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发展历程商周
中国文化的各个时期
![中国文化的各个时期](https://img.taocdn.com/s3/m/8cdd1a97c850ad02df80415c.png)
中国文化的各个时期1.三代(夏商周):中国古代文化的雏形开始形成,可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源头”,与这个源头联系比较密切的文化热点就是“夏商周断代工程”。
仅就中国文化“源头”看,重点掌握三个方面:—是记录和传播文化的载体趋向成熟----文字(甲骨文),形成了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
二是创立了记录时间的方法——干支纪日法,中华民族对历史的变迁有了明确的时间观念。
三是形成了认识世界的哲学方法——《易》。
重点是古人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突出代表。
2.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文化的全面奠基时期。
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灵魂”,产生了中国古代文化两位杰出的“形象代言人”:老子和孔子。
反映了古人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几类不同的思考,主要是儒家思想、墨家思想、道家思想和法家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
3.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和发展时期。
科技文化大发展,统一性与多样性向结合,奠定了中国科技文化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为后世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个时期的文化体现了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建立之初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和统一王朝的恢弘气度。
突出代表:气势雄伟的万里长城(长城精神)、威武气派的秦始皇兵马俑和贯通古今的《史记》,思想上的大—统。
尤其是《汉武大帝》的热播,与之有关的内容应引起一定的重视。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秦汉文化高潮过去后的平淡”,相对于前一个阶段,少了些气势,多了些平淡与细腻。
具体表现:文化科技继续进步,思想方面儒、道、释开始互相渗透,佛教盛行、艺术异彩纷呈,具有鲜明的民族融合特色。
5.隋唐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带来古代文化的全面辉煌。
兼收并蓄、全面辉煌、泽被后人、影晌周边,世界领先、地位突出(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中国古代文化辉煌的代表。
6.宋元时期:中国古代文化的又一高峰。
中国传统科技的代表四大发明中有三大发明在这个阶段,商品经济对文学艺术的影响凸显,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中的新现象,应引起重视。
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115f5f4a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ec.png)
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华文化,是指中国自古以来形成的文化体系,包括文学、哲学、历史、艺术、宗教等多个方面。
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本文将从史前时期、夏商周、春秋战国、汉唐宋元明清五个时期入手,探讨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一、史前时期史前时期是中华文化的起源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化主要表现在神话传说、文字、礼仪等方面。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中国的文字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大约在公元前6000年左右,当时的文字主要是象形文字和指事文字,用于记录祭祀、祈福、祷告等活动。
此外,史前时期的中华文化还表现在礼仪方面,如祭祀礼仪、婚丧礼仪等,这些礼仪传统也一直延续至今。
二、夏商周夏商周是中华文化的初步发展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化主要表现在政治制度、文学艺术、哲学思想等方面。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是以王权为核心的封建制度,这种制度体系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
文学艺术方面,夏商周时期的诗歌、乐曲、绘画等艺术形式已经初步形成,如《诗经》、《周礼》等。
哲学思想方面,夏商周时期的儒家、道家、墨家等学派已经开始形成,这些思想对后来的中华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是中华文化的高峰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化主要表现在文学艺术、哲学思想、科技发展等方面。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艺术表现在《诗经》、《楚辞》、《左传》、《史记》等文献的产生,这些文献对中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哲学思想方面,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道家、墨家等学派已经形成,这些思想对后来的中华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科技发展方面,春秋战国时期的冶铸、农业、水利等领域都取得了重大进展,这些成果为后来的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汉唐宋元明清汉唐宋元明清是中华文化的传承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化主要表现在文学艺术、哲学思想、科技发展等方面。
汉唐宋元明清时期的文学艺术以诗歌、小说、戏曲等形式为主,这些作品对中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019fb773af1ffc4ffe47acc5.png)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历程一、上古:中国文化的产生上古(一般指夏商周)是指几百万年以前,至有文字记载以前的历史阶段。
(殷商之前)在中国传统文化史上,我们可以把上古界定为:170万年前至殷商的4000多年前这段时期。
在这个时间段内,人类的进化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即拉玛古猿、南方古猿、直立人(猿人)、早期智人(古人)和晚期智人(新人),这是世界人类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1、中国人的起源:广义的文化是指“人化自然”,或叫“自然的人化”,因此有了人就有了文化。
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文化史,中国文化的起源应该从中国人的起源说起。
(一)170万年前的元谋猿人迄今为止,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猿人”。
经科学家研究,元谋人距今已有170万年。
元谋人更象古猿。
他们在密林中采摘果实,追猎野兽,还能蹒跚直立行走。
(二)五十万年前的北京猿人1927年以来,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内陆续发现了不少猿人的牙齿、头盖骨、肢骨等化石,这种猿人被称作“北京猿人”。
在距今四五十万年前,北京猿人为了抵御灾害和获取生活资料,不得不几十个人结成一个群体在一起生活,形成原始群。
他们白天采摘果实猎取野兽,到晚上返回龙骨山的山洞里,边烤火边休息,边用简单的语言和手势交谈。
(三)1.8万年前的北京山顶洞人1933年,在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顶部发现了距今1.8万年以前的人类遗骨化石。
这种人被称为“山顶洞人”山顶洞人比北京猿人有了很大进步。
山顶洞人的文化生活比较丰富,有了装饰品。
从猿到人是生命物质所实现的质的飞跃,而文化就是在这种转变中被创造出来的。
70年代以来,人类各个发展阶段的丰富材料在我国相继发现,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在人类起源的各个环节中唯一没有缺环的国家。
根据人种学分类,中国人属蒙古人种,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具有典型的蒙古人的特征。
从猿到人是生命物质所实现的质的飞跃,而文化就是在这种转变中被创造出来的。
在古代人们对人类的起源是缺乏研究的,于是就有了盘古开天地,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淮南子》、《山海经》)。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中的发展定型阶段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中的发展定型阶段](https://img.taocdn.com/s3/m/24d38ea3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a9.png)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中的发展定型阶段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中的发展定型阶段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发展历程,形成了多个历史阶段和定型特征。
《夏商周的更替与文明发展的演变》
![《夏商周的更替与文明发展的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ff222556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fb.png)
《夏商周的更替与文明发展的演变》古代中国历史上的夏、商、周三个朝代,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这三个朝代相继兴起和更替,见证了中国古代社会从原始部落向国家文明的转变,展现出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
夏朝的兴起与特点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传说中由大禹建立,是中国史前文明向史书记载的过渡时期。
夏朝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青铜器,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提升,文字的出现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商朝的繁荣与衰落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封建王朝,商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
商朝的兴盛时期,商人与手工业者的阶级逐渐形成,青铜器制作技术达到了高峰。
然而,商朝后期因为统治者腐败和社会矛盾激化而走向衰落。
周朝的建立与文明的继承周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古代社会从部落联盟向封建王朝的转变,周文王建立了封建制度,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基础。
周朝时期,礼乐教化开始兴盛,儒家、道家等思想开始形成,中国古代文明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夏商周三代的更替,标志着中国古代文明的不断发展和演变。
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传承,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中国社会发展方向。
文明的传承和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各个朝代在这个过程中相互借鉴、发展,最终形成了中华文明的独特风貌。
古代中国的夏商周三代,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国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这一时期的历史演变和文明发展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变迁和发展规律,也能够更好地把握当下社会的发展方向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夏商周三代的更替,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重要历史节点,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后世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华文化的历史演变
![中华文化的历史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15861446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2e.png)
中华文化的历史演变中华文化的历史演变可以追溯到距今5000多年的中国文明起源时期。
自那时起,中华文化经历了多个阶段,包括夏商周三代、春秋战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和秦汉时期。
夏商周三代(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这一时期是中华文明奠基时期,又是中国古老文明形成特色时期。
这一时代的典型特点是农耕国家的形成和家天下的固定,以及形成了以中原文明为核心的中华文明。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1年—公元前221年):这是中华文明正源生成的时代。
这个时代的特点是凡有血气皆有争心,形成了影响后世两千多年的思想、制度、文化、军事、政治、艺术思想。
可以说,没有春秋战国时代,就没有后世的中华文明。
魏晋南北朝时代(公元220年—公元589年):这个时期是社会大动荡、民族大融合的时期。
北方汉人开始大规模南迁,使南方得到开发,促进南方经济的发展,同时北方少数民族不断被汉化,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今日我国多民族特性始于此时。
秦汉时期:秦朝(前221年-前207年)、西楚(前206年-前202年)、汉朝(前202年-8年)、新朝(8年-23年)、玄汉(23年-25年)、东汉(25年-220年):这一时期是秦汉时代文化模式奠基时期,奠定了中国近两千年来文化的基础,又有其时代特色。
秦汉时期中国人的精神风尚业已形成。
自秦汉以后,华夏族对外的殖民与扩张多集中于东方与南方,与长城以外的地区多为征伐、邦谊与交流。
这种关系唯一的例外是在西域丝绸之路沿线地带。
远洋航行在此时也开始出现。
随着丝路的开通,各种异国产物源源不断的进入中国,至今已成中国土产,例如葡萄、石榴、芝麻、豌豆、蚕豆、核桃、黄瓜、香菜、大蒜、苜蓿、生姜等。
由于西域风俗的盛行,中国文化得到极大丰富。
诸如舞蹈、杂技、鼓吹乐等纷纷传入中国。
骆驼、石狮、辟邪、天鹿等怪兽造型也传入中国。
隋唐时期(公元581年—公元907年):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高峰期,也是中华文化的繁荣期。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8e40b83e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cc.png)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历程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夏、商、周三代。
以下是对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历程的详细描述:1. 夏、商、周时期(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56年):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夏朝人民在农业、陶瓷、纺织、建筑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
商朝时期,青铜器的制作技术得到了显著发展,同时冶铁技术也开始出现。
周朝时期,铸造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出现了许多有关农业、医药、天文等方面的著作。
2.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的黄金时代。
在冶金方面,铁器的制作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还出现了铸铁技术。
在农业方面,水利工程得到广泛应用,如灌溉系统的建设。
在医药方面,出现了《黄帝内经》等重要著作。
同时,这一时期还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思想家和科学家,如孔子、墨子、韩非子等。
3.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秦朝统一中国后,推行了一系列科技发展政策,如修建了万里长城和灵渠,推动了冶铁和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汉朝时期,农业生产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同时还出现了造纸术、指南针等重要发明。
在医药方面,出现了《神农本草经》等重要著作。
4.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这一时期中国科技文化发展进入了一个相对低迷的阶段。
由于战乱频繁,科技发展受到了较大影响。
然而,这一时期仍然有一些重要的科技进展,如南朝梁代的陶瓷技术、北朝的造纸术。
5. 唐宋元明清时期(公元618年-1912年):这一时期中国科技文化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
在农业方面,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农具和农业技术,如水力碾米机、提水机等。
在航海方面,中国的航海技术得到了重要发展,如郑和下西洋。
在冶金方面,出现了许多新的合金材料和冶炼技术。
在医药方面,出现了《本草纲目》等重要著作。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历程经历了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以及唐宋元明清等不同时期的发展。
中华文化的演变历程
![中华文化的演变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88ba91f7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97.png)
中华文化的演变历程一、初创时期(约5000年前)中华文化的演变可以追溯到距今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那时候的中国是一个农耕社会,人们开始使用石器、陶器,并开展了农业活动。
在这一时期,中华文化初露端倪。
二、夏、商、周时期(约4000年前-256 BC)夏、商、周是中国历史上的三个重要朝代,对于中华文化的演变有着深远的影响。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由大禹建立。
商朝是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商朝的文字用于记录商业和宗教事务。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周朝的礼乐制度对后世影响巨大。
三、春秋战国时期(770 BC-221 BC)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分水岭之一,这一时期诞生了许多著名的思想家和学派,如孔子、孟子、荀子、墨子等。
他们的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世儒家思想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四、秦汉时期(221 BC-220 AD)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对后世影响深远。
汉朝则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和演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这一时期,汉代文化的兴盛,如汉字的发展、古代诗词的繁荣等,为后世中华文化奠定了基石。
五、魏晋南北朝时期(220 AD-589 AD)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频繁的时期,但也是中国文化多样性发展的时期。
佛教的传入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道教、佛教与传统儒家思想的融合,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文化背景,对后世文化形态产生了重要影响。
六、唐宋元明清时期(618 AD-1912 AD)唐、宋、元、明、清是中国历史上的五个重要朝代,这一时期是中华文化的鼎盛时期。
唐朝被誉为“盛世”,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化人物和文化成就。
宋朝是中国古代科技最发达的时期之一,文化繁荣达到高峰。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蒙古族政权,元代中原文化和蒙元文化相互融合。
明清时期,中国经历了明朝的辉煌和后来的清朝的封闭,中国文化在此期间较为保守,但仍有独特的发展。
最新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分为四个大的时期
![最新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分为四个大的时期](https://img.taocdn.com/s3/m/c333548accbff121dc368341.png)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分为四个大的时期(四大阶段):12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孕育期341.时间:原始社会时期:从最早的原始文化算起,中国文化已有200万年的历5史。
6大约在距今7000年前,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
农业、制陶、石器的磨制与钻孔,7是新石器时代三大文明成就。
82.原始艺术与原始宗教:9原始艺术主要有:模仿劳动动作的舞蹈,以及陶塑、陶绘和木雕、骨雕。
10原始宗教主要有: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
1112二、中国传统文化的雏形期13141.时间:夏、商、周时期,具体是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221年(共约1800 15多年)。
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成果,夏代始年约为公元前2070年,夏16商分界约为公元前1600年,商周分界为公元前1046年。
172.各代文化特征18夏文化特征:尚忠。
19从鲧、禹治水的故事可知,恪尽职守,英勇无畏,实干苦干,是夏文化的基本精20神气质。
21商文化特征:宗教色彩很浓,可称之为神本文化。
22西周文化特征:23(1)以神为本的文化逐渐向以人为本的文化过渡,即人本文化取向。
24(2)农耕文化取向25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的总特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26思想解放的浪潮。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27化的基本格局。
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墨子、荀子是最杰出的思想28家。
2930三、中国传统文化的定型期3132总特征:制度化、模式化、程序化。
33又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34(一)发展期(秦汉——魏晋南北朝)35秦汉时期:36①开拓、进取、创新是秦汉文化精神的主旋律。
37②思想文化统一。
最重大的文化活动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8魏晋南北朝时期:39①社会虽动荡,但文化多元,生动活泼,是这一时期文化发展的基本特征。
40②兴起了一股新的文化思潮——玄学。
玄学由老庄哲学发展而来,着眼点在于41思考个体的人生意义与价值,崇尚精神自由。
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发展历程
![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6b91f2ec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62.png)
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发展历程众所周知,中华文明拥有悠久的历史,远古时期的文化遗迹就证实了中国作为文明古国的地位。
本文旨在探究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发展历程,揭示其中的变与不变、传承与创新。
先从夏商周三代说起吧。
夏朝是中华文明的第一个王朝,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共有17代君主,历时约439年。
商朝是中华文明的第二个王朝,建立于公元前1600年,共有32代君主,历时约790年。
周朝是中文文明的第三个王朝,建立于公元前907年,共有15代君主,历时约791年。
在上述三个王朝中,周朝是最长久的一个王朝,这也表明文化的长期传承。
在夏商周这一时期,中华文化不仅形成了古代先进的农业经验,还发展了卜辞、礼仪、典章等形式,并以此形成了农历、天干地支、五行相生等世界著名的文化符号。
同时,它们也是中国最早的文字时代,文字的产生和推广更促进了文化、科学、艺术等领域的快速发展。
古人们在这个时期创造的发明并不少,如农业五联套、鱼鳞纹理砖等,都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随后,诸子百家的春秋战国时期便开始了。
这是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中一段非常重要的阶段,其思想精华也被称为“百家争鸣”。
在这一时期,我们可以看到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名家、纵横家等众多的思想流派相互较量,成为了人们思考社会和人性的主要方向。
在思想领域的探险中,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和发扬。
在此背景下,孔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著名人物在文化、政治、法律等多个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随后,中国进入了两汉时期,这一时期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中期阶段。
在这一时期,中国留下了《论语》《道德经》《易经》《红楼梦》等经典书籍,并形成了将军、刺史、亲王等多层级制度。
两汉时期的技术创新也非常厉害,如青铜器的铸造工艺、纸张的发明和广泛应用等,为历史的进步打下了基础。
唐宋元明清一直都被外界称为中国的“文化丰碑”,而且一点都不夸张。
唐朝时期,大量佛教文化在中国传播,并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五代时期,则是各种民族文字交流和文化互动的阶段,十分开放;宋朝时期,则以经济繁荣、文化隆盛著称;明清时期,则是中国的“黄金时期”,在哪里有着单口相声、曲艺、诗歌、绘画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文化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分为四个大的时期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分为四个大的时期](https://img.taocdn.com/s3/m/cb61db5fc850ad02de8041d3.png)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分为四个大的时期(四大阶段):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孕育期1.时间:原始社会时期:从最早的原始文化算起,中国文化已有200万年的历史。
大约在距今7000年前,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
农业、制陶、石器的磨制与钻孔,是新石器时代三大文明成就。
2.原始艺术与原始宗教:原始艺术主要有:模仿劳动动作的舞蹈,以及陶塑、陶绘和木雕、骨雕。
原始宗教主要有: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雏形期1.时间:夏、商、周时期,具体是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221年(共约1800多年)。
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成果,夏代始年约为公元前2070年,夏商分界约为公元前1600年,商周分界为公元前1046年。
2.各代文化特征夏文化特征:尚忠。
从鲧、禹治水的故事可知,恪尽职守,英勇无畏,实干苦干,是夏文化的基本精神气质。
商文化特征:宗教色彩很浓,可称之为神本文化。
西周文化特征:(1)以神为本的文化逐渐向以人为本的文化过渡,即人本文化取向。
(2)农耕文化取向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的总特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浪潮。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格局。
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墨子、荀子是最杰出的思想家。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定型期总特征:制度化、模式化、程序化。
又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一)发展期(秦汉——魏晋南北朝)秦汉时期:①开拓、进取、创新是秦汉文化精神的主旋律。
②思想文化统一。
最重大的文化活动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①社会虽动荡,但文化多元,生动活泼,是这一时期文化发展的基本特征。
②兴起了一股新的文化思潮——玄学。
玄学由老庄哲学发展而来,着眼点在于思考个体的人生意义与价值,崇尚精神自由。
这影响了中国文人的生活情趣。
③佛教与道教勃兴,发展到隋唐时期,与儒学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二)成熟期(隋、唐——南宋)隋唐时期:①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隆盛时代,气度恢宏、史诗般壮丽。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朝代历史与文化变革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朝代历史与文化变革](https://img.taocdn.com/s3/m/f3324ec8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34.png)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朝代历史与文化变革中国传统文化是泱泱华夏文明的精髓,历经数千年的历史沉淀,在各朝代的文化传承中不断演变和升华。
每一朝代的兴衰更迭和文化变革都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朝代历史与文化变革。
一、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朝代历史,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之地。
夏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开端,是中华文明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在夏朝时期以神话传说为背景的《山海经》、《黄帝内经》、《周易》等古代典籍先后问世,奠定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基础。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朝代,标志着中国古代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
在商朝时期,甲骨文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商朝的治理体系和文化开发也逐渐壮大。
周朝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一个朝代,不仅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出现重大变革,还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方向。
周朝时期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九年采邑制度、战国诸子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和《诗经》、《吕氏春秋》等文学作品的创作造就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巅峰。
二、秦、汉、魏晋南北朝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短暂而重要的一个朝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
在秦始皇的统一战争中,各种思想文化和文学艺术得到了极大发展。
此时距离古代文化开端已经有上千年之久,秦代诗、赋、兵法、医书、音乐、绘画等各种文化繁荣于此。
汉朝时期,文化的发展进一步迈入了一个新的高峰。
汉武帝时期,对外进行过西域大规模的战争,也大力发展了兵器生产和对外贸易,在文化方面创造了不少传世瑰宝。
汉朝时期,文人墨客如贾谊、班固、司马迁、张衡等人不仅在政治和文化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人文思想、法家、经学、医学等领域也取得了丰硕成果。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发展和演化。
这个时期由于各种战乱和移民的多样性,出现了一些新的思想流派,如佛学、道教、墨家等。
另外,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创新也表现在了文学、音乐、绘画和科技上。
在文学方面,魏晋南北朝的士人崇尚于自然和俗民文学,进一步开拓了中国文学的新天地。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635e2229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30.png)
政治上的强盛、宽容、开放,造就了一个丰富热 烈的艺术世界。唐代诗歌创作热情高涨,留下了许多 脍炙人口的诗篇,绘画在唐代已有明确的分科,人物 画极盛,书法在唐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等,造就了 一批杰出的诗人、画家、书法家、散文大家。
人物画仍然是主流,并且由于佛教艺术的传入,中 国宗教绘画开始繁荣起来。
书法成为中国独特的艺术形式,以王羲之、王献之 父子为代表的一大批文人士大夫书法家在这一时期出现, 被称作书法艺术的一大高峰。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四、汉唐时期
隋、唐不仅继承了南北朝汉族传统的封建文化, 而且还采撷了国内各少数民族文化的精华,体现出兼 容并包的宏大气派,造就了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五、宋元明清时期
辽夏金元的统治体现了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 的冲突与融合。这造成了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冲 突的双重效应,元代蒙古人把汉族士人文化践踏 得支离破碎,科举一度中止,文人仕进之路堵塞, 于是一部分文人投身于杂剧创作,
汉文化被少数民族吸收,元帝国对欧亚大陆 的征服,西方人的涌入,也带来了异邦的先进文 化,在外域文化输入的同时,中国文化也源源不 断地传入欧洲。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四、汉唐时期
秦汉以后,中国历史进入了分裂、动乱的三国两晋 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化打破了秦汉帝国所形成的 以经学为核心的一元文化格局,出现了内容更加丰富、 更加生动活泼的多元发展局面。
在宗教方面,玄学兴盛成为道教和佛教发展的土壤。 五胡乱中原不仅使得大量的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地区并融 入汉族,还通过南渡繁荣了江南地区文化。
中国五千年历史
![中国五千年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0c23fcaa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77.png)
中国五千年历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世界历史上最为悠久、最为灿烂的文化之一。
从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到商周的青铜文明,再到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儒家、道家、墨家等思想学派,中国文化在历史长河中发展壮大,成为了独具特色的文明体系。
本文将重点介绍中国五千年历史的发展轨迹和主要文化成果。
1. 夏、商、周的传统文化中国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而夏、商、周三代的文化则建立了中国文化的传统和基础。
夏朝时期,人们开始进行青铜器的制造,并创造了象形文字。
商朝时期发展了青铜文化和先秦诸子思想,同时还流传下来了《易经》和《尚书》等重要古籍,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周朝时期,文化更加开放,学者们较多地涉及到生活、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并倡导了儒、法、阴阳五行、道家等不同哲学思想,这些思想为后来的中华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 秦汉文化与儒家思想盛行秦统一六国后,实行中央集权制度,统治者大力推行了法家思想,强调法律的严格执行,对传统思想进行了一定的打压。
汉初,儒学经过七十二贤诸子的整理传承,长成一门学问,并成为统治者的官方思想。
儒家代表人物如孔子、荀子、叔孙通,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深远,孔子被尊为“至圣”、世界文化名人。
3. 唐宋文化及科技进步中唐时期,唐太宗开放汉地于西域的“丝绸之路”,使得文化交流更加广泛,创造了“唐风宋韵”的莫大辉煌。
文学、艺术、哲学、科技、政治等领域均取得了长足发展。
唐朝的唐三彩、丝路的红枣、唐代的长安城以及高超的银矿冶炼技术、天文学、医学等方面的成就,成为文化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了世界的发展。
4. 元明清文化与文化传承元朝在文化的传承上主要是借鉴了宋元文化,在佛教、诸子百家思想、医学等方面稍有不同。
中国科技则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明代时,朝廷更加注重鼓励各种技艺的发展,有“东方文明第一”之称。
例如、陶瓷、文学、绘画、雕塑、科技、建筑、哲学、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得到蓬勃发展。
中华文明发展史梳理
![中华文明发展史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692757cc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a6.png)
中华文明发展史梳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它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下面是对中华文明发展史的梳理。
一、起源与早期文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学会耕种、畜牧,并逐渐形成了定居的村落。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社会逐渐出现了分工和私有制,出现了早期的国家和社会制度。
二、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初步形成时期。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它奠定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基础。
商朝则是一个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时期,出现了甲骨文等重要的文化遗产。
周朝则进一步巩固了政治制度,并形成了周礼等重要的文化传统。
三、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频繁进行战争,社会动荡不安。
同时,百家争鸣的思想繁荣也在这个时期出现,各种学派思想交锋激烈。
这些思想争鸣为后来的中国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统一时期。
秦朝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为后来的中国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
汉朝则进一步巩固了中央集权制度,并发展了儒家文化,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框架。
五、唐宋元明清时期唐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文化繁荣时期。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文化高峰,诗歌、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宋朝则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文化,并出现了理学等重要的哲学思想。
元朝则是一个多元文化的时期,蒙古族文化与汉族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
明清时期则进一步巩固了中央集权制度,并发展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
六、近现代时期近现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转型时期。
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开始进行现代化改革。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历史事件都为中国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也在这个时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和挑战。
总之,中华文明发展史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概述-张课件 (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概述-张课件 (一)](https://img.taocdn.com/s3/m/cd6dd1ef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41.png)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概述-张课件 (一)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多个方面,从哲学到文学,从艺术到道德,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发展的智慧结晶。
下面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进行简要概述。
1.奠基阶段(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221年)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阶段是从商周时期开始的。
在此时期,典籍《诗经》和《易经》问世,儒家学说开始兴起,齐物论成为孟子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家学说和墨家学说也相继出现。
2.发展阶段(公元前221年-公元618年)秦汉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阶段,此时儒家学说的盛行使得孔子教育思想及儒家经典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儒家经典在此时期逐渐成为考试科目,儒学成为官员必修学科,理论体系逐渐完善。
同时,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佛教文化也在中国继续发展。
3.繁荣阶段(公元618年-公元1368年)隋唐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荣阶段,唐代诗人李白、杜甫等诗人在文学领域有重大贡献,隋唐时期也是儒家学说和佛教文化相互渗透的时期。
此时期的代表作品有《四书五经》以及儒家经典《大易》《周易》《春秋》等。
4.变革阶段(公元1368年-1911年)明清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变革的时期,儒家学说逐渐失去原有的威望,科举制度被废除,终止了繁荣了近千年的科举文化。
此时期,南明学人开始了对朱熹学术的批判和反思,并以阳明学说为代表开始逐渐发展。
同时,西方传入的文化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所影响,如天文学、医学等。
5.现代阶段(1911年以后)20世纪初期,新文化运动兴起,科学、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逐渐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此时期的代表人物有胡适、鲁迅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传统文化又得到了新的发展,也吸引了更多的国际关注和学者的研究。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历程,在这段漫长的历史中,中国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它不仅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表现。
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历史的发展顺序
![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历史的发展顺序](https://img.taocdn.com/s3/m/c9b30854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9b.png)
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历史的发展顺序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是华夏族群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所积淀的,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
以下将以时间顺序为主线,介绍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发展的大致轨迹。
1. 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221年)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开端,按照传记记载,大禹开创了夏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政权,建立了最早的农耕社会。
商王朝取得了对黄河流域的统治,并发展出独特的文字——甲骨文。
周王朝取代了商王朝,采用封建制度并制定了“九州”的划分,部分地形成了奴隶制度。
2.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也是思想文化蓬勃发展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学派纷纷涌现,提出不同的政治和社会观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大量的历史、哲学、文学著作也在这个时期诞生,如《左传》、《国语》、《庄子》等。
3.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王朝——秦朝。
他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统一度量衡、文字、货币等,进一步巩固了统一的国家体制。
然而,秦朝的暴政也导致了民众反抗和起义,最终秦朝灭亡。
随后,西汉王朝建立,继续发展了中央集权制度,并在科技、文化和艺术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成就。
4.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589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分裂最为严重的时期之一。
各个政权频繁更迭,社会动荡不安。
然而,在这个时期,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瓷器和造纸术的发明也让中国的科技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5. 唐宋元明清时期(618年-1912年)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之一,国力强盛,文化繁荣。
唐朝的诗词、绘画等艺术成就享誉世界。
宋朝在政治、军事和文化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如科技进步,包括火药的发明。
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王朝,他们带来了许多新的事物和文化,如蒙古包、北方民歌等。
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11fd4537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4e.png)
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在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文化沉淀、风雨洗礼后,中国文化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为丰富、精深的一种文化,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贡献。
下面我们来分享一下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
1、夏朝文化:从中国阶段为周边文明的一部分,到建立了自己的文明、语言和系统,夏朝文化标志着中国文化的开端。
在大约公元前2100年,中国的黄河流域地区出现了有组织的夏人社会,这个社会建立了一套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政权。
2、商朝文化:商朝时期,中国文明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商代的地位不再是小贵族、部落,而是建立了一个大型国家,文化、文物、手工艺、政治制度、儒家思想及先秦思想流派等方面发展极其繁荣,首次出现写在兽骨和龟甲上的商周甲骨文。
3、周朝文化:周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全盛时期,周文化创造了最高成就,给中国文化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周朝时期又分东周和西周,西周历时250余年,成为中国文化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华文化重视礼仪、尊孔儒学,注重人气和人情,学习六艺。
4、秦汉文化:秦朝文化给中国的未来发展指出了一条坚实的道路。
秦帝国强调统一化,从政治、文化、社会、军事等各个方面力图将中国的疆域整合在一起。
汉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最为繁荣的时期,汉朝兴起流传至今的文化核心和思想体系,例如汉字、儒学、孔子的“中庸”等。
5、唐宋文化:唐宋时期是中国文化辉煌的时代,这一期间中国经济繁荣、文化开放,成为了历史上最为灿烂的文化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唐宋文化卓然成为了世界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6、元明清文化:中国的元明清时代,是以中华文化为基础的,由担任中国皇帝的蒙古人、明朝的汉人和满洲人、清朝的满洲人统治。
在这三个历史时期中,中国文化呈现出了多元化、具有代表性的发展方向。
例如,元代大量采用了蒙古文化元素,明代则是文艺较为繁盛的时期,到清代初期,则是民族文化出现一定衰落。
7、近现代文化:在中国近代,著名的一次文化历程是以五四运动为代表,也是最激烈的,该时期国内的新思想、新文化、新艺术全面崛起,激励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商朝与周朝的血脉传承商周交替的历史演变
![商朝与周朝的血脉传承商周交替的历史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8e838d3b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85.png)
商朝与周朝的血脉传承商周交替的历史演变商朝与周朝的血脉传承:商周交替的历史演变商朝与周朝是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朝代,商周交替的历史演变承载着中原文明的发展和演进。
本文将探究商朝与周朝之间的血脉传承以及交替背后的历史演变。
一、商朝的兴起与发展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其兴起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世纪。
商朝的出现标志着中原地区农耕文明的兴起,同时商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石器时代文化之一。
商朝的创立者商汤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成功推翻了夏朝,并建立了商朝。
商朝的王室采用了世袭制度,商王世袭制度为商朝的政权稳定提供了保障。
商朝的政治制度相对稳定,国家逐渐扩大势力范围,与周边的诸侯国建立了君臣关系。
商朝时期,社会经济逐渐发展,农耕生产逐渐盛行,手工业也有一定发展。
二、商周交替的历史演变1. 地理变迁与部落的崛起商周交替的历史演变与地理环境的变迁密切相关。
商朝后期,黄河流域发生了一系列的自然灾害,诸侯国崛起,其中以周原为代表的周部落逐渐强大。
周部落的首领周武王,以武力手段先后推翻了商朝和其它一些诸侯国,最终建立了周朝。
周朝的建立标志着商周交替的历史演变,同时也奠定了周朝统治中原的基础。
2. 社会制度的变迁商周交替,不仅仅是政权交替,更是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的交替。
商朝是以王室贵族为核心的世袭制度,而周朝则采用了分封制度,以分封诸侯的方式来控制各地的势力。
周朝的分封制度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基础,将政权分散到各地的诸侯。
分封制度使得各地的诸侯拥有一定的自治权力,同时也有助于统一中原地区的统治。
3. 文化传承与发展商周交替的历史演变中,文化传承与发展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商朝时期的商文化对于周朝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周朝在建立之初,充分吸收了商朝的文化传统,采用了类似商朝的宗教祭祀制度,推崇商代的礼制文化。
同时,周朝也不断发展自己独特的文化,如《周礼》的形成对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三、血脉传承与社会稳定商朝与周朝的血脉传承是商周交替的历史演变中重要的一环。
中国文化发展历程
![中国文化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6e89c055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53.png)
中国文化发展历程中国文化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以前的黄河流域古文明,这是中华民族独特的历史起源。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文化不断地发展演变,形成了辉煌的中华文明。
中国文化的发展可以分为多个重要时期。
最早的是夏商周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化的起源和初步发展时期。
尧、舜、禹等伟大的古代帝王奠定了许多重要的传统和价值观念,如“天人合一”的理念,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哲学基础。
在这个时期,书法、音乐、饮食等多个领域的传统艺术和文化形式开始形成,并逐渐发展。
接下来的是战国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治动荡的时期,但也是中国文化的繁荣时期。
众多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如孔子、老子、庄子等都在这个时期活动,他们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和理念,如儒家、道家、墨家等,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战国时期也是中国文化艺术繁荣的时期,京剧、曲艺等戏曲形式开始崭露头角。
随后是秦汉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统一时期。
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统一文字、尺度、货币等,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汉朝是中国文化的繁荣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文化成就,如乐府诗、汉服等。
同时,佛教的传入使得中国的文化更加丰富多样。
隋唐时期是中国文化的黄金时期。
这一时期的文化成就有目共睹,诗人杜甫、白居易等开创了中国古代诗歌的高峰,唐朝的科举制度也为后来的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
在这个时期,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要的科技发明也出现。
宋元明清是中国文化的又一个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的文化成就主要集中在文学、绘画、建筑等领域。
宋代的词、元曲、明清的小说都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泰山、故宫等建筑也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
今天的中国文化依然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重拾,孔子学院的建立使得中华文化得以传播到世界各地。
与此同时,西方文化的影响也使得中国文化更加多元化。
总的来说,中国文化发展历程丰富多样,演变的过程中蕴含着民族精神、哲学思想和艺术创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铜器多动物纹样,古代以动物纹样为主的艺 术实在是通天阶级的一个必要的政治手段,它 在政治权力之获得与巩固上所起的作用,是可 以与战车、戈戟、刑法等等统治工具相比的。 古代王朝之占有九鼎便是通天手段独占的象征。 青铜器不是宫廷中的奢侈品、点缀品,而是政 治权利斗争上的必要手段。
铸鼎象物是通天工具的制作,那么对铸鼎原料 即铜锡矿的掌握,也便是从基本上对通天工具 的掌握。三代王都屡迁的目的是对铜矿和锡矿 的追求。
——张光直
《左传 · 宣公三年》: “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 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
《墨子 · 耕柱》: “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 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 人受之。”
“问鼎”
禺方鼎
商代青铜文化
司母戊鼎,1939年安阳 武官村出土,高133厘米, 重833千克,是中国目前 发现最重的青铜器。 据估计,铸造这样大型 青铜器,需300多人同时 工作。
——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
古代青铜器纹饰的种类
注:下述的青铜器纹饰,主要是指华夏族系统的青铜器纹饰。
兽面纹
龙纹
凤鸟纹
动物纹
兽体变形纹 几何纹
人物画像
其他纹饰
一些典型的兽面纹
环柱角型兽面纹(西周早期兽面纹鼎)
牛角型兽面纹(商晚期古父己卣)
外卷角型兽面纹(商晚期戊服卣)
内卷角型兽面纹(商晚期兽面纹斝)
商朝(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 共传十七世、三十王,历时六百年左右。在 商朝,早期华夏文明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 是中国青铜时代的巅峰,其主要代表是青铜 文化和甲骨文。
豕尊
( “乳虎卣” )
虎食人卣
四羊方尊
“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
商代青铜文化
《左传》:“国之大事, 在祀与戎。”中国青铜时 代最大的特征,在于青铜 的使用是与祭祀和战争分 离不开的。换言之,青铜 便是政治的权力。
夏商周之关系
周夏 商
❖ 殷商神本文化: • 《诗经 ·商颂 ·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
商。” 商人发祥于山东半岛渤海湾,主要从事游牧
农业,都城多次迁徙;
殷人尚田猎尚武,《殷商贞卜文字考》:“卜辞中所 贞之事,祀与田猎几居其半。”
《尚书序》:“自契至成汤八迁。” 张衡《西京赋》:“殷人屡迁,前八后五。” 古本《竹书纪年》:“自盘庚迁殷,至纣之灭,
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与青铜器
青铜,比纯铜的硬度大。 经过测定红铜的硬度为 布林氏硬计的35度,加 锡5%,其硬度就提高 为 68度;加锡10%, 即提高为88度。而且经 锤炼后,硬度可进一步 提高。
青铜具有熔点低、硬度大、可塑性强、耐磨、耐腐蚀、色泽光亮
中华第一刀
我国最早的青铜器 物,发现于甘肃省 东乡族自治县林家 村距今约5000年左 右的马家窑文化遗 址。它的含锡量在6 %~10%之间,已 达到青铜所要求的 合金比例。刀长 12.5厘米、宽 2.4厘米。
❖ 在中国,国学大师罗振玉和王国维最早提出殷人 东渡美洲的可能性。后来郭沫若也相信殷人东 渡美洲。
❖ 近年美国俄克拉荷马中央州立大学教授许辉 的《奥尔梅克文明的起源》和中国学者王大 有等的《图说美洲图腾》进一步阐明殷人东 渡美洲论的根据。
❖ 墨西哥也出土青铜人头像,相貌和华夏人相似。
❖ 奥尔梅克的玉圭刻着和甲骨文类似的图形 。。
中国文化发展历程:商周
第二节 殷商西周:从神本走向人本
❖ 夏之历史多不可考,孔子尝屡言之。《礼 记·礼运》篇:“孔子曰:我欲观夏道,是故之 祀而不足征也,吾得夏时焉。”《论语》: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太 史公著《史记》,于当时所传夏代之书,亦 多疑词。
夏商周三代的关系,不仅是前仆后继 的朝代继承关系,而且一直是同时的 列国之间的关系。从全华北的形势看, 后者是三国之间的主要关系,而朝代 的更替只代表三国之间势力强弱浮沉 而已。
商代甲骨文
甲骨文是商朝后期统 治者因占卜记事而刻 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19世纪末被发现。在 河南安阳小屯殷墟出 土的甲骨文,已发现 的有10多万片甲骨, 其中有更多的是占卜 后没有刻上字的甲骨 片。
龟甲刻辞与灼后的卜兆
甲骨四堂
罗振玉 王国维鼎堂
❖ 奥尔梅克人跟华夏人一样喜爱玉器。
❖ 奥尔梅克人的玉器上的虎头图案和商朝玉器 上的虎头图案,惊人地相像。
周人的文化维新
豳
岐
丰—镐
利簋
西周礼乐文明
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 内底有铭4行33字,记 周武王征商,日在甲子, 清晨岁星当头。这与 《尚书》、《淮南子》 等文献合。
商代甲骨文
王懿荣
甲骨文已经是成系统的 成熟文字,字形结构复 杂、语法完备,目前所 见甲骨文有5000字左右, 已经确认的不到三分之 一。
一条完整的卜 辞,包含有叙 辞、命辞、占 辞、验辞四部 分。
“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
❖ 殷人的知识体系:
一、把握外部世界的星占历算之学 二、整顿人间秩序的祭礼仪轨之学 三、洞察人类自身的医药方技之学
❖ 19世纪英国翻译家梅德赫斯特:殷人东渡美洲 设想
❖ 美国学者迈克尔·芤在1968年出版的《美洲的 第一个文明》中提出拉文塔出土的奥尔梅克文 明在历史上出现的时间,接近中国古代文献中 记载的大风暴发生时间,奥尔梅克文明可能来 自殷商。
❖ 迈克尔·芤在一篇1967年发表的论文《圣洛伦 佐与奥尔梅克文明》中指出拉文塔的奥尔梅克 文明有很强烈的殷商影响。
❖ 文明发展:甲骨文,青铜器,典策,殷都
《淮南子·本经训》: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半坡记号陶文 成熟的文字优势,使商文化成为中国古文化主流
❖ 文化观念:
殷人重鬼与周人重礼 尊神重巫,其观念中 的神是“帝”或“上
帝”;
❖ 文化活动:
祭祀,卜筮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 (《礼
记·表记》 商代的王,是全国最高宗教领袖。 巫氏世相殷室。
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
商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 雍己—太戊—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 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 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文 丁—帝乙—商纣
从成汤灭夏到盘庚迁殷以前称为商朝的 前期,约二百余年。盘庚迁殷后,商朝 各方面获得大发展,武丁(1250年—前 1192年,盘庚的侄子 )在位的五十多年, 是商朝最强盛的时期。 “武丁中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