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重视_街头政治_的效应
后新公共管理视线下街头官僚裁量权探索(1)

后新公共管理视线下街头官僚裁量权探索因为街头官僚自由裁量权范围的持续扩大,其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也日益凸显。
以往的理论对其束手无策,以致很多人对行政自由裁量权持怀疑或否定态度。
后新公共管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能够协助我们深入分析街头官僚自由裁量权扩大的真正原因,并提出相对应的治理对策。
一、后新公共管理的产生及其理论阐释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在西方发达国家逐渐兴起后新公共管理运动改革。
后新公共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理论思潮,其主要观点是在批判和吸收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1.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主要缺陷新公共管理理论倡导效率性价值取向,主张引入企业家精神改造政府、引入竞争以及将公众视为顾客等等。
在新公共管理运动之初,政府的改革确实取得了相当理想的效果,但是随着经济形势趋向平稳,公众的注意力开始由注重经济发展转移到注重公共利益以及公共服务及其质量问题上来,而新公共管理所倡导的效率理念以及企业家精神等理论难以适合政府为满足公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所做的进一步改革的需要,所以,新公共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挑战。
新公共管理面临的理论困境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企业家政府理论与公共性的冲突。
新公共管理倡导的效率优先价值取向与公共管理公共性的标准和要求不符,甚至有时南辕北辙。
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内涵应包括民主、公平、公正以及公共服务的精神。
而企业家政府理论倡导的效率优先理念容易将政府管理引入只追求效率而忽视民主,只追求竞争而不顾公共利益的尴尬境地。
(2)顾客理念的内在矛盾。
顾客和公民属于两个领域内的概念。
“公民是社会契约的一部分,顾客是市场契约的一部分。
顾客仅仅是公民的一部分。
公民位居顾客之上。
”[1]不将二者实行区分必然会导致理论上的冲突。
而且,新公共管理虽主张为顾客服务,但是顾客范围如何界定,顾客服务的标准如何衡量并无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3)分权模式导致的权力盲目扩张。
在西方各国的新公共管理改革中,权力的下放导致地方权力逐渐增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却在逐渐降低。
“街头官僚”在政策执行中的行动逻辑与责任控制

头官僚 理论 在 剖析基 层政府 工作 人员 的政 策执 行 上为 我们 展示 出一个全新
的理论视角 , “ 镇头官僚 ” 作为乡镇政府政策执行人员 , 如何 明确和掌握他 们 的行动逻辑 , 控制和规范他们 的行 为责任 , 成为一个格外需要关注的问
题。
一
、
街头 官僚理论 要义
街头官僚 ( s t r e e t — l e v e l b u r e a u c r a t ) 理论诞生在 2 0 世纪 7 O 年代 的美国, 它的提出是基于官僚在政策制定 中的作用 和他们在政策执行中拥有的自由 裁量权 的问题 。1 9 7 7年 , 利普斯 基 ( M. L i p s k y ) 撰 写《 建 立一 个街 头官僚理
史
●
哲
自1 9 8 0年美国学者利普斯基( M・ L i p s k y ) 创立街头官僚理论 以来 , 基
层政府工作人员的政策执行研究 , 就逐渐成为行政管理研究 中的一个备受 关 注 的领域 。近年来 , 我 国一些基 层政 府 工作人 员 出现 失职 现象 , 也 由此导 致 有关 群体 性事 件 , 其 中很 大程 度 上都 与 基 层公 务 人 员 的政 策 执 行不 力直 接有关 , 如2 0 0 9 年广东东莞车站站长 因工作人员协助乘客爬窗上车 , 导致 “ 爬 窗被免” 事件 , 2 0 1 4年平度市 政府 违法征地 导致 杜家疃村纵火案。可
( 一) 官僚 政 策执行 “ 再 决策 ” “ 街 头官 僚 ” 每天 都 在 执行 政 策 , 在 此过 程
浅析街头官僚理论

浅析街头官僚理论浅析街头官僚理论孙吉海!国林霞(山东大学,山东济南"#$%$$)[摘!要]!!街头官僚理论的研究是近些年公共行政理论界兴起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该理论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它主要关注街头官僚所拥有的自由裁量权和他们的政策制定能力。
针对街头官僚所存在的问题,从政治层面上进行研究与控制已经是刻不容缓。
[关键词]!!街头官僚理论;自由裁量权;政策制定能力;控制方式[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一、街头官僚理论的兴起与发展街头官僚理论的提出源于对官僚在政策制定中的作用以及他们拥有的自由裁量权的关注。
当这种关注集中于探讨基层的官僚在一系列约束下,运用自由裁量权做出一组选择时,此时的研究就是所谓的“街头官僚”理论。
一般理解,“街头官僚”是指处于基层,同时也是最前线的政府工作人员,他们是政府雇员中直接和公民打交道的公务员,典型的街头官僚包括警察、公立学校的教师、社会工作者、公共福利机构的工作人员、收税员等等。
这些工作人员不仅在政府雇员中占有较大比重,而且由于现代福利国家的建立,他们还控制和管理着许多公共资金,他们的决策将会直接影响许多公民的生活福利。
一言以蔽之,街头官僚直接决定着对于公民的惩罚(如警察的决定)和奖励(如福利机构接受福利申请的决定),他们在现代社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就街头官僚理论的发展而言,“街头官僚”这一概念的出现比人们对街头官僚这一现象的研究要晚。
在“街头官僚”一词正式出现之前,许多研究者已经在研究街头官僚的行为或决策,这一概念是%-,,年由李普斯基在《建立一个街头官僚理论》一文中首先提出的,由于他的的研究,才使低层官僚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并成为公共行政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
[%]此后的二十多年,一些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李普斯基的街头官僚理论进行了发展与修正。
街头官僚理论视野下我国乡镇政府政策执行研究——基于政策执行主体的考察

民的利益服务 。 ] ㈣当然 , p ( 穆迪和雷兰德( od M oy& Ll d en. a 2o ) oo 的研究也发现 , 并不是所有 的街头官僚都是一样 的, 在
概念之前 , ( i n 1 6 、 勒( i r16)瓦斯曼 艾肯 Ak , 6 ) e 9 米 Ml , 7 、 l 9 e
湖 北 社 会科 学 2 1 0 0年第 5期
街头官僚理论视野下我国乡镇政府政策执行研究
— —
基 于政策执行主体的考察
周 定财
( 徐州师范大学 管理学 院, 江苏 徐州 2 10 ) 2 09
摘 要 : 头官僚理论 研究的核 心是 官僚 执行 问题和 自由裁量权 问题 , 街 它为分 析基层 乡 政府 的政策执 行 镇
响街头官僚决策的因素 , 如官僚的个人特征、 组织特征 、 顾害 或服务对象的特征 等。[ r 3比如 , 1 a7 ]  ̄) ( 摩尔 ( or,9 3 教授 M oe 18 )
作用 , , 因此 如何规范政策执行主体行为、 促进政策 的有效 执
行, 就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答的课题 。
一
指出 , 街头官僚理论用来分析街 头官僚的动机与行为的方法
后新公共管理的街头官僚处罚空间

后新公共管理的街头官僚处罚空间近年来,随着政府公共管理方式的不断改革,后新公共管理理论逐渐成为现代公共管理的核心概念。
而在街头官僚现象频繁出现的今天,如何利用后新公共管理理论来化解官僚问题,优化治理效能,成为了公共管理领域每个从业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后新公共管理概述后新公共管理理论是指在新公共管理基础上,对企业管理模式、粗放管理方式等进行深度探究的管理学派别。
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出现主要是为了解决新公共管理的局限性,它是新公共管理的超越和发展。
后新公共管理认为,传统的新公共管理局限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非以人为本,而是以组织为本;2. 不重视政治性,只关注运作效率;3. 过度强调市场竞争,而忽略了公共性和社会公正;4. 忽略分权和民主的重要性;5. 过分强调经济合理性和效率性,而忽略了政策影响的多面性。
后新公共管理的最大特点是强调公平和参与,强调合作和互动,推崇“民主决策,策略共同制定”的理念。
二、街头官僚现象的根源和危害街头官僚是指在城市管理中,一些工作人员不按照规定程序履职,以攫取不正当利益为目的,采取“一哄而散、沿街要钱”、对群众威逼利诱、向商家勒索费用等等手段进行不正当行为。
街头官僚行为不仅严重影响了社会公信力,也削弱了政府公信力和管理能力,严重制约着城市管理的效率和民生福利。
街头官僚现象发生的原因,一方面是权力过于集中,监管机制松散;另一方面,也与管理者自身素质,管理能力,和公共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问题。
由于街头官僚现象已经构成了严重的治理问题,因此使用后新公共管理理论来化解官僚问题,成为了必须必要的选项。
三、后新公共管理的处理官僚问题建议1. 优化管理制度通过制定严格的管理标准和规定,将管理流程变得更加透明、公开化,使管理者和市民之间一贯公开、透明的工作流程变成常态,加强对管理者的监督和公众审查,并鼓励公民参与和监督工作的进程,提高社会公信力和管理效果。
2. 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后新公共管理理论鼓励管理者与市民之间的合作和互动,提出了包容、关怀、情感化和人本化的理念,对于政府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街头官僚理论

1,提出了街头官僚理论。
公共行政专家开始关注官僚在决策中的作用及其酌处权,并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
从官僚政治等宏观研究的角度来看,官僚的自由裁量权表明公共官僚在执行立法机关政策方面具有相当大的自由度。
从微观研究的角度来看,官僚的自由裁量权是由公共服务提供者在一系列约束条件下做出的选择。
其中,关于公职人员酌处权的微观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所谓的“街头官僚”理论。
从概念上讲,“街头官僚”是指基层和最前沿的政府人员。
他们是直接与政府雇员中的公民打交道的公务员。
典型的街头官僚包括警察,公立学校的老师,社会工作者,公共福利机构的工作人员,收税员等。
这些工人不仅占政府雇员的很大比例,而且由于控制和管理大量公共资金,建立现代福利国家。
他们的决策将直接影响许多公民的生活和福利。
简而言之,街道官僚直接决定惩罚(例如警察的决定)和奖励(例如福利机构接受福利申请的决定)。
它们在现代社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p.5-9)。
应该说,“街头官僚”概念的出现要晚于人们对此现象的研究。
在“街头官僚”一词正式出现(1977年)之前,许多研究人员已经研究了这些街头官僚的行为和决策。
但是,这些研究人员并未使用街头官僚的概念,这在现在非常普遍。
例如,米勒(1967),克鲁格(1975),哈格(1966),瓦瑟曼(1971)都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了街头官僚的行为,但它们对公共行政的影响很小。
直到利普斯基(Lipsky)于1977年发表他的文章“建立街头官僚理论”之后,“街头官僚”的概念才出现。
次年,Prottas还发表了他的文章“街头官僚在公共服务官僚机构中的权力”。
然后在1980年,利普斯基正式出版了《街头官僚:个人在公共服务中的困惑》一书,这标志着街头官僚理论的正式确立。
正是由于利普斯基的研究,低层官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理论家的关注,“街头官僚”开始成为公共行政中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
在接下来的20年中,一些研究人员从不同的角度发展和修改了Lipsky的街道官僚理论。
给恶行官员和野蛮市场套上法治辔头——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的法

两会报告解读给恶行官员和野蛮市场套上法治辔头——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的法治管理意识本刊评论员/单一良每一年的全国两会上,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是重头戏,也可从中窥探出未来决策层关注的焦点以及发展方向。
今年两会李克强总理的工作报告亮点不少,但其中对于依法行政和规范市场的论述却格外引人注目。
报告中“依法”一词就出现18次,“法治”一词出现9次,“公平”一词出现5次……而通过给恶性官员和野蛮市场套辔头的法治手段更是彰显了在管理领域的强硬手腕。
“依法行政”是个老话题,但放在去年以来我们重拳出击反腐败的背景之下,还是吸引了不少眼球。
比如,“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基本建成法治政府,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等表述都赢得了广泛好评和点赞。
2016年作为“十三五”的首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
在外部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强、百姓迫切需要宏观指导的前提下,政府执政行为的合法性和执政能力就显得极为重要。
显然,如果我们的官员不依法行政,而是随个人喜好定规矩、办事情,甚至以长官意志“唯马首是瞻”,更有甚者借助手中权力损公肥私,贪污受贿,就会严重损害执政者在公民心目中的地位,甚至动摇我们执政的社会根基。
“依法行政”是束缚恶行官员的法治辔头,只有对法治有了敬畏之心,才不会有那么些贪官“顶风作案、前仆后继”。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把政府活动纳入法治轨道,而其中的表述不仅有理念和方向,也有了“坚持依法履职、廉洁履职、勤勉履职”三点具体要求。
报告中提出,坚持依法履职,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坚持廉洁履职,加强行政监察,推进审计全覆盖,以减权限权、创新监管等举措减少寻租空间,坚定不移惩治腐败;坚持勤勉履职,健全督查问责机制,坚决整肃庸政懒政怠政行为,决不允许占着位子不干事。
公共管理中的公共治理与社会效应

公共管理中的公共治理与社会效应公共管理是指政府机构及其官员在履行职责和使命的过程中,通过制定规则、策划和执行政策来管理公共事务。
公共治理是指政府与社会各界合作共同解决公共问题和提升社会生活质量的过程。
公共治理是一种由多个参与者协同作用的组织性活动,涉及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以及公民个体等各方。
本文将探讨公共管理中的公共治理与社会效应的关系。
一、公共治理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公共治理强调多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和协作,以实现公众利益的最大化。
相对于传统的政府权威主导模式,公共治理强调政府与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决策制定和问题解决,通过实现参与、合作、透明和负责任的管理,旨在提供更有效的公共服务、更公正的决策和更可持续的发展。
因此,公共治理在公共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1. 促进政府与市民互动公共治理将政府与市民联系起来,促进政府与市民之间的互动。
政府通过聆听市民的意见和建议,了解社会需求和问题,并将市民意见纳入决策过程,提高政策制定的可信度和可接受性。
公众参与的机制是公共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公开听证会、调查问卷、公众论坛等方式,为市民提供了参与公共决策的机会,同时也增加了政府与市民之间的沟通渠道。
2. 实现政府的责任和透明度公共治理的核心是政府的责任和透明度。
政府必须在公众面前负责任地行使职权,及时向公众公开决策的过程和结果。
通过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加强政府与媒体的合作和监督,公共治理促使政府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提高政策执行的透明度和效率,并及时纠正错误和不公平的决策。
二、公共治理对社会效应的影响公共治理对社会效应产生深远影响,可以从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进行探讨。
1. 经济效应公共治理有助于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社会公正的实现,从而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公共治理可以减少腐败现象,提高政府对市场经济的监管和规范,促进市场的公平竞争和企业的诚信经营。
此外,公共治理还有助于推动创新,提高科技水平,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同时促进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社会不安稳与政治经济效应

社会不安稳与政治经济效应近年来,社会的不安定局势越来越严重,各种社会问题频繁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不确定性。
社会的不安稳与政治经济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与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社会不安稳对政治经济的影响,以期探讨解决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
首先,社会的不安稳对政治经济产生了直接的冲击。
社会的不安定局势导致人们对社会形势的不信任,投资者对经济的悲观情绪也随之而来,从而导致投资意愿的下降,经济活动的萎缩。
政府由于需要应对社会问题,不得不投入大量的资源和精力,这会导致财政赤字的进一步扩大,令国家财政形势雪上加霜。
因此,社会的不安稳直接导致了政治经济的不稳定。
其次,社会不安稳会引发政治经济的颠簸。
社会的不安稳意味着社会秩序的紊乱和法治的缺失,这会给政治经济带来深远的影响。
首先,社会问题的恶化会引发民众的不满情绪,导致抗议活动和示威游行的频繁发生。
这些活动经常演变成群体性事件,引发社会动荡,给经济发展带来阻碍。
其次,社会不安稳还容易导致政治的不稳定,政治体系的震荡可能导致政策的频繁变动,给经济发展带来不确定性。
因此,社会不安稳往往成为政治经济的风险因素。
另一方面,政治经济的不健康现象也会加剧社会的不安稳。
政治经济的不健康现象包括贪污腐败、公共资源不公平分配等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了社会的不满情绪和不公平感的增加,引发了各类社会问题,如社会动荡、犯罪问题等。
同时,这些不健康现象也会削弱政府的治理能力,导致社会秩序的紊乱。
因此,政治经济的不健康现象对社会的不安稳有着直接的影响。
解决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政治经济稳定。
首先,政府应当加大对社会问题的治理力度,采取有效措施来预防和解决社会动荡。
这可以包括改善民生、提升社会福利以及加强监管体系等。
其次,政府应加强反腐败斗争,提高政治经济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这样一来,社会的不安稳问题将会得到缓解,政治经济的稳定性也将得到提升。
此外,加强公民的参与也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关键。
街头演讲 民主政体

街头演讲民主政体
“街头政治”,通常指某些政治势力为达到一定政治目的,发动群众走上街头游行示威,冲进政府部门的活动。
具体表现有:张贴标语,散发传单,游行集合,举办街头讨论会或组织辩论演讲,发起街头签名运动,搞群众性串联,罢工罢课,静坐绝食,占领广场,围困政府机关等。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发生在世界范围内“街头政治”的现实看,它实际上已经成为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拓展其势力范围和在别国建立亲美政权的有效工具。
街头政治更迭独联体国家政权,街头政治是外部势力介入一国内政的通道,街头政治是西方国家进行选举干预的重要手段,街头政治是西方国家廉价更迭他国政权的利器。
通常说的“街头政治”指的是有组织的街头运动。
由于暴力冲突容易引发警力迅速处置,“街头政治”往往采取相对和平的静坐、示威和游行等。
“名不正则言不顺”,为了获取舆论的理解和关注,组织者往往高举“民主”“自由”“人权”的幌子,以“弱者”形象博取同情和支持。
政府对外部效应的治理途径

政府对外部效应的治理途径引言目前,我国体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及和谐社会要求的方针政策、行动和措施走向前台,发展循环经济、推行绿色GDP、将环保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等理念意见逐渐走出理论探讨务虚的阶段,逐步走向生动而具体的实践;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的问题,维护了群众切身利益;加强了政府责任的落实,加快了治理进程,在政策措施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但由于我国现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期,经济的规模和速度、重化工业的结构以及高耗能强排放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使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环境与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外部性治理面临着更大压力。
所以对外部性的探讨步伐不能停止。
一、外部性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经济后果(一)外部性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所谓外部性指的是某一经济主体的活动对于其他经济主体产生的一种未能由市场交易或价格体系反映出来的影响,从而导致资源配置不能达到最大效率,即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
①由于这种影响是某一经济主体在谋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产生的,是对第三人产生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又是处于市场体系之外,故称之为外部性。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根据不同的特性可以将外部性划分为许多种类。
由于本文试图探究对外部效应的治理,所以主要从外部性的实际影响所产生的经济后果对外部性进行分类,可以将其划分为负的外部性和正的外部性。
所谓负的外部性是指某一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了负面的经济影响,而又未能通过市场交换给予补偿。
所谓正的外部性是指某一经济主体的活动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了正面的经济影响,却又未能通过市场交换而得到报酬。
①约翰.伊特韦尔等:《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 中文版,280~ 282 页,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9(二)外部性所产生的经济影响外部性的存在将会阻滞市场机制对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使其实际经济效率偏离帕累托最优。
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在有外部性存在的场合,单个经济主体在从事一项经济活动时,其私人成本(或收益)与社会成本(或收益)并不一致,而经济主体进行决策时又始终坚持私人边际收益等于私人边际成本的原则,故而导致资源的低效配置,偏离帕累托最优状态。
云南公务员考试《行测》通关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2022】4109

云南公务员考试《行测》通关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2022】:41:128,(), 8, 2, 4,1/2单项选择题A. 64B. 55C. 16D. 282:自然环境是脆弱的,经济进展不能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殊不知“人情淡如水”,社会环境也是脆弱的,经济进展和社会管理同样不能以牺牲社会环境为代价。
在我们多年习惯于“以进展代替治理”、“以粗暴代表执法”之后,可否稍稍回心转意,从“休渔”和“退耕还林”的政策中吸取些许才智,再不要在濒于荒漠化的都市人的心田里掘土伐木、扬沙断流。
本段文字意在强调()。
单项选择题A、要重视自然环境的爱护B、要注意社会环境的爱护C、经济进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D、精神文明建设有待加强3:某单位组建爱好小组,每人选择一项参与。
羽毛球组人数是乒乓球组人数的2倍,足球组人数是篮球组人数的3倍,乒乓球组人数的4倍与其他三个组人数的和相等。
则羽毛球组人数等于()单项选择题A. 足球组人数与篮球组人数之和B. 乒乓球组人数与足球组人数之和C. 足球组人数的1.5倍D. 篮球组人数的3倍4:.单项选择题A.B.C.D.5:在民意跟权力的地位不公平时,民意就无法获得权力的敬重。
在权力面前自保尚不行得,更何谈让权力听话?因此,要让民意真正发挥作用,除了赐予民意力气外,别无他法。
权力尤其需要明白的是,民意就是权力运作的前提和基础,而敬重民意的体现,也并非事事根据民意办——在限于某些条件无法依民意而行事的时候,向公众坦陈缘由,求得民众谅解,这是达成权力和民意双赢的必由之路。
通过这段文字,想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单项选择题A、只有敬重民意的权力才是合法的权力B、权力应听从于民意,不能听从时应保持坦诚和谦卑C、民意无法获得权力敬重的根本缘由是民意的力气弱小D、权力和民意双赢的关键在于公众的知情和谅解6:128,(), 8, 2, 4,1/2单项选择题A. 64B. 55C. 16D. 287:在右图小空格中已填上了1及7两个自然数,假如其他空格也填上相应不同的数,使得任意一个横行、任意一个纵列以及任意一条对角线上的3个数之和都等于111.请问,位于中间的小正方形里应填的数是()单项选择题A. 61B. 53C. 41D. 378:.单项选择题A. 9B. 10C. 11D. 129: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以下关于这一战略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单项选择题A、建设文化强国,就是要通过文化来整合整个社会.以形成强大的民族分散力B、建设文化强国,为经济进展和社会和谐供应强大的文化支撑,全面实现我们的现代化目标C、建设文化强国,是要在全世界面前树立一种全新的形象.增加我们国家的文化软实力D、建设文化强国,归根究竟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0:最近,我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扩大投资规模,启动和加快建设一批国家级重点工程。
务必高度警惕“街头政治”

作者: 张崇防;马越舟;王万征
作者机构: 中国传媒大学当代国际问题研究中心
出版物刊名: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页码: 40-41页
主题词: 政治;街头;高度;2004年12月;尘埃落定;东欧剧变;九十年代;苏联解体;格鲁吉亚;政权更迭;乌克兰;反对派;领导人;南联盟;美国;大选;选举;权力;国家
摘要:2004年12月27日,举世关注的乌克兰大选尘埃落定,反对派领导人尤先科胜出.从乌克兰选举风波,看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发生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及南联盟政权更迭和格鲁吉亚的改朝换代,人们发现:'街头政治'是美国支持一国反对派夺取权力和建立亲美政权的得力工具.20年来,美国的'街头政治'屡屡得手,扶持了一批亲美势力上台;今后它必将把这一套推而广之,威胁更多不愿听命于它的国家.这一动向务必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谈提高青年学生对“街头政治”的免疫力

作者: 巫春华
作者机构: 广东嘉应学院社科部,514015
出版物刊名: 中国成人教育
页码: 86-87页
主题词: “街头政治” “颜色革命” 青年学生 警惕 思想政治工作 免疫力 高校
摘要:“街头政治”是近年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干涉别国内政的重要手段,是“颜色革命”的关键环节。
美国加紧对我国西化、分化图谋的必然性是由其国家利益、阶级本性、霸权主义的政治立场所决定的。
我们必须对美国可能对我国实施“街头政治”手段保持高度的警惕。
在社会变迁的历史进程中,青年学生是非常特殊的群体,在历次政治运动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这种情况下无疑要提高青年学生对“街头政治”的免疫力。
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注意力

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注意力展开全文政治注意力现象在中国政治体系中普遍存在,有关政治注意力的研究侧重于象征、工具意义的阐释而忽视基础观建构。
本文聚焦中国场景下政治注意力演化理论构建与国家治理意涵,以“过程—情境”分析框架为基础,将政治注意力演化过程区分为分配—传递、竞争—捕捉、参与—反馈、跨界—共治四种理想类型,认为它们与各自生成情境之间的匹配性是全景动态理解政治注意力运行的基础;再将“过程—情境”分析框架放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宏观背景下加以拓展,以再制度化推动政治注意力演化过程与国家治理制度之间的冲突性消减与兼容性提升,实现政治注意力演化的国家治理现代化价值。
一、政治注意力研究的学科溯源与本土价值注意力研究呈现学科交叉趋势,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加入,极大地拓展了注意力研究的范围和影响。
在管理学领域,赫伯特·西蒙、詹姆斯·马奇等开创了决策行为中的注意力研究;其后,企业行为、管理认知、议题营销、组织生态等领域的注意力研究,推动了组织科学视域的注意力研究话语体系的发展。
威廉·奥卡西奥将组织运作视为注意力分配过程并提出“企业注意力基础观”,他认为焦点、情境和结构三要素构成注意力生成的逻辑基础,即决策行为取决于焦点,这些焦点又受到决策者所处社会情境影响,最终组织规则体系决定决策者对外部社会情境的适应行为。
借鉴神经科学关于注意力的多元互动过程特征的研究,奥卡西奥提出组织科学中的三种注意力研究导向,它们分别是作为自上而下过程的注意力视角、作为结合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注意力参与以及由注意力选择过程而产生的结果。
大多数理论和实验则聚焦自上而下过程,从组织目标、主体身份、认知模型、行为逻辑等维度展开;属于数据驱动或刺激驱动的自下而上过程则很少受到研究关注;针对不同过程之间的比较、整合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更为不足,基于整合、动态式的注意力演化理论在组织科学中仍属前沿领域。
夹缝中的街头官僚

夹缝中的街头官僚作者:颜昌武刘亚平时间:2016-01-23 浏览:22话题:休闲阅读工作方法官僚“街头官僚”一词,最早见于美国行政学者李普斯基1977年发表的《走向街头官僚理论》一文。
按李氏的解释,街头官僚是指处于低层次行政执行单位同时也是最前线的政府工作人员,包括警察、公立学校的教师、社会工作者、公共福利机构的工作人员、收税员,等等。
比照西方街头官僚的性质与特点,依照我国《公务员法》关于公务员职位类别的规定,大体可以将我国基层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纳入“街头官僚”的范畴。
他们主要是履行社会管理与市场监管职能的行政机关的基层部门中,直接履行行政监管、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稽查等现场执法职责的公务人员。
交警、城管以及其他“窗口”部门的一线工作人员,可视为典型的“街头官僚”。
交警、城管等街头官僚与公民的矛盾冲突可以说占据了近期社会问题焦点的很大比重。
正如著名经济学家刘易斯所言,“即使有了最好的政策,也难以确保获得成功。
”“良好”、“准确”、“及时”和“高效”地执行一直是行政领域最重要的“底线”。
大量的事实表明,许多公共政策执行起来总会遇到各种牵制和障碍,既会出现执行者资源不足而导致的执行力度不够的现象,也会出现执行者自我约束不力而导致的执行过当行为。
在人们对“播下去的是龙种”、为何“收获的总是跳蚤”的质疑声中,作为政策输送链条最末端的“街头官僚”开始浮出水面,并不断地遭受指责、诟病乃至谩骂。
相比于其他类别的公务人员,街头官僚面临一种特殊的行政生态,处于两重角色冲突之中。
“两头不讨好”现实中的街头官僚,工作在第一线,直接面对广大公民,是政府工作人员中和公民互动最为频繁、最为密切的群体,其工作态度、办事作风、个人喜好、执法能力,直接关乎执政党和政府的威信,他们不仅是政府形象的塑造者,更是政府能否赢得人民支持的关键。
就其作为短缺资源的直接分配者而言,街头官僚常常处于亏欠公民的尴尬之中。
作为政府的形象代表,街头官僚负有为公民提供良好服务之责任。
影响改革成败的4大效应!

影响改革成败的4大效应!思想哥说作为改革的受益者,普通民众本应对改革热情支持才对,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却往往“装睡”——或者遇见问题绕着走,或者碰到矛盾躲着走,或者看见困难低头走。
逐渐成为了“改革懈怠派”。
明明受益,却要装睡,如此吊诡的事,不能再继续。
因此,必须叫醒装睡的“改革懈怠派”,发动广大民众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改革事业中来,为改革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①加法效应有两家紧挨的糖果店,其中一家的生意特别清淡,另一家的生意却特别红火。
两家的货品一样,价格也一样,服务态度都很好,老板为人都很亲善,可经营状况却相差很多,人们百思不得其解,两家店的老板也很觉得奇怪。
直到有一天,一位经济学家和一位心理学家的到访揭开了其中的“秘密”。
经济学家发现,生意清淡的店家老板,每次给顾客称量糖果时,总是先多装点,然后把多出的部分拿掉;而生意兴隆的店家老板,每次称量糖果时,总是先少装点,然后再添加。
心理学家解释,“拿掉”总是让顾客心里失落,甚至容易给人缺斤短两的心理暗示;而“添加”则让人愉悦,让人觉得分量给得很足。
这就是“加法效应”。
【“加法效应”投射改革】改革的调门不能太高,尤其不能乱开空头支票,否则民众产生了过高的期待,就会不满意现实的改革收益,反而不利于改革。
应该让民众对改革的预期比实际收益略低一点,这样民众就会不断感到惊喜,对改革就会充满热情和持续支持。
②损失厌恶效应有一天,你走在街上,突然有人拦住你。
他手里拿着一枚硬币,问你愿不愿意参加抛硬币的游戏——如果硬币是正面,你给他10元;如果是反面,他给你10元。
你不假思索地就拒绝了,一个念头在你大脑闪现——平白无故地当然不会冒损失10元的风险了。
其实,这是经济学家在街头进行的一个实验,实验结果是:超过9成的路人拒绝参加这个游戏。
这个实验说明:对普通人来说,可能失去10元的恐惧感,超过了可能得到10元的满足感。
经济学家把这一现象称为“损失厌恶”。
进一步的实验表明:假如某人意外获得1元,他增加的满足感为1;反之,让他口袋里已有的钱意外损失1元,给他带来的心理损失却高达2.5。
最新时政2020届高考政治备考:释放“地摊经济”活力,让城市更有烟火气(时政背景+知识梳理+习题训练

最新时政2020届高考政治备考:释放“地摊经济”活力,让城市更有烟火气(时政背景+知识梳理+习题训练)地摊经济,是指通过摆地摊获得收入来源而形成的一种经济形式。
地摊经济是城市的一种边缘经济,一直是影响市容环境的关键因素,但地摊经济有其独特优势,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能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
热点背景2020年5月27日,中央文明办明确,在2020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不将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
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李克强总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提到“我们西部有个城市,按照当地的规范,设置了3.6万个流动商贩的摊位,结果一夜之间有10万人就业。
”地摊经济的优缺点一、优点:1.有利可图:摊主经营费用低,没有转手费,没有装修费,没有租金压力,没有雇员工资压力,不用交税,运营成本低下,有利可图。
2、满足消费者需求:购买相同质量的产品,消费者肯定倾向以更低的价格购买。
地摊的产品琳琅满目,从衣服裤子,手包,水果,日常用品,化妆品,首饰等等类别都有涉及,满足了许多消费者的需求。
3.缓解就业压力:下岗职工,失业人员,新增的劳动力,离开了土地的农民,更有不少在职的员工在下班后也会去摆卖地摊,为的就是帮补收入。
这样的自发的,非正规的就业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
4.带动周边的经济:一般有摆卖地摊的街道会比较热闹与繁荣,廉价的地摊可以吸引消费者前来聚集,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在一定程度带动周边正规商铺的人流。
二、缺点:1.污染环境:脏乱差现象,噪音污染。
2.堵塞交通:塞相关交通道路,甚至行人走路都没有地方。
3.影响市容市貌:文明城市的古都之首西安,在满布地摊的大街,很难联系起来。
4.损害正规店铺的利益:消费者可能会在满足了廉价的产品需求之后而打消了更多的消费需求,正规店铺如果在质量、服务、店铺氛围上没有竞争力,会受到地摊相同商品的不同程度损害。
5.不诚信的交易损害消费者利益:为没有固定经营场所而且贩卖的商品质量低下,产品及服务不受相关部门监督,某些不法摊贩为了求得更大的眼前利益而欺骗消费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街头政治 & 是选举干预的重要手段
#街头政治 & 要达到的目的有高位的和低位的 +
# " !
!""#$# 高校理论战! 更迭国家政权和改变 国家现行的基本国策 " 低位要求 !就是国家高层领导 人的局部变更和政策的某种改良 # 实现高位目的的 较佳时机 ! 往往是实行总统制的国家进行议会和总 统改选 # 实行多党政治的民主选举常被誉为是所谓 世界最民主的政治制度 !但是实行这种民主选举制 ! 利益集团的利益分配是由选票决定的 ! 因而选举中 的舞弊现象比比皆是 ! 这往往被作为发动选民走上 街头抗争和外国进行选举干预的最通常的 $ 最有效 的借口 # 自上世纪 !" 年代以来 ! 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 国家 ! 曾对他们认为所谓的违反国际民主原则的国 家通过 %人道主义干预 &! 改变一个国家的政权 ! 现 在 ! 又用所谓 %选举干预 &! 即通过干预一个国家的 大选 ! 更换领导人 ! 使其走上 %民主化 &! 实际是亲 西方化的道路# 美国与欧盟国家尽管有奉行单边主义与多边主 义的矛盾 ! 但在输出西方 % 民主价值 &! 遏制俄罗 斯在欧洲的影响力和核盾牌威慑力方面却是共同 的 # 他们共同推出的欧盟与北约东扩计划 ! 第一步 是吸收前苏联阵营的东欧国家加入! 进展比较顺 利 " 第二步是瞄准独联体即原属苏联的各加盟共和 国 ! 首先是通过选举干预更迭政权 ! 使亲俄政府变 成亲西方的政府 ! 然后再分别吸收他们成为欧盟和 北约的成员 ! 使之完全亲西方 # 独联体是一个非常 松散的联合体 ! 缺乏凝聚力 ! 但仍是俄罗斯抵御西 方遏制的一道屏障 # 独联体一些国家定期举行的总 统换届选举 ! 为美国等西方国家提供了进行 % 选举 干预 & 的契机 # 此次乌克兰总统选举 ! 对美国来说是一次不可 多得的机会 # 两位总统候选人在竞选中亮出了自己 的国际政策纲领 ’ 亚努科维奇表示亲俄罗斯 ! 尤先 科表示亲西方 # 尤先科当选就意味着西方能够影响 和控制乌克兰 ! 而亚努科维奇当选则意味着俄罗斯 对乌克兰影响的加强 # 为了与俄罗斯争夺乌克兰 ! 在乌克兰总统的第一轮和第二轮选举的每一关键环 节 ! 美国等西方国家都联手进行了有计划的干预 ! 从策划对刚投完票的选民进行 % 出口民调 &! 抢先 宣布尤先科获胜 ! 到组织群众上街反对中央选举委 员会宣布亚努科维奇当选 ! 最终影响乌克兰最高法 院接受尤先科提出的第一轮选举无效 ! 进行第二轮 重选的要求 ! 直到迅速表示支持尤先科在第二轮重 作者单位 ’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 #"""!$ 责任编辑 ’ 杨海英 选中当选总统为止 ! 展示了完整的 % 选举干预 & 的 路径 # 这套路径之所以能够如此通顺 ! 正如美国智 库 $ 专门从事所谓 %支持自由世界 & 活动的美国民 主基金会负责人格尔什曼总结的 ! 是由于他们抓住 了实现格鲁吉亚 % 玫瑰革命 & 的几个基本因素 ’ 反 对派应具有一位著名的领袖人物 " 国际社会参与这 一事件的程度 " 外国观察员在何种程度上实施对选 举的监督 # 这三个基本因素可以说是美国进行 %选举 干预 & 获得成功的模板 ! 或者说是获得成功的经验 # 有了这块成功的模板和实践的经验 ! 美国等西方国 家今后还会在他们认为有需要的时候 ! 加以复制和 使用 #
国际论坛
要重视#街头政治&的效应
张中云
摘 要 ! 由美国等西方国家利用别国内部矛盾 " 策动和控制的 # 街头政治 $ 具有明显的效应 ! 它 是介入一国内政的通道 " 是选举干预的重要手段 " 是廉价更迭政权的利器 % #街头政治 & 已成为国际 政治中的一种重要现象 " 值得人们重视 % 关键词 ! 街头政治 ’颜色革命 ’ 民主输出 中图分类号 !%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 ($##( )#(%##)$%#$
!""#$#%高校理论战线
# " !
最近几年 "
* 街头政治 $ 在独联体国家地区愈 , 街头政治 & 成为美国
非法 %而当今利用和平形式搞 , 街头政治 &" 则可以举 起所谓 , 人权 &-# 民主 &-# 自由 & 的旗帜 "举行罢工 - 罢 市 -罢课 -游行 -集会 "甚至可以选择在国家的中心广 场安营扎寨 " 长期坚持下去 + 对于这种 # 和平 & 行动 " 当局往往难于对付 " 一般不敢贸然使用暴力 "只能以 和平方式处置 +如果采取暴力镇压 "会引来国际的舆 论压力 和 各 种 制 裁 " 还 会 背 上 # 专 制 &-# 暴 政 & 的 骂 名 "在国际上陷于孤立 + 在这种情况下 "#街头政治 & 获得了有利的发展时间和空间 + 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 " 把关系到他们国家的根 本利益和大战略的实施的国家作为其搞 #街头政治 & 的对象 " 选择有必胜的把握 " 或者虽然不能取胜 " 但 可为以后再次行动打好基础的时机介入 + 对于 # 街头政治 &发起者来说 " 作为反对派 "一开 始与当局的力量的对比是不对称的 " 必然需要外界 的援助和支持来改变自己的不利地位 " 这就为西方 的介入提供了内应的 # 线人 &+ 西方国家对他们想要的 #街头政治 & 也绝不是被 动 应 付 " 只 等 待 人 家 的 # 邀 请 &" 而 是 有 计 划 地 进 行 # 制造 & 的 +
演愈烈 " 并不断蔓延扩散 + 起人们的注意 % 一种重要现象 %
更迭一个主权国家政权的利器 " 并且屡屡得手 " 引 , 街头政治 & 已成为国际政治中的
, 街头政治 & 是介入一国内政的通道
所谓 , 街头政治 &" 是指一种有组织的群众性街 头抗争的政治活动 " 是政治斗争的一种重要形式 % 搞 ,街头政治 &由来已久 % 但自冷战结束后 ",街头政治 & 越来越成为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用以干涉别国内 政 " 改变国际政治格局和进行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 手段 % 政治斗争的最高目标是夺取政权 " 斗争的形态 不外是和平的与暴力的两种 % , 街头政治 &斗争一般 是和平地进行 " 但当上街的群众情绪激奋并使用暴 力 "便可能会演化为暴力冲突 % 一般说 " 诉诸于暴力 的政治斗争 " 既难于吸引广泛的群众参加 "也容易被 当局找到借口进行镇压 %一旦出现这种局面 "不是群 众运动很快被平息 " 就是演变为旷日持久的内战 " 而 发起者要达到的政治目标一时也难于实现 % 而且 " 暴 力抗争要获取的外来援助比较复杂 " 介入的国家顾 忌较多 " 因为这种形式比较露骨 "易被当事国指责为
% 街头政治 & 是廉价更迭政权的利器
美国等西方国家打着 %民主 &旗号更迭一个国家 的政权 ! 不外是两种手段 ! 一是武力手段 !另一是 % 民 主和平 & 手段 # 前者有科索沃战争 $ 阿富汗战争 $伊拉 克战争等 " 后者有前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剧变 !南斯拉 夫米洛舍维奇下台 ! 以及最近发生的所谓 %颜色革 命 &! 即格鲁吉亚的 % 玫瑰色革命 &$ 乌克兰的 %橙色革 命 &$ 吉尔吉斯斯坦的 % 黄色革命 &# 两种手段相比较 ! 战争花费大 $ 人员伤亡和财物损失大 $ 生态破坏严 重 ! 有时即使是速战速决 ! 如科索沃战争 $ 阿富汗战 争 $伊拉克战争 ! 但留下的后遗症和善后要处理的问 题成堆 ! 处理起来既费钱 $ 费力 ! 又十分棘手 !甚至变 成一个难于卸去的包袱 # 相比较而言 ! 用 % 民主 &$% 和平 & 的手段 ! 即通过 选举干预 ! 搞 % 街头政治 &! 由本国民众自己 % 选出 & 一 个使美国等西方国家放心满意的政府 !代价低 $收获 高 $ 见效快 ! 更主动 ! 而且已经在俄罗斯势力范围的 独联体国家取得了明显效果 # 现在 ! 美国等西方国家既然通过所谓 %颜色革 命 &! 迅速成功地使格鲁吉亚 $ 乌克兰和吉尔吉斯斯 坦改变了政治颜色 ! 今后则会更放手地做下去 # 苏联东欧剧变的发生 !是多米诺骨牌式效应 ! 现 今的独联体国家是否会在 % 街头政治 & 冲击下 ! 按西 方所要求的那样发生又一次多米诺式的政权迭更 ! 是值得人们注意观察的 ! 更应该引起人们思考 #这是 当前国际政治斗争面临的新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