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 湖 简 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翠湖简介
翠湖,原称菜海子,又名九龙池,位于昆明市区西北隅,五华山西麓,园通山西南,1919年建为公园。翠湖深嵌城中,湖光潋滟,亭楼倩立,垂柳依水,绿雾如海,长堤卧波,景色明秀,有春城绿宝石之誉。
柳营、菜海
唐宋之际,翠湖还是滇池的一个湖湾,处于“三面环水”的拓东城外,李专有《菜海行》曰:“昆明池水三百里,菜海与之为一体”。元代始挖海口,滇池湖面下降,翠湖渐与滇池分离,成为一片沼泽,“赤旱不竭,土人于中种千叶莲”,又种菱茨、蒲苇等,湖中产藕,鲜嫩可口,四围多菜园,故称菜海子。因湖东北有九个出泉水眼,又称九龙池。时翠湖犹存一河。西出滇池。
明洪武十五年(1382),黔国公沐英筑昆明砖城,将翠湖围入城内。洪武二十三年(1390),沐英仿西汉名将周亚夫屯军细柳营,治军严明故事,于翠湖西岸屯军种柳,建立“柳营”。沐氏后裔又将柳营改建为沐家别墅,人称“柳营别墅”,地在九龙池畔,台榭浮水,亦见豪华。终明一朝,沐氏十二代,即居于此,“红绒吸奁鉴,碧漪熨衣褶”,直至明亡。明末大西军占领昆明,其将领刘文秀据翠湖为“蜀王府”,军中称“南府”,仍维持旧有规模。清初吴三桂在云南称王割据,独据五华山南明故宫,并大兴土木,将王府扩至翠湖,“填菜海子之半,更作新府,极其壮丽”(《云南备征志》),地在今翠湖以西,科技馆、省图书馆、讲武堂一带。后吴三桂反清而死,其孙吴世墦在昆明称帝,年号洪化,其府改名“洪化府”,辟翠湖为御花园,府前又有洪化桥,世人厌之,改称承华浦。时“柳营一带,皆其(吴氏)珍馆崇台”,清平三藩之乱,“兵燹后,荡焉无存矣”(《昆明县志》)。
康熙三十一年(1692),清政府讨平吴氏政权,总督范承勋、巡抚王继文在翠湖北岸建来爽亭,更就湖中小岛建碧漪亭,即后来之海心亭。至今有清末云南特科状元袁嘉谷手书“湖心亭”三字石碑,嵌于亭墙之上。自是湖心岛上,阁楼飞亭,殿楹流丹,风景初成,有李增蔚之联曰:
风雨动鱼龙,池影碎翻红菡萏;
丹青映楼阁,天光倒浸碧琉璃。
清嘉庆初年,昆明倪春有感于翠湖“一亭之外,别无容膝”,与雨俺和尚合作,建莲华禅院。禅院正面为吕祖祠,左有玉龙祠,其地旧称玉龙堆,所谓“玉龙祠畔草新齐,汀暖烟深浦树低。六尺小船呼不应,水禽沙鸟向人啼”(清·王毓麟《翠湖春日杂咏》)。其右侧有放生池,韦陀殿,“绿水一泓,睡莲三五,放生之鲤鲋,常俟游人饵”。再进为观音阁,后有苍生殿,禅院南侧有翼然亭。至今翠湖有联曰:
城市别开仙佛界;
楼台妙在水云乡。
清道光年间,阮元督滇,仿唐白居易、宋苏东坡之于西湖筑堤,亦于翠湖中筑一长堤,纵贯南北,称阮堤。堤上架桥三座,北为听莺桥,中为采莲桥,南为燕子桥。一时“沿堤芳草碧涵烟,暮色湖心断复连。小雨舟横杨柳岸,斜阳人坐藕花天”(清·朱衣《湖心亭晚眺》)。阮元又在放生池边建观鱼楼,谓之“濠上观鱼”。取春秋时郑国大夫公孙侨“舍鱼放生”,与庄子、惠子“濠梁观鱼”故事,又题联曰:子产舍鱼,朔放生之始;
庄周知乐,开转偈之机。
清同治六年(1867),清穆宗载淳赐“妙莲涌现”匾。莲华禅院更有数联,皆不离“莲”,如“十亩荷花鱼世界;半城杨柳佛楼台”,还有“赤鲤跃碧波,吞却三分明月;红莲开翠海,托来一辦馨香”等。
1919年筹建翠湖公园,唐继尧又筑横贯东西长堤,与阮堤交汇于湖心亭,称唐堤。堤上架桥两座,东为卫东桥,西为定西桥。阮、唐二堤将翠湖一分为四。东岛为水月轩,西岛名葫芦岛,处处池荷高下,红莲吐芳,堤柳垂波,亭阁水榭,玲珑秀丽,宛如蓬莱瀛洲,琼岛瑶台,是为昆明城中胜景。但翠湖之地,数度沦为旅馆、军营、机关,“露冷不禁莲辦落。风高无复柳丝柔”,一时凋零冷落,游人止步,大煞风景。
20世纪50年代以后,数次深挖湖塘,池周护以石栏。又修环湖道路,1999年更建成开放式环湖园地,花缀草坪。石径长椅,古树婆娑,杨柳依依。清早,晨曦初露,湖里湖外。群鸟啁啾,花前树下,聚满晨练人群,或行拳舞剑,或跑步练嗓,一片朝气。东南水月轩中,树荫遮蔽,清雅幽静,为读书品茗之所。西岛蕉丛点缀,棕榈挺秀,有亚热带风光,俗称棕榈岛。当年聂耳常在此读书,写下民乐《翠湖春晓》,今在此建有聂耳坐像。
湖心岛上,湖心亭依旧,此亭西向,观鱼楼后,又增建两层水榭,下层悬“春醉蓬莱”横匾。放生池畔,环筑长廊,中起曲桥,亭台参差,回绕贯通,有江南园林意趣。观鱼楼前,有清人黄奎光题联云:
有亭翼然,占绿水十分之一;
何时闲了,与明月对饮成三。
公园东北,又有竹林岛,沿堤修竹成林,绿翠浓荫,又多藤蔓花架,幽径曲折,今为昆明民间老少咸集,对歌跳舞之所。翠湖南岸,旧多酒家,清人王毓麟《翠湖春日杂咏》曰:“篱落香吹豆子花,一株杨柳映门斜。游人若爱春酤好,燕子桥东卖酒家”。今则多有咖啡馆、茶庄,入夜灯火阑珊,水平风清,倒影流彩,银桦掩隐,人声有无,闹市之中,又得一块静地。翠湖东畔,原有皇华馆,为外来大员下榻之所,后为纪念重九起义和护国战争滇军名将赵又新,改为赵公祠,今建又新小学。其旁建起翠湖宾馆,为昆明最早接待贵宾之所,旁又多工艺文物商店,西式酒吧,并有英语角,成为外宾咸集之所。
如今翠湖,正月十五,每有灯会,尤为著名。湖上岸上,万灯争奇,流光溢彩,浮景跃金,恍如仙景,红男绿女,人流如潮。入冬之时,海鸥北来,群聚湖上,嘻闹戏水,争抢食饵,鸥海人潮,蔚为一景:翠湖戏鸥。
九龙池
九龙池在翠湖东北,为湖中之泉,有九个出水泉眼,传说为九龙所居,汇水成池,故名九龙池,旧时还以九龙池统称翠湖。
九龙池是昆明自来水的第一个水源。从1918年到1957年,昆明自来水的供应,全赖九龙池泉水,其时日出水量为3000立方米左右。
清末民初,昆明市区居民生活用水,均以水井为主,河水为辅,以小水桶系绳提水,俗称“打水”。1915年,云南自来水公司在九龙池建自来水厂,1918年5月,水厂开始供水,因水费高昂,用水者全为机关、学校、公共场所和绅富人家,一般市民,仍饮井水,“民风初开,多为观望”。抗战时期,昆明人口骤增,用户渐多,自来水供不应求,地势较高之处,离水厂稍远之地,供水困难,民间有“自来水不来水”之说,“清泉业”久兴不衰,还有专门挑送九龙池自来水者,以应市民之需。
20世纪50年代以后,九龙池自来水厂几经改进,供水质量大有改观,但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