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徐志摩先生的“孤独”以及人的“忘本”
徐志摩默境读后感
徐志摩默境读后感篇一徐志摩默境读后感读完徐志摩的《默境》,我整个人都沉浸在一种奇妙的氛围里,心里像是打翻了五味瓶,啥滋味都有。
诗里描绘的那种寂静、深邃的情境,也许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很难真正地找到。
我觉得吧,徐志摩他老人家就像是个孤独的舞者,在无人的舞台上尽情地挥洒着自己的思绪。
说真的,刚开始读的时候,我有点懵圈,这写的都是啥呀?云里雾里的。
但多读几遍,好像又能感觉到那一丝丝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突然摸到了一块宝贝。
我在想,他写这首诗的时候,是不是自己也处在一种迷茫和纠结之中呢?也许他心里有着千言万语,却只能通过这样隐晦的方式表达出来。
“我友,记否那西山的黄昏,钝氲里透出的紫霭红晕,漠沉沉,黄沙弥望,恨不能登山顶,饱餐西陲的菁英。
”这几句,哇塞,那画面感简直了,我仿佛能看到那黄昏的美景,可又觉得那美景中透着一丝无奈和忧伤。
可能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会有这样的时刻,心里有着一种说不出的感受,想找个人倾诉,却又不知道从何说起。
徐志摩他用这首诗,是不是就在告诉我们,人生就是这样,充满了不确定性和迷茫?哎呀,我这理解得对不对呀?也许每个人读这首诗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吧。
反正对我来说,《默境》就像是一杯烈酒,刚开始辣得够呛,慢慢品,又别有一番滋味。
篇二徐志摩默境读后感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徐志摩的《默境》,这可真是让我思绪万千啊!初读这首诗,我就像是走进了一个神秘的迷宫,晕头转向的。
徐志摩这家伙,写得也太含蓄了吧!但细细琢磨,又觉得有点意思。
诗里说的那种寂静和孤独,难道不就是我们在生活中偶尔会遇到的吗?有时候,我一个人待着,周围安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就跟诗里写的差不多。
“但这深潭,这轻云,这隐忧,‘死’,‘梦’,‘美’——却深锁在凝静的底里。
”这几句,真的是让我心里一揪,感觉好像有什么重要的东西被藏起来了,可我又找不到。
我就在想啊,徐志摩是不是在他那复杂的情感世界里迷路了,所以才写出这么纠结的诗?也许他是在告诉我们,生活中的美好和痛苦,都藏在那些不为人知的角落里。
徐志摩《再别康桥》讲解
徐志摩曾于1920-1922 年的剑桥大学留学,并 深受西方文化的熏染
在1928年再次访问英国 时,他重游了康桥并写
下了这首诗
2
2
主题
主题
1
这首诗的主题主要围绕对过去美好时 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情感
康桥对于徐志摩来说,不仅仅是一个 地点,更是一个心灵的避难所,一个
情感的象征
2
3
因此,这首诗中充满了对康桥的深深 怀念与依依不舍
主题
3
3
诗文解析
诗文解析
下面我们来一起解析这首诗
诗文解析
首节表现出诗人对康桥的深深眷恋。在这里,"轻轻的我走了"与"正如我轻轻的来 "形成了对照,诗人用简单的文字,描绘出一种轻盈、柔和的情感氛围。同时," 挥一挥衣袖"这一动作描绘出了诗人告别的决绝,而"不带走一片云彩"则表达出诗 人深情的眷恋和遗憾。这一节展示了诗人对康桥的深情厚意,以及对过去的缅怀
诗文解析
1
2
3
4
最后一节呼应了首 节,再次强调了诗
人的深深眷恋
"悄悄的我走了"与 "正如我悄悄的来" 形成了对照,"挥 一挥衣袖"与"不带 走一片云彩"形成
了对照
这种对照增强了诗 歌的韵律感和对称 美,同时也使诗歌
更加深入人心
最后,"不带走一 片云彩"再次强调 了诗人对康桥的情 感眷恋和对未来的
不确定性
第二节中,"软泥上的青荇"和"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形象地描绘出康河的美丽风 光,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这里的热爱和留恋。"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这句话,表 达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也暗示了他与康桥的深深情感纽带
徐志摩说过最骚的话
徐志摩说过最骚的话徐志摩说过最骚的话徐志摩,中国的一个多情的诗人,各位,我们看看下面的徐志摩说过最骚的话,欢迎阅读。
徐志摩说过最骚的话1一个人的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忘了自己的得失,忘了自己的现在,也忘了以后的将来,只因你的眼里看到了一个他(她),只为了你的心里已容进了一个他(她)……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说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能够遇到你……哪怕,这一生,再也不会那么勇敢,也只为你释放我所有的热情;哪怕生命从此变得枯竭,也只为你一个轻轻相拥;哪怕今生的笑容只会凝聚在那一刻,也只愿为你绽放最璀璨的美丽;哪怕从此以后都只会在寂寞中等待,也只肯为你轻轻附上甜蜜的一吻……徐志摩说过最骚的话21走着走着,就散了,回忆都淡了;看着看着,就累了,星光也暗了;听着听着,就醒了,开始埋怨了;回头发现,你不见了,突然我乱了。
2我的世界太过安静,静得可以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
心房的血液慢慢流回心室,如此这般的轮回。
聪明的人,喜欢猜心,也许猜对了别人的心,却也失去了自己的。
傻气的人,喜欢给心,也许会被人骗,却未必能得到别人的。
你以为我刀枪不入,我以为你百毒不侵。
3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
4一个人的漠然加上另一个人的苦衷,一个人的忠诚加上另一个人的欺骗,一个人的付出加上另一个人的掠夺,一个人的笃信加上另一个人的敷衍。
爱情是一个人加上另一个人,可是,一加一却不等于二,就像你加上我,也并不等于我们。
这种叫爱的情啊……如果你忘了苏醒,那我宁愿先闭上双眼。
5你说你不好的时候,我疼,疼的不明白该怎么安慰你,你说你醉的时候,我疼,疼的不能自制,思绪混乱。
我的语言过于苍白,心却是因为你的每一句话而疼。
太多不能,不如愿,想离开,离开这个让我疼痛的你。
转而,移情别恋,却太难,只顾心疼,我忘记了离开,一次一次,已经习惯,习惯有你,习惯心疼你的一切。
徐志摩散文诗歌读后感范本
徐志摩散文诗歌读后感范本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诗人和散文家,他的作品中融入了他对人生、爱情和自然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读完他的散文诗歌,我深深地被他的作品所触动和感动。
下面是我的读后感。
徐志摩的散文诗歌蕴含着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在他的作品中,无论是描绘自然景色还是表达对爱情的追求,都充满了他对真实和美的追求。
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大自然的景色和变化,使我仿佛置身于他的笔下世界,感受到大自然的恢弘和美丽。
在他的作品中,生活成为了他灵感的源泉,他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体验,表达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幸福的向往。
同时,他对人生的深思熟虑也通过他的作品得到了表达。
他用自己的文字诠释了他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以及对于生命意义的不懈探索。
这些思考和追求使他的作品有了更深层次的内涵。
徐志摩的散文诗歌给我带来了深深的触动和感动。
他的作品中蕴含着对爱情的追求和呼唤。
他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感悟,表达了对纯真的爱情的赞美和渴望。
他将爱情描绘得如此美好和纯粹,使人不禁为之动容。
他的文字中透露出对于爱情的痴迷和执着,同时也表达了对于真爱的追求和向往。
这种对爱情的追求和向往让我感受到了他对于情感和人性的理解和关怀。
他的作品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爱情的力量和美好,同时也让我对于爱情有了更深的思考和认识。
除了对爱情的热爱和追求,徐志摩的作品中还蕴含了对自然的敬畏和思考。
他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和观察,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力量。
他的作品中所展现出来的大自然的景色和变化,令人叹为观止。
通过他的作品,我深刻意识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和美丽,也对大自然的力量和改变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同时,徐志摩的作品中还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和保护。
他认识到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的重要性,并通过他的作品呼吁人们要爱护自然、保护环境。
这种对大自然的敬畏和保护让我深受启发,也使我对于自然和环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总的来说,徐志摩的散文诗歌给我带来了很深的触动和感动。
徐志摩再别康桥读后感6篇
徐志摩再别康桥读后感徐志摩再别康桥读后感6篇徐志摩再别康桥读后感1徐志摩先生(1896-1931),浙江海宁人。
1920年曾留学英国。
1923年加入新月社,成为新月社诗派的代表诗人。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绅士诗人,徐志摩先生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人称诗哲、诗圣并不过分。
老一辈的文学家中,早逝的徐志摩尤其受青年朋友的喜爱。
特别是他的著名诗作《再别康桥》,使得他简直就是浪漫的化身。
但在我看来,《再别康桥》除了“那美丽动听的音节和诗人飘逸,洒脱的翩翩风度”之外,一个“再”字或许更能让我们有所了解。
在《再别康桥》之前,徐志摩曾写过多篇关于康桥的诗作及散文。
在1922年,他第一次离开康桥时曾写下了长诗《康桥再会吧》,后又曾写过《康桥西野暮色》,《康桥晚照即景》等诗,及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
康桥给志摩的印象及影响都是很深刻的。
他是要从罗素才到英国的,用他的话讲是“想跟这位二十世纪的福禄泰尔认真念一点书去。
”他的“书”没念成,因为罗素叫康桥给除名了,但他却留在了伦敦,后又到了康桥。
徐志摩在康桥最初的日子应该说是有些寂寞的,同居几间小屋的张幼仪业已成为他的前妻,而且他“他在康桥还只是个陌生人,谁都不认识。
”在《我所知道的康桥》中,徐志摩曾这样写到“单独是一个耐寻味的现象,我有时想它是任何发现的第一条件。
”他发现了什么?他发现了康桥。
他又曾这样表述“说实话,我连我的本乡都没有什么了解,康桥,我要算是相当有交情的。
”康桥对徐的印象如此之深,更何况又是一位在“单独”时一起相处的朋友。
这便难怪他不止一次的写到康桥,再一点,康桥对于他人生的成长的帮助也是巨大的。
他一再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得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可见,康桥对他的影响是很大的,这便是他前几次写康桥的感情由来:对康桥的留恋,对往昔的怀念是主要的感情。
然而,《再别康桥》却不是完全相同的背景或单纯的感情。
《再别康桥》是徐在1925年故地重游的归国途中,于11月6日在轮船上写成的,在徐志摩的书信卷上看到致陆小曼的信(1928年10月4日在船上写)曾提到过要去印度的“为还几年来的一个心愿,在老头升天之前再见他(指泰戈尔)一次”,然后回沪。
世人对徐志摩的评价
世人对徐志摩的评价世人对徐志摩的评价1.冰心说徐志摩,“志摩是蝴蝶,而不是蜜蜂,女人好处就得不着,女人的坏处就使他牺牲了。
” 林徽因说,诗人徐志摩的心情是洁净的,头老抬得那么高,胸中老是那么完整的诚挚,臂上老有那么许多不折不挠的勇气。
徐志摩一生为着一个愚诚的倾向,把所感受到的复杂的情绪尝味到的生活,放到自己的理想和的锅炉里烧炼成几句悠扬铿锵的语言,来满足他自己本能的艺术的冲动,为着这情感而发生的冲动更是非实际的——或不全是实际的——追求。
2. 胡适说徐志摩:“为人整个的只是一闭同情心,只是一团爱”。
“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这里面只有几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会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的单纯。
”胡适又总结说:“单纯的理想主义者徐志摩,他深信理想的人生必须有爱,必须有自由,必须有美;他深信这种三位一体的人生是可以追求的,至少是可以用纯洁的心血培养出来的。
——若以这个观点来观察志摩的一生,他这十年中的一切行为就全可以了解了。
只有从这个观点上才可以了解志摩的行为。
我们必须先认清了他的单纯的人生观,方才认得清志摩的为人。
”3. 郁达夫说:“凡见过他一面的人谁都不容易忘去他的面貌与音容。
”郁达夫具体地描述:“(徐志摩)善于座谈,敏于交际,长于吟诗的种种美德,自然而然地使他成了一个社交的中心。
当时的文人学者、达官丽姝,以及中学时候的倒霉同学,不论长幼、不分贵贱,都在他的客座上可以看得到。
不管你是如何心神不快的时候,只教经他用了他那种浊中带清的洪亮的声音,‘喂!老X,今天怎么样?什么什么怎么样了? ’的一问,你就自然会把一切的心事丢开,被他的那种快乐的光耀同化了过去。
”4.梁实秋说:“真正一团和气使四座并欢的是志摩。
… …他一赶到,像一阵旋风卷来,横扫四座,又像是一团火炬把每个人的心都点燃,他有说,有笑,有表现,有动作,至不济也要在这个的肩上拍一下,那一个的脸上摸一把,不是腋下夹着一卷有趣的书报,便是袋里藏着一札有趣的信札,传示四座;弄得大家都欢喜不置… …。
徐志摩性格
徐志摩性格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有一位才子,他风流倜傥,玉树临风,他洒脱不羁,追求浪漫,是个性情中人他就是《再别康桥》的徐志摩。
我觉得他之所以被大众所熟知的可能就是因为这首诗歌吧。
不过最近两年的热播电视剧《人间四月天》大大加深了我们对徐志摩的了解。
徐志摩自小出生贵族世家,所以得到良好的教育,再加上他父亲徐申如是个有见地,有魅力,有正义感的人,这对徐志摩的成长无不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后来他出国留学,见识了西方文化,他在那一段时间爱上了西方学者的生活方式。
尤其是在英国期间,对他的一生的思想有着重要的影响,是他思想进展的转折点。
在康桥,他深深感到"大自然的优美,宁静,调谐在这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的淹入了你的性灵'。
徐志摩忘情于康桥,沉迷于大自然,乃是因为他以为现实社会是丑陋的,生活是痛苦的,只有大自然是纯洁的,美妙的,为要救治这个社会和人们,医治当前生活的枯窘,最好的办法是:离却堕落的文明,回向自然的单纯。
只有接近自然,才能回复人类童真的天性,社会的病象就有缓和的希望。
在这阶段,他广交英国名士,孕育了自己的人生观和政治观念,那就是理性主义。
他很开放,或许是受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当他不喜欢张幼仪的时候,他依然和她离了婚。
在当时的社会,能如此的坦然,是多么的伟大,至少可以和现在的我们媲美。
他很执着,他随后无可救药的爱上了林徽因,但是现实总是那么不如人意。
但他并没有放弃追求,直到最后徐志摩,林徽因和梁思成三人成为很好的朋友。
这个就是在现在社会,也没有几个男人可以做到的。
他也是一个"情痴',后来又遇上了有夫之妇的陆小曼,他们相爱了,可是徐并没有陆的不雅行为而抛弃他,而是省吃俭用,积蓄费用给陆花销。
徐志摩的礼貌,举止,态度,言语,无处不与人以快感,他是一切人的朋友,这或许是他的魅力,也受到无数女性的青睐。
徐志摩是一个深信人生必须有爱、自由和美的理想主义者,是个充满悲剧色彩的失败英雄。
徐志摩的读后感
徐志摩的读后感
徐志摩,一个名字,一个传奇。
他的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感,深深地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
读完徐志摩的诗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对生活、对爱情、对人生的独特见解,也让我对自己的生活产生了新的思考。
徐志摩的诗歌充满了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
他的诗中常常出现对爱情的美好描绘,以及对爱情的无尽追求。
他的《再别康桥》中写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表达了对逝去的青春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的不安。
这种对爱情的追求和对青春的留恋,让人感受到了他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渴望。
除了对爱情的追求,徐志摩的诗歌中还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他的《再别康桥》中写到:“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表达了对生命的无常和对世事的深刻感悟。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让人感受到了他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对生活的热爱。
读完徐志摩的诗歌,让我深深地思考了人生和爱情。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爱情的追求,让我感受到了他内心深处
的孤独和渴望。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让我感受到了他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对生活的热爱。
他的诗歌让我深深地思考了人生和爱情,也让我对自己的生活产生了新的思考。
总的来说,徐志摩的诗歌充满了对生活和爱情的独特见解,让人深深地感受到了他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渴望。
他的诗歌让我深刻地思考了人生和爱情,也让我对自己的生活产生了新的思考。
希望能够通过不断地阅读徐志摩的诗歌,让自己更加深刻地理解生活和爱情,也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评论徐志摩
冰心的评价是:志摩死了,利用聪明,在一场不人道不光明的行为之下,仍得到社会一般人的欢迎的人,得到了一个归宿了!我仍是这么一句话,上天生一个天才,真是万难,而聪明人自己的糟踏,看了使人心痛。
志摩的诗,魄力甚好,而情调则处处趋向一个毁灭的结局。
看他《自剖》里的散文,《飞》等等,仿佛就是他将死未绝时的情感,诗中尤其看得出,我不是信预兆,是说他十年来心里的酝酿,与无形中心灵的绝望与寂寞,所形成的必然的结果!人死了什么话都太晚,他生前我对他没有说过一句好话,最后一句话,他对我说的:“我的心肝五脏都坏了,要到你那里圣洁的地方去忏悔!”我没说什么,我和他从来就不是朋友,如今倒怜惜他了,他真辜负了他的一股子劲!谈到女人,究竟是“女人误他?”“他误女人?”也很难说。
志摩是蝴蝶,而不是蜜蜂,女人的好处就得不着,女人的坏处就使他牺牲了。
——到这里我打住不说了!苏雪林的评价是:徐志摩,这位才气横溢,有如天马行空的诗人;这位活动文坛,不过十年,竟留下许多永难磨灭的瑰丽果实的诗人;这位性情特别温厚,所到处,人们便被他吸引、胶固、凝结在一起,像一块大引铁磁石的诗人,竟于民国20年11月间,以所乘飞机失事,横死于泰山南面开山的高峰下,享年不过36岁。
林徽因说诗人徐志摩的心情是洁净的,头老抬得那么高,胸中老是那么完整的诚挚,臂上老有那么许多不折不挠的勇气。
徐志摩一生为着一个愚诚的倾向,把所感受到的复杂的情绪尝味到的生活,放到自己的理想和信仰的锅炉里烧炼成几句悠扬铿锵的语言,来满足他自己本能的艺术的冲动,为着这情感而发生的冲动更是非实际的——或不全是实际的——追求。
梁实秋:志摩单纯的信仰,换个说法即是“浪漫的爱”。
浪漫的爱有一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这爱永远处于可望不可及的地步,永远存在于追求的状态中, 永被视为一种极圣洁高贵极虚无缥缈的东西。
一旦接触实际,真个的与这样一个心爱的美貌女子自由结合,幻想立刻破灭。
原来的爱成了恨,原来的自由变成了束缚,于是从头来再开始追求心目中的“爱、自由、美”这样周而复始的两次三番下去以至于死。
关于徐志摩的故事
关于徐志摩的故事“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哎呀呀,这不是徐志摩的诗嘛!今天我和小伙伴们在公园里玩耍,阳光洒在草地上,暖暖的。
我们正嘻嘻哈哈地你追我赶呢,突然听到旁边的亭子里有人在谈论徐志摩。
我好奇地凑过去,听到一个大哥哥说:“徐志摩啊,那可是个浪漫的诗人呢!”另一个姐姐接着说:“是啊,他的诗好有感觉呀!”我忍不住问:“徐志摩是谁呀?”大哥哥笑了笑说:“小家伙,徐志摩可是很有名的诗人呢!他写的诗可美啦!”我眨巴着眼睛,心想:真有那么厉害吗?回到家,我就缠着妈妈给我讲徐志摩的故事。
妈妈坐在我床边,开始慢慢讲起来。
妈妈说徐志摩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从小就很聪明,特别喜欢读书。
他去了好多地方,认识了很多厉害的人。
他写的诗呀,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闪亮。
我听得入了迷,好像自己也跟着徐志摩去了那些地方,看到了他看到的风景。
我问妈妈:“那徐志摩的爱情故事呢?”妈妈笑了笑,说:“徐志摩的爱情故事可复杂啦!他爱上了一个叫林徽因的女子,可是林徽因最后没有和他在一起。
”我皱着眉头问:“为什么呀?”妈妈说:“也许是缘分不够吧。
”我心里好难过呀,心想徐志摩该多伤心啊。
后来,徐志摩又遇到了陆小曼,他们俩在一起了。
妈妈说陆小曼也是个很特别的女子呢。
我好奇地问:“那他们在一起幸福吗?”妈妈叹了口气说:“唉,他们的爱情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呀。
”我突然觉得徐志摩好可怜呀,他那么有才华,爱情却这么不顺利。
我躺在床上,想着徐志摩的故事,心里有好多好多的感慨。
我觉得徐志摩就像一只孤独的小鸟,在天空中飞翔,寻找着自己的幸福。
他的诗那么美,是不是就是他内心的渴望呢?我好像有点懂他了,又好像还有好多不明白的地方。
我觉得徐志摩真的好厉害呀,他能写出那么美的诗,能表达出那么多的情感。
我也想成为像他一样的人,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我要好好读书,好好学习,也许有一天,我也能写出像徐志摩那样的诗呢!这就是我对徐志摩的认识,我可真的被他深深吸引啦!。
梁实秋《谈徐志摩》
梁实秋《谈徐志摩》梁实秋《谈徐志摩》徐志摩是一个彻底的浪漫主义者。
胡适之先生对于徐志摩的总评是不错的。
胡先生说:“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会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单纯的信仰。
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的实现的历史。
”不过,“三个大字” 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的“单纯信仰”,如果真正的恰如其分的加以解释,其实内容并不简单。
所谓爱,那是广大无边的,噎苏上十字架是为了爱,圣佛兰亚斯对鸟说教也是为了爱,中古骑士为了他的情人而赴汤蹈火也是为了爱。
爱的对象、方式、意义,可能有许多的分别。
至于自由,最高的莫过于内心的选择的意志的自由,最普通的是免于束缚的生活上的自由,放浪形骸之外而高呼“礼教岂为我辈设哉”,那也是企求自由。
讲到美,一只匀称的希腊古瓶是美,蒙娜丽莎的微笑也是美,山谷刈谷者的歌唱是美,平原上拾穗者的佝偻着身子也是美,乃至于一个字的声音,一朵花的姿态,一滴雾水的闪亮,无一不是美。
“爱,自由,美”所包括的东西太多,内涵太丰富,意义太复杂,所以也可以说是太隐晦太含糊,令人琢磨不定,志摩的单纯信仰,据我看,不是“爱,自由,美”三个理想,而是“爱,自由,美”三个条件混合在一起的一个理想,而这一个理想的实现便是对一个美妇人的追求。
不要误会,以为我是指志摩为沉溺于“诗、酒、妇人”的颓废派,不,任谁也可以看出志摩不是颓废的享受者。
他喜欢享受,可是谁又不喜欢享受?志摩在实际生活上的享受是正常的,并不超越常规,他不逸出他的身份。
他于享受之外,还要求一点点什么,无以名之,名之为“理想”,那理想究竟是什么,能不能一加分析呢?志摩曾把自己一剖再剖,但始终没有剖析到他自己所那样珍视的理想。
我们客观的看,无所文饰,亦无所顾忌,志摩的理想实际等于是与他所爱的一个美貌女子自由的结合。
和一个心爱的美貌女子自由的结合,乃是一个最平凡的希望,随便那一个男子都有这样的想头。
徐志摩是一个怎样的人?
徐志摩是一个怎样的人?一个值得尊敬的浪漫主义诗人。
一个“不可教训的个人主义者”。
一个不负责任的丈夫。
一个不顾世俗去爱的情人。
一个为爱为诗耗尽一生,似流星划过天边的民国风流才子。
1897年徐志摩出生于浙江。
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以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奠定其诗浪漫主义的风格。
他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代表作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等。
徐家世代经商,家境富足,徐志摩诗长子,自小过着优裕公子哥的生活。
在北大读书期间,他曾拜梁启超为师。
并在此期间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他不顾一切舍命追求他的理想,想要整齐婚姻恋爱自由。
后来他愈发厌恶这个军阀混战的时代,决定店铺,实行他心中“理想的革命”。
他在国外留学期间,收到了多方思想的影响,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但也因此形成了一种“理想主义”的自我意识。
逐渐成为了一个“不可教训的个人主义者”。
徐家在1915年,也就是徐志摩18岁那年曾经为他包办了一门婚姻,而妻子正是张幼仪。
追求婚恋自由的徐志摩并不喜欢这门亲事,但迫于父母还是接受了。
后来在徐志摩出国期间,张幼仪也陪同他一起前往。
并在1918年生下了长子。
1919年徐志摩前往了英国伦敦,次年张幼仪前往与他团聚。
但此时的徐志摩正与林徽因坠入情网,并在1921年要求与张幼仪离婚,抛弃不懂异乡语言的孤儿寡母流落在异国他乡。
林徽因比张幼仪年轻4岁,又是新女性,讲得一口地道的英文。
在徐志摩看来,林徽因对社会的看法,对感情的追求,对诗情的理解,都与他不谋而合,他对林徽因一往情深。
他在与张幼仪办好离婚手续后立刻回国,但却刚好赶上了林徽因与梁思成的大好喜事在即。
他一时备受打击。
直到几年后,他在北平交际场找到了另一位灵魂伴侣,她就是陆小曼。
但她早已是徐志摩兄弟的妻子,但徐志摩却还是乘机对她展开了攻势。
在他的猛攻之下,陆小曼打掉了已怀上的丈夫孩子,毅然与徐志摩在了一起。
两人在北海公园举行的了婚礼,可惜好景不长,他们的婚后生活并不顺利,陆小曼染上了毒瘾,终日吸食鸦片,徐志摩为了让她继续奢侈生活,不得不奔波与工作。
《徐志摩传》读后感_心得体会
《徐志摩传》读后感徐志摩,江南硖石小镇首富独子,4岁入家塾读书,师从满腹经纶的晚清才子,天资远胜同龄孩子;11岁入开智学堂,诗词曲赋,四书五经,出口成章,过目不忘;14岁,进入浙江最好中学杭州府中就读,眼界打开,不止国文出众,每一门学科都出类拔萃;15岁,因辛亥革命爆发停课返乡,受自由、民主、博爱等思潮影响,已成为一个激进时尚的少年。
他19岁考入北京大学,22岁,拜梁启超为师,听其建议赴美留学,在克拉克大学历史系就读,并选修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每日6时起身,晚唱国歌,十时半就寝,勤学苦练,于学海所向披靡,一年多就修完所有科目,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获得硕士学位,西方教育开阔了他的视野和胸襟,他成为一名有学识、肩负国家民生大任的热血青年。
24岁,他赴英国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攻读博士,英俊风流的外貌、儒雅从容的气度、与生俱来的幽默和风趣,使这个诗性男子盛名远播;结识狄更生,与其成为亲密的朋友,并经其介绍入剑桥大学,康桥成为他人生的重要节点,由热心政治转战文坛,康桥也成为众所周知的浪漫、忧伤的代名词;27岁,任北京大学英文教授,接编《晨报副刊》,创办《诗镌》;30岁迁居上海,在光华大学、东吴大学、大夏大学授课,创办《新月》月刊;35岁,《诗刊》创刊,出版《猛虎集》,飞机失事遇难。
妥妥的一枚高富帅,外加耀眼才华,然而生活的路于他并不平坦。
19岁他由父母做主与张幼仪结婚,22岁长子出生,24岁,在伦敦认识与父亲同住的林徽因(恩师梁启超的准儿媳),一见倾心,日日拜访。
同年,张幼仪来到伦敦与其团聚,与林徽因日日书信也解不了相思的他,断然决定离婚。
25岁,抛下已有身孕的发妻不告而别,全然不顾妻子一人在异国他乡孤独无依的处境。
26岁,次子出生,正式签署离婚协议,成为中国近代离婚第一人,年底回国,此时林徽因已与梁思成恋爱。
28岁,与林徽因一同作为翻译接待泰戈尔,轰动北京文坛,然而终与林徽因无缘婚姻。
受同门师兄之托,陪同人家妻子陆小曼游玩,与陆小曼双双陷入热恋,在民国世界掀起惊涛骇浪,30岁,不顾父母反对和社会舆论不容与陆小曼结婚。
《徐志摩传》读后感3篇
《徐志摩传》读后感3篇关于徐志摩传读后感3篇徐志摩传读后感(一)最近有缘在图书馆找到一本《徐志摩传》。
扉页上有一帧黑白照片,照片上的徐志摩西装笔挺,衣领雪白,颈下的领带骄傲地突显着,完完全全是一副才子的模样。
当我看到他那首脍炙人口的诗《再别康桥》,强烈的心灵震撼让我感到世间竟会有如此巧合。
在《再别康桥》诗最后的一节中诗人是这样写道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尽管他才华横溢,当他在世上只待34春秋的时候,意外孤独地死在了天上,也许这才是他本来的归宿。
记得有位伟人曾经讲过:理想主义者就是让自己过得最不理想的人。
徐志摩的一生就是热烈而又执着地追求理想的一生。
他的诗文中最出色的也就是那些歌颂理想和爱情的作品。
尤其是爱情方面,古今中外执著不渝终身高颂爱情的人大有人在,但很少有人敢把浪漫的爱情放在复杂的现实中来不顾一切地追求,并不惜承受世俗的压力。
徐志摩为追求浪漫的爱情而离婚,为此和恩师梁启超师生反目,为此父母和他一度断绝关系。
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下,在众人的唾沫星海里仍固执写道: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惟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然而,他那种对理想的执着,对爱情的追求,对生活充满希望的态度,那种浪漫的带着唯美的色彩,由于脱离了客观现实,犹如空中楼阁,每一次总是以诗人终于没有找到他理想中的灵魂伴侣而告失败。
康桥美丽的初恋随着林徽因出嫁而成永远的心痛,后来的陆小曼不知珍惜闹出的绯闻更让诗人愁肠百结。
在人间追寻理想屡遭挫折的诗人,最终没有逃脱把自己融入五彩缤纷的云彩的命运。
由于受英国浪漫主义诗风的熏染,所以徐志摩的浪漫纯粹而不轻佻,高雅而不低俗,那种欧化的贵族气息使得他具有一种迷人的魅力。
相比于西装革履的徐志摩,我更喜欢电视剧《人间四月天》片头中的扮相,那才是我心目中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徐志摩的感觉。
他在读者中从来就不乏追随者,眼下,徐志摩也是小资一族青睐的中国作家。
尽管在他身上也浑身散发着浓厚的资产阶级旧文人那种脱离现实超理想主义的气息,但在客观上不得不成认这样一个事实:徐志摩是一个天才。
你本不是一座孤岛——读《徐志摩诗集》心得札记
你本不是一座孤岛——读《徐志摩诗集》心得札记“我倚暖了石栏的青苔,青苔凉透了我的心坎。
”这是徐志摩先生在《我是如此单独而完整》这首诗里的一句,同时也是我读完整本书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句。
众所周知,志摩先生一生所追求的无非是爱、自由与美。
他如飞蛾扑火般的义无反顾,用雄鹰搏击长空般的凌厉去追求。
也许,他的热情过于炽热伤了别人,也燃烧了自己。
但他的诗却被我们吟诵至今。
“我独自冒着冷,去薄霜铺地的林子里,为听鸟语,为盼朝阳,为寻泥土里渐次苏醒的花草,但春信不至,春信不至。
”这是诗的上片,写出了诗人冒冷在清晨寻鸟语盼朝阳,可春信不至的景象。
突出了诗人的孤独。
“我是如此的单独而完整,在无数个夜晚,我独自顶着冷风,伫立在橘树下的桥头,只为听一曲夜莺的哀歌。
我倚暖石栏的青苔,青苔凉透了我的心坎,但夜莺不来,夜莺不来,也无人相伴。
”这是诗的下片,其中“冷风”“哀歌”等意象使诗人的孤独,凄冷更深一个层次。
诗人虽知无人来,春信不至,夜莺不来,但他从没放弃等待,放弃自己心中的追求和理想。
同时盼望着有一天能够遇见一个知己和其共享风景,共度时光。
诗人虽单独一人,但生活依旧完整而充实。
我认为诗人的心境是既孤独而又不孤独的。
孤独是因为诗人在夜晚顶着冷风寻夜莺,夜莺不来,也无人相待,是一种身旁物质缺失孤独;不孤独是因为诗人自己的内心世界丰富而强大的,有期盼,有追求。
透过这首诗,我体会到志摩先生的自由,独立与高傲,也明白了其内心的富足。
我想借外国文学家约翰.多恩的一句话来评价志摩“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志摩,你虽未找到知己,但你还有爱你的家人们和关心帮助你的朋友们。
尽管这个世界在你看来有多么的不公,多么的无奈,多么的冷清,但请你相信,总有那么一群人,在你的背后默默地帮助你,支持你,尊重你。
这世界多姿多彩,有善也有恶。
所以我们为什么只看见事物的阴暗面而看不到好的一面呢?我们不应该用批判的眼光来审视这个世界,而应该用能够发现真善美的眼睛来欣赏这个世界。
徐志摩名言名句
徐志摩名言名句
徐志摩,20世纪中国现代诗人、作家,他的诗歌和散文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情感而闻名。
他的名言名句也成为了人们常常引用的经典,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他的名言名句吧。
1. "人到中年,不是已无泪,只是泪不轻弹。
"
这句话表达了人到了中年以后,内心的感慨和情感已经不再像年轻时那样澎湃,而是更加内敛和成熟,不再轻易流露出来。
2. "我只能给你我的忧伤,我的疑虑,我的幽默,我的孤独,我的爱,我的一切,这就是我。
"
这句话表达了徐志摩对于爱情和人生的真挚态度,他愿意将自己的一切都给予对方,表达了对爱情和生活的热情和执着。
3. "我是一个人,我也曾经是一个孩子,我也曾经是一个梦。
"
这句话表达了徐志摩对于自己成长和人生经历的感慨,他曾经是一个孩子,也曾经有过梦想,这些都构成了他今天的自己。
徐志摩的名言名句,都是充满了对生活和情感的深刻思考和体验,他的文字给人以启迪和感悟,让人不禁沉浸其中。
让我们在生活中,也能够像徐志摩一样,用心感受生活,用文字表达情感,用行动传递温暖。
近代诗人徐志摩及其作品风格分析
近代诗人徐志摩及其作品风格分析引言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 - 1931年11月19日),原名徐钧,字志摩,江苏常州人。
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一位诗人、散文家和翻译家。
徐志摩以深情的诗作和才华横溢的文章而闻名于世。
徐志摩的生平徐志摩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早年接受良好的教育。
他曾就读于上海沪东中学和南洋公学,并在留法期间进入创作巅峰。
他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尤其是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
回国后,他成为了一名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并与多位文化名流交往。
徐志摩的作品特点情感表达徐志摩的作品充满了浓郁的情感色彩。
他表达了对爱情、友谊、亲情以及自然景物等各种情感的深切体验和思考。
通过细腻而真挚的语言描绘,他能够打动读者的心灵。
形式多样徐志摩的诗歌形式多样化,包括七言绝句、九言绝句、五言律诗等。
他擅长运用音韵和韵味,使得作品更加抒情动人。
同时他还创作了一些散文作品,通过散文表达了自己对生活和文学的独特见解。
主题广泛徐志摩的作品涉及多个主题,包括爱情、友谊、自然、社会以及对生命与死亡等深刻哲理的思考。
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汲取灵感,并将其融入作品之中,使得作品既具有现实意义,又透露出他对人生的思考。
徐志摩的代表作品《再别康桥》这是徐志摩最著名也是最被广大读者所熟悉的一首诗。
通过回忆和怀念留学时代在英国剑桥度过的美好时光,表达了作者离别异国时内心深处悲伤和不舍之情。
《月夜忆舍弟》这首诗描绘了徐志摩在月下怀念故友的情景。
作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示了他对友谊深厚而真挚的情感,以及人们面对生离死别时内心所产生的复杂情感。
《万里长江横渡》这首诗是徐志摩写给恋人陆小曼的情书。
通过描绘长江流域壮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爱人深沉而浓烈的爱意和与之分离时的惆怅之情。
徐志摩的影响与评价徐志摩以其独特而真挚的创作风格影响了许多后来的诗人和文化人。
他塑造了中国现代诗歌中一种真实、深邃而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个性风貌。
尽管徐志摩逝世较早,但他留下的作品至今仍然被广泛传播和赞美。
徐志摩默境读后感
徐志摩默境读后感篇一徐志摩默境读后感读了徐志摩的《默境》,我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啥滋味都有。
也许,这就是诗歌的魅力吧,能让你一会儿像飘在云端,一会儿又像坠入深渊。
我觉得吧,这诗里有一种深深的孤独感。
就好像徐志摩一个人被扔在了世界的角落,周围一片静悄悄,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但见玫瑰丛中,青春的舞蹈与欢容,只闻歌颂青春的谐乐与欢踪。
”这场景,美是美,可咋就透着那么一股子凄凉呢?也许是因为这欢乐不属于诗人自己,他只能在一旁眼巴巴地看着。
说起来,我自己有时候也会有这种感觉。
比如在热闹的聚会上,大家都嘻嘻哈哈的,可我却突然觉得自己好像是个局外人,融不进去。
这跟徐志摩在诗里的那种孤独,可能有点像。
不过呢,诗里也有一种倔强的劲儿。
“我是一只幽谷里的夜蝶,在草丛间成形,在黑暗里飞行,我献致我翅羽上美丽的金粉,我爱恋万万里外闪亮的明星。
”这不是在说,就算身处黑暗,就算孤独,也要去追求那遥远的光明吗?我就在想,咱们生活中不也常常这样,明明困难重重,可还是咬着牙往前冲。
读这首诗的时候,我的心情一会儿沉重,一会儿又充满了希望。
我都有点迷糊了,到底是该为诗人的孤独感到难过,还是为他的坚持鼓掌?也许,这就是人生吧,充满了矛盾和不确定。
篇二徐志摩默境读后感哎呀妈呀,读完徐志摩的《默境》,我这小心肝儿都跟着颤了几颤!这诗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神秘得像个深不见底的黑洞。
徐志摩在诗里描绘的那些场景,啥“但见玫瑰丛中,青春的舞蹈与欢容”,啥“我是一只幽谷里的夜蝶”,简直就像一场光怪陆离的梦。
我就在想,他咋能想出这么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儿呢?说真的,我读着读着,都有点怀疑自己的智商了。
这诗里的意思,我可能理解了个一知半解,也许还没到那个份儿上。
但我觉得吧,这诗就像是个谜题,每个人都能有自己的答案。
诗里那种孤独和寂寞,真的是让我感同身受。
有时候我一个人走在大街上,看着来来往往的人,就觉得自己好像是个透明人,谁也看不见我。
这不就跟徐志摩说的“在黑暗里飞行”差不多嘛!也许每个人都有这么一段觉得自己被世界遗忘的日子。
徐志摩散文精选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徐志摩散文精选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试题资料、作文大全、语文资料、公文资料、素材资料、古诗文、教案大全、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test questions,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Chinese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s, material materials,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plan encyclopedia, synonyms, antonym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徐志摩散文精选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徐志摩散文精选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徐志摩先生的“孤独”以及人的“忘本”
寒意料峭的冬夜,终于牵住白日里万马奔腾的思想缰绳。
端坐在北窗下,泡上一杯热气氤氲的普洱。
我怀着恭敬而又惶恐的心理和我的久远的前辈徐志摩先生谈心。
也许我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人,我有何资格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赫赫有名的作家说话?我只想说是先生的文章写得太好了,引起我和您说话的欲望,想从生活中的重压之中通过文字交流来释放我的焦虑情绪。
一
认识先生是许久以前的事。
“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先生的一本《印度洋上的秋思》给我平淡无奇的生活带来无穷的春意,仿佛让我看到“千里莺啼绿映红、山郭水城酒旗风”的景色。
先生在《我所知道的康桥》一文中谈到“单独是一个耐寻味的现象。
我有时想它是任何发见的第一个条件。
你要发见你的朋友的“真”,你得有与他单独的机会。
你要发见你自己的真,你得给你自己一个单独的机会。
你要发见一个地方(地方一样有灵性),你也得有单独玩的机会。
我们这一辈子,认真地说,能认识几个人?能认识几个地方?我们都是太匆忙,太没有单独的机会。
说实话,我连我的本乡都没有什么了解。
康桥我要算是相当有交情的,再次许只有新认识的翡冷翠了。
啊,那些清晨,那些黄昏,我一个人发疑的在康桥!绝对地单独。
”先生,看到这儿,我惊讶地心都要跳将了出来,因为我也有和先生一样为某个有灵性的地方着迷的时候。
如先生在文中所说的适合单独游玩,我们会在带着露珠的清晨,看勤劳主妇拎着一篮新鲜的菜蔬打桥上走过,看到过有数条活蹦乱跳的河鲫鱼顽皮地将它们的脑袋从青菜叶中拱出来。
我和先生一样独自一人在八字桥上痴痴地站立了许久,不必想着归程,不必担心有旅游团或同伴的催促。
我用心地观察人类和自然、建筑的和谐之美,孤独而不寂寞,只有收获的狂喜。
因为逝去的时光都是太匆忙,这样独处的机会实属难得。
先生通过一些时间对康桥的观察和思考写出了优美的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和著名诗篇《再别康桥》,至今记得: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尽管我的文章最多是自我欣赏,没有先生这样出名。
但是从内心的感觉和先生一样,通过单独品味,品出个性的率真和慢慢地发现一个地方的灵性之美。
从此而且更坚定用孤独的心去流浪的想法,不为故意漂泊,只为看风景。
记得作家周国平在《论孤独》中说过:“孤独中有大快乐,沟通中也有大快乐,两者都属于灵魂。
一颗灵魂发现、欣赏、享受自己所拥有的财富,这是孤独的快乐。
如果这财富也被另一颗灵魂发现了,便有了沟通的快乐。
所以,前提是灵魂的富有。
对于灵魂空虚之辈,不足以言这两种快乐。
”我想我和先生在交谈之前只是各自享受孤独的快乐,现在我和你说起我看到的八字桥和你所说的康桥有相近之处,我们之间是否又多一种沟通的快乐。
先生,今夜,请以茶代酒,让我们为捕捉到孤独和沟通这两种大快乐而干杯。
先前在别人的空间中偶见有自恋的写手每每匆匆发完文就离去,从不去评
和他人的贴子。
也许他(她)在写作的刹那间捕捉到孤独的快乐,但却失却与朋友沟通的精彩和快乐,不由不说是件憾事。
二
我的心还是继续沉醉在你的这篇《我所知道的康桥》,你在书中提到的非常肤浅的道理即“人是自然之子,在读你的书之前,我却是懵懂的。
你在书中说“住惯城市的人不易知道季候的变迁。
看见叶子掉知道是秋,看见叶子绿知道是春;天冷了装炉子,天热了拆炉子;脱下棉袍,换上夹袍,脱下夹袍,芽上单袍;不过如此罢了。
天上星斗的消息,地下泥土里的消息,空中风吹的消息,都不关我们的事。
忙着哪,这样那样事情多着,谁耐烦管星星的移转,花草的消长喂,风云的变幻?同时我们抱怨我们的生活、苦痛、烦闷、拘束、枯燥,谁肯承认做人是快乐?谁不多少间咒诅人生?”的确如此,我成天生活在被钢筋水泥包围着的都市森林中,上班忙工作,下班忙生活,每天被数以万计的事包围着,疲于应付,尽管是春天里,但我除却烦恼,闻不到一丝春天的信息。
星斗、泥土和风和我有何干呢?先生的文章写到我的内心深处。
因为你在《我所知道的康桥》此文中帮我们分析不快乐的根源和解决的出路,让我们欣喜不已。
你在文章中说:“不满意的生活都是自取的……我们的病根在于“忘本”,人是自然的产儿,就比枝头的花与鸟是自然的产儿;但我们不幸是文明人,入世深似一天,离自然远似一天。
离开了泥土的花草,离开了水的鱼,能快活吗?能生存吗?从大自然,我们取得我们的生命;从大自然,我们应分取得我们继续的资养。
我们是永远不能独立的。
有幸福是永远不离母亲抚育的孩子,有健康是永远接近自然的人们。
不必一定与鹿豕游,不必一定回“洞府”去;为医治我们当前生活的枯窘,只要“不完全遗忘自然”一张轻淡的药方,我们的病象就有缓和的希望。
在青草里打几个滚,到海水里洗几次浴,到高处去看几次朝霞与晚照——你肩背上的负担就会轻松了去的。
“我们是大自然的孩子,记得我也在我写过的一篇游记中说过,但在内心并不是很确信人类不快乐的原因。
读了先生的这段文字,我彻底地明白平常我们从自己的家里走到朋友的家里,或是我们上班的地方,那无非是从一个大牢房移到另一间狱室去,拘束永远跟着我们,自由永远找不到我们。
我们只有去海滩,去骑单车,身上沾满草碎和泥巴的时候,我们的身心是放松的,合二为一的。
我现在也明白美国作家梭罗的《格瓦登湖》为何这样受读者的青睐,因为梭罗把大自然这本书读得很透,而后用他睿智的思维引领着人们来寻找这风赖、云彩、山势、地形、牛羊、湖泊的妙趣。
我将牢牢记住先生的话:不完全遗忘自然,我们的病方能缓和。
我也明白自然是伟大的书,在他的每一页的字句里有我们读得最深奥的消息。
感谢志摩先生让我感受到读大自然之书的必要性和紧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