苓桂术甘汤组方治疗八十岁老人脑瘤实例(祈福元元天下无瘤)
苓桂术甘汤加减
苓桂术甘汤加减
苓桂术甘汤的加减运用
2019-04-02 10:33:34作者:孙鑫
【加减运用】
1. 脾虚者,加人参。
2. 痰多者,加陈皮、半夏。
3. 短气不得平卧者,加干姜、细辛、五味子。
4. 眩晕甚者,加泽泻。
5. 惊悸者,加龙骨、牡蛎。
【类方】
1. 真武汤:同为温化痰饮,治疗水肿、小便不利之方。
不同者,真武汤证属肾阳虚水邪泛滥,临床可见肢冷畏寒,心下悸,身瞤动;苓桂术甘汤证为脾阳虚水停心下,表现有心下逆满,恶心呕吐,起则头眩,胸胁支满。
2. 苓桂味甘汤:同可治水饮上冲。
不同者,苓桂味甘汤证冲逆较急,症见气从少腹上冲胸咽,面热如醉,甚者上至巅顶。
方中桂枝增一两,并加五味子收敛,可知冲逆之甚之急。
3.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为治寒湿附腰,症见身重,腰及腰以下冷痛之方,二方三药相同,仅桂枝干姜之异,旨在燠土胜湿也。
4. 茯苓甘草汤(茯苓桂枝各二两,炙甘草一两,生姜三两)同可治胃内停水之厥、心下悸、心下胀满、呕吐清水。
然从药量可知,其阳虚、水饮程度皆较之为轻。
看了以上内容,相信您也对苓桂术甘汤的相关功效也有所了解了吧,三顶养生网温馨提示您:苓桂术甘汤对于孕妇是可用的,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肿瘤及保护肝脏,有纯中药成分,强力袪湿的功效。
苓桂术甘汤临床(咳喘、眩晕、水肿、鼻渊)
苓桂术甘汤临床(咳喘、眩晕、水肿、鼻渊)咳喘患者,男,70岁。
有高血压病病史5年,最高时血压为170/110m m H g,近1个星期来出现咳喘,夜间尤甚,剧则不能人眠。
3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颜面水肿,日轻夜重,小便短少,大便调。
舌淡胖,苔水滑,脉濡。
此为水寒射肺之证,治宜温阳化饮、利肺止咳,遂给予苓桂术甘汤加减:茯苓15g,桂枝10g,白术15g,甘草5g,麻黄8g,杏仁10g。
日1剂,水煎服。
服5剂小便得通,咳喘得减,原方再进5剂,咳喘消失,至今未再发。
按:水寒射肺,肺气不利,三焦失畅,故出现咳喘、水肿、小便不利等证。
苓桂术甘汤有温阳健脾、利水降冲之效。
杏仁配麻黄以疏利肺气,止咳平喘。
麻黄白术相配为用则发汗而不致过汗,利水而能行表里之湿。
全方综合运用而起温阳化饮、利肺止咳之效。
眩晕患者,男,24岁。
2天前突发眩晕,天旋地转,视物模糊,剧时可出现恶心、呕吐。
诊见其面色苍白。
头晕难耐,视物旋转模糊,二便调,舌淡苔白滑,脉弦。
证属中焦水泛、清阳不升,治宜温阳化饮、利水止眩,遂用苓桂术甘汤加减:茯苓20g,桂枝15g,白术20g,甘草5g,泽泻15g,日1剂。
5剂后眩晕即停,随访1年多,未复发。
按:中阳不足,脾失健运,失其运化,水湿内停,聚湿成饮,清阳不升而作眩晕。
《金匮要略》日:“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 痰饮所成,阳气不运为其根本。
苓桂术甘汤方中茯苓渗湿,为治疗痰饮之要药;桂枝辛温通阳、振奋阳气以化水;白术健脾燥湿;甘草益气和中;加用泽泻以利水,而收温阳化饮、利水止眩之效。
水肿患者,男,70岁,2007年10月就诊。
自诉多年来双下肢踝关节部位水肿,按之凹陷,秋季更甚。
有7年高血压病史,最高为180/110m m H g。
面色无华,眠差多梦,腰酸尿频,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此为脾肾阳虚、水邪外泛。
治宜温阳化饮,健脾利水。
遂予真武汤和苓桂术甘汤加减:炮附子15g( 先煎) ,白术15g,茯苓15g,桂枝10g,甘草5g,白芍10g,生姜10g,牛膝15g,益母草10g,杜仲15g,日1剂。
苓桂术甘汤加减治验
苓桂术甘汤加减治验发表时间:2011-02-22T14:05:18.48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35期供稿作者:李彩廷[导读] 治疗一年后复查,心电图改变同前,心前区疼痛未复发,治疗后3年随访无症状复发。
李彩廷(内蒙古林西县中蒙医院 025250)【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35-0410-02 【摘要】苓桂术甘汤为医圣仲景方,主要治疗痰饮诸证。
以方义为桂枝温通阳气,助膀胱气化;白术健脾,脾健则能治水;茯苓渗湿利水;甘草助脾气转输,以交上下;合之可使心阳振、土气旺、转输利、水气行。
在临床上可随症加减,应用甚广,笔者结合临床多年治验,举例如下:【关键词】苓桂术甘汤眩晕胸痹乳癖心悸美尼尔氏综合症链霉素中毒性眩晕冠心病传导阻滞心动过缓乳腺小叶增生症房颤一、眩晕(美尼尔氏综合症)1.张××,男,41岁,中学教师。
1999年7月12日初诊。
头晕,走路不稳,心烦已一年多。
检查发现手抖,项强,头不能转动,闭目并足不能站立,走路时不能向正前方挺进,左斜后再向右斜摇摆前进。
舌苔白黄,脈左关滑寸尺沉细,右寸关尺滑。
印象:眩晕。
辩证:痰湿中阻,清阳不升而致眩晕。
处方:茯苓18克桂枝18克白术18克炙甘草12克栀子9克淡豆豉9克地龙24克蜈蚣2条共服21剂,头活动自如,手抖止,唯在情绪紧张时还出现头晕、大便仍干、苔白、脈左关滑、右尺滑。
照上方加减,续服12剂,诸症消失,临床治愈,追访之无复发。
2.曹××,男,52岁,工人。
2002年8月30日初诊。
于半年前因外伤感染,注射青链霉素后出现重度眩晕、耳鸣、听力减退、有时恶心、呕吐,看见马路上的人和物好像跳动,与电视机信号不好时的跳动相似。
步履蹒跚,左右乱撞,夜间不能外出行走,踏地发软。
睁眼并足亦不能站立,必须两足相距一尺多远方能站立片刻,苔白腻,脈左关滑过尺沉细,又寸关尺滑。
苓桂术甘汤
苓桂术甘汤《伤寒论》方:茯苓四两,桂枝三两,白术二两,甘草二两《金匮要略》方:茯苓三两,桂枝三两,白术三两,甘草二两此二方按唐容川《伤寒论浅注补正》和《金匮要略浅注补正》中的用量。
后世医家对此二方往往合而注之,临床中也多按一方通用。
作者认为两方不同。
《伤寒论》方脉象为左右寸关尺沉紧,《金匮要略》方脉象为左关滑、寸尺沉细,右寸关尺滑。
唐容川说《伤寒论》方的病机:“盖心下逆满,是停水不化,气上冲心,是水气上泛。
”而《金匮要略》方的病机是,“有饮者短气,诚以水化则为气。
水不化则气不生,故呼出之气短也,水停则气闭,水不化则气不降也。
”《伤寒论》方应用范围较窄,《金匮要略》方应用范围较广。
《伤寒论》方茯苓量大,故利水之力强,《金匮要略》方白术量较多,则温中补脾之力强。
《伤寒论》方重用淡味的茯苓,益脾利水,桂枝温阳化气降逆,白术健脾燥湿,甘草益气和中。
土健则制水而使之下行,中阳温则使上凌之水消散。
苓桂术甘合而用之,共奏温阳健脾利水之功。
《金匮要略》方中,茯苓、桂枝、白术等量,各司其职,协同作用:桂枝温通阳气,助膀胱气化,白术健脾制水,茯苓渗温利水。
甘草助脾气转输,以交上下。
正如后人所言,“庶治节行,心阳振,土气旺,转输速,而水有下行之势,无上凌之患矣。
”【耳源性眩晕】于xx,女,52岁,干部,1979年10月初诊。
眩晕持续三天。
患间歇性发作眩晕已三年,第一年每半年发作一次,第二年每二、三个月发作一次,1979年上半年每月发作一次,近三个月来,每月发作二、三次,每次发作持续三至五天。
发作时耳鸣,听力减退,左侧较重,头晕目眩,自觉周围物体旋转,恶心呕吐,闭目静卧,饮食大减。
舌淡,苔白腻,脉左右沉紧。
印象:眩晕。
辨证:寒饮内停,清窍被蒙。
治则:温阳健脾利水。
处方:茯苓24克,桂枝18克,白术12克,甘草12克,炮附子9克,白芍15克,服十二剂,诸症状消失,追访二年无复发。
此为中阳虚而水饮上逆,当温其中阳,补其里虚,降其逆上之水饮,水饮既降,清阳能升,眩晕自止。
多才多艺的苓桂术甘汤
多才多艺的苓桂术甘汤
多才多艺的苓桂术甘汤
——郭生白
苓桂术甘汤(郭老习惯用量):
茯苓40克、桂枝30克、白术30克、甘草13克
真正典型苓桂术甘汤症很少,100个人发生100个苓桂术甘汤症,说典型的那个连5个也没有。
我说不是典型的可能占90多个,头眩、心下逆满、或者是有水肿,小便不利,有心下悸,都可以用苓桂术甘汤。
苓桂术甘汤能治很多病。
咱说苓桂甘术汤去哪样行,就四味药,去哪味也不行,添上一味行?添哪味都不好。
它照样还能治病。
你知道这一部《伤寒杂病论》有多少张方子,知道不知道,学过《伤寒论》的不知道吗?张仲景医圣,他手里有112—113张方子,有多少药,70多味药大概是,称为医圣。
他这112方子治120个病啊,1200个病也不止,我告诉你们,他这个范围很宽,他给你了一个规矩,你拿着规矩去治病去。
咱们学的是规矩,不是每一个病例都要学,今天说了一个苓桂术甘汤,你记得这一个病例,就我说的这两三个,那是最常见的,你也几乎每天都能见得到,你不能每天说这个话吧,这病我不会。
本文论及的心包积液、肾积水、脑积水都可通过化裁苓桂术甘汤治疗。
苓桂术甘汤,五苓散临床疗效惊人【健脾去湿配午下药治癌待研】
苓桂术甘汤,五苓散临床疗效惊人【健脾去湿配午下药治癌待研】在上方基础上酌情配午全蝎,蜈蚣,僵蚕,夏枯草,制鳖甲,三棱,莪术。
内金护胃,补气药黄芪5份当归1份,清热解毒药,龙葵,白花蛇舌草。
疗效独特,随症调配。
李某,男,32岁,头痛难耐,两目视物时有星花缭乱,面色黧黑,舌质淡嫩,苔水滑,脉沉弦而缓,辩证:面黧黑乃水之色,脉沉弦乃水之脉,苔水滑乃水之舌,系阳虚水泛,浊阴上窜之故,清阳被蒙则目眩,阴阳相争则头痛。
方用:附子12g,生姜12g,桂枝10g,茯苓25g,白术10g,炙甘草6g,白芍10g。
服药六剂,头痛减轻,继服苓桂术甘汤四剂,巩固疗效而病愈,此望斑参症而验一也。
辨证要点头晕起立性头眩,眼有黑花,闭目或伏枕为安,起则为甚,或在耳鸣后,气上冲后出现头眩,感觉天旋地转,甚至坐立不稳,头沉如戴被状。
水气上冲病人自觉有一股气从心下上冲胸咽,凡水气上冲经过的地方,如脐下,心下,胸中,咽喉,头面,清窍,或多或少出现胀满,悸动,憋闷,噎塞,咳喘,眩晕胸满多在夜晚发作或夜间为甚,遇寒加重,多伴有气上顶咽喉,咽喉不利,如物梗阻。
心下痞,心下逆满肋骨弓下部膨满,或自觉心下有堵塞感,或有自下向上冲上而满的感觉,是有水停胃的指征。
局部诊查无抵抗或压痛,以手推按则水声漉漉,有振水音。
医案岳美中医案:卢老太太,1967年5、6月间来诊。
身体矮瘦,患心下水饮已数年。
平日心下觉寒,稍胀满,西医确诊为幽门狭窄。
积5、6日则头晕呕吐清水,吐尽方休。
如此反复数年,愈演愈重,近又犯病而住院,服中西止呕药无效。
余虑其胃寒积饮而吐,且心下有时逆满,颇与苓桂术甘汤证相近,此证非温阳涤饮莫治,因久病寒甚,稍加干姜。
拟方如下:茯苓30克,桂枝10克,焦白朮24克,甘草10克,干姜5克,嘱服3剂,以观后效。
时隔10余日,其夫告余:仅服2剂呕吐立止,近2日仅有泛酸感。
拟前方量减半并加吴萸,水炒黄连少许,牡蛎12克,常服。
按语:胃寒积饮,心下逆满,气上冲胸,呕吐清水不止,与苓桂朮甘汤证病机相符,用之果获良验。
民间实用偏方秘方
民间实用偏方秘方民间实用偏方【根据多家收录的资料加以整理的】1、干橘皮枕头治疗脑梗、脑肿瘤:晒干的桔子皮若干斤作枕头长期使用,可以治疗脑梗、脑肿瘤且有奇效。
[这是一个76岁的老人脑袋里长了肿瘤、脑梗等症状,在不宜开刀的情况下采用的治疗方法,发现病情没有恶化]2、水葱治疗肝癌、肝肿瘤。
“水葱”,长在河滩水边上的一种植物。
晒干后煎水当茶喝。
一患者被诊为肝癌,连喝了一个月,其肝部一点不疼了,结果好了。
从得知那天得肝癌起至今已经6、7年时间了,现在还在世,而且身体很好,没有病痛感!3、治癌偏方:处方:牛膀、香菇、白萝卜、白萝卜缨子各占4分之一,熬开了当水喝(喝后放屁很多哦)。
这个方子没有具体针对哪种癌症。
据了解治癌的药里都有一种香菇多糖的成分,来源于香菇。
这个方子完全是食物,放心喝就好了,有病冶病,无病亦可强身。
服药的同时还要坚持煅练身体,自身生出正气来抵御癌细胞。
4、治脱发:鱼肝油,胱氨酸,维生素B6。
都是瓶装,一天服3次,按着瓶上说明量服用。
3种药一块吃,不要间断。
效果好。
5、治感冒:(1)香菜一把,葱白连须5根,生姜10片,水煎,加红糖一两,趁热服,一天两次,一天治愈。
(2)伤风感冒:葱白带须、生姜片各25克,加水250克煎开,放适量红糖趁热服汤,马上睡觉,盖被取汗即愈。
(3)感冒,鼻塞伴流涕,头痛。
晚上睡觉的时候,用伤湿止痛膏,加速效伤风感冒胶囊两粒,外敷涌泉穴,效果不错,而且无副作用。
6、治疗咳嗽:(1)用黄蒿拌上鸡蛋,搅匀。
用香油来煎鸡蛋。
然后趁热吃掉,睡觉,发汗。
第二天就好了。
注意,吃了药再渴也不能喝水,否则无效。
【秋末冬初,遇冷空气易感冒,咳不停,没有痰,只是干咳。
】(2)水两杯烧开后加入20克蒜茸,关火待凉,再烧1小时后调蜂蜜服用治疗咳嗽咳痰,屡试成功。
7、干咳(感冒或过敏引起均可):生黑芝麻15克,冰糖适量,共捣碎,用滚开水冲成半碗汤,早晨空服,3天痊愈,忌鱼腥、过咸食物。
8、治疗喉源性咳嗽【喉源性咳嗽是指咽喉疾病引起的咳嗽,以咽痒如蚁行或如有异物阻塞,咽痒必咳,不痒不咳,或有异物感而出现频繁清嗓动作为其主要症状。
皮下肉疙瘩,苓桂术甘汤乃千古第一方!
皮下肉疙瘩,苓桂术甘汤乃千古第一方!附:皮下囊肿治验王某, 女, 40岁, 经商 2014年9月22日初诊主症: 右膝上外侧皮下囊肿一周兼症: 便溏中诊: 触其右膝上外侧皮下有一囊肿,若枣大小,不红不热,按之硬痛;舌苔薄白,边有齿印,尖红,脉象弦缓。
病机:脾虚失运,湿热郁滞治法:健脾温阳,化湿清热方药:苓桂术甘汤化裁路路通10克丝瓜络10克生甘草6克7剂每日一剂两次煎服2014年9月27日复诊自感、触之囊肿都不痛了。
脉苔如上,上方桂枝用量减为6克,加乌元参12克,川贝母6克。
7剂每日一剂两次煎服2014年10月8日三诊触之囊肿已明显缩小了。
脉苔如上,继服上方5剂。
附记:2014年11月26日患者带孩子去儿科看感冒,特来告知,皮下囊肿已消失了。
高高兴兴,道谢而去。
体会:皮下囊肿,中医谓之“痰核”,此“病名首见于《医学入门》(明.李梴撰著)。
因脾虚不运,湿痰流聚而致皮下生核,大小不等,无红无热,不硬不痛,推之可移,多生于颈项、下颌、四肢及背部。
生于身体上部者,多挟风热;生于下部者,多挟湿热。
治以健脾化痰散结,用二陈汤化裁。
对于单发者,内治无效时,亦可手术切除。
”(《简明中医辞典》)本例患者之皮下囊肿,为单发“痰核”。
初诊时患者云,她既害怕是肿瘤,又不敢去穿刺探查,先来请中医治治看能否消失。
根据脉症,当系中焦阳虚,脾失健运,湿滞为痰,流注皮下,结聚成核。
察其舌苔,尚兼有热邪。
触之痛者,血瘀脉络,“不通则痛”。
仲景《金匮要略》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拟苓桂术甘汤健脾渗湿,温阳化痰。
云茯苓易土茯苓,以增强利湿导热之力。
加忍冬藤、连翘,清热解毒,散结通络;生薏仁,健脾利湿,清热消肿;白芥子辛散温通,散结消肿,淡竹茹味甘微寒,清热化痰通络,两者相伍,共逐“皮里膜外之痰”;生牡蛎味咸微寒,软坚散结,清热化痰;佛手散(当归、川芎)活血利气;鸡血藤、路路通、丝瓜络活血化湿通络。
诸药配合,温清并用,具有健脾利湿、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活血通络之功。
《伤寒论》名方苓桂术甘汤
苓桂术甘汤(苓术+桂甘)【方剂组成】茯苓 12 克,桂枝 9 克,白术 9 克,炙甘草 6 克【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此于桂枝甘草汤中加利尿逐水的苓术,故治桂枝甘草汤证而里有水饮、见小便不利者。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伤寒论》第 67 条: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
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注解:太阳伤寒,法宜发汗,若吐若下,均属误治。
表不解故气上冲胸。
若里有水饮,更必伴冲气以上犯,心下逆满,起则头眩即其候也。
脉沉紧为寒饮在里之应,虽表解,亦不可发汗,若误发之,则势必动及经脉,将使身为振振摇的剧变,无论发汗与否,均宜苓桂术甘汤主之。
按:平时即有水饮的人,若患外感而误施吐下,表不解而气上冲者,最易使水伴气冲上犯,气上冲胸,心下逆满、起则头眩即水伴气冲的为候,亦即本方的主证。
此时与本方降冲气以逐水饮,则上证治而表自解。
若再误发其汗,不但表不解,而且激动里饮,更必使其人身为振振摇,当然此时还宜以本方治之。
《伤寒论》第 164 条:伤寒吐下后,发汗、虚烦、脉甚微,八九日心下痞硬、胁下痛、气上冲咽喉、眩冒、经脉动惕者,久而成痿。
注解:此即上条重出,前之脉沉紧,是指发汗前,此之脉甚微,乃指发汗后。
心下痞硬、胁下痛、气上冲咽喉、眩冒,虽亦皆气冲饮逆的为证,但较发汗前已更重一等。
经脉动惕即前之身为振振摇的互词。
久而成痿,谓此证若不速治,久将成为肢体不用的痿证。
按:此条虽未提治法方药,但据所述肯定是苓桂术甘汤方证。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第 16 条: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注解:《金匮要略》谓其人素盛今瘦。
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
心下有痰饮,即胃中有停饮。
胸胁支满、目眩亦水气冲逆的为候,故以苓桂术甘汤主之。
按:本方治头晕目眩确有良效,若无气冲之候者则不验。
若心下逆满、气上冲胸、心下痞硬、胁下痛、气上冲咽喉、胸胁支满等均属其候,临证时宜注意。
苓桂术甘汤组方治疗八十岁老人脑瘤实例(祈福元元天下无瘤)
苓桂术甘汤组方治疗八十岁老人脑瘤实例(祈福元元天下无瘤)襄阳弱爸爸 2016.9.17一、2O15年8月27日初诊:陈氏,男,79岁,在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住院,诊断为头部占位性病变,转移瘤可能性大,位于左小脑部位,约鸡蛋大(报告单被医院存档,医生与家属这样说的),医院建议头部穿刺做病理切片检查,以确诊肿瘤性质,家属考虑年事以高,穿刺会造成病人痛苦,所以拒绝,在省附属医院住院五天加重转到省肿瘤医院不接受。
家属要求输液治疗,经本人解释后同意中药治疗,不予输液。
主诉:头晕,乏力,进食就呕,呃逆,咳嗽气喘。
既往病史:经常头晕,慢性支气管炎。
刻诊:慢性病容,精神疲倦,表情痛苦,语音低微,有气无力,喉间有哮鸣音,讲一句就咳喘吐痰。
不畏寒,不发热,汗不多,头晕眼花,不痛。
痰色白偏黄,质稀量多(一天约5OOmL以上),肺部可闻及少量干湿罗音。
纳差,几天来几乎没吃进去东西,大便4天未解,平时大便硬,小便可,腹不胀,压之不紧张,舌色淡,苔微黄腻,无齿痕,脉弦滑。
六纲:太阴阳明合病属厥阴(太阴为主)五证:饮,烦证处方:小前胡汤合半夏厚朴汤合橘皮枳实生姜汤。
一两1O克。
2剂。
前胡80g,旱半夏80g,黄芩30g,党参30g,厚朴30g,茯苓40g,苏梗20g,陈皮160g,枳壳30g,生姜80g,炙甘草30g,大枣12枚。
2剂水煎60分钟,分三次服,并嘱以米粥少许喂之。
二、2015年8月30日,病人服完2剂药,吐痰量稍减,呕吐减轻,还不能进食,大便未解,舌苔黄腻,脉弦滑。
处方:小前胡汤加陈皮半斤杏仁二两大黄4两。
前胡80,旱半夏40,党参30,黄芩30,陈皮80,杏仁20,生姜30,大枣12,炙甘草30,大黄40。
2剂煎服法同前。
三、2015年9月3日,病人有便意,上了两次厕所,拉了少量大便,质稀,恶臭,前天晚上自已下床时摔了一跤,右侧肋弓碰在椅子上,诉痛厉害,头晕减轻,痰量减少,痰白色偏多,有时微黄,质比原来浓,呕吐缓解,还有呃逆感,能进食米粥(用生姜和大米煮的),舌苔还是黄腻,脉弦滑,比早几天缓和。
苓桂术甘汤
苓桂术甘汤
【方剂名】苓桂术甘汤,出自《金匮要略》
【组成】茯苓四两(12g)桂枝去皮,三两(9g) 白术二两(6g) 甘草炙,二两(6g)
【用法】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小便则利。
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温阳化饮,健脾利湿。
【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病。
胸胁支满,目眩心悸.或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
【方解】本方证为中焦阳虚,脾失健运,痰饮内生所致。
中阳不足,气化不利,脾不运湿,聚湿生痰成饮。
水饮停于胸胁,则胸胁胀满;痰饮阻遏上升之清阳,则头目眩晕;水饮上凌心肺,则心悸,短气而喘;舌苔白滑,脉弦滑,均为水饮内停之征。
治宜温阳健脾化饮。
方中茯苓甘淡性平,既健脾益气,又利湿化饮,为君药。
饮属阴邪,非温不化,故以桂枝为臣药,温阳以化饮。
苓、桂相伍,一利一温,湿邪去有利于阳气得复,阳气得复又有利于祛湿。
以白术为佐药,健脾祛湿,脾气健则水湿得运。
以甘草为使药,调药和中。
药仅四味,配伍精当,温而不燥,利而不峻,共奏温阳化饮,健脾利湿之功。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本方为温阳化饮的主要方剂,以胸胁支满,目眩心悸,舌苔白滑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心源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所致的水肿属脾阳虚者。
【方歌】苓桂术甘化饮剂,温阳化饮又健脾,饮邪上逆胸胁满,水饮下行悸眩去。
金匮要略苓桂术甘汤方原文、配方组成与方解
金匮要略苓桂术甘汤方原文、配方组成与方解
茯苓四两,桂枝三两,白术三两,甘草(炙)二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小便则利。
方解:茯苓、白术甘淡利水,桂枝、甘草甘温和中健胃平冲降逆。
此即桂枝甘草汤加利尿逐饮的苓术,故治桂枝甘草汤证而小便不利或有水饮证者。
桂枝甘草汤即桂枝汤去芍、姜、枣,有解表治气上冲和缓急迫的作用。
按:痰饮当以温药和之为治疗原则,临床施治必须更进一步辨方证,苓桂术甘汤因属温药和之之法,但必须在心下逆满、气上冲胸(即本条的胸胁支满)、头晕目眩的情况下用之,否则无效也。
16.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解析:短气为胃中有微饮,前已言明,当利其小便则微饮即去,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按: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者,是说二方利小便治短气有微饮的作用同,但二方的适应证则大相悬殊,应依全面脉证择其一用之,不是说任取二方之一即治之也。
17.病人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也,甘遂半夏汤主之。
解析:脉伏为沉之甚,前言四肢历节痛、脉沉者有留饮,此言病深水剧也。
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者,是说其人欲自下利,下利反觉痛快也。
不过虽利而心下续坚满,此为水饮欲去而还不能自去也,甘遂半夏汤主之。
011苓桂术甘汤
011苓桂术甘汤这篇要说的方子是苓桂术甘汤。
其实这个方子也是我学中医后开的第一个方子。
那年春节我母亲去南方休息几天,不知是吃的海鲜还是什么原因,腹泻了一两次,之后腹泻好了,然后回到北京,北京的天气还在冬天,一下子身体就不舒服了,头晕身重,全身无力。
然后我开了苓桂术甘汤,原方不动,三付。
一付下去,人就清醒多了。
三付服完,就基本恢复正常。
《伤寒论》的原文:“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我就是看了这个条文决定用苓桂术甘汤的,腹泻之后,头晕身重,又因为从热的地方回到寒的地方,人比较沉紧(脉也有点沉紧,但我摸脉完全没入门),对症下药,就见效了。
苓桂术甘汤由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四味药组成,主要针对脾胃虚弱造成的水气上冲。
之前我们介绍的五苓散,是由猪苓、茯苓、桂枝、白术、泽泻五味药组成。
可以看出,五苓散少了缓急调和的甘草,多了促水下行的泽泻和针对膀胱的猪苓,所以五苓散利尿通尿的作用比苓桂术甘汤更强一些,同时更针对膀胱蓄水。
苓桂术甘汤更针对水湿上泛导致的头晕、胸闷等。
中医把脾胃称为“中土”,我上次和小孩种圣女果苗,感觉脾胃和土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
苗成长的营养来自于土;土需要浇水、施肥;土是很复杂的一个环境,土里有泥土和沙以外,还有植物和动物形成的腐化物质、矿物质、微生物,而这个环境是苗成长所需要的,并不是把苗直接扔在一杯清水里加点氮磷钾就好;土不能太湿,不能总浇水;土也不能太干太硬;土不能太寒,也不能太热;土也不能总施肥,这样会把苗烧死或者让苗长不大。
以上这些,脾胃都有相似的地方。
另外,相对于土,脾胃更为复杂,与土壤的更新速度相比,脾胃更为动态,一天三顿饭还有喝水、水果、零食、甚至还有中药西药。
要快速地把有用的物质消化吸收,把无用的东西废弃,脾胃真的很辛苦,也是对人非常关键。
所以脾胃被称为是后天之本。
(肾为先天之本)。
我们需要注意不要让脾胃有太多负担,吃饭不要过饱。
苓桂术甘汤临床体会
草5-10g 水煎,温服,每日三次。 【方证】 1.心下动悸、或气上冲胸、或眩晕。 2.腹部柔软而胸胁部胀满、胃内有振水声。 3.小便不利、浮肿倾向。 4.舌体胖大、苔白滑。
【现代应用】
1.以眩晕为主诉的疾病,如耳源性眩晕、高 血压性眩晕、神经衰弱性眩晕、低血压、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3.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 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金匮要略>第十二 篇第十七条)
谢谢!
2.以心悸为主诉的疾病,如风湿性心脏病、 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 心律失常、心脏神经官能症、心肌炎等。
3.以胃内有振水声为主诉的疾病,如胃下垂、 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神经性呕吐等。
4.以胸胁部胀满、咳嗽为主诉的疾病, 如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胸膜 炎、心包积液等。
5.眼科疾病,如结膜炎、视神经萎缩、 视网膜病变等也有使用的可能。
多以午后发作明显,疼痛性质表现为胀痛,左手臂及 指头麻木。 既往有“甲减”的病史。 当时诊断为:头痛查因?
-枕神经痛? -颈椎增生? 治疗:针灸治疗5次。
二诊:头痛有所减轻。
在详细的问诊下,患者自诉后背怕冷,左侧 第3-5胸椎旁有2个铜钱大小范围怕冷,症状 已经持续十多年,随跌经治疗而无明显缓解。 现时感颈枕部疼痛,左季肋部胀痛,左手臂 麻木、乏力。
舌淡,苔根黄,口干苦,不欲饮水,舌边有 齿痕,
脉右沉细、左寸关微浮滑,尺脉沉,双关脉 滑。小便黄,大便可。
平素怕进食生冷,胃脘部常感冷痛。
中医诊断:水饮病。 治法:温阳化饮,兼以和解少阳。 方药:
茯苓30 桂枝20 白术20 炙甘草10 葛根30 羌活15 柴胡15 黄芩10 炮姜20 佛手10 柒副,水煎服,日一剂。
苓桂术甘汤方歌方解,苓桂术甘汤原文解析道医网
苓桂术甘汤方歌方解,苓桂术甘汤原文解析道医网【方剂组成】茯苓12克,桂枝9克,白术9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温服。
【方歌】苓桂术甘痰饮主,桂枝甘草加苓术,气冲胸满头眩晕,解外化饮同时除。
【方解】本方是桂枝甘草汤加茯苓、白术而成。
苓术功在利尿逐水,加于桂枝甘草汤中,则解表同时利水,故本方用于桂枝甘草汤证而里有水饮、小便不利者。
【仲景原文解析】《伤寒论》第67条: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解析:太阳病伤寒证,治疗宜用麻黄汤类方发汗,如用吐法或下法,都属错误的治疗。
当表不解时易出现气上冲胸症状,如果里有水饮,水饮伴随冲气上犯,则易出现心下逆满、起则头眩等症。
脉沉紧为寒饮在里的反映,就是表证已解,也不可再发汗,如果错误地发汗,则势必动及经脉,造成身为振振摇的剧变。
无论是否发汗,出现这种证时,都可用苓桂术甘汤治疗。
按:平素有水饮的人,若患外感而误施吐下,更容易使表不解气上冲,水伴随气冲上犯,而产生气上冲胸、心下逆满、起则头眩等症,即本方证的主证。
此时用本方解外邪、降气冲、逐水饮治疗,则证自解。
如误用发汗的方药,不但表不解,而且激动里饮,更使患者出现身为振振摇的症状,这种情况还是宜用本方治疗。
《伤寒论》第160条:伤寒吐下后,发汗、虚烦、脉甚微、八九日心下痞硬、胁下痛、气上冲咽喉、眩冒、经脉动惕者,久而成痿。
解析:此即上条重出,前条说脉沉紧,是指发汗前,本条说脉甚微,则是指发汗后。
心下痞硬、胁下痛、气上冲咽喉、眩冒,虽然也属气冲饮逆的证候,但与发汗前比更加严重。
经脉动惕,即前条所称身为振振摇的互词。
久而成痿,是说此证若不速治,日子长了将成为肢体不用的痿证。
按:此条虽未提出治疗方药,但据所述,当肯定是苓桂术甘汤。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第16条: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解析:痰饮,在《金匮要略》有专篇论述,可细读自明。
苓桂术甘汤的加减案例
苓桂术甘汤的加减案例
《苓桂术甘汤的加减案例》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苓桂术甘汤的那些事儿!
你说苓桂术甘汤有啥神奇的呀?这么跟你说吧,它就像是中医里的一把神奇钥匙,能打开很多健康之门呢!就比如有一次,我碰到一个病人,他总是觉得头晕乎乎的,就像头上顶着一团云雾,而且还总觉得心慌慌的。
这时候苓桂术甘汤就派上用场啦!
咱给他用上苓桂术甘汤的基础方后,根据他的具体情况再加了点料。
这不就像做菜一样嘛,得根据不同人的口味来调整。
哎呀,这效果,那真叫一个立竿见影!他的头晕慢慢减轻了,心慌也没那么厉害了。
再比如还有个例子,有个阿姨总是觉得肚子里胀胀的,像塞了个气球似的。
咱也给她用上苓桂术甘汤,然后加了些行气的药,嘿,没多久,阿姨就感觉肚子舒畅多了,走路都轻快了不少呢!这苓桂术甘汤就像是个魔法方剂,经过巧妙的加减,就能发挥出不同的奇妙效果,难道不是吗?
还有啊,有个大叔,老是咳嗽,痰还特别多。
哎哟,那咳起来,真让人揪心呐!这时候我们在苓桂术甘汤里加了些祛痰止咳的药,你猜怎么着?大叔的咳嗽慢慢止住了,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真的,苓桂术甘汤的加减案例那可真是太多太多了,每个例子都让人惊叹中医的神奇!难道我们不应该为老祖宗留下这么宝贵的方剂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吗?它就像是一个宝藏,等待我们去不断发掘和利用。
所以啊,我觉得苓桂术甘汤真的是太了不起了!它用它独特的魅力和效果,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咱们可得好好珍惜和运用它呀!。
苓桂术甘汤组成为茯苓12g、桂枝...
甘草6g、白术6g、干姜12g、茯苓12g。[2]
甘草2两,白术2两,干姜4两,茯苓4两。
3.3 功能主治
暖土胜湿;补土制水,散寒渗湿;温脾化湿。主治肾着。治身劳汗出,衣里冷湿,致患肾着,身重,腰及腰以下冷痛,如坐水中,腹重,口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寒湿下侵,身重,腰以下冷重而痛,饮食如故,口不渴,小便自利;胞痹,小便不利,鼻出清涕者;呕吐腹泻,妊娠下肢浮肿,或老年人小便失禁,男女遗尿,妇女年久腰冷带下等,属脾阳不足而有寒湿者。
苓桂术甘汤组成为茯苓12g、桂枝...
苓桂术甘汤
肾着汤
肾着汤又名
苓桂术甘汤
苓桂术甘汤记载于《
组成
茯苓四两,桂枝、白术各三两,甘草二两[2]。
茯苓12g、桂枝9g、白术9g、炙甘草6g[3]
[返回]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2]
水煎服。
[返回]
苓桂术甘汤具有健脾渗湿,温化痰饮的功效。主治痰饮病。症见胸胁胀满,眩晕心悸,或气短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或沉紧。[3]
3.半身出汗:本方治疗半身出汗12例,病程最长2.5年,最短半年;有布氏杆菌病史者2例,风心病史1例,非特异性结肠炎病史3例。病者皆有脾阳不足,寒湿内盛的症状,如汗出、身冷、畏寒等。结果治愈9例,好转3例。服药最少2剂,最多12剂。
4.滑精:一士人,年73,平生小便频数,腰冷如坐水中,厚衣覆盖而坐,精液时泄不自禁,诸治并无效,如此已10余年矣。余诊之,心下悸,即与此方而痊愈。
[返回]
6.1 方名
肾着汤
6.2 组成
白术、红枣、甘草、附子各等分。
6.3 主治
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
[返回]
7.1 方名
肾着汤
神奇的苓桂术甘汤
神奇的苓桂术甘汤苓桂术甘汤(郭老习惯用量):茯苓40克、桂枝30克、白术20克、甘草20克,成人两次分服。
这个水气的特征,你看看是什么,头眩目眩,甭管头眩甭管目眩,头眩目眩一回事。
治头目眩,什么叫眩,眩是什么感觉?眼睛看东西,看着这东西动,你看说文解字怎么解释这个眩:目视动乱也,这个眼睛看见的东西都是乱动的,这么一种感觉,你受了受不了啊,而且又身为振振摇,全身哆嗦,欲扑地,你在哪儿就得趴在哪儿,你走不了路了。
这个东西要乱动你还能走路吗?这是一种什么病啊?水,这个水是在血液里头,是血液中的水,这一个是目眩头眩,头目眩,再一个是心悸,小便不利,这是胸胁支懑,闷的慌。
或者是胸中或者是胁下啊,这两个部位,特别容易积水,上冲,往上有一种冲势,这么向上一来,就目视动乱站也站不住,哆嗦,你看见了没?看见帕金森了吗?哆嗦,倒下,你站不住,这是苓桂术甘汤主治的病。
水气病一般有小便不利和水肿不用说,还有心下悸,身为振振摇,头目眩,记住这个,这方子你就用吧,非常的有效非常的平安。
你就记住头目眩,胸胁支懑这两个症状。
你要躺在床上好一点,一起来看着东西动,受的了受不了啊?你看它这一个系统,这治水的,接着是治饮的,再一个是治痰的,有好多好多的病,都在这个系统里头。
包括那天有人问我,这个奔豚病是什么病啊?也在这里头。
有心下悸,还有脐下悸,都是因为水,心下悸是心脏嗵嗵跳一阵子,脐下悸是在肚脐下头嗵嗵这儿跳,这儿(肚脐下)干嘛跳,知道吗?这里(肚脐下)有一个大动脉知道吗?学过吧,这个大动脉在跳,大动脉干吗跳啊?它血液的水分太多,这个奔豚不是自脐下至咽喉上冲,嗵嗵嗵到这儿(脖子),连气都出不来,一会就缓解了,都和情绪有关系,多数都发生在40岁以上的妇女身上。
这个苓桂术甘汤非常好用,就治头眩,没有热象,这是个自主调节的方子,把组织的水从小便排出去就好。
心下悸也好,脐下悸也好,胸胁支懑也好,奔豚病也好,都是这张方子所主治的。
苓桂术甘,茯苓利水,桂枝通血,白术吸收水液,甘草和中,多么简单一张方子,效果奇效我说给你。
治疗肿瘤,这2个基础方你必须知道
治疗肿瘤,这2个基础方你必须知道肿瘤治疗的基本大法,是化痰散结。
但是为什么要化痰散结呢?因为它就是病因。
脾胃是生痰之源,第一个就是要健脾,要让脾的运转恢复正常。
如果它已经形成了肿块,那么有两个基本的方子作为基础方来治疗。
苓桂术甘汤第一个方子,名为苓桂术甘汤。
苓桂术甘汤是中医的古典医籍《金匮要略》的方子。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合之,苓桂术甘汤主之。
”那么它由哪些药组成呢?有茯苓、桂枝、白术、甘草四味药,苓桂术甘草。
健脾、化痰、祛湿的基本方子。
但是只用这个基本方子,对于已经形成的已经形成的肿块啊、结节啊,力量可能还是有所不够,所以在这个方子的基础上,还要加点药。
那么重点加什么?例如全蝎、蜈蚣、制鳖甲、僵蚕、夏枯草,这几个药是必不可少的。
五苓散第二个方子针对的是痰湿比较重的、比较胖的,可以用五苓散来进行加减。
猪苓、茯苓、白术、泽泻、桂枝,二岺泽泻术桂枝,这五种药材组合成五苓散。
这个方子化痰祛湿、利水渗湿的力量更强一些。
同样也是在五苓散的基础上,可以加全蝎、蜈蚣、鳖甲、僵蚕、夏枯草。
以这个作为重点药,效果会更好一些。
这两个经典方子,健脾祛湿会有很好的效果。
但是遇到肿块、结节了,为什么要加这几个药呢?全蝎、蜈蚣全蝎、蜈蚣,是解毒散结的力量最强。
其它作用也有,例如止疼等等。
但是解毒散结,全蝎、蜈蚣在中药里是最强的,必须用到。
全蝎用量应在4克以下,蜈蚣用一条左右。
这个量不违背药典,在药典规定的药量之内。
用这两味药来化痰散结打头阵。
鳖甲鳖甲是软坚散结,使肿块变软,然后逐渐缩小,这是鳖甲的作用。
鳖甲,就是甲鱼的背甲,软坚散结的效果比较好。
僵蚕僵蚕是什么呢?是感染了白僵菌的蚕的尸体,并不是将蚕养大杀死后做僵蚕用。
必须是感染了白僵菌这个细菌,这种蚕,才能叫白僵蚕。
僵蚕,是化痰散结首屈一指的药材。
夏枯草夏枯草,是散结消肿名药。
因此,全蝎、蜈蚣、鳖甲、僵蚕、夏枯草,这几个药配合五苓散也好,配合苓桂术甘汤也好,会有很好的效果。
古朴随笔老年眩晕治疗一例——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
古朴随笔老年眩晕治疗一例——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
20
22
唐山患者女70岁
头晕呕吐住院
出院欲服中药
k
头晕恶心眼屎尿黄
此为水饮也
水饮导致高血压
处方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
服后诸症无
原方1剂服2日
7剂善后
高血压,不是血多了,也不是心脏压力高了,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
这就是血液水分配比和循环出了问题,无关乎心脏。
古朴中医20221007 134
脱肛趋百会尾翠之所,
无子搜阴交石关之乡。
相关链接
古朴随笔| 这类眩晕,所谓美尼尔,治起来就是这么简单——泽泻汤
古朴随笔 | 麦粒肿——息氛汤/苓桂术甘汤
古朴随笔 | 泽泻汤治疗一类美尼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苓桂术甘汤组方治疗八十岁老人脑瘤实例(祈福元元天下无瘤)
襄阳弱爸爸 2016.9.17
一、2O15年8月27日
初诊:陈氏,男,79岁,在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住院,诊断为头部占位性病变,转移瘤可能性大,位于左小脑部位,约鸡蛋大(报告单被医院存档,医生与家属这样说的),医院建议头部穿刺做病理切片检查,以确诊肿瘤性质,家属考虑年事以高,穿刺会造成病人痛苦,所以拒绝,在省附属医院住院五天加重转到省肿瘤医院不接受。
家属要求输液治疗,经本人解释后同意中药治疗,不予输液。
主诉:头晕,乏力,进食就呕,呃逆,咳嗽气喘。
既往病史:经常头晕,慢性支气管炎。
刻诊:慢性病容,精神疲倦,表情痛苦,语音低微,有气无力,喉间有哮鸣音,讲一句就咳喘吐痰。
不畏寒,不发热,汗不多,头晕眼花,不痛。
痰色白偏黄,质稀量多(一天约5OOmL以上),肺部可闻及少量干湿罗音。
纳差,几天来几乎没吃进去东西,大便4天未解,平时大便硬,小便可,腹不胀,压之不紧张,舌色淡,苔微黄腻,无齿痕,脉弦滑。
六纲:太阴阳明合病属厥阴(太阴为主)
五证:饮,烦证
处方:小前胡汤合半夏厚朴汤合橘皮枳实生姜汤。
一两1O克。
2剂。
前胡80g,旱半夏80g,黄芩30g,党参30g,厚朴30g,茯苓40g,苏梗20g,陈皮160g,枳壳30g,生姜80g,炙甘草30g,大枣12枚。
2剂水煎60分钟,分三次服,并嘱以米粥少许喂之。
二、2015年8月30日,病人服完2剂药,吐痰量稍减,呕吐减轻,还不能进食,大便未解,舌苔黄腻,脉弦滑。
处方:小前胡汤加陈皮半斤杏仁二两大黄4两。
前胡80,旱半夏40,党参30,黄芩30,陈皮80,杏仁20,生姜30,大枣12,炙甘草30,大黄40。
2剂煎服法同前。
三、2015年9月3日,病人有便意,上了两次厕所,拉了少量大便,质稀,恶臭,前天晚上自已下床时摔了一跤,右侧肋弓碰在椅子上,诉痛厉害,头晕减轻,痰量减少,痰白色偏多,有时微黄,质比原来浓,呕吐缓解,还有呃逆感,能进食米粥(用生姜和大米煮的),舌苔还是黄腻,脉弦滑,比早几天缓和。
处方:小前胡汤合苇茎汤加桔梗。
前胡80,旱半夏40,党参30,黄芩30,炙甘草30,生姜30,大枣12枚,芦根30,冬瓜皮子30,桃仁20,苡仁40,桔梗20。
2剂。
后又服了2剂。
四、2015年9月7日,病人大便通畅,质不硬,双下肢水肿,头晕有点眼花,痰只有少许,能进食米饭。
苔腻,偏黄,脉弦。
处方:小前胡汤合五苓散(改汤)十苡仁四两。
前胡80,旱半夏40,黄芩30,党参30,大枣12枚,炙甘草30,生姜30,桂枝15,茯苓30,白术30,猪苓30,泽泻40,苡仁40。
7剂
五、2015年9月15日,头昏眼花症状未减,抬头无力,咳吐白色脓痰,易出,量不多,每歺能进食一碗米饭,进食时还有呃逆现象,不呕了,大便一天一次,小便可,肋痛缓解,下肢水肿全消,舌色偏白,舌体水盈,舌面水湿,无齿痕,苔腻,偏黄,脉浮稍弦无力。
用方: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合小半夏汤。
茯苓40,桂枝40,白术20,泽泻50,旱半夏80,炙甘草20,生姜40。
(小半夏汤半量)5剂。
病人后未再来诊,过了一段时间电话问他儿子,说他父亲自己不愿服药,现在情况较稳定,头还有点晕,能自理,一个人能到外面走动。
六、2016年2月16日,患脑瘤病人,因受了风寒,发烧(39度),咳嗽气喘。
刻诊:面色较红,头晕不痛,畏寒,无汗,肺部有湿罗音,吐白色脓痰,量多,胸迫感,纳差,胃脘部痞塞,不痛,口稍干,不苦,渴不甚,大便稀,小便可,晚上不能平卧,舌色淡红,苔薄黄,舌面水湿较多,无齿痕,脉浮数。
处方:小青龙汤去芍药合苓桂术甘汤加石膏。
一两按15g折算。
麻黄45,细辛45,炙甘草45,桂枝45,五味子45,杏仁45,旱半夏60,茯苓60,白术45,生石膏90。
一剂,水煎60分钟分数次少量频服。
七、2016年2月17日中午,病人服药后汗出热退,头晕好转,畏寒症状消退,还有咳喘吐痰。
昨天的药以喝了多半,嘱其今天喝完。
原方继2剂,分四天喝完。
八、2016年2月21日,体温稳定,哮喘、头晕改善,有点眼花,口味好转,口不干,自觉胸部还有些痞塞(比前明显改善),痰还较多,色白质粘,大便成形,小便可,能上床睡觉,还有点烦,舌色稍暗红,苔薄白,舌面还是水液多,脉弦。
处方:苓桂术甘汤合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
茯苓40,桂枝30,白术20,炙甘草30,干姜30,细辛30,五味子20,半夏40,杏仁30。
这张方每次取3剂,共服了9剂。
病人儿子非常孝顺,每天都亲自煎药,本想等患者水饮消退后去做个检查对比一下前面,看脑瘤缩小没有。
再根据四诊用药,以巩固疗效。
可患者本人性情急躁,症状缓解后就不配合治疗。
过了大约一个多月,在街上碰到他一个在外面走,他主动与我打招呼,问他现在身体可好,他说头早上稍晕,不厉害,饮食味口好,二便可,还有点零咳吐痰。
这个病人治疗到这里算是很大的成功了。
距初诊已经整一年了,现在病情稳定,对于一个近八十岁的老人家来说,也算是经方给他创造了个奇迹。
但回过头来再看之前的处方,很多地方会有些不到位地方,也许初诊我们就可以考虑以苓桂剂,效果会更好。
这个从后面两次的治疗效果能证实这一点。
病人整个还是个饮证为主兼有些阳明热象。
从患者的出院病案里的中医诊断可以看出时方的对这个病按气滞血瘀辨证是显然有问题的。
这个病人,只要我们抓住了这个水饮这个病理产物,用方应该来说还是很灵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