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地质学读书报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合集下载

遥感地学分析读书报告

遥感地学分析读书报告

遥感地学分析读书报告一、前言本文是对《遥感地学分析:基础理论与方法》(第三版)一书的读书报告。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遥感技术在地学领域中的应用与发展,并深入阐述了相关的基础理论与方法。

二、简介遥感地学是一门研究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地球表面的信息并加以分析的学科。

它通过卫星、航空和地面等各种遥感手段获取数据,并借助计算机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获得地表、大气和水体等物理信息,揭示地球环境的变化和演变规律,继而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土地利用、资源开发和自然灾害预警等方面的发展。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地球观测和遥感数据的基础知识、地形高程、遥感影像处理、遥感数据与地学分析、物质量测等等。

内容丰富,结构清晰,易于理解和掌握。

三、重点内容在本次阅读中,我主要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遥感影像的特点与分类遥感影像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包括波段、分辨率、色调和灰度、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等。

通过对这些特点的把握,可以更充分地揭示遥感影像所表达的地物信息和特征。

遥感影像按实际应用目的的不同可以进行多种分类,包括光学影像、微波影像、红外影像、合成孔径雷达(SAR)影像等等。

各种影像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场景,只有充分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用途才能更好地进行分析和应用。

2. 遥感影像处理与分析遥感影像处理是将原始数据加工成可用于分析、识别和提取地物信息的图像数据的过程。

遥感影像分析则是从遥感影像中提取地物信息和特征,进而进行分类、识别和定量化等操作的过程。

这其中的关键技术包括遥感影像纠正、影像增强、信息提取和遥感影像分类等。

3. 遥感数据与地学分析遥感技术在地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遥感数据的引入和加工对于研究地学问题和认识地球表面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遥感技术也在环境遥感、资源遥感等方面广泛应用。

四、结语通过本次的阅读,我对遥感地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有了更深入地了解,并明确了遥感技术在地学领域的重要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遥感地学分析必将成为地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遥感地质读书报告——遥感环形影像的示矿意义

遥感地质读书报告——遥感环形影像的示矿意义

遥感地质学读书报告班级:地质0903班姓名:甯濛学号:*********遥感环形影像的示矿意义摘要:遥感信息的地质应用发现了大量的环形影像和其全球性普遍性,使人们不得不考虑把它列为新的构造类型,对其进行研究已经成为构造地质学的新课题。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环形影像与某些矿种的矿床、矿化集中区相吻合,引起了矿产工作者的极大兴趣。

各种环形构造反映原生地质作用及后期改造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也是矿化的直接体现。

本文总结了不同地区环形影像的分布特征,并划分了地质成因类型。

并在此基础上着重讨论环形影像与矿产资源的相关关系,探讨寻找矿产资源的新途径,以促进矿床构造研究的发展。

关键词: 环形影像特征成因示矿意义0引言遥感资料(卫星图象、航空象片以及与其有关的计算机CCT磁带数据等)除能反映出地球深部、浅部及表壳的大量线性构造外, 还反映一些圆形、圆环形、弧形封闭形以及半圆形影象特征。

有关它们的命名不一, 主要有:环形构造、圆形构;造(Cireularstruetures),环形特征, 圆形特征(Circular features);对一些半环(圆)形构造称为曲线性特征(Curvilinear features);或称为环(圆)形(状)图象特征(Cireularimagefeatures);环块构造等。

这类构造在遥感图象上的表现形形色色, 主要据其构造形式、色调(彩)、地貌及水系特征加以识别。

它们有的边界清楚, 极为醒目;有的则很隐晦, 甚至几经增强处理才能识别[3]。

遥感图像中的环形构造, 其形态多姿, 成因多样, 众说纷纭我们把那些在地壳表面有与之对应的, 具独立地质意义的地质体或图1 鄂尔多斯盆地环形影像[10]地质单元的环形影像(环形构造)称之为环块构造即环块构造具有遥感影像和地质的双重含意, 既有遥感影像环状异常的概念, 又有区别于区域地质域而具独立地质意义的近等轴状或环状地质体的地质概念显示赋存矿床的地质体或地质构造的环块构造为赋矿环块构造。

遥感地质学读书报告

遥感地质学读书报告

昆明理工大学《灾害地质学》读书报告学院国土资源工程学院专业资源勘查工程姓名刘世博学号200910101106任课教师阿发友2012年11 月25日前言当今人类社会正面临着人口急剧膨胀、资源严重短缺和环境日益恶化的严峻挑战。

环境恶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自然灾害日趋频繁,并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严重的威胁。

地质灾害,作为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之一,在历史上曾给人类带来了无尽的伤痛,留下了许多不堪回首的记忆。

而今,人类活动随其规模与强度的不断增大,正在越来越深刻的干预着地球表层演化的自然过程,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影响的范围越来越大,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在一些脆弱的地域内,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我们共花了八周时间来学习灾害地质学,在学习期间,前几周是钟老师代课,后面一直是阿发友老师来指导我们学习。

在阿发友老师的谆谆教导下,我们全面系统的学习了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念,地质灾害的类型和分布,环境灾害及环境效应,地质灾害及内涵,地质灾害的分级分类,中国地质灾害的发育概况和分布规律,还有地质灾害减灾对策,火山灾害的相关内容,斜坡地质灾害等等。

我们了解了地质灾害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和难以估量的损失和人员伤亡,在此基础上着重研究和讨论有关减灾防灾等方面的措施,认真学习相关知识,以便我们工作后,在矿上单位或者在地质队时能够识别一些普通的灾害,能够保障安全和矿业生产,或者灾害评估等打下基础。

第一章地质灾害的概念、类型和分布第一节地质灾害的内涵一、灾害的基本涵义(一)灾害的定义联合国减灾组织(UNDRO,1984):“一次在时间和空间上较为集中的事故,事故发生期间当地的人类群体及其财产遭到严重威胁并造成巨大损失,以至家庭结构、社会结构也受到不可忽视的影响。

”联合国灾害管理培训教材:“自然或人为环境中对人类生命、财产和活动等社会功能的严重破坏,引起广泛的生命、物质或环境损失;这些损失超出了受影响社会靠自身资源进行抵御的能力。

2022遥感地质学读书报告范文-图文

2022遥感地质学读书报告范文-图文

2022遥感地质学读书报告范文-图文《遥感地质学》地质解译读书报告航片:5-1解译人:周家喜田园张更郭宇衡要求:1、在航片上进行解译,划出地质界线,并编绘出地质解译图(解译图必须要有图名、图例及图例说明、解译人姓名、日期)2、写出地质解译报告,包括解译标志等。

字数不限。

并用word文档打印出。

3、遥感解译报告于2022年4月13日前交地堪楼-203室许老师。

《遥感地质学》地质解译读书报告航片:5-2解译人:姜为佳刘松峰洛桑曲杰陈威宇要求:1、在航片上进行解译,划出地质界线,并编绘出地质解译图(解译图必须要有图名、图例及图例说明、解译人姓名、日期)2、写出地质解译报告,包括解译标志等。

字数不限。

并用word文档打印出。

3、遥感解译报告于2022年4月13日前交地堪楼-203室许老师。

《遥感地质学》地质解译读书报告航片:5-3解译人:焦良轩刘博董洁易鹏要求:1、在航片上进行解译,划出地质界线,并编绘出地质解译图(解译图必须要有图名、图例及图例说明、解译人姓名、日期)2、写出地质解译报告,包括解译标志等。

字数不限。

并用word文档打印出。

3、遥感解译报告于2022年4月13日前交地堪楼-203室许老师。

《遥感地质学》地质解译读书报告航片:5-4解译人:刘洋(20221000237)朱磊马晓龙张攀要求:1、在航片上进行解译,划出地质界线,并编绘出地质解译图(解译图必须要有图名、图例及图例说明、解译人姓名、日期)2、写出地质解译报告,包括解译标志等。

字数不限。

并用word文档打印出。

3、遥感解译报告于2022年4月13日前交地堪楼-203室许老师。

《遥感地质学》地质解译读书报告航片:5-5解译人:周豪田锦明张晶晶朱志鹏要求:1、在航片上进行解译,划出地质界线,并编绘出地质解译图(解译图必须要有图名、图例及图例说明、解译人姓名、日期)2、写出地质解译报告,包括解译标志等。

字数不限。

并用word文档打印出。

3、遥感解译报告于2022年4月13日前交地堪楼-203室许老师。

2012遥感地质学读书报告

2012遥感地质学读书报告
《遥感地质学》地质解译读书报告
航片:5-6
解译人:徐妍刘瑞栋段明隆刘杰
要求:
1、在航片上进行解译,划出地质界线,并编绘出地质解译图
(解译图必须要有图名、图例及图例说明、解译人姓名、日期)
2、写出地质解译报告,包括解译标志等。字数不限。并用word文档打印出。
3、遥感解译报告于2012年4月13日前交地堪楼-203室许老师。
《遥感地质学》地质解译读书报告
航片:5-8
解译人:魏昌盛覃重阳赖仁陆雪峰
要求:
1、在航片上进行解译,划出地质界线,并编绘出地质解译图
(解译图必须要有图名、图例及图例说明、解译人姓名、日期)
2、写出地质解译报告,包括解译标志等。字数不限。并用word文档打印出。
3、遥感解译报告于2012年4月13日前交地堪楼-203室许老师。
《遥感地质学》地质解译读书报告
航片:5-3
解译人:焦良轩刘博董洁易鹏
要求:
1、在航片上进行解译,划出地质界线,并编绘出地质解译图
(解译图必须要有图名、图例及图例说明、解译人姓名、日期)
2、写出地质解译报告,包括解译标志等。字数不限。并用word文档打印出。
3、遥感解译报告于2012年4月13日前交地堪楼-203室许老师。
《遥感地质学》地质解译读书报告
航片:5-1
解译人:周家喜田园张更郭宇衡
要求:
1、在航片上进行解译,划出地质界线,并编绘出地质解译图
(解译图必须要有图名、图例及图例说明、解译人姓名、日期)
2、写出地质解译报告,包括解译标志等。字数不限。并用word文档打印出。
3、遥感解译报告于2012年4月13日前交地堪楼-203室许老师。
《遥感地质学》地质解译读书报告

遥感地质学实习报告

遥感地质学实习报告

一、绪言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遥感地质学已成为地质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了提高我们的遥感地质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我们参加了为期一周的遥感地质学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和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加深对遥感地质学原理和方法的理解,提高地质问题的解决能力。

一、实习地区及时间实习地区位于我国某地,实习时间为2023年6月15日至6月19日。

二、实习目的与任务1. 目的(1)掌握遥感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了解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在地质研究中的应用;(3)提高野外实地考察能力,学会采集遥感地质数据;(4)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2. 任务(1)了解实习地区的地质背景;(2)掌握遥感图像获取、处理与分析方法;(3)运用遥感地质学原理分析实习地区地质问题;(4)撰写实习报告。

三、实习内容1. 实习地区地质背景实习地区位于我国某地,地处华北平原,地势平坦,海拔较低。

该地区地层主要为第四系沉积岩,岩性以砂土、粉土、粘土为主。

区域构造较为简单,以断裂构造为主。

2. 遥感图像获取实习期间,我们使用了无人机获取实习地区的遥感影像,包括高分辨率多光谱影像和航空摄影影像。

3. 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1)图像预处理:对获取的遥感影像进行辐射校正、几何校正等预处理,以提高图像质量;(2)图像增强:运用直方图均衡化、对比度增强等方法,使图像更加清晰;(3)图像分类:采用监督分类方法,对遥感影像进行地质体分类;(4)地质体特征提取:运用几何形态、纹理特征等方法,提取遥感影像中地质体的特征;(5)地质问题分析:根据遥感图像分析结果,对实习地区地质问题进行探讨。

4. 野外实地考察在遥感图像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野外实地考察,验证遥感图像分析结果,并进一步了解实习地区的地质特征。

四、实习成果1. 实习报告根据实习内容和观察结果,我们撰写了实习报告,包括实习地区地质背景、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野外实地考察等部分。

2. 遥感图像分析结果通过遥感图像分析,我们发现了实习地区存在以下地质问题:(1)地层不整合现象;(2)断层发育;(3)岩性变化明显。

遥感地质制图发展趋势

遥感地质制图发展趋势

遥感地质学读书报告---遥感地质制图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指导老师:班级:姓名:学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信息工程学院2014年5月遥感地质制图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一、地质图与遥感制图地质图是一种反映某一地区地壳表层的地质构造特征的图件,内容包括各种地质体(地层、岩体、矿床)及地质现象(断层、褶皱等)的分布及其相互关系,这些内容按一定的比例尺和图例垂直投影到同一水平面就构成了某一地区的地质图。

按地质图的比例尺、范围及内容,一般可分为区域地质图、矿区地质图、构造地质图、第四纪地质图、水文地质图、工程地质图等。

地质图一般附有综合地层柱状图、剖面图等,可以反映地质构造的立体概念和发展过程。

遥感制图是把地质解译结果(包括地面检测资料)绘制绘制成图的工作。

二、地质图制图方法1.原始制图方法主要是依靠人工地面地质调查和查阅已有地质资料后的地质图制作。

2.计算机地质填图和制图。

3.由于遥感技术手段的飞速发展,现在遥感技术在地质制图中得到广泛运用三、遥感图像的地质解译遥感图像的地质解译包括对经过图像处理后的图像的地质解释,是指应用遥感原理、地学理论和相关学科知识,以目视方法揭示遥感图像中的地质信息。

遥感图像地质解译的基本内容包括:①岩性和地层解译解译的标本有色调、地貌、水系、植被与土地利用特点等。

②构造解译在遥感图像上识别、勾绘和研究各种地质构造形迹的形态、产状、分布规律、组合关系及其成因联系等。

③矿产解译和成矿远景分析在大比例尺图像上有时可以直接判别原生矿体露头、铁帽和采矿遗迹等。

但大多数情况下是利用多波段遥感图像(尤其是红外航空遥感图像)解译与成矿相关的岩石、地层、构造以及围岩蚀变带等地质体。

除目视解译外,还经常运用图像处理技术提取矿产信息。

成矿远景分析工作是以成矿理论为指导,在矿产解译基础上,利用计算机将矿产解译成果与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查资料进行综合处理,从而圈定成矿远景区,提出预测区和勘探靶区。

利用遥感图像解译矿产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找矿手段。

中国地质大学遥感图像解译实习报告

中国地质大学遥感图像解译实习报告

遥感图像解译实习报告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班级:学号:姓名:指导老师:***一.实习目的1.掌握遥感影像的目视解译方法和流程,能够对zy3影像和etm+影像进行目视解译。

2.学会建立实习区域土地利用类型解译标志。

3.学会arcgis与envi5.1软件的操作,进行数字化成图,制作专题图。

二.实习数据与软件1.实习数据:经过校正和融合之后的基准影像数据,2013年的zy3影像和etm+影像。

2.实习软件:Envi5.1与arcgis.三.实习内容(一)土地利用解译标志解译标志是只能够反映土地利用信息的遥感图像特征,它包括各类地块大小、形状、阴影、色调、纹理、图形、位置及相互关系等。

1.大小:指在二维空间上对各地类地块尺寸或面积的测量。

2.形状:指某一个地块的形态、结构和轮廓。

3.色调:指图像上各种土地利用状态的色彩或相对亮度。

4.阴影:指阳光被某种土地利用形式遮挡而产生的影子。

5.纹理:指通过色调或颜色变化表现出的各种土地利用状态的细纹或重复出现的图案。

6.图型:指以一定规律排列而成的某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图型结构。

7.位置及周围关系:指土地利用类型在空间上的分布,及相互间的关系,据此可以识别一些土地利用形式。

(二)目视解译流程(三)内业判读内业判读主要是解译人员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遥感系统知识、地理区域知识从遥感影像中提取遥感信息、反演地面原型的目视判读方法,然后绘制底图。

1.图像解译遥感解译的实质是个分类过程,即根据遥感图像的光谱特征、空间特征、时间特征,按照解译者的认识程度,或是自信程度和准确度,逐步进行目标的探测、识别和鉴定的过程。

首先确定一个目标或特征的客观存在,在更高一层的认识水平上去理解目标或特征,并把它粗略地定为某个十分普通的、大类别中的一个实体,再进一步根据图像上目标的细微特征,已足够的自信度和准确度,将上述识别的这个实体,划归在某一种特定遥感图像的解译是从遥感影像特征入手的,包括色调或颜色、阴影、大小、形状、纹理、图案、位置、组合等。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秭归实习报告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秭归实习报告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地貌学秭归实习报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信息工程学院遥感专业目录一、实习目的和意义 (3)二、秭归地区地形岩石特征 (3)三、地貌特征 (18)四、人文和经济特点 (23)五、结束语 (25)第一章、实习目的和意义野外地质实习是一种综合性的训练,目的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整个野外地质实习过程包括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描述、分析和讨论,查找相关资料或辅以一定的室内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最后按照规范格式要求撰写实习报告。

本次实习的任务是为了巩固与加强我们所学的《地质地貌学》的基本知识,加深学生们对地质学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与分析能力。

通过实习使我们具备以下几项能力:a)掌握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与要求步骤;b)掌握三大岩类的野外观察方法与描述内容以及地层系统的建立原则;c)掌握野外褶皱、断层等构造现象的识别、观察与描述;d)掌握野外相关地质图件的绘制与要求;e)具备一定的资料综合分析和整理能力,独立完成实习报告的编写,为以后的学习与工作打下坚实的地质学基础。

第二章、秭归地区地形岩石特征1、茅坪(实习基地)——湖景天成——滚装码头——木材检查站——茅坪(实习基地)(8月23日)目的:1.观察球形风化、岩浆岩的形成过程、成分2.观察岩浆岩的结构和颗粒大小3.观察岩浆岩的产状4.观察岩浆岩的岩脉侵入顺序5.岩浆岩和变质岩的接触关系6.变质岩的类型和成分7.变质岩的形成过程8.变质岩的成分辨别9.变质岩的构造描述与资料:球状风化为岩石出露地表接受风化时,由于棱角突出,易受风化(角部受三个方向的风化,棱边受两个方向的风化,而面上只受一个方向的风化),故棱角逐渐缩减,最终趋向球形。

这样的风化过程称球状风化。

岩浆岩主要有侵入和喷出两种产出情况。

侵入在地壳一定深度上的岩浆经缓慢冷却而形成的岩石,称为侵入岩。

侵入岩固结成岩需要的时间很长。

地质实习报告个人总结武汉

地质实习报告个人总结武汉

地质实习报告个人总结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秭归地质实习中,我有幸参与了多种地质实践活动,获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知识。

回顾这次实习,我深感收获颇丰,不仅加深了对地质学理论的理解,还锻炼了实践操作能力,更培养了我团队合作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首先,实习让我对地质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不同类型的岩石、地层和构造。

通过实地观察和采集样本,我了解了岩石的形成过程、地层的分布规律和构造的运动特点。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方法,了解了地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实践,使我对地质学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为我今后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实习锻炼了我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需要进行实地考察、测量和数据采集。

通过与团队合作,我学会了使用地质工具和仪器,如水准仪、无人机和地质钻机等。

在实地考察中,我掌握了地形图的绘制方法和地质剖面的测量技巧。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我学会了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这些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使我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更加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实习还培养了我团队合作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需要分组进行实地考察和数据采集。

与团队成员密切合作,我学会了倾听和沟通,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在野外工作中,我们面临恶劣的天气和艰苦的环境,但大家相互鼓励、共同克服困难,展现了地质学子的坚韧精神。

这种团队合作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将对我今后的工作和人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最后,实习使我对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和科学思维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不仅学习了地质学的理论知识,还了解了地质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前沿动态。

通过与导师和同学们的交流和讨论,我学会了如何提出科学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和分析数据。

这些研究方法和科学思维的培养,为我今后的学术研究和创新工作打下了基础。

总之,在这次秭归地质实习中,我获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知识,锻炼了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了我团队合作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深化了我对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和科学思维的认识。

遥感地质学读书报告

遥感地质学读书报告

遥感地质学读书报告第一篇:遥感地质学读书报告环形影像的油气勘探应用摘要:遥感技术是对卫星遥感图像进行处理、解译, 从而获得所需信息的一种技术, 因此被广泛用于地质研究、矿产普查及环境检测等领域。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油气勘探, 不仅形象, 具有宏观性, 而且能在较大区域内进行研究, 比较适用于早期的油气资源调查。

在对油气盆地应用遥感技术进行油气资源调查过程中, 利用TM 图片的线性影像、环形影像所反映出来的地质特征并通过与已知油气区对比, 建立了影像地质特征与含油气区分布之间的关系, 预测了该地区有利含油气区。

通过对其线性影像与环形影像的解译, 为预测油气藏的分布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遥感环形影像油气勘探1.概要通过遥感图像解译得到了环形影像, 对于环形影像的地面采样和室内化探测定分析确认了环形影像是对油气地表异常的反映。

进一步验证了环形影像在遥感油气勘探中的作用。

2.环形影像的解译和分析自卫星遥感问世以来,人们发现在图像上普遍存在着色调、水系、地貌、影纹、植被等,显示出圆形、准圆形、环形、准环形或未封闭的弧形影像,我们称为环形影像或环形形迹。

构成地表的环形影像因素很多,有的是人类工程,如圆形或环状水库、人造林、某些军事工程等;有的是自然地理地貌构成的环状山脊、环状水系、环形湖泊等;有些是地质体、地质构造构成的;还有的是宇宙成因的,如陨石坑等,根据航天考察拍摄的月球、火星、木星等星体照片表明,环形影像不仅发育于地球表面,而且广泛发育于太阳系的其它星体,当前有关科学家认为其它星体的环形影像是天体碰撞的遗迹。

环形影像是遥感勘探油气最重要的怀疑标志。

遥感勘探油气是建立在烃类微渗漏存在的理论基础上的。

微渗漏理论认为, 深埋于地下的油气藏中的烃类物质及其伴随物通过渗透运移、水动力运移、扩散运移, 以上覆盖层的断裂、节理、孔隙、微细裂隙等为通道运移至地表, 引起岩石、矿物、土壤等发生蚀变, 于是在油气藏的上方形成一个还原环境柱状体, 产生遥感影像上的色调异常或影纹异常等蚀变晕。

遥感地质学读书报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遥感地质学读书报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遥感地质学》地质解译读书报告名: 011101指导老师:号:20101002198日 期:2014年1月4日级: 张旺牛目录、解译目的.二、解译原则.1. 从整体到局部、先已知后未知、先易后难2. 先岩石、地层,后构造,最后矿产解译 三、图片解译. 四、解译结果. 1.岩石地层解译 2.构造解译3. 河流地貌解译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申国踰学側)儷觑购斓嶽懈五、心得体会.原则更为重要。

岩性解译普遍认为比构造解译难度大, 有时也可以先构造,后岩性解《遥感地质学》地质解译读书报告解译目的通过学习张旺生老师讲解的《遥感地质学》,我知道了遥感图像客观地真实地记录了地表地物的各个地物特征和综合的景观特征, 从本质上来讲,记录了地表地物的光谱特征和空间特征。

地物的光谱特征在图像上以不同的色调得以显示出来, 们本身的成分、颜色、结构构造及其性质的不同,而且有不同的光谱特征,因此在图像可以以不同的色调或者颜色显示出来, 地物的空间特征指地物的外表特征, 如地物的几何形态大 小、地貌、水系、植被等,在图像上如实的表现出来,不同的地物由于它们的的成份、结构 构造、性质的不同,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不同,构造背景不同,而具有的不同地貌、水系、 植被等影像特征,所以人们可以利用色调、形态大小、地貌、水系、植被等影像特征识别和区别各种地物、地质体、地质现象及其特点,获取地质信息。

此次解译,通过完成作业,也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二、解译原则1. 从整体到局部、先已知后未知、先易后难先从研究区整个范围入手,进行粗略的解译,了解研究区的岩石、地层分布及构造的基本特点,然后选择对地质情况较熟悉或掌握资料较多的地区进行详细的解译,在解 译过程中,对影像清晰、解译标志明显的内容优先解译, 对解译标志欠佳的内容后解译, 在已知区进行详细解译的基础上,然后在扩大到未知区解译。

2. 先岩石、地层,后构造,最后矿产解译多种构造行迹是通过岩石地层反应出来的,岩石、地层是构造研究的基础。

遥感地质学读书笔记

遥感地质学读书笔记

《遥感地质学》读书笔记遥感,泛指从遥远处感知,泛指各种非接触的、远距离的探测技术 .是指使用某种遥感器,不直接接触被研究的目标,感测目标的特征信息(一般是电磁波的反射或者发射信息),经过传输、处理,从中提取人们感兴趣的信息。

遥感技术为人类观测地球表层系统的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以及各圈层之间的动态变化、相互作用、相互关系提供了全面、系统、快速、准确的信息获取手段,它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为地学研究、地质工程等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本学期所学《遥感地质学》主要掌握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遥感的基本原理,遥感数据,遥感成像原理与遥感图像特征,遥感图像处理,遥感数字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地质解译标志的建立以及遥感地质图像的判读等等。

1.概述遥感地质学是在地质与成矿理论指导下,研究如何应用遥感技术进行地质与矿产资源调查研究的学科。

是遥感技术与地球科学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

它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和表层地质体(岩石、构造…),研究目的是有效识别地质体的物性与运动状态,服务区域地质调查、地质构造研究、矿产资源勘查、环境与灾害地质监测等工作。

有人说遥感资料是别人赠送给地质学者的礼物,人们可利用地表各种特征信息--影像特征与地质体、地质现象的直接关系和内在的相关关系进行地质研究,还可用外推法、对比法等逻辑推理方法,与物探资料结合的方法推测地球深部情况,通过地质分析及与地、物、化等多源地学信息综合分析,进行成矿预测,扩大矿产远景区段。

遥感地质学具体研究内容主要有:1.各类地质体的电磁辐射(反射、吸收、发射)特征及其测试、分析与应用;2.遥感图像的地质解译与编图;3.遥感数字资料的地学信息提取原理与方法;4.遥感技术在地质各个领域的具体应用和实效评价。

遥感地质,是综合应用现代遥感技术来研究地质规律,进行地质调查和资源勘察的一种方法。

它从宏观的角度着眼于由空中取得的地质信息,即以各种地质体对电磁辐射的反应作为基本依据,结合其他各种地质资料综合分析,判断一定地区内的地质情况。

遥感专业秭归实习报告

遥感专业秭归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遥感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地理信息科学、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灾害预警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为了提高遥感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加深对遥感理论知识的理解,我们一行人于2023年8月,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秭归产学研基地开展了为期两周的野外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操作和理论学习,使学生掌握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熟悉遥感数据的获取、处理与分析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习基地简介秭归产学研基地位于长江三峡库区,占地面积90.84亩,分为教学区和科研区两期建设。

教学区以教学为主,包括综合楼、学生公寓、食堂等设施;科研区以科研为主,包括专家楼、实验楼等设施。

基地内实践教学区内地层出露连续完整,三大岩类发育完全,褶皱与断裂等构造现象丰富,是开展遥感实习的理想场所。

三、实习内容与过程本次实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遥感数据获取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遥感影像的获取方法,包括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和无人机遥感等。

通过实地操作,我们掌握了不同遥感平台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并成功获取了多源遥感影像数据。

2. 遥感数据处理在数据处理方面,我们学习了遥感影像的预处理、几何校正、波段合成、图像增强等基本方法。

通过实践,我们掌握了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技巧,并成功完成了遥感数据的预处理工作。

3. 遥感图像分析在遥感图像分析方面,我们学习了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特征提取、分类识别等基本方法。

通过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我们掌握了遥感技术在土地覆盖、植被监测、灾害评估等方面的应用。

4. 实地考察与案例分析在实地考察方面,我们参观了三峡大坝、链子崖等著名地质景观,了解了地质构造、地貌特征等地质知识。

同时,我们还参观了张家冲小流域的水土流失实验小区,学习了遥感技术在水土流失监测中的应用。

5. 团队合作与交流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分组进行任务分工,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了实习任务。

通过团队交流,我们提高了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关于遥感在地质方面应用的感想

关于遥感在地质方面应用的感想

读《现代遥感技术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论文有感本学期,我们学习了遥感地质学这门课程,明白了遥感的基本原理以及遥感在地质方面的一些应用,还在实验课上学会了运用软件处理遥感图像的方法。

总的来说,很喜欢遥感这门课程,尤其在实验课上自己独自完成作业,很有自豪感。

所以,最后在写论文读后感的时候,找了很多,也看了很多。

最后选择了我院钱建平前辈发表的《现代遥感技术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这篇论文。

文章论述了现代遥感技术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包括遥感岩性识别、矿化蚀变信息提取、地质构造信息提取和植被波谱特征的找矿应用等;总结了遥感地质找矿技术的若干新发展,即多光谱遥感蚀变信息提取技术、高光谱遥感技、遥感生物地球化学技术,以及它们在地质找矿应用中的新发展;对遥感技术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提出了几点认识及展望。

一遥感技术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1.遥感岩石矿物识别岩石、矿物的光谱特征研究是利用遥感数据提取岩性信息的基础。

岩性识别主要是应用图像增强、图像变换和图像分析方法,增强图像的色调、颜色以及纹理的差异,以便能最大限度地区分不同岩相、划分不同岩石类型(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或岩性组合。

遥感岩石矿物识别在区域地质填图工作中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2. 矿化蚀变信息提取围岩蚀变是含矿热液与围岩相互作用的产物,围岩蚀变的类型与围岩的化学成分、相关的矿床类型关系密切。

围岩蚀变的范围通常大于矿化的范围,围岩蚀变可作为有效的找矿标志。

常见的围岩蚀变有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高岭土化、云英岩化、青磐岩化、夕卡岩化和褐铁矿化等。

目前应用的数据源主为多光谱TM,ETM+,ASTER数据以及少量高光谱与微波遥感数据等,其中应用最多的是ETM+数据源。

3. 地质构造信息提取野外地质观察表明,矿化蚀变带总是沿一定的地质构造分布,构造是成矿的重要控制因素,对内生矿床尤为重要。

地质构造信息的提取主要是线性影像和环形影像的解译。

针对不同的成矿构造环境条件,可以提取不同的成矿构造信息。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课程设计报告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课程设计报告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课程设计报告学生姓名:孙国欢班学号:113131-05指导老师:高伟、王红平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信息工程学院2016年2月目录§1课设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课设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算法原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结果分析 (7)§5课设感想 (9)§1课设要求加深对遥感图像处理课程教授的典型算法的理解,使用高级程序语言完成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不得直接在商用软件上做二次开发。

§2 课设内容(一)课程实验(20分)1、图像数据显示此次实习要求在Demo原型系统中增加对图像数据的显示,具体说明如下:a) 至少支持Tiff格式图像的显示b) 完成RGB合成显示、灰度显示和索引显示的功能c) 完成至少2种的增强显示方式:如:正规化显示、均衡化显示、自适应显示等。

d) 完成基本统计量计算以及直方图统计功能。

(二)课程设计内容(60分)1. 图像几何校正图像几何校正的实现是在准备的控制点数据基础之上,计算图像的转换系数,进而对图像进行重采样,完成图像的几何校正算法。

此部分功能要求:a) 要求实现多项式校正的算法,至少完成一阶多项式,对多阶多项式可尝试。

b) 重采样方式要求完成最邻近、双线性和三次立方卷积3种重采样方法c) 要求对重采样方式和多项式阶数能够设置2.实现影像空域滤波的功能。

主要功能如下:a)能选择输入影像数据文件;b)能定制滤波核大小和数值;c)能选取输出的影像数据文件。

3. 图像分类a) 要求实现至少一种分类算法。

b) 监督分类的AOI区选取可借助于其他系统选取的AOI区信息c) 若采用非监督分类,要求使用ISODATA算法予以实现d) 要求能以不同颜色来区分显示不同类的像元§3算法原理此次课设主要针对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课程中教授的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的方法与原理进行计算机高级程序语言的实现。

遥感地质学读书报告

遥感地质学读书报告

环形影像在鄂尔多斯盆地环形构造中的应用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煤、铀矿等多种能源矿藏(床)同盆共存, 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规律。

根据鄂尔多斯盆地的地质概况, 对该地区的遥感数据进行影像合成。

从合成的遥感影像图中识别出鄂尔多斯盆地内、中、外三个环形构造, 为该地区多种能源矿藏(床) 的富集定位研究以及协同勘探提供参考。

关键词: 遥感影像地图; 鄂尔多斯盆地; 环形构造; 遥感影像融合引言:引言:环形构造在常规地质图上是一种罕见的构造形态,它是人们探入研究和广泛使遥感图象之后才逐渐被认识的。

环形构造是遥感图象上通过影象的色调、形态、水系等表现出来的大小不同的圆形、椭圆形、弧形及多边形等形状的图象,并有一定的分布规律,与地质构造关系密切。

在某个地区或地带,既可能出现几种不同形态的环形构造相互叠、相互干扰和相互穿插,也可能仅仅出现单一的环形构造。

据陕、甘、宁、青地区强震构造环境的研究,大多数强震震中既与线性构造(指活动断裂带)有关,也与环形构造密切相关。

一、鄂尔多斯盆地环形构造的标志所谓环形构造是指在地表上出现围绕某一中心或类核心区,呈连续或断续的弧形、 环形、放射状分布的同代、异代的地质体或地质构造现象,它有正向和反向的,其规模 不一,形态各异,有圆形、椭圆形及圆锥形,乃至等轴多角形[2]。

据此,我们利用1:10000 航片、美国陆地卫星2一号拍摄的4、5、6和7波段的1:100万有关卫星影象、1,10万地形图和1:20万地质图进行解译、对比分析,结果在冀东地区发现7个环形构造轮廓,暂取 多为A 、B 、C 、.DE ’、F`)和G 区(图`),其中E 区是活化构造。

就A 、B 和D 区环形构造的标志,择其要者分述如下:水系分布与组合的特点。

本区河流很多,如滦河、青龙河、还乡河和洋河等。

这些水系及其分水岭在A 、B 和C 区呈辐射形分布,这显示其地下守状构造近期抬升的迹象,它们在D 区呈辐聚形分布,这表明其地下盆状构造近期沉陷的趋势。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遥感解译与制图实习报告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遥感解译与制图实习报告

遥感解译与制图实习报告
学生姓名:国欢
班学号:113131-05
指导老师:肖启芝
中国地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2015年11月
实习过程
遥感图像解译实习指导一
一、实习任务:
1.熟悉各种典型地物的光谱曲线
2.对遥感影像进行判读,建立典型地物的解译标志
3.运用Erdas软件的空间建模功能提取TM影像中的水体
二、实习目标以及用时:
1 .熟悉遥感软件的光谱读取与显示功能
2 .熟悉人工判读的程序;
3. 掌握人工判读的工具;
4.影像处理之工具使用;
5. 掌握解译标志的建立过程,并能对影像中的地物进行解译标志的建立
6 .运用遥感软件提取影像中的植被指数
7 .运用Erdas软件的空间建模功能提取TM影像中的水体
三、教学方式:
由老师说明方法并举例,由同学实际执行判读,并完成实习报告。

四、使用器材:
1.ENVI系統
2.遥感影像 3 ERDAS软件系统
任务1:运用ENVI软件观察影像中不同地物的光谱曲线
这个实验使用的文件是pingjie.img,打开文件后通过Tools->Profiles->Z profile(spectrum)获得不同地物点的光谱曲线结果。

不同地物点的光谱曲线
随机点的光谱曲线输入点坐标搜集点的光谱曲线
任务2:市TM影像解译实习
这次影像实习主要对市的ETM数据进行解译,提取出主要的地物覆盖类型。

这次试
验使用的文件是pingjie.tif,我选取的波段组合是R:4 G:3 B:2。

它的主要的步骤是数据层叠加---选择典型样区(ROI)---保存典型地物图片---获得判读标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遥感地质学》地质解译
读书报告
姓名:杜勇
班级:011101
学号:20101002198
指导老师:张旺生
日期:2014年1月4日
目录
一、解译目的............................................................. - 2 -
二、解译原则............................................................. - 2 -
1.从整体到局部、先已知后未知、先易后难................................. - 2 -
2.先岩石、地层,后构造,最后矿产解译................................... - 2 -
三、图片解译............................................................. - 3 -
四、解译结果............................................................. - 3 -
1.岩石地层解译 ........................................................ - 4 -
2.构造解译 ............................................................ - 4 -
3.河流地貌解译 ........................................................ - 5 -
五、心得体会................................................ 错误!未定义书签。

《遥感地质学》地质解译读书报告
一、解译目的
通过学习张旺生老师讲解的《遥感地质学》,我知道了遥感图像客观地真实地记录了地表地物的各个地物特征和综合的景观特征,从本质上来讲,记录了地表地物的光谱特征和空间特征。

地物的光谱特征在图像上以不同的色调得以显示出来,不同的地物、地质体由于它们本身的成分、颜色、结构构造及其性质的不同,而且有不同的光谱特征,因此在图像可以以不同的色调或者颜色显示出来,地物的空间特征指地物的外表特征,如地物的几何形态大小、地貌、水系、植被等,在图像上如实的表现出来,不同的地物由于它们的的成份、结构构造、性质的不同,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不同,构造背景不同,而具有的不同地貌、水系、植被等影像特征,所以人们可以利用色调、形态大小、地貌、水系、植被等影像特征识别和区别各种地物、地质体、地质现象及其特点,获取地质信息。

此次解译,通过完成作业,也是一次较为正规的遥感的思维处理图片的训练、培养我们实际的动手能力、并检查我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二、解译原则
1.从整体到局部、先已知后未知、先易后难
先从研究区整个范围入手,进行粗略的解译,了解研究区的岩石、地层分布及构造的基本特点,然后选择对地质情况较熟悉或掌握资料较多的地区进行详细的解译,在解译过程中,对影像清晰、解译标志明显的内容优先解译,对解译标志欠佳的内容后解译,在已知区进行详细解译的基础上,然后在扩大到未知区解译。

2.先岩石、地层,后构造,最后矿产解译
多种构造行迹是通过岩石地层反应出来的,岩石、地层是构造研究的基础。

内生、外生矿产与某一类的岩石或地层、构造有着紧密的关系。

含矿岩系的蚀变岩石、控矿构造是重要的成矿条件及找矿的解译标志,因此图像解译先岩石、地层,后构造,最后矿产解译,尤其是应用大比例尺图像解译,图像的分辨率高,岩性解译效果好,这一解译原则更为重要。

岩性解译普遍认为比构造解译难度大,有时也可以先构造,后岩性解
译,或者岩性、构造解译穿插进行,最后在矿产解译。

三、图片解译
这次老师给我的解译主要任务是对下图的黑白航空照片,对其进行综合的地质解译,解译的内容如下图所示,从这张黑白的航空照片中可以清晰的看见地质体和地物标志,对其浅显的内容解译难度不大。

但是对其深层次的内容难度就很大了。

航片:22
四、解译结果
通过对本张航片认真的阅读,并参考老师的讲课课件和回忆老师上实习课上的一些解译技巧,以及参考同学的意见,对本张航片有了初步的理解,并作出初步解译,从整个航片上来看,图中存在着不同的岩性,较为明显的断裂构造,清晰的地貌现象和一些标志物,例如水系等,针对每一种现象,下面我们做详细的阐述:
整体是南高北低,西高东西,下面将分成以下几点分述:
1.岩石地层解译
我们从图上可以清晰的看出图中所有的岩性均为沉积岩,属于地层的东西,很容易可以看出有三种截然不同的岩性,由于航片的分辨率有限,我将其初略的分成灰岩、砂岩,砾岩、泥岩,粉砂岩三大块。

在图中的西南方向,南部的大片地区都以峰林、峰丛的形式出现,是点性的碳酸盐岩标志,但是未看见有刀砍纹,故将其定成灰岩;至于纯度不明。

而在图片的北部和西北部,未见有河流发育,也未见有植被的生长,而且山的顶部都比较的平缓,故将其定成砂岩、砾岩;在图片的东侧有属于第四纪较为发育的地块,有植被,有河流,河流中可以看见河漫滩、心滩、河流阶地这样的地貌一般只有泥岩、粉砂岩等第四纪地层中发育。

还可以根据鲍马序列将其先后顺序分出来,砂岩、砾岩最早;粉砂岩、泥岩其次;灰岩最后。

图1:地层
2.构造解译
把岩石和地层的关系搞明白以后,从图片中我们不难看出有三期较为明显的断裂构造,它们的交切关系也很明显,将所有大的断层已经标出如图所示,主要分成三期,最早的为近东西向的断层F5;其次为近北东向的断层F4;最晚的是北西向的断层F1、F2、F3。

F1、F2、F3三条是同一构造成因所致,可以清晰的看出灰岩的错动关系,可以推断出这三条断层是左行走滑断层,F4是右行走滑断层,而F5的断层性质不明确。

其实对于F4、F5两条断层的先后关系不是一定的,也有可能是F4最早。

至于其他的构造现象由于此张航片提供的信息有限,不能读出。

图2:构造
3.河流地貌解译
在图中有一条曲流河,河道较宽,根据地形南高北低可以推测这条河流是由南向北流的,而且没有见到支流,说明河流处的岩性为透水性较差的泥岩,泥灰岩之类的。

现在讲述三个十分明显的河流地貌:1.心滩:在河流的转弯处的靠近凹岸处,呈红薯状;2.河漫滩:在河
流的拐弯处的凸岸出,拉的占线较长,呈一个鱼型,河漫滩的色调较浅,呈白色,说明其成分为砂岩,石英的含量较高;3.河流阶地:在此处河流阶地分成三个阶地,如图所示,由东向西分别为第三阶地、第二阶地、第一阶地。

其他的河流地貌现象看不出来。

图3:河流地貌
遥感解译责任表
五、心得体会
这个学期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来学习张旺生老师教授的这门《遥感地质学》,通过这两个月的学习,我知道了遥感在地质领域能够发挥的作用,更加知道了其的强大作用。

我在大学四年其间也跟随老师和单位做过一些地质调查和矿产普查的工作,但是都未用到遥感,还是一个劲的野外满地跑,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可能还不能很好的做到项目预期的效果,我在想,如果能够像张老师讲的那样,先进行遥感分析,在进行野外验证,这样的话就能省去很多的人力和物力,同时还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遥感的课程课时量听张老师说由于淡化专业的原因,现在的课时量仅为原来的五分之一,我们学习的同时也倍感吃力,我们现在直接就是讲应用,而且课时短,我们吸收的也很慢,我在想,如果能够增加课时量和实习的次数,我们的解译效果更好。

在最后,同时要感谢张老师的亲身授教,张老师已经近退休的人了,但是无论是实习课还是理论课都能尽职尽责,他的亲身故事更加让我觉得我们这代地质人轻松了很多,但是依旧要感到责任的重大,再次感谢张老师,祝他身体健康,每天都有好的心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