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歌墨舞秀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笔歌墨舞秀辰州,老城旧貌换新颜

《论语》里有这样一段文字:叶公问计孔子如何治理好城邑,子曰:“近者悦,远者来。”其意为:“周围人的安居乐业,和谐富庶了,远方的人就都来投奔。”漫长的岁月流逝了历史的荣耀,辰州老城即将在流逝的影像里,铭记着既有稍纵即逝的叹惜,又有惊鸿一暼的铭心;既有水墨式的缥缈,又有锦绣般的绚丽。“天地人、音诗画、真善美”尽在于此;把握时代,激活历史积淀,助推经济发展……

——题记盖州是一座大美的城市。

每一个人,通常对生养他的故乡有着眷恋的深情。古诗有云“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我也是这样:曾经年少爱追梦,几度异乡自飘零;如今,正逢盖州大发展、大宣传、大招商、大跨越、大崛起之际,回到故乡尽献微薄之力。工作不久、情真意切地感到,盖州处处皆有情,情到深处分外浓。如今,随着盖州老城改造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一个风景优美、特色鲜明、如诗似画的现代化新盖州,已经呈现在人们面前。

一个城市的风景是一个城市的眼睛;通过一个城市的眼睛可以看到一个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中国最权威的字典《说文解字》里解释“城”为:“城,以盛民也”。用今天的话说:“城”是为人提供居住生存的地方,由此推断,城的每一片基地都会填充着或近或远的历史,城的一砖一瓦,一树一木都会残存着人类或多或少的记忆……

今天,我们一行四人的目的地,就是由他们做向导,带我这个曾经背弃与远离故乡的游子,周游盖州老城区看看近年来盖州发展面貌的大变样。

驱车经过清河桥向东行驶,一条宽阔笔直的大道,远望北侧枫景名城、胜河新居等房地产业一幢幢崭新亮丽的高楼、一座布局合理、建筑新颖、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新型安居、宜居工程在大清河畔悄然崛起;你会惊讶地发现,在一片建好的、一片正在建设的与一片正在改建的工程三者鲜明的对比,呈现在我们眼前。因此,我们下车去辰州路、西大园路、李店胡同,走访,去看一看。

了解盖州市城乡改造历史,80岁高龄的庞大爷告诉笔者,近3年来的老城区改造对盖州来说,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在重民生、谋民利的框架下,一片片棚户区变成高楼林立的居住小区,百姓从蜗居走向安居。与此同时,街巷路改扩建、城区绿化、污水处理等工程不断推进。文化古城改造规划注重保留盖州文化底蕴丰厚的印记,老城区东关、南关将建成“明清一条街”风格。与文化古城改造相得益彰的是城郊产业园区的发展,装备制造、建筑材料、冶金配套、汽车配件、新能源、工程塑料、服装纺织等产业和商贸服务业不断提升。文化古城改造和产业富民找到了最好的接点,也使许多惠民的民生工程得以顺利实施。

交通便利,区位优越;以一条清代建筑风格大街,以古街为中心的构想,不久的将来形成一个古代建筑群有待指日开发;可纳入盖州老城区悠久厚重的民俗文化,融入当地历史、人文等因素,打造成盖州老城区人文、商贸、旅游业一朵奇葩。

时代给了盖州一个机遇。保护古城,改造老城,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建设,从根本上创造了条件。

2008年以来,盖州市先后对市府大街、红旗大街、滨海大街、盖州路、长征大街进行了全面系统升级改造,对老城区15条街巷进行改造拓宽。

如今,穿行在盖州的街路上,平坦宽阔的道路,让人的心境也豁然开朗。市府大街、红旗大街、滨海大街两侧的绿化带,让人们的视觉中多了几许亮色。那一株株“法国梧桐”迎风招展,也必将引来更多项目的“金凤凰”。

老城区15条街巷的改造,更是牵动着全城百姓的心。当盖州市委、市政府领导在待修的街路上察看的时候,老百姓得知要为他们拓宽街巷,都奔走相告,有的还自发为市委、市政府和城建部门送去锦旗,表示他们发自心底的感激,更表达出盖州人民从拓宽的道路出发,走向全面振兴的信念……

老城区文化重要成为经济发展的杠杆

盖州古称辰州,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汉代就是商贾云集的辽东重镇。盖州在历史上,不但是东北的主要海陆商埠,而且,还是重要的军事要塞。它是当时东北首府辽阳的南方重要屏障。在东北有路障关的古城,只有盖州。所以,盖州虽小,战略地位重要。古城四面都有路关。清代中叶,成为东北的“财货通衢”,“名闻八闽,声达三江”使盖州老城的历史韵味厚重,《盖平乡土志》有记载:城西大清河入海口处,设有“连云关”,阻挡海上来犯之敌。《明一统志》有记载。盖州古城的东、南门都筑有瓮城,这些都说明盖州在辽东半岛上的历史地位是不可取代的,也是不可小视的。于今仅存的几处历史遗址,上帝庙、玄真观、普济寺、沈延毅纪念馆以及南关古居民建筑群等。保留盖州古城区的古朴风貌,便是人们对盖州老城最早的印象,位于南关的钟鼓楼便是其中之一。

途径一道愣,走过老街,来到南关,远处一座座水泥浇筑的大楼,这里钟鼓辰州,青砖处,雕琢千古风流。商铺林立,狭窄的街道,没有了更多的空间;过往的车辆,寸步蠕动难行其间;匆匆的人流,熙攘这喧闹的世界……

钟鼓楼,位于盖州市中心偏南,建于明洪武五年至九年(1372一1376年),1988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二楼已毁,中部为观音阁,阁后为大慈殿、宝殿左右各有配殿。盖州钟鼓楼平面呈长方形,长37米,宽14米,由楼座与座上殿宇组成。钟鼓楼上,东西为钟鼓亭,中间为观音阁,阁后为大雄宝殿,左右各有一配殿。楼座正中为券顶门洞,是城内南北方向上的交通要道。毗连的西北角,有山门一座,东向,门两侧各有一石雕狮子,此石狮比例准确,刀法流畅,堪称石雕艺术品中的佳作。山门是上下楼的必经之路,由此拾级而上即进入钟鼓楼。楼上青砖铺地,四周围以女儿墙,并设有向外排水的水槽。正殿又称观音阁,硬山式,前出卷棚抱厦式建筑。上覆青瓦,下为朱色圆柱挺立。正殿两侧

另有配殿、僧舍、枯木堂等建筑。正殿前,钟亭、鼓亭分立两侧,另有清同治年间重修碑记两块。整个建筑古朴典雅,巍峨壮观。

刘老讲,自己是1943年9月生人,五代中医世家,祖父、父亲及外祖父一生从事医疗工作,父亲曾经是少帅张学良部下的一名医官。从小听老人讲起那时候的盖州由于出产丝绸,成为南北客商云集的商埠。

在刘老的记忆里,每天都有丝绸从商人处出手,运到城南的大清河码头装船运走。当时各式各样的庙宇是刘老经常去的地方。

据刘老回忆,当时盖州城里庙宇较大的是4个叫会馆的建筑,分别是三江会馆、山西会馆、山东会馆和福建会馆。

“除了庙会之外,我们最常去的就是魁星楼,趴在楼顶往下看整个盖州,是很大的快乐。”刘老说。

但令刘老痛心的是,随着时光的流逝,盖州城里的21座庙宇和公众景观,痛心古建筑几乎消失殆尽……

“这些古迹,现在都找不到了,”刘老慨叹,“古城西北的城隍庙,现在成了城隍庙小学,还新起了楼;城中央最高建筑鼓楼,解放后就扒平了,改成鼓楼街道办事处;还有东关的财神庙,后来成了捻线厂,现在这厂也黄了,这几年财神庙才开始重新修建。至于明代就建起的城墙,现在也很难找到了。”

据悉,盖州目前已经修缮和恢复了21座庙宇中的3座庙宇的原貌,并将致力于挽留这段历史。

盖州老城给刘老留下了儿时美好的记忆。

每到正月十五,老城区的居民们都纷纷到城内钟楼看花灯、上香。由于人多,到正月十七庙会结束,看钟楼的老和尚会扫出百十多双被挤掉的鞋子,专门留出时间等百姓来领鞋。

平时,钟楼除了报时外,还担负着类似如今“火警”的功能,“东三西四南五北六”,听钟敲几下,就大致知道哪里起了火。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很多建筑不复存在,但“古楼月色”让老城区古色苍然、风景如画的历史跃然进入我们的脑海。

承载着老城文化重量的钟鼓楼,正在挖掘这些历史文化底蕴,希望将这一无形的拉动经济发展的财富,做大、做好、做强。

目前,盖州承天时、秉地利、聚人和,众多有利条件,盖州人民正奋力拼搏、务实苦干,努力实现盖州老城区改造快速崛起。

近年来,盖州市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经济迅速发展。

上世纪90年代,市文化馆、图书馆、新华书店、书画院、辽剧团等文化活动场所皆为鼓楼办事处,带动了新兴娱乐业的蓬勃发展;同时还是盖州繁荣的商贸黄金地段。有五家银行坐落于此。大光、红旗、聚华、春城、翰德、小雨等大型商场,成为广大市民购物的最佳去处。

经过老城区改造以后,大部分居民搬进宽敞明亮的楼房,居住条件大有改观;社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街路纵横,交通便利,以大椎子为轴心,十字大街连通四方。沿街两侧店铺林立,商客云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