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诸葛亮”情结

合集下载

诗圣_杜甫与诸葛亮的失意情缘

诗圣_杜甫与诸葛亮的失意情缘
诗圣杜甫与诸葛亮的失意情缘梁艳萍中国海洋大学山东青岛266003摘要本文通过时杜甫蜀相的诗歌分析
“诗圣”杜甫与诸葛亮的失意情缘
◎梁艳萍
(中国海洋大学山东・青岛266003)
摘要本文通过时杜甫《蜀相》的诗歌分析.展现出唐末动荡年代中政治失意者的心声。历史上描写诸葛亮丰功伟绩的诗很多,然 而《蜀相》却独领风骚。究其原因,不仅因为杜诗本身的艺术价值。更重要的是诗人与诸葛亮同处乱世,感同身受.相似的命运使得他 们结下了不解情缘。 关键词诗歌分析艺术价值失意政治
取。’亮涕泣日:‘臣敢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毗所谓“老
臣心”。这一联既生动的表明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誓死报 答知遇之恩的决心。也表明了他忠贞不渝、死而后已的品 格。议论深化了诗人对武侯的仰慕之情.使得诸葛亮人物形 象更加丰满感人。仇兆鳌说这两句诗写的“沉挚悲壮”。浦起 龙《读杜心解》称此句“句法如兼金铸成,其贴切开侯;亦如 铸金浑化”,都是很合适的评价。不过也有人认为,当年刘备 临终托孤有笼络人心之嫌。其实,刘、诸葛君臣二人鱼水情 深.战乱中不离不弃众所周知。退一步讲.如果诸葛亮真有 篡位之心。刘备的几句好言起不到什么效用。古语云:“人之 符兄,其言也善。”弥留之际,刘备已没有心力去和诸葛亮搞
文章编号1671-.0703(201 1)05—147-02
诸葛亮在历史上是位传奇人物.在文人笔下是抒发感 情的气表,流传至今赞美诸葛亮的诗文不可胜举。但对于同 题材的作品,有识之士偏爱杜甫的《蜀相》.武侯祠也随《蜀 相》的盛传而声名远播,杜甫更与诸葛亮结下了不解情缘。 唐肃宗乾元二年十二月。杜甫在朋友的资助下.结束了 颠沛流离的生活,定居在成都浣沙溪畔。760年的春天.诗 人探访了武侯祠。这时的杜甫经历了安史之乱。身心俱疲, 他有感于诸葛亮的功绩却无人赏识,英雄相惜,写下了千古 之作《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丞相”指诸葛 亮.这里直书丞相。为了“尊正统名臣”。题目称“蜀相”也有 同样的用意,可见诗人非单纯的祭拜祠堂。“祠堂”.据《寰宇

杜甫为什么是诸葛亮的忠实粉丝?

杜甫为什么是诸葛亮的忠实粉丝?

杜甫为什么是诸葛亮的忠实粉丝?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杜甫《八阵图》杜甫到夔州是766年春末至788年春,寓居两年,却有许多涉及三国史迹文化的诗作,而且还有专门的多方面的评说。

《八阵图》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五言绝句。

在这20字的小诗中却蕴含了杜甫强烈的政治期待。

《八阵图》的基本意思是:“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功盖”句:指诸葛亮辅佐蜀汉,形成三国鼎立之势,有盖世之功。

“名成”句,这是最能体现诸葛雄才大略的典型战例“白帝城摆八阵图”。

《三国志_蜀志_诸葛亮传》载:“(亮)推演兵法作八阵图。

”八阵图,它是诸葛亮总结前人的阵法,根据实地调查而研究出的作战阵势。

公元222年,当年在白帝城前后所设的“旱八阵”“水八阵”,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成功地抵御了东吴陆逊的进犯。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遗恨”:刘备与诸葛本是坚持“联吴抗魏”的,有先取魏再定天下的战略。

可是刘备为了讲义气,替结拜兄弟关羽报仇,破坏了“联吴抗魏”的战略,轻率出兵,大败于猇亭,退守于白帝城,使蜀国元气大伤,后来诸葛亮六次伐魏无功,留下了不能统一天下,使天下永安的遗恨。

当年杜甫在夔州为什么要狂写诗?原因有三:(一)入住夔州,产生了从没有过的生活情趣,有田园,有农事,有朋友……。

(二)夔州的山水奇绝,三峡风光令诗人叹为观止。

(三)夔州名胜古迹众多,夔龙、大禹、屈原、诸葛亮的遗踪,鱼复浦、白帝城、永安宫,含八阵图旧址,等令诗人神往意留。

诚然这三个原因是有依据的,但是这些只是杜甫定居夔州的表面原因,其深层原因是杜甫晚年寓居夔州的心理潜质——“穷年忧黎元”“济世肯杀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宏愿,换句话说就是“积极入世,建功立业”的政治期待永远没有泯灭。

杜甫多写像《八阵图》一类的反映三国文化的诗歌,同样符合他的深层次原因。

杜甫的政治期待与三国时的诸葛亮又是那么相似相生,决定了《八阵图》明写诸葛亮,暗写他自己。

杜甫写诸葛亮的诗研究报告

杜甫写诸葛亮的诗研究报告

杜甫写诸葛亮的诗研究报告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写了一首名为《诸葛亮》的诗篇,该诗表达了他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并将其视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杜甫的《诸葛亮》诗篇是一首长篇叙事诗,共计九十四句,采用七言绝句的形式。

诗中通过描绘诸葛亮在历史上的事迹,展示了他的智慧、胆识和忠诚。

首先,杜甫通过描绘诸葛亮身处乱世时,仍坚持自己的信念,为国家民族利益奋斗不懈。

诗中写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功名万里外。

”这句话表达了诸葛亮经过艰苦努力,成为刘备
谋臣的事实,同时也表达了他智慧和聪慧。

其次,诗中描绘了诸葛亮用智慧制胜的场景。

杜甫写道:“出
师表”之中描述了诸葛亮在草庐中祈祷的情景,赞叹他的智慧
超群,能够凭借智慧获得胜利。

杜甫还写道:“将帅百战,常
死而生,无可奈何花落去。

”这表达了诸葛亮才干卓越,能够
在危急时刻迅速应对。

最后,诗篇中表达了对诸葛亮忠诚的认可。

杜甫写道:“吾亦
梦观之,虽人云亦亡。

”这句话表达了杜甫对诸葛亮的忠诚认可,他认为诸葛亮是一个值得钦佩和尊敬的人物。

总的来说,杜甫的《诸葛亮》是一首崇敬和赞美诸葛亮的诗篇。

通过描绘诸葛亮的智慧、胆识和忠诚,表达了杜甫对他的崇敬
之情。

这首诗篇不仅展示了诸葛亮作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伟大,也体现了杜甫对中国历史上英雄人物的赞美和敬仰。

杜甫的诸葛亮情结

杜甫的诸葛亮情结

杜甫的诸葛亮情结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五杜甫对诸葛亮可谓倾心仰慕,一往情深。

这在唐代诗人中,找不出第二个。

”(《三国演义纵横谈》)需要补充的是:除了仰慕之外,杜甫的诗中还流露出对于诸葛亮悲剧结局的无限哀惋与惆怅。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诸葛亮的才干固堪与古代著名贤臣伊尹、吕尚并驾齐驱,而远在汉代开国元勋萧何、曹参之上,真可谓古今罕有其匹。

然而,“出师未捷身先死”,严峻的事实是:他毕竟没有完成恢复汉室,统一中国的大业,抱憾终身地死去了!杜甫在思索:这是什么原因呢?“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大约就是杜甫的答案。

毛宗岗解此二句诗道得好:“此缘汉祚之已改,非军务之或疏也。

运虽移而志则决, '身,即所云'鞠躬’,'劳即所云'尽瘁’, '歼’即所云'死而后已’, '终难复’即所云'成败利钝,非臣逆睹也’。

'终’字妙,包得前后拜表、六出祁山,无数心力在内。

前解慕其大名不朽,后解惜其大功不成。

慕是十分慕,惜是十分惜。

”(《三匡演义》一百五回夹批)由对诸葛亮的“十分慕”到“十分惜”,正透露了杜甫对于诸葛亮这人物的悲剧性的深刻了解。

在现存的[杜甫]诗集里面,竟有二十多首诗吟咏或提到[诸葛亮];可谓倾心仰慕,在唐代诗人中找不出第二个。

这当然与作者所处的时代以及特殊经历分不开。

在那个陷唐代于极大动乱的“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几经颠沛流离,于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举家逃难来到成都。

之后在四川的梓州、夔州、阆州和成都等地,一住将近十年。

直到大历三年(公元768年)闻官军收复河北失地时,才经长江三峡出川。

[杜甫]在巴蜀的十年,过的是亡命生活。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星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蜀相全诗感情基调

蜀相全诗感情基调

蜀相全诗感情基调
(原创版)
目录
1.蜀相全诗概述
2.蜀相全诗的感情基调
3.蜀相全诗的艺术特点
正文
【蜀相全诗概述】
《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描绘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诗歌。

全诗共八句,以诸葛亮的生平为线索,展现了他在蜀汉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卓越才能和丰功伟绩,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

【蜀相全诗的感情基调】
蜀相全诗的感情基调是对诸葛亮的赞颂和敬仰。

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设问等,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从诗歌的题目“蜀相”就可以看出,诗人对诸葛亮的尊崇之情。

在诗中,杜甫将诸葛亮与战国时期的名相管仲、乐毅相提并论,进一步突显了诸葛亮的伟大。

同时,诗中对诸葛亮的政治智慧、军事才能、文化修养等方面的赞颂,都展现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

【蜀相全诗的艺术特点】
蜀相全诗在艺术方面具有以下特点:
1.结构紧凑,层次分明。

全诗共八句,每句都围绕诸葛亮的某一方面展开,形成了完整的诗歌结构。

2.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

如对仗、排比、设问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

杜甫在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夸张等手法,使得诗歌语言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4.寓意深刻,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

诗歌通过对诸葛亮的赞颂,表达了诗人对忠诚、智慧、勇敢等品质的崇尚,具有深刻的寓意。

总之,《蜀相》一诗通过对诸葛亮的赞颂和敬仰,展现了他在蜀汉时期的卓越才能和丰功伟绩,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忠诚、智慧、勇敢等品质的崇尚。

追忆中的情怀——从《蜀相》中对诸葛亮的追忆探究杜甫的诸葛亮 情结

追忆中的情怀——从《蜀相》中对诸葛亮的追忆探究杜甫的诸葛亮 情结

追忆中的情怀——从《蜀相》中对诸葛亮的追忆探究杜甫的诸葛亮情结杜甫入蜀后写了许多缅怀诸葛亮的诗,如《古柏行》《八阵图》《蜀相》《咏怀古迹其五》等。

这些诗篇感情复杂,或赞美、或悲悼、或感慨,都是诗人睹物思人感时伤怀的真情流露。

其中写得最好,最为后世认同的就是《蜀相》。

这是一首千古名诗,是大浪淘沙后的精华,一千三百年来,已有无数英雄为之潸然泪下。

一位名满天下的丞相,一个生前寂寞、忧国忧民的诗人,一所因人而得名的祠堂,经过短短56个字的拼合,就永远的联系到一起,融为了一个整体。

在这首诗里,诸葛亮是被追忆者,杜甫是追忆者,追忆的中介便是武侯祠。

然而,到了现在,诸葛亮与杜甫都成了我们追忆的对象,搭起这追忆桥梁的除了武侯祠外还有《蜀相》这首七言律诗。

在这里,杜甫通过追忆已不自觉的流露出了他的诸葛亮情结。

斯蒂芬·欧文在他的《追忆》一书中说过“每个时代都念念不忘在它以前的、已经成为过去的时代,纵然是后起的时代,也渴望它的后代能记住它,给它以公正的评价,这是文化史上一种常见的现象。

如果后起的时代同时又牵涉到对更早时代的回忆,面向遗物古迹,两者同条共贯,那么,就会出现有趣的叠影。

正在对来自过去的典籍和遗物进行反思的后起时代的回忆者,会在其中发现自己的影子,发现过去的某些人也正在对更早的过去做反思。

这里有一条回忆的链锁,把此时的过去和彼时的表情遥远的过去连接在一起,有时链条也会向臆想的将来伸展,那时将有回忆者记起我们此时正在回忆过去。

当我们发现和纪念生活在过去的回忆者时,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通过回忆我们自己也成了回忆的对象,成了值得为后人记起的对象。

”①如今,面对武侯祠,人们能回想起的不仅是那为了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武乡侯诸葛亮,还有那久久伫立于丞相祠堂前感慨万千、唏嘘不已的漂泊诗人杜甫。

曾作为回忆者的杜甫已与被他回忆的诸葛亮一样被列入了后人回忆的名单。

中国文学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如孟浩然写的《与诸子登砚山》,对羊祜的回忆就使他成为后世的回忆对象之一,斯蒂芬﹒欧文在他的《追忆》一书中对此就做了大量解析。

蜀相全诗感情基调

蜀相全诗感情基调

蜀相全诗感情基调
【实用版】
目录
1.蜀相全诗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2.蜀相全诗的情感基调分析
3.蜀相全诗中的象征意义
4.蜀相全诗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正文
蜀相全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描绘蜀汉丞相诸葛亮的诗歌。

诸葛亮,字孔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名人,他辅佐刘备建立蜀汉,对蜀地百姓做出了重要贡献。

杜甫在诗中以诸葛亮为题材,表达了自己对这位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兴衰的感慨。

在蜀相全诗中,杜甫的情感基调是对诸葛亮的赞美和敬仰。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以蜀地的自然景观为背景,描绘了诸葛亮的伟岸形象和卓越才能。

比如“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这里的“锦城”指的就是蜀地,杜甫通过对比锦城的快乐和回到家乡的喜悦,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

同时,诗中还通过对诸葛亮的历史功绩的描述,表达了对这位历史人物的赞美之情。

蜀相全诗中的象征意义非常丰富。

比如,诗中提到的“翠华摇摇行复止”,“翠华”指的是诸葛亮的行头,象征着他的身份地位;“摇摇行复止”则暗示着他的行踪不定,表达了对他的神秘感和敬仰之情。

此外,诗中还提到了“五丈原”,这是诸葛亮逝世的地方,象征着他的离世和悲剧命运。

蜀相全诗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这首诗不仅表达了杜甫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兴衰的感慨。

当诸葛亮和杜甫遇上的作文

当诸葛亮和杜甫遇上的作文

当诸葛亮和杜甫遇上的作文哎呀,这可真是个有趣的题目啊!让我想想怎么写才好呢?诸葛亮和杜甫,一个是三国时期的谋士,一个是唐朝的大诗人。

他们俩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也没有什么交集。

但是,如果他们真的能相遇,会发生什么呢?
我想,诸葛亮一定会被杜甫的诗歌所吸引。

毕竟,杜甫的诗歌可是被誉为“诗史”,他的作品不仅表达了自己的情感,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

而诸葛亮也是一位有思想、有情感的人。

他曾经写下了《诫子书》,告诫自己的后代要“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些话不仅体现了他的智慧,也表现了他的情感。

如果诸葛亮见到了杜甫,他可能会问:“老兄,你的诗歌是怎么写出来的呢?我也想写一些有意义的东西。

”杜甫听了之后,可能会说:“写诗嘛,就是要有感情才行。

你要先弄清楚自己想要表达什么,然后再用文字来表达出来。

”诸葛亮听了之后,可能会点点头,然后回去思考一下自己的人生哲学。

当然啦,这只是我的想象。

实际上,诸葛亮和杜甫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他们之间并没有什么交集。

但是,我们可以从这个想象中得到一些启示。

无论是写诗还是做其他事情,都要有感情才行。

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才能够创造出有价值的作品。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你。

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或者需要帮助的地方,请随时告诉我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作业
1、背诵这五首诗;
2、阅读冯至《杜甫传》;
3、陆游也有不少吟咏诸葛亮的诗作,请予以整理探 究,以《论陆游对诸葛亮的赞颂》或《杜甫、陆游咏 诸葛亮之比较》为题,写一篇小论亮的诗句中,
挑选你最喜欢的一句或几句仔细品
味,谈谈你的理解和感受,并说说
你从中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诸葛亮。
合作探讨
杜甫为何如此深情而又频繁地吟咏诸葛亮?请结 合诗人的思想、家世及生平,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请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讨,记录组员观点, 推荐中心发言人。
陆游曾评价说,杜甫“落魄巴 蜀,感汉昭烈、诸葛丞相之事,屡 见于诗,顿挫悲壮,反复动人,其 规模志意岂小哉!”
他生逢盛世,也曾“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京漂十年,安史乱起, 他经历了太多的饥寒交迫,颠沛流离, 目睹了太多的生灵涂炭,民不聊生,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始终是这个虔诚而坚定的儒家信徒 最执着的信仰和最热切的期盼! 为什么他的面容总是悲戚—— 因为他对这土地和人民 爱得深沉!
——杜甫的“诸葛亮”情结探究
诵读感知
小组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1—4小组:《蜀相》 5—8小组:《八阵图》 男生:《咏怀古迹》(其四) 女生:《咏怀古迹》(其五) 全班:《诸葛庙》
诵读感知
自由读:读通大意,勾画句子
请自由大声朗读这五首诗,并 勾画出其中直接吟咏诸葛亮的句子。
诵读感知
定点读:读出气势,读出情感 请齐读所勾画的直接吟咏诸葛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