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人教地理必修二第1章人口的变化单元测试

合集下载

2020级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单元《人口变化》考试测试卷

2020级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单元《人口变化》考试测试卷

第一单元《人口变化》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0小题)下图为“中国、日本和韩国百年人口负担系数比较图”。

[人口负担系数=(14岁及以下人口数+65岁及以上人口数)/(1~50岁人口数)×100%]。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国际上一般把人口负担系数≤50%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

据图可知中国“人口机会窗口”达到顶点的时间为()A. 1970年左右B. 1990年左右C. 2010年左右D. 2030年左右下图中甲为“城市人口增长率曲线图”,乙为“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甲城市人口呈现正增长的开始时期是()A. ④B. ④C. ④D. ④下图是“澳大利亚1~5年人口增长率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两题。

3.关于澳大利亚人口增长,说法正确的是()A.该时段人口机械增长率的变化与人口增长率的变化基本吻合B.该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与人口增长率的变化基本吻合C.目前人口自然增长模式为“高-低-高”模式D. 2014年3月国际移民人口数量为本土人口数量的2倍读“我国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率(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两题。

4.该地区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时期是()A. ④B. ④C. ④D. ④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表”。

读表,回答下列各题。

5.青海省、西藏自治区环境承载力远远低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原因是()④地势高,气候寒冷④生态环境脆弱④自然资源丰富④土地生产潜力小A. ④④④B. ④④④C. ④④④D. ④④④读下面两幅“人口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

6.对图乙中A、B两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 A国属老年型年龄结构B. B国属年轻型年龄结构C. B国15~64岁人口比重小于A国D. B国老龄化问题严重,劳动力短缺下图示意“某个时期宁夏部分县级行政区环境人口容量”(单位:万人)。

读图,回答下列各两题。

2020春(新版)人教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 人口练习和答案

2020春(新版)人教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 人口练习和答案

2020春(新版)人教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练习及答案*新版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一、选择题(一)读加拿大人口分布图,完成问题。

1、关于加拿大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西多,中部少B.南北多,中部少C.南多北少D.北多南少答案 C解析读图可知,加拿大南部人口密度大,北部人口密度小。

2、影响加拿大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城市B.地形C.交通D.气候答案 D解析加拿大南部地区纬度较低,气候温和,适合人类居住,故D项正确。

3、下列地区中,与加拿大人口分布特点最相似的是()A.西欧地区B.北亚地区C.东亚地区D.北非地区答案 B解析北亚地区纬度较高,人口主要分布在北亚的南部,与加拿大人口分布特点最相似。

(二)下表是各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的面积和人口比重表(%)。

据此完成问题。

1、人口最集中居住在沿海地区的大洲是()A.欧洲B.北美洲C.南美洲D.大洋洲答案 D解析读表可知,大洋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的人口所占比例是94.3%,为各大洲最高,故D项正确。

2、沿海人口数量最多的大洲是()A.欧洲B.亚洲C.南美洲D.大洋洲答案 B解析由于亚洲人口数量远高于其他各大洲,因而亚洲居住于沿海的人口数量为各大洲最多,故B项正确。

(三)“候鸟老人”是指季节性居住在某个城市,随季节变化而迁移的老人。

近年来“候鸟老人”的数量越来越多。

据此回答问题。

1、我国“候鸟老人”的主要迁移省区是()A.黑龙江、海南B.上海、福建C.新疆、湖南D.西藏、云南答案 A解析黑龙江纬度高,夏季凉爽,是夏季避暑胜地;海南纬度低,冬季温暖,是冬季避寒胜地,故黑龙江和海南成为我国“候鸟老人”的主要迁移省区,A项正确。

上海、福建都在南方,季节差异小,B项错误;新疆、西藏自然环境恶劣,不是老年人迁移居住的理想区域,C、D两项错误。

2、形成“候鸟老人”现象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水平B.气候条件C.养老制度D.婚姻家庭答案 B解析形成“候鸟老人”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气候条件,因为我国南北跨纬度大,南方、北方冬夏气候特征差异大,B项正确;经济水平为老年人迁移居住提供了条件,不是主要原因,A项错误;养老制度、婚姻家庭与候鸟老人现象关系不大,C、D两项错误。

2020春人教地理必修二第1章人口的变化单元检测

2020春人教地理必修二第1章人口的变化单元检测

2020春人教地理必修二第1章人口的变化单元检测一、选择题下图是澳门围海造陆形成的新城区(A、B、C)人口规划图。

据此,完成1~2题。

1.规划围海造陆新区人口的主要考虑因素是()A.水资源B.交通便捷度C.新区面积D.科技水平2.为提高各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下列措施合理可行的是()A.大力增加住宅面积,缩小绿地比例B.增加居住建筑密度,提高人口容量C.增加居住建筑物高度,提高人口容量D.建立便捷交通系统,促进内外交流解析:第1题,由图示可知,围海造陆形成的新区面积越大,人口越多,故影响新区人口数量的主要因素是新区的土地面积,C项正确。

第2题,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科技、经济、教育、地区开放程度和生活消费水平,作为同一区域的围海造陆新区,资源、科技、经济、教育、生活消费水平相差不大,变动较小,只有地区开放程度会有较大出入,交通越完善,对外开放程度越高,环境的人口容量越大,且交通设施的建设会提高居民原有的生活水平,故D项正确。

大力增加住宅面积,缩小绿地比例会增加地区的人口容量,但是会降低区域的空气质量,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故A项错误。

增加居住建筑密度,增加居住建筑物高度,可以增加人口容量,但是在现有资源固定的情况下,增加人口容量会产生一系列城市问题,降低居民的生活水平,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故B、C项错误。

答案:1.C 2.D读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图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回答下列几题。

3.目前该省人口增长的特点是()A.总量呈下降态势B.总量仍呈增长态势C.总量呈零增长态势D.增长模式没有变化3.【答案】B【解析】观察图中曲线变化,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一直较低,但总体出生率仍大于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大于0,人口总量呈增加趋势,所以选B项。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人口迁移日趋活跃,大部分涌向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要么务工,要么经商,到1995年流动人口达8 000多万。

据此回答下列两题。

4.促使文化新时尚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庞大的人口压力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改革开放的国家政策D.工商业者成为光荣的劳动者4.【答案】B【解析】人口压力大对职业选择的文化没有根本性的影响,不一定会导致“全民经商”,A错;改革开放的政策对人口文化的影响较小,不属于根本原因,C错;工商业者地位的变化是一定的影响因素,但不应会导致“四海为家”,D错。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变化》测试卷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变化》测试卷

第一章《人口变化》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5小题)根据联合国2000年预测,在未来半个世纪内,预计高收入国家每年将接收200万移民,未来世界主要的人口迁出国和迁入国见下表。

据此回答下列两题。

1.根据上表,世界人口的主要迁出国的特征是()A.主要为发展中国家B.主要为发达国家C.主要为沿海国家D.主要为内陆国家读“四国某年人口模式图”,完成以下两题。

2.在四个国家中,最可能体现芬兰目前的人口增长模式的是 ()A.甲B.乙C.丙D.丁下图是“澳大利亚1~5年人口增长率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两题。

3.该国国际移民的主要来源为()①技术移民①劳务输入①战争难民①宗教移民A. 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读“某年年初人口相等的城市一年中的人口变化资料图”,回答下列三题。

4.有关①城市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A.迁出人口数大于迁入人口数B.城市人口的文化素质相对较高C.迁出人口对该城市发展只有好处没有坏处D.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婚姻和家庭读某地100年间人口自然增长图,回答下列各题。

5.该地因人口变化长期面临的情况是()A.社会养老保障压力大B.人口总体以迁出为主C.劳动力过剩D.经济发展低迷下表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转变的四个阶段,阅读表,完成以下四题。

6.b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发展水平较高B.人们受教育水平较低C.医疗卫生水平较低D.人们的生育意愿较高人口承载系数指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承载密度之比。

读“某时期我国部分省区人口承载系数及人口流向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7.造成图示地区大规模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A.迁出省份自然环境恶化B.省区间经济发展差异C.产业转移带动人口迁移D.迁入省份生态环境良好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我国0至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982年的33.6%下降到2007年的19.4%,15至64岁人口比重从61.5%上升到72.5%,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从4.9%上升到8.1%。

2020届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考试测试卷

2020届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考试测试卷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小题2.0分,共50分)人口状况及流动会对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很大影响,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下列影响我国不同地区人口环境容量的因素中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A.东北地区—水力资源B.东部地区—气候资源C.中部地区—矿产资源D.西部地区—水资源生育率是指一定年龄内平均每千名育龄妇女所生孩子数。

下图是“我国不同年代生育率分布的盒形图”,盒内的分隔线为中位数,线段向上至最大值,向下至最小值。

据此回答下列两题。

2.影响我国生育率变化特点的主要原因是()A.生育观念B.人口受教育水平C.人口老龄化D.国家人口政策纵观世界人口的发展历史,总趋势是人口不断增长。

读“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回答以下两题。

3.关于世界人口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A. 1770年前由于出生率太低,人口增长缓慢B. 1770年到1950年间,由于欧美国家出生率提高,人口增长加快C. 1950年到1999年,由于发展中国家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大D. 1999年到2011年,世界人口出生率继续提高,人口增长迅猛读某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几题。

4.该国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是()A. 1950B. 1963C. 1990D. 2010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伊拉克发动大规模战争,他们解释:目的是要帮助伊拉克建立自由、民主的国家,从而使该国政治、社会稳定,生活条件优越。

但就目前情况来看,伊拉克社会混乱,经济倒退,约有八分之一的人口处于逃难和流离失所状态,导致中东地区出现了近五十年来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5.迁往其他国家的难民会对被迁入国家产生一定的影响,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难民的迁入会对该国的社会稳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B.难民可以创造一定财富,会大大促进该国的经济发展C.难民的安定需要一定的扶持,这样会增加被迁入国的负担D.对于难民的管理,会有困难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7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2 129万人,出生率为12.10‰;,死亡率为6.93‰。

2020年地理人教版本高中必修2第1章《人口的变化》单元测试卷详解

2020年地理人教版本高中必修2第1章《人口的变化》单元测试卷详解

第1章《人口的变化》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0小题)1.山西平遥古城是我国首批加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城市,目前人口达45 000多人。

但是为保护古城,专家计算它最多容纳20 000人。

因此有一半以上的人需要迁走。

据此回答下题。

山西平遥古城人口外迁,属于( ) A . 人口流动 B . 环境移民C . 人口迁移D . 外籍劳工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由图可知,今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数量将( ) A . 基本持平 B . 差距继续扩大C . 差距有所减小D . 变化不大3.下表为联合国预测的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万人/年)。

据此完成下题。

表中反映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 ) A . 从北半球向南半球 B . 从人口密集区向人口稀少区C . 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D . 从气候寒冷国家向温暖国家读“粤、苏、贵、桂四省区2010年和2050年老年人口比重变化趋势图”,完成下列两题。

4.据图判断,今后我国应优先建立、完善养老体系的地区是( ) ①城镇 ①农村 ①经济发达省份 ①经济欠发达省份 A . ①① B . ①①C . ①①D . ①①著名学者邦奇等为了揭示世界人口的分布状况,创建了人类大陆图。

即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口密集的地区,面积较大的人口密集区称人类大陆。

世界上共存在四个人类大陆,分别是东亚和东南亚大陆、南亚大陆、欧洲大陆、北美东部大陆。

下图为“世界人类大陆图”的一部分。

据此回答下列两题。

5.①大陆与①大陆( ) A . 人口都以自然增长为主 B . 人口都以机械增长为主C . ①大陆人口以自然增长为主,①大陆人口以机械增长为主D . ①大陆人口以机械增长为主,①大陆人口以自然增长为主 读“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完成以下两题。

6.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 ) A . ①、①、① B . ①、①、①C . ①、①、①D . ①、①、①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完整版)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完整版)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一、单选题1•下图为某地区部分人口资料图”读图回答下题。

人口出临阜------ I^H■目前,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特点为()A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自然增长率B .低出生率、高死亡率、较低自然增长率C.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D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下图为某国人口变化情况,读图回答问题。

◎死亡鼎守屏Aum.w2. ①比②人口死亡率高的原因是()A. 生活水平高B. 环境污染严重C. 人口老龄化严重D .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3. 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是:以黑河-腾冲线划分,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少。

回答下列问题。

对我国人口分布格局起决定性作用的主要是()A. 地形和气候B. 土壤和植被C. 历史和文化D. 政治和经济下图表示近20年来我国人口的变化情况。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A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B. 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出生率C. 死亡率出生率自然增长率D. 出生率自然增长率死亡率A. 尼日利亚B. 印度C. 泰国D. 日本6•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 .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理想的人口规模B .不同时期,人们估计的环境人口容量差别不大C .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科技发展水平D .消费水平的高低,对环境人口容量有较大影响2015年中国城市竞争蓝皮书发布,在宜居指数、生态指数、和谐指数竞争力方面,北京落选前十。

下表反映了近10年来北京市人口及其构成的变化。

读表回答下列两题。

表(注:男女性别比是指每100名女性对应的男性数量)7•以上数据表明,10年来北京()A .人口自然增长速度较快B .外来人口大于本地人口C.外来人口女性比例增加D .人口流动规模趋于减缓读粤、苏、贵、桂四省区2010年和2050年老年人口比重变化趋势图”,完成下列两题。

制龙年人口比 < 乌同中冷国釉水平恂瞬8•据图判断,今后我国应优先建立、完善养老体系的地区是①城镇②农村③经济发达省份④经济欠发达省份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伊拉克发动大规模战争,他们解释:目的是要帮助伊拉克建立自由、民主的国家,从而使该国政治、社会稳定,生活条件优越。

2020届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变化》考试测试卷

2020届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变化》考试测试卷

第一章《人口变化》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回乡投入创业,推动“归雁经济”兴起。

四川省2015年累计扶持37.4万农民工实现回乡创业。

完成下列两题。

1.四川省“归雁经济”出现的主要原因有()①原就业地的生活压力较大①农民工具备一定的创业技术①家乡当地气候条件的改善①东部地区医疗卫生条件下降()A. 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2.日本、荷兰、比利时等国家,虽然土地、矿产资源不足,但人口合理容量较高的原因是()A.气候适宜B.自然灾害少C.大量利用其他国家的资源D.人口素质较高3.目前,欧洲的德国、匈牙利等国人口连续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就业机会很少B.人口老龄化严重,青壮劳力缺乏C.政府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结果D.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发布2013年世界移民报告显示,全球国际移民的总数持续上升,下表为部分主要移民国家的相关资料。

据表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两题。

4.表中①国家吸引国际移民的主要原因是()①气候适宜,环境优美①缺乏青壮年劳动力①移民政策宽松①就业机会多,收入高,吸引力强①国土辽阔,资源丰富A. ①①①B. ①①①C. ①①①D. ①①①5.在以下人口迁移的事例中,由生态问题引发的是()①三峡库区移民迁往东部沿海①宁夏西部农民迁出干旱地区①东部知识青年迁入西部边疆①陕西南部农民搬离多灾山区A. 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当人口负担系数(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小于或等于50%时,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也可称为人口红利期。

据专家预测,我国人口红利将从2014年开始消失。

据此回答下列两题。

6.下列四幅图中,未来几年人口红利增长较快的是()A.B.C.D.下图为我国某一时段人口统计图(含预测)。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7.据图可知,我国人口数量最大和劳动人口最多的时间分别为()A. 2040年左右、2026年左右B. 2035年左右、2040年左右C. 2040年左右、2035年左右D. 2035年左右、2020年左右下表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转变的四个阶段,阅读表,完成以下四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春人教地理必修二第1章人口的变化单元测试一、选择题复活节岛位于东南太平洋上,面积约117平方千米,离最近的大陆达3 000千米。

目前岛上居民约2 000人,以种植甘薯、捕鱼、旅游业为生。

下图为复活节岛实际人口数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图。

据此,完成1~2题。

1.1500年复活节岛的环境人口容量约为( )A.2 000 B.4 000C.6 000 D.7 0002.t2时期,岛上的环境承载力逐渐升高的原因可能是( )A.农业技术水平提高B.对外联系更加密切C.生活消费水平提高D.人口受教育水平提高解析:第11题,图示公元1500年复活节岛环境承载力与实际人口数量相等,说明此时人口数量达环境人口容量最大值,即6 000人规模。

第12题,t2时期,岛上的环境承载力逐渐升高是伴随着生产力水平上升而升高的,当时是农业文明时期,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使环境承载力也升高。

答案:1.C 2.A读“X、Y两国人口金字塔图”,完成以下问题。

3.Y国可能为()A.尼日利亚B.印度C.泰国D.日本3.【答案】D【解析】从上面分析可知,Y国应为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故日本的人口年龄结构类似于Y国。

读我国部分省区人口承载系数(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承载密度之比)及20世纪90年代人口流动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4.下列四省区中,人口负担最轻的是( )A.四川B.海南C.广东D.广西4.【答案】C【解析】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承载密度之比越小,即人口承载系数越小,说明人口负担越轻。

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

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人。

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人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

据此,完成5--7题。

5.“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产业饱和,经济效益下降B.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C.城市生活成本高,环境污染严重D.乡村土地无人耕种6.“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城归”人员( )A.技术与素质的提升B.性别结构的均衡化C.数量的大幅度提高D.年龄构成的年轻化7.“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A.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B.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C.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D.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解析:第5题,由材料可知,随着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使得“城归”返乡创业,给家乡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很多现实影响,因此“城归”返乡创业的出现与国家优惠政策实施和乡村经济蓄势发展有关,所以B正确。

第6题,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因此他们可以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帮助,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使得农村人口红利升级,所以A正确。

第7题,过去由于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使得农村产生大量的留守儿童和农村老年人口占比上升。

随着“城归”现象的出现,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可以有效解决。

增加家庭收入和促进农业规模化属于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属于社会效益。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及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是首先带来的,所以C正确。

答案:5.B.6.A.7.C下图为我国某一时段人口统计图(含预测)。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8.据图可知,我国人口数量最大和劳动人口最多的时间分别为()A. 2040年左右、2026年左右B. 2035年左右、2040年左右C. 2040年左右、2035年左右D. 2035年左右、2020年左右8.【答案】D【解析】根据人口增长率含义可知,当人口增长率大于0时,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当人口增长率等于0时,人口数量达到最大;由图可知人口增长率在2031~2035年降低到等于0,那么此时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劳动人口增长率在2016~2020年降低到等于0,那么此时劳动人口数量达到最多,故选项D正确。

下图为1~61年世界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人口变化过程。

根据相关知识,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9.有关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A. 1950~2010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B. 1950~197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C. 199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不变D. 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9.【答案】D【解析】由图可以看出:1950年世界人口死亡率25‰,出生率45‰;1970年的死亡率为15‰,出生率39‰,A错;1950年到1970年死亡率下降幅度10‰,为最大,B错;1950年~2010年间人口自然增长率先升后降,C错;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上升到23‰,选D正确。

下图为“某国2017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0.该国最可能位于( )A.北美B.西亚C.西欧D.南美10.【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青壮年年龄段,男性人口比例大大超过女性人口比例。

西亚由于石油开发,吸引大量男性劳动力迁入。

北美、西欧属于发达地区,人口性别比较均衡。

南美属于欠发达地区,人口以迁出为主。

因此,该国最可能位于西亚。

下图为某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图。

读图,完成11--13题。

11.由图中数据可知该国( )A.男女比例不平衡B.外来移民人口超过本国人口C.老年人口超过青年人口D.移民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题12.影响该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老龄化B.婚姻家庭C.政治因素D.经济因素13.该国可能是( )A.中国B.巴西C.德国D.泰国解析:第11题,从总人口年龄结构看该国人口老龄化严重,外来移民以青壮年为主,因此移民缓解该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第12题,该国人口老龄化严重,为发达国家,经济因素是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因素。

第13题,选项中只有德国为发达国家。

答案:11.D12.D13.C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回乡投入创业,推动“归雁经济”兴起。

四川省2015年累计扶持37.4万农民工实现回乡创业。

完成下列两题。

14.“归雁经济”带来的影响可能有( )A.减缓城市化速度B.促进产业结构调整C.提高环境承载力D.导致地价大幅下跌14.【答案】B【解析】农民工回乡创业以后,促进经济发展,长远看有助于当地城市化进程,A错。

“归雁经济”拓展了当地的经济领域,B正确。

回乡办企业可能出现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对当地环境有一定的冲击,C错。

产业增多,经济发展,人们收入增加往往刺激地价提升,D 错。

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是土地面积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之比,它可以衡量人口与耕地关系的紧张程度。

下图为贵州乌蒙山区各海拔地带2000、2008年人口耕地弹性系数状况,读图回答下列两题。

15.2000年~2008年,该地区1 900米以上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的原因及影响可能是( )A.大量开垦耕地,人地关系趋于缓和B.人口迁出,人地关系趋于缓和C.大量退耕还林,人地关系趋于紧张D.人口迁入,人地关系趋于紧张15.【答案】B【解析】该地区1 900米以上的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2008年比2000年明显增大,即人地关系趋于缓和,该地区1 900米以上地带,海拔高,坡度大,开垦农田易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当地迁出人口利于生态保护,缓解了人地关系。

B正确。

读“2010年我国中部某地区常住人口结构图”,完成下列两题。

16.该地区户籍人口最突出的问题是( )A.出生率下降B.死亡率增加C.留守儿童较多D.劳动力较短缺16.【答案】C【解析】该地区迁出的是劳动力人口,户籍人口最突出的问题是留守儿童较多,C对。

出生率下降、死亡率增加不是户籍人口突出问题,A、B错。

劳动力较短缺不是户籍人口问题,D 错。

甲市2008年户籍人口出生9.67万人,出生率为0.699%;死亡10.7万人,死亡率为0.773%。

甲市户籍人口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14年。

图上显示四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读图,回答下列两题。

17.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人口再生产与甲市处于同一类型的地区是( )A.①B.②C.③D.④17.【答案】A【解析】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甲市的人口增长为“三低”模式,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只有①地符合甲市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特点,A对。

根据图中数值,其它三地中,③④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C、D错。

②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B错。

人口潜力指数是指目前人口状况下各地区能够继续容纳人口的潜力大小。

读“美国人口潜力指数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8.关于图中各地人口潜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潜力从东向西不断递减B.②地区人口潜力较大是因为气候条件优越C.③地区人口潜力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水资源D.④地区人口潜力较大是因为该地矿产资源丰富18.【答案】C【解析】根据图示美国人口潜力最低的区域为西部山区,而西部太平洋沿岸地区,人口潜力较高,A错误。

②地区人口潜力较大与气候无关,与该地区工业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就业机会相对较多等因素相关,B错误。

③地区为美国西部高原地区,地形崎岖,气候干旱,因此人口潜力指数比较小,C正确。

④位于美国西部太平洋沿岸平原,该地区矿产资源贫乏,D错误。

二、非选择题19.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提到,从2005开始到2030年的25年,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准备期。

25年准备期这个概念,是相对2030—2050年人口老龄化最严峻时期而言的。

到那个时候,人口老龄化程度将超过30%,解决老龄化问题的难度将更大。

材料二2005年,中国出生婴儿平均男女比例118∶100。

目前我国男女性别比已经达到了116.9,这也意味着未来的20年内,平均每年处于结婚年龄的男性要比女性多出120万人左右。

(1)以上材料反映出我国人口发展存在________和______问题。

(2)我国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速度较任何国家都快,这是我国实行________政策的必然结果。

如何应对老龄化问题,试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建议。

(3)目前我国性别比严重失调,性别比失调有什么影响?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解决性别失调问题?解析:(1)“人口老龄化程度将超过30%”说明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目前我国男女性别比已经达到了116.9”说明我国存在男女性别比例失调问题。

(2)我国的人口老龄化主要是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的,人口老龄化会导致我国劳动力不足、社会负担过重等社会问题;可以采取延迟退休制度、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弘扬尊老爱老优良传统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