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练习试题
2018年秋季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13课 辛亥革命》训练卷
第13课辛亥革命一、选择题1.从武昌起义至民国二年底,“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儿至近百。
”据统计,当时全国公开成立的团体达682个,其中政治党团者312个。
这种现象说明,该时期A.政党政治在中国的确立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民主政治成为时代潮流D.专制主义已被彻底根除【答案】C2.宣统年间,卢彤编绘了一套《中国历史战争形势全图》,图中战争英雄以黄帝、岳飞等汉族英雄为主。
民国初年,作者修改全图,超越单纯汉族英雄叙述,转以历史上开疆拓土、扬威异域、增进国家光荣、促进国民进步者为依归。
从这一变化可以推知当时部分知识分子A.期望富国强兵的强烈愿望B.深受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C.摆脱偶像崇拜的思想束缚D.认同多民族国家建国模式【答案】D3.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研究“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这一课题,收集了以下相关历史史料。
你认为符合该课题研究的史料有①太平天国运动②国民大革命运动③中共诞生④维新变法运动⑤五四运动⑥辛亥革命A.①②④B.①④⑥C.①③D.②③④【答案】B4.下图是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省份图。
该图表明A.共和原则得以初步实现B.改良道路被国人所抛弃C.清朝专制统治土崩瓦解D.资产阶级掌控全国政权【答案】C5.外交学院吴建民教授讲的“弱国当是没有外交的……但是并不等于国家不是很强的时候外交官就不能发挥作用.你看顾维钧1919年……巴黎和会上拒签《凡尔赛条约》”。
下列事件与之相关的是( )A.五卅运动爆发 B.新文化运动开始C.五四运动爆发 D.中国共产党成立【答案】C6.莫理循出任《泰晤士报》中国记者期间(1897~1912年)曾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迄今为止,所有迹象表明这纯粹是一场内部的、反政府的、反朝廷的运动。
这是广泛的反对腐败政治的起义。
各种迹象表明这场运动迄今不是针对外国人的。
”他的观察A.反映出“运动”对西方利益的维护B.肯定了“运动”对社会转型的意义C.体现出列强对“运动”的支持立场D.没有准确认识当前“运动”的影响【答案】D7.某学生在档案馆读到上海《民立报》辛亥九月十九日的一则报道,题目为《浙江敢死队之壮观》,报道称:“浙江革命军之编制皆以敢死队为先锋,然后继之以各标新军。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3课 辛亥革命练习题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3课辛亥革命练习题C.否定了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D.确立了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答案】C3.鲍明铃认为,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规定的政体结构内,如果议会强大有力,内阁将被引向对议会负责的方向,否则就要对总统负责。
这主要是因为A.内阁总理由议会选举的多数党产生B.约法特别规定临时政府实行总统制C.内阁总理同时要对总统和议会负责D.双重行政体制中权力划分含糊不清【答案】D4.历史图片作为历史知识的有机组成部分,可让我们更形象、更贴切的感受历史。
观察下图,与之有关的历史事件应该是A.同盟会成立B.湖北军政府成立C.中华民国成立D.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答案】C5.下图是辛亥革命期间的漫画,下列选项中符合漫画主题的是A.武昌起义的爆发B.清朝统治土崩瓦解C.清帝退位D.清朝的强大,光芒四射【答案】B6.“中华民族”概念是在20世纪初出现的,最初只是指代汉族。
但在1913年初各蒙古王公及其代表发表声明:“我蒙同系中华民族,自宜一体出力,维护民国。
”“中华民族”内容的变化反映出A.辛亥革命使各民族间真正实现了平等B.中华民国的建立有助于现代国家认同C.《临时约法》使近代国家观念得到传播D.中华民国成立推动中华民族意识形成【答案】D7.参加过辛亥革命的林伯渠曾感慨地说“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在林老看来,辛亥革命A.政治意义常被低估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在反封建方面意义重大D.因群众基础薄弱而失败【答案】C8.(2019年江苏卷)近代四川有一首民谣:“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
要办路因为哪一件?怕的是外国占路权。
”与该民谣相关的历史事件A.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B.加速清朝政府的垮台C.促使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D.推动国民革命的兴起【答案】B9.下图为发表于一九一一年12月14日《神州日报》的时事漫画《万目一的》。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作业:第13课 辛亥革命
第13课辛亥革命一.选择题1.20世纪初,某人在其原著作中写道:“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
据此推断,此人可能是( )A.林则徐 B.洪仁玕C.康有为 D.邹容【答案】D【解析】由“20世纪初”可排除A、B两项。
由“自由”“革命”等关键词可以看出,其主张通过革命的方式建立民主政体。
而康有为主张通过改良的方式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反对革命,故排除C项,答案为D。
2.右图是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誓词,他宣誓就职这一事件发生于( ) A.1911年北京B.1911年南京C.1912年北京D.1912年南京【答案】D【解析】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3.宋教仁在1907年和1908年的笔记中说“同盟会自成立以来,会员多疑心疑德,余久厌之。
”“文(孙文)素日不能开诚布公,虚怀坦诚以待人,做事近乎专横跋扈,有令人难堪处故也。
”“孙逸仙那样的野心家做领导人,中国革命要达目的,无论如何也是不可能的。
”这段史料最能说明()A.宋教仁与孙中山的矛盾不可调和B.同盟会内部对孙中山的领导地位不认可C.孙中山的专断作风为革命带来隐患D.同盟会内部分歧,组织涣散严重【答案】D4..《官话报》曾经是北京各报中最反对共和支持清廷的报纸,但1912年1月4日该报的社论完全改变了立场,敦促清帝接受必不可免的事情并逊位。
这表明A. 清末新政失败B. 民主共和思想影响扩大C. 清朝统治覆灭D. 封建思想统治地位动摇【答案】B【解析】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官话报》的立场是支持共和。
5.辛亥革命使“向来多有不识为主人,不敢为主人,不能为主人者,而今皆为主人矣’’。
这主要表明辛亥革命A. 使民众地位得到根本提高B. 激发了人们的参政热情C. 建立了平等的社会制度D. 引起了社会心理变迁【答案】D【解析】辛亥革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所以民众地位没有得到根本提高,也没有建立平等的社会制度,排除AC;材料没有体现辛亥革命激发人们的参政热情的信息,排除B;由材料“向来多有不识为主人,不敢为主人,不能为主人者,而今皆为主人矣”,可见辛亥革命引起了社会心理变迁,故选D。
高一人教版必修1第13课《辛亥革命》同步练习 (2)
必修1第13课《辛亥革命》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首先要解决的社会矛盾A.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B.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C.民族资产阶级与满洲贵族的矛盾D.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立宪派的矛盾2.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主要是指A.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形成B.积极发动人民参加革命C.与保皇派展开了激烈论战D.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和纲领3.《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在当时最实际的意义是A.确立民主共和政体B.使人民获得政治权利C.限制袁世凯的权利D.否定君主专制制度4.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后,革命主要领导人中,有的准备功成身退,有的转移实业,有的醉心于议会政治。
这说明他们①革命性已经丧失②对中国革命缺乏全面和完整的认识③未看到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复杂性④未认清中外反动派的本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天朝田亩制度》与民生主义的“平均地权”的相同之处是A.平分土地给农民 B.反对封建制度C.提出土地国有D.保护小农经济6.清朝统治的结束,意味着在中国A.君主专制政体结束B.专制统治结束C.封建统治结束D.君主立宪制的破产7.国家主席胡锦涛在首都各界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五十周年大会上指出,“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历史命运,那时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制没有能保障广大人民的权利,最终在各种反动势力的冲击下归于失败”。
造成这一结局的原因有①西方式的政治体制脱离中国国情②中国国民的素质与共和制的要求相差太远③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破坏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自身存在的明显弱点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一位对孙中山怀有无比敬仰之情的外国人想到孙中山曾经工作、生活、战斗过的地方旅游。
假如你是位导游,你可以给他推荐的地方有①广州②中山市③西安④南京A.①②④B.①②C.②③④D.③④9.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
高中历史必修1课时作业21:第13课 辛亥革命练习题
第13课辛亥革命一、选择题1.《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
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滨蜀不靖,犹如诸侯相侵伐也。
”这一时局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2.“兵匪互换”是北洋政府统治期间军队与土匪的非制度关系的主要表现。
朱执信有云:“古人寓兵于农,近人寓兵于匪”;黎元洪总统1922年通电亦称:“遗之则兵散为匪,招之则匪聚为兵”。
该现象的出现( )A.根源于自然经济的稳定带来的兵源充足B.反映了北洋军阀政府统治下的政治动荡C.反映了民国时期在职业选择上的自由性D.说明“为匪耻学”文化心理困扰的解除3.1905年,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度,这一存续了1300多年的制度的被废除,给晚清政局带来的直接政治影响是( )A.使中国精英阶层的思想得到解放B.使中国精英阶层向现代文明靠拢C.使清政府完全失去了对精英阶层的控制D.推动了清末立宪运动的开展。
4.据《申报》载:“鄂垣祸起仓卒。
呜呼,川乱未已,鄂乱又起,何今日祸变之多耶?夫春间乱犹在沿海,此次川乱偏于西隅,今则革党势力已蔓延于长江流域矣,其情形之危更非川粤乱可比。
”这一记载反映了( )A.太平天国定都天京B.武昌起义的爆发C.北伐战争进展迅速D.南昌起义的成功5.1911年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独立,并提出召开会议组建中央政府。
而在政体实践中,各省的政体模式不尽相同。
根据下表概括当时中国的政治特点是( )省份政体模式湖北民主共和制江苏单一的中央集权制浙江议会为权力核心的代议制A.先有独立的地方民选政府,再有统一的中央政府B.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日渐明确,效仿美国的联邦制C.地方权力是由中央权力赋予,中央拥有绝对权力D.存在着革命派、立宪派与旧官僚的政治力量博弈6.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政府,主要是因为它( )A.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B.是在美国支持下建立的C.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D.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的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初二历史试题精选】2018年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13课时辛亥革命课后同步练习(含答案)
2018年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13课时辛亥革命课后同
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必修1 第4单元
第13 辛亥革命
第Ⅰ卷
一、选择题。
本卷共12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学者指出,在“改革与革命的赛跑”中,当改革的路被堵死,革命的爆发也就是时势使然了。
与其说“革命”是下层“激进”的结果,不如说是被上层“顽固”逼迫出的。
可见,该学者认为A辛亥革命的爆发纯属偶然
B清廷改革失败加速革命爆发
C革命是拯救中国的唯一出路
D辛亥革命完全可以避免
2.明确提出下图中政治主张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
A.中国同盟会 B.兴中会
C.华兴会 D.光复会
3.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到“毕后阅报纸,见专志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
”日记反映的重要事是
A.鸦片战争 B.武昌起义
C.甲午战争 D.义和团运动
4.“武昌起义以后,一个月之内……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
满清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
……我们这个古老的帝国,忽然变为民国了。
”这一材料
A.否定了武昌起义的重要作用
B.说明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局限性。
高一历史第13课辛亥革命测试题(附答案)
高一历史第13课辛亥革命测试题(附答案)(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内容为()①驱除鞑虏②恢复中华③创立民国④平均地权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以孙中山提出的十六字革命纲领为政治纲领,其内容包括①②③④。
答案:B2.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下列有关辛亥革命爆发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②清政府已日益成为帝国主义侵略的工具③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④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和团体的成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①②是辛亥革命爆发的必要性因素,③④是辛亥革命爆发的可能性因素,故答案为D。
答案:D3.1911年4月21日,中国海军巡洋舰“海圻”号出航,它出使英国参加乔治五世国王的加冕庆典,并出访美国、古巴。
13个月后它回到上海应升起的国旗是()A.大清王朝的龙旗B.中华民国的五色旗C.中华帝国的青天白日旗D.新中国的五星红旗解析:13个月后应是1912年5月,上海属于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统治区,故应升中华民国五色旗。
答案:B4.有人认为:“从实力来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主题使然也。
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弹一丢,满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
”这反映出()①同盟会政治纲领基本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②实力是否强大,对历史进程的发展无关紧要③清政府舆论管制不成功④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将个人事业同时代的要求相结合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解析:本题综合性较强,既考查了辛亥革命与太平天国运动的不同,也综合性地考查了辛亥革命实现中国社会巨变的多方面原因。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它顺应了时代的潮流,推翻了清朝及君主专制制度。
另一方面,孙中山本人面对中华民族的危机,能够投身于革命事业,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也反映了他不愧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人教版高一必修1第十三课辛亥革命同步测试卷
河北省保定市2017-2018年人教版高一必修1第十三课辛亥革命同步测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1.有人认为:“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而现代的中华通史,则是一部‘民主政治史’。
”两段历史的分界点应该是A.鸦片战争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2.“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这直接说明了辛亥革命A.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以来的君主专制制度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C.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D.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3.1912年1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中华民国实行总统制,临时大总统拥有“统治全国”等各项权力;而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则改总统制为内阁制,规定“国务员辅佐大总统,负其责任”。
临时约法做出这一修正的原因是A.强化议会权力防范个人独裁B.加强总统的行政决策权力C.革命党内部争斗,妥协退让D.立宪党人和旧官僚的支持4.下图为近代报刊以某事件为题材的新闻漫画(“武昌”“瑞徵逃上兵轮”),该漫画反映的事件A.开始破坏着中国主权和领土B.促使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C.使清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D.推动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立5.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上的浮雕,有两块是反映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这两大历史事件的相似之处有A.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口号B.在革命政党的领导下进行武装斗争C.曾在武汉建立与清朝正式对峙的政权D.革命纲领都有反封建的性质6.梁启超说:“(辛亥革命后),任凭甚么人,……若再想做中国的皇帝,可是海枯石烂不会有这回事了”。
这说明辛亥革命A.彻底推翻了封建统治B.使人民获得了民主权力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沉重打击了列强侵华势力7.近代某一法律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该法律的进步性是A.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B.宣告了封建制度的终结C.宣示了中华民族独立D.开启了政治民主化进程8.民主革命时期提出的革命口号中,最早明确把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的斗争联系在一起的是A.“扶清灭洋”B.“外争主权,内除国贼”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D.“打倒列强,除军阀”9.武昌起义后,由于立宪派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他们的转向扩大了革命的阵营和力量;而旧官僚在革命到来之时,则选择了反正、独立或是逃亡。
第13课 辛亥革命同步练习人教必修1.doc
第13课辛亥革命一、选择题1.20世纪初,民主革命取代维新变法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是因为①戊戌变法失败②《辛丑条约》的签订③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④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发动革命运动的根本目的是A.改朝换代,由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B.实现君主立宪的国家政权C.开辟资本主义独立发展的道路D.驱逐帝国主义势力实现中华民族独立3.《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
”对其认识正确的是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B.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C.都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D.四者的斗争对象和斗争方式基本一致4.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
据统计,以下为1900-1936年各报刊元旦社论出现的高频率语汇。
其中属于1912年的是A.立宪、八国联军、南昌、赔款、阿QB.三民主义、民国、南京、孙逸仙、共和C.新文化、北洋、实业救国、张骞、仲甫D.革命、中国共产党、长征、改造、抗日5.在中国近代史上,共和政体确立的标志是A.武昌起义成功B.南京临时政府成立C.清帝退位D.袁世凯当选为临时大总统6.1915年12月20日,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在北京居仁堂正式登基称皇帝,改元洪宪,册封了将领、皇子、后妃。
这套做法实际上是恢复了A.共和制度B.宗法制度C.君主专制制度D.君主立宪制度7.武昌起义后,袁世凯重新掌握清政府实权的最主要原因是A.控制着北洋新军B.立宪派的支持C.帝国主义的扶植D.革命党人妥协&有人这样评价辛亥革命的作用:“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没有疑问的。
”这表明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在于A.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B.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迫使清帝退位D.建立了完善的民主制度9.列宁在评论近代中国的某一事件时指出,标榜“自由”、“民主”、“共和”的欧洲资产阶级国家,并没有支持中国的革命运动;相反,这一运动激起了他们“掠夺中国”的欲望,为此还与中国的落后势力“实行联盟”。
历史人教必修1 第13课 辛亥革命 作业(1)
《辛亥革命》一、单选题1.武昌起义后成立的“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成员多有立宪派和旧官僚,但他们承认并通过了革命派雷奋等起草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这说明()A.共和制得到社会各界一致支持 B.清政府统治的土崩瓦解C.各派实现追求民主制的目标整合 D.辛亥革命具有不彻底性2.1912年,革命党人多有要求毁党建国的提议,立宪派也要求革命党人撤销党名,手握重兵的黄兴耐心回答了不能取消同盟会名称的理由,表示:“将来政治竞争,但能以政见相折冲,不愿以武力相角逐,各国政党大抵如此。
”黄兴反对取消同盟会的出发点是()A.民主代议制需要政党竞争 B.武装斗争依靠政党领导C.社会利益需要政党来代表 D.政党竞争优于武力角逐3.秋瑾就义后不久,同盟会领导人胡汉民说:“故为中国计,为多数人计,此后非特暗杀之事不可行,即零星散碎,不足置彼房死命之革命军,亦断不可起。
”这一言论反映出,当时的革命志士()A.革命立场发生动摇 B.要改变革命策略 C.计划创立革命政党 D 斗争目标不明确4.有学者指出:“辛亥革命乃留学生的发踪指示,哥老会的摇旗呐喊,与我们民众的大多数毫无关系。
我们虽赞成他们的主义,却不曾活动,他们也不用我们的活动。
然而我们却有一层觉悟,知道圣文神武的皇帝,也是可以倒去的。
”可见,辛亥革命()A.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B.推翻了多年的封建制度C.极大地提高了国民意识 D.思想启蒙有一定成效二、材料题5.美国《1787年宪法》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都是在本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颁布的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但结局却大不相同。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統、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同步练习
第13课辛亥革命同步练习1.武昌起义后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人,布政使1人,提督1人,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
据此可知辛亥革命A.具有广泛社会基础B.属于资产阶级革命C.具有明显的妥协性D.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2.口号和标语往往具有一定的政治背景。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胜利,下列标语、口号最有可能出现在武汉街头的是A.热烈祝贺孙中山先生就任军政府都督!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万岁!C.热烈庆祝湖北军政府诞生!D.满清已经灭亡,汉人从此翻身!3.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不同之处是A.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B.以发展资本主义为目的C.没有改变中国的政体D.没有彻底完成民主革命任务4.河北无极(无极,地名)有歌谣唱道:“大脚好,大脚乐,去操作,多快活,又不裹来又不缠,又不疼痛又省钱。
”“大脚大,大脚大,阴天下雨我不怕;大脚好,大脚好,阴天下雨滑不倒。
”这些歌谣最早应该出现于A.太平天国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后D.解放后5.周锡瑞教授曾经指出:“推翻满清,建立民主共和政府,这种信念曾创造了对于革命几乎是普遍的支持。
……而在1912年以后,那种魔术般灵验的信念,开始淡薄起来了。
尤其对于农民,革命带给他们的是一无所有。
”材料意在表明A.辛亥革命具有深厚群众基础B.孙中山无意改变农民处境C.三民主义革命纲领没有实现D.革命在后期脱离群众的支持6.某中学考试有这样一道文字题:试比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共同纲领》。
在阅卷中假如你是历史老师,应该给满分的答案是A.制定机构不同,分别由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和全国人大制定B.性质不同,分别为资本主义性质宪法和社会主义性质宪法C.从时间上看,都颁布于新政权建立之后D.从影响上看,都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7.“中国共和立国,有志之士,群起相效仿”,“集合结社,犹拓我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几至近百。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3课《辛亥革命》练习
第13课《辛亥革命》练习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从实力上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最确切的回答是( ) A.清政府舆论管制不成功B.三民主义符合历史潮流C.革命成功重在舆论宣传D.洪秀全不注意斗争策略2.史学家费正清在“中国和日本”一章这样写道:“在广东,小规模的革命党起义虽遭镇压,可是在汉口,1911年10月10日,革命者的一家炸弹制造厂的意外爆炸,导致了附近帝国军队的兵变。
”这场“兵变”带来的结果不包括( )A.清朝政府垮台 B.封建制度结束C.中华民国成立 D.中国历史巨变3.袁世凯为笼络康有为,召他主持清史馆。
康有为力辞道:“我若修清史,则袁世凯首为罪人,如此必不为所容,因此不可赴任。
”这反映出( )A.威权政治下知识分子的艰难抉择B.康有为坚持君主立宪道路C.康有为对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不满D.康有为无法接受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4.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下图所示的文件,下列有关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B.标志清王朝统治的结束C.宣布废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D.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的诞生5.1935年林语堂曾痛心疾首地评论道:“1911年的革命不过在种族革命上获得了胜利,它不过是粉碎了一个皇权,而留下了一堆毁垣碎瓦和呛人的尘灰。
”此评论 ( ) A.全面否定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B.认为辛亥革命基本实现了三民主义C.为辛亥革命不彻底而深感惋惜D.强调革命未根本改变中国社会性质6.鲁迅曾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
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
”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 ) A.没有明确的反帝目标B.脱离下层人民群众C.反封建不彻底7.《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为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兴起。
高中历史必修1课时作业15:第13课辛亥革命练习题
第13课辛亥革命一、选择题1.(2018·豫西南高中联考)1902年,户部奏议说:“和议既成,赔款已定,无论如何窘急,必须竭力支持。
”办法就是向人民征收多如牛毛的苛捐杂税,结果导致1910年秋至1911年春“民变”此起彼伏。
这些“民变”()A.客观上造成革命形势的成熟B.表明清朝财政危机逐步加深C.刺激了清政府着手政治改革D.为辛亥革命奠定了群众基础『解析』题干中的“民变”包括了辛亥革命前一系列武装起义,它们推动了辛亥革命的到来,故A项正确。
『答案』 A2.下图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漫画《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它表明()A.清朝统治面临崩溃B.保路风潮已被镇压C.武昌起义即将爆发D.革命派的实力强大『解析』标题《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表明清政府统治危机四伏,已经顾此失彼,A项正确;B项不能体现顾此失彼,C项无法体现漫画所表达的形势,武昌起义只是其中一个“瓢”;漫画中没有体现革命派力量的强大,排除D项。
『答案』 A3.(2017·福建厦门高一期末)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的地点是()A.南京B.武汉C.重庆D.北京『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的地点是南京,故A项正确。
『答案』 A4.(2017·四川德阳高一期末)下表是武昌起义后,先后担任宣布独立的各省的最高军政长官(都督)的身份背景。
据此可知,辛亥革命()C.沿袭原有政治制度D.爆发的社会基础广泛『解析』根据表格信息,武昌起义后各省的最高军政长官,混入大量的立宪派、旧官僚,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故A项正确。
『答案』 A5.(2017·广东佛山高一期末)《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五章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此规定旨在()A.实行三权分立B.限制总统权力C.规定主权在民D.保障自由平等『解析』材料“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体现了责任内阁制原则,以限制总统权力,故B项正确。
2017-2018学年人教高一历史必修一同步训练13课辛亥革命(含解析)
13 辛亥革命一、选择题1.北京大学房德邻教授赞同以1912年划分近代史的主张。
他认为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的意义远远超过1919年五四运动,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支撑该观点成立的理由包括()①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②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③建立了一个近代国家体制④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道路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化的相关知识。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辛亥革命后建立了中华民国,随后,皇帝溥仪退位,清王室的统治结束,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也随之结束,①②正确。
因为中华民国开始在中国建立民主共和制,故③正确。
而④错误,因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受到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中国没有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故本题选B。
2.1924年,孙中山说:“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
”材料中的“这个办法”是指()A.武装夺取政权 B.联合地方实力派C.推翻清朝政府 D.开展国民大革命【答案】D3.北京大学房德邻教授赞同以1912年划分近代史的主张。
他认为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的意义远远超过1919年五四运动,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支撑该观点成立的理由包括()①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②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③建立了一个近代国家体制④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道路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化的相关知识。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辛亥革命后建立了中华民国,随后,皇帝溥仪退位,清王室的统治结束,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也随之结束,①②正确。
因为中华民国开始在中国建立民主共和制,故③正确。
而④错误,因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受到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中国没有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故本题选B。
2018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练习试题
第13课辛亥革命巩固提能.夯实双基宁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1. (2017 •广西桂林期末)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写道:武昌起义后,一个月之内……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
清朝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
”这一材料()A. 说明了同盟会力量的强大B.否定了武昌起义关键作用C.揭示了清朝灭亡内在原因D.说明了革命党人的软弱性解析:C材料“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
清朝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说明清朝灭亡是由于自身统治危机所致,揭示了清朝灭亡内在原因,C项正确;A、B、D三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2. (2017 •天津滨海期末)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书》上说:巩固提能.夯实双基宁“武汉首义,十数行省先后独立,所谓独立,对于清廷为脱离,对于各省为联合,蒙古、西藏意亦同此。
行动既一,决无歧趋,枢机成于中央, 斯经纬周于四至。
”这里孙中山主要强调的是()A. 继续进行革命B.加强政治统一C.各省放弃独立D.实行民族自治解析:B 材料强调独立于清廷的各省份应当行动统一,听命于中央,而非继续革命,故A项错误,B项正确;孙中山肯定各省独立的重要性,故C项错误;孙中山认为蒙古、西藏等地也应当跟其他省份一样统一行动,故D项错误。
3. (2017 •四川宜宾期末)下列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解正确的是()A. 立法目的是为了推翻君主专制B. 确立了责任内阁制和总统制C. 拉开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序幕D. 体现了分权制衡的立法原则解析: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于1912年3月,此时君主专制制度已经被推翻,故A项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责任内阁制,限制和削弱总统权力,没有确立总统制,故B项错误;戊戌变法拉开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序幕,故C项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按照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规定中华民国的政治体制,故D项正确。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优化训练及答案
历史·必修1(人教版)第13课辛亥革命基础达标1.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A.兴中会B.中国同盟会C.中国国民党D.光复会答案:B2.孙中山总结黄花岗起义时说:“事虽不成……已震动全球。
”主要是因为()A.扩大了武装起义的规模B.导致了武昌起义的爆发C.体现了革命党人的斗志D.推动了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答案:D3.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这宣告了()A.辛亥革命已经胜利B.中华民国正式成立C.清朝统治已被推翻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答案:B4.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最能体现“政权机构中权力分配、制约、平衡”这一原则的内容是()A.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B.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C.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D.实行责任内阁制度答案:C5.(2013·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无论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义都可谓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首义”。
这里所说的“首义”主要是指武昌起义()A.是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B.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清起义C.是推翻清王朝并建立民国的起义D.是第一次得到广泛响应和支持的起义答案:C6.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A.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B.中国同盟会中华民国C.三民主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分别从政治、法律角度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同盟会在辛亥革命之前,不算其成功,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也不算辛亥革命的成果,故选D项。
答案:D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
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制度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林伯渠《荏苒三十年》材料二见下图。
(1)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封建专制政体进行了哪些艰苦的革命斗争?(2)材料二中图一事件发生于何时?该政府是什么性质的政府?(3)材料二中图二文件颁布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它有何积极意义?(4)辛亥革命导致清朝统治迅速瓦解,但最终失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辛亥革命
编者选题表
一、选择题
1.(2017·广西桂林期末)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写道:武昌起义后,一个月之内……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
清朝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
”这一材料( )
A.说明了同盟会力量的强大
B.否定了武昌起义关键作用
C.揭示了清朝灭亡内在原因
D.说明了革命党人的软弱性
解析:C 材料“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
清朝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说明清朝灭亡是由于自身统治危机所致,揭示了清朝灭亡内在原因,C项正确;A、B、D三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2.(2017·天津滨海期末)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书》上说:
“武汉首义,十数行省先后独立,所谓独立,对于清廷为脱离,对于各省为联合,蒙古、西藏意亦同此。
行动既一,决无歧趋,枢机成于中央,斯经纬周于四至。
”这里孙中山主要强调的是( )
A.继续进行革命
B.加强政治统一
C.各省放弃独立
D.实行民族自治
解析:B 材料强调独立于清廷的各省份应当行动统一,听命于中央,而非继续革命,故A项错误,B项正确;孙中山肯定各省独立的重要性,故C项错误;孙中山认为蒙古、西藏等地也应当跟其他省份一样统一行动,故D项错误。
3.(2017·四川宜宾期末)下列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立法目的是为了推翻君主专制
B.确立了责任内阁制和总统制
C.拉开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序幕
D.体现了分权制衡的立法原则
解析: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于1912年3月,此时君主专制制度已经被推翻,故A项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责任内阁制,限制和削弱总统权力,没有确立总统制,故B项错误;戊戌变法拉开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序幕,故C项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按照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规定中华民国的政治体制,故D项正确。
4.(2017·辽宁锦州期末)陈旭麓认为,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里“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他还说:“袁世凯是
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
”陈旭麓的论证旨在说明( )
A.袁世凯上台符合法律程序
B.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
C.辛亥革命引发社会动荡
D.改良更有利于社会稳定
解析:B 材料强调辛亥革命后社会民众希望有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强权人物出现,辛亥革命时期袁世凯手握兵权,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具备了这样的条件;材料又说袁世凯上台“于法有据”,是“选举出来的”,符合法律程序。
综合可见袁世凯上台是时代的选择,具有必然性,故选B项最为合适。
5.(2017·河南焦作期末)《辛亥革命时的乡居记闻》中写道:“最滑稽的是,我们这穷乡僻壤里也闹什么民主党、共和党。
许多秀才、举人、绅士老爷、乡下的读书人又找到新的出路了,有的参加民主党,有的参加共和党,还有的来了个双保险,民主党共和党都参加了。
”这反映了( )
A.辛亥革命得到了广大民众支持
B.辛亥革命失败有其必然性
C.地方乡绅成为革命的中间力量
D.政治革命促进农村大变革
解析:B 材料反映的是“许多秀才、举人、绅士老爷、乡下的读书人”投机革命,使辛亥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而非辛亥革命得到了广大民众支持,故B项正确,A、C两项错误;政治革命促进农村大变革材料中无体现,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对农村的影响有限,故D项错误。
6.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
“第一,觉得凡不
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由此推论,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 )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和自由权利
解析:A “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体现了民族意识,“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体现了主权在民、民主意识的增强,因此A项正确。
B、C、D三项在材料中都未反映。
二、非选择题
7.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重大事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
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
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
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材料三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坏的时期。
以下几个因素可解释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几十年中所产生的这一悲惨结果。
首先,中国幅员辽阔,这使得中国内地许多年来未受到与西方交往的影响。
内地相当于一个巨大的贮藏所,几十年来注重传统的文官候选人一直从那
里产生。
他们组成的官僚阶层由知识分子构成,而这些知识分子专注于儒家经典著作,因而,他们更强调的是伦理原则,而不是手工技艺或战争艺术。
这一统治阶级因以下事实而进一步受到约束:除佛教外,中国没有或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从“国外移来”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制度没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约法实行什么制度?这个制度具有什么进步
意义?
(3)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最坏的时期”是由谁统治的?依据材料三,概括由于哪些因素造成了“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坏的时期”? 解析:第(1)问根据所学可知,资产阶级革命派借鉴了美国的民主共和制,确立了三权分立原则;这一制度在当时没有获得成功,原因可从自身(资产阶级)、外因(帝国主义)、历史(专制主义历史)等角度分析。
第(2)问材料二反映的制度是责任内阁制,这个制度的进步意义是限制专制。
第(3)问“最坏的时期”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分析“因素”时注意“依据材料三”的限制,不可罗列教材的观点。
答案:(1)制度: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制度。
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帝国主义的阻挠和破坏;专制主义影响根深蒂固等。
(2)制度:责任内阁制。
意义:制约专制。
(3)袁世凯(或:北洋军阀)。
因素:中国幅员辽阔,广大内地未受到西方影响;中国官员和知识分子专注儒家著作,强调道德伦理;对西方事务不注重,中国缺少学习外国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