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石化公司储运罐区“”火灾事故报告.docx
中石油大连石化爆炸事故调查报告
![中石油大连石化爆炸事故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e59c402551810a6f4248645.png)
中石油大连石化爆炸事故调查报告一、事故单位及事故罐区基本情况(一)事故单位基本情况1.大连石化公司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的大型炼油企业,现有炼油化工主体装置37套,具备2050万吨/年的原油加工能力和27万吨/年的聚丙烯生产能力,员工总数6659人,主要从事原油加工、有机化工原料和合成树脂制造等业务。
大连石化公司持有的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至2015年2月23日。
2.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七建设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七建公司”)隶属于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注册地为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苗岭路36号,法定代表人郝春生。
经营范围为:石油化工装置工程施工;铁路建设;城市道路、桥梁、液化气储罐、水气管道工程施工;钢结极及网架制造安装;消防设施施工;无损探伤和管道工程等。
具有化工石油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资质和GA1级、GB1级、GB2级、GC1级压力管道安装维修许可证。
2011年5月30日取得了建筑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至2014年5月29日。
中石油七建公司在大连设有项目部,项目部经理贾立志,下辖一、二、三、五、六、七等6个施工队。
3.大连林沅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林沅公司”)成立于2003年2月19日,注册地为大连市甘井子区松江路4号2层4号,法定代表人杨赸,总经理杨福顺(受法定代表人杨赸委托,全权处理公司日常一切事务)。
经营范围为:建筑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租赁;钢结极及网架制造安装;园林绿化工程;压力管道安装;工业设备及管道防腐;绝热、电器仪表安装维修;道路工程施工;储存罐安装(以上涉及行政许可的凭资质证经营)。
具有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贰级资质、化工石油设备管道安装工程与业承包三级资质和GB1级、GB2级、GC2级压力管道安装维修许可证。
2008年取得辽宁省建设厅颁发的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至2014年。
林沅公司以中石油七建公司大连项目部第七工程队的名义在这次事故现场进行施工作业。
(二)事故罐区基本情况大连石化公司第一联合车间三苯罐区(分大罐区和小罐区)建于2000年,为10万吨/年苯乙烯装置配套罐区。
大连石化“8.29”火灾扑救总结
![大连石化“8.29”火灾扑救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0bd630b6edb6f1aff001fad.png)
大连石化“8.29”火灾扑救情况2011年8月29日9时58分,大连石化分公司储运车间八七罐区875#柴油储罐发生火灾,经全力扑救,于13时20分左右扑灭明火,历时3小时22分。
在本次火灾扑救中,大连石化消防支队参战车辆共21台(艘),其中战勤车辆17台,消防艇1艘、后勤装备车1台,指挥车2台,208名消防指战员参战。
10时15分,大连市消防局到达现场。
一、基本情况罐区的消防道路为环形,消火栓沿道路设置,储罐设有固定喷淋系统和固定泡沫灭火系统。
事故时主风向为南风,风力4-5级。
二、扑救经过(一)接警出动8月29日9时58分,消防支队接生产运行处通知填海四区着火立即出动。
9时59分,火警调度室接储运车间八七操作室报警875#柴油罐着火,支队值班员立即发警,调集四个战勤中队全部出动,并通知三蒸馏现场监视车辆立即赶赴现场,通知消防艇备航,设备中队做好启泵供水准备。
(二)火情侦察10时03分,消防支队指挥员到达现场,经现场侦察,确认875号罐已经陷入火海,同一防火堤内的874号罐受到火势威胁。
经与车间确认,875号罐着火介质为柴油,储罐内油量大约为800吨,相邻的874号罐内存柴油约14000吨,罐区东南两侧均为公用输油(气)管排,西侧与同罐组内876号、877号罐的管线连通,现场无人员被困。
(三)确定战术鉴于着火介质为轻质油,燃烧热值高,且已形成流淌火,若得不到有效控制将对临近罐体和管线构成极大威胁,消防支队指挥员当即决定:采取四面堵截包围,重点保护,逐片消灭的原则,防止火势进一步扩大。
(四)战斗展开第一阶段:冷却保护,控制扩散特勤中队、一中队、二中队、三中队及三蒸馏现场监护车辆先后到达现场。
各中队按支队指挥员的部署迅速展开战斗。
为加强第一时间冷却力量,第一时间安排人员开启着火罐及相邻罐的喷淋设施,并中转泡沫线阀门。
1、特勤中队特2车(卢森堡亚重型泡沫车)停在874号罐北侧,出车载炮对防火堤内流淌火实施控制。
大连石化公司储运罐区“8.29”火灾事故报告
![大连石化公司储运罐区“8.29”火灾事故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ae2ce8e58f5f61fb7366654.png)
大连石化公司储运罐区“8.29”火灾事故报告附件4大连石化公司储运罐区“8.29”火灾事故报告2011年8月29日9时56分44秒,大连石化公司储运车间八七罐区875罐在收油过程中发生一起着火事故。
事故造成875罐被烧坍塌,874罐罐体过火,罐组周边地面管排过火,部分变形;东、南侧管廊上管排部分过火,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对周边海域和大气环境未造成污染。
事故直接经济损失:789.0473万元。
一、事故的基本情况(一)事故罐区基本情况事故罐875位于大连石化公司储运车间八七罐区,与874、876、877罐组成罐组,该罐区位于厂区西南侧,东邻5万立柴油罐组,西邻无铅汽油罐组,南邻汽油罐组,北邻南运罐组。
始建于1991年,当时四台储罐均为拱顶结构,直径40.5m,罐壁高度15.86m,罐容20000m3,安全储存量18000m3。
主要用于储存重质油。
经2006年对这四座储罐实施改造后,成为主要用于柴油调合成品罐。
储罐结构类型为内浮顶。
事故发生时,该储罐正在收油作业,罐内储存0#国Ⅲ柴油(885.135吨/1061.695 m3)。
875#罐为常压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原是第四联合车间二催化装置的原料罐,2006年改造为内浮顶罐,具体改造内容:安装不锈钢内浮船及丁晴橡胶舌形密封,浮船重量为17.193吨;罐壁开通气孔(12个)、收付油口、搅拌器开口等;罐组立相关工艺管线改造;罐内做内防腐处理,防腐部位为底板、拱顶、1米以下的壁板罐顶包边角钢、1米处的壁板刷导静电涂料,干膜厚度300微米;罐内增上旋转循环喷头。
(二)事故部位工艺流程说明柴油组份主要来自以下装置:400万吨/年柴油加氢精制装置;300万吨/年渣油加氢脱硫装置;360万吨/年加氢裂化装置;200万吨/年煤油加氢;450万吨/年常减压蒸馏B2(常2)、B3(常3)、C1(减1)线(以下简称二蒸馏B2、B3、C1线);80万吨/年柴油加氢精制装置。
6.2大连石化事故分享
![6.2大连石化事故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39d59b212af90242a895e5ed.png)
事故经过(2)
9:30慈军与王大庆一起上罐,闻到很重的油味,慈 军用便携式检测仪对观察孔可燃气体进行了检测,但无法 确定泄漏源。王大庆闻到泡沫发生器附近油味最重,就要 求施工单位用黄泥将发生器堵上,平台护栏用防火布围上。 然后王大庆将动火票交给慈军离开,一小时后慈军将动火 票交给施工人员。
*************************************************
*************************************************
事故处理通报
大连石化爆炸被认定为责任事故 中油七建项目部经理贾立志和林沅公司总经理杨福顺, 安全员王大庆3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给予集团副总经理 兼安全总监沈殿成记过处分;炼油化工分公司总经理徐 福贵记大过处分,副总经理沈钢降级处分;大连石化总 经理冷胜军和副总经理焦玉瑞撤职;中油七建总经理郝 春生和安全总监周子玉撤职;大连石化安全环保处处长 林吉宏记大过处分;中油七建安环部部长徐立泉记大过 处分;大连市安全监管局副局长宋砚敏警告处分;大连 市安全监管局监管三处副处长于方记过处分。责成中石 油集团向国务院作出深刻检查。 *************************************************
*************************************************
事故经过(1)
2013年3月苯乙烯装置因效益原因停工,4月开始技 术改造同时对三苯罐区进行检修,中油七建将工程分包给 林沅公司检修。2013年6月1日设备员李明辉和施工人员到 现场确认后,为其办理了939#罐作业票,9点监护人邵国 庆到罐顶闻到油味较大,让工艺员韩军到罐顶确认后,当 天未进行动火作业。6月2日安全员王大庆将1日开的动火票 有效期改为6月2日,安排外操工慈军现场监护。
大连石化公司“2011.8.29”火灾事故
![大连石化公司“2011.8.29”火灾事故](https://img.taocdn.com/s3/m/b29907cdf61fb7360b4c6593.png)
大连石化公司“2011.8.29”火灾事故2011年8月29日9时56分44秒,大连石化公司储运车间八七罐区875#罐发生爆炸火灾事故。
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一、事故单位简介大连石化公司储运车间874#~877#罐区位于厂区西南侧,东邻50000m3柴油罐区,西邻成品汽油罐区,南邻成品汽油及汽油调和组分罐区,北邻成品汽油罐区。
874#、875#为一罐组,876#、877#为另一罐组,两罐组间有一道隔堤。
875#罐建于1986年,原是第四联合车间二催化装置的原料罐,拱顶结构,罐体高15.86m、内径40.5m,设计油品储存能力20000m3。
2006年改造为内浮顶罐,储存介质为轻质柴油,2007年11月投用。
具体改造内容:安装不锈钢内浮船及丁晴橡胶舌形密封,浮船重量为17.193t;罐壁开通气孔(12个)、收付油口、搅拌器开口等;罐组立相关工艺管线改造;罐内做内防腐处理,防腐部位为底板、拱顶、1m以下的壁板罐顶包边角钢、1m处的壁板刷导静电涂料,干膜厚度300µm;罐内增上旋转循环喷头。
二、事故经过2011年8月29日8时10分左右,大连石化公司储运车间大班长吴某接到公司生产运行处徐某的调度指令,要求将柴油调合一线从877#罐改至875#罐。
在与车间工艺员尤某核实确认后,8时30分左右,吴某通知一班班长周某准备做此项工作,周某通知内操员多某让她联系上游装置操作员等相关人员;9时30分左右,多某通知周某切换的准备工作已经做好,于是,周某赶到875#罐组立确认收油流程,并在现场用对讲机通知多某可以切换,多某随后开始切换作业;9时52分40秒,875#罐入口电动阀开启,液面从静置状态的0.969m逐渐上升;9时56分44秒,875#罐突然发生爆燃,罐底撕裂,并引起火灾。
三、事故原因1.直接原因875#罐在浮盘未浮起的情况下,收油管出口流速达4.34m/s,超过1m/s 的安全界限,产生大量静电并发生放电,在浮盘下引燃油雾、可燃性气体与空气形成的混合气体(80万t柴油加氢装置波动,造成较多轻组分进入875#罐),发生爆炸。
大连石化公司储运罐区“8.29”火灾事故报告
![大连石化公司储运罐区“8.29”火灾事故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cb764ecad51f01dc381f102.png)
附件4大连石化公司储运罐区“8.29”火灾事故报告2011年8月29日9时56分44秒,大连石化公司储运车间八七罐区875罐在收油过程中发生一起着火事故。
事故造成875罐被烧坍塌,874、877存量后,3)。
船及丁晴橡胶舌形密封,浮船重量为17.193吨;罐壁开通气孔(12个)、收付油口、搅拌器开口等;罐组立相关工艺管线改造;罐内做内防腐处理,防腐部位为底板、拱顶、1米以下的壁板罐顶包边角钢、1米处的壁板刷导静电涂料,干膜厚度300微米;罐内增上旋转循环喷头。
(二)事故部位工艺流程说明柴油组份主要来自以下装置:400万吨/年柴油加氢精制装置;300万吨/年渣油加氢脱硫装置;360万吨/年加氢裂化装置;200万吨/年煤油加氢;450万吨/年常减压蒸馏B2(常2)、B3(常3)、C1(减1)线(以下简称二蒸馏B2、B3、C1线);氢、馏B3(管径万加氢8产运行处调度徐锋通知,将柴油馏出油从877罐切换到875罐收油。
当时,877罐液位6.612米,温度40℃;875罐液位0.969米,温度37.6℃。
8时30分左右,吴胜指令操作员刘长青和多玮进行转油操作。
9时50分左右,内操多玮通过DCS将馏出油从877罐转875罐收,整个切换过程为自动操作。
此时,当班班长周铁在现场检查电动阀门状态是否正常。
在确认875罐调合一线阀门打开正常,并与多玮确认875罐液位上升正常后,准备确认877罐调合一线阀门是否已经关闭。
9时56分44秒左右,当班长周铁行至875罐至877罐走梯位置时,听到875罐“嘭”的一声,出现闪爆,随即着火。
现场操作人员立即报警,并进行转油、关阀等应急处理。
事故发生后,公司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下达调度指令,紧急切断了相关, Array左右的875罐含硫量小于350PPm,主要为有机硫,不易生成硫化亚铁。
硫化亚铁在与空气接触后,一般在几分钟内(最长时间不超过30分钟)就会发生自燃,875罐停止付油到开始进油,间隔9个小时23分钟,已远远超过硫化亚铁自燃时间。
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7·16”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
![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7·16”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https://img.taocdn.com/s3/m/45961c5add36a32d737581a0.png)
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7·16”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2010年7月16日18时许,位于辽宁省大连市大连保税区的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际储运公司)原油罐区输油管道发生爆炸,造成原油大量泄漏并引起火灾。
一、事故单位基本情况及事故简要经过国际储运公司是中国石油大连中石油国际事业公司(80%股份)与大连港股份公司(20%股份)的合资企业,成立于2005年9月,注册资金1亿元人民币。
国际储运公司原油罐区的日常运营和检维修工作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化分公司负责。
国际储运公司原油罐区内建有20个储罐,库存能力185万立方米;周边还有其他单位大量原油罐区、成品油罐区和液体化工产品罐区,储存原油、成品油、苯、甲苯等危险化学品。
事故当天,新加坡太平洋石油公司所属30万吨“宇宙宝石”油轮在向国际储运公司原油罐区卸送最终属于中油燃料油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控股的下属子公司)的原油;中油燃料油股份有限公司委托天津辉盛达石化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辉盛达公司)负责加入原油脱硫剂作业,辉盛达公司安排上海祥诚商品检验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大连分公司(以下简称祥诚公司)在国际储运公司原油罐区输油管道上进行现场作业。
所添加的原油脱硫剂由辉盛达公司生产。
7月15日15时30分左右,“宇宙宝石”油轮开始向国际储运公司原油罐区卸油,卸油作业在两条输油管道同时进行。
20时左右,祥诚公司和辉盛达公司作业人员开始通过原油罐区内一条输油管道(内径0.9米)上的排空阀,向输油管道中注入脱硫剂。
7月16日13时左右,油轮暂停卸油作业,但注入脱硫剂的作业没有停止。
18时左右,在注入了88立方米脱硫剂后,现场作业人员加水对脱硫剂管路和泵进行冲洗。
18时8分左右,靠近脱硫剂注入部位的输油管道突然发生爆炸,引发火灾,造成部分输油管道、附近储罐阀门、输油泵房和电力系统损坏和大量原油泄漏。
事故导致储罐阀门无法及时关闭,火灾不断扩大。
大连市火灾事故调查报告最新
![大连市火灾事故调查报告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a36045a3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af.png)
大连市火灾事故调查报告最新近期,发生在大连市的火灾事故引起了广泛关注。
据报道,这起火灾事故发生在一家化工厂,造成数人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
针对这起事故,当地政府迅速展开了调查,并发布了最新的火灾调查报告。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报告的内容,以及其中涉及的问题和原因。
总体情况根据调查报告显示,这起大连市火灾事故发生于某化工厂的储罐区域。
经初步核实,火灾爆发后,多辆储罐着火并引发燃烧,并向周围蔓延。
由于此次化工品储存量较高且有毒性和易燃性,在极短时间内形成了规模巨大的浓烟和明火,并导致邻近村庄居民撤离。
问题分析通过深入调查分析后,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找到了可能存在导致这次火灾事故的主要问题。
1. 安全管理不到位首先,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该公司未能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缺乏对员工的安全操作培训和监督。
同时,在危险品存储、防火设施维护等方面存在疏忽和措施不力。
这导致了火灾发生后无法及时有效地进行扑救和应急处置。
2. 设备维护不彻底其次,调查报告还发现该公司在设备维护方面存在问题。
关键设备未按规定周期进行检修和保养,导致一些重要部件缺乏必要的防护措施。
正是由于设备失效,火灾得以迅速蔓延并失去控制。
3. 应急预案不完善此外,应急预案也成为造成事故严重后果的原因之一。
据调查显示,该公司没有建立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详尽应急预案,并且没有相关演练和培训,员工对如何响应紧急情况缺乏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这使得事故发生后没有及时有效地减少损失或营救被困人员。
改进方案与措施为了避免类似火灾事故再次发生,并确保市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调查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方案与措施。
1.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首先,化工企业应加强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这包括对员工进行岗前、在职培训,加强日常巡检和隐患排查,并设立紧急情况响应团队,在发生危险事故时能够迅速反应并采取措施。
2. 加强设备维护检修其次,企业需要定期组织对关键设备进行彻底的检修和维护,并建立相应的记录和跟踪机制。
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7.16”特别重大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调查报告
![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7.16”特别重大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3306604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39.png)
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7.16”特别重大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调查报告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7.16”特别重大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调查报告2010年7月16日18时许,位于辽宁省大连市保税区的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际储运公司)原油罐区输油管道发生爆炸,造成原油大量泄漏并引起火灾。
导致部分原油、管道和设备烧损,另有部分泄漏原油流入附近海域造成污染。
事故造成1名作业人员轻伤、1名失踪;在灭火过程中,1名消防战士牺牲、1名受重伤。
事故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为22330.19万元。
一、事故单位基本概况(一)事故单位概况。
国际储运公司是中国石油大连中石油国际事业公司(80%股份)与大连港股份公司(20%股份)的合资企业,成立于2005年9月,注册资金1亿元人民币。
国际储运公司原油罐区的日常运营和检维修工作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化分公司负责。
国际储运公司原油罐区内建有20个储罐,库存能力185万立方米;周边还有其他单位大量原油罐区、成品油罐区和液体化工产品罐区,储存原油、成品油、苯、甲苯等危险化学品。
(二)事故当天原油卸送情况。
事故当天,新加坡太平洋石油公司所属30万吨“宇宙宝石”油轮在向国际储运公司原油罐区卸送最终属于中油燃料油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控股的下属子公司)的原油;中油燃料油股份有限公司委托天津辉盛达石化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辉盛达公司)负责加入原油脱硫剂作业,辉盛达公司安排上海祥诚商品检验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大连分公司(以下简称祥诚公司)在国际储运公司原油罐区输油管道上进行现场作业。
所添加的原油脱硫剂由辉盛达公司生产。
二、事故发生经过及救援情况(一)事故发生经过。
2010年5月26日,中油燃料油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联合石油有限责任公司(与中石油国际事业有限公司合署办公)签订了事故涉及原油的代理采购确认单。
在原油运抵大连港一周前,中油燃料油股份有限公司得知此批原油硫化氢含量高,需要进行脱硫化氢处理,于7月8日与天津辉盛达石化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辉盛达公司)签订协议,约定由天津辉盛达公司提供“脱硫化氢剂”,由上海祥诚商品检验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祥诚公司)负责加注作业。
6 2大连石化油罐爆炸事故
![6 2大连石化油罐爆炸事故](https://img.taocdn.com/s3/m/12c613b0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50.png)
16时20分许,在现场看到不少工人从厂区内撤出。一名厂区工人透露,发生爆炸的为油罐,在出事油罐北侧 约四十米位置存放着乙苯罐,如果火灾引起乙苯罐爆炸,那么后果将更为严重。该工人透露,当时很可能是施工 时进行电焊切割引发火灾。但此种说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经大连市政府方面证实。
6 2大连石化油罐爆炸事故
6·2大连石化油罐爆炸事件
01 事故经过
03 事故伤亡 05 调查结果
目录
02 事故处置 04 事故通报
2013年6月2日14时30分许,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发生油渣罐爆炸事故,造成2人失踪,2人重伤,生命垂危。 在现场,经过300多消防官兵的奋力扑救,到2013年6月2日16时30分许大火已被扑灭。事故原因在调查中。
6·2大连石化油罐爆炸事故李昊:中石油大连石化公司一联合车间是生产乙苯、苯乙烯的车间,一联合车间 在2012年3月已经停产,2013年按照公司隐患治理计划,中油七建负责对939号储罐仪表平台进行更换,6月2日受 中油七建委托,大连林沅建筑工程有限公司4名工人对大连石化公司一联合车间939号储罐仪表平台进行更换作业, 14时20分左右,939号储罐罐顶突然发生爆炸随之着火,并相继引起936号、935号和937号储罐着火。
6·2大连石化油罐爆炸事故经调查认定,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非法分包的大连林沅建筑工程公司 (以中国石油第七建设公司大连项目部工程七队名义)作业人员在三苯罐区一储罐罐顶违规违章进行气割动火作 业,切割火焰引燃泄漏的甲苯等易燃易爆气体,回火至罐内引起储罐爆炸。
管理原因是:大连石化分公司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没有认真吸取以往事故教训, 动火作业安全管理混乱,安全员擅自涂改动火作业票证,现场动火监护不力。中国石油第七建设公司大连项目部 对工程承包商管理不力,非法转包、以包代管,有章不循、违章作业;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企业安全基础薄 弱、安全管理松懈,作业人员特种作业证过期失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集团)及其中石 油股份公司炼油化工分公司、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分公司没有认真吸取以往的事故教训,对下属企业安全监管不到 位、不得力。大连市政府有关部门安全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对大连石化的日常安全监管不认真、不严格。
大连石化“8.29”火灾扑救总结
![大连石化“8.29”火灾扑救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3378a48fab069dc5122010e.png)
大连石化“ 8.29 ”火灾扑救情况2011 年8 月29 日9 时58 分,大连石化分公司储运车间八七罐区875#柴油储罐发生火灾,经全力扑救,于13 时20 分左右扑灭明火,历时3 小时22 分。
在本次火灾扑救中,大连石化消防支队参战车辆共21台(艘),其中战勤车辆17台,消防艇1 艘、后勤装备车1 台,指挥车2台,208名消防指战员参战。
10 时15 分,大连市消防局到达现场。
一、基本情况罐区的消防道路为环形,消火栓沿道路设置,储罐设有固定喷淋系统和固定泡沫灭火系统。
事故时主风向为南风,风力4-5 级。
二、扑救经过(一)接警出动8月29日9时58分,消防支队接生产运行处通知填海四区着火立即出动。
9时59分,火警调度室接储运车间八七操作室报警875# 柴油罐着火,支队值班员立即发警,调集四个战勤中队全部出动,并通知三蒸馏现场监视车辆立即赶赴现场,通知消防艇备航,设备中队做好启泵供水准备。
(二)火情侦察10 时03 分,消防支队指挥员到达现场,经现场侦察,确认875 号罐已经陷入火海,同一防火堤内的874 号罐受到火势威胁。
经与车间确认,875 号罐着火介质为柴油,储罐内油量大约为800吨,相邻的874 号罐内存柴油约14000 吨,罐区东南两侧均为公用输油(气)管排,西侧与同罐组内876 号、877号罐的管线连通,现场无人员被困。
(三)确定战术鉴于着火介质为轻质油,燃烧热值高,且已形成流淌火,若得不到有效控制将对临近罐体和管线构成极大威胁,消防支队指挥员当即决定:采取四面堵截包围,重点保护,逐片消灭的原则,防止火势进一步扩大。
(四)战斗展开第一阶段:冷却保护,控制扩散特勤中队、一中队、二中队、三中队及三蒸馏现场监护车辆先后到达现场。
各中队按支队指挥员的部署迅速展开战斗。
为加强第一时间冷却力量,第一时间安排人员开启着火罐及相邻罐的喷淋设施,并中转泡沫线阀门。
1、特勤中队特2 车(卢森堡亚重型泡沫车)停在874号罐北侧,出车载炮对防火堤内流淌火实施控制。
大连石化公司6.2爆炸火灾事故
![大连石化公司6.2爆炸火灾事故](https://img.taocdn.com/s3/m/f64651432b160b4e767fcf2d.png)
第八十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 发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 或者个人的,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五 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 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五万元的,单处或者并处一 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给他 人造成损害的,与承包方、承租方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生产经营单位未与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 产管理协议或者未在承包合同、租赁合同中明确各自的安 全生产管理职责,或者未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 产统一协调、管理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 令停产停业整顿。
应急救援情况
事故发生后,大连石化公司立即组织自救并向
相关部门报告。大连市消防部门派出40个中队846
名消防官兵,出动消防车163台参与灭火。16时大
火被扑灭。同时第一时间将现场发现的两名受伤人
员送往医院救治,后经抢救无效死亡。2名失踪的
作业人员后经现场搜寻发现,已死亡。
(一) 大连石化公司(事故单位) (二)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七建设公司 (隶属于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具有施工资质 (三)大连林沅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事故引发的思考?
1、作业资质; 2、发包而不管; 3、包而不管; 4、甲方管理; 5、现场风险识别; 6、事故责任。Leabharlann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大连石化分公司 “6.2”爆炸火灾事故
2013年6月2日14时27分许,大连石化分 公司第一联合车间三苯罐区小罐区939#杂料
罐在动火作业过程中发生爆炸、泄漏物料着
火,并引起937#、936#、935#三个储罐相继 爆炸着火,造成4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697 万元。作业内容为更换锈蚀严重的罐顶侧壁仪表维护小平台板
大连石化公司6.2火灾爆炸和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林甸直属库5.31火灾
![大连石化公司6.2火灾爆炸和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林甸直属库5.31火灾](https://img.taocdn.com/s3/m/ae845b78f46527d3240ce073.png)
中石油6.2火灾事故
对事故有关责任人员及责任单位的处理意见 对责任单位及个人的经济处罚建议
1.依据《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5号)第四十 四条规定,建议对林沅公司施工队长左刚予以行政处罚。 2.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三十七条规定,建议对中石油七建 公司予以行政处罚。 3.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三十七条规定,建议对林沅公司予 以行政处罚。 4.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三十七条规定,建议对大连石化公 司予以行政处罚。
中石油6.2火灾事故
对事故有关责任人员及责任单位的处理意见 建议给予党纪政纪处分人员
19.沈钢,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炼油化工分公司副总经理,负责中石油股 份公司炼油化工分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对大连石化公司安全生产工作监督检查不 力,对大连石化公司反复发生事故重视不够、监管不严。对事故发生负有重要领导责 任,建议给予降级处分。 20.徐福贵,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炼油化工分公司总经理,安全生产第一 责任人。对大连石化公司安全生产工作监督检查不到位,对大连石化公司反复发生事 故重视不够、监管不严。对事故发生负有重要领导责任,建议给予记大过处分。
中石油6.2火灾事故
事故原因及性质 间接原因
4.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对大连石化公司安全生产工作监督管理不到位,对 大连石化公司反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重视不够,对大连石化公司存在的安全生产责任 制不落实和动火、承包商管理严重缺失等问题失察。 5.大连市安监局对大连石化公司反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监管执法不严,危险化学品 安全监管工作存在漏洞,对大连石化公司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失察。
“更换939#罐罐顶侧壁仪表平台”动火作业前,未按要求进行风险辨识和制定落实安
大连石化安全事故
![大连石化安全事故](https://img.taocdn.com/s3/m/1ee6ffe8524de518964b7d42.png)
事故教训总结三
2011年7月16日,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1000万吨/年常减压 蒸馏联合装臵减压蒸馏塔塔底换热器泄漏引发火灾事故,造 成直接经济损失187.8万元,未造成人员伤亡。 (一)事故的直接原因 换热器管箱法兰检修更换的垫片不符合设计要求,且垫片安 装不正,经7月13日、14日2次紧固后,垫片局部被“压溃”, 造成原油泄漏。泄漏的原油流淌到泄漏点下方的换热器高温 表面被引燃。 (二)事故的间接原因 设备管理、物资采购管理以及检修质量管理等方面存在漏洞; 对垫片保管、领取、安装管理不到位;制造垫片的工艺存在 问题,造成垫片存在固有缺陷。 *************************************工程
*************************************工程
事故案例分析
相关事故回顾
6.2事故 了解
本次事故教训
*************************************工程
事故概况
2013年6月2日14点20分左右,大连市甘井子区, 939号储罐罐顶突然发生爆炸,随之起火,并相继引起临 近的936号、935号和937号储罐着火。事故造成2名工人 重伤,经医院全力救治无效死亡,2人失踪。 在清理现场的过程中,失踪的两名工人的遗体也被 找到,据家属介绍,遗体并不是像之前说的落到大海里被 海水冲走,而是在爆炸油罐的底部。
*************************************工程
事故教训总结四
(二)事故的间接原因 1、未认真执行生产运行管理中“浮顶罐和内浮顶罐 正常操作时,其最低液面不应低于浮顶、内浮顶 (或内浮盘)的支撑高度”的规定; 2、在储罐收油过程中,未重视油品流速过快造成 静电过大的风险;对储罐维护保养不到位。
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三苯罐区较大爆炸火灾事故调查报告
![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三苯罐区较大爆炸火灾事故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8a43cbd87c24028915fc3ac.png)
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三苯罐区较大爆炸火灾事故2013年6月2日14时27分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化分公司(以下简称“大连石化公司”)第一联合车间三苯罐区小罐区939#杂料罐在动火作业过程中发生爆炸、泄漏物料着火,并引起937#、936#、935#三个储罐相继爆炸着火,造成4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697万元。
一、事故单位及事故罐区基本情况(一)事故单位基本情况1.大连石化公司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的大型炼油企业,现有炼油化工主体装置37套,具备2050万吨/年的原油加工能力和27万吨/年的聚丙烯生产能力,员工总数6659人,主要从事原油加工、有机化工原料和合成树脂制造等业务。
大连石化公司持有的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至2015年2月23日。
2.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七建设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七建公司”)隶属于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注册地为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苗岭路36号,法定代表人郝春生。
经营范围为:石油化工装置工程施工;铁路建设;城市道路、桥梁、液化气储罐、水气管道工程施工;钢结构及网架制造安装;消防设施施工;无损探伤和管道工程等。
具有化工石油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资质和GA1级、GB1级、GB2级、GC1级压力管道安装维修许可证。
2011年5月30日取得了建筑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至2014年5月29日。
中石油七建公司在大连设有项目部,项目部经理贾立志,下辖一、二、三、五、六、七等6个施工队。
3.大连林沅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林沅公司”)成立于2003年2月19日,注册地为大连市甘井子区松江路4号2层4号,法定代表人杨超,总经理杨福顺(受法定代表人杨超委托,全权处理公司日常一切事务)。
经营范围为:建筑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租赁;钢结构及网架制造安装;园林绿化工程;压力管道安装;工业设备及管道防腐;绝热、电器仪表安装维修;道路工程施工;储存罐安装(以上涉及行政许可的凭资质证经营)。
大连爆炸事故分析报告
![大连爆炸事故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67d6a50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e4.png)
大连爆炸事故分析报告根据最近发生在大连的爆炸事故,我们进行了一项分析研究,旨在了解事故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以下是我们的研究结果和实施建议:1. 事故概述:事故发生在某化工厂的储罐区,由于某种原因引起的气体泄漏和积聚,引发了一系列爆炸。
事故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也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2.原因分析:2.1 不当的安全管理措施:研究发现,化工厂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严重缺陷,如缺乏应急预案、培训不足等,这导致了对事故的预警和应对不力。
2.2 操作疏忽:一些员工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疏忽和违规行为,如没有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操作不规范等。
2.3 设备故障:某些设备可能存在磨损、老化和缺乏维护等问题,这会增加事故发生的风险。
2.4 外部环境因素:一些外部因素,如天气、温度等,也可能对事故的发生和扩大产生一定的影响。
3. 影响分析:3.1 人员伤亡:此次事故造成了大量人员受伤和死亡,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悲伤。
3.2 环境破坏:事故导致的化学物质泄漏对周边环境造成了污染,影响了空气质量、土壤和水源的安全性。
3.3 经济损失:事故导致了厂区设备的损毁和停产,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对当地经济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4. 解决方案:4.1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化工企业应制定完备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并确保员工严格执行。
4.2 增强员工安全意识:通过定期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员工对安全问题的认识和意识,避免操作疏忽和违规行为的发生。
4.3 定期设备维护:化工企业应加强对设备的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行,降低设备故障引发事故的概率。
4.4 提升监管力度: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化工企业的监管,加强安全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和整改安全隐患,确保企业的合规运营。
5. 结论:此次大连爆炸事故的发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重视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和应急预案制定。
油气储运场所火灾事故调查报告
![油气储运场所火灾事故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a9664c0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ea.png)
油气储运场所火灾事故调查报告一、火灾事故概况1.1 事故地点本次火灾事故发生在XXX油气储运场所,位于XXX省XXX市XXX县。
1.2 事故时间事故发生时间为XXXX年XX月XX日XX时XX分。
1.3 事故原因根据初步调查,本次火灾事故原因初步判断为设备故障导致设备起火,最终引发火灾。
1.4 事故后果火灾事故造成X人受伤,X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XXX万元。
二、事故调查过程2.1 接到报警事故发生当晚,XXX省XXX市XXX县消防部门接到火灾报警后,迅速出动救援人员前往现场处置,同时通知公安、交通、卫生等部门协同处置。
2.2 救援过程救援人员在火灾现场立即展开救援工作,同时对周边建筑进行疏散,确保人员安全。
同时派出应急救援队对火灾进行扑救,最终成功将火势控制,避免火灾扩大。
2.3 疏散人员消防人员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对事故现场进行疏散人员工作,确保人员安全撤离。
同时,对受伤和死亡人员进行现场救治和安置工作。
2.4 现场勘查火灾扑灭后,消防人员、公安及其它相关专家对现场进行勘查,采集现场取证,调查火灾原因,制定下一步处置方案。
三、事故原因分析3.1 设备故障根据初步调查,事故原因是由于油气储运场所的部分设备出现故障,可能导致设备过热或漏油,最终引发火灾。
3.2 安全隐患调查发现,在事故发生前,油气储运场所存在安全隐患,如设备维护不到位、员工安全防范意识薄弱等。
3.3 管理缺陷由于管理上存在疏漏,导致对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护不到位,缺乏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
3.4 人为因素在事故调查中,还发现了一些人为因素,如员工操作不当、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等。
四、事故责任4.1 事故责任单位根据调查,火灾事故的主要责任单位是XXX油气储运场所,应对设备维护不到位、管理缺陷负有主要责任。
4.2 事故责任人员根据调查,事故责任人员主要包括XXX公司的相关领导和管理人员,应对安全管理不到位、监督不力负有一定的责任。
4.3 其他责任方在调查中还发现XXX公司的某些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存在操作不当、违反规定等行为,也应对火灾事故负有一定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 4大连石化公司储运罐区“ 8.29 ”火灾事故报告2011 年 8 月 29 日 9 时 56 分 44 秒,大连石化公司储运车间八七罐区 875 罐在收油过程中发生一起着火事故。
事故造成 875 罐被烧坍塌, 874 罐罐体过火,罐组周边地面管排过火,部分变形;东、南侧管廊上管排部分过火,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对周边海域和大气环境未造成污染。
事故直接经济损失: 789.0473 万元。
一、事故的基本情况(一)事故罐区基本情况事故罐 875 位于大连石化公司储运车间八七罐区,与874 、 876 、 877 罐组成罐组,该罐区位于厂区西南侧,东邻5 万立柴油罐组,西邻无铅汽油罐组,南邻汽油罐组,北邻南运罐组。
始建于 1991 年,当时四台储罐均为拱顶结构,直径40.5m ,罐壁高度 15.86m ,罐容 20000m3 ,安全储存量18000m3 。
主要用于储存重质油。
经 2006 年对这四座储罐实施改造后,成为主要用于柴油调合成品罐。
储罐结构类型为内浮顶。
事故发生时,该储罐正在收油作业,罐内储存 0# 国Ⅲ柴油 (885.135吨/1061.695 m 3 )。
875# 罐为常压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原是第四联合车间二催化装置的原料罐,2006 年改造为内浮顶罐,具体改造内容:安装不锈钢内浮船及丁晴橡胶舌形密封,浮船重量为 17.193 吨;罐壁开通气孔( 12 个)、收付油口、搅拌器开口等;罐组立相关工艺管线改造;罐内做内防腐处理,防腐部位为底板、拱顶、 1 米以下的壁板罐顶包边角钢、 1 米处的壁板刷导静电涂料,干膜厚度 300 微米;罐内增上旋转循环喷头。
(二)事故部位工艺流程说明柴油组份主要来自以下装置:400万吨 / 年柴油加氢精制装置;300万吨 / 年渣油加氢脱硫装置;360万吨 / 年加氢裂化装置;200万吨 / 年煤油加氢;450 万吨 / 年常减压蒸馏B2 (常 2)、 B3(常 3)、 C1(减 1)线 (以下简称二蒸馏B2 、 B3 、 C1 线 );80万吨 / 年柴油加氢精制装置。
200 万煤油加氢、400 万柴油加氢、 360 万加氢裂化、300 万渣油加氢、 80 万吨柴油加氢和部分二蒸馏B2 、 B3 、C1 线直馏柴油(其中二蒸馏B3 、C1 两个组分在西油槽罐区合走一条线去八七罐区),从装置出来专线至八七罐区柴油在线调合头,每个组分和调合总管设油品在线分析仪,通过软件控制每个组分进入调合头的比例,然后经过静态混合器混合后进入成品罐,其中调合头有两条,调合一线(管径DN450 )和调合二线(管径DN300) 。
当成品罐收至规定液位,按工艺规定进行循环搅拌,然后静止取样分析,分析合格后出厂。
事故发生时400 万加氢柴油、 300 万渣油加氢柴油、部分 80 万加氢柴油和二蒸馏B2 、B3 、C1 调合组分同时向875储罐输送柴油,油品调合工艺情况如下:400万吨加氢柴油80万吨加氢柴油调合头静态混合器调合一、二线875#分析合格(比例控制)调合罐出厂300万吨加氢渣油过剩部分过剩450万吨组分罐蒸馏柴油参与调合二、事故经过8 月 29 日上午 8 时 10 分左右,储运车间八七罐区工段长吴胜接到生产运行处调度徐锋通知,将柴油馏出油从877罐切换到 875 罐收油。
当时, 877 罐液位 6.612 米,温度 40 ℃;875 罐液位 0.969 米,温度 37.6 ℃。
8 时 30 分左右,吴胜指令操作员刘长青和多玮进行转油操作。
9 时 50 分左右,内操多玮通过 DCS 将馏出油从 877 罐转 875 罐收,整个切换过程为自动操作。
此时,当班班长周铁在现场检查电动阀门状态是否正常。
在确认 875 罐调合一线阀门打开正常,并与多玮确认875 罐液位上升正常后,准备确认877 罐调合一线阀门是否已经关闭。
9 时 56 分 44秒左右,当班长周铁行至875 罐至 877 罐走梯位置时,听到875 罐“嘭”的一声,出现闪爆,随即着火。
现场操作人员立即报警,并进行转油、关阀等应急处理。
事故发生后 ,公司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下达调度指令,紧急切断了相关管线物料 ,对关联的上下游装置进行了循环处理。
及时启动了三级防控系统 ,防止污染物入海。
并在第一时间向集团公司总值班室和大连市委值班室报送了事故情况,在着火和灭火后两次向新闻媒体发布了新闻通稿。
公司消防支队和大连市消防局共出动69 台消防车辆,对着火点周边的储罐、管排进行喷淋冷却、隔离、降温处理。
13 时 06 分,现场明火全部扑灭。
三、事故原因分析(一)事故的直接原因1.助燃物事故发生前, 875 罐正在收油作业,罐内储存850 多吨0# 国Ⅲ柴油,液面高度 0.963m 。
浮船高度 1.8m ,在浮船与油面之间有 0.837m 左右的气相空间,体积约 1000 m 3,浮船呼吸阀处于开启状态,在浮船与油面之间进入大量空气。
罐壁板浮盘液面2411800969728收油线(φ 480×12)500罐底板2.点火源分析1)现场施工作业情况经调查,由于预报29 日有雨,当天没有签发任何作业票,现场也无人员施工作业。
可排除明火因素。
2)硫化亚铁自燃分析875 罐含硫量小于350PPm ,主要为有机硫,不易生成硫化亚铁。
硫化亚铁在与空气接触后,一般在几分钟内(最长时间不超过30 分钟)就会发生自燃,875 罐停止付油到开始进油,间隔 9 个小时 23 分钟,已远远超过硫化亚铁自燃时间。
经现场观察, 875 罐内壁光滑,无明显腐蚀。
可排除硫化亚铁自燃因素。
3)雷电火源分析8 月 29 日 2 时至 3 时大连石化公司上空有雷雨,但事故后对875罐进行了“剩磁”检测,检测结果为零,说明875罐没有落雷。
可排除雷击造成起火爆炸的可能性。
4)罐体设备故障分析874-877柴油储罐从2006 年完成改造以来, 875 、876 、877储罐用于柴油调合的搅拌器由于电机电流超负荷,一直处于停用状态,总电源已经切断。
可排除搅拌器原因产生火源。
5)静电分析(1)875 罐收油流速调合头实时入罐流量(DCS 数据)时间总流量( m 3 /h )平均值(m3/h)9: 54721.91718.179: 57714.44875罐调合一线入口流速测算877 液位877 净容量调合头流875 罐入口时间877 外输量管道流速(mm)(m 3 )量(m 3/h)(m/s )(m 3/h)9:5375629630.0919:5475729642.981-773.4 9:5575629630.091718.2.51773.4179:5675479610.7541160.22 3.17 9:5775279584.9711546.98 3.82注:以 877 罐液位及调合头平均流量数据为准计算管道流速(2 )液位低于浮盘下的流速限制。
①国家标准《液体石油产品静电安全规程》( GB 13348-2009)5.1.4条款规定:对于电导率低于50pS/m的液体石油产品,在注入口未浸没前,初始流速不应大于1m/s ,当注入口浸没200mm后,可逐步提高流速,但最大流速不应超过7m/s 。
如采用其他有效防静电措施,可不受上述限制。
注:本次柴油电导率小于1pS/m 。
②美国( API )健康与环境事务部、安全和消防分会、美国石油学会《防止因静电、闪电和杂散电流引起火灾的保护措施》(2003 年推荐方法、 1998 年 9 月第 6 版)第 4.5.2条款规定:在进油管浸入两倍于管径或61 厘米( 2 英尺)的深度(以较小值为准)前,要将进油管线入罐流速限制在1m/s以内。
如果采用浮顶式的油罐,要遵守1m/s以下的速度极限,直至浮盘浮起。
③石油行业推荐标准( SY/T6319-2008 )《防止静电、闪电和杂散电流引燃的措施》第 4.5.2 条款对静电电荷的控制规定:“限制填充线和入射液流的填充速度 1m/s 直到填充管浸没油中 2 倍管径或是 61mm (取二者较小值)。
当使用内浮顶储罐,要遵守 1m/s 的极限速度直到顶浮起来”。
依据上述规定:事故发生前,柴油流速超过了规定的限制安全流速( 1m/s 以下)。
(2)油罐油表面静电电位以3.82m/s 进油流速计算, 875 罐爆炸前油面静电电位为21.59kv-32.39kv 。
1987 年~ 1988 年北京劳动保护研究所实验结果:油面静电电位 35kV 时的放电能量为 0.2mJ ,可以引燃汽柴油油气(最小点火能量为 0.2mJ )。
油面静电电位 15kV 时的放电能量为0.02mJ ,引燃不了柴油油气,但可以引燃氢气(最小点火能量为0.019 mJ )。
此流速下静电可以引燃氢气,但引燃柴油油气的可能性较小。
3.可燃物分析1)火灾前 875 罐收付油情况8 月 25 日 4 时至 26日 6 时,875罐完成收油作业,收油量为 14161.423 吨,油品组成如下:调合组分收入量(吨)比例( %)说明二蒸馏 C1546 3.8680 万加氢柴油173912.2825 日 12:30 时部分转 24#罐收400 万加氢柴943266.60油二蒸馏 B210017.0725 日 10 时 -10# 军柴方案645# 罐(军柴) 348.653 2.4625 日 21 时 40 分 -10# 军柴倒入625# 罐103.470.7326 日 10 时 50 分加润滑油改进(过剩组份罐)剂 0.54 吨,11 时 10 分结束罐底991.37.0液位 1.048m合计14161.4238 月 28 日 9 时 50 分至 29 日 0 时 30 分,由 875 罐向新码头“兴池”轮装付柴油,付出量 13146.381 吨,罐内剩0.963m ,油量 885.135吨。
8 月 29 日 9 时 50 分, 875 罐内温度为38.6 ℃(闪点为 67 ℃)。
2)上游装置异常状态排查情况(1 )400 万吨柴油加氢精制装置、300 万吨 / 年渣油加氢脱硫装置8 月 25 日 -29 日 DCS 数据显示,事故发生前,400 万吨/ 年柴油加氢精制装置和 300 万吨 / 年渣油加氢脱硫装置操作正常,处于平稳运行状态,质量环保检测中心采样化验数据表明馏出口质量合格。
闪点在线装置名称出装置温度分析仪400万吨柴油加氢精制装置33-39.5 ℃56-65 ℃300万吨年渣油加氢装置53-60 ℃(2 )450万吨 / 年蒸馏装置2011 年 8月 27 日 -2011年 8 月 29 日的 DCS 数据显示, 450 万吨 / 年蒸馏装置B2 、B3 、C1 线流量稳定 , 泵运转正常 ,可以排除轻烃、氮气、蒸汽等介质由出装置柴油线窜入罐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