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案.docx
初中教案速度的变化板书
![初中教案速度的变化板书](https://img.taocdn.com/s3/m/6c125af7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9d.png)
初中教案速度的变化板书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
2. 让学生了解速度的变化原因,能够分析速度的变化情况。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1. 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速度的变化原因和变化情况的分析。
教学难点:1. 速度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2. 速度的变化原因的理解和分析。
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速度的变化实例视频或图片。
3. 速度计算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速度变化实例,如汽车加速、运动员起跑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速度吗?速度是如何计算的?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速度的概念: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通常用v表示,单位是米每秒(m/s)。
2. 讲解速度的计算方法:速度=路程÷时间。
3. 讲解速度的变化原因:速度的变化受物体本身性质、外界环境和力的作用等因素的影响。
4. 讲解速度的变化情况的分析方法:观察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判断速度是增加还是减少。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观看速度变化实例视频或图片,如汽车加速、运动员起跑等。
2. 分析实例中的速度变化原因和变化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四、课堂练习(15分钟)1. 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速度计算方法和分析方法进行练习。
2. 引导学生互相讨论和解答,共同提高。
五、总结和拓展(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如速度的变化与加速度的关系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新课讲解,让学生掌握了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了解了速度的变化原因和分析方法。
通过实例分析和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最后,通过总结和拓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4科学探究 速度的变化
![2.4科学探究 速度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5b0e60d808a1284ac85043fd.png)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实验时注意观察表的示数。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环节五:分析与论证
实验数据
路程
(m)
S1 =
S2=
运动时间(s)
速度(m/s)
上半段
下半段
t1=
t2=
v1=
v2=
结论:小车在斜坡下滑时的速度越来越( 大 )。
环节六:评估
如 何 收 集 证 据
图书馆
互联网
书店
2.通过实验收集数据
实验探究:小车沿斜坡滚下速度的变化
环节一:提出问题
小车沿斜坡下滑时,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吗?
环节二:猜想 小车在斜坡下滑时的速下速度的变化
如何设计实验?
怎样测速度? 测出路程S和时间t 测任意的路程和 取相等的S,测出每段用的时间t 时间吗? 举例 取相等的t,测出每段走过的路程S 哪一种更方便? 取相等的S,测出每段用的时间t
课堂小结
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用实验的方法证明自己观 点是否正确。 (2)学习了用实验探究物体速度变化的方法。 2.初中阶段对物理实验的学习应该清楚掌握什么? 每个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注意事项……
当堂检测
1.在测物体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果测出 的物体运动时间比实际值大,则测量出的 物体的平均速度( C ) A.比实际值偏大 B.与实际值相同 C.比实际值偏小 D.不能确定
环节三:设计实验
5.设计实验数据表格
t 1= tB = t 2= t C – t B= S 1= v1 = S 2= v2 =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案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ac3b48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f9.png)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学目标:1、采用将物体运动所经历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的方法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2、能通过实验测量数据,并正确记录数据;3、懂得个人观点、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实践来证明,通过实验养成认真细致的行为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养成和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初步认识科学探究方法;重点难点:重点:科学探究的过程;教具:停表、米尺、斜面、小球、挡板等;教法:讲解、讨论、实验、交流课型:科学探究课释疑知识点:科学探究活动与实验是有区别的;不能将科学探究简化为实验,实验过程是探究活动的组成部分,因此,探究活动的计划,评估和交流显得更为重要;一、科学探究过程:学生讨论、交流、实验,教师引导例题:如图,探究小球沿斜坡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⑴提出问题:小球沿斜坡下滑时,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吗你提出的问题是:⑵猜想与假设:小球在斜坡下滑时的速度可能越来越大;你的猜想是:⑶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要想搞清楚小球沿斜坡下滑的速度究竟怎样变化,可以将斜面分成两段,分别利用测量的方法测出小球在上半段和下半段的速度加以比较;①由速度公式可知,只要我们能够测出小球通过每一段的及所用的,利用公式就可以算出对应的速度;②需要的器材有:;思考:小球通过下半段的时间怎样测量呢把小球放在B 处开始下滑测时间,这样做对吗你的观点是:;③设计实验纪录表格,为收集数据,分析实验结果提供依据;⑷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实验中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考虑:如何测小球下滑的路程正确记录数据;如果发现不合理的数据可以更改吗该怎样处理⑸分析与论证:下面是一个小组测量的记录数据,请你帮他完成表格;结论:6评估、交流与合作:二、课堂练习:课后作业1、2、3三、小结略四、布置作业:1.写出探究报告,并分析得出结果;板书设计:§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反思:答案:⑴小球沿斜坡下滑时速度越来越快吗或越来越慢吗⑵同上;⑶①v=s/t,路程,时间②刻度尺、秒表停表、手表、挡板、斜面观点:不对;此实验是要测小球在一个运动过程中,各段的速度如何变化;③如题⑸所示⑷不可以更改,需重新测量数据⑸S3=50cm;t3=4s;v1=10cm/s;v2=8.3cm/s;v3=13.3cm/s。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教案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a02256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e9.png)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教案示例文章篇一:《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嘿,同学们!今天咱们要一起来搞一个超有趣的实验,那就是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一走进实验室,我的心就砰砰直跳,激动得不行。
你瞧那崭新的小车,安静地待在桌子上,仿佛在说:“快来探索我的秘密吧!”老师把我们分成了几个小组,我和小明、小红一组。
老师刚一说完实验步骤,我就迫不及待地想开始啦。
我们先把轨道组装好,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轨道总是歪歪扭扭的,就像一条调皮的小蛇,不肯乖乖听话。
我着急地说:“哎呀,这轨道怎么这么难弄啊!”小明安慰我:“别着急,咱们慢慢来,肯定能弄好。
”在我们仨的共同努力下,轨道终于稳稳当当啦。
接着,我们把小车放在轨道起点,眼睛紧紧盯着它,就像猎人盯着猎物一样。
小红拿着秒表,手都有点发抖,她紧张地说:“我怕我按不准秒表。
”我鼓励她:“别怕,相信自己!”“开始!”我一声令下,小明轻轻推动小车,小车就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
小红也准确地按下了秒表。
这一瞬间,我感觉时间都凝固了,心里不停地念叨:“小车小车,你快些跑。
”第一次实验结束,我们赶紧记录数据。
哎呀,这数据好像不太对劲呀!难道是哪里出错了?我疑惑地挠挠头。
小明仔细检查了一遍实验装置,说:“我觉得可能是小车启动的时候用力不均匀。
”于是,我们又重新做了一次。
这一次,我们更加小心,每一个步骤都做得认认真真。
当小车再次冲出去的时候,我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
实验做完了,我们看着密密麻麻的数据,开始计算分析。
这过程可真不简单,就像走在一条布满荆棘的小路上。
但是我们没有放弃,互相讨论,互相帮助。
最后,我们终于得出了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那种成就感,就像在沙漠里走了很久终于找到了绿洲!通过这次实验,我明白了做实验可不能马虎,要细心、耐心,还要团队合作。
这不就像我们平时踢足球一样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只有团结一心,才能赢得比赛!所以呀,同学们,实验能让我们发现好多神奇的东西,咱们以后可都要积极参加实验,探索更多的未知!示例文章篇二:《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科学的世界里,有一个超级有趣的实验,那就是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今天,我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个神奇的实验。
速度变化的科学探究教案
![速度变化的科学探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84ba017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1d.png)
一、教学目标1.认识并理解速度的概念和速度的变化。
2.探究速度变化的原因及其与时间、位移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3.学会运用速度变化的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1.速度的定义和变化。
2.运用速度变化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加速度的概念及其与速度变化之间的关系。
2.引导学生探究并理解速度变化的原因及其与时间、位移等因素之间的联系。
四、教学方法1.听、说、看、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启发式教学法。
五、教学内容与过程1.通过观察玩具车在斜面上运动时的速度变化,引导学生思考速度变化的原因,探究加速度的概念及其与速度变化之间的关系。
2.运用实验数据,帮助学生理解速度变化的公式,并通过练习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找到和运用速度变化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六、教学评估1.课堂练习。
2.小组探究报告。
3.个人总结评价。
七、教学资料1.实验材料:玩具车、斜面等材料。
2.课外资料:有关速度变化的视频、实验报告及相关教学资料。
八、教学反思1.在教学时,我发现有些学生理解速度变化的原因和表达速度变化的公式时有困难,这让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出现了一些错误。
因此,我在教学中加强了实践操作环节和练习环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速度变化的公式。
2.在引导学生理解加速度概念时,我发现他们难以理解加速度与速度变化之间的联系,特别是在面对斜面运动时。
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了更多的实验操作和图示解释,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加速度概念。
3.在课后评价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速度变化的认识和应用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但还有一些学生在应用速度变化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存在需要再加强的地方。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加强实践操作和练习环节,以加强学生对于速度变化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参考教案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参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e919f7de80d4d8d05a4fab.png)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核心素养:通过速度的变化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采用将物体运动所经历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的方法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
2、能通过实验测量数据,并正确记录数据。
3、熟悉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及探究报告的格式。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过程;学会通过实验收集信息的一些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个人观点、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实践)来证明,通过实验养成认真细致的行为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养成和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初步认识科学探究方法。
教学重点:会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制定探究计划、设计实验方案。
教学准备:停表、卷尺、多媒体课件等(外堂);小球、斜面、停表、刻度尺、挡板等教学方法:启发、讨论法、探究性教学法。
教学思路:通过情景创设引起学生兴趣,引出要探究的问题;通过让学生参与整个探究过程,熟悉探究各环节,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对待问题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教学过程:时间根据上面的数据,计算出李丽同学跑步的平均速度:⑴从起跑点到10m处的平均速度是m/s;⑵从10m到30m处的平均速度是m/s;⑶从30m到40m处的平均速度是m/s;矫正错误,评价完成情况。
完成题目、相互交流并展示答案四、诊断评价:题目:1、A、B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A车通过450 m 用了30 s ,而B车通过9 km用了12 min,那么速度快的为车。
2、一辆小汽车在平直的水平公路上行驶,在这条公路上任意取如图所示的5段路程,并将小汽车通过的各段路程及对应的时间记录下来。
据此可判断:小汽车在这5段路程中做运动,速度大小是 m/s。
3、如果铁路钢轨每根长25m。
火车行驶过程中,若在45s内听到车轨与钢轨接头处的撞击声30次,那么火车的速度是 km/h。
4、关于平均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求出某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便可知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B、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C、平均速度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以内的D、前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比后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小5、一物体从静止开始做逐渐加快的变速运动,测得它最后3m所用的时间为,则下面哪个数据可能是全程的平均速度()A、3 m/sB、6 m/sC、m/s D、06、一个小球从光滑的斜面上从静止开始滚下,不同的时间滚下的路程如下表所示。
第二章 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第二章 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a75334f5c8d376eeaeaa316a.png)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探究课题〕学生50 m快速跑速度控制测评(学生分组实验)。
1.改变物理学科本位,探索物理与体育学科的教学整合。
把“测量物体平均速度”扩展成“50 m快速跑速度控制测评”,使单纯验证性实验提升为探索性实践活动,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改理念。
(注:实验教材提供了2个探究活动方案给参试老师选用,经实验区内兄弟学校及本校的实地试用,结果不甚理想:“斜面滚球”球速太快,来不及计时,更不说分段了,所测值不足为信,无法提供讨论和交流;“百米跑”路程太长,易疲劳,注意力易向外游离,同时也吃不准各人在跑动中的速度变化情况,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无法体现教学标准的要求。
)2.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兴趣。
在体验探索的过程中,也深化了对知识和技能的认识和理解。
3.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更大的发挥空间,并设法创造难得的相互协作的条件,把实验扩展到操场,把实验组扩充到10人。
有利于学生主动积极学习态度的形成,有利于学生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加深对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会应用速度规律来实测50m跑各段的平均速度。
2.能力目标:⑴.依据《体育达标》要求,比照学生50m快速跑的实况,对快速跑的速度控制进行实地评估。
⑵.体验探索实验的有关过程;学会使用停表计时。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三、实验原理:v=s/t(s——用卷尺可测,t——用停表可测)。
〔实验器材〕停表、卷尺、笔、记录表格、自制多媒体课件。
〔探究课时〕物理实验课一节,活动课一节(共2课时)。
〔教学准备〕1.事先选好实验场地,画好跑道,标出相应5个计时点的位置。
2.事先对各班实验组长进行实验全过程操作培训,以利学生实验稳妥顺利地开展。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实验目的的讲解,操作要点的引导体育教师:50m快速跑技术要领;50m快速跑速度控制指标。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教案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73abef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f4.png)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教案第二章2.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知识与技能1.会运用已学知识处理纸带,求各点瞬时速度2.会用表格法处理数据,并合理猜想3.巧用v-t图象处理数据,观察规律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习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完成某种规律的探究方法2.初步学会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猜测探究、发现规律的探究方法3.认识数学化繁为简的工具作用,直观地运用物理图象展现规律,验证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纸带的处理实验数据的图象展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科学方法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
2.在对实验数据的猜测过程中,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3.通过经历实验探索过程,体验运动规律探索的方法。
教学重点1.图象法研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对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探究。
教学难点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规律的探究。
教具准备学生电源、导线、打点计时器、小车、钩码、一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带小钩的细线、纸带、刻度尺、坐标纸、实物投影仪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可加一多媒体录象,教师就不需要介绍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跳远助跑、驾车、高山滑雪等运动,在自然界中有雨点下落、鸽子飞翔、蜗牛爬行等运动,在这些运动中都有速度的变化,且变化规律不尽相同,我们怎样才能知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呢?如何探究一个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何知道物体在不同时刻的速度?用什么仪器测?【实验】问题一:打点计时器结构如何?问题二:用打点计时器测小车的速度所需哪些实验器材、实验步骤?〈步骤:(1)把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一高一低可否?)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远离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使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先接通电源,然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完一条后立即关闭电源。
〉问题三:本实验特别要注意哪些事项?1.固定打点计时器时应让限位孔处在长木板的中央位置。
沪科版物理第二章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沪科版物理第二章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5c4361cf08a1284ac8504399.png)
t3= t1- t2=
V3=
实验时注意观察停表的示数。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实验数据:
路 S1=0.6
S2=
程(m)
运动时间(s) t1=4
t2=
平均速度
(m/s)
V1=?
V2=
S3=S1-S2=
t3= t1- t2=
V3=
将金属片移至S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 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 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金属片
【设计表格】
路 S1=
S2=
程(m)
运动时间(s) t1=
t2=
平均速度
(m/s)
V1=
V2=
S3=S1-S2=
t3= t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t2=
V3=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金属片
金属片
10
20
30
40
50
60
实验数据:
路 S1=
S2=
程
0.6m
运动时间 t1=
t2=
平均速度 V1=
V2=
S3=S1-S2=
【分析与论证】 v2<v3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 来越大,说明小车沿斜面下 滑运动越来越快。
【结论】
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快
巩固练习
1、一个物体沿平直路运动,由静止起在10s内加 速到20m/s,共运动了80m,该物体在10s内平均 速度是 [ C ]
A.20m/s B.10m/s C.8m/s D.都不对 2、某汽车沿直线运动时,前半段路程用 20m/s速度行驶,后半段路程用30m/s速度 行驶,在整个路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24 _______m/s
教案:探索快慢运动的速度变化
![教案:探索快慢运动的速度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c363eb08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0b.png)
教案:探索快慢运动的速度变化一、教学目标1.了解快慢运动的速度差异性以及速度变化的规律性;2.了解一个物体的速度与其所受的力的关系;3.掌握如何利用物理实验装置和数据采集仪器来进行实验数据的收集与数据分析;4.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使其养成科学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速度的定义,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2.了解运动的加速度和减速度的概念;3.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探究快慢运动的速度变化规律。
三、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简单介绍快慢运动的速度差异,让学生了解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引出快慢运动的速度变化规律。
2.实验设计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实验流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快慢运动的速度变化规律。
实验中的装置与仪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
3.实验操作按照实验流程,让学生跟随教师操作。
在实验中,既可操作真实物品进行实验,也可以使用数字化的虚拟实验进行实践。
4.数据采集利用数字化的记录仪或手工记录方式记录实验数据。
这里要求学生要掌握基本的数据记录方法,以便后续数据分析。
5.数据分析根据所收集的数据,让学生进行数据分析,比较数据差异,探究变化规律,了解速度变化的基本规律和原理。
6.实验报告根据实际完成情况,让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对实验中发现的规律性和问题进行探讨。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授课,让学生了解探索快慢运动的速度变化的相关知识。
2.讨论法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与学生进行互动,促使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
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3.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理论的真实性和实用性,提高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度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实验结果、实验报告、课堂表现、考试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和多角度的评价。
同时,让学生互相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注重学生成长过程的评价,鼓励学生发挥其特长,提高综合素质。
六、学习体验这是一篇有趣的实验课程,让学生能够亲手操作实验装置和数据采集仪器,收集实验数据,并从中解析出有意义的结果。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精品教案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870c0a5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9b.png)
教学方案二、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刻度尺、停表、木块、金属片。
三、实验步骤1.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由静止释放小车,用停表测量通过的时间t1,数据填入表格。
2. 将金属片放置在斜面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由静止释放小车,测出小车所用时间t2,填入表格。
3. 通过计算下半段路程s3、时间t3,算出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填入表格。
四、实验表格五、实验结论小车前半程运动慢,后半程运动快,全程在做加速直线运动。
【演示ppt9】回顾实验过程,进行分组交流评估:教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回答。
(1)为了方便计时,斜面的长度要足够长,坡度要小,注意坡度也不能过小,否则测出的平均速度大小会过于接近,且测量过程中不能改变斜面的坡度。
(2)金属片的作用是防止小车滑落,便于准确测量时间。
(3)测量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路程时,从开始计时的车头量到计时结束时的车头,而不是测斜面的长度,否则会使测量结果偏大。
(4)要测量哪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就测量其对应的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ppt10】组织学生解答例题通过习题,熟练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过程及相关注意事项、过程分析。
【ppt11】知识拓展:超声波测距【ppt12】进行小结。
【ppt13】布置作业。
听讲、思考、分组讨论、回答听讲、思考并解答通过交流评估,明确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熟练以后会使测量的结果更准确些。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实验的掌握。
板书设计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一、实验原理:tsv二、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刻度尺、停表、木块、金属片。
三、实验步骤1. 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由静止释放小车,用停表测量通过的时间t1,数据填入表格。
2. 将金属片放置在斜面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由静止释放小车,测出小车所用时间t2,填入表格。
3. 通过计算下半段路程s3、时间t3,算出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填入表格。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二章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案沪科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二章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案沪科版(2021年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e5f1238f58fafab068dc02d5.png)
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会使用刻度尺和秒表进行平均速度的测量。
2.学会正确的记录实验数据。
3。
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
亲身经历观察变速运动的物理过程,能够发现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设计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案.2。
会探究速度的变化,会将物体运动经历的时间和路程分为若干段.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物理实验,认识到要想做好一个实验必须有几位同学的密切配合,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并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会用刻度尺和秒表进行平均速度的测量。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地测量各段路程所对应的时间.【教具准备】斜面、小球、秒表、刻度尺、金属片、夹子、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师自然界的运动有多种多样,请同学们观看以下几段视频,在观察视频的过程中思考:博尔特的速度变化了吗?是如何变化的?学生积极思考,并做出猜想.猜想1:博尔特的速度越来越快;猜想2:博尔特的速度先越来越快,后又变慢;猜想3:博尔特的速度先越来越快,后来保持不变.【进行新课】百米赛跑过程中速度的变化师 如何收集证据验证你们的猜想呢?怎样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需要的器材有哪些?实验中需要测量记录的物理量有哪些?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学生甲:可以测量出博尔特每10m 所用的时间,由公式计算出每个10m 的平均速度,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结论。
学生乙:需要的器材有皮卷尺和秒表;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分段路程10m ,即每个10m 所用的时间。
老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肯定。
例题1体育科学工作者,对著名的牙买加短跑运动员博尔特训练过程进行跟踪研究.下表是他在某一次百米跑训练中,通过不同距离所用的时间记录.请仔细看表格,并回答下列问题。
(1)博尔特在这次训练中,百米跑的成绩是______s.跑完100m 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在m/s 。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2.4 速度的变化》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2.4 速度的变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5b9ffcf78a6529657d539d.png)
第二章第四节速度的变化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预设复习引入速度及公式学生回忆,温故知新。
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可以回答一、新课教学例:甲同学参加百米赛跑,乙同学说他由于体能消耗速度是越来越慢的,甲同学却认为自己跑的越来越快斜面小球实验:提出问题:速度及公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实验室中进行讲解秒表使用讲解测量方法指导实验根据学生设计的实验计划给出评价,并指导正确实验方法分析、回答提出问题:到底是越来越快了还是越来越慢了有的说快有的说慢设计实验两人一组练习秒表使用用秒表测量本堂课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预设测量小球通过前半段路程需要的时间记录数据使学生认课题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授课人时间课时安排 1课标要求1、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会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2、通过实验会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数据。
3、树立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书本,以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
学情分析所上班级的学生基础都较差,只有极个别的学生能力稍强一些,所以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基础的教学,尽量让学生理解一些基本常识。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将物体运动所经历的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数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个人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来证明,树立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书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测量数据教学难点会正确记录数据分析数据教学方法实验探究、阅读、讲授法。
学习方法指引探究式教学教学资源及媒体多媒体、玩具车、秒表、刻度尺,斜面,小球等教学过程(第 1 学时)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测量小球通过全程的时间计算出小球通过后半段的时间利用公式计算前半段的速度,后半段的速度,全程的速度评价结论:全程的速度大于前半段的速度小于后半段的速度测量百米赛跑的速度:测量跑过前三十米的时间测量前六十米的时间测量全程的时间操场进行分配实验工作,讲解测量方法评价结论测量计算记录前半段路程,后半段路程及全程长度根据结果给出结论六人一组一人测长度,一人发令,一人跑,三人测量记录记录记录利用公式得出各段速度根据结果给出结论识到复杂的事物由简单事物构成的道理。
探究小车速度随间变化的规律教案教案
![探究小车速度随间变化的规律教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386525d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9d.png)
探究小车速度随间变化的规律教案教案2.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根据相关实验器材,设计实验并熟练操作。
2、会运用已学知识处理纸带,求各点瞬时速度。
3、会用表格法处理数据,并合理猜想。
4、巧用v-t图象处理数据,观察规律。
5、掌握画图象的一般方法,并能用简洁语言进行阐述。
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习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完成某种规律的探究方法。
2、对打出的纸带,会用近似的方法得出各点瞬时速度。
3、初步学会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猜测、探究、发现规律的探究方法。
4、认识数学化繁为简的工具作用,直观地运用物理图象展现规律,验证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小车运动的设计,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并锻炼其思考的全面性、准确性与逻辑性。
2、通过对纸带的处理,实验数据的图象展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科学方法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
3、在对实验数据的猜测过程中,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4、在对现象规律的语言阐述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体现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可引伸到各事物间的关联性,使自己溶入社会。
★教学重点对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探究。
★教学难点1、各点瞬时速度的计算。
2、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规律的探究。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实验,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用打点计时器测定物体运动的速度。
我们这节课再利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二、进行新课1、让学生自己设计好实验,并口头阐述相关实验器材及步骤。
教师活动:根据实验目的,研究物体运动的特点、规律。
引导学生从具体实例开始,提出问题:如何设计小车在重物下的运动实验?学生活动:思考实验过程并流利地口头阐述实验,包括设计思想、实施步骤和操作过程。
点评:以前老师比较习惯直接告诉学生如何去做,使学生沿着老师指定的方向“轻松”前进,自然而然地养成了“饭来张口”的惰性,缺乏思考的积极性、主动性,虽然这儿不是重点,但可以顺便培养学生动脑思考的好习惯。
《第二章第四节科学探究_速度的变化》学历案-初中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
![《第二章第四节科学探究_速度的变化》学历案-初中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63f5b244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70.png)
《科学探究_速度的变化》学历案(第一课时)初中物理课程《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节课的学习主题为“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我们将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理解速度的概念及其变化规律,培养同学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学习目标1. 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 掌握测量速度的方法,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和测量工具。
3.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速度变化的现象,学会描述和分析速度变化的规律。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评价任务1. 理解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对速度概念的理解程度。
2. 操作评价:通过学生操作打点计时器和测量工具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 探究评价:通过学生实验数据的记录、分析和实验报告的撰写,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之前学习的运动相关知识,引出速度的概念和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新课讲解:通过PPT、实物展示等方式,讲解速度的概念、测量方法和实验原理。
3.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使用打点计时器和测量工具测量小车在不同路段的运动时间、位移等数据。
4. 数据处理:学生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通过数据分析软件或手工计算,得出小车在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
5. 结果分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和结果,分析速度变化的现象和规律,并撰写实验报告。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知识,强调速度概念的重要性和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五、检测与作业1. 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或课后作业,检测学生对速度概念的理解程度和实验操作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学生完成实验报告的撰写,包括实验目的、方法、数据记录与分析、结论等部分,并附加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反思与感悟。
六、学后反思1. 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操作中的不足之处,如操作不熟练、数据记录不准确等,并寻求改进方法。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及复习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及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f3b1ca726c175f0e7cd1379a.png)
第三讲: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及复习知识精讲一、科学探究的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二、合作探究活动一: 小车从斜面由静止下滑,在下滑过程中小车的速度是否发生改变呢?1.提出的问题:小车从斜面上滑下,速度是怎样变化的?2.猜想与假设:速度越来越大3.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我们要想研究小车在斜面上速度的变化,可以采用分段的方式把斜面分开,然后分别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出小车的速度。
(1)实验原理:t s v /(2)实验器材:停表、刻度尺、斜面、小车、金属片(3)注意事项:测S:以小车的前缘到金属片的距离为准测t: ①以看到小车的前缘撞击金属片为准;②记时开始与小车释放应该是同时的③斜面的倾斜度应该小些,使小车运动的速度更小。
(4)实验步骤:①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测出小车将通过的路程S 1②测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1③将金属片移至S 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 2④根据数据算出小车从中点滑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S 3,以及用的时间t 3(5)设计表格 路程 (m)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 全程 S1=t1= v1= 上半段 S2=t2= v2= 下半段 S3= t3= v3=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并将收集到的数据填入上面表格中。
5、分析与论证,由数据得出自己的结论。
6、评估7、交流与合作专题训练1.关于平均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要求出某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便可知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B .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C .平均速度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以内的D .前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比后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小2.小明在跑百米时前50m 用时6s ,后50m 用时7s ,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小明前50m 的平均速度是7.14m/sB .小明后50m 的平均速度是8.33m/sC .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是7.69m/sD .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是7.74m/s3.小刚家距学校1200米,上学时,前半段用了6分钟,后半段用了10分钟.问:小刚上学的平均速度为( )A .1.25米/秒B .2米/秒C .7.5米/秒D .0.83米/秒4.如图所示,物体沿斜面从顶端匀速下滑至底端.在这过程中,物体的速度V 、通过的距离S 、机械能E 和动能EK 随时间t 的变化如图所示,则错误的是( )A.B .C .D .5.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如图所示,当滑块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在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 )A .10 cm/sB .9 cm/sC .8 cm/sD .7 cm/s 8题 9题6.如图是苹果下落过程中拍摄的频闪照片,相机每隔0.1s 曝光一次,由此可判断苹果的运动是 (匀速/变速);运动照片上A 与B 的间距,所对应的苹果的实际运动路程为48cm ,则苹果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 m/s .7.在研究气泡运动规律的实验中,小明每隔10s 记录的气泡位置如图所示,则气泡上升时速度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小明用刻度尺测出A 、B 间的距离s=80cm ,则气泡通过AB 段的平均速度v= cm/s .8.如图,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2)斜面的作用是;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填“大”或“小”),原因.(3)若图中表每格为1s,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m/s;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基础巩固1.通过下列场景中描述的运动状态,判断选择的参照物并填写在横线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教学目标:
1、采用将物体运动所经历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的方法测量
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
2、能通过实验测量数据,并正确记录数据。
3、懂得个人观点、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实践)来证
明,通过实验养成认真细致的行为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养成和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初步认识科学探究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教具:停表、米尺、斜面、小球、挡板等。
教法:讲解、讨论、实验、交流
课型:科学探究课
释疑知识点:
科学探究活动与实验是有区别的。
不能将科学探究简化为实验,实验过程是探究活动的组成部分,因此,探究活动的计划,
评估和交流显得更为重要。
一、科学探究过程:(学生讨论、交流、实验,教师引导)
例题:
如图,探究小球沿斜坡下滑的速度
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⑴提出问题:小球沿斜坡下滑时,
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吗?
你提出的问题是:
⑵猜想与假设:小球在斜坡下滑时的速度可能越来越大。
你的猜想是 :
⑶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要想搞清楚小球沿斜坡下滑的
速度究竟怎样变化,可以将斜面分成两段,分别利用测量的方法
测出小球在上半段和下半段的速度加以比较。
①由速度公式可知,只要我们能够测出小球通过每一段的及所用的,利用公式就可以算出对应的速度。
②需要的器材有:。
思考:小球通过下半段的时间怎样测量呢?把小球放
在 B 处开始下滑测时间,这样做对吗?
你的观点
是:。
③设计实验纪录表格,为收集数据,分析实验结果提
供依据。
⑷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实验中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考虑:如何测小球下滑的路程?正确记录数据。
如果发现不合理的数据可以更改吗?该怎样处理?
⑸分析与论证:下面是一个小组测量的记录数据,请你
帮他完成表格。
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
全程S1=100m t 1=10s v1=
上半段S =50m t =6s v =
222
下半段S3=t 3=v3=
结论:
(6)评估、交流与合作:
二、课堂练习:
课后作业 1、 2、3
三、小结 ( 略)
四、布置作业:
1.写出探究报告,并分析得出结果。
板书设计:
§ 2-4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反思:
答案:⑴小球沿斜坡下滑时速度越来越快吗?(或越来越慢吗?)
⑵同上。
⑶①v=s/t ,路程,时间
②刻度尺、秒表(停表、手表)、挡板、斜面
观点:不对。
此实验是要测小球在一个运动过
程中,各段的速度如何变化。
③如题⑸所示
⑷不可以更改,需重新测量数据
⑸S3=50cm;?t3=4s;?v 1=10cm/s;?v 2=8.3cm/s;?v 3=13.3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