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工程化组织移植治疗技术管理规范
组织工程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
组织工程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在现代医学领域,器官移植是治疗许多严重疾病的有效手段,但器官短缺一直是制约器官移植发展的关键问题。
组织工程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难题带来了新的希望。
组织工程是一门结合了生物学、工程学和医学的交叉学科,旨在通过构建具有生物活性的组织和器官替代物,来恢复、维持或改善受损组织和器官的功能。
组织工程的核心思想是利用细胞、生物材料和生物活性因子,在体外或体内构建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组织和器官。
其基本步骤包括细胞的获取和培养、生物材料的选择和制备、细胞与生物材料的复合以及组织和器官的构建和培养。
在器官移植中,细胞是构建组织和器官的基础。
通常可以从患者自身获取干细胞或分化成熟的细胞,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脂肪干细胞等。
这些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能力,可以在特定的条件下分化为所需的细胞类型,如心肌细胞、肝细胞等。
此外,也可以使用诱导多能干细胞(iPS 细胞),iPS 细胞是通过将已分化的体细胞重编程为具有类似于胚胎干细胞特性的细胞,其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但目前仍存在一些技术和伦理问题需要解决。
生物材料在组织工程中起着重要的支撑和引导作用。
常用的生物材料包括天然材料和合成材料。
天然材料如胶原蛋白、纤维蛋白、壳聚糖等,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但力学性能和可加工性往往较差。
合成材料如聚乳酸(PLA)、聚乙醇酸(PGA)、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等,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可加工性,但生物相容性相对较差。
为了克服单一材料的局限性,研究人员常常将不同的材料进行复合,以获得性能更优的生物材料。
细胞与生物材料的复合是组织工程中的关键步骤。
这需要将细胞均匀地分布在生物材料上,并保持细胞的活性和功能。
目前常用的方法包括静电纺丝、三维打印、生物组装等。
静电纺丝技术可以制备出具有纳米级纤维结构的支架,有利于细胞的黏附、增殖和分化。
三维打印技术则可以根据预设的模型精确地构建出具有复杂结构的支架,实现个性化定制。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为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促进我院医疗技术进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特制定本制度。
一、本制度所称医疗技术,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以诊断和治疗疾病为目的,对疾病作出判断和消除疾病、缓解病情、减轻痛苦、改善功能、延长生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而采取的诊断、治疗措施。
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应当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
开展医疗技术应当与医院功能任务相适应,具备符合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应设备、设施和质量控制体系,并遵守技术管理规范。
不得在临床应用卫生行政部门废除或禁止使用的医疗技术。
医院开展的临床检验项目必须是卫生部公布的准予开展的临床检验项目。
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各临床及医技科室。
三、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对医疗技术实行分类、分级管理。
第一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医院通过常规管理在临床应用中能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的医疗技术。
第二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者风险较高,需要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加以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
第三类医疗技术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加以严格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涉及重大伦理问题;高风险;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经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需要使用稀缺资源;卫生部规定的其他需要特殊管理的医疗技术。
第二类和第三类医疗技术目录以卫生行政部门公布为准(见附件)。
根据卫生部《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试行)》,结合医院实际,对我院开展的手术进行分级管理,分级目录另行公布。
四、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负责我院新技术的伦理审核以及第三类医疗新技术的准入工作。
医务科作为医院医疗技术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制定并监督落实医院医疗技术管理的相关制度;负责建立第一类医疗技术目录;负责对医院手术分级目录以及医师手术权限进行动态管理;负责组织审批新技术新项目,并对新技术新项目开展情况进行监管;负责对医院重点技术项目进行监管,为医院决策提供参考数据;负责制定医院高风险医疗技术目录,实施医师资质授权管理以及风险管理;负责第二类和第三类医疗技术项目审核申请和登记等。
组织工程技术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
组织工程技术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器官移植手术已经成为治疗多种疾病的重要方法,如肝脏移植、肾脏移植、心脏移植等。
然而,器官移植手术并不是一项简单的治疗方法,需要面对许多问题,如供体匮乏、排异反应等。
如何提高器官移植手术的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当前我们所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而组织工程技术的应用为我们解决了这些实际问题。
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在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组织学和细胞生物学等学科领域之间的相互作用,逐渐形成了组织工程学门类。
相比于传统的器官移植手术,组织工程技术更加贴合器官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能够大大提高器官移植手术的成功率。
首先,组织工程技术可以通过人工生产的移植物来避免供体匮乏的问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世界各地的器官移植需求不断增长。
然而,由于适宜供体的数量有限,对于很多患者来说,骨髓移植、肝脏移植、心脏移植等手术的等待期往往非常漫长,这给他们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身体痛苦。
因此,组织工程技术这种能够通过人工合成原料制造移植物的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医学界长期面临的供体匮乏的问题。
其次,组织工程技术可以有效降低排异反应的发生率。
器官移植手术的成功与否往往与患者的免疫系统有关。
由于供体和受体之间的结构和组成不同,受体的免疫系统常常会排斥供体的移植物,引起排异反应。
在传统的器官移植手术中,医生通常通过免疫抑制药物降低患者的免疫功能以及控制机体的免疫反应,然而,这会造成患者的免疫缺陷和免疫系统的混乱,甚至会引发其他疾病。
然而,借助组织工程技术,可以在合成移植物的制造过程中采用合适的材料和结构,以便让细胞生长在一个合理的环境中,避免了传统移植物的排异反应发生率。
最后,组织工程技术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传统器官移植手术后,患者需要长时间进行康复。
然而,安装移植物的位置和质量并不能完全复制原来的器官结构和功能,术后几乎所有患者都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如瘢痕、纤维化、血栓等等。
人体器官移植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制度内容
人体器官移植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制度内容(最新版5篇)篇1 目录1.引言2.人体器官移植的概念和发展历程3.人体器官移植的法律框架4.人体器官移植的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制度5.器官捐献和分配6.器官移植手术和术后管理7.器官移植的展望篇1正文1.引言人体器官移植是一项复杂的手术,它涉及到细微的手术技术和高度复杂的生物工程。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该领域迅速发展,并为数百万人的生命带来了希望。
然而,由于器官移植的复杂性和风险性,质量管理和控制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人体器官移植的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制度。
2.人体器官移植的概念和发展历程人体器官移植是指将健康的器官从一个人体内移植到另一个人体内的手术。
它主要包括肾脏移植、肝脏移植、心脏移植、肺脏移植等。
自 20 世纪 50 年代第一例肾脏移植手术以来,器官移植技术不断发展,成功率逐渐提高。
3.人体器官移植的法律框架在我国,人体器官移植是合法的,现行的《中国人体器官移植管理条例》是 2007 年版本的。
该条例规定,器官移植应当遵循自愿、无偿的原则,捐献者应当年满 18 周岁,且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此外,条例还明确了器官捐献和分配的具体办法。
4.人体器官移植的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制度为了保证器官移植的质量和安全,我国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制度。
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器官捐献和分配:捐献的器官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并经过严格的检测和评估。
器官的分配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保器官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2)器官移植手术和术后管理: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完善的手术方案和术后管理计划,确保患者顺利康复。
此外,医疗机构还应当对器官移植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进行长期跟踪观察,以便不断改进技术。
5.器官捐献和分配器官捐献是器官移植的基础,捐献者应当年满 18 周岁,且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在我国,器官捐献应当遵循自愿、无偿的原则。
捐献者的家属应当尊重捐献者的意愿,并在捐献协议上签字。
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审批及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审批及临床应用管理制度为促进我院持续发展,提高学科整体医疗技术水平,进一步规范新技术、新项目的申报和审批流程,完善新技术、新项目的临床应用质量控制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卫生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及《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请遵照执行。
一、新技术、新项目:在本院范围内首次应用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技术。
包括创新技术的临床应用;新诊疗技术、方法的引进;新仪器设备在临床的应用等。
主要包括:(一)临床上新的诊疗技术方法或手段(包括新诊疗设备的临床应用,使用新试剂的诊断项目);(二)常规诊疗技术核心内容的改进和完善;(三)常规诊疗技术的新应用;(四)其他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的新的侵入性的诊断和治疗等。
注意:新技术、新项目的申报仅适用于已具备开展条件的第一类医疗新技术,第二、三类医疗新技术的管理继续执行卫生部、卫生厅的相关管理规定。
二、我院对新技术、新项目的临床应用实行三级分类管理。
(一)第一类医疗技术项目:安全性、有效性确切,由我院审批后可以开展的技术。
(二)第二类医疗技术项目:安全性、有效性确切,但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者风险较高,按卫生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要求,必须报省卫生厅批准后才能开展的医疗技术项目。
(四川省卫生厅首批公布的二类技术目录详见附件1)(三)第三类医疗技术项目:安全性、有效性不确切,风险高,涉及重大伦理问题,或需要使用稀缺资源,按卫生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要求必须报卫生部审批后才能开展的医疗技术项目(详见附件2)。
三、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申报程序。
(一)科室应有计划的组织开展年度新技术、新业务的申报工作。
对当年拟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临床、医技科室,由新技术、新项目负责人在年初(相关时间由医务部另行通知)提交《四川省人民医院新技术、新项目准入申报表》(附件3),经科室“学科医疗技术管理小组”论证,由科主任签字同意后上报医务部。
第二、三类医疗技术
卫生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医政发(2009)18号)文件,将医疗技术分为三类,即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第一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医疗机构通过常规管理在临床应用中能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的技术。
第二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者风险较高,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以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
第三类医疗技术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加以严格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一)涉及重大伦理问题;(二)高风险;(三)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经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四)需要使用稀缺资源;(五)卫生部规定的其他需要特殊管理的医疗技术。
安徽省首批第二类医疗技术目录1、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肝叶切除术3、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先天性心脏病介入诊疗技术、心脏导管消融技术、起搏器植入技术、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4、主动脉各部位(升、弓、降)置换技术5、脑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6、四级妇科内镜手术7、人工耳蜗植入技术8、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9、角膜移植技术10、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诊疗技术11、人工关节(髋、膝关节)置换技术12、血液透析技术13、口腔种植诊疗技术14、输尿管镜技术15、临床基因扩增检验技术16、精确放疗技术17、本省首次开展(未纳入卫生部规定的第三类医疗技术目录)的医疗技术第三类医疗技术目录一、涉及重大伦理问题,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经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的医疗技术:克隆治疗技术、自体干细胞和免疫细胞治疗技术、基因治疗技术、中枢神经系统手术戒毒、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精神病技术、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技术、瘤苗治疗技术等。
二、涉及重大伦理问题,安全性、有效性确切的医疗技术:同种器官移植技术、变性手术等。
三、风险性高,安全性、有效性尚需验证或者安全性、有效性确切的医疗技术:利用粒子发生装置等大型仪器设备实施毁损式治疗技术,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肿瘤热疗治疗技术,肿瘤冷冻治疗技术,组织、细胞移植技术,人工心脏植入技术,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治疗技术等。
医疗机构诊疗科目现场审核标准和国家已发布的医疗技术管理规范目录2016-12-20
医疗机构诊疗科目现场审核标准(青岛市卫生计生委整理)说明:以上标准供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设置和执业登记时使用,若国家和省出台新政策,则以新政策为准。
国家已发布的医疗技术管理规范目录(青岛市卫生计生委整理)1、非血缘造血干细胞采集技术管理规范(卫医发〔2006〕253 号)2、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管理规范(卫医发〔2006〕253 号)3、变性手术技术管理规范(试行)(卫办医政发〔2009〕185 号)4、心室辅助装置应用技术管理规范(试行)(卫办医政发〔2009〕186 号)5、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管理规范(试行)(卫办医政发〔2009〕187 号)6、肿瘤深部热疗和全身热疗技术管理规范(试行)(卫办医政发〔2009〕188 号)7、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治疗技术管理规范(试行)(卫办医政发〔2009〕189 号)8、肿瘤消融治疗技术管理规范(试行)(卫办医政发〔2009〕190 号)9、口腔颌面部肿瘤颅颌联合根治技术管理规范(试行)(卫办医政发〔2009〕191 号)10、颅颌面畸形颅面外科矫治技术管理规范(试行)(卫办医政发〔2009〕192 号)11、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管理规范(试行)(卫办医政发〔2009〕193 号)12、颜面部同种异体器官移植技术管理规范(试行)(卫办医政发〔2009〕194 号)13、基因芯片诊断技术管理规范(试行)(卫办医政发〔2009〕195 号)14、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管理规范(试行)(卫办医政发〔2009〕196 号)15、人工智能辅助治疗技术管理规范(试行)(卫办医政发〔2009〕197 号)16、质子和重离子加速器放射治疗技术管理规范(试行)(卫办医政发〔2009〕198 号)17、组织工程化组织移植治疗技术管理规范(试行)(卫办医政发〔2009〕199 号)18、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卫医政发〔2010〕35 号)19、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2011 年版)(卫办医政发〔2011〕107 号)20、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实施心脏手术技术规范(2012年版)》(卫办医政发〔2012〕15 号)21、外周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卫办医政发〔2012〕88 号)22、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卫办医政发〔2012〕89 号)23、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管理规范(2012 版)(卫办医政发〔2012〕68 号)24、综合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卫办医政发〔2012〕87 号)25、人工膝关节置换技术管理规范(2012 版)(卫办医政发〔2012〕93 号)26、人工关节置换技术管理的补充通知(卫办医政函〔2012〕705 号)27、口腔种植技术管理规范(卫办医政发〔2013〕32 号)28、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暂行规定》和普通外科等10 个专业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4〕44 号)(1)鼻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2)儿科呼吸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3)儿科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4)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5)关节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6)呼吸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7)脊柱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8)泌尿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9)普通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10)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11)小儿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12)胸外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13)咽喉镜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及手术分级管理
第三类医疗技术 是指具有涉及重大伦理问题、高风险、安 全性、有效性尚需经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 需要使用稀缺资源等情形之一的,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加 以严格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
三、管理制度
三、管理制度
手术——分级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保 健所、门诊部(口腔科除外)、诊所(口腔科除 外)、卫生所(室)、医务室等其他医疗机构, 除为挽救患者生命而实施的急救性外科止血、小 伤口处置或其他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有明确规定的 项目外,原则上不得开展本办法规定的手术。
பைடு நூலகம்、管理制度
手术——分级
二级手术 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 政部门(第十二条);
四级手术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第十一条)。
四、管理权限
手术——《江苏省手术分级管理规范 (2010版)》
省卫生厅、省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可审核、认定 各级手术;县(市、区)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认 定二级及二级以下手术级别范围。(第六条)
五、权限的获得
四、管理权限
医疗技术——《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 办法》(分级管理)
第一类医疗技术 医疗机构(第十条);
第二类医疗技术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第九条);
第三类医疗技术 卫生计生委(第八条)。
四、管理权限
手术——《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 (试行)》
权限内手术 医疗机构(第十条、第六条)
四、管理权限
手术——《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 (试行)》(超权限)
手术
医疗技术2
医疗技术3
三、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手术——分类、分级管理
组织工程技术在组织再生和器官替换中的应用研究
组织工程技术在组织再生和器官替换中的应用研究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组织工程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组织工程技术是一种利用材料科学、细胞生物学和工程学等学科知识,通过组织工程材料和细胞培养,在体外制造人体组织和器官,并将其移植到患者体内实现组织再生和器官替换的技术。
本文将讨论组织工程技术在组织再生和器官替换中的应用研究的意义、进展和挑战。
一、组织工程技术在组织再生中的意义组织工程技术在组织再生中的应用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组织损伤和疾病,例如关节炎、心肌梗塞、皮肤瘢痕、肝细胞坏死等。
传统的治疗方法有其局限性,而组织工程技术可以提供更加个性化和精细化的治疗。
例如,组织工程技术在人体软骨组织再生中的应用已被广泛研究。
软骨组织是一种特殊的动态组织,在人的身体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然而,软骨组织的再生能力很差,因此,一旦损伤,很难恢复原来的功能。
利用组织工程技术,可以培养出类似于人体软骨组织的生物材料,并将其移植到受损组织处,以达到维持和恢复软骨组织的功能。
此外,组织工程技术还可以提供新的思路来治疗癌症。
当前,传统的癌症治疗主要依靠化疗、放疗等手段,这些方法虽然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但也会破坏正常组织细胞,导致治疗后的患者出现副作用。
利用组织工程技术,可以打造出人造器官模型,然后在上面进行新药和化疗方法的实验,以验证其疗效和副作用。
二、组织工程技术在器官替换中的应用组织工程技术在器官替换中的应用,可以为器官损伤或衰竭的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方法,甚至改变其生活质量。
例如,肺移植、肝移植、肾移植等器官替换手术已被广泛应用,但由于受到移植器官数量、供体来源、免疫拒绝等限制,依然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利用组织工程技术,可以制造出与患者原来器官相似的人工器官,通过移植来恢复其生命功能。
例如,组织工程技术在肝脏移植中的应用已取得了重大进展。
当前,肝脏移植仍面临着供体的短缺、术后并发症等挑战。
利用组织工程技术,可以通过制造肝脏组织工程板块或肝脏细胞,进行人工模拟和移植,以延长患者的生命和提高生活质量。
移植科管理制度
移植科管理制度一、总则移植科是医院重要的临床科室之一,主要负责器官及组织移植手术的实施和管理工作。
为了规范移植科的管理工作,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管理机构1. 移植科设立科室主任、副主任、护士长等管理岗位,负责科室的日常管理工作;2. 移植科还设立器官捐献协调员、手术室护士长、病房护士长等岗位,分别负责器官捐献、手术室和病房的管理工作;3. 所有管理岗位均需具备相关的岗位资质,并定期接受进修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
三、岗位职责1. 科室主任、副主任(1)负责科室的总体管理工作,包括人员安排、工作分配等;(2)负责科室的预算制定和执行,确保科室的经济运转;(3)负责科室的医疗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工作;(4)负责科室的外事联络和协调工作,维护科室的形象和声誉。
2. 护士长(1)负责病区护士的管理和培训工作,确保医护人员的队伍稳定和素质提高;(2)协助科室主任处理突发事件和纠纷,维护科室的正常秩序;(3)负责科室的物资采购和储备工作,确保病区的正常运转。
3. 器官捐献协调员(1)负责与器官捐献相关的工作,包括器官捐赠的宣传、咨询、协调等;(2)协助手术室和病房护士长做好手术前后的器械准备和病人护理工作。
4. 手术室护士长(1)负责手术室的护理工作,包括手术器械的准备、病人的护理等;(2)协助医生做好手术前的病人准备工作,并做好手术后的护理和观察工作。
5. 病房护士长(1)负责病房的护理工作,包括病人的日常护理、医嘱执行等;(2)协助医生做好病人的诊疗工作,确保病人的安全和舒适。
四、制度规范1. 科室管理(1)科室主任、副主任定期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开展科室会议,传达有关医院和科室的工作要求和政策,及时协调解决科室内部的纠纷和矛盾;(2)科室主任、副主任负责医护人员的考核、奖惩和培训工作,确保医护人员的队伍稳定和素质提高。
2. 突发事件处理(1)科室主任、副主任负责科室内部和外部突发事件的处理,包括病人的意外事件、医疗纠纷等;(2)科室主任、副主任必须立即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应急处理,做好事件报告和相关记录,确保医院领导和相关部门能及时了解事件的情况。
浙江省卫生厅关于转发卫生部办公厅印发变性手术技术管理规范(试行)等十四个第三类医疗技术管理规范的通知
浙江省卫生厅关于转发卫生部办公厅印发变性手术技术管理规范(试行)等十四个第三类医疗技术管理规范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卫生厅•【公布日期】2009.12.11•【字号】浙卫发[2009]277号•【施行日期】2009.12.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管理正文浙江省卫生厅关于转发卫生部办公厅印发变性手术技术管理规范(试行)等十四个第三类医疗技术管理规范的通知(浙卫发〔2009〕277号)各市、县(市、区)卫生局,省级医疗单位,浙江省医学会:现将卫生部办公厅印发的《变性手术技术管理规范(试行)》等十四个第三类医疗技术管理规范(卫办医政发〔2009〕185号、186号、187号、188号、189号、190号、191号、192号、193号、194号、195号、197号、198号、199号,以下简称《规范》)转发给你们,并提出如下意见,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肿瘤深部热疗和全身热疗技术、肿瘤消融治疗技术、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治疗技术、组织工程化组织移植治疗技术等五个技术属于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定的第三类医疗技术,请省医学会按照《规范》要求,组织对医疗机构以上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进行评价。
变性手术技术、心室辅助装置应用技术、口腔颌面部肿瘤颅颌联合根治技术、颅颌面畸形颅面外科矫治技术、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颜面部同种异体器官移植技术、基因芯片诊断技术、人工智能辅助治疗技术、质子和重离子加速器放射治疗技术等九个技术属于由卫生部审定的第三类医疗技术,请各个医疗机构按照《卫生部医政司关于转发卫生部第三类医疗技术审核机构有关文件的通知》(卫医政疗便函〔2009〕124号)要求,及时选择一家第三类医疗技术审核机构提出申请。
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通过能力评价的医疗机构准予相关诊疗科目登记,在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备注栏注明相应专业诊疗科目及其项下准予登记的医疗技术项目;要及时将准予医疗技术诊疗科目登记的医疗机构向社会公告。
组织工程学:第六章 组织工程化组织和器官的构建
(2)组织工程化软骨组织的种子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 软骨组织在种子细胞的选择上,由于自体软骨细胞供 体来源不足,异体软骨细胞免疫排斥问题,同样开始 重视干细胞成软骨的定向诱导分化。骨髓源性干细胞 在多种条件下(如转化生长因子β和三维培养环境)均 能表现出软骨形成的潜能,在体外培养环境下,无论 何种培养方法或何种支架,转化生长因子β总能诱导 干细胞生成软骨。
未来发展方向
不过,尽管组织工程皮肤还存在种种不足,但毋庸置 疑,它代表了今后皮肤缺损治疗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未来组织工程皮肤的发展方向应当是:在解决了种子 细胞体内的增殖和转归等相关理论问题的基础上,建 立与正常人体皮肤结构和功能相近的组织工程皮肤。 这种皮肤不仅能够有效封闭皮肤创面缺损,加速创面 愈合,还具有正常皮肤的附属器官,具有正常的色泽, 能分泌汗液和生长毛发,而且可以促进皮肤移植后的 快速血管化,提高移植成功率等。
1997年经FDA批准上市的Apligraf(图6-1)是目前最成熟的既含 有表皮层又含有真皮层的组织工程复合皮肤,其细胞成分均来源 于新生儿包皮,由Bell于1981年在体外构建成功。通过将新生儿 包皮成纤维细胞接种到牛胶原凝胶中形成真皮替代物层,表皮层 部分由角质细胞接种到真皮替代物上形成,并放置于气-液界面 以促进角质细胞分化形成角质层。因此,Apligraf是具有含真皮 层和表皮层的复合皮肤替代物。与单层的真皮替代物相比, Apligraf表皮层的角质层为创面提供了天然屏障,并具有防止机 械损伤、感染和创面干燥等作用。通过分泌各种生长因子和细胞 外基质成分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而且不用定制,可随时取用, 目前获准用于治疗静脉疾病和糖尿病引起的脚部和腿部皮肤溃疡 的移植修复。
2.生物可降解的合成高分子材料:主要 有聚乳酸网和不可降解的尼龙网等。利 用脱细胞基质、胶原蛋白基质网架、胶 原凝胶支架材料构建的人工真皮具有较 好的组织结构,是一种较理想的皮肤替 代物,可作为移植物进行深入研究。
临床诊疗规范汇编
目录一、诊疗规范 (2)病历书写基本规范 (3)关于在医疗机构推行表格式护理文书的通知…也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27)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试行) (38)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试行) (50)人工智能辅助治疗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58)基因芯片诊断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61)颜面部同种异体器官移植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64)颅颌面畸形颅面外科矫治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71)口腔颌面部肿瘤颅颌联合根治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74)肿瘤消融治疗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77)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治疗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79)肿瘤深部热疗和全身热疗技术管理规范(试行)...83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85)心室辅助装置应用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88)质子和重离子加速器放射治疗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92)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95)组织工程化组织移植治疗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100)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 (104)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 (112)加强克林霉素注射剂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 (129)二、临床路径和诊疗指南 (132)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 (133)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等8个病种临床路径 (139)耳鼻咽喉科4个病种临床路径 (188)皮肤性病科5个病种临床路径 (207)心血管系统6个病种临床路径 (227)肾脏内科专业4个临床路径 (276)血液内科2个病种临床路径 (295)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RR年版) (313)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RR年版) (321)一、诊疗规范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卫医政发[20RR]11号二年一月二十二日第一章基本要求第一条病历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影像、切片等资料的总和,包括门(急)诊病历和住院病历。
第二条病历书写是指医务人员通过问诊、查体、辅助检查、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活动获得有关资料,并进行归纳、分析、整理形成医疗活动记录的行为。
组织工程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
组织工程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器官移植成为了一种越来越常见的治疗方法。
然而,即使成功移植器官,也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排异反应、移植物结构和功能复杂等等。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组织工程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重点探讨组织工程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
一、什么是组织工程组织工程是一种将细胞、生物材料和分子信号转化为组织和器官的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在支架材料上使用细胞和生物学分子来构建替代性组织或器官。
二、组织工程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2.1 人工血管血管移植是手术中的常用治疗方法,但是传统血管移植由于往往受到排异反应的干扰而失败。
组织工程提供了一种更好的选择,即利用生物材料和干细胞种子细胞来制造血管。
这种方法可以消除排斥反应,并使稳定手术后的生长因子促进血管的生长和修复。
2.2 人工心脏瓣膜心脏瓣膜的缺陷可以直接导致心脏病的发生,而人工瓣膜的移植成为了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法。
然而,现有的人工瓣膜容易因机械性压力、异物反应等问题而失效。
使用组织工程技术,制造的瓣膜可与天然瓣膜相比拟,具有更高的生物相容性和成活能力。
2.3 细胞移植细胞移植也是组织工程技术广泛应用的领域之一。
细胞移植的主要目的是将颗粒细胞移植到受体体内,以促进受体的再生和修复。
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肝、胰腺和肾脏等器官的再生。
三、组织工程技术的未来发展组织工程技术已经在器官移植中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但仍有很多工作需要做。
在未来的研究中,人们需要深入研究组织和器官的解剖和生理学,以完全了解组织工程器官的复杂性。
此外,人们还需要开发更多的新型材料来制造越来越可靠的良好支架和种子细胞,并研究更加精确和生物学的酶呈现技术。
(合计:838 词)。
组织工程化组织移植治疗技术管理规范
组织工程化组织移植治疗技术管理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规范组织工程化组织移植治疗技术的应用,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特制定本管理规范。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所有涉及组织工程化组织移植治疗技术的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
第三条基本原则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保障患者权益,尊重患者意愿。
确保治疗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控性。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组织机构成立专门的组织工程化组织移植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
设立技术实施、质量控制、伦理审查等专业小组。
第五条职责划分管理委员会:负责技术管理规范的制定和监督执行。
技术实施小组:负责具体治疗技术的实施。
质量控制小组:负责治疗过程的质量监控和风险管理。
伦理审查小组:负责治疗方案的伦理审查和患者权益保护。
第三章技术管理第六条技术准入对拟采用的组织工程化组织移植治疗技术进行严格评估。
确保技术成熟度、安全性和有效性满足临床应用要求。
第七条技术培训对从业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和能力评估。
定期组织技术更新和进阶培训。
第八条技术实施制定详细的技术实施方案和操作规程。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技术实施。
第九条技术监督对技术实施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记录。
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确保治疗安全。
第四章质量控制第十条质量标准制定组织工程化组织移植治疗的质量控制标准。
定期对质量标准进行评估和更新。
第十一条质量监控实施全过程质量监控,包括术前、术中和术后。
对关键质量控制点进行重点监控。
第十二条质量改进定期对治疗质量进行评估和分析。
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质量改进。
第五章风险管理第十三条风险评估对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
制定相应的风险预防和应对措施。
第十四条风险预防通过技术培训和操作规程的严格执行,降低操作风险。
通过质量控制,降低治疗风险。
第十五条风险应对建立风险应对机制,包括应急预案和事故处理流程。
对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及时处理和总结。
第六章伦理与法律第十六条伦理审查所有治疗方案必须经过伦理审查小组的审查。
诊疗相关规范制度汇编模板
诊疗相关规范制度汇编模板一、前言为了规范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权益,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汇编。
本汇编主要包括诊疗规范、管理制度、操作流程等内容,旨在为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提供明确的诊疗依据。
二、诊疗规范1. 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病历应当客观、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患者病情、诊疗过程和结果。
医务人员应当按规定认真书写病历,字迹清晰,表述准确,不得伪造、篡改、隐瞒。
2.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明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范围、条件、程序、风险评估与控制等内容。
3. 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手术部(室)应当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确保手术安全。
4. 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器械临床使用管理制度,加强医疗器械的采购、验收、使用、维护和监督管理。
5. 人工智能辅助治疗技术管理规范: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人工智能辅助治疗技术管理制度,确保技术应用的安全、有效。
6. 基因芯片诊断技术管理规范: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基因芯片诊断技术管理制度,确保技术应用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7. 颜面部同种异体器官移植技术管理规范: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颜面部同种异体器官移植技术管理制度,确保患者利益和安全。
8. 颅颌面畸形颅面外科矫治技术管理规范: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颅颌面畸形颅面外科矫治技术管理制度,提高诊疗水平。
9. 口腔颌面部肿瘤颅颌联合根治技术管理规范: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口腔颌面部肿瘤颅颌联合根治技术管理制度,保障患者安全。
10. 肿瘤消融治疗技术管理规范: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肿瘤消融治疗技术管理制度,确保技术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1. 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治疗技术管理规范: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治疗技术管理制度,保障患者权益。
12. 肿瘤深部热疗和全身热疗技术管理规范: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肿瘤深部热疗和全身热疗技术管理制度,确保技术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组织工程学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
组织工程学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组织工程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正在逐渐改变着人们对器官移植的认知和实践。
组织工程学的核心理念是通过生物材料和细胞工程技术,重建或修复受损的组织和器官,以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探讨组织工程学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从细胞选择、生物材料、体外培养和移植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细胞选择是组织工程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器官移植中,选择合适的细胞种类对于成功的移植至关重要。
干细胞是组织工程学中常用的细胞来源之一,其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为多种细胞类型的能力,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器官移植。
此外,成体细胞的重编程技术也为器官移植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通过将成体细胞重新编程成诱导多能干细胞,可以获得与患者体细胞相匹配的细胞,减少移植后的排斥反应。
其次,生物材料在组织工程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生物材料可以提供支撑和导向细胞生长的结构框架,以促进组织的再生和修复。
在器官移植中,生物材料可以用于构建人工器官的骨架,为细胞提供生长和分化的环境。
常用的生物材料包括天然材料和合成材料。
天然材料如胶原蛋白和壳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可以在体内逐渐被代谢和吸收。
合成材料如聚乳酸和聚己内酯则具有可调控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计和改良。
第三,体外培养是组织工程学中必不可少的步骤。
在器官移植前,细胞通常需要在体外进行培养和扩增,以获得足够数量的细胞用于移植。
体外培养的关键是提供适当的培养条件和生长因子,以促进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此外,培养细胞的支架材料也需要具备良好的细胞附着性和生长环境,以保证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功能表达。
体外培养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移植器官的质量和功能。
最后,移植方法是组织工程学在器官移植中的关键环节。
常见的移植方法包括自体移植、同种异体移植和异种移植。
自体移植是指将患者自身的细胞或组织移植回患者体内,避免了免疫排斥反应,但需要进行细胞或组织的扩增和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工程化组织移植治疗技术管理规范(试行)为规范组织工程化组织移植治疗技术审核和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为技术审核机构对医疗机构申请临床应用组织工程化组织移植治疗技术进行技术审核的依据,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组织工程化组织移植治疗技术的最低要求。
本规范所称组织工程化组织移植治疗技术是指通过移植经组织工程技术制备的、含有自体活性细胞的组织,来修复、改善或重建患者的组织或器官的结构和(或)功能的治疗技术。
组织工程化组织不包括直接移植(如自体植骨、植皮术等)或为后续移植而保存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移植物,也不包括用于其他目的的体细胞治疗。
组织工程化组织移植目前仅适用于结构性组织(如骨、软骨、皮肤等组织)的临床应用。
以代谢性功能为主的复杂组织如肝、肾、脑等器官的临床应用暂不允许开展。
一、医疗机构和制备环境的基本要求(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1.医疗机构开展组织工程化组织移植治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2.三级甲等医院,具备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骨科、整形外科、烧伤科、神经外科、眼科、口腔科等有组织工程化组织移植治疗需求的诊疗科目,并具备医学检验科、放射影像科、病理科等其他辅助科室及开展组织工程化组织移植后的随访和检查条件。
3.医院设有管理规范、运作正常的由医学、法学、伦理学等方面专家组成的组织工程化组织移植治疗技术临床应用伦理委员会。
(二)制备环境基本要求。
1.具备经省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出具的洁净度检测报告,符合无菌医疗器具生产管理规范(YY0033-2000)的GMP人体细胞生产洁净室。
2.GMP人体细胞生产洁净室。
(1)整体环境不低于洁净度10000级,细胞培养与组织构建区应达到洁净度100级。
(2)洁净室布局合理,与细胞制备与组织构建等工艺相适应,人流物流分开并固定走向。
(3)具备开展组织和细胞的采集、分离、培养、鉴定、处理和保存的仪器设备,具备能够充分防止交叉污染的制度和措施。
(4)具备细胞操作每一过程的标准操作规程(SOPs),确定关键步骤、质控标准和检测指标,具备完善的检测分析设备和仪器,并具备规范、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
(三)有至少2名具备组织工程化组织移植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本院在职医师,有经过组织工程化组织移植治疗技术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并考核合格的、与开展的组织工程化组织移植治疗技术相适应的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二、人员基本要求(一)组织工程化组织移植治疗医师。
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开展本技术应用相关专业。
2.具有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具有组织工程化组织移植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本院在职医师。
(二)其他相关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1.组织工程实验室至少具备1名从事组织工程研究并有相当组织工程研究基础的、副研究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总体负责人。
2.从事细胞制备工艺的操作人员应具有相关专业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经专业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具有细胞生物学、组织工程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
3.从事质量检验的工作人员应具有相关专业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并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
三、技术管理基本要求(一)建立组织工程化组织临床应用的质量标准体系,建立对种子细胞、支架材料、活性因子、生长环境等影响组织工程化组织临床应用重要因素的检测方法和评价标准。
1.建立组织工程化组织用人源细胞质量控制标准。
本技术管理规范的质量控制体系仅适用于组织工程化组织所用的自体来源细胞。
异基因细胞(包括异体细胞和异种细胞)暂不允许临床应用。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人体细胞治疗研究和制剂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和《生产用细胞基质研究的一般原则》,建立人源细胞质量控制标准。
基本要求包括:规定人源细胞来源的供体资质要求;建立细胞的操作规范;为保证组织工程化组织的溯源性和稳定性,应建立细胞制备及检定的检测制度。
检测内容主要包括细胞的采集、分离和检定,细胞培养基的使用与检定,细胞的纯度、存活率和均一性,细胞的生物学效应,外源因子和病原微生物(如内毒素、细菌、真菌与支原体)的检测等。
2.建立组织工程化组织用支架材料质量控制标准。
应用于组织工程化组织构建的支架材料,应具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检测机构的检测报告,检测内容主要包括材料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生物安全性检测。
3.建立组织工程化组织质量控制标准。
参照我国医药行业标准《组织工程医疗产品》(YY/T0606-2007),在细胞接种、复合物培养及最后处理时对复合细胞的组织工程化组织进行质量控制,建立规范的质量控制标准及相应执行程序,保证组织工程技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治疗方案、患者意愿及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综合判断治疗措施,因病施治,合理治疗,严格掌握组织工程化组织移植治疗技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三)对患者实施组织工程化组织移植治疗,应由具有副研究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组织工程实验室技术人员和组织工程化组织移植治疗医师共同决定,并制订合理的治疗和管理方案,包括失败和并发症处理预案。
(四)实施组织工程化组织移植治疗前,应当向患者和其家属告知手术目的、可选择的手术方案、手术风险、术后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等,必须签署知情同意书。
(五)医疗机构应建立完整的临床数据库及严格的术后随访制度。
(六)医疗机构和医师按照规定定期接受组织工程化组织移植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审核。
审核内容包括病例选择、治疗有效率、严重并发症、死亡病例、医疗事故发生情况、术后病人管理、病人生存质量、随访情况和病历质量等。
(七)其他管理要求。
1.使用经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批的医用物品和耗材,建立登记制度,保证来源可追溯。
对于不同来源的组织或细胞,在分离、培养时凡有一次性器具产品可以使用的,必须使用一次性器具,且不得重复使用。
2.严格执行国家物价、财务政策,按照规定收费。
卫生部关于印发《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管理规范》和《非血缘造血干细胞采集技术管理规范》的通知卫医发〔2006〕25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经多年临床实践证明,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白血病等疾病的有效手段。
为了规范和加强造血干细胞移植和采集技术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疗效,我部组织制定了《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管理规范》和《非血缘造血干细胞采集技术管理规范》。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按照《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暂行规定》和《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管理规范》、《非血缘造血干细胞采集技术管理规范》等有关规定,组织对医疗机构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采集技术临床应用能力评价。
通过能力评价的医疗机构,由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办理造血干细胞移植、采集相应专业诊疗科目登记。
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将准予造血干细胞移植、采集项目登记的医疗机构名单报送我部,同时抄送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
取得造血干细胞移植、采集项目登记的医疗机构方可开展造血干细胞移植、采集,并由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提供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检索。
二○○六年七月七日非血缘造血干细胞采集技术管理规范为规范非血缘造血干细胞采集技术的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非血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以下简称造血干细胞)的采集。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采集造血干细胞的医疗机构应当保证造血干细胞来源合法。
(一)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血液内科专业诊疗科目。
(二)三级甲等医院或者血液专科医院。
(三)采集条件1、采集室:有20m2以上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工作区;有相应的造血干细胞采集设备,采集床/椅等。
2、有动员剂注射室。
3、能为捐献者提供常规体检服务。
4、应急处理区:有相应的抢救设备,能够进行急症处理。
5、有资料保存与传输设备。
6、临床实验室有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能够进行有核细胞计数。
有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措施,相关检验项目参加卫生部指定的室间质量评价机构的室间质量评价并合格。
(四)有2名以上符合造血干细胞采集技术人员要求的执业医师,并有满足工作需要的其他相关专业技术人员。
二、人员基本要求(一)医师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内科。
2、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3、有3年以上血液内科工作经验和造血干细胞采集经验。
负责造血干细胞采集工作的医师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有5年以上血液内科工作经验和造血干细胞采集经验。
(二)其他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能够胜任造血干细胞采集相关工作,能熟练掌握血细胞分离机的操作、相关仪器设备使用和电脑操作。
三、技术基本要求(一)严格遵守相关技术操作规范和诊疗指南。
(二)采集部位:浅静脉,必要时深静脉。
(三)外周血动员剂用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5μg/kg/日,4—6天。
(四)采集方式:细胞分离机采集。
(五)采集量:造血干细胞悬液50—200ml/人/次,采集次数不超过2次,每次循环处理血量不多于15000ml。
当CD34+达到2×106/kg或有核细胞数达到5×108/kg时,不再采集。
(六)采集过程应当在符合造血干细胞采集技术人员要求的执业医师指导下完成。
四、其他管理要求(一)造血干细胞来源合法,建立捐献者来源登记制度,保证造血干细胞来源可追溯。
不得通过造血干细胞采集谋取不正当利益,不得泄漏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
(二)采集造血干细胞前履行告知程序,由捐献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三)造血干细胞采集不应当因捐献造血干细胞而损害捐赠者相应的正常生理功能。
(四)采集造血干细胞前对捐赠者进行必要的检查,防止患者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感染其它疾病。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患者、肝炎病毒携带者、梅毒患者等患有经血液传播疾病者和恶性肿瘤、遗传性血液疾病患者等的造血干细胞不得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
(五)有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
(六)建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随访制度。
在完成每例次造血干细胞采集后按照有关规定将采集相关信息报送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
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管理规范为规范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非血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以下简称造血干细胞)移植。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开展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医疗机构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有合法造血干细胞来源。
(一)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血液内科专业诊疗科目。
(二)三级甲等医院或者血液专科医院。
(三)血液内科专业具备下列条件1、近3年内独立开展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15例以上。
2、有4张床位以上的百级层流病房,配备病人呼叫系统、心电监护仪、电动吸引器、供氧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