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课评课稿
信息技术评课稿(优秀9篇)
信息技术评课稿(优秀9篇)信息技术评课稿篇一今天,我有幸观摩了XX老师执教的一节小学信息技术课,感触颇深。
XX老师以其独特的教学风格、生动的课堂互动和扎实的信息技术知识,为学生呈现了一堂精彩纷呈的信息技术课。
下面我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氛围以及学生表现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评课。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XXX,该内容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机操作能力。
XX老师紧扣教学大纲,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既保证了基础知识的传授,又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同时,老师还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二、教学方法XX老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等,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
在讲授过程中,老师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
在演示环节,老师操作熟练,步骤清晰,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软件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此外,老师还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课堂氛围本节课的课堂氛围十分活跃,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老师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
同时,老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进步。
四、学生表现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操作实践。
他们对新知识充满好奇,勇于尝试和探索。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逐渐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点,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建议与展望虽然本节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仍有一些方面可以进一步完善。
例如,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源和指导。
此外,老师还可以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将信息技术知识渗透到其他学科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展望未来,我希望XX老师能够继续发挥自己的教学优势,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为培养更多具有信息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学生而努力。
微机课评课稿
微机课评课稿第一篇:微机课评课稿中学信息技术课评课稿《photoshop封面设计》、《flash的引导层动画》现将自己听课的一些感受写出来,大家交流,如有不当之处,欢迎大家指正。
优点:讲课的教师亮点也很多我想按照课堂的发展来评一评:一、评课前准备从两节课所用到的教学资料来分析,两位教师对这节课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如:教学内容的选取,演示课件的制作,photoshop、flash相关素材的落实以及源文件的制作,并且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两位教师对教学内容也做了非常深入的学习,对相关的教学理论的落实和知识点的突破也做了相应的准备。
二、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两节课的教学目的明确,重难点突出,从教学目标来看,我觉得左老师更好的兼顾了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2)过程和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知识目标来看,左老师让学生理解了flash引导层的相关概念及特点,从过程与方法目标来看通过学生学习演示课件来完成挑战任务,左老师让学生掌握了引导层的创建及简单的运用,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来看,通过本课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精神及知识探索能力。
本课左老师通过挑战任务教学让知识点一步步加以突破和落实。
三、评教学思想从两节课来看,两位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思想还是比较新颖的,许老师采用的是导学稿设计教学模式,左老师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在学生的三性中有如下的体现:(1)主体性: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充分的体现了学生的中心地位,如许老师在新课的引入方面通过出示photoshop修改过的“网络小胖”图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课奠定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在photoshop文字、选框工具使用方法的教学过程中能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交流评价。
(2)主动性:利用导学稿、演示课件、相关素材让学生利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去动手设计,并且还利用有效的电子教室教师演示和学生演示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进行教学环境的调整,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计算机评课稿范文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范文详解一、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信息技术学科是学科中最年轻的工具性学科,同时又是知识技能更新最快的学科。
《信息与信息技术》这一节是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第一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同学,它是教材关于信息技术这一学科的初步认识。
本节是基础性的纯理论的内容,所介绍的一些有关信息的知识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可以为进一步学习后续内容打下基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基本技能---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
新的学科的学习,对学生充满着挑战,能够让学生在现有基础上产生一种求知的冲动。
正是这种冲动,导致学生的理想和实际技能的不平衡。
基于此点,从信息技术本身学科特点出发,结合与生活实践的整合理念,设计这一课时,目的在于让学生知道现今是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了解“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这一社会现实,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2、学情分析:学生对微机充满了向往,甚至用“崇拜”这词决不过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每次上信息技术课之前,学生在机房门口早已排好了长长的队伍,穿好了鞋套,等着老师的到来。
特别是第一次接触计算机的同学,用手摸一摸显示器都会欢欣鼓舞)基于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内容作了一些调整,我想在学生初步建立信息技术中“信息”的感性认识后,能亲自在网上根据特定的任务,搜索一些信息,来加深理解,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本节课的内容:了解信息的特征和信息的表达方式;重点:信息的特征;难点:培养能从各种途径获取信息的思维习惯,以及培养辨析信息的能力。
二、说目标:1、一个指导思想:“使学生明白,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活动的终极目标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对推动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2、两个学会:学会信息的特征和信息的流程;3、一种体验和一种培养:以信息处理为主线,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获取、分析、处理、传递、运用信息的意识,体验信息从获取到运用的全过程,并在其中享受快乐;4、多种收获:养成在获取信息到运用信息的思维习惯,通过聆听、理解老师的想法,提高学生的听力;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自学、自悟的能力;通过对学生的上机姿势矫正、上机时间和休息时间的合理分配,使学生养成劳逸结合的习惯。
冀教版信息技术小学五年级下册《第20课 铅笔和橡皮》评课稿
冀教版信息技术小学五年级下册《第20课铅笔和橡皮》评课稿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是对冀教版信息技术小学五年级下册《第20课铅笔和橡皮》一课的评课稿。
本课以生动有趣的情境导入,通过让学生参与制作动画,不仅学习了信息技术知识,还渗透了爱护公物的道德教育,可以说是一堂寓教于乐的优质课。
首先,从教学目标来看,本课的设计十分明确且全面。
知识目标上,学生学会了多个复杂连续动作的设置,掌握了元件与图形之间的转化,能够根据故事情节安排不同对象的动作,以及合理安排声音与语言内容的呈现时间。
这些知识点的学习,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还锻炼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能力目标方面,本课通过动手操作和信息处理的任务,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在制作动画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尝试和调整,这种过程本身就是对能力的一种提升。
情感目标上,本课通过铅笔和橡皮的对话,引导学生意识到爱护公物、遵守公共道德的重要性。
这种教育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融入到具体的任务中,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
在教学过程方面,本课采用了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教学方法。
教师首先通过动画小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动画的制作过程,了解动画制作的原理和方法。
接着,通过具体的操作演示,让学生掌握动画制作的关键步骤。
最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动画,巩固所学知识。
此外,本课还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合作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多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和进步。
同时,教师也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给予不同学生不同的指导和帮助。
当然,任何一堂课都不可能完美无缺。
在本课中,也有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
例如,教师可以进一步拓展动画制作的应用场景,让学生了解到信息技术在H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广泛应用。
此外,教师还可以加强对学生作品的评价和反馈,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综上所述,冀教版信息技术小学五年级下册《第20课铅笔和橡皮》是•堂生动、有趣、富有教育意义的优质课。
初中信息技术教研评课稿(3篇)
第1篇一、引言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评课,总结教学经验,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以下是对本次信息技术课的评课稿。
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明确: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明确,旨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和利用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2. 教学内容合理: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从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到信息检索,层层递进,由浅入深,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3. 教学方法多样: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练习、讨论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2. 讲解环节:教师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结合实际操作进行示范,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操作步骤。
3. 练习环节:教师设计了多种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操作技能。
4. 讨论环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总结环节: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了肯定和鼓励。
四、教学亮点1. 注重实践操作:本次课程注重实践操作,通过大量的练习和示范,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
2. 关注个体差异: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了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3. 激发学习兴趣: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氛围。
五、教学不足1. 课堂时间分配不均:在讲解环节,教师讲解过多,导致练习环节时间不足,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2. 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在小组讨论环节,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影响了讨论的效果。
六、改进措施1. 优化课堂时间分配: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分配课堂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得到充分落实。
《认识计算机》评课稿
《认识计算机》评课稿听了赵老师的《认识计算机》这节课,我受益非浅,有很多值得我去学习的地方,总结经验,为我所用,最值得学习的地方总结如下:一、创设情景,合理导入我们知道信息技术中的“计算器”跟数学课中的“计算器”学习的内容非常的相似,我们这节课整合了数学的知识,可是不能上的像数学课,而这就需要老师精心的准备和设计。
情景创设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在平时的课程设计中占的分量也非常的重,如何创设合理的情景非常的难。
于老师通过带领学生逛游乐园,这个贴近学生生活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导入,再通过参加游乐园项目的价格计算,到口算或笔算有点难这样的问题的提出,进而引出:电脑的好帮手——计算器,出示课题,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情景的创设与学习任务相连接,一环扣一环,层层深入在原先听课的时候,有时就会听到这样的课,前面的导入与后面的学习任务完全无关,这样的导入就是为了导入而导入,失去了它的本质意义。
比如说:导入的时候讲的是环境保护,而后面的任务都与环境保护一点关系都没有。
于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逛游乐园为主线,出示一个一个任务,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新知识。
三、多种比赛形式,化枯燥为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用计算器进行计算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如何让学生一直处于积极的状态,在解决这点上,于老师既发挥了课本的示范作用,但不盲从于课本,创造性的设计了一个个任务。
看看谁的动作最快,先完成任务。
在巩固环节中,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基本上都学会了用计算器进行简单计算,这时,于老师又以同桌间做计算题的形式,来调动了整个课堂气氛,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巩固了用计算器进行简单计算这个教学目标。
下面我来说说我觉得值得探讨的地方:一、教师讲解过快老师在讲解计算器中C、CE、退格键三个功能键时,我认为应该边讲解边演示,能让学生更好的认知这三个功能键。
教师只是讲解了一遍,有的学生可能还没有来的及记忆,运用时也就不能够应用这三个功能键。
小学信息技术评课稿
小学信息技术评课稿评课稿: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一、课程背景和目标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能力,使他们能够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获取和利用信息。
本次评课稿将围绕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展开讨论。
二、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本次课程将以“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为主要内容,涵盖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常用软件的使用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2.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 熟悉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功能;- 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 熟练使用常用办公软件进行文字处理、表格制作和演示文稿制作;- 能够通过互联网获取和利用信息。
3. 教学方法本次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示范、实践等。
通过讲解计算机基础知识、演示操作过程,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练习,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 教学资源为了更好地支持教学,本次课程将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包括计算机实验室、多媒体设备、教学软件等。
通过灵活运用这些资源,能够更好地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教学实施1. 课前准备在课前,教师需要对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充分准备,包括教学材料的准备、教学软件的安装和测试等。
同时,还需要检查计算机实验室的设备是否正常运行,确保教学环境良好。
2. 课堂教学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先通过简单的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学习的动力。
接着,教师将通过讲解和示范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功能,以及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
在讲解的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图像和视频,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
随后,教师将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练习。
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台计算机,并指导他们进行文字处理、表格制作和演示文稿制作等实际操作。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解答学生的疑问,并鼓励他们进行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
初中信息技术教研评课(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在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我校于近期开展了信息技术教研评课活动。
本次评课活动旨在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发现教学亮点,探讨教学问题,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二、评课内容本次评课活动选取了三位信息技术教师的课堂进行观摩和评析。
以下是三位教师的课堂展示及评析:1.教师A的课堂展示教师A的课堂主题为“计算机基础知识”。
在课堂上,教师A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目标明确。
教师A在课前制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即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组成以及常用操作。
(2)教学过程设计合理。
教师A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
(3)教学方法多样。
教师A运用多媒体技术、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使课堂氛围活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2.教师B的课堂展示教师B的课堂主题为“网络基础”。
在课堂上,教师B注重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通过案例分析、互动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网络风险。
(1)教学目标明确。
教师B在教学过程中,将网络安全知识融入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掌握网络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2)教学过程设计合理。
教师B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网络风险,提高防范意识。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3)教学方法多样。
教师B运用多媒体技术、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使课堂氛围活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师C的课堂展示教师C的课堂主题为“信息检索”。
在课堂上,教师C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掌握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1)教学目标明确。
教师C将信息检索能力作为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趣味编程评课稿范文
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趣味编程评课稿范文
本堂课以"如何做一个简单的计数器"为标题,通过软件向学生介绍了编程基础知识。
教师采用趣味性强的教学方式,通过一个小实例让学生初体验编程的乐趣。
教师首先解释了编程的基本概念,如程序、变量、循环等,并用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然后教师在电脑上实时操作,同学们观察操作流程,此时教师对步骤和操作进行清晰的解释,保证同学们能够系统掌握。
接着,教师分组指导同学们实际操作。
每个组设计一个简单的计数程序,比如从1数到10。
同学们各自试验,相互交流解决问题。
教师及时走动,查看各组情况,对操作有问题的给予个别指导。
活动进行得很顺利,同学们都很投入。
各组展示成果,互相讨论做得好的地方以及可以改进的地方。
教师总结指出计数器的设计思路和关键代码。
同学们纷纷表示编程很有趣,希望下次课可以设计更复杂的项目。
通过这次课,同学们初识了编程基本概念,并在实践中掌握了如何使用设计简单的程序。
教学环节设计合理,积极诱导同学主动思考和实践,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有机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电子白板课例《认识计算机》评课稿
电子白板课例《认识计算机》评课稿电子白板课例《认识计算机》评课稿《认识计算机》这节课是《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中的一个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一般硬件组成,记住并能说出各组成部件的名称。
陶老师精心设计,通过谜语引出课题,通过出示图片,认识外形各异的计算机;在组织学生认识计算机的硬件时,陶老师巧妙地把人处理信息和计算机处理信息联系起来,不但不留痕迹地复习温故了上一课的内容,还自然而然地引出计算机处理信息必须的一些硬件设备。
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之上,对应人处理信息的过程,自主给硬件设备分类,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理解能力。
然后通过说一说、抢答赛反复巩固新知,达成度高,是一节高效的课。
整堂课给人最深的印象是非常扎实。
以下几点值得我们重点学习借鉴:1、设计精巧,精心准备。
在教室里上一节信息技术课是很不容易的,陶老师克服了客观条件的限制,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本。
2、教学过程扎实,学程导航模式落实到位,设计了预习单、任务单让学生填一填,这比单纯让学生说一说更能加深记忆。
3、注重构建以‘学’为中心的课堂生态。
在处理本课重点内容“认识常见的`计算机硬件设备,并能说出相应的名称”上,陶老师让学生找一找硬件卡,填一填任务单,上台说一说怎样找。
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4、根据教材内容选择了合适的直观展示法,有图片,视频、实物,加深了学生的感知,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5、根据三年级学生特点,设计的抢答游戏环节不但活跃了气氛,还高效地加深、巩固了学生的记忆。
6、课堂最后的“画一画、写一写”环节将学生带到计算机的设计中来,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研究计算机的热情。
是一个很好的延伸拓展。
两点设想和建议大家共同商讨:1、如果条件许可,可以像科学实验课一样,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给一个神舟机机箱,将主机箱打开,让学生拆一拆,找一找,零距离地接触各种计算机部件,感受硬件设备的真实性,消除神秘感,培养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计算机系统组成》评课稿
信息技术《计算机系统组成》评课稿
信息技术《计算机系统组成》评课稿
曹**老师的这堂信息技术理论课,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讲解透彻,教态自然,教学效果良好。
亮点:
1、巧设教学情境。
以配置一台学习型电脑为切入点,贴近生活,注重知识的挖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注重师生互动。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这堂课是理论课,曹老师能科学引导,前置问题指向性明确,在一问一答中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课堂气氛融洽。
3、做到首尾呼应。
让学生了解了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后,设置了配置电脑的`实践操作,解决情境创设中遇到的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不足:
1、由于借班上课,没有安排计算机硬件实物展示,让学生有个直观印象。
2、对个别学生的回答不能给予及时地、恰当地评价。
3、课堂小结环节,没有很好地利用板书进行总结。
大学计算机科学评课稿模版
大学计算机科学评课稿模版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介绍大学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知识,并掌握常见的计算机编程语言和算法设计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知识;3. 熟悉常见的计算机编程语言和算法设计方法;4. 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知识;3. 常见的计算机编程语言和算法设计方法;4. 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基础;5. 软件工程和项目管理基础;6. 计算机安全和隐私保护。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传达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实验实践:通过编程实践和实验操作,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3. 课堂讨论:通过课堂互动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4. 项目实践:通过团队合作的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五、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2. 实验报告:根据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3. 期中考试:对学生对课程重点知识的理解进行考核;4. 期末项目:通过团队合作完成一个实际项目,并进行项目展示和答辩。
六、参考教材1. 《计算机科学导论》(作者:Peter Norton);2. 《计算机组成与设计》(作者:David A. Patterson, John L. Hennessy);3. 《算法导论》(作者:Thomas H. Cormen, Charles E. Leiserson, Ronald L. Rivest, Clifford Stein);4.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作者:James F. Kurose, Keith W. Ross);5. 《数据库系统概念》(作者:Abraham Silberschatz, Henry F. Korth, S. Sudarshan);6. 《软件工程导论》(作者:Roger S. Pressman)。
信息技术课《信息的编程加工》评课稿
信息技术课《信息的编程加工》评课稿评课人:胡建栗一、基本信息二、总体评价听了汤老师的一节《信息的编程加工》课后,总体感觉这节课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把握准确,教学设计合理,教学过程实施和掌控得当,教学目标达成度较好。
尤其是该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课堂组织驾驭能力给听课的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主要特点1、对课标理解透彻,重难点把握准确和处理得当这一节课是在上课介绍了信息加工的一般过程和三种类型之后,对基于程序设计的自动化信息加工的一种体验,汤老师将信息的编程加工的四个步骤,尤其是分析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步骤,并用计算机语言加以描述作为本课的重点,在小组活动、教师引导分析、学生上机体验等环节都将这一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了渗透和分解,使本课的重点内容得到强化,难点得以突破。
2、采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一步步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建构了知识汤老师在这一节课上用“解密一段经过加密的文字”作为任务,任务的设计符合高中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并十分切合本课的主题,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与愿望。
通过对与任务一同下发的思考问题的小组讨论、教师的引导性分析讲解、教师的演示、学生上机完成任务、对学生完成任务的评价等环节使学生理解了什么是信息的编程加工,体验了信息的编程加工的过程,从而完成了本课的知识建构和技能训练目标。
3、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究”模式,提高了探究效率汤老师在这一节课上将学生分为3人一组,让3人合作完成“解密”任务,共同探讨“解密”的具体过程和步骤,并在教师引导下使用计算机语言进行描述。
这一方式不仅使得问题的探究比个人独立探究来得更深入,探究的效率更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意识。
在上机完成任务环节要求独立操作,可以相互探讨,既保证了学生个体技能的训练目标,又达到了相互提高的目的。
4、教学目标达成度高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发言、回答教师的提问、上机操作解决问题可以看出,学生在信息的编程加工的一般过程,程序编写、调试、运行的基本操作等知识技能的掌握,在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等过程与方法上的体验方面,在感受计算机编程解决问题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编程的兴趣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方面都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计算机课后评课教研记录(3篇)
第1篇一、教研活动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教育在各级学校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为了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于2023年3月15日开展了计算机课后评课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评课,总结教学经验,找出不足,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教研活动目标1. 通过评课,提高教师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的认识。
2.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
3. 总结教学经验,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三、教研活动内容1. 评课准备(1)确定评课主题:本次评课主题为“提高计算机课堂教学效果”。
(2)确定评课教师:由三位计算机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展示。
(3)制定评课标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2. 课堂教学展示(1)教师A:以《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讲解了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
(2)教师B:以《计算机网络》课程为例,讲解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教师C:以《计算机应用》课程为例,讲解了办公软件的使用技巧。
3. 评课环节(1)教师自评:三位教师分别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自我评价,总结优点和不足。
(2)同行互评:其他教师对三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3)教研组长总结:对本次评课活动进行总结,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
四、教研活动总结1. 课堂教学效果方面本次评课活动中,三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总体较好。
教师A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互动环节,使学生对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教师B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网络概念形象化,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教师C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办公软件的使用技巧。
2. 教学方法方面教师们在教学方法上各有特色。
教师A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教师B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教师C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教学效果方面通过本次评课活动,我们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1)教学目标不够明确,部分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脱节。
【参考文档】计算机评课-精选word文档 (1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计算机评课篇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评课稿计算机应用基础评课稿评课人:段永刚今天听了杨老师的一节高三复习课,感受颇深。
下面就这堂课谈谈我个人的体会,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一、教学设计思路清晰,教学内容整合合理、教学目标明确一节好课主要来源于好的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
本节课整合了教材中第一章的主要内容,以计算机系统组成为主线来组织本节课教学,从硬件系统、软件系统的组成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思路非常清晰明了,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便于学生达成认知目标。
二、教法多样、学法有效本节课是一节有关计算机系统的专题复习课,杨老师对计算机系统的相关知识进行了回顾、总结提炼构建“网络化”的知识结构使知识体系融会贯通,最后进行迁移应用以及训练。
杨教师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学习习惯的培养。
从学科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能力、思维特点进行相应指导。
(计算机判断题)三、教师的教学主体引导作用突出杨老师在本节课中能合理的设计问题,梳理知识,由选择和针对性的提问,同时又有对学生的练习做出即时评价和讲解;课堂设计目标明确,符合职高考的知识要求。
四、复习目标明确本节复习课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复习的内容精心选择,合理安排。
内容不是太多,练习也没用一味追求难度。
牢牢把握住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并且突破了难点。
五、气氛和谐、教态亲切、过渡自然教师教学语言清晰亲切,处处体现对学生的鼓励、启发、点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配合默契,课堂气氛和谐。
六、值得商榷的一点计算机系统有冯诺依曼理论(两点思想和五大部件)引出,板书是否应该有所体现。
篇二:信息技术评课稿听了两位信息技术教师的观摩课,总的感觉上得不错,很值得我学习。
他们的教学设计各有优点,教学策略各有不同。
中职计算机评课稿
中职计算机评课稿导语:信息技术学科学是一门知识与实践结合的学科在理论课中强调实践勤于动手主动参与提高动手能力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中职计算机评课稿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今天听了杨老师的一节高三复习课感受颇深下面就这堂课谈谈我个人的体会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一、教学设计思路清晰教学内容整合合理、教学目标明确一节好课主要来源于好的教学设计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本节课整合了教材中第一章的主要内容以计算机系统组成为主线来组织本节课教学从硬件系统、软件系统的组成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思路非常清晰明了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便于学生达成认知目标二、教法多样、学法有效本节课是一节有关计算机系统的专题复习课杨老师对计算机系统的相关知识进行了回顾、总结提炼构建“网络化”的知识结构使知识体系融会贯通最后进行迁移应用以及训练杨教师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学习习惯的培养从学科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能力、思维特点进行相应指导(计算机判断题)三、教师的教学主体引导作用突出杨老师在本节课中能合理的设计问题梳理知识由选择和针对性的提问同时又有对学生的练习做出即时评价和讲解;课堂设计目标明确符合职高考的知识要求四、复习目标明确本节复习课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复习的内容精心选择合理安排内容不是太多练习也没用一味追求难度牢牢把握住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并且突破了难点五、气氛和谐、教态亲切、过渡自然教师教学语言清晰亲切处处体现对学生的鼓励、启发、点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配合默契课堂气氛和谐六、值得商榷的一点计算机系统有冯诺依曼理论(两点思想和五大部件)引出板书是否应该有所体现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计算机的硬件设备》本次说课分6个部分:分别是课程背景、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媒体手段、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第一部分:课程背景:本节课是高中信息技术第一册《信息处理的主要工具——计算机》这一节中的内容属于教材的开卷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计算机的硬件知识有更清晰的认识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第二部分:教学目标由于这是一节以了解和学习计算机硬件知识为主要内容的讲授课而且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的感性认识不多所以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设置为1、知识与技能目标2、过程与方法目标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具体阐述为:1、知识与技能目标:包括:①、在观察实物及动手实践的基础上对计算机硬件系统有直观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现概念和实物的对接②、通过浏览站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加工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综合素养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学生竞赛分组答题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和概括表达的能力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小组协作和竞赛研究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竞争参与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于这节课是高中计算机课程的开卷篇而且我校多为农村学生对计算机知识了解有限所以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设置为计算机硬件设备的组成及各部件的名称与实物的对应难点设置为主机中各部件的名称及作用第三部分、教学方法1、教法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满足不同认知水平学生的学习需要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了建构主义学习下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资源学习法、创设直观的实物情境法、带着问题学习的任务驱动法和通过浏览网站自由学习的分层教学法及最后评分所采用的竞争激励法2、学法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实践操作、自主探究、协作学习”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综合素养第四部分、媒体手段1、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2、自行设计的站3、辅助教学课件下面我简单地介绍一下本课所使用的站:为了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更好地体现分层次教学我将这个网站设计为资源型站内设有教学导航、各部件的基础知识、扩展知识、和大家所关注的最新报价第五部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为了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激发他们本课的学习兴趣在导课时我拿出主机实物让学生们观察然后更进一步地让学生分组拆机说出所认识的机箱里部件名称(视频)在此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观察、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尽快进入本节课的主题:硬件这样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的接受任务从而乐学然后将他们带入站加深他们刚才的观察印象并且按照教学目标自主地学习(二)分组竞赛、导学达标为了培养学生们的竞争意识检验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完成的效果在这一部分中我采用了分组竞赛的方式分为必答题和抢答题两种并且给各小组计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在竞争与合作中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第一层次:必答题部分设计此部分的主要目的是解决主机方面的问题学生分组抽题通过10分钟左右的时间浏览站学习主机部分的基础知识来完成教学目标设置的每一组必答题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加工整理信息、并概括表达的能力关于这部分问题的设置我采用了教学辅助课件来展示给学生(课件展示)这个教学课件主要包括主板、外存、CPU、板卡、内存方面的5组问题及所对应的5组问题的答案5组问题设置的目的是能够在有效时间内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加深学生们对正确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视频片段)例如我在主板方面设置了两个问题1、在主机箱里找到一部件为主板并说明其作用2、在主板中找出CPU、内存条、显卡、声卡的插槽目的是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主板方面的知识并能在主机箱中找到这一部件在学生回答过程中我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控制屏幕使每名同学都能看到该组所回答的问题和展示的实物从而有所收获第二层次:抢答题部分设计这部分的目的主要是解决外部设备方面的问题由于外部设备比较直观学生对这部分的认识较容易所以这部分我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为抢答题方式学生通过6分钟左右的时间浏览站自主探究、协作学习学习外部设备的基础知识之后回答老师提出的抢答题我在这部分的问题设置上注重基础、实用所以制作时我注重网站的分类与导航使学生们能很容易地找到想要的东西在这一部分中主要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和竞争参与意识(三)谈收获、自由学习为了充分实现分层次教学让每名同学在这节课中都学有所得我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学生通过5分钟左右的时间浏览站自由学习感兴趣的知识然后请同学们说出自已在本节课的收获在这一环节中通过知识的回顾、体验、收获自主参与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到了一个新层次(四)、总结归纳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我对本节课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做以简单的总结并鼓励学生全面发展更好的学习信息技术课第六部分、教学反思本节课我的教学设计主要有4个特点第一、教学流程设计上符合认知规律我采用先介绍主机然后引出外设这一顺序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第二、鼓励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参与学生对计算机的硬件特别是主机部分的设备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第三、利用站学习这样做的好处是使枯燥的知识易于理解、掌握而且直观通过实物与站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对计算机有了更为系统的认识第四、分组竞赛答题体现分层次教学通过必答、抢答、自由谈收获更好的体现分层次教学的特点学生在这三部分的学习过程中各有所得解决了实际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课稿范文计算机
求个计算机说课稿明天用大家好!我是铜陵市实验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很荣幸与大家共同交流使用新教材的思路和具体做法。
今天我汇报的内容是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小学版第4册第26课《认识计算机》的教学设计。
本节课我将从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深入从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法和学法以及教学过程等六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学内容及对象分析:《认识计算机》是教材第4册第二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是介绍计算机硬件知识,主要包括计算机的发展,系统组成,计算机主机,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等内容。
通过学习,教师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常见的计算机硬件设备,深入理解硬件与软件之间的关系。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计算机发展史,计算机的分类,及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组成。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六年级学生,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对计算机了有一定的了解,他们认识电脑鼠标、键盘等硬件设备,还掌握了常用的应用软件操作。
但孩子们对计算机的发展及计算机的系统组成认识不是很清晰。
通过本节课学习孩子们将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的历史和发展趋势以及认识计算机的系统组成。
经过本课学习之后,对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主机的外观及内部组成,及了解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有很大帮助。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电脑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并且对学习电脑有很大的兴趣。
但是由于以往我们只注重软件的应用,对计算机的系统组成却不十分了解。
因此,认识计算机的系统组成及如何区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就成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
为了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寻求让学生多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多与同学间进行合作交流,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二、教学目标:本课学习材料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操作性强,适合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自主发现式学习。
根据教材特点与学生实际,我制订以下三维学习目标: 1、了解计算机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2、认识计算机的系统组成。
3、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硬件知识的兴趣。
发挥信息技术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评课稿
数学小专题交流材料发挥信息技术对教学的辅助功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市第二十一小学数学学科组随着教育事业的日新月异和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已经越来越成为教师们日常所用教学方法。
尤其是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新型的教育技术手段走进了我们的课堂以来,以它兼备黑板和多媒体课件的优点而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教育体系,这种新的教育模式促使教师的观念和行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师生生关系和交往方式,使教师更多地以管理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在教学中,而不再是说教者。
学生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索者和个性化的独立学习者。
信息技术使教学更加直观形象,对教学的辅助功能显而易见,对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目共睹。
2013年7月,在上级教育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学校的每个班级都安装上了交互式电子白板,这极大地鼓舞了教师们开展工作的信心。
可是,对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技术,教师们都一知半解,并不能得心应手地使用。
为此,经过研究,我们数学学科组把小专题定为《发挥信息技术对教学的辅助功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认真学习电子白板的使用技术,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水平。
为了提升教师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水平,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先后于2013年元月、7月、12月三次精心组织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培训和学习,特意邀请专家及本校电子白板使用技术较高的教师做专题培训,全体教师热情高涨,积极踊跃地参加培训。
在培训中,我校计算机课任教师杨静霞老师具体深入地讲解了电子白板软件的基本操作,特别讲到工具栏时,新奇的工具让每位老师感受到电子白板的神奇,如:聚光灯、拉幕、量角器、放大镜等特殊功能,在电子白板中不仅能做出精彩效果的课件,还能打开其它软件制作而成的课件,课后老师们跟着杨老师体验电子白板软件的各种功能。
老师们虽然了解一些电子白板的基本功能和常用技巧,但是大家都叹服现代教育技术的独特魅力。
经过培训之后,教师们的电子白板技术水平,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频率明显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信息技术课评课稿《photoshop封面设计》、《flash的引导层动画》现将自己听课的一些感受写出来,大家交流,如有不当之处,欢迎大家指正。
优点:讲课的教师亮点也很多我想按照课堂的发展来评一评:一、评课前准备从两节课所用到的教学资料来分析,两位教师对这节课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如:教学内容的选取,演示课件的制作,photoshop、flash相关素材的落实以及源文件的制作,并且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两位教师对教学内容也做了非常深入的学习,对相关的教学理论的落实和知识点的突破也做了相应的准备。
二、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两节课的教学目的明确,重难点突出,从教学目标来看,我觉得左老师更好的兼顾了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2)过程和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知识目标来看,左老师让学生理解了flash引导层的相关概念及特点,从过程与方法目标来看通过学生学习演示课件来完成挑战任务,左老师让学生掌握了引导层的创建及简单的运用,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来看,通过本课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精神及知识探索能力。
本课左老师通过挑战任务教学让知识点一步步加以突破和落实。
三、评教学思想从两节课来看,两位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思想还是比较新颖的,许老师采用的是导学稿设计教学模式,左老师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在学生的三性中有如下的体现:(1)主体性: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充分的体现了学生的中心地位,如许老师在新课的引入方面通过出示photoshop修改过的“网络小胖”图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课奠定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在photoshop文字、选框工具使用方法的教学过程中能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交流评价。
(2)主动性:利用导学稿、演示课件、相关素材让学生利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去动手设计,并且还利用有效的电子教室教师演示和学生演示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进行教学环境的调整,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全面性:在新授和练习的完成方面也充分体现了全体学生全面参与。
四、评教法、学法两节课主要采用了任务驱动法,探究法等,是计算机教学常用的几种非常有效的方法,非常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都有积极的作用,所采用的学法有学习指导法,探究法。
五、评教学过程本课左老师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一、导入部分,通过播放一段“哈利波特”视频,请学生观察哈利波特飞行动画,激发了学生对本堂课的学习兴趣。
二、新授部分,主要分五个环节:1、比较哈利波特两种flash动画运动轨迹直线和曲线;2、曲线运动实现方法——引导层动画概念与特点;3、学生自学小帮手演示课件,完成挑战任务一;4、教师帮助解决学生制作中的问题;5、学生完成挑战任务二并上传作品(巩固基础,点燃创意)。
各环节之间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每个环节都能很好地落实相关的学习目标,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并且情境导入的素材和教学过程中引用的素材都是哈利波特,整体性和连惯性比较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很好的起到了引导、示范作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总结与展示部分。
教师对本课的知识点作了总结,加强了学生的掌握程度。
许老师采用的是导学稿设计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完成导学稿中的六个小练习,然后让学生上台演示,许老师总结所学知识点。
最后学生完成当堂练习,用给出的素材设计“学雷锋”宣传海报。
这里许老师用到了提交作品投票打分系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是本课的一大亮点。
六、评教学效果从两节课教学效果来看,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出自己的作品,而且对学生的启发不仅仅是完成作品方面,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信心去尝试挑战photoshop和flash中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图片处理和动画制作的自学能力,并且能为以后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存在不足及建议:没有什么课是完美无暇的,如果说有什么瑕疵的话,我觉得可能这些方面值得去注意: 1、许老师的导学稿设计教学模式方法新颖,但是没有课前深入了解到学生的基础,造成很多学生一开始就无从下手。
一部分学生没有认真阅读导学稿,最后只完成了练习的前几个,有的甚至自己玩自己的。
建议课前应深入研究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可以分步教学,让学生循序渐进,这样学生可以掌握得更好些。
2、左老师的课整体性很强,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很好的落实教学目标。
但是在解决学生出现问题的突发情况中,如引导线两端与图片中心点相结合后为什么图片不沿着引导线运动的问题,左老师并没有完全解决学生心中的疑惑。
建议教师课前应有充分的准备,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应能很好的解决,这也表面信息技术教师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能力。
3、学生上台演示操作完成,教师没有对这位学生的操作进行较有针对性的点评。
另外对每次同学们的操作情况也没有较好的总结与评价。
建议让学生边演示边自己讲解,可能会更加吸引同学的注意力和兴趣。
4、两位老师都采用了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但是一些基础差的学生做不来就自己乱玩。
建议可使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合作方法展开,这样能为每个学生创设了表现自我的宽松氛围,并较大程度地发挥集体互助力量,也能更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由于出现突发情况,教师的教学安排出现了问题,导致最后时间不够,后来的学生作品上传和最后的作品展示评价都没能有效的完成。
建议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课堂的组织管理尤为重要。
反思:课堂是学生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主渠道,上好每节信息技术课,对培养学生信息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里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点见解,希望能与大家分享:一、精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但这种爱好往往表现在爱玩游戏,或者上网聊天、看flash动画。
而对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却不愿认真地学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导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我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导入课堂教学。
1、游戏入门,自觉学习。
既然学生爱玩游戏,那么就让学生通过玩游戏来激发他们想学的愿意。
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2、创设情景,积极学习。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利用媒体来创设、优化教学场景,借助美好的事物的演示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动手操作的欲望,使学生在学习情景中产生探究学习的动机,引导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既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又为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向,使学生感到学习也是一种乐趣,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
二、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在教学中,我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模式:1、演示、讲解模式某些知识借助于设备演示,教师在其中做适当的讲解,能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任务驱动,注重实践”。
通过教师将教学内容任务化,并在营造的模拟情景中提出任务,驱动学生开展学习、探索活动,寻找、搜索相关知识,归纳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步骤。
紧接着进行上机实践活动,进行验证。
如此循环到该课全部任务完成。
最后进行复习整理,融会贯通。
3、小组协作竞争教学模式信息技术课也可将现代企业的管理、合作、竞争等现代意识引入教学中。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组成3-5人的小组。
分组的依据一般包括性别、年龄、学习成绩、知识结构、社会背景、以前小组学习的经验等。
小组成员最好有一些差异,能够互补互助,有利于每个小组成员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彼此之间获得更多的经验信息。
倡导小组协作学习的同时,还要强调组内个人之间的竞争,比一比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谁对问题本质的理解全面深刻;谁提出和探讨的问题最多;谁收集信息的渠道方式多,信息准确;哪个小组的协作、沟通能力强、作品内容与风格都很不错??这种竞争是在协作基础上的竞争。
每个成员的学习、实践及成果为整个小组共享,每个成员的成功都与小组的成功联系在一起,而每个人都成功就必须组内协作、互帮互助。
4、问题探究教学模式“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是根据教学内容及要求,由教师创设问题,以问题的出现,创造欲和主体意识,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教学过程设计为学生主动探索知识,进行创造思维的过程,以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品质。
三、信息技术课需要“作业”信息技术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信息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一般不宜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来评价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高低。
但是不是说信息技术课没有“作业”。
教师可以针对不同教学内容设计成就性实践作业;针对每个实践内容设计评价量规;课后依据量规评价每个学生的作业;网上及时反馈评价结果并进行激励。
四、语言艺术、板书设计也重要我们常说:教育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提倡个性化教学将成为一种趋势,所以我觉得教师的语言艺术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表扬学生怎么说?对待违规学生怎么说?对待学力薄弱学生怎么说?机房上课屏幕控制怎么说?解除控制怎么说?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熟虑。
另外板书设计对学生知识的掌握也起到关键的作用。
板书要尽可能地清晰罗列知识点、展现思维过程和展现操作步骤。
总之,信息技术学科由于其实践性及应用性强等特点决定了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把握信息时代教育观念,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运用适当的、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上好每一堂信息技术课。
篇二:中小学信息技术模式课评课稿一、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
真正为学生营造一个建构知识、寓学于实践的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里,充满兴趣愉快地进行学习,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
刘建老师将剪贴画的操作,融合到为课文“新龟兔赛跑”配插图中。
赵莹老师将画笔的矩形、椭圆、填充、刷子和喷枪五个工具的教学融合到小镇的夜色、绿色家园和沙尘天气三个“任务”中。
通过教师“展示任务”、“讲解演示”,激发和保持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并展示作品给大家看,使他们有成就感,更激发他们向更高目标前进。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信息技术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刘建老师通过四篇学生创作的“图文并茂的语文课文”导入新课,赵莹老师通过“雪域风情和自由命题”两篇学生创作的组图导入新课,使学生在美的欣赏同时,也感到很吃惊“我们也能做出这么美的作品”。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
使让我学变为我要学。
二位老师所举的例子都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是学生所熟悉和感兴趣的。
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变知识导向型教学为技能训练型教学采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课堂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