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族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3-7
百度文库
2.木鼓崇拜
西盟和沧源等地的佤族普遍崇拜祭器木鼓 (梅克劳格)。 他们认为木鼓可以通神,无论是祭祀或氏 族械斗都要敲击木鼓。平时将木鼓供奉在村中 最高大的树下。有些地区还专为木鼓盖房。氏 族成员环居周围,以求木鼓庇护。 木鼓既被认为可以通神,因此制作时,则 要举行宗教仪式。
2013-3-7
2013-3-7
历史传说
1.民族来源
佤族对本民族来源,各地传说不一。 比如有从“司岗里”出来;从葫芦里出来; 天神创造了达古亚和叶里,由他们繁衍人类;达 能在女始祖烨奴姆(又称妈农)身上抹了口水,因 而妈农生育人类等等。在众多传说中,“司岗里” 传说最为普遍。
2013-3-7
各地区的佤族虽然对“司岗里”解释不同, 但都把阿佤山视为人类的发祥地,同时也共 同反映他们都是阿佤山一带是最早的居民。 “司岗里”是佤族对自己本民族古穴生活 的回忆。
2013-3-7
佤族青年女子
2013-3-7
老年女子
佤族男子
2013-3-7
主居住区
• 佤族主要分布在云南 省西南部的沧源、西盟、 澜沧、孟连、 双江、耿马、 永德、镇康等县的山区与 半山区。 • 即澜沧江和萨尔温江 之间、怒山山脉南段的 “阿佤山区”。与汉、傣、 布朗、德昂、傈僳、拉祜 等民族交错杂居。 •
2013-3-7
2013-3-7
“布饶克”方言区主要分布于图地、打洛、 阿佤来、永不落等地,该区的佤族女性缠黑包 头,戴耳塞或耳环,颈戴项圈和多串珠子,上 穿长袖紧身衣,下系开口长裙。
“佤”方言区主要颁于翁嘎科、班同、永 哈、王莫等地,该区的佤族女性头戴锥形银泡 珠帽,耳带大耳坠,戴项圈,腰部系数十条珠 子串,上着长袖短衣,下系以红色为主带绿色 和黑色条纹的筒裙,在裙子中间系一条带。
2013-3-7
2013-3-7
2.近代历史
佤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不仅为开发和建设阿佤山区,繁荣西南边疆的经济文化事业做 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在反抗列强入侵,捍卫祖国领土和主权的 斗争中,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英国的一支“探险队”在500 名英军的保护下侵入阿佤山等地,佤族人民“各执兵器”,奋 起反抗,吓得英军头目“面如土色,从人亦怕”,狼狈逃窜。
2013-3-7
2.婚俗
佤族的婚恋比较自由,有“串姑娘”(即 谈恋爱)的习俗,小伙子到了十七、十八岁的 时候,就开始“串姑娘”了。在过去,依照佤 族的风俗习惯,丈夫去世后妻子可以转房给弟 弟。
2013-3-7
3.节庆——新米节
“新米节”是稻谷成熟,喜庆丰收,品尝 新米的日子。 过去一般多在农历七八月份(佤历九十月 间)进行。日期的确定,一是根据各自粮食的 成熟情况选择吉日。二是以父母或祖父母去世 的属相之日为最佳。意在请先祖的灵魂回来, 与家人一起同尝新米,共享欢乐。并请他们在 天之灵保佑子孙后代家庭幸福,风调雨顺,粮 食丰收。
2013-3-7
2013-3-7
谢谢观赏
~~调研报告~~
中国少数民族——佤族
小组成员:纪璇 杨晓丹 康青 杨现逢 高周洁 指导老师:魏小庆
目录
• 基 本 信 息
2013-3-7
• 主 居 住 区
• 宗 教 概 况
• 历 史 传 说
• 民 族 文 化
• 生 活 概 况
佤(wa)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现有人口35 万多人。国外主要分布于缅甸,人口比国内多一 些。佤族居住的地区,山岭重叠,平地极少,故 又称阿佤山。 佤族自称“佤”、“巴饶克”、“布饶克”、 “阿佤”、“阿卧”、“阿佤莱”、“勒佤”等。 他称有“拉”、“本人”、“阿佤”、“佧佤” 等。史称“哈喇”、“哈瓦”、“卡瓦”等,意 为“住在山上的人”。根据本民族的意愿,新中 国成立后,1962年正式定名为“佤族”。
2013-3-7
生活概况
1.建筑
佤族的住房,木柱的顶端保留树杈,用以 托梁,横梁上再托上一些细竹子,然后覆以茅 草,筑成架空的“竹楼”。房屋分上下两层, 楼上住人,楼下为牲畜、家禽活动之所。
2013-3-7
2013-3-7
2.饮食
佤族以大米为主食。西盟地区的佤族都喜 欢把菜、盐、米一锅煮成较稠的烂饭。此外也 有捕食鼠和昆虫的习惯。 佤族普遍喜饮酒,喝苦茶。 嚼槟榔是佤族男女老少普遍的嗜好,平时 劳动休息或闲谈,口中都嚼一块槟榔。 典型食品有:茶花稀饭,火烧蛇肉,青豌 豆炒蚂蚁蛋,油煎柴虫等。
2013-3-7
2013-3-7
佤族男子服饰 西盟地区的男子上身穿无领短衣,裤子短 而宽,裤筒一般宽一尺二寸,喜欢赤足。 佤族传统的男子短发,头缠黑色或红色布 包头,有的也包白色包头。 各地的佤族男子外出时,常常是身佩长刀、 弩弓和铜炮枪,挎织花“筒帕”。如果男子不 佩长刀会被视为衣冠不整,如果不持枪弩则会 被认为没有男子气概。
2013-3-7
3.猎头血祭
西盟佤族过去在农 作物种植或收获季 节,有以部落为单 位,结合血族复仇 猎取仇寨人头的祭 典。
2013-3-7
随着佤族社会的发展,猎头血祭也逐渐 发生变化。据传,最初由武装猎取改为购买 人头(被出卖的多为奴隶)。以后又用死人 之头或狗头来代替。部分地区改为杀牲祭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猎头血祭已经绝迹。
2013-3-7
佤族男子头饰
2013-3-7
佤族女子服饰
佤族女性服饰,款式多样,因生活的地域部 落民族支系不同,而产生较明显的服饰区别。 “勒佤”方言区主要颁于莫窝、中课等地, 该区的佤族女性穿披肩或无领短衣,无领无袖短 紧身褂,露脐,下系折叠开口长裙或短裙。留披 肩长发,系银质、锡质或篾制头箍,戴耳环,颈 带项圈和若干串彩色珠子,腰系多道黑漆漆过的 藤蔑腰箍和数串彩色珠子,手臂戴手箍,手腕戴 手镯,膝下脚腕戴黑色藤制脚箍,小腿裹布套。
2013-3-7
2013-3-7
4.文化艺术
沧源崖画
沧源崖画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沧源县糯良山、 班考大山与拱弄山之间的勐董河流域的河谷地 带。是我国发现较早的古代崖壁画艺术遗存之 一。
2013-3-7
木鼓
木鼓是佤寨的标志,佤语称“克罗克”, 是佤族的传统祭祀工具、乐器和报警器具。 木鼓是佤族的象征,是佤族人民崇拜的神 圣之物。他们认为,木鼓是 “通神之器”、 “通天之鼓”, “生命靠水,兴旺靠木鼓”。 因此,平时不能乱动,只有祭祀报警和节日喜庆 等重大集体活动时才能敲打。 木鼓舞和甩头舞是佤族的两大特色,驰名 中外。
2013-3-7
2013-3-7
3.服装
佤族服饰因地而异,基本上还保留着古老 的山地民族特色,显示着佤族人粗犷、豪放的 坚强性格。西盟佤族保持传统习俗最多,服饰 最典型。佤族因居住地区不同,服饰也不完全 相同。 佤族崇拜红色和黑色,服饰多数以黑为质, 以红为饰,基本保留着古老的山地民族的特色。 传统的佤族服装皆以麻或棉所制,这是受到了 当时生产力的制约。
2013-3-7
1898年(清光绪二十五年),中英双方勘 定孟定、阿佤山、孟连等地滇缅边界时,针对 英国侵略者意欲占领我方领土的图谋,佤、傣、 汉等族人民再次拿起武器,进行了坚决抵制。
2013-3-7
民族文化
1.礼仪
佤族人豪爽好客,迎接客人以酒当先,认 为无酒不成礼。 佤族民间有不知心、不善良者不敬酒的习 惯。每逢儿子出门,客人离去,主人还要打 “送亲礼”。即给亲人或客人敬酒,届时主人 用葫芦(盛酒器)盛满酒,先喝一口,然后送 到客人或远离的亲人嘴边,客人需要喝到葫芦 见底,以表示亲情、友谊永远不忘。
2013-3-7
宗教概况
佤族的宗教信仰以原始宗教为主。少数人 信仰佛教或基督教。 解放前各地低族社会生产发展极不平衡, 特别是在保持原始生产方式较多的西盟、沧源 和孟连等地的低族社会,在宗教信仰方面所保 留的原始宗教形态也就更较明显。
2013-3-7
1.神灵崇拜
佤族认为主宰万物的最大神灵为“木衣 吉”,或称“梅吉”。每年祭祀三五次不等。 每次祭祀,杀猪一头、鸡数只。如遇灾祸,则 以村社或部落为单位,举行大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