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优秀ppt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精美课件(共33张PPT)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精美课件(共33张PPT)

孟子
荀子
儒 家
墨子 韩非子
庄子
墨 家
法 家
道 家
百家争鸣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 为数量多《汉书.译文志》上 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 法家、阴阳家、名家、杂家、 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 家。
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许多问题亟 待解决,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法、道、墨、 兵等,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 出现了学术上的繁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
夏商西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8课 百家争鸣
“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颗爱心; 在孟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 墨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在韩 非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 ——易中天
自学导航
认真阅读教材第36.37页,找到下面问题的答案,并在课本中 及时作出标注。
1、老子和孔子生活在哪个时期,分别是哪个
儒家的发展
儒家档案
创始人 战国代表 孔子 孟子
荀子 主要思想 1.主张实行“仁政” 1.主张实行 “礼治” 2.“民贵君轻”
《孟子》 1. “施仁政,行王道。”
仁政
2.“民为贵,社稷次之, 君为轻。”
民贵君轻
道家的发展
道家档案
创始人 老子 战国代表 庄子 主要思想 1.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和孔子的主要思想分别是 什么?
老子与道家学派
老子档案
姓名 李耳
主要思想 国籍 楚国 1.自然法则 年代 春秋 2.对立面相互转化,辩证法 学派 道家 3.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经典 著作 《道德经》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 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 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 以柔克刚,以弱胜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共27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共27张PPT)
阅读书本P36,完成下面的表格。
老子
姓 名:
年代: 国籍:
春秋时期 楚国
《道德经》书影
李耳
创立的学派: 道家学派 思想观点:
顺应自然 认为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 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政治主张:
约公元前571年~公 元前471年
“无为而治”
重要著作: 地位:
《道德经》 (道家的经典)
“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颗爱心; 在孟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墨 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在韩非那 里我读到一双冷眼。” ——易中天
课堂练习
1.春秋时期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思想家是(B )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墨子 2.根据孔子言论整理成的书是( C ) A.《春秋》 B.《尚书》C.《论语》D.《诗经》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 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8课 百家争鸣
孔子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呼 吁全世界:“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 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一、孔子和儒家学说
儒家学派代 表人
孔 子
生平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晚 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世界 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晚年到鲁 国,主要从事教育和编订古籍工作。 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 城北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2、 “诸子百家”形成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飞速发展,旧的社会制度 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
3、 “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有哪些派别?
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影响最大。
三、百家争鸣
4、 “诸子百家”为何而“争鸣”?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第8课 百家争鸣 (共25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第8课  百家争鸣 (共25张PPT)

孔子 儒家
老子
道家
春秋
《道德经》
随堂练习
1.中国古代有一个“塞翁失马”的故事,说明了人的祸福是可以相互转化,这个故事体现了古 代哪一位思想家的思想( )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墨子
2.位于福建泉州的清源山风景名胜区的道教老君造像,是中国现存最大、雕技最绝、年代最 久的道教石雕造像,素有“老子天下第一”的美誉。与老子相关的书籍是( )
A.“兼爱”“非攻” C.“无为而治” B.要求统治者用“仁政”,轻徭薄赋 D.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主义,提倡法治
5.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是人类的共同追求。我国战国时期,提出“兼爱”“非攻”,反对侵略战 争,支持正义战争的思想家是( ) A.墨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
孔子这样做,体现了他怎 样的教学方法?
思考
提示:因材施教
就去问老师,孔子笑呵呵地说:
“冉有,平时碰到事情老是退退缩缩, 所以我鼓励他勇敢地去做,而子路太喜 欢胜过别人,所以我要他退后一点。”
什么是百家争鸣?百家是指一百家?
百家
争鸣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 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 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 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史 称“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及其思想主张
墨子名片
墨家学派创始人
主张:
“兼爱”“非攻”; 提出要选贤能的人 治理国家; 批判贵族的奢侈生 活,提倡节俭
儒家
孟子名片 荀子名片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 主张: 实行“仁政”; 主张: 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的思想 实行“礼治”; 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儒 家
明确尊卑等级,以维 系社会秩序。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上册 第二单元 8 百家争鸣 课件(共48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上册 第二单元 8 百家争鸣 课件(共48张PPT)

兵家
代表人物:春秋末期军事家孙武
《孙子兵法》奠定了我国 古代军事理论的基础。
为什么说百家争鸣促进了 思想文化的繁荣?
各派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 立说,并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相互 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 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愿你多知
“三教”:儒、道、佛 “九流”:分别指:农流,墨流,名流,法流,纵 横流,小说流,阴阳流,医流,杂流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 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下》
荀子
主张 提出“制天命而用之”, 人能认识自然规律,要 按自然规律办事
荀子
材料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 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 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 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 可镂。
他从教40余年,三千弟子,72贤人, 一生坎坷,无权无势,仅凭才学、道德、 精神赢得弟子深情爱戴。
思想主张:“仁”的学说 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
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它强调人与人之间要彼此尊重对方的人格, 要求人们互相敬爱、谦让、和睦相处。
教育上:创办私学、注意“因材施教”、主张 “温故而知新”。
检测目标
4.“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
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B )
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
检测目标
5.“苛政猛于虎也!”说这句话的是( B )
A.老子 B.孔子 C.韩非子 D.庄子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优秀课件(共30张PPT)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优秀课件(共30张PPT)

韩非(法家)——
主张法治,建立君主 专制的中央集权。
独立自学二
阅读课本P48-49页,完成下列问题,时间4分钟。 完成下列表格。
战国时期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原因及影响?
原因:①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 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会制度逐步形成。②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不同学
派,各陈劝说,相互抨击,取长补短。
“至圣先师” 孔子
孔子:春秋末年鲁国人,名丘,字仲尼。我 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 人。代表作《论语》。
杏坛讲学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孔子 简介
思想 主张
政治方面 国籍— 春秋鲁国
职业— 小吏;知名学者; 儒家学派创始人
核心思想
“仁”—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 和道德规范; 提出“仁者爱仁”, 以德治国; 爱惜民力,体察民意; 反对苛政;实行德政 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注重道德和文化知识教育;
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
子曰:“有教无类。”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
墨家——墨子
墨子: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
爱,非攻,互爱互利,反对攻伐兼并, 选贤能治理国家,提倡节俭。”,代 表作《墨子》。
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 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儒家——荀子
荀子:战国时期 儒家学派的代表
人物。主张“礼治”,明确尊卑等 级”代表作《荀子》。
道家——庄子
庄子:战国时期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
物。主张“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人生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人格”, 代表作《庄子》。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共14张PPT)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共14张PPT)

孔子办学,不问出身贵贱,先后培养的学生有 3000人。 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意识地教育 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 为,但不够稳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 事要多请教父兄以后再去做。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万世师表 温故知新 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文化成就文化成就 整理古籍、 编《春秋》 言论记录在《论语》
三、百家争鸣 请阅读课本P38-39页,完成以下表格的填写:
学派 人物
墨家 墨子
孟子
主要思想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儒家
荀子
道家 庄子
法家 韩非子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精神自由
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哪家思想会受到统治者重用? 为什么?
道法自然
对立、转化
无为而治
不受重用
一、老子 老子被世人称为哲学之父、智慧之父,是 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我受中国孔子、孟子影响 很大,受老子的影响巨大。 ——托尔斯泰
老子的哲学和希腊哲学以其作为 世界哲学的源头。 ——黑格尔
今天的老子思想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 鲁国人, 思想家, 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
阅读史料

• 有一天,孔子家的马棚失火了。孔子从朝廷下班回家,他 看见马棚烧没了,就问家人:“马棚失火伤着人了吗?” 他却不问马怎么样了。 • 孔子和弟子子路路过泰山时,遇到一名身世凄惨的妇女 , 当地虎患严重,她的亲人都被老虎咬死了,她在墓碑前不 停的哭泣。
为政 以德
孔子周游列国无所得, 为什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共22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共22张PPT)


王室衰微 ,诸侯争 霸,分封制瓦解;新兴
治 地主阶级兴起,各国纷
纷改革变法。




瓦 解 封 建 社 会
社 会 大 变 革


诸子百家针对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
文 会问题,他们提出 化 各种政治主张和治
百 家 争 鸣
国方略,希望用自
己的学说解决社会
问题。
社会大变革大动
荡大发展的思想
产物
精讲点拨
百家争鸣的主要内容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比喻福与祸相互依存,互相转化。坏 事可以引发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 发出坏的结果。)
精讲点拨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姓名:孔子(孔丘)
时代:春秋时期
籍贯:鲁国 身份(或地
位):
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家、教育 家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 要学生 学的知 识,教 职员躬 亲共学 ;要学 生守的 规则, 教职员 躬亲共 守。21 .8.921. 8.9Monday, August 09, 2021
纪律委员说:“再这样下去不行了,必须采取措施,我建议实行重罚,违纪一次罚款十
元,教室外罚站一天,再罚值日一周。”
——法家:主张法治
班长说:“我主张以批评教育为主,我们可以制定班规,让每个人去遵守,谁违犯了,
我们可以批评他,规劝他,帮助他,让他慢慢地改正过来。”
——儒家:以“德”来教化同
卫生委员说:“我们也不用罚,也不用管,随他去吧,慢慢地也许就学 会变好了。”
我受中国孔子、孟子影响很大,受老子的影响巨大。 ——托尔斯泰
老子被世人称为哲学之父、智慧之 父。
精讲点拨
一、老子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优秀课件(26张PPT)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优秀课件(26张PPT)

儒家:这是品德问题,主张思想教育 法家:这是违纪行为,主张严格惩罚 道家:这是无意识的,主张顺应自然, 不要管理,等学生自我觉悟。
知识结构
背景 含义 影响 社会变革:经济 政治 阶级结构 文化教育 各种学术、思想流派宣传自己的社会主张 奠定了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基础; 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孟子 荀子 墨子 庄子 韩非 孙膑 政治学说 道德思想①② 亚圣 哲学思想 道德思想 政治主张 政治观点 社会主张 显学 世界观 人生观①② 浪漫主义文学 法、术、势结合的中央集权思想 强调军事规律:注意造势 重视人为
思想碰撞
比较庄子与荀子在“天人关系”方面的认识
学派
代表 人物 孔子 孟子
主 要 思 想
仁、礼、德治、教育 仁政、义利观、性善论
地 位 或 影 响 创始人 亚 圣
儒家
荀子 天行有常;性恶论;礼法并施 老子 道家
道、辩证法、无为而治
集大成者 创始人
文学、美学对后世有深 远的影响。
庄子 齐物、逍遥、天人“不相胜”
好。
历史与现实的碰撞 以新加坡的鞭刑为例 ,谈谈“礼”和“法”的 统治策略。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在当时大放光彩 , 给我们留下丰厚的文化思想遗产,那么 在当今有什么现实价值呢?
提示:从治国方略、人与自然的关系、国际关系等 方面考虑
诸子百家的思想现实价值
• 儒家孟子的“仁政”——“以德治国” • 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 • 庄子天人关系———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 • 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 和平、反对战争
慧眼拨云见日月---概念解析
百家争鸣 “百家”泛指数量多;是泛指,意为数 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 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 家等十家。“争鸣”指争论和辩难。 在此是指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的不同学 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精品课件(37张PPT)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精品课件(37张PPT)

墨家 墨子 战国 “兼爱”、“非攻” 道家 庄子 战国 治国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法家 韩非 战国 改革;法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讲授新课
结合本班实际, 或运用儒家思想教 育观点,或运用法 家严格惩罚观点, 或运用道家自我觉 悟观点,就班风建 设提出自己的建议。
你主张用哪 家学派来管 理班级?
课堂小结
讲授新课
历史地位: 道家学派创始人。 世间事物都有对立面; 老子思想: 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 转化; 善于从正反两方 面思考问题。
《道德经》 学说记录:
讲授新课
动脑筋: 老子主张以柔克刚。 相传老子曾经张开嘴让弟子们看, 然后对弟子们说:“我那坚硬的 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 头却还在!”想一想,老子的话 究竟是什么意思?它的这种思想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是否有用?如 果你认为有用的话,能不能举出 一个实例加以说明?
B.孔子
C.韩非子
D.庄子
当堂达标
【3】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是人类的共同追求。 我国战国时期,提出“兼爱”“非攻”,反对侵 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的是( A.墨子 B.孟子
A
)
C.庄子
D.韩非
当堂达标
【4】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百家争鸣”学术
繁荣局面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A.每个人本来就有自己的思想
D
)
B.每个人生活的国家不一样
讲授新课
(1)老子的意思是坚硬的东西未 必结实,柔可以克刚,体现了他辩 证看问题的思想。 (2)我认为有用。它使人认识到: 什么事物都不是绝对的,都是可以 变化的。貌似强大的人可能会被弱 者打败,看起来聪明的人可能一生 无所作为,平凡的人由于努力可能 会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讲授新课
《 道 德 经 》 书 影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29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29张PPT)
难,人民渴望统一。 ②法家政治上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奖励耕战;经济上
主张重农抑商,承认土地私有;文化上主张加强思想文化 控制等,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确立封建制度,有利于国家 实现统一。
春秋 战国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三变
生产力是根本原因


社会制度的变革


思想领域的争鸣

铁器和牛 耕的推广
水利工程 的修筑
春秋战国时期
生 产 技 术 的 改 进
新 兴 地 主 阶 级 出 现
各国变法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2、各家代表
(1)墨家学派代表人
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
生平 墨子(公元前468~公元前 376年)名翟,战国时鲁国人。 墨家学派创始人。战国时期著名 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
思想主张 “兼爱”、“非攻”、 “尚贤”“节俭
著作 《墨子》
总计53篇,大多为墨翟弟子及其 后世门人对墨翟言行的记述。
2、各家代表
(2)儒家学派代表人


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
生平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 期鲁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
思想主张
1、“仁政”; 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 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著作 《孙子兵法》

约公元前535-?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 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 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共16张PPT)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共16张PPT)

第8课 百家争鸣
某校存在一些不良的校风,比如有的同学不 爱护学校公共财物。怎样来改善不良校风,使同 学们自觉去保护好学校的公共财物呢? 方式一:以德来教化同学们—— 儒家
方式二:用“刑罚”来限定同学们,做错一点也加以 法家 “处罚”—— 方式三:自觉遵守、“无为而治”,让同学们自觉去 道家 要求自己——
仁、爱人、为政以德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教育成就 创办私学,提出有教无类。
第8课 百家争鸣
孔子之前,“学在官府”学校专为奴隶主贵族弟 子而设,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孔子开创私学使平
民也可以接受教育,从而突破了“学在官府”的限制。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孔子的教育思想有: 教育成就
教学方法 教学对象 学习方法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孔子
“因材施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文化成就: 整理古籍 《诗经》《尚书》编《春秋》 言论记录在《论语》
三、百家争鸣
1、“诸子百家”为何而“争鸣”?
第8课 百家争鸣
诸子百家针对战国时期的社会问题(诸侯国互相攻伐,战
争不断,地主阶级的兴起,周朝旧制度的崩溃等),他们提出 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 2、“诸子百家”如何“争鸣”? 诸子百家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 展开激励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
名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第8课 百家争鸣
老子
道家学派创始人 主要思想: 顺应自然;事物有对立面,对立 面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以柔克刚。 主要著作: 《道德经》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政治主张
第8课 百家争鸣
有一天,孔子家的马棚失火了。孔子从朝廷下班回家,他看 见马棚烧没了,就问家人:“马棚失火伤着人了吗?”他却不问 马怎么样了。 孔子路过泰山的一侧,有一个在坟墓前哭的妇人看上去十分忧 伤。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上,派遣子路去问讯那个妇人。子路 问道说:“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很伤心的事。”那个妇人说: “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以前被老虎吃了, 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 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苛刻的暴政。”孔子说: “学生们记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马棚失火”和“苛政猛于虎”两则小故事体现了 孔子的什么思想?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 (共41张PPT)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 (共41张PPT)

思想碰撞
你觉得哪个学派的观点和主张最能适合当时新兴地主阶 级的需要?
法家。各国为了发展封建经济,纷纷在国内变法,以严刑峻 法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法家主张最能顺应统治者的需要。
“诸子百家”为解决社会问题,提出各种主张和方略,并不断辩 论,取长补短,相互影响。对此,你有何感触?
1)我们应该学习诸子先贤们大胆思考、自由讨论的学术传统, 培养自己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墨子名片
墨子:名翟,战国时期鲁国人,墨家学派创 始人。思想主张: “兼爱”:要求人们互爱互利; “非攻”:反对掠夺战争,残害生命; 尚贤: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 节俭:提倡勤俭节约。
孟子
孟子名片
“亚圣”孟子: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 人物。思想主张: 提倡实行“仁政”,轻徭薄赋; 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提出“春秋无义 战”。
“兼爱”;“非攻”;选贤;节俭 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 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结束语
春秋战国时期各大家的思想的碰撞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 化特征,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不断进取,希望同学们接过前 辈手中的接力棒,继续为中华民族的腾飞创造百家争鸣、百花齐 放的盛世景象!
问题思考:为什么说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参考答案: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 研讨学术,著书立说,探讨自然、社会和人性,提出各种治 国方略和政治思想,直接促成了思想的空前繁荣。再者,百 家争鸣中形成的大胆思考,自由讨论的学术风气,也有力地 促进了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的发展。总之,百家争鸣形成了 我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8课 百家争鸣
学习目标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 【课件】(22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 【课件】(22页)

墨子像
尊为“科圣”
“非攻”墨子反对战争。他的兼爱理想太高贵,卑微时代根本没有准备好迎接他。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体现了坚守信念, 矢志不渝的精神。
孟子主张不过分 捕捞鱼鳖、要 按时令进山伐树
亚圣孟子
荀子
【跨越时空】
请你推荐节目栏主持人
①孔子 ②韩非子
③孙武
④墨子
2 认为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 相互转化;
3 善于从正 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4 “无为而治” (政治主张)
(二)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难—— 易 世
长—— 短
间 的
高—— 矮
事 物
强—— 弱
都 有
前—— 后
其 对
生—— 死 立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3 学会运用唯物史观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 原理理解这一现象。
时代背景1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
——《史记》 ——社会大动荡
旧有制度逐步消亡

新的社会制度正在形成
产 力
——社会大变革
的 提 高
战国时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 人,耕种一般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社会大发展
——士的崛起
发展了老子的思想
⑤孟子
《仁政治国》主持人:_孟__子___ 理由___仁__政_____ 《法治时空》主持人:_韩__非___ 理由_提__倡__法__治___ 《军事天地》主持人:_孙__武___ 理由_军__事__思__想___
《爱心世界》主持人:_墨__子___ 理由_兼__爱__非__攻___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八课课件《百家争鸣》 (共52张PPT)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八课课件《百家争鸣》 (共52张PPT)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八课 百家争鸣
导入
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 变化急剧而深刻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他们当中,影响最大的是孔子。在国内, 各地都有为纪念孔子而修建的文庙。在国外,美英等国的众多学者公认孔子是世界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孔 子在中国和世界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必须了解孔子。
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主张顺其自然, “无为而治”
《庄子》书影
道家学派代表人 庄 子
生平
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 的宋国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 的代表人物,著名思想家、哲 学家。 思想主张 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著作
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
《庄子》
《庄子》书影
《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 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 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 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翩翩 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 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 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 梦变成了庄周呢? 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庄子 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 而不快乐。
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提出“制天命而用之”, 人能认识自然规律,并要按自 然规律办事
《荀子》书影
荀子 荀况 字卿 约前313~前238 战国后期赵国人 著名儒家学派学者和教育家
《荀子》书影
荀况认为贵族以礼乐来节制,庶众百姓以法律控制。并指出自然变化是有规律的,人 力可以征服自然。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韩非、李斯为其学生。
一、老子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共41张PPT)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共41张PPT)

生产力的飞速发展
引起
社会变革 政治 各国竞相改革 (商鞅变法) 宽松的学术氛围 经济 商业繁荣 城镇兴盛 文化 私学兴盛
不同派别提出各自的见解
百家争鸣出现
百家争鸣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
1、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2、他们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法家提出的中央集权思想为后世统 治者加强统治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2)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延用
老子 春秋末期思想家,道家学 派主要创始人。姓李名耳,即 老聃,曾做过周王室的守藏史
(类似今天的国家图书馆和档 案馆馆长)著有《道德经》其
主要主张有: ①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 双方能相互转化 ;(朴素辩证 法观点) ②崇尚“自然”,主张“无 为” ,反对统治者侵扰百姓。 ③社会理想:“鸡犬相闻,民至 老死不相往来”“小国寡民”。
“兼爱”“非攻” 支持派: 儒家 主要思想:
“仁政”;“民为贵,社稷 次之, 君为轻”;反对 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历史地位: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姓名:荀子 生活时期: 战国 主要思想: 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 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历史地位: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 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生产力的发展引发社会变革 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
诸子百家及其思想主张
“百家”主要指哪 些学派?各派代表 人物有哪些?
姓名: 墨子 生活时期:战国 主要思想: “兼爱”“非攻” “尚贤”“节俭” 历史地位: 墨家学派创始人
《墨子》总计53篇,大多为 墨子弟子及其后世门人对墨 子言行的记述。
下列成语都反应了孔子的哪些思想:
1、是可忍,孰不可忍? “礼”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苛政猛于虎也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 (共37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 (共37张PPT)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思

曲阜孔庙
曲阜祭孔大典
韩国祭孔仪式
120个国家 近500所
孔子学院
2500年前的文化地图


百家争鸣
、 儒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百家争鸣”背景 生产力发展(牛耕和铁农具的使用)
引发社会变革(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度确立) 为思想文化的活跃提供了自由的空间(诸子百 家、百家争鸣)
孔子率领学生告辞退。学生们问孔子 道:“您不是来求教的吗?怎么还没有问 什么就要回家呢?”
孔子说:“老子指出:牙齿是刚强的,却是柔 弱的;舌头是柔弱的,却是刚强的。看起来刚强的 牙齿,敌不过柔弱的舌头。这不是教给我了吗?”
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道家——庄子
庄子:战国时期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
物。主张“无为而治”、“道法自 然”,代表作《庄子》。
“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有为 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
——《庄子》
翻译:无为,能利用天下,而闲暇有余; 有为,被天下利用,而感到急迫不足。
儒家——孟子
孟子:战国时期 儒家学派的代表
人物。主张“仁政”“民贵君轻”, 代表作《孟子》。
5.取法古人,建设良好班级
学习“诸子百家”思想后,围绕着班级出现的乱扔纸屑
的现象。大家对解决问题意见不一,在空格中写出他们
各自所代表的哪家学派的思想主张:
A.卫生委员:“一定要严厉惩罚,罚值日,实在不行,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课件(共35张PPT)(优质推荐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课件(共35张PPT)(优质推荐版)

战国
“仁政”治国;“春秋无义战”,笼统地反 对一切战争;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
墨家 墨子 战国 “兼爱”、“非攻”
道家
老子
春秋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能够相互转 化
庄子 战国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法家
韩非
战国
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提出 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孙武 春秋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讲故事
你能给大家讲一讲“苛政猛于虎” 的故事吗?
• 孔子路过泰山的边上,看见有一个妇人在坟 墓前哭得十分悲伤。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 上,让子路前去问那个妇人。子路问道: “你哭得那么伤心,确实有很多伤心的事 吧?”那个妇人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 被老虎咬死了,后来我的丈夫又被老虎咬死 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咬死了!”孔子 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 说:“(这里)没有残暴的政令。”孔子说: “弟子们记住,残暴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凶猛 可怕!
墨子
《墨子》书影
孟子
《庄子》书影
庄子
韩非子
《韩非子》书影
《孙子兵法》书影
孙武
孙膑
反对空谈仁义, 提出“战胜而强 立,故天下服矣”
儒家、法家、道家在治理国家方面主张怎样?
儒家: “仁”,为政以 德
法家: 以法治国
道家: 无为而治
小结巩固
学派 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儒家
孔子 孟子
春秋
“仁”;“爱人”;“为政以德”;办私学; 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
兵家
孙膑
战国
反对空谈仁义,提出“战胜而强立,故天下 服矣”
当堂训练
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C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 》
高—— 矮
书 强—— 弱 影
前—— 后
生—— 死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双面性!
对立面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以柔克刚。
二 孔子和儒家学说
观察和思考
孔子名丘,字仲 尼,春秋后期鲁国 人,儒家学派创始 人,中国古代大思 想家,大教育家, 中国思想文化的主 要代表人,世界历 史文化名人之一。
历史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 历史贡献:核心思想“仁” 大思想家 主张“仁者爱人”
你主张用哪 家学派来管 理班级?
课 堂
学派 人物 时代
著作
主要思想


孔子 春秋 《论语》
人们应相互爱护,反对 暴政,提倡“仁”
儒 孟子 战国 荀子 战国
墨 墨子 战国
“仁政”“民贵君轻”; 可持续发展
“制天命而用之பைடு நூலகம்,按 自然规律办事
“兼爱”“非攻”
老子 春秋 《道德经》

“无为而治”
庄子 战国
主张“为政以德”
创办私学,广收门徒 大教育家 主张“有教无类”
采用“因材施教” 历史影响:《论语》儒学成为中国
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山东曲阜孔庙、孔府、孔林全景
动脑筋: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 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 为不知。”“三人行,必有 我师焉。”阅读孔子的这三 段话,想一想,对你学习有 什么帮助或指导?
原因 客观环境:变法、动荡
人才准备
现实需要
“百家”主要 指哪些学派?各派 代表人物有哪些?
孔子
儒家
孟子
墨家
墨子
法家
韩非子
道家
庄子
墨子名翟,
战国时期鲁国 人,墨家学派 创始人,主张 “兼爱”“非 攻”。提倡节 俭,选贤任能。
孟子,战国时期儒 家学派的代表人 物,提倡“仁政” 治国,提出“春 秋无义战” ,倡 导“自然资源” 持续利用的思想。
(1)老子的意思是坚硬的东西未 必结实,柔可以克刚,体现了他辩 证看问题的思想。
(2)我认为有用。它使人认识到: 什么事物都不是绝对的,都是可以 变化的。貌似强大的人可能会被弱 者打败,看起来聪明的人可能一生 无所作为,平凡的人由于努力可能 会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 难—— 易
道 德
长—— 短

韩非
战国
《韩非子》
法治;君主专制中央集 权
随堂训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墨子说,如果要使天下 都富起来,丢掉贫穷;要使天下 太平,丢掉混乱,就应当互爱互 利、互相帮助。x§]
材料二:墨子认为,进行战争,春 季破坏老百姓种庄稼,秋季破坏了 老百姓的收割……(这样一来), 老百姓因饥饿、寒冷而死去的就不 可胜数了。 (1)两则材料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2)简要分析这些思想的积极意义。
孟 母 与 孟 子
《荀子》书影
提出“制天命而用 之”,人能认识自然规 律,要按自然规律办事
孟子、荀子 其中哪一个主张保 护环境?(可持续 发展)
孟子
《庄子》书影
庄子
宋国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 物,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韩非
韩非
▪ 韩国人,战国时期法家学 派的集大成者,主张“改 革”“法治” ,反对空谈 仁义,提出建立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韩非子》书影
学派 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儒家
孟子
战国
反对一切战争,“仁政”;“民贵君 轻”;使自然资源能够持续利用
荀子 战国 “制天命而用之”,按自然规律办事
墨家 墨子 战国 “兼爱”、“非攻”
道家 庄子 战国 治国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法家 韩非 战国 改革;法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结合本班实际, 或运用儒家思想教 育观点,或运用法 家严格惩罚观点, 或运用道家自我觉 悟观点,就班风建 设提出自己的建议。
2.掌握孔子在教育和文化上的贡献。诸子百家的言论。 3.通过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学 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 老子
观察与思考
老子是春秋后期 楚国人,道家学派的 创始人。姓李名耳, 做过周朝的史官,管 理王室的藏书。他学 识渊博,据说孔子曾 向他请教过很多问题。
历史地位:道家学派创始人。
答案:
孔子的三段话,教育我们要 不断总结和向别人学习好的学习 方法,要具有老老实实和谦虚好 学的态度,才能学有所成。
畅想天地
孔子倡导的 “仁”在当时 社会适用吗?
三 百家争鸣
观察与思考
什么是百家争 鸣?百家争鸣的局 面是怎样形成的?
“百家争鸣”指各家学派纷 纷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针对社 会问题,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以 期待统治者采用。
(1)“兼爱”“非攻”。 (2)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和平安 定,是符合人民利益的,反对战 争、批评战争破坏生产也是符合 人民利益的。墨子主张“兼 爱”“非攻”,希望有一个安定 的社会环境发展生产,有利于社 会进步。
第8课 百家争鸣
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前2070年——前1600年)
(前1600年——前1046年)
(前1046年——前771年)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
年)——奴隶社会瓦解时期
(战国时期()—公—元封前建4社75会—形前成22时1年期)
认识与了解
学习目标
1.了解老子和他的辩证思想。孔子及其学说。战国时 期的诸子百家: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等。
世间事物都有对立面; 老子思想: 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
转化; 善于从正反两方 面思考问题。
学说记录:《道德经》
动脑筋: 老子主张以柔克刚。 相传老子曾经张开嘴让弟子们看, 然后对弟子们说:“我那坚硬的 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 头却还在!”想一想,老子的话 究竟是什么意思?它的这种思想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是否有用?如 果你认为有用的话,能不能举出 一个实例加以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