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4.初探景观风貌保护专项规划编制方法和思路——以大理市海西田园风光保护规划为例介绍
乡村景观风貌保护与建设的思考及策略探讨
0931.乡村景观风貌保护与建设的思考及策略探讨赵青宇【摘要】:传统的乡村风貌就是一种景观,随着城市化的推进,目前乡村景观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逐步同质化以及垃圾污水无法及时处理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本文认为乡村景观应该区别与城市景观的建设模式,强调“以保护梳理为主,生态建设为辅”,即强调自然、生态、人文的保护,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建设,注重建立起乡村内部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循环系统,减少污染与垃圾排放,营造自然生态、乡味浓郁的景观。
【关键字】:乡村景观生态保护基础建设1、引言乡村是城市外围的绿色过渡带,是城市与大自然之间过渡、维系的纽带。
乡村景观与城市景观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乡村风貌的塑造应该是“以保护梳理为主,生态基础建设为铺”。
然而,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景观与城市景观雷同的现象日趋明显,一种的乡村巨变正蠢蠢欲动:建筑外型统一化,布局格式化、道路,河塘沟渠硬质化以及生活垃圾污水随意倾倒等等严重影响到乡村景观,使得原有的乡村气息以及传统的乡村文化正日趋受到威胁。
本文在总结国内乡村保护与建设的实践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的经验,提出针对中国乡村保护建设实践的相关策略思考。
2、乡村保护与建设的矛盾中国乡村景观风貌需要保护,也需要加大建设与投入的力度,然而在城市化进程的巨大影响力下乡村景观风貌在保护与建设上存在着现实与理想的矛盾,表现为土地整理与自然保护、集中居住与传统聚落景观、商业开发与乡村生态景观塑造、人口分散与污水垃圾集中处理、留守人口老龄化与传统文化继承五大方面。
2.1土地整理与自然保护在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水平的进步产生了更先进的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和耕作制度,从而直接影响农业景观形态。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整理也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着,大量零星闲散废弃的土地,如田埂沟渠、荒山、荒地、荒滩得到了整理开发,零星散落的村落也在不断的合并消失。
一方面提高了土地的有效利用,农业景观格局与尺度不断扩大;另一方面相对原始的生物群落也在慢慢的被人工开发,推到重建的开发模式,使得乡村中人工化、现代化的痕迹越来越重。
生态经济视角下休闲农庄发展模式初探——以大理市云海芳草为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了高速的发展,经济粗放式的发展伴随着资源的消耗、环境的破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但是也带来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等问题。
低碳经济、绿色发展、生态经济、生态文明建设等一系列发展理念不断提出,发展生态经济不断受到国家各部门和社会各阶层的重视。
大理作为中国优秀的旅游度假地,其休闲农庄的发展逐步成为大理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休闲农庄是休闲农业发展的一种模式,是现在农村发展的一大亮点。
休闲农庄的发展不仅可以美化环境,促进生态环保,也能更好地发展生态经济,休闲农庄的发展能够促进美丽乡村建设,促进乡村振兴。
随着大理洱海治理“七大行动”的提出,大理市休闲农庄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许多休闲农庄在这次行动中被迫关闭。
云海芳草作为大理市最大的休闲农庄,在洱海治理“七大行动”中能够得以继续经营;它的发展模式值得大理市其他休闲农庄借鉴和学习。
1 生态经济及休闲农庄的基本概念1.1 生态经济自 20 世纪60 年代鲍尔丁先生提出“生态经济学”概念至今,人们对于“生态经济”及其核心概念并没有形成一致的认知。
主流观点认为生态经济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学等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充分挖掘可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经济和生态高效的产业,建设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力求生产发展与环境保护、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1.2 休闲农庄在我国,休闲农庄的起步较晚,对休闲农庄的研究也比较晚,休闲农庄的概念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学术观点,各路学者各有说辞。
在2017年中国现代农业暨农业产业化高峰论坛中对休闲农庄的概念提出:休闲农庄是指以山林、田园、湖泊、溪流、水库等自然景观资源为依托,以农、林、牧、渔等特色农业生产、加工、经营为基础,以乡土文化、农作生产、农村生活为引线,集生产、加工、经营、观光、娱乐、运动、住宿、餐饮、购物等生产、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农业企业形态。
大理规划方案
大理规划方案引言大理是中国云南省的一个著名旅游城市,以其壮丽的自然风景,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族风情而闻名于世。
为了进一步提升大理市的形象,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制定一份全面的规划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个综合性的大理规划方案,旨在促进经济发展,保护环境资源,并提升城市的整体品质。
经济发展为了推动大理市的经济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几项重点措施:1.旅游业发展:大力提升大理市的旅游品质,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旅游景点规模,增加旅游产品的丰富度和多样性。
同时,加强旅游营销,开展国内外营销活动,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大理旅游。
2.农业升级:鼓励农民转型升级,采用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并开展品牌推广。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推动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业附加值。
3.产业引进:积极引进优质的企业和项目,在大理市建设产业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环境保护为了保护大理市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我们制定了以下几项环境保护的对策:1.加强环境管控:建立健全环境监测和治理体系,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整治力度,严格执行环保法规和标准,保障大理市的空气、水质和土壤的良好环境。
2.生态修复:重点加强对大理市的湖泊、河流、森林、草原等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工作,遏制生态环境的退化,提高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3.文化遗产保护:采取措施保护大理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加强历史街区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共同保护好传统建筑、传统村落和其他具有文化价值的遗产。
城市品质提升为了提升大理市的整体品质,我们制定了以下几项措施:1.城市绿化:加大对大理市的绿化工作力度,增加公园、绿地和行道树的种植密度,提高城市的空气质量,并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场所。
2.交通改善:改善大理市的交通状况,提升道路网络的承载能力,引入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优化交通流量,提高市民和游客的出行体验。
3.公共设施建设:加强对大理市的公共设施建设,建设更多的学校、医院和文体设施,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并为市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大理发展规划设计理念
大理发展规划设计理念坚持保护第一、绿色优先,持续推进绿色革命,守护好大理的绿水青山,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实施好苍山洱海一体化保护行动。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和“城村人”一体谋划,保护好苍山生物多样性和海西田园风光,推进洱海“一湖一策”保护治理,统筹抓好截污体系提质增效、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生态系统修复等工作。
实施好绿色国土行动。
着力提升城市绿化品质,加快森林乡村创建,推进洱海流域森林绿廊建设,实施好以国家储备林为重点的工程造林。
实施好绿色开发行动。
严格实施生态管控和耕地保护,坚持产业绿色化发展,探索“绿电产品”认证,推广绿色建筑,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积极打造低碳州、零碳城市、绿电园区。
实施好绿色出行行动。
加快建设轨道交通、城市智轨,完善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新能源汽车应用。
坚持以文带旅、以旅促文、融合发展,争创大滇西旅游环线示范区,推动文化旅游产业提升品质、走在前列、独树一帜。
着力夯实旅游基础。
完善国际化旅游公共设施,积极开拓旅游航线,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旅游民宿、半山酒店、五星级酒店,每年创建一批最佳旅游美宿。
加快推进普德赋、“一带三道十八廊”等重大项目建设,建成一批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和旅游度假区,打造云南文旅核心和枢纽。
着力提升旅游品质。
高水平编制和实施国际旅游名城规划,抓实大理古城、巍山古城保护提升,完成剑川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建。
加快景区改造,创建一批高A级旅游景区,打造一批吸引力强的旅游产品,科学串点形成州内旅游环线。
着力创新旅游业态。
加快推出文化、体育、爱情、休闲、团建、美食、夜间、购物旅游等业态,开发特色医疗、中医药养生、森林康养等产品,策划举办系列高水平文化演艺、民族节庆活动和体育赛事。
着力打造旅游品牌。
高标准建设洱海海西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园,打造生态带、文化带、发展带有机统一的“中国最美乡愁带”,持续打造“漫步苍洱”“有一种生活叫大理”“最佳爱情表白地”等品牌。
城市风貌保护措施方案范本
城市风貌保护措施方案范本背景介绍城市作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风貌特色。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城市的风貌面临严重的破坏和威胁。
为了保护城市的风貌特色,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质,制定一系列的城市风貌保护措施势在必行。
目标通过制定城市风貌保护措施方案,旨在保护城市历史遗迹、传统建筑和文化景观,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促进人与城市的和谐发展。
措施1. 制定风貌保护规划制定全面的城市风貌保护规划,对城市的风貌特色和历史文化进行全面梳理和保护。
规划内容包括:- 确定城市的核心保护区和传统风貌街区,划定保护范围和保护控制线。
- 制定保护准则和规范,明确建筑外立面、颜色、造型和材料要求等。
- 鼓励保留和修复历史建筑,设立奖励机制和专项资金支持。
- 对于非历史性建筑,要求其外立面设计符合城市整体风貌,避免破坏城市形象。
2. 强化建筑执法和监管加强建筑执法和监管力度,确保城市建筑符合风貌保护规定。
具体措施包括:- 建立风貌保护执法队伍,加大对违规建筑的查处和处罚力度。
- 对建筑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管,确保符合风貌保护规定。
- 定期开展建筑外立面整修和保养工作,修复历史建筑的破损和老化问题。
3. 加强城市景观规划和设计注重城市景观的规划和设计,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和品质。
措施包括:- 优化城市道路、广场和公园的布局和设计,打造人文环境和文化景观。
- 鼓励建设公共艺术作品和雕塑,展示城市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
- 提升绿化水平,增加植被覆盖,打造绿色生态城市。
4. 加强宣传和教育加强城市风貌保护的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公众对城市风貌保护的重视程度。
具体措施包括:- 开展城市风貌保护宣传活动,向公众普及相关知识和意识教育。
- 制作宣传材料,通过各种媒介渠道宣传城市的特色风貌和历史文化。
- 加强学校教育,将城市风貌保护纳入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保护意识和责任心。
资金保障为了确保城市风貌保护措施的顺利实施,必须提供足够的资金保障。
景观风貌规划特色塑造方法探析--以连城县城景观风貌专项规划为例
景观风貌规划特色塑造方法探析--以连城县城景观风貌专项规
划为例
庄霖海
【期刊名称】《福建建设科技》
【年(卷),期】2016(000)005
【摘要】景观风貌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层面的专项规划,是下一层次各项规划
的指导性依据[1]。
本文以连城县城为例,介绍景观风貌专项规划的系统营造,重
点强调在特色塑造过程中的方法运用,探索如何在符合省景观风貌导则要求基础上,形成一套既能契合自身特点又具有一定技术方法探索与尝试的景观风貌专项规划。
【总页数】2页(P44-45)
【作者】庄霖海
【作者单位】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福建福州 350008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城市景观风貌导控探析——以浦城城市景观风貌专项规划为例 [J], 沈细春
2.基于可操作性的城市景观风貌特色塑造初探\r——以湘潭城市景观风貌专项规划为例 [J], 王欢
3.基于可操作性的城市景观风貌特色塑造初探——以湘潭城市景观风貌专项规划为例 [J], 王欢
4.景观风貌规划编制关键内容的若干问题分析——以仙游景观风貌专项规划为例[J], 陈佳
5.近郊县城景观风貌特色塑造探析——以长泰县景观风貌专项规划为例 [J], 陈俊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特色小城镇发展背景下的城镇风貌保护规划探讨--------以云南大理洱源右所镇风貌保护为例
特色小城镇发展背景下的城镇风貌保护规划探讨 --------以云南大理洱源右所镇风貌保护为例李莹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特色小城镇的风貌特征面临严峻威胁:首先,新旧建筑混杂,地域建筑风貌逐步丧失。
新建工业建筑出现厂房大棚,住宅开始崇尚欧式异域风格,商业建筑风格不一,没有章法,整体风貌过于杂乱;同时地方对传统民族建筑的价值认知明显不足,保护与保留意识不强,传统老旧建筑残破不堪,年久失修,大多处于荒废。
其次,小镇的空间肌理开始向城市肌理转变,由以慢生活节奏为主的曲折街巷与分散化小型近人尺度的开敞空间,逐步向以强调高效,经济为主导的平直道路与集中化巨型公共空间转变,小镇的空间肌理韵味正逐步丢失。
再次,城镇建设空间缺少对农田与自然空间的协调统一,城镇风貌侵占性过强。
农田与自然景观是特色小城镇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过度重视城镇建设空间的发展,农田与自然区域处于相对被动,出现景观视线通廊不通透,农田风貌被遮挡,城镇风貌相对单一。
最后,传统文化的风貌特征正逐渐淡化。
快速城镇化催促着地域产业经济结构的转变,也迅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传统的商贸集市,民俗活动不适应新时期的城镇发展,开始淡出日常生活。
风貌是一个小城镇耐以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小镇独有个性,稀有价值的充分体现,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风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以大理市右所镇为研究目标,剖析小镇风貌问题,讲解如何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保留传统风貌的方法。
关键词:风貌保护、城镇化、空间肌理、开敞空间、自然景观图:右所镇风貌景观1.2.云南大理右所镇风貌保护背景右所镇简介与发展背景右所镇位于大理市北洱源县内,距州府大理73公里,北距丽江120公里,香格里拉225公里,处于大理至丽江、大理至香格里拉旅游带中心位置。
其国土面积302.43平方千米,其中山区面积占70%,坝区面积占30%。
全镇有耕地面积42500亩,实施天然林保护封山育林的有林面积106614亩。
大理规划方案
大理规划方案一、背景介绍大理是云南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位于洱海南岸,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景观。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大理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然而,由于城市的发展不够规划和管理不善,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出现,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
因此,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大理规划方案,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规划目标制定大理规划方案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改善:1.提高交通流动性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
通过优化道路网布局、引入新的交通运输方式等措施,提升交通系统的运行水平。
2.保护自然环境,提高生态质量。
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3.优化城市布局,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
合理规划居住区、商业区、教育区等城市功能区域,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4.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升城市影响力。
通过挖掘和保护大理的人文历史和自然景观,塑造大理的品牌形象,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
三、具体措施1. 交通规划•优化道路网布局。
根据交通流量和城市发展需求,重新规划道路布局,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同时,鼓励发展公共交通系统,提高城市交通效率。
•引入新的交通运输方式。
推广使用电动车、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建设自行车道和步行街,提供便利的交通环境。
•发展城市轨道交通。
建设地铁或轻轨交通系统,提供快速、便捷的交通服务。
2. 环境保护规划•加强水资源保护。
建立完善的水资源保护制度,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和利用方案,保证城市供水的可持续性。
•推进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
建设垃圾处理中心,提倡居民垃圾分类,推广资源回收利用,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植树造林和绿化城市。
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
3. 城市布局规划•合理规划居住区。
科学选址、统一规划居住区,提供优质的居住环境和基础设施。
鼓励建设多样化的住房类型,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2024年洱海保护计划范本
2024年洱海保护计划范本洱海是我国七大淡水湖之一,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洱源县、宾川县、漾濞县和弥渡县境内,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高原湖泊,也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和旅游胜地。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洱海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为了保护洱海的生态环境,制定洱海保护计划势在必行。
下面将给出一个2024年洱海保护计划的范本,以供参考。
一、背景分析1. 洱海的现状洱海受到城市化、农业发展和旅游开发等人类活动的影响,面临着水质污染、湿地减少、渔业资源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
水质污染严重影响了湖泊的水生生物和水体生态系统的健康;湿地的减少导致了洱海流域生态系统的失衡;过度的渔业捕捞使得洱海渔业资源减少。
洱海的生态环境已经出现了明显的退化迹象,亟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
2. 目标与原则(1)目标:通过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实现洱海水质达标、湿地面积增加、渔业资源恢复等目标,保护洱海的生态环境,维护当地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原则:科学、可行、可持续、公正。
二、保护措施1. 水质治理(1)加强污水治理和排污管网建设,确保城镇污水达标排放。
(2)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促进农田环境的改善。
(3)强化工业涉水企业的环保监管,防止工业废水对洱海水质的污染。
(4)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规划洱海周边水资源的利用。
2. 湿地保护与修复(1)划定湿地保护红线和功能分区,强化湿地保护管理。
(2)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推动湿地植被恢复和湿地生态演替。
(3)提升湿地的管理能力和保护意识,加强湿地监测和应急响应。
3. 渔业资源恢复与管理(1)制定渔业资源保护和管理政策,建立渔业资源监测系统。
(2)加强渔业资源的调查和评估,科学制定渔业资源保护和利用措施。
(3)加强渔业执法力度,打击非法渔业捕捞活动。
4. 地方政府参与(1)加强政府的环保监管职能,建立健全洱海保护的工作机制。
(2)增加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大理规划方案
大理规划方案背景大理是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的地级市,素有“风花雪月之城”之称。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大理成为了世界知名旅游胜地之一。
但是,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城市规划和建设却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城市拥堵、环境恶化等。
因此,需要对大理进行规划,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目标大理市规划方案的目标是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规划,可以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品质,促进经济发展。
需求在制定大理市规划方案之前,需先确定以下需求:1.改善城市交通状况,缓解道路拥堵。
2.保护和提升自然环境,增强城市生态价值。
3.增加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市品质和居民生活水平。
4.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和创造税收。
5.引导人口合理流动,达到人口合理布局和稳定增长。
方案基于上述需求,我们制定了如下大理市规划方案:交通规划大理市的道路并不宽敞,容易拥堵。
因此,我们提出以下交通规划:1.建设立体交通枢纽,优化公交线路,提高公交车辆的利用率。
2.增设自行车道,鼓励市民步行和骑车出行,缓解道路拥堵。
3.限制汽车进城,设置产权停车区,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出行。
环境保护大理是一个生态环境优美的城市,应该保护这个环境。
我们提出以下环境保护方案:1.保护湖泊和小河,设置禁捕区和环保区,保护生态系统。
2.鼓励居民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
3.提高垃圾分类处理能力,降低污染物排放量。
公共服务设施大理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我们提出以下公共服务设施规划:1.增加学校、医院、公共图书馆等基础设施。
2.建设综合性公共文化中心,提供文艺演出和书画展览等文化活动。
3.增加公共游泳馆、体育场和公园等公共娱乐设施。
经济发展大理市经济主要依赖旅游业,我们提出以下经济发展规划:1.发展农业和水产养殖业,增加农民收入。
2.增设多功能会议中心,争取更多的高端会议和商务活动。
3.支持本地企业创新发展和拓展国际市场。
人口流动大理市的人口主要是外来旅游者和本地居民,人口流动大,我们提出以下人口流动规划:1.建设实惠住房,鼓励外来人口落户。
海西保护开展情况
大理市苍洱田园风光保护及白族民居建筑风格整治工作开展情况围绕2003年省政府大理城市建设现场办公会提出的“两保护、两开发”工作目标,为切实保护海西基本农田、保护历史文化、保护苍洱田园风光,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推进大理滇西中心城市建设进程,2008年2月,州委、州政府作出了“整治海西、保护田园”的重大决策。
根据州委、州政府的安排和部署,大理市按照“两保护、两开发”的原则和“保护海西、开发海东、发展凤仪工业区、提升改造旧城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思路,以白族民居建筑风格整治为突破口,于2008年4月2日在大理镇上末村拆迁现场举行了“整治海西,保护田园”启动仪式,正式启动了整治保护工作,计划投入3亿元资金,加强区域景观生态环境综合保护、整治、整合利用,保持山水合抱、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的传统特色,充分发挥城市依山傍水的优势,使城市各片区各具特色。
力争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对苍洱田园风光和白族民居建筑风格进行全面的保护和整治,再现白族民居建筑风格浓郁、自然村落规范有序的大理优美苍洱田园景观。
一、2008年工作进展(一)加强领导,全民动员。
成立大理市苍洱田园风光保护及白族民居建筑风格整治工作领导组,领导组下设政策研究组、宣传动员组、维护稳定组、联合执法组、群众工作组、拆迁安臵组、建筑风格整治组和领导组办公室。
领导组办公室下设行政办公室、监察室、财务室、规划执法组、风格整治组、拆迁安臵组等6个职能部门,作为大理市苍洱田园风光保护及白族民居建筑风格整治工作的工作机构;各乡(镇)均已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担任责任人的苍洱田园风光保护及白族民居建筑风格整治工作领导组,组建了以分管副乡(镇)长为责任人的工作机构,层层分解落实责任,形成了市、镇、村、组四级联动机制;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和市级相关部门组成的联合督查组,强化对各项重点工作的督促检查。
市委、市政府制定了《保护海西田园风光保护白族建筑风格宣传方案》,印制了《致全体市民的公开信》,在市委宣传部的统一部署下,全市各部门、各乡镇采取多种形式,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宣传媒体进行广泛宣传,采取设臵专栏、编印乡土教材、举办培训班、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连续刊播了《论海西保护刻不容缓》六篇社论,制作了系列专题宣传教育片,发放《致全体市民的公开信》3万份,组织了“保护海西田园风光,构建和谐人居大理》”系列演出,在全市中小学开设主题教育课,通过广泛宣传,做到了报纸有文章、电视有图像、广播有声音,使“整治海西、保护田园”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进一步增强了全市各族干部群众保护海西田园风光和民族文化的强大舆论氛围,为海西整治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保护海西建设田园城市探析
保护海西建设田园城市探析龚小萍大理白族自治州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处,云南 大理 671000摘要:本文通过对大理优美自然的田园风光和人文地理建筑风格高度评价,同时对海西保护的隐患、现状,提出了保护海西的严峻现实,深提出基本思路及坚持的原则并提出了主要措施。
为保护海西提供参考。
关键词:保护海西;现状;对策;主要措施中图分类号:TU984.1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8465(2017)05-0359-02位于苍山洱海之间的海西片区,辖下关、大理、银桥、湾桥、喜洲、上关等镇,该区域土地肥沃、气候宜人、人口密集、农耕发达、文化厚重,山水田园之间座落着青瓦白墙、错落有致的白族村落,融田园风光,历史文化、民族风情于一体。
保护海西的历史文化和自然人文景观对于延续白族历史文脉,优化人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提升大理的城市文化品位,建设田园城市,促进全市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1 海西的基本情况海西国土面积537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9.6%,其中耕地12万亩,年种植农作物27万亩。
片区内周年碧绿、地表干爽、道路阡陌、沟渠规整,大凤路、214线从中穿过,十八溪流淌其间,形成二横十八纵的格局,城镇村庄掩映在青山绿水的田园之中。
春天,万物复苏,麦苗青、豆荚盈、菜花黄;夏天,稻花香、烟叶肥,青纱帐里鹭鸶飞舞,蛙鼓鸟鸣;秋天,金色的田野里,硕果累累,一派丰收景象;冬天,在暖暖的阳光下,蓝天白云下的村舍,沃土旷野中的鸥群,朝晖夕阳里的炊烟,呈现出迷人的魅力。
大理海西田园季季有风光,天天有硕果。
大理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白族先民就在洱海流域劳作生息。
至今,古韵犹存,文化遗产丰富。
大理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海西片区文化遗产项目57项,占86%,非物质文化遗产37项,占90%,是民族文化富集带,是历史遗产保护的核心区。
2 海西保护的隐忧海西风水宝地,人口众多,居住的人们都想扩大住宅,未进入的人们都向往入住,这使得环境承载力逐渐加重。
大理规划方案
大理规划方案第1篇大理规划方案一、背景分析大理市位于中国云南省西部,地处滇西高原,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人文资源。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大理市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旅游产品单一、城市交通拥堵、环境保护压力增大等。
为此,本规划方案旨在提出一套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措施,以促进大理市可持续发展。
二、规划目标1. 优化旅游产业结构,丰富旅游产品,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2. 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水平。
3.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确保大理市可持续发展。
4. 挖掘和传承大理文化,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5. 提高市民生活水平,增进民生福祉。
三、具体措施1. 优化旅游产业结构(1)丰富旅游产品:开发农业旅游、工业旅游、红色旅游、户外运动等多元化旅游产品,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
(2)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完善旅游咨询服务体系,提高旅游信息化水平。
(3)加强旅游市场营销:加大线上线下宣传力度,拓展国内外市场,提高大理市旅游知名度。
2. 改善城市交通状况(1)优化公共交通网络:增加公交线路,提高公交覆盖面;合理规划公交站点,方便市民出行。
(2)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拓宽城市道路,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完善交通标志标线,提高道路安全水平。
(3)推广绿色出行:鼓励市民使用自行车、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出行。
3.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1)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
(2)严格环境监管:加强对企业污染排放的监管,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3)保护水源地:加强水源地保护,确保市民饮水安全。
4. 挖掘和传承大理文化(1)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对大理市范围内的文物古迹进行修缮和保护,传承历史文脉。
(2)推动文化产业发展: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创新,开发特色文化产品;扶持文化企业,促进文化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大理南涧城市风貌控制性规划
大理南涧城市风采控制性规划说明第一部分现状概略一、南涧县域概略区位条件剖析区位剖析大理州南涧彝族自治县位于中国云南省西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南端,地处东经100°06′-100°41′,北纬24°39′-25°10′之间,东与弥渡县接壤,南与景东县毗邻,西南与云县以澜沧江为界,西至黑惠江与凤庆县隔水相望,北与巍山县山川相连。
全县东西最大横距59千米,南北最大纵距55千米,界限长约215千米,县域面积平方千米,此中山区面积占99.3%,0.7%属于河谷平坝,人口密度120人/平方千米。
区位交通南涧古时属滇西通往东南亚国家的重要渡口和古驿站。
南涧是大理州的南大门,是滇西、滇西北通往滇南、滇西南和东南亚国家的重要通道,也是通往临沧、思茅、西双版纳的必经之地。
214国道纵穿全境,省道小普公路(小军庄至普洱)起于南涧通往思茅地区。
经过多年的建设,当前,已形成了国道、省道、县乡道相连结的公路交通网络,境内交通便利,自然村通路率达69%,214国道、小普、巍南等公路交汇于县城,形成交通咽喉,较好的通畅性为南涧的发展确立了优秀的交通基础。
地区文化南涧是以彝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境内居住着汉、彝、回、白、苗、布朗、傈僳等17个民族。
各民族相互依存、繁衍生息,创立了自己独具特点的民族文化。
各民族的文化交融,使南涧民族文化表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自然环境条件地形地貌南涧县地处云南省西部横断山系纵谷区,地势起伏比较大,由中南部向东北、西南渐渐降低,境内陆形复杂多样,地质构造特别,形成了一个以高峰和中山为主体的山地地貌特点。
境内最大的山脉为无量山和哀牢山脉,此中山地占99.3%,平坝0.7%,境内河流有把边江、南涧河、阳瓜江,河流多沿断层发育,地形丰富,河流水量较大。
天气环境南涧地处横断山脉南缘纵谷区,且北靠东亚大陆,南近热带大海,处于我国西部热带海陆季风地区,受这些天气条件所决定,使全县在一年内太阳高度角度变化不大,太阳辐射量许多,冬天冷空气不易侵入,形成了干湿季分明,四时天气不显然,雨热同季的低纬山地季民风候。
城市景观风貌要素控制与指引方法初探——以平潭综合实验区景观风貌专项规划为例
摘 要 :城市景观风貌要素包括 山体 、水体 、城市 地标 、道路 廊道 、色彩 等 。景 观风貌 专项规 划作 为总体 规划 的配套专
项规划 ,在规划过程 中针对不 同的景观 风貌 要素 ,可分别 从控制 和指引两 方面进 行规划 落实 。控 制 ,主要通 过 “量化 ”
来明确其位置 、范围 、宽度 、高度等 。指引 ,以“定性 ”为主 ,主要 指对 景观要素提 出策 略 、措施等 。最终 在控制性 详细规
1 研 究背 景 1.1 相 关 定义
景 观 风貌 ,是指 城市 自然 环 境 和 当地 历史 文 化 的 综 合 特征 。城 市 景 观风 貌 专 项 规 划 的 主要 任 务 是对 城 市 自然生 态环 境 、历史 人文 环 境及 重 要 空 间环 境等 景 观 风貌特 色 资 源进 行 梳 理 、组 织 ,对 当地 有 代 表 性 的风貌特色元素进行提炼创新 ,并对承载其风貌特征 的空间环境进行整体安排 ,从而引导富有个性魅力的 城市整体形象。其核心 内容是延续历史文脉 、保护城 市 大 山大水 空 间格局 、强化城 市 与 山水 环 境 的有 机联 系 ,塑造 城 市特 色等 ¨ 。
城市景 观 风貌要 素 ,是指 一 个城 市 的 基本 面 貌形
作者简介 :张韧柘 (1983.10一 ),男 ,城市规划工程师 。 收 稿 日期 :2015—12—07
象 让人 对 于城 市 所 产 生 感 受 的载 体 。每 个 人 感 受 城 市 面貌 ,城 市氛 围 ,城 市 文化 的 时候 ,通 过 城市 景 观 风 貌 要 素形 成 一 个 互 相 联 系 ,互 相 影 响 的综 合 城 市 映 像 。城市景观风貌要素包括 山体 、水体 、城市地标 、道 路 廊道 、色 彩等 J。 1.2 平潭综 合 实验 区概 况
大理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 - 云南省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
目录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规划目标与指标 (5)第三章市域绿地系统规划 (6)第四章城区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与分区 (7)第五章城市绿地分类规划 (10)第六章树种规划 (12)第七章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 (14)第八章古树名木保护规划 (16)第九章避灾绿地规划 (17)第十章分期建设规划 (18)第十一章实施措施 (19)第十二章附则 (20)大理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2005—2020年)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发展大理市的城市绿化事业,加强城市环境建设,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增进市民身心健康,提高城市规划与园林绿化建设管理水平,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府文件,结合本市实际情况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是大理城市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之一,凡是在城市规划范围内的有关绿地的一切生产与建设活动,均应遵守本规划。
第三条原则上与《大理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2005—2020年)》、《大理滇西中心城市总体规划调整规划纲要(2005—2020)》、《大理滇西中心城市规划布局和功能分区》的范围一致,即本次绿地系统规划范围为原大理市市域范围和原洱源县的江尾镇、双廊镇,国土1815平方公里,现状总人口58.98万人。
第四条本规划的适用年限根据《大理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2005—2020年)》,并根据实际时效,确定为2005---2020年。
近期:2005----2010年中期:2011----2015年远期: 2016----2020年第五条规划编制依据(一)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86年颁布,1998年修订)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颁布,1998年修订)5. 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1992年)(二)技术标准、规范1.建设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2002.10.16)2.建设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8)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年)4.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年)5.建设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1993年)6.建设部:《公园设计规范》(GJJ48—92)7.建设部:《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定》(CJJ 75—97)8.建设部:《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LY/T5132—95)9.建设部:《园林城市标准》(2005年)10.建设部:《城市绿地分类标准》(GJJ/T85—2002)11.云南省建设厅:《云南省级园林城市标准》12.云南省建设厅:《云南省城市园林绿地专业规划技术要求暂行规定》13.建设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试行)》(2005年)(三)有关文件1.大理市人民政府、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大理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2005—2020年)》(2005,8)2. 大理市人民政府、大理州规划建设局《大理滇西中心城市总体规划调整规划纲要(2005—2020)》(讨论稿2004,10,12)3.云南省大理市人民政府《大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1997-2015)》4.云南省大理市人民政府《大理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1997-2015)》5.大理市园林管理处《大理市创建园林城市的实施方案》(2004,4)6.大理市史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大理市年鉴编辑部《大理市年鉴(2003)》7.大理市园林管理处《将军洞风景区杜鹃园规划说明书(2001,10)》8.中共大理州委、大理州人民政府《大理市滇西中心城市建设规划初步方案》(2003,9)9.大理市建设局、大理市规划局《大理南市区改造规划和城市设计》(2004,2)10. 大理州规划建设局《大理滇西中心城市规划布局和功能分区》12. 大理市环境保护局《洱海西区(38km)湖滨带生态恢复工程简介》(2004,2)13. 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云南省洱海湖滨带(西区)生态恢复建设工程二期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及施工技术要求》(2004.1)14. 大理市林业局、大理市林业规划设计队《大理市村镇绿化规划方案》(2004,5)15. 云南省大理市人民政府《大理市城市总体规划(1997—2015)》(2001,2)16. 云南省大理市人民政府《大理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1997-2015)》(2001,2)第六条规划指导思想根据大理市特定的地理位置及其在滇西中的地位与作用。
园林局12.5规划(文本)
大理市风景园林绿化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人员总编审:杨志敏大理市园林局党组书记、局长编审:李融冰大理市园林局副局长、园林高级工程师李亚飞大理市园林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经济师统稿:杨寿尧监察执法大队副队长,园林高级工程师编写人员:尹志雄局风景名胜管理科科长赵旭局办公室副主任李艺婷局园林绿化科科长李芳局园林绿化科科员张翠丽局技术科科员张兴帅局技术科科员赵子杰监察执法大队队长、园林工程师康素娟监察执法大队园林技术员2010-12-141大理市风景园林绿化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第一章总论1.1规划的项目1.1.1生态建设和城乡园林绿化工程1.1.2花卉园艺产业发展1.1.3风景名胜区保护开发和利用1.1.4科研究机构建设和人才培养规划1.1.5法规、规范性文件支撑保障体系建设1.2规划目标(1)建成区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0%;(2)建成区城市绿地率达35%;(3)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0平方米,老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低于5平方米;(4)城乡绿化均衡发展,森林大理建设取得成效,森林覆盖率不低于60%。
(5)达到国家园林城市评价二级标准。
1.3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5年(2010年~2015年)1.4规划依据1.4.1 法律、法规、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1998.8)《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9)《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6)《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8)《城市绿化条例》(1992.9)《风景名胜区条例》(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2000.1)《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9)2《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997.1)《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1992)《植物检疫条例》(1992.5)《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1989.12)《森林公园管理办法》(1993.12)《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2)《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2001)2.3.2 行业标准《城市绿地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1993.11)《城市绿地分类标准》(2002)《全国森林城市评价指标》(2007)《国家园林城市评价标准》(2010)《国家园林城市标准》(2010.8)《生态园林城市标准》(2004.10)《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等级评定》(GB/T18005—1999)《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1997)《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LY/T5132—95)《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2.3.3 总体规划、区域规划、专项规划《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1999.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0.10)《大理滇西中心城市建设规划》(2010)《大理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大理市绿地系统规划》(修编)2.3.4 统计资料《大理年鉴》(2009年)第二章基本情况2.1大理市地理位置及行政隶属3大理市位于云南省西部,澜沧江以东,金沙江以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中部偏东,地处东经99°58′~100°27′,北纬25°25′~25°58′之间。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风景游赏专项规划方法研究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风景游赏专项规划方法研究金云峰;朱蔚云;黄竹
【期刊名称】《中国城市林业》
【年(卷),期】2015(013)004
【摘要】风景游赏规划是风景名胜总体规划中主要的专项规划,需兼顾风景资源保护与风景游赏行为2方面.文章关注风景游赏中的游赏主体,通过结合游赏感受以及认知心理学等理论,分析人的游赏心理、游赏行为和游赏意境,并阐述游赏项目、风景单元、游线组织和游程安排等内容,探讨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中风景游赏专项规划的编制方法.
【总页数】4页(P41-44)
【作者】金云峰;朱蔚云;黄竹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 200092;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 200092;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 20009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以西樵山为例基于土地利用协调专项规划研究 [J], 金云峰;马唯为;周晓霞
2.关于印发《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报批管理规定》的通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报批管理规定 [J], 无
3.巢湖风景名胜区游赏系统构建的思考 [J], 孙权
4.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探讨 [J], 吴应科
5.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编制方法研究 [J], 高一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754.初探景观风貌保护专项规划编制方法和思路——以大理市海西田园风光保护规划为例朱德宝师子乾【摘要】当前,我国已进入城镇化增长期,发展与保护、速度与质量的矛盾越发突显。
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率先尝试了编制保护协调专项规划,试图解决这一矛盾。
本文以旅游景区中自然景观风貌保护专项规划为例,以“视线”分析为主线进行规划方法的探索,总结提出了以问题为导向,“识字—组词—语法—造句”为核心的规划工作思路与方法;提出了以认识对象特殊性的刚性“语法”控制和以模式化语言“造句”对发展进行弹性引导控制相结合的结论,提升了规划的可实施性。
【关键词】田园风光保护视线分析方法模式化刚性与弹性1 、背景与概况2011年,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已达到51.3%,中西部地区大部分已进入城镇化快速增长的时期,城镇发展与各类保护区间的用地矛盾将日益突显。
城镇高速建设发展的同时,出现了“千城一面、千村一面”的现象,当前村庄规划的法规体系有待完善、管理体系粗放,城乡规划统筹管理现实阻力巨大,旅游景区周边村庄普遍出现村庄建设无序化、建筑风貌异质化、旅游景观资源蚕食化、村庄发展与景区开发失衡化。
在注重发展速度的同时十分注重质量,强化城乡规划建设与周边自然山水环境、特色产业发展的协调统一,突出城乡的个性和特点成为迫切需求。
大理市位于云南省西部,是滇西城镇群中心城市,是云南省滇西旅游区的重要旅游景区和资源密集地、区域旅游服务中心。
大理洱海西岸(即海西)处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苍山洱海自然山水风貌、白族村落、田园风光和古城及三塔等景区景点等要素特色突出,但当前环洱海田园风光正遭受严重的威胁。
景观环境不协调,田园色调单一,作物类型杂乱,景观斑块破碎化,整体景观格局和重要视廊通道遭受严重破坏;土地利用不合理,空心村现象严重。
需从区域角度、统筹村庄发展,协调各要素间的关系,指导村庄规划建设。
本项目规划范围是位于洱海西岸,以大理古城及崇圣寺三塔为中心,南至白鹤溪,北至隐仙溪,东至洱海水面,西至苍山山麓2200米高程线(苍山保护线),面积约21平方公里。
2 、规划思路和技术路线规划以景观资源的保护和游客的需求为基础,结合旅游资源分布、旅游服务设施配置布局要求,协调游客、居民和政府三方的需求,统筹区域村庄居民点布局、控制村庄建设规模、明确各景观要素的规划控制措施、协调景观要素组合的关系,规划目标重在解决实际问题,协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促进旅游产业的良性发展。
景观风貌保护专项规划对象特殊,因此本规划以问题导向,不求系统性,关注当前出现的田园风光被蚕食、村庄无序增长、景观风貌异化、道路交通景观缺乏特色、以水环境为代表的环境保护设施缺乏等问题和未来可能。
规划通过景观风貌控制要素重要性排序的思路,将系统问题概括和要素化,抓住主要矛盾和冲突,明确规划的目标。
规划借用语言研究“解字—组词—语法—造句”的思路,在现状分析层面以视线分析方法为主导进行“识字/解字”分析,发现现状景观保护的核心问题,明确规划目标;在模式化理论研究层面以要素控制为主线,运用模式化的语言“组词”,掌握各要素的景观特性;在成果层面分为两部分,研究“语法”即按照行政管理分工下的要素划分明确景观风貌控制的通则和刚性要求,另一方面,运用“词组”进行“造句”,即以模式化研究的基础,对各村庄建设规划发展进行弹性引导。
图1 规划思路与技术路线图3 、“识字”——以“视线”分析方法为主线的控制要素特征认识3.1 识别重点——视点、视线、视域的分级视点为视线出发点,即观景点;视线为至重要景物、标志性景观点的视线廊道,即视点与焦点的直线空间;视域为营造总体自然、人文景观风貌的区域背景,即焦点所处的环境区域。
以重要性对景观视点、视线、视域进行分级,明确视线分析的重要参照物和基础。
大理海西田园风光保护规划中,重要的观景点和焦点为崇圣寺山门、三塔、雨铜观音殿、望海楼、古城北城门、古城南城门、古城苍山门、古城洱海门、五华楼、弘圣寺一塔、三月街广场、文献楼,重要的移动观景点为G214和大丽路,区域背景为苍山、洱海、田园风光、村落。
3.2 村庄建设——建设规模确定和用地建设从视线分析看,在平视条件下村庄距视点越近对田园风光遮挡影响越大,应将现状村庄建设视线阴影区作为村庄适宜建设用地的基础研究范围,减少村庄建设对苍山、洱海、田园风光的遮挡;白族民居以白灰为基色,且现状连片蔓延,与区域苍山洱海主体自然景观不协调,不宜大规模拆迁改造,选取运用植物种植“掩、挡、断、围”的方法,结合建设用地选择和规模控制,形成掩映与绿树中,呈组团零星的村落散布于农田中山水田园城镇村协调的风貌,重点突出自然山水环境的独特风貌。
3.3 田园风光——大地景观的营造田园风光是区域旅游景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视线角度出发,景区内的田园风光宜对作为种植类型和季向色向进行控制,营造与旅游景点协调的大地景观背景。
4 、 “组词”——以控制要素模式化为基础的规划语言4.1选材——对“景观单元”功能的认识和区划以景观功能、景观属性、景观空间形态3方面的空间差异划分“景观单元”。
其中,景观功能主指用地的生态及景观风貌环境功能和生产功能;景观属性主指景观组成要素——地形地貌、植被或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景观空间形态主指斑块—廊道—基质—网络。
图2 视线关系与视觉阴影区分析图通过对现状“景观单元”功能区划和以“斑块—廊道—基质—网络”为基础的分析,便于总结明确规划范围内的主体景观要素,是模式化分析景观风貌构成要素的基础。
表1 田园风光景观单元类型表4.2 对象——从规划实施和管理出发明确田园风光协调控制基质在“景观单元”区划的基础上,归纳景观要素为村、田、路、水、林、其他6大类,48小类(详见表2)。
表2 田园风光基质构成要素表4.3 组词——要素模式化分析模式化研究是从理论假设出发,研究各要素布局、组织控制的多种可能性,形成类似地方规划技术管理规定的通则式的规划标准语言“词库”。
从各要素在景观环境控制中的特征出发,确定模式控制的侧重点。
“村”主要梳理规模、布局和空间组织的模式;“水”、“林”主要梳理类型和分布的模式;“田”主要梳理肌理、色调和位置的模式;“路”主要梳理等级、功能、网络的模式。
在模式解析中明确各模式的规划重点、原则和措施。
表3 村要素模式解析表表3 田要素模式解析表图4 村要素建设模式图图5 田要素建设模式图表5 路要素模式解析表图6 路要素建设模式图表6 水、林及其他要素模式解析表图7 水及其他要素建设模式图5 、“语法”——城乡建设与自然风貌协调控制的刚性要求从景观构成主要要素的特征出发,针对各要素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范围,确定刚性的、通则的要求,统筹全区景观资源保护和城乡建设发展。
5.1 村景观控制村景观控制以掩整为零、掩大为小、拆乱为绿、拆挡为透、化零为整的原则,严格控制镇、村新增宅基地规模;提出小规模居民点迁并要求,提升基础设施配建投资效率;沿路村庄,后靠或与临近村庄归并的要求;村庄周界绿化,打破建设连片的视觉感受,在边界中部利用密集绿化掩蔽;村庄内部开敞地带和周围边界地带均以乡土树种进行景观绿化;白族民居风格控制和改造措施;“空心村”按照宅基填充(原址重建)、拼合发展(合并临近小宅基单元)的模式进行改造的要求;村庄入口空间、标识和形象设计的要求;入村道路控制要求。
5.2 道路景观控制5.2.1 道路空间视觉控制图8 道路控制重要性等级划分图将道路按照功能和景观重要性,进行分级控制,提出道路的退线建设要求;退线内现状建筑的整治措施;道路两侧建筑控高要求;现有超高建筑的整治措施;管线建设要求;重要沿路控制区景观改造提质要求;重要景观道路观景点、视廊控制;重要景观道路两侧的禁止建设区划定;道路开口控制;交叉口建筑整治要求。
5.2.2 沿路建筑立面控制对规划区内重要道路立面进行主体、背景、前景的视线关系分析,重点制定了控制沿路建筑风貌(体现传统白族民居的特征和元素),拆除有碍景观的建筑附属设施如太阳能热水器、卫星天线,迁移不适应在景区出现的工业和仓储建筑等控制措施。
5.2.3 沿路广告标识控制沿路广告标识控制主要以道路行车速度、道路功能、距重要景区景点的距离和视线关系,控制允许出现的广告标识类型,标识大小、材质、色彩,立杆材质形式和标识设置位置等内容。
5.3 水环境景观控制从洱海环境敏感性出发,制定入洱河道和洱海水环境保护整治的措施,重在建设退让、水上活动、污染防治等方面。
1. 依照《洱海管理条例》等制定水环境景观整治措施。
2. 根据洱海管理条例,确定洱海1966.00米(1985高程)界桩范围线以外到洱海环湖公路红线为禁止建设区,原有村应落逐渐拆除。
3. 洱海界桩线内5米,界桩外15米为洱海环湖林带,应保护现有的植物禁止砍伐,同时积极营造。
图9 道路立面视线关系分析图4.规划范围内临洱海湿地不得占用和围填,禁止任何形式的人工养殖活动,同时逐步退出农业种植活动。
5.规划范围内的水塘严禁用于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对于农业生产严禁使用高毒农药,控制使用化肥,对于用于水产养殖的控制污染型饲料使用量。
6.规划范围内的溪流、人工水渠应组织清淤和河道改造,结合要求进行节点景观设计,禁止占用河道从事经营活动,禁止向河道投仍垃圾和农业生产废物废料;溪流上游根据实际情况筑坝蓄水,实现溪流常年有水。
7.规划区范围内的村落应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建立生活污水收集系统,减少并最终实现生活污水向河道、洱海的零排放。
5.4 种植结构控制5.4.1 种植空间结构空间上,由坡度、观景主景和背景等影响,需对种植空间进行区划,确定不同地区景观功能作用和控制侧重。
1.坡度>5°山麓缓坡地带:形成以山桃为主,李、杏、苹果、梨、柿子等经济林木为辅的种植带;选用早、中、晚熟品种,延长花期。
2.坡度小于5°缓坡耕地:经济作物,粮食作物种植区。
3.214国道、大丽线两旁空地及部分耕地:种植山茶、杜鹃、兰花、菊花等四季花卉;4.溪旁、沟渠、村落、田间空地:种植桃、李、杏、梅、樱花、柿子、批把、银杏、枫树、乌桕、紫荆等庭院树种和花木;5.域内大小鱼塘及洱海边鱼塘:形成“稻-鱼,藕-鱼”特色水域区。
5.4.2 种植时序结构从区域自然景观风貌营造和观景背景基质控制出发,提出对作物轮作和种植结构进行控制。
重点考虑居民生活提高和景观效果两方面,运用市场价格和政府补助的方式从经济上提高农民收入、减少农户耕种风险,推动区域景观资源的控制。
从大理苍山洱海自然基调色出发,结合现状区域内中至的主要作物类型,规划对作物景观视觉效果进行比较,选取种植的主要景观较好的作物:油菜(冬作,春季),小麦(冬作,冬、春季),水稻(夏作,夏季),向日葵(夏作,夏季),紫云英(绿肥,冬作,春季),三叶草(绿肥,冬作,春季),豌豆(冬作,春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