储罐阀门无法及时关闭,火灾不断扩大。
大连市火灾事故调查报告最新
大连市火灾事故调查报告最新近期,发生在大连市的火灾事故引起了广泛关注。
据报道,这起火灾事故发生在一家化工厂,造成数人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
针对这起事故,当地政府迅速展开了调查,并发布了最新的火灾调查报告。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报告的内容,以及其中涉及的问题和原因。
总体情况根据调查报告显示,这起大连市火灾事故发生于某化工厂的储罐区域。
经初步核实,火灾爆发后,多辆储罐着火并引发燃烧,并向周围蔓延。
由于此次化工品储存量较高且有毒性和易燃性,在极短时间内形成了规模巨大的浓烟和明火,并导致邻近村庄居民撤离。
问题分析通过深入调查分析后,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找到了可能存在导致这次火灾事故的主要问题。
1. 安全管理不到位首先,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该公司未能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缺乏对员工的安全操作培训和监督。
同时,在危险品存储、防火设施维护等方面存在疏忽和措施不力。
这导致了火灾发生后无法及时有效地进行扑救和应急处置。
2. 设备维护不彻底其次,调查报告还发现该公司在设备维护方面存在问题。
关键设备未按规定周期进行检修和保养,导致一些重要部件缺乏必要的防护措施。
正是由于设备失效,火灾得以迅速蔓延并失去控制。
3. 应急预案不完善此外,应急预案也成为造成事故严重后果的原因之一。
据调查显示,该公司没有建立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详尽应急预案,并且没有相关演练和培训,员工对如何响应紧急情况缺乏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这使得事故发生后没有及时有效地减少损失或营救被困人员。
改进方案与措施为了避免类似火灾事故再次发生,并确保市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调查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方案与措施。
1.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首先,化工企业应加强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这包括对员工进行岗前、在职培训,加强日常巡检和隐患排查,并设立紧急情况响应团队,在发生危险事故时能够迅速反应并采取措施。
2. 加强设备维护检修其次,企业需要定期组织对关键设备进行彻底的检修和维护,并建立相应的记录和跟踪机制。
油气储运场所火灾事故调查报告
油气储运场所火灾事故调查报告一、火灾事故概况1.1 事故地点本次火灾事故发生在XXX油气储运场所,位于XXX省XXX市XXX县。
1.2 事故时间事故发生时间为XXXX年XX月XX日XX时XX分。
1.3 事故原因根据初步调查,本次火灾事故原因初步判断为设备故障导致设备起火,最终引发火灾。
1.4 事故后果火灾事故造成X人受伤,X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XXX万元。
二、事故调查过程2.1 接到报警事故发生当晚,XXX省XXX市XXX县消防部门接到火灾报警后,迅速出动救援人员前往现场处置,同时通知公安、交通、卫生等部门协同处置。
2.2 救援过程救援人员在火灾现场立即展开救援工作,同时对周边建筑进行疏散,确保人员安全。
同时派出应急救援队对火灾进行扑救,最终成功将火势控制,避免火灾扩大。
2.3 疏散人员消防人员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对事故现场进行疏散人员工作,确保人员安全撤离。
同时,对受伤和死亡人员进行现场救治和安置工作。
2.4 现场勘查火灾扑灭后,消防人员、公安及其它相关专家对现场进行勘查,采集现场取证,调查火灾原因,制定下一步处置方案。
三、事故原因分析3.1 设备故障根据初步调查,事故原因是由于油气储运场所的部分设备出现故障,可能导致设备过热或漏油,最终引发火灾。
3.2 安全隐患调查发现,在事故发生前,油气储运场所存在安全隐患,如设备维护不到位、员工安全防范意识薄弱等。
3.3 管理缺陷由于管理上存在疏漏,导致对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护不到位,缺乏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
3.4 人为因素在事故调查中,还发现了一些人为因素,如员工操作不当、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等。
四、事故责任4.1 事故责任单位根据调查,火灾事故的主要责任单位是XXX油气储运场所,应对设备维护不到位、管理缺陷负有主要责任。
4.2 事故责任人员根据调查,事故责任人员主要包括XXX公司的相关领导和管理人员,应对安全管理不到位、监督不力负有一定的责任。
4.3 其他责任方在调查中还发现XXX公司的某些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存在操作不当、违反规定等行为,也应对火灾事故负有一定责任。
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7.16”特别重大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调查报告
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7.16”特别重大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调查报告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7.16”特别重大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调查报告2010年7月16日18时许,位于辽宁省大连市保税区的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际储运公司)原油罐区输油管道发生爆炸,造成原油大量泄漏并引起火灾。
导致部分原油、管道和设备烧损,另有部分泄漏原油流入附近海域造成污染。
事故造成1名作业人员轻伤、1名失踪;在灭火过程中,1名消防战士牺牲、1名受重伤。
事故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为22330.19万元。
一、事故单位基本概况(一)事故单位概况。
国际储运公司是中国石油大连中石油国际事业公司(80%股份)与大连港股份公司(20%股份)的合资企业,成立于2005年9月,注册资金1亿元人民币。
国际储运公司原油罐区的日常运营和检维修工作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化分公司负责。
国际储运公司原油罐区内建有20个储罐,库存能力185万立方米;周边还有其他单位大量原油罐区、成品油罐区和液体化工产品罐区,储存原油、成品油、苯、甲苯等危险化学品。
(二)事故当天原油卸送情况。
事故当天,新加坡太平洋石油公司所属30万吨“宇宙宝石”油轮在向国际储运公司原油罐区卸送最终属于中油燃料油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控股的下属子公司)的原油;中油燃料油股份有限公司委托天津辉盛达石化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辉盛达公司)负责加入原油脱硫剂作业,辉盛达公司安排上海祥诚商品检验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大连分公司(以下简称祥诚公司)在国际储运公司原油罐区输油管道上进行现场作业。
所添加的原油脱硫剂由辉盛达公司生产。
二、事故发生经过及救援情况(一)事故发生经过。
2010年5月26日,中油燃料油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联合石油有限责任公司(与中石油国际事业有限公司合署办公)签订了事故涉及原油的代理采购确认单。
在原油运抵大连港一周前,中油燃料油股份有限公司得知此批原油硫化氢含量高,需要进行脱硫化氢处理,于7月8日与天津辉盛达石化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辉盛达公司)签订协议,约定由天津辉盛达公司提供“脱硫化氢剂”,由上海祥诚商品检验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祥诚公司)负责加注作业。
6 2大连石化油罐爆炸事故
16时20分许,在现场看到不少工人从厂区内撤出。一名厂区工人透露,发生爆炸的为油罐,在出事油罐北侧 约四十米位置存放着乙苯罐,如果火灾引起乙苯罐爆炸,那么后果将更为严重。该工人透露,当时很可能是施工 时进行电焊切割引发火灾。但此种说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经大连市政府方面证实。
6 2大连石化油罐爆炸事故
6·2大连石化油罐爆炸事件
01 事故经过
03 事故伤亡 05 调查结果
目录
02 事故处置 04 事故通报
2013年6月2日14时30分许,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发生油渣罐爆炸事故,造成2人失踪,2人重伤,生命垂危。 在现场,经过300多消防官兵的奋力扑救,到2013年6月2日16时30分许大火已被扑灭。事故原因在调查中。
6·2大连石化油罐爆炸事故李昊:中石油大连石化公司一联合车间是生产乙苯、苯乙烯的车间,一联合车间 在2012年3月已经停产,2013年按照公司隐患治理计划,中油七建负责对939号储罐仪表平台进行更换,6月2日受 中油七建委托,大连林沅建筑工程有限公司4名工人对大连石化公司一联合车间939号储罐仪表平台进行更换作业, 14时20分左右,939号储罐罐顶突然发生爆炸随之着火,并相继引起936号、935号和937号储罐着火。
6·2大连石化油罐爆炸事故经调查认定,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非法分包的大连林沅建筑工程公司 (以中国石油第七建设公司大连项目部工程七队名义)作业人员在三苯罐区一储罐罐顶违规违章进行气割动火作 业,切割火焰引燃泄漏的甲苯等易燃易爆气体,回火至罐内引起储罐爆炸。
管理原因是:大连石化分公司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没有认真吸取以往事故教训, 动火作业安全管理混乱,安全员擅自涂改动火作业票证,现场动火监护不力。中国石油第七建设公司大连项目部 对工程承包商管理不力,非法转包、以包代管,有章不循、违章作业;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企业安全基础薄 弱、安全管理松懈,作业人员特种作业证过期失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集团)及其中石 油股份公司炼油化工分公司、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分公司没有认真吸取以往的事故教训,对下属企业安全监管不到 位、不得力。大连市政府有关部门安全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对大连石化的日常安全监管不认真、不严格。
大连石化“8.29”火灾扑救总结
大连石化“ 8.29 ”火灾扑救情况2011 年8 月29 日9 时58 分,大连石化分公司储运车间八七罐区875#柴油储罐发生火灾,经全力扑救,于13 时20 分左右扑灭明火,历时3 小时22 分。
在本次火灾扑救中,大连石化消防支队参战车辆共21台(艘),其中战勤车辆17台,消防艇1 艘、后勤装备车1 台,指挥车2台,208名消防指战员参战。
10 时15 分,大连市消防局到达现场。
一、基本情况罐区的消防道路为环形,消火栓沿道路设置,储罐设有固定喷淋系统和固定泡沫灭火系统。
事故时主风向为南风,风力4-5 级。
二、扑救经过(一)接警出动8月29日9时58分,消防支队接生产运行处通知填海四区着火立即出动。
9时59分,火警调度室接储运车间八七操作室报警875# 柴油罐着火,支队值班员立即发警,调集四个战勤中队全部出动,并通知三蒸馏现场监视车辆立即赶赴现场,通知消防艇备航,设备中队做好启泵供水准备。
(二)火情侦察10 时03 分,消防支队指挥员到达现场,经现场侦察,确认875 号罐已经陷入火海,同一防火堤内的874 号罐受到火势威胁。
经与车间确认,875 号罐着火介质为柴油,储罐内油量大约为800吨,相邻的874 号罐内存柴油约14000 吨,罐区东南两侧均为公用输油(气)管排,西侧与同罐组内876 号、877号罐的管线连通,现场无人员被困。
(三)确定战术鉴于着火介质为轻质油,燃烧热值高,且已形成流淌火,若得不到有效控制将对临近罐体和管线构成极大威胁,消防支队指挥员当即决定:采取四面堵截包围,重点保护,逐片消灭的原则,防止火势进一步扩大。
(四)战斗展开第一阶段:冷却保护,控制扩散特勤中队、一中队、二中队、三中队及三蒸馏现场监护车辆先后到达现场。
各中队按支队指挥员的部署迅速展开战斗。
为加强第一时间冷却力量,第一时间安排人员开启着火罐及相邻罐的喷淋设施,并中转泡沫线阀门。
1、特勤中队特2 车(卢森堡亚重型泡沫车)停在874号罐北侧,出车载炮对防火堤内流淌火实施控制。
大连市火灾事故调查报告总结
大连市火灾事故调查报告总结简介:近期,大连市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火灾事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全面了解事故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我们组织了一次火灾事故调查,并撰写了本份报告。
本文将对该火灾事故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建议,以减少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一、背景描述自从大连市火灾事故发生后,该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据初步调查结果显示,这次火灾是在一家化工厂内部突然发生的。
当时,有数十名工人正在正常作业中,但由于消防设备不完善且无人监督,导致火势迅速蔓延。
最终导致多人死亡、财产损失惨重。
二、主要原因分析1. 落实安全责任不到位调查发现,在该化工厂内部缺乏明确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落实安全责任的机制。
没有明确划定各岗位职责以及消防设施日常维护保养工作等方面的责任。
这种缺乏明确的安全责任分工,为火灾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2. 消防设备不完善该化工厂存在一些严重的消防设备问题。
首先,消防设施没有得到及时维护和更新升级,许多手提灭火器已经过期使用。
其次,自动喷淋系统未得到有效运行和检修,无法在火灾初期起到控制火势的作用。
这导致火势迅速蔓延并失去了扑灭火源的机会。
3. 人员培训和意识不足调查还发现,在该化工厂内部对员工进行消防安全培训工作存在严重缺失。
员工对于基本的消防知识了解匮乏,并不能够熟练操作各类消防设备。
同时,管理层也没有落实相应的应急预案以及逃生演练等措施,使得员工在紧急情况下不知如何正确处理。
三、改进建议1. 健全安全责任制度针对事故中揭示出来的安全责任不明确问题,该公司应加强内部组织架构建设,明确各岗位的安全职责,并进行监督和检查。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每个员工都能够清晰明了地知道自己在日常工作中所需承担的安全责任。
2. 完善消防设备为了有效应对火灾事故,化工厂必须确保其消防设备运行正常、维护及时。
首先应重新评估现有的消防设施并进行必要的维修和更新换代,特别是手提灭火器等易近人处置设施。
其次,需要安装更智能化的自动火灾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淋系统,即使在无人监控情况下也能起到快速响应和控制火势的作用。
大连石化安全事故
事故教训总结三
2011年7月16日,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1000万吨/年常减压 蒸馏联合装臵减压蒸馏塔塔底换热器泄漏引发火灾事故,造 成直接经济损失187.8万元,未造成人员伤亡。 (一)事故的直接原因 换热器管箱法兰检修更换的垫片不符合设计要求,且垫片安 装不正,经7月13日、14日2次紧固后,垫片局部被“压溃”, 造成原油泄漏。泄漏的原油流淌到泄漏点下方的换热器高温 表面被引燃。 (二)事故的间接原因 设备管理、物资采购管理以及检修质量管理等方面存在漏洞; 对垫片保管、领取、安装管理不到位;制造垫片的工艺存在 问题,造成垫片存在固有缺陷。 *************************************工程
*************************************工程
事故案例分析
相关事故回顾
6.2事故 了解
本次事故教训
*************************************工程
事故概况
2013年6月2日14点20分左右,大连市甘井子区, 939号储罐罐顶突然发生爆炸,随之起火,并相继引起临 近的936号、935号和937号储罐着火。事故造成2名工人 重伤,经医院全力救治无效死亡,2人失踪。 在清理现场的过程中,失踪的两名工人的遗体也被 找到,据家属介绍,遗体并不是像之前说的落到大海里被 海水冲走,而是在爆炸油罐的底部。
*************************************工程
事故教训总结四
(二)事故的间接原因 1、未认真执行生产运行管理中“浮顶罐和内浮顶罐 正常操作时,其最低液面不应低于浮顶、内浮顶 (或内浮盘)的支撑高度”的规定; 2、在储罐收油过程中,未重视油品流速过快造成 静电过大的风险;对储罐维护保养不到位。
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三苯罐区较大爆炸火灾事故调查报告
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三苯罐区较大爆炸火灾事故2013年6月2日14时27分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化分公司(以下简称“大连石化公司”)第一联合车间三苯罐区小罐区939#杂料罐在动火作业过程中发生爆炸、泄漏物料着火,并引起937#、936#、935#三个储罐相继爆炸着火,造成4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697万元。
一、事故单位及事故罐区基本情况(一)事故单位基本情况1.大连石化公司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的大型炼油企业,现有炼油化工主体装置37套,具备2050万吨/年的原油加工能力和27万吨/年的聚丙烯生产能力,员工总数6659人,主要从事原油加工、有机化工原料和合成树脂制造等业务。
大连石化公司持有的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至2015年2月23日。
2.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七建设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七建公司”)隶属于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注册地为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苗岭路36号,法定代表人郝春生。
经营范围为:石油化工装置工程施工;铁路建设;城市道路、桥梁、液化气储罐、水气管道工程施工;钢结构及网架制造安装;消防设施施工;无损探伤和管道工程等。
具有化工石油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资质和GA1级、GB1级、GB2级、GC1级压力管道安装维修许可证。
2011年5月30日取得了建筑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至2014年5月29日。
中石油七建公司在大连设有项目部,项目部经理贾立志,下辖一、二、三、五、六、七等6个施工队。
3.大连林沅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林沅公司”)成立于2003年2月19日,注册地为大连市甘井子区松江路4号2层4号,法定代表人杨超,总经理杨福顺(受法定代表人杨超委托,全权处理公司日常一切事务)。
经营范围为:建筑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租赁;钢结构及网架制造安装;园林绿化工程;压力管道安装;工业设备及管道防腐;绝热、电器仪表安装维修;道路工程施工;储存罐安装(以上涉及行政许可的凭资质证经营)。
石化厂火灾情况汇报
石化厂火灾情况汇报
尊敬的领导:
根据我所了解到的情况,我向您汇报石化厂火灾的情况。
事发
当天,石化厂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火灾事故,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
和财产损失。
根据初步调查,火灾起因可能是由于设备故障引发的,具体原因还需要进一步的调查和分析。
在火灾发生后,石化厂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进行紧
急疏散和救援工作。
同时,立即报警并请求消防部门前来支援扑救
火灾。
经过全体员工的紧急努力,火灾得到了控制,避免了更大范
围的扩散。
但是,火灾造成了厂区内部分设施和设备的严重损坏,
对生产和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
在事故发生后,石化厂第一时间成立了事故调查组,对火灾的
原因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分析。
同时,对厂区内的安全隐患进行了全
面排查和整改,加强了安全管理措施,以确保类似事故不再发生。
同时,对受伤员工和其家属进行了全面的安抚和赔偿工作,确保了
受伤员工的合法权益。
为了进一步提高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石化厂将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和演练,确保员工能够熟练掌握应急逃生技能和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
同时,加强对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总的来说,石化厂将以此次火灾事故为鉴,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全面排查安全隐患,确保生产和员工的安全。
同时,将对受灾员工和家属进行全面的安抚和赔偿,尽最大努力减少火灾事故带来的损失。
希望领导和相关部门能够给予支持和帮助,共同努力,确保石化厂的安全生产和稳定发展。
谨此汇报,请领导审阅。
此致。
敬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连石化公司储运罐区火灾事故报告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 16H-TTMS2A-HUAS8Q8-HUAH1688]附件4大连石化公司储运罐区‘829〃火灾事故报告2011年8月29 B 9时56分44秒,大连石化公司储运车间八七罐区875罐在收油过程中发生一起着火事故。
事故造成875罐被烧坍塌,874罐罐体过火,罐组周边地面管排过火,部分变形;东、南侧管廊上管排部分过火, 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对周边海域和大气环境未造成污染。
事故直接经济损失:789.0473万元。
一、事故的基本情况(一)事故罐区基本情况事故罐875位于大连石化公司储运车间八七罐区,与874、876、877罐组成罐组,该罐区位于厂区西南侧,东邻5万立柴油罐组,西邻无铅汽油罐组,南邻汽油罐组, 北邻南运罐组。
始建于1991年,当时四台储罐均为拱顶结构,直径40.5m ,罐壁高度15.86m ,罐容20000m3 ,安全储存量18000m3e主要用于储存重质油。
经2006年对这四座储罐实施改造后,成为主要用于柴油调合成品罐。
储罐结构类型为内浮顶。
事故发生时,该储罐正在收油作业,罐内储存0#国HI柴油(885.135吨/1061.695 m^o875#罐为常压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原是第四联合车间二催化装置的原料罐,2006年改造为内浮顶罐,具体改造内容:安装不锈钢内浮船及丁晴橡胶舌形密封,浮船重量为17.193吨;罐壁开通气孔(12个)、收付油 口、搅拌器开口等;罐组立相关工艺管线改造;罐内做内 防腐处理,防腐部位为底板、拱顶、1米以下的壁板罐顶包 边角钢、1米处的壁板刷导静电涂料,干膜厚度300微 米;罐内增上旋转循环喷头。
'V . J剧鸳[大连石化公司储运车间八七儷区平血示意图 (二)事故部位工艺流程说明柴油组份主要来自以下装置:400万吨/年柴油加氢精制装置;300万吨/年道油加氢脱硫装置;360万吨/年加氢裂化装置;200万吨/年煤油加氢;©2d$气分球罐区待O .D口; 1616举 _I450万吨/年常减压蒸f留B2 (常2 )、B3 (常3 )、C1 (减1)线(以下简称二蒸馆B2、B3、C1线);80万吨/年柴油加氢精制装置。
200万煤油加氢、400万柴油加氢、360万加氢裂化、300万漬油加氢、80万吨柴油加氢和部分二蒸f留B2、B3S C1线直僻柴油(其中二蒸f留B3X C1两个组分在西油槽罐区合走一条线去八七罐区),从装置出来专线至八七罐区柴油在线调合头,每个组分和调合总管设油品在线分析仪,通过软件控制每个组分进入调合头的比例,然后经过静态混合器混合后进入成品罐,其中调合头有两条”调合一线(管径DN450 )和调合二线(管径DN300)e当成品罐收至规定液位,按工艺规走进行循环搅拌,然后静止取样分析,分析合格后出厂。
事故发生时400万加氢柴油、300万渣油加氢柴油、部分80万加氢柴油和二蒸馆B2、B3、C1调合组分同时向875储罐输送柴油,油品调合工艺情况如下:二事故经过8月29日上午8时10分左右,储运车间八七罐区工段长吴胜接到生产运行处调度徐锋通知,将柴油谓出油从877罐切换到875罐收油。
当时,877罐液位6.612米, 温度40°C ; 875罐液位0.969米,温度37.6°C O8时30分左右,吴胜指令操作员刘长青和多玮进行转油操作。
9时50分左右,内操多玮通过DCS将f留出油从877罐转875罐收,整个切换过程为自动操作。
此时,当班班长周铁在现场检查电动阀门状态是否正常。
在确认875罐调合一线阀门打开正常,并与多玮确认875罐液位上升正常后,准备确认877罐调合一线阀门是否已经关闭。
9时56分44秒左右z当班长周铁行至875罐至877 罐走梯位置时,听到875罐〃附的一声,出现闪爆,随即着火。
现场操作人员立即报警,并进行转油、关阀等应急处理。
事故发生后,公司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下达调度指令,紧急切断了相关管线物料,对关联的上下游装置进行了循环处理。
及时启动了三级防控系统,防止污染物入海。
并在第一时间向集团公司总值班室和大连市委值班室报送了事故情况,在着火和灭火后两次向新闻媒体发布了新闻通稿。
公司消防支队和大连市消防局共出动69台消防车辆, 对着火点周边的储罐、管排进行喷淋冷却、隔离、降温处理。
13时06分,现场明火全部扑灭。
三、事故原因分析(一)事故的直接原因1.助燃物事故发生前,875罐正在收油作业,罐内储存850多吨0#国HI柴油,液面高度0.963m e浮船高度1.8m ,在浮船与油面之间有0.837m左右的气相空间,体积约1000 m3 ,浮船呼吸阀处于开启状态”在浮船与油面之间进入大量空气。
浮船浮船支腿防静电导线2.点火源分析1)现场施工作业情况经调查,由于预报29日有雨,当天没有签发任何作业票,现场也无人员施工作业。
可排除明火因素。
2)硫化亚铁自燃分析875罐含硫量小于350PPm ,主要为有机硫,不易生成硫化亚铁。
硫化亚铁在与空气接触后,一般在几分钟内(最长时间不超过30分钟)就会发生自燃,875罐停止付油到开始进油,间隔9个小时23分钟,已远远超过硫化亚铁自燃时间。
经现场观察,875罐内壁光滑,无明显腐蚀。
可排除硫化亚铁自燃因素。
3)雷电火源分析8月29日2时至3时大连石化公司上空有雷雨,但事故后对875罐进行了〃剩磁〃检测,检测结果为零,说明875罐没有落雷。
可排除雷击造成起火爆炸的可能性。
4)罐体设备故障分析874-877柴油储罐从2006年完成改造以来,875、876、877储罐用于柴油调合的搅拌器由于电机电流超负荷,一直处于停用状态,总电源已经切断。
可排除搅拌器原因产生火源。
5) 静电分析(1 ) 875罐收油流速调合头实时入罐流量(DCS数据)注:以877罐液位及调合头平均流量数据为准计算管道流速(2)液位低于浮盘下的流速限制。
①国家标准《液体石油产品静电安全规程》(GB 13348-2009 ) 5丄4条款规走:对于电导率低于50pS/m 的液体石油产品,在注入口未浸没前,初始流速不应大于lm/s ,当注入口浸没200mm 后,可逐步提高流速,但最大流速不应超过7m/s e如采用其他有效防静电措施,可不受上述限制。
注:本次柴油电导率小于lpS/m o②美国(API)健康与环境事务部、安全和消防分会、美国石油学会《防止因静电、闪电和杂散电流引起火灾的保护措施》(2003年推荐方法、1998年9月第6版)第4.5.2条款规走:在进油管浸入两倍于管径或61厘米(2 英尺)的深度(以较小值为准)前,要将进油管线入罐流速限制在lm/s以内。
如果采用浮顶式的油罐,要遵守lm/s以下的速度极限,直至浮盘浮起。
③石油行业推荐标准(SY/T6319-2008 )《防止静电闪电和杂散电流引燃的措施》第4.5.2条款对静电电荷的控制规定:〃限制填充线和入射液流的填充速度lm/s直到填充管浸没油中2倍管径或是61mm (取二者较小值)。
当使用内浮顶储罐,要遵守lm/s的极限速度直到顶浮起来〃。
依据上述规走:事故发生前,柴油流速超过了规走的限制安全流速(lm/s IUT ) o⑵油罐油表面静电电位以3.82m/s进油流速计算,875罐爆炸前油面静电电位为21.59kv-32.39kv o1987年~ 1988年北京劳动保护硏究所实验结果:油面静电电位35kV时的放电能量为0.2mJ ,可以引燃汽柴油油气(最小点火能量为0.2mJ )。
油面静电电位15kV时的放电能量为0.02mJ z引燃不了柴油油气,但可以引燃氢气(最小点火能量为0.019 mJ )。
此流速下静电可以引燃氢气,但引燃柴油油气的可能性较小。
3・可燃物分析1)火灾前875罐收付油情况8月25日4时至26日6时,875罐完成收油作业, 收油量为14161.423吨,油品组成如下:8月28 0 9时50分至29日0时30分,由875罐向新码头〃兴池〃轮装付柴油,付出量13146.381吨,罐内剩0.963m ,油量885.135 吨。
8月29 0 9时50分,875罐内温度为38.6°C (闪点为67°C)。
2) 上游装置异常状态排查情况(1) 400万吨柴油加氢精制装置、300万吨/年漬油加氢脱硫装置8月25日・29日DCS数据显示,事故发生前,400万吨/年柴油加氢精制装置和300万吨/年道油加氢脱硫装置操作正常,处于平稳运行状态,质量环保检测中心采样化验数据表明谓出口质量合格。
万吨/年蒸留装置2011年8月27 B-2011年8月29日的DCS数据显示,450万吨/年蒸谓装置B2、B3、C1线流量稳定,泵运转正常,可以排除轻炷、氮气、蒸汽等介质由出装置柴油线窜入罐区。
减一线于57°C(含凝缩12~3961~63油)(3 ) 360万吨/年加氢裂化装置8月28 0 10时40分,360万加氢裂化反应系统引氢气充压;8月29 0 10时,压力上升至2.3MPa e 8月28 日]0时,主汽提塔投用氢气汽提,汽提塔塔顶气去火炬;14时30分,建立分馆系统循环。
调阅8月28日至8月29日DCS记录趋势,显示主汽提塔液面、预闪蒸罐液面、分催塔压力、航煤和柴油汽提塔液等平稳无异常。
事故发生时,该装置处于开工初期阶段,界区镭出口采用两道手阀隔离,无产品外送到罐区。
(4 ) 200万吨/年煤油加氢装置200万吨/年煤油加氢装置在28日至29日期间,处于停工阶段,系统充氮气保压,干燥塔液面、压力稳走。
因装置准备开工(原计划8月31日),界区f留出口采用两道手阀隔离,无产品外送至罐区。
(5)80万吨/年柴油加氢装置80万吨/年柴油加氢装置始建于1998年3月”投产于1999年7月,装置设计年加工能力为80万吨。
2002年10月,通过更换催化剂提高空速,使装置加工能力达到100万吨/年。
该装置〃初步设计〃的设计原则指出:〃汽提塔汽提方式以水蒸汽汽提为主,并预留氢气汽提方式””工艺技术方案明确〃汽提塔采用过热水蒸汽汽提方案,同时考虑氢气汽提的可能性〃。
该装置投产初期,使用过蒸汽汽提,由于生产的柴油含水率高,便采用氢气气 提方式。
8月29日7时40分时,该装置的汽提塔进料温度为 230.23°Cz塔底温度为223.85°C ,汽提氢气一直维持在 1200Nm 3/h 左右,塔顶压力为0.480MPa 。
8时20分, 因反应热源减少,汽提塔进料温度降低至216.58弋,塔底 温度降至210.86°C ,塔顶温度降低,回流量减少,装置开 始提汽提氢气量” 9时00分汽提氢气量达到1304Nm 3/h ,增加了约100Nm 3/h ,塔顶压力从 0.489MPa 升高到0.496MPa o 10时25分汽提氢气量开 始从1300Nm 3/h 降低,10时39分降至1206Nm 3/h oiTjJ11500 '1In«»f* Aepaa P EOCMZ Explorer - (Docunont 2)ZZ Eilfl Edit I MT Elite Jflroxitw lwla fmior &X3|®ll ® <»..0 4 CO CO仃800勺(6)事故后取样分析情况9月1日临时采样分析结果(用注射器从采样瓶中直接抽取气相进行分析)注:表明875罐内有氢气及轻姪,不能反映875号罐油面与浮船空间内气相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