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摄像机的画面调整

合集下载

电视摄像基本要求、技巧与构图艺术

电视摄像基本要求、技巧与构图艺术
电视摄像基本要求、技巧和构图艺术
色温的概念
色温,光的颜色标志,色温是表明白光光源光谱 成分的标志。
光源的色温越高,越偏蓝,越低越偏红色。 光源的色温和光源的物理温度无关。它并不是“色
的温度”。 人眼具有独特的适应性,能适应色温的变化。摄
像机CCD感光元件本身没有这种适应功能,不同 的光源色温不同,不调节会造成所摄景物的偏色。 为了贴近人的视觉标准,为了实现景物色彩的正 常还原,就要调白平衡。
电视摄像基本要求、技巧和构图艺术
从艺术角度出发调白平衡
技术角度,使景物的色彩逼真地重现。艺 术角度,对被摄物的色彩进行再创作。
其规律是白纸的色度和画面的色度成补色 关系。
补色:若两种颜色以适当比例混合后形成 白色,那么这两种颜色称为补色。例如, 蓝与黄、红与青等。
电视摄像基本要求、技巧和构图艺术
重在渲染气氛,抒发情感。 以写虚为主,寓情于景, 具有抒情性。具有多义性, 引发联想和想象。
电视摄像基本要求、技巧和构图艺术
全景的叙事和表现功能
表现特定环境中的特定 人物。多用于表现人物之
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通过人物形体动作的表 现反映人物内心情感和 心理状态。
节目的开端、结尾部分大 都用全景或远景。远景、 全景又称交代镜头。
电视声音的种类:音乐、解说、同期声 同期声概念:和画面同时记录下来的声音。 同期声的理念和重要性。 手动录音和自动录音。
电视摄像基本要求、技巧和构图艺术
二、拍摄得讲究些规范些美些
景别
镜头
角度
构图艺术
运动
光线
色彩
电视摄像基本要求、技巧和构图艺术
1、景别
景别的意义:是被摄主体在屏幕中所呈现 的大小和范围。

电视新闻画面拍摄技术

电视新闻画面拍摄技术
*数字信号便于数据存储、传输和压缩。有效发挥了信息资
料的共享。
*数字信号使节目网络化、双向交换性。为电视媒体提供了创
作自由度,开拓、扩展了传播空间。
4
4
一 、彩色数字摄像机概述
2、常见数字摄像机型
摄像机用途非常广泛,种类也繁多,其分类各不相同。可以按质量、 制作方式、摄像器件、信号记录等方式进行分类。
称之为 DVCAM格式。DVCAM记录格式,是SONY推出町大户,不放弃小户 崭新的、低价位的新产品。 从而满足了像市级台、 高校电视台制作要求。
DSR-570WSP机型
DSR-570WSP产品规格 ;
*DVCAM、DV记录格式;
*产品价格 :106000元;
*演播室操作、内部通话功能;
*自动跟踪白平衡(ATW),可变色温控制;
*AJ系列:
DVCPRO-50记录格式:如D800、D900WA、D910WA、等,属广播
级档摄像机。
DVCPRO-25记录格式:如D700、D400、D215等。属业务级档摄
像机。
9
9
一 、彩色数字摄像机概述
*DV家用系列 松下AG-DVC15
*Mini-DV一体化摄录像机 *DVC15mc肩扛式设计确保移动拍摄时平稳 *全装备时仅重2.5千克. *采用1/2英寸的彩色寻像器舒适地使用. *3英寸彩色液晶显示器 *显示器能够旋转270度,方便地满足低角度, 仰 角拍摄和自拍的需要. *3CCD感应器.32万象素点的高灵敏度CCD,具有 较高信噪比及更宽的动态范围. *性能优越的数字记录采用MiniDV格式8比 特数 字压缩记录方式拍摄专业质量图像.
*10比特A/D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RM-VJ1控制单元、暗部扩展和压缩 。

电视摄像曝光调节

电视摄像曝光调节

电视摄像曝光调节电视摄像的曝光调节措施有外部调节和本机调节两个方面,外部调节主要是照明光线和外置滤光镜,而本机调节主要是光圈、内置滤光镜、电子快门、增益和动态反差控制电路。

1、光圈。

光圈调节是摄像机上进行曝光调节的最重要的手段。

光圈过小时图像暗,输出电平低;光圈过大时图像亮,输出电平过高,摄像机会自动限幅,出现白切割,使图像高光部分失去层次及色彩。

对于电视摄像来说,光圈只改变影像的整体明暗而不改变影像自身的明暗对比(光比)。

(1)自动光圈模式。

电视摄像机曾经被称作是最昂贵的测光表。

当自动光圈调节被选择时,自动光圈控制电路就会开始发挥作用。

当进入镜头的光量增加时,自动光圈电路会立刻检测到所增加的光量值并通过反馈电路驱动光圈控制机构将光圈收缩到合适的程度,反之亦然。

通常情况下,自动光圈调节是通过平均检测画面中的亮度而调整光圈大小的。

但在有些摄像机中,如索尼的DVW系列。

还设置了区域测光以及反应速度的变化功能,一般可以通过调节菜单设置来实现。

自动光圈调节在摄像机中是非常有用的,它相当于一个测光表,为摄像师提供了重要的曝光控制基准。

但是在摄像机开机拍摄过程中,一般要将光圈调到手动光圈模式。

因为使用自动光圈模式进行拍摄会产生由场景中亮度的变化而引起的光圈变动,尤其是对于有运动物体存在的场景而言,使用自动光圈会导致忽明忽暗的现象产生。

因此,在平时拍摄中,要慎重地使用摄像机上的自动光圈模式和全自动拍摄。

自动光圈和全自动拍摄给测光、曝光和拍摄简化了烦琐的“程序”,带来了很多方便,但也要看到它们的不足。

有时它们会给哂面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主要是这种曝光大部分采取综合测光、曝光方式,一些特殊效果、明暗不均的画面就不能正确再现其质感。

如拍摄光滑及镜面表面结构的物体,由于局部亮度太高,对机器中光敏元件刺激太厉害,而使光圈超常收缩,速度超常变快,画面大部分曝光不足,暗部层次也就损失掉了;逆光拍摄时,被摄人物的面部过暗等。

以PXW-Z580高清4K摄像机为例解析摄像机的设置与调整的路径

以PXW-Z580高清4K摄像机为例解析摄像机的设置与调整的路径

1 引言随着4K技术及大容量存储技术的应用,让超高清摄像机的诞生有了新的技术保证。

随着影像播放技术进入4K时代,未来,普通人在家里就能观看超高清带给的视觉盛宴,体会影像娱乐带来的无穷乐趣。

随着5G技术的广泛应用,手机高清电视也会走进大众生活。

时代的进步带动广播技术蓬勃向前。

4K是高分辨率技术,分辨率达到3840×2160,量化比达到10比特以上,图像色域更加广阔,并且采用了逐行扫描方式,与隔行扫描方式相比,增加了一倍的数据量。

作菜单、绘图菜单、维护菜单及文件菜单四大类。

网络应用上能够连接到手机、电脑及其它设备上进行传输和远程控制。

同时,自带无线局域网适配器和嵌入式RJ-45接口,在进行4K拍摄时也能够传输流媒体画面。

记录方式有三种模式。

记录格式有4K超高清与高清格式,如图1所示。

2 4K摄像机的结构与原理从摄像机的技术发展看,摄像机已经走过了50年漫长的发展历程。

从第一台实用型摄像机的诞生,到今天起到构图作用。

摄像机的工作原理:摄像机镜头是通过自身的光学系统对图像进行经过分光、虑色的过程,得到成像于电荷耦合元件的靶面上的红、绿、蓝三幅基色光像,再将成像于靶面上的三基色光像转换为电信号,经信号放大器放到、校正和处理,并同时完成信号数字编码后在存储到存储卡上,最终形成全电视信号的记录。

从结构与原理来了解摄像机如何工作,有助于在使用上对摄像机的设置与调整。

摘要: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影像播放技术进入4K时代,为大众带来更新的视觉享受。

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4K技术条件下,影像播放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并解析摄像机的设置与调整的路径。

关键词:4K 分辨率 摄像机38 . 39. 3 摄像机的设置与调整路径摄像机的设置与调整,能起到满足节目内容的需要,提升节目的可视性。

设置与调整包括摄像辅助功能、记录格式与方式、图像画质、音频输入及质量四个方面。

3.1 摄像机辅助功能摄像辅助功能有摄像机寻像器调整、自动光圈范围的设置、快门的速度与扫描频率的调整、黑平衡和白平衡与ND 滤镜的设置、时间数据的设置。

电视台摄像机使用教程

电视台摄像机使用教程

摄像机使用教程十二章第一章摄像机拍摄技巧入门拿稳摄影机最好是用两只手来把持摄影机,这绝对比单手要稳,或利用身边可支撑的物品或准备摄影机脚架,无论如何就是尽量减轻画面的晃动,最忌讳边走边拍的方式,这也是最多人犯的毛病;这种拍摄方式是针对特殊情况下才运用的,千万记住画面的稳定是动态摄影的第一要件;固定镜头简单的说就是镜头对准目标后,做固定点的拍摄,而不做镜头的推近拉远动作或上下左右的扫摄,设定好画面的大小后开机录像;平常拍摄时以固定镜头为主,不需要做太多变焦动作,以免影响画面稳定性,画面的变化,也就是利用取景大小的不同或角度及位置的不同,对景物的大小及景深做变化,简单的说,就是拍摄全景时摄影机靠后一点,想拍其中某一部份时,摄影机就往前靠一点,位置的变换如侧面,高处,低处等不同的位置,其呈现的效果也就不同,画面也会更丰富,如果因为场地的因素无法靠近,当然也可以用变焦镜头将画面调整到你想要的大小;但是切记不要固定站在一个定点上,利用变焦镜头推近拉远的不停拍摄,这是许多V8 族常犯的毛病;拍摄时多用固定镜头,可增加画面的稳定性,一个画面一个画面的拍摄,以大小不同的画面衔接,少用让画面忽大忽小的变焦拍摄,除非你用三角架固定,否则长距离的推近拉远,一定会造成画面的抖动;如果能掌握以上几个原则,保证你的作品会更具可看性;那么变焦镜头在拍摄时不就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了吗这倒也不是,只是运用的技巧及时机是否恰当;手动功能的运用由于各机种设计不同,因此可手动的项目及方式也有所不同,在此仅就常用的亮度及焦距使用的技巧说明一下;手动亮度调整功能首先就手动亮度调整功能说明,拍摄逆光及夜景时,如果以全自动模式拍摄,前者必定是主体或人物全黑则背景光亮,后者却是黑暗中灯光一片模糊,在此不探讨原理,针对以上的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逆光时按下逆光补正功能键,如果没有这个功能,那就将全自动模式切换到手动模式,找到亮度调整键进行画面亮度的调整,逆光时将亮度调亮,夜景时则调暗,一般都会将数据以数字或图型显示在观景器上或是液晶萤幕上,当然最好的方式还是直接看着观景器或是液晶屏幕上的画面调整到适当的亮度;所以当你在购买摄录像机时,一定要请店家指导你如何使用这项功能;手动焦距调整功能平常一般的拍摄情况,大都是采用自动对焦,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如隔着铁丝网,玻璃,与目标之间有人物移动等;往往会让画面焦距一下清楚一下模糊,因为自动对焦的情形下摄影机依据前方物体反射回来的讯号判断距离然后调整焦距,所以才会发生上述的情形,所以只要将自动对焦切到手动,将焦距锁定在固定位置由于各厂牌显示及调整的方式有所不同,请参照说明书,焦距就不会变来变去了;如何运用变焦镜头摄录像机和照相机同样具有变焦镜头,但是最大不同点就是,摄影机可以在拍摄的同时做变焦的动作,改变画面大小的取景;例如想拍摄远处某个目标,你可以利用变焦镜头推近来取景,当推到你想要的画面大小时,才按下录像键,摄取你想要的画面;就像固定镜头拍摄的方式一样;那么拍摄的同时做变焦的动作什么时机来运用才恰当呢当你要表达某件物品或人物的位置时,例如: 特写一个烛光约3 秒,然后慢慢的将镜头拉远,画面渐渐出现原来是一个插满蜡烛的蛋糕;这个动作让画面更为生动有趣;不需要旁白及说明,你可由画面的变化看出,拍摄者所要表答的内容及含意,这就是所谓的“镜头语言”;如果反之以推近的变焦拍摄,用意在说明特定的目标或人物,例如: 画面开始是一群小孩在表演舞蹈的全景,几秒钟后画面渐渐推近到其中一个小孩的半身景,然后镜头就跟着他;这种拍法就像在告诉你,这个小孩就是我儿子,用意在引导观看者你在拍什么;以上这两种常用的拍法各有意义,运用的恰当,则具有画龙点睛之功效;反之则不知所云,漫无目标的像一只无头苍蝇,镜头到处乱飞;滥用变焦镜头,画面忽近忽远重复的拍摄,这是目前许多V8 族常犯的禁忌,记得推近或拉远的拍摄动作,每做一次后就暂停,换另外一个角度或画面后,再开机拍摄;从现在开始改变拍摄方式试试看,享受拍摄的乐趣,欣赏拍摄的成果;摄影机动态拍摄的技巧相信各位常常会碰到一个画面无法将景物的全景拍摄进来,这时候大家一定是将摄影机由右到左或是左到右的扫摄,这也是摄影机的优点之一,但是有许多人在做这个动作时,画面常常摇来摇去或是忽快忽慢,总之看起来非常不顺畅;这些问题主要发生在身体转动方式不对,或是转动角度太大,还有就是犹豫不决,没有一气呵成;正确的做法是以腰部为分界点,下半身不动上半身移动;就像你要过马路时左右观望是否有来车,只有头在左右转动肩膀以下是不动的道理;例如你要拍的景物,需要从甲点扫摄到乙点,首先将身体面向乙点后下半身不动,然后转动上半身面向甲点,此时摄影机是对着甲点的方向,接着按下录像键先原地不动录5 秒钟,然后慢慢扫摄回到乙点,到了定位时不动继续录5 秒后关机;许多人会问到,扫摄的速度到底要多快呢其实并无一定的准则,配合你所要扫摄的范围内景物的丰富程度而定;如果拍摄的是静态的景物,则速度可稍快一点,但要以看得清楚内容为原则;如果是取景内容是动态的物体及内容相当丰富,则速度可稍慢一点;以上提供这些方式仅仅是拍摄时的参考,最重要是要实际的练习及体会;另外记住先决定要拍摄什么才开机拍摄,而不是开着摄影机到处找目标;第二章摄像的第一要素画面的稳定是摄像机摄像的第一要素;保持画面的稳定是摄像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要求,不管是推、拉、摇、移、俯、仰、变焦等拍摄,总是要围绕着怎样维持画面的稳定展开工作;而影响画面稳定的主要因素来自于拍摄者的持机稳定;掌握正确的持机方法是每个摄像者必备的基本功,有了过硬的基本功才能在拍摄时操作的得心应手,拍摄出高水平的影像作品来;手持摄像机拍摄对姿势的要求影响画面稳定的主要因素来自于拍摄者的持机稳定;掌握正确的持机方法是每个摄像者必备的基本功,有了过硬的基本功才能在摄录时操作的得心应手,拍摄出高水平的影像作品来;在站立拍摄时,用双手紧紧地托住摄像机,肩膀要放松,右肘紧靠体侧,将摄像机抬到比胸部稍微高一点的位置;左手托住摄录像机,帮助稳住摄录机,采用舒适又稳定的姿势,确保摄录机稳定不动;双腿要自然分立,约与肩同宽,脚尖稍微向外分开,站稳,保持身体平衡;采用跪姿拍摄时,左膝着地,右肘顶在右腿膝盖部位,左手同样要扶住摄录机,可以获得最佳的稳定性;在拍摄现场也可以就地取材,借助桌子、椅子、树干、墙壁等等固定物来支撑、稳定身体和机器;姿势正确不但有利于操纵机器,也可避免因长时间拍摄而过累;持机的稳定性与机器的重量成正比;现在的DV 机日趋小型化,巴掌大小的机器比比皆是,用一只手就能轻松托起;就是因为它的小巧就有很多人简化了持机的要领;殊不知机器越小就越不利于持机稳定,越是“掌中宝”受摄影者的影响越大,稳定性更为突出;在使用时一定要特别注意,即使在操作这样巴掌大的小型摄录像机时也一定要用双手支持,要知道机器越小越不利于稳定,越是这样娇小的机器越容易震动;依靠身体的支撑保持机器稳定,对多数人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正确掌握持机要领,多多练习;脚架的使用保持持机的稳定最好的方法是利用摄录像机三脚架,用带云台的三脚架来支撑摄像机效果最好,不但会有效的防止机器的抖动,保持画面的清晰稳定、无重影,而且在上下移摄与左右摇摄时也会运行平滑、过度自然;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利用控制摄像机的遥控器和控制云台的遥控器来完成拍摄的全部过程;在固定场合长时间拍摄一定要使用三脚架,比如拍摄婚礼仪式、生日party、广场音乐会等,不然那将是个苦差事,把你累趴了也不会拍出好的带子来;三脚架一定要选用坚固的,把它放在稳固、平坦的表面上,尽量远离地震源如有汽车跑的公路、振动的机械;如果有风,可以在三角架上加佩重物以加大三脚架的稳定性,比如背包、石块等;支撑摄像机的常用设备还有独脚架、胸架等,它们更简单、轻巧、携带方便,山上、石上都可以用,对那些经常出去拍摄的人士来说那可是一个好东东;眼睛的取景方式许多人受摄影的影响,在拍摄时只睁右眼以取景,这样的取景方式有很大的弊端;摄影与摄像不同,摄影抓住的只是瞬间,而摄像我们应采用双眼扫描的方式,用右眼紧贴在寻像器的目镜护眼罩上取景的同时,左眼负责纵观全局,留意拍摄目标的动向及周围所发生的一切,随时调整拍摄方式,避免因为一些小小的意外而毁了自己的作品,譬如结婚摄像时乱窜的小孩往你身上撞啦,马路摄像时要躲避车辆啦;也避免因为自己的“专一”而漏掉了周围其他精彩的镜头,一切变化尽在掌握中;现在的摄像机都带有液晶显示屏,因为它的屏幕大取景方便并且色彩好,使得许多人抛弃了取景器喜欢上了液晶屏;因为现在的摄像机液晶屏反光率普遍很高,用液晶屏取景晚上和室内还可以,可是到了白天的室外效果实在是差强人意;解决方法是:右手持机,左手掌五指并拢,成圆弧状扶住液晶屏的左边沿并罩在其上方,挡住左方和上方射进来的光线,这样看起了就好多了;但是还是要提醒您一句,一定是要用双眼取景,可不要遗漏精彩镜头的哟用手遮挡光线,如果再戴上一顶长檐帽,效果会更好;其他应注意的问题如果你的摄像机具有图像稳定功能,在手持机器拍摄时打开此功能,这样会有助于改善其图像的不稳定;但是你要知道这种抑制作用使有限度的,并非万能;轻微的抖动还能奏效,幅度稍微一大,他就无能为力了;而且对色彩平淡、亮度暗弱的主体或主体在快速移动的情况下,画面稳定效果并不明显;如果是以电子式补偿,还会牺牲一些画质;如果在上下移摄与左右摇摄时请务必解除此功能;在拍摄时要多多运用广角镜头,将变焦镜头调到广角W的位置进行拍摄;如果将镜头调到最大倍数的变焦位置T时,只要稍微有一点颤抖都会使镜头产生相当大的晃动,为此需要特别留意;在拍摄过程中需要按动某些功能键或手动变焦时,不要用力过猛,以免牵动镜头引起晃动;有些人喜欢单手持机边走边拍,看上去蛮潇洒;哎,真不知这位朋友拿回去欣赏自己的大作时会不会看得脑袋痛拍摄时应尽量避免边走边拍,除非实在需要;大多数非专业摄像者在采这种方式往往拍摄不到好处:放像时画面抖动很厉害,让人看得头昏眼花;要知道,观看者对抖动的画面的忍耐程度是有限的,谁也不愿享受晕船般的感觉,即使您讲述的故事有多么精彩,画面多么绚丽,而镜头却总是摇摇晃晃像醉八仙,视频的可视性就会大大降低;所以画面要尽可能拍得稳,除非你有这样做的正当理由,否则就不要去尝试这种所谓的“另类”表现手法;当然有时候也需要这样的效果,譬如要表现出车的颠簸、船的摇晃、行人的拥挤……表现好了会有很强的临场感;但一定要注意做的有板有眼有分寸,不要过量,不要让人看出破绽; 总之一句话,稳定高于一切,凡是有利于图像稳定的东西一定要坚持,正确的持机方式就是好的摄像作品的开始;第三章拍摄画面的构图保持画面的构图平衡在每次按下录像键之前,我们都要环视四周的环境,看看取景器中被拍摄的画面是否是自己所需要的&0;&0;这就是在构图;摄像的构图规则跟静态摄影的构图规则十分类似,不但要注意主角的位置,而且还要研究整个画面的配置,保持画面的平衡性和画面中各物体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调整构图对象之间的相对位置及大小,并确定各自在画面中的布局地位;一幅完美的构图,起码应该做到下面几点:①画面整洁、流畅,避免杂乱的背景;杂乱的背景会分散观看这的注意力,降低可视度,弱化主体的地位;拍摄前应该剔除画面中碍眼的杂物,或者换一个角度去拍摄,避免不相干的背景出现在画面上;②色彩平衡性良好,画面要有较强的层次感,确保主体能够从全部背景中突显出来;如穿黑色衣服的人不要安排在深色背景下拍摄;摄像构图的一般规则在拍摄前保持摄录机处于水平位置,这样拍摄出来的影像不会歪斜,你可以以建筑物、电线杆等与地面平行或垂直的物体为参照物,尽量让画面在观景器内保持平衡;要尽可能接近目标,这样才会保证不会有不相关的背景出现在画面上,但你也必须在主角四周预留一些空间.以防主角突然移动;要保证摄录像机与被拍摄的主角人物之间不会有人或有其他物体在移动;不要让一些不相干的人物一半在画面中, 一半在画面外;如果你拍摄的是你无法控制的活动,那么,你不可能确保所有构图都很完美:但是你可以把你的拍摄主角安排在画面中的正确位置;同时把整个场景扫描一遍,把不要的景物排除在外;构图时还要注意:运动中的物体不管多小都比静止的物体容易吸引眼睛的注意力,因此,注意不要让不必要的会分散观众注意力的运动中的物体出现在画面背景上;此外,一些抢眼的色彩也要注意,特别是红色、鲜黄色和深蓝色尤其会吸引眼睛的注意,画面中要避免出现跟主角没有关系但却会抢眼的色彩;左图:不平衡的构图;拍摄距离太远,背景太杂、太多、太乱,主要人物不能很好的突现出来;很多专家推行“三分之一”的构图原则;摄像实践表明,让重要的景物或人物正好位于画面1/3 处;而不是在正中央,这样的画面比较符合人的视觉审美习惯,甚至比主角在正中央的画面要有美感得多;一个完整画面被两根垂直和两根水平方向上的线都分成九等份,其中垂直线与水平线交会的4 个点,这就是画面中最能讨好视觉的部分,可以把这个位置作为主体最重要的部分的中心;人物位于画面中的三分之一处,面部正好处在左上角的两线的交点上,是符合“三分之一”构图原则的;并且背景也不杂乱,人物形象被很好的突出出来;人物的摄像构图当主角看的方向或行走的方向不与画面垂直时,他们面对或前进方向的前面要留下的空间&0;&0;“前视空间”,多过他们后面的空间;“多余空间”,应该将“多余空间”减少到最低程度;比较左面两幅图像,第一幅为不平衡的构图;图中小姐身后多余的空间多于前进方向的空间,看起来不舒服;第二幅为平衡的构图,是合理的;拍摄人物时,不要给所拍的人物头顶留太多的空间;否则就会造成构图不平衡缺乏美感;如果画面中人物身高不及画面的三分之一,观众就得集中目力仔细辨认,时间稍长就会感到乏味;记得应该把人物眼睛维持在画面上方1/3 的高度,如果面孔在这个高度以下,这个人看起来好像掉落在电视屏幕里;比较左面两幅图像,第一幅为不平衡的画面,头顶的空间过大;第二副为平衡的构图,看起来舒服多了;进行人物的构图时还要注意不要去犯一些低级的构图错误:譬如电线杆突出在画面人物的头顶上、建筑物的水平面与画面人物的脖子等高、电线横在脖子上等等;关于裁身点;拍摄画面一般有远景、中景、近景、特写等表现手法;如果你以远景拍摄,人的全身都会出现在画面上;如果你以中景、近景、特写手法去拍摄,这样就需要把被拍摄者的身体从下往上依次递增的从画面上裁掉一部分;那么请注意不要把人的膝盖、腰部和颈部作为裁身点,在这三点上裁出来的画面让人看起来是很别扭的;除非你进行的是脸部或身体某部位的特写,最好的裁身点应是腋下、腰部下面一点,膝盖上去一点;摄像构图中应注意的问题:1、忌面面俱到、淡化主题;新手在摄像中容易出现的一个错误就是:喜欢用远景,将过多的背景放在画面中,导致主次不分;看到眼里的花花草草就爱不释手,恨不得都拍摄进来,生怕有漏掉的地方,主体人物倒成了花草的点缀,看上去像一个风景片;拍摄录像片应该多采用近景乃至特写镜头,把主角突出出来,人物丰富的表情才会清晰可见;2、忌死搬硬套、教条主义;我们应当熟悉规则、学会运用规则,活学活用,顺势而为,切不可盲目听从一般的陈规旧套;如果我们只知道刻板地去运用“规则”,那么我们的作品就会显得呆板生硬,失去美感;摄像也是一种艺术创作,而艺术是有规则但更无规则的;所谓的构图规则,只是摄像创作的基础套餐,并不能代表一切;就像画画一样,好的作品是脱胎于规则但不拘泥于规则的;摄像构图的最后一条规则就是要打破一切常规、打破一切束缚、反对一切戒条,这样创作出的作品才会有生命力;第四章拍摄角度技巧不同的角度拍摄出不同的内涵在大多数情况下,拍摄录影带要以平摄为主;但是一部片子全篇一律地使用平摄,就会使观看的人感到平淡乏味;偶尔变换一下拍摄的角度,就会使影片增色不少;拍摄角度大致分为三种:平摄水平方向拍摄、仰摄由下往上拍摄、俯摄由上往下拍摄;①平方向拍摄大多数画面应该在摄像机保持水平方向时拍摄,这样比较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画面效果显得比较平和稳定;如果被拍摄的主角的高度根摄像者的身高相当,那么摄像者的身体站直,把摄录像机放在胸部到头部之间的高度拍摄,是最正确的做法,也是握着录像机最舒适的位置;如果拍摄高于或低于这个高度的人或物,那么,摄像者就应该根据人或物的高度随时调整摄像机高度和身体姿势;譬如拍摄坐在沙发上的主角或在地板上玩耍的小孩时,就应该采用跪姿甚至趴在地上拍摄,使摄像机与被摄者始终处于同一水平线上;②由下往上拍摄不同的角度拍摄的画面传达的信息不同;同一种事物,因为观看的角度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仰望一个目标,观看者会觉得这个目标好象显得特别高大,不管这个目标是人还是景物;如果想使被摄者的形象显得高大一些,就可以降低摄像机的拍摄角度倾斜向上去拍摄;用这种方法去拍摄,可以使主体地位得到强化,被摄者显得更雄伟高大;拍摄人物的近距离特写画面时,拍摄角度的不同,可以替这些人物的神情带来重大的变化;如果用低方位向上拍摄,可以提高此人威武、高大的形象;会使主角的地位更好地突现出来;如果把摄像机架得够低,镜头更为朝上,会使此人更具威慑力,甚至主角人物说的话也会增加分量;观众看到这样的画面,就会有压迫感,特别是近距离镜头,表现地尤为强烈,人物再稍微低头,甚至有些威胁感;在采用由下往上拍摄时要注意,这种角度所拍出来的效果通常并不理想,因为面部表情会太过于夸张,时常会出现明显的变形,在不合适的场合使用这种视角可能会扭曲丑化主体;这种效果切记不要滥用,偶尔的运用,可以渲染气氛,增强影片的视觉效果;如果运用过多过滥,效果会适得其反;但有时拍摄者就是利用这种变形夸张手法,从而达到不凡的视觉效果;③从上往下拍摄摄像机所处的位置高于被摄体,镜头偏向下方拍摄;超高角度通常配合超远画面,用来显示某个场景;可以用于拍摄大场面,如街景、球赛等;以全景和中镜头拍摄,容易表现画面的层次感、纵深感;如果从较高的地方向下俯摄,就可以完整地展现从近景到远景的所有画面,给人以辽阔宽广的感觉;采用高机位,大俯视角度拍摄就可以增加画面的立体感,有时可以使画面中的主体具有戏剧化;同仰摄的效果相反,从高角度拍摄人物特写,会削弱人物的气势,使观众对画面中的人物产生居高临下的优越感;画面中的人物看起来会显得矮一点,也会看起来比实际更胖;如果从比被摄人物的视线略高一点上方拍摄进行近距离特写,有时会带点藐视的味道,这一点要注意;如果你从上方角度拍摄,并在画面人物的四周留下很多空间,这个人物就会显得孤单;④物视角的拍摄视角的反映要符合正常人看事物的习惯;有些时候,可能需。

摄像机菜单调整与画面效果的变化

摄像机菜单调整与画面效果的变化
白平本 。而现在 的数字摄像机 为我们提供 了更便捷 的方法 : 电子色温控制 .就是手动调节 电子色温 。在 ” a t P i ”菜单 中 n
i :
机应用有一定 的实践经验 . 在这里做点阐述。 本文 中摄录一体
机 以S n MX- 0 .测试仪器 以T KWF 70为例。 o yI 9 P例 0 E M-0
●__… ● __… ● __… ●__ … ●__… ● __… ●● …
原 因是摄像机中的R B信号经过伽马校正的信 号一般标 以R G
G B 。由于 R G B 信号 的电压数值直接代表各 种颜色 .如果 R G B 信号超出特别是色差格 式分 量信 号中 . 可能会 因此信 号 受到 限幅或压 缩 .出现彩色显示失真 。图 1 是黑不平衡不正 确 ( 偏红 )时的钻石显示 .图2是黑不平衡不正确造成 实际
重要 .因为如果黑平衡没有调整好的话 .就容易 出现非法彩 色. 测试 中彩色 的色域告警 . 画面的黑色部分会 带上彩 色。 其
调节出符合片子要求的色调。在宁波电视台高清电视剧 《 独 生子女》拍摄 中 . 笔者按照导演和摄像师的要求 . 3 0 档 将 20 的 A存为 2 0 K、B存 为 30 K. 3 0 的A存 为4 0 K、 80 00 40 档 00 B
维普资讯
T dd e a § r
摄 像机 菜单调整与画面 效果 的变化
口 浙江省宁波电视台 曹滔 滔
_ /摘 要 、

Il 臼蚋 I中悠 l . j 、 1 萃 适觋顿 拔 本确搬 像 技术 分 离 。 技 术 致 酱技 术指 标 ,埘摄 像 的 实 拍摄 要 求 r解 不 多 ;两 摄 像 迂往 往对 摄 像 视 菜 译 感 到头 疼 ,这 样 造 成 不 能 真

电视摄像机中白平衡的调整和应用

电视摄像机中白平衡的调整和应用
h v d af due i onr fwht al c orcl.T e p e a s e a e an ie pi r n c t 0 i b an e c re t o1 e y h ap rly mph ss on it du a i nr — o cn h on e to oo em p rt r,whi aa c d tei r a i ann ,a las te ig te c c p fc lrt ea ue wel h e v meto f rap e a e o h wig s en ,f l g am o p er o m u iaig d s an x h d o e p arnc rs o n c e oin t s h e,c m i nc t iea d e - n
。 ) 23 通常 人眼所 见到 的 光线 。是 由 7种 色 光 摄 氏温 度(C + 7 。要 计算 出从 黑体 放射 出 ( 、 、 、 、 、 、 ) 红 橙 黄 绿 蓝 靛 紫 的光 谱所 组 成。但 来 的光线 的色 温 ,只需 把黑 体 当 时的温 度 加 7 50C 其中有些光线偏蓝 , 有些则偏红 , 色温就是专 上 2 3即 可 。 例 如 当 黑 体 的 温 度 是 10 。
在 电视 节 目制作 中 ,人们 总希 望画 面 中 颜色 : 初 呈红 黄色 , 着 变 成 白热 的 状 态 , 最 接
便 光源 的颜 的场 景 、 物 等还 原 准确 , 彩 逼 真 , 人 色 以得 到 若 温度再 上升 , 呈蓝 绿色 。 因此 , 较 高的 画面 质量 。 重现色 彩 的逼真 度 , 电视 色 成 分 是 与该 黑 体 所 受 的 热 力 温 度 相 对 应 是 打铁 过程 中 , 黑色 的铁 在 炉温 中逐渐 变成 摄 像机 最重 要的 指标之 一 。它 不仅 取决 于摄 的 。 这便 是黑体 理论 的最 好例 子 。 像机 本身 。 而且 还 受到 照明 光源 的种 类 、 法 红色 , 方 以及 白平衡调 整技 术等 诸多 因素 的 影响 。其 根据这 一原 理 , 温 定 义为 : 色 当实 际 光源 中光源色 温 的判 别 、标 准 白的选 择 及 白平 衡 的光 谱成 分与绝 对黑 体 在某一 温 度 时的 光谱 成分相 一致 时 ,就用绝 对 黑体 这 时的 温度 来 的调 整 是拍摄 理想画 面 的关键 。

白平衡

白平衡
4 、快门的标准速度为:1/60秒。在正常的拍摄工作中,已经足够了。一般最高为:1/2000秒。加大一级快门速度,同时衰减一级光圈,与摄影同理。
经验:在拍摄高速运动的物体时,需要考虑编辑制作中是否要使用:定格画面、慢放等,如果可能需要,就要调整提高快门速度。电视、尤其是电脑的显像管扫描频率高,这时就需要调整快门速度(扫描频率),避免拍摄出的电视画面出现滚动闪烁现象。
2、增益开关初始标准为:0dB。在光圈最大、快门速度最慢,进光量仍然不足的情况下(低照度),可以打开增益开关3dB、6dB,甚至更多。
经验:如果客观条件允许,尽量不要使用增益开关,虽然画面的亮度有了提高,但信号质量有所下降。因为,噪波也被同时放大。
3 、光圈有自动光圈和手动光圈,自动光圈由电机带动,随着外界光线的变化,自动缩放。经验不多者往往喜欢自动光圈,那样省心、省力,不用担心忘记调整。手动光圈可以根据拍摄意图,不受外界影响,主观自由调节。
三、黑平衡:
当摄像机很久没有使用或使用环境温度发生巨大变化时需要调节。黑平衡是白平衡准确的基础。打开调节开关,无论光圈在手动或自动下,都将关闭,寻像器显示0K,此时黑平衡调节完毕。
经验:一般不需要调整。
四、白平衡:摄像机为了能精确再现景物的色彩,分别设有:手动调节白平衡和自动跟踪白平衡。
手动调节白平衡:首先选择合适的滤光片,用大焦距对准白色物体,至少充满90%的画面(实践中发现50%也可以),扳动开关,显示OK。
广播级摄像机白平衡调整22008-12-11 16:34自动跟踪白平衡:当摄像机移动,光线变化,摄像机可以自动实时跟踪调节白平衡。使用起来方便快捷。
白平衡的预置档:打开此开关为摄像机出厂时,预先设定的白平衡标准值。
经验:自动光圈固然方便、安全,但它会在明暗发生变化等情况下。自动缩放(如摇镜头)。从而影响画面质量,影响观众情绪。而且,在摄像机老化的情况下,可能自动光圈存在抖动现象,致使画面忽明忽暗。手动光圈在拍摄逆光、有意压低或提高画面亮度等方面,作用尤为重要。在拍摄运动镜头时,物体的明暗可能显著变化,我们可以采取起幅与落幅的光圈中间值或采用手动逐渐调整的办法,在观众察觉不到的情况下,慢慢的放大或缩小光圈,以取得画面亮度始终保持稳定。

电视摄像基本操作方法

电视摄像基本操作方法

电视摄像基本操作方法电视摄像是一种用于拍摄和录制视频的设备,广泛应用于电视制作、电影拍摄、新闻报道等领域。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电视摄像的基本操作方法。

首先,电视摄像的基本构造包括主体、镜头、取景器和操作面板。

主体是摄像机的主要部分,安装了电子传感器和录制设备。

镜头是摄像机的镜头部分,是用来聚焦和调整光圈大小的关键部分。

取景器用来观察摄像画面,通常分为电子取景器和光学取景器。

操作面板用来控制摄像机的各项功能。

接下来是电视摄像的基本操作方法:1. 打开电源:首先,我们需要按下电源按钮将摄像机打开。

2. 调整镜头:在开始拍摄前,需要调整镜头的焦距和光圈大小,以确保拍摄到清晰的画面。

3. 对焦:通过取景器观察画面,使用对焦环或自动对焦功能来对焦,确保画面清晰。

4. 曝光设置:根据拍摄环境的光线情况,调整曝光参数,确保画面亮度适中。

5. 白平衡设置:对于不同光线条件下的拍摄环境,需要进行白平衡设置,以保证画面色彩真实。

6. 帧率和分辨率调整:根据拍摄需求,调整摄像机的帧率和分辨率,一般来说,高帧率可以拍摄出细腻的慢动作画面,而高分辨率可以获得更清晰的画面细节。

7. 录制操作:当以上设置都完成后,可以开始录制视频,按下录制按钮即可开始录制。

8. 摄像机移动:在拍摄过程中,可能需要移动摄像机来改变角度或移动画面,这时需要轻轻移动摄像机,确保画面平稳不抖动。

9. 结束录制:当拍摄结束时,按下停止按钮停止录制,然后关闭电源。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不断练习和摸索,逐渐掌握电视摄像的各项操作方法,才能熟练地运用在实际的拍摄工作中。

同时,熟悉摄像机的各项功能和参数,可以根据不同的拍摄需求进行调整,获得更好的拍摄效果。

除了上述的基本操作方法外,还有一些高级的功能和技巧,比如变焦拍摄、追焦拍摄、手持稳定等,这些都需要更加深入的学习和实践。

另外,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新的摄像设备和技术也不断涌现,需要及时了解和学习,以适应行业的发展变化。

监控摄像头镜头常识与调法

监控摄像头镜头常识与调法

监控摄像机镜头常识与调法镜头是电视监控系统中必不可少的部件,在电视监控系统中如何根据现场被监视环境,正确选用摄像机镜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影响到系统组成后在系统末端监视器上所看到的被监视面画的效果能否满足系统的设计要求。

监控摄像机镜头知识1) 应依据摄像机到被监视目标的距离,来选择定焦镜头(Fixed Focal LenS的焦距。

从焦距上区分有短焦距广角镜头、中焦距标准镜头、长焦距远镜头。

镜头焦距通常用值来表示,镜头光圈一般用F表示,F取值以镜头的焦距/和通光孔径d的比值来衡量,F=f/d,每个镜头上均标有其最大的F值。

2) 摄像机的镜头规格应与摄像机CCD靶面尺寸("为6.4hX4.8 u "为4.8hX3.6 u "为3.2hX2.4 U相对应。

如果镜头尺寸与摄像机CCD靶面尺寸不一致时,观察角度将不符合设计要求,或者发生画面在焦点以外等问题。

3) 摄像机的水平视觉度数及垂直视觉度数与摄像机CCD靶面尺寸hX u及镜头焦距f 之间有如下关系:水平视觉度数=2arctan (h/2f);垂直视觉度数=2arctan ( u /2f)4) 镜头有自动光圈(auto iris)和手动光圈(manual iris)之分。

自动光圈用于被照物光线变化较多场合,手动光圈用于被照物光线稳定之处。

自动光圈镜头有二种驱动方式:一类为视频输入型Video driver(with Amp),它将一个视频信号及电源从摄像机输送到透镜来控制镜头上的光圈,这种视频输入型镜头内包含有放大器电路,用以将摄像机传来的视频信号转换成对光圈马达的控制,另一类称为DC输入型(DCdriverno Amp),它利用摄像机上的直流电压来直接控制光圈,这种镜头内只包含电流计式光圈马达,摄像机内没有放大器电路。

二种驱动方式产品不具可互换性,但现已有通用型自动光圈镜头推出。

5)镜头安装有C型和CS型两种,C型安装的镜头在CCD摄像机与镜头间多了5mm调整光圈值的环。

电视摄像拍摄画面基本要领

电视摄像拍摄画面基本要领

4.匀“匀”是指推、拉、摇、移等技巧镜头的拍摄中运动过程的速度要连续均匀。

通常在镜头的开始和结尾都要留一小段固定拍摄的画面,运动节奏应由慢而快,中间是匀速,最后由快到慢,中间的匀速过程中决不可出现时动时停或者忽慢忽快的现象。

例如,拍摄变焦镜头,要匀速操作摄像机镜头上的手动变焦装置或者机身上电动变焦的摄远键(T)或广角键(W),首先要保证用力均匀,而且一般而言,采用电动变焦比手动变焦匀速些;而在移动机位来拍摄镜头时,要控制移动工具的速度,使其保持均匀;而在改变视角的拍摄中,首先要调整摄像机绕三脚架转动部分的阻尼大小适中,使摄像机转动灵活,然后匀速操作三脚架手柄,使摄像机均匀地转动。

特别是在肩抗摄像机而进行运动拍摄时,如果要人和机器一起改变位置,那么要保证自己的重心下垂,膝盖微曲,步履均匀,而如果只是机器改变状态,那么要保证腰间着力。

维持“匀”的要领是切忌“过快过慢”和“时快时慢”。

有的摄像师在运动摄像时,运动速度太快,使人目不暇接,根本看不清运动过程中的画面内容;有的又太慢,看起来磨磨蹭蹭,拖泥带水,使人看了很不舒服;还有的在同一镜头内,速度时快时慢,让人感觉视觉上摇摆不定,不清楚画面要表现的主体内容。

总而言之,让摄像机的运动速度符合人的视觉习惯,是运动摄像的一条基本原则。

如果最终画面中的运动速度看起来和人正常视线移动的速度相近,那么,这样的运动速度就比较合适,符合“匀”的要求。

5.清“清”是指拍摄电视节目时,出来的电视画面效果要清晰,聚焦要准确,保证画面细节的清晰、完整。

这也是作为专业摄像人员必须遵守的一个基本规范要领。

从本质上而言,“清”也是属于“准”字要求中的一部分,这里进行单列主要是为了强调其重要性,因第单列而详加说明。

通常而言,造成画面不清晰的情况有很多种,比如,拍摄时聚焦不够准确,造成画面虚焦的情况,看电视画面就像雾里看花了。

除了操作技术的因素外,还包括镜头的干净与否及维护保养问题。

摄像机的镜头没有维护好,上面沾有污点或者留有手印的话,也会造成画面不清晰。

电视摄像机的画面调整

电视摄像机的画面调整

电视摄像机的画面调整摘要:文章结合实践操作经验,简述了摄像机的画面调整方法,并着重对画面轮廓细节的调整以及画面层次调整进行了具体阐述。

并对伽马与黑电平等决定画面整体层次的关键参数测量以及效果等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摄像机;电视画面;画面调整;压缩信号1 调整画面层次电视画面可以分成亮部、暗部及中间的中灰区。

主要调整有黑电平(Black)、黑伽玛(Black gamma)、伽玛(Gamma)、拐点(Knee)以及杂散光(Flare)等。

调整伽玛(Gamma)和黑伽玛(Black gamma)可以创造出有丰富色彩的视觉效果,在照度不够的环境中呈现出多层次且有纵深感的暗部细节,从而拍摄出色彩逼真的画面。

黑电平(Black)可以得到合理的反差,对画面对比度的高低有着直接影响。

拐点(Knee)的调整主要涉及到色彩艳丽画面高亮环境下的拍摄、避免拍摄图像高光部分时出现曝光过度、不增加颗粒感,以及真实还原物体表面的直感与光泽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画面的清晰程度。

当“PAINT”菜单中的GAMMA打开后,GAMMA校正的数值时降低时,画面颜色浓度会加重。

GAMMA数值如果较高,那么拍摄的画面的色调则交较浅。

要根据画面的对比、明暗来选择不同的GAMMA值。

通过GAMMA在阳光明媚的时候可以变成阴暗的天气,可以在黄昏拍出不同黄昏的效果。

主伽马值降低,中灰以上层次压缩,中灰电平升高,中灰以下层次延展。

主伽马值升高,中灰以上层次延展,中灰电平降低,中灰以下层次压缩。

改变主伽马值,只是中间灰点的位置的高低有所改变,而最暗处及最亮处的细节实际上并没有发生任何改变,图像中的暗部细节会随着主伽马值的升高而变得丰富。

伽玛(Gamma)曲线是关键的决定画面亮度层次的参数,是摄像机入输出电平与射光强度的响应曲线。

为了不会影响黑/白平衡,方便改变中等色调的色彩平衡,可以通过RGB Gamma 平衡调节菜单进行调节。

“PAINT”菜单中的黑伽玛(Black gamma)在较暗的环境中打开,对黑伽玛的范围进行调整,以得到所需的暗部层次。

河北电视台-高清摄像机菜单调整

河北电视台-高清摄像机菜单调整

高清摄像机菜单调整低照度环境下再现真实生动的暗部画面在低照度条件下,画面层次和色饱和度不能真实地再现。

即:对比度不高,色彩不鲜艳。

BLACK GAMMA 功能可以控制暗部区域的信号电平,得到真实生动的画面。

通过这一功能,暗部可以得到更高的对比度以及更多的色饱和度。

见下图: 设置前的画面 设置后的画面菜单调整方法:BLACK GAMMA 功能,在PAINT 菜单的BLACK GAMMA 页面中调整。

河 北 电 视 台Hebei Television高清摄像机菜单调整设定BLACK GAMMA 为ON (默认设定为OFF )。

设置BLK GAM RANGE ,在LOW ,L.MID ,H.MID 或HIGH 中选择,决定被调整信号的电平范围。

河 北 电 视 台Hebei Television高清摄像机菜单调整在-99~+99之间调整MASTER BLK GAMMA 数值(默认设定为0),决定了之前设定信号范围的GAMMA 曲线的形状。

GAMMA 是一个数值,用来表示摄像机或者显示装置的画面亮度和输入电压的响应特性。

因此,理想的GAMMA 曲线应该是线性的。

但是显示装置发出的亮度与输入电压保持着指数函数关系,这就需要通过设定摄像机GAMMA 数值来补偿。

BLACK GAMMA 功能对暗部GAMMA 曲线进行调整。

Hebei Television高清摄像机菜单调整再现丰富的暗部色彩和层次在拍摄过程中,通过调整BLACK GAMMA或GAMMA参数可以使画面呈现丰富的色彩和层次,但是这两个参数改变时,画面的色饱和度和对比度都随之改变,不能实现单独的调整画面的对比度,而且色彩不随之变化。

见下图:设置前的画面设置后的画面(调整BLACK GAMMA 和GAMMA)设置后的画面 (调整Y BLACK GAMMA)Hebei Television高清摄像机菜单调整Y BLACK GAMMA 调整功能,可以只针对画面的暗部区域的对比度调整,而不会影响画面色调的变化。

电视摄影技术中的画面切换技巧

电视摄影技术中的画面切换技巧

电视摄影技术中的画面切换技巧在电视摄影中,画面切换技巧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摄影师创造出有趣和吸引人的视觉效果,增强观众的观赏体验。

下面,我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画面切换技巧。

1. 淡入淡出:淡入淡出是最简单、最常见的画面切换技巧之一。

通过逐渐增加或减少画面的亮度来实现画面的平滑切换。

淡入淡出可以用来表现时间的变化、场景的转换或者情节的发展。

2. 飞入飞出:飞入飞出是一种非常流畅且动感的画面切换方式。

摄影师可以通过摄像机的移动,让画面中的物体或者人物在画面中出现或消失。

这种切换方式可以给观众一种跟随感,并且能够增加戏剧性。

3. 剪辑:剪辑是画面切换中最常用的一种技巧。

它通过将两个或多个不同的镜头进行快速的切换,来表达戏剧性的冲突或者连续发展的故事情节。

剪辑可以帮助观众理解故事的发展,增加紧张感和观赏度。

4. 分割屏幕:分割屏幕是一种将画面切割成多个小块,然后在同一个画面中显示多个镜头或场景的技巧。

这种切换方式可以将不同的画面同时展示给观众,增加信息量,同时也能够创造出有趣和独特的视觉效果。

5. 闪光:闪光是一种非常眩目和突然的画面切换技巧。

通过快速的改变画面的亮度,从而创造出一种瞬间的效果。

闪光可以用来表现梦境、情节的转折或者画面的过渡。

6. 平移:平移是一种将摄像机沿水平或垂直方向移动的画面切换技巧。

通过摄像机的平移,可以将观众的注意力从一个画面引导到另一个画面,同时也能够创造出视角的变化和动感的效果。

7. 镜头遮挡:镜头遮挡是一种将一个画面逐渐遮挡住,然后露出下一个画面的画面切换技巧。

镜头遮挡可以用来表达时间的流逝、场景的转换或者故事的推进。

电视摄影中的画面切换技巧可以通过淡入淡出、飞入飞出、剪辑、分割屏幕、闪光、平移和镜头遮挡等方式来实现。

这些切换技巧可以帮助摄影师创造出有趣和吸引人的画面效果,增强观众的观赏体验。

在使用这些技巧时需要注意控制好节奏和节制,避免过度使用以至于画面切换过于频繁,影响观众的观赏体验。

如何调整摄像机焦距

如何调整摄像机焦距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数码摄像机已越来越多地走进普通家庭和单位,用它来拍摄一些家庭聚会、生活细节、旅游游记等录像,然后刻录成光盘,到闲暇时拿出来看看,岂不快哉!我们近期将请曾庆祝先生,针对新手,介绍数码摄像机的使用方法与操作技巧,让您轻松地拍摄使用自己的DV,制作满意的数码影片。

新手学摄像----调整镜头的焦距在实际摄像过程中,物距是经常变动的,因此常常会超出景深范围而导致图像模糊。

为了使图像保持清晰,就必须不断改变镜头的焦点位置,使成像面始终落在焦深以内。

这里就要进行不断的调节焦点,使影像更清晰。

下面我们将向您介绍让DV聚焦更清晰的方法。

一、自动聚焦通常DV采用的是主动式聚焦,其原理就是当镜头对准目标时,由装置在摄像机镜头内下方的一组发射器,发出红外线或超声波,经被摄物体反射回来后,再由摄像机的红外线传感器或超声波传感器接收下来,从而测定出距离,根据测定的距离驱动摄像机的聚焦装置聚实焦点。

当摄像机处于自动聚焦状态下,不需进行任何调整,摄像机的自动聚焦电路便可以把聚焦调整到最佳状态。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般都是将变焦距镜头推到广角位置(W)再进行聚焦,因这时景深范围大,如图1,可以很容易地将焦点聚实。

我们通过取景器观察图像的清晰度情况,直到满意为止。

聚实焦点之后,再推拉变焦拉杆将镜头调整到所希望的构图景别上,焦点在变焦过程中不会变化。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小提示:运用自动聚焦时镜头拍摄中尽量不变焦点。

移动时注意保持与被拍摄主体的距离,不要与预先确定的距离相差太大,拍摄中千万不要尝试手动找焦点。

拍摄时应避免前后景光线强度的剧烈变化,如果焦点在前景,后景突然变得很亮时,机器自己会在瞬间来回找一找焦点,看起来就是焦点的抖动。

另外,拍摄时应避免被摄物前有走动的物体影响红外线测距。

小技巧:自动聚焦系统受被摄体亮度的影响很大。

光线充足时,自动光圈缩小,景深变深,对焦范围变宽,对焦容易。

在拍摄照明暗的被摄体时,由于镜头光圈大开,景深变浅,聚焦会困难。

利用摄像机菜单功能提高图像质量

利用摄像机菜单功能提高图像质量

目前,许多电视台已基本完成设备的数字化改造。

作为图像采集用的数字摄像机,以其优异的性能和高质量的画质已得到了广泛认可,但是,大多数摄像师在使用摄像机时,一般不会根据拍摄环境的不同,对摄像机的菜单进行相应的设置,多在出厂设置状态下拍摄,很大程度限制了摄像机潜在性能的发挥。

特别是在室外强光或室内光源不匀的环境下,所拍摄的图像在层次表现,透明度和色彩饱和度上却不是很理想。

为此,我们以松下的AJ-D910和JVC摄像机DY-90为例,介绍通过对摄像机菜单的调整来改善图像的还原。

改善图像层次与明亮度1、消隐电平的设置现在的数字摄像机的灵敏度已越来越高,例如松下AJ-D910在2000Lwx,3200K时达到F11。

同时,由于广播级摄像机比较注重低照度环境下图像层次的表现。

因此,如果按出厂默认菜单的设定来拍摄灰度卡,从波形监视器上会发现信号的暗部电平会相对比较高。

那么,如果在光照很强烈的环境下拍摄时,信号的底电平感觉被抬高,图像信号主观表现比较灰,层次感不强。

在AJ-D910的用户菜单“ROP”子菜单中,“MASTER PED”调整项是用来设置消隐电平大小的,我们可以将“MASTER PED”主消隐电平适当降低,由出厂设置时的+2减少至-10左右,使暗部电平降低,让黑的变黑而不发灰,从而提高图像的黑白反差。

从视觉角度上,改善了图像的层次和透明感。

在这个项目参数的设置中,将原出厂设置数值下降比较多,主要是考虑到后面“GAMMA”伽玛参数的调整后对图像电平的提升。

由于调整后牺牲了暗部的亮度,所以在夜间,剧院舞台等光线较暗,又不允许打灯的情况下,还是使用该项目的工厂默认值比较好。

或者也可通过适当增加摄像机的增益来提高图像的电平,建议增益最好控制在6dB以内,否则图像信号的噪声会比较大。

JVC数字摄像机DY-90中MAIN菜单中“MASTER BLACK”基准黑色参数的功能与松下AJ-910中的“MASTER PED”参数一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整伽玛( G a m m a ) 和黑伽玛( B l a c k g a m m a ) 可以创造 出有 丰 富色 彩 的视觉 效果 , 在 照度 不够 的环境 中呈 现 出多 层次且有纵深感的暗部细节 ,从而拍摄 出色彩逼真的画 面。黑 电平 ( B l a c k ) 可以得到合理 的反差 , 对 画面对 比度的 高低有着直接影响。 拐点( K n e e ) 的调整主要涉及到色彩艳
丽画面高亮环境下的拍摄 、 避免拍摄图像高光部分时出现 物体 。 压缩信号高亮区域 , 让他们保持在视频信号的动态范 曝光过度 、 不增加颗粒感 , 以及真实还原物体表面的直感
与光泽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画面的清晰程度 。 当“ P A I N T ” 菜单 中的 G A M M A打开后 , G A MM A校正 的数值时降低时 , 画面颜色浓度会加重。G A M MA数值如 果较高 , 那么拍摄的画面的色调则交较浅。要根据画面的 对 比、 明暗来选择不同的 G A M M A值 。通过 G A M M A在阳 光明媚的时候可以变成阴暗的天气 , 可以在黄 昏拍出不 同 黄 昏的效果 。 主伽马值降低 , 中灰以上层次压缩 , 中灰电平 升高 , 中灰 以下层次延展。 主伽马值升高 , 中灰 以上层次延 展, 中灰电平降低 , 中灰 以下层玛 的 范 围进 行 调 整 , 以得 到所 需 的 暗部 拍人物中近景时 , 如果调的过高 , 化妆又不是很好时 , 人脸 层次。为了再现出更丰富的视觉印象 , 更好地把握整个图 上的色斑 、 瑕疵就特别 明显。另外 , 在低照度情况下 , 如果
M A S T E R F L A R E , 会减 轻 画 面 的云雾 状 态 , 可 以让 画 面 的 另 一方 面则 是在 调整 画 面 向胶 片 的效果 细节实际上并没有发生任何改变 , 图像中的暗部细节会随 暗部还 原 的更好 。 通过调高 M A S T E R F L A R E会使画面像胶片一样暗部 着主伽马值 的升高而变得丰富。 伽玛( G a m m a ) 曲线是关键 时,
是 中 间灰点 的位 置 的高 低有 所 改 变 , 而 最 暗处及 最 亮处 的
围内 , 这是 拐点 的主要 功能 。拐 点在 大 部分 情 况下 设定 了 8 5 . 0 ~ 1 0 0 . 0 之 间 。为 了得 到更 大 的摄 像 机动 态 范 围 , 我 们
可以增大压缩 比率, 提高拐点斜率到正值。由于压缩了亮 度信号与色差信号 ,所以画面颜色看起来会有些苍白和 “ 褪 色” , 这 是需 要特 别 注意 的一个 问题 。 杂散光( F I AR E ) 可以抑制从三棱镜到 C C D过程中由 于反射而造成图像变灰 ,可以压掉摄像机里 的杂散光 , 压 掉高光 , 将色彩保持在较黑状态。其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用 途 :一方 面 是 在 空气 透 度 较 差 或云 雾 天 气 时 ,通 过 调节
摘 要 : 文章 结合 实践操 作 经验 , 简述 了摄像 机 的画 面调整 方 法 , 并 着 重对 画 面轮 廓 细 节的调 整 以及 画 面层 次调整 进行 了具体 阐述 。并对伽 马与 黑 电平 等决定 画 面整体层 次的 关键 参数 测量 以及效 果等进行 了说 明 。 关键词: 摄像 机 ; 电视 画面 ; 画面调 整 ; 压 缩信 号 中图 分 类 号 : T N 9 4 g . 4 1 文献标识码: A 文 章编 号 : 1 0 0 6 — 8 9 3 7 ( 2 0 1 3 ) 0 8 — 0 0 9 0 — 0 2
第3 2卷第 8期
V0 l | 32 No . 8
企 业 技 术 开 发
TECHNOLOGI CAL DEVELOPMENT 0F ENTERPRI S E
2 0 1 3年 3月
Ma r . 2 01 3
电视 摄 像 机 的 画 面调 整
张 宾。 秦 谊
( 重庆广播电视集 团( 总台) , 重庆 4 0 0 0 3 9 )
如果明亮 区域的亮度信号如果超过了摄像机 的动态 范围 , 那么在拍摄 明亮区域时摄像机就会出现 “ 褪色” 与 感光过度现象 。遇到这种情况 , 为了增加高亮部分的层次 和细节 , 我们可以先打开 “ P A I N T ” 菜单 中的 K N E E选项 , 对拐点范 围进行设定。为了可 以使画面避免感光过度 , 让 他们进入到摄像机的动态范围之内 , 再现本来面貌 , 可以 通过压缩画面高光 区域的信号来实现。 摄像机具有校正拐 点功能 , 可 以决定信号被压缩程度的压缩 比率 , 可 以让调 整的画面信号不被压缩到极限最大值。 提高拐点斜率以及 降低拐点值 , 不会 出现感光过度现象 , 可真实再现 明亮的
1 调 整画 面层次
电视画面可以分成亮部 、 暗部及中间的中灰区。主要 调 整 有 黑 电平 ( B l a c k ) 、黑 伽 玛 ( B l a c k g a m m a ) 、伽 玛
( G a m m a ) 、 拐点( K n e e ) 以及 杂散光 ( F l a r e ) 等。
的决定画面亮度层次的参数 , 是摄像机入输 出电平与射光 较 重
强度的响应曲线 。为了不会影响黑 / 白平衡 , 方便改变 中 2 画面轮廓细节的调整 等色调的色彩平衡 , 可 以通过 R G B G a m m a 平衡调节菜单
进 行 调节 。
D E T A I L细节 调整 功 能可 以再 现锐 利 的画 面 ,但 是 细 “ P A I N T ” 菜单 中 的黑 伽 玛 ( B l a c k g a m m a ) 在 较 暗 的环 节 的调整 会造成 画面 暗部 区域 的部分 变得 粗糙 。 要 注意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