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十二课PPT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12课民族大团结(共36张PPT)

依据
①法律依据: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 一律平等。” ②理论依据: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的区别,
绝无优劣之分。 ③现实依据:我国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
,都是国家主人。
2018年全国两会的少数民族代表
历届全国人大、政协中,少数民族代表和 委员所占的百分比,都大大超过少数民族在全 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55个少数民族不论人口
设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材料一 1271年,蒙古族建立了元朝,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并且把西藏 和台湾纳入了中央朝政范围。 材料二 少数民族在经济许多方面具有独创性,畜牧业方面,蒙古族、羌族、 哈萨克等民族自古就比较发达。维吾尔族、黎族、壮族的农业,特别是种棉 业发展较早。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语言、文字在祖国的文化舞台上占有 重要地位。 材料三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陷入深重灾难,各少数民族与汉族一 道参加战斗,共同抗争列强。著名的1885年广西镇南关战役,就是在壮、汉 各族人民的英勇奋战下取得胜利的。 材料四 土地革命时期,在壮族、瑶族和土家族、苗族聚居区分别建立了左 右江革命根据地和湘鄂西革命根据地。解放战争中,全国各族人民都参加了 最后的决战,终于取得了胜利,缔造了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
重要性
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 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 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 统一的基础。
各族干部群众都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 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 族团结。
民族原则三:各民族共同繁荣
内涵
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 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 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 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 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 展奠定了基础。
①法律依据: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 一律平等。” ②理论依据: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的区别,
绝无优劣之分。 ③现实依据:我国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
,都是国家主人。
2018年全国两会的少数民族代表
历届全国人大、政协中,少数民族代表和 委员所占的百分比,都大大超过少数民族在全 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55个少数民族不论人口
设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材料一 1271年,蒙古族建立了元朝,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并且把西藏 和台湾纳入了中央朝政范围。 材料二 少数民族在经济许多方面具有独创性,畜牧业方面,蒙古族、羌族、 哈萨克等民族自古就比较发达。维吾尔族、黎族、壮族的农业,特别是种棉 业发展较早。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语言、文字在祖国的文化舞台上占有 重要地位。 材料三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陷入深重灾难,各少数民族与汉族一 道参加战斗,共同抗争列强。著名的1885年广西镇南关战役,就是在壮、汉 各族人民的英勇奋战下取得胜利的。 材料四 土地革命时期,在壮族、瑶族和土家族、苗族聚居区分别建立了左 右江革命根据地和湘鄂西革命根据地。解放战争中,全国各族人民都参加了 最后的决战,终于取得了胜利,缔造了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
重要性
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 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 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 统一的基础。
各族干部群众都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 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 族团结。
民族原则三:各民族共同繁荣
内涵
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 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 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 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 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 展奠定了基础。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课件(共16张ppt)

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图(1929~1932)
• 1.某班模拟了一次“红色旅游”的推介活动。下 列主题适用于介绍井冈山的是 • A.红色的小船---见证了党的诞生 • B.英雄的城市---诞生了八一军魂 • C.革命的摇篮---开创了革命新道路 • D.七大的会场---指明了光明前途 • 2、《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 提出要培育形成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其中 为井冈山设计的宣传推介语是:“井冈山,两件 宝,历史红,山林好”。认为井冈山“历史红” 的主要依据是 • A.红军三大主力在此会师 B.建立了中国第一 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 C.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D.中国共 产党的诞生地
学习测评
3、美国某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 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 是毛泽东。毛泽东这时……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这 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A.实现国共合作,进行北伐战争 B.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C.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D.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宣布了红军的任务、纪律。这次会师形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部队。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心。
井冈山会师
中国人民革命军队的第一面军旗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军部旧址
红军第一次统一发放的军服
红军配戴的袖章
毛泽东手笔
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后,共产 党人在全国各地领导了多次武装起 义,创建了其他革命根据地。到 1930年,全国已建立革命根据地15 个,红军发展到10多万人。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记住南昌起义时间和中国第 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名称。 2、知道八七会议的内容。 3、理解中共创建工农红军和农 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新文化运动课件(24张PPT)

纱锭 资本(百万 )
经济、阶级:1912——1919年民族资本主义出现 了短暂的春天,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①政治上:北洋军阀实行专制独裁统治;
②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观察三 20世纪初的思想危机
1913年,袁世凯下令各地学校恢复尊孔读 经。……在袁世凯政府支持下,各地纷纷成立各 种名目的尊孔复古组织。 ——人民版教材
高阁一对法东”、,才西能方避文免化“全中毒面”否,定甚或至肯要“定废灭汉文”、采
用世界语
设问:结合上述二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取新其文精化华运、动去存其在糟怎粕样;
的局限?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辩证取舍、择善而从。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认为“新”表现在 那些方面?
一本新杂志 一批新青年 一种新思潮 一个新时代
化 运 动
1915
上海创办 《新青年》
《青年杂志》,
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创刊号上 北京大学
李大钊 胡适
发表《敬告青
鲁迅
年》一文
蔡元培
口号
民主 科学
抨击
内
提倡
旧道德
容
民主
旧文化
科学
旧文学
新文学
内容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提倡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明确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
号召进行文学形式和内容上的全面革 新。
观察一 20世纪初的政治危机
1915年袁世凯到天坛祭天
政治:1912年建立 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1915年袁世凯承认二十一条
政治:袁世凯妄图复辟 帝制,破坏共和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 民族大团结课件(共44张PPT)

民族区内域,由自当治地制民族度当的性质和层次:
①、性家质做:主是,中管国理政本民府为了解决民族问题而采取的一项基本政策,
族地方性的内部事
也是一项务基,本行政使治自制治度权。。
②、层次: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3.提出 (1)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 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 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来自雪顿节意思是吃酸奶子的
节日。起源于17世纪前,时间 从藏历的6月29日到7月5日结束 。
藏族
新课探究
一 探究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目的——解决民族问题
1.背景: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
中国是由56个民中华民族小名片
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
民族构族成国家:。中在国长是期由的历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4. 5个民族自治区
1958年10月 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5年10月 新疆维尔自治区
1965年9月 西藏自治区
1947年5月 内蒙古自治区 我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地
方
1958年3月 广西壮族自治区
5.意义
P61:材料研读 民族区域自治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 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 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平等相待、友好互助、共同发展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维护和促进了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繁荣进步的良好民族关系。
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
1、民族分布格局:大杂居、小聚居 2、新中国民族政策: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⑴政治上:保障少数民族平等参与__国_家_政_治_生_活_。 ⑵习俗上: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__民_族_文_化。 ⑶文教上:保护少数民族具特色的__宗_教_信_仰_。 既反对__大_民_族_主_义_,也反对__民_族_分_裂_主_义_。 (4)经济上:安排建设项目,扶植民族经济。
①、性家质做:主是,中管国理政本民府为了解决民族问题而采取的一项基本政策,
族地方性的内部事
也是一项务基,本行政使治自制治度权。。
②、层次: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3.提出 (1)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 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 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来自雪顿节意思是吃酸奶子的
节日。起源于17世纪前,时间 从藏历的6月29日到7月5日结束 。
藏族
新课探究
一 探究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目的——解决民族问题
1.背景: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
中国是由56个民中华民族小名片
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
民族构族成国家:。中在国长是期由的历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4. 5个民族自治区
1958年10月 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5年10月 新疆维尔自治区
1965年9月 西藏自治区
1947年5月 内蒙古自治区 我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地
方
1958年3月 广西壮族自治区
5.意义
P61:材料研读 民族区域自治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 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 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平等相待、友好互助、共同发展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维护和促进了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繁荣进步的良好民族关系。
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
1、民族分布格局:大杂居、小聚居 2、新中国民族政策: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⑴政治上:保障少数民族平等参与__国_家_政_治_生_活_。 ⑵习俗上: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__民_族_文_化。 ⑶文教上:保护少数民族具特色的__宗_教_信_仰_。 既反对__大_民_族_主_义_,也反对__民_族_分_裂_主_义_。 (4)经济上:安排建设项目,扶植民族经济。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课件(共20张PPT)

延伸: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 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 在坚持本民族文化特色的同时积极吸收外来优秀文化
• 要与时俱进
魏源
李鸿章
康有为
孙中山
结合图片思考,中国的有识之士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中,已经进行了哪些尝试?目的达到了吗?
• 魏源作为中国近代最早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口号;李鸿章作为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也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技术,他 们主张学习西方的器物; • 康有为和孙中山等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政治制度,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 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民 主共和制。中国近代先进的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从器物到制度,但 均未能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现状。 • 先进的中国人继续向西方学习,他们开始从文化心理层面,掀起了一场更大 规模的民族反思的浪潮,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新文化运动。
• (二)局限性
• 1、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存在 对中西方文化绝对的肯定或否定。
• 2、运动的倡导者忽视人民群众,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广大群众 相结合,使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里。
• (三)综合评价 • 新文化运动有功有过,但积极性是主要的,占主导地位。新文化 运动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它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 引导人们同封建专制和 封建思想展开彻底的斗争,打破了传统的 精神枷锁,促使人们更加积极地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 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古逆流为人们所不容。
(二)兴起
• 1、开始标志 •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 1916年9月1日,第二卷开始改为《新青年》。
人教版部编教材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共25张PPT)

抨击礼教最猛烈:鲁迅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 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 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 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 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 写着两个字——“吃人”! 孩子还没吃过人罢!救救孩 子! ——摘自《狂人日记》 第一部白话文小说
鲁迅
李大钊成为中国传播 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由于马克思主义的传入,新文化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为五四运动 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1915
1917
1919
北 洋 军 阀 帝 国 主 义
五
具有马克思主义 激进民主主义者 思想的知识分子 青 李大钊 年 陈独秀 杂 志 李大钊 科学
四 运 动
鲁迅
胡适
新 青 年
总结提升
1.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对新文化运动有了新的 认识:…… 2.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采用……的方法学 习本课知识更有效。 3.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想对师傅(学友) 说……
8.金冲及认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有助于使文字的表达能适应现代生活的 需要,并且明白易懂……这是初期新文 化运动的又一大功绩。”开创这一“功 绩”的是( A ) A.胡适 B.李大钊 C.陈独秀 D.蔡元 培
互助提高B层(二)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1)如图是历史上一著名刊物的封面,该刊物是 谁创办的? 陈独秀 (2)它宣传的主要思想是什么?它成为哪一运动 的主要阵地? 民主与科学 新文化运动 (3)在这场运动中,以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 义著名的人物是谁? 李大钊 (3)这场运动在历史上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6.下列有关新文化运动表述不正确的是(B ) A.以《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 B.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C.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 D.一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7.陈炯明发动广州兵变,欲置孙中山于死地。胡 适从另一个侧面评论此事:陈派军人这一次赶走 孙文的行动,也许有可以攻击的地方;但我们反 对那些人抬出“悖主”“犯上” “叛逆”等来做 攻击陈炯明的武器。说明胡适( B ) A.被陈炯明收买 B.反对旧道德 C.否定三民主义 D. 提倡白话文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课件第12课新文化运动(共29张PPT)

D
A
D
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 ——李大钊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要把斗争锋芒指向孔孟之道?
想一想
“孔家店”指的是什么?
以孔子为代表的封建儒家思想与道德体系
孔子是历代专制的护身符
打倒孔家店
民主、自由、平等
三、文学革命
1.标志
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代表
胡适、陈独秀、鲁迅。
《狂人日记》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
3.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影响
(1)性质
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
新文化运动开启了思想启蒙的闸门,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激发了人们追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热情,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影响
近代中国是如何向西方学习的?
新文化运动
1917年初,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后,提倡学术上“兼容并包”,聘请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来校执教。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北大的教授们
1917年底,北大文、理、法三科分别成立了研究所。
不同思想流派的知识分子展开学术争鸣。
二、民主与科学
1.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1917年1月,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他提倡的白话文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同时也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研究大家,还接受了西方文化的熏陶,是二十世纪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思想家。
八项主张
1917年2月,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公开打出“文学革命”的旗号,主张变革文学内容,倡导通俗易懂、反映现实、抒发真情的新文学,摆脱八股文只顾。
1.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A
D
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 ——李大钊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要把斗争锋芒指向孔孟之道?
想一想
“孔家店”指的是什么?
以孔子为代表的封建儒家思想与道德体系
孔子是历代专制的护身符
打倒孔家店
民主、自由、平等
三、文学革命
1.标志
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代表
胡适、陈独秀、鲁迅。
《狂人日记》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
3.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影响
(1)性质
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
新文化运动开启了思想启蒙的闸门,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激发了人们追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热情,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影响
近代中国是如何向西方学习的?
新文化运动
1917年初,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后,提倡学术上“兼容并包”,聘请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来校执教。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北大的教授们
1917年底,北大文、理、法三科分别成立了研究所。
不同思想流派的知识分子展开学术争鸣。
二、民主与科学
1.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1917年1月,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他提倡的白话文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同时也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研究大家,还接受了西方文化的熏陶,是二十世纪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思想家。
八项主张
1917年2月,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公开打出“文学革命”的旗号,主张变革文学内容,倡导通俗易懂、反映现实、抒发真情的新文学,摆脱八股文只顾。
1.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初中历史 第12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精品课件

学
生 港澳问题由来 一国两制构想 简
香港澳门回归
明 设计意图:利用板书,把书本的内容作一个概括,能够帮助
学生简明扼要的理解书本的内容。板书也是整堂课的重要一
扼 部分,缺少了,学生对所学内容就缺乏一种明确的指导性。
教学反思
1、以歌曲导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2、教学中,整合了教材,用大量图片和文字资料,拓展了课程 资源;设计问题,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学习运用 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的问题。
请完成:
(1)材料中“不用战争手段而用和平方式来解决这种问题”这种问 题在当时中国是指什么问题?后来邓小平为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什么 方针政策?(祖国统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我们收回香港澳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 国力增强,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
够
帮
助 屈辱历史 —— 解决方针—— 百年梦圆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识图,
知识与能力:
观看视频和讨论研究相
了解香港澳门问题的 由来,“一国两制”的含 义,香港澳门回归的时间
结合的教学方法,培养 学生运用史实分析历史 问题的能力。
及意义。通过史实知道祖
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趋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歌声导入新课, 以及图片资料贯穿教学 课堂,增进学生的爱国 主义情感。
活动探究,学习新课
2.想一想:
结合香港和澳门的历史和实际情况,你能 为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提出合适的方案吗?
思 考:什 么 是 “ 一 国 两 制 ” ?
设计意图:通过史实,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同 学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一 一个国家 国家主权是统一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闻一多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澳门
香港
整体感知
含义 意义
成功实践
一国两制构想
香港澳门回归指导Biblioteka 针香 港 和 澳 门 回 归
时间
意义
整体感知
统一之由——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 统一之策——“一国两制”构想 统一之路——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统一之盼——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思 肉 乡 情 之 深 情 早日完成祖国统一是人心所向,众 望所归,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经 济 交 流
文 化 交 流
课堂小结
香港和 澳门的 回归
学习本课后,你最想说的一句话 是什么?
情感升华
落后就要挨打,强盛才有尊 严;我们要勿忘国耻,发愤图强; 让我们共同祝愿:我们的祖国早 日完成统一大业!早日实现中华 民族的伟大复兴!祝愿我们的祖 国更加繁荣昌盛!
西 藏 和 平 解 放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 祖国大陆基本实现统一
香港、澳门和台湾
统一之由——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 香港问题的由来
新
九龙
香港岛
界
1898《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新界,租期99年
1860《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地方一区
1842《南京条约》——割香港岛
统一之由——澳门问题的由来
1553年,葡萄牙人取得在澳门的居住权
1851年,占领凼仔岛
1864年,占领路环岛
自主学习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提出的时间、提出者、含义及意义
二、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1.中英、 中葡联合声明签署的时间:
2.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
统一之策——“一国两制”的构想
“一 国 两 制”
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
尊重了港澳台的历史和现实, 有利于保证它们的繁荣稳定, 从而有利于整个国家的经济 发展。
统一之路——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香港回归祖国
“铁”与“钢”的较量
“钢铁公司” 兵来将挡 毫不妥协
“铁娘子” 踌躇满志 来势汹汹
观看视频回答问题: 1.“一国两制”首先在哪一地区成功实践? 2.香港回归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3.香港何时回到祖国怀抱?
出发点:
维护祖国
和中华民族
的根本利益
大陆: 港澳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 社会
主义 制度
资本 主义 制度
意义: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为香港、 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思维碰撞
“一国两制”利在哪里?
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统一
维护了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
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 大陆
坚持社会主义
港、澳、台 保持资本主义制度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2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孔繁森纪念馆 景阳冈 光岳楼 美丽的东昌湖 马本斋烈士陵园 狮子楼 铁塔
七子之歌·澳门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真名 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 姓? …… 广州湾、九龙、旅大(旅顺和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大连)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史意义? 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 3.从“国弱民辱”到“国富民 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 强”,从“割让领土”到“收回 一步;证明了邓小平“一国两制”科 主权”,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学构想的正确性;为解决台湾问题提 什么?你有什么启示? 供了成功的范例。
骨 统一之盼——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统一之路——澳门回归祖国
1987 ______年4月,中国政府和葡萄牙政府在北京签 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将 1999 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于_______
香港区旗和区徽
澳门区旗和区徽
原因:“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正确; 合作探究 实行的社会制度不同。
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 1.特别行政区和经济特区最主要 高;中国外交政策的灵活和全国人民 的不同是什么? 的努力等。 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 2.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有什么历 国强才有尊严,必须提高综合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