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教师版
高中课内文言特殊句式整理
高中课内文言特殊句式整理高中课内文言特殊句式整理一、判断句: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2、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3、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4、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5、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6、死生,昼夜事也7、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8、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XXX9、斯固百世之遇也10、廉颇者,XXX将也11、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1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XXX之高义也13、项伯者,XXX季父也14、夺项王天下者,XXX也15、亚父者,XXX16、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17、此天子气也18、是社稷之臣也19、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20、非我也,兵也21、XXX而力亏,破灭之道也22、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23、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24、今臣亡国贱俘25、XXX,旧南阁子也二、被动句1、XXX,不拘于时2、此非XXX之困于周郎者乎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4、为巡船所物色5、XXX几为巡儌所凌迫死6、真州逐之城门外7、XXX于前,XXX于后8、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9、XXX不得还10、几以不纳死11、XXX记XXX之被逮12、不能容于远近13、激昂大义,蹈死不顾14、激于义而死焉者也15、而君幸于XXX16、秦城恐不成得,徒见欺17、臣诚恐见欺于XXX而负XXX、使不辱于诸侯19、若属皆且为所虏20、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21、XXX以谗诛2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23、XXX叫,函谷举24、而XXX疾病25、则告诉不许26、XXX四遭火,得不焚3、省略句1、輮以为轮2、望西山,始指异之3、行城子河,收支乱尸间4、传以示丽人及摆布5、XXX乃亡XXX6、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7、大王见臣列观8、为击破XXX9、加彘肩上10、昔者先XXX觉得东蒙主11、少仕伪朝12、XXX束发,读书轩中四、定语后置句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2、XXX之茫然3、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4、通常州之山川有异态者5、缙绅而能不容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6、求人可以使报秦者7、闻有声自西南来者五、介宾短语后置句:1、青,取之于蓝而青玉蓝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3、而耻学于师4、师不必贤于弟子5、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6、XXX知其年之前后生于吾夫7、月出于东山之上8、XXX与子渔樵于XXX之上9、缙绅、大夫、XXX于左丞相府10、将请罪XXX,君不许11、请罪于母,母不许12、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13、且立石于其墓之门14、既而以XXX请XXX15、是以蓼州XXX忠义暴于朝廷16、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17、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18、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19、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20、拜送书于廷21、设九宾于廷22、以勇气闻于诸侯23、燕王欲结与君24、具告以事25、因击XXX于坐26、得复见将军于此27、XXX将有事于颛臾28、龟玉毁于椟中29、XXX出于柙30、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31、申之以孝悌之义32、树之以桑33、颁白者不负戴于门路矣34、访光景于XXX35、其势弱于秦36、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37、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38、急于星火39、又杂植XXX竹木于庭40、鸡栖于厅六、宾语前置句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2、现在何在哉3、而又何羡乎4、作甚其然也5、钩党之捕遍于天下6、何以知之7、君何故知燕王8、昔日之事何如9、大王来何操10、XXX在。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人教版高三必修)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特殊的句式。
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等。
下边我们根据所学文言文,举例加以说明:现代汉语的单句的正常结构:【几个或一个的时间、地点、目的、手段状语】,(几个或一个的定语)+主语中心语‖【几个或一个的时间、地点、目的、手段状语】+地谓语中心语+(几个或一个的定语)+宾语中心语+或〈补语〉(介宾短语)一、判断句(1)用“者……也”表判断“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例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为:廉颇,是赵国的优秀的将领。
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为: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私爱我。
(2)句中判断词“是”的意思,是由“……者,……也”结构表示出来的。
当然,这个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具体言语中,其结构变化十分灵活。
比如:①句末用“者也”表判断:……者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②用“者”表判断:“……者,……”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③用“……,……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译为: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
(注意,本句句末的“者”是“的人”的意思,不是结构助词。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项脊轩志》)④.用“……,……”表判断: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如:“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3)无标志判断句。
不用语气词,完全由词序来体现。
用“此”等代词。
例如:此人力士。
注意点: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4)、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为、是……用“为”联系主语和谓语,表示判断。
例如: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特殊句式整理
1、吾从而师之 省略句 2、居是州 省略句 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定语后置 4、因坐法华西亭 省略句 5、是岁,元和四年也。判断句 6、始指异之 省略句 7、故为之文以志 省略句 8、马之千里者 定语后置 9、忌不自信 宾语前置 10、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省略句 1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状语后置
判断句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6、是岁,元和四年也。
定语后置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之千里者 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忌不自信 1、不拘于时 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状语后置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状语后置 3、輮以为轮 省略句 判断句 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判断句 6、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固定句式 7、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固定句式 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 9、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省略句 10、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判断句 省略句 1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状语后置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善假于物也 4、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5、而耻学于师 6、其皆出于此乎 7、师不必贤于弟子 8、学于余 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省略句
1、輮以为轮 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4、吾从而师之 5、居是州 6、因坐法华西亭 7、始指异之 8、故为之文以志 9、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高中文学课内文言特殊句式整理
高中文学课内文言特殊句式整理一、倒装句1. 部分倒装例:行到水穿处,坐看云起时。
解析:动作行到的时候,主语已经或者正在发生第二个动作坐看。
2. 整体倒装例:皎皎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解析:把状语提前,按照谓语动词加上主语和宾语的顺序交换的方式构成倒装。
二、省略句1. 主语省略例:弦弦掩抑声声思。
解析:句子中的主语被省略,仅保留动词独立完成。
三、比喻句1. 平行比喻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解析:通过两个平行的事物进行比喻,以突出所要表达的意思。
2. 阶梯比喻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解析:通过阐述一事物具有的特征和属性,以便形容另一事物。
四、排比句1. 省略拟声词的排比例:铿锵玫瑰,叮当咖啡,嘶嘶声中, 冬风飒飒。
解析:通过省略拟声词,仅保留句子结构相同的字对应的字音,构成排比结构。
五、比拟句1. “如”字比拟例:乱云飞渡仍从容,云散风停雪未融。
解析:通过“如”字和后面的比喻词相连,用以形容所要表达的事物。
2. “若”字比拟例:云霞若出未出群,山松若放非放云。
解析:通过形容词性的“若”字和后面的比喻词相连,用以形容所要表达的事物。
六、反问句1. 答案反问句例: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
解析:通过反问表达出所要表达的真实意图。
七、设问句1. 疑问反问句例: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
解析:通过疑问的方式表达出所要表达的观点和问题。
以上是高中文学课内文言特殊句式的整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特殊句式 判断句 被动句 超实用 教师版
高中语文文言文语法讲解文言特殊句式一、判断句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示判断的句子,叫判断句。
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语与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来表判断。
但在古汉语里,“是”多作代词用,很少把它当作判断词用。
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借助语气词来表示判断。
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1.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者……也”式。
这种判断句式,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2.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而谓语后面不用“也”,即“……者……”式。
这种判断句式中的“者”不译,翻译时只在主语与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
如:柳敬亭者,扬州之泰州人,本性曹。
3.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者也”表示判断,即“……,……者也”式。
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4.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只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也”式。
这种判断句式中“也”同样不译,翻译时只在主谓之间加“是”。
如:与氏壁,天下所共传宝也。
5.“者”“也”都不用,即“……,……”式。
译成现代汉语时,只需在主谓语之间加“是”。
如:刘备,天下枭雄。
6、用动词“为”表示判断,即“……为……”式。
如: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司马迁《鸿门宴》)7.用“乃、即、则、皆、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①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梁父即楚将项燕。
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范仲淹《岳阳楼记》)④环滁皆山也。
⑤此亡秦之续耳。
⑥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8.用“是”作判断动词,文言文中也有,但出现较晚并且少见。
如: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司马光《赤壁之战》)二、请翻译下列判断句,并指出它的形式。
1.灭六国者,六国也。
[答案]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
形式:……者,……也。
2、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答案]现在别人是刀与砧板,我们是鱼与肉形式:用“为”表示判断。
必修四文言文实词、特殊句式归纳(教师版)
必修四文言文实词、特殊句式归纳(教师版)《季氏将伐颛臾》1、重点实词(解释下列字词)(1)是:是社稷之臣也(这是,表判断)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正确,形容词)(2)疾: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厌恶,动词)君有疾在腠理(小病,名词)老臣病足,不能疾走(快,急速地,副词)(3)夫: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指示代词,那)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成年男子的统称,“夫子”则是对男子的尊称)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句首发语词)(4)止: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停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阻止)(5)过:无乃尔是过与(责备,动词)是谁之过与(过错,名词)过犹不及(超过,动词)(6)相:将焉用彼相矣(辅助者,名词)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辅助,动词)(7)固:固而近于费(坚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顽固)(8)事: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军事行动)天下事有难易乎(事情)不事产业(从事)(9)辞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名作动,编借口、找借口)(10)来、安既来之,则安之修文德以来之(使动用法,使……来归顺,使……安定下来)2、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子中的特殊句式,并翻译句子)(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介词结构后置)译:季氏将对颛臾有军事行动。
(2)无乃尔是过与?(过尔)(宾语前置)译:这恐怕要责备你吧。
(3)是社稷之臣也。
(判断句)译:这是鲁国的臣属啊(4)先王以为东蒙主(以之为)(省略句)译:从前先王让它担任东蒙山的主祭人。
(5)何以伐为?(宾语前置)译:为什么要攻打它呢?(6)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介词结构后置)译:老虎犀牛从笼子里逃出,龟甲和宝玉在匣子里毁坏了。
(7)谋动干戈于邦内(介词结构后置)译:谋求在国内发动战争。
《寡人之于国》1、通假字(找出通假字并解释)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只是,不过)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头发花白)2、重点实词(解释下列字词)(1)数: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shù几,几个)蒙冲斗舰乃以千数(shǔ计算)数罟不入洿池(cù密,与“疏”相对)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命运)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shuò屡次)(2)发: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派遣)野芳发而幽香(开放)(3)直: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通“只”,只是)中通外直(不弯曲)系向牛头充炭直(通“值”,价值)(4)兵:非我也,兵也(兵器)兵刃既接(兵器)穷兵黩武(战争)草木皆兵(士兵)(5)胜: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shēng,尽)驴不胜怒,蹄之(shēng,能承受)日出江花红胜火(shèng,超过)予观夫巴陵胜状(shèng,优美)(6)王:王好战,请以战喻(名词,大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动词,称王)(7)凶:河内凶古:(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形容人或动物暴躁、心肠狠)(8)加:邻国之民不加少古:(副词,更加)今:(增加)(9)走:弃甲曳兵而走古:(跑)今:(行走)(10)填:填然鼓之古:(拟声词,鼓声)今:(动词,填入)(11)鼓:填然鼓之(名作动,击鼓)(12)生、死、丧:使民养生丧死(生、死:形作名,活的人,死的人;丧:为……办丧事,为动用法)(13)树:树之以桑(名作动,栽种)(14)衣:五十者可以衣帛(名作动,穿)(15)谨:谨庠序之教(形作动,认真从事)(16)罪:王无罪岁(名作动,归咎)3、特殊句式(判断下列句子属于哪种特殊句式,并翻译句子)(1)是亦走也(判断句)译:这也是逃跑啊(2)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结构后置)译:不要希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必修四文言文实词、特殊句式归纳(教师版)
必修四文言文实词、特殊句式归纳(教师版)《季氏将伐颛臾》1、重点实词(解释下列字词)(1)是:是社稷之臣也(这是,表判断)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正确,形容词)(2)疾: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厌恶,动词)君有疾在腠理(小病,名词)老臣病足,不能疾走(快,急速地,副词)(3)夫: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指示代词,那)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成年男子的统称,“夫子”则是对男子的尊称)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句首发语词)(4)止: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停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阻止)(5)过:无乃尔是过与(责备,动词)是谁之过与(过错,名词)过犹不及(超过,动词)(6)相:将焉用彼相矣(辅助者,名词)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辅助,动词)(7)固:固而近于费(坚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顽固)(8)事: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军事行动)天下事有难易乎(事情)不事产业(从事)(9)辞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名作动,编借口、找借口)(10)来、安既来之,则安之修文德以来之(使动用法,使……来归顺,使……安定下来)2、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子中的特殊句式,并翻译句子)(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介词结构后置)译:季氏将对颛臾有军事行动。
(2)无乃尔是过与?(过尔)(宾语前置)译:这恐怕要责备你吧。
(3)是社稷之臣也。
(判断句)译:这是鲁国的臣属啊(4)先王以为东蒙主(以之为)(省略句)译:从前先王让它担任东蒙山的主祭人。
(5)何以伐为?(宾语前置)译:为什么要攻打它呢?(6)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介词结构后置)译:老虎犀牛从笼子里逃出,龟甲和宝玉在匣子里毁坏了。
(7)谋动干戈于邦内(介词结构后置)译:谋求在国内发动战争。
《寡人之于国》1、通假字(找出通假字并解释)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只是,不过)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头发花白)2、重点实词(解释下列字词)(1)数: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shù几,几个)蒙冲斗舰乃以千数(shǔ计算)数罟不入洿池(cù密,与“疏”相对)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命运)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shuò屡次)(2)发: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派遣)野芳发而幽香(开放)(3)直: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通“只”,只是)中通外直(不弯曲)系向牛头充炭直(通“值”,价值)(4)兵:非我也,兵也(兵器)兵刃既接(兵器)穷兵黩武(战争)草木皆兵(士兵)(5)胜: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shēng,尽)驴不胜怒,蹄之(shēng,能承受)日出江花红胜火(shèng,超过)予观夫巴陵胜状(shèng,优美)(6)王:王好战,请以战喻(名词,大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动词,称王)(7)凶:河内凶古:(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形容人或动物暴躁、心肠狠)(8)加:邻国之民不加少古:(副词,更加)今:(增加)(9)走:弃甲曳兵而走古:(跑)今:(行走)(10)填:填然鼓之古:(拟声词,鼓声)今:(动词,填入)(11)鼓:填然鼓之(名作动,击鼓)(12)生、死、丧:使民养生丧死(生、死:形作名,活的人,死的人;丧:为……办丧事,为动用法)(13)树:树之以桑(名作动,栽种)(14)衣:五十者可以衣帛(名作动,穿)(15)谨:谨庠序之教(形作动,认真从事)(16)罪:王无罪岁(名作动,归咎)3、特殊句式(判断下列句子属于哪种特殊句式,并翻译句子)(1)是亦走也(判断句)译:这也是逃跑啊(2)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结构后置)译:不要希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2024年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大总结
2024年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大总结一、倒装句型1. 省略主语的倒装句型省略主语的倒装句型主要用于表示某种特定的语境或者强调动作的主语,其基本结构为:谓语-补语-动词不定式(或名词短语)。
例句:时至今日,仍以启蒙思想贯穿于我国教育事业。
贫穷不一定是生活的败笔,贫从口出才是真正的贫。
2. 宾语前置的倒装句型宾语前置的倒装句型常常用于强调宾语的重要性,其基本结构为:动词-宾语-主语。
例句:屈原怀才不遇,自比干将之才。
教育之路,任重道远。
3. 状语前置的倒装句型状语前置的倒装句型常常用于突出状语的重要性,特别是在表示时间、地点、方式等方面的状语中,其基本结构为:状语-谓语-主语-宾语。
例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战士们卯足了劲儿,挺直了胸膛,起飞了。
二、比拟句型1. 以“如”字开头的比拟句型以“如”字开头的比拟句型常常用于比喻,表示两个相似之物的关系,表达出作者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
例句:人生如大江,浩荡无涯,浸润在泥洼中。
国家如母亲,精心呵护着每一位子民。
2. 以“犹如”结尾的比拟句型以“犹如”结尾的比拟句型常常用于比喻,表示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度,可形容事物的形态、状态、特征等。
例句:花开喷雨犹如天地喷雨,骄阳似火。
她的笑容犹如春风拂面,温暖而又亲切。
三、强调句型1. 以“正是”开头的强调句型以“正是”开头的强调句型常常用于对某一具体事物进行强调,加强语气,让读者更加明确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例句:正是品德高尚才能受人敬佩。
正是团结的力量能够击败一切敌人。
2. 以“何其”开头的强调句型以“何其”开头的强调句型常常用于对某一情况或事物的描述,表达出作者的感慨和赞叹之情。
例句:何其美丽的花朵,在阳光下绽放着生命的力量。
何其伟大的科学家,为人类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四、假设句型1. 以“若非”开头的假设句型以“若非”开头的假设句型常常用于对某一状况的假设,表示某种条件成立的前提下的可能结果。
例句:若非太阳不休息,何来春寒料峭?若非人民共同努力,国家繁荣富强将无从谈起。
文言文特殊句式教师教案
文言文特殊句式教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言文特殊句式的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正确判断和运用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能力。
3. 通过对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学习,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倒装句2. 被动句3. 省略句4. 判断句5. 疑问句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疑问句的识别和运用。
2. 教学难点:倒装句的种类和被动句的判断。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特殊句式的概念、特点和用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例句,让学生深入理解特殊句式。
3. 练习法: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法: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文言文特殊句式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讲解:讲解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疑问句的特点和用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例句,让学生深入理解特殊句式。
4. 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讨论: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6.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反思,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的表现。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质量,评估其对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分析和表达能力。
4.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提交的作业,评估其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5. 长期效果:通过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学生的表现,观察学生对文言文特殊句式的长期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文言文教材,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2. 投影仪:用于展示例句和讲解,增强视觉效果。
3. 练习题库:准备一系列练习题,包括判断题、填空题、改写句子等,用于课堂练习和学生课后自学。
高中学习文言文特殊句式教师用
文言句式判断句翻以下句子,句式特点1、廉者,之良将也。
2、伯者,羽季父也。
3、者,所以道受解惑也。
4、今所慧空禅院者,褒之冢也。
5、又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7、所以遣将守关者,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8、吾所以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句式特点:⋯⋯者,⋯⋯也翻以下句子,句式特点1、城北徐公,国之美者也。
2、,花之君子者也。
3、夫,勇气也。
4、和氏璧,天下所共宝也。
5、养生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6、道之所存,之所存也。
7、粟者,民之所种。
8、四人者,陵君圭君玉,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父。
句式特点:⋯⋯,⋯⋯者也;⋯⋯,⋯⋯也;⋯⋯者,⋯⋯翻以下句子,句式特点1、此天子气也。
2、此先所以隆也。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4、此亡秦之耳。
5、此所于朝廷。
6、是寡人之也。
???7、是亦走也。
8、是使民养生死无憾也。
句式特点:此⋯⋯;是⋯⋯“〔是〕⋯⋯〞翻以下句子,句式特点1、公子姊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
2、如今人方刀俎,我肉。
3、已后典籍皆板本。
4、不知木是女郎。
5、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
6、不知天上,今夕是何年。
句式特点:用“〞“是〞表判断。
翻以下句子,句式特点1、当立者乃公子扶。
2、臣本布衣。
3、梁父,即楚将燕。
4、此危急存亡之秋也。
5、此岳阳楼之大也。
6、夫六国与秦皆侯。
7、且相如素人。
8、先王之所以法者,人也;而己亦人也。
句式特点:通副“乃〞“即〞“〞“皆〞等表判断。
将判断意与副意一并出。
翻以下句子,句式特点1、荀卿,人。
2、秦,虎狼之国。
3、刘天下雄。
4、此人力士。
5、此子者。
句式特点:没有志,通意直接表判断。
可以化“⋯⋯者,⋯⋯也〞句式。
翻以下句子,句式特点1、予本非文人画士。
2、六国破,非兵不利,不善。
3、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利也。
4、此非曹孟德之乎5、人死,曰:“非我也,也。
〞句式特点:用“非〞等表示否认性判断。
判断句主要形式:一、用“者〞或“也〞句式表判断。
文言文特殊句式教师教案
文言文特殊句式教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言文特殊句式的概念和特点。
2. 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用法和翻译方法。
3.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判断句:以“……也”结尾的句子表示判断。
2. 被动句:用“被”、“受”、“遭”、“由”等表示被动。
3. 省略句:省略主语、宾语、介词等。
4. 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5. 疑问句:用“何”、“胡”、“安”、“焉”等表示疑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疑问句的识别和翻译。
2. 难点:倒装句的种类和用法,疑问句的用法和翻译。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特殊句式的概念、特点和用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例句,引导学生掌握特殊句式的翻译方法。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翻译练习,巩固所学特殊句式的用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文言文特殊句式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讲解:讲解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疑问句的特点和用法。
3. 分析:分析典型例句,引导学生掌握特殊句式的翻译方法。
4. 练习:让学生翻译练习,巩固所学特殊句式的用法。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学生对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翻译练习:布置课后翻译练习,评估学生对特殊句式的运用能力。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七、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将文言文特殊句式与现代汉语句式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
2. 文献阅读:推荐学生阅读经典文言文作品,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
3. 文化讲解:介绍文言文特殊句式背后的文化背景,增强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初中学生的文言文教材,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与翻译教师版
《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学案文言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四大类。
其中倒装句又包括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又称介词结构后置或介宾短语后置)、主谓倒装(又称谓语前置)四种类型。
高考文言文考查能力要求明确指出:“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考查形式主要有显性和隐性两种。
显性就是以选择题形式判断句式的不同,隐性是将文言文特殊句式放在翻译中综合考查。
根据这一考点的命题特点和趋势,备考时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对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复习要重点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和省略句。
二是对各类句式的基本知识与判断标准要理解、熟记,以便解题时进行知识迁移。
一、温故知新,掌握规律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句式特点。
第一组1、大王来何操?2、沛公安在?明确:此为宾语前置的典型形式: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宾语要前置。
常见的疑问代词有谁、何、奚、曷、胡、孰、安、焉。
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古之人不余欺也!明确:此为宾语前置的典型形式: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要前置,其格式为:否定词+代词宾语+谓语动词。
常见的否定词有不、弗、未、非、否、毋、无、莫。
5、何厌之有6、唯利是图7、惟弈秋之为听明确:此为宾语前置的典型形式:用“之”“唯/惟……是……”“唯/惟……之/之为……”作标志词把宾语提到动词前,其结构形式为:宾语+之+谓语动词、唯/惟+宾语+是/之/之为+谓语动词。
翻译是“唯/惟”可译为“只”“只是”,“之”“是”“之为”不译。
8、何以战?9、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10、一言以蔽之。
明确: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于介词前,形成介词的宾语前置。
第二组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2、马之千里者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4、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5、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明确:定语后置句规律一:“之”做定语后置的标志(中心词+之+定语)规律二:“…之…者”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中心词+之+定语+者)规律三:“……者”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中心词+定语+者)规律四:“…而…者”做定语后置的标志词(中心词+而+定语+者)规律五:数量词做定语多放在中心词后面(中心词+数量词)第三组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文言文特殊句式教师教案
文言文特殊句式教师教案52级3级部语文组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提前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动词宾语,宾语提前(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例:沛公安在?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前边,以加重语气。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4、介宾结构,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于介词前,形成介词的宾语前置。
例:何以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1、皆汲汲于名,而惟恐人之不吾知也。
(11年天津)2、(08广东)时有与(周)访同姓名者,罪当死,吏误收(周)访,(周)访奋击收者,数十人皆散走,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
3、(13年江苏)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4、(10年天津卷)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答案提示1、都急切追求名声,而惟恐人们不知道我。
(否定句中宾语前置)2、皇帝没有怪罪他。
3、注意关键点“谘”的解释和宾语前置句、省略句“谁可补者”(中书令可补者谁?)的翻译即可。
中书令一职空缺,大将军征询朝臣意见:“(中书令)合适补任的人为谁?4、后母回来,只见女儿抱着院子里的树睡觉,也就不再怀疑她了。
二、省略句1、省略兼语。
“使、命、令”这类使令性动词的宾语常兼作后面一个主谓词组的主语,这个词就称之为兼语。
文言文中的兼语常常被省略,所省略的多是代词“之”。
2.省介词宾语及动词宾语。
文言文中介词“于”、“以”、“与”等。
这些介词与后面的宾语组成介宾结构,介词后的宾语常常被省。
如:欲呼张良与(之)俱去。
(《史记·项羽本纪》)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3、省略介词(“于”“以”)如:大王见臣(于)列观,礼节甚倨。
4、前后分句主语不一致时,一定补出主语。
以免造成误解。
【重要特征】(1)文言文中宾语省略,多在介词之后。
(2)省略的宾语多为代词“之”。
(13年全国卷)1、揆在相位,决事献替,虽甚博辨,性锐于名利,深为物议所非。
必修四文言文实词、特殊句式归纳(教师版)
必修四文言文实词、特殊句式归纳(教师版)《季氏将伐颛臾》1、重点实词(解释下列字词)(1)是:是社稷之臣也(这是,表判断)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正确,形容词)(2)疾: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厌恶,动词)君有疾在腠理(小病,名词)老臣病足,不能疾走(快,急速地,副词)(3)夫: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指示代词,那)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成年男子的统称,“夫子”则是对男子的尊称)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句首发语词)(4)止: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停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阻止)(5)过:无乃尔是过与(责备,动词)是谁之过与(过错,名词)过犹不及(超过,动词)(6)相:将焉用彼相矣(辅助者,名词)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辅助,动词)(7)固:固而近于费(坚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顽固)(8)事: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军事行动)天下事有难易乎(事情)不事产业(从事)(9)辞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名作动,编借口、找借口)(10)来、安既来之,则安之修文德以来之(使动用法,使……来归顺,使……安定下来)2、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子中的特殊句式,并翻译句子)(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介词结构后置)译:季氏将对颛臾有军事行动。
(2)无乃尔是过与?(过尔)(宾语前置)译:这恐怕要责备你吧。
(3)是社稷之臣也。
(判断句)译:这是鲁国的臣属啊(4)先王以为东蒙主(以之为)(省略句)译:从前先王让它担任东蒙山的主祭人。
(5)何以伐为?(宾语前置)译:为什么要攻打它呢?(6)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介词结构后置)译:老虎犀牛从笼子里逃出,龟甲和宝玉在匣子里毁坏了。
(7)谋动干戈于邦内(介词结构后置)译:谋求在国内发动战争。
《寡人之于国》1、通假字(找出通假字并解释)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只是,不过)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头发花白)2、重点实词(解释下列字词)(1)数: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shù几,几个)蒙冲斗舰乃以千数(shǔ计算)数罟不入洿池(cù密,与“疏”相对)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命运)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shuò屡次)(2)发: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派遣)野芳发而幽香(开放)(3)直: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通“只”,只是)中通外直(不弯曲)系向牛头充炭直(通“值”,价值)(4)兵:非我也,兵也(兵器)兵刃既接(兵器)穷兵黩武(战争)草木皆兵(士兵)(5)胜: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shēng,尽)驴不胜怒,蹄之(shēng,能承受)日出江花红胜火(shèng,超过)予观夫巴陵胜状(shèng,优美)(6)王:王好战,请以战喻(名词,大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动词,称王)(7)凶:河内凶古:(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形容人或动物暴躁、心肠狠)(8)加:邻国之民不加少古:(副词,更加)今:(增加)(9)走:弃甲曳兵而走古:(跑)今:(行走)(10)填:填然鼓之古:(拟声词,鼓声)今:(动词,填入)(11)鼓:填然鼓之(名作动,击鼓)(12)生、死、丧:使民养生丧死(生、死:形作名,活的人,死的人;丧:为……办丧事,为动用法)(13)树:树之以桑(名作动,栽种)(14)衣:五十者可以衣帛(名作动,穿)(15)谨:谨庠序之教(形作动,认真从事)(16)罪:王无罪岁(名作动,归咎)3、特殊句式(判断下列句子属于哪种特殊句式,并翻译句子)(1)是亦走也(判断句)译:这也是逃跑啊(2)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结构后置)译:不要希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高中人教版课内特殊句式总结
文言文专题复习——特殊句式一、判断句: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示判断的句子。
(1)“···者,···也”式1、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4、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5、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6、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者···”式1、敬柳亭者,扬州之泰州人,本姓曹。
(3)“···,···也”式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3、此天子气也。
4、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5、此余之所得也。
6、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7、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
8、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9、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10、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11、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12、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4)“····,···”式1、刘备,天下枭雄。
2、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3、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5)用动词“为”表示判断,即“···为···”式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6)用“乃、即、皆、则、必”等副词表示判断,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1、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4、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5、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解读——教师版
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解读文言文常见句式与现代汉语的句式基本相同,常见句子结构“(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句末点号”。
但是,也存在大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即文言特殊句式,也并不难掌握。
在古文中,文言特殊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固定句式。
这些特殊句式大多都是有固定的格式,或有一定的语言标志等规律的。
掌握常见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或规律,有利于准确翻译文言语句和读懂文言文。
知识网络图解文言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固定句式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知识梳理一、判断句式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基本特征:名词性主语+名词性谓语。
在翻译时要加上判断词“是”。
1、以“者”或“也”为标志的判断句:(1)“……者,……也。
”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
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如: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②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鸿门宴》)(2)“……,……也。
”判断句中,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
如:①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项脊轩志》)②此天子之气也。
(《鸿门宴》)③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3)“……者,……。
”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
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4)“……者也。
”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
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
如: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②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2、无标志的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如:刘备天下枭雄。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教师版
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教师版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复习教师版一、复习目标帮助学生掌握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的核心知识点,提高对复杂句式和语法的理解能力,为解答文言文阅读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复习内容1、判断句(1)形式:一般以“者……也”或“……者……”的形式结束,如“孟子者,儒家五常之代表也”。
(2)标志词:主要标志词有“为”、“乃”、“即”、“则”、“皆”、“敢问”等。
(3)解析:在判断句中,主语和谓语之间通常没有逗号隔开,而是用判断词来表示判断。
2、被动句(1)形式:句中缺少主语,且使用被动词,如“见”、“被”、“为”、“为……所……”等。
(2)标志词:主要有“见”、“被”、“为”、“为……所……”等。
(3)解析:在被动句中,主语不是动作的执行者,而是接受动作的承受者。
3、省略句(1)形式:句子不完整,缺少某些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等。
(2)标志词:根据上下文意可补充出省略的成分。
(3)解析:在省略句中,省略的部分可以根据文意进行推断和补充。
4、倒装句(1)形式: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2)标志词:无特定标志词,需要根据上下文意判断。
(3)解析:在倒装句中,句子成分的位置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需要根据文意进行理解。
5、固定句式(1)形式:固定的搭配和表达方式,如“何……之有”、“如……何”、“唯……是……”等。
(2)标志词:根据固定搭配和表达方式进行判断。
(3)解析:在固定句式中,各个词语之间有着固定的语法关系和意义联系,需要根据固定搭配进行理解和记忆。
三、复习方法1、帮助学生整理和归纳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知识点,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
2、结合历年高考真题进行讲解和训练,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3、通过课堂互动、小组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复习过程,提高学习效果。
4、布置适当的练习题和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四、复习进度本复习教师版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以下进度仅供参考:1、判断句(1课时)2、被动句(1课时)3、省略句(1课时)4、倒装句(1课时)5、固定句式(1课时)6、综合练习与讲解(2课时)五、复习效果评估通过课堂提问、小测验和综合练习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复习效果。
高中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训练18题(分师生版)
高中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训练18题·学生版一.选择题(共18小题)1.(2024)例句:而又何羡乎A.何以解忧B.青,取之于蓝C.而今安在哉D.何为其然也2.(2023)A.①何以解忧,唯有杜康②何为其然也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③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C.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②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②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③月出于东山之上3.(2023)A.方正之不容也/见犯乃死B.举贤以自佐/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C.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此三者,吾遗恨也D.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方其系燕父子以组4.(2023)A.客有吹洞箫者B.而今安在哉C.句读之不知D.何以解忧5.(2023)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客有吹洞箫者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亭东自足下皆云漫D.孔子云:何陋之有而今安在哉6.(2023)例句:故内惑于郑袖A.见犯乃死B.方正之不容也C.不获世之滋垢D.莫不欲求忠以自为7.(2023)A.举贤以自佐B.子卿尚复谁为乎C.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D.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8.(2023)A.而今安在哉?B.何为其然也?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崖限当道者。
9.(2023)例句:崖限当道者A.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凌万顷之茫然D.舞幽壑之潜蛟10.(2023)A.月出于东山之上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蚓无爪牙之利D.大风扬积雪击面11.(2023)例句: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A.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B.“离骚”者,犹离忧也。
C.见犯乃死,重负国。
D.蝉蜕于浊秽。
12.(2024)①凌万顷之茫然;②相与枕藉乎舟中;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④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⑤不拘于时;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⑦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⑧崖限当道者;⑨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文言文第一讲教师版文言句式文言句式,一般指与现代汉语表达形式有较大不同的几种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示判断的句子,叫判断句。
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来表判断。
但在古汉语里,“是”多作代词用,很少把它当作判断词用。
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借助语气词来表示判断。
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1.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者……也”式。
这种判断句式,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2.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而谓语后面不用“也”,即“……者……”式。
这种判断句式中的“者”不译,翻译时只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
如:柳敬亭者,扬州之泰州人,本性曹。
3.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者也”表示判断,即“……,……者也”式。
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4.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只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也”式。
这种判断句式中“也”同样不译,翻译时只在主谓之间加“是”。
如:和氏壁,天下所共传宝也。
5.“者”“也”都不用,即“……,……”式。
译成现代汉语时,只需在主谓语之间加“是”。
如:刘备,天下枭雄。
6.用动词“为”表示判断,即“……为……”式。
如: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司马迁《鸿门宴》)7.用“乃、即、则、皆、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①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范仲淹《岳阳楼记》)8.用“是”作判断动词,文言文中也有,但出现较晚并且少见。
如: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司马光《赤壁之战》)二、被动句在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式叫被动句。
常见的被动句有以下几种形式:1.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
即“谓语+于……”如: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触龙说赵太后》)2.在动词前边用“见”表示被动,构成“见+谓语”的形式。
如: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司马迁《屈原列传》)如果需要把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介绍出来,可在动词后加介词“于”,构成“见+谓语+于”的形式。
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3.在动词前用“受”字来表示被动,构成“受+谓语”的形式。
如:(1)有罪受.贰。
这种句式中的“受”字,含有“被”的意思,后面省略了介词“于”,主动者也能引出。
如果需引进主动者,就构成了“受+谓语+于”的形式。
如:(2)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4.在动词前边加介词“为”,构成“为+动词”的形式。
这种句式的“为”和“见”不同:“见”是助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它总是紧挨着动词;“为”是介词,它可以紧挨着动词(省略了宾语),也可以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如: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5.用“为”引进主动者,谓语前再加“所”,表被动,构成“为……所……”式。
如: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苏洵《六国论》)“为……所……”,自产生后,就成了古汉语最常见的一种被动句形式,并且一直沿用到现代汉语里。
但是,在古汉语里,“为”的行为主动者有时可以不出现,或被承前省略了,变为“……为所……”的形式,如: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6.用介词“被”引出主动者,构成“被+动词”的形式,这种形式和现代汉语的被动句一样。
如: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7.无任何标志的被动句。
这种被动句中没有出现任何被动词,可以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补出。
如: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三、省略句句子中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现象,是古今共有的。
不过,文言里这种现象更突出,而且有些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古文中也经常被省略。
最常见的省略句有以下几种:1.省略主语主语的省略,文言文中更为常见。
主要原因之一,是文言的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不独立作句子的主语。
句子若是重复前边的词语又罗嗦,这样省略主语的句子自然就多了。
句子中是否省略了成分,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或整个语言环境去推断。
翻译时,要根据具体情况把省略成分补出来。
主语的省略,可分为“承前省”“蒙后省”“对话省”等形式。
如:(1)承前省①廉颇为赵将,(廉颇)伐齐,大破之。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异蛇)触草木,(草木)尽死。
(2)蒙后省①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司马迁《鸿门宴》)②(尔)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3)对话省①(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②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今日这事)甚急。
”(司马迁《鸿门宴》)2.省略谓语谓语是句子最重要的部分。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省略谓语的情况还是比较少的。
不过在文言文中,省略谓语也不是非常个别的现象。
尤其是并列的句子,如果一句用了某个动词,另一句同样的动词就可以省略。
有时省略的谓语需要根据上下文补出,才能不影响意思的表达。
(1)承上文谓语而省略,如: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
(司马迁《鸿门宴》)(2)蒙下文谓语而省略,如: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追之),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3)共喻省略,即根据上下文一看便会明白省略的是什么。
如:①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俟)狱门外。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②后公改(任)两广,太监泣别,赠大珠四枚。
3.省略宾语文言文中省略动词和介词后的宾语是比较普遍的,所省多是代词“之”。
(1)省略动词后的宾语,如: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2)省略介词后的宾语,如:成视,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之)较。
4.省略兼语“使、命、令”这类动词的宾语常兼作后边一个主谓词组的主语,这个词就称作兼语。
现代汉语的兼语一般不能省略,文言里的兼语却往往被省略,所省多是代词“之”。
如: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之)归赵。
5.省略介词古文中常常省略介词“于”,还有介词“以”“自”等,这些介词与后面的宾语组成介词结构,当这个介词结构作补语时,这个介词常常被省掉。
(1)省略介词“于”,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于)兵势耳。
(司马光《赤壁之战》)(2)省略介词”以”,如: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以)鸡,果如成言。
另外,介词“自”也可省略,如: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自)白帝,暮到江陵。
(郦道元《三峡》)四、谓语前置古代汉语里,谓语一般放在主语之后。
但是,有时为了强调谓语,也可以把它放到主语之前,这就叫谓语前置,或叫主语后说。
这种谓语前置的句式,通常出现在感叹句和疑问句中。
如:①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②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五、宾语前置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
在文言文里,宾语通常也是放在动词或介词后边。
在文言文里,宾语前置是有条件的。
1.动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宾语提到动词前面,大致有三种情况:(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置于动词前。
所谓否定句是表示否定的句子,即凡句中有否定副词“不”、“弗”、“未”、“非”、“否”、“毋”或表示否定的动词“无”或无定代词“莫”,这种句子叫否定句。
如果它的宾语是代词,一般放在动词谓语之前。
如:①古之人不余.欺也。
(苏轼《石钟山记》)②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屈原《离骚》)(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
在古汉语里,使用频率高的疑问代词为“何”字,其他还有“谁、孰、恶、安、焉、胡、奚、曷”等,它们作宾语时,也放在动词谓语之前。
如:①良问曰:“大王来何.操?”(司马迁《鸿门宴》)②沛公安.在?(司马迁《鸿门宴》)(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
这种现象古汉语中并不多见。
如:①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韩愈《师说》)③去我三十里,惟命.是听。
表示动作对象的单一性和强调宾语,往往用“唯(惟)……是……”和“唯(惟)……之……”等格式,可将副词“唯(惟)”译成“只”“只是”或“专”“一定”等,而助词“之”“是”是提宾的标志,不译。
如成语“唯利是图”“惟命是从”“唯你是问”“唯才是举”等,就是这种格式。
2.介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常见的介词有“于”、“以”、“为”、“与”、“从”、“自”、“向”等,它们往往与后面的名词或名词短语结合,组成介词结构。
这些在介词后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叫介词宾语。
介词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后,文言文中在以下情况时放在介词前:(1)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放在介词前。
如:①王问:“何.以知之?”②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2)介词宾语不是疑问代词,但是为了强调它,也放在介词的前面,这种情况最常见的是介词“以”的宾语前置。
如:①余是.以记之。
②一言..以蔽之。
(成语)(3)介词宾语是方位词,也放在介词的前面。
如: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
附:唐宋古诗名句一夫当关,万人莫开。
(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李白)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杜甫)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杜甫)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杜甫)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杜甫)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杜甫)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白居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白居易)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白居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白居易)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杜牧)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杜牧)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