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剂参数与溶解力判断
常用溶剂及塑料产品的溶解度参数
常用溶剂及塑料产品的溶解度参数溶剂在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用来溶解和分离各种物质。
在塑料制品生产过程中,溶解度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可以帮助确定塑料与不同溶剂的相容性和可溶性。
以下是一些常用溶剂及塑料产品的溶解度参数:1.溶剂的常用分类常见的溶剂可以分为有机溶剂和无机溶剂两大类。
有机溶剂主要由碳和氢构成,如醇类(如乙醇、丙醇)、醚类(如乙醚、二甘醇二乙醚)、酮类(如丙酮、戊酮)、酯类(如丁酸乙酯、乙酸乙酯)和芳烃类(如苯、甲苯)。
无机溶剂主要包括各种水溶液(如盐酸、硫酸)、氨水溶液、氯化镁溶液、氨溶液等。
(1)聚乙烯(PE):聚乙烯是一种非极性塑料,常用溶剂中只有少数可以溶解聚乙烯,如氯仿、二甲基甲酰胺(DMF)和强氧化剂(如浓硫酸)。
(2)聚丙烯(PP):聚丙烯是一种相对较难溶解的塑料,只有少数有机溶剂可以溶解聚丙烯,如苯、二氯甲烷和四氢呋喃。
(3)聚氯乙烯(PVC):聚氯乙烯是一种相对容易溶解的塑料,常用的溶剂有二甲基甲酰胺、甲基乙酮、苯和二氯甲烷。
(4)聚苯乙烯(PS):聚苯乙烯是一种相对容易溶解的塑料,常用的溶剂有乙酸乙酯、甲苯和二氯甲烷。
(5)聚酯类塑料(如聚酯纤维、PET):聚酯类塑料的溶解度较高,常用的溶剂有二氯甲烷、甲醇和苯。
(6)聚碳酸酯(PC):聚碳酸酯是一种相对难溶解的塑料,常用的溶剂有二甲基甲酰胺、四氢呋喃、氯化甲烷和苯。
(7)聚氨酯(PU):聚氨酯是一种相对难溶解的塑料,常用的溶剂有二甲基甲酰胺、甲基乙酮和二氯甲烷。
(8)聚甲基丙烯腈(PMMA):聚甲基丙烯腈是一种相对容易溶解的塑料,常用的溶剂有二甲基甲酰胺、甲基乙酮和二氯甲烷。
(9)聚丙烯酸甲酯(PMMA):聚丙烯酸甲酯是一种相对难溶解的塑料,常用的溶剂有乙腈、二氯甲烷和四氢呋喃。
以上只是一部分常用塑料和溶剂的溶解度参数,实际上还存在各种其他塑料和溶剂,其溶解度参数可以通过实验或参考相关文献获得。
有机溶剂的极性与溶解度的计算
有机溶剂的极性与溶解度的计算在化学领域中,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液中最大能溶解的物质量,常用质量分数或摩尔分数来表示。
溶解度的计算对于化学实验、工业生产以及药物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有机溶剂的极性与溶解度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一些计算溶解度的方法。
有机溶剂的极性是指溶剂分子中极性键的数量和强度。
极性键是由原子间的电荷差异引起的化学键,如两个原子间的电负性差异较大。
一般来说,带有电子云分布不均匀的分子更加极性。
极性溶剂可以与带电离子或者带电部分形成静电相互作用,从而溶解离子化合物或极性化合物。
相反,非极性溶剂则倾向于溶解非极性或者低极性的物质。
当我们需要计算有机溶剂的溶解度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溶剂极性与溶质极性的匹配:通常来说,极性溶剂更适合溶解极性溶质,而非极性溶剂更适合溶解非极性溶质。
这是因为溶剂和溶质之间极性相近时,静电相互作用更强,有利于溶解。
2. 溶剂分子的结构:溶剂分子的结构也会影响其溶解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较大的溶剂分子对溶解性的提高有利,因为它们具有更多的接触面积,可以与更多的溶质分子发生相互作用。
3. 温度和压力:温度和压力是影响溶解度的重要因素。
温度升高会增加溶质的动力学能量,有利于其在溶剂中溶解。
而压力的增加可以促进溶质与溶剂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提高溶解度。
在计算有机溶剂的溶解度时,可以使用一些常见的方法:1. 溶解度参数法:溶解度参数法是一种基于物质属性的经验方法,通过实验数据拟合得到溶剂和溶质的参数,从而预测溶解度。
这些参数包括极性参数、氢键参数和键键参数等。
2. 分子力场模拟:分子力场模拟是使用计算机模拟方法研究溶质和溶剂之间相互作用的方法。
通过构建溶质和溶剂分子的三维结构,并根据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场进行计算,可以预测溶解度。
3. 溶解度预测软件:目前,有一些商业软件可以根据分子结构,使用量化构效关系(QSAR)的方法预测化合物的溶解度。
这些软件使用了大量的实验数据和统计学算法,提供了便捷且准确的溶解度预测。
常用溶剂的溶度参数及溶剂对聚合物溶解能力的判定方法
常用溶剂的溶度参数及溶剂对聚合物溶解能力的判定方法溶剂溶度参数是用来描述溶剂溶解能力的一种定量指标,主要用于评估溶剂对于溶质的溶解性。
常用的溶度参数包括极性溶剂参数(δP)、极性吸引力参数(δH)和体积参数(δV)。
极性溶剂参数δP用于描述溶质在极性溶剂中的溶解性,其单位为MPa^0.5、一般来说,溶剂的极性越大,其δP值也越大,表明其对溶质的极性相互作用能力越强。
极性吸引力参数δH用于描述溶质在溶剂中的氢键、伦敦力等非极性相互作用的能力,其单位也为MPa^0.5、溶剂的δH值越大,其对溶质的非极性相互作用能力越强。
体积参数δV用于描述溶质在溶剂中分子间的体积排斥作用,其单位为cm3/mol。
溶剂的δV值越大,说明其溶胀作用越强。
通过比较溶剂的溶度参数与聚合物的溶度参数,可以判断溶剂对聚合物的溶解能力。
当溶剂的溶度参数与聚合物的溶度参数差值在3以内时,溶剂可以完全溶解聚合物,具有良好的溶解性。
当溶剂的溶度参数与聚合物的溶度参数差值在3-6之间时,溶剂可以部分溶解聚合物,即使溶解程度不高,但形成了均匀的胶体溶液。
当溶剂的溶度参数与聚合物的溶度参数差值超过6时,溶剂对聚合物的溶解能力较差,无法完全溶解聚合物,可能会形成沉淀或相分离。
需要注意的是,溶剂对聚合物的溶解能力不仅仅与溶剂的溶度参数有关,还与聚合物的结构和分子量等因素有关。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溶剂与聚合物之间的相容性、溶液的温度和浓度等。
除了通过溶度参数比较判断溶剂对聚合物的溶解能力外,还可以通过实验测试来评估溶剂对聚合物的溶解性。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溶剂浸泡法,即将聚合物样品浸泡在溶剂中,观察是否能够完全溶解或形成均匀的溶液。
另外,还可以使用溶解度试验或浸渍实验等方法来评估溶剂对聚合物的溶解性能。
总之,溶剂的溶度参数可以作为评估溶剂对聚合物溶解能力的指标之一,通过比较溶剂的溶度参数与聚合物的溶度参数的差值,可以初步判断溶剂的溶解能力。
常用溶剂的溶解度参数
常用溶剂的溶解度参数一、饱和溶解度饱和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在固定体积的溶剂中所能溶解的最大量的溶质。
通过实验可以测定不同温度下的饱和溶解度,通常以摩尔分数、质量分数或体积分数等形式进行表达。
常见溶剂的饱和溶解度参数如下:1. 水(H2O):在20°C下饱和溶解度为36.1 g/100 ml。
2. 乙醇(C2H5OH):在20°C下饱和溶解度为46.07 g/100 ml。
3. 氯仿(CHCl3):在20°C下饱和溶解度为14.50 g/100 ml。
4. 甲苯(C6H5CH3):在20°C下饱和溶解度为1.36 g/100 ml。
二、相对溶解度相对溶解度是指在相同条件下,与溶媒相同重量或相同体积的两种不同溶质在溶剂中所能溶解的量的比值。
相对溶解度可以用来比较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能。
常见溶剂的相对溶解度参数如下:1.正丁醇(C4H9OH)与水:相对溶解度为6.22.乙醇(C2H5OH)与水:相对溶解度为1.253.二氯甲烷(CH2Cl2)与水:相对溶解度为11.94.乙酸乙酯(CH3COOC2H5)与水:相对溶解度为3.0。
溶解度参数可以用来描述溶液的溶解度特性,它是一种定量描述溶解性的物理量。
常用的溶解度参数有溶解度参数(δ值)、溶解度参数相似度等。
常见溶剂的溶解度参数如下:1.正丁醇(C4H9OH):δ值为10.42.乙醇(C2H5OH):δ值为8.93.二氯甲烷(CH2Cl2):δ值为10.14.甲苯(C6H5CH3):δ值为10.2除了以上介绍的饱和溶解度、相对溶解度和溶解度参数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描述溶解性质的参数,如溶解度产品常数、活度系数等,但这些参数需要更复杂的实验技术和计算方法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选择合适的溶剂和溶质进行溶解实验或者制备工艺,了解和使用常用溶剂的溶解度参数是十分重要的。
溶解力
溶解力:此為石油溶劑之主要特性之一,常用溶解力評估方法有:(1).苯氨點及混合苯氨點,(2).K-B值,(3).稀釋比及(4).溶解度參數等四種方法,可用來研判溶劑之溶解力。
苯氨點愈低,溶劑的溶解力愈大。
反之,苯氨點愈高,則愈小。
油漆工業往往依據苯氨點高低,來判斷稀釋用溶劑之溶解力。
石油溶劑因其組成特性之不同,苯氨點也有所不同。
如脂肪族溶劑,苯氨點較高,芳香族溶劑較低,環烷烴族溶劑則介於兩者之間。
如正己烷(N-C6H14)之苯氨點為54︒ C,環己烷(C6H12)之苯氨點為31︒ C,苯(C6H6)之苯氨點為-30︒ C。
若以苯氨點高低,來研判溶解力,則以芳香族溶劑為最強,環烷烴族溶劑次之,脂肪族溶劑最弱。
有時於測定苯氨點時,若苯氨點過低,因冷卻溫度過低,導致析出固體苯氨。
為彌補此一缺點,通常以兩倍容量苯氨,混以一倍容量正庚烷,及一倍容量之溶劑進行測試。
由此測得最低溫度,稱之為混合苯氨點(Mixed Aniline point)。
另外表示溶解力是Karui-Butanol value,簡稱K-B值,K-B值愈大,溶解力也愈強。
以石油溶劑而言,芳香族溶劑的K-B值為最高,環烷基溶劑次之,脂肪族溶劑為最小。
塗料工業常用K-B值,表示溶劑之溶解力,一般脂肪烴石油溶劑之K-B值約在20-30,環烷烴稍高,純芳香烴如甲苯,二甲苯則高達100以上。
但要注意的是K-B值之溶解力,較適合於相同組成溶劑間之比較。
在噴漆應用方面,則使用稀釋比大小來比較溶解力大小。
通常由醋酸丁酯與硝化棉配成標準溶液,然後滴入石油溶劑,直到有沉澱產生為止。
此時,所加入溶劑體積數,並以溶劑與標準硝化棉溶液體積數之比之10倍,定為稀釋比。
其值愈大,表示溶解力愈大。
如以醋酸丁酯與硝化棉配成標準溶液10ml,以2.8ml甲苯滴入正好有沉澱析出,若改比脂肪族通用溶劑則僅1.3ml,此時甲苯稀釋比為2.8,脂肪族通用溶劑之稀釋比為1.3。
溶解度參數(Solubility Parameter,簡稱SP),也常用為測定溶劑對橡膠、樹脂、塑膠等高分子物質之間相互溶解性的標準。
橡胶、增塑剂、溶剂的溶解度参数
橡胶、增塑剂、溶剂的溶解度参数橡胶、增塑剂、溶剂是化工领域中常见的化学品,它们在工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这些化学品的溶解度参数对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溶解反应、溶解速度以及产品质量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橡胶、增塑剂、溶剂的定义和特性、溶解度参数的测定方法、以及应用场景等方面展开论述,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些化学品。
一、橡胶、增塑剂、溶剂的定义和特性1.橡胶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弹性和耐磨性,因此在制作胶鞋、轮胎、密封圈等产品中被广泛应用。
橡胶的主要成分是聚异戊二烯,还含有少量的天然橡胶及其它添加剂。
2.增塑剂是一种能够增加塑料柔韧性、延展性和耐热性的化学品。
增塑剂通常与塑料树脂混合使用,可以提高塑料的加工性能,同时也能增加塑料的透明度和抗冲击性。
3.溶剂是一种可用于溶解其他物质的化学品,能够在其中形成均匀的混合物。
溶剂通常用于溶解涂料、胶粘剂、印刷油墨和清洗剂等产品中,是化工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料。
二、溶解度参数的测定方法1.橡胶的溶解度参数通常通过比表面积法、双抽提法和体积法来测定。
其中比表面积法是通过测定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橡胶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度来确定橡胶的溶解度参数。
2.增塑剂的溶解度参数通常通过溶解度测定仪、溶解度仪或红外光谱法等来进行测定。
这些方法能够准确地确定增塑剂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参数,为工业生产中的配方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3.溶剂的溶解度参数通常通过密度法、折射率法、气相色谱法或色谱法等来进行测定。
这些方法可以检测出溶剂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溶解度参数,为工业生产中的溶解反应过程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三、橡胶、增塑剂、溶剂的应用场景1.橡胶的应用场景包括轮胎制作、胶鞋生产、密封圈制作和橡胶管道生产等。
在这些应用场景中,橡胶的溶解度参数对于材料的挤出成型、硫化处理和产品性能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
2.增塑剂的应用场景包括PVC树脂、聚乙烯、聚丙烯等塑料制品的生产过程中。
有机溶剂溶解度判断
溶剂互溶次序表类别次序AB1 盐水溶液AB1 无机酸水溶液AB1 水AB1 乙二醇AB2 甲酰胺AB2 乙酸及其同系物AB2 甲醇AB2 乙二醇甲醚AB2 乙醇AB2 丙醇AB2 丁醇AB2 戊醇AB2 酚B 苯胺B TBPB 丙酮B 二氧六环B THFB 吡啶B 硝基苯B 甲乙酮B 戊酮B 乙醚A 二氯甲烷A 四氯乙烷A 氯仿A 三氯乙烷A 二氯乙烷N 苯N 甲苯N 四氯化碳N CS2N 环已烷N 正已烷N 庚烷N 硅油N 石蜡油表中顺序,离的越近越易混溶,越远越难溶所以位于中间的THF,丙酮,二氧六环几乎和所有溶剂互溶!如附件图所示:AB1和A部分互溶AB2和N部分互溶AB1和N不溶溶度参数的定义溶度参数solubility parameter表征聚合物-溶剂相互作用的参数。
物质的内聚性质可由内聚能予以定量表征,单位体积的内聚能称为内聚物密度,其平方根称为溶度参数。
溶度参数可以作为衡量两种材料是否共容的一个较好的指标。
当两种材料的溶度参数相近时,它们可以互相共混且具有良好的共容性。
液体的溶度参数可从它们的蒸发热得到。
然而聚合物不能挥发,因而只能从交联聚合物溶胀实验或线聚合物稀溶液黏度测定来得到。
能使聚合物的溶胀度或特性黏数最大时的溶剂的溶度参数即为此聚合物的溶度参数。
溶度参数公式为编辑本段溶度参数的测定(1) 小分子溶剂的溶度参数由Clapeyron- Clausius公式计算(2)聚合物的溶度参数:A粘度法B.溶胀度法C.直接计算扩展阅读:一些溶剂的溶度参数[单位 (cal/cm3)1/2]溶剂溶度参数溶剂溶度参数季戊烷6.3甲乙酮9.2 异丁烯6.7氯仿9.3 环己烷7.2三氯乙烯9.3 正己烷7.3氯苯9.5 正庚烷7.4四氢萘9.5 二乙醚 7.4四氢呋喃9.5 正辛烷7.6醋酸甲酯9.6 甲基环己烷7.8卡必醇9.6 异丁酸乙酯7.9氯甲烷9.7 二异丙基甲酮8.0二氯甲烷9.7 戊基醋酸甲酯8.0丙酮9.8 松节油8.11,2-二氯乙烷9.8 环己烷8.2环己酮9.9 2,2-二氯丙烷8.2乙二醇单乙醚9.9 醋酸异丁酯 8.3二氧六环9.9 醋酸戊酯8.3二硫化碳10.0 醋酸异戊酯8.3正辛醇10.3 甲基异丁基甲酮8.4丁腈10.5 醋酸丁酯8.5正己醇10.7 二戊烯8.5异丁醇10.8 醋酸戊酯8.5吡啶10.9 甲基异丙基甲酮8.5二甲基乙酰胺11.1 四氯化碳8.6硝基乙烷11.1 哌啶8.7正丁醇 11.4 二甲苯8.8环己醇11.4 二甲醚8.8异丙醇11.5 甲苯8.9正丙醇11.9 乙二醇单丁醚8.9二甲基甲酰胺12.1 1,2二氯丙烷9.0乙酸12.6 异丙叉丙酮9.0硝基甲烷12.7 醋酸乙酯9.1二甲亚砜12.9 四氢呋喃9.2乙醇12.9 二丙酮醇 9.2甲酚13.3 苯9.2甲酸13.5 甲醇14.5苯酚14.5 乙二醇16.3甘油16.5 水23.4溶剂对聚合物溶解能力的判断(一)“极性相近”原则极性大的溶质溶于极性大的溶剂;极性小的溶质溶于极性小的溶剂,溶质和溶剂的极性越相近,二者越易溶。
化学实验中的溶解度测定
化学实验中的溶解度测定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单位体积溶剂中能溶解的溶质的最大量。
溶解度测定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方法之一,用于研究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本文将介绍溶解度的测定方法和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一、溶解度的测定方法1. 饱和溶解度测定法饱和溶解度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溶质与溶剂之间达到平衡时的溶解度。
测定饱和溶解度的方法有多种,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制备饱和溶液。
首先,在一定温度下称取一定量溶剂(如水)放入容器中,然后逐渐加入溶质(如固体物质)直到无法再溶解为止。
最后,通过测量或观察判断溶质是否达到饱和溶解度,即溶解度的最大值。
2. 过饱和溶解度测定法过饱和溶解度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溶质溶于溶剂中的溶解度大于其饱和溶解度。
测定过饱和溶解度的方法有多种,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过滤法。
首先,制备一定温度下的过饱和溶液,然后通过滤纸或过滤装置过滤掉部分溶质晶体。
过滤后,测量溶液中的溶质浓度,即可得到过饱和溶解度。
二、影响溶解度的因素1. 温度温度对溶解度有显著影响。
一般情况下,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这是因为升温会增加溶质分子的热运动能量,使其能够克服相互作用力而更容易溶解。
但也有一些特殊的溶质在升温时溶解度会减小,这是因为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溶剂分子排斥溶质分子而导致的。
2. 压力压力对溶解度的影响通常较小,只有对气体溶质在溶液中的溶解度有较大影响。
根据亨利定律,气体溶质的溶解度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增加。
这是因为压力增加会增大气体分子与溶剂分子的碰撞频率,加快溶解过程。
3. 溶质与溶剂的相互作用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影响溶解度的重要因素。
如果溶质和溶剂之间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如极性、电荷等,则容易溶解;而如果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小,则溶解度较低。
4. 溶质的粒度溶质的粒度也会影响其溶解度。
通常来说,粉末状的溶质比大颗粒的溶质更容易溶解。
这是因为粉末状溶质的表面积较大,能够与溶剂接触更多,从而更容易溶解。
常用溶剂的溶解度参数
溶剂选择的三条通用规律可以遵循。
1、极性相似原则。
即极性相近的物质可以互溶。
如汽车漆中极性比较高的氨基漆一般选择极性比较高的丁醇等做溶剂。
2、溶剂化原则。
溶剂化是指溶剂分子对溶质分子产生的相互作用,当作用力大于溶质分子的内聚力时,便使溶质分子彼此分开而溶于溶剂中。
如极性分子和聚合物的极性基团相互吸引而产生溶剂化作用,使聚合物溶解。
3、溶解度参数原则。
即如果溶剂的溶解度参数和聚合物的溶解度参数相近或相等时,就能使这一聚合物溶解,应用此原则较易掌握,还可用于电子计算机进行选择。
溶剂化原则:极性高分子溶解在极性溶剂中的过程,是极性溶剂分子(含亲电基团或亲核基团)和高分子的(亲核或亲电)极性基团相互吸引产生溶剂化作用,使高分子溶解。
溶剂化作用是放热的。
因而对于有这些基团的聚合物,要选择相反基团的溶剂。
比如尼龙6是亲核的,要选择甲酸、间甲酚等带亲电基团的溶剂;相反聚氯乙烯是亲电的,要选择环己酮等带亲核基团的溶剂。
高分子和溶剂中常见的亲核或亲电基团,按其从强到弱顺序排列如下:亲电基团:-SO3H,-COOH,-C6H4OH, =CHCN, =CHNO2,-CHCl2, =CHCl亲核基团:-CH2NH2,-C6H4NH2,-CON(CH3)2,-CONH-,≡PO4,-CH2COCH2-,-CH2OCOCH2-,-CH2OCH2-非极性高分子与溶剂的越接近,越易溶解。
一般认为<1.7~2可以溶解。
主要可以用以下三种间接的方法求得:(1)黏度法,使高分子溶液有最大特性黏数的溶剂的对应于高分子的。
(2)溶胀度法,将高分子适度交联后,达到平衡溶胀时有最大溶胀度的为高分子的(3)浊度滴定法,将聚合物溶于某一溶剂中,然后用沉淀剂来滴定,直至溶液开始出现混浊为终点。
此时的混合溶剂的即为该聚合物的。
分别用两种沉淀剂滴定,定出聚合物的的上、下限。
(4)基团加和法估算,以下是Small等提出的摩尔基团加和法的计算式:=式中:是基团对的贡献,为链节中该基团的数目,为聚合物摩尔体积,为链节摩尔质量。
常用溶剂的挥发速度和溶解力参数
常用溶剂的挥发速度和溶解力参数1. 挥发速度的影响因素在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常用的溶剂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挥发的现象。
溶剂的挥发速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溶剂分子的分子量、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溶剂与周围环境的温度和压力等。
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溶剂的挥发速度,从而影响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效果。
2. 常用溶剂的挥发速度和溶解力参数常用的溶剂种类繁多,不同溶剂的挥发速度和溶解力参数不尽相同。
乙醚、甲醇、乙醇等溶剂的挥发速度较快,而苯、甲苯、二甲苯等溶剂的挥发速度则较慢。
不同溶剂对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也会有所不同,这取决于溶剂的化学性质、极性和分子结构等因素。
3. 溶剂挥发速度和溶解力的应用在实际实验和生产中,对不同溶剂的挥发速度和溶解力参数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溶液制备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溶剂可以提高溶解性能和溶解速度,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率。
在湿涂覆工艺中,控制溶剂的挥发速度可以调节涂料的流变性能和干燥速度,影响涂层的均匀性和光泽度。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了解和掌握常用溶剂的挥发速度和溶解力参数对于化学领域的从业人员来说十分重要。
只有深入理解溶剂的特性和行为规律,才能更好地选择和应用溶剂,提高实验和生产效率,避免由此带来的不利影响。
建议广泛开展溶剂性能和应用方面的研究,为实验和生产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和指导。
总结回顾:通过对常用溶剂的挥发速度和溶解力参数的全面评估,我们深入了解了这些溶剂的特性、应用和影响因素。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参数选择合适的溶剂,优化实验和生产过程,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需要更加重视溶剂研究,并结合实际需求,不断完善和拓展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术。
常用溶剂的挥发速度和溶解力参数对于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的影响非常重要。
在化学实验中,选择合适的溶剂可以提高实验的效率和准确性,而在工业生产中,合理选择溶剂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率。
了解各种溶剂的挥发速度和溶解力参数对于化学领域的从业人员至关重要。
常用溶剂的挥发速度和溶解力参数
常用溶剂的挥发速度和溶解力参数常用溶剂的挥发速度和溶解力参数概念澄清:常用溶剂是指在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经常使用的一类化学品,它们具有良好的溶解能力和挥发性。
在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过程中,常用溶剂的挥发速度和溶解力参数对于溶解物质的选择和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并且在化学反应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就常用溶剂的挥发速度和溶解力参数展开深入探讨,并结合个人理解进行解析。
一、常用溶剂的挥发速度1. 乙醇乙醇作为一种常用的溶剂,在化学实验和医药生产中被广泛应用。
其挥发速度较快,容易在常温下蒸发,因此在实验室中需要特别注意其使用。
2. 丙酮丙酮是一种挥发性较快的有机溶剂,其蒸发速度较快,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
在某些情况下,丙酮的挥发性可以加速化学反应的进行。
3. 氯仿氯仿是一种极具挥发性的有机溶剂,其挥发速度非常快,常常被用于分离提取和化学分析中。
4. 苯苯作为一种常用的溶剂,其挥发速度较快,可以迅速蒸发,但也需要注意在使用时避免其挥发对人体造成的危害。
5. 水水作为一种常用的溶剂,在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使用广泛。
其挥发速度相对较慢,对于一些不需要快速挥发的实验有很好的应用性。
二、常用溶剂的溶解力参数1. 楠酮楠酮具有很强的溶解力,对多种有机物有较好的溶解性,适用于溶解脂肪族和芳香族化合物。
2. 乙醇乙醇作为一种常用溶剂,其溶解力参数适中,可以溶解多种有机物,适用性较广。
3. 丙酮丙酮具有较强的溶解力,可以溶解许多有机物,在化学实验中使用广泛。
4. 苯苯作为一种常用溶剂,其溶解力参数较大,对许多有机物有良好的溶解效果。
5. 水水虽然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溶剂,但其溶解力参数较小,对于一些无法溶解在水中的物质需要选择其他溶剂。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就常用溶剂的挥发速度和溶解力参数而言,选择合适的溶剂对于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溶解物质的特性和化学反应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溶剂,综合考虑挥发速度和溶解力参数。
常见的溶解度参数
常见的溶解度参数溶解度是一个物质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在溶剂中溶解的能力或度量。
溶解度参数描述了一个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能,可以用来评估物质在溶液中的溶解度。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溶解度参数:1.热力学溶解度参数:热力学溶解度参数是描述一个物质在特定温度下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的指标。
它是通过测量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并计算所得的,常用符号为C。
这个参数可以用来判断物质在溶液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2. 摩尔溶解度参数:摩尔溶解度参数是描述物质溶解度的重要参数之一、它表示单位摩尔溶质在单位溶剂中的溶解度,通常用mol/L来表示。
摩尔溶解度参数可以用来比较不同物质在溶液中的溶解度。
常用的摩尔溶解度参数包括溶解度常数(Ksp)和溶解度积。
3.饱和溶解度参数:饱和溶解度参数是指物质在一定温度下溶解到饱和时的溶质浓度。
它表示在给定条件下物质达到最大溶解度的能力。
饱和溶解度参数可以用来描述一个物质的溶解度极限。
4. 摩尔溶解度积:摩尔溶解度积(Ksp)是一种描述物质溶解度的指标,它表示物质在给定温度下达到饱和溶解度时,溶质的摩尔浓度与溶剂离子浓度的乘积。
摩尔溶解度积可以用来比较不同物质在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大的Ksp值意味着更高的溶解度。
5.溶解度曲线参数:溶解度曲线参数描述了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它可以通过实验测定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并绘制溶解度曲线来获得。
溶解度曲线参数可以用来预测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并了解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特性。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溶解度参数,通过这些参数可以有效地描述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和溶解性能。
不同的溶解度参数有不同的应用场景和意义,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参数进行研究和应用。
溶剂参数与溶解力判断
溶剂参数表树脂溶解度参数参数差值绝对值<1.3-1.8即可相溶。
一些溶剂的溶度参数[单位 (cal/cm^3)^1/2]季戊烷 6.3 四氢萘 9.5 配方异丁烯 6.7 四氢呋喃 9.5 环己烷 7.2 醋酸甲酯 9.6正己烷 7.3 卡必醇 9.6正庚烷 7.4二乙醚 7.4 氯甲烷 9.7正辛烷 7.6 二氯甲烷 9.7甲基环己烷 7.8 丙酮 9.8异丁酸乙酯 7.9 1,2-二氯乙烷 9.8二异丙基甲酮 8.0 环己酮 9.9戊基醋酸甲酯 8.0 乙二醇单乙醚 9.9松节油 8.1 二氧六环 9.9环己烷 8.2 二硫化碳 10.02,2-二氯丙烷 8.2 正辛醇 10.3醋酸异丁酯 8.3醋酸戊酯 8.3醋酸异戊酯 8.3 丁腈 10.5甲基异丁基甲酮 8.4 正己醇 10.7醋酸丁酯 8.5二戊烯 8.5 异丁醇 10.8醋酸戊酯 8.5 吡啶 10.9二甲基乙酰胺 11.1甲基异丙基甲酮 8.5 硝基乙烷 11.1四氯化碳 8.6 正丁醇 11.4环己醇 11.4哌啶 8.7 异丙醇 11.5二甲苯 8.8 正丙醇 11.9二甲醚 8.8 二甲基甲酰胺 12.1乙酸 12.6硝基甲烷 12.7甲苯 8.9 二甲亚砜 12.9乙二醇单丁醚 8.9 乙醇 12.91,2二氯丙烷 9.0 甲酚 13.3异丙叉丙酮 9.0 甲酸 13.5醋酸乙酯 9.1 甲醇 14.5四氢呋喃 9.2二丙酮醇 9.2苯 9.2 苯酚 14.5甲乙酮 9.2 乙二醇 16.3氯仿 9.3 甘油 16.5三氯乙烯 9.3 水 23.4氯苯 9.5溶剂对聚合物溶解能力的判定(一)“极性相近”原则极性大的溶质溶于极性大的溶剂;极性小的溶质溶于极性小的溶剂,溶质和溶剂的极性越相近,二者越易溶。
例如:未硫化的天然橡胶是非极性的,可溶于气油、苯、甲苯等非极性溶剂中;聚乙烯醇是极性的,可溶于水和乙醇中。
(二)“内聚能密度(CED)或溶度参数相近”原则越接近,溶解过程越容易。
溶解度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能力
溶解度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能力溶解度: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能力溶解度是指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能力,通常用溶解度来描述这种能力的大小。
溶解度与溶液的浓度有关,可以通过实验测定得到。
一、溶解度的概念与表达方式溶解度可以用质量溶解度和摩尔溶解度来表示。
质量溶解度指单位质量溶剂中能溶解的溶质质量,摩尔溶解度则是单位摩尔溶剂中可溶解的溶质摩尔数。
二、影响溶解度的因素1.温度:一般来说,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也会增加。
因为温度升高会增加溶剂分子的运动速度,使其具有更多的能量与溶质分子相互作用,有利于溶质溶解。
2.压力:对于固体和液体之间的溶解过程,压力的变化并不会对溶解度产生显著影响。
但对于气体溶解度来说,压力增加会促进气体分子溶解于溶剂中。
3.化学性质:不同的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不同,化学性质不同的物质在相同条件下溶解度也会有所差异。
4.溶剂的性质:不同的溶剂对溶质的溶解度影响差异较大,如极性溶剂对极性溶质的溶解度较高。
三、溶解度的应用与意义1.调节药物溶解度:药物的溶解度与其在体内的吸收和代谢有关,可以通过调节药物的结构或使用适当的辅助物质来改善药物的溶解度,从而提高其药效。
2.工业生产中的溶解过程:许多化学反应需要在溶液中进行,因此溶解度的研究对于工业生产中的反应设计和控制至关重要。
3.环境保护:溶解度研究有助于了解有毒物质在自然环境中的行为,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总结:溶解度是描述溶质在溶剂中溶解能力的重要参数,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温度、压力、化学性质和溶剂性质等。
溶解度的研究对于药物开发、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深入理解和应用溶解度的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和控制溶液的特性,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溶剂参数与溶解力判断
溶剂参数与溶解力判断溶剂是指能够溶解其他物质的液体或气体。
溶剂参数是一种用来描述溶剂特性的参数,可以用来判断溶剂的溶解力或溶解性。
在液态溶剂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决定溶解力的重要因素。
溶剂参数主要包括极性参数、极化率参数、酸碱度参数和溶解能力参数等。
极性参数是用来描述溶剂分子极性程度的参数。
溶剂的极性程度决定了其与不同极性物质的相容性。
常用的极性参数有介电常数(ε)、分子极性指数(P)、极化率(α)、麦克斯韦参数(δ)、Hansen参数等。
介电常数越大,溶剂的极性越大,其溶解力也越强。
极性溶剂通常对极性物质溶解力较强。
极化率参数是用来描述溶剂分子极化能力的参数。
极化能力越强的溶剂分子,其对极性物质的溶解力也越强。
常用的极化率参数有极化率(α)、极化合能(RA)等。
极化率越大,溶剂的极化能力越强,其溶解力也越强。
酸碱度参数是用来描述溶剂分子酸碱性质的参数。
溶剂的酸碱性质决定了其对酸性或碱性物质的溶解能力。
常用的酸碱度参数有溶解度参数(H0)、酸碱指数(pKa)等。
酸性溶剂通常对碱性物质溶解力较强,碱性溶剂对酸性物质溶解力较强。
溶解能力参数是用来描述溶剂分子溶解能力的参数。
溶解能力参数包括溶解度参数(δT)和理论溶解参数(ΔG)等。
溶解度参数是用来描述溶媒分子亲疏水性的参数,其数值越大,溶解力越强。
理论溶解参数是一种通过计算得到的参数,可以用来描述溶剂对溶质的溶解力。
通过分析以上的溶剂参数,可以判断溶剂的溶解力或溶解性。
一般来说,极性大、极性指数高、极化率大、麦克斯韦参数接近的溶剂对极性物质的溶解力较强。
相反,极性小、极性指数低、极化率小、麦克斯韦参数差异较大的溶剂对极性物质的溶解力较弱。
对于非极性物质,溶剂的溶解力主要由极性参数的大小和溶解能力参数的差异决定。
需要注意的是,溶解力的判断不仅仅依赖于溶剂参数,还与溶质的特性和实验条件等因素有关。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溶解力的判断还需要综合考虑溶剂参数和溶质特性,并进行实验验证。
溶剂参数的名词解释
溶剂参数的名词解释溶剂参数是描述溶剂性质和行为的一组指标。
它们通过定量的方式来衡量溶剂的溶解能力、极性、挥发性等特性,对于溶解过程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解释一些常见的溶剂参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
1. 极性参数极性是溶剂溶解能力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
极性参数描述了溶剂分子极性的程度。
例如,界面活性剂可使用胶束浓度(CMC)作为一个重要的极性参数。
CMC 表示溶液中界面活性剂浓度达到一定值时,能够形成最小表面张力的临界浓度。
2. 极性索引极性索引是一个定量指标,用于描述溶剂极性与非极性成分之间的相对关系。
它通常根据溶剂的色散力、极化力和氢键形成能力来确定。
极性索引越高,溶剂极性就越大。
广为人知的极性索引包括Hansen溶剂参数和Kauri-Butanol指数。
3. 极化参数极化参数是描述溶剂中极化族群浓度和极化程度的指标。
它反映了溶剂分子内部电子云的移动性和偏振程度。
高极化参数的溶剂通常具有较强的电离能力和溶解能力。
例如,丙酮和醇类溶剂在有机合成中被广泛使用,因为它们具有较高的极化参数。
4. 酸碱度参数酸碱度参数衡量了溶剂的酸性和碱性特征,对于催化和酸碱中和反应具有重要影响。
常见的酸碱度参数包括介电常数和pH值。
介电常数表示溶剂中电荷在外加电场下移动的能力,通常将真空的介电常数设置为1。
pH值则表征了溶剂中溶解的酸性或碱性物质的浓度和强度。
5. 挥发度参数挥发度参数描述了溶剂分子蒸发的速度和稳定性。
高挥发度的溶剂易挥发,而低挥发度的溶剂则相对稳定。
挥发度参数常用于评估溶剂对人体和环境的潜在危害。
例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是一类对环境和健康有潜在危害的溶剂,因此对其挥发度参数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溶剂参数是描述溶剂特性和行为的一组指标。
了解这些参数对于理解溶解过程、优化溶剂选择以及开发新型溶剂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和应用这些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溶剂在化学、生物和材料领域的作用,为实验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指导。
第一章:溶剂的一般概述
第一章:溶剂的一般概述一、溶剂的定义溶剂(Solvent)这个词广义指在均匀的混合物中含有的一种过量存在的组分。
狭义地说,在化学组成上不发生任何变化并能溶解其他物质(一般指固体)的液体,或者与固体发生化学反应井将固体溶解的液体。
溶解生成的均匀混合物体系称为溶液。
在溶液中过量的成分叫溶剂;量少的成分叫溶质。
溶剂也称为溶媒,即含有溶解溶质的媒质之意。
但是在工业上所说的溶剂一般是指能够溶解油脂、蜡、树脂(这一类物质多数在水中不溶解)而形成均匀溶液的单一化合物或者两种以上组成的混合物。
这类除水之外的溶剂称为非水溶剂或有机溶剂,水、液氨、液态金属、无机气体等则称为无机溶剂。
二、溶解现象溶解本来表示固体或气体物质与液体物质相混合,同时以分子状态均匀分散的一种过程。
事实上在多数情况下是描述液体状态的一些物质之间的混合,金与铜,铜与镍等许多金属以原子状态相混合的所谓合金也应看成是一种溶解现象。
所以严格地说,只要是两种以上的物质相混合组成一个相的过程就可以称为溶解,生成的相称为溶液。
一般在一个相中应呈均匀状态,其构成成分的物质可以以分子状态或原子状态相互混合。
溶解过程比较复杂,有的物质在溶剂中可以以任何比例进行溶解,有的部分溶解,有的互不相溶。
这些现象是怎样发生的,其影响的因素很多,一般认为与溶解过程有关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相同分子或原子间的引力与不同分子或原子间的引力的相互关系〔主要是范德华引力)。
(2)分子的极性引起的分子缔合程度。
(3)分子复合物的生成。
(4)溶剂化作用。
(5)溶剂、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6)溶解活性基团的种类和数目。
化学组成类似的物质相互容易溶解,极性溶剂容易溶解极性物质,非极性溶剂容易溶解非极性物质。
例如,水、甲醇和乙酸彼此之间可以互溶;苯、甲苯和乙醚之间也容易互榕,但水与苯,甲醇与苯则不能自由混溶。
而且在水或甲醇中易溶的物质难溶于苯或乙醚;反之在苯或乙醚中易溶的却难溶于水或甲醇。
溶剂溶解度参数
溶剂溶解度参数
溶剂溶解度参数是指一种物质(被溶物)溶解在一定量的溶剂中的最
大量百分比,它的值是以被溶物的质量与溶剂的质量(以重量计)之比来
测定的,也称为溶解度比例。
它通常用来衡量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说明
物质溶解度的大小,也常用来说明有机物与共轭碳链之间的位置关系及它
们的溶剂性能,比如描述由有机物构成的溶液有极强的抗渗性,这个抗渗
性就决定于溶剂溶解度参数的大小。
溶剂溶解度参数是一个量化的相对参数,是对物质溶解度的直接表征,可以更客观地表示某物质的溶解度,它的大小并非抽象的概念,而且可以
通过具体实验来测量。
基于该参数,溶剂溶质体系的其它性质如溶质吸收率、溶剂容积等也可以更清楚地被表达出来。
因此,溶剂溶解度参数是描述一种物质溶解能力的重要参数,也是表
征某种物质混合溶剂系统的重要参数,可以用来更好地控制系统中某种物
质的溶解度。
另外,溶剂溶解度参数也可以用来评价有机物与共轭碳链间
的位置关系及它们的溶剂性能等。
判断溶剂极性
溶剂溶解能力的判断指标非水溶剂对高聚物、油垢等的溶解,既包括使被溶解的物质转变成分子状态的溶解过程,也包括使被溶解物质溶胀和分散为更小颗粒状态的过程。
其溶解能力的大小可由多种方法和指标判断。
常用的极性相似相溶原则、溶解度系数、KB值——贝壳松脂丁醇值和苯胺点等。
1.极性相似相溶原则极性小的物质易溶解于极性小的溶剂中;极性大的物质易溶解于极性大的溶剂中。
例如,属于非极性的常用溶剂有苯、甲苯、汽油等,可以考虑用其溶解天然橡胶,尤其是未经硫化的橡胶,无定型聚苯乙烯和硅树脂等。
属于中等极性的常用溶剂有酯、酮、卤代烃等,可以溶解环氧树趴不饱和聚酯树脂、氯了烯橡胶;聚氯乙烯和聚氨基甲酸酯等。
属于极性的常用溶剂有醇、酚以及水等,可以溶解或溶胀聚—醚、聚乙烯醇、聚酰胺、聚乙烯醇缩醛等。
当高聚物分子中含有不同极性的基团时,宜采用由含有不同极义性的溶剂组成的混合溶剂。
例如,由强极性的乙醇和非极性的苯的混合溶剂、可以溶解和清除含二醋酸纤维素酌聚合物垢,二醋酸纤维素分子中既含有极性较小的醋酸脂基,又含有强极性的羟基;采用单一溶剂不易于溶解。
当高聚物处于晶态时,其溶解的过程先是破坏结晶,这是一个吸热过程,所以,加热有利于其完成;然后再被溶剂分散、溶解。
非极性晶态高聚物若被加热到熔点附近,比较容易被溶剂溶解。
极性的晶态高聚物进入极性溶剂以后,分子中的无定形部分可以和溶剂分子相互作用,在分子间形成极性键,并放出热,有利于补偿破坏晶格所需要的能量。
因此,在常温下,极性高聚物可以溶解于极性溶剂中。
例如,极性的聚酰胺等能溶解于极性的甲酚中。
2.溶解度系数δ相似原则溶解度系数δ又称为溶解度参数,是将单位体积(1cm3或1m3)的物质分子分散所需的能量。
它代表物质分子间相互吸引和作用力的大小;溶解度参数和分子的极性有关。
溶解度参数大的物质,其分子极性强,分子间的作用力大。
溶剂和溶质的溶解度参数越相近,越易于相互溶解,符合相似相溶的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剂参数表
树脂溶解度参数
参数差值绝对值<1.3-1.8即可相溶。
一些溶剂的溶度参数[单位 (cal/cm^3)^1/2]
季戊烷 6.3 四氢萘 9.5 配方异丁烯 6.7 四氢呋喃 9.5 环己烷 7.2 醋酸甲酯 9.6
正己烷 7.3 卡必醇 9.6
正庚烷 7.4
二乙醚 7.4 氯甲烷 9.7
正辛烷 7.6 二氯甲烷 9.7
甲基环己烷 7.8 丙酮 9.8
异丁酸乙酯 7.9 1,2-二氯乙烷 9.8
二异丙基甲酮 8.0 环己酮 9.9
戊基醋酸甲酯 8.0 乙二醇单乙醚 9.9
松节油 8.1 二氧六环 9.9
环己烷 8.2 二硫化碳 10.0
2,2-二氯丙烷 8.2 正辛醇 10.3
醋酸异丁酯 8.3
醋酸戊酯 8.3
醋酸异戊酯 8.3 丁腈 10.5
甲基异丁基甲酮 8.4 正己醇 10.7
醋酸丁酯 8.5
二戊烯 8.5 异丁醇 10.8
醋酸戊酯 8.5 吡啶 10.9
二甲基乙酰胺 11.1
甲基异丙基甲酮 8.5 硝基乙烷 11.1
四氯化碳 8.6 正丁醇 11.4
环己醇 11.4
哌啶 8.7 异丙醇 11.5
二甲苯 8.8 正丙醇 11.9
二甲醚 8.8 二甲基甲酰胺 12.1
乙酸 12.6
硝基甲烷 12.7
甲苯 8.9 二甲亚砜 12.9
乙二醇单丁醚 8.9 乙醇 12.9
1,2二氯丙烷 9.0 甲酚 13.3
异丙叉丙酮 9.0 甲酸 13.5
醋酸乙酯 9.1 甲醇 14.5
四氢呋喃 9.2
二丙酮醇 9.2
苯 9.2 苯酚 14.5
甲乙酮 9.2 乙二醇 16.3
氯仿 9.3 甘油 16.5
三氯乙烯 9.3 水 23.4
氯苯 9.5
溶剂对聚合物溶解能力的判定
(一)“极性相近”原则
极性大的溶质溶于极性大的溶剂;极性小的溶质溶于极性小的溶剂,溶质和溶剂的极性越相近,二者越易溶。
例如:未硫化的天然橡胶是非极性的,可溶于气油、苯、甲苯等非极性溶剂中;聚乙烯醇是极性的,可溶于水和乙醇中。
(二)“内聚能密度(CED)或溶度参数相近”原则越接近,溶解过程越容易。
1、非极性的非晶态聚合物与非极性溶剂混合,聚合物与溶剂的ε或δ相近,易相互溶解;
2、非极性的结晶聚合物在非极性溶剂中的互溶性,必须在接近Tm温度,才能使用溶度参数相近原则。
例如:聚苯乙烯δ=8.9,可溶于甲苯(δ=8.9)、苯(δ=9.2)、甲乙酮(δ=9.2)、乙酸乙酯(δ=9.2)、氯仿(δ=9.2)、四氢呋喃(δ=9.2),但不溶于乙醇(δ=12.92和甲醇(δ=14.5)中以及脂肪烃(溶度参数较低)。
混合溶剂的溶度参数δ的计算:
例如:丁苯橡胶(δ=8.10),戊烷(δ1=7.08)和乙酸乙酯(δ2=9.20)
用49.5%所戊烷与50.5%的乙酸乙酯组成混合溶剂
δ混为8.10,可作为丁苯橡胶的良溶剂。
但是当聚合物与溶剂之间有氢键形成时,用溶度参数预测结果很不准确,这是因为氢键对溶
解度影响很大,此时需要三维溶度参数的概念。
一些聚合物的溶度参数[单位 (cal/cm^3)^1/2]
聚四氟乙烯 6.2 聚苯乙烯 8.9~9.4 F7n:b D!G¬q-k B S¬a4c
聚三氟氯乙烯 7.2 氯丁橡胶 9.2
聚二甲基硅氧烷 7.3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9.2~9.48Q m)F b&g%F!I 聚异丁烯 7.9 聚醋酸乙烯酯 9.2
乙丙橡胶 8.0 聚氯乙烯 9.4
聚乙烯 8.0 双酚A型聚碳酸酯 9.5
聚丙烯 8.1 聚偏二氯乙烯 9.8~12.29b/H
聚异丁烯 8.1
聚异戊二烯 8.4 乙基纤维素 8.5~10.3
聚丁二烯 8.3 聚氨酯 10.0
聚甲基丙烯酸丁酯 8.5 硝酸纤维素 10.55
聚丁二烯-苯乙烯85/15 8.5 聚对苯二甲酸二甲酯 10.7
75/25 8.4~8.6 二醋酸纤维素 10.9
60/40 8.5~8.7环氧树脂 10.9
聚甲基丙烯酸己酯 8.6 均聚甲醛 11.0
聚丙烯酸丁酯 8.7 酚醛树脂 10~11.5
聚乙烯醇 15.4
聚甲基丙烯酸乙酯 8.8 尼龙 12.7~13.6
聚甲基苯基硅氧烷 9.0 聚α-氰基丙烯酸甲酯 14.1
聚丙烯酸乙酯 9.0 聚丙烯腈 15.4
聚硫橡胶 9.2
塑料的溶解度参数
塑料名称溶解度参数塑料名称溶解度参数
PP 7.8~8.O ABS 9.6~ 11.4
PE 9.5~9.7 PMMA 9.0 —9.5
PS 8.6~9.7 玻璃钢 9.1 12.88
PVC 9.5~9.7
表2 树脂的溶解度参数
树脂名称溶解度参数树脂名称溶解度参数
硝基纤维 11.1—12.7 短油醇酸树脂8.0—11.0
CAB 11.1—12,7 有机硅树脂 7.0—11.5
丙烯酸树脂8.9—9.5 氯乙烯醋酸乙烯树脂9.0—11.1
氮基树脂 9.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