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俗称
脑卒中
脑卒中(Stroke)是脑中风的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
又叫脑血管意外。
是指在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次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危害含义“中”为打击之意,又为矢石之中;“风”善行而数变,又如暴风疾至,古人将此类疾病症状与所观察的自然现象联系起来,用比喻的方法为疾病命名,中风就此得名。
影响脑中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常见的难治性疾病,祖国医学将其列为“风、痨、臌、膈”四大疑难病之首,存在着明显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现象。
根据统计中国每年发生脑中风病人达200万。
发病率高达120/10万。
现幸存中风病人700万,其中450万病人不同程度丧失劳动力和生活不能自理。
致残率高达75%。
中国每年中风病人死亡120万。
已得过脑中风的患者,还易再复发,每复发一次,加重一次。
所以,更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复发。
脑中风给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极大威胁,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家庭及社会负担沉重。
因此,充分认识脑中风的严重性,提高脑中风的治疗与预防水平、降低脑中风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是当务之急。
2什么是脑卒中脑卒中俗称“中风”,是由向大脑输送血液的血管疾病引起的一种急性疾病。
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CV A)会对大脑组织造成突发性损坏,通常发生在向大脑输送氧气和其它营养物的血管爆裂之时,或发生在血管被血凝块或其它颗粒物质阻塞之时。
如果神经细胞缺乏足够的氧气供给,几分钟内就会死亡。
接着,受这些神经细胞控制的身体机能也会随之失去作用。
由于死亡的大脑细胞无法替换,因此脑卒中造成的后果通常是永久的。
患有大血管急性缺血性发作的患者,每小时损失1亿2千万神经细胞、8300亿神经键、和714千米有髓纤维。
每分钟有190万神经细胞、140亿神经键、12千米有髓纤维受损。
与因大脑老化而产生的神经细胞的正常死亡速率相比,缺血性大脑如果不接受治疗,则每小时老化3.6年。
脑卒中康复指南
脑卒中康复指南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病,是由于脑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使得血液无法流入大脑,从而导致脑部结构不可逆转的损害。
本文针对中风康复进行系统梳理,以期降低患者致残率同时预防并发症,进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1脑卒中概述1.1脑卒中分类及分期主要分为两类:一是膜下腔出血最为常见的出血性卒中;二是脑栓塞和脑血栓等导致的缺血性卒中。
一般分为三期:1)急性期,发病至两周;2)恢复期,发病后两周至六个月;3)后遗症期,发病后六个月以上。
1.2脑卒中症状最典型的症状为单侧脸部或躯干突感无力或麻木,并常伴有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症状,严重者出现言语障碍、视觉障碍、运动功能障碍等。
依据症状的轻重和持续时间,将卒中分为三类。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主要是颈内动脉和椎动脉缺血所致。
前者表现为肢体感觉和运动觉的突然障碍、失语,短暂视觉障碍或失明等,部分伴有意识障碍。
后者表现为,眩晕、复视、听力障碍、步态不稳等症状。
持续时间一般短于2小时,常反复发作但可自行缓解。
脑内一般无明显的梗死灶。
2)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RIND)与短暂性脑缺血的发病机制基本相同,但RIND导致的功能障碍的持续时间一般大于24小时,可达数天,最后仍可逐渐完全恢复。
脑部有小的梗死灶,但大部分属于可逆性病变。
3)完全性卒中较上述两类更为严重,可分为轻、中、重三型,并伴有严重的意识障碍、脑部出现明显的梗死灶、神经功能障碍无法恢复。
1.3脑卒中预兆临床发现的脑卒中的常见预兆为:1)头晕。
2)一侧面部或手脚麻木,或某一侧肢体无意识抽动。
3)短暂性语言功能障碍。
4)突发的血管性头痛。
5)不受意识支配的跌倒或晕倒。
7)智力状态的突然变化。
2脑卒中康复治疗2.1康复治疗时机病情稳定后24-72小时内,就应着手康复治疗;进行性卒中的康复可控制在1周内。
发病1年后,卒中带来的损伤很难恢复,因此应在病情稳定后3~6个月内进行及时的康复训练。
2.2康复原则中风的特点是障碍与疾病并存,康复与治疗并行,综合治疗与监测并举。
脑卒中健康科普三句半
脑卒中健康科普三句半脑卒中健康科普三句半:1.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突发的脑血管疾病,由于脑血液供应中断导致脑细胞缺氧坏死,是导致死亡和残疾的常见原因之一。
2. 脑卒中的常见症状包括突发的面部、手臂或腿部无力、麻木或刺痛,突然出现的严重头痛,突然出现的视力模糊或失明,突然出现的言语困难或理解困难等,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就医。
3. 预防脑卒中的关键在于控制危险因素,包括控制高血压、控制血糖、控制高血脂、戒烟限酒、保持适当体重、均衡饮食、增加体力活动等,定期体检和及时治疗其他疾病也很重要。
脑卒中是一种突发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和致残率都相当高,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负担。
因此,加强脑卒中的预防和健康科普非常重要。
下面将从脑卒中的定义、症状、预防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指由于脑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而引起的脑部供血不足,导致脑组织缺氧坏死的一种疾病。
脑卒中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都很高,且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脑卒中的危害非常大,不仅会导致患者的死亡,还会给患者和家庭带来长期的身体和经济负担。
脑卒中的症状多种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突发的面部、手臂或腿部无力、麻木或刺痛,突然出现的严重头痛,突然出现的视力模糊或失明,突然出现的言语困难或理解困难等。
这些症状一般会在短时间内出现,并且很快恶化。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就医,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以减少脑组织的损伤和后遗症的发生。
预防是控制脑卒中的关键。
首先,要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
要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保持适当体重、均衡饮食、增加体力活动等来控制这些危险因素。
其次,要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其他潜在的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等。
此外,还要加强健康科普,提高公众对脑卒中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增加脑卒中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率。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和致残率都相当高。
预防脑卒中的关键在于控制危险因素,定期体检和及时治疗其他疾病也很重要。
脑卒中康复概述
脑卒中康复概述脑卒中,这个让人闻之色变的疾病,不仅给患者的身体带来了巨大的创伤,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然而,通过科学有效的康复治疗,许多患者能够重新找回生活的信心,恢复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甚至重返工作岗位。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脑卒中康复这个充满挑战与希望的领域。
一、脑卒中是什么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急性脑血管疾病。
它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
缺血性脑卒中通常是由于血栓或栓塞阻塞了脑血管,导致脑部供血不足;而出血性脑卒中则是由于脑血管破裂,血液溢出到脑组织中。
脑卒中的发生往往是突然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呕吐、肢体无力、言语不清、吞咽困难、意识障碍等症状。
这些症状的严重程度取决于脑卒中的部位和范围。
二、脑卒中康复的重要性脑卒中后的康复治疗至关重要。
早期、规范的康复训练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降低致残率,改善生活质量。
首先,康复治疗有助于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通过针对性的训练,可以激发大脑的可塑性,让受损的神经细胞重新建立联系,恢复部分功能。
其次,它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长期卧床的脑卒中患者容易出现肌肉萎缩、关节僵硬、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康复训练可以增强患者的肌肉力量,改善关节活动度,提高心肺功能,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再者,康复治疗能够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如穿衣、进食、洗漱、行走等,让患者能够重新回归家庭和社会,提高生活的独立性和幸福感。
三、脑卒中康复的时机脑卒中康复的时机非常关键。
一般来说,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病情不再进展后的 48 小时,就可以开始进行康复治疗。
早期康复介入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患者的功能,提高康复效果。
当然,不同阶段的康复重点也有所不同。
在急性期,主要以预防并发症、保持关节活动度、进行床上体位变换等为主;在恢复期,重点是进行功能训练,如肌力训练、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在后遗症期,则主要是维持已有的功能,防止功能退化。
脑卒中读音
脑卒中读音
“脑卒中”nǎo cù zhòng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cerebralvascular accident,CVA)。
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
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出血性卒中,占脑卒中总数的60%~70%。
颈内动脉和椎动脉闭塞和狭窄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较女性多,严重者可引起死亡。
出血性卒中的死亡率较高。
调查显示,城乡脑卒中已成为我国第一死因,也是我国成人致残的首要原因。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
不同类型的中风有不同的治疗方法。
目前,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预防被认为是最好的措施,高血压是导致脑卒中的重要可控危险因素。
因此,降压治疗对预防脑卒中的发病和复发尤为重要。
应加强对全民的脑卒中危险因素和先兆症状的教育,真正做到预防和治疗脑卒中。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其原创性、真实性及本文所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确认,本网对本文及其全部或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原创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
请读者仅供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科普知识之脑卒中的预防及识别
科普知识之脑卒中的预防及识别脑卒中也就是俗称的中风或者脑血管意外,该疾病通常发病十分突然,是比较典型和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变,可进一步分为缺血性脑卒中以及出血性脑卒中,其中大多数属于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总患者人数的大约60%~70%。
脑卒中的主要发病群体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该类疾病的危害性高,主要体现在发病率高、残疾率高以及死亡率高。
近年来脑卒中已逐渐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与此同时也是导致成年人残疾的常见原因之一,远离脑卒中的危害,需要了解脑卒中的识别方法并做好积极预防。
以下就对脑卒中的预防与识别方法作一介绍。
1、脑卒中的早期识别方法脑卒中是一种极具危害性的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以及高致死率等特征,一旦发病通常进展十分迅速,所带来的后果十分严重,不仅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也将给家庭带来十分沉重的经济负担,并造成巨大的身心痛苦。
在脑卒中发病之后脑细胞的死亡速度极快,与此同时脑细胞所支配的情感、运动、认知等相关功能也将逐渐丧失,所以如若能够做到对脑卒中的早期准确识别,确保在发病后能够尽早送医,使患者早期接受规范化治疗,那么就能够减少脑细胞的死亡数量,防止相关功能的不断丧失,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以及降低残疾率有重要作用。
尽早发现脑卒中患者的早期症状病,早期进行诊断以及治疗,所取得的康复效果也会越好。
那么该如何识别脑卒中呢?为此中国卒中学会发布了关于脑卒中疾病早期症状的识别方法,通过掌握“BEFAST”口诀,能够帮助我们早期识别脑卒中。
其中前5个字母当中每个字母均代表了一个脑卒中的早期症状表现,而最后一个字母T则是提示如果发现了以上五个症状当中的一个或多个就要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或立即将患者送医。
B、E、F、A、S、T分别代表平衡(Balance)、眼睛(Eyes)、面部(Face)、手臂(Arms)、语言(Speech)、时间(Time)。
所谓平衡(B)是指患者出现突然间的平衡或肢体协调能力下降甚至完全丧失,此时便要警惕急性脑卒中,通常表现为突然间无法正常行走;眼睛(E)是指出现突然间的视力变化,比如视物困难,甚至失明;面部(F)是指出现了面部不对称的情况,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口眼歪斜;手臂(A)是指出现手臂无力感以及麻木感,并且发作突然,往往发生于身体一侧;语言(S)是指出现了说话含糊不清,无法理解他人语言的情况;时间(T),如果出现以上的一种或多种症状,那么提示极有可能是脑卒中发病,千万不要等待患者的症状能够自行消失。
脑卒中知识科普——脑卒中的概念、危害、识别和急救
脑卒中知识科普——脑卒中的概念、危害、识别和急救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以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脑卒中这类疾病已经严重的影响到我们人类的健康,导致很多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普通民众对这类疾病的认识不足,甚至有很多误区,因此作为一个脑血管病医生有义务、有责任去科普脑卒中知识,下面一一介绍脑卒中的概念、危害、识别和急救,科普卒中知识,降低卒中危害,我们永远在努力。
一、脑卒中的概念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脑组织而引起的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两大类。
缺血性卒中占到75%,包括脑动脉供血不足、TIA、脑梗死、脑栓塞。
出血性卒中占到25%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二、脑卒中的危害脑卒中的危害简单的概括就是“四高一大”,即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和给社会和家庭造成的危害大。
发病率高:全世界每6秒钟就有一个人患脑卒中,每4个人就有1个人患脑卒中,我国现存脑卒中患者1000余万,每年卒中发病人数约250万,所以脑卒中的发病率非常高而且趋于年轻化。
死亡率高:这类疾病已经是我们国民死亡的第一位原因,超过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在中国每年有约110万卒中患者死亡。
致残率高:卒中患者约有70%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比如失语、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大小便失禁、意识不清、饮水呛咳、吞咽困难,给患者及家属造成非常大心身伤害。
复发率高:脑卒中这类疾病喜欢“卷土重来”,年复发率15%左右,而且每一次复发都会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有很多病人反复住院。
危害大:这类疾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一人中风,全家“发疯”,一人瘫痪,全家“瘫痪”。
很多原本小康家庭,因家里有个卒中病人导致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甚至贫困。
三、脑卒中的识别那么对于普通的民众,我们如何发现自己或者身边的亲戚朋友得了脑卒中呢,下面教大家一个简单好记的识别卒中早期症状的“BE FAST口诀”,前5个字母各代表一个早期症状,最后1个字母是提醒一旦发现卒中症状,就要马上拨打急救电话,立刻就医:“B”——Balance是指平衡,平衡或协调能力丧失,突然出现行走困难;“E”——Eyes是指眼睛,突发的视力变化,视物困难;“F”——Face是指面部,面部不对称,口角歪斜;“A”——Arms是指手臂,手臂突然无力感或麻木感,通常出现在身体一侧;“S”——Speech是指语言,说话含混、不能理解别人的语言;“T”——Time是指时间,上述症状提示可能出现卒中,请勿等待症状自行消失,立即拨打120获得医疗救助。
脑卒中急诊处理流程优化与实际案例剖析
适应症
适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时 间在 4.5 小时内,影像学证实脑 梗死,排除禁忌症。
禁忌症
包括颅内出血、严重高血压、近 期重大手术、严重凝血障碍等, 需谨慎评估患者情况。
注意事项
溶栓治疗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患者需严格监控,及时处理并发症 。
溶栓治疗的具体操作流程
1
评估与确认
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评估,确认是否符合溶栓治疗的适应症,并排除禁忌症。
脑卒中的临床表现
头痛
脑卒中患者可能会突然出现剧 烈的头痛,伴随恶心、呕吐等 症状。头痛的性质、程度和部 位各不相同。
意识障碍
脑卒中患者可能会出现意识模 糊、嗜睡、昏迷等症状,严重 者可能失去意识。
肢体无力
脑卒中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侧肢 体无力或麻木,严重者甚至瘫 痪。
言语障碍
脑卒中患者可能会出现说话不 清、表达困难、理解障碍等语 言障碍。
多学科协作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救治效率,减少了误诊漏诊,缩短 了治疗时间,改善了患者预后。该案例体现了多学科协作在脑卒 中急诊处理中的重要性,为提升诊疗水平和患者预后提供了宝贵 经验。
结语:脑卒中急诊处理 的未来展望
脑卒中急诊处理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领域。未来,我们将继续致力于优化 急诊处理流程,提高救治效率,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脑卒中的急诊处理原则
1 1. 时间就是脑组织
2 2. 迅速评估病情
脑卒中患者的预后与救治时间密切相关,越早干预,效果越 好。
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以确定诊断、确定治疗方案以及 预测预后。
3 3. 综合治疗方案
4 4. 多学科协作
需要采取综合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 疗等。
需要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科、影像科、康复科等多学 科医师共同参与。
一文带你了解脑卒中
一文带你了解脑卒中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相当常见。
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和经济负担高的“五高”特点,是威胁我国国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本文将从概念、如何识别、治疗、预防等方面全面介绍脑卒中,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一、什么是脑卒中?脑卒中,是指由于脑部血管堵塞或突然破裂引起的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
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该组疾病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后果严重,可导致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吞咽困难、认知障碍、精神抑郁等危害,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
二、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有哪些?(1)脑卒中不可控危险因素:年龄、性别、遗传相关家族史、种族。
(2)可控危险因素:1. 高血压:高血压是脑卒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长期高血压会导致动脉硬化,血管狭窄,若粥样斑块脱落堵塞血管时就会发生脑梗死;同时,长期高血压可使脑血管变性,形成微小动脉瘤,当血压波动过大时,容易造成脑出血。
2. 糖尿病:糖尿病会导致血管损伤和动脉硬化。
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8-6倍,并且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呈年轻化趋势。
3. 血脂异常:高血脂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容易引起血栓和脑卒中。
4.心脏疾病:尤其是瓣膜性心脏病、房颤,心内栓子脱落随着血循环进入脑部,阻塞脑血管,是引起心源性脑栓塞的主要病因。
5. 吸烟(包括被动吸烟)和酗酒:吸烟和酗酒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诱导血管病变,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7. 药物使用: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长期口服避孕药等,也会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8. 超重、肥胖: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卒中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9. 体力活动不足:合理的体育活动、锻炼与身心健康息息相关,缺乏体育锻炼会导致身体肥胖、血压升高等疾病,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10.心理因素:研究证实,心理压力过大可增加约30%的总体脑卒中风险;抑郁可增加约35%的总体脑卒中风险。
脑卒中的名词解释
脑卒中的名词解释脑卒中,又称中风或脑血管意外,是指脑血管突发事件,通常由于脑动脉或静脉的血流突然中断或破裂所导致。
这种疾病往往具有突发性、严重程度高和致残率大的特征,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脑卒中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前者是由于脑部的血管被血栓或血管内闭塞物阻断而导致的,占据脑卒中的大多数。
后者则是由于脑血管破裂,导致脑内出血而形成。
此外,还有一种罕见的脑卒中类型,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它是由于脑部血管供血暂时性中断引起的,症状持续时间通常不超过24小时。
缺血性脑卒中中,最常见的一种是脑梗死。
脑梗死发生时,脑部的一部分血流突然被阻断,导致该区域的神经细胞无法得到氧气和养分的供应,从而引起细胞坏死和功能受损。
脑梗死有多种原因,包括血栓形成、血管狭窄或闭塞等。
脑梗死的表现可能是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言语困难、肢体无力或麻木等。
如果及时诊断和治疗,有些患者的功能可以得到恢复,但也有一部分患者会遗留永久性的残疾。
出血性脑卒中较为罕见,但危害较大。
当脑血管破裂时,血液会从血管中涌出,积聚在脑组织周围形成血肿。
由于血液对脑组织的刺激,产生了局部的炎症反应,再加上血液中的酶类物质的作用,血肿扩大抵达更大的范围,造成周围脑组织的挤压和损伤。
出血性脑卒中的症状可能会出现剧烈头痛、呕吐、意识丧失、偏瘫、脑神经损害等,患者病情严重,治疗过程也更加复杂。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心脏病等。
此外,年龄、性别、遗传基因等也与脑卒中的发生有关。
对于脑卒中的预防和治疗,重点应放在控制危险因素的发生和演变。
通过调整生活习惯,如保持健康的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等,可以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
同时,在患者发生脑卒中后,快速的抗凝治疗、溶栓治疗和恢复性治疗等,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程度。
总的来说,脑卒中是一种紧急情况,临床上被广泛地视为“脑的心脏病”。
脑卒中的日常生活指导
20家庭保健脑卒中的日常生活指导徐婉茹 (菏泽市立医院,山东菏泽 274000)脑卒中是中老年群体的一种常见病,患病人数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
患者会出现肢体偏瘫、口齿不清、恶心呕吐等症状,给家庭、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
在顺利度过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恢复平稳,进入到康复期后,应加强对其日常生活的指导,以便逐渐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什么是脑卒中脑卒中俗称中风,是脑细胞与组织发生坏死的一种疾病,有缺血性和出血性之分。
该病有显著的季节性特征,寒冷季节患病率相对较高。
脑卒中的病因及诱发因素病因脑卒中的病因相对较为复杂。
对于缺血性脑卒中,常见病因包括颅内外动脉的局部狭窄与闭塞、血流动力学异常改变、炎症反应、局部感染、风湿性关节炎等,以上均可能成为脑梗死发生的诱因。
对于出血性脑卒中,病因以动脉瘤、外伤等因素较为常见。
诱发因素既往有研究指出,60%左右的脑卒中患者能够找到确切的诱发因素,主要包括如下几点。
(1)年龄因素。
伴随个体年龄的增长,脑卒中的发病率、患病率与致死率均会增加,45岁开始显著上升,75岁以上的发病率是45~ 54岁人群的5倍。
(2)过度劳累和精神因素。
个体情绪异常激动与过度乏累,可能会造成机体血压上升,血液黏度出现异常变化。
在这样的生理状态下,血管薄弱位置发生破裂或损伤的风险相应增加,容易诱发脑出血或血栓形成。
(3)季节改变因素。
我国脑卒中整体分布呈现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特点。
既往有研究发现,纬度每提高5°,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会增加64/10万,死亡率增加幅度为6.6/10万。
在严寒或炎热等客观环境的刺激下,人体血液黏稠度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变化,局部血管收缩,易发生脑卒中。
(4)血压波动因素。
国内外大量研究已经证实,血压升高(高血压)是诱发脑卒中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不管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上升,均会增加脑卒中发病的风险,且和脑出血或脑梗死发病风险间呈现出正相关性。
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指导生活环境脑卒中患者应尽量身处一个安静、舒适的休养住所,有助于放松身心状态,维持愉悦的心情,对疾病转归有百利而无一害。
关于脑卒中的认知与预防知识,你了解多少呢
关于脑卒中的认知与预防知识,你了解多少呢脑卒中俗称“脑中风”,以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发病率、高经济负担、高复发率为特点,好发于中老年人,是一种脑血管疾病,我们应正确认识脑卒中,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以此达到预防、控制脑卒中的目的。
一、什么是脑卒中?脑卒中是大脑组织、细胞坏死的一种疾病,依据病理表现差异,可将脑卒中分为缺血性、出血性两种类型。
前者又称脑梗死,以脑血管阻塞、狭窄为特点,会引起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约占所有脑卒中患者的70%;后者又称脑出血,以脑实质内出血、脑血管破裂为特点,可发生在基底节、脑叶、脑干、小脑等部位,虽然占比较低。
该病的发生,具有明显季节性,寒冷季节发病率更高。
二、脑卒中的症状表现脑卒中起病急骤,通常没有明显的先兆症状和早期症状,疾病发生后,会突发头痛、肢体无力、恶心呕吐、言语不清、口角歪斜、意识障碍、肢体瘫痪等症状。
由于脑卒中损伤的血管和部位不同,所以患者症状存在一定差异,比如,若大脑中动脉受累,会引发半侧感觉丧失、偏瘫、视野缺损等表现,若大脑前动脉受累,会引发运动性失语、对侧忽视、人格改变等表现。
三、脑卒中的基本病因脑卒中的病因多样、复杂。
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主要与脑动脉瘤、脑动脉畸形等有关;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与脑动脉栓塞、颅内外动脉狭窄、闭塞等原因有关。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较多,比如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颈内动脉狭窄等,都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同时,在脑卒中发生、发展过程中,不良生活习惯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比如吸烟、熬夜、饮酒等,都会增加脑卒中发生风险,诱发脑卒中发生。
四、脑卒中基本预防知识(一)积极控制基础病脑卒中的发生,与多种基础疾病有关,比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预防脑卒中的最好方法,就是控制好基础疾病。
建议有慢性病的患者朋友,做到定时复诊、规范治疗,避免出现随意停药、随意调整用药剂量等不良现象,积极配合门诊随访,努力达到疾病控制目标。
脑卒中的分级标准
脑卒中的分级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脑卒中,俗称中风,是指由于脑血管意外性疾病引起的脑血液循环急剧障碍而导致的脑功能缺损。
根据脑卒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病情的发展情况,医学界制定了脑卒中的分级标准,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脑卒中的分级标准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根据脑卒中的症状严重程度划分,另一类是根据患者的功能状态和病情发展情况划分。
下面分别介绍这两类分级标准。
根据症状严重程度划分的脑卒中分级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等级:1. 无症状:患者没有出现任何脑卒中症状,通常是通过脑部影像学检查或其他检查发现脑卒中。
2. 轻度脑卒中:患者出现轻微的脑卒中症状,如轻度面瘫、轻度言语障碍等,但能基本独立完成日常生活活动。
1. 稳定期脑卒中:患者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不再出现新的脑卒中症状,但可能存在残留的功能障碍。
2. 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病情有所好转,可以开始康复训练以恢复功能。
4. 转彻期脑卒中:患者病情恶化到无法挽救的程度,需要进行临终关怀。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史,结合上述分级标准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提供个性化的康复服务。
除了分级标准外,脑卒中的治疗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健康状况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尽早干预,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和后遗症,提高生存质量和康复效果。
脑卒中的分级标准是医学界制定的一种评估工具,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存质量。
希望通过医疗科研人员的努力,不断完善脑卒中的分级标准,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字数超过要求,重新摘要可以减少长度】。
第二篇示例: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也被称为中风。
根据脑卒中的严重程度和症状分级标准可以对患者进行评估和治疗,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脑卒中的分级标准主要包括了多种评估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是NIHSS评分。
脑卒中的分类
发病后可出现头痛、呕吐、意识不清、偏瘫等症状。
3.
腔隙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是由于患者大脑深处的微小动脉发生了
闭塞,引起脑组织发生缺血的一种缺血性脑卒中。此病患者多为糖尿病、动脉硬
化、血脂异常等疾病的患者。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在发病后,一般仅会出现注意力
不集中和记忆力下降等症状。一些病灶较大、较多的腔隙性脑梗塞患者还可出现
5、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小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一种非常常见的 由脑内小血管堵塞引起的急性腔隙性缺血性脑卒中。此病患者多为高血压、糖尿 病、冠心病、血脂异常、脑血管硬化等疾病的患者。在发病时,这类患者可出现口 唇发麻、口齿不清、半边肢体麻木无力、头晕、一过性意识丧失、单眼视力障碍、头 痛、眩晕、耳鸣及吞咽困难等症状。这些症状可在 24 小时内完全消失。研究发现,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在初次发病后若未进行有效的治疗,他们在未来的 3~5 年内发生严重缺血性脑卒中(如血栓性脑梗塞、栓塞性脑梗塞等)的几率高达 35%以上。
(二)出血性脑卒中
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占脑卒中患者总数的 30%~40%。此病是由脑血管破 裂出血所致。出血性脑卒中可分为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两种类型。
1. 脑出血(脑溢血)。脑出血是指由脑实质内的血管破裂出血而引起的一种 出血性脑卒中。此病患者多为 40~70 岁的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患者。脑出 血多在患者情绪激动、费劲用力时突然发病,发病的部位多为大脑半球、小脑或 脑干。脑出血患者在发病后,可立即出现头痛、呕吐、失语、意识不清、偏瘫等症 状。脑出血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患者的死亡率非常高,是所有脑卒中之中最为 严重的一种。
肢体运动障碍、感觉障碍、感觉运动型腔隙综合征或共济失调性偏瘫等症状。
4、多发性脑梗塞(多发性脑软化)。多发性脑梗塞是指患者大脑内出现
脑卒中综述范文
脑卒中综述范文脑卒中,俗称中风,是指脑血管疾病在脑部引起的短暂或者持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病变范围主要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
脑卒中是以急性非过渡性神经功能缺陷为主要特征的脑部局部或者全脑缺血缺氧所致的脑组织可逆或不可逆的损害的总称。
脑卒中危害巨大,它是目前引起我国城市居民死亡的第一位疾病,占各种脑血管疾病的半数以上。
研究证实,脑卒中患者存活下来的部分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残疾,长期需要对患者进行监护和护理,对社会的负担巨大。
脑卒中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健康与寿命、危害人类社会、经济的一大疾病。
一、疾病病因脑卒中的病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心理创伤、精神紧张等心理因素;其他一些疾病、疾病搞上感染、头部外伤、高血粘滞度;以及年龄、性别、遗传等不可控制的因素。
二、疾病症状脑卒中早期症状主要包括肢体乏力、偏瘫、言语障碍、感觉障碍、面部麻木等症状。
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突发性严重头痛、眩晕、呕吐等症状。
部分患者在发病后可能出现意识障碍、智能障碍等症状。
三、疾病诊断脑卒中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询问、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和脑影像学检查。
脑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头颅CT、MRI和脑血管造影等。
此外,还需要进行一些相关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血脂等。
四、疾病治疗脑卒中的治疗主要包括急性期治疗、恢复期治疗和慢性期管理。
急性期治疗主要是针对患者的症状和病因,如溶栓治疗、手术治疗等。
恢复期治疗主要包括康复训练、物理治疗、语言治疗等。
慢性期管理主要是对患者进行长期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基础疾病的管理,预防脑卒中再发。
五、疾病预防脑卒中的预防主要包括控制危险因素、规范生活方式、及时干预慢性疾病等。
控制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戒烟、限酒、控制体重、控制高血压、血糖、血脂等。
规范生活方式主要包括科学合理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
及时干预慢性疾病主要包括及时进行血压、血糖、血脂的监测和干预。
六、结语脑卒中是一种危害巨大的神经系统疾病,临床上常见并且发病率和病死率很高。
【管理资料】脑卒中十大先兆(1)汇编
频繁哈欠
哈欠不断是患上脑中风的前兆,如果出现连续 的打哈欠,是由于脑动脉硬化引起的脑组织供 血不足,慢性缺血缺氧引起。有研究发现,有 70%的脑卒中患者于发病前5-10天内有频繁打 哈欠异常表现。
呛咳
嗜睡
中老年人一旦出现原因不明困倦、嗜睡现象, 一定要高度重视,很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先 兆。
NANJING BRAI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堵塞!
破裂出血!
缺血性脑卒中(占85%)
出血性脑卒中
脑卒中分类
缺血性脑卒中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脑栓塞
出血性脑卒中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出血
脑卒中病因
脑卒中高危因素
季节:冬春季节
酗酒:钦酒引起血压突然升高称白型高血压
性别:男性高于女性 地域:北方高于南方。东北华北西北发病率偏高 高血压:脉压差大于63~67mmHg 脉压每增高10rmnHg危险增加11%死亡增16%。
中老年人一旦出现原因不明困倦、嗜睡现象,一定 要高度重视,很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先兆。
神经精神症状
A 面神经麻痹
嘴歪眼斜 ,一侧眼袋
以下的面肌瘫痪。表 现为鼻唇沟变浅,口 角下垂,露齿。鼓颊 和吹哨时,口角歪向 健侧,流口水,说话 时更为明显。
B 精神状态改变
A
中老年人精神状态发 生变化,性格一反常 态,如变得沉默寡言, 或多语急躁,或出现 短暂智力衰退,均与 脑缺血有关。
眼底动脉、颈动脉(粥样斑块脱落造成脑栓塞占70%)。 脆性增加、高纤维蛋白尿血症者。
更年期
高粘,滞血症者。
健康知识之脑卒中知识点
三点,卒中患者再发的风险就小的多。
早预防、抢时间、防复发,这三个卒中防治的关键点听上 去简单,但并不容易做到。临床工作中患者用药不规范、治疗 依从性不高直接导致了现阶段卒中的防治现状并不理想,究其 根本,仍然是患者教育的缺失。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 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 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通常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即脑 梗死)和出血性脑卒中(即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两大类。脑卒中是危害我国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头号杀 手”,可导致肢体瘫痪、言语障碍、吞咽困难、认知障碍、 精神抑郁等症状, 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和死 亡率高及经济负担重的特点。为此,民间也有俗语为“一 人中风,全家发疯”。
2.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 病情严重、自主活动能力差的患者应前往专科医院,在
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而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 则可以居家康复训练。康复训练的内容除了包括日常行走、 散步、挥臂等身体活动外,还应包括语言训练,例如与家人、 邻居多交谈。
3.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包括戒烟、戒酒、改变过去高糖、高脂、高盐的饮食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6个人中就有一人 可能罹患卒中,每6秒钟就有一人死于卒中,每6秒钟 就有一人因为卒中而永久致残。
而在我国,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脑卒中,每16秒就 有一人死于脑卒中。
1.快速识别脑卒中 “中风120”是一种适用于国内的迅速识别脑卒中和即刻行动的策略: “1”看:一张脸不对称、嘴巴歪。当患者脸部两侧不对称或一侧嘴 角歪斜,就是异常。 “2”查:两只手臂是否发生单侧无力,不能抬。让患者闭眼,双臂 平举10秒,有一侧手臂无力往下掉,就是异常。 “0”听:说话口齿不清,不明白。问患者一个问题,吐字不清、说 不明白或无法说话,就是异常。 120:脑梗发作后,一定要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 如果通过这三步观察怀疑患者是中风,可立刻拨打急救电话120。
名词解释脑卒中
名词解释脑卒中
脑卒中是指脑血管疾病的一种,也称为中风,指大脑的供血血管出现阻塞或破裂,导致脑部神经细胞缺氧、死亡和功能障碍的一种急性疾病。
脑卒中是目前世界上致残和致死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常见于老年人,也有一些年轻人因为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遗传因素而患上。
脑卒中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脑梗死,指大脑中的一条或多条供血的动脉被阻塞,导致脑部缺氧而死亡。
另一种是脑出血,指大脑中的一条或多条供血的动脉破裂,导致脑部出血和神经细胞死亡。
病人的症状包括突然出现的头痛、眩晕、口齿不清、肢体无力、视力模糊等。
预防脑卒中的方法包括改善生活习惯,例如戒烟、限制饮酒、控制体重和避免高脂肪饮食。
此外,运动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也有助于预防脑卒中。
治疗脑卒中的方法包括血管扩张剂、抗凝剂和手术缩小动脉瘤等。
对于卒中发作后的患者,及时的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功能和避免残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卒中俗称“脑中风”,是一种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四高”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世界性问题。
据统计,我国脑卒中发病已经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每年新发病例超过200万,其中1/3成为永久性残废,而另外的1/3导致了死亡。
那么,脑卒中可以有效预防吗?它的危害因素有哪些?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糖尿病、肥胖、房颤等,但导致脑卒中最重要的、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
就我国而言,减少脑卒中发病率最清晰的路径就是控制高血压,这也是预防脑卒中最重要的可纠正危险因素。
国内外许多高血压临床试验也证实,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以显著降低脑卒中的发病危险,而早期、持续、有效地控制高血压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
那么,诊断高血压的标准是什么呢?诊断高血压须经过多次测量,至少有连续两次收缩压平均值在140毫米汞柱以上,或舒扩张压达到或超过90毫米汞柱,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目前我国人群中高血压患者近9000万,患病率为13.5%。
近10年来,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增加了25%,其中以临界高血压人群增加最为明显。
对于高血压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采用已经证明可以减少脑卒中危险的抗高血压药,积极治疗高血压。
治疗高血压的目标是将血压降至小于140/90毫米汞柱,如果能耐受,还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一步降低血压水平。
除控制血压水平外,还应积极控制脑卒中的其他危险因素,如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调节血脂异常患者的血脂水平,控制肥胖者的体重,对高危者进行抗血小板治疗以预防血栓形成等。
此外,患者还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减少盐的摄入量,适当增加水果、蔬菜、蛋白质等摄入,适当进行体力运动,减轻超重,保持乐观心情,调节紧张压力等,从而有效地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大连建国医院专家温馨提示:脑卒中的病因多样复杂,动脉粥样硬化是脑卒中的主要原因;高血压病是脑卒中最常见的病因;脑血管先天性异常是蛛网膜下隙出血和脑出血的常见原因;某些心脏病,如心内膜炎有可能产生附壁性血栓,心动过缓则可能引起脑供血不足;代谢病中的糖尿病与脑岌中的关系较密切。
此外,脑卒中的诱发因素主要有:情绪急剧变化,如生气、激动等;饮食不节;过度劳累;用力过猛;气候突变;大便干结;用脑过度;服药不当等目前,脑血管病在我国已成为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与生命的主要疾病,近年呈上升并有发病年龄提前的趋势。
据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发布的人群监测结果显示,无论城乡,我国脑血管病近年都已上升为全死因的第一、二位。
2004~2005年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结果,脑血管病已上升至我国城乡居民死因第一位。
全国每年新发脑卒中超过200万人,每年死于脑血管病150万人,得了脑卒中后存活下来的人数多达600~700万。
脑血管病也是所有单病种中致残率最高的疾病。
在存活的患者中,大约有3/4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
随着近年各种医疗和检查等费用的不断上涨,脑血管病给国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资料,2003年仅脑卒中直接医疗费用即高达374亿元。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脑血管病在我国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另据研究资料显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国民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由于人们缺乏预防脑血管病的科学知识,采用了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脑血管病的几种主要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患病率持续攀升。
此外,我国居民的人口老龄化进程很快,老龄人口迅速增加。
这些不利因素将使我国脑血管病的危害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还会加重。
因此,大力普及防治脑血管病的知识,进一步加大防控力度已成为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国内外大量研究已经证明,脑卒中是可以预防的,只要能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度增加体力活动,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戒烟等主要危险因素,即可收到明显的效果。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防治策略,今后我国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政策保证,对策合理针对我国脑血管病的现状,政府管理部门亟需制订合理的政策和策略,在脑血管病防治和研究方面给予持续稳定的政策支持以及必要的经费支持。
政策方面应出台有利于鼓励和稳定从事脑血管病防治和研究的人员,特别是长期在社区和基层从事预防工作的医务人员。
二、培训队伍培训防治队伍包括专业医师队伍和社区全科医师队伍两个层面。
使专业医师了解国内外“脑血管病治疗指南”要求的内容;社区医生也应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有能力承担起社区人群心脑血管病的防治工作。
既方便群众,又可分担减少大医院的压力。
三、强调一级预防一级预防是指发病前的预防,只有一级预防能减少人群发病率,也是最积极的防治策略。
脑血管病一旦发病,治愈困难,致残率很高。
所以,重视一级预防极其重要。
政府和各有关卫生行政部门应制定以社区人群为基础的脑血管病一级预防规划和策略,营造各种支持性环境,针对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积极开展干预活动。
四、狠抓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当前,人们对防治脑血管病的知识普遍缺乏。
有些人虽然了解一些保健知识,但对吸烟、酗酒、少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改起来相当难。
很多高血压患者不能坚持服药。
因此,需要政府制定积极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计划,并且要常抓不懈。
采用激励政策,鼓励更多的社会团体参加,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
当人们的知、信、行水平普遍提高时,预防脑卒中就会达到理想的效果。
五、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必要的经费投入是开展上述各项工作的基本保证。
近年来,国家在脑血管病预防和治疗方面虽然投入资金逐年增加,但相比本病的上升及其造成的危害而言仍显严重不足。
今后应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在脑血管病防治与研究方面给与强有力的支持,努力减少脑血管病的危害。
3.4 改变生活方式对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至关重要在干预治疗组中,我们对有或无高血压但有其他危险因子的患者的治疗均从改变生活方式开始,包括增加有氧运动,每天至少活动30 min,并学会找到放松精神紧张的方法,禁饱餐并减少饱和脂肪酸及盐的摄入,超重者减体重、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高度白酒15~20 ml/d以下),同时保持钾的摄入,平常要多吃水果、新鲜蔬菜、全谷类食物。
高盐摄入与左心室肥厚、脑卒中发生有关〔14〕,因此对饮食偏咸者我们提醒他们适当将口味变得清淡些,对有家族性高脂血症或总胆固醇≥5 mmol/L,对明显动脉硬化或颈部大动脉出现内膜增厚或出现斑块者以及慢性房颤者都常规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并接受阿司匹林75 mg/d的治疗,如有禁忌常改为双密达莫或氯吡格雷,对血流变指标异常者常采用活血化瘀治疗。
有人研究红细胞变形能力及红细胞体积大小与血压呈显著正相关,Smith等〔15〕研究发现,血黏稠度、血细胞容积都与血压呈相关性,我们对于血流变指标项目中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及红细胞形态增大者给予银杏叶提取物片、抗血小板、活血化瘀、降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环或多吃些紫菜等治疗.3.3 针对危险因子进行早期全方位综合性治疗高血压引发脑卒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构成脑卒中诸多危险因素中,它是引发脑卒中的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子。
本文干预治疗组210例中有128例(60.7%)、对照组中有68例(51%)患高血压病,占各种危险因素第一位,因此应高度重视对高血压病的积极治疗。
Macmahon等〔2,3〕研究发现脑卒中的危险性与高血压的水平密切相关,血压越高,患脑卒中的危险性就越大。
舒张压每升高2 mmHg,卒中的发生率就提高17%,相反每使收缩压降低10~12 mmHg,舒张压降低5~6 mmHg,脑卒中的发生率下降38%,这是因为高血压病人存在着与血栓形成有关的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内皮细胞激活、血小板、白细胞被激活、凝血因子升高、纤溶活性受损,而且他们之间还相互影响〔4〕。
Weinborger等〔5〕研究指出50岁后舒张压下降,收缩压、脉压和平均动脉压随年龄增大而上升。
如果不进行治疗则增高的收缩压可引起动脉僵硬。
收缩压与舒张压的高低被看作是诊断高血压及其疗效和对人体影响评价的主要指标,而脉压大小又被看作是中老年人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子〔6〕,平均动脉压的升高是引起卒中主要的危险因子〔7,8〕,我们对210例中的128例高血压患者在每周至少测量一次血压后全都详细地把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平均动脉压4种血压成分记录在案,根据其变化,随时调整用药收到满意的降压效果。
对血压≥140/90 mmHg者都给予降压治疗,根据血压水平、危险因素、疗效、顺应性及副作用给于具有长效降压作用的单一或联合用药,且尽量采取每日给药一次的长效降压制剂。
对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一般采用利尿剂+ACEI,对高血压合并心肌梗死者多用β阻滞剂和ACEI〔9〕,对老年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这一常见患者也选用β受体阻滞剂、ACEI及长效钙拮抗剂〔10〕,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者首选ACEI,它可使其发生心血管并发症危险性降低25%~30%〔11〕,但尽量不使用β受体阻滞剂,因为它可能对糖代谢有不良影响〔12〕。
对高血压伴轻中度肾功能不全者通常使用ACEI和钙拮抗剂,因为它除了降低血压外还可减轻肾小球的增生和纤维化从而起到保护肾脏作用〔13〕(二)气象因素与脑卒中发病率的关系本研究结果显示:气温、气压是气象中的两大重要因素,与脑卒中发病密切相关。
出血性脑卒中与月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月降水量呈负相关;与最高气压、最低气压呈正相关;与月极大风速没有关系。
提示脑卒中与气温、气压、月降水量有关,极大风速没有关系。
其作用机制认为:冬季冷空气刺激人体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加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同时在原有血管病的基础上诱发脑出血。
其次由于由于小动脉痉挛造成重要器官供血、供养不足,血管脆性增高,更加促发脑出血。
缺血性脑卒中与月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月降水量呈负相关;与最高气压、最低气压呈正相关;与月极大风速没有关系。
提示脑卒中与气温、气压、月降水量有关,极大风速没有关系。
其作用机制认为:当冷空气影响时,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外周血管收缩,血管阻力增加,血压升高,易导致脑血管痉挛,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而形成血栓,导致脑血管病的发生。
所以气温越低,气压越高,脑血管病的发病率越高;反之脑卒中的发病率降低。
说明气候变化首先影响的是气温气压,而气温气压是影响脑卒中的主要因素,所以气温气压的变化可以预测脑卒中的发病情况脑卒中发病与气温相关来源:搜狐网日期:2011-05-27有资料表明,脑卒中的发病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一年当中,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隆冬和平均气温在32℃以上的盛夏,均为该病的发病高峰期。
当气温在32℃以上,特别是相对湿度在70%~80%时,人体体温的调节主要靠汗液的蒸发来散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