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2第11课知识点填空.doc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 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
导致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 A.五四运动 B.中国民众的抵制日货运动C.第一次世界大战D.中国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2. 1892年张弼士在烟台创办“张裕酿酒公司”,拉开了中国葡萄酒工业化序幕,1915年该公司在旧金山世博会获得的金奖奖牌,堪称一个世纪前“中国制造”走出国门的象征。
这枚奖牌可以印证我国历史上( )A. 民族企业日益萎缩B.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C. 洋务运动取得了辉煌成就D. 民族工业获得一个“短暂的春天”3.观察《1913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投资棉纺织业情况统计表》,出现表中所反映情况的主要内因是( )A.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B.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C.各种实业团体的广泛建立D.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4.郭廷以先生在《近代中国史纲》一书中写道:“一战开始之后,日本对华输入额的比率自15%增至29%,商行的数目增加五倍。
日本投资的钢铁生产量,占中国全国的94%。
”这表明当时( )A.中国的钢铁业丝毫没有增长B.日本形成了独占中国的局面C.中国工业未能获得发展机遇D.日本乘机加紧对华经济侵略5.1943年6月7日,《申报》刊登的《商业利润与大众生活》:“限制利润,为统制经济所要求的一个条件;安定比生,为战时经济政策所要求的一个条件。
因此,上述两种条件的配合,乃是其绝对的必要性。
”文章宣传了当时在上海等地推行的经济统制政策,这种政策( )A.利于日本掠夺中国战略资源B.加速了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C.有利于市场繁荣和民生改善D.限制利润的做法符合节制资本思想6.“今天的上海是真的‘美化’了。
美国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一个角落,难怪有人说: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美式装备’了。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精品课件 第四单元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购物中心,人们不必再为购买生活用品而往返于纽约市中心商业区。纽约郊区城镇与
市中心之间的土地差价使许多企业纷纷向郊区城镇迁移,新兴产业在纽约郊区城镇兴
起。下列对材料所述现象解读最准确的是( A )
A.得益于郊区基础设施完善
B.导致了中心城区走向衰落
C.有效解决了城市化的弊端
D.引发了城市功能布局紊乱
[解析]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纽约市郊区城镇的大型购物中心的发展,引起了许多
能布局的调整,而不是紊乱,排除D项。
6. [2024江苏无锡期末]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城市变革更多的属于外力冲击下的被动
过程,缺乏足够的内在动力和自主性,加上持续的社会动荡,始终徘徊于传统与近代
之间,只能说是“半截子”近代化。材料反映了近代中国城市化( B )
A.空间地域上分布不均衡
B.发展进程具有不彻底性
企业向郊区城镇迁移,郊区城镇兴起。结合所学可知,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城市的公
共设施不断发展完善。因此郊区城镇的发展离不开郊区基础设施的完善,A项正确;
材料只是新兴产业向郊区城镇迁移,而城市中心商业区仍然繁荣,排除B项;“有效解
决”说法绝对,只能是缓解了城市化的问题,排除C项;郊区城镇的发展有利于城市功
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反映出当时欧美( A )
A.城市化进展显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B.贫富差距逐渐消除
C.工业化开始启动
D.工人福利得到保障
[解析] 戏院、喜剧和音乐剧等都是城市中的场地或者活动,这些大众休闲文化事物在
欧美国家的出现,说明城市化进展显著,故A项正确。
5. [2024江苏淮安高二期末]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纽约市郊区城镇建起了许多大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精品课件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1953年4月出版 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 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D.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 解析“1953年”是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一年。在对农 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广大农民组织起来,参加了农业生产 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答案A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训练
典例剖析
例题2下图为商务印书馆1978年12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
中的一个词条。它反映出当时( )
【大跃进】 dàyuèjìn指1958年在毛主席亲自制定的社会主义建 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我国在工业、农业等各方面出现的飞跃发 展。也泛指社会主义建设高速度发展。
A.对“大跃进”运动有了客观认识 B.“拨乱反正”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C.“左”倾思想影响依然比较严重 D.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法]谢和耐《中国社会史》 互动探究(1)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的“苏 联模式”的主要经济特征。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决定兼程前进”的社会背景及其影响。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训练
提示(1)特征: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农业集体化;建立高度集中的 计划经济体制。
(2)社会背景:国内,初步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制度,初 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召开了中共八大;国际,“冷战”加 剧,美苏争霸,美国奉行敌视中国的政策,中国与苏联关系破裂。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思维点拨
(1)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巨大生产力为城市化提供物资、技术等保障, 加速了英国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在接收工业化所带来的优势的同 时,也在积极反哺工业化,从而使工业化和城市化协同发展。 (2)在外国侵略的背景下中国近代的城市出现,但是在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的中国,近代城市大多是畸形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后,城市化进入新阶段;改革开放以后,经济腾飞,城市化进 程明显加快。
合作探究
依据材料,分析中国近代城市化的原因、特点及影响。 材 料 中 国 城 市 告 别 传 统 城 市 形 态 走 向 近 代 是 从 19 世 纪 40 年 代 开 始 的。……中国的城市近代化发轫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一批有别于传统 封建市镇的近代城市首先在通商口岸崛起。……这些通商城市以贸易为中 介,并通过强行建立租界等手段,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新的技术、城市建 设与管理、文化样式及价值观念移植嫁接到传统城市之中,从而使这些城 市走出乡村社会及文化的包围而开始了艰难的近代之旅。
30
日本 1925 1955
30
提示 推动力: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表现:①1851年前,城市化兴起,英国占主导。 ②1851-1950年,城市化迅速发展。欧美发达国家为主。 ③二战后,广大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但发展不平衡。
任务二:阅读课本P64第一自然段,梳理中国近现代城市化的进程。 1.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 开启 。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城市化进入 新阶段 。 3. 1978 年以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 4. 21世纪 以来,中国城市化迅猛发展。
第四单元
第11课
DISHIYIKE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的演进 / 居住条件的改善 / 基础设施的发展 / 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 思维导图 要旨聚焦 / 跟踪训练 过关检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精品课件4: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到 欧洲列强卷土重来;封建军阀混战,缺少稳定的政治 发展受挫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前 环境
显著发展
1927年到1937年
南京国民政府整顿税务、控制金融、改革币制、开展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衰退
1937年到1945年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官僚资本的膨胀
官僚资本的垄断、压制;美货的倾销,通货膨胀、政 摇摇欲坠 抗战胜利至1949年
二、强国之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改革开放的起步(1978年至20世纪90年代初)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①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思想。 ②内容:拨乱反正,工作重心转移,改革开放。 ③意义:党和国家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的起点。 (2)经济体制改革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原因:人民公社体制阻碍生产力发展,农村稳定是国家局势稳定的基础。 意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获得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 形势和社会面貌。
短暂春天
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甲午战争后
1912年到1919年
原因 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的诱导;商人、买办、官僚的投 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设立商部,奖励工 商,社会上掀起实业救国的热潮 民国政府推行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欧洲列强暂时 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人民群众的反帝爱国运动 的推动
成功探索:中共八大;农村纠“左”;“八字方针”
曲折失误:“总路线”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二、探索与失误(1956~1966)
1、成功探索
中共八大 (1)背景: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2)时间:1956年
(3)内容: 分析主要矛盾 提出主要任务 成功的探索
高中历史必修2重要微知识点第11课1一五计划的原因内容成就影响及特点
第11课 1 一五计划的原因、内容、成就、影响及特点1.某同学对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一五”计划进行研究调查,了解当时工业化起步的有关史实。
下列史实与当时时代不符的有()A.主要重工业集中在东北地区B.中西部地区新建了钢铁、煤炭等工业设施C.农村正进行土地改革D.城市公私合营掀起高潮解析:C。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史实的掌握。
“一五”计划的时间是1953~1957年,而土地改革在1952年完成,因此C项与“一五”计划的史实不符。
2.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上海申新纺织公司创办于1915年,历经40多年的风雨历程后,该企业的掌门人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改造采用的主要形式是( ) A.中外合资 B.承包经营(承包责任制)C.私有化D.公私合营解析:D。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在农业、手工业合作化影响下,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完成改造。
3.针对下表情况,建国初我国采取的相应政策是()A.农业合作化B.实行土地改革C.优先发展重工业D.掀起大跃进运动解析:C。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解题关键是抓住时间1950年及中国钢产量、发电量落后于美国和印度。
这说明建国初我国是一个工业落后的国家,重工业基础薄弱,为此,国家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4.下图为刘少奇、邓小平、杨尚昆视察沈阳飞机制造厂时拍摄的相片。
该厂投厂建成应在( )A.建国初期恢复发展经济时期B.“一五”计划时期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D.“文革”十年间解析:B。
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
从关键信息“沈阳飞机制造厂”可知是在“一五”计划时期。
5.1957年全国工业工程技术人员达到17.5万人,比1952年增长两倍。
工业和基本建设部门的职工达到1 019万人,比1952年增长66%。
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农村经济的发展解放了生产力B.文化教育事业长足发展C.国家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D.党犯了急躁冒进的错误解析:C。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过渡时期)1. 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1)背景:国民经济全面崩溃(2)原因:①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②国民政府的大肆搜刮③多年战争的严重破坏(3)措施(1949-1952)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土地改革(农民土地所有制)(4)意义: 到1952年,国民经济有所恢复,为以后进行计划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2.一五计划(1953-1957)(1)背景: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基础薄弱(2)内容:优先发展重工业,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一化三改)【任务一】发展重工业(发展生产力)(1)原因:A. 重工业基础薄弱B.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的需要C.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2)成就: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3)结果:超额完成(4)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
【任务二】三大改造(1)对象: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2)时间:1953年-1956年(3)原因:(结合历史纵横P51)土地私有制→与未来的社会性质不相符合小农经济→满足不了工业的需求(4)基本途径: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农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5)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6)意义: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二、探索与失误(1956—1966)1、成功探索(中共八大) 1956(1)背景:三大改造的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2)内容:主要矛盾: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3)意义:八大路线是正确的,符合国情的,成为探索中取得的初步成果。
2、探索失误(1)总路线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2)“大跃进”表现: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认识:主观上反映了人民要求尽快改变落后面貌的良好愿望;客观上,它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片面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11课 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曲折(人教版)
找 标 点
外部因素: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史料研读2:东北地区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到 20世纪40年代末,大约有人口3000余万。东、北、西 三面与朝鲜、苏联、蒙古相邻,交通便利。重工业较 为发达,钢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 思考:据材料分析,一五计划为什么把东北作为 重点建设地区?
情景剧:1959年,东北某公社社员大会 (主席台)公社干部:乡亲们!好日子到啦!现在的人民公社,集 体劳动,集体吃饭,不要钱!我们的日子比苏联人还要好,已经进入共 产主义社会了!大家一定要鼓足干劲,积极生产! (农民小声议论) 甲:啊,这就是共产主义啊?每天干活累死人,饭都吃不饱。 乙:是啊,坐吃山空!哪里吃得饱!我藏点粮食,想开开小灶填填 肚皮,不知道哪个龟孙子告的密,都给没收归集体食堂了。 丙:人就不该有任何私心,所有的东西都应该无偿交给国家。只要 大家都积极生产,我们的日子好着呢! 丁:你就忽悠吧。昨天锄草,刚半小时就不见你人影了,哪去了? 吃饭时候,“噌”就窜了出来,跑得比兔子还快,吃得比谁都多,你可 真没私心!我们积极生产,你积极吃饭!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吃的一 样!都一个样!明天我还不干了呢。
2、过渡(1953—56年): “一五计划” 时间: “一五计划” 内容: “一优” “三改” 成就: 影响: 实 发展生产力 质 变革生产关系
条 件
并 举
史料研读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 发展重工业。”……“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 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 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 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 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 思考:据材料指出新中国工业化启动时的特点及原因。 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原因: 历史因素:重工业基础薄弱; 现实因素:巩固国防;
历史必修二第11课
思考:从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的经济建 设的实践中可以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经验: 勇于探索 ;犯了错误;勇于正视,努力纠正; 建设仍取得丰硕的成绩。 教训: 正确认识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健全民主和法制,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 领导的原则,防止个人崇拜。
2、有计划的经济建设(1953-1957)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 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 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 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问题1:结合材料思考:“一五计划”实施的背景是什么?
过渡时期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这是一个 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 总任务,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 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对农业、 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 造。”
问题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基本任务一: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 设起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问题3: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①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 ②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的需要。 ③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
基本任务二: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 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农村纠“左”。 (2)八字方针——“调整 、巩固、充实、提高”
1960年,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 提高”的方针,其中“调整”是指:
A、调整阶级斗争与经济建设关系 B、调整党的知识分子政策 C、调整中共与民主党的关系 D、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间失衡的比例关系
问题情境三:国民经济的劫难——文革
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一个根源:生产力的发展 两种类型:以英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以中国为代表的发 展中国家的城市化 两大表现:居住条件的改善、基础设施的发展 五大问题:环境污染、贫富矛盾加剧、交通拥堵、犯罪率上升、失 业者增加
01
必备知识•素养奠基
►知识点一 城市化的演进 1.途径:工业革命以来,工业生产逐渐向城市集中,越来越多的 人从乡村走向城市。 2.影响 (1)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所需的_劳__动__力_与消费市场。 (2)对城市的设施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休闲娱乐:仓储式商场、超市、购物中心等纷纷出现,很 多购物中心将商品销售、金融服务、餐饮和_娱__乐__休__闲_等功 生活 能整合到一起 服务 文化娱乐:城市中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体育场馆的 数量越来越多,居民的文化娱乐生活更加多样
4.拓展延伸——工业革命与居住条件的改善 工业革命以前,人们居住的房屋以木质结构为主,少数是石制,且 居住条件较差。工业革命开始后大量的钢铁被生产出来,配以同时 期发明的水泥,出现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房屋,大大增强了房屋的 坚固程度和居住舒适性。
6.情境再现——新式交通 1922年,上海公共汽车公司广告宣称:“要求事业速成,必须交通 便利,要求事业速成,必须时间经济,请看欧美列强,由人力车而 马车,由马车而脚踏车而汽车、电车,愈来愈省时间,有利于农工 商学各界。” 这则广告认为新式交通有何作用? 提示 新式交通有利于提高效率。
7.思维拓展——工业革命前后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3.表现
(1)世界城市化
英国的城市化伴随着_工__业__革__命_展开。到1851年,英国成 近代世界 为当时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
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加快了城市化步伐
现代 世界
高二历史第11课知识点
高二历史第11课知识点在高二历史的第11课中,我们学习了一些关于古代文化交流与世界史的内容。
本文将通过分节论述的方式,介绍这些知识点,以便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一、古代文化交流的背景在古代,文化交流是不可避免的,它不仅仅局限于一国或一地区,而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
这些交流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例如贸易、战争、移民等。
这些交流既促进了各个文明的繁荣和发展,也使得文化的多样性得以保留和传承。
二、古代贸易与文化交流1. 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贸易的重要通道,它往来于中国和罗马帝国之间,连接了不同的文明和世界各地的人们。
丝绸、茶叶、瓷器等中国商品通过这条贸易路线传播到世界各地,同时西方的黄金、银、玛瑙等也通过此路抵达中国。
2. 高昌高昌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贸易城市,它位于今天的新疆地区。
由于丝绸之路的贸易活动,高昌成为汇集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
在这里,中国、中亚、希腊、印度等地的商人、学者和艺术家交流了各自的文化,从而促进了这些文明的互相影响和交流。
三、古代战争与文化交流1. 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与融合亚历山大大帝是古代马其顿帝国的君主,他通过一系列征服战争,将希腊文化和东方文化融合在一起。
他带领军队征服了希腊本土、埃及、波斯等地,将不同地区的文明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希腊化文明。
2. 罗马帝国的征服与复制罗马帝国通过征服战争扩张了领土,并将自己的法律、行政体系、建筑艺术等文化传播到被征服的地区。
许多古代城市,在罗马帝国的影响下建设成为规模宏大的城市,如古罗马、底比斯等。
四、移民与文化交流1. 犹太人的流散与文化传播犹太人历史上多次遭受迫害,导致他们的流散和迁徙。
在流散的过程中,犹太人与各地的民族进行了接触和交流,与当地文化相互融合。
这种流散和融合促进了犹太文化的传播,例如犹太教的传播。
2. 欧洲人类的移民与移民地文化的形成欧洲的大航海时代和殖民扩张带来了大量的欧洲人移民到其他大洋洲和大陆,如美洲、非洲、亚洲等地。
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思考:社会主义发展历程 由空想变为科学: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由理论变为实践: 巴黎公社革命 由理想变为现实: 十月革命 由一国发展到多国:二战后,社会主义阵营形成 由一种发展模式到多种发展模式:二战后,东欧改革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
英国宪章运动
要求普选权,工人 参与国家管理
卢德运动英国工人以破坏机器为手段反对工厂主压迫和剥削的自 发工人运动。当时工人把机器视为贫困的根源,用捣毁机器作为反 对企业主,争取改善劳动条件的手段。相传,莱斯特郡一个名叫卢 德的工人,为抗议工厂主的压迫,第一个捣毁织袜机。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评价
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 立无产阶级专政。(工 人阶级的一个创举)
经济 政策
由工人合作社管理工厂 实行八小时工作日
触及资本主义私有制, 明显的无产阶级性质
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无产阶级革命指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革命;
2.巴黎公社
社会主义革命还必须是消灭私有制和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
材料一 由于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迈入了它的成年阶段……资本主义固有的
基本矛盾——社会化生产和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公开暴露了出来。1825年,在英国
爆发了第一次生产过剩危机,造成生产力的大破坏和社会的严重灾难。从此,这种社
会痼疾便周期性发作。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统治者穷奢极欲,被统治者受苦挨饿”。例如,维多利亚女皇每天的收入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十一课
毛泽东代表共产党人作出了这样 的回答:
我们不仅善于破坏一个旧的 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 的世界!
.
教学目标
• 掌握20世纪50~70年代我国探索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如:一 五计划、三大改造等等并总结其经 验教训。
.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49~1956)
1、国民经济的恢复 (1949--1952)
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
1956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社会主义 (4)意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我 国进入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
二、探索与失误(1956--1966)
1、中共八大----正确的探索 2、主要失误: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 3、三年经济困难(1958--1961) 4、 国民经济的调整
(3)意义: 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 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 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 、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 都不能造.用外国人的话说,这是一个 连铁钉都需要进口的国家。”
—--毛泽东
.
2、一五计划
(1)时间:1953~1956 (2)内容:优先发展重工业 (3)成就:鞍 机山 场钢等铁先公后司建;成长投春产一;武汽汉;武沈汉阳长机江床大厂桥和。飞 (4)意义:我 会国 主开义始工改业变化工奠业定落了后初的步面基貌 础, 。为社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1949~1976)
.
新中国建国初期,美国国务卿艾奇 逊曾预言:
中国永远摆脱不了一个不堪负担 的压力——即庞大的人口,没有一 个政府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中 共也无能为力,中国将永远是天下 大乱。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2册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2)
知识归纳|识记理解
重难探究|素养初培
课堂小结|史论提升
随堂小练|素养达成
课后提能训练
历史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配人教版
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3.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1)近代中国。 ①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尤其是 通__商__口__岸__。 ②主要表现: ___1_8_6_4__年,上海煤气公司成立。 ③突出特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有限,且很 _不__平__衡___。 (2)现代中国。 ①主要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尤其是 _改__革__开__放_以来, 国家经济飞速发展,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进。
知识归纳|识记理解
重难探究|素养初培
课堂小结|史论提升
随堂小练|素养达成
课后提能训练
历史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配人教版
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居住条件的改善
1.居住条件改善的原因。 (1) __城__市____的发展使得市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 (2) 建__筑__技___术_的革新使住宅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2.建筑技术的革新。 (1)19世纪50年代, __美__国____人发明了电梯。 (2)19世纪70年代, _比__利__时___首次使用钢筋混凝土技术。 (3) ___2_0____世纪以来,集中供暖和制冷得到推广,私人卫生间等 快速普及。
重难探究|素养初培
课堂小结|史论提升
随堂小练|素养达成
课后提能训练
历史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配人教版
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基础设施的发展
1.背景:城市的经济发展、规模的扩大以及功能的增加,对城市 _基__础__设__施_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同步练习题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含答案)
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一、选择题1. 曾有西方学者指出:“……工业革命则使城市主宰世界。
”下列叙述能为此提供佐证的是( )A.城市先于工业诞生于世B.城市化是工业革命条件之一C.工业化加速城市化发展D.城市化是工业革命的直接产物【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工业革命则使城市主宰世界”说明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由此可知,工业化加速城市化发展能为此提供佐证,故C项正确;城市先于工业诞生于世、城市化是工业革命条件之一不符合材料信息,A、B两项错误;城市化是工业革命的间接产物,D项错误。
2.1760年,英国5万—10万人的城市只有1个,1851年达到13个。
1851年,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城市人口总和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50.2%。
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农业快速发展解放了农村生产力B.圈地运动使农村人口急剧减少C.工业革命加快英国的城市化进程D.交通运输的发展加快人口流动【答案】C【解析】根据“1760年”“1851年”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
由“1760年,英国5万—10万人的城市只有1个,1851年达到13个。
1851年,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城市人口总和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50.2%”并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人口结构,促进了许多新兴城市的产生,加快了城市化进程,故C项正确。
3.1858年是伦敦泰晤士河的“奇臭年”,就连河边议会大厦的窗上也不得不挂起一条条浸过消毒药水的被单,原本清澈宜人的“母亲河”变成了奇臭无比的污水河。
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 )A.带来环境污染问题B.城市化进程加快C.大大提高了生产力D.产业结构的调整【答案】A【解析】材料“河边议会大厦的窗上也不得不挂起一条条浸过消毒药水的被单,原本清澈宜人的‘母亲河’变成了奇臭无比的污水河”说明工业革命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故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城市化进程,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生产力的提高,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产业结构的调整,D项错误。
高中历史必修2第11课知识点填空
高中历史必修2第11课知识点填空1.国民经济的恢复(1)背景:新中国成立时,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2)完成:_____年,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
(3)作用:为国家开展________________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2.“一五”计划建设(1)背景:我国是一个落后的________,重工业无从发展。
(2)任务:优先发展_______,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3)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________、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4)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________。
3.三大改造(1)内容:对农业、手工业、________进行改造。
(2)基本途径和方式:广大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手工业者加入_______;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
(3)意义: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________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1.成功探索(1)中共八大:①内容:正确分析了国内________: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的从落后的________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②意义:分析正确、成功探索、未能坚持。
(2)“八字方针”:①背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
②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意义: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到______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并在一些领域取得重大成就。
2.探索失误(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①内容:________,力争上游,________地建设社会主义。
②评价:全国掀起“________”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历史必修二第11课
课标要求:
1、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 探讨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2、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 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 有人说,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是“先天 不足,后天畸形”,所谓“先天不足”是指 中国的民族工业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 期发展起来的,决定了它只能在外国资本主 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夹缝中生存,艰难发展 ,步履蹒跚。所谓“后天畸形”是指中国民 族工业在行业上和分布上不合理。
请简要概述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试分析其原因?
民 族 工 业 发 展 水 平
黄金时期 1937年
1919年
短暂的春天 迅速萧条 快速发展
走向萎缩
初步 发展
1912年 1927年 1949年
曲 折 发 展
产 生
1895年
19C70年代前后
民族工业发展示意图
时间
阶段 产生
时间
19世纪70 年代
原因
2. 观察下面《1912-1921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生产 能力发展示意图》,这一时期我国面粉业生产能力发 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
100 80 60 40 20 0 1912 1921 外国资本主义在华 企业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企业
A.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侵略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很多发展实业的奖励法令 C.辛亥革命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 D.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有力的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3、(20分)参考答案:
(1)形式:小农经济。(1分)
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3分)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十一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精品
被炸毁的矿井
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共产党从国民党手里接收了一个 贫困落后、千疮百孔的烂摊子,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形势
பைடு நூலகம்北? 长春 目前实施什么战略?鞍山
沈阳
振兴东北!
1958年,中共中央 号召全国人民为生产 1070万吨钢而奋斗。各 地迅速组织起生产钢铁 的大军,工厂、学校、 机关、农村、军队…… 几千万人在钢铁战线上 日夜苦战。全国城镇到 处建小高炉,炉火日夜 不息。为了提供炼钢原 料,许多人把家里的铁 锅砸了,把铁锹扭弯, 连秤砣也不放过……森 林被大量砍伐,用来作 为炼钢的燃料……
问题1:八大对当时形势的变化作出了怎样的判断?
问题2:八大对社会的主要矛盾作出了怎样的判断? 问题3:这对主要矛盾的实质是什么? 问题4:八大提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起步(53~57) 二、全面建设时期的探索与失误(56~66)
1、成功的探索指的是什么?成功体现在哪里?
了解:时间、标志、背景 时间、标志:1953年开始实行“一五”计划(53~57)
思考:为什么起步不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
新中国成立时面临严峻的经济形势(原因:①②③) 背景 50~52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三年恢复时期)——创造条件 工业化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迫切性
“一五”计划(53~57)
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 的初步基础 两个基本任务: ②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 社会主义改造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起步(53~57) 二、全面建设时期的探索与失误(56~66) 三、“文革”时期国民经济的劫难(66~76) 课标要求 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讨论:50~70年代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历程给了 我们哪些经验教训?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1课
三、国民经济的劫难…………③ 1 . 原 因 : 1966 年 , “ __文__化__大__革__命___” 爆 发 , 动乱由思想文化领域、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 2.表现:许多政策、规章制度被废除,大批工 人、干部停产“闹革命”。
③『 点 拨 』 “ 文 化大革命”偏离了以经 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 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 纲,给经济建设带来极 大破坏。
必
修 ②
堂,吃饭不要钱。
人 教 版
②『思考』 该图反映了什么事件?给中 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后果?
[答案] 提示:“大跃进”运动。“左” 倾错误迅速发展;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生态环 境遭到破坏;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受挫。
返回导航
·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3)后果
『辨析』 “大跃
①违背了经济发展的_客__观__规__律____,超越了历史 进 ” 运 动 涉 及 生 产 力 方
(2)方针: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 运 动 不 顾 生 产 力 的 实 际
历 史
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必
水平,片面变革生产关
修 ②
(3)结果:从1962年起,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 系 , 违 背 了 生 产 力 决 定
人 教
到1965年,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版
生产关系的原理。
返回导航
·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人 教
的性质。
版
返回导航
·
·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3.三大改造 (1)时间:1953~1956年底。 (2)概况
内容
过程
结果
广大农民参加农业生产
农业 合作社,走__集__体__化___ 生产资料私有制
新教材-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四单元-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早期城市
“城者,可以自守也。” ——《礼记》
“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卫民。” ——《春秋》
分析文字、图片史料,归纳早期城市的特征。
特征:政治、军事功能突出;城市规模较小。
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2 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时空坐标】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自主学习】:根据时空定位图示,阅读教材P61-62内容,梳理近代以来城市化的演进 历程。
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2 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思考:上图反映了1800—2015年,城镇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重变化情况。结合 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发展中 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工业革命与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城镇人口 的增加。城市化成为衡量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近代大工业初期的概况》
城市建筑增多;
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2 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三)城市化促进中国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
1、近代:中国近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集中在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尤其是通 商口岸。1864年,上海煤气公司成立。此后,自来水、电力、公路、电报、电话等事 业逐渐发展,但是,当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依然有限,且很不平衡。 2、现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飞速发展城市的基 础设施建设不断改进。自来水、天然气等通到家家户户,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逐步标 准化和环保化。城市道路四通八达,人们可以乘坐公共汽车、电车、地铁等多种交通 工具出行。
根据材料指出英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具有什么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
问题:贫富分化严重;环境污染严重;医疗卫生保障急需改善; 基础设施不健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必修2第11课知识点填空
高中历史必修2第11课知识点填空: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国民经济的恢复
(1)背景:新中国成立时,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2)完成:_____年,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
(3)作用:为国家开展________________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2. 一五计划建设
(1)背景:我国是一个落后的________,重工业无从发展。
(2)任务:优先发展_______,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3)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________、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4)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________。
3.三大改造
(1)内容:对农业、手工业、________进行改造。
(2)基本途径和方式:广大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手工业者加入_______;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
(3)意义: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________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高中历史必修2第11课知识点填空:探索与失误
1.成功探索
(1)中共八大:①内容:正确分析了国内________: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的从落后的________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②意义:分析正确、成功探索、未能坚持。
(2) 八字方针:①背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
②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意义: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到______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并在一些领域取得重大成就。
2.探索失误
(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①内容:________,力争上游,________地建设社会主义。
②评价:全国掀起________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①大跃进:片面要求大办________、大办农业。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_______。
(3)影响:为背景及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_______,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
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高中历史必修2第11课知识点填空:国民经济的劫难
1.原因:1966年,中国爆发了________ ,动乱由思想文化领域、政治领域扩展到______。
2.表现
(1)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规章制度被废除。
(2)工人、干部停产______ 。
3.调整
(1)______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1973年出现复苏局面。
(2)______全面整顿,1975年国民经济呈现回升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