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知识点总结
成本会计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生产费用要素概述费用: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的货币表现。
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于生产中的各种耗费,称为生产费用。
工业企业生产费用要素一般有:外购材料、外购燃料、外购动力、工资费用、折旧费、其他支出(如差旅费、租赁费、设计制图费、试验检验费以及计入本期生产费用的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等。
等)按费用要素反映的生产费用和按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成本间的联系和区别:联系:两者就其经济内容来说基本一致,即都是耗费,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生产费用发生额是企业计算该期间完工产品成本的基础。
区别:包括的范围不同:按生产费用要素反映的生产费用包括工业生产费用和非工业生产费用(指进行非工业性生产而发生的费用);按成本项目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只包括工业性生产费用。
计算的基础不同:生产费用是同“期间”相联系的。
以工业生产费用来说,它反映本期产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费用的实际发生额;而产品成本则是同“产品”相联系的,它反映本期产品成本所应负担的费用。
它们两者不一定相等。
因为有些本期支出的生产费用可能转入下期产品成本,而有些将在下期支出的生产费用可能有一部分要提前计入本期产品成本。
此外,由于企业在本期投产的产品不一定在本期全部完工,同时,本期完工的产品也不一定全部是本期投产的。
因此,计算本期完工产品成本,就要在各种产品本期生产费用的基础上,加上期初未完工产品成本,减去期末未完工产品成本。
生产费用要素分配的一般原则:费用要素分配的一般原则可概括为:凡是属于直接费用应直接计入产品成本;属于间接费用经汇集与分配后,分配计入产品成本。
在只生产一种产品的企业,应计入产品成本的全部费用,都是直接费用,应直接计入产品成本。
对于能确定为某种产品所耗用的直接费用要直接计入;为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的间接费用,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分配计入。
生产费用要素分配的方式:费用要素的汇集与分配,是通过编制费用要素分配表来进行的。
费用要素分配表的编制,应根据成本核算的体制、凭证的份数以及传递程序等具体条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成本会计知识点总结

成本会计知识点总结成本会计是指对企业运作中产生的成本进行系统记录、分析和控制的一种会计管理方法。
它帮助企业有效管理成本,同时提供决策参考。
下面将对成本会计的几个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成本的分类成本可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大类。
直接成本是指能够被直接归属于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如原材料、直接工资等。
间接成本是指无法直接归属于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如间接材料、间接工资等。
根据归集方式,成本还可分为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
可变成本是会随着产品或服务产量的变化而变动的成本,如原材料、直接工资等。
固定成本是与产品或服务产量无关的成本,如租金、设备折旧等。
二、成本的核算方法成本的核算方法有两种,即直接成本法和间接成本法。
直接成本法是将直接成本直接分配到产品或服务上,而间接成本法则是通过将间接成本归集到成本池中,再按一定的分配基数进行间接成本的分配。
对于间接成本核算,在实际操作中常采用拟制辅助生产成本中心,并通过成本分配率的计算将成本转移到最终产品或服务上。
三、成本与决策成本会计在企业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成本分析,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好地理解成本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
在制定产品定价策略时,成本会计为企业提供了决策的依据。
通过掌握产品的成本构成,企业能够制定合理的定价策略,既保证了企业盈利,又满足了市场需求。
四、成本与绩效评估成本会计不仅提供了对企业运营成本的控制,还可以用于绩效评估。
通过对成本的追踪和分析,可以评估企业的绩效,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
其中,成本效益分析是一种常用的绩效评估方法。
通过比较成本和成本所带来的效益,可以评估企业的经营状况,并为企业提供改进经营的方向。
五、成本与预算成本会计与预算编制密切相关。
通过对成本的预测和分析,可以为预算编制提供依据。
预算编制时,需要对各个成本项目进行预算,形成全面的成本预算。
成本预算有助于企业合理安排资金和资源,并在经营过程中进行监控和控制。
同时,通过与实际成本的比较,可以发现偏差,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成本会计总复习笔记整理【范本模板】

成本会计总复习笔记整理一、名词解释1.生产费用: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用货币额表现的生产耗费,称为企业生产费用。
2.成本预测:是根据与成本有关的各种数据、可能发生的发展变化和将要采取的各种措施,采用一定的专门方法,对未来的成本水平及其变化趋势作出的科学的测算.3.成本决策:是根据成本预测提供的数据和其他有关资料,在若干个与生产经营和成本有关的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确定目标成本。
4.成本核算:是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计算,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5.直接人工:生产工资及福利费,简称工资及福利费,也称直接人工。
6.待摊费用:是指本月发生、但应由本月和以后各月产品成本和经营管理费用等共同负担的费用。
7.制造费用:是指工业企业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应该计入产品成本、但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各项生产费用。
8.废品损失: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现的和入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以及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扣除回收的废品残料价值和应收赔款以后的损失.9.停工损失:是指生产车间或车间内某个班组在停工期间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停工期间发生的原材料费用、工资及福利费和制造费用等。
10.约当产量比例法:将月末在产品数量按照完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产量,即约当产量,然后按照完工产品产量与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的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费用和月末在产品费用。
11.定额比例法:其生产费用按照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的比例进行分配.12.品种法: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是按照产品品种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13.分批法:是按照产品批别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14.连环替换分析法:是顺序用各项因素的实际数替换基数,借以计算各项因素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15.差额计算分析法:是根据各项因素的实际数与基数的差额来计算各项因素影响程度的方法,是连环替换分析法的一种简化的计算方法。
二、简答题1.成本会计的环节有哪些?答:①成本预测②成本决策③成本计划④成本控制⑤成本核算⑥成本分析⑦成本考核2.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的内容有哪些?答:⑴正确划分生产经营管理费用与非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的界限⑵正确划分生产费用与经营管理费用的界限⑶正确划分各个月份的费用界限⑷正确划分各种产品的费用界限⑸正确划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费用界限3.在规定或者调整成本项目时,应该考虑哪些问题?答:⑴费用在管理上有无单独反映\控制和考核的需要⑵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比重的大小⑶为某种费用专设成本项目所增加的核算工作量的大小.4.生产费用按其与生产工艺的关系的分类包含哪些内容?答:⑴包括直接生产费用与间接生产费用①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费用,称为直接生产费用②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费用,称为间接生产费用5.什么是低值易耗品?有哪些摊销方法?答:⑴低值易耗品是指不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各种劳动手段,包括工具\管理用具\玻璃器皿,以及在经营过程中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等各种用具物品.⑵低值易耗品的摊销,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一次摊销法\分次摊销法和五五摊销法。
成本会计知识点

第一章总论成本是一个典型的价值范围。
成本的经济本质是: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资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建的现。
即:公司在生产经营中所耗资的资本的总和。
狭义成本(理论成本):是指商品制造过程中所发生的、以价值表现的各样耗资,也称或:成本是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已经耗资的、用钱币表现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和相当于己创建的价值的总和。
4. 马克思所说的“赔偿价值”,就是商品的成本价钱,同时也是商品成本。
广义成本:除狭义成本外,还包含管理生产和从事经营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样耗资。
美国会计学会(AAA)对成本的定义是:成本是指为达到特定目的而发生或应发生的价单位加以权衡。
美国会计师协对成本的定义是:成本是指获取货物或劳务而支付的现金或转移其余财富、发务或发生欠债,而以钱币权衡的数额。
《日本成本计算标准》对成本的定义:成本的本质是经营者为获取必定的经营成本而耗费的的价值。
成本的作用:成本是赔偿生产耗资的尺度;成本是总和反应公司工作质量的重要经济指标成本是拟订商品价钱的基础成本是公司进行决议的重要依照成本是区分生产经营耗资和公司纯收入的依照。
最早的成本会计发源于英国。
成本会计的发展:1)初期成本会计阶段(1880年—1920年):一:成立了资料核算和管理方法二:成立了工时记录和人工成本计算方法三:确定了简短花费的分派方法四:利用分批成本计算法和散布成本计算法计算产品成本成本会计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
弹性估算是近代成本会计的重要进步,也是节俭间接花费的最好方法。
1952年美国会计学家倡议责任会计。
美国会计学家在20世纪80年月后期提出了作业成本法。
20世纪80年月,英国学者西蒙提出了战略成本管理。
18.成本会计的对象是: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生产经营成本和时期花费工业公司生产经营过程包含:供给阶段、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
商品的生产成本是指:为生产必定种类、必定数目商品而发生的各样生产花费支出的总和。
销售花费包含:公司负担的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差旅费、广告宣传本公司商品而专设销售机构的员工薪资薪酬、近似薪资性质的花费、有关的业务费等。
成本会计公式和知识点汇总

成本会计公式和知识点汇总成本会计是财务会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用于计量和报告企业生产成本和服务成本的会计方法。
以下是成本会计的公式和知识点的汇总。
一、成本会计的公式:1. 总成本(Total Cost)= 直接材料成本(Direct Material Cost)+ 直接人工成本(Direct Labor Cost)+ 制造费用(Manufacturing Overhead)总成本是用于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所发生的所有成本的总和。
2. 制造费用(Manufacturing Overhead)= 间接材料成本(Indirect Material Cost)+ 间接人工成本(Indirect Labor Cost)+ 制造费用支出(Other Manufacturing Overhead Cost)制造费用是指与生产过程相关的除了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之外的所有成本。
3. 直接材料成本(Direct Material Cost)= 原材料成本(Raw Material Cost)+ 直接材料运费(Direct Material Freight Cost)直接材料成本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用于直接生产产品的材料的成本。
4. 直接人工成本(Direct Labor Cost)= 直接工资(Direct Wages)+ 直接人工间接费用(Direct Labor Indirect Expenses)直接人工成本是指直接参与产品制造过程的工人的工资和与其有关的间接费用。
5. 制造费用支出(Other Manufacturing Overhead Cost)= 间接费用(Indirect Expense)+ 制造费用折旧(Depreciation on Factory Building and Equipment)制造费用支出是指与产品制造过程相关的其他费用,如工厂管理费用和设备折旧费用。
二、成本会计的知识点:1.成本分类:成本可以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成本会计基础知识点汇总

成本会计基础知识点汇总一、成本会计的定义和作用成本会计是一种对企业进行成本计算和成本分析的会计体系,主要用于确定和控制产品和服务的成本,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
成本会计以成本为核心,通过对成本的收集、分配和分析,帮助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经营决策和绩效评价。
二、成本分类和成本元素成本可以按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方式包括按功能划分成本、按行业部门划分成本和按行为划分成本。
成本元素是指组成成本的基本构成部分,主要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
1. 直接材料成本:指生产过程中直接与产品相关的材料费用,如原材料的购买成本、加工过程中消耗的材料费用等。
2. 直接人工成本:指与产品直接相关的人工费用,例如直接参与产品制造的劳动力的工资、奖金等。
3. 制造费用:指与产品间接相关的费用,包括制造管理费用、间接材料费用、间接人工费用、制造费用变动等。
三、成本的计算和核算1. 计算成本:计算成本分为实际成本计算和标准成本计算。
实际成本计算是将实际发生的成本用于成本计算,而标准成本计算是以预先设定的标准成本为基准进行成本计算。
2. 成本核算:成本核算是指将各项成本数据进行记录、分类和汇总,形成成本账户和成本核算表。
成本核算可以根据企业的需要制定不同的核算方法,例如作业成本制、过程成本制和批量成本制等。
四、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1. 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分析和监控成本的发生和变动情况,以实现成本的合理控制和降低。
常用的成本控制方法包括成本预算、差异分析和成本管理等。
2. 成本分析:成本分析是对成本进行详细研究和分析,了解成本组成和变动的原因,为经营活动提供重要的数据和信息支持。
主要的成本分析方法包括成本-收益分析、目标成本管理和生命周期成本分析等。
五、与成本会计相关的指标和指标体系1. 成本费用率:成本费用率是指企业在生产和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费用与产值或销售额之比。
成本费用率可以用于评估企业的成本水平和经营效益。
成本会计知识点梳理总结

成本会计知识点梳理总结成本会计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对企业生产成本的合理核算和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成本会计知识点众多,涉及到成本的分类、计算、分析等方面。
本文将对成本会计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一、成本的分类成本是指企业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
根据其性质和发生的阶段,成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直接材料成本:指直接用于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原材料费用,如木材、石材等。
2. 直接人工成本:指直接参与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工人工资和福利费用。
3. 制造费用:包括制造产品所产生的间接材料、间接人工费用及制造费用间接费用。
4. 销售费用:包括推销产品所发生的费用,如广告费、促销费等。
5. 管理费用:包括企业管理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如管理人员工资、办公费用等。
6. 财务费用:指企业财务活动所产生的费用,如利息支出、商业银行服务费等。
二、成本计算方法成本计算方法是根据成本的特点和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成本计算方式。
常见的成本计算方法包括:1. 实际成本计算法:按照实际发生的成本进行核算,适用于生产过程中难以确定成本的情况。
2. 标准成本计算法:将成本因素预先确定为标准,并按照标准进行核算,适用于成本变动较小的情况。
3. 预定成本计算法:根据经验和预测,预先确定产品的成本,并按照预定成本进行核算,适用于成本较为稳定的情况。
三、成本分析方法成本分析是指对企业成本的构成、变动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制定合理的成本控制和决策方案。
成本分析方法有:1. 差额分析法:通过比较实际成本和预算成本之间的差异,找出成本超支或节约的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2. 边际成本分析法:以产品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为基础,分析产品生产量的扩大和减少对利润的影响,帮助企业决策。
3. 成本-收益分析法:通过分析成本和收益之间的关系,确定最优的生产规模和产品定价策略,实现利润最大化。
成本会计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总论1.成本是一个典型的价值范畴。
2.成本的经济实质是: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
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耗费的资金的总和。
3.狭义成本(理论成本):是指商品制造过程中所发生的、以价值表现的各种耗费,也称“商品制造成本”。
或:成本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已经耗费的、用货币表现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和相当于工资的劳动者为自己创造的价值的总和。
4.马克思所说的“补偿价值”,就是商品的成本价格,同时也是商品成本。
5.广义成本:除狭义成本外,还包括管理生产和从事经营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
6.美国会计学会(AAA)对成本的定义是:成本是指为达到特定目的而发生或应发生的价值牺牲,它可用货币单位加以衡量。
7.美国会计师协对成本的定义是:成本是指获取货物或劳务而支付的现金或转移其他资产、发行股票、提供劳务或发生负债,而以货币衡量的数额。
8.《日本成本计算标准》对成本的定义:成本的实质是经营者为获得一定的经营成本而消耗的物质资料和劳务的价值。
9.成本的作用:成本是补偿生产耗费的尺度;成本是总和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重要经济指标成本是制定商品价格的基础成本是企业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10.成本是划分生产经营耗费和企业纯收入的依据。
11.最早的成本会计起源于英国。
12.成本会计的发展:1)早期成本会计阶段(1880年—1920年):一:建立了材料核算和管理办法二:建立了工时记录和人工成本计算方法三:确立了简洁费用的分配方法四:利用分批成本计算法和分布成本计算法计算产品成本五:出现了专门的成本会计组织。
2)近代成本会计阶段(1921年—1945年)一:标准成本制度的实施;二:预算制度的完善;三:成本会计的应用范围更广泛。
3)现代成本会计阶段(1946年以后)一是开展成本预测与决策;二是实行目标成本管理;三是实施责任成本;四是推行质量成本;五是施行作业成本管理;六是提出战略成本管理。
成本会计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总论1.成本是一个典型的价值范畴。
2.成本的经济实质是: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
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耗费的资金的总和。
3.狭义成本(理论成本):是指商品制造过程中所发生的、以价值表现的各种耗费,也称“商品制造成本”。
或:成本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已经耗费的、用货币表现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和相当于工资的劳动者为自己创造的价值的总和。
4.马克思所说的“补偿价值”,就是商品的成本价格,同时也是商品成本。
5.广义成本:除狭义成本外,还包括管理生产和从事经营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
6.美国会计学会(AAA)对成本的定义是:成本是指为达到特定目的而发生或应发生的价值牺牲,它可用货币单位加以衡量。
7.美国会计师协对成本的定义是:成本是指获取货物或劳务而支付的现金或转移其他资产、发行股票、提供劳务或发生负债,而以货币衡量的数额。
8.《日本成本计算标准》对成本的定义:成本的实质是经营者为获得一定的经营成本而消耗的物质资料和劳务的价值。
9.成本的作用:✓成本是补偿生产耗费的尺度;✓成本是总和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重要经济指标✓成本是制定商品价格的基础✓成本是企业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10.成本是划分生产经营耗费和企业纯收入的依据。
11.最早的成本会计起源于英国。
12.成本会计的发展:1)早期成本会计阶段(1880年—1920年):一:建立了材料核算和管理办法二:建立了工时记录和人工成本计算方法三:确立了简洁费用的分配方法四:利用分批成本计算法和分布成本计算法计算产品成本五:出现了专门的成本会计组织。
2)近代成本会计阶段(1921年—1945年)一:标准成本制度的实施;二:预算制度的完善;三:成本会计的应用范围更广泛。
3)现代成本会计阶段(1946年以后)一是开展成本预测与决策;二是实行目标成本管理;三是实施责任成本;四是推行质量成本;五是施行作业成本管理;六是提出战略成本管理。
成本会计知识点总结

成本会计知识点总结成本会计是财务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负责核算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成本,为企业的决策提供重要的成本信息。
以下是对成本会计知识点的总结:一、成本的概念和分类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成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按经济用途分类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非生产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2、按成本性态分类固定成本:在一定业务量范围内,总额不随业务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变动成本:总额随业务量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
混合成本:既有固定成本特性又有变动成本特性的成本。
二、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1、品种法品种法是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它适用于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的企业,或者管理上不要求分步计算成本的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企业。
2、分批法分批法是以产品的批别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它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的企业。
3、分步法分步法是以产品的生产步骤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它适用于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企业。
三、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1、确定成本计算对象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如产品品种、批别、生产步骤等。
2、确定成本项目根据成本的经济用途,将生产费用划分为若干成本项目,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
3、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按照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
4、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根据一定的方法,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
四、直接材料成本的核算1、直接材料的计价直接材料的计价方法包括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
2、直接材料费用的分配直接材料费用的分配通常根据材料的领用凭证,按照一定的分配标准进行分配,如材料定额消耗量、材料定额费用等。
五、直接人工成本的核算1、直接人工的计价直接人工的计价通常按照职工的工资标准和工作时间计算。
成本会计知识点总结整理

成本会计知识点总结整理在企业管理中,成本会计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
通过对成本的分析和控制,企业可以更好地决策和实施战略。
本文将总结和整理一些与成本会计相关的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领域的知识。
1. 成本的概念和分类成本是指为生产出产品或提供服务而发生的支出。
它可以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种。
直接成本是可以直接与产品或服务相关联的,例如原材料和直接人工;而间接成本是无法直接与产品或服务相关联的,例如间接材料和间接人工。
此外,成本还可以分为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
可变成本是根据产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固定成本是与产量无关的。
2. 成本流成本流是指成本在企业内部不同环节中的传递和分配过程。
它可以分为原材料成本、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三个阶段。
原材料成本是指在生产过程中购买的原材料的成本;生产成本是指将原材料转化为成品的过程中发生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期间费用是指在生产过程之外发生的与经营关系密切的费用。
3. 成本计算方法成本计算方法包括作业成本法、过程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三种。
作业成本法适用于生产过程中的个别产品或订单,它将成本按照作业的特点分配给不同的产品或订单。
过程成本法适用于连续生产过程,它将成本分配给不同的生产部门或生产环节。
标准成本法是基于预定工序和成本标准,通过比较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来进行成本控制和分析。
4. 成本控制和成本管理成本控制是指企业对成本的计划、实际和控制的过程。
它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分析和成本决策。
成本预测的目的是根据历史数据和未来预测,估计未来的成本,并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参考。
成本分析是对成本的详细解剖和分析,以了解成本的构成和成本的行为规律。
成本决策是在满足一定条件下,选择成本效益最大的方案。
5. 成本系统成本系统是用于记录和分析企业的成本信息的系统。
它可以分为作业成本系统和加权平均成本系统两种。
作业成本系统主要适用于生产过程中的个别产品或订单,它通过制定作业成本表,记录和分析每个作业的成本信息。
最新成本会计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最新成本会计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一、成本会计简介1.成本会计的定义及作用成本会计是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了解产品成本、经营成本、生产成本等方面情况,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成本信息的一门会计学科。
2.成本会计的基本任务成本会计的基本任务是进行生产成本和产品成本的核算,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基础数据并为管理机构提供权威的成本信息。
二、成本的概念和分类1.成本的定义成本是指企业生产活动和经营活动中发生的资源消耗所形成的经济权益的减少。
2.成本的分类按照经济性质划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按照功能划分: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按照发生环节划分: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等。
三、成本核算方法和程序1.成本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法、过程成本法和订单成本法。
2.成本核算程序成本核算的程序一般包括:计划编制、基础数据的收集、成本的核算、成本的控制和分析。
四、成本要素的确定和计算1.直接材料的确定和计算积极管理、保存成本、定量管理、成本控制和技术进步和替代。
2.直接人工的确定和计算劳务管理、区分工资与教育培训费用、管理控制、作业津贴和管理劳务费用。
3.制造费用的确定和计算制造费用的确定包括:直接序时工资的确定、制造费用的核算、制造费用的分摊和提拨。
五、成本的核算方法1.多元分析法适用于大批量、同类高速产品,根据产品特点制定成本核算方法。
2.标准化成本法根据标准成本数据和实际成本数据比较,找出差异并进行分析。
六、成本的控制和分析1.成本控制方法成本控制的方法包括成本计划控制、成本预算控制、成本实际控制和成本灵敏度控制等。
2.成本分析方法成本分析方法包括同期费用对比分析、空间费用对比分析、成本净额分析、成本结构分析等。
七、辅助决策和成本计算1.决策方法决策方法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法、在成本理论体系下进行决策方案的评价和选择等。
2.辅助计算辅助计算包括成本、效益、投资和回收等方面的计算。
八、现代成本管理理论和技术1.TQM成本管理质量成本管理就是看重质量成本与总成本之间的关系,既重视外部成本又重视内部成本。
成本会计知识点总结

成本会计知识点总结第二章一、费用按经济内容的分类(费用要素,需背下来)1.2.34.职工薪酬。
5.折旧费。
6.利息支出。
计入财务费用的借款利息支出减去利息收入后的金额。
78.其他支出。
缺点:不能说明各项费用的用途,因而不便于分析各种费用的支出是否合理。
如:外购材料20000元,我们只能看出发生了材料费,金额是20000元,具体用途无法得知。
二、费用按经济用途的分类(需背下来)直接材料生产费用直接燃料和动力直接人工制造费用费用废品损失(可设可不设)管理费用期间费用 财务费用 销售费用(一)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的分类(成本项目) 工业企业一般应设置以下几个成本项目: 1234、制造费用:指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各项费用,以及虽直接用于产品生产,但不便于直接计入产品成本,因而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费用(如机器设备的折旧费用)。
注意:要素费用与成本项目是否相等?要素费用的范围大于成本项目。
例:消耗材料费10000构成产品实体7500 元 直接材料 车间一般消耗2000元 制造费用 行政管理部门消耗500元 管理费用 (二)期间费用按经济用途的分类工业企业的期间费用按经济用途的分类可分为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
1.管理费用。
2.财务费用。
3.销售费用。
以上两种分类相当于确定了分录的借贷双方,借方体现用途,贷方表示性质。
三、费用的其他分类方法(一)生产费用按与生产工艺的关系分类1例:原材料、生产工人工资、机器设备折旧。
2例:车间厂房折旧、车间管理人员工资。
(二)费用按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的分类1.直接计入费用(直接费用):能直接计入成本。
如:直接用于某种产品生产的原材料费用,就可以根据有关的领料单直接计入该种产品成本。
2.间接计入费用(间接费用):不能直接计入某种产品成本,须分配计入成本如:生产部门管理人员的工资、福利费,加工的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生产设备折旧费等。
思考:一种产品单独领料直接计入费用生产几种产品,但每种产品单独领料直接计入费用生产几种产品,但共同领料间接计入费用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间接生产费用(三)区别联系1、只生产一种产品2、同一种原材料同时生产出几种产品第三章3.1费用要素的分配一、费用分配概述(下图需要理解,能灵活运用,会做选择题)二、材料费用分配(同类型的计算需掌握※※※)课本:例3-1三、外购动力费用的分配(同类型的计算需掌握※※※)例:某企业200×年6月共耗电度数为80000度,每度电0.5元, 共发生电费40000元.月末查明各车间、部门耗电度数为:基本生产车间直接用于产品生产耗电65000度,没有分产品安装电表,规定按生产工时分配电费,甲产品生产工时为6400小时,乙产品生产工时为3600小时。
成本会计知识点总结

成本会计知识点总结
成本会计的定义与重要性:成本会计是基于商品经济条件下,为求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而核算全部生产成本和费用的会计活动。
它对于企业的决策、成本控制、预算制定和绩效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成本会计的对象:成本会计的对象是各行业企业生产经营业务成本和有关期间费用,简称“成本、费用”。
这些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劳动和制造费用等。
成本会计的职能:成本会计具有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职能。
这些职能共同构成了成本会计的基本内容。
成本会计的原则:成本会计核算应遵循合法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分期核算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实际成本计价原则以及一致性原则等。
成本会计的核算方法:成本会计的核算方法包括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等。
这些方法的选择取决于企业的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
成本类会计科目:成本类的会计科目包括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和工程施工等。
这些科目用于记录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成本。
成本差异分析:成本差异分析是成本会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它通过对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找出成本偏高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成本报告与决策:成本会计需要定期编制成本报告,向管理层提供有关成本的信息。
同时,成本会计还需要协助管理层进行决策,如产品定价、生产量决策等。
总之,成本会计是企业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对成本的核算、分析和控制,帮助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同时,随着市场
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将越来越重要。
成本会计知识点归纳

成本会计知识点归纳一、成本会计概述1. 定义:成本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分支,专注于记录、分析、分配、计算和解释与生产和其他业务活动相关的成本信息。
2. 目的:成本会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帮助他们控制成本、提高效率、定价策略和利润分析。
3. 功能:成本会计的功能包括成本计算、成本控制、成本预测、成本决策和成本管理。
二、成本分类1. 按性质分类:- 直接成本:直接与产品生产相关的成本,如原材料、直接人工。
- 间接成本:不直接与产品生产相关的成本,如制造费用、管理费用。
2. 按行为分类:- 变动成本:随生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
- 固定成本:在一定时期内,生产量变化而保持不变的成本。
- 混合成本:同时具有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特性的成本。
3. 按成本归属分类:- 生产成本:与产品生产直接相关的成本。
- 期间成本:与特定会计期间相关,不与生产直接相关的成本。
三、成本计算方法1. 作业成本法(Job Costing):适用于单件生产或小批量生产,每个作业作为一个成本计算对象。
2. 过程成本法(Process Costing):适用于大量标准化产品的生产,将成本按生产过程或部门进行归集。
3. 标准成本法(Standard Costing):通过设定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以控制和管理成本。
4. 直接成本法(Direct Costing):只将直接成本计入产品成本,将间接成本视为期间成本。
四、成本控制与管理1. 预算编制:通过成本预测和计划,制定成本控制目标。
2. 成本-体积-利润分析(CVP分析):分析成本、销售量和利润之间的关系,以确定盈利点。
3. 价值工程:通过改进产品设计、材料选择和生产工艺,降低成本。
4. 经济批量订购(EOQ):确定最优的订购批量,以最小化订购成本和持有成本。
五、成本报表与分析1. 成本报表:包括成本明细表、成本计算表和成本分析表。
2. 成本分析:对成本数据进行分析,识别成本驱动因素,评估成本效益。
成本会计基础必学知识点

成本会计基础必学知识点1. 成本的定义: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和提供产品或服务所支出的各项费用。
2. 成本的分类:按照发生的时间可以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按照费用性质可以分为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成本;按照用途可以分为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
3. 成本的要素:成本要素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4. 成本计算方法:成本计算方法主要有作业成本法和过程成本法两种。
作业成本法适用于以订单形式生产产品,每个订单的成本独立计算;过程成本法适用于连续生产的过程中,将成本均摊到产品上。
5. 成本核算方法:成本核算方法主要有作业成本核算和过程成本核算两种。
作业成本核算是根据作业单元和成本驱动因素,将成本分配到作业单元;过程成本核算是以工序为单位,将成本分配到各个工序。
6. 成本控制方法:成本控制方法主要有预算控制和标准成本控制两种。
预算控制是通过制定预算,实施预算执行,进行成本控制;标准成本控制是通过设定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对比,进行成本控制。
7. 成本估算方法:成本估算方法主要有估算法、统计法和专家法等。
估算法是基于已有数据进行推算;统计法是通过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得出估算结果;专家法是依靠专业人员的经验和判断进行估算。
8. 作业成本卡:作业成本卡是用于记录和报告成本和成本要素的工具,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信息。
9. 标准成本:标准成本是根据预定的成本标准,对产品或服务的成本进行预测和核算的基础。
10. 成本管理:成本管理是指根据成本控制和成本优化的原则,对企业的成本进行管理和决策。
成本管理主要包括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成本优化等方面。
以上是成本会计基础的一些必学知识点,对于学习和理解成本会计有一定的帮助。
成本会计知识点总结

成本会计知识点总结成本会计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企业的生产与经营中的成本问题。
本文将对成本会计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成本会计。
一、成本分类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所发生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的总和。
按照相关规定,成本可以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1. 直接成本:是指可以直接与产品或服务相关联的成本,如原材料、直接人工等。
直接成本通常与产品或服务的制造或提供直接相关。
2. 间接成本:是指与产品或服务相关,但不方便直接分配给特定产品或服务的成本。
间接成本通常以间接方法分配给各个产品或服务。
二、成本计算方法成本计算是成本会计的核心内容,它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1. 全面成本法:全面成本法是指把企业的所有成本都计算进去,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这种方法可以更准确地反映产品或服务的实际成本,但计算繁琐,需要充分考虑各项成本的分配。
2. 可变成本法:可变成本法是指只计算可变成本作为产品或服务的成本。
可变成本是指随着产品销售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如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等。
这种方法适用于预测和控制成本,但不适用于全面成本分析。
3. 差别成本法:差别成本法是指通过计算不同决策带来的成本差别,来分析决策的经济效益。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但需要充分考虑各项成本的变化和差异。
三、成本分类与控制成本分类和控制是企业进行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它能帮助企业理清成本结构,合理控制成本。
1. 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固定成本是指不随产品销售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如租金和固定工资等。
可变成本是指随产品销售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如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等。
企业需要通过控制固定成本和合理管理可变成本,来降低成本开支和提高盈利能力。
2. 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可以直接与产品或服务相关联的成本,如原材料和直接人工等。
间接成本是与产品或服务相关,但不方便直接分配给特定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如间接人工和间接材料等。
成本会计知识点总结

成本会计知识点总结第二章一、费用按经济内容的分类(费用要素,需背下来)1.2.34.职工薪酬。
5.折旧费。
6.利息支出。
计入财务费用的借款利息支出减去利息收入后的金额。
78.其他支出。
缺点:不能说明各项费用的用途,因而不便于分析各种费用的支出是否合理。
如:外购材料20000元,我们只能看出发生了材料费,金额是20000元,具体用途无法得知。
二、费用按经济用途的分类(需背下来)直接材料生产费用直接燃料和动力直接人工制造费用费用废品损失(可设可不设)管理费用期间费用 财务费用销售费用(一)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的分类(成本项目)工业企业一般应设置以下几个成本项目:1234、制造费用:指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各项费用,以及虽直接用于产品生产,但不便于直接计入产品成本,因而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费用(如机器设备的折旧费用)。
注意:要素费用与成本项目是否相等?要素费用的范围大于成本项目。
例:消耗材料费10000元构成产品实体7500 元 直接材料车间一般消耗2000元 制造费用行政管理部门消耗500元 管理费用(二)期间费用按经济用途的分类工业企业的期间费用按经济用途的分类可分为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
1.管理费用。
2.财务费用。
3.销售费用。
以上两种分类相当于确定了分录的借贷双方,借方体现用途,贷方表示性质。
三、费用的其他分类方法(一)生产费用按与生产工艺的关系分类1例:原材料、生产工人工资、机器设备折旧。
2例:车间厂房折旧、车间管理人员工资。
(二)费用按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的分类1.直接计入费用(直接费用):能直接计入成本。
如:直接用于某种产品生产的原材料费用,就可以根据有关的领料单直接计入该种产品成本。
2.间接计入费用(间接费用):不能直接计入某种产品成本,须分配计入成本如:生产部门管理人员的工资、福利费,加工的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生产设备折旧费等。
思考:一种产品单独领料直接计入费用生产几种产品,但每种产品单独领料直接计入费用生产几种产品,但共同领料间接计入费用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间接生产费用(三)区别联系1、只生产一种产品2、同一种原材料同时生产出几种产品第三章3.1费用要素的分配一、费用分配概述(下图需要理解,能灵活运用,会做选择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资料二、材料费用分配(同类型的计算需掌握※※※)课本:例3-1三、外购动力费用的分配(同类型的计算需掌握※※※)例:某企业200×年6月共耗电度数为80000度,每度电0.5元, 共发生电费40000元.月末查明各车间、部门耗电度数为:基本生产车间直接用于产品生产耗电65000度,没有分产品安装电表,规定按生产工时分配电费,甲产品生产工时为6400小时,乙产品生产工时为3600小时。
成本会计必考知识点总结

成本会计必考知识点总结成本会计是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对企业生产成本的计算、核算和分析,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本文将对成本会计的必考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够为学习和复习成本会计的人士提供帮助。
一、成本的分类和构成成本是企业为生产或者提供服务所发生的全部支出,可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指可以直接归属于特定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如原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
间接成本是指不能直接归属于特定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如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
在成本会计中,成本是由若干个成本元素构成的。
常见的成本元素有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
原材料成本是指制造产品所需的原材料的价格和相关费用;直接人工成本是指直接用于制造产品的员工工资和相关费用;制造费用是指与产品制造过程直接相关的各项费用,如厂房租金、设备折旧、能源费用等;管理费用是指企业管理活动所产生的各项费用。
二、成本计算的方法成本计算是成本会计的核心内容之一,它通过对各个成本元素进行计算和分配,得出产品的成本。
常见的成本计算方法有直接成本法、间接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
直接成本法是指将产品的成本仅仅分配到直接成本上,忽略了间接成本的影响。
这种方法计算简单、成本透明度高,但会忽略一些与产品生产直接相关的费用,导致成本的不准确。
间接成本法是指将产品的成本除了直接成本之外,还包括间接成本。
这种方法会根据不同的分配基数来分配间接成本,提高成本计算的准确性,但会增加成本计算的复杂度。
标准成本法是在直接成本法和间接成本法的基础上,引入标准成本进行计算。
标准成本是指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和管理预期确定的产品成本,它可以用来比较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并进行成本控制和决策分析。
三、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是将计算出来的成本进行登记、汇总和分析的过程,旨在为企业提供有关成本信息的统计和分析报告。
常见的核算方法有作业成本法、批量成本法和过程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是将成本划分为若干个作业,将作业的成本进行核算,便于对每个作业的成本进行控制和分析。
成本会计知识点总结

成本会计知识点总结1. 介绍成本会计是会计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关注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中的成本问题。
本文将对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分类、计算和分析方法进行总结。
2. 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2.1 成本成本是指企业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支出,可以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与产品或服务直接相关的,如原材料和人工成本;而间接成本是与一定范围内的产品或服务相关的,如间接材料和间接人工成本。
2.2 成本对象成本对象是指导致成本发生的事项或经济行为,可以是产品、服务、部门、项目等。
成本会计会对不同的成本对象进行成本核算和分析。
2.3 成本费用期间成本费用期间是指成本发生的时间段,可以分为预期成本和实际成本。
预期成本是在生产和经营计划中预先确定的,而实际成本是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
3. 成本会计的分类成本会计根据不同的目的和需求,可以进行不同维度的分类。
3.1 按照成本性质分类按照成本的性质,可以将成本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与产品或服务的生产直接相关的成本,如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成本;间接成本是与一定范围内产品或服务相关的成本,如间接材料和间接人工成本。
3.2 按照成本对象分类按照成本对象,可以将成本分为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
产品成本是与产品直接相关的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期间成本是与特定时间段相关的成本,如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
3.3 按照行为特征分类按照成本的行为特征,可以将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固定成本是不随产品数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如租金和固定工资;可变成本是随产品数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如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成本。
4. 成本计算方法4.1 边际成本法边际成本法是通过计算单位产品的附加成本来评估决策对成本的影响。
边际成本是指在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产品时发生的额外成本,通过比较边际成本和价格来判断是否进行生产或销售。
4.2 全面成本法全面成本法是将所有成本都计入产品的成本中,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期间成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生产费用要素的汇集和分配第一节、生产费用要素概述费用: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的货币表现。
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于生产中的各种耗费,称为生产费用。
工业企业生产费用要素一般有:外购材料、外购燃料、外购动力、工资费用、折旧费、其他支出(如差旅费、租赁费、设计制图费、试验检验费以及计入本期生产费用的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等。
等)按费用要素反映的生产费用和按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成本间的联系和区别:联系:两者就其经济内容来说基本一致,即都是耗费,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生产费用发生额是企业计算该期间完工产品成本的基础。
区别:包括的范围不同:按生产费用要素反映的生产费用包括工业生产费用和非工业生产费用(指进行非工业性生产而发生的费用);按成本项目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只包括工业性生产费用。
计算的基础不同:生产费用是同“期间”相联系的。
以工业生产费用来说,它反映本期产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费用的实际发生额;而产品成本则是同“产品”相联系的,它反映本期产品成本所应负担的费用。
它们两者不一定相等。
因为有些本期支出的生产费用可能转入下期产品成本,而有些将在下期支出的生产费用可能有一部分要提前计入本期产品成本。
此外,由于企业在本期投产的产品不一定在本期全部完工,同时,本期完工的产品也不一定全部是本期投产的。
因此,计算本期完工产品成本,就要在各种产品本期生产费用的基础上,加上期初未完工产品成本,减去期末未完工产品成本。
生产费用要素分配的一般原则:费用要素分配的一般原则可概括为:凡是属于直接费用应直接计入产品成本; 属于间接费用经汇集与分配后,分配计入产品成本。
在只生产一种产品的企业,应计入产品成本的全部费用,都是直接费用,应直接计入产品成本。
对于能确定为某种产品所耗用的直接费用要直接计入;为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的间接费用,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分配计入。
生产费用要素分配的方式:费用要素的汇集与分配,是通过编制费用要素分配表来进行的。
费用要素分配表的编制,应根据成本核算的体制、凭证的份数以及传递程序等具体条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企业实行一级成本核算体制时,应由财会部门来编制;企业实行两级成本核算体制时,则是由各车间的成本会计人员来编制。
费用要素分配表不论由谁来编制,其编制的要求和基本方法是一样的。
财会部门和各车间或部门要合理分工互相配合,认真做好各项费用要素的汇集和分配工作,以便正确计算产品成本。
费用要素的分配程序(P47)材料费用汇集和分配的意义(P47)材料费汇集和分配的任务(P48)材料费用的汇集:1、材料费用汇集的基础工作收入材料成本的确定如果企业规模较小,材料的品种规格不多且收发不太频繁,材料可按实际成本计价;若企业规模较大,材料品种规格繁多且收发频繁,材料则应按计划成本计价。
领用材料的原始凭证和材料费用的汇集在领料时,应由专人负责,并经有关人员签字审核后,才能办理领料手续。
领用材料时使用的原始凭证主要包括领料单、限额领料单和领料登记表等。
应根据领用材料的情况,选择采用某一种领料凭证。
到了月末,将各种领料凭证按车间、部门进行汇总,即可计算出各车间、部门消耗材料的数量和金2、消耗材料的计量根据发出材料的有关凭证,可将材料费列入到有关的成本计算对象中。
但对于库存材料的计量,则可采用永续盘存制和实地盘存制两种方法进行核算。
3、发出材料成本的确定在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的情况下,对于发出的材料,应计算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把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对于期末库存材料,应以实际成本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
采用实际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的企业,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可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后进先出法等方法计算确定,对于不同的材料,可以采用不同的计价方法,材料计价方法一经确定,一般不应经常变动。
材料费的分配原则在进行材料费分配时应首先确定材料费的分配对象,材料费的分配对象应根据材料的具体用途确定。
1、生产产品使用材料的分配对于用于产品生产并构成产品主要实体或有助于产品形成的各种材料,其分配原则是直接材料费用直接记入,间接材料费用分配记入各成本计算对象的“直接材料”成本项目中。
直接材料费用是指直接为生产某一种产品所耗用的材料,并能直接确定其归属对象。
间接材料费用是指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的某种材料,不能直接确定其归属对象,需采用简便合理的方法在几种产品中进行分配。
分配方法的简便,是指作为分配标准的资料比较容易取得,并且应尽量采用单一标准,避免采用复合标准;分配方法的合理性是指所采用的分配方法、分配标准,应同各个成本计算对象负担的费用成正比例的因果关系。
2、生产中一般消耗材料的分配对于生产车间和行政管理部门一般耗用的材料,应分别记入“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中的相关项目中。
在材料费的分配中,对于直接用于生产各种产品的材料,如果数量较少,金额较小,根据重要性原则,可以采用简化的分配方法,即全部记入“制造费用”中,以省去一些复杂的计算分配工作。
3、其他材料费用的分配除了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材料外,对于发出的其他用途的材料,应根据其发生的具体用途,分别记入到“其他业务支出”、“在建工程”等相关的会计科目中。
材料费的分配方法1、定额耗用量比例分配法某产品材料该产品该产品单位产品定额耗用量= 实际产量×材料定额消耗量材料定额耗材料实际总耗用量用量分配率=各种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之和某产品应分配的该产品材料材料定额耗用实际材料数量= 定额耗用量×量分配率某产品应分配该产品应分配的材料的材料费用= 实际材料数量×单价按材料定额耗用量的比例直接分配材料费用为了简化材料费用的分配工作,对于不需要考核材料实际耗用量的企业,可采用按材料定额耗用量的比例直接分配材料费用的方法:材料费用材料实际总耗用量×材料单价分配率= ————————————————各种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之和某产品应分配该产品材料材料费用的材料费用= 定额耗用量×分配率2、产品重量比例分配法产品重量比例分配法是按照各种产品的重量比例分配材料费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产品所耗用材料的多少与产品重量有着直接联系的情况下采用,材料费用材料实际总耗用量×材料单价分配率= —————————————各种产品重量之和某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该产品的重量×材料费用分配率3、产品产量比例分配法产品产量比例分配法是按产品的产量比例分配材料费用的一种方法,当产品的产量与其所耗用的材料有密切联系的情况下,可采用这种方法分配材料费用计算公式材料费用材料实际总耗用量×材料单价分配率=———————————————各种产品实际产量之和某产品应分配该产品材料费用的材料费用= 实际产量×分配率4、产品材料定额成本比例分配法产品材料定额成本比例分配法是按照产品材料定额成本分配材料费用的一种方法,它一般适用于几种产品共同耗用几种材料的情况下采用某产品材料该产品单位产品材料定额成本= 实际产量×定额成本材料定额各种产品实际材料费用总额成本分配率= —————————————各种产品材料定额成本之和某产品应分配该产品材材料定额材料费用= 料定额成本×成本分配率燃料费用的分配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燃料,实际上也属于材料。
因此,其费用汇集与分配的方法与材料费用的汇集与分配方法大致相同。
对于生产产品使用的燃料:在燃料使用不多时,可不设置专门的成本项目,而将其列入“制造费用”成本项目中;若燃料耗用的数量较大,则应专门设置“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汇集生产中使用的燃料费用,以便于对其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和考核。
对于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燃料,能分清是由那种产品耗用的,则应根据有关的原始凭证,直接计入该产品的成本计算单中的“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中;若企业不设置“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则应将其直接计入“制造费用”成本项目中。
几种产品共同耗用而分不清那种产品耗用的燃料费用时,则应采取适当的分配标准,在各种产品当中进行分配。
采用的分配标准一般为产品的重量、体积、定额耗用量等。
辅助生产车间使用的燃料,列入到“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基本生产车间一般耗用的燃料,应列入“制造费用明细账”中;管理部门使用的燃料,应列到“管理费用明细账”中。
外购动力费的汇集和分配外购动力费用是指企业从外单位购入的电力、蒸汽等动力费用。
外购动力应根据其使用的数量,向供应单位支付款项。
一般情况下,使用的外购动力都有仪器仪表计量。
在支付外购动力费用时,应根据仪器仪表上记录的耗用数量、规定的价格向提供动力的单位支付款项。
以支付款项的凭证编制记账凭证,作为外购动力费用分配的依据。
2、外购动力费的分配对于各车间、部门耗用的电力,都有电表加以计量。
因此,各车间、部门应分配的电费应按下式计算:每度电费支付的外购电费总额分配率=————————————————各车间、部门耗用的外购电力度数总和某车间、部门该车间、部每度电费应分配的电费=门用电度数×分配率对于生产车间用于产品生产的外购电力,由于不能按产品分装电表计量其耗用的数量,因此,一般采用工时的比例(实际工时或定额工时)进行分配,其计算公式如下;某车间产品用生产产品用电度数×每度电费分配率电力费用分配率=————————————————该车间产品的生产工时之和某产品应分该产品的该车间产品用配的电费=生产工时×电力费用分配率固定资产折旧费的汇集折旧费的汇集是通过编制各车间、部门折旧计算明细表而汇总编制全厂的折旧计算汇总表进行的。
各车间、部门折旧计算明细表应根据月初计提折旧固定资产的有关资料和确定的折旧计算方法编制。
根据规定,月份内开始使用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月份内减少或者停用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停止计提折旧对于按规定计提的折旧费,应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地点和用途进行分配,分别列入不同的科目中。
对于生产车间应提的折旧,应记入“制造费用”科目中;行政管理部门应提的折旧费,应记入“管理费用“科目中;租出固定资产应提的折旧费,应列入到“其他业务支出”科目中。
销售部门应提取的折旧费,应列入“销售费用”科目。
工资费用的汇集和分配一、工资费用核算的意义和任务工资费用的构成1工资总额(1)计时工资(2)计件工资(3)奖金(4)津贴和补贴(5)加班加点工资(6)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2其他相关支出(1)职工福利费(2)社会保险费(3)住房公积金(4)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5)非货币性福利(6)辞退福利(7)股份支付二、工资费用的分类和基础工作(一)工资费用的分类生产工人的工资在企业里,大部分职工是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