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基础设施配置要求-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社区卫生中心基础设施设定标准
社区卫生中心基础设施设定标准1. 背景社区卫生中心是为了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而设立的重要机构。
为了确保社区卫生中心能够有效运作,并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需要制定一套基础设施设定标准。
2. 设定标准2.1 建筑设施- 社区卫生中心建筑应符合相关建筑法规和规范要求,确保建筑的安全性和适宜性。
- 建筑面积应根据社区居民的数量和需求进行合理规划,以满足日常医疗服务和应急情况的需求。
- 建筑内部应设有医疗诊室、药房、候诊区、医护人员办公区等基本功能区域,并根据需要配置必要的设备和器材。
2.2 医疗设备和器材- 社区卫生中心应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器材,以满足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需求。
- 医疗设备和器材的选择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 设备和器材的数量和种类应根据社区居民的需求和卫生中心的规模进行合理配置。
2.3 人员配置- 社区卫生中心应配备足够数量和合适专业背景的医护人员,以保障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 医护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和其他相关专业人员,他们应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和经验。
- 人员配置应根据社区居民的数量和需求进行合理规划,确保医疗服务的覆盖范围和质量。
2.4 环境卫生和安全- 社区卫生中心应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和安全管理,确保医疗服务的健康和安全。
- 定期进行卫生清洁和消毒,保持医疗设施和器材的清洁和安全。
- 建立健全的医疗废物处理制度,确保医疗废物的正确处理和处置。
3. 实施与监督社区卫生中心基础设施的设定标准应由相关卫生部门制定,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监督和评估。
监督机构应定期对社区卫生中心的基础设施进行检查,确保其符合设定标准,并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
4. 结论制定社区卫生中心基础设施设定标准是确保社区居民获得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重要步骤。
通过合理规划建筑设施、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器材、合理配置医护人员以及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和安全管理,可以提高社区卫生中心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公共服务质量监测技术指南(版)
公共服务质量监测技术指南(20XX版)指导单位:质检总局质量管理司起草单位: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20XX年6月前言0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朧。
1 组织流程0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樅。
2 监测领域1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骒東。
3 监测指标2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荭钯。
3.1指标特性2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诒尔肤。
3.2指标选取3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點鉍杂。
4 数据采集3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卺癩龔。
5 问卷调查3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镀齐鈞。
5.1调查对象3鹅娅尽損鹌惨歷茏鴛賴縈诘聾。
5.2调查方式3籟丛妈羥为贍偾蛏练淨槠挞曉。
5.3抽样准则4預頌圣鉉儐歲龈讶骅籴買闥龅。
5.4问卷设计5渗釤呛俨匀谔鱉调硯錦鋇絨钞。
5.5调查实施5铙誅卧泻噦圣骋贶頂廡缝勵罴。
5.6结果测算6擁締凤袜备訊顎轮烂蔷報赢无。
6 舆情信息采集6贓熱俣阃歲匱阊邺镓騷鯛汉鼉。
6.1分析目标6坛摶乡囂忏蒌鍥铃氈淚跻馱釣。
6.2技术要求6蜡變黲癟報伥铉锚鈰赘籜葦繯。
6.3一般流程6買鲷鴯譖昙膚遙闫撷凄届嬌擻。
7 报告形成6綾镝鯛駕櫬鹕踪韦辚糴飙钪麦。
7.1报告撰写6驅踬髏彦浃绥譎饴憂锦諑琼针。
7.2报告论证7猫虿驢绘燈鮒诛髅貺庑献鵬缩。
7.3结果检验7锹籁饗迳琐筆襖鸥娅薔嗚訝摈。
附件1 公共服务质量监测调查标准问卷7構氽頑黉碩饨荠龈话骛門戲鷯。
附件2 公共服务质量监测调查问卷数据格式10輒峄陽檉簖疖網儂號泶蛴镧釃。
附件3 公共服务统计指标库11尧侧閆繭絳闕绚勵蜆贅瀝纰縭。
附件4 舆情信息采集及分析案例12识饒鎂錕缢灩筧嚌俨淒侬减攙。
附件5 公共服务质量监测报告规范14凍鈹鋨劳臘锴痫婦胫籴铍賄鹗。
公共服务是建立在一定社会共识基础上,根据一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总体水平,为维持本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基本的社会正义和凝聚力,保护个人最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社会条件。
提供适合广大群众需要的公共服务是政府重要职能,也是新常态下推动我国经济持续中高速发展的“新引擎”,既能补短板、惠民生,也有利于扩需求、促发展。
社区基础设施配置要求-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XXXX社区基础设施配置要求Requirements for community infrastructure configuration(征求意见稿)\\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目次前言 (II)引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基本原则 (2)4.1 可持续性 (2)4.2 适应性 (2)4.3 以人为本 (2)4.4 绿色环保 (2)5 社区基础设施类别与项目 (2)5.1 市政公用设施项目 (3)5.2 文化体育设施项目 (3)5.3 医疗卫生设施项目 (3)5.4 商业服务设施项目 (3)5.5 教育配套设施项目 (3)5.6 社区服务与管理设施项目 (4)6 设施配置要求 (4)6.1 社区类型 (4)6.2 市政公用设施配置要求 (4)6.3 文化体育设施配置要求 (5)6.4 医疗卫生设施配置要求 (5)6.5 商业服务设施配置要求 (6)6.6 教育配套设施配置要求 (6)6.7 社区服务与管理设施配置要求 (7)参考文献 (8)前言本标准由全国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锐、索玮岚、周永根、赵宇、马凤岭、沈华、李书舒、杨鑫、钟少颖、王宁宁、陆桂昌、刘蔚、王开阳、王蕊。
引言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生活方式的变化,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样,居民对生活、休闲条件和环境要求不断提高,人们所需的设施种类和使用时间呈现多样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复杂性越来越明显。
在广泛调查研究及认真总结我国近年来社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的经验基础上,依据现行有关规定、规范,结合居民对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长和日益多样的需求,特制订本标准。
中国智慧园区标准化白皮书
中国智慧园区标准化白皮书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426)华为技术有限公司2019年12月2019版权声明本白皮书著作权属于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426)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同所有。
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本白皮书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的,应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著作权方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致谢在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委员会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国内近30家“产、学、研、用”单位于2019年开展了《中国智慧园区标准化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的编制工作。
本白皮书编制过程中得到了智慧园区相关行业内领导和专家的悉心指导,并给予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在此致以衷心的感谢。
限于时间和能力,内容疏忽在所难免,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感谢苏州大学、广东电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为白皮书提供智慧园区建设案例。
主编单位: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426)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指导单位:(排名不分先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深圳市华阳国际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排名不分先后)全联房地产商会、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工程智能设计分会、中国建筑节能协会智慧建筑专业委员会、中海企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云建信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山东山青物业管理研究院、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青岛亿联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关村乐家智慧居住区产业技术联盟。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础数据规范解读与应用
专题研究:社会治理综合服务标准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础数据规范解读与应用■ 李忠强 黄 帅 邢立强(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摘 要: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大背景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标准化工作快速推进,这项工作对综治信息化和数据标准提出了更高要求。
本文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础数据规范进行了解读,并分析了综治信息化对标准的需求,提出下一步开展社会治理综合服务相关标准化工作的重点思考。
关键词:社会治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治理综合服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1.15.004Interpret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Basic Data Specification for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Social SecurityLI Zhong-qiang HUANG Shuai XING Li-qiang(China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ization)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national governance system and governance capability, the standardization of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social security has been promoted rapidly, which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informatization and data standard of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This paper interprets the basic data specification of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social security, analyzes the standards demand of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informatiz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key thoughts to carry out th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social security in the future.Keywords: social governanc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public security, comprehensive service of social management, social management and public service1 背 景当前,在社会治理综合服务工作中,综治信息平台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推动社会治理向精细化、高效化发展的重要抓手,得到各级社会治理综合服务机关重视。
城市社区服务站建设标准
城市社区服务站建设标准城市社区服务站是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了方便居民生活,提高社区服务水平而设立的。
城市社区服务站建设标准是指在建设城市社区服务站时,需要遵循的规范和标准,以确保服务站的功能齐全、设施完善、服务周到,能够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
首先,城市社区服务站的选址应当考虑到居民的生活便利性,要尽量选择在社区内部或者靠近社区的位置,方便居民前往。
其次,服务站的建筑面积和功能布局要满足居民的多样化需求,包括但不限于医疗卫生、教育培训、文化娱乐、社区活动等方面的服务设施。
建筑设计要符合安全、实用、美观的原则,建筑结构要牢固耐用,设施设备要齐全,服务站内部要设置明显的指示标识,方便居民使用。
另外,城市社区服务站的服务人员要经过专业培训,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能够为居民提供周到的服务。
服务站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服务流程,确保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同时,服务站要定期进行设施设备的维护和检修,保证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转,避免因设施设备故障而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
此外,城市社区服务站还要积极开展社区活动,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强社区凝聚力。
服务站要定期组织各种形式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丰富居民的业余生活,提高社区的文化氛围。
最后,城市社区服务站建设标准还包括服务站的管理和运营模式。
要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确保服务站的正常运营和管理。
同时,要探索出符合社区特点和居民需求的管理和运营模式,提高服务站的运营效益,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总之,城市社区服务站建设标准是为了提高城市社区的服务水平,促进社区和谐发展,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服务。
只有严格遵循建设标准,才能建设出功能完善、设施齐全、服务周到的城市社区服务站,真正满足居民的需求,提升社区的整体品质。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务院•【公布日期】2021.10.10•【文号】•【施行日期】2021.10.10•【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标准化正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2021年10月10日)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方面。
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
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标准化工作。
为统筹推进标准化发展,制定本纲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优化标准化治理结构,增强标准化治理效能,提升标准国际化水平,加快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助力高技术创新,促进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实现标准供给由政府主导向政府与市场并重转变,标准运用由产业与贸易为主向经济社会全域转变,标准化工作由国内驱动向国内国际相互促进转变,标准化发展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标准化更加有效推动国家综合竞争力提升,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全域标准化深度发展。
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社会事业等领域标准全覆盖,新兴产业标准地位凸显,健康、安全、环境标准支撑有力,农业标准化生产普及率稳步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基本建成。
——标准化水平大幅提升。
共性关键技术和应用类科技计划项目形成标准研究成果的比率达到50%以上,政府颁布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标准结构更加优化,国家标准平均制定周期缩短至18个月以内,标准数字化程度不断提高,标准化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质量效益、生态效益充分显现。
“城市和社区可持续发展—城市指标”系列国际标准对SDGs的响应情况分析研究
109“城市和社区可持续发展—城市指标”系列国际标准对SDGs 的响应情况分析研究阎毛毛1 杨 锋1* 郭德华1 王 斌2 李京阳2(1.中国标准化研究院;2.北京首都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摘 要:城市是推动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关键,标准为城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技术依据。
本文在对ISO/TC268城市指标国际标准化进展跟踪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与SDGs全面比对分析,指出现有城市指标系列国际标准对SDGs响应不足并给出改善方案,为今后我国参与该领域国际标准化工作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城市指标,国际标准DOI编码:10.3969/j.issn.1674-5698.2024.04.017Analysis of the Response of the Series of International Standards“Sustainable cities and communities–City indicators” to the SDGsYAN Mao-mao 1 YANG Feng 1* GUO De-hua 1 WANG Bin 2 LI Jing-yang 2(1.China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ization; 2.Beijing Capital Development Co., Ltd.)Abstract: Cities are key to advanc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and standards provide the technical basis for cities to impleme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Based on the research on the progress of ISO/TC 268 on 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of city indicators,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existing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for city indicators are not responsive to SDGs and gives the improvement plan. Finally,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for China to participate in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work in this field in the future.Keywo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ity indicators, international standards基金项目: 本文系中央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库研究”(项目编号:512022Y-9449)的研究成果。
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标准在中国适用性调查分析
标准实践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标准在中国适用性调查分析■ 宋进军1 杨 锋2 马东伟3 周芳芳4 夏晨天4 阎 进4(1. 杭州市上城区四季青街道办;2.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3. 杭州市标准化研究院;4. 全球可持续发展标准化城市联盟秘书处)摘 要:ISO/TC 268国际标准包含可持续发展相关要求、框架、指标等,同时考虑到城市的智慧化和复原力,使城市和社区变得更加可持续。
本文介绍了ISO/TC 268概况,通过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标准在中国适用性调查和典型案例分析,总结出国际标准在中国实施过程中4点基本判断、存在的5方面问题,并提出进一步提高国际标准在中国适用性的5点建议。
希望大家践行可持续发展国际标准,积极反馈国际标准应用的成效、经验和新需求。
关键词:城市可持续发展,ISO/TC 268,适用性调查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4.07.014Survey and Analysis of Applicability of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for Urban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hinaSONG Jin-jun1 YANG Feng2 MA Dong-wei3 ZHOU Fang-fang4XIA Chen-tian4 YAN Jin4(1. Sijiqing Subdistrict Office of Shangche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2. China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ization;3. Hangzhou Institute of Standardization;4. Secretariat of International Smart Sustainable City Club)Abstract: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f ISO/TC268 include requirements, frameworks and guidance related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sidering smartness and resilience, to make Cities and Communities become more sustainabl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ofile of ISO/TC 268, summarizes 4 basic judgments and 5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hina through the applicability survey and typical case analysis, and proposes 5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improving the applicability of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in China. It aims to encourage implementation of standards to get feedback experience and new requirements. Keywords: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O/TC 268, applicability survey0 引 言城市可持续发展对于保障地球健康、提升人类福祉、维护社会公平和推动经济增长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乡村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管理配置标准
《关于村(社区)及新居工程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配置标准的指导意见(试行)》成都市统筹城乡工作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村(社区)及新居工程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配置标准的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成统筹〔2008〕124号各区(市)县政府,市级有关部门: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关于村(社区)及新居工程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配置标准的指导意见(试行)》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成都市统筹城乡工作委员会二○○八年十二月十二日关于村(社区)及新居工程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配置标准的指导意见(试行)为进一步提高村(社区)及新居工程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现就村(社区)及新居工程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配置标准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村(社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配置标准(一)硬件配置。
村(社区)按“1+13”标准进行配置,即1个村(社区)配置13项公共服务设施.同时,根据各自特色配套2项公共服务设施。
配置的13项公共服务设施具体为:1.设有劳动保障站,建筑面积不小于50平方米。
2。
设有卫生服务站,建筑面积不小于80平方米。
3.设有人口计生服务室,建筑面积不小于20平方米。
4.设有社区综合文化活动室,建筑面积不小于100平方米。
5.按照公安部《派出所正规化建设规范》、《公安派出所建设标准》及省、市委有关要求设置警务室,办公用房面积不得小于20平方米。
6.设有全民健身设施(场地),结合小广场、集中绿地设置,用地面积不小于200平方米。
7。
城镇社区设有农贸市场,镇区按照500米左右服务半径设置,建筑面积不小于400平方米;农村社区结合实际情况设置,建筑面积50—200平方米左右。
8.设有日用品放心店,建筑面积不小于20平方米。
9。
设有农资放心店,建筑面积不小于50平方米。
10。
设有垃圾转运站,建筑面积不小于30平方米。
11.设有公厕,建筑面积不小于20平方米。
12。
因地制宜地设置集中或分散的污水处理设施,并完善污水收集系统。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标准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标准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是指为了满足社区居民日常生活、学习、休闲等需求而设置的公共设施。
它们的建设和管理直接关系到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因此,制定并执行一套科学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应当满足基本需求。
这包括但不限于水、电、气、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的覆盖和保障。
社区应当有足够的供水、供电和供气能力,保证每个居民在日常生活中都能够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
同时,通讯和网络设施也应当完善,方便居民进行信息交流和获取。
其次,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应当具备便捷性和易用性。
这就要求设施的布局合理,便于居民使用。
例如,公共交通设施的设置应当便利居民出行;公共厕所的设置应当符合卫生标准,且位置分布合理;公共娱乐设施的设置应当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需求,让居民能够在社区内享受到便捷的休闲娱乐服务。
再者,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应当具备安全性和舒适性。
这就要求设施的建设和维护需要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和规范。
例如,公共场所的安全出口应当设置完善,紧急疏散通道应当畅通;公园、广场等休闲场所的绿化和环境卫生应当得到保障,让居民能够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享受公共服务设施带来的便利。
最后,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应当具备可持续性和环保性。
这就要求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应当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公共照明设施应当采用节能灯具,减少能源消耗;公共垃圾处理设施应当做到分类收集和资源化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总之,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社区建设和居民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只有科学合理地制定和执行标准,才能够让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更好地为居民服务,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幸福感和满意度。
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提供更好的保障。
标准引领_创新驱动_全力支撑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访成都市标准化研究院院长黄浩团体标准创新实践
标准引领 创新驱动 全力支撑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中国标准化:您对《纲要》中提出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如何理解?其对今后的科技发展有哪些影响?黄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标准助推创新发展,标准引领时代进步;标准化在便利经贸往来、支撑产业发展、促进科技进步、规范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纲要》将“推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置于五大任务之首,充分说明标准对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我认为,《纲要》如此布局,既对标准化研究机构科研能力提出了战略要求,也为我们深度调整业务结构,全面增强标准化技术服务的科技含金量提供了发展机遇。
特别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标准化与科技创新关系愈发紧密,我们要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标准科研的底层逻辑,进一步强化标准在新兴产业领域和科技创新中的技术支撑作用,以全球视野推进标准创新工作。
——访成都市标准化研究院院长黄浩《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指出,加强标准化理论和应用研究,构建以国家级综合标准化研究机构为龙头,行业、区域和地方标准化研究机构为骨干的标准化科技体系。
《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等系列任务。
今年,“十四五”规划步入中期,《纲要》进入深度实施阶段。
各地标准化研究机构在科研计划中列为首位的课题是什么?它们将对标准化科技创新及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什么样的推动作用?为此,《中国标准化》杂志专访了成都市标准化研究院院长黄浩,请他介绍相关情况。
文 / 张佩玉一方面,标准化引领科技创新持续发力。
标准化是科技创新的“孵化器”“加速器”“放大器”。
科技创新的终极目的是实现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应用,做好标准化工作,及时将科技创新的成果转化为标准,可加速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及时转化为经济效益,并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大的动力、创造更好的条件、提供更多的支持,促成科技创新在更高平台上展开,不断向新的高度攀升,营造出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
深圳社区建设标准指导体系研究
体验,建设双范与全球城市。
未来深圳城市发展的重点是聚焦建设更宜居生态以及更美丽的深圳来营造世界级吸引力的美好生活方式,进而吸引世界级企业和人才。
探究社区建设标准也是服务深圳创新引领型全球城市建设,支持深圳建设世界级吸引力美好生活的一项具体措施。
深圳目前人才引进政策成效显著,人才红利不断提高,为深圳提供持续的创新驱动发展动力。
深圳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告显示,深圳人口具有高学历、年轻化等特点。
同时深圳由靠政策吸引人才转变为建设更优的城市文化和环境来集聚人才,对人居环境的建设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
研究和构建社区建设标准一方面服务于深圳高速发展的全球化城市建设,另一方面是吸引世界级企业和人才的现实要求。
1 国内外关于社区相关理论概念的研究1.1 国外关于社区相关理论概念缘起及内容韩国提出“小中大”三个生活圈层次,出行时间为5 min、10 min 和15 min,5~10 min 的中生活圈就是1个邻里中心,出行距离是400~800 m。
新加坡“邻里中心”的概念于1965年在政府提出的组屋计划中出现。
新加坡根据国情和人口分为市政中心、邻里中心和分中心三个层级,邻里中心用地规模为0.6~1 km 2。
“邻里中心”与我国居住区公共设施规划体系在结构上比较接近,但在功能上又存在一定区别。
“邻里中心”属于城市商业服务中心体系,初始以提供商业服务设施为主,随着发展演变,邻里中心的公共服务性质被不断强化,逐渐成为兼具公共服务与商业服务的综合型服务中心。
墨尔本20分钟生活圈源自维多利亚州政府推出的规划战略《2017—2050年墨尔本规划案》,里面提到为了保持“充满机会和选择的全球城市”的城市定位,把“20分钟生活圈”列为重要原则和解决方案。
墨尔本的20分钟生活圈是指从出门到回家各10 min,步行半径约为800 m [1]。
摘要 社区是人民日常生活的基础空间,文章通过梳理国内外社区相关理论概念,发现其中包含基本的共性内容,同时各概念对社区的关注点亦各有侧重。
城乡社区基础服务设施及综合服务网点建设方案(二)
城乡社区基础服务设施及综合服务网点建设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乡社区基础服务设施及综合服务网点建设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政府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使得农村地区的社区基础服务设施及综合服务网点建设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通过提升农村地区的服务设施,可以改善当地的生活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二、工作原理本方案旨在通过建设城乡社区基础服务设施及综合服务网点,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工作原理主要基于以下几点:1.基础设施先行:建设社区基础服务设施,如道路、水电、通讯等,为居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2.综合服务网点布局:在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合理布局综合服务网点,包括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领域,实现服务的多元化和便利性。
3.智能化提升: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物联网、大数据等,提升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三、实施计划步骤1.前期规划:对城乡社区进行详细调研,了解需求和现状,制定建设规划。
2.基础设施建设:根据规划,按步骤实施基础设施建设。
3.综合服务网点建设:在基础设施基本完善的基础上,布局综合服务网点。
4.智能化提升: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对服务进行智能化升级。
5.后期维护与优化:对设施和服务进行定期维护和优化,确保服务的持续性和高效性。
四、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广大城乡社区,特别是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
通过推广这一模式,可以有效地改善当地的生活环境,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五、创新要点1.多元化服务提供:不仅提供基本的生活设施,还引入多元化的服务项目,满足居民的不同需求。
2.智能化服务提升: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使服务更加高效、便捷。
3.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通过建设城乡社区基础服务设施及综合服务网点,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缩小城乡差距。
六、预期效果预计通过本方案的实施,可以达到以下效果:1.生活环境改善:基础设施的完善将大大改善社区的生活环境。
中国智慧园区标准化白皮书
白皮书的发布,旨在与业界分享我们在智慧园区领域的思考和经验 标准 化工作是基础性工程,希望致力于智慧园区建设的合作伙伴们共同关注我国智 慧园区标准体系建设,切实促进我国智慧园区标准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中国智慧园区标准化白皮书
目录
第一章:智慧园区发展概况.................................................................................... 1 1.1 发展概况 ................................................................................................... 2 1.2 概念内涵 ................................................................................................... 7 1.3 建设目标 ................................................................................................... 8
上海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标准化建设路径研究
上海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标准化建设路径研究康俊生 韩 晶 张召翠 晏绍庆(上海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摘 要:本文剖析了标准化支撑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的作用及相关政策要求,总结了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标准化建设成效和存在问题,构建了上海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标准体系框架,并提出了深化上海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标准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标准化,建设路径DOI编码:10.3969/j.issn.1674-5698.2024.04.014Study on Standardization Construction Path of Online-onsite ConvenientGovernment Services in ShanghaiKANG Jun-sheng HAN Jing ZHANG Zhao-cui YAN Shao-qing(Shanghai Institute of Quality and Standardization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ole of standardization in supporting the online-onsite convenient government services and relevant policy requirements, summarizes the effect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standardization work in this aspect, constructs a standards system framework of online-onsite convenient government services in Shanghai, and 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deepen the standardization work in this aspect.Keywords: online-onsite convenient government services, standardization, construction path基金项目:本文受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政策研究课题“标准化支撑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改革路径研究”(项目编号: 20230219)资助。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部门关于印发《关于实施公共安全标准化筑底工程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部门关于印发《关于实施公共安全标准化筑底工程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应急管理部,中国气象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公布日期】2024.05.17•【文号】国标委联〔2024〕23号•【施行日期】2024.05.1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标准化正文关于印发《关于实施公共安全标准化筑底工程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标委联〔2024〕2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管局(厅、委)、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公安厅(局)、住房城乡建设厅(委、管委、局)、交通运输厅(局、委)、水利(水务)厅(局)、卫生健康委、应急管理厅(局)、气象局、粮食和储备局(粮食局),各有关标准化技术组织:现将《关于实施公共安全标准化筑底工程的指导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应急管理部中国气象局国家粮食和储备局2024年5月17日关于实施公共安全标准化筑底工程的指导意见近年来,我国公共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向好,但面临的风险隐患仍不容忽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等传统领域安全风险日益增加,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新模式带来的新兴安全风险挑战更加严峻,防控重特大突发事件难度加大。
深入推进公共安全领域标准化建设,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是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的重要举措。
为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有关部署要求,充分发挥标准化在推进我国公共安全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公共安全和标准化发展的重大部署,推动完善公共安全标准体系,加快重点领域标准(含标准样品)研制,加强公共安全标准实施应用,为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标准化工作支撑。
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标准
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标准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是城乡居民日常医疗保健服务的重要场所,为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保障居民健康,需要进行标准化建设。
以下是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的一些基本标准:1. 设备设施标准: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应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设施,包括有基本检查仪器、治疗设备、药品储存设备、工作台等。
设备的选用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设施的设置应满足医疗服务的要求。
2. 人员标准: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应配备符合业务要求的医疗人员和管理人员。
医疗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执业证书,管理人员应具备医疗管理和组织能力。
3. 服务范围标准: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应提供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包括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诊断和治疗,妇幼保健、老年人保健、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等。
服务范围的确定应考虑当地居民的特点和需求。
4. 健康档案管理标准: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应建立完善的健康管理档案系统,记录居民个人的健康信息、疾病诊断和治疗情况等,为医疗服务提供依据,并保障居民的隐私安全。
5. 卫生环境标准: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应保证卫生环境的清洁、整洁和安全。
设施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消毒,废弃物应按规定进行分类处理,员工应遵守卫生管理规范。
6. 医疗质量管理标准: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应建立科学、规范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医疗流程、病历填写、药品管理等方面的规范,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7. 信息化建设标准: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应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医疗信息的电子化记录和管理,提高服务的效率和便利性。
总之,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的标准化建设是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规范设备设施、人员标准、服务范围、健康档案管理、卫生环境、医疗质量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标准,可以有效提高医疗机构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满足居民的健康需求。
社区基础设施配置要求
《社区基础设施配置要求》标准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社区基础设施配置要求》是由全国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管理,由中科院管理与政策研究所等单位负责起草的国家标准(国家标准计划号:20132677-T-469)。
二、编制背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的基层社会管理单元正逐步从单位转移向社区,成为基层社会管理体制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近几年来,我国对社区的管理与服务提到了一个重要的议事日程。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大力加强社区服务的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都将加强社区管理与建设,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列为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保证社会稳定的必要途径。
社区基础设施是开展社区各项工作、服务的物质基础,是社区与居民相互沟通和进行各项宣传、健康活动的前提,其设置规划与建设是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制定和发布《社区基础设施配置要求》(国标)有利于改善居住生活环境,繁荣基层文化生活,满足居民对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最终推动推动社区管理与服务水平的提升。
三、编制依据本标准编制的法律和法规依据如下表所示。
本标准编制的标准依据如下表所示。
四、标准定位的说明《社区基础设施配置要求》的定位满足以下条件:(1)适用于城市社区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管理、服务、评价等工作。
(2)充分结合社区居民的现实需要,也符合社区长远规划,综合考虑未来人口数量、结构的变化。
(3)社区基础设施的配置类别、数量、比例与社区规模相适应。
(4)改善居民居住、休闲环境,提高市政公用设施、文化体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商业服务设施、教育配套设施、社区服务与管理设施等六类社区基础设施的配置质量和水平。
五、本标准与现行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关系本标准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相一致,不存在违背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XXXX社区基础设施配置要求Requirements for community infrastructure configuration(征求意见稿)\\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目次前言 (II)引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基本原则 (2)4.1 可持续性 (2)4.2 适应性 (2)4.3 以人为本 (2)4.4 绿色环保 (2)5 社区基础设施类别与项目 (2)5.1 市政公用设施项目 (3)5.2 文化体育设施项目 (3)5.3 医疗卫生设施项目 (3)5.4 商业服务设施项目 (3)5.5 教育配套设施项目 (3)5.6 社区服务与管理设施项目 (4)6 设施配置要求 (4)6.1 社区类型 (4)6.2 市政公用设施配置要求 (4)6.3 文化体育设施配置要求 (5)6.4 医疗卫生设施配置要求 (5)6.5 商业服务设施配置要求 (6)6.6 教育配套设施配置要求 (6)6.7 社区服务与管理设施配置要求 (7)参考文献 (8)前言本标准由全国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锐、索玮岚、周永根、赵宇、马凤岭、沈华、李书舒、杨鑫、钟少颖、王宁宁、陆桂昌、刘蔚、王开阳、王蕊。
引言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生活方式的变化,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样,居民对生活、休闲条件和环境要求不断提高,人们所需的设施种类和使用时间呈现多样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复杂性越来越明显。
在广泛调查研究及认真总结我国近年来社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的经验基础上,依据现行有关规定、规范,结合居民对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长和日益多样的需求,特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给出了社区基础设施的配置要求,对社区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管理、服务以及评价等工作具有指导作用。
社区基础设施配置要求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社区基础设施的配置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城市社区基础设施的规划。
城市社区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服务、评价等工作可参照本文件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180-1993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年版)GB/T 50808-2013城市居住区人民防空工程规划规范GB 50016-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1995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年版)GB/T 28928-2012 社区休闲服务质量导则GB 50099-2011 中小学设计规范CJJ 14-2005 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JG/T 191-2006 城市社区体育设施技术要求SB/T 11023-2013 社区菜店设置要求和管理规范SB/T 10455-2008 社区商业设施设置与功能要求08SJ928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11J935 幼儿园建筑构造与设施11J934-2 中小学场地与用房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社区community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3.2社区管理community management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社区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市场组织、辖区单位、社区居民等利益相关者对社区各项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所开展的各项管理与服务活动。
3.3社区基础设施community infrastructure用于保障社区居民日常生活与活动所必需的基本建筑、场地和基本设备的总称。
3.4社区基础设施配置community infrastructure configuration在社区所辖空间范围内进行基础设施类别、数量、比例、位置的规划与布局的过程。
4 基本原则社区基础设施配置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4.1 可持续性社区基础设施配置应充分考虑当前社区居民的实际需要,并综合考虑未来人口数量、结构的变化。
4.2 适应性社区基础设施的配置类别、数量、比例与社区规模相适应,并综合考虑所在地区的地理特征、气候、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风俗等地方特点。
4.3 以人为本社区基础设施配置应符合居民的活动规律,满足社区居民的生活、休闲娱乐等需求,创造安全、卫生、方便、舒适和优美的生活、休闲环境。
4.4 绿色环保社区基础设施配置需符合低碳、绿色、环保要求,应减少和避免对社区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并综合考虑设施对通风、防灾等方面的要求。
5 社区基础设施类别与项目社区基础设施应包括以下六类设施:——市政公用设施;——文化体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商业服务设施;——教育配套设施;——社区服务与管理设施。
5.1 市政公用设施项目在社区内配置的市政公用设施项目主要包括:——公共厕所;——垃圾收集点(站);——居民停车场(库);——公共照明设施;——绿化配套设施;——消防器材。
5.2 文化体育设施项目在社区内配置的文化体育设施项目主要包括:——室内活动中心;——户外活动场地;——文化宣传栏;——健身休闲设施。
5.3 医疗卫生设施项目在社区内配置的医疗卫生设施项目主要包括:——医院;——卫生服务中心;——医务室。
5.4 商业服务设施项目在社区内配置的商业服务设施项目主要包括:——菜市场;——餐饮点;——综合便民店;——金融网点。
5.5 教育配套设施项目在社区内配置的教育配套设施项目主要包括:——小学;——幼儿园。
5.6 社区服务与管理设施项目在社区内配置的社区服务与管理设施项目主要包括:——社区服务中心;——社区管理信息系统;——防空地下室;——监控摄像头。
6 设施配置要求6.1 社区类型结合基础设施配置原则,按照人口规模对社区类型进行如下划分:a) 大型社区:人口规模为3万人以上;b) 中型社区:人口规模为1-3万人;c) 小型社区:人口规模在1万人以下。
6.2 市政公用设施配置要求6.2.1 公共厕所配置要求6.2.1.1 各类型社区均应配置一定数量的公共厕所,小型社区应配置1处,中型社区应至少配置1处,大型社区应配置2-3处。
6.2.1.2 公共厕所内部卫生器具配置的数量、位置等应满足CJJ 14-2005的相关要求。
6.2.2 垃圾收集点(站)配置要求6.2.2.1 垃圾应由专人(专车)负责定点收集,宜采用分类收集,并按规定时间清运出社区。
6.2.2.2 各类型社区应配置一定数量的垃圾桶或垃圾收集箱,其服务面积和服务半径应符合GB 50180-1993(2002年版)中附表A的相关规定。
6.2.3 居民停车场(库)配置要求6.2.3.1 居民停车场(库)的配置应方便居民使用,并留有必要的发展余地。
6.2.3.2 小型社区建议设置1处;中型社区应至少设置1处;大型社区应设置2-3处。
6.2.3.3 停车场(库)应划线明确可停车的位置,配建面积、位置、服务半径以及停车率应符合GB 50180-1993(2002年版)中第6部分和第8部分的相关规定。
6.2.4 公共照明设施配置要求6.2.4.1 应配置于社区主要内道和活动场所。
6.2.4.2 设施配置的位置和数量要综合考虑居民出行和节能等要求,避免影响居民休息。
6.2.5 绿化配套设施配置要求6.2.5.1 各类型社区均应配置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和道路绿地等配套设施。
6.2.5.2 绿地的覆盖率应达到一定标准,其规划与设计应符合GB 50180-1993(2002年版)中第7部分的相关规定。
6.2.6 消防器材配置要求6.2.6.1 社区高层住宅建筑的公共部位应配置消防器材,设置明显标志,并定期检查器材的完好性和消防通道的通畅性。
6.2.6.2 消防器材的配置数量应符合GB 50016-2006和GB 50045-1995(2005年版)的相关规定。
6.3 文化体育设施配置要求6.3.1 室内活动中心配置要求6.3.1.1 中型社区应设置1处;大型社区应设置1-2处,多场地适宜分散配置。
6.3.1.2 活动中心的面积应符合国家关于城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用地定额指标的规定。
6.3.2 户外活动场地配置要求6.3.2.1 中型社区应设置1处;大型社区应设置1-2处,多场地适宜分散配置。
6.3.2.2 活动场地的面积应符合国家关于城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用地定额指标的规定。
6.3.3 文化宣传栏配置要求6.3.3.1 小型社区应设置1处;大中型社区应设置2-3处。
6.3.3.2 适宜配置于人口流动密集处且分散配置。
6.3.4 健身休闲设施配置要求6.3.4.1 健身设施的数量、种类、规模以及布局,应当根据社区人口规模与结构的需要,优化配置,并符合国家关于城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用地定额指标的规定。
6.3.4.2 健身设施的选择应符合JG/T 191-2006的相关要求。
6.3.4.3 各类型社区应在社区景观、绿地、公共活动区域周边分散配置一定数量的休闲座椅,以环保材质为主,并符合GB/T 28928-2012的相关要求。
6.4 医疗卫生设施配置要求6.4.1 医院配置要求6.4.1.1 大型社区应配置1个医院,宜设于交通方便、环境较安静的地段。
6.4.1.2 医院的面积、床位数等应满足GB 50180-1993(2002年版)中附表A的相关规定。
6.4.2 卫生服务中心配置要求6.4.2.1 中型社区应配置1个卫生服务中心,已配置医院的大型社区不再设独立卫生服务中心。
6.4.2.2 卫生服务中心宜设于交通方便、服务距离适中的地段。
6.4.2.3 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标准应满足GB 50180-1993(2002年版)中附表A和08SJ928的相关规定。
6.4.3 医务室配置要求6.4.3.1 小型社区应设立1个医务室或几个小型社区共建1个医务室。
6.4.3.2 医务室宜设于交通方便、服务距离适中的地段。
6.5 商业服务设施配置要求6.5.1 菜市场配置要求6.5.1.1 中型社区应配置1个菜市场,大型社区应配置1-2个菜市场。
6.5.1.2 菜市场宜设于交通便利处,并符合SB/T 11023-2013的相关规定。
6.5.2 餐饮点配置要求6.5.2.1 小型社区可根据服务半径应不宜大于300米的原则配置餐饮点,大中型社区可根据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米的原则设置餐饮点,且分散设置以便辐射整个社区。
6.5.2.2 餐饮点的经营应符合SB/T 10455-2008的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