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历史+规划
哈尔滨市中华巴洛克三期改造项目浅谈
哈尔滨市中华巴洛克三期改造项目浅谈发布时间:2022-11-30T07:35:20.809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2年22期作者:刘通1 范美玲2[导读] 目前国内只有北京、哈尔滨等地还保有“中华巴洛克”建筑群[1],而哈尔滨保留的建筑面积最大。
1.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黑龙江哈尔滨市1500002.哈尔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黑龙江哈尔滨市150000摘要:本文在国家大力推行老旧小区改造的背景下,结合哈尔滨市道外区中华巴洛克街区改造项目,重点论述项目背景、已完成重点工作、下一步工作计划及存在问题,为项目推进提供解决方案,也为国内其它城市历史风情街区改造项目提供经验分享。
关键词:中华巴洛克、改造、市政基础设施一、背景目前国内只有北京、哈尔滨等地还保有“中华巴洛克”建筑群[1],而哈尔滨保留的建筑面积最大。
哈尔滨市政府希望通过对该建筑群的保护更新,为哈尔滨打造个性突出的城市名片[2]。
加快深入开发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立足打造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都市旅游景观和哈尔滨市城市记忆名片[3],哈尔滨市中华巴洛克三期改造项目于2022年3月被列为“黑龙江省百大”项目[4],项目位于哈尔滨市道外区中部,南起南勋街-丰润街,北至同发街-升平街-友谊东路-地灵街,西起景阳街,东至十道街,占地面积约二十万平方米,改造总建筑面积约十四万平方米。
配套改造市政基础设施(包含排水、供水、燃气、供电和道路)等工程;此外还配套建设景观工程,含园林绿化、铺装小品等。
项目投资估约三十亿元,项目资金来源为政府专项债券23.36亿元,5.84亿元由地方政府配套解决。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委托哈尔滨市城市建设城投集团作为代建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作为项目全过程咨询及设计单位。
二、项目已完成重点工作(一)规划编制工作哈尔滨市中华巴洛克三期改造项目规划用地范围约20.41公顷,规划提出了“业态+空间”的规划思路,将三期范围建设单元控制在约80个院落和三条主要步行街区域内,对院落单元提出了初步的业态布局。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规划范围:市域:指哈尔滨市行政辖区,总面积为5.3万平方公里。
规划区:指哈尔滨市区,总面积为7086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指哈尔滨市道里区、道外区、南岗区、香坊区、平房区、松北区的行政辖区,呼兰城区及双井镇、长岭镇、沈家镇、孟家乡和阿城城区(包括新利街道、舍利街道)及蜚克图镇、料甸乡、红星乡,总面积为4187平方公里。
主城区:指哈尔滨市道里区、道外区、南岗区、香坊区、平房区、松北区、呼兰区规划的城市建成区,总用地面积458平方公里。
城市性质: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省省会、我国东北北部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冰雪文化名城。
城市规模:1、人口规模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控制在105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65%;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600万人,非农业人口为50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83.3%;主城区实际居住人口为460万人,其中常住人口为387万人,暂住人口为73万人。
2、用地规模2020年,中心城区用地面积为4187平方公里。
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458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99.6平方米。
城镇空间结构:形成一个中心,十字型交通干线为主轴,三大圈层逐级拓展,三个城市经济亚区相互补充的点轴式城镇空间网络体系。
城镇职能结构:以哈尔滨市区为市域中心城市,以尚志市区、双城市区、五常市区等中等城市为支点,以小城镇为基础,形成产业分工明确、职能结构合理、专业特色突出的现代化城镇职能结构。
主城区空间发展策略:空间发展策略概括为:“北跃、南拓、中兴”。
主城区空间形态与结构: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一江、两城、九大组团”的主城区空间结构。
以松花江(一江)为轴线,联系两岸生态环境、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形成江南、江北两大城区(两城),构筑中心、群力、哈西、哈东、平房、前进、松浦、利民、呼兰九大组团,建设功能分区明确、组团布局合理、楔形绿地相隔、人居环境良好、基础设施完备、交通网络便捷、风貌特色突出的生态型园林城市。
近代哈尔滨南岗区历史变迁与城区规划
【 中图分类号】 T U 9 8 4
【 文献标识码l B
【 文章编号】 1 0 0 1 — 6 8 6 4 ( 2 0 1 3 ) 0 3 — 0 o 2 5 一 o 3
哈 尔滨 历经 沙俄统 治 时期 、 伪满 洲 国统 治时期 、 新 中国初期 数次 城市 建设 规划 。1 9 0 6年 第 一次 把 哈 尔滨作 为近代城 市进行规 划 , 奠定 了哈 尔滨最 初 的城 市风貌 。俄 国人 已然把铁路 附属地 作为 一块“ 飞地 ” , 试 图把哈尔滨建成 “ 远东 的莫 斯科 ” , 因此按 照 当时欧 洲 的规划 设计 思 想建 设 哈尔滨 。而 这其 中外 国风 格
岗下有 十三 甲 ; 后 期废除保 甲制 , 设 区制 , 这 时南 岗包
战争 中的失败 , 以“ 帮 助” 中 国为 口实 , 诱 惑并 恫 吓清
政府 与其 签订 了《 中俄御 敌互 相 援 助条 约 》 。 自此 沙 俄掠夺 了在 中 国东 北地 区修 建 铁路 的特 权 。1 8 9 7年
对 哈尔滨南 岗区的历史变迁 与城 区规划 作初 步探 究 , 具 有历史价值 与现实意义 。
1 南 岗区的历史变迁
的行政 办公建 筑 , 以铁路 为依托 , 以地势 地形 为参考 , 对 哈尔滨 进 行 了最 初 的城市 规划 。为现在 的南 岗 区
位于哈尔滨城市 的中心地带 , 也 是全 省政治 、 经济 、 科 学、 文化 、 金融 、 交通的 中心打下了基础 。 修 建铁路 的同时 , 沙俄 蓄意强 占中东 铁路沿 线 大 片民用 土地为附属地 , 中东铁路地 亩处就 曾直 言不 讳 道“ 其任 务是发展 、 经营 和提高 中东铁 路 的总收入 , 借 助 自己的特殊地位没收有利 可图的土地 ” 。1 9 0 2年 清
哈尔滨城市规划
保护生态环境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推进绿色 低碳发展,打造生态宜居城市。
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挖掘和传承城市文化底蕴,提升文化 设施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水平。
具体规划愿景
建设便捷高效的交通体系
打造优美的城市景观风貌
加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公共交 通网络布局,提高交通出行效率和便利性 。
工业区
优化产业布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 新兴产业,提升产业集聚度和竞争力。
居住区
合理规划居住用地,完善配套设施,提高居 住品质。
文化旅游区
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遗产,发展特色旅游产 业,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交通规划
公共交通
加强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建 设,提高公共交通覆盖率和便
利性。
道路交通
优化道路网络布局,提高道路 通行能力和效率,缓解城市交 通拥堵。
绿道网络
建设绿道网络,提供便捷的步行和自行车出行通道,促进市民健康生活方式。
05 产业发展规划
现有产业分析
工业基础雄厚
01
哈尔滨作为老工业基地,拥有完善的工业体系和产业基础,涵
盖了能源、机械、化工、医药等多个领域。
农业资源丰富
02
哈尔滨地处东北平原,拥有广阔的耕地和农业资源,是国家和
黑龙江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心、哈尔滨市呼兰区文化体育中心等。
03
文化体育资源配置
哈尔滨注重文化体育资源的均衡配置,通过新建、改扩建等方式,优化
了文化体育设施布局,提高了文化体育设施的利用效率。
07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保护与修复
湿地保护
哈尔滨市南岗区花园街历史街区更新与保护说明书
哈尔滨市南岗区花园街历史街区更新与保护说明书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第三章名城城区保护第四章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第五章传统风貌格局保护第六章旧城保护与更新第七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第八章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利用规划第九章防灾与环境保护规划第十章实施保障措施第一章总则适用范围在本次保护规划范围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均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有关规定,执行本规划。
规划期限2010~2020年.年限为10年。
规划区范围南岗区花园街街区占地公顷,现存建筑以折中主义风格建筑为主,是哈尔滨是一类保护建筑,这是一处二层多户型公寓住宅,一梯两户,上下共住四户,俄罗斯建筑师设计。
改造划定在非常小的范围之内,在花园街、交通街、木介街、海关街围合而成长方形的区域内。
存在问题因年久失修,老化破损严重,大部分已成危房;私建滥建严重,多次发生火灾。
同时,交通混乱,环境质量极差,百姓生活条件很差。
人均居住面积早已落后于全市平均水平。
规划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3.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4.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2005年)5. 《国务院批转国家建委等部门关于保护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请示通知》及附件(1982年)6. 建设部《城市紫线管理办法》(2003年)参考文献1.《城市规划原理》2.《图解城市设计》3.《理想空间》4.《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5.《旧城区建设改造可行性研究设计综合评价》6.《旧城的和谐更新》7.《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第二章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结合南岗区的自然条件、历史条件和经济社会条件,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为指导,强化规划地段在城市中的核心地位与作用,充分考虑旧城区的实际因素,增强规划的弹性与可操作性,使旧城区改造规划地段与城市周边地区发展相协调;发挥地段优势,贯彻“以人文本”的思想,营造生态良好、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生活舒适、环境优美、文化品质高的人居环境和生态型旧城区改造示范区。
哈尔滨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
哈尔滨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哈尔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09.10.23•【字号】哈尔滨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公告第37号•【施行日期】2010.01.01•【效力等级】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已被修订•【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哈尔滨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2009年7月22日哈尔滨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2009年10月23日黑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批准,以哈尔滨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7号公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哈尔滨历史文化名城(以下简称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管理和利用,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继承和弘扬城市特色风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建成区内的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院落和历史建筑的保护、管理和利用,适用本条例。
涉及文物、古树名木的保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应当遵循科学规划、严格保护、合理利用的原则。
第四条本条例由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规划部门)负责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和利用的具体工作。
市文化、财政、建设、房产住宅、城市管理、国土资源、工商、宗教、旅游、公安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权限,负责做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和利用的相关工作。
第五条本市设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家委员会),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有关事宜进行论证和评审。
专家委员会由规划、建筑、房产、园林、文化、文物、历史、社会和法律等方面的专家组成。
具体组成办法和工作规则由市人民政府规定。
第六条在不影响保护的前提下,可以采取商业运作等形式,有效利用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院落和历史建筑。
哈尔滨地铁:线网规划详解
哈尔滨地铁图背景资料哈尔滨地铁是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始建于2008年,然而工程的历史可追溯至1973年。
总体规划有5条线和2条支线,总里程143公里,计划用二十年的时间建成。
估算总投资800亿元,其中地铁一号线一期工程计划投资83.6亿元,二期工程计划投资16.4亿元。
截至2009年底一期工程已累计完成投资33亿元,其中累计利用工商银行贷款24.6亿,2010至2012三年内获工商银行贷款承诺20亿,资金缺口共45亿元,正在落实国家开发行贷款,是哈尔滨市历史上最大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
二十年后将新增线路,哈尔滨地铁总规模可达7条线和3条支线。
地铁线路规划尔滨地铁第1期工程哈尔滨地铁一号线(东起道外区化工路,止于平房区)[建设中]长度:27.3km途经站点:(起点)东化工厂路—太平机械厂—哈尔滨东站—南直路—交通学院—太平桥(换乘3号线)—工程大学—烟厂(皇城4号线)—龙江街(换乘5号线)—博物馆(换乘2号线)—铁路局—教化广场—西大桥—清滨公园(换乘3号线)—电表厂—理工大学—黑龙江大学—哈医大二院(换乘4号线)—农科院—哈尔滨南站—学府路—四环北—四环南—平顺商城—新疆大街(终点)哈尔滨地铁2号线长度:27km途经站点:(起点)松北—太阳岛—防洪纪念塔—兆麟公园(换乘3号线)—哈一百—哈尔滨火车站(换乘5号线)—博物馆(换乘1号线)—工人文化宫—省政府(换乘4号线)—珠江路—红旗大街(换乘3号线)—公滨路—农业大学—电碳路—气象台—新香坊—新春街—民主—四环路—成高子(终点)哈尔滨地铁3号线(此线为环线)长度:28.05km途经站点:红旗大街(起点,换乘2号线)—赣水路—会展中心(换乘4号线支线)—海河路—红旗小区(换乘5号线)—大有坊街—太平桥(换乘1号线)—靖宇公园—十四道街—承德广场—大新街(换乘4号线)—兆麟公园(换乘2号线)—经纬街—香格里拉—公路大桥—河松街—康安路(换乘5号线)—清滨公园(换乘1号线)—哈师大—农业大学—动力广场(换乘4号线)—电机厂—汽轮机厂—东光机械厂—红旗大街(终点,换乘2号线)哈尔滨地铁4号线(由正线与支线组成,正线北起道外大新街,止于王岗;支线起于省政府,止于道外化工路)长度:正线:19.15km 支线:6km途径站点正线:(起点)大新街—承德广场(换乘3号线)—安吉街—烟厂(换乘1号线)—宽城街(换乘5号线)—宣庆街—省政府(换乘2号线与4号支线)—亚麻厂—动力广场(换乘3号线)—植物园—学府中学—哈医大二院(换乘1号线)—尤家街—杨马架子—富山屯—省农机学校—王岗(终点)支线:省政府(起点,换乘2、4号线)—衡山路—会展中心(换乘3号线)—新春香—化工路(终点)哈尔滨地铁5号线(由正线和支线组成,正线西起道里群力新区,止于道外东风镇;支线由道里新亭街至新技术开发区(群力开发区)长度:正线:19.15km 支线:8.7km途径站点正线:(起点)龙凤路—化工总厂—油漆厂—和平小区—红旗小区(换乘3号线)—华山路—宽城街(换乘4号线)—龙江街(换乘1号线)—哈尔滨火车站(换乘2号线)—安发桥—中心医院—康安路(换乘3号线)—新亭街(换乘5号支线)—建材机械厂—齿轮厂—友谊村—给水设备厂—天平路—新技术开发区(终点)支线:(起点)新亭街—朝鲜屯—水源路—三环路—四方台—群力新区(终点)哈尔滨地铁第二期工程共二条线路,筹被建设哈尔滨地铁6号线(正起红旗新区、会展中心等)正起红旗新区、会展中心、闽江小区、电力医院、轴承、卫生街、林业大学、清滨路、沙曼小区、市十院、故乡等25座车站哈尔滨地铁7号线正起太阳岛、中央大街、滨江站、三环桥北侧、东大直街、果戈里大街等26座车站远期工程远期将完成一号线的建设,并新建二号线、四号线及其支线、五号线及其支线。
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园区发展规划纲要
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园区发展规划纲要一、科技创新城基本情况(一)科技创新城创建历史沿革及发展情况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八大经济区”、实施“十大工程”的战略部署,为加快建设“高新科技产业集中开发区"和“科技教育人才强省富省工程”,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才创新创业环境,大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省市于2009年11月,采取共建方式,在松花江北岸规划建设了哈尔滨科技创新城(以下简称创新城),并先期启动建设23.7平方公里的起步区,由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哈高新区)具体负责开发建设,并确定创新城为黑龙江省重点扶持园区.哈高新区是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于1988年经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批准辟建,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首批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
2001年12月,哈高新区和哈经开区管理机构合并.2009年11月,哈高新区和哈经开区管理机构分设。
区域管辖范围在南岗集中区三个国家级孵化器与规划面积12。
2平方公里的迎宾路集中区基础上,增加了创新城园区,成为跨越哈尔滨市3个行政区的大型开发区。
截至2009年底,哈高新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19家,其中生产型高新技术企业324家,软件及其他非生产型高新技术企业95家。
2009年,哈高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921亿元、工业增加值196亿元、高新技术产值782亿元、上缴税费33。
7亿元、进出口总额6。
5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了18.0%、20.3%、19。
0%、16.4%、12.6%。
据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以2009年56个国家高新区和苏州工业园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开展的国家高新区评价工作,哈高新区的综合排名为第三十九名,其中,产业化与规模经济能力为第十六名,国际化与参与全球竞争能力为第二十八名。
哈高新区以创新城为主要承载,通过广泛吸纳国内外高端研发、产业、服务项目,着力建设科技资源富集、科技创新成果多、产业转化能力强的创新研发基地,成为服务黑龙江省“八大经济区”的区域性研发中心;通过提高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承载与发展能力,努力把创新城打造成牵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成为哈尔滨市乃至黑龙江省增强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结构、培育新兴产业的强大引擎;通过发展金融、商贸、教育、文化、旅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全面构建适宜人文、生态、服务的城产融合经济。
哈 尔 滨 市 概 述
哈尔滨市概述哈尔滨市区,位于金朝上京(阿城市白城乡)京畿地区。
皇统六年(1146年)和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前后,按拱卫上京《猛安、谋克城寨体系规划》于道里区新发镇四方台村、太平镇松山村、道外区万宝镇后城于村、香坊区幸福乡莫力村、平房区东方红乡平乐村等地规划修建了一批古城。
清朝初年,旗人举家迁徙入关后,哈尔滨市区土地荒芜。
雍正、乾隆年间,按《…封禁‟、…屯垦实边‟规划》,在江南先将库叉河(俗称运粮河)至阿什河沿江宽5公里地带划为牧场,设莫力街(马厂),后建小嘎哈、大嘎哈(香坊成高子镇)、西嘎哈(动力旭升街),并向东扩展了牧场。
在江北设水师营(前进乡双口面)。
嘉庆二十年(1815年),为安置"京旗闲散",编制以双城堡为中心的《京旗移垦城乡居民点体系规划》。
道光五年(1825年)至二十七年(1847年)伐木盖房,建成3城、24旗营(120旗屯)。
其中,哈尔滨市区13座旗屯属东官所右翼3个旗营。
道里区有厢红旗二屯,南岗区有厢红旗头屯、正红旗头、二、三、四、五屯,动力区有正黄旗头、二、五屯,平房区有正黄旗三、四屯。
咸丰十年(1860年)始,吉林、黑龙江将军辖区“弛禁”、“招垦”,人口增加,经济发展。
哈尔滨地区江南陆续建起田家烧锅、元聚烧锅和草料厂、傅家店,油坊屯等非农业人口聚居点,逐渐成为松花江上的重要渡口,并设税关。
中日甲午战争后,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6月,俄国迫使中国清朝廷签订《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中俄密约),9月,签订《合办中国东省铁路公司合同》,攫取了筑路和租借铁路附属地的特权。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7月,中东铁路工程动工,大宗铁路器材由松花江水运,哈尔滨被选作中东铁路与南部支线建设器材集散、加工中心与工程指挥中心,在道里修建码头、木材厂、临时总工厂,形成“码头区”,在“哈尔滨站”(香坊站)前修建护路队营区,形成“哈尔滨街”。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铁路工程局编制《松花江新城规划》(南岗西大桥至奋斗路间),形成以铁路管理局、铁路总站(时称“松花江站”)为主中东铁路管理中心城镇。
改革开放30年哈尔滨城市规划的发展进程及规划方法的转变_李晓娜
哈尔滨市全市土地面积仅为 1637 平方公里,到 立与规划方法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城市规划工 化名城,我国东北北部经济、政治、贸易、科技、信
2007 年土地面积增至 5.3 万平方公里,增长了 作的特点是思维活跃、规划多元、规划方法由被 息、文化、旅游事业的现代化中心城市”。本轮城
32.4 倍;全市总人口数由 1978 年的 782.95 万 动转向主动。
1.1 经济社会发展背景
管理好”。同年 9 月,哈尔滨市城市规划管理局成 迁
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 立,城市规划进入了恢复阶段,并进行了改革开
2.1 总体规划
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阶段。改革开放的 放后第一轮城市总体规划(1981~2000 年)(即建
改革开放后哈尔滨的第一轮城市总体规划
市总体规划规划哈尔滨市城区用地 252 平方公
人,增加到 2007 年的 987.37 万人,年平均增长
1994 年国务院确定哈尔滨市为第三批国家 里,城区人口 326 万人,进入了高密度城市的形
6.81 万人。此外,哈尔滨的社会事业在这 30 年中 历史文化名城,哈尔滨市于 1997 年开始实施《哈 成期;确定了城市向着南及西南方向发展“,形成
日伪殖民的影响,城市的建设受制于日本的侵华 思想解放、内容不断充实。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 2003 年哈尔滨又率先在全国编制了 《哈尔滨市
政策,城市的发展和空间布局均带上了强烈的军 始,城市规划主动来适应规划大背景的变化,城 域城镇体系规划》。
事色彩,成为了发动战争的军事据点。新中国成 市建设的模式强调工业发展与居住项目并行,到
都市的蜕变,成为了中国“第四经济增长极”的重 施建设,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要改变分散建 轮总体规划规划哈尔滨市城区用地 250 平方公
哈尔滨市道外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初探
哈尔滨市道外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初探姜虹;宋妍【摘要】通过对哈尔滨市道外旧城区现状的研究,从现状、问题、方法、前景等方面进行论述,分析了改造过程中的诸多因素,以达到在发展中保护的效果,解决了该区发展方向、改造方法等方面的问题.【期刊名称】《山西建筑》【年(卷),期】2010(036)011【总页数】2页(P12-13)【关键词】巴洛克街区;历史街区;旧城改造【作者】姜虹;宋妍【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道外区西起景阳街、东至十道街、北起升平街、南至南勋街,面积50余万平方米的街区,被哈尔滨市规划局划定为“哈尔滨道外传统商市风貌历史文化街区”。
在这个街区内,257个中国传统院落坐落于斑驳的巴洛克风格建筑立面身后,这就是全中国现阶段保留面积最大的“中华巴洛克”建筑历史街区。
这些老建筑,不仅承载了哈尔滨特定的建筑文化,更记录了哈尔滨开埠之初老道外商贾云集的历史风貌,是不可多得的历史和文化旅游资源。
随着“中华巴洛克”历史风貌街区改造进程的加快,如何将旅游发展与城市现代化建设及老城区改造协调起来,提高其再利用价值,再创老城区的辉煌,是该区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1 现状分析1.1 人口问题城市中的历史街区一般都是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因为历史街区往往位于老城区的核心区域,历史形成的商业吸引力促成了人口的集中。
而哈尔滨市道外老城区其特有的商业文化氛围更是加剧了人口的集中。
传统的街区由于历史的原因成为了混杂居住的大杂院,几户人口住在一个院落里面,给历史街区的改建带来极大问题。
然而,这些本市居民又构成了该街区民俗文化的一部分,他们是街区成长的见证者也是经历者,街区的记忆就是他们的记忆,他们与街区本身有着同样的气质。
因此,如何对待大杂院和外迁人口成为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工作面临的首要问题。
1.2 环境和基础设施问题大多数历史街区由于年久失修和使用不当造成街区内的物质环境恶化;街道的路面破旧;建筑物破损严重出现危、漏现象;基础设施严重落后;人口密集,院落内乱搭乱建,多数房屋质量较差,有的甚至有墙体出现开裂等危险状况。
哈尔滨城市建设史
新中国建立后,“哈一百”,“秋林公司”在当时的全国 十大百货商店中具有相当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后,商业设施建设开始起步,形成了道里哈一 百、道外同记商场、南岗秋林公司“三足鼎立”的局面; 90年代中期以后,大型百货商店数量迅速增加(新建了松 雷、大世界、中央商城、远大等一批大型百货商店),国 有百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进入21世纪,商业主体趋向多元化,新型业态发展迅速。 国际连锁企业入驻(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标志 哈尔滨商业开始进入国际化竞争
独有的 俄罗斯风格
成熟的 新艺术运动风格
大量的 折衷主义风格
仿古典式
大量的 折衷主义风格
仿中世纪
大量的 折衷主义风格
仿巴洛克
大量的 折衷主义风格
仿文艺复兴
大量的 折衷主义风格
中华巴洛克
现代哈尔滨城市规划
改革开放前城市建设状况 城市初步(总体)规划期限为1953年—1977年,近期城区 人口为110万,城区用地为96平方公里,远期城区人口为 121万,城区用地为134平方公里。城市初步(总体)规划 以中山路为纵轴线,以文昌街为横轴线,中心部位规划省 、市行政中心,相对集中形成香坊工业区、动力工业区、 近郊平房工业区和学府路文教区,并为地方工业发展预留 了哈西机械工业区和三棵树化工区。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 我国处于“大跃进”的特殊时期,后两年经济调整,城市 建设大部分停建,规划工作基本停顿,此后又经历“三年 经济继续调整”,紧接着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 城市规划废弛,城市建设陷于无序状态。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炮轰沈阳北大营,“九•一八”事变 爆发。1932年2月,日寇侵占哈尔滨。从此,哈尔滨又处 于日伪长达14年的殖民统治中。日本关东军司令部为巩固 对哈尔滨的殖民统治于1932年7月即拟定《大哈尔滨都市 计画》。规划以顾乡火车站为中心,以9公里为半径,约 250平方公里的范围为规划城区用地,预测30年后城区人 口为100万(注:1932年哈尔滨城区人口约37万,建成区 面积约38.5平方公里)。规划着重考虑战防要求,大量用 地划定为军事特别区、对外交通和仓储用地,城市主干道 宽度在百米以上。此后,又曾对规划进行过论正,拟定实 施计划。日伪时期修建了滨北铁路江桥,马家沟飞机场, 1938年在平房建起了臭名昭著的“731”部队细菌试验基地 。在城区建设了一批“新潮流”的公共建筑和部分市政工 程设施
城市规划原理 哈尔滨简介
3.4 探索名城保护规划管理工作的新途径。一是在历史建筑原貌复建方面,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恢复建筑的历史原貌,如圣?索非亚教堂、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原犹太新会堂、原犹太老会堂、德国路德会教堂、土耳其教堂等工程。二是在保护建筑维修加固、内部修缮、拓展使用功能方面,保持原有立面造型、表面材质、色彩、内部格局,如省社科联、亚帝女士用品商店、原英国领事馆、石头道街81号商住楼、市科学宫、烟厂招待所、原铁路运输检察院、原车辆厂轧钢车间等工程。三是在保护建筑的改建方面,按照保用结合的原则,既保持了老建筑的风格,又融入了现代建筑的简洁明快,达到了与周围建筑统一协调的目的。如哈尔滨一中被列为哈尔滨市三类保护建筑。由于教学楼年久失修,决定对它实施保护性改建,考虑其三类保护建筑的意义,规划教学楼西立面保留。在改造设计中,西立面采取了维持原?立面不变的措施,东立面运用了中华巴洛克的传统设计手法形成与兆麟小学呼应的古典主义风格。并注重与?保护立面的协调性,突出哈尔滨的独特历史,彰显建筑的个性与品位,使其成为闹市中的精品学校。四是在保护建筑周边及历史街区新建建筑上,承袭哈尔滨传统文脉,在建筑造型、建筑色彩、建筑符号等方面体现哈尔滨传统特色风格,如依都锦商厦、市社科院新办公楼、金安欧罗巴广场、太阳岛大门等。
七是重要的传统工业城市。中东铁路建设之初,哈尔滨即建立了当时大规模的近代工业,其后,经过50年代的重点建设,形成了许多大型工业基地。哈尔滨成为了我国著名的工业城市。工业遗产已经成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
八是冰雪艺术之都。哈尔滨冰灯、冰雕、雪雕驰名中外,哈尔滨国际冰雪节是世界四大冰雪节之一。
哈尔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框架
2.3 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为进一步加强保护建筑与历史地段管理,近年来组织二十多家国内外知名设计单位编制了《中央大街步行街及辅街一、二、三期综合整治规划》、《太阳岛俄罗斯小镇规划》、《道外传统商市风貌保护区详细规划》、《索菲亚教堂广场综合整治规划》、《博物馆广场综合整治规划》、《道外清真寺周边综合整治规划》、《花园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利用规划》、《哈尔滨滨江道署历史文化公园规划设计》、《圣伊维尔教堂修缮整治规划》、《犹太人建筑遗存修缮整治规划》等几十项修建性详细规划,为引导城市各项建设按照城市规划实施,全面搞好名城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本市第四批历史建筑历史院落及历史风貌保护区的公告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本市第四批历史建筑历史院落及历史风貌保护区的公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字号】哈政发法字[2010]30号•【施行日期】•【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本市第四批历史建筑历史院落及历史风貌保护区的公告(哈政发法字〔2010〕30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和《哈尔滨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经有关专家论证,市人民政府决定:一、下列建筑为我市第四批Ⅰ类历史建筑1、东北抗日暨爱国自卫战争烈士纪念碑(道外常青公园内)2、苏联红军纪念碑(博物馆广场)3、天主教堂及神父楼(呼兰区东直路71号)二、下列建筑为我市第四批Ⅱ类历史建筑1、南岗区颐园街33号建筑(现为哈医大四院发热门诊)2、南岗区中宣街24号建筑(现为蓝天幼儿园)3、道里区中央大街96~98号建筑(现为大安商厦)4、道里区中央大街50号建筑(现为阿瑟斯服装店)5、道里区中央大街32号建筑(现为中大大酒店)6、道里区买卖街70~72号建筑(现为商住楼)7、道里区石头道街77号建筑(现为道里新华书店)8、香坊区民生路120号建筑(原为亚麻厂办公楼、水塔)9、香坊区和平路40号建筑(现为哈尔滨量具厂食堂)10、香坊火车站给水塔三、下列建筑为我市第四批Ⅲ类历史建筑1、道外区靖宇街23号建筑(现为周恩来在哈居住地遗址)2、道外区靖宇街31~35号建筑(现为崇俭小学)3、道外区靖宇街363~365号建筑(现为道外新华书店)4、道外区靖宇街279号建筑(现为中亚珠宝金行)5、道外区靖宇街281号建筑(现为中亚金行)6、道外区靖宇街421~425号建筑(现为商住楼)7、道外区靖宇街192~196号建筑(现为商场)8、道外区靖宇街312~316号建筑(现为商住楼)9、道外区靖宇街356号建筑(现为南五五金电料经销有限公司)10、道外区靖宇街382~384号建筑(现为商住楼)11、道外区靖宇街422~440号建筑(现为商住楼)12、道外区靖宇街446~448号建筑(现为商住楼)13、道外区靖宇街178~188号建筑(现为商场)14、道外区靖宇街204号建筑(原为消防水塔)15、道外区靖宇街308~310号建筑(现为商住楼)16、道外区靖宇街市第四医院院内建筑(原为滨江县公署)17、道外区靖宇街313号院内建筑(原为三江闽粤会馆)18、道外区南头道街20号建筑(原为同记工厂)19、道外区北四道街56~90号建筑(原为松光电影院)20、道外区北五道街71~81号建筑(现为商住楼)21、道外区南头道街49~51号建筑(现为住宅)22、道外区南二道街19号建筑(现为仁和永院落)23、道外区南二道街30号建筑(现闲置)24、道外区南四道街16~22号建筑(原为中共道外区委)25、道外区南七道街271~273号建筑(现为商住楼)26、道外区北头道街5~9号建筑(现为商住楼)27、道外区北头道街11~13号建筑(原为大罗新商店)28、道外区北头道街19~21号建筑(现为商住楼)29、道外区北头道街25~27号建筑(现为商住楼)30、道外区北头道街29~33号建筑(现为商住楼)31、道外区北头道街35~39号建筑(现为商住楼)32、道外区北头道街41~51号建筑(现为饭店)33、道外区北头道街8号建筑(现为商住楼)34、道外区北头道街16~20号建筑(现为商店)35、道外区北四道街12~16号建筑(现为商住楼)36、道外区北四道街22~32号建筑(现为商住楼)37、道外区北四道街34~50号建筑(现为商住楼)38、道外区北大六道街14~18号建筑(现为基督教会礼拜堂)39、道外区北八道街3号建筑(原为滨江县立女子高等小学校)40、道外区南七道街副273~277号建筑(现为商住楼)41、道外区南七道街262~268号建筑(现为住宅)42、道外区新马路74号建筑(现为哈尔滨工百集团公司办公楼)43、道外区北马路61号建筑(原为中东铁路商务代办处公事房)44、道外区东直路457号建筑(原为哈尔滨市公路客运总站)45、龙王庙(道外区景兴胡同13号)46、武圣庙(道外区太古街89号)47、道外区南极街53号建筑(原为哈尔滨第二工具厂厂部办公楼)48、长青寺(道外区太平北三道街)49、道外区北马路30号建筑(原为天兴福总账房营业所)50、南岗区东大直街151号建筑(现为黑龙江省眼科医院)51、南岗区哈医大第一医院住院处院内建筑(现为赵一曼养伤处遗址)52、南岗区花园街221号建筑(现为住宅)53、南岗区龙江街45号建筑(现为哈尔滨新东方学校)54、南岗区吉林街52-1号建筑(原为捷克领事馆领事住宅)55、南岗区阿什河街71号建筑(现为商住楼)56、南岗区满洲里街33号建筑(现为哈尔滨电视台广告部)57、南岗区满洲里街34号建筑(现为住宅)58、南岗区西大直街1号建筑(现为黑龙江省博览中心)59、南岗区满洲里街150号建筑(现为哈铁客洗染厂)60、南岗区繁荣街138-3号建筑(现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家属楼)61、南岗区南通大街145号建筑(现为哈尔滨工程大学大门)62、南岗区南岗邮政街349号建筑(现为商住楼)63、南岗区耀景街45号建筑(现为铁路局招待所)64、南岗区果戈里大街434号变电塔65、南岗区红军街76号建筑(现为哈尔滨铁路分局文化宫)66、南岗区邮政街267号建筑(现为商住楼)67、南岗区邮政街271号建筑(现为住宅)68、南岗区同兴街7号建筑(原为同兴公司办公楼)69、南岗区同兴街9号建筑(原为俄侨住宅)70、南岗区同兴街11号建筑(原为贾连元私人住宅)71、南岗区同兴街13号建筑(原为俄罗斯人住宅)72、南岗区西大直街51号建筑(现为铁路局附属用房)73、南岗区革新街与光芒街交口水塔74、南岗区中山路与革新街交口变电塔75、南岗区中山路248号建筑(现为工人文化宫住宅)76、瓦街与教化街交口建筑(原为731独身宿舍白都寮)77、南岗区邮政街407号建筑(现为商住楼)78、南岗区砖街9号建筑(现为住宅)79、南岗区哈尔滨振华橡胶有限公司院内建筑群(原七三一土陶细菌弹壳厂遗址)80、南岗区文林街1号建筑(一)(原为东省铁路局无线电发报台)81、南岗区文林街1号建筑(二)(原为刘瀚故居)82、南岗区民益街93号建筑(现为住宅)83、南岗区西大直街65号建筑(现为商住楼)84、道里区友谊路55号建筑(现为市儿童医院外科楼)85、道里区尚志大街170~176号建筑(现为泰康人寿保险)86、道里区中央大街122~126号建筑(现为申格体育)87、道里区红专街13~21号建筑(现为商住楼)88、道里区红专街27~35号建筑(现为商住楼)89、道里区中央大街112号建筑(现为哈尔滨华梅西餐厅)90、道里区东风街50~54号建筑(现为商住楼)91、道里区东风街56~64号建筑(现为商住楼)92、道里区尚志大街150号建筑(现为哈尔滨三乐源股份有限公司)93、道里区中央大街42~46号建筑(现为报喜鸟服装专卖店)94、道里区买卖街58~62号建筑(现为商店)95、道里区中央大街36-38号建筑(现为商场)96、道里区中央大街257号建筑(现为松花江凯莱商务酒店)97、道里区友谊路55号建筑(现为哈尔滨市儿童医院传染科)98、兆麟公园朝阳亭(森林街39号)99、兆麟公园木桥(森林街39号)100、兆麟公园将军亭(森林街39号)101、兆麟公园围墙(森林街39号)102、兆麟公园内建筑(一、二、三、四)(森林街39号)103、道里区尚志大街214号建筑(现为名典咖啡西餐厅)104、道里区红专街13~21号建筑(一)(现为住宅)105、道里区红专街13~21号建筑(二)(现为住宅)106、道里区东风街50~54号建筑(现为住宅)107、道里区西十五道街29号建筑(原为天马广告社)108、道里区西十五道街7号建筑(原为陈潭秋被捕地)109、道里区经纬街29~97号建筑(现为商住楼)110、道里区经纬街1号建筑(现为商住楼)111、道里区经纬二道街7~19号建筑(现为商住楼)112、道里区经纬二道街21~31号建筑(现为商住楼)113、道里区河广街15号建筑(现为刘少奇同志革命活动遗址)114、地藏寺(道里区建国街317号建筑)115、道里区车站街41号建筑(现为住宅)116、道里区车站街36号建筑(原为哈尔滨市顾乡屯火车站)117、道里区乡里街40号建筑(现为商住楼)118、道里区天合街58号建筑(现为商住楼)119、道里区大安街10-16号建筑(现为商住楼)120、道里区大安街18-26号建筑(现为商住楼)121、道里区大安街28-38号建筑(现为商住楼)122、道里区西十五道街29号建筑(现为住宅)123、哈尔滨滨州铁路桥124、香坊区红旗大街14号院内建筑(原为天兴福第二制粉厂火磨楼)125、香坊区卫生街南端建筑(原为德·列·霍尔瓦特将军府)126、香坊区农场街7号哈尔滨轻工化学总厂院内建筑(原为华英油坊车间)127、香坊区果园街9号院内建筑(现为瑞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组装车间)128、慈云观(香坊区安埠小区内)129、香坊区油坊街20号哈尔滨啤酒厂院内建筑(一、二、三)(现为哈尔滨啤酒厂办公楼)130、观音寺(松北区松浦镇永胜路176号)131、松北区松浦镇糖厂街1号建筑(一)(现为黑龙江科技学院体育馆)132、松北区松浦镇糖厂街1号建筑(二)(现为黑龙江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133、松北区松浦镇糖厂街1号建筑(三)(现为黑龙江科技学俱乐部)134、松北区松浦镇糖厂街1号建筑(四)(现为黑龙江科技学院变电所)135、松北区太阳岛西园街与平原街转角处一层小楼(现为公共建筑)136、松北区太阳岛临江街北侧二层小楼(现为公共建筑)137、松北区太阳岛游园街与临江街转角处二层小楼(现为公共建筑)138、松北区太阳岛防洪堤北侧二层小楼(现为公共建筑)139、松北区太阳岛临江街与迎宾路转角处三层小楼(现为公共建筑)140、松北区太阳岛临江街南侧三层小楼(现为公共建筑)141、圣清观(松北区太阳岛锦江里街82号)142、呼兰区卫生路160号院内建筑(现为呼兰区第一人民医院)143、昭忠祠(呼兰区西岗公园西北侧)144、四望亭(呼兰区西岗公园内)145、呼兰清真寺146、呼兰区教育局仓库(原为龙王庙)147、呼兰区文庙(呼兰区建设街1号)148、呼兰区建设街1号院内建筑群(现为黑龙江省结核病医院)149、石公祠、钓鱼台(呼兰区建设街1号院内)150、阿城区原糖厂院内建筑(一)(原为阿城糖厂厂房)151、阿城区原糖厂院内建筑(二)(原为阿城糖厂科技楼)152、阿城区原糖厂院内建筑(三)(原为阿城糖厂专家楼1)153、阿城区原糖厂院内建筑(四)(原为阿城糖厂专家楼2)154、阿城区原糖厂院内建筑(五)(原为阿城糖厂专家楼3)155、阿城小猞猁屯火车站工房(阿城区小猞猁屯)156、阿城清真寺(阿城区西南清真小区)157、阿城文庙(阿城区文庙胡同6号)四、下列院落为我市历史院落1、经纬街281号历史院落(原为车辆厂文化宫)2、鞑靼清真寺历史院落3、红霞街99号历史院落(原为红霞幼儿园)4、哈尔滨铁路江上俱乐部历史院落5、颐园街3号历史院落6、革命领袖视察黑龙江纪念馆历史院落7、哈尔滨铁路局历史院落8、松花江街193号历史院落(原为意大利驻哈尔滨总领事馆)9、银行街31号历史院落(现为哈尔滨医科大学第四医院院部)10、空军第一飞行学院历史院落11、中山路171号历史院落(原为黑龙江省铁路交涉局总办马忠骏公馆)12、联发街1号历史院落(现为南岗区展览馆)13、一曼街247号历史院落(现为哈尔滨市文物管理站、哈尔滨艺术博物馆)14、耀景街22号历史院落(原为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馆)15、辽阳街7号历史院落(现为住宅)16、鞍山街23号历史院落(现为住宅)17、辽阳街5号历史院落(现为住宅)18、靖宇街37-43号历史院落(现为住宅)19、同兴街7-13号历史院落(现为住宅)五、下列街区为我市第四批历史风貌保护区1、哈尔滨滨江道署历史文化公园历史风貌保护区2、犹太公墓历史风貌保护区3、马忠骏墓园历史风貌保护区4、省军区第一干休所历史风貌保护区六、下列建筑为中央大街历史文化街区提档升级历史建筑1、上游街23号历史建筑(现为哈尔滨市科学宫)由Ⅱ类升为Ⅰ类2、中央大街187号历史建筑(现为哈尔滨市江沿小学校)由Ⅱ类升为Ⅰ类3、中央大街185号历史建筑(原为哈尔滨市五金公司)由Ⅱ类升为Ⅰ类4、中央大街73号历史建筑(原为妇女儿童用品商店)由Ⅱ类升为Ⅰ类5、中医街51号历史建筑(现为哈尔滨市眼科医院)由Ⅲ类升为Ⅰ类6、中央大街104号历史建筑(现为精品商厦)由Ⅲ类升为Ⅱ类7、中央大街158号历史建筑(现为中央大街药店)由Ⅲ类升为Ⅱ类8、中央大街117-121号历史建筑(现为商店)由Ⅲ类升为Ⅱ类。
哈尔滨政府关于大哈东地区的规划
3 规划定位与发展目标 |
3.6发展目标-生态建设
结合大哈东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建立“城市组团+绿色廊道+特色小 镇+生态控制区+农民新居”圈层式的生态空间,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的城乡生态复合区。
3 规划定位与发展目标 |
3.7目标指标体系分解
指标 创新能力 产业发展
二级指标
R&D占GDP比重 科技对经济增长率贡献率 现代服务业比重
北国水城
?
哈南工业新城
如 何 规 划
如 何 组 织
如 何 实 施
规划定位与发展目标
3 规划定位与发展目标 |
•指导思想
3.1指导思想及规划思路
以山水为脉、以田园为基、以产业发展及城市化推进为动力、以城乡现有产业基 础为框架,充分利用山清水秀的自然优势,构筑高质量的生态旅游区,利用三次产业 优势突显,发展板块式的城市综合功能聚集区。
单位
% % %
2015年 2020年 2030年
3 55 35 5 65 40 6 75 45
新型工业增加值
单位GDP碳排放 单位GDP能耗 单位GDP用水 公共交通出行比重 城乡居民收入比 城乡人口迁移率比 城乡人均文化生活服务消费支出比
亿元
吨/万元 吨/万元 吨/万元 ----
1400
1.4 1.05 20 20 2.5 1.7 1.5
1、国家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 东北地区十二五规划 2、黑龙江沿边开发开放带的核心城市 3、哈尔滨是东北地区北部发展的中心城市 4、大哈东地区是多个国家级改革试点区的承载地
1 区位分析与规划背景 |
哈尔滨市层面
1、是落实市委市政府十三届二次全会精神, 推进城市好发展、快发展的需要。 2、是实施新战略,补充深化新战略,更加关 注城乡统筹和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 3、是实施新战略,推进“东优”,加快东部 发展和完善城市功能的需要 。 4、是大规模治理松花江、阿什河等生态水系 的背景下,充分利用江河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 境的需要。 5、是整合推进道外新城和香东新城加速发展 的需要。
百年前的哈尔滨规划
埠头区规划图 如图所示,该规划的特点是主要街道大致为南
北朝向,次要街道近于东西朝向。道路划分出东西 长、南北短的街坊,面积为1-2公顷,长宽比大约 为3:1或5:1,使多数建筑物取得较好朝向。斜 向布置的斜纹街(现为经纬街)起到了便捷的沟通 南北交通的作用。道路的宽度多为21.34米,(俄 制10沙绳),建筑物高度一般为道路宽度的二分 之一,保证建筑物的采光条件良好。由于道路的宽 度足够,为以后的城市建设留下了余地。在规划完 成的十年后,宽31米的水道街 、道里十三道街, 都在道路中间建设了10米宽的街心花园,两侧各 建5.5米宽的柏油马路,人行道各宽5米,时至今 日,仍是一条景色宜人的花园式的街道,其中还把 俄军的军医院规划为公园,即现在的兆麟公园,这 为城市功能的完善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图中黄色覆 涂的部分均为市场交易地区。
埠头区规划的不足,一是铁路对城市的分隔环 绕,二是工厂处于居民区的上风上水,属于先天的 硬伤。
傅家甸市区图
2010年第6期·
15
Ch变 迁 anges
前图所示的由黑实线包围的区域为傅家甸,当 时由吉林省滨江县管辖,其余的区域为中东铁路附 属用地的一部分,为当时中东铁路的粮仓所在地八 站区,黑实线为分界线,当时老百姓称之为国境 街。
建设初期,铁路管理机构选择了秦家岗附近的高地
建设东省铁路管理中心(即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滨新城),规划用地面 积为700公顷(相当于5平方俄里)。新城采用当时欧洲 城市规划方法,精心加以规划,功能分区明确,整体布 局紧凑。路网系统既结合地形条件,又考虑交通要求, 采取方格、放射线和弧曲线相结合的形式,使路网疏密 交织。主干道宽敞开阔,相交于城市制高点,道路交会 点形成中心广场。干道两侧及中心广场周围布置铁路管 理机构及公共建筑。居住区街坊周边安排独立式居民住 宅,商业区布置紧凑,车站、教堂、墓地均加以考虑。
黑龙江哈尔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黑龙江哈尔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第十七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一、现状概况哈尔滨市自1994年1月,被国务院命名为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确定了名城保护规划。
现已公布市区40处文物保护单位,134处保护建筑,3处保护街坊,3条保护街道,1个保护地区。
二、存在问题1、名城文化内涵挖掘不够一方面作为哈尔滨市的历史文化信息展现的不够全面,另一方面,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对历史文脉的延续缺乏深入的研究,城市建设如广场、建筑、雕塑等缺乏历史文化的延续,没有形成哈尔滨的地域特色。
2、改造与保护矛盾尖锐随着大规模的危旧房改造,对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保护是一个重大挑战。
为寻求经济效益,成片地拆除一些有价值的历史建筑,建设了大量与原有建筑及街区不协调的多层甚至高层建筑,对城市风貌造成了严重损害。
3、保护意识淡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意识淡薄,加之受经济利益驱动,致使个别保护建筑被拆除。
4、保护资金不足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虽然政府在名城方面的投入力度逐年加大,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吸引全社会参与名城保护的机制尚未建立,制约了名城保护规划的实施。
三、名城特色哈尔滨作为近代中西文化交融的都市型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和独具特色的城市风貌。
其主要的色为:1、中西交融的城市文化哈尔滨城市文化是在北方寒地文化、本土地域文化、民族传统文化及西方外来文化的共同作用和影响下形成的文化混合体。
多元文化的共同作用造就了哈尔滨独具魅力的城市风貌特征。
由于外来文化的影响,使哈尔滨产生了一大批不同形式、不同风格、建筑质量及艺术价值较高的优秀历史建筑,形成了具有鲜明外来文化特征的历史空间和历史环境,造就了哈尔滨“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的美誉;固有的中国传统文化对哈尔滨多元文化的建构也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文庙和极乐寺的建立和其它具有民族特点的建筑的存在作为一种平衡的力量使哈尔滨留下了清晰的民族文化印记,民族文化的影响还使哈尔滨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商业文化,并有了“独冠关东”的美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尔
滨
“东方莫斯科” “东方小 巴黎”
目录
地理位置
历史背景
沿革 重点时期 规划开端
近代城市空间结构 近代城市特征
发展形态 建筑及建筑分布
规划空间
结语
地理位置
哈尔滨市是黑龙江 省省会,东北北部 的政治、经济、文 化和交通中心,东 北四大中心城市之 一,是中国 著名的历史文化名 城和旅游城市。
历史背景
规划开端
哈尔滨的大街小巷,以大直街和红军街十字架为中心点,仿 佛一个巨大的蜘蛛网,四通八达,而又以新阳广场、教化广场、 文昌广场等各为中心点,形成了许多个小的蜘蛛网,有机地融入 了大蛛网中。以南岗区为例,1898年最初的城市规划者,运 用了哈尔滨本身所具有的起伏丘陵地势和北靠松花江,南濒马家 沟这一天然地理环境,进行了沿江依岗的街道布置,首先以博物 馆广场为轴心,大蛛网向东南西北放射出车站大街(红军街北部 )、哈尔滨大街(今红军街南部)、东大直街、西大直街四条主 要干道,并以松花江和满洲里街形成一个小蛛网放射出民益、公 司、上方等街道,同时连接以教化广场为中心点的另一个小蜘蛛 网,放射出砖瓦铁工、木工、教化、利群等街道。在这个放射性 的街道的中端以铁路街穿插环绕,使南岗区整个街道安排得井然 有序,有条不紊。
城市特征 结构布局
1.轴线结构
近代东北的城市 规划中,无论是沙俄 或是日本殖民者,其 规划设计的结构布局 大都采用巴洛克的手 法,强化形式构图, 用城市规划的物质形 式来表达殖民者的统 治意志和政治理想。
斯曼改造的巴黎规划
899年大连规划三支道
巴洛克规划设计的 重要手法是布置放 射形道路系统,连 接城市的广场及其 它重要节点,这一 系统在手法上分为 “三支道系统和多 支道系统”(科斯 托夫,2005)。三 支道系统产生于文 艺复兴初期,形似 “鹅爪”,以某处 空间节点为核心, 以三条道路组成放 射状道路系统,将 不同特征的相关城 市区域加以凝聚; 而多支道系统则是 以多条道路组成周 边式、半周边式放 射形道路系统,这 种格局多以完整的 圆形广场为核心, 有时也采用半圆形 广场的形式。
1932年,哈尔滨沦为日伪统治。
1945年,哈尔滨从日伪统治下解放,人口已达70余万。 1946年4月28日,哈尔滨正式建立了人民政权,成为全国解放最早的大 城市。 新中国成立后,哈尔滨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在“一五”时期, 哈尔滨是国家重点建设城市之一,前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建设工程, 有13项设在哈尔滨,成为国家重要工业基地,并迅速由一个消费城市 转变为新兴工业城市。 1996年,国务院批准松花江地区与哈尔滨市合并组成新的哈尔滨市。 2004年2月4日,国务院批准了哈尔滨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
1923年哈尔滨规划
城市特征 路网形式
1.环形放射路网 沙俄殖民者在 哈尔滨所作的马家 沟部分的规划参考 了莫斯科的形态, 也同样采用了放射 同心圆的路网结构。 这一规划比1899年 的大连规划形状更 为规整,构图更加 形式化。这一规划 曾设置了一个有10 条辐射路交汇的大 型广场,广场周边 有8条环路,以此格 局形成一个新的市 中心。出现这样规 划形态的原因主要 有二。
长春满铁附属地三支
1910年哈尔滨规划
城市特征
结构布局
哈尔滨规划也具 有一定程度的多支道 放射特征,广场+放 射道路的巴洛克结构 布局,在设计理念上 与大连是一致的,不 过城市形态和大连也 有区别。最初的规划 没有以放射同心圆的 布局为主,而更多的 是采用方格网+放射 线的布局结构。这主 要是由于哈尔滨地形 复杂多变,最初的规 划界限受制于河道的 阻隔和铁路的分割, 并没有取得像大连那 样理想的完整用地。 因此,哈尔滨最初的 规划尽可能地顺应了 地势的走向,更多地 采用了分区独立布置 方格网的方式。 方格网规划也是沙俄的规划者 常用的一种设计手法,18世纪 彼得大帝时期开始进行的圣彼 得堡规划中,除了城市中心区 的海军部大楼前的三支道系统 带有巴洛克规划的色彩以外, 其它部分更多地采用的是方格 网的规划。
1898年3月27日 清政府被迫与俄国签订《旅顺大连湾租借条约》。俄国 获得建筑和经理中东铁路南满支线的权利。
1898年4月 考察队俄工程师希特洛夫斯基率特别考察队到哈,确立 位于松花江与其支流阿什河之间的三角地带,他建议把 中东铁路与其南满支线的焦点设在那里。东经126度38 秒。北纬45度45秒。
历史背景 重点时期
对于东北城市来说,近代时期是一个重要而独特的时期。当时的 中国东北作为一块尚待开发的新天地,以其肥沃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 吸引了大量的关内移民来此定居,同时也引起了国外殖民者贪婪的注 视。此后的晚清政府、地方军阀以及殖民侵略者在这里角逐较量、各 显其能,使中国东北逐渐成为了各大政治势力的角力场。而作为这场 较量的主要舞台的各大城市得以在各种力量互相碰撞的消长过程中迅 速发展,并使东北地区成为了当时中国“城市化速度最快、水平最高 的地区。 在这一时期,沙俄和日本的殖民者先后侵入东北,进行殖民掠夺, 并利用西方国家先进的城市规划理论和设计手法对东北进行了大规模 的殖民城市建设,将东北变成了城市建设的试验场。同时,为了救亡 图存,晚清政府控制下的东北诸城市在“新政”指导下开展了商埠地 开发和旧城改造运动,而在之后的奉系军阀张氏父子掌权时期,他们 也对东北城市进行了进一步的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这些建设 客观上对近代东北城市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1898年到1945年的这段时间中,东北城市的规划理论、设计手 法达到了较高的水准,而形成的城市形态在中国城市中也显得十分独 特。
在哈尔滨1934年的规划中,整个城市也是按照功能主义的原则进行 规划。新规划在市中心沿哈大线某处建造新的中央火车站,在兴满大道 (今和兴路)设置新的政治中心,在大同路(今新阳路)设置新的商业中心, 并将轻重工业区延河流走向分隔。新规划设置了大量的公共建筑用地和 城市公园,并对运动场、公共墓地、屠宰场以及家畜市场等用地进行预 留。不过出于军事目的,机场被规划在城市巾心区附近,占地5.4平方 公里,这一布局也长期影响了哈尔滨城市建设的发展。
作为重要的(河运、海运)港口、铁 路城市的哈尔滨和大连,采用古典 主义城市设计手法与火车站、码头 等近代城市交通枢纽功能的结合的 方式,也反映出这些殖民地城市规 划的试验性质。
1893年圣彼得堡市街
城市特征
结构布局
城市特征
结构布局
2.功能分区布局
1934年哈尔滨规划
近代东北城市早 期的规划中已经对城 市进行过分区。而在 1930年代开始的规划 中,大连、长春、哈 尔滨等城市更进一步 对《雅典宪章》中提 出的功能分区原则进 行应用。此时的东北 城市规划已经完全融 入到欧美功能主义的 规划思潮中了。
首先,铁路的走向决定了其附属地的路网布局与其平行。结果就 是这些路网不一定是按照正南正北方向布局,或是与旧城布局方向一 致。 其次,由于城市建设围绕着铁路进行,城市建设逐渐沿着铁路两 侧蔓延发展,铁路也起到了对城市进行分区的作用。
城市特征
结构布局
除了铁路以外,河流的走向对城市的布局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哈尔滨最初就是沿河建设发展起来的城市,这样布局的主要原因不 仅仅是获取生活、生产用水比较便利,更因为在铁路成为主要交通运 输工具之前。内河航运作为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对城市的发展十分 重要。 另外,河流和铁路一样,在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便利并影响城市布 局的同时,也会或多或少地成为限制城市发展的羁绊。哈尔滨1939 年的规划图中确定城市主要向南发展,而不是跨松花江向北发展,但 也在江北规划了少量用地。到了1990年代,哈尔滨市区人口接近 300万,城区面积增至160平方公里以上,城市依然主要在松花江南 岸发展,对江北的开发则不多。
马家沟
一、这一规划是殖民者本国城市形态的 再现。 二、这一规划是殖民者心中理想城市规 划的试验,其构图方式是由这个规划的 试验性质决定的。
1897年莫斯科市街
城市特征 建筑分布
靖宇大街地区
中央大街地区
秋林地区
城市特征
近代哈尔滨城市特征
结构布局
路网形式
广场形式
街道设计 街道控制 开放街道 天际线
城市肌理 地块划分 建筑肌理 邻里单位 集中主义
景观绿化 道路绿化 林荫步道 园林体系 环城绿带
轴线结构 城市布局 功能分区
环形放射 方格放射
空间形式 序列体系
黑龙江省
吉林省 辽宁省
地理位置
哈尔滨市位于松 嫩平原东南部.是我 国东北北部的政治、 经济、文化和交通中 心.占据东北亚的中 心位置的哈尔滨是第 一条欧亚大陆桥和空 中走廊的重要枢纽, 是我国沟通日本、韩 国.俄罗斯的重要节 点。优越的区位条件 是哈尔滨成为国际性 大都市和航空大都市 的,必备条件。
地理位置
沿革
历史背景
哈尔滨的历史源远流长,是一座从来没有过城墙的城市。
哈尔滨是金、清两代王朝的发祥地。公元1115年,金代在上京(哈尔 滨阿城市)建都。19世纪末,哈尔滨已出现村屯数十个,居民约3万人, 交通、贸易、人口等经济因素开始膨胀,为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 基础。 1896年至1903年,随着中东铁路建设,工商业及人口开始在哈尔滨一 带聚集。中东铁路建成时,哈尔滨已经形成近代城市的雏形。20世纪 初,哈尔滨就已成为国际性商埠。
历史背景
规划开端
历史背景 规划开端
1896年6月3日, 清政府钦差大臣李鸿章与俄财政大臣维特,外交大臣罗 曼诺夫在莫斯科签订《中俄密约》俄国攫取了在中国吉 林,黑龙江境内修筑铁路权利。 1896年9月, 李鸿章与俄国签订协议,共同成立了东清铁道建设局, 清朝派许景澄督办出任第一任董事长,俄国出资金与技 术,北从满洲里开始,东从海参崴开始,修建铁路。
城市特征
结构布局
3.铁路、河流对城市 结构布局的影响 历史上的东北城 市,在最初选址建设 的时候,往往与河流 密切相关,而在近代, 东北的城市则主要是 依靠铁路的建设得到 的迅速发展。随着这 一时期国内外移民的 大量涌入,铁路沿线 的新兴城镇开始迅速 崛起。同时新的城市 特征一一铁路附属地 也开始在东北各地大 量出现。这些附属地 的规划布局受到铁路 走向的制约,同时也 对近代东北城市整体 的形态产生了重要影 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