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 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辛亥革命》课堂达标测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辛亥革命》课堂达标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1.中国国门被西方列强强行打开后,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其先后顺序是①创办轮船招商局②《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③建立中华民国④创办《青年杂志》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2.辛亥百年组歌第一乐章写道:“百年呼喊,彰显民族贲(fèn)然血性;百年奋斗,铸就民族不屈性格;百年山河,矗立不朽民族丰碑。
”就辛亥革命所铸就的“民族丰碑”是A.实现了革命目标 B.改变了社会性质 C.推翻了封建制度 D.结束了封建帝制3.蔡元培先生给孙中山先生的挽联中写道:“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
”由此可见,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是A.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C.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 D.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4.如下图是陈独秀关于辛亥革命的言论。
该言论表明他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A.旧思想根深蒂固 B.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C.革命果实被窃取 D.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5.《剑桥中国晚清史》记载:“经过10月10日一个下午的不顾一切的协商,一小批士兵匆忙地临时订出了当天晚上的计划,坚决地出击……到凌晨,武昌的清政府已被打垮。
”史料中记载的重要事件是A.护国战争 B.北伐战争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6.下图所示内容是一本历史著作中某一章的小标题,这一章的大标题应是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7.1912年1月6日,《时报》发表了一幅名为《元宵庆贺灯》的漫画,其中一个灯笼上写着“总统万岁、共和万岁”。
这是为了庆祝A.同盟会成立 B.武昌起义成功 C.中华民国建立 D.新文化运动开始8.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下列历史事件与孙中山有直接关系的是①成立兴中会②参与创办机关刊物《民报》③任武昌起义总指挥④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9.鲁迅曾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
《辛亥革命》练习题
《辛亥革命》练习题班级姓名一、选择题(12题,48分)1.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学国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
”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A.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构架B.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C.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D.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2.1919年,尚未成为职业革命家的毛泽东在《民众的大联合》中,指出“辛亥革命……与我们民众的大多数毫无关系……然而我们却有一层觉悟,知道圣文神武的皇帝,也是可以倒去的,大逆不道的民主,也是可以建设的。
”毛泽东认为辛亥革命()A.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结束了中国的封建专制统治C.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理念D.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3.中山大学教授袁伟时说:“就辛亥革命而言,主要不是解决经济问题,是要解决政治上的专制制度,要求民主,保障公民的自由、平等。
这是近代革命的核心内容,也是辛亥革命的基本诉求。
”下列史实可以证明该观点的是()①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法令规定人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等“私权”②在思想文化领域,对以儒家三纲等为代表的旧思想发起全面进攻,传统权威被打倒③按照《临时约法》建立起三权分立的政治架构④辛亥革命后社会精英阶层要求通过议会选举方式参政的意识增加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4.“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穿越时空,轻拂史尘,我们不难发现堪称是中国历史发展里程碑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美国“1787年宪法”有惊人的相似。
这指的是A.都是民主与封建专制斗争的结果B.都深受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C.都是工业近代化的产物D.都包含有实行总统制的内容5.长沙海关税务司伟克非在武昌起义前写给总税务司安格联的信中说:“毫无疑问,大多数老百姓是希望换个政府的,不能说他们是革命党,但是他们对于推翻清朝的尝试是衷心赞成的。
辛亥革命习题含答案解析
辛亥革命习题含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主要在于正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主要在于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所以本题答案是A.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使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并不是辛亥革命的主要功绩,主不过是辛亥革命的意外收获,所以不能选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A、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B、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C、使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D、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2、1921年10月10日,梁启超在天津讲演“辛亥革命之意义”,“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网: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梁启超称辛亥革命是历史上第三回“有意义的革命”,主要着眼于()正答案:B【解析】周朝的革命实现了“天下共主”的局面,汉朝的革命以官僚政治取代了世卿世禄的世袭制,这都属于政治统治方式上的变化。
与此相对应,辛亥革命颠覆了专制政体,促使了政治统治方式由专制向民主的转变。
B项正确。
A、清朝统治的灭亡B、专制政体的颠覆C、中华民国的成立D、《临时约法》的颁布3、长沙海关税务司伟克非在武昌起义前写给总税务司的信中说:“毫无疑问,大多数老百姓是希望换个政府的,不能说他们是革命党,但是他们对于推翻清朝的尝试是衷心赞成的。”“我看在不久的将来,一场革命是免不了的。”由此可知当时()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清朝灭亡的相关史实。
依据材料信息“大多数老百姓是希望换个政府的”“对于推翻清朝的尝试是衷心赞成的”可知,清政府失去民心丧失了统治的基础。
故选B项。
高一历史 辛亥革命练习题
辛亥革命练习题一、选择题1.《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A.《马关条约》的签订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C.《辛丑条约》的签订和戊戌变法 D.《辛丑条约》的签订和辛亥革命2.1911年10月16日,湖北军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鄂州约法》。
约法规定:“鄂州政府由都督任命的政务委员、议会、司法等部分构成……人民一律平等,有言论、集会结社、通讯、信教、居住等自由……都督由人民公举,任期三年,连任以一次为限……议员由人民中选举产生,议会可以向政务委员提出条陈、质问,要求答辩或弹劾。
”据此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它的颁布标志着中华民国正式成立B.它实施了伏尔泰关于国家政体的主张C.它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精神与主要原则一致D.它是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精神制定的地方性法规3.(2015·北京文综·16)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
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清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
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 )A.与西方文明相对接B.号召推翻清朝统治C.提倡民主自由思想D.表明各自宗教信仰4.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
其政权的组织形式也被称为是美国的“仿制品”,究其主要原因是这一政权( )A.实行民主共和制 B.在美国支持下建立C.实行责任内阁制 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5.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 B.标志清王朝统治的结束C.宣布废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D.标志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的诞生6.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作为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其成就远逊于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但有一点是胜于英国的。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练习题(带答案解析)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练习题(带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2020年抗击疫情中,钟南山院士说,“武汉本来就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能说明这一结论的史实是()A.南昌起义B.武昌起义C.枣宜会战D.徐州会战2.2021年10月10日,我们将迎来纪念辛亥革命()A.90周年B.100周年C.110周年D.120周年3.某同学对辛亥革命的主要史实通过时间轴的方式呈现出来,图中①②分别为()A.湖北军政府成立中国同盟会成立 B.中国同盟会成立中华民国成立C.湖北军政府成立四川保路运动爆发 D.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4.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的成果有()①成立中华民国②颁布《中华民国约法》③清帝退位④推翻封建制度A.①③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5.1911年11月川东北革命党起义军攻占广安,成立“大汉蜀北军政府”。
幼年邓小平见到“男子纷纷剪去发辫,女子也开始“放脚”“革命队伍威风凛凛”“豪绅地主害怕造反逃跑光了”“农民听说打倒贪官,免除苛捐杂税,欢喜极了”。
据此可知,这场革命()A.推动了武昌起义爆发B.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C.彻底铲除了封建制度D.冲击了封建主义势力6.历史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对如图所示事件结果或影响的表述,错误的是()A.各省响应武装起义B.建立了湖北军政府C.改国号为中华民国D.宣告清王朝统治结束7.1912年初,南京临时政府《对外宣言书》首先在官方文书中正式使用了“中华民族"这一概念。
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这表明当时()A.民族共同体意识日益清晰B.三民主义已成普遍共识C.现代民主共和制已经建成D.民族平等理念走向成熟8.1911年12月下旬,在南京各省代表会议上,决定实行总统制。
高考历史《辛亥革命》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历史《辛亥革命》真题练习含答案1.[2024·新课标卷]下表是清末新军第九镇、第八镇及第二十一协军官的来源构成。
这可用于说明新军()C.引发了军阀混战D.助推了民主革命发展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首先发生于湖北武昌,之后影响到南方诸多省份,革命党发动的武昌首义以湖北新军为主力,从材料看,新军的地区分布和军官构成特点使其成为助推民主革命发展的重要力量,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清末新军军官的来源构成,无法说明其抵制了列强入侵,排除A项;导致军阀化的是北洋系新军,而非南方新军,排除B 项;军阀混战始于袁世凯去世之后,排除C项。
2.[2024·济南市高三一模]孙中山在回顾其革命历程时曾指出,在1895年广州起义时“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诅咒谩骂之声不绝于耳”,而1900年惠州起义败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恨其事之不成矣”。
出现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A.戊戌变法对民众的思想启蒙B.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C.清廷在新政中立宪骗局败露D.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诅咒谩骂之声不绝于耳”“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恨其事之不成矣”和所学可知,伴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群众对革命志士的起义活动由诅咒谩骂到认同,D项正确;戊戌变法主张君主立宪制,非革命活动,排除A项;材料与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无关,排除B项;皇族内阁的成立,标志着清廷在新政中立宪骗局败露,排除C项。
故选D项。
3.[2024·榆林市高三一模]清政府预备立宪的“丑剧”败露后,进步的知识分子对腐朽的清政府完全失去了信心。
孙中山认为,由清政府自己来主持社会改革是行不通的,因为改革就意味着损害他们自己的利益。
据此推知()A.民主立宪有违潮流B.国内民族矛盾上升C.辛亥革命乃势所必然D.民生主义陷入空想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国人出于对清政府反动本质认识的加深,从而放弃对清政府的幻想,积极投入民主革命浪潮,辛亥革命最终爆发,C项正确;材料批判的是清政府的预备立宪行为,而非否定一切民主立宪行为,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当时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未体现国内民族矛盾上升,排除B项;民生主义是指平均地权,没有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民生主义不可能实现,具有空想性,但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
辛亥革命练习题
辛亥革命练习题巩固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1905年,有一群中国人喊出了如下宣言:“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之政治,中国人任之。
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对这一宣言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宣言出自《临时约法》B.应该是同盟会政治纲领C.体现了民族独立的愿望 D.利于推动民主革命进程2.(2016 山东济宁期末)下图是某同学的课堂笔记片段,它以时间轴的方式展现了辛亥革命的主要历程。
图中的①②应是A.湖北军政府成立同盟会成立B.同盟会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C.同盟会成立武昌起义D.武昌起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3.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道:“课毕后阅读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
”日记反映的重要事件是A.黄花岗起义 B.武昌起义 C.义和团运动 D.黄海海战4.(2017 浙江湖州期末)历史地图能形象地反映历史信息。
下图阴影部分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武昌起义后十几个省区宣布独立B.北伐战争的迅猛发展C.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建立D.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扩大5.(2016 湖北黄冈期末)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按照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
这表明A.中华民国有真正的民主B.孙中山也受到制约C.临时大总统权力很小D.从法律上宣告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6.1912年2月12日颁布《清帝逊位诏书》曰:“……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
”该诏书A.以和平方式宣告了清王朝的覆灭B.体现了清帝对君主立宪政体的向往C.标志着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D.为中华民国成立创造了有利条件7.某位导演准备拍摄电视连续剧《孙中山》时,需要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诞生写一段“画外音”,如果要你为下列材料把脉,你看哪一项不适合?A.它是中国历史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B.它体现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民主性C.它特别规定总统制与三权分立制D.它是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原则制定的8.朱德在一首诗中写道:“辛亥革命已十年,清朝余孽继当权。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辛亥革命经典习题
《辛亥革命》经典习题一、选择题1.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地点是()A.广州B.上海C.北京D.东京(日本)2.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A.保国会B.兴中会C.同盟会D.国民党3.中国近代更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是指()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维新变法运动4.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A.三民主义B.三大政策C.中体西用D.自强求富5.下列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A.清军已无力抵抗B.同盟会的有力领导C.起义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D.各省的革命党人支持6.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是()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华民国约法》C.《中华民国宪法》D.《共同纲领》7.下列关于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叙述正确的是()A.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B.以资产阶级立宪派为主体的政府C.以工农革命群众为主体的政府D.资产阶级和清政府联合政府8.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B.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D.推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9.下列有关武昌起义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A.起义的主要力量是倾向革命的新军B.四川保路运动日益扩大,清政府加强了对武汉的控制,形势对湖北革命党人不利C.起义由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提前发动D.起义成功后,成立了湖北军政府,并宣布建立中华民国10.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A.兴中会B.华兴会C.光复会D.同盟会11.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共同点是( )。
A.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B.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人人心C.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D.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二、填空题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主义,称为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_____________的指导思想。
人教统编版高一历史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人民的建立》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高一历史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人民的建立》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清末“新政”推行的教育改革,是想造就“尊崇孔教,爱戴大清国”的人,但无论是在国内新式学堂中还是在留学生中,清政府并没有获得多少为己所用的人才,反而出现了一个不同于传统类的知识分子群体。
材料旨在说明“新政”( ) A.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 B.推动了思想解放C.挽救了清王朝的危机D.传播了民主科学思想2.1923年1月26日,孙中山与苏俄代表越飞签订了《孙文越飞宣言》,宣言把“民国的统一之成功,与完全国家的独立之获得”,作为“中国最要、最急之问题”。
这表明孙中山( )A.极力地维护民主共和政治B.用新三民主义推动国共合作C.认识到联合苏俄的重要性D.放弃对帝国主义抱有的幻想3.1894年6月孙中山在《上李鸿章书》中说: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
由此可知,孙中山这一主张( )A.超过同时期康梁维新思想水平B.具有成熟的民主主义思想C.没有跳出维新改良主义的范围D.根本上认识到中西间差异4.如表中是近代中国出现的革命与改良的“赛跑”。
由此可知,两者都( )C.直接导致了清朝的灭亡D.是民族矛盾的集中体现5.“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历史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但它带有民主性、革命性。
”文中的“革命性、民主性”是指( )A.规定“主权在民”“三权分立”B.形式上具备了现代宪法的雏形C.规定了当时国家的根本任务D.有利于人民充分行使民主权利6.1906年,孙中山在《军政府宣言》中对“创立民国”作出具体说明:“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
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近代史第三章 习题(含答案)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重要知识点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2.三民主义的提出3.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4.北洋军阀统治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练习题一、选择题(一)单选题1.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A太平天国农民战争B辛亥革命C戊戌变法D义和团运动2.中国近代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是()A兴中会B光复会C中国同盟会D国民党3.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的檀香山创立了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A 光复会B 同盟会C 兴中会D 华兴会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钦定宪法大纲》C《中华民国约法》D《中华民国宪法》5.中国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A 辛亥革命B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C 洋务运动D 戊戌变法6.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是()A大地主大资产阶级B民族资产阶级C工人阶级D农民阶级7.同盟会成立后,将()作为自己的机关报A《民报》B《新民丛报》C《万国公报》D《顺天时报》8.1904年,孙中山指出只有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才能真正解决中国问题的文章是()A《革命军》B《警世钟》C《驳康有为论革命书》D《中国问题的真解决》9.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是()A兴中会的革命纲领B 三民主义学说C中国国民党章程D《钦定宪法大纲》10.辛亥革命的高潮是()A保路运动B黄花岗起义C武昌起义D中华民国成立11.北洋军阀政府代表的是()A民族资产阶级B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C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利益D工农利益12.袁世凯为了复辟帝制,他竟然基本接受严重损害中国权益的()A “西原借款”B“二十一条”C “善后大借款”D《天津条约》13.1913年3月被袁世凯杀害的是()A 蔡元培B 邹容C 宋教仁D 黄兴14. 孙中山所说的政治革命是( )A民生主义B 民族主义C民权主义D平均地权15. 袁世凯复辟帝制,举行登基大典是在()A 1915 年B 1916年C 1917 年D 1918年16. 武昌起义胜利后,革命党人拥戴()为军政府大都督A 袁世凯B 孙中山C 黎元洪D 黄兴17. 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覆灭的标志是( )A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B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C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D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职18.清政府于1906年宣布“预备仿行宪政”,并于1908年颁布了()A《钦定宪法大纲》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明定国是》D《商律》19.标志着以慈溪太后为首的清政府甘当“洋人的朝廷”的事件是()A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B镇压义和团运动C 戊戌政变D《辛丑条约》的签订20.1915年12月25日,反对袁世凯称帝,宣布云南独立的是()A 李烈钧B 蔡锷C 唐继尧D 黄兴参考答案1.B2.C3.C4.A5.A6.B7.A8.D9.B 10.C 11.B 12.B 13.C 14.C 15.B 16.C 17.C 18.A 19.D 20.B (二)多选题1.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力量是()A地主阶级B资产阶级知识分子C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D工农阶级2.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包括()A.驱逐鞑虏,恢复中华B.创立民国C.平均地权D.节制资本3.随着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涌现出一批民主革命的思想家和宣传家,他们主要是()A章炳麟B邹容C陈天华D鲁迅4.革命派和维新派论战的问题有()A.要不要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B.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C.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D.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5.孙中山为了防止袁世凯专制而提出的条件有()A.以南京为首都B.总统在南京就职C.遵守约法D.清帝退位6.袁世凯为了巩固专制统治,不惜投靠帝国主义,主要表现为( )A.向日本借款的“西原借款”B.与列强签订“善后大借款”合同C.接受日本提出的严重损害中国权益的“二十一条”D.与列强签订的出卖铁路利权合同7.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果进行的一系列奋斗有()A.护国运动B.第一次护法运动C.二次革命D.第二次护法运动8.1911年武昌起义的具体组织者和发动者是( )A.兴中会B.文学社C.华兴会D.共进会9.资产阶级革命派传播革命思想的代表著作有()A.《驳康有为论革命书》B.《革命军》C.《警世钟》D.《猛回头》10.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纲领概括为()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治主义参考答案1.BC2.ABC3.ABC4.ABC5.ABC6.BC7.ABCD8.BD9.ABCD 10.ABC二、简答题1、简述三民主义学说答: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 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
第13课辛亥革命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内容为( )①驱除鞑虏②恢复中华③创立民国④平均地权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以孙中山提出的十六字革命纲领为政治纲领,其内容包括①②③④。
答案:B2.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下列有关辛亥革命爆发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②清政府已日益成为帝国主义侵略的工具③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④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和团体的成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①②是辛亥革命爆发的必要性因素,③④是辛亥革命爆发的可能性因素,故答案为D。
答案:D3.1911年4月21日,中国海军巡洋舰“海圻”号出航,它出使英国参加乔治五世国王的加冕庆典,并出访美国、古巴。
13个月后它回到上海应升起的国旗是( ) A.大清王朝的龙旗B.中华民国的五色旗C.中华帝国的青天白日旗D.新中国的五星红旗解析:13个月后应是1912年5月,上海属于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统治区,故应升中华民国五色旗。
答案:B4.有人认为:“从实力来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主题使然也。
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弹一丢,满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
”这反映出( )①同盟会政治纲领基本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②实力是否强大,对历史进程的发展无关紧要③清政府舆论管制不成功④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将个人事业同时代的要求相结合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解析:本题综合性较强,既考查了辛亥革命与太平天国运动的不同,也综合性地考查了辛亥革命实现中国社会巨变的多方面原因。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它顺应了时代的潮流,推翻了清朝及君主专制制度。
另一方面,孙中山本人面对中华民族的危机,能够投身于革命事业,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也反映了他不愧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高中历史必修1课时作业23:第13课辛亥革命练习题
第13课辛亥苹命课时训练空对点训练题组1辛亥革命的兴起和爆发1.晚淸政府推行的自救运动“新政”和“预备立宪”,虽没有挽救淸朝走向灭亡的命运,但是客观上也起到了一左的积极作用。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直接促使了武昌起义的爆发B.极大提高了淸政府的综合实力C.阻挡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D.为酝酿民主革命创造条件『答案』D『解析』清政府推行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養本主艾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
故『答案」为D项。
其他选项说法皆不符合史实。
2.下表是武昌起义后成立的革命政府人员组成,据此可知辛亥革命()A.具有广泛群众基础B.具有反封建的不彻底性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D.是清朝官员的反淸革命『答案』B『解析』材料中武昌起艾后革命党人在政权中占少数,除此外的立宪派与旧官僚投机革命,不能代表广泛的社会基础,故A项错误:革命党人对立宪派与旧官僚妥协,让他们进入革命政权,反映出辛亥革命具有明显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故B项正确;进产阶级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材料没有体现出资产阶级的领导地位,不能反映出资产阶级革命的特征,故C项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3.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无论是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义都可谓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首义”。
这里所说的"首义”主要是指武昌起义()A.是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B.是推翻淸王朝并导致民国建立的起义C.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淸起义D.是第一次得到广泛响应和支持的起义『答案』B题组2中华民国的成立4.下列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解正确的是()A.立法目的是为了推翻君主专制B.确立了责任内阁制和总统制C.拉开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序幕D.体现了分权制衡的立法原则『答案』D『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于1912年3月,此时君主专制制度已经被推翻,故A项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责任内阁制,限制和削弱总统权力,没有砌立总统制,故B项错误;戊戌变法拉开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序幕,故C项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按照许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规定中华民国的政治体制,故D项正确。
【初二历史试题精选】辛亥革命测试题(含答案)
辛亥革命测试题(含答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第8辛亥革命选择题[38能力要求识记今年是辛亥革命95周年,小张想实地考察辛亥革命首先爆发的地方,他应该到A.上海B.北京C.天津D.武昌[参考答案]D[06年福州质量检查]第7题黄石某校初三(9)班历史兴趣小组要实地考察辛亥革命首义所在地,他们应该去A.北京B.上海C.广州D.武汉[参考答案]D[06年黄石中考]第10题学生小明的爷爷今年(2018年)恰好满八十大寿,即1929年出生,他平时总强调自己出生于民国。
寿宴上,一位历史老师问小明你爷爷出生于民国多少年?小明的正确回答应该是A十八年B二十八年C三十八年D四十八年[参考答案]A[09娄底中考]第9题孙中最大的历史功绩是A.建立同盟会B.发明中装C.创建中华民国D.筹建黄埔军校[参考答案]C[08汕头学业]第9题1912年被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确定为民国元年。
右图杂志《革命》(第四期)发行时间按元纪年换算为A1924年B1925年C1926年D1927年[参考答案]B[09安徽中考2]第6题鲁迅先生在《一小事》中写到“这是民国六年的冬天。
”“民国六年”是指A.1915年B.1916年C.1917年D.1918年[参考答案]C[2007年威海中考]第11题某年的1月1日,南京城内张灯结彩,民众欢庆孙中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这一年是A.l905年B.l91l年C.l912年D.I915年[参考答案]C[2007年南京中考]第32题右图为2006年11月12日人民大会堂纪念孙中先生诞辰140周年活动的主席台场景。
下列与孙中有关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他“舍得一身剐(ɡuǎ),敢把皇帝拉下马”的反封建精神值得我们学习B.1894年他在檀香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C.三民主义是他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D.1911年元旦他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参考答案]D[2007年资阳中考]第16题小芳到图书馆查阅有关国民党历史的,发现有用民国纪年记载的历史事,此事最有可能是A虎门销烟B戊戌变法C武昌起义D台儿庄战役[参考答案]D[08玉林中考]第3题191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四位中国人在聊天。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辛亥革命练习题(含答案)
第9课辛亥革命1.在同盟会影响下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是()A.萍浏醴起义B.安庆起义C.武昌起义D.黄花岗起义2.下图为黄花岗起义前的一位革命志士写的绝命书,该革命志士有可能是()A.徐锡麟B.秋瑾C.黄兴D.陆皓东3.某地拟建辛亥革命纪念馆,以纪念辛亥革命首义成功等事情,这一地点应该是()A.上海B.武昌C.北京D.广州4.武昌起义成功后,湖北军政府成立,被推举为都督的是()A.黎元洪B.袁世凯C.孙中山D.黄兴5.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这是因为它()A.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B.完成了近代反侵略的革命任务C.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D.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6.孙中山曾提及,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时,“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到1900年惠州起义失败,“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
人们对革命党人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维新变法运动失败B.对清政府失去信心C.义和团运动的兴起D.革命党人势力壮大7.武昌起义后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人,布政使1人,提督1人,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
据此可知辛亥革命()A.具有广泛社会基础B.具有明显的妥协性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D.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8.孙中山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斗争中愈挫愈奋直到临终前还在遗嘱中告诫革命党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这里“革命尚未成功”主要指()A.没有建立起中华民国B.没有促进资本主义发展C.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D.没有推翻清王朝的统治9.有学者指出,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和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
学者在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A.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C.传播了民主共和等先进的思想观念D.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10.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同步习题(含答案)
《辛亥革命》同步练习1.1.与中国以往近代化探索相比,辛亥革命的不同之处在于(与中国以往近代化探索相比,辛亥革命的不同之处在于( )A.A.以富国强兵为宗旨以富国强兵为宗旨以富国强兵为宗旨B. B. B.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C.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D. D. D.宣传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宣传民主和科学的思想2.2.纪录片《复兴之路》的解说词中写到:“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纪录片《复兴之路》的解说词中写到:“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
这种“感受”源自中国( ) ◆ 选择题①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①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 ②近代社会性质的改变②近代社会性质的改变③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③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 ④满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④满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A.①②③A.①②③B. B. B.①②④①②④①②④C. C. C.①③④①③④①③④D. D. D.②③④②③④3.3.林伯渠说:“对许多末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因为林伯渠说:“对许多末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
这段话旨在强调( )A.A.辛亥革命意义重大辛亥革命意义重大辛亥革命意义重大B. B. B.广大民众尚未觉悟广大民众尚未觉悟C.C.革命时机不够成熟革命时机不够成熟革命时机不够成熟D. D. D.革命缺乏社会基础革命缺乏社会基础4.“它无疑是中国20世纪初最伟大的巨变之一,它使古老的中国人从传统走向近代,从愚昧走向科学,从专制走向民主……,总之,这场从武昌燃起的烈火瞬间烧遍了这个古老的中国,说明它正是20世纪初中国人民的呼声。
”材料中说的这场革命给中国的影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政治上: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是当时时代的要求政治上: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是当时时代的要求B.B.经济上:民族工业从此诞生经济上:民族工业从此诞生C.C.思想上:帝制已成为历史,民主是时代的需要思想上:帝制已成为历史,民主是时代的需要D.D.文化上:从传统习俗迅速向近代化转变文化上:从传统习俗迅速向近代化转变5.5.孙中山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是(孙中山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A.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 B. B.《中华民国约法》《中华民国约法》C.C.《共同纲领》《共同纲领》《共同纲领》D. D. D.《总统宣辞》《总统宣辞》6.2014年6月22日下午,美国旧金山举办纪念辛亥革命元勋黄兴诞辰140周年活动,100多位社会各界人士在中国城全美黄氏宗亲总会大厅出席活动。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上册课后习题:辛亥革命(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课后篇巩固提升合格考达标练1.(2020·北京通州高一第一学期期末)立宪派之所以对清末新政大失所望,开始另找出路,是因为()A.清政府实行“预备立宪”B.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C.清政府组成皇族内阁D.立宪派在资政院缺少席位,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皇族内阁”建立后,立宪成为一场骗局,使得立宪派对清政府失去信心,一部分人转而支持革命,故选C项。
2.孙中山曾说:“若没有四川保路同志会的起义,武昌革命或者还要迟一年半载。
”这主要是因为四川保路运动()A.掀起了中国革命的高潮B.为武昌起义的成功提供了时机C.最早实现了四川的独立D.推动了革命力量的空前团结,而不是强调保路运动掀起了革命高潮,故A项错误;结合史实可知,保路运动是武昌起义的促进因素,为武昌起义提供了时机,故B项正确;辛亥革命中最早实现独立的是湖北省,故C项错误;保路运动没有推动革命力量的空前团结,故D项错误。
3.(2020·山东威海文登高一第一学期期末)毛泽东同志曾说:“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
”下列内容符合这一观点的是()A.国民一律平等B.法律需奉诏施行C.组建皇族内阁D.规定实行总统制,国民一律平等,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相比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因此在当时“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故选A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否定了君主专制,法律无需奉诏即可施行,排除B项;皇族内阁是清末新政时期的产物,时间不符,排除C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的是责任内阁制而不是总统制,排除D项。
4.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意义”。
“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
”由此可见,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的作用是()A.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B.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C.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D.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反映的是民族主义,“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反映的是民主主义,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C项正确。
辛亥革命习题
辛亥革命习题一、选择题L下图是1908年《申报》上刊登的一幅反映清末立宪的漫画,作者的意图是表明()A.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一脉相承B.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性质相同C.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不能相容D.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可以嫁接答案:C2.1909年广东省咨议局首次进行议员选举广州府选民共1600余人,真正投票的仅有399人。
该府各属85个投票所,有60处仅有一票。
由此可知,当时()A.预备立宪违背潮流B.政治改革缺乏群众基础C.清朝统治日益孤立D.南方革命思想宣传深入⅞⅞∣BD项。
3.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李书城回忆道:“同盟会会员在国内宣传革命时,只强调'驱除鞋虏,恢复中华’这两句话,而对‘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意义多不提及。
”当时之所以这样宣传,主要是因为()A.革命目标脱离时代要求B.革命时机没有成熟C.革命精神未能形成D.革命基础尚需扩大⅞⅜⅛)4.山东巡抚孙宝琦致清廷责任内阁电:“今日各省民情,如决江河。
然察其所为,决非种族相仇,实渴望共和政体。
''孙宝琦此电文的背景是()A.“皇族内阁”的出现B.洋务运动在各省陆续展开C.革命政党的建立D.武昌起义后各省脱离清政府独立⅜⅞5.A.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反封建不彻底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D.是自上而下的民主革命答案:B6.1911年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独立并提出召开会议组建中央政府,而在政体实践中,各省的政体模式不尽相同。
根据下表,A.先有独立的地方民选政府,再有统一的中央政府B.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日渐明确,效仿美国的联邦制C 地方权力是由中央权力赋予,中央拥有绝对权力D.存在着革命派、立宪派与旧官僚的政治力量博弈A.民主共和理念和实践存有偏差B.袁世凯权力已被制约C.民主共和已成为社会共识D.政治民主化持续发展8.(2010全国I卷)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必修1历史习题:第十三课 辛亥革命 课时作业 Word版含答案
第四单元第13课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晚清政府推行的自救运动“新政”和“预备立宪”,虽没有挽救清朝走向灭亡的命运,但是客观上也起到了肯定的乐观作用。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直接促使了武昌起义的爆发B.加强了清政府的综合实力C.阻挡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D.为酝酿民主革命制造条件清政府推行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进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预备了一些条件。
故答案为D项。
其他选项说法皆不符合史实。
2.孙中山先生是宏大的民族英雄、宏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宏大先驱。
孙中山的“先驱”活动体现在( D )A.最早提出在中国进展资本主义B.最早进行了反侵略、反封建的革命斗争C.最早领导推翻了封建制度D.最早建立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最早提出进展资本主义的是洪仁玕,故A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最早进行反侵略、反封建斗争,故B 项错误;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帝制,封建制度仍旧根深蒂固,故C项错误;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故D项正确。
3.(2021·浙江学业水平模拟)同盟会纲领是对兴中会革命纲领的继承和进展,同盟会纲领的进展主要体现在( C )A.提出了民族主义B.提出了民权主义C.提出了民生主义D.提出了民主主义兴中会革命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具有民族、民权的含义。
同盟会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纲领,相比较兴中会纲领,同盟会纲领的进展主要体现在民生主义,故选C项。
4.(2021·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无论是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义都可谓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首义”。
这里所说的“首义”主要是指武昌起义( D )A.是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B.是推翻清王朝并导致民国建立的起义C.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清起义D.是第一次得到广泛响应和支持的起义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之前进行了不只一次的武装起义,所以A项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亥革命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7小题,共34.0分)1.公车上书的主要发起人是()①严复②谭嗣同③康有为④梁启超。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2.“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不包括()A.创办京师大学堂B.废除科举制度C.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D.精简机构3.拉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A.《马关条约》的签定B.“明定国是”诏书的颁布C.“公车上书”D.《天演论》的发表4.1898年,作为“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清政府在北京设立了一座新式学堂,这座新式学堂是()A.万木草堂B.京师大学堂C.京师同文馆D.北京大学5.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难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A.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B.师夷长技以自强C.变者,天下之公理也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6.课堂上,老师问大家哪一个历史事件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同学们给出了四种答案,请你帮大家选出正确的一项()A.《马关条约》的签订B.公车上书C.“明定国是”诏书颁布D.戊戌政变的发生7.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
”这表明维新派实质上要求()A.改革社会风尚B.吸收世界文明C.发展近代交通D.主张机器生产8.维新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A.变法的目的不是维护清朝的统治,所以不能得到广泛支持B.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遭到顽固派的破坏C.变法不够彻底D.变法没有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9.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有()A.戊戌变法历时103天,谈不上有什么影响B.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C.戊戌变法裁撤了冗官,减少了财政开支,提高了政府效率D.戊戌变法训练了新式军队,建立了三支海军10.拉开戊戌变法运动序幕的一次轰动全国的事件是()A.公车上书B.虎门销烟C.兴办民用工业D.创办海军11.直接引发“公车上书”事件的是()A.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B.《马关条约》的签订C.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D.八国联军侵华12.百日维新期间,发布的对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着最为直接作用的一项措施是()A.发展农工商业B.训练新式陆海军C.创办报刊,开放言论D.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13.下列人物与事件有直接联系的一组是()A.詹天佑--福州船政局B.谭嗣同--创办《新青年》C.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D.张之洞--创办大生纱厂14.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B.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C.戊戌变法从开始至失败历时103天,因此又称“百日维新”D.是维新派发动和领导的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15.康有为说:“要救中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
”“学外国”指的是学习()A.西方的科学技术B.西方的教育C.西方的思想文化D.西方的政治制度16.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人人封章(上书),得直达于上(皇上)”材料反映的与戊戌变法诏令有关的内容是()A.发展农工商业B.创办报刊,开放言论C.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D.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17.在戊戌变法法令中,直接触犯顽固派利益的是()A.训练新式军队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C.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D.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创办报刊,开放言论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18.1895年,______ 和梁启超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书光绪请求变法维新,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______ 。
三、辨析改错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19.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错误:______理由:______ 。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2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材料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请回答:(1)上述材料出自何人之口?(2)你认为“贼”是指谁?(3)为什么说“无力回天”?(4)你认为他“死得其所”吗?1. B2. B3. C4. B5. C6. B7. B8. B9. B10. A11. B 12. A 13. C 14. A15. D16. B 17. C18. 康有为;公车上书19.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1895年,公车上书20. (1)据材料“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可知,材料出谭嗣同之口.(2)这里的“贼”是指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1898年,光绪帝颁布了变法法令,百日维新开始,由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政变,戊戌变法失败.(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势力强大,而资产阶级的力量过于弱小,所以“无力回天”.(4)可以认为谭嗣同的献身精神可以激励后人继续变法,认为“死得其所”;可以从保留实力继续斗争等方面考虑,认为死得不值.故答案为:(1)谭嗣同.(2)“贼”指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3)因为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势力强大,而资产阶级的力量过于弱小,所以“无力回天”.(4)可以有不同看法:认为谭嗣同的献身精神可以激励后人继续变法,认为“死得其所”;可以从保留实力继续斗争等方面考虑,认为死得不值.【解析】1.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消息传回国内,在京应试的举子在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组织下向光绪帝上书,史称“公车上书”.这次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故选B.本题考查公车上书的内容.本题考查学生对公车上书的掌握情况,要识记这一事件的时间、发起人,理解其在戊戌变法中所处的地位.2.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主要内容: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培养人才等,同时规定,今后科举考试中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所以ACD是“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B废除科举制度是1905年,“百日维新”发生在1898年.故选B.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知识点,重点掌握其内容.本题考查学生对戊戌变法的知识点的识记能力.3.19世纪末,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1300多名应试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历史上称之为“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故选C.本题考查公车上书.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戊戌变法的领导人、内容、性质以及作用.4.1898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了京师大学堂,是近代中国第一所由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故选B.本题考查戊戌变法.掌握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5.据“19世纪末”“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可知,这与戊戌变法有关.1895年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来,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联合1300多名应试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历史上称之为“公车上书”,这次上书没有达到目的,但康有为、梁启超等为救亡图存掀起的维新变法运动就此拉开了序幕.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虽然变法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故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难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史上的戊戌变法.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6.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史称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序幕.故选B.本题考查公车上书的相关知识,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序幕.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维新变法运动有关知识的认识,要熟练掌握戊戌变法的知识.7.据“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中的关键信息“今为机器之世”“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康有为赞同“今为机器之世”,认为世界潮流是发展资本主义,而“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说明他主张废除旧的思想主张,其实质即仿照欧美模式,吸收世界文明.故选B.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内容.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熟练掌握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以及特点.8.维新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遭到顽固派的破坏,各省总督巡抚只有湖南巡抚陈宝箴支持变法,因而变法注定会失败.故选B.本题考查戊戌变法.掌握近代化探索的过程、时间、任务及特点.戊戌变法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在当时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故选C.本题考查戊戌变法.掌握近代化探索的过程、时间、任务及特点.10.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人议和,请求变法.即“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故拉开戊戌变法运动序幕的一次轰动全国的事件是公车上书.故选A.本题考查公车上书.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和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11.1895年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来,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联合1300多名应试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历史上称之为“公车上书”.直接引发“公车上书”事件的是《马关条约》的签订.故选B.本题考查戊戌变法.本题主要考查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12.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主要内容: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等,这些措施中,对中国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起着最为直接作用的一条是发展农工商业.故选A.本题考查百日维新的知识点.本题考查学生对百日维新的知识点的知识点的识记能力,掌握变法的内容和影响.13.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义愤填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人议和,请求变法.即“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C符合题意.故选C.本题考查近代历史人物及其相关的事件.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戊戌变法的开始、内容、性质以及作用.14.A.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说法错误,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维新变法最终以失败结束.中国没有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B.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说法正确.C.戊戌变法从开始至失败历时103天,因此又称“百日维新”,说法正确.D.是维新派发动和领导的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说法正确.故选A.本题考查戊戌变法.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戊戌变法的开始、内容、性质以及作用.15.康有为说:“要救中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学外国”指的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戊戌变法是在光绪帝的支持下,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改良运动.戊戌变法的目的是通过变法改良中国的政治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实现制度近代化和民族富强.故选D.本题考查戊戌变法.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戊戌变法的开始、内容、性质以及作用.16.据“人人封章(上书),得直达于上(皇上)”可知,材料中的关键词语“封章(上书)”反映的与戊戌变法诏令有关的内容是创办报刊,“直达于上(皇上)”反映的与戊戌变法诏令有关的内容是开放言论.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诏令.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中国近代化的探索.17.ABCD都是戊戌变法的内容,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治,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直接触动了顽固派利益.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戊戌变法最终以失败结束.故选C.本题考查戊戌变法.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戊戌变法的领导人、内容、性质以及作用.18.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史称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序幕.故答案为:康有为;公车上书.本题以填空题的形式,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维新变法运动有关知识的认识,要熟练掌握戊戌变法的知识点.19.1895年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标志着戊戌变法的开始.故答案为:错误: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理由: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标志着戊戌变法的开始.本题考查戊戌变法.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戊戌变法的领导人、内容、性质以及作用.20.本题考查谭嗣同的相关知识.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戊戌变法的领导人、内容、性质以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