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考古文物演示共41页

合集下载

魏晋南北朝时期墓葬考古

魏晋南北朝时期墓葬考古

魏晋南北朝时期墓葬考古魏晋十六国墓葬魏晋十六国时期,一般指曹魏黄初元年篡汉起至北魏攻灭北凉统一北方止(220~439)。

这期间,淮河、秦岭以北的中国北部地区,各政权各民族间相互攻伐,战乱不息,社会经济调敝,反映在埋葬方面,一般表现为简埋薄葬,与秦汉墓比较,已大为逊色。

曹魏西晋的统治者,迫于经济困难,无力营建宏大陵寝,又为防止死后陵墓被盗掘,往往“依山为陵,不封不树”,不建寝殿,不设园邑,不设神道,地面上不留任何痕迹,考古探觅较难。

十六国时期,入居中原的少数民族统治者,为防止坟墓被盗掘,大多沿用本族流行的“潜埋”而不起坟的葬法,所以他们的坟墓也不易被发现。

但是,帝陵以外的一般魏晋十六国墓葬,并不受此限制。

1915 年,英国斯坦因盗掘新疆阿斯塔那古墓群,从已发表的资料看,至少有六座墓属于十六国时期的墓葬。

本世纪上半叶,日本人鸟居龙藏、驹井和爱等人先后多次在辽阳一带发掘汉魏晋壁画墓。

1944 年,西北科学考察团在敦煌佛爷庙墓地发掘十多座魏晋墓。

还有,自本世纪初以来,魏晋墓志不断在洛阳出土,其中有晋贾充妻郭槐墓志、武帝贵人左棻墓志、晋中书侍郎荀岳夫妇墓志。

这些墓志为研究这一地区的魏晋墓,特别是西晋帝陵的位置,提供了重要线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地的魏晋十六国墓葬不断被发现,就北部地区来说,河南的洛阳、偃师、郑州、延津、焦作、安阳、南阳,陕西的西安,河北的石家庄,北京市,山东的苍山、诸城,辽宁的辽阳、北票、锦州、义县、旅顺、朝阳、本溪,甘肃的敦煌、酒泉、嘉峪关、张掖、永昌、武威、崇信,青海的大通,新疆的吐鲁番,都发现了这个时期的墓葬。

在这个时期的大中型墓中,往往有纪年墓砖或其他带有纪年的器物随葬,还有记录墓主姓名身份的碑形墓志、印章和壁画题记,这些都为墓葬断代、器物编年以及墓主身份的研究提供了可靠依据,这是先秦两汉时期所无法比拟的。

由于北部地区的地理环境、民族传统等方面的原因,各地墓葬所反映的文化面貌不尽一致。

魏晋南北朝考古文物演示课件

魏晋南北朝考古文物演示课件

陶器的制作工艺
1 2 3
制坯工艺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陶器制坯工艺已经相当成熟, 采用轮制和模制相结合的方式,制作出各种形状 和大小的陶器。
施釉工艺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陶器施釉工艺也相当先进,釉 层均匀、光滑,提高了陶器的使用价值和艺术价 值。
烧制工艺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陶器烧制工艺已经达到很高的 水平,烧制出的陶器质地坚硬、不易变形。
手工艺品与艺术品
总结词
展现魏晋南北朝时期高超手工艺水平和 艺术成就
VS
详细描述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手工艺品和艺术品展现 了这一时期高超的手工艺水平和独特的艺 术风格。出土的文物中,有精美的玉器、 金银器、陶瓷器等,这些文物的制作工艺 和艺术价值极高。此外,书画、壁画等艺 术品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这一时期文化艺 术的重要资料。
详细描述
魏晋南北朝时期,城市发展迅速,建筑风格独特。通过考古发现,可以了解这一时期城市规划的特点,如街道布 局、分区规划等,以及建筑风格和建筑材料的使用。这些发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时期社会、文化和经济 发展的状况。
墓葬与出土文物
总结词
提供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风俗和丧葬观念的直观证据
详细描述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墓葬形式和随葬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和丧葬观念。通过墓葬的发掘,可以了解 墓主的身份、地位和财富状况,以及当时社会的葬仪和祭祀习俗。出土的文物种类繁多,如陶俑、玉 器、金银器等,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
05 魏晋南北朝的青铜器CHAPTER青铜器 Nhomakorabea种类与特点
青铜器的种类繁多,包括礼器、 乐器、兵器、工具等,每种类型
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用途。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青铜器在形制 上更加多样,如铜镜、铜灯、铜 炉等,这些器物在功能和装饰上

魏晋隋唐考古课件-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金银器

魏晋隋唐考古课件-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金银器

漢·狐剛子《出金礦圖錄》(《道藏》洞神部眾術類溫字 型大小總第五八四一五八五冊)
明陸容《菽園雜記》記述煉銀過程頗為詳細:“礦石不拘 多少,采入碓坊,舂碓極細,是為礦末。次以大桶盛水, 投礦末於水中,攪數百次,謂之攪粘。凡桶中之粘,分三 等:浮於面者為之細粘,桶中者謂之梅砂,沉於底者謂之粗 礦肉。若細粘與梅砂,用尖底淘盆,浮於淘池中,且淘且 汰,泛揚去粗,留取其精英者。其粗礦肉,則用一木盆, 如小舟然,淘汰亦如前法。大率欲淘去石末,存其真礦, 以桶盛貯,璀璨星星可現,是謂礦肉。”這是選礦過程。 “次用米糊搜伴,團如拳大,排於炭山,更以炭一尺許覆 之,自旦發火,至申時住火,候冷,名窖團。”這是燒結過 程。“次用?銀爐熾炭,投鉛於爐中,候化,即投窖團入 爐,用韝鼓扇不停手,蓋鉛性能收銀盡歸爐底,獨有滓浮 於面。凡數次,破爐爬出熾火,掠去爐面滓垢。烹煉即熟, 良久,以水滅火,則銀鉛為一,是為鉛駝。”這是煉製鉛銀 合金。“次就地用上等爐灰,視鉛駝大小,作一淺灰窠, 置鉛駝於灰窠內,用炭團疊,側扇火不住手,初鉛銀混, 泓然於灰窠之內。望泓面有煙雲之氣,飛走不定。久之稍 散,則雪花騰湧。雪花既盡,湛然澄徹。又少頃,其色自 一邊先變渾色,是謂窠翻。煙雲雪花,乃鉛氣未盡之狀。 鉛性畏灰,故用灰以捕鉛。鉛既入灰,唯銀獨存。自辰至 午,方見淨銀。鉛入於灰坯,乃生藥中密陀僧也。”這就 是灰吹法提銀。
罐內盛 放物品
葡 萄 花 鳥 紋 銀 香 囊 ( 徑 )
4.6
舞馬銜杯紋鎏金銀壺
鎏金鴻雁紋銀匜
鎏 金 蔓 草 鴛 鴦 紋 羽 觴 ( 耳 杯 )
鎏金花鳥(鸚鵡)紋銀碗
鎏金小簇花紋銀蓋碗
(唐德宗時期)高11 釐米
“( 鎏 字圈 金 )足 折
內枝 沿花 鏨紋 刻銀 ”蓋 進碗

魏晋南北朝考古PPT课件:第3.6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外交流

魏晋南北朝考古PPT课件:第3.6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外交流

蹀躞带
• 鞢带也从东汉 中晚期开始在 中原汉地出现, 以后越来越流 行。 一具完整 的鞢带由带扣、 尾和两者之间 的若干件带銙 组成, 带銙有 悬挂蹄形环、
北朝晚期鞢带的形式基本统一, 而且在高级官员墓 葬中反复出现, 可能鞢带已经成为朝服的组成部分。
透雕铜饰
• 近圆形的透雕铜饰见 于固原雷祖庙墓、 大 同湖东一号墓、 大同 下深井M1, 图案常为 二龙首尾相接成环形, 中间或站或坐一童子 状人物。 被移于铺首 之上, 如雷祖庙墓即 出有一件, 铺首的形 态因此与两汉大异其
• 北魏时期中国境内开始流行金银器皿, 而且这些 金银器皿多来自西方。 现在发现的这个时期金银 器皿也分为萨珊和东罗马两大系统, 萨珊系统之 中还包括粟特产品。
• 至于具体到每一件器物的产地则在萨珊、 东罗马、 粟特之外还有巴克特利亚、 哒或在中国仿制等观 点。
萨珊系统金银器皿
海兽纹八曲银长杯
北周李贤墓银壶与器腹图案展开图
第3.6章 中外文化交流
•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中西交通之路大开, 西方文 化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 虽然中原王朝不振, 今新疆地区小国林立, 但控制中亚的大月氏贵 霜、 哒、 柔然、 突厥等政权与西亚、 南亚和 中国的关系都很密切, 商业利润、 政治图谋和 宗教热忱推动一批又一批的西方人士来到中国 境内, 中国去西方的人士也是前后相继, 将许 多异域物品带回中国。
国产玻璃器
• 大同七里村M6出土有中国传统特色的玻 璃钵, 还有仿造玻璃器的釉陶尊。 七里 村M20出土的玻璃瓶也不类外来器, 而 与汉式陶罐相似瓶壁厚仅2毫米, 器表晶 莹光滑, 虽然还有一些气泡, 但工艺水 准已经很高, 堪称玻璃器中的精品。
大同迎宾大道北魏墓M16出土一件玻璃细颈壶, 造型与鲜 卑陶细颈壶完全一致, 肩部还有两道弦纹, 但是整个器物 呈淡蓝色半透明状, 器表粗糙, 多气泡。 同墓还出土玻璃 泡钉, 也为淡蓝色半透明状, 凹面以白色画出七瓣花。 该 墓出土玻璃器的质量不如七里村墓, 说明北魏平城地区的 玻璃工艺水平还不稳定。

国博馆藏陶器精品欣赏——南北朝篇

国博馆藏陶器精品欣赏——南北朝篇

国博馆藏陶器精品欣赏——南北朝篇陶龙南北朝高6.5厘米龙首前伸,长吻翘鼻,后脑部有两并列小圆坑。

原应插有双角。

背生双翼,四足收缩作俯卧状,尾部断缺。

拱手女陶俑南北朝北朝北魏明器1953年陕西省西安市出土高35厘米女俑袖手而立,梳“十字髻”,穿交领右衽长袍。

黄釉陶壶南北朝高句丽盛水或盛酒器1963年吉林省集安市出土高33厘米、口径26厘米、底径12.6厘米集安出土的高句丽时期的釉陶器,其烧制工艺是从中原地区传来的,器形和组合,也与中原地区相似。

陶骆驼南北朝北朝北齐明器1955年山西省太原市张肃俗墓出土高29.8厘米、长26.6厘米这件陶骆驼身负穹庐或毡帐的陶骆驼塑造十分精准,骆驼头、颈、身、腿、蹄都十分符合比例,身体构造明确。

又因不同需要,应用简练与工细手法。

骆驼头部、蹄塑造出了小的构造,而颈、身、腿、颈毛则较为概括,身上的负物塑造很详细,繁简互见,层次得当。

陶骆驼塑造出宽大的掌、趾,显得坚实有力,能负重物,头部刻画相当传神,颈部弯弧而长,骆驼从容徐缓的习性尽体现在此中。

雕塑家以极为写实的风格塑造出这匹体魄健壮,神情怡然自得的骆驼,可称得上是北朝雕塑的佳作。

鲜卑服武士陶俑南北朝北朝北齐明器1955年山西省太原市张肃俗墓出土高约24.3厘米这两件陶武士俑身穿袴褶服,上衣小袖、露右臂。

袴褶服是上身为短衣或短袍,下身为裤的服装。

北方草原民族进入中原后,不同程度地接受了汉族文化,其中以北魏孝文帝改革后的北魏最为显著,宫廷的朝服采用了汉族传统样式,但一些鲜卑人仍穿着鲜卑服装。

东魏、北齐虽然保留了许多汉族制度,但同时也有较为浓厚的鲜卑文化气氛。

从这时期墓葬出土的陶俑看,汉人、鲜卑人都穿着自己民族的服装,两类陶俑的数量都不少。

这两件武士俑所穿小袖服装是典型的鲜卑服饰,其中露右臂是鲜卑人的着装习俗,是这一时期鲜卑风尚依然存在的反映。

弹琵琶陶俑南北朝北朝北齐明器1973年山西省寿阳县厍狄迴洛墓出土高28.2厘米厍狄迴洛是魏齐易代之际(历经北魏、东魏、北齐三代)叱咤风云的人物,他的墓葬保存了早期的木构建筑形式,并有绚丽的壁画和许多精美的随葬品。

魏晋南北朝考古文物演示PPT文档41页

魏晋南北朝考古文物演示PPT文档41页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魏晋南北朝考古文物演示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Thank you

魏晋南北朝时期瓷窑和瓷器考古

魏晋南北朝时期瓷窑和瓷器考古

魏晋南北朝时期瓷窑和瓷器考古古陶瓷学者对考古出土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陶瓷器进行过多次科学鉴定和研究,提出陶器和瓷器的界定标准,使长期存在于考古学界的陶瓷混称现象有所改变,这是古陶瓷研究工作中的一大进步。

根据古陶瓷学者提出的陶瓷器界定标准,我国真正的瓷器开始出现于东汉,发源地在今浙江上虞一带。

随后,南方各地也开始设窑烧瓷。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的瓷器生产已进入成熟阶段。

北方战乱不息,经济凋敝,手工业遭到严重破坏,瓷业的出现大约要迟至北魏统一北方以后。

根据南北方所存在的不同情况,分别介绍如下。

南方的瓷窑和瓷器考古发现的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南方瓷窑,主要分布在浙江和苏南宜兴一带,江西、湖南、四川、福建等省境内也有零星发现。

这个时期的瓷器,绝大多数发现于窑址所在地及其附近的六朝墓中,除云南、贵州以外,其他各地的六朝墓也有一些瓷器出土。

浙江是我国瓷器的发源地和主要产区之一。

其中烧造最早、产品数量最多、质量最好而最负盛名的是越窑青瓷。

浙东的上虞、宁波和浙南的永嘉等地,都发现了东汉中晚期的越窑窑址;在东汉晚期墓中,又相继发现用越窑生产的青瓷器随葬。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曾对上虞小仙坛东汉越窑址中出土的青釉印纹壘瓷片进行测试化验,并与上虞龙泉塘西晋越窑青釉瓷片的试测数据进行对比研究,证实这些青瓷片具有瓷质光泽、透明性较好,吸水率低,烧成温度达1300℃左右,胎釉结合紧密,符合近代瓷的标准。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浙一带的制瓷业迅猛发展,仅上虞一地,已发现东吴时期的窑址30 多处,西晋窑址60 多处。

曹娥江沿岸的帐子山、鞍山、小仙坛、龙池庙等地,窑址密布,是当时烧造青瓷器的重要场地。

这里不仅蕴藏着丰富的优质瓷土,也有烧制青瓷器的充足燃料,曹娥江更为青瓷的远销提供了极为便利的运输条件。

江苏、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湖南等地六朝墓出土的青瓷器,经常发现是浙江生产的越窑瓷器。

除上虞以外,浙江的绍兴、余姚、鄞县、宁波、奉化、临海、萧山、余杭、湖州以及江苏的宜兴等十几个市县,也都发现了六朝瓷窑遗址。

魏晋南北朝考古PPT课件:3.4.1北方地区墓葬

魏晋南北朝考古PPT课件:3.4.1北方地区墓葬

(1)拓跋鲜卑发展历程
►拓跋鲜卑起源于大兴安岭北部东麓顶巅的大 鲜卑山(所有的鲜卑山只有最北面的一处冠 以“大”字,即大鲜卑山,《魏书》中“国 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是因山名鲜卑族 名),以狩猎和采集为业,以驯鹿为民族的 图腾,很少与外界联系,是鲜卑族中发展缓 慢的一支,其旧居“墟室”即今内蒙古自治 区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西北10公里处的嘎 仙洞。
大同北魏墓
►平城附近墓葬数量大, 形制多样, 随葬品 丰富, 且分布规律较明显, 是探讨拓跋鲜 卑墓葬的特点及其变化的最重要的材料。 平城附近的主要墓葬是北魏政权正式建立 之后以平城为都的一个世纪内的。 集中分 布在平城的南郊和东郊。
►平城附近已经发现的北魏墓葬有两百座以 上,近年来又有大量新发现见诸报道。
(三)北方地区墓葬
►1.东部的慕容鲜卑(三燕)墓葬、 ►2.中部的拓跋鲜卑(迁洛前北魏)墓葬、 ►3.河西一带的魏晋十六国墓葬。
背景资料:鲜卑
►一世纪末,匈奴分裂(南匈奴降汉,北匈 奴西迁),乌桓入居塞内。鲜卑“转移居 其地,匈奴余种留者尚有十余万落,皆自 号鲜卑,鲜卑由是渐盛”(《后汉书》鲜 卑传)。魏晋以来成为北方主要少数民族。 十六国中鲜卑建立的政权有前燕、后燕、 南燕、西秦、南凉、西燕、土谷浑、代 (北魏)。
1.辽宁西部的慕容鲜卑墓葬
东汉末年, 随着乌桓势力的离开, 慕容、 宇 文、 段部鲜卑的势力进入辽西地区, 宇文、 段部鲜卑相继败灭, 慕容鲜卑成为这个地区的 主导力量, 并以朝阳为中心建立了前、 后燕政 权, 北燕政权的建立者虽然出身于汉族, 但已 经鲜卑化, 因此今辽西地区遗留的主要是慕容 鲜卑的遗存。 汉末魏晋大动乱, 主要来自于华 北地区的汉族人士大量进入辽西地区, 与东汉 末年来到这个地区的鲜卑, 以及因为各种原因 来到这里的其他地区和民族的人民, 在两个多 的世纪中, 共同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灿烂文化, 并向邻近国家和地区传播。

中华文物典藏之玉器篇 魏晋南北朝(下)

中华文物典藏之玉器篇 魏晋南北朝(下)

中华文物典藏之玉器篇魏晋南北朝(下)中华文物典藏之玉器篇魏晋南北朝(下)隋代金扣玉杯口径5.6、高4.1、圈足底径2.9、金扣宽0.6厘米陕西省西安市玉祥门外隋李静训墓出土,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白玉,玉色纯净,玉质温润而富有光泽,杯作大口平唇,深腹,壁上阔下敛,平底,下有假圈足,口沿外一周镶金,白玉衬托金扣,黄白相映,富丽堂皇,造型优美。

隋代镶宝珠金项链周径43、垂珠长3.1厘米重91.25克陕西省西安市玉祥门隋大业四年李静训墓出土,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项链由各镶10颗珍珠的28个球形饰所组成,金球分为左右两组,每组14个,各球之间用金丝编织的链索连接,在两组金球链索之顶端各有一方形金饰,内嵌“青金石”。

项链下端有五件垂饰,居中为圆形金饰,其内嵌有红色鸡血石,鸡血石一周有24颗珍珠,左右两边各连接一四边内曲的方形金饰,其上皆嵌有蓝色珠饰,最下端挂一心形蓝色珠饰,其边缘的金饰作三角并行线凹入状。

唐代花形玉簪首长2.42、宽1.42、厚3.5厘米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唐墓出土,现藏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羊脂玉,月白色,微黄。

整体雕刻,单面雕。

器表雕刻两层,下层枝叶较为简单,上层花朵为两枝,相邻的花缘叠压,表现出花繁叶茂的形象唐代水晶坠饰长4、宽2.6、厚1.2厘米宁夏回族自治区原州区南郊乡羊坊村史索岩夫妇合葬墓出土,现藏于固原博物馆形状不规则,上嵌水晶。

水晶泛蓝,表面鼓起,上有几处凹痕。

水晶之下为一鎏金底托,下部稍翘,上有一短柄,柄环已残。

魏晋时期玉笄长10、宽0.6、厚0.5厘米青海省西宁市南滩砖瓦厂出土,现藏于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白色,玉质细腻温润,晶洁透亮。

四棱柱长棒菜。

一头大浑圆,一头小而尖。

素面,通体抛光。

魏镶绿松石金耳环直径4.8厘米宁夏回族自治区原州区三营镇化平村北魏墓出土,现藏于固原博物馆1对。

金耳环内镶嵌绿松石与珍珠,错位排列,数量不等。

魏晋时期玉纺轮直径5、厚1.2、孔径0.5厘米甘肃省敦煌市佛爷庙湾出土,现藏于甘肃省文物考古所。

【魏晋南北朝考古】第4章 魏晋南北朝考古·石窟寺

【魏晋南北朝考古】第4章  魏晋南北朝考古·石窟寺
界的神灵,左右两披的主人是中国古老传说中
的东王公和西王母。他们的车乘由龙、凤牵挽,
五 、 东 西 魏 时 期
狩猎图莫高窟第249窟窟顶四周的下沿画出连
绵的山岭,其中有禅僧隐居修行,野生动物
不时出没,更有一些饶有兴味的生活场景,
西两侧上部雕刻
三角形帐幔和坐
佛列龛,中部开
四层佛龛,下部
古阳洞南壁佛
龛群洛阳龙门
西山中部的古
阳洞是龙门最

早凿

建的石窟。此

处原也是一个

天然溶洞,高

11.1、宽6.9、

深13.5米。自
北魏迁都洛阳,
众多王侯、官
宦、士族和僧
人在这里分层
分组先後施作
三 、 北 魏 后 期
六狮洞佛座左侧狮子古阳洞外北侧上方的 一个小窟,窟内主像为三世佛,佛像座下 各有一对浅浮雕的狮子,均高约41厘米, 形态各异。这是正壁佛座左侧的狮子,昂
宾阳中洞正
壁洛阳龙门
石窟西山北

部的宾阳洞, 继古阳洞之

後开凿,始

於北魏景明

元年

(500),

至正光四年
(523)建
成了宾阳中
洞。窟内正
壁主尊释迦
佛坐像高
立佛三尊像
洛阳龙门石
窟宾阳中洞

南北两壁各

有一铺立佛.

均为一佛二

菩萨组合的

三尊像,与

正壁的五尊 像(一坐佛
二弟子二菩
萨)合为洞
艺术水准有惊人表现。此窟以维摩诘经变作为造像
麦积山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魏晋南北朝考古文物演示
4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