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_刘备_孙权的用人之道

合集下载

乱世重才:看刘备、曹操、孙权的用人态度及差异

乱世重才:看刘备、曹操、孙权的用人态度及差异

乱世重才:看刘备、曹操、孙权的用人态度及差异任用人才到底应该看重道德还是看重才能,这是一个值得商榷的话题。

有道德没能力的人,办不出什么业绩;有能力没道德的人会影响社会风气,有可能还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小编以为,在平世当中看重道德,在乱世当中就应该看重才能,这一点在三国时期的乱世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刘备、曹操、孙权的才能大于道德的用人态度。

曹操:唯才是举、容忍小过曹操的一个比较著名的举措,就是唯才是举。

曹操发布过一篇《举贤勿拘品行令》,其中明确表示,只要是有才能的人,哪怕他有不仁不孝这样巨大的人格缺陷,也要把他们举荐上来,为自己所用。

可以说曹操是深知特殊时期,特殊情况的道理。

在东汉末年这样的分裂的乱世当中,如果想要打败别人,重新建立起一个新的政权,必须要用到才能,道德不但无济于事,有的时候反而会成为曹操的掣肘。

要知道曹操行的是篡位之事,滥杀官僚的事情不在少数,为筹集军费还有过大规模盗墓的行为。

如果是一个道德水准很高的人,肯定要阻止曹操做这些事情的。

《举贤勿拘品行令》:“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

”曹操也是贯彻了这种用人态度。

有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丁斐。

丁斐是曹操的老乡,可能与长期与曹家联姻的丁家有关。

丁斐很有能力,在“潼关之战”的时候还救了曹操一次。

不过这个人很贪财,经常触犯法律。

曹操手下有一个人叫做毛玠,做丞相东曹掾,是负责人事迁除的官员。

毛玠很有道德标准,看不得丁斐犯经济错误,频频检举他。

曹操则认为,丁斐有如自己偷吃,又善于捕鼠的忠犬,他的才能带来的收益要高于他贪污的亏空,所以曹操一直对丁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校尉丁斐因放牛马以饵贼,贼乱取牛马,公乃得渡。

”《魏略》:“斐性好货,数请求犯法,辄得原宥……太祖笑,顾谓左右曰:'我之有斐,譬如人家有盗狗而善捕鼠,盗虽有小损,而完我囊贮。

’”刘备:人尽其用、网开一面刘备身为一个军阀,虽然不能达到纯粹的君子的范畴,但道德标准比曹操是要高上不少。

三国用人之道

三国用人之道

职业经理人成长的历程三国用人之道刘备与曹操及孙权相比,无论是个人能力还是谋略及学识都远在曹孙之下,但在知人善任、尊重人才方面则远超曹孙。

因其精通用人之道,终成一方霸业。

选人刘备在选人上不重多,而在精,要求所用之人在某些方面能独当一面,横扫千军。

孔明及“五虎上将”都是当时不可多得的人才。

在选人才时,他能礼贤下士,“三顾茅庐”礼请诸葛孔明出山,已成为尊重人才之美谈。

他还能不拘一格降人才,不存在种族地域歧视。

当时西凉不属中原,但收服马超后委以重任,封为“五虎上将”。

用人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是刘备用人的策略。

他对属下一群文武众臣充满信任,而不像曹操那样生性多疑。

桃园三结义后,刘备虽得了关张俩虎将,但个人势力仍是非常弱小,在相继被出卖追杀和如丧家之犬东奔西走中,意识到如没有一位能谋略善统筹之高人,是不能取得长足持续发展,所以就设丞相之岗,并四处揽才,最终锁定诸葛亮。

这是他在用人方面因事设岗,适才所用的体现。

充分授权也是刘备用人的一个成功之处。

请得孔明出山后,刘备就把军中大事一概交给他打理,很少干预,这样才使孔明有机会把才能挥洒的淋漓尽致。

刘备还能取人之长,优势互补。

关张赵黄马及诸葛亮都是个性非常鲜明之人,能攻能守。

刘备注重平衡,岗位设置互不重叠,权责明晰,使他的团队形成了核心的竞争力。

敢用比自己强的人,也是刘备的高明之处。

曹操也爱才,但同时也忌才,杨修之所以会死,就是因为才气未能内敛,也是未能遇到一位开明的君主。

刘备忠厚侠义,能善始善终。

从创业之初到建立霸业,从四处奔走逃命到建都成都,都对自己的部属仁爱有加,而不象一些古代帝王可以共患难,而不能同享乐,或者怕功高盖主,来个“杯酒释兵权”或“兔死狗烹”的结局。

刘备一生重用诸葛亮,如鱼得水,成就了大业。

留人感情留人:刘备最善于作感情投资,以笼络人心,使自己的中坚团队牢而不破。

“桃园三结义”,使关张二人死心塌地。

建安五年,曹操攻打袁绍,擒获了关羽,曹操对关羽渴募已久,便以礼相待,关怀备至,封为偏将军,赏赤免宝马,而关羽却“身在曹营,心在汉”,最终还是弃曹奔刘;“三顾茅庐”“白帝托孤”又使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阳长阪坡,刘备被曹操大军追杀,弃妻丢子仓皇逃命,赵云杀入曹军多个来回,最后救出刘阿斗,刘备却顺手将阿斗摔于地,说“为汝孺子惜失吾一员大将”,此情此景,谁不为之感动?事业留人:拜孔明出任丞相兼三军统帅,集大权于一身,给了他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

《三国演义》中刘备、曹操与孙权的领导风格对比

《三国演义》中刘备、曹操与孙权的领导风格对比

THANK YOU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20XX/01/01
YOUR LOGO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刘备、曹操与孙权的领导风格对比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20XX/01/01
目录
01.
刘备的领导 风格
02.
曹操的领导 风格
03.
孙权的领导 风格
04.
三国领导风 格对比分析
刘备的领导风格
01
以德服人,仁爱为本
在军事方面,他 善于用兵,多次 击败敌人,统一 北方,奠定了曹 魏政权的基础。
在文学方面,他 的诗歌作品《短 歌行》、《观沧 海》等,展现了 他的文学才华和 胸怀壮志。
孙权的领导风格
03
家族继承,稳固政权
孙权继承父亲孙坚和哥哥孙策 的基业,成为东吴的统治者
孙权注重家族团结,任用亲信, 稳固政权
孙权善于听取意见,尊重人才, 广纳贤良
度。
特点:刘备善于 倾听他人的意见, 能够综合各方面 的观点,做出明
智的决策。
影响:刘备的领 导持和尊重。
启示:作为领导 者,应该像刘备 一样,善于倾听 他人的意见,集 思广益,这样才 能做出明智的决 策,带领团队走
向成功。
重视人才,知人善任
注重法制,维护秩序
孙权重视法律,强调依法治国 制定严格的法律制度,维护社会秩序 注重选拔人才,任人唯贤 善于听取意见,尊重臣下的建议
三国领导风格对比分析
04
德与权:刘备、曹操与孙权的道德与政治考量
刘备:以德服人,注重仁义道德,善于笼络人心 曹操:权谋至上,注重实际利益,善于运用权术 孙权:平衡各方,注重政治稳定,善于调和矛盾 三国领导风格的差异:刘备的仁德、曹操的权谋、孙权的平衡

东北农业大学20秋《大学语文(专)》作业考核试题【奥鹏百分答案】

东北农业大学20秋《大学语文(专)》作业考核试题【奥鹏百分答案】

案来源:(东北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20秋《大学语文(专)》作业考核试题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第1题,1. 下面哪一句不是陶渊明的诗?()A、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B、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C、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正确答案:第2题,2. 在《史记》的五种编写体例中,"本纪"这种体例是()A、记述王侯各国的兴衰始末B、记述古今著名人物的事迹C、记述历代帝王的兴衰更替D、记述重要人物的家族变迁正确答案:第3题,3. 《三国演义》第14回,身边"文有谋臣,武有猛将,翼卫左右,共图进取"的人物是()。

A、孙权B、刘备C、曹操D、孙坚正确答案:第4题,4. 《诗经》中的爱情诗大都出自( )。

A、国风B、大雅C、小雅D、颂正确答案:答案来源:(鲧禹治水的神话记载在典籍()中。

A、《淮南子》B、《楚辞》C、《山海经》D、《庄子》正确答案:第6题,1. 《诗经》中的燕飨诗所描述的燕飨并不都是单纯为了享乐,而是要发挥亲亲之道,宗法之义。

()T、对F、错更多答案下载:(第7题,2. 《九歌》、《天问》都是屈原的作品。

()T、对F、错更多答案下载:(第8题,3. 诗句"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出自高适《少年行》。

()T、对F、错正确答案:F第9题,4. 《红楼梦》第五回金陵十二钗的判词中,"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伏的是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结局。

()T、对F、错更多答案下载:(答案来源:(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T、对F、错更多答案下载:(第11题,1. 简述《三国演义》中曹操、孙权、刘备的用人之道正确答案:答案来源:(你怎样理解《红楼梦》在结构方面的深化框架中的现实世界?正确答案:第13题,3. 简述《诗经》艺术成就正确答案:第14题,4. 你怎样评价《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正确答案:答案来源:(正确答案:第16题,正确答案:案来源:(东北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20秋《工商企业管理(专)》作业考核试题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第1题,1. 下列有关企业含义正确的表述是( )A、企业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责任最大化为主要目的,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的经济组织B、企业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的经济组织C、企业是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组织D、企业是依法设立、依法经营的民间组织正确答案:第2题,2. 经营与管理的关系的叙述那项是正确的 ( )A、经营是劳动社会化的产物,而管理是商品经济的产物B、经营适合于一切组织,而管理只适合于企业C、管理是在实施过程中提高作业效率,而经营则通过预测、决策谋求最大的经济效益D、管理主要是企业最高层领导的职能,经营则主要是中下层领导的职能正确答案:第3题,3. 对于某一创业机会而言,下列那项不属于其特点 ( )A、可利用性B、永恒性C、适时性D、效益性正确答案:第4题,4. 关于管理的绩效的说法大一项不恰当 ( )A、管理活动所取得的结果B、两个衡量标准,即效率和效果C、效率涉及的是活动的方式,效果涉及的是活动的结果D、高效果与高效率是同时存的正确答案:答案来源:(下列那项不是创业者的有效来源:( )A、技术人员B、管理人员C、无业人员D、现任政府官员正确答案:第6题,6. 经济组织若要成为法人企业,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法律特征 ( )A、依法成立B、按经济规律经营C、拥有独立支配的财产D、以自己的名义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并承担法律责任E、企业员工必须有明确的岗位责任正确答案:,C,D第7题,7. 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包括 ( )A、以企业法人财产制度为核心内容B、以公司制为主要形式C、以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特征D、以完成计划指标为目的E、以涉外经济活动为主要内容正确答案:,B,C第8题,8.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人们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从事生产、交换、分配等经齐活动的基本组织,是从事生产、流通或服务性活动的独立核算单位。

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 鲧禹治水的神话记载在典籍()中。

A.《淮南子》B.《楚辞》C.《山海经》D.《庄子》2. 盘古开天的神话属于()。

A.始祖神话B. 创世神话C. 英雄神话D.战争神话3.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

A.李白B.杜甫C.屈原D.陆游4. 家喻户晓的励志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正是出自屈原的()。

A.《离骚》B.《九歌》C.《天问》D.《招魂》5.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出自李白的()A.《蜀道难》B.《将进酒》C.《梁甫吟》D.《峨眉山月歌》6. 下面诗歌属于李白绝句的是()A.《蜀道难》B.《静夜思》C.《梦游天姥吟留别》D.《丁都护歌》7. 苏东坡个性丰富,以下哪种不属其特性?()A.乐观豁达B.豪放洒脱C.仁爱宽厚D.处事圆滑8. ()的《文心雕龙》中称屈原“衣被词人,非一代也”。

A.屈原B.刘勰C.苏轼D.陆游9. 中国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的由来与诗人()有关。

A.李白B.杜甫C.屈原D.陆游10.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出自曹操的()。

A.《短歌行》B.《九歌》C.《天问》D.《陌上桑》11. 《三国演义》第14回,身边“文有谋臣,武有猛将,翼卫左右,共图进取”的人物是()。

A.孙权B.刘备C.曹操D.孙坚12. 《诗经》风、雅、颂的划分是根据()的不同。

A.地域B.思想内容C.音乐D.功用13. 《史记·孔子世家》关于《诗经》编订所持的说法是( )A.采诗说 B.作诗说 C.删诗说 D.献诗说14. 6. 王维是盛唐()的代表作家。

A.山水诗B.田园诗C.山水田园诗D.边塞诗15. 曹操与时事有某种关联的作品有()。

A.《蒿里行》B.《九歌》C.《天问》D.《陌上桑》16. 在《史记》的五种编写体例中,“本纪”这种体例是()A.记述王侯各国的兴衰始末B.记述古今著名人物的事迹C.记述历代帝王的兴衰更替D.记述重要人物的家族变迁17. 汉代传授《诗经》的“四家诗”是( )A.齐、鲁、韩、马B.齐、鲁、韩、王C.齐、鲁、韩、毛D.齐、鲁、韩、郑18. 下列《诗经》作品属于史诗的是( )A.《伐檀》B. 《采薇》C. 《生民》D.《七月》19. 建安文学的领袖是( )。

曹操的用人之道与管理思想

曹操的用人之道与管理思想

曹操的用人之道与管理思想摘要:曹操建立的魏国在三国中最强盛的原因也在于他成功的用人方法。

蜀国的刘备、吴国的孙权虽都善于管理人事,但总体来讲曹操的用人术应该在他们两者之上。

他不仅讲义气、讲情谊,还会注重奖赏、保证官位稳定,给予相应的物质补偿,当时他就已经采用了现代管理技术。

关键词:曹操;人才;领导;领导力;三国志曹操(公元155—220年),字孟德,小时候叫阿瞒,沛国郡人,原姓夏侯。

其父曹嵩自小是大宦官曹腾的义子,后把姓改成曹氏。

有人给曹操看相,预测说“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也”。

此话果然应验,在没落的汉朝乱世时期,曹操崭露头角成为了一代奸雄而举世闻名。

三国争天下,乱世之时,他带领着无数人才纵横大陆,开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一、唯才是举的用人术曹操建立的魏国在三国中最强盛的原因也在于他成功的用人方法。

蜀国的刘备、吴国的孙权虽都善于管理人事,但总体来讲曹操的用人术应该在他们两者之上。

他不仅讲义气、讲情谊,还会注重奖赏、保证官位稳定,给予相应的物质补偿,当时他就已经采用了现代管理技术。

人才纷纷云集到曹操低下并不是一个偶然现象。

他一直都在积极主动地争取人才。

曹操在55岁的时候,为了吸引人才颁布了求贤令“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

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

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 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杨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能力比道德更重要的曹操的人才观。

实际上,曹操一生中最大的转折点就是中原而引起的官渡之大战。

按照现代人的说法就是强强对决的半决赛。

当时袁绍的参谋许攸向曹操投降,他的这一举动就成了决定成败去向的分岔口。

不管许攸拿出多好的计策袁绍都不听,于是许攸就拿着机密文书找到了曹操。

曹操用人之道

曹操用人之道

曹操用人之道曹操为实现统一中原的政治野心,一开始就实施其长期的人才发展战略,在起兵创业阶段,他有这样的观点:“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这里的“智”是指谋臣泛指谋略、智慧,“力”是指武将,泛指军事力量。

可见,初露头角的曹操就把人才作为自己剪灭群雄的保证,而且对人力资源的认识也非常人所能比拟的。

曹操颁布的三道《求贤令》,被众多的人奉为古代爱才的范例,常常使后世怀才不遇者自恨生不逢时,不得其主。

例如,攻克冀州后,他令人遍访冀州贤士,求贤若渴;他不仅对主动投靠自己的人高薪聘请、尊重有加,而且对敌营中的人才也喜爱备加:比如,见许褚“威风凛凛”,心中暗喜,见贾诩“应对如流,甚爱之”,然后想方设法争取过来为己所用。

事实上这些人都为曹魏集团建立丰功伟绩。

他爱才情深,常常产生对人才的深深惜怜,他的数哭郭嘉、典韦,令捧读者不禁潸然垂泪,感动不已。

他宴饮长江,以真挚动人的诗歌倾诉自己日夜渴望人才的心情,他以“山不厌高,水不厌深”自比,抒发自己礼贤纳士的博大胸怀,希望归附自己的人才越多越好。

为了争夺关羽,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送美女十人,金帛无数,更赠赤兔宝马,封官汉寿亭侯,真可谓费尽心机。

有时真是达到了不挥手段的地步,曹操得知徐庶很有才能,为把徐庶夺到自己手下,他按程昱的计策,星夜搬取徐母到许昌,先是以礼厚待,企图让徐母写信召来徐庶;一计不成,又赚得徐母手迹,仿其字体,伪造书信,终于把徐庶骗到许昌。

正因为曹操爱才惜才,善于罗致人才,才造成“猛将如云,谋士如雨”的强大阵容,为实现他“摧灭群逆,克定天下”的政治抱负打下了可靠基础。

曹操的选人方面也有精辟见解和独到眼光,可以概括为“唯才是举、不拘一格”。

他曾经多次下令,公开向天下求贤。

他针对东汉选官的积弊,以无畏的胆略,把“德行”、“名节”、“门第”等迂腐无用的选才标准一扫而光,在建安15年春天发布的《求贤令》中,他指出:“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曹操、刘备、诸葛亮的用人之道

曹操、刘备、诸葛亮的用人之道

曹操、刘备、诸葛亮的用人之道曹操的五个用人之道曹操的用人政策一:名至实归更重实际;曹操的用人政策二:德才兼备唯才是举;曹操的用人政策三:重用清官不避小贪;曹操的用人政策四:招降纳叛尽释前嫌;曹操的用人政策五:抓大放小不拘小节。

刘备用人(转帖)三国之主,曹操孙权刘备三人,都可以算得上是一代雄豪,他们为了谋求祖国的统一,都极其重视用人,并且,事实上他们也很善于用人。

但人才来源和用人条件,刘备最差。

论出身,刘备虽为皇族后裔,但世数悠远,“少时曾与母贩履织席为业”,不甚乐读书。

曹操孙权都出身宦族世家。

孙权自少博览群书,精习经史,“才秀明达,始有知名”(《三国志·吴主传》);曹操二十岁便举孝廉,从文学至兵书,无所不窥,年青时编了一本《兵法提要》,又注《孙武十三篇》。

论基业,刘备起兵下层,白手创业,举兵涿郡时,毫无政治势力和军事地盘可资凭藉;孙权凭借父兄二世余荫,“割据江东,国险民附”,贤能为之用;曹操雄才大略,拥军百万,“挟天子以令诸侯”,师出有名。

因而曹营和江东人才济济;而刘备则正如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所说:“先主之初微矣,因无袁曹之权籍,屡挫屡奔;而客处荆州,望不隆而士之归者也寡,及分荆据益、蜀所得收罗为己用者,江湘巴蜀之士耳!”(王夫之《读通鉴论》卷十)但是,尽管刘备得人条件远不如孙曹,最后还是建立了蜀汉政权,拉开了天下三分的历史序幕,刘备自己也成了与孙曹并争天下的一方政治领袖。

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就是他善于物色人才,使用人才,并有一套别具特色的用人思想和政策。

归纳起来,反映在下列几个方面:一、从政治上看,刘备旗帜鲜明,政治针对性强。

刘备出自汉室后裔,打出“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旗号,这是孙曹政治上致命的弱点。

在正统观念几成为社会人们普遍政治信仰的封建时代,刘备打出这一旗号,自较孙曹更易取得民心,招揽人才。

刘备常说:“每与曹操反,事乃可成。

”刘备靠这一点起家,也是靠这一点收揽各地区、各阶级的人才。

三国演义之用人之道

三国演义之用人之道

三国
二、孙吴的用人之道 承父兄遗业的孙权,遵孙策之嘱:“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 决问周瑜”,对他们委以重任,言听计从,招贤纳士,选贤任 能。于是,名士互相引荐,短期内求得鲁肃、诸葛瑾、顾雍等 贤才,“威震江东,深得民心”,并“开宾馆于吴会,命顾雍、 张纮延接四方宾客。连年以来,你我相荐”,有阚泽、严畯、 薛综、程秉、朱桓、陆绩、张温、骆统、吾粲来投,“孙权敬 礼甚厚”;又得吕蒙、陆逊、徐盛、潘璋、丁奉等良将数人, “文武诸人,共相辅佐,由此江东称得人之盛”。
刘备求贤访能的一片至诚之心终于感动了心终于感动了不求闻达于诸侯不求闻达于诸侯的诸葛亮出山相助又山相助又待孔明如师食则同桌寝则同榻待孔明如师食则同桌寝则同榻在一些生活琐事上关心孔明以笼络孔明之在一些生活琐事上关心孔明以笼络孔明之心
《三国演义》与用人之道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公共管理学院2010级行 政管理
三国
“桃园结义”,不过是笼络人心的一种手段 而已。“桃园结义”如此,赵云面前掷阿斗又何 尝不是如此!就因这一掷,使单枪匹马于百万军 中救阿斗的虎将赵云万般感激知遇之恩,“泣拜 曰:‘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 刘备 “三顾茅庐”求贤,更是有口皆碑,历来被推崇 为礼贤下士的典范。刘备求贤访能的一片至诚之 心,终于感动了“不求闻达于诸侯”的诸葛亮出 山相助,又“待孔明如师,食则同桌,寝则同 榻”,在一些生活琐事上关心孔明,以笼络孔明 之心。刘备以礼贤下士的实际行动获得了诸葛亮 的衷心爱戴,诸葛亮为了报答“三顾”之恩,恪 尽职守,竭尽忠诚,直至“鞠躬尽瘁,死而后 已”。
Three Kingdoms
三国
一、 曹操的用人之道
二、孙吴的用人之道
三、刘备的用人之道
三国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四起,逐鹿中原,形成了 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这场斗争的最后幸存者曹操、刘 备、孙权,相继取得了在中原、西蜀、东吴的统治地位, 揭开了三国争衡的战争序幕。曹操、刘备、孙权都是杰 出的领导人,他们知人善任,选贤用能,终于在这场反 复无常的斗争中站稳了脚跟,并且发展壮大起来,成为 雄霸一方、鼎足而立的三个国家。他们兴起和强大的过 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怎样用人的过程,要探求他们兴起 和强大的奥秘,就得从探求他们的用人之道入手。下面 就魏、蜀、吴三国的用人之道,分别谈谈自己的浅见。

三国演义中用人之道论文

三国演义中用人之道论文

三国演义中的用人之道摘要:人才是一切财富中之最高财富,关系到事业兴衰成败。

知人善任,择人任势,是将帅重要的组织指挥艺术。

《武经总要》曰:“夫大将受任,必先料人,知其材力之勇怯,艺能之精粗,所使人各当其分,此军之善政也。

”纵观《三国演义》中的用人之道,有慧眼识才,人尽其能,能尽所用;也有用人之弊,德才兼备者被拒之门外,无用武之地,抱憾终身,而少数德劣才疏者却大权独揽,为所欲为,给国家社稷造成及其严重的危害。

善用人者,雄霸一方;不善用人者,大浪淘沙。

关键词:求贤若渴,举贤任能;用人疑心,外宽而内忌;用人善道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1-193-03一、刘备用人之道刘备从一个织席贩履的平民,历经坎坷,多受磨难,终于建立了蜀汉政权,成为三国鼎立中雄霸一方的风云人物。

他主要凭借自己为人称颂的德行和知人善任成就帝业。

刘备用人之道,可概括为如下两点:第一,为人忠义,且讲究政治策略。

刘备用人旗帜鲜明,政治针对性强。

刘备出自汉室后裔,打出了“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旗号,这正是曹操、孙权政治上致命的弱点。

此旗号易得人心,便于招揽人才。

纵观蜀汉集团的核心人物,无不打上了正统的反曹政治烙印:名将赵云,一身是胆,宣称曹操是汉贼;军师诸葛亮大骂“曹操为汉贼也”,并表示“决不北向,委身曹氏”。

刘备用人讲究忠义,也以忠义思想教育部众,深得民心。

公元207年,刘备兵败长坂坡,当时他拥有百姓十多万人,辎重数千辆,后有曹操追兵,军情十分危急。

这时手下们建议刘备先逃往江陵,刘备断然拒绝:“百姓从新野相随至此,吾安忍弃之?”甘愿与士众同命运、共患难。

所以荆州大批有识之士投奔刘备,使其转弱为强,转危为安。

刘备靠忠义赢得民心,招揽四方人才,故而君臣政治目标一致、思想统一、齐心协力、百折不挠。

第二,思贤若渴、平易近人。

在残酷的军事政治斗争现实中,刘备深切认识到要得天下,无智能之士万万不行。

曹操用人之道

曹操用人之道

曹操的用人之道一、博大的胸怀,恢宠的气度‚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箫琴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每读毛泽东同志的这诗,就仿佛看到了三国时代的曹操,扬鞭催战马,逐鹿在北南。

曹操的名字,对我国人民来说,那是太熟悉了。

一提起他,不少人就想起戏剧舞台上的那个白脸奸相。

其实,历史上的曹操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他出身于宦官家庭,在东汉末年的朝政日蜞怀日腐败中度过了前20年,在军阀蜂起,天下大乱之际登上了政治舞台。

他的诗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抒发了他对战乱给人民带来灾难的悲哀和由此产生的平定天下的愿望。

他的‚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达了他为实现政治理想要延揽天下人杰的思想:山不嫌弃尘土乱石才称其为高,海不嫌弃涓涓细流才称其为深,我只有像周公那样,‚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才能把天下人统一在我的麾下。

历史上的曹操,正是从一兵一卒抓起,从一官一吏用起,用了19年的时间,将长江以北的局面扭转过来,实现了中国大半个版图的统一。

谈曹操用人,当首先谈他的气度。

曹操这个人,政治抱负宏大,在用人上,气度很是不凡。

这在他与袁绍起兵的对话中,就充分表现出来了。

初绍与公共起兵,绍问公曰:‚若事不辑,则方面何所可据?‛公曰:‚足下意以何如?‛绍曰:‚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公曰:‚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任天下之智力,争天下之归心,曹操最想任想争的是刘备和孙权。

刘备是三国时蜀国的创立者,他在羽翼未丰时,曾一度与曹操合作。

那时的刘备,虽然势孤力单,但在曹操看来,这是个可与自己打天下,也可与己争天下的屈指可数的英雄人物。

‚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因此,他对刘备十分敬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总想把他纳入自己的营垒。

刘备不甘在曹操之下,表面上应付着曹操,实际上另有己图,他与曹操翻脸后,一次被曹兵打得大败,妻子和大将关羽都被生俘。

三国演义中的用人之道

三国演义中的用人之道
军事集团。
刘备用人可谓登峰造及。但他不重视人才的培养,导致后来蜀中
乏人。
通过以上对《三国演义》中各路诸侯用人的分析,可以看出善于用
人是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的重要原因。可见,善于用人是事业成功发展
的关键所在。唯有善于用人,大胆启用新人,我们的事业才能长足发
展。我们不仅要“求贤”、“用贤
文字, 把曹操尊重人才、不计贵贱表达的淋漓尽致。相反,袁绍始终以
身世论人并嫉贤妒能的特点也被作者揭示无遗。
曹操用人最难能可贵的是用人不疑。徐攸自袁绍阵营来投奔曹操
的时候,曹操“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携手共入,操先拜于地”。
当时张辽怀疑徐攸投向有诈,但曹操却深信不疑。徐攸也不负曹操重
之明,这个是很难,确实很难。而刘邦却
恰恰做到了这一点,而且他也非常清楚地
知道,一个领导最重要的才能是什么,如
何调动部下的积极性,下属都有什么才能,
他的才能是哪些方面的,有什么性格,有
什么特征,有什么长处,有什么短处,放
在什么位置上最合适。这也是一个领导最
大的才能,领导不是说要自己亲自去做什
重用了前来投靠的于禁、典韦,他们后来都一直跟随曹操东征西讨、南
征北战。典韦为保卫曹操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以死相报知遇之恩。
曹操爱惜人才,知人善任,最著名的莫过于关羽温酒斩华雄的例
子。在《三国演义》的第五回写诸侯会盟讨伐董卓时, 公孙瓒将刘备功
劳并其出身细说一遍,绍曰:“既是汉室宗派, 取座来。”命座。备逊谢。
礼贤下士、思贤若渴。诸葛亮最终被刘备的诚意所感动。这位经国济民
之才未出草庐而知天下三分, 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将军欲成霸业,
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

曹操用人之道

曹操用人之道

人力资源话题-曹操用人之道三国用人之道曹操用人曹操的用人之道,可以总结为十六个字:实事求是、唯才是举、不拘一格、来者不拒。

在此前提下,曹操妥善地处理了五种关系。

曹操的用人政策一:名至实归更重实际第一种关系就是“名与实”。

我们知道,世界上有名人,也有能人,名人和能人它不是一个概念,有名的他不一定有能耐,有很多人有能耐他可能不一定有名声,他可能默默无闻。

那么你在招揽人才的时候就有一个选项,你是要名人呢,你还是要能人呢?曹操的政策是什么呢?名至实归,更重实际。

这个话怎么讲?曹操他很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有很多很多的人来帮助他。

而且相比较而言,曹操的条件是比较差的,政治资本是不如他的对手的,比如袁绍,他有一个庞大的家族作为支持,比方说孙权,他有父兄留下一片现成的基业,比方说刘备,当然也没有什么本钱,但是他自己弄出一个来,刘皇叔,他至少有一张可以骗人的名片,曹操有什么呢?一说起来,太监的孙子。

我们知道在东汉这个时代它是很重名的,因为自从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汉代便以名教治天下,我们读孔子的书知道,孔子的学生问孔子说,先生如果做了官,第一件要做的是什么事?孔子说,必也正名乎。

所以在这样一个时代名是很重要的,曹操明白这一点,所以他希望争取当时的豪门世族、社会贤达、社会名流这样一些人能够来支持他。

所以曹操不是不要名人,而且是很欢迎名人,但是曹操心里很清楚,这些名人不一定能够帮忙。

曹操的态度很简单,你来帮忙固然好,帮腔也不错,帮凶也可以,实在不行,帮闲也行,帮闲我也要;我也不指望你们这些人能够实实在在地给我做什么事,我也不指望你们这些人真心诚意地拥护我,只要你们能够来,你们来给我装点门面,你们不公开跟我作对,就可以了。

曹操是不迷信名人的,曹操也是不重虚名的,曹操的名言就是“不得务虚名而处实祸”,就是曹操更看重的是实在的内容,他是很务实的一个人。

甚至他的婚姻都是很务实的,他的第一任夫人,就是我们曾经讲过的丁夫人,丁夫人和他离异以后,曹操就让他的妾卞氏做了夫人,那就是卞夫人,卞夫人出身是不好的,出身倡家。

曹操和刘备的性格异同及用人之道

曹操和刘备的性格异同及用人之道

本科生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浅谈《三国演义》中曹操、刘备性格异同及用人之道*名:***指导教师:***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2010级层次:本科学习中心:云南学习中心完成时间:2013年 5 月5日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浅谈《三国演义》中曹操、刘备性格异同及用人之道[提要]:《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和刘备,他们俩的性格和用人之道都存在异同,曹操作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为人既狡猾奸诈,又坦率真诚,既豁达大度又心胸狭窄,这使他成为极富个性的历史人物。

而刘备的忠义形象更反映了一种民族的集体文化心理。

在用人上,曹操霸气,刘备义气。

[关键词]:爱才志向狡猾仁义用人艺术一、曹、刘二人性格中相似之处好结交天下智能之士,有理想远大,做事讲究谋略,常能吸取他人建议为己所用。

勇谋兼备,赏识忠勇之士,善用人心,故能赢得众人拥随,人气很旺。

(一)关于曹操曹操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他深知人是创业之本,“得人者昌,失人者亡”,得人才者得天下,所以一直把人才建设放在一切的首位,千方百计地广揽天下英杰。

起事之初,他以宗族子弟组成核心力量;然后他多次下“求贤令”,并且“推心以待天下贤士”。

荀攸、程昱、郭嘉等先后弃袁绍投奔前来,曹操视之如心腹,委之以重任,言听计从,信而不疑。

曹操思贤若渴,爱才成癖,每得一英杰之士,便欣喜异常,如获至宝。

他见典伟力大无朋,赞曰:“此古之恶来也!”他昵称许诸为“虎痴”,并说“子真樊哙也!”后得谋士贾诩,喜称“真我子房、陈平也!”其心喜意爱,溢于言表,形诸声色。

他闻知袁绍谋士许攸夜半投奔,不及穿鞋,跣足出迎,屈身示敬,而纳“火烧乌巢”之计。

他为了使贤士为己用,甚至不择手段。

当他得知徐庶为刘备军师时,感叹道:“惜乎贤士归于刘备!”便以徐母为人质,硬是把徐庶弄到手;他多次征聘司马懿而不出,竟派刺客以刺杀相胁迫,司马懿不得不出仕。

曹操对敌方的英杰也非常景慕,必欲得之为己用。

他见杨奉部将徐晃威风凛凛,是一虎将,不愿以力拼之,派人将其说降。

从三国兴衰看用人之道

从三国兴衰看用人之道

从三国兴衰看用人之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三国人物和故事虽然已随着历史的钟声离我们远去了,但是三国兴衰所留下的启迪却是历久弥新的,那就是——“得人心者得天下”,为国得贤则兴盛,失贤则衰亡。

公元184年,黄巾事起,天下大乱,各地豪强地主纷纷起兵,配合官军进剿黄巾军,其中著名的有袁绍、袁术、公孙瓒、曹操、孙坚、刘备等。

作为后来魏蜀吴的代表,曹操、刘备、孙坚等三方力量在当时并不强大,但是身处群雄纷争、弱肉强食的动荡时代,魏蜀吴三国却能在长期征战中此消彼长,不断壮大,并最终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这既缘于曹操、刘备、孙权等人对历史机遇的把握,同时也是他们各自识人用人的必然结果。

由于魏蜀吴三国注重延揽人才,因而能在群雄并起的大环境下逐渐兴盛起来。

三国云集了天下人杰,海内精英。

像魏国有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等“五子良将”,蜀国有“五虎将”关羽、马超、赵云、张飞、黄忠,吴国也有贺齐、孙策、甘宁、陆抗、太史慈等名将。

除了这些能征善战的武将外,三国还有众多以谋略见长的谋士,蜀有诸葛亮、庞统,吴有周瑜、张昭、吕蒙、陆逊,魏有郭嘉、荀彧、荀况、贾诩等等。

孰胜孰败、孰盛孰衰、孰久孰短,只须看一条,那就是谁的人才之多之精,人心之齐之忠。

一、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是成大业者必然之功曹操、刘备、孙权都是当之无愧的政治家、战略家。

在选人用人方面,无论是以“皇室贵胄”自居的刘备,或是有少年英雄之誉的孙权,还是被世人称为“乱世奸雄”的曹操,皆可谓是人中翘楚。

作为一个成熟的领导者,曹操、刘备、孙权等既精于揣摩人性、把握人心,又能正确识人、择人、用人,为成就霸业打下了坚实的人力基础。

综合看来,他们共同之处就是有求贤若渴之欲、知人善任之能、信人不疑之胆和广纳博容之量。

应该被首推为求贤若渴典范的,当数有名的刘备“三顾茅庐”,演绎出脍炙人口的“隆中对”,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曹操也正是其以周公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的真诚和不拘一格、唯才是举的做法十分重视人才,称得上是“求贤若渴,爱才如命”。

说曹操、刘备和孙权的用人术

说曹操、刘备和孙权的用人术

我看三国用人术魏蜀吴之所以能形成三国鼎立的情况,直接原因是他们各自用人方法独特、与众不同。

下面我来谈谈我的观点。

曹操,可以说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不记前仇。

如曹操对于许攸和贾诩二人,非常器重。

许攸以前是袁绍的部下,后来投奔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为曹操出谋划策成名。

许攸来投奔时,曹操惊喜之余亟不可待地光着脚去迎接许攸,可以看出他求贤若渴。

许攸献计火烧乌巢,曹操立刻采纳,毫不犹豫地相信许攸。

结果,曹操官渡之战大获全胜。

贾诩之前是张绣的部下,在宛城把曹操打得丢盔弃甲,后来投奔曹操也得重用。

刘备最有名的用人典故就是三顾茅庐。

他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是他人生中最正确的选择,当时刘备已近五十岁,诸葛亮才27岁。

刘备的胸襟很宽广,非常虚心,容得下人。

刘备最受人褒贬不一的当属该不该让关羽守荆州。

论本事,关羽可独霸一方,但关羽性格上有弱点,为人傲气,不能容人,注定会败走麦城。

但是,刘备如果不让关羽守荆州呢?好兄弟关羽肯定不服,对刘备来说进退两难的决策啊。

关羽失荆州,这不能不说是刘备在用人方面的重大失误。

刘备对诸葛亮的绝对信任,也确保了刘氏蜀国能够得以延续几十年。

在白帝城托孤时,刘备对诸葛亮说:“子若不可教,君可自取。

”他这是话中有话,恳切希望诸葛亮能辅佐他儿子。

诸葛孔明闻言后,痛哭流涕,誓死效忠刘氏。

孙权的用人抢来都是十分谨小慎微,善于御人和培养人才。

周瑜是孙策时期的旧臣,孙权不怕他篡权,充分信任他,交给他兵权。

鲁肃从江西跑到江东,投靠孙权,孙权与其交谈了一夜后,完全接纳了鲁肃,委以高参重任。

吕蒙是孙权亲自培养出来的大将军,孙权极力劝说他发愤读书,最终军事才能不逊于周瑜。

曹操曾说了一句公道话,生子当如孙仲谋。

三位君王用人术彼此不同,结果自然有别。

曹操什么人都可用,不但用自己一手提拔的人才,还重用前来投靠的降将,成就了一时雄霸一方,也正因为如此,也导致了日后晋朝的产生。

蜀国刘备可用之人较少,兄弟情分至上,诸葛亮死后无人可用,益州三派内斗把人才要么排挤走了,要么给埋没了,所以蜀国最先消亡。

三国用人谋略:刘备宽仁有度得众人鼎力相助

三国用人谋略:刘备宽仁有度得众人鼎力相助

三国用人谋略:刘备宽仁有度得众人鼎力相助在曹操、刘备、孙权三人之中,刘备谋略不及曹操,学识不及孙权,其创业基础更不及曹孙二人,然而最终也能成就大业。

刘备能够白手起家,靠的是仁义的德行和知人善任的才能。

刘备认为,创大业者必须以人为本。

他为人宽厚仗义,善交友。

他以仁待人,以礼待人,与人同甘共苦,用品德影响人,用真情打动人,用恩德笼络人。

他知人善任,用人不疑。

在他身边,聚集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正是有了这些人才的鼎力相助,刘备才开创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

傅干说:“刘备宽仁有度,能得众人死力。

”这一评价非常恰当。

不乐读书喜欢结交豪侠与关张寝则同床如兄弟据陈寿《三国志》记载,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县)人,是汉景帝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

刘备少年丧父,家道衰落,与母亲贩鞋织席为生。

在刘备家东南角有一棵高五丈多的桑树,远远望去,“童童如小车盖”,很像皇帝坐驾的车盖,经过的人见到此树都啧啧称奇。

涿人李定说:“此家必出贵人。

”刘备儿时与一群小孩在树下游玩,刘备戏说:“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他的叔父刘敬警告他:“汝勿妄语,灭吾门也。

”刘备15岁时,母亲叫他出外游学。

与同宗刘德然以及公孙瓒等拜大儒卢植为师。

因刘备家贫,读书全靠刘德然的父亲刘元起资助。

刘元起的妻子感到不满,她说:“各自一家,何能常尔邪?”刘元起说:“吾宗中有此儿,非常人也。

”虽有名师教导,但刘备不大乐意读书,而喜欢“狗马、音乐、美衣服”。

他身长七尺五寸(1.8米左右),垂下手时手长超过膝盖,眼睛可以看见自己的耳朵。

为人“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好结交豪侠”,郡中年轻人争着追随他。

当时在涿郡做贩马生意的商人张世平、苏双“见而异之”,给了刘备很多钱财,由于有了这笔钱,刘备聚集了不少人。

汉灵帝末年,黄巾起义爆发,刘备率领徒众随校尉邹靖镇压黄巾军,因立功被任命为安喜县(今河北定县)尉,不久又被任命为下密县(今山东昌邑)丞,后为高唐县(今山东禹城)尉、县令。

曹操的用人之术

曹操的用人之术

曹操用人总结——实事求是,唯才是举,不拘一格,来者不拒。

曹操妥善的处理了五种关系1.名与实是选择名人还是能人——名至实归,更重实际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要很多人帮助他,相比较而言,曹操的政治资本相对薄弱,袁绍有一个庞大的家族,孙权——有父亲留下的现成的基业,刘备——也没有什么资本,但是他以“刘皇叔”的名片来忽悠别人。

曹操只是太监的孙子。

东汉的时代是很重视名声的,汉武帝以后,以名教治天下。

曹操的名言——不得务虚名,而处实祸。

更加看重实际,甚至于是婚姻。

第一人夫人是丁夫人,丁夫人去世以后,曹操的妾——卞夫人做了夫人,出身于倡家,生平节俭,不喜华丽。

倡伎是卖艺不卖身的,主要是献艺,一般为艺妓,但是当时的卖艺和卖身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所以倡伎很容易转换为娼妓。

这样的出身在当时不但是卑微,甚至于是卑贱的,按照将就门第出身的规矩,是不能做夫人的,曹操不顾及这些,卞夫人出身卑微,人品极好,做人非常低调,曹丕,曹植都是她生的,后来曹丕被立为太子,就像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的招聘工作,2.德与才——德才兼备,唯才是举当一个人的德与才不能兼备的时候,哪个是熊掌,哪个是鱼,《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曹操,天下太平的时候,我们可以把道德标准放在前面,可以慢慢寻找德才兼备的人,但是现在是非常时期,是天下不安定的时候,急需人才的时候,必须把功劳和能力放在第一位,不能把道德放在第一位,把道德放在首位会出现三种情况:(1)有德无才,(2)求全责备,(3)弄虚作假,3.廉与贪——重用清官,不避小贪老乡丁裴,用自己家的瘦弱的牛更换公家的肥牛。

丁裴就像是会抓老鼠又爱偷东西吃的猫,留着他还是有用的。

4.降与叛——招降纳叛,尽释前嫌就连吕布,曹操也是想要招降纳叛的,白门楼下,被俘虏。

吕布——字奉先,擅长骑射,武力过人,少有计策,为人反复无常,唯利是图。

曹操的阵营里很多人才都是招降纳叛的。

背叛——毕谌(chen),他的家人被张邈扣留了,张邈原来和曹操也是一伙儿的,后来翻脸了,毕谌的家人都在张邈的手上,毕谌在曹操那里就不安心了,曹操就跟毕谌说:“灵堂大人,你的老婆孩子都在张邈那里,你就到张邈那里吧”,毕谌跪下来磕头说:“臣绝不背叛明公”,曹操当时留下眼泪,可是一回头,发现毕谌跑了。

从三国演义看刘备曹操的用人思维

从三国演义看刘备曹操的用人思维

从三国演义看刘备曹操的用人思维壹、总论:人才是成功的根本。

奇迹是人创造的。

历史和未来都要人来书写。

越是纷争激烈之际越是人才脱颖而出的时期。

三国时代更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古人称:“人才莫盛于三国。

”(赵翼《二十史答(右加刀旁)记校正》,毛宗岗读〈〈三国志法〉〉亦有“以古今人才之众未有盛于三国者也”的评说。

纵观三国史,有没有人才,如何运用好人才是各国实力的对比关键。

用一人则兴国,失一人则丧邦。

有些决定事实上分分钟就改变了三国的历史进程。

鲁肃为孙权推荐庞统。

孙权以貌取人,见其:“浓眉掀鼻,黑面短鬓,形容古怪。

”已经心中不喜。

后闻庞统出言不逊,轻视他平生最喜的周瑜。

便出了“狂士也,用之何益。

”的结论。

将庞统拒之门外。

后庞统被“人才收购狂”刘备录用,为刘备取西川立下了汗马功劳。

如果不是孙权心有成见,三国的历史发展轨迹必将产生极大的根本性的改观,卧龙和凤雏于各得明主的情况下,龙凤争斗的格局也必将为中国战争史增添无数新的华彩。

谈到用人的时候,刘备和曹操都是个中名家。

两人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

刘备在三顾茅庐之前,虽说心怀大志,但从投靠公孙瓒到结陶谦,归曹操,顺袁绍,依刘表,处境一直非常的狼狈。

半身漂泊,却无处立身。

从三顾之后,刘备请出了孔明,其事业有了正确的方向,随后,在一系列的征战之中,又得庞统,法正等有术之士。

西蜀政权建立之后,文有孔明,法正,武有关羽,张飞,赵云,马超等五虎上将,事业达到了顶峰。

随后,丢荆州,失关羽,战东吴而败,自己壮志未酬身先死。

而后孔明虽六出祁山,实多以攻为守。

星陨五原之后,蜀国后继无人,姜维等虽努力维持,但终于走上了政息人亡的灭亡之路。

曹操当权之时,推心以待智谋之士,身边有荀或(三),郭嘉,荀攸,程昱等人,形成一个智囊团。

武将之中也不乏高人(有不少人是从敌对阵营中投奔而来,如张绣,张辽等)。

曹操死后,又出现了司马懿,邓艾,钟会等韬略之士,曹魏集团当时是三国最有实力的一方。

最后以曹魏集团的人才班底为基础的晋终于一统了中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